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核电市场前景

核电市场前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16 10:10:49

核电市场前景

核电市场前景例1

发展核电与旅游开发不是一道单选题。对于核电厂的选址,国际原子能机构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我国于1991年了HAF101《核电厂厂址选择安全规定》,对部分指标提高了要求,设立了限制区概念,对限制区域内产业布局提出要求,比如限制区域内不能存在可能导致猛烈爆炸或产生爆燃气团的化学品的装卸、加工、运输和储存等活动,但对旅游业的发展并无特别限制。

纵观国际、国内核电厂实际情况,核电发展与旅游事业发展是相容的,核电厂周围海水浴场、休闲渡假区、潜水俱乐部、游艇码头等比比皆是。国内如广东省的大亚湾核电基地、浙江秦山核电基地、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基地和台湾地区南部恒春镇垦丁“国家”公园内的台湾第三核电厂。国外如美国McGuire核电厂,日本美滨町核电站等。

(1)大亚湾核电基地

大亚湾核电站位于深圳市东部大亚湾畔,面临大亚湾,背靠排牙山。周边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距深圳市直线距离约45公里,距香港约50公里。2006年12月2日起对海内外公众开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运作成功的工业旅游基地。大亚湾核电基地工业旅游项目以核电景点为主,其它景点为补充,突出环保与生态概念,参观点包括大亚湾核电基地公关中心展厅、海滨大道、材料码头和岭澳观景平台(碧云亭),年参观旅游人数达十万人次,收益投入到当地公益事业发展。

(2)浙江秦山核电基地

秦山核电基地附近主要旅游景点有:白塔山海岛生态旅游区(约5公里),南北湖景区(约10公里)等。秦山核电基地是部级的工业旅游项目,不仅是核工业基地,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秦山核电基地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数万人,成为海盐县重要的特色旅游项目。

(3)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基地

田湾核电基地附近主要旅游景点有:凤凰窝风景区(约3公里),连岛景区(约8公里),花果山风景区(18公里)。田湾核电基地园林式的生活小区和花园式的厂区环境,以及现代化的展览馆,丰富了当地旅游资源,田湾核电站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连云港市科普教育基地,于2006年9月正式向公众免费开发,年接待全国游客1-2万人次,截至2012年底,累计接待12万余人次。

(4)台湾第三核电厂

台湾第三核电厂位于我国台湾地区南部恒春镇垦丁“国家”公园内,建设有两台95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距离恒春镇直线距离约6公里。恒春镇旅游资源丰富,有建于清朝末年的著名古迹恒春古城,有休闲旅游圣地垦丁公园,有南湾等戏水冲浪沙滩,有世界级的海底潜水景观。其中,第三核电厂距离南湾沙滩海滨浴场仅1公里,距休闲渡假区(建有渡假村、高尔夫球场、赛车场和高档宾馆等)1.5公里,距后壁湖潜水俱乐部和游艇码头1.8公里。

(5)美国McGuire核电厂

美国McGuire核电厂位于北卡罗莱纳州西南部梅克伦堡县,建设有2台2环路PWR机组,1981年、1984年分别投入商运。距厂址最近的城市是Huntersville市(3.2-4.8公里),约2.496万人,厂址东南方位27公里处夏洛特市约有70万人。厂址(760m)及邻近地区为重要鸟类保护区,南部为科万斯福特野生动物保护区和水禽保护区(2.70平方公里)。核电厂放射性废水同冷却水混合后排向诺曼湖,沿岸有度假村、住宅、露营场所营和高尔夫球场等。湖内距离排水口3.2公里处有居民饮用水取水点。

核电市场前景例2

真的如此?即使真的如此,恐怕也需要很长时间吧?人们忍不住质疑道。

一年半前,当全球最大核电运营商,法国电力集团(EDF)通过合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美国投资时,它或许也有过同样的疑问。然而,它用行动表达了对此的“置若罔闻”。与此同时,为了显示自己的信心,它的合作伙伴,美国最大核电运营商爱克斯龙更是高呼,“核电是无可替代的”。那时候的EDF即使做梦恐怕都想不到,不足两年后,它会在无奈之中宣布全面退出美国核电市场。

匆忙退出的原因

按照EDF的说法,随着页岩气革命的爆发,EDF正在运营的核电站收益远远低于集团的预期,新建核电站的投资回报率将非常低,因此才要退出美国核电市场。而对于收益降低的原因,其首席执行官普罗格里欧更是直截了当地对媒体说:“页岩气的发展使核电在美国电力市场竞争力明显下降,而且页岩气革命的发展前景非常有利于燃气发电,美国核电市场前景难言乐观。”

看得出,EDF认为是页岩气革命迫使其退出了美国核电市场。然而,考虑到EDF在2012年1月份还通过与爱克斯龙合资进一步投资美国核电市场,当时页岩气革命已经如火如荼,正常情况下,作为全球著名的跨国巨头,在做决策时,EDF不会不将页岩气革命的影响考虑在内。既然如此,为什么如今EDF仍落得一个匆匆全面退市的惨淡景象?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下面几个数据:

在美国燃气发电行业,天然气成本占总发电成本的40%。而在北美页岩气革命中,天然气价格虽说时有波动,但由于技术进步、政府补贴等原因,总体降价趋势十分明显。

正是因为页岩气革命导致的天然气价格下降,某种程度上讲,页岩气革命已经重塑了美国电力市场。数据显示,2001年~2011年间,在美国电力市场的构成上,燃气发电从最初的17.9%大幅度上升至24.8%。

EDF又不是傻子,人们不禁要问,在这样的形势下,EDF又为何仍加大对美国核电市场的投资?

绕不开的是当时的世界大背景:由于福岛核电站事故,日本和德国等国宣布关闭核电站,中国、英国等众多国家也纷纷暂缓发展核电的计划。因此,EDF的市场及潜在市场大幅度萎缩,这必然带给它一定的压力,而此时此刻,美国是为数不多的仍然支持发展核电的国家之一,这应该是EDF决定进军美国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在笔者看来,EDF之所以仍然选择加大对美国市场的投资,是因为低估了页岩气革命对核电的冲击。

核电市场前景例3

今天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可是纵观国内高职教育网络营销课程的整体开展情况,多数都是针对某个专业具体来谈网络营销课程的开展情况分析。由于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多数情况下是由一位教师同时承担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的网络营销课程。有关这两个专业面对同一门课程如何开展教学工作很少有这方面的专门讨论。例如,代桂勇老师在《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一文中是以市场营销专业为背景来谈内容如何构建。李柱老师探讨的《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教学设计思考》一文主要是以电子商务专业为背景从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五个方面探讨《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设计。本文将从网络营销课程开设情况、网络营销课程在不同专业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分析及如何具体实施三个方面来讨论网络营销的差异化教学。

一、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网络营销课程开设情况分析

(一)、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开设情况分析

当前上海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本专科院校共19个,其中本科院校9所,专科10所。从各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院校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面向网站开发,网页维护,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库的维护为主要方面的人才培养。只有小部分院校从客户营销角度出发来设置他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开设的整体情况看,网络营销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中重视程度不高,并未真正体现出利用技术手段实现营销的目的。

(二)市场营销专业开始网络营销课程的情况分析

通过笔者的调研发现,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院校都会安排网络营销这门课程,大部分院校所选择使用的教材和电子商务专业所只用的教材基本相同,即大部分教师都选择了从营销角度来讲网络营销,而不是根据专业方向和学生背景来区别对待该课程的讲授。

二、网络营销课程在不同专业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同

网络营销课程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网络营销课程应该是市场营销核心课程的具体应用。其教学目标一定存在不同。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教学目标需要学习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一般了解。通过对技术工具的掌握来实现网络营销。而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运用所学市场营销的4P理论知识能够理解网络营销的一般理论,在各种平台上使用营销理论实现真正的网络营销。

(二)、教学背景不同

1.学科设置背景不同

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网络营销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电子商务概论、多媒体技术应用、网页制作、PHOTOSHOP等专业课程。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网络营销课程之前学习了市场营销、管理学、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学、会计基础等课程。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一般来说是十分缺乏的,大部分学生只是在学校里学习了计算机基础或者是办公自动化之类的课程。学生在不同专业知识背景下学习同一门课程,决定了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需要区别对待。

2.学生特点不同

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主要以文科类为主。笔者曾经所在的学校因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生源较少,将学生并入了电子商务专业学习,学生普遍的反应是学不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学生在学习网络营销技术时往往表现出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甚至是对某些知识难以理解、领悟。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由于学生多数以理科生为主,在实际学习网络营销课程时,对于营销策划、定价、市场策略、渠道建设方面也往往表现出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的特点。

三、差异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教学目标不同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习,我们需要将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背景优势发挥出来,在设置教学目标时,需要建立在围绕技术为主的营销手段上。让学生了解网络市场的整体环境、掌握各大知名网站的搜索引擎工作原理、能够掌握SEO技术、能够掌握网站优化技术、可以运用技术手段实现营销数据分析,让学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网络营销。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营销策划,活动推广手段、渠道建设,不同平台营销特点、广告推广、市场定价、网络促销等营销手段上作为教学目标,让营销类学生能够真正深入探索网络营销的实质。

(二)、师资力量配置不同

在两个专业的授课过程中,决不能搞一刀切,使用相同的老师给学生们授课。当前师资的配置往往是一个老师同时给两个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教授以网络技术为主的网络营销课程的老师对于市场营销、推广等营销手段并不在行。而对市场营销、推广在行的老师往往对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实现营销并不熟悉,这样就造成了老师遇到技术营销往往选择将该部分内容跳过不讲。这样的状况会造成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该学习的内容没有学到。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因为技术学习上的困难,放弃了对网络营销课程的其他内容学习。

