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综合文化论文

综合文化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17 17:54:41

综合文化论文

综合文化论文例1

2评价因素影响程度

最佳投影方向各分量的大小实际上反映了各三级评价因素对综合评价的影响程度(图1),最佳投影方向a*表明,各三级评价因素对综合评价的影响程度和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景区级别(b41),贡献率9.77%;地区效用(b31),贡献率9.74%;文化价值(b21),贡献率9.59%;知名度(b11),贡献率9.59%;综合竞争力(b42),贡献率9.56%;观赏价值(b23),贡献率9.40%;时间价值(b24),贡献率9.15%;科研教育价值(b22),贡献率9.09%;社会效用(b32),贡献率8.99%;资源保护等级(b12),贡献率7.37%;经济效用(b33),贡献率6.08%;属地旅游经济效应(b43),贡献率0.94%;属地旅游发展水平(b44),贡献率0.73%。

3资源分类

为了对山东地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作如下分析计算:1)将20个样本的投影特征值z*(i)从小到大排序,z*(1)最小,z*(20)最大;2)计算相邻投影特征值的差值δi=z*(i)-z*(i-1)(i=1,…,20;z*(0)=z*(1));3)计算δi的累加值yi=∑ij=1δj;4)以累加值yi为纵坐标,样本排序后的序号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图2)。根据变化图分布趋势,将样本分为5类,如图2和表2所示。

4结果分析

1)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值(投影值)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泰山、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三孟(孟庙、孟府、孟林)、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大汶口遗址、临淄齐国故城、灵岩寺、曲阜鲁国故城、齐长城遗址、城子崖遗址、景阳岗遗址、牟氏庄园、四门塔、田齐王陵、嘉祥武氏墓群石刻、聊城山陕会馆、光岳楼、孝堂山郭氏墓石祠、魏氏庄园和丁氏故宅。2)三级评价因素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景区级别贡献率为9.77%、地区效用贡献率为9.74%、文化价值贡献率为9.59%、知名度贡献率为9.59%、综合竞争力贡献率为9.56%、观赏价值贡献率为9.40%、时间价值贡献率为9.15%、科研教育价值贡献率为9.09%、社会效用贡献率为8.99%、资源保护等级贡献率为7.37%、经济效用贡献率为6.08%、属地旅游经济效应贡献率为0.94%和属地旅游发展水平贡献率为0.73%。3)20处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分为5类,具体情况为:泰山和三孔为第Ⅰ类;三孟、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大汶口遗址、临淄齐国故城、灵岩寺和曲阜鲁国故城为第Ⅱ类;齐长城遗址、城子崖遗址、景阳岗遗址、牟氏庄园和四门塔为第Ⅲ类;田齐王陵、嘉祥武氏墓群石刻、聊城山陕会馆、光岳楼和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为第Ⅳ类;魏氏庄园和丁氏故宅为第Ⅴ类。

综合文化论文例2

(二)立体的经济知识。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影视企业将面临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业务,企业要想在错综复杂的经济背景下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管理,以战略的眼光适时调整企业的拍摄制作、生产经营计划,而财务部门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应该发挥管理的职能,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记账算账,因此为实现财务部门以上目标,必须提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改善现在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管理职能的状况,培养具有战略眼光的兼具高水平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会计人员,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长期的发展。经济一体化给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作为高级会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理解市场经济内涵、把握经济发展脉搏的能力。了解国际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形势,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理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关系,提高高级会计管理人员的经济政策的理解能力和企业战略决策能力。

(三)内外协调的能力。做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全面的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知识,而且需要内外协调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内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二是外部协调和沟通能力(如处理与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之间的关系)。由于会计的职能作用,会计人员要确认、计量、记录、跟踪各方面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要与采购、生产、保管、销售以及科研等环节和部门的人员来往,要全面、系统、总括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要通过对经营活动的处理、分析和汇总,向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和生产经营的数据资料。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对会计人员的对外协调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较高。从一定角度讲,企业与工商、税务、银行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财务、会计方面的关系。如果会计工作者不具备这些环节的协调能力和技巧,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四)不断创新的精神。创新是市场经济时代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发展。经济活动各个方面的创新,理所当然地会给传统会计的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冲击,使会计领域在这一新的经济环境下发生新的变化,产生新的课题,这就需要会计工作者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根据经济活动的变革,相应地创新财务与会计的模式,使会计工作适应经济的发展。

二、当前会计队伍现状分析

(一)从业人员中存在“黑户”现象。根据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从业人员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实际情况是现行会计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属无证上岗,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各级财政系统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管理不严,使得不少持证人员根本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而是简单的考取资格证书,这部分会计人员的素质往往是不高的,还有一部分会计人员认为能做帐就行,无须取得上岗资格,在有些部门单位,领导认为有证无证无所谓,任用会计人员随意性较大,而与此相反的是部分持证人员不能上岗,造成人才资源浪费。

(二)性别结构严重畸形———女多男少。按性别结构分析,会计人员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女性会计居多,甚至在很多企业中全部都是女会计。这一现状与目前我国整个会计市场的现状是相吻合的。这种趋势的变化主要和女性的社会角色以及会计工作特性所决定。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于:女性做事更为细心和认真,且女性工作的稳定性更强。但在财务方面能够升职至高层的还是男性居多,其原因主要在于:男性对企业或事物的宏观把握和认知这方面的能力更强;身居高层,压力也会更大,而女性可能由于家庭的原因会导致精力分散,更安于现状。

(三)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据有关数据统计结构上显示,持证会计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及以上、大专学历、中专学历、高中学历、初中及以下学历几等。它是一个两头尖中间大的橄榄球形。总体来说,中专及以下的学历占45%左右,几乎占了近一半,表现为学历偏低,文化素质不高。要特别说明一点的是,全日制本科会计类专业学历的比重少之更少。据有关资料可知,会计队伍中具备初级以上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仍然偏少,具备初级以上会计人员占全体会计人员的比重不到30%,而高级资格人才更是甚少。它充分反映了会计队伍的业务素质普遍不高,这与会计队伍人员对自身要求不高有关也与部门单位对会计人才的任用制度不当有关,积极鼓励各单位应加强实行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收入同职称等级挂钩制度,从而激发广大财会人员求知的积极性。

(四)文化产业意识淡薄,影视会计核算经验欠缺。顺应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势头,横店影视产业将进入“破解瓶颈,转型升级,加速发展”阶段,坚持以构建影视文化产业集群为主线,努力把横店影视产业打造成亚洲最大、全球著名的影视产业基地,把影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东阳市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顺应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群构建形势的发展,这对经济集群中的会计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产业”这本是新兴产业,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会计人员来说是传统定义上的工业型会计人员,他们所熟知的是有关生产型企业的整盘账务程序及核算方法,而对于新的影视会计核算是无从下手,只能仅凭其已有的经验。更甚至的有些会计人员就文化产业概念也是一知半解,只知道一味的看电视剧、电影,而不知其是如何出品的,更不用说明白其中的核算奥妙了。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他们之中的诸多:“摸着石头过河。”

三、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建议及措施

(一)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持证上岗监督检查。政府财政部门要加大力度支持和鼓励无证会计人员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报名考试严把会计市场准入关,而且应尽可能地调查了解行政区域管理范围內的无证上岗情况,加大查处力度。规范考前培训制度,要求无证会计人员在一定的时间內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同时要和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规定无证会计人员不得办理纳税申请,营业执照申领等业务,加大对企业主会计人员任用规范监管的力度,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辞退,以确保提高持证上岗率。目前会计人员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不高,特别对于私企而言更是,企业招聘会计人员多是任人唯亲,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严格规范会计人员招聘,严格按照招聘程序进行招聘,对会计岗位的人员要把好入口关,对未持证人员坚决不用。

(二)平衡男女会计人员比例。这种会计人员男女比例过于悬殊的状况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应适当考虑一下平衡男女会计人员比例的问题,严格规范会计人员招聘。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针对会计人员学历低的现状,可以鼓励高中以下学历的人员参加函授中专学历教育以取得中专文凭。对于数量比较多的高中学历的会计人员,可鼓励其参加网络、函授、电大、自考等学历教育以取得大专、本科学历;对于已取得大专文凭的会计人员,则鼓励参加会计本科学历教育。政府财政部门及企业要出台一些政策给予适当的补助,补助金额限于学费,以调动广大会计人员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的文化素质。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当前会计人员行为失范相当普遍,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提高会计人员的自我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准。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诚信教育,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全过程,注重培养“忠、真、善、廉、思、学、韧、勤”的优良品质,真正把“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要加强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增强对就职单位的忠诚度和对事业的责任感,牢固树立“诚实守信是会计人的执业之命、会计行业的灵魂”的信念。

