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血站护士论文

血站护士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19 16:57:15

血站护士论文

血站护士论文例1

血站是采集血液、储存血液和向临床供血的特殊机构,是输血管理的基地。[1]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逐渐发展,其所针对的对象为自愿无偿献血人员。为保证血液质量,加强临床输血安全,并开展成分输血,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血液,并使前来献血的人员有愉悦的献血心情,护士的技术操作熟练和优质的质量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为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加强血液质量管理,特对此两方面进行了综述。

1建立良好的血站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鼓励人们进行无偿献血,为献血者提供愉快的献血经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中全程护理模式,是近几年来应用效果较好的一种工作程序[2]其不但能够保证前来献血的献血者均能得到有效的护理,并可建立良好的血站质量管理体系。

1.1提供舒适的献血环境血站要改善采血环境,加大硬件设施和投入,为献血者提供安静整洁、环境优雅的场所[3],保证整个采血室或献血车整洁卫生清洁,室内温度适宜,物品摆放整齐,使整个环境为献血者给予安全感,提供信任感。

1.2心理护理护士在献血过程中,需要给予献血者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保证献血者的个人隐私为前提,与献血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满足献血者的尊重和被关注的心理。通过此方法,还能够减轻献血者对献血的紧张焦虑情绪,降低其疼痛感,使其对献血充满信心[4]。在心理护理时,避免采用模式化的语言,避免给献血者带来冷漠等感觉。

1.3技术操作熟练熟练的技术操作是确保整个献血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护士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不但能够保证血液的采集安全,还能够避免人为污染,防止对献血者造成医源性的损伤,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1.4健康宣教在对献血者进行血液采集的护士可向其提供相应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经验,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多与献血者沟通,向其宣传献血的知识,保证整个献血过程完整。此外,还可在采血室内提供有关知识的海报、宣传板、为献血者提供宣传手册。使献血者了解血液知识,了解献血的目的,血液的处理和血液的去向,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及其重要的社会意义。通过讲解和回答献血者的问题,达到献血者的满意,使其愿意向其他人宣传此项公益活动的重要性。

1.5详细记录在整个献血完成后,护士要及时填写详细的记录,保证所有资料均为原始资料,确保其能具有医疗文件的法律意义。

2提高血站的护理质量管理

提高血站的护理质量管理是保证整个血站安全可靠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站护理应该建立权力、义务、职责为一体的完整护理质量管理体系[5],确保每位护士均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此外还需要培养护士的各种素质,确保护士操作技术熟练,提高其职业素质。

2.1建立完整的护理管理体系血站要建立好完整的护理管理体系,明确每位护士的护理工作,包括护士的分工、护士职责、授权、任命及指令传达方法。明确整个质量管理的目的,保证所建立的体系简单易行,具有可操作性。制定明确的体系文件文书,使血站的每位护士均能严格按照内容工作。同时通过对体系的内审、外审及常态审核机制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管理,按照操作规范执行,可采用多种奖惩制度结合。目前,我站已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血站采供血及相关服务过程实行一体化管理。创建了良好血站氛围,强化职工质量意识和环境意识,消除、降低和避免各类与工作相关的伤害、疾病的发生,保障全体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2.2专业知识培训定期为护士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护士能够学习到正确的无菌技术、穿刺技术、定期隔离技术、急救技术、心理护理,并能够及时了解到以上技术的新的研究发展。学习内容除操作技术外,还应包括献血工作的宣传、血液成分制备、血液储存运输、新式仪器使用、血液应用及应急策略。对护士的操作技能和护理知识,可采用定期考核的方法,促进护士的学习积极性。

2.3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组织护士学习各种法律知识,例如《献血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管理办法》等,使护士在整个血站的工作中,均做到依法执业,同时具有较高的职业规范行为[5]。

2.4提高护士的人文素质我国的献血以志愿献血为主,因此,保证每位献血者均能有一个愉快的献血过程,是提高献血人数和献血意识的关键。护士要具有较高的服务精神,以献血者为中心,满足献血者的各种需求。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同时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多与献血者沟通,使用耐心、细心、热情的语言,消除献血者的内心焦虑情绪,提高献血者对血站的信任程度,增加其安全感。护士自身要具有良好的形象,在操作过程中,向献血者提供相应的知识,提高其对献血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更高的服务意识,使献血者自愿多次献血,并能够向他人进行献血宣传。

3小结

献血是为临床提供血液制品的关键,其血液要求安全可靠,严格避免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同时还需要确保献血者的安全和健康。因此护士在整个血站的工作十分重要。血站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护士学习新知识的条件,促进护士的技术操作更加精湛娴熟,培养护士的法律意识和人文修养,为献血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地留住献血者。

参考文献

[1]胡宇.血战护理技术操作质量管理体会[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5(3):226-227.

[2]冯亚青.浅谈护理在血站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9):103-104.

[3]郭美英,李景梅,李艳慧.谈血站的人性化服务[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6)301-302.

血站护士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c)-0171-02

随着我国HBV、HCV、HIV等感染人数的增多,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1]。而血站采血护士每天要为大量献血者采集血液,由于自我防护不当或其他原因,可接触大量来源不明的传染源,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本研究对本血站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控措施,以期为降低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血站2009年1月~2011年6月从事采血工作的护士38名,年龄22~41岁,平均30.4岁;工作年限1~20年,平均工作年限10.9年;中专学历8名,大专14名,本科16名。对以上采血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1.2 调查方法

参照卫生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2]要求,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对2009年1月~2011年6月本血站采血护士所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共发放问卷38份,回收问卷38份,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在2009年1月~2011年6月,38名采血护士共发生11人次(其中2名发生2人次)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4.2%。其中,在采血过程中发生针头刺伤的占68.4%,穿刺过程中接触血液的占10.5%,检测或处理血样时接触血液或其他污染物的占15.8%,不规范操作的占5.3%。

3 讨论

3.1 职业暴露预防方法

3.1.1 建立相关规章制度 血站应建立健全与职业暴露相关的安全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感染管理制度、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等,以减少病原微生物与采血护士接触的机会,降低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性。

3.1.2 重视采血环境消毒 应采用臭氧或紫外线等对血站采血室及流动采血车空间进行消毒,并用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消毒剂对采血器具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2次/d。消毒时应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规范。使用臭氧或紫外线进行消毒时,要求在室内无人且密闭条件下进行,消毒后30 min以上才能使用;使用戊二醛消毒剂时,应防止该消毒剂与皮肤直接接触,并防止其溅入眼内或吸人体内[3]。

3.1.3 重视职业安全教育 血站应加强对采血护士进行血源性疾病传播知识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其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认识及自我防护意识,从而减少职业性损伤。并进行各种规范操作的培训,以纠正采血护士在工作中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3.1.4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采血护士工作中应配用防护服及手套等个体防护用品。应穿着上下分体、吸水性强、厚度适度的防护服,以防血液浸透防护服而伤及身体;并定期清洗、消毒、更换防护服。采血护士尚需戴合适的手套,以减少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手部皮肤的机会。此外,采血护士在结束每一次血液采集工作后,均应常规洗手或以消毒毛巾擦手,以保护采血者受到感染,并防止与其他献血者产生交叉感染。