(三)、实践课程安排不同

在实践课程安排环节中,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需要按照小组项目制来进行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这样能够让学生通过团队的集思广益和共同营销的力量实现教学目标。而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环节中主要以学生的个人操作为主体来实现技能的学习。让学生独立进行网站建设,不同平台的搭建,关键词的优化等待。

(四)、考核方法不同

面对不同专业学生在学习网络营销课程时需要使用的考核方法也是不同的,对电子商务学生的考核可以采用个人对某项技能的具体学习和掌握情况来进行考核。而对于营销专业的学生的考核,则需要以小组方式来实现。

四、总结

每个专业都有其特定的要求,网络营销课程在面对不同专业背景的独特要求下,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授课对象的不同来进行网络营销的差异化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符合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作者:洪兰 单位: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

核电市场前景例4

1、电动物流车市场空间巨大。

2、新补贴政策推升三元电池渗透率。

电动物流车市场空间巨大,潜在市场高达300万辆,传统轻卡和微卡主流厂尚未在电动车市场发力。2015年我国传统卡车销量为226万,其中90%为微卡和轻卡,电动物流车定位为支线物流,可替代微卡和轻卡,市场空间高达200万辆。2015年我国微型面包车销量为110万辆,绝大部分微面统计口径为乘用车,但实际用途比较广泛,目前有相当比例的电动物流车本质是“拆除座椅的微面”。所以电动物流车潜在市场为“微面+微卡+轻卡”,总计市场空间高达300万辆。

电动物流车的经济性是推动快速放量的关键因素。以陕西通家电牛1号(电动)、五菱之光1.2L标准版(燃油)两款微型面包车为例,五菱之光年平均费用为2.53万元,而陕西通家费用为1.66万元,节省34.4%。在敏感性分析中,当国补由目前1800元/kwh降低为1100-1200元/kwh或国补/地补比例由目前1:1降为1:0.2-0.3,电动车和燃油车经济性相当。

新补贴政策推升三元电池渗透率。新的国补政策或要求电池重量小于整车25%,且Ekg不高于0.5,其他类纯电动专用车吨百公里电耗不超过13kWh,这些指标较为严格,只有使用三元电池才能满足轻量化要求,预计三元电池渗透率将由2015年36%提高至2016年70%。新版国补可能的阶梯式补贴和部分省市地补13.5-15万元上限将使物流车集中在70度电以下,所以更看好微型电动物流车市场。

重点关注:金杯电工、智慧能源、澳洋顺昌、方正电机。

高温合金:供需失衡将带来机会

中泰证券

投资要点

1、多轮驱动、需求迎来大发展。

2、高壁垒、高门槛,供给增长有限。

特钢明星、航天基石: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耐热和抗腐蚀性能,被誉为“发动机的基石”,航空航天是其最重要的下游应用领域,占总使用量的55%,而在诸如船舰燃气轮机、汽车涡轮增压器以及核电等领域也有重要运用。未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两机”专项计划的陆续落实,高温合金发展将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预计2020年前,研发资助资金投入规模将不少于2000亿元:

多轮驱动、需求迎来大发展:我国高温合金行业正处于爆发的前夜,目前年均需求总量约1.5万吨,预计2020年我国年均需求将达到3.5万吨,年平均增长率接近20%,市场空间高达122亿元。其中,航空领域用高温合金仍是主力,“产业红利释放+战斗机更新换代+通用航空及无人机市场接力”,利好因素叠加,仅航空领域需求便有望突破1.2万吨;除此之外,核电、燃气轮机、涡轮增压器等领域需求也有望获得持续突破,预计需求将达到2万吨;

高壁垒、高门槛,供给增长有限:高温合金整个行业具有较为明显的寡头特征,复杂的在线工艺决定了其成材率低、生产周期长,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同时,该行业无论是军品还是民品均涉及到产品认证问题,为该行业构筑了天然的进入壁垒。目前我国高温合金总产能约为1.26万吨,实际产量约8000-9000吨左右,和我国庞大的需求相比,未来存在愈2万吨的产能缺口。

重点推荐:钢研高纳、应流股份、抚顺特钢、万泽股份等。

新材料:石墨烯将进入高速成长期

中信证券

投资要点

1、技术成熟促推广可行性提升。

2、已有产品进入供应链,今年即将开始量产应用。

高性能、低成本,石墨烯迎来大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目前石墨烯粉体及薄膜的价格已大幅下降。从我们调研来看,石墨烯粉体价格已经降至10万元/吨甚至更低,不到5年前的1/10;石墨烯薄膜的价格也已经降至与主要竞争材料IT0膜相当的水平,且预计随着工艺和设备的改进未来还存在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部分产品已进入供应链,今年即开始量产应用。经过近几年的应用开发以及在市场上的持续推广,目前已经有规模化的石墨烯产品进入各产业的供应链中。例如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包覆用的石墨烯导电浆料、以及用于各类复合材料加工用的石墨烯预混料。从市场调研情况可见,这类产品均已经开始进入相关产业的供应链,预计今年将释放5亿元左右的市场,至2020年相关市场将达到约60亿元。

触控、加热模组及超级电容器已有产品,预计1~2年内放量。部分应用已有产品问世,并在下游应用端进行推广测试,进行产品相关参数的调整和修正,预计在未来两年将稳定上量。包括用于柔性及曲面显示或是在恶劣温度区间使用的触控及加热模组,以及超级电容器。例如目前已有触控件企业进入华为等电子设备生产商的触控组件中,加热组件企业已经与福耀玻璃等企业进行加热车用玻璃的产品开发。我们预计相关产品至2020年将达到约80亿元的市场空间。

重点推荐:德尔未来、中泰化学、华丽家族、宝泰隆等。

核电:政策和招标催化产业景气度提升

海通证券

投资要点

1、核电“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奠定长期发展规划。

2、后市场获得政策支持,行业从零到一。

核电“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奠定长期发展规划。核电“十三五”规划已有初步方案,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规划2030年核电装机容量120-150Gw,百万机组120-150台;截止目国内核电装机容量26.4Gw,运营机组30台,尚有3.5倍-4.6倍成长空间,复合增速12-15‰未来10多年需新增并网机组90-120台,每年在6.5-8.5台左右,投资规模在1000-1200亿/年左右。

15年及之前获批项目陆续招标。15年获批的防城港1/2号机组陆续招标公告;之前获批在建的徐大堡核电一期工程、陆丰项目一期工程、海阳项目二期工程亦有部分设备补招。目前有部分核电装备企业表示开始陆续收到新的招投标邀请,而前期订单陆续交付,16年可确认部分业绩,17年大规模确认,后续随着新开工、核电出口、内陆核电等催化,核电产业景气度向上。

后市场获得政策支持,行业从零到一。核电重启招标,对于核电设备企业景气度反转,后续随着核电新开工进入常态,景气度转向后市场处理环节。“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建设5??座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和1个高放射性废物处理地下实验室,核废料处理已提高到国家高度。后市场发展初期,关注处理设备需求的脉冲式增长,关注核电站减容中心设备及核废料搬运设备投资机会。

投资策略:核电设备板块市场景气上行,建议关注行业空间大,成长性强以及弹性大的标的,根据核电业务营收占比进行的弹性测算前四位分别为台海核电(50%)、江苏神通(40%)、中核科技(17%)、中国一重(15%),建议关注。

横店东磁:磁材与新能源并举

横店东磁(002056):公司是全球磁材龙头,永磁铁氧体年产9.68万吨以上,软磁铁氧体年产1.7万吨以上,均处于全球前列。

三元动力电池景气旺盛,横店东磁具备显著竞争力。北汽、江淮、吉利、奇瑞、众泰、华晨宝马等车厂都推出了使用三元材料的新能源汽车,三元动力电池成为纯电动乘用车动力主流。横店东磁瞄准新能源汽车三元动力电池发展契机,建设年产1亿支18650型高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预计今年7月份投产,未来扩产能力强。

高性能设备和可靠性工艺是公司未来量产的最大助力。解决锂离子电池组性能均衡的关键因素为材料技术和生产过程控制,这对锂电池的生产设备自动化水平、精密度、生产工艺及流程控制要求非常高。公司在全自动组装线、全自动卷绕机、X-RAY自动检测等关键设备上全部引进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开发的18650电池单颗容量大于2.6A货,能量密度大于180Wh/kg。

太阳能电池景气仍将持续。过去几年太阳能市场惨烈洗牌使行业产能大幅去化,随着需求上升,行业进入景气通道。2015年公司太阳能电池业务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33.38%。今年1月份公司公告新建年产500MW高效单晶电池片和500MW高效组件项目,7月建成并投入试生产。公司顺周期加码太阳能电池业务将构筑今明年利润增长的强动力。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公司股价趋势向上,6月底7月初公司锂电池生产线即将投产,预计市场将热炒一波,可待股价回调至10日均线处介入。

时代出版:幼教布局“开花结果”

时代出版(600551):公司是国有控股文化出版企业,拥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20家,目前公司出版主业能力显著增强,新媒体融合发展快速推进,多元业务势头强劲,新业态尤其幼教业务成未来亮点。

成立时代少儿全面进军泛幼教产业,初步形成B端电子课件+C端产品+实体园所的立体布局,幼教业务“开花结果”。2015年,公司以少年儿童出版社和时代漫游为基础,组建成立时代少儿,立足于已有优质资源的整合和打通,以出版业务为核心,辐射教育培训、数字新媒体等少儿上下游产业,向全产业链乃至产业群延伸。目前公司已完成三大业务板块的战略布局,既有针对机构用户的豚宝宝电子课件在全国多个省份多家终端幼儿园所落地,也有针对家庭用户融合“APP、绘本、动画、玩具”为一体的豚宝宝妙趣盒产品投放市场,还有定位幼教中高端的市场实体教育培训的豚宝宝成长中心和实体园所,目前招生宣传工作已全面启动。