综合文化论文例3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引导学生关注对科学知识的整合,体现综合的特点,有利于统一的科学观念的形成,理解科学的本领。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不少很好的学科整合题目,下面列举几例,略加分析。

例1、食盐和碱面(Na2CO3)是家庭中常见的烹调用品。请你利用家中现有的条件将它们区别开来。要求:简要叙述两种物理或化学鉴别方法,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物理方法 ①品尝味道,有咸味的是食盐,有涩味的是碱面。

②测其溶解性。室温条件下取两个玻璃杯,在相同位置做上标记,注入水至标记处,再用汤匙分别取二者搅拌溶解,溶解的质量多者为碱面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少者为食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论文格式模板。

化学方法 ①取少量样品,放入茶杯中,分别倒入少量食醋,有大量气泡产生,且使燃着的火柴熄灭为碱面,无此现象的为食盐。

②各取少量样品溶液配成溶液,分别盛于玻璃杯中,再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有浑浊现象出现的物质为碱面,无浑浊现象出现的物质为食盐。

③各取少许样品配成溶液,再各取被检测液少许,分别盛于玻璃杯中,再分别用干净的筷子蘸取杯中的溶液,分别滴于PH试纸上,片刻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使PH试纸显黑色或蓝色的物质为碱面,不变色的物质为食盐。

例2、下列现象与物质状态变化的联系正确的是( )

A、冬天从嘴里呼出的“白气”—汽化

B、电流过大时,电路中保险丝熔断—熔化

C、湿衣服晾干—升华

D、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凝固

解析:此题不仅是热学与电学的综合,而且是物理和化学的整合,物态变化仅限于物理变化过程,变化前后物质的分子不发生改变,而D选项中的蓝色沉淀是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质氢氧化铜的结果,本题正确选项是B。

例3、氢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正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许多汽车厂商正努力研究氢气作为燃料来取代汽油,生产21世纪的“环保”汽车,现有一辆轿车由大庆到哈尔滨,需要汽油15千克,问:

①这些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是多少焦?

②如果该汽车以氢气为燃料代替汽油,完全燃烧行驶相同的路程,需要电解水多少千克?(汽油的燃烧值:4.6×107焦/千克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氢气的燃烧值:1.4×108焦/千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析:①这些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Q=qm=4.6×107焦/千克×15千克=6.9×108焦。

②根据题意可知,氢气与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相同需要氢气的量:m=Q/q=6.9×108焦/1.4×108焦/千克=4.9千克

设,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M1千克:

364

M1 4.9

36:M1=4:4.9

得:M1=44.1千克

例4、氢气作为一种能源有很多优点,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产生氢气,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做这种研究,已有现成的方案可以利用,电解水制氢气,这个方案真的可行吗?下面是一些资料:

(1)在10V 2A的条件下,通电1.5小时,可电解0.99g水。

(2)氢气的热值是1.4×108焦/千克。

为了做出判断,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计算电解时消耗的电能

②写出电解水的反应式,并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

③写出氢气燃烧的反应式,并计算放出的热量

④电解时,全新电能转变成化学能了吗?

⑤电解水的方案真的可行吗?为什么?

解析:该题把理化基本知识的考察融入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规划情景当中,使得整合非常协调、自然、得体,参考答案如下:

①消耗的电能:W=UIT=10V×2A×1.5h×3600s/h

=1.0×105J

②设电解了0.99g水放出氢气的质量为m

364

0.99g m

解得:m=0.11g

放出的热量为Q=mq=0.11g×10-3Kg×1.4×108J/Kg

=1.5×104J

④电解没有全部转变为化学能。

综合文化论文例4

一、概述

电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整个电网的一、二次设备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一项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服务的一项措施。随着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或更新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保护本身也需要自检查、故障录波、事件记录、运行监视和控制管理等更强健的功能。发展和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发展的新的趋势。

二、系统结构

目前从国内、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开展情况而言,大致存在以下几种结构:

(一)分布式系统结构

按变电站被监控对象或系统功能分布的多台计算机单功能设备,将它们连接到能共享资源的网络上实现分布式处理。系统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分散给多台计算机来完成。分布式模式一般按功能设计,采用主从CPU系统工作方式,多CPU系统提高了处理并行多发事件的能力,解决了CPU运算处理的瓶颈问题。各功能模块(通常是多个CPU)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选用具有优先级的网络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分布式结构方便系统扩展和维护,局部故障不影响其他模块正常运行。该模式在安装上可以形成集中组屏或分层组屏两种系统组态结构,较多地使用于中、低压变电站。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自问世以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还存在在抗电磁干扰、信息传输途径及可靠性保证上的问题等。

(二)集中式系统结构

集中式一般采用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并扩展其I/O接口,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和数量等信息,集中进行计算和处理,分别完成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自动控制等功能。由前置机完成数据输入输出、保护、控制及监测等功能,后台机完成数据处理、显示、打印及远方通讯等功能。目前国内许多的厂家尚属于这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有以下不足:

前置管理机任务繁重、引线多,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若前置机故障,将失去当地及远方的所有信息及功能。

软件复杂,修改工作量大,系统调试烦琐。

组态不灵活,对不同主接线或规模不同的变电站,软、硬件都必须另行设计,工作量大并且扩展一些自动化需求的功能较难。

(三)分层分布式结构

按变电站的控制层次和对象设置全站控制级——变电站层(站级测控单元)和就地单元控制级——间隔层(间隔单元)的二层式分布控制系统结构。也可分为三层,即变电站层、通信层和间隔层。

这种结构相比集中式处理的系统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可靠性提高,任一部分设备故障只影响局部,即将“危险”分散,当站级系统或网络故障,只影响到监控部分,而最重要的保护、控制功能在段级仍可继续运行;段级的任一智能单元损坏不应导致全站的通信中断,比如长期霸占全站的通信网络。

可扩展性和开放性较高,利于工程的设计及应用。站内二次设备所需的电缆大大减少,节约投资也简化了调试维护。

三、常见通讯方式

目前国内常采用以太网通讯方式,在以太网出现之前,无论RS-232C、EIA-422/485都无法避免通信系统繁琐、通讯速度缓慢的缺陷。现场总线的应用部分地缓解了便电站自动化系统对通信的需求,但在系统容量较大时依然显得捉襟见肘,以太网的应用,使通讯问题迎刃而解。常见的通讯方式有:

双以太网、双监控机模式,主要是用于220-500kV变,在实现上可以是双控机+双服务器方式,支撑光/电以太网;单以太网,双/单监控机模式;双LON网,双监控机模式;单LON网,双/单监控机模式。

四、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能实现的功能

微机保护:是对站内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保护,包括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电容器保护及备自投,低频减载等安全自动装置。各类保护应具有下列功能:故障记录;存储多套定值;显示和当地修改定值;与监控系统通信。根据监控系统命令发送故障信息,动作序列。当前整定值及自诊断信号。接收监控系统选择或修改定值,校对时钟等命令。通信应采用标准规约。

数据采集及处理功能:包括状态数据,模拟数据和脉冲数据

状态量采集。状态量包括:断路器状态,隔离开关状态,变压器分接头信号及变电站一次设备告警信号、事故跳闸总信号、预告信号等。目前这些信号大部分采用光电隔离方式输入系统,也可通过通信方式获得。模拟量采集。常规变电站采集的典型模拟量包括:各段母线电压、线路电压,电流和有功、无功功率值。馈线电流,电压和有功、无功功率值。

事件记录和故障录波测距。事件记录应包含保护动作序列记录,开关跳合记录。

变电站故障录波可根据需要采用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集中式配置专用故障录波器,并能与监控系统通信。另一种是分散型,即由微机保护装置兼作记录及测距计算,再将数字化的波型及测距结果送监控系统由监控系统存储和分析。

控制和操作功能。操作人员可通过后台机屏幕对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分接头,电容器组投切进行远方操作。为了防止系统故障时无法操作被控设备,在系统设计时应保留人工直接跳合闸手段。

