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档案管理意识

档案管理意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17 10:07:12

档案管理意识

档案管理意识例1

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是搞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抓时机,把主管领导作为主要宣传对象。各级主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举办各种档案法规讲座、组织人员参加档案培训来提高干部职工的档案意识。其次,制定明确的岗位目标责任制,从而使各业务部门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第三,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筛选归类立卷,各类档案、资料按类别存放在不同档案柜,按要求建立全宗卷和各类台账。增强与各部门档案负责人员联系,促进档案的收集、保管、立卷归档和借阅工作,使档案资料进、出及时,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对查阅、借阅档案资料严格按照制度和手续办理。第四,要求各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及时收集有关资料。另外,我公司还将有关人员外出学习和参加会议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有效地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同时要求档案部门参加公司生产技术会议、科研成果鉴定验收、设备开箱验收和基建竣工验收,规定了档案工作“三纳入”、档案人员“四参加”和档案资料管理程序,明确责任,层层把关,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使档案工作逐步走上了健康有序的法制轨道。

二、建立高效档案管理人员队伍

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在基层单位要设置兼职档案管理员,明确职责和任务,保证档案管理机构的健全和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档案工作是一项日常积累性工作,这首先不但需要各部门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各类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还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密切保持与各科室、部门的联系,争取全方位收集单位自身产生的档案。二是制定符合单位档案特点的管理规范,包括归档范围、立卷程序、保管期限及密级规定。三是将档案利用信息及时提供给单位领导、各部门,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档案的利用价值,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档案部门做好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从事利用服务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是制度的直接执行者,对档案安全负有直接责任,能独立处理利用中出现的一般问题。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保密制度,提高档案保密安全意识。

三、强化措施,消除隐患

我单位在具体工作中,强化了以下三项措施,以防出现各种隐患:

1.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档案库房实行专人保管、专人查阅,非本公司档案人员,不得进入库房。2.每天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检查库房安全情况,每天下班前检查库房门窗及电源设备是否关好。 3.档案资料借阅实行专人负责,认证执行档案资料借阅制度,做好借阅登记,定期清点催还归位。借阅者离去之前仔细检查翻阅过的档案和文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四、合理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

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

档案管理意识例2

各级各类档案作为我国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教育文化事业的一种重要资源。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内容、服务范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也随之得到了充分体现,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档案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树立创新意识,才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

一、提升档案服务意识的重要性

(一)是社会公众对档案部门的要求。档案本身作为一种纪录历史的资料,在当前社会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档案部门的要求、呼声也越来越高。对此,档案部门应积极突破传统档案管理理念的束缚,踊跃去探索档案管理、服务的新思路,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致力于寻找档案管理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二)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档案工作本身是为社会提供档案保管与服务的工作,其基本属性就是服务性,而服务性本身也是档案工作能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要让档案工作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档案部门就必须要将服务放在当前工作的首要位置。档案工作的开展必须要紧紧围绕着社会中心工作服务,在档案工作的全过程都贯穿服务,为此必须要切实做好档案需求服务,对服务质量进行改善,积极转变服务形式,创新服务内容,并对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以及方法进行充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档案的存凭、留史、育人、资政等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提升档案服务意识,改善档案管理质量

(一)树立起“以人为本,一切为利用者服务”的理念。当前,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受到市场的严峻考验,为此,必须要从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档案服务的目标与内容进行明确,从利用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计划,更好地为广大的群体服务。伴随着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电子档案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也有越来越多的利用者迫切希望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对档案进行快速检索。有鉴于此,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尽可能地为利用者提供一个舒适、高科技的环境,以便于利用者能够快速、安心地获取自己需要的档案。c此同时,档案工作人员自身还需要积极地改变服务理念,从市场角度、高科技角度出发,为利用者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二)不断拓宽服务方式,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档案工作开展的目的就在于让社会大众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以便能够为经济、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研究,从这里能够看出档案的实际意义就是能够为其他各个领域提供支持。档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参考凭证,档案有着相当深刻的时代性,能够对当时的社会与经济水平进行充分的体现,通过对各个时期相同类别档案的比较,能够从其中发现各种规律,进而为社会与经济等领域的不断进步提供重要借鉴。例如生产、科研这方面的档案,可能对当代经济的发展有促进的作用,也具有十分强的操作性,但是档案的经济效益与此有所不同,档案所独具的参考作用使得更多领域能够从中获益,从而为其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档案工作的开展,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服务的方式进行不断改进,通过多元化、精深的服务改善档案部门的服务水平,为广大利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充分发挥出档案的价值。