3.1.5 妥善处理废弃针头 采血使用过的废弃针头,应放入专业一次性锐器盒内封闭,并由专人负责收集,高压灭菌后集中处理,以防止HBV、HCV、HIV等多种病原微生物通过针头刺伤采血护士皮肤而造成接触性感染。

3.1.6 妥善清除血迹 对于在采血过程中渗漏至器具及衣物上的血迹或体液,应先消毒再处理。具体步骤为:戴手套用强吸水性毛巾或纸巾吸干血迹或体液用高浓度消毒剂反复擦拭焚烧手套与废弃物。当采血护士手上沾有血迹或体液时,应立即用消毒毛巾擦手,并更换新的消毒毛巾。

3.2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方法

3.2.1 现场紧急处理 皮肤被针头刺伤后,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刺伤部位的血液,防止受污染的血液进入体内,降低污染的程度[4]。同时用大量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之后用75%酒精或其他皮肤消毒剂对刺伤部位进行涂擦或浸泡消毒、包扎处理。如有血液或其他体液飞溅至采血护士眼睛内,应避免揉搓眼睛,立即用洗眼器冲洗眼晴,连续冲洗时间应达10 min以上。采血护士的防护服在采血过程中受到血液或其他感染物污染后,要及时更换,并用消毒剂对污染部位简单处理后,放入高压灭菌器内进行消毒处理[5-6]。

3.2.2 特殊处理 为避免因处于HBV、HCV和HIV感染窗口期内献血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采血护士造成影响,当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在72 h内做有关HBV、HCV和HIV等相应抗体基础水平检查,并根据机体的免疫状态和抗体水平,积极采取相应的特殊处理措施。对可疑暴露于HBV感染的血液或体液者,应注射HBV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对可疑暴露于HCV感染的血液或体液者,建议暴露4~6周后检测HCV-RNA;对可疑暴露于HIV感染的血液或体液者,应于暴露时、暴露后1、2、3、6个月连续进行HIV抗体检测,以确定机体是否受到感染;如受到感染,应按时足量服用高效抗艾滋病毒药物[7-8]。

长期以来,安全输血问题一般主要针对献血者和受血者,而往往忽视采血者的工作安全性。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职业安全问题的关注,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危险性也日益受到重视。因此,血站等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规程,保证采血护士的工作安全;同时加强对采血护士进行职业安全教育,提升采血护士对经血液传播感染性疾病的职业暴露危险性和严重性的知晓率,加强自我防护意识[9]。此外,采血护士还应注意双向防护,既应防止感染性疾病从献血者传至采血者,又要防止感染性疾病从采血者传至献血者或受血者,从而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感染的发生,保障采血者、献血者、受血者三方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赵彩萍,昌燕宗,宋海英.血站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对策[J]. 医学信息,2011,9:5012-5013.

[2] 刘沼清,张晓霞.门诊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7):1309-1310.

[3] 彭及良,温秀明,陈菊芬.血站一线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及防护措施[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24-125.

[4] 卢志红.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 12:149-150.

[5] 王宝君.采血护士防范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7):168-169.

[6] 杨丽珍.门诊采血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防护[J].吉林医学,2011,32(31):6681-6682.

[7] 陆惠洁.门诊采血护士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的职业暴露及防护[J].全科护理,2011,9(8):2122-2124.

血站护士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 R19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c)-116-02

血站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面对的是健康的、奉献爱心的献血者,他们是来自社会不同岗位的群体,心理状态、知识层次及对无偿献血的认识程度也不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思想,进一步提升献血服务过程中护理质量[1],努力把人文服务理念贯穿于献血全过程,让每一位献血者感受到热情、优质的服务,才能减少或避免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又有利于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2],动员献血员再次参加献血,保持无偿献血事业的快速发展,最终组建出一支相对固定的志愿献血队伍,充分保障临床用血需求。

1 善用语言艺术树立人文服务理念

1.1 精通语言技巧

在血站工作,护士除了应具有和蔼可亲的态度、整洁的外表、专业的医疗知识、流利的口才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艺术和接待技术,其中,语言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语言是采血者与献血者沟通和交流的信息载体,也是献血服务最直接的工作和手段,献血服务语言必须以献血者为中心,从接触到献血者开始的健康咨询、填表、体格检查,到采血过程的护理及献血之后的护理,护理人员的语言措辞,语气的轻重缓急以及表情,都要体现为献血者服务的精神,这样,不仅可以消除献血者错误的认识、紧张的情绪[3],而且还可增强献血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使护理人员更便于普及科学的血液知识。

1.2 规范礼仪行为

确定人文服务质量的标准,还要从站立、行走、坐姿、语言等方面确定礼仪服务标准,要求“您好、请坐、谢谢、对不起、请提意见、欢迎下次再来”等文明语言不离口,即使有个别献血者有无礼语言和行为,也要耐心开导,牢固树立服务对象无过错的思想。对护理人员实行换位思维,让每位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始终代表血站整体形象,体现出对每一位献血者的尊重、关心和关爱。

1.3 遵守保密原则

血站护士应尤其注意应用保护性语言,对献血者的隐私要注意保密,为献血者营造一个安全可信任的献血环境才能保证献血者队伍持续发展壮大。

2 体现人文服务关怀提高专业水平

2.1 专业技术是人文服务的硬件

采血中护理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标准操作,提高专业技术,用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减少献血者穿刺中的疼痛。

2.1.1 止血带张力与穿刺成功率 静脉穿刺需要表浅静脉有良好的充盈度。笔者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当止血带压力在10.7~16.0 kPa时,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到最佳状态。为实践这一发现,所有护士都反复的进行绷扎止血带练习,熟练掌握了估计胶管止血带张力的方法,使静脉穿刺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2.1.2 改良拔针时针头角度减少献血者疼痛感 献血者普遍反映拔针时疼痛较剧烈,通过几位老护士的拔针实验,最终研究出了一种 “先慢后快”拔针法。拔针时针头纵轴需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再快速拔出体外。用此法拔针完全无疼痛感觉,也无出血现象发生,大大减轻了献血者的疼痛。

2.1.3 与献血者交流可缓解其紧张程度为避免献血者的恐惧和怕痛的心理所造成精神高度紧张,尤其对首次献血者,采血护士在采血过程中还应注重与献血者进行情感交流[4]。

2.2 专业知识贯穿整个献血人文服务过程

2.2.1 与献血者有效沟通依赖专业知识 主动介绍献血过程中有关配合,尽量找话题同他们进行交谈,可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选择不同的话题尽快分散献血者的注意力,主动关心、及时疏导,有效地防止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同时充分利用献血过程中的交流,对献血后注意事项进行介绍和说明,真正让献血者感受到无偿献血人文关怀的亲切感。