防误闭锁功能。系统的自诊断功能

系统内各插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并把数据送往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对装置本身实时自检功能,方便维护与维修,可对其各部分采用查询标准输入检测等方法实时检查,能快速发现装置内部的故障及缺陷,并给出提示,指出故障位置。

数据处理和记录。历史数据的形成和存储是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上一级调度中心,变电管理和保护专业要求的数据,主要有:

断路器动作次数;断路器切除故障时截断容量和跳闸操作次数的累计数;输电线路的有功、无功,变压器的有功、无功、母线电压定时记录的最大,最小值及其时间;独立负荷有功、无功,每天的峰谷值及其时间;控制操作及修改整定值的记录。

根据需要,该功能可在变电站当地全部实现,也可在远动操作中心或调度中心实现。

人机联系系统的自诊断功能。系统内各插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自诊、断信息也像被采集的数据一样周期性地送往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或操作控制中心与远方控制中心的通信。

综合文化论文例5

一、概述

电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整个电网的一、二次设备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一项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服务的一项措施。随着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或更新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保护本身也需要自检查、故障录波、事件记录、运行监视和控制管理等更强健的功能。发展和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发展的新的趋势。

二、系统结构

目前从国内、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开展情况而言,大致存在以下几种结构:

(一)分布式系统结构

按变电站被监控对象或系统功能分布的多台计算机单功能设备,将它们连接到能共享资源的网络上实现分布式处理。系统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分散给多台计算机来完成。分布式模式一般按功能设计,采用主从CPU系统工作方式,多CPU系统提高了处理并行多发事件的能力,解决了CPU运算处理的瓶颈问题。各功能模块(通常是多个CPU)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选用具有优先级的网络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分布式结构方便系统扩展和维护,局部故障不影响其他模块正常运行。该模式在安装上可以形成集中组屏或分层组屏两种系统组态结构,较多地使用于中、低压变电站。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自问世以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还存在在抗电磁干扰、信息传输途径及可靠性保证上的问题等。

(二)集中式系统结构

集中式一般采用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并扩展其I/O接口,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和数量等信息,集中进行计算和处理,分别完成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自动控制等功能。由前置机完成数据输入输出、保护、控制及监测等功能,后台机完成数据处理、显示、打印及远方通讯等功能。目前国内许多的厂家尚属于这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有以下不足:

前置管理机任务繁重、引线多,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若前置机故障,将失去当地及远方的所有信息及功能。

软件复杂,修改工作量大,系统调试烦琐。

组态不灵活,对不同主接线或规模不同的变电站,软、硬件都必须另行设计,工作量大并且扩展一些自动化需求的功能较难。

(三)分层分布式结构

按变电站的控制层次和对象设置全站控制级——变电站层(站级测控单元)和就地单元控制级——间隔层(间隔单元)的二层式分布控制系统结构。也可分为三层,即变电站层、通信层和间隔层。

这种结构相比集中式处理的系统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可靠性提高,任一部分设备故障只影响局部,即将“危险”分散,当站级系统或网络故障,只影响到监控部分,而最重要的保护、控制功能在段级仍可继续运行;段级的任一智能单元损坏不应导致全站的通信中断,比如长期霸占全站的通信网络。

可扩展性和开放性较高,利于工程的设计及应用。站内二次设备所需的电缆大大减少,节约投资也简化了调试维护。

三、常见通讯方式

目前国内常采用以太网通讯方式,在以太网出现之前,无论RS-232C、EIA-422/485都无法避免通信系统繁琐、通讯速度缓慢的缺陷。现场总线的应用部分地缓解了便电站自动化系统对通信的需求,但在系统容量较大时依然显得捉襟见肘,以太网的应用,使通讯问题迎刃而解。常见的通讯方式有:

双以太网、双监控机模式,主要是用于220-500kV变,在实现上可以是双控机+双服务器方式,支撑光/电以太网;单以太网,双/单监控机模式;双LON网,双监控机模式;单LON网,双/单监控机模式。

四、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能实现的功能

微机保护:是对站内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保护,包括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电容器保护及备自投,低频减载等安全自动装置。各类保护应具有下列功能:故障记录;存储多套定值;显示和当地修改定值;与监控系统通信。根据监控系统命令发送故障信息,动作序列。当前整定值及自诊断信号。接收监控系统选择或修改定值,校对时钟等命令。通信应采用标准规约。

数据采集及处理功能:包括状态数据,模拟数据和脉冲数据

状态量采集。状态量包括:断路器状态,隔离开关状态,变压器分接头信号及变电站一次设备告警信号、事故跳闸总信号、预告信号等。目前这些信号大部分采用光电隔离方式输入系统,也可通过通信方式获得。

模拟量采集。常规变电站采集的典型模拟量包括:各段母线电压、线路电压,电流和有功、无功功率值。馈线电流,电压和有功、无功功率值。

事件记录和故障录波测距。事件记录应包含保护动作序列记录,开关跳合记录。

变电站故障录波可根据需要采用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集中式配置专用故障录波器,并能与监控系统通信。另一种是分散型,即由微机保护装置兼作记录及测距计算,再将数字化的波型及测距结果送监控系统由监控系统存储和分析。

控制和操作功能。操作人员可通过后台机屏幕对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分接头,电容器组投切进行远方操作。为了防止系统故障时无法操作被控设备,在系统设计时应保留人工直接跳合闸手段。

防误闭锁功能。系统的自诊断功能

系统内各插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并把数据送往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对装置本身实时自检功能,方便维护与维修,可对其各部分采用查询标准输入检测等方法实时检查,能快速发现装置内部的故障及缺陷,并给出提示,指出故障位置。

数据处理和记录。历史数据的形成和存储是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上一级调度中心,变电管理和保护专业要求的数据,主要有:

断路器动作次数;断路器切除故障时截断容量和跳闸操作次数的累计数;输电线路的有功、无功,变压器的有功、无功、母线电压定时记录的最大,最小值及其时间;独立负荷有功、无功,每天的峰谷值及其时间;控制操作及修改整定值的记录。

根据需要,该功能可在变电站当地全部实现,也可在远动操作中心或调度中心实现。

人机联系系统的自诊断功能。系统内各插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自诊、断信息也像被采集的数据一样周期性地送往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或操作控制中心与远方控制中心的通信。

综合文化论文例6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治疗,并且对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中,针对其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管理措施,以确保对综合科临床患者护理到位。对试验组患者在护理治疗上,对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对患者的护理人员,应用人性化管理措施,有针对性的满足患者临床护理需求,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确保护理人员可以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不仅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同时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护理人员的交流能力,能够以身作则,发挥护理人员效力,提高对综合科患者的护理水平。最后,观察分析2组患者临床护理疗效。

1.2效果评定

分析2组综合科患者的护理效果,可以在60例患者以及护理人员之间,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对2组患者发放针对住院环境、人际关系、护理态度、业务水平以及护理水平等内容的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析综合科患者护理管理的最佳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对住院环境满意的有12例,对人际关系满意的有14例,对护理态度满意的有18例,对护理水平满意的有20例;试验组患者对住院环境满意的有28例,对人际关系满意的有20例,对护理态度满意的有26例,对护理水平满意的有28例,2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在临床综合科患者护理中,对于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也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护理疗效,降低综合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使得综合科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转,值得在实际护理中推广应用。

3讨论

在综合科患者护理中,为患者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实施人性化管理,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规范,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水平,对改善医疗环境也具有极大的作用。以下就介绍针对综合科患者护理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措施。

首先,综合科患者护理中,应该提高护理人员的交流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够定期组织患者开展护理知识讲堂工作,使护理人员可以正确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且还应该鼓励护理人员与患者主动沟通交流,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有效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医院护理水平。通过人性化管理,确保临床每位护士都可以各尽其责,并且强化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能力,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规范临床护理管理质量。

其次,人性化管理综合科患者护理工作,针对综合科患者护理中,能够制定合理的奖励政策,可以根据每月护理人员的出勤率及患者评价,从而能够评选出最佳的护理人员,并对其给予一定奖励,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还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能够在对患者护理中有更多的耐心以及热情,并且给护理管理工作也将会带来极大的便利,提升医院人性化管理水平。再者,综合科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在对患者护理治疗中,对于年轻护士,应该针对每一位护理人员特点,高年资护理人员应该在生活上给与其主动的关心,消除工作中的摩擦,也可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并且医院的管理层也应积极同护理人员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护理人员工作、生活状况,使护理人员能够将更多的真心应用到临床患者护理中,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要以人为核心,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以人为本,调动护理人员潜能,关怀每一名临床护理人员,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最后,应该建立良好的临床护理队伍,不仅可以为患者护理提供有效的人员基础,也可以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对于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策略,护理管理人员要采纳护理人员意见,强化医院护理队伍建设,避免因人力资源缺乏而导致的护理质量问题,注重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发挥护士长表率作用,结合工作考虑护士实际要求,做到奖罚明确,充分调动临床患者护理中的积极性,增强护理队伍稳定性,提升医院护理队伍形象。