公司进军幼教领域,相比于其它公司纷纷转型幼教,在内容和平台方面更具先发优势,1)作为区域出版龙头,在手内容资源充足、研发人才及体系较为完善,保障公司切入幼教内容领域的成功落地;2)深耕教育市场,不仅拥有中小学优势,而且具备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公司股价突破20日均线后,在其上方窄幅横盘整理。15年静态PE仅23倍左右,估值在行业中较低,可逢低介入。

超华科技:被忽视的锂电池核心材料供应商

超华科技(002288):随着新能源车放量,动力电池带来了以往3C电池10倍以上的原材料需求,铜箔作为电芯的负极载体和集流体,市场供不应求。而资本市场以往在谈到电芯时,往往只谈及四大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对铜箔的涉及较少。我们认为,随着乘用车对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精度的铜箔制造加工企业将越来越凸显优势。

作为老牌PCB厂商,公司去年起规划向上游原材料拓展,形成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厂商。目前已具备铜箔1期产能8000吨,60%产能可用于锂电池电芯需求。2期产能进一步规划中,已建厂房可随时用于扩产。目前国内铜箔产能较低、大都处于扩产过程中,产能集中在2017-2018年释放。公司引进日本三船株式会社的先进生产工艺设备,在高精度超薄铜箔上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铜箔市场,目前总体处于竞争不完全,生产、加工利润较高,公司锂电铜箔具备20%左右净利率。

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择机谋求跨行业发展,布局智慧城市产业领域(从参股20%到定增100名控股),稳步推进“电路解决方案提供商+智慧城市方案解决和服务运营商”双轮驱动战略的布局。公司具备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购买了芯迪半导体B级优先股,并拟通过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共同发起设立智慧城市关键技术专项基金。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该股近期温和放量,股价小幅上涨,KDJ呈现出现金叉,建议重点关注。招商蛇口:重大突破期待价值回归

核电市场前景例5

回收技术实现突破 铀资源够用3000年

据报道,近日中国科学家在核研究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乏燃料的铀、钚材料回收。此项技术可以将目前核燃料使用效率提高60倍,从而使得中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50-70年,变成了足够用上3000年。

乏燃料是指核燃料在堆内经中子轰击发生核反应后的剩余物质。乏燃料后处理指的是对目前核反应堆中卸出乏燃料中所含的96%的有用核燃料进行分离并回收再利用,这是一种闭路核燃料循环的重要环节。

乏燃料后处理只是提高核电燃料利用率的第一步,完成铀闭合回路利用仍然依赖快堆技术的发展。目前技术能力离60倍燃料利用率提升仍然很遥远,需要指出的是乏燃料后处理只是实现最终的燃料闭合回路循环的第一步。核燃料再利用是利用压水堆核电站乏燃料中0.8-1.3%含量的铀235(比天然铀中的铀235的0.71%的含量要高),再制成UO2或MOX燃料返回动力堆或快堆使用,来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

我国将迎来核电建设高潮

截止2009年底,中国内地一共有4座核电站11台机组运行,总计装机容量908万千瓦。2009年核电装机容量占全国装容量的1%,发电量不到全国发电量的2%。 而目前核电和规划相比,预计在“十二五”规划中到2015年装机容量3900万千瓦,未来5年中,我国将建设约30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迎来核电建设的高潮。

目前在建的核电站,共有机组32台,总额定功率超过3000万千瓦,超过目前国内核电总装机容量的3倍。总投资超过4400亿人民币。从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来开,“十二五”规划的核电装机容量将提前完成。

从拟建核电站的情况来看,超过16个省市自治区都向发改委申报了核电项目,希望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开工建设核电站,因此形成了巨大的选址储备。地方提出公布的核电项目规划数目十分庞大。拟建核电站总装机容量接近4000万千瓦。再加上各地提议建设的核电选址,未来核电发展将可能远远超过“十二五”的规划。

巨大在建规模与远景规划昭示核电站设备制造的高景气以及未来核电站运营优异的经济效益。根据目前在建核电站规划的首台机组商用时点和国内核电成套设备产能释放与重装加工设备添置进程,2011年将是核电站设备制造与供应高峰的起始年份,核电设备制造高景气度将维持3-5年。

核电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以核电站单位投资11000元/千瓦,其中50%为设备投资,则未来10年预估核电设备总投资将达5000亿元;如果国产化率按80%计算,则国内核电设备市场总容量达3965亿元。

核岛和常规岛设备具备最大投资价值。我国核岛和常规岛设备的国内供应商主要是三大电气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和哈电(以哈动力为主)。在核岛设备方面,东方电气集团和上海电气集团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分别占到45%以上的市场份额。常规岛设备市场则基本由三大集团垄断:哈电集团和GE结成投标联合体,东方电气集团和阿尔斯通结成投标联合体,上海电气集团和西门子组成投标联合体,共同竞争国内常规岛设备市场。核岛和常规岛设备造价占核电设备总量的83%,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核电设备订单,并且由于国内供应十分集中,因而相关企业的预期受益十分明确。

锻铸件需求巨大,核电铸锻件材料所占的费用约占核电站总投资的36%。未来10年,国内每年核电铸锻件材料市场将达到100亿元以上。核电锻件制造市场集中度很高,处于寡头垄断状态,全球只有3家主要的核电锻件制造商,分别是日本制钢、斗山重工和中国一重,未来两年二重重装在此领域也将占有一定市场份额,而上海电气下的上重预计份额较低。国内市场上一重的市场份额最大。在国内目前已经、在建的59座核电站中,一重参与了其中39座核电站的铸锻件供应,实力强劲。

阀门市场将随核电装机容量增长,核电阀门在核电站中的投资比例占核电站建成价格的1.6%左右。按照我国核电到2020年建成8600万千瓦来算,新建电站中阀门总投资累计将达到近160亿元人民币。核电阀门的维修、更换费用在核电站维修费用总额中约占50%。一座具有两台百万千瓦机组的核电站每年总维修费用在1.35亿元人民币左右。阀门维修、更换费用每年达到约6700万人民币。当我国运行的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8600万千瓦时,每年核电阀门的维修、更换费用就将接近30亿人民币。

核电通风系统设备,尤其是核岛HVAC设备是核电站关键辅助设备之一。一台百万千瓦级反应堆核电暖通系统造价约1亿元,其中核岛HVAC设备约7000万元。在未来中国核电快速发展10年中,预计核电通风系统的市场容量在70亿元左右。AP1000标准对风机等暖通系统产品的需求量会下降40%左右,即使考虑到新产品报价较高的因素,预计单个核电站暖通系统的总需求金额降幅将会在20%以上。在国家的产业政策支持下,目前已基本实现了核电HVAC产品国产化。

核电材料主要包括:用于核岛、常规岛、辅助设备的核级用管材,用于燃料包壳管、核反应堆结构材料、屏蔽材料等的锆管材,用于核反应堆冷却剂的钠,用于反应堆缓和剂的石墨等。预计到2015 年核电总共可以为核电材料市场增加210 亿元左右的市场容量,到2020 年,十年间,可以带来580 亿左右的市场容量。核电材料行业将充分受益于核电飞速发展。

投资建议

2011-2013年核电设备制造行业将进入设备交付高峰期,订单将逐步转化成销售收入。按照对各个核电站设备交付的测算,预计今年设备行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00%,明年增幅在50%。同时随着规模效应的显现,核电毛利率也将逐步提升。国金证券表示,维持对核电行业“增持”评级,目前行业存在两种类型的投资机会:

核电市场前景例6

图1 一周笔记本电脑价格指数

联想在第一周也取得了很高的指数,在宏图三胞所有在售品牌中,销量同样处于前列。其中联想旭日125F的排名节节上升,该型号是联想8000元以下代表性产品之一,满足用户对于笔记本电脑“稳定,轻簿,超值”三大需求的最完美平台。采用14.1英寸XGA屏幕高亮度液晶显示,布局设计合理而紧凑,使得整机含电池重量不到2.3kg,而且还没有采用传统的喇叭设计,内置了2×1.5W带有独立共鸣腔的音箱,增强了主流用户对影音的音效感受。

TCL由于走高性价比路线,同时凭借出色的外观,市场关注程度也很高,但由于指数关系的影响,未能在本周走势中取得非常好的成绩,但与3月份的排名相比,720台的销售成绩相对还是比较理想的。

就未来一周的市场趋势来看,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变化趋缓,HP与联想两大品牌系列产品在宏图三胞的龙头地位不会有太大变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TCL的促销力度加强,以及新双核产品T21、T31产品的推出,有跃居前三甲的可能,消费者可以保持关注。

台式机景气指数报告

在4月宏图三胞所有卖场第一周的台式机销售中,品牌机与DIY销量共达到了4781台,其中HP与联想两大品牌就占据了近30%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298台,宏图三胞自有品牌宏图电脑与TCL也表现不俗,均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如图2所示。

图2 一周台式电脑景气指数

核电市场前景例7

张华祝:我不赞成“大发展”这样的表述,我们还是少说多做吧。比如我们前一轮的发展,是从2005年的12月开始,当时大家没有高呼说我们要大发展,但是每年扎扎实实安排项目,4台、6台、8台最多是10台,不就干出来了么。

现在喊没用,反而容易引起各种争议,说你们“大跃进”又来了,曾有很多不同意见说(前两年)是“大跃进”,所以我不赞成用这种词来描述。我们是要扎扎实实地打好我们的基础,建就要建好,建好以后要安全稳定地运行,为电网提供电力,这是我的希望。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说,外界可能对一些概念感兴趣。但是我们不靠概念吃饭,我们要靠脚踏实地的工作吃饭。

《中国经济周刊》:有评论认为,我国核电产业堪称“世界核电技术博览会”,核电建设的多条技术路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市场的激烈竞争。在核电发展形势见好尤其是核电积极走出去的大背景下,您认为这对核电的发展有何利弊?