2.2.2 及时处理各种献血反应 及时处理无法避免的献血反应。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能慌张,要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在停止采血的同时,保持空气流通,让献血者平卧、抬高双脚、松开其衣领和腰带,让献血员得到充分休息,尽量避免其他献血者围观,以防发生连锁反应[5]。在处理过程中,始终让献血者及其他献血者放心,并给予解释安抚。

3 延续人文服务精神及献血后护理工作

3.1 采血后的护理工作决定献血员能否成为固定献血者

当血液采集结束时需要细心地关心刚刚奉献过爱心的献血者,采血护士应对献血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再次表示感谢,使他们认清他们所捐献的血液是挽救他人生命的重要部分,是受人尊重的、高尚的。

3.2 采血后的护理是影响献血者身体与心理恢复程度的重要因素

工作人员应主动告知献血者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如献血后穿刺部位请按压5~10 min,不要来回揉动,以预防皮下出血;局部粘贴的无菌止血贴应在4 h后揭掉;献血后24 h内不要剧烈活动,多饮水,针眼处不能沾水,不要饮酒和暴饮暴食等。少部分人献血后有可能出现疲倦感、嗜睡,护理人员应解释,这些都是第1次献血出现的生理反应现象,不必担心,适当休息可自行恢复;若针眼处有发绀现象,这是由于当时止血不好或是血管少量渗血所致,几天内会自行吸收,不会留下痕迹;若发绀面积较大,可在献血24 h后热敷即可消除。简单几句话,就能给献血者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安慰,还要提供一些饼干、牛奶、红糖水等营养品,这样可以给献血者适当补充流失的体液[6]。

3.3 献血后护理是“紧急用血”招募成功率的保障

献血者是无偿献血的招募对象,而护理工作是血源招募中重要部分。对献血者能及时、有效、正确的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不仅能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和体贴,也可减少或避免献血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护理人员除了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技术外,还应运用医学心理理论来观察分析不同献血者的心理变化特点,用心去招募献血者[7],用工作的责任心去挽留献血者,用真心和热诚感动献血者,同时对重点人群、重点对象以及在献血过程中有不愉快经历的献血者进行回访,进一步体现血站良好的人文关怀。

4 讨论

在献血者的整个献血过程中血站护士都直接参与,这就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技术、敏捷的反应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能从不同层面观察分析献血者的心理变化,为献血者营造一种温馨、安全、愉快的工作环境,使每位献血者真正从护士身上感受到一种安全和信任。

高标准、高质量的献血服务能使献血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令其亲身感受到献血是精神的升华、美的享受、爱的奉献,为下次献血树立更大的信心。通过高质量的服务,赢得献血者的好评,并利用献血者的好评在社会上所形成的宣传效应来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把人本位观念作为主要指导思想应用到护理文化建设中来,营造更为和谐优秀的献血服务环境,保持志愿无偿献血的快速发展,最终组建出一支相对固定的志愿献血队伍,保障临床用血需求,从而保证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雯,陈侠英,吴瑞欢,等.质量文化在血站护理管理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55-56.

[2]陈耀秀.建立招募志愿无偿献血者的体会[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71-272.

[3]高爱兰.采血护士言行对献血者情绪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7):121-123.

[4]张萍,吴艺,岳丽萍.血站护士的亲和力培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0:162-163.

[5]赵玉昆.献血时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与护理[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20(7):67-68.

血站护士论文例4

1现状与问题

血站采血护士常年工作在采供血工作的第一线,其工作性质及特点决定了外采护士的工作压力,护理工作是充满高压力的工作,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1]。外采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外采护士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对她们提出的要求等因素,对护士身心造成诸多不容忽视的影响。

1.1外采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青岛市中心血站的采供血工作,主要依靠一个固定采血点及3辆流动采血车在街头固定采血点、单位、大专院校等协助完成。外采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如工作时间、工作量等。

1.1.1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

根据单位及大专院校自主时间而确定上班时间,如单位由于下夜班职工、早班献血而提前上班,大专院校利用中午、下午没课时而延迟下班。为充分利用夏秋季昼长夜短的特点,避开炎热酷署,延长采血时间为晚上九点。

1.1.2工作量的不确定性

遇到血库库存量低于常规,在短时间内必须组织大量献血源献血,导致工作量加大,外采护士超负荷工作。

1.1.3天气气候、交通的不确定性

外采工作的流动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容易受到许多异常情况的影响如酷署严寒,台风、暴雨、浓雾、交通阻塞、意外、人身损害、易感染等。

1.1.4献血反应的不确定性

献血者个体差异如心理紧张、空腹、晕针晕血导致献血反应速发性、迟发性、群发性的出现,出现献血者意外伤害,导致外采护士心理负担过重。

1.1.5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

由于受单位及大专院校区域的限制,体检、检验及信息录入等岗位多被安排在走廊、饭厅、图书馆、会议室等,由于场所温度、湿度、光线、风力等造成检验结果判断错误,工作地点远程距离献血车,导致对献血者观察不充分,易造成献血者意外损伤。

1.2压力源种类对外采护士身体的影响 ,见表1。

表1压力源种类对外采护士身体的影响

1.3外采护士的目前状态

1.3.1外采护士的身体状况

在上述压力源长期作用下,外采护士个体已没有能量来抵御压力源,最终导致个体免疫力下降。相继出现焦虑、头痛、情绪不稳、颈、腰椎间盘突出、胃病、慢性腹泻等症状。

1.3.2外采护士的职称及目前学习情况

献血服务科14名护士全是女性,年龄23~54周岁,平均年龄33.7岁,已婚11人,聘任主管护师3人,占全科护士的21.4%。全日制护理本科1人,占全科护士的7.1%,大专1人,占全科护士的7.1%,中专12人,占全科护士的85.7%。工作年限21年以上5人,目前在读2人,占40%;工作年限11~20年2人,目前在读2人,占100%;工作年限10年以下7人,目前在读5人,占71.4%;全科14人,目前在读10人,占全科护士的71.4%。特别是中专学历护士大多为合同制护士,从事护理工作多年,大多为护理低级职称,经历结婚、怀孕、生子,随时有被单位解聘的可能。科内护士工作年限、聘任情况。目前第二学历在读情况统计如下,见表2。

2对策

2.1加强自身素质培养

外采护士应加强心理素质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提高应激环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掌握自我心理调节技巧,乐观地看待工作生活中的影响和干扰, 培养健康的性格和信念,增加集体荣誉感及人际交际能力。

2.2合理宣泄消极情绪

科主任要经常与外采护士进行有效的交流,倾听护士的心理感受和工作中的压力,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要善于发现和解决外采护士个人情绪的变化,协助分析原因并尽快解决。

2.3重视外采护士的培养

血站定期对外采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课题讨论,创造外采护士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以满足个人的求知欲和适应工作的需求。经常对外采护士进行的业务技术操作训练及考核,如静脉穿刺技术、献血反应的观察及处理等,使每位护士能够得心应手。