综合文化论文例7

2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2.1集中式系统结构集中式一般采用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并扩展其I/O接口,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和数量等信息,集中进行计算和处理,分别完成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自动控制等功能。由前置机完成数据输入输出、保护、控制及监测等功能,后台机完成数据处理、显示、打印及远方通讯等功能。此类结构对监控主机的性能要求较高,且系统处理能力有限,开发手段少,系统在开放性、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较差,抗干扰能力不强,该结构在早期自动化系统中应用较多,目前国内许多的厂家尚属于这种结构方式。

2.2分布式系统结构按变电站被监控对象或系统功能分布的多台计算机单功能设备,将它们连接到能共享资源的网络上实现分布式处理。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主、从CPU协同工作方式,各功能模块如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ElectronicDevice,IED)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分散给多台计算机来完成。各功能模块(通常是多个CPU)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选用具有优先级的网络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

其结构方便系统扩展和维护,局部故障不影响其他模块正常运行。该模式在安装上可以形成集中组屏或分层组屏两种系统组态结构,较多地使用于中、低压变电站。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自问世以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目前,还存在在抗电磁干扰、信息传输途径及可靠性保证上的问题等。

2.3分散(层)分布式结构分散(层)分布式结构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所谓面向对象,就是面向电气一次回路设备或电气间隔设备,间隔层中数据、采集、控制单元(I/O单元)和保护单元就地分散安装在开关柜上或其他一次设备附近,相互间通过通信网络相连,与监控主机通信。目前,此种系统结构在自动化系统中较为流行,主要原因是:①现在的IED设备大多是按面向对象设计的,如专门的线路保护单元、主变保护单元、小电流接地选线单元等,虽然有将所有保护功能综合为一体的趋势,但具体在保护安装接线中仍是面向对象的;②利用了现场总线的技术优势,省去了大量二次接线,控制设备之间仅通过双绞线或光纤连接,设计规范,设备布置整齐,调整扩建也很简单,成本低,运行维护方便;③系统装置及网络鲁棒性强,不依赖于通信网和主机,主机或1台IED设备损坏并不影响其它设备的正常工作,运行可靠性有保证。系统结构的特点是功能分散,管理集中。

分散(层)分布有两层含义:其一,对于中低压电压等级,无论是I/O单元还是保护单元皆可安装在相应间隔的开关盘柜上,形成地理上的分散分布,如文献[2]所示的系统;其二,对于110kV及以上的电压等级,即使无法把间隔单元装在相应的开关柜上,也应集中组屏,在屏柜上明确区分相应间隔对应的单元,在物理结构上相对独立,以方便各间隔单元相应的操作和维护。

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能实现的功能

3.1微机保护:是对站内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保护,包括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电容器保护及备自投,低频减载等安全自动装置。各类保护实现故障记录、存储多套定值、适合当地修改定值等功能。

3.2数据采集①状态量采集:状态量包括:断路器状态,隔离开关状态,变压器分接头信号及变电站一次设备告警信号等。目前这些信号大部分采用光电隔离方式输入系统,也可通过通信方式获得。保护动作信号则采用串行口(RS-232或RS485)或计算机局域网通过通信方式获得。②模拟量采集:常规变电站采集的典型模拟量包括:各段母线电压,线路电压,电流和功率值。馈线电流,电压和功率值,频率,相位等。此外还有变压器油温,变电站室温等非电量的采集。模拟量采集精度应能满足SCADA系统的需要。③脉冲量:脉冲量主要是脉冲电度表的输出脉冲,也采用光电隔离方式与系统连接,内部用计数器统计脉冲个数,实现电能测量。

3.3事件记录和故障录波测距事件记录应包含保护动作序列记录,开关跳合记录。其SOE分辨率一般在1~10ms之间,以满足不同电压等级对SOE的要求。变电站故障录波可根据需要采用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集中式配置专用故障录波器,并能与监控系统通信。另一种是分散型,即由微机保护装置兼作记录及测距计算,再将数字化的波型及测距结果送监控系统由监控系统存储和分析。

3.4控制和操作闭锁操作人员可通过CRT屏幕对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分接头,电容器组投切进行远方操作。为了防止系统故障时无法操作被控设备,在系统设计时应保留人工直接跳合闸手段。操作闭锁应具有以下内容:①电脑五防及闭锁系统②根据实时状态信息,自动实现断路器,刀闸的操作闭锁功能。③操作出口应具有同时操作闭锁功能。④操作出口应具有跳合闭锁功能。

3.5同期检测和同期合闸该功能可以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实现。可选择独立的同期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微机保护软件模块实现。

3.6电压和无功的就地控制无功和电压控制一般采用调整变压器分接头,投切电容器组,电抗器组,同步调相机等方式实现。操作方式可手动可自动,人工操作可就地控制或远方控制。

无功控制可由专门的无功控制设备实现,也可由监控系统根据保护装置测量的电压,无功和变压器抽头信号通过专用软件实现。

3.7数据处理和记录历史数据的形成和存储是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上一级调度中心,变电管理和保护专业要求的数据,主要有:①断路器动作次数②断路器切除故障时截断容量和跳闸操作次数的累计数③输电线路的有功、无功,变压器的有功、无功、母线电压定时记录的最大,最小值及其时间。④独立负荷有功、无功,每天的峰谷值及其时间⑤控制操作及修改整定值的记录,根据需要,该功能可在变电站当地全部实现,也可在远动操作中心或调度中心实现。

3.8系统的自诊断功能:系统内各插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自诊断信息也象被采集的数据一样周期性地送往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或操作控制中心。

3.9与远方控制中心的通信本功能在常规远动‘四遥’的基础上增加了远方修改整定保护定值、故障录波与测距信号的远传等,其信息量远大于传统的远动系统。根据现场的要求,系统应具有通信通道的备用及切换功能,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同时应具备同多个调度中心不同方式的通信接口,且各通信口及MODEM应相互独立。保护和故障录波信息可采用独立的通信与调度中心连接,通信规约应适应调度中心的要求,符合国标及IEC标准。

3.10防火、保安系统。从设计原则而言,无人值班变电站应具有防火、保安措施。

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在一些新建变电站的运行中表明其技术先进、结构简单、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在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与建设中不仅中低压变电站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实现无人值班,而且在220kV及以上的超高压变电站建设中也大量采用自动化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网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了输配电和电网调度的可能性,降低了变电站建设的总造价。

5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对于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和现场运行管理现代化,提高电网的安全和经济运行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它将能大大加强电网一次、二次系统的效能和可靠性,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硬件软件环境的改善,它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段日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前沿技术.西北电力技术.2005.3:1-3.

[2]陈素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与应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26(5).

[3]金韬.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备及其标准化现状.ElectricPowerStandarization&Measurement.2004(48).

[4]陈升.网络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5.

[5]金午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策略.中国电力报.2002.7.