张华祝:如果说十年前或者十几年前,我们是多种技术同时引进,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对的,或者说这种批评是应当认真听取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九五”期间,4个项目4种技术来源(编者注:4个项目为岭澳核电站、秦山二期、秦山三期、田湾核电站, 技术分别来自:法国、参照法国技术形成的我们自主设计的技术、加拿大和俄罗斯)。所以当时各方面的批评比较多。进入“十五”以后,主管部门对这种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考虑。看看我国核电建设的发展脉络,从“十一五”开始,技术上就开始相对集中了。

现在大家说,又是CAP1400,又是“华龙一号”,又是高温气冷堆,有人又觉得是多种技术流派了。我认为,这是一个国家具备科研开发能力的必然过程。法国在引进美国核电技术基础上,经过技术改进,也产生了CPY、P4、N4等不同的技术型号。在不同研发阶段出现几个型号共存的情况,我认为这是正常现象。

这种现象对于我们核电“走出去”是个积极的推动力量,将来走上国际市场的决定性因素是市场的选择。某种机型的技术成熟度、经济上的竞争力、融资条件的好坏与否、能否提供完善的后续服务,这些综合性因素是决定究竟能不能“走出去”的关键。 华龙一号效果图 图片来源I中广核网站

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借鉴三代核电技术例如EPR、AP1000设计当中的一些设计理念而研究出来的技术,我认为这个叫做集成熟技术为一体的技术。国务院总理去推销这种技术,是比较有底气的推销。其他技术如CAP1400是基于AP1000技术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我们同样看好它,也在积极地向国际市场推销。但最终决定性因素是市场的选择。我认为,现在这几个型号同时在开发,是我们从核大国变成核强国的一个必然的过程。

《中国经济周刊》:在核电重启的大背景下,您认为核电发展将迎来怎样的市场前景?

张华祝:我们现在的设备制造环节上是两个问题并存,既存在着产能过剩、开工不足的问题,又存在着设备制造的管理水平需要持续提升的问题。

首先,这个现状是由于前几年的核电快速发展,刺激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核电国产化的能力与水平,这种发展是建立在投资、扩容基础上的,所以现在我们的国产化能力、国产化水平是提高了。但是,我们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还有改进的空间。核电业界有个最重要的理念叫“追求卓越”,这是最高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需要不断改进管理,提高我们的水平。

核电厂总投资的45%左右是在设备上,所以说,核电重启,最先受益的是整个供应链上大型关键设备制造商。要带动装备制造业发展,核电是个可选项目。

核电市场前景例8

美国著名管理学教授Teece曾经说过:“今天,在社会科学领域很可能没有什么比破解企业和国家竞争优势之谜更具野心的项目了。”在经济由短缺状态转向过剩状态、由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时,过度竞争使得企业千方百计地寻求竞争优势。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必定是难以生存的企业,而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则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目前,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往往只强调竞争优势来源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企业的竞争优势究竟来源于什么?为什么同一产业内,有的企业赢利而有的企业亏损?面对不同的产业,企业如何作出战略选择?本文试图在整合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更加完整和更具解释力的动态分析架构。

一、综述

围绕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或者超额利润,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相关的理论研究可以初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强调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结构的产业分析理论,第二类是强调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内在能力的核心能力理论。

1.产业分析理论

第一类观点以哈佛商学院的波特为代表。波特的观点实质上是经典的产业组织范式“结构—行为—绩效”(S—C—P)。波特认为,“决定企业赢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 (波特,1985),产业吸引力由五种力量(现有竞争者、潜在进入者、供方、买方、替代品)决定。在产业结构稳定的前提下,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地位。企业要获取有利的竞争位势就要实施基于价值链的战略,主要是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别化战略。

波特的产业分析理论开创了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先河,其勾勒的五种竞争力量对于企业制定自身战略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指导。但波特的理论似乎过于强调企业竞争的外部环境——产业结构和市场力量,忽略了企业的特质,仍是将企业作为一个“黑箱”处理。这常常诱使企业进入一些利润较高但缺乏营运经验或者与主业不相关的产业,导致企业战略上的盲目多元化。更致命的是,Rumelt(1991)指出,产业内的利润差异比产业间的利润差异还要大。直观地说,波特的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同样处于有吸引力的产业,有的企业赢利而有的企业却亏损甚至破产呢?

2.核心能力理论

也许是为了弥补第一类观点的不足,第二类观点则强调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内在的能力,主要包括三种观点,核心能力理论、行为决策理论以及新制度主义理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核心能力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发端于Prahalad和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经典论文《公司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所拥有的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又译“核心竞争力”)。那么,核心能力又来源于何处呢?围绕这一问题,核心能力理论又可分为三个派别:基于技术观的核心能力理论(Prahalad和Hamel,1990;Meyer和Utterback,1999),基于资源观的核心能力理论(Wemerfeh,1984;Collis和Montgomery,1985;Oliver,1987;Barney,1991),以及基于知识观的核心能力理论(Ban。n,1992)。

不可否认,核心能力理论较之产业分析理论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揭示更深入了一层,从产业层面深入到企业内部,打开了企业的“黑箱”,有力地解释了企业之间竞争力的差异。遗憾的是,核心能力理论在否定产业分析理论的同时,又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显然,忽略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是没有道理的。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如果只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但却没有遵循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或者是不恰当地进入了一个正在衰退的产业,那么这样的企业同样不会有竞争优势。此外,由于企业之间在产业环境、自身力量等方面常常是相差悬殊,它们在技术、资源和知识上的实力很可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例如,对于一个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不太可能依靠核心技术来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而一个小型加工厂也不太可能凭借所谓的“资源”或者“知识”傲视业界群雄。此外,企业的技术、资源或知识在质量和性质上参差不齐,究竟何种技术、资源或是知识对核心能力的生成起主要作用呢?假如核心能力是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来源,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作为“最受尊重”的通用电气公司(GE)为什么要在20世纪年代以后大幅收缩企业边界,将空调、电视机、石油等70多项本来也赚钱的业务出售、关闭呢?难道GE不可以将自己的核心能力从主业——照明、引擎、大型家用电器——移植或者复制到那些副业吗?

二、竞争优势的三个来源

我们发现,无论是产业分析理论还是核心能力理论,都正确地指出了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某一方面。一个强调内因,一个强调外因;一方的优点正是另一方的缺点。因此,上述理论无法全面客观地回答现实提出的种种疑问。我们认为,要真正厘清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问题,必须综合考察企业外部生存环境以及企业内部能力,同时要根据周遭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实力的变异动态地加以考虑,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制定不同的竞争战略。

我们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三个方面:产业景气、战略群组和核心能力。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必定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1.产业景气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所在的大环境,尤其是所在的产业环境。因为产业的内部结构、要素禀赋、相对价格、分工链条等决定了企业的获利机会和生存威胁。产业景气主要表现为某个产业的市场空间和技术发展趋向。按照市场空间的大小和技术的成熟程度,可以将产业分为“启蒙产业”、“成长产业”、“成熟产业”和“衰退产业”。“产业景气”与波特的“产业吸引力”有所不同,波特强调产业内的五种竞争力量决定了产业的赢利能力,而我们则认为除上述五种力量之外,制度、文化、要素禀赋、分工链条乃至国家政策都影响产业的赢利能力。这里,依据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给出一个产业景气的矩阵(见表1)。

表1

产业景气矩阵

 

特征

现有

竞争者

潜在

进入者

替代品

买方侃价能力

供方侃价能力

产业

启蒙产业

成长产业

成熟产业

衰退产业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1)启蒙产业。其特征是市场需求还不明晰,消费者对于是否接受产品尚存疑虑,产品的市场范围狭窄;生产该产品的技术一般处于中试阶段,还远未成熟和标准化。美国铱星公司进入的高端通信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启蒙产业。铱星电话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通话网络的“无缝对接”,可见铱星公司的技术是非常先进的。但是,一方面,需要在远离城市的野外使用价格昂贵的铱星电话的消费者非常少,有限的需求难以抵消铱星公司庞大的固定成本;另一方面,由于GSM、CDMA等地面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蜂窝电话和数字电话成为铱星电话的致命替代品。“市场范围限制劳动分工”(斯密,1776),没有广阔的市场,没有足够的消费群体,企业就不可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并用积累的利润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在股东缺乏耐心的资本市场,甚至生存都成问题,谈何竞争优势?