2.4调动外采护士工作积极性

科主任要不断更新护理理念,不断探索和完善护理管理的措施和方法,综合利用各种激励资源,如改善工作条件、鼓励个人发展、适当提高待遇等。

2.5合理安排护理工作人员

科主任采取科学的排班方式,根据工作量及时调整护理人员工作,实行弹性排班及听班制。工作繁忙如单位及大专院院校集中采血、周未和节假日献血者较多时,临时安排外采护士加班,平时可适当缩减人员,调整安排休息,调节神经的弛张度,以保证外采护士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2.6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及良好人际关系

科主任应充分地相信、理解外采护士,一视同仁,在有关切身利益关系问题上公平合理,关心外采护士的生活及其健康和婚姻,做护士的知心朋友[5]。及时与血站领导积极沟通,采取措施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如休息区增加微波炉加热职工饭菜,高温时赠送降署饮品等,在工作安排特别是夜班排班时要充分考虑护士的人身安全问题。

2.7注重护理职业防护

上岗前外采护士必须进行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的岗前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为外采护士配备必需的防护用具,采取措施尽量减少职业危害,如紫外线对眼的损害、消毒剂的普遍应用对护士手、眼等的危害、针刺伤等。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防漏、耐刺、密封的环保型锐器收集箱;医疗垃圾严格分类管理,减少流通污染环节。

参考文献

[1]李小妹,刘彦君. 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

[2]殷磊. 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37.

血站护士论文例5

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全体一线采血护士,其中全血采集护士62名,成分机采护士14名;被调查的采血护士工作年限1~15年;主管护师14名(18.4%),护师27名(35.5%),护士35名(46.1%);研究生学历1名(1.3%),本科学历30名(39.4%),大专学历36名(47.3%),中专9名(11.8%)。

方法:采取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表的稳定性,采用重测信度的方法,对本中心的20名采血护士间隔10天后再重新进行1次问卷调查,得出相关系数r值0.83,说明该调查表具有较高的信度。问卷第1部分为采血护士个人资料,如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等。第2部分为采血护士在2007~2011年发生针刺暴露的情况,包括针刺暴露的原因:检验初筛、血液采集和拔针、留取标本、血液传递、处理针头、整理垃圾,被同事和旁人干扰扎伤等,以及刺伤后的处理情况和心理状态等。发放问卷76份,收回有效问卷76份,有效率100%。

统计学处理:对每份收回问卷进行检查,筛查不合格问卷,再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针刺暴露发生率:2007~2011年29名发生过针刺暴露,发生率38.16%;发生针刺暴露133次,人均针刺暴露1.75次/人;针刺暴露≥5次4人(5.26%),针刺暴露最多1人,5年针刺暴露12次。不同职称采血护士针刺暴露发生率,见表1。

采血护士发生针刺暴露原因、处理、心理状况构成比:针刺暴露的主要原因有血液采集和拔针、留取标本,以及处理针头等;针刺伤发生率最高为血液采集和拔针44.36%;见表2。

讨论

针刺暴露的危害:①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目前,已被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血源性传播,导致职业感染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而艾滋病病毒(HIV)也有增加趋势4。在工作中,如不慎被带有HBV、HCV、HIV等病毒血液的针头刺伤,就有被感染HBV、HCV、HI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其感染率分别为6%~30%、1.2%~10%、0.2%~0.5%5。目前,我国采供血机构对献血者经快速初筛HBsAg合格后即可献血,因而,所采集的血液中就有可能含有HBV、HCV、HIV等病毒。②对受伤者的心理伤害:针刺伤后,采血护士会产生忧虑、恐惧心理,担心感染疾病,影响身体健康,遭受歧视等,造成心理紧张,工作压力增加,加大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心理伤害会出现恶性循环。

针刺暴露在我国血站采血护士中的流行状况:⑴针刺暴露发生率:张玉翠等报道血站针刺暴露发生率100%6,陈书芳和王锐锋报道63.3%~89.0%7,8,本次调查血液中心采血护士针刺暴露发生率38.16%,接近邸春艳报道38.5%9,明显低于上几组报道。主要是由于2007~2011年卫生部连续5年对全国血站质量进行督导,所在的血液中心等血站,重视职业暴露防护的结果。⑵针刺暴露的原因:邸春艳报告9:发生穿刺前去针帽时20.0%,穿刺过程中4.4%,穿刺后拔针时42.2%,穿刺后给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时33.3%。①邸春艳报告中,穿刺后给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时发生针刺暴露33.3%,和其他报道一样,占较高的比例。所在血液中心于2006年执行“一办两规”后,已规定严格禁止手持护针帽回套针头,必须回套护针帽时,必须用止血钳持护针帽回套,调查前,经过多位专家实践考察:手持护针帽回套针头情况已不存在,故在调查表中,没有列举该项。②调查血液采集和拔针项针刺暴露44.36%,为所有原因之首,同邸春艳调查结果。③本次调查中血液传递项发生针刺暴露0,是由于自2007年开始,中心使用真空管留样,采血针头不再从最后一根留样管的橡皮塞中拔出,血液传递时,采血针头在留样管的橡皮塞中,热合采血导管,剪下带采血针头的采血导管时,采血针头仍留在真空管的橡皮塞内,等用针头取样复核血型后,立即丢入利器盒中,以此杜绝了血液传递过程中造成刺伤。⑶发生针刺暴露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邸春艳调查报告显示针刺暴露发生后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25.0%。本次调查发生针刺暴露后登记随访的也仅35.34%,邸春艳分析未上报原因:①认为献血者化验结果正常,无需报告46.9%;②对已发生的针刺暴露,上报没有帮助14.8%;③不知向谁报告12.3%;④当时工作忙,来不及报告61.7%;⑤担心报告后检验结果证实已被感染,同事会孤立自己8.6%。

采血工作中安全防护措施:①建立血站采血过程中职业暴露防护管理相关程序,建立血站和相关部门职业暴露防护的职责,维护采血护士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护士在常规采血业务活动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经血传播病毒。②加强有关预防职业暴露培训:血站对职业暴露的管理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进入血站的全体员工必须接受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培训内容包括:预防采血针和注射针刺伤指南,针刺暴露的危害、原因及防护对策,针刺暴露的处理、暴露后的报告制度等,提高全体员工的防护意识,提高防治技能。范慧娟在输液室对实习生和轮转护士进行培训前后针刺暴露发生率的对比10,培训前针刺暴露发生率66.18%,通过带教老师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后针刺暴露发生率仅26.47%。③优化操作流程,建立标准操作规程:建设与献血者人数相适应的采血空间,安排足够具有专业知识的采血护士,强化采血场所的管理制度,配备HIV金标快速检测试纸等;建立和不断优化标准操作规程,如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严禁手持护针帽回套针头,采用带凹槽的真空试管单手留取血样,护士应立即处理使用过的针头,将废弃针头放入利器盒中等。④发生针刺暴露处理: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部位的血液,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安尔碘消毒创面。每次发生针刺暴露后,相关部门必须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⑤建立职业暴露事件的登记程序: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部门应当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并及时用HIV金标快速检测试纸等检测暴露源样本,并于发生暴露后1小时内报告血站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若暴露源经抗HIV金标检测为有反应性,应立即(发生暴露后2小时内)将暴露者带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接受处理。若确证暴露源样本结果为抗-HIV阳性,CDC会同有关专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预防药物的方案和用药程序后,进行积极的治疗,血站负责将相关处理情况向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汇报;暴露源经金标检测为HBsAg、抗-HCV和(或)梅毒抗体反应性血液,必须进行相应的处理。⑥发生针刺暴露者监测: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对暴露者进行输血传播病毒的检测,检测项目至少应包括:HBsAg、抗-HCV、抗-HIV、梅毒;暴露后半年,应对暴露者进行输血传播病毒的再次检测。若暴露源已经确定为抗-HIV阳性,应在1年内定期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即分别在暴露后6周、12周、6个月、12个月检测。⑦针刺暴露事件的报告和保密:若经CDC确证暴露源为抗-HIV阳性,质管部门应会同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部门根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在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后24小时内上报市CDC做进一步处理;对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均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参与事故处理人员不得将暴露相关信息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⑧发生针刺暴露者进行心理咨询:对发生针刺伤的采血护士进行心理咨询。针刺暴露后造成的心理伤害可能是严重而持久的,而对献血者的感染状况不确定会加剧采血护士的心理压力。本次调查发生针暴露后有41.38%的人员感到恐惧和紧张,说明采血护士针刺暴露发生后需要得到专家的咨询以缓解压力,减少刺伤的心理伤害。