综合文化论文例8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变电站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自动化功能。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传统的变电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管理模式的需求。因此,将变电站由常规站改造为综自站已渐渐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由于综合自动化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其运行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下面将综自改造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做一总结。

1有关事故信号的问题

在常规控制方式的变电站,运行中发生事故时变电站将产生事故报警音响并经过远动设备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出事故信号,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这个事故信号启动事故相应的处理软件(推出事故画面、启动报警音响等)。由此可见,变电站的事故信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特别是对于无人值班的变电站,由于监控中心的运行人员需要同时监控多个变电站的运行状态,事故信号就成为监控中心运行人员中断其它工作转入事故处理的主要标志性的信号,非常重要。

在110kV顿岗变电站综自改造竣工验收时,验收人员在操作35kV线路时,发现在后台和地调远方控制合开关时,都会触发“事故跳闸”信号。

在采用常规的微机远动设备和保留控制屏的无人值班变电站中,一般采用在控制回路中增加记忆继电器(双位置)的方法产生事故信号,这种方法已在以前的采用RTU进行无人值班改造工程项目中(110kV及以下电压变电站)应用多年,其技术依据与原控制屏操作KK开关与实际开关位置不对应相同。110kV顿岗变电站事故信号生成的原理与上述方法相同。其回路为将操作回路中的KKJ继电器(双位置继电器)的合后位置结点与断路器位置信号结点串联,形成一个电气单元的事故信号,监控系统中只须将各电气单元的事故信号进行软件或运算即可生成全站事故信号。

事故信号的这种生成方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发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当后台或地调对开关进行遥合时,双位置继电器KKJ励磁,其常开接点变为合位,但由于开关位置变位太慢,DL常闭接点仍处于闭合状态,回路接通,触发事故总信号。由于这个问题是因为开关变位太慢引起,所以就通过在测控装置中设置延时,以延长判断时间来解决的。这种解决方法的弊端在于真正的事故发生时,会由于装置中设置的延时而不能对事故进行准确判断。

因为35kV、10kV均为储能开关,当断路器合上时,储能装置启动,与其相连的TWJ失磁,若将TWJ的常开位置与KKJ的常开位置相连,构成生成事故总的回路,则会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这种解决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软件延时而产生的误判断。具体回路如图1所示。

图1事故信号回路图

2有关GPS对时的问题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对统一时钟的要求愈加迫切,有了统一时钟,即可实现全站各系统在GPS时间基准下的运行监控和事故后的故障分析,也可以通过各开关动作的先后顺序来分析事故的原因及发展过程。统一时钟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高运行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在广东电网公司的《广东电网110~22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中,明确要求采用GPS时钟对电站装置进行校时。

GPS对时一般有三种方式。

脉冲同步信号:装置的同步脉冲常用空接点方式输入。常用的脉冲信号有:1PPS,1PPM,1PPH。

串行口对时方式:装置通过串行口读取同步时钟每秒一次的串行输出的时间信息对时,串行口又分为RS232接口和RS422接口方式。

IRIG-B方式对时:IRIG-B为IRIG委员会的B标准,是专为时钟的传输制定的时钟码。每秒输出一帧按秒、分、时、日期的顺序排列的时间信息。IRIG-B信号有直流偏置(TTL)电平、1kHz正弦调制信号、RS422电平方式、RS232电平方式四种形式。

由于变电站内往往存在不同厂家的自动化装置,其接口类型繁多,装置数量也不等,所以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GPS对时接口与接受对时的设备接口不能通信的问题。110kV顿岗变电站采用的保护测控装置为国电南自的系列产品,该产品只接受无源空接点对时,而山东科汇科技有限公司的GPS设备只能提供有源485B码对时。这就造成接口类型不统一,从而导致站内保护测控装置不能接受GPS对时的问题。

这个问题最终以GPS厂家更换通信插件,将对时接口改为空接点B码对时而得以解决。

这个问题的出现,提醒了设计人员在前期订货时,应充分考虑各种设备的接口问题。尤其是保护测控装置及其它智能装置与后台监控设备的接口问题。因变电站综自改造多用以太网方式组网,而有些厂家的旧设备只存在串口或RS485接口,或者不同厂家设备进行通信时,因为规约不同而造成通信失败。这些问题都需要对所订购设备的通信插件进行统筹考虑,或订购充分数量的规约转换器,以免类似情况再发生。

3有关监控程序稳定性的问题

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后,无论是有人值班还是无人值班,操作人员不是在变电站内就是在主控站或调度室内,面对显示器进行变电站的全方位监视和操作。所以监控系统能否保持长时间稳定无故障的运行,对提高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和安全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

事件:4月29日9:39,某变电站的监控后台主机SAC1/SAC2双机网络中断,后台监控机SAC2不能与前置机连接,值班人员重启后台程序仍无法解决问题。经过数次重启后,在下午17:26,恢复正常运行。当SAC2为主机且为前置机时,与SAC1机无法连接,使SAC1机无法读取实时信息,但系统没有判断SAC2机异常并把SAC1机自动切换为值班主机,所以造成监控后台SAC1机、SAC2机都不能正常运行。

值班人员对后台监控机SAC2的网卡、与交换机连接的网线、交换机本身进行了检查,均无发现故障。后经监控系统厂家人员检查确定,认为问题是由后台监控机SAC2的WINDOWS操作系统程序走死引起,网络资源不足导致后台监控机死机。

找出问题后,厂家将后台监控机的监控程序版本升级,并经系统双机切换测试。当其中一台后台监控机网络中断或有异常时,监控系统能将另一台备用机自动切换成主机运行。

综合文化论文例9

一、概述

电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整个电网的一、二次设备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一项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服务的一项措施。随着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或更新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保护本身也需要自检查、故障录波、事件记录、运行监视和控制管理等更强健的功能。发展和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发展的新的趋势。

二、系统结构

目前从国内、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开展情况而言,大致存在以下几种结构:

1.分布式系统结构

按变电站被监控对象或系统功能分布的多台计算机单功能设备,将它们连接到能共享资源的网络上实现分布式处理。系统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分散给多台计算机来完成。分布式模式一般按功能设计,采用主从CPU系统工作方式,多CPU系统提高了处理并行多发事件的能力,解决了CPU运算处理的瓶颈问题。各功能模块(通常是多个CPU)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选用具有优先级的网络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分布式结构方便系统扩展和维护,局部故障不影响其他模块正常运行。该模式在安装上可以形成集中组屏或分层组屏两种系统组态结构,较多地使用于中、低压变电站。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自问世以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还存在在抗电磁干扰、信息传输途径及可靠性保证上的问题等。

2.集中式系统结构

集中式一般采用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并扩展其I/O接口,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和数量等信息,集中进行计算和处理,分别完成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自动控制等功能。由前置机完成数据输入输出、保护、控制及监测等功能,后台机完成数据处理、显示、打印及远方通讯等功能。目前国内许多的厂家尚属于这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有以下不足:

(1)前置管理机任务繁重、引线多,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若前置机故障,将失去当地及远方的所有信息及功能。

(2)软件复杂,修改工作量大,系统调试烦琐。

(3)组态不灵活,对不同主接线或规模不同的变电站,软、硬件都必须另行设计,工作量大并且扩展一些自动化需求的功能较难。

3.分层分布式结构

按变电站的控制层次和对象设置全站控制级——变电站层(站级测控单元)和就地单元控制级——间隔层(间隔单元)的二层式分布控制系统结构。也可分为三层,即变电站层、通信层和间隔层。

这种结构相比集中式处理的系统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1)可靠性提高,任一部分设备故障只影响局部,即将“危险”分散,当站级系统或网络故障,只影响到监控部分,而最重要的保护、控制功能在段级仍可继续运行;段级的任一智能单元损坏不应导致全站的通信中断,比如长期霸占全站的通信网络。

(2)可扩展性和开放性较高,利于工程的设计及应用。

(3)站内二次设备所需的电缆大大减少,节约投资也简化了调试维护。

三、常见通讯方式

目前国内常采用以太网通讯方式,在以太网出现之前,无论RS-232C、EIA-422/485都无法避免通信系统繁琐、通讯速度缓慢的缺陷。现场总线的应用部分地缓解了便电站自动化系统对通信的需求,但在系统容量较大时依然显得捉襟见肘,以太网的应用,使通讯问题迎刃而解。常见的通讯方式有:

1)双以太网、双监控机模式,主要是用于220-500kV变,在实现上可以是双控机+双服务器方式,支撑光/电以太网。

2)单以太网,双/单监控机模式。

3)双LON网,双监控机模式。

4)单LON网,双/单监控机模式。

四、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能实现的功能

1.微机保护:是对站内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保护,包括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电容器保护及备自投,低频减载等安全自动装置。各类保护应具有下列功能:1)故障记录2)存储多套定值

3)显示和当地修改定值

4)与监控系统通信。根据监控系统命令发送故障信息,动作序列。当前整定值及自诊断信号。接收监控系统选择或修改定值,校对时钟等命令。通信应采用标准规约。

2.数据采集及处理功能

包括状态数据,模拟数据和脉冲数据

1)状态量采集

状态量包括:断路器状态,隔离开关状态,变压器分接头信号及变电站一次设备告警信号、事故跳闸总信号、预告信号等。目前这些信号大部分采用光电隔离方式输入系统,也可通过通信方式获得。