(2)成长产业。其特征是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技术开始标准化,产品可以大规模生产,而且由于技术、资本和政策等进入壁垒导致进入者还不多,因而行业平均利润率非常高。成长产业所蕴涵的无限机会和有限门槛,从根本上帮助企业卸掉了市场开拓的固定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哪怕竞争力非常一般的企业都可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必须指出,一个产业成为成长产业,不一定是该产业刚刚兴起(如管理咨询业),也可能因为长久以来政府的产业管制不允许民办企业进入。管制或垄断行业一旦开禁,垄断租金被强行消解,哪怕是古老的行业也会进发出勃勃生机。因此,企业最重要的战略选择应该是如何进入一个成长性产业。事实上,我们的实证检验支持了上述观点。

我们首先考察了《财富》(Fortune)杂志列出的2000年全球500强中的前50名企业,将其主营业务所在的产业分为5大类,每类产业所拥有的跨国公司数目统计如下:金融(含银行、保险)13,汽车 8,电子电气6,能源化工6,电信和计算机5,零售2,邮政1,航天1,烟草1,多样化7。很显然,这些企业多数进入了成长性产业。它们的分布状况如图1所示。对于国内企业,我们依据《新财富》杂志的排名标准,考察了“最有成长性上市公司100强”的产业分布。统计结果表明(见图2),100家上市公司中有55家公司分布在电力,化学制品,通讯设备,金属和矿业,纺织品、服饰和奢侈品,医药,房地产等7个前景看好的产业或是垄断产业。

图1    财富全球50强产业分布

图2    “新财富”中国上市公司100强产业分布

(3)成熟产业。其特征是市场范围相对稳定,消费群体数量比较固定,产业内的企业数量也相对不变,产品技术成熟,短期内不太可能发生根本性的跃变,因此行业平均利润率通常很低。在成熟产业里,生产低端产品的企业利润更加微薄,这迫使企业通过不断地横向并购以获取规模经济,而生产高端产品的企业则往往借助积累的利润对上下游企业进行纵向并购。因此,成熟产业的市场格局一般呈现出明显的寡头垄断(或“寡占”)的特征,只有排名前几位的企业才能最后生存下来。中国的家电产业目前已走到了这个过程,因此家电市场上恶性的价格大战和破产兼并乃是常态。

(4)衰退产业。其特征是市场萎缩、技术停滞和产品缺乏创新,这也往往表现为要素相对价格的提高。一个行将没落的衰退产业不可能产生“世界500强”那样的企业。因为对于衰退产业来说,需求在转移,市场在萎缩,技术缺乏创新,各类生产要素尤其是优秀的人力资本都流向其他更景气的产业。一般来说,给定产业的衰退性质,企业自身能力再强也将回天无力。中国的无线电寻呼产业就是这样。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手机的不断降价,大量生产寻呼机的企业都已经转产或关门大吉,而摩托罗拉公司甚至几年前就关闭了其寻呼机生产部门。

当然,真实世界中的产业界限并非那么明晰。严格来讲,一种产品及其相关产品就可构成一个产业。因此,一些优秀的企业常能借助营销创新和技术创新,在一个行将没落的衰退产业重塑利润,这实质上是创造了一个新的产业。例如,当人们不再热衷于上电影院观看影片时,商家便把影片制成光盘,将电影从影院搬进家庭,从而使电影产业重现生机。

2.战略群组

所谓战略群组,指的是企业在所在产业中的相对地位,即企业在该产业中能够排到第一方阵还是第二方阵,还是属于末流。排名的标准可以是市场份额,也可以是利润总额。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将企业的相对地位作为企业实施竞争战略的结果。而我们不仅将其作为结果,同时认为有利的战略群组或者相对地位本身就构成竞争优势的一个原因或来源。企业所处的地位对于其自身发展的作用,常常呈现出一种自我增强的正反馈形态。越是排名靠前的企业,就越能在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在过度竞争时代,企业竞争的目标不再是成为第二或者第三,而是要成为第一。所谓“赢者通吃”,在竞争中胜出的企业,哪怕比对手高过半点,也会借助强大资本市场快速扩张,以期将所有对手收入麾下——也许只有保持垄断才能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

在中国,可以想象,处于本产业顶尖位置的企业不仅凭借其经济实力在常规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各种优势和利益,例如采购、销售和技术研发上的规模经济效应等,而且可以得到政府部门在税收、人才、投融资、物资流通等方面的额外关照。一旦企业取得很好的相对位置,那就等于“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都来帮助你。例如,海尔集团是中国家电产业的老大。作为一家普通的优势企业,它可以频繁兼并,用海尔文化去激活那些“休克鱼”;作为青岛的名牌企业,海尔自然可以得到青岛市和山东省的诸多关照;作为成功的集团型企业,海尔甚至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6家特大型企业之一。

3.核心能力

究竟什么是核心能力?我们认为,核心能力是一种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技术或知识)的能力。整合不是简单的综合,而是以我为主,将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各种驱动因素联为一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善于整合内部资源,更要善于整合外部资源。这里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组织资源、关系资源和商誉资源等。一个成功的企业,不在于它是否拥有自己的技术、知识,关键在于它能否整合内外资源为己所用。只不过在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的过程中,各个企业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围绕某一方面来整合资源。例如,英特尔凭借在芯片制造方面的先进技术,根据IT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全球经济环境的调整,再配以研发、生产、营销、公关等各个环节的资源,才能在芯片制造领域独占鳌头。若是单有先进的技术,但却缺乏成功的市场战略或者是营销能力,又或者是缺少像安德鲁·格罗夫这样优秀的企业家,英特尔也不会有今天的辉煌。理解核心能力,一定要从一个整合的角度来看待。

尽管企业的核心能力因为倚重的资源表现不同,但拥有以下共性:①独一无二性。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内外部资源综合作用的结果,刻上了企业特质的烙印。②不可完全模仿性。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别的企业可能模仿其形式,但却难以复制其本质。③广泛延展性。企业可以将自己的核心能力逐步移植到相关产业,但这受到许多具体条件的限制。④持续专注性。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中持续地、专注地在某些产业中积淀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核心能力之后,企业仍然必须不断地强化其核心能力。⑤动态调整性。核心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随着企业所处阶段、业务架构和产业环境的变动而动态调整,始终使自己处于市场竞争的最前沿。在我们看来,企业可以在以下八个方面努力以获取核心能力。

 

(1)“隐性知识”高于“显性知识”。企业的隐性知识或者意念知识,比如经验、管理艺术、谈判能力、文化磨合技巧等,要比以各种文本表现的显性知识或编码知识更为重要。

(2)“潜在市场”高于“显在市场”。过去,企业是跟着显在市场走;现在,企业要紧跟潜在市场走。三流的企业满足需求,二流的企业跟踪需求,而一流的企业则创造需求,引领消费潮流。因此,企业要重视潜在的市场甚于显在的市场。

(3)“虚业经营”高于“实业经营”。造彩电、做冰箱是实业经营,而搞研发、做培训则是虚业经营。为了增强竞争优势,企业在夯实实业基础之后,要果断地向虚业领域扩张。在产业层面,由一般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在企业层面,由注重制造环节到重视研发和技能培训。

(4)“软部资源”高于“硬部资源”。企业当然离不开资金、场地、设备、人员等硬性的部分,但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软性部分,如企业区位、商誉、品牌、技术标准、营销渠道、客户关系、服务、信息、制度安排、物流体系、业务流程等。

(5)“无形资本”高于“有形资本”。有形资本随时可能破产,而无形资本特别是企业的先进理念、思维、文化、机制和基因等,常常会成为企业崛起或者扩张的原动力。

(6)“人力资本”高于“物质资本”。企业发展的源泉是人力资本,而不是物质资本或者货币资本。人力资本激活物质资本,使物质资本增值,否则物质资本只是一堆“破铜烂铁”。过去是物质资本牵引人力资本,现在是人力资本统治物质资本。

(7)“异质资本”高于“同质资本”。企业的同质性资本,比如厂房、普通员工,都可以在要素市场上购买到,但企业的异质性资本,比如核心技术、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家才能却是不可复制、不可购买的。这正是企业能获取超额利润的源泉之一。

(8)“外部链接”高于“内部链接”。过度竞争时代,企业要拆两堵“墙”。一方面,企业要努力拆除内部的“墙”,加强内部资源的流动和重组;另一方面,企业更要拆除外部的“墙”,使得企业之间、企业与外部社会能够有机整合。事实上,成功的企业家总是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改善外部关系,整合外部资源。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分层次的。在上面列举的八个方面中,后牛部分如“显性知识”、“显在市场”、“实业经营”等构成了核心能力的第一层次,而前半部分如“隐性知识”、“潜在市场”、“虚业经营”等则构成了核心能力的第二层次。第一层次是第二层次的基础,假如企业连“显在市场”都不能满足,更遑论满足“潜在市场”了。但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由第一层次上升到第二层次,否则企业的核心能力只是一种低级的能力,必然难以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不能满足于拥有单纯的、表面的、同质的技术、资源或者知识,在过度竞争时代,同质型资源已经成为一种平台,企业竞争主要靠的是异质型资源。

4.动态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人们一谈到竞争优势,很容易想到产业景气、战略群组和核心能力中的某一个方面,但却往往没有把它们综合起来动态地加以考量。我们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即竞争优势是产业景气、战略群组和核心能力的函数。三个变量究竟哪个起主要作用,要视其他两个变量的情况而定。我们构造如下简单模型:

式中,CA表示企业的竞争优势,F表示映射关系,K表示常数,I表示产业景气,S表示战略群组,C表示核心能力,上标的字母表示权重。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国别、产业的企业,对上述变量赋予不同的值。对上述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后,企业之间的竞争优势就可以具体为企业竞争力的比较。对不同产业比较时,我们可以对垄断产业的企业赋予K>1,而对非垄断产业的企业赋予K=1。考虑到产业的规模报酬性质,可对成长性产业赋予α+β+ρ>1,而对于启蒙产业和衰退产业赋予0<α+β+ρ<1,对成熟产业赋予α+β+ρ=1。当我们比较同一个产业内不同企业的竞争优势或竞争力时,只须假定I为常量,比较S和C即可。

三、企业的战略选择

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由产业景气、战略群组和核心能力三个变量综合决定的,那么企业应该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赢得竞争优势的战略呢?这就需要考察企业在由三个变量所构筑的三维“竞争优势空间”中已经处于什么位置,能够处于什么位置。三个变量总共可以产生C13C13C13=27种组合,我们将这27种组合描绘在图3这张三维图上。

图3    企业的“竞争优势空间”