采血工作中发生针刺职业暴露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但是美国CDC评估表明62%~88%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是可以预防的11。因此应加强采血护士的职业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对采血护士标准预防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重视暴露后的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采血护士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余璇,王祝英.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5):449-451.

2杨康丽.急诊护士针刺伤发生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4):236-237.

血站护士论文例6

献血法颁布10年来尤其是“一法两规”实施后,国家卫生部对全国采供血机构进行了连续5年的质量管理督导,使得采供血机构规范、科学、快速的发展,保障了临床供血的安全、有效,使得采供血机构各类工作人员大大减少了感染性职业暴露的风险。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情况。血液中心工作人员在血液采集、标本运输保存与检测、成分制备等工作中随着近几年无偿献血工作量的增加在采集、检测、成分制备等工作中接触血液频率高,血站发生的职业暴露以感染性职业暴露为主,同时也以职业暴露风险最大。为防止职业暴露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防止其成为一种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进一步做好采供血机构感染性职业性暴露的预防,现将我中心近两年来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为减少职业暴露提出有效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2012年吉林省血液中心的在岗职工,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保洁员、司机等。

12调查方法根据中心职工发生的职业暴露后上报的情况,包括基本信息、姓名、部门、场所、时间、处置、调查、处理等。根据不同岗位、暴露过程、工作环节、工作环境、新旧职工、发生的频率进行比较提出相应预防措施及应对策略。

13统计方法计算构成比例。

2结果

212010~2012年我中心发生的感染性职业暴露共计10 例,每年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以针头刺伤为主占。以采血护士为发生率最高,检验人员及司机为次;发生的职业暴露采血车占90%站内及采血屋占1%,刺伤左手占80%,明显高于右手而且主要发生在食指和拇指部位占90%;发生在留样环节的占60%,熱合环节及垃圾处理占20%;发生在新职工占90%。

3讨论

2010~2012年我中心职业暴露发生率,以流动采血车为主,护士发生率最高,与文献报道一致[1,2]。由于医生与血液、锐器接触机会较少,没有医生发生职业暴露与文献报道一致[3]。留样、热合、整理物品时的针头、锐器刺伤是感染性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与文献报道一致[1,3]暴露发生部位以食指和拇指部位为主,可能因为护士采血留样时注意力分散或没使用针头回帽器从而导致针头误伤。采血车空间狭小拥挤、物品混乱、医疗垃圾不能及时处理等,都是造成职业暴露的原因。

吉林血液中心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自2009年建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将职业暴露纳入体系;建立了管理委员会,设专人负责职业安全,建立了《职业暴露的预防和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程序规定了血站职工定期体检制度,加强职业暴露培训。本中心发生的感染性职业暴露均按规程进行了处理、登记、检测、随访、分析原因及预防,无一例感染,说明我们建立的标准操作规程和职工定期体检制度及发生暴露后及时检测、留取保本血样对采供血机构及职工的自身保护都是十分必要的。改善采血环境防止流动采血车拥挤,我中心2010~2012年建立了10个献血屋,增加了采血地点数量,使采血环境规范化,降低了职业暴露的风险,加强培训工作人员。将职业暴露的防护纳入全员培训和岗前培训,污物处理不徒手进行,发生职业暴露时,加强个人防护,发放防护用品,设置急救箱,洗眼器,禁止针头回戴帽,设置专用回帽器,利器盒,采血屋及时定期清洁,消毒并预防气溶胶污染,按《职业暴露的预防和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处理。

我中心目前的采血工作模式一般为快速筛查合格后直接采血,献血者血液仍可能含HBV、HUV、HIV、TP以及未明病原体,随着每年15%~20%献血量的增长,采血工作人员特别是采血护士面对越来越严峻的职业暴露风险,每个采血过程都有被刺伤的风险,在采血量增长,采血机构管理不善时,职业暴露发生率会更高。因此,采供血机构应切实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工作中要树立预防观念,提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加强职业防护,以减少职业暴露,维护健康,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血站护士论文例7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普及,站内采血转向了流动采血,街头和乡镇自愿无偿献血是血液的主要来源,流动采血车长期在室外工作,环境条件受限,采血护理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血液质量和献血者的安全,故采血的护理安全尤为重要。现结合工作体会就流动采血车上采血护理的安全隐患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1、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环境方面的安全隐患。流动采血车方面的安全隐患,流动采血车是为方便更多的无偿献血者而开展现场采血的载体,是以流动的方式运行。多停留在人流比较集中的闹市区、街头,采血车周边环境差,车内环境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车内空间有限,往往采血区和非采血区难以绝对分区;加之献血人员进出频繁,车内不易保洁,易对车内采血环境造成污染。

1.2 工作人员与献血人员方面的安全隐患。医护人员包括司机,安全意识不强,随意进出车内,接打电话、闲聊,着衣不标准、整洁等因素,也易对采血环境造成污染。献血人员多数人会刻意注意衣着卫生等,易对采血环境造成污染。由于献血人员的年龄、性别、体质及对献血认知程度不同,献血时的状态就不同。献血者的激情不能影响献血程度,不是说激情高,就能顺利献血,过分紧张、烦躁、体虚、空腹、睡眠不足、劳累过度等都可能导致突发状况。

1.3采血方面的安全隐患。筛选征询时,对献血人员的身体状况评估不足,既往病史了解不详实;献血人员的献血次数及上次献血的时间不准确;献血人员资料不健全,或出现误差,均会对献血人员及采血质量造成安全隐患。采血护士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献血者的献血状态,在接待献血者时表情冷漠、语言生硬、态度消极,都会诱发和加重献血人员的身心不适,导致不良献血反应的发生。在采血过程中无菌操作执行严,易造成血液的污染和献血者的交叉感染。护士的穿刺技术不熟练,动作粗暴等都会增加献血者的痛苦,增加献血不良反应的概率。