2)模拟量采集

常规变电站采集的典型模拟量包括:各段母线电压、线路电压,电流和有功、无功功率值。馈线电流,电压和有功、无功功率值。

3.事件记录和故障录波测距

事件记录应包含保护动作序列记录,开关跳合记录。

变电站故障录波可根据需要采用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集中式配置专用故障录波器,并能与监控系统通信。另一种是分散型,即由微机保护装置兼作记录及测距计算,再将数字化的波型及测距结果送监控系统由监控系统存储和分析。

4.控制和操作功能

操作人员可通过后台机屏幕对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分接头,电容器组投切进行远方操作。为了防止系统故障时无法操作被控设备,在系统设计时应保留人工直接跳合闸手段。

5.防误闭锁功能

6.系统的自诊断功能

系统内各插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并把数据送往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对装置本身实时自检功能,方便维护与维修,可对其各部分采用查询标准输入检测等方法实时检查,能快速发现装置内部的故障及缺陷,并给出提示,指出故障位置。

7.数据处理和记录

历史数据的形成和存储是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上一级调度中心,变电管理和保护专业要求的数据,主要有:

1)断路器动作次数;

2)断路器切除故障时截断容量和跳闸操作次数的累计数;

3)输电线路的有功、无功,变压器的有功、无功、母线电压定时记录的最大,最小值及其时间;

4)独立负荷有功、无功,每天的峰谷值及其时间;

5)控制操作及修改整定值的记录。

根据需要,该功能可在变电站当地全部实现,也可在远动操作中心或调度中心实现。

8.人机联系系统的自诊断功能

系统内各插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自诊、断信息也像被采集的数据一样周期性地送往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或操作控制中心与远方控制中心的通信。

9.本功能在常规远动“四遥”的基础上增加了远方修改整定保护定值、故障录波与测距信号的远传等,其信息量远大于传统的远动系统。还应具有同调度中心对时,统一时钟的功能和当地运行维护功能。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对于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和现场运行管理现代化,提高电网的安全和经济运行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它将能大大加强电网一次、二次系统的效能和可靠性,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硬件软件环境的改善,它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体现出来。■

(由咸阳供电局亨通电建公司供稿)

综合文化论文例10

公路绿化情况实地调查于2011年10月上旬在苏南地区实地抽样调查,用皮尺测量各级公路两侧乔木带的宽度以及乔木冠幅、株距和行距、树高和胸径等基础数据,并计算各级公路的乔木密度。文献资料查阅查阅文献,收集江苏省各行政区的气候、土壤和植被地带性分布及乔木生产力等数据。乔木绿化面积计算根据公路绿化乔木的栽植特点,由单株乔木的冠幅乘以乔木密度来计算各级公路的单位里程乔木绿化面积。公路绿化综合效益[9]8-9包括:①直接经济效益:公路绿化乔木的木材价值;②生态经济效益:包括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包括固定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以及净化空气(包括提供负离子、吸收污染物、滞尘和降低噪音);③社会经济效益:包括减少交通设施投入和景观美学价值。依据目前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2种主要方法计算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中的景观美学价值。直接经济效益计算利用市场价值法[14]计算公路绿化的直接经济效益。每年由乔木蓄积量增长而产生的木材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木材=A×P×E×NPP地上/D。式中,U木材为年木材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P为平均木材价格,其值为700元•m-3;E为出材率,其值为75%[2];NPP地上为乔木地上部的净生产力(t•hm-2•a-1);D为木材密度,即木材干质量与鲜材积的比值,其值为0.47t•m-3[15]。根据江苏各地气候带[16]确定NPP地上值,其中,暖温带地区[17](徐州、宿迁和连云港)的NPP地上值为6.2t•hm-2•a-1,北亚热带地区[17](其他各市)的NPP地上值为6.5t•hm-2•a-1。生态经济效益计算利用当量法[6]评估江苏省公路绿化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及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生态经济效益价值;利用LY/T1721—2008评估法[7]计算江苏省公路绿化在固碳释氧和净化空气方面的生态经济效益价值。涵养水源价值计算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得到的涵养水源(水文调节)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为4.09[6],那么,其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涵水=A×4.09×54×E汇率。式中,U涵水为公路绿化年涵养水源的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E汇率为当年汇率。保育土壤价值计算保育土壤(保持土壤)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为4.02[6],那么,其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保土=A×4.02×54×E汇率。式中,U保土为公路绿化年保育土壤的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E汇率为当年汇率。维持生物多样性价值计算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为4.51[6],那么,其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多样性=A×4.51×54×E汇率。式中,U多样性为公路绿化年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E汇率为当年汇率。固碳释氧价值计算固碳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碳=A×C碳×(1.63R碳×B年+F土壤碳)。式中,U碳为公路绿化年固碳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C碳为固碳价格,其值为1200元•t-1;R碳为CO2中碳的含量,其值为27.27%[8];B年为林分净生产力(t•hm-2•a-1);F土壤碳为单位面积林分土壤年固碳量,其值为1.48t•hm-2•a-1[18]。根据江苏各地气候带[16]确定B年的值,其中,暖温带地区[17](徐州、宿迁和连云港)B年值为6.4t•hm-2•a-1,北亚热带地区[17](其他各市)B年值为8.9t•hm-2•a-1。释氧价值计算公式为U氧=1.19×C氧×A×B年。式中,U氧为公路绿化年释氧价值(元•a-1);C氧为氧气价格,其值为1000元•t-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B年为林分净生产力(t•hm-2•a-1),其值同上。净化空气价值计算根据相关研究,当空气中负离子浓度在700cm-3以上时,人体感觉舒适;在1000cm-3以上时,有利于人体健康;在8000cm-3以上时,可以起到治病作用[19]。而道路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通常在600cm-3以下[20-21],因此,公路绿化提供负离子的价值可忽略不计。吸收污染物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吸=K二氧化硫×Q二氧化硫×A+K氮氧化物×Q氮氧化物×A+K氟化物×Q氟化物×A。式中,U吸为公路绿化年吸收污染物价值(元•a-1);K二氧化硫、K氮氧化物和K氟化物分别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的治理费用,其值分别为1.20、0.69和0.63元•kg-1[7];Q二氧化硫、Q氮氧化物和Q氟化物分别为单位面积林分年吸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的量,其值分别为88.65、6.00和4.65kg•hm-2•a-1[2];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滞尘价值计算公式为U滞=K滞×Q滞×A。式中,U滞为公路绿化年滞尘价值(元•a-1);K滞为降尘清洁费用,其值为0.15元•kg-1[7];Q滞为单位面积林分年滞尘量,其值为10110.33kg•hm-2•a-1[2];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降噪价值计算公式为U降噪=K噪音×A噪音。式中,U降噪为公路绿化年降噪价值(元•a-1);K噪音为降噪费用,其值为13333元•km-1•a-1[7];A噪音为森林面积折合为隔音墙的公里数(km•hm-2),因30m宽的林带与4m高隔音墙的隔音效果近似[22],故可由乔木绿化面积A换算得到A噪音。社会经济效益计算社会经济效益是指公路绿化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提供的服务,主要体现在交通服务方面。其效益包括减少交通设施投入和景观美学价值,其中减少交通设施投入的价值依据替代市场价值法[14]计算,景观美学价值采用当量法[6]计算。1减少交通设施投入的计算道路的中央绿化带可以代替防眩板的作用,减少交通设施的投入,其价值以节省道路中央防眩板建设的费用来计算。计算公式为U减投=S绿化×K防眩板。式中,U减投为公路绿化年减投价值(元•a-1);S绿化为有中央绿化带公路的里程数(km);K防眩板为防眩板造价(元•km-1•a-1)。景观美学价值计算森林提供景观美学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为2.08[6],那么,其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美学=A×2.08×54×E汇率。式中,U美学为公路绿化年景观美学的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E汇率为当年汇率。公路绿化综合效益计算将上述各项效益计算值相加,得到当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的综合效益。投资收益率计算投资收益率为投资净收益与投入成本的比率,以百分数计。