图3其实是一个三维矩阵,每一个数值对应于一组竞争优势空间。例如,A22表示的空间(产业景气,战略群组,核心能力)对应为(中,中,弱),即中等产业景气,中等战略群组,弱核心能力。处于A22位置的企业属于成熟产业,占据中等的战略群组,拥有较弱的核心能力。B13的空间为(弱,强,中),即弱产业景气,强战略群组,中等核心能力。处于B13位置的企业可能进入了一个启蒙或者是衰退产业,但占据了第一方阵,拥有一般性的核心能力。处于A33(强,强,强)的企业是最强大的企业,它不仅拥有良好的产业景气、优越的战略群组,还具备较强的核心能力。因此,成为A33是所有企业奋斗的愿景。

1.在位企业的战略选择

我们首先分析在位企业的战略选择。企业所处产业景气状况无非是四种:启蒙产业、成长产业、成熟产业和衰退产业。对于在位企业而言,产业景气状况是一个被给定的变量,企业实施战略的目的应该是努力改变自己的战略群组和核心能力,既而利用强大的核心能力和优越的战略群组进入更景气的产业,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对于处于启蒙产业的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处于成长产业或成熟产业的母企业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持,那么一般来说不太可能凭本身的力量迅速改变产业景气状况。需求的扩张一方面依靠研发更先进的技术来推动,另一方面也依靠生产成本的降低来实现。但成本的降低与需求范围的扩大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如果企业缺乏整合外部资源的较强核心能力,就应该与那些成长产业或成熟产业内数一数二的强势企业结盟以降低市场开拓的风险。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通过结盟、并购等手段,可以迅速进入战略群组中的顶尖层次;二是可以利用时间差增强自身的核心能力。例如,比尔·盖茨刚创办微软公司时,凭借自己独特的“视窗”软件开辟了一个启蒙产业,但需求很不明朗,而依靠微软自己的力量不太可能迅速打开市场,于是盖茨选择了与计算机老大IBM合作,借助IBM所处的成长性产业、领先的战略群组和强大的核心能力向市场推广了微软,使微软在竞争优势空间中的地位由A11跃变至A13再到C13最后到C33。这是一种典型的“借势”战略。

通过提升在战略群组中的地位以增强核心能力,固然是赢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战略。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相当多的高科技企业利用自己研发的独特产品或技术作为开辟启蒙市场的手段,奉行“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策略,成功地培育了较强的核心能力,既而利用资本市场(如风险资本)的杠杆迅速扩张,最终占据业界战略群组的顶尖层次。这种利用核心技术或核心产品进而进入高层次战略群组以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可称之为以小搏大的“杠杆”战略。

对于身处成长产业的企业而言,因为产业景气方面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所以最重要的是增强自己的核心能力。身处景气产业的企业不应满足于第一层次的核心能力,而要利用良好的、产业环境,使自己的核心能力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演进到第二层次。因为对于比较景气的产业而言,“显性知识”、“显在市场”、“实业经营”等第一层次的核心能力相对比较容易获取,关键是谁能更早地进入核心能力的第二层次,哪怕比别人快半拍也能赢得先发优势。在此基础上,企业再利用先发优势迅速实现扩张,既而提升自己在战略群组中的地位,否则将被众多觊觎已久的潜在进入者挤垮。在竞争优势空间中表现为由A31演进到C31再到C33,这是一种“抢跑”战略。

产业从启蒙状态向成长状态演进中,总有一些作为“先行者”的企业要为“敢吃第一只螃蟹”而付出代价,但却不一定能够成功地存活下来;相反,后来者因为从先行者那里汲取了教训,减少了学习成本,反而有可能后来居上。据调查,当年中国大陆最初生产VCD的厂家如今都风光不再,而存活下来的企业如步步高、科龙正是步其后尘前进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先一步不如领先半步。

对于成熟产业中的企业而言,情况比较复杂。企业如果拥有较强的核心能力,那么就应该争取进入战略群组的第一方阵,即从C21向C23努力,这是一种“坚守”战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处于顶尖位置的企业总是可以维持生命的。如果进入不了第一方阵,那么企业就应该考虑进入景气更好的产业了,即从C21向C31既而再向C33努力,这是一种“迂回包抄”战略。如果企业缺乏较强的核心能力,必然进不了第一方阵——除非有政府的特意扶持,那么理性的选择是被并购,或者是转入景气好的产业,即由A11向A13或者是A21努力,这是一种“撤退”战略。

对于衰退产业的在位企业来说,我们把它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已经处于该产业的第一方阵,且拥有核心能力,如C13;第二类是处于第一方阵,但没有核心能力,如A13;第三类是处于本产业的末流位置,也没有核心能力,如A11。第一类企业往往会得到政府的特别关照,因为只有它最有希望继续在这个行将没落的产业里生存下来。第一类企业,一方面可以整合行业内的现有资源以延长生命周期,另一方面更应该凭借核心能力向其他更有活力的产业发展,其战略是“坚守”加“转移”。第二类企业和第三类企业都应该从该产业尽快“撤退”,转而开辟新的更景气的产业。毕竟,对于弱小者而言,无论进入哪种行业,可能都无法在竞争中占优。与其如此,不如另辟蹊径,换一个“跑道”跟别人比赛,怎么跑自己都是第一,这是一种典型的“找跑道”战略。

2.潜在进入者的战略选择

产业景气决定了一个企业所生存的外部环境。过度竞争时代,外部环境就是一种竞争平台,对企业能否获取竞争优势起着重要的甚至是根本性的作用。一旦企业错误地选择了一个不景气的产业,大量的投入将成为沉没成本,企业面临着严重的退出壁垒,即便拥有较强的核心能力和优越的战略群组恐怕也只能表现平平。因此,对企业来说,“做什么,不做什么”乃是最重要的战略选择。所谓的战略管理,不就是考虑应该进入什么样的产业么?

对于一个完全白手起家的企业来说,首先它应该进入有良好前景的成长产业,才有可能获得较大的生存空间,然后它必须努力生成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而进入战略群组中的第一方阵。所以,对这类企业来说,是先寻找A31,再努力成为C31,最后成为C33。这是典型的“产业景气提供发展机会,核心能力塑造战略地位”。而对于那些已经在其他产业获得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来说,它可以依凭自身已有的核心能力来抓住新的产业机会,继而获取优越的战略群组,即直接从C31发展到 C33。此外,一些企业依托政府力量或是母体企业的强大支持,通过并购在位企业,进入某个新兴产业即可进入战略群组的第一方阵。利用第一方阵的优越战略地位,凭借良好的产业环境,在此过程中逐步确立自己的核心能力,即从A33到B33再到C33。

企业进入成熟产业是一种次优选择。毕竟,成熟产业技术成熟,消费群体稳定,产品标准化,可以大规模生产,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产业链条。这为一些大企业的进入提供了便利。大企业可以利用自己在原有产业的平台,借助强大的核心能力和优越的战略群组,在拟进入的成熟产业迅速确立领导者的地位。即从A21到A23再到C23。例如,中国PC产业早已是利润微薄的成熟产业,但家电业巨头TCL依然顽强地进入并成功地进入战略群组的第二方阵。

对于潜在进入者来说,如果没有政府的战略意图指使,企业应该完全避开衰退产业,尽量避免涉入启蒙产业。无论如何,潜在进入者进入成长产业则是上上之策。

3.战略选择的一般理论

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最优战略选择应遵循“三次高成长性”理论。首先,企业选择一个主流产业或景气产业,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这是第一次高成长性;其次,企业在主流产业选择一种主流产品,在产业链条中就获得一次较好的分工机会,这是第二次高成长性;最后,企业在主流产业的主流产品生产企业中,能占据主流地位,进入战略群组的第一方阵,这是第三次高成长性。每一次高成长性都使企业赢得了更有利的竞争地位,从而营造了“一步赢,步步赢”的竞争态势。

核电市场前景例9

替代能源发电,主要包括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根本出路,相关的设备和技术的市场正在急速膨胀。核电与风电为目前在经济上最具可行性的替代能源发电方式。太阳能发电为资源量无限、最具远期前景的替代能源发电方式。

核电扩容 设备制造商率先受益

核能发电为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它与火力发电极其相似,只是以核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来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以核裂变能代替矿物燃料的化学能。在结构上,核电站由核岛(主要包括反应堆、蒸汽发生器)、常规岛(主要包括汽轮机、发电机)和配套设施组成。核能发电具有不排放温室气体、燃料运输方便、燃料成本比重低的优势。

截至2007年7月,全世界共有分布在30个国家内的共435座商业运营的核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7亿千瓦,发电量约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16%。随着全球性能源紧张局势出现,核能的优势逐步凸显,目前不少发达国家正在逐步调整能源政策,谋求扩大核电比例,以解决未来的电力需求。

我国目前共有11座反应堆共906.8万千瓦的核电装机容量,根据我国《核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容量18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2800亿千瓦时。按照这一规划,在目前在建和运行核电容量1696.8万千瓦的基础上,新投产核电装机容量约2300万千瓦。按照核电每千瓦平均1万元/千瓦的成本,未来十年新增约4000万千瓦对应总投资约为4000亿;设备投资约占项目总投资40%,折合1600亿元。这将给国内核电设备制造的骨干企业带来巨额订单。

在核能设备制造方面,我国目前可以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成套设备,按价格计算国产化率超过80%;基本具备成套生产6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机组的能力,自主化份额超过70%;基本具备国内加工、制造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的大部分核岛设备和常规岛主设备的条件。

目前核电设备制造力量相对集中,主要企业主要包括哈尔滨、上海、四川东方三大发电设备制造集团和第一、第二重型机械制造集团。以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哈电集团为代表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已初步形成核岛、常规岛、核电专用材料、泵阀等辅助设备、控制系统和仪表设备等的产业链体系。上海电气重点涉及常规岛各级汽轮机、各级汽轮发电机及各式电站辅机。东方电气重点涉及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汽轮发电机、蒸发器等)。哈尔滨动力重点涉及汽水分离再热器、汽轮机、发电机、辅助给水除氧器等。