2、采取的防范措施

2.1 环境方面的防范措施。流动采血车方面的防范措施,将流动采血车内合理划分为采血区和非采血区,采血区内设有采血台、采血秤、热合机、急救箱、贮血冰箱等专业设备。非采血区设有双制空调、饮水机、 电脑等。献血征询、登记及初筛工作台设在采血车下,为了避免车内人员无序流动,安排专人引导献血人员上车献血,车门保持有序开关,车内保持干净整洁,禁止非车内用品和生活垃圾上车,医疗垃圾定向收集,每日2次消毒,质管科定期对车内环境进行监测,确保采血环境达到标准。

2.2 工作人员与献血人员方面的防范措施

2.2.1 医护人员包括司机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注重个人仪表,衣帽穿戴规范整洁,挂牌上岗,主动使用文明用语,热情接待每一位献血者,对于反复献血的人,同样需要给予信心,使献血者消除紧张情绪,愉快地接受献血。

2.2.2坚守岗位,非工作需要不得随意进出车内,接待岗除负责献血人员的初筛外,对进入车内献血人员作必要的引导,如衣着的整理、有碍车内卫生的物品暂时保管、上车穿上鞋套等。

2.2.3采血护士接待献血者时,应根据献血者年龄、性别、体质及对献血认知、献血过程中的状态区别对待,对于过度紧张、烦躁的献血人员,给予关怀,用鼓励的语言进行心理疏导,并做好解释工作;对于体虚、睡眠不足、劳累过度的献血人员要给予正确的劝导,在肯定和赞赏他们爱心的同时,让他们明白安全献血的道理,选择身体状态好的时候再来献血;对于空腹的献血人员,要说明空腹可能导致突发状况的发生,劝其进餐后再献血。

2.3 采血方面的防范措施

2.3.1 规范医护人员岗位责任。明确岗位职责,负责接待的护士指导献血者填表和血液的初筛,医生负责献血人员的身份核对、一般身体检查,身体状况评估,详细了解既往病史,核实献血人员的献血次数及上次献血的时间,以及其他献血资料,严防出现误差。车上负责血液及标本采集的采血护士,在血液采集过程中一方面应密切观察献血者的反应,一方面应亲切与献血者交谈,告知献血后注意事项。出现异常状况应及时处理,做好献血反应记录和献血后的跟踪回访等工作。负责热合和血液交接工作。负责常用设备日常维护。负责采血前后相关物质的准备。医生负责急救药品的储备及有效期的核查,器械的保养,工作环境卫生及医疗垃圾的无害处理。

2.3.2 强化规范操作,确保采血安全:加强采血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定期对采血护士进行专业技术操作培训和考核,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能力的培训。严格规范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自觉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项操作要求切实做到细致、准确、娴熟。依靠熟练、过硬的技术操作减轻献血人员的痛苦,有效地预防因技术操作所引起的献血反应。

2.3.3 积极开展优质文明服务,注重提高护士的素质。做好岗前献血服务规范化培训,采用经验交流、聘请礼仪顾问现场讲座等,增强护士的职业信心。每周例会上,注重对采血护士职业道德的教育,结合采血工作,对采血护士提出严格的要求,做到爱岗敬业,精通业务,优质服务、尊重献血者等。接待每一位献血者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让献血人员置身于亲切友好、温馨宽松的环境之中,轻轻松松献爱心,让献血者充分体会到采血护士的责任心、爱心、感谢之心,使献血者愿意再次献血。

3、讨论

自本站全面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以来,每年对每位献血者短信调查,满意度率达97%以上,无一例护理安全差错发生,事实证明我们采用的安全防范措施行之有效。我们的体会是每位采血护士把护理安全放在工作中的首位,在日常工作中强化护理安全意识,结合实际查找安全隐患,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并严格规范执行。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为献血人员提供安全护理,有效保障献血人员安全,从而杜绝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的发生。

血站护士论文例8

目前,社会存在着重医轻护的观念,使得社会广大群众对护士的信任度较低。迫使护理工作者们自我感觉地位与其他职业相比较低。并且,当前护理工作者的收入与工作的繁忙程度不成正比,这使护士产生职业倦怠感,然而在血站护理管理中起领导、指挥、监督作用的是护理管理者。为了保证临床护理的科学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使全体护理人员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血源招募、献血者管理和科研、教学工作,医疗机构实行护理管理[1]。人性化管理是将人性化理论应用于管理方面,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对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表现形态来进行组织和改造的过程。实施人性化管理,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缓解护理工作人员的压力,使血站的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1 临床资料

提倡人性化的管理,护理部的管理者应全力以赴为临床一线服务,护理人员的后顾之忧解决了,就能安心地工作,使之可以更好地为献血者服务。

1.1  明确护理职责和理念:血站护士是采供血工作的实施者,也是献血者的管理者,护理人员要把献血者的合理要求作为一项任务完成,变被动为主动服务。在为献血者的服务中增加情感的含量,认真落实“以献血者为中心”的各项措施。明确护士的护理职责和理念,深入人心,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去掉不合理的工作流程。

1.2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结构,保证人员到位:护理管理者首先要以身作则,要具有谦虚和谨慎的工作作风,善于听取护理人员的的意见并能够不断修正工作上的偏差和不足,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极参加护理新知识的培训与自学,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业务能力,在才能上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分析解决业务的能力并诉诸实践。人力资源结构是否合理是构成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人员的配备和人力资源是保证护理程序完成的关键[2]。每个科室要有一定数量的高、中、初级护理人员,以达到适当的人力配合。另外,护理人员与采供血量必须成正比,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弹性排班制,以避免护理人员工作负荷过重,劳动强度过高的情况。

1.3  人性化的工作性质及管理:尊重护士是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最简单的环节。在医疗体系中,护理工作不被重视,待遇低。作为管理者,能够意识到这有可能使护士受到伤害的因素,要尊重她们的意见,关心她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理解她们。

1.4  尊重及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要让护理工作者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关心、爱护、理解护士,要了解科室每位护士的性格和特长,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护理人员发挥她们最大的潜能。为她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她们参与到管理决策中。同时也要办事公正,善于用制度和标准管人。当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时,要分析差错发生的原因,积极主动的与护士沟通,引导、帮助护士解决问题,将差错造成的不良后果降至最低。即使批评也要注意场合和地点,最好减少打击挫伤护士的积极性,给护士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保障人际关系的和谐化,使她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2 结果

通过人性化的实施,使科室的整体形象明显得到改善,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社会效益。人性化服务意识增强。护理差错降低,无严重差错发生,无患者投诉及护理纠纷,护士整体素质提高,职业荣誉感增强。护理质量提高,护士责任心加强,献血者的满意度提高,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与献血者关系融洽,增强了献血者对护理人员专业价值的认可[3]。护理质量的各项指标呈现出上升趋势,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在各项操作与服务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规范,护士主动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增强,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及交流技巧明显提高,在高质量的护理工作服务中,人性化护理服务所塑造的护士形象,使献血者得到了优质的护理,保证献血者了解采供血服务的全过程,并且在献血后能够得到护士在保护创口防止感染、避免高空作业和强体力对抗等方面的进一步指导。人性化的服务,由献血者满意转变为让献血者感动,使护理质量提升。

3 讨论

当前,通过人性化管理方法应用在护士的管理后,激发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护士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大的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权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同事之间关系融洽,心情舒畅,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使得医护之间、和献血者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护士热情和蔼诚恳的态度可以缩短与献血者的距离,加强了献血者对护士的信赖,让献血者感到护士的关爱与帮助,改善与献血者的关系,提高献血者对服务态度的满意率,对血站的社会公益形象产生直接影响,在与他人协作中,能充分的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实现了自我价值,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团队意识,最终实现护士的终身价值[4]。

4 参考文献

[1] 李兴山.现代管理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113.