结果和分析

综合文化论文例11

引言

在国家电力公司(包括原水利电力部、原能源部、原电力部)的大力倡导下,我国的水电自动化工作自二十世纪80年代的科研试点逐步进入了90年代的“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试点和推广的阶段,建设并完成了一大批水电综合自动化系统,有力地推动了水电行业的技术进步。目前,已有29个水电厂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20个水电厂通过了国家电力公司的一流水电厂验收,还有相当已批水电厂已经具备了验收的条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水科院自动化所作为行业的自动化专业科研单位,自始至终地参加了与水电厂综合自动化有关的科研、推广及“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和创一流水电厂的工作,完成了包括东北白山梯级在内的一百多个大中小型水利水电自动化工程,出口埃塞俄比亚TisAbay二级电站的系统已投入了商业化运行,完成了隔河岩电站引进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改造工程,实现了湖南镇100MW机组扩建电站的“关门运行”,为白山等六大水电厂实现创“一流水电厂”创造了必要条件,2001年联合中标三峡梯级调度中心及左岸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工程,2002年连续在洪江、碗米坡、株州航电等国际招标工程中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意义非同一般。

本文首先回顾水电厂综合自动化的在科研试点、实用推广和“无人值班”(少人值守)三个历史阶段的工作历程,然后重点介绍近年来H9000系统结合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工作进行的改进工作,在水电厂创一流和实现AGC方面的经验,H9000V3.0系统的新功能和兼容性方面的进步。

水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

科研试点阶段:我国水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水电部的水科院和南自所及机械部的天传所分别在富春江、葛洲坝二江和永定河梯级进行试点研究,研制成功的富春江水电厂多微机分布控制系统于1984年11月正式投入运行,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通过试点,尝试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水电厂监控系统的可行性,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从事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科研、设计、安装和运行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由于经验不足,研制周期过长,资金缺乏,使基础自动化配套改造不够,影响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正常使用,另外,在系统的规模、功能、结构、工艺、可靠性以及软件的水平等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

实用推广阶段:原水电部于1987年和1993年先后制定了“七五期间水电厂自动化计算机应用规划”和“八五期间以及2000年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推广应用规划”,两批共规划了67个大中型水电厂。根据“七五”规划,到1993年,先后又有27座水电站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如葛洲坝二江、鲁布革、富春江、丹江口、新安江、铜街子、安康、石泉、龙羊峡、东江、白山等。软件和硬件设备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初步形成了工业化生产,达到了实用化水平,形成了几种成熟的推荐模式。同时,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关科研院所已经能够独立承担各类工程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的开发研制生产任务,一大批科技人才茁壮成长。

“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阶段:通过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实现减人增效,创国际一流企业,是国家电力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根据1994年原电力部在东北太平湾水电厂会议提出的建议,由安生司主持、水科院自动化所等单位参加,讨论制定了《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若干规定(试行)》并由电力部于1996年颁布执行。与此同时,电力部颁布试行了《一流水电厂的考核标准》。1994年太平湾会议还确定了葛洲坝二江、太平湾等5个水电厂为“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第一批试点单位,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试点工作由此拉开帷幕。1996年又扩大白山、紧水滩、龚嘴等9个水电厂为第二批试点单位。两批试点带动了水电行业的自动化技术进步,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年以来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国安装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总数约300套,而在这一阶段内,国内总共新安装投运的监控系统约250套,其中水科院自动化所新投系统100套,电自院新投运约120套,其余系统由国外公司或国内其他厂家提供。

与1994年以前比较,“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阶段的工作特点是:(1)各水电厂自动化改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积极要求上计算机监控系统,并把监控系统当作全厂“创一流”工作的重点,以监控系统带动全厂的自动化改造,为监控系统工作的顺利展开创造了良好的局面。(2)监控系统的功能齐全,软件和硬件标准化程度高,开发周期短,性能指标先进,普遍达到了国际同期先进水平,实用性强,可靠性好,成功率高,满足了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3)部级科研开发骨干队伍逐渐形成,形成了自主品牌的监控系统,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如水科院的H9000系列分布开放系统和电自院的SSJ系列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占领了国内水电市场。(4)系统的实用化程度高,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了管理的现代化,为减人增效奠定了技术基础,取得了实效。

H9000系统与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技术

H9000系统是水科院自动化所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设计开发的面向水电应用的分布开放系统,我国水电厂综合自动化的重要科研成果。该系统的设计不仅吸收了国外公司产品的先进技术路线,使H9000系统的总体设计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而且根据我们多年的工程经验和对水电自动化理解,结合1994年国电公司颁布的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导则,在系统的结构设计、功能设计方面,充分考虑水电厂有人和“无人”对监控系统在可靠性、冗余措施、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差异,系统功能齐全,软件和硬件标准化程度高,组态能力强,开发周期短,符合中国国情,实用性强,可靠性好,系统投运成功率高,满足了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为此,H9000系统不仅具有常规电站监控系统的功能,而且进一步开发完善了下列功能:

完善的硬件与软件冗余体系

水电厂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后,由于现场值班人员减少,每值往往只有两人,当现场设备出现故障时,消缺人员一般要等较长时间才能抵达现场,因此对于监控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更高,要求有较高的冗余度,在系统降阶运行时不影响电站的安全。

为了满足要求,H9000系统的硬件可采用多层次的冗余措施,如数据库管理站、操作员站、通讯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网络通道、主控级UPS、LCU的数据采集与控制器、CPU模块、通讯模块、I/O通道、现地总线、机箱电源、机柜电源等,全部可以实现冗余配置,由软件实现冗余设备的检测与故障诊断,实现冗余部件的无扰动切换,确保系统中某一部件的故障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故障部件由消缺人员及时处理。

另外,H9000系统的软件总体设计技术采用了无主设计的概念,即系统中任何一个计算机节点的应用软件配置是完全相同的,如数据库管理站、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相同的软件配置根据不同的功能授权实现不同的功能。当任何一个计算机节点出现故障时,可通过功能授权调整实现功能的重新分配。如正常运行时,工程师站不具备现场设备的操作控制权,但经过权限的调整,可以进行控制操作。因此,当一个系统具有多台计算机节点时,计算机出现全部调试故障的概率可以认为是零,H9000系统永远是可控的。目前由于计算机的硬件资源相对丰富,很多原先需要很高配置的设备完成的工作一般计算机均能完成,因此,H9000系统将现地人机联系计算机节点的功能也充分提升,基本上可以完成主控级的人机联系任务,使H9000系统的控制可靠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On-call技术

H9000系统可对系统数据库进行设置定义,当发生事故时,监控系统可根据定义声光信号,进行语音报警、电话自动报警、传呼报警或手机短信息报警,实现On-call。系统还可根据需要将几个电话或传呼机号码按一定的优先级顺序排列,系统可根据定义的顺序依次进行呼叫。系统还提供电话查询功能,任何人只要拨查询电话,即可查询电站当前设备运行情况,如有无故障及故障报警信息,重要运行参数等。On-call技术已成为水电厂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重要设备。H9000/On-call也已被三峡梯级调度中心自动化系统采用。

电脑值班员技术

在隔河岩电站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电脑值班员”的概念,并且被采纳实施。这是无人值班、关门电站最具有特色的功能之一。

通过考察和调研,结合我国水电厂的运行方式与当前电网结构,我们初步提出了安全稳定智能控制和智能电脑值班的概念、功能要求和实现方法,使水电厂在没有现地值班人员的情况下,从保证主、辅设备安全角度出发,由计算机监控系统自动处理各类随机异常情况和隐患,经严格的条件判别和闭锁,进行控制和调节。本功能好比一位经验丰富、责任感强而又不知疲惫的老值长时刻值守在现场,保证水电厂主、辅设备的安全,并尽可能运行在最佳工况。

自诊断与远程维护技术

系统自诊断与自恢复功能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H9000系统为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具备完善的自诊断与自恢复功能,系统各设备不仅自检,还可通过网络进行互检,形成系统检测报告。诊断分硬件检测和软件检测。硬件检测包括CPU、内存、I/0通道、电源、网络、通讯接口等。软件检测包括软件异常中断、通信链路故障等。系统可将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可对冗余的异常部件进行自动切换。

监控系统具有远方诊断及远方维护功能。通过远方诊断及维护系统,可以实现远方故障诊断及远方系统维护。

H9000与创“一流水电厂”

通过与用户的通力配合,目前采用H9000系统已经很多,并且已许多投入AGC功能,特别是龙羊峡、东风、东江等几个大型或特大型水电厂实现了AGC自动控制,白山、乌溪江和紧水滩先后实现梯级电站AGC,优化运行,并已有白山、龙羊峡、紧水滩、乌溪江、东风以及东江等6个水电厂先后顺利通过了国电公司“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和“一流水电厂”验收。