市场份额方面,核电常规岛设备的市场竞争分为三大联合体:哈电和GE结成投标联合体、东方电气和阿尔斯通结成投标联合体、上海电气和西门子组成投标联合体。上海电气与西门子联合体在国内核岛设备市场占有率为45%(每年订单近30亿元),常规岛设备市场占有率为33%(每年获得的订单约13亿元)。而哈电与GE联合体在国内核岛设备市场占有率仅为5%,常规岛设备市场占有率为33%。而其它的市场份额则基本属于东方电气。

核岛部分,第三代核电自主化的主要依托项目“三门”一号机组及“海阳”一号机组的反应堆压力容器和蒸汽发生器是由西屋公司提供的。我国首台自主品牌的蒸汽发生器由东方电气生产,用于岭澳2期项目。08年5月20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举行了关于三门2号机组和海阳2号机组的核岛主设备的开标仪式,结果尚未公布。在汶川大地震1个月之后,核工业集团与东气签订了50亿元的方家山、福清核电项目的汽轮机组与蒸汽发生器合同。总体上,在核岛部分的竞争格局方面,虽然就目前来看东方电气略胜一筹;但中期市场格局尚未见分晓。

核电的辅助设备制造商,包括阀门(中核科技)、变压器(天威保变)、交直流控制电源(奥特迅)等电气设备制造商也面临一定的发展机遇,另外哈空调涉足百万千瓦级核电空调设备,也在一定程度受益于核电的大发展。

风电进入加速通道 未来竞争将现分化

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风电正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快速增长。近10年来,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年均增速约为25%,至2007年底总装机约9000万千瓦。每年新增装机增速约30%,其中2007年新增约2000万千瓦。

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加上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出台,为风电产业发展描绘了诱人前景。在大唐、国电等五大发电公司的带动下,包括地方的一些发电公司及海外投资者,纷纷在国内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测风圈场,投资建设风力发电项目。近年来我国风电呈暴发式增长,最近两年的新增装机和累积装机容增速都超过100%。

发改委要求风机国产化率要达到70%。在国产化率要求的带动下,我国风机制造业快速兴起,一些国外企业也纷纷在中国以合资或独资形式投资设厂。近年来,包括金风、东气、华锐在内的本土风机制造商迅速崛起,而以湘电股份、天威风电的阵营也迅速跟上。目前总体上风电机组制造业处于群雄逐鹿的格局。按照目前的约40家风机企业,到2010年平均每家50万千瓦产能,则2010年全国产能可达2000万千瓦。

未来市场需求方面,《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规划到2010年风电装机500万千瓦,这一目标已在07年底被突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500万千瓦以上装机容量的发电企业在2010(2020)年要至少有3%(8%)的非水电类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虽然这一中长期规划不具有硬性约束力,但作为电力主体的五大发电集团、各省电力集团都具有国企政府背景,这决定了其企业发展规划中的风电规模将达到上述规划的比例。按照截至2007年底7.13亿千瓦装机容量,按照70%的比例计算,到2010年,约5亿千瓦需包含3%的风电,即到2010年的累计风电装机保守可达1500万千瓦。事实上,考虑到截至07年底风电装机已接近600万千瓦,按2008-2010年每年平均新增400万千瓦来计算,至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可达1800万千瓦。

08年4月份,发改委将2010年的风电规划目标上调至1000万千瓦,结合目前风电的态势,我们综合判断到2008年底风电规模就可能达到1000万千瓦,到2010年累计装机容量可达2000万千瓦。08-10年平均每年市场需求约500万千瓦。

未来每年2000万千瓦的产能大大高于未来市场500万千瓦需求。按照国际经验,2010年前后,国内风机行业将逐步洗牌。另一方面,由于近年风机新进入者普遍缺乏风机历史经验积累,到2009-2010年很可能出现大量风机出现质量问题,这也将直接推动行业洗牌。在未来行业格局中,我们判断高端大容量的风机制造商,以及产品质量比较过硬的制造商将成为胜出者。由于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平均毛利率将有下滑的态势,利润向上游关键零部件(比如天马股份)及优势制造商(比如东方电气)集中。

光伏发电方兴未艾 行业规模持续集中

光伏发电指通过半导体材料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发电方式。其具有的优势包括:燃料免费、不存在机械故障、维护简单、模块化便于大规模安装、无噪音废水废气、等等。

由于光伏发电具有诸多优点且燃料无穷无尽,光伏发电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前景的能源,根据欧盟的预测,预计到2050年能够提供人类20%的电力,到2100年能够提供超过50%的电力。在过去的30年中,光伏行业保持了平均20%的增速;而在最近5年,年均增速高达35%。截至2007年,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910万千瓦,增速为33%;2007年当年新增装机220万千瓦,增速为40%。

太阳能电池行业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技术方面也不断推陈出新。目前主流的电池主要如下所示。其中晶硅类(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最主要的一种电池,2006年其市场份额达到93%,主要的生产商包括日本Sharp、德国Q-Cell、无锡尚德等等。剩下的7%的份额都是薄膜型电池,主要包括非晶硅(a-Si)电池、CdTe电池、CIS电池。

晶硅电池价格将大幅下降。晶硅太阳能电池其产业链为“工业硅-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品”。其中工业硅为常见的化工产品且原材料丰富,多晶硅为工业硅提纯至纯度为99.9999%(6N,太阳能级)甚至99.9999999%(11N,电子级),多晶硅铸锭切割得到多晶硅片,或者将多晶硅熔融拉单晶再切片得到单晶硅片,硅片再制造成电池(Cells),多个电池组合起来制成组件,最后到太阳能产品(比如光伏并网系统、BIPV、充电器、路灯)。

多晶硅紧缺是目前制约晶硅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的瓶颈。多晶硅之前为Hemlock、Wacker等国际七大厂商垄断,03年以来在需求拉动下产品价格暴涨。由于多晶硅暴利,最近几年包括日本新日铁、洛阳中硅、新光硅业在内的诸多新进入者陆续开始进入,于此同时七大厂也有产能扩充计划。随着大规模产能在08年底和09年初开始逐步释放,预计09年以后多晶硅价格步入下滑通道。

未来多晶硅原材料价格下降的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硅片的厚度越来越小,从2003年的0.32mm到2007年的0.18mm,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单位功率电池的多晶硅消耗量,在一定程度降低了电池的成本。另外,随着技术的进步,电池的转化效率也在逐步的提高,按照目前的速度,到2010年,商业化单晶硅电池的转化效率有望达到20%,多晶硅电池有望达到18%,薄膜电池有望达到10-12%;到2020年,单晶硅电池可达到22%,多晶硅电池可达20%,薄膜电池可达15%。伴随着转化效率的提高,电池综合成本也随之降低。

目前国内市场当中,涉及非晶硅薄膜电池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拓日新能、天威保变、综艺股份、赣能股份。由于非晶硅薄膜电池的前期资本支出要远高于晶硅电池,且行业为大规模流水化生产模式,预计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商在未来几年难以享受暴利,更多的是一种作为大规模制造业的合理利润;相关上市公司的看点将在于外延式扩张增长;继续看好天威保变。

投资策略

A股在经历了2年的大牛市之后,于2007年10月见顶,距今调整时间达8个月,调整的幅度达54%。在此过程中,整个A股的08年平均预测市盈率从最高30倍下降至目前约18倍。市场次轮大幅下跌,意图在消化大小非解禁、通胀压力、紧缩政策、宏观经济景气度下滑、企业盈利增速下降的综合影响,预计后期市场在短期之内将很难走出疲软的态势。

股价飙升市场疯狂的时候是价值投资者收割的季节,股价下挫市场萎靡的时候是价值投资者播种的季节。虽然无法准确预测市场后续调整的时间和空间,但很明显“市场先生”的狂躁情绪正逐步消减,抑郁情绪正逐步加重,价值投资者正迎来他们播种的春天。之前牛市行情中市场对部分优质公司的期望实在太多,以至于这类公司的股价非常不合理。经过次轮大幅下跌,整个A股估值水平已经下降到08年18倍PE,电气设备行业08年22倍PE,考虑到电气设备行业的增速在20%左右,PEG约为1.1,估值水平相对合理。如果股价再出现下跌,那将给长线价值投资者创造采购的良机。

在具体的投资标的选择上,主要看好三类企业:

核电市场前景例10

2002年6月23日,同志在视察秦山核电基地时指出,核电产业是高技术的战略产业。中央的这一判断是非常准确的。以核电为主的核工业,其战略作用首先表现为是维护核大国战略地位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的核大国地位在各种国际力量的抗衡中正在受到新的挑战。前苏联解体后,美国正在推进其新的核垄断战略。一方面,在伊拉克战争、朝鲜核问题上以“反恐”、制裁“邪恶轴心”等借口不断采取先发制人的政治甚至军事手段清除新的潜在核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退出“反导条约”以及迫使俄罗斯接受战略核力量对比不均衡性等力图实现核力量的全面优势。美国要实现“一国独大”,可以断言,把中国排挤出“核大国俱乐部”是其既定战略。此外,周边国家的核能力增长也正在形成对我国核大国地位的挑战。不仅“朝核”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印度、巴基斯坦也都已进行过多次核爆试验。日本也已拥有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并掌握了生产钚及浓缩铀技术,日本核电在其发电总量中所占比重已经超过三分之一,实际上实施的是一种“没有核弹头的核体制”。