血站护士论文例9

采血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采血护士要承受职业暴露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提高安全意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事关重要,笔者就其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措施总结如下。

1 采血护士的职业有害因素

1.1生物性危害 生物危害主要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由于采血护士主要是完成血液采集和留取样本的工作,与开放性的血液接触机会较多,因锐器、钝器致皮肤、黏膜破损后有可能造成感染,目前已证实有的多种病原体可经破损组织造成血液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是HBV、HCV、HIV等病毒,给采血护士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统计显示:在卫生行业及相关部门工作时被乙肝、丙肝及其血液性传播疾病感染的人数有上升趋势。因此在血液的采集工作中采血护士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2物理性危害

1.2.1锐器伤 采血护士工作中要经常接触锐利器械如针头、剪刀等,稍有不甚就有可能穿破表皮组织,增加了感染机会。

1.2.2声光电危害 采血场所常用仪器的噪声,储血冰箱、采血车载发电设备等。噪音等不仅对人听觉系统损害,还会使人烦燥,注意力不集中,操作出错等。

1.2.3空气消毒设施危害 采血场所消毒后残留臭氧或辐射的光化学反应,会导致暴露部位引起皮炎、色斑、眼灼伤等。

1.3化学性危害 采血场所是一个特殊工作环境,各种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因素随处可见。常见于室内地面、台面和医疗器械消毒的戊二醛、过氧乙酸等。

1.4生理、心理危害 主要源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精神压力,体力消耗也较大。采血护士工作具有节奏快、责任心大的特点,工作辐射采供血各个环节,操作中必须严谨、细致、有时情绪紧张、生活无规律、是不言而喻的。

1.5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差 对职业暴露认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淡漠,心存侥幸,操作不规范。

2 职业暴露安全防护措施

2.1加强自身学习,规范操作 戴手套可减少70%~80%的感染,也可减少50%被利器刺伤的几率。操作关键在一个细字,无偿献血关联着生命,关联着诚信,关联着道德,容不得半点粗心大意。

2.2管理上入手 管理者要更新观念,明确科学规范管理是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基础,建立健康档案,每年进行一次经血传播病原体感染情况的检测,进行预防性疫苗注射。建立有针对性规章制度和具体防护措施,定期对采血护士进行预防职业暴露培训,定期督查落实情况,使职业暴露发生率降至最低。

2.3针对性防护措施

2.3.1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采血护士应加强防护意识,减少开放性血液对人和物的污染机会,被血液污染物体要经1/200过氧乙酸擦拭。遇有刺伤、破伤皮肤接触血液,应立即按职业暴露处理办法进行局部紧急处理,关注被污染血液的检验结果,同时做好职业暴露的登记、上报并对防治效果进一步跟踪。

2.3.2物理性危害防护 接触血液时一定要带一次性医用手套,手套对针表面血液有一定阻隔作用,减少刺入深度及进入人体内的血量。手部有创口时局部要加以保护,尽量避免进行与血液接触相关操作。采血场所空气消毒后要留有足够时间,避免皮肤、眼睛损伤。

2.3.3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进行消毒时使用相对低毒、无刺激性、高效的消毒液,配制和消毒过程中要佩带防护用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2.3.4采血环境的防护 无偿献血实施以来,采血车或采血屋成为采血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场所,故对车上或屋内的仪器、设备要做好监测。选择无噪音的空调机及冰箱等设备;紫外线消毒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消毒放在一切工作结束后进行[1-6]。

2.4心理危害因素的防护 采血护士主动学习有关心理知识,注重情商培养,提高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并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总之,保持愉快心情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前提,是更好为献血者服务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陈文圣,袁伟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及预防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02).

[2]成宝玲,李英.影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及应对[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S1).

[3]方瑞峰,孙淑芳,张慧.流动采血车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J] .青岛医药卫生,2011,43(3):211-212.

血站护士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R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445-01

献血车医生护士的工作在采供血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他们是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的服务主体,承担着社会责任。随着无偿献血工作广泛开展,公民自愿献血意识增强,为无偿献血者提供便捷、舒适、卫生、安全的献血环境十分必要。而今,绝大部分血液的采集,主要集中在街头献血车上完成。从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血液生理知识的普及、血液的采集到包装运输等都渗透着他们辛勤的汗水。因此,他们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结合具体情况,浅谈个人看法如下。

1 街头献血车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特点和作用

我市地处中原,人口345.5万,2011年供血量近16吨,2辆献血车和3个献血屋分别布局在城市繁华的街区、人流量大的地段和县城区的繁华地段,如今已成为城市的一道文明风景。无论是行色匆匆的路人,还是驻足好奇的观望者,他们都能注意到献血车的存在。医生护士天使般微笑、热情的接待、周到的服务、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已深深定格在人们的脑海中。他们肩负的社会责任远远大于自身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因为:(1)不仅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办法;(2)不仅要宣传好《献血法》、普及相关的血液生理知识,而且是血液采集的操作者和带头自愿无偿献血者;(3)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影响着临床用血,他们承载着一份责任――一个生命奉献给一个生命的大爱。不论酷暑,还是寒冬他们都要坚守在街头献血车上,这种忧虑很多人无法体会。

1.1 流动的血站 我站每年有近4万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的采集量,医疗临床用血100%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过去在血站内相关科室共同完成的工作,已全部移到献血车上完成。从自愿献血者的征询、体检、初筛到血液的采集储存、《无偿献血证》的办理都要求连续完成,同时还要负责宣传、咨询、答疑解惑和必要的应急处理等。

1.2 无偿献血宣传站 我市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成效卓著。一方面是对《献血法》等政策的广泛宣传、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是血液生理知识和安全献血知识得以普及,使人们对献血安全意识增强,这些很大程度是依靠献血车医生护士的零距离耐心细致的宣传,热情周到的服务,用真情实感去激励人们参加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1.3 爱心传递站 献血车为社会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奉献爱心的平台,传递着每一位有爱心的公民赠送的生命礼物,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安全舒适的氛围,操作规范、准确让献血者信任;献血过程中关切的话语、贴心的叮嘱,回访的问候让献血者感动。力争让一次献血者成为固定多次献血者,这就是要履行的职责。