东北白山梯级电站的“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计算机监控系统工程规模宏大,性能指标卓越,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大型梯级水电站巨型机组的现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和远方集中实时监控运行,首次成功地采用了110公里超长距离的高速以太网通讯,标志着我国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进入高速网络时代。监控系统不仅实现了厂内AGC、梯级电站本地调频,而且实现了梯级调度全厂负荷自动分配,实现了与东北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通讯,实现电网的统一调度、负荷的合理分配,使白山梯级电站监控系统根据电网远方负荷给定,由AGC实现了梯级电站的优化控制。该项目于1999年3月通过国电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受到东北电管局及国家电力公司鉴定小组有关专家、领导及白山电厂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系统在“远方集中监控总体技术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获国电公司2000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于2000年通过国电公司“一流水电厂”验收。

贵州东风水电厂AGC先后完成了与省调之间双微波通道的SC1801规约通讯、厂内及远方AGC负荷分配功能、远方负荷调节、远方开停机、远方给定全厂总负荷、远方给定负荷曲线等功能,由电厂AGC完成机组的合和经济负荷的分配。2001年11月,贵州省调进一步修改了调度规程,较好地解决了无人值班条件下AGC对接地中性点问题的处理及机组的自动开、停问题,既保证了电网的安全性,又满足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成为国内第一个自动按调度负荷曲线运行、实现远方自动开停机的电厂。由于有省调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东风电厂的AGC功能国内最先进完善,得到国电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在2002年1月贵州东风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验收会上,国电公司有关领导和专家对该厂的自动化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该厂在AGC方面仅次于广蓄,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了监控系统按省调负荷曲线自动开停机和负荷调整,实时性好,对保证贵州系统“西电东送”电能质量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受到了电网调度人员的欢迎和好评。

龙羊峡水电厂是西北电网第一调频厂,装机容量为4台320MW机组,2001年3月在西北网调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采用DNP3.0网络通讯,实现网调远方AGC。龙羊峡AGC由网调给出远方开停机命令和实时功率设定值,远方开停机命令和实时功率设定值通过数字通道传送,成功地解决了大机组远方平稳开停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乌溪江水电厂自动化改造工作由于领导重视,电厂先后安排40余人参加了监控系统培训,较好地掌握了技术,成为技术骨干,承担了大部分系统的功能开发、设备现场安装调试工作,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全厂11台机组共16套LCU的安装调试工作,整个工程自1998年5月启动到1999年5月省公司验收,只经历了短短的一年的时间,创造了“乌溪江速度”。另外,1996年乌溪江扩建电站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设计,采用H9000系列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了远方监控系统与机组发电同步投运,实现了远方实时监控和现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1998年进一步取消了夜间巡视,成为国内第一个真正的关门电站,引起国家电力公司安运部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目前,仍有一批采用H9000系统的水电厂正在积极进行准备工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秉承“服务和合作”的精神,做好支持配合工作,争取使H9000的每一个用户都能顺利跨入“一流水电厂”的行列。

H9000系统的新进展与兼容性考虑

为了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满足电力生产对控制系统的要求,我们在全面继承H9000系统的开放性、友善性、标准化、通用化及面向对象等优点的基础上,于2001年研制开发了H9000V3.0系统,进一步吸收了国内外系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在系统结构、WEB浏览、最新国际标准通讯规约库及软件包、集成开发工具软件及高级应用软件等方面有较大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在湖北隔河岩、福建高砂、天津大张庄、重庆江口等一系列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下面简要介绍H9000V3.0系统的技术特色。

新型的系统结构

由于工业控制微机(简称IPC)结构复杂,有机械旋转部件如硬盘、风扇等,是LCU乃至监控系统的可靠性瓶颈。H9000V3.0在系统结构有较大改进,LCU采用了可编程控制器直接上以太网的方式,在控制主回路中取消了IPC,IPC仅作为现地的辅助控制人机联系设备,系统正常运行时,IPC可以退出运行。由于控制主回路取消IPC,使LCU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可以很好地满足下一阶段水电厂无人值班运行的要求。IPC也可由智能化液晶操作面板代替,可靠性可进一步提高。

在进行H9000V3.0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与H9000老系统的兼容性,可确保H9000的老系统平稳升级到V3.0,并且新老系统可全兼容混合运行,因此老系统的升级改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途径。

WEB浏览

由于因特网普遍采用浏览器等瘦客户端软件,系统的使用及维护十分方便,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H9000V3.0增加了WEB浏览功能,系统仅需增加配置WEB服务器,安装woixWEB服务器端软件。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可设硬件或软件防火墙。同样,WEB浏览功能充分考虑了与H9000系统原有图形界面的兼容性,woix软件可完全识别原H9000系统的*.dbin图形文件,并且外观效果与oix完全一致,实现了百分之百兼容。

H9000/Toolkit系统集成工具软件

H9000V3.0系统在原开发工具软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不仅提供IPM交互图形开发系统、DBgen数据库开发系统、PDC综合计算工具软件、ControlLock控制闭锁工具软件、API接口等,而且新开发研制了DEtool数据工程软件。特别是DEtool,将系统集成开发工作于一体,成为包括数据库、语音、控制闭锁等功能于一体的集成开发工具软件,强化了系统集成与数据工程的可视化,并且具有学习指导性质,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开发集成效率和质量,也为设计部门和最终用户提供了有效的系统设计开发手段,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国际标准通讯规约

通过与ABB、Alstom等公司在三峡工程的合作,H9000V3.0系统在通讯规约方面获得进一步充实,不仅支持DL476-92、m4f、SC1801、CDC8890TypeII、CDT及Polling等传统远动规约,而且研制开发了IEC870-5、DNP3.0、TASE-2规约通讯软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通讯软件包。

高级应用软件

H9000V3.0系统在AGC/AVC等高级应用软件方面有较大进展,实现了白山、乌溪江等梯级水电厂的联合AGC,在东江等水电厂实现了AGC/AVC,在龙羊峡、乌江渡、东风等水电厂实现了调度远方AGC,其中贵州东风水电厂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了电站监控系统按省调负荷曲线自动开停机和负荷调整,实时性好,对保证贵州系统“西电东送”电能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更多的水电厂实现了电站AGC功能。

Simulog培训仿真软件

在操作员培训仿真方面,分析研究了水电厂复杂的生产过程,完善和充实水电厂生产过程仿真的总体模型,增加了连续系统仿真、非线性系统仿真及处理等功能,建立和完善处理上述复杂系统的数学模型和Simulog语言,并开发了相关的编译器和仿真器软件,结合H9000系统原有功能,OTS2000培训仿真系统已经可以初步应用于分解和描述比较复杂的连续非线性过程控制系统。

综上所述,H9000V3.0在确保技术进步和功能扩充的同时,将新老系统的兼容性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新老系统兼容,也就是说H9000系统的V3.0版可以与V2.0版本混合运行,确保老用户系统升级的便利实施,简化过渡期的施工方案,可以很好地避免由于产品升级而将系统硬件和软件全部推倒重来的做法,保护用户的投资。

结束语

过去的20年,我国的水电厂计算机监控技术从无到有、从“景上添花”的“花架子”到现代化生产运行管理和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必不可少的重要装备,无不凝聚了我国水电行业主管领导部门、科研、规划设计、生产运行等部门几代人的智慧、抱负和辛勤劳动。

过去的20年,也是H9000系统孕育、诞生、成长、逐步发展壮大取得了辉煌业绩的20年,成为我国水电自动化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我国水电厂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和创“一流水电厂”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这里,我们再次感谢有关领导、广大用户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我们将戒骄戒躁,密切注意中国进入WTO后国外公司对我国水电自动化市场的冲击和挑战,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贯彻质量方针,永远以用户的需求作为我们的第一需要,不断跟踪国际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开发更多更好的产品,以更高的技术质量水准,为广大的水利水电用户服务,为水电厂真正实现无人值班、关门运行、创国际一流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王德宽:“从H9000谈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国产化问题”,《水电厂自动化》,1998年,第3期。

王德宽等:“H9000分布开放式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水利水电技术》,1996年,第5期。

王德宽等:“水电厂计算机培训仿真技术的设想与初步研究”,《水电厂自动化》,2000年,第3期。

王德宽:“水电厂综合自动化与“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面向21世纪电力科学技术讲座》,2000年10月,中国电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