在当前的世界政治、军事、经济格局中,我国在核大国俱乐部中的地位决不能动摇。在禁试禁产的国际条约约束下,保持这个地位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要确立与核武器配套的军用核材料科研生产体系,新型海军舰只核动力研制、装备和技术服务体系,核敏感技术不断跟踪国际先进水平的核科研体系。而要维持这样一个体系,仅靠原有体制下“准备打仗”的发展之路已经不能适应需要。我们必须走“寓军于民”、“寓国防于市场”之路。我国的核体系应当是一座“金字塔”型的体系。保持核威慑力量的核技术是“宝塔尖”。在这个宝塔尖下,应当建立一个规模足够大、且能够加入市场经济运行的核工业基础。从长远战略看,我们必须拥有一个足够强大的核工业,才能为核技术研发经费建立起市场化的补偿渠道,才能通过大量产业化的应用为核技术发展提供更多试验机会并形成生产与储备核原料的能力,也才能长期维持一支高素质的核科技队伍。

启动新的核能战略已成为保证能源安全的迫切之需

“九五”以来,我国内、外部环境中存在着很多不利于核工业发展的因素。例如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和美国三里岛核事故的阴霾不散,各国发展核电的步伐普遍出现迟疑;美国于2001年5月推出的“新能源计划”中重新把传统能源作为发展重点,甚至不顾国内外反对要在阿拉斯加的自然保护区开采石油;我国台湾省出现了所谓“核波”;香港舆论对大亚湾核电站的安全性多有疑虑等。此外在这一过程中,三峡等一批大型水利(电)建设项目又恰逢投资高峰期;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也在这一时期逐步推进。所有这些因素都对发展核能的战略决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前期“适度发展”的指导思想明显带有观望、暂缓的色彩。目前核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滞留在试验性、补偿性的地位,核电在总发电量中所占比重仍不过0.7%,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重则更是微不足道。现在看,我国“适度发展核电”之“度”有必要调整为积极的战略性、进取性之“度”。应明确提出,核电发展的中期目标至少应定在发电量的4%以上,远期目标应作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产业。

我国油气资源严重短缺是一个既定事实。根据2000年的调查资料,我国石油资源人均可采储量只有2.6吨,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06%;天然气资源人均可采储量只有1074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3%。目前我国石油产量为1.6亿吨。由于新增生产能力要抵补衰减的能力,2010年前最多维持目前的水平。此后产量还将递减。我国石油需求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已成定局。保守估计,到2010年我国石油需求将达3.2亿到3.5亿吨。届时进口量将达1.6亿至1.8亿吨。2020年时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可能将达3亿吨。

2001年,中央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我国石油后备资源不足,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要不相适应,必须未雨绸缪,做到有备无患。这个“有备无患”之“备”,一是要“走出去”,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发利用国外资源;二是要积极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特别指出,我国煤炭资源的前景也并不乐观,人均可采储量只有89.8吨,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5.26%,相当于OECD国家的22.49%,相当于美国的10.18%。一个战略性的基本判断是,由于油气短缺,中国远期能源基础一定得更多靠电。与火、水电相比,电能发展中潜力最大、可持续性最强的是核电。

在世界范围内,核电已是成熟技术,截至2002年底,全世界运行的核电机组已达441个,总装机容量已达3.56亿千瓦,在全球供电量中所占比重为16.1%,在全球一次能源中所占比重为6.7%。目前世界上已有17个国家的核电在本国总发电量中比重超过25%,其中发达国家核电所占比重,法国为77%,韩国为38%,日本为36%,英国为28%,美国为21%(美国在全球核电总装机容量中所占比重为29%),加拿大为12%。

目前我国一次能源总产量为14亿吨标准煤略多。粗略估算,我国国民经济再翻两番,一次能源需求量至少要20亿吨标准煤;如果21世纪中叶国民经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现在的水平,按16亿人口算,即或考虑到节能技术发展,我们也需要30亿吨标准煤。如果我国用20年左右的时间将核电在总发电量中所占比重提高到美国现在的水平,核电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重就将达10%。按20亿吨标准煤的需求量计算,这个比重相当于1.44亿吨石油或1500亿立方米天然气。

我国现在就应当提出和逐步实施更为积极的核电战略,明确提出长远发展目标。启动新的核能战略已成为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迫切之需。我国的能源安全分三个层次。从短期看,目前我国对国际油价几乎没有发言权和影响力,如果提出明确的核能发展战略,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谈判地位将立即改善。从中期看,发展核能将极大地缓解国民经济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程度。从长期看,传统能源的枯竭已为人们所普遍认识,能源安全最终取决于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竞争。为了保证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战略主动权,我国参与到这个竞争中去的时间表已经不宜再作后推。

核工业应当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战略产业

我国的核工业是从国防体系发展而来的。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核工业体系仍未充分纳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提升我国核工业战略定位的内在含义之一,就是要把我国的核工业建设成有充分市场竞争力的战略产业。在新形势下,我国核工业发展应当具有两条“腿”:一条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之“腿”,另一条是市场经济之“腿”。

一方面显然的事实是,依靠财政投资、依靠国防经费已经远不足以满足我国核技术、核工业发展的需要;依靠原有体制延续而来的国有资产配置方式也难以真正形成足够规模,难以长期持续。我国核工业发展必须走市场化之路,依靠市场获取资源,依靠市场提高效率,依靠市场实现良性的自我循环与不断扩张。核工业应当更多地利用国内、国外的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不仅可以实行股票上市,而且应更多地采取发行长期、超长期企业债券的方式。核能项目也应引进外资,部分项目也可以尝试BOT方式。筹资方式的市场化一定会带来产权的市场化。产权的市场化必定会对企业的管理、技术、成本等形成竞争压力,必定促进微观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核电生产也应当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核算体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核电产品也应当加入到电力市场的竞争中去。

另一方面,我国的核工业要真正具备市场竞争力,前提是形成足够大的产业规模。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自行设计百万千瓦核电站的技术能力。但此前由于核能基地的建设规划及建设的时间表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摇摆不定,经常性的订货关系无法建立,因而市场化的设备生产能力一直很难形成。降低核电的建设成本、发电成本、技术成本,不断提高设备的国产化水平,关键之一是要形成产业规模。在一个较长的战略周期内,我国应保持每年有核电新机组开工、且开工数目不断增长的态势。

我国核工业发展已具备安全、经济、可持续性的战略前景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核工业的发展提过颇多质疑。其实,我国的核工业发展已经具备了安全、经济和可持续性的战略前景。

从安全性方面看,我国采用的是技术成熟、在国内外均具有良好安全记录的堆型。目前世界上核电站安全防护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我国核工业完全可以满足高标准核安全法规的要求。实际上核电对环境的放射性影响仅为同规模火电的百分之一。我国已经成功掌握了乏燃料的分离技术。隔离、监控数量极少的长半衰期固体废物在我国并不难做到。

核电市场前景例11

中图分类号:TL4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能源电力的发展,关系一个社会的工业发展和国民生活;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带动和支持一个时代的跨越。但煤炭和石化燃料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而且储量也渐渐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陆续产生了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以及核能等众多新兴能源,但只有核能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2、核电的发展空间大

面对如此广阔的发展空间,核电企业也迎来发展良机。但由于核电行业部分产业链环节高度垄断,尚未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价格机制未理顺,核电自身极高的经济优势未能充分体现,未来多业主、专业化将会成为核电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核电证券化有望成为行业催化剂。

今年有望新增5台左右

多业主化是核电运营长期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核电行业的现状如何?部分产业链环节高度垄断、尚未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价格机制未理顺、核电自身极高的经济优势未能充分体现是目前行业的几大特点。

有分析人士指出,十二五新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理顺新能源价格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核电建设市场。将有利于核电产业链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多业主、专业化将是核电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并将有利于核电经济性的发挥。

另据了解,核电站运营目前仅有4家企业具有控股资质: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中电投集团及华能集团,其余企业只能参股,控股企业中电投及华能集团都仅控股一个核电项目,其他项目均由中核集团与中广核集团控股。中核集团与中广核集团已启动上市进程,两集团控股了中国90%以上的核电项目。核电项目高额的回报率、稳定的现金流堪比“印钞机”,民间资本将通过更多直接或间接的途径介入核电项目投资。

3 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给我们国家的核电事业带来的影响

第一,我国要想发展好核电事业,就要将重点放到安全节约的层次上。目前提升安全能力、节省费用是整个国际范围内的统一思想。由三哩岛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诱发产生的核能发展的公众接受问题,已成为世界核电发展的最大障碍,假如无法设计出更为安全的核电设备的话,核电事业就无法稳固的前进,更不要提获取效益了。

第二,要着眼于压水堆技术。在上个世纪的中后期,由国家计委、原国家科委联合召开的我国发展核电的技术政策论证会确定,后报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发展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我国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情况证明了一点,即在我国开展压水堆工艺是对的,而且在这方面也已经获取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并建立了较好的科技工业技术基础,培养了一支较强的、专业配套的科研设计队伍。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将压水堆科技当成是发展的前提,积极的探索全新的发展道路。

第三,我国全新的核电设备类型要合乎国际文件规定。我国在研发全新核电设备的时候,要保证其和当前国际上的总体发展线路是一致的,要合乎相关的国际条例。不过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发展,要完全的按照国外的路线来进行,要将这些条例内容和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结合到一起,得到合乎我们国家发展情况的具体资料,然后在这个背景下积极的开展研究探索工作。要在确保设计内容合乎安全稳定性能的背景下,尽量的将费用降到最低。

第四,发展新机型的时候要将重点放到系统精简,仪表数字化等方面。结合当前世界的发展方向,我国在发展的时候要切实的将重点放到精简设计,提升安全等方面来。采用模块化技术可缩短建设周期,提高经济性。数字化的仪表控制系统是提高核电的安全性、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