2 增强法律意识,努力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街头献血车为献血者提供便捷、整洁、舒适、安全的献血环境,是无偿献血事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医生护士要忠于职守,做到“四个美”,即语言美、仪表美、行为美、心灵美,树立采供血机构良好的公益形象和口碑效应。应着重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2.1 加强《献血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感,认真履行法律赋予我们的职责和承担的义务,严格执行国家献血标准、保证血液安全,保护献血者合法权益。

血站护士论文例11

关键词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培训;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65

作者单位:518110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人民医院内科

粟连辉:女,本科,主管护师

The application effect evaluation of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in cardiovascular intensive care nursing personnel training

SU Lian-hui(Guanlan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hua New District,Shenzhen51811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evaluation of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in cardiovascular intensive nursing personnel training.Methods:Selected 40 cases of nurses who participate in the cardiovascular intensive nursing training of nursing staff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accepted conventional mode of nursing personnel training,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ccepted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application in cardiovascular icu nursing staff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aining,After the training period,carries on the exam on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aff,and statistic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volved in nursing during the occurrence of nursing error and the number of cases received testimonials.Results:After the training period,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inspection examine resul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statistical result has obvious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can be objective,fair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ardiovascular intensive care nurse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focused,targeted to the nursing staff to carry out the training,can adopt to the promotion.

Key words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Cardiovascular intensive care unit;Nursing staff;Training;Effect.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是英国Dundee大学的Dr.R.M.Harden1975年提出一种考核框架。OSCE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考核方法,实际上OSCE只是提供一种客观的、有序的、有组织的考核框架,在这个框架当中每一个医学院、医院、医学机构或考试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加入相应的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它是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知识、技能和态度并重的临床能力评估的方法。考生通过一系列事先设计的考站进行实践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标准化病人(SP)、在医学模拟人上实际操作、临床资料的采集、文件检索等。考站设置分长站、短站,时间从5~20 min不等。由主考人或SP对考生进行评价[1-2]。目前在国内,OSCE在临床中的运用已经迅速发展,使相关护理领域的护理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的临床治疗都有重要意义,因此ICU护理人员对相关仪器的合理使用以及护理措施的操作选择对患者的病情恢复起到关键作用[3-4]。为了提高心血管重症监护室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为护理培训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尝试将OSCE应用于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培训中,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心血管ICU护理人员40名,其中男2名,女38名。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31.51±3.74)岁。护士长4名,护士36名。其中合同护士17名,正式护士23名。工作年限3~18年,平均工作年限(8.32±4.11)年。学历:中专21名,大专11名,本科3人。职称:护士21名,护师10名,主管护师9名。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护理人员在性别、年龄、参与工作年限以及职称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护理人员以传统的常规模式进行培训,即教师授课与实践练习相结合,而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引入OSCE,具体如下:

1.2.1OSCE站点设置在此次心血管ICU护理人员培训中,结合我院的具体资源以及心血管疾病具体情况,将OSCE分为5个站点进行考核,具体考核过程包括站点1为基本理论知识的测试,采取书面考试形式,考试时长为20 min,以此测试培训人员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站点2,采取书面考试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主要测试培训人员对基本仪器的操作操作掌握情况,时长为20 min;站点3,采取现场情趣模拟形式,主要测试培训人员对在监护过程中对患者的日常检查、监护以及记录情况;站点4,主要对培训人员的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操作以及措施的规范进行考核,采取书面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站点5,以情景再现的模式对培训人员进行应激事件的考核。

1.2.2实施规则在护理人员进行OSCE考试前,由主考医师对试验组参与培训人员进行考试规则及其流程讲解,明确考试注意事项以及评分规则,对于“站点5”需借助于SP参与,模拟突发事件情景,由护理人员进行抽签选择相对应的突发事件情景进行作答;而对于“书面考试”由采用闭卷形式,由护理人员进行书写作答;“现场操作”护理人员在具体仪器和情境中进行现场操作,并由考官进行评分。各站点实行10分制,6分及格,每个站点的得分为所有考官打分之和取平均分,在培训中期进行测试。

1.3观察指标在培训效果理论方面,根据心血管疾病重症监护室和相关心血管疾病具体特性,并在相关领域专家以及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制定“心血管疾病重症监护室问卷调查表”,具体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术、吸痰术、呼吸机应用术以及相关机器监护监测术4个方面,每1项满分100分,在培训周期结束后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考核。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医学实践技能考试是评价医学生临床能力的重要手段,临床能力是指完成医疗保健活动所必需的特殊能力。OSCE实际上就是针对以上各种评价目的所能采用的各种评价手段的综合体,是目前较全面的评价体系。其考核标准较为统一,对于考生临床技能的评价具有广泛连续性,所采用的测试手段与临床实际情景结合的非常密切。美国医师考试委员会认为医学生应当具备下列临床能力:收集病史,体格检查,运用诊断性辅助检查,诊断能力,作出医疗决策能力,执行医疗决策能力,继续医疗决策能力,继续治疗护理能力,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以及职业态度[5-7]。而在此次研究中,我院在对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中引入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系统,设置5个站点,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有针对性地评价,由实验结果看,较传统培训方式,临床效果更为明显,表1显示,试验组护理人员在培训中引入OSCE考试,在培训周期结束后,对其进行心血管疾病重症监护室相关知识技能测试,在心肺复苏术、吸痰术、呼吸机应用术、相关机器监护监测术等4个ICU必备知识测试得分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于OSCE考试系统是在真实场景下对护理人员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核,评估阶段性培训效果,在寻找不足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继续学习积极性,成绩的信度也更高,因此当周期结束的成绩测试中,各项分数较高也是必然。

传统的临床能力评价采用纸笔考试和病房床边考试形式,存在评价方法单一、评价不全面的问题[8]。OSCE方法,避免了传统考试的偶然性和变异性,减少了主观性,使考试情景更为真实。由于其众多的考试内容,使评价遍及教育目标分类学所包括的认知、情感和精神运动3个领域,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功能。随着我国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科学化、标准化的不断加强,在实践技能考试中运用OSCE势在必行[9]。

参考文献

[1]杨群,马金凤,尼春萍,等.临床真实环境和OSCE相结合考核模式在护理本科毕业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9):109-110.

[2]黄惠根,陈凌,蓝惠兰,等.ICU临床专科护士在职培养模式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26-28.

[3]杨俊玲,赵立新.心血管ICU护士的临床培训[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369-370.

[4]张洁,鲁剑萍,孙慧君.TSP/OSCE四站式临床技能考核在本科护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32-33.

[5]邱赛琴,郑玩华,许映娜,等.手术体位安置培训方法的改进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505-506.

[6]吕利明.OSCE模式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考试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2):118-119.

[7]李妍,郭爱敏.提高ICU护士对使用呼吸机患者抬高床头依从性的策略和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40-43.

[8]高素芳,范秀珍,贾美君.ICU专科护士科研能力情况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