(三)加强档案资源的开发,为利用者主动提供服务创造条件。对于档案部门来讲,最大的优势就是丰富的信息资源,因此档案部门不能仅仅成为档案的守护者,同时还必须要成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者以及传播者。档案管理人员通过挖掘信息资源,从而为利用者提供服务,这也是档案工作人员做好档案服务的重要前提。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基本手段之一即是档案的编研工作,根据利用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二次、三次文献服务,例如编制出专题汇编、专题文摘等等。面对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档案工作人员需要拥有良好的超前意识、创新意识、信息意识以及市场意识,充分认识到档案本身不仅可以用来对过去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还能够为现实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以科研类档案为例,在经济方面存在潜在的价值,能够将档案信息资源转化为现代化的生产力,对此,就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合理开发信息资源,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自身馆藏优势,定期举办专题展览以达到宣传、思想教育的功能,从而将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与此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在提升服务水平、层次上做足准备,积极采用现代化技术去创新、研究相关档案的收集范围、整合方式、利用模式等等,尤其是要主动利用所掌握的档案信息资源来为领导、部门决策提供准确度高的档案资料、文件汇编作为参考,进一步提高服务的价值。

三、结语

档案工作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突出,档案工作已成为各项工作开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端正服务态度,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为利用者服务的理念,进一步拓宽服务方式,将档案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加强档案资源的开发,为利用者主动提供服务创造条件,以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

档案管理意识例3

(一)乡镇领导对乡镇档案工作认识模糊,乡镇档案机构先天不足

由于受机构编制限制,绝大多数乡镇没有设立独立的档案管理机构,机关档案室一般挂靠在党政办公室,加之党政办公室乡镇党委、政府领导都分管,这就容易形成乡镇党政机构之间职责不明、责任不清等问题,往往就会形成档案工作有分管领导,但分而不管或管而不紧的工作状况。

(二)乡镇档案机构制度管理严重弱化,规范化管理难以落实。乡镇机关档案室根据乡镇工作自身特点,建立健全了各项档案管理制度,从档案保管、保密、借阅、鉴定与销毁等制度到各门类档案的归档制度,基本齐全规范,但是档案工作各项制度的执行范围不出机关档案室,机关全体干部大多不知晓或知之甚少。

(三) 档案管理工作从建档之日起到永久保存,无不凝聚着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档案管理工作客观上要经历时间久远、环境条件、资料质地和管理工作者主观上知识 、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为此档案形成者和档案管理者,必须不断地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地位、重要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

二、档案形成者的档案管理意识的强弱,决定着档案材料作用的发挥应用价值

1.档案归档意识。档案形成者,应该按照归档制度想档案室移交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力求做到准确、完备、齐全。档案形成者要具有较强的归档意识,在工作中随时注意归档材料的积累。对于有多人共同参与完成的工作,尤其应收集散存于每个人手中的文件材料。

2.归档凭证意识,档案形成者要认识到档案材料的查考凭证作用,这是对档案形成的起码要求。档案形成者要重视对档案的收集与管理,注重档案材料制作的严重性,以此起到查考凭证作用。

档案整理意识。《档案法》规定,档案形成者应确保归档材料的质量,鉴定归档的文件材料,并分类、整理立卷。档案形成者应该清楚整理立卷并不是档案管理者的事,为此绝不能把零散材料分类、不装订就交给档案管理者,这就要求档案形成者要具有档案整理意识。

档案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档案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是检查档案管理工作好坏的尺度。它表现在热爱本职、熟悉档案管理的常识,积极宣传档案工作的意义,乃至做到信息共享,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服务。

档案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档案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珍贵历史财富。档案管理者负担着管理、保存档案材料的重任,坚持一个监督和积极利用的双重原则。

档案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档案管理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要做到规范管理、维护档案完整、确保档案安全、发挥档案的作用,就必须增强档案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档案管理者既要掌握档案工作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又要注重对对档案操作程序的训练。加强业务学习,适当加大投入。一方面,针对乡镇档案人员变动频繁、流动性大的特点,档案管理部门要因地制宜,在培训人员、批次上作出适当调整。另一方面,适当加大档案室的硬件建设,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保管设施,在档案库房的设置上要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档案管理者既是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又是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者。注重对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是增强档案管理意识之必需。

档案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档案管理者保管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档案,服务于各项工作。档案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材料的利用价值,充分档案材料反映各个时期所发挥的作用,以便于为决策服务。这就要求档案管理者必须接受继续教育,更新思想观念,掌握现代高新技术。档案管理者要克服只是保存档案材料,保存的档案材料已过时、档案材料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的错误思想。要变消极保存档案材料为积极利用档案材料,形成为各项工作提供服务的态度,充分地为用户热情周到的服务,以赢得用户的信赖。

档案管理意识例4

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在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不足

在服务意识上,大部分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自己上门,自找自查”的方式上,即需要档案信息查阅与使用的师生,必须自己跑到学校的档案室,然后自己在档案室众多的文件中进信息查找,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价值与岗位责任。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受到了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工作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的不足,没有想到为需求者提供什么服务;二是高校管理层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要求不明确,导致档案室工作人员在服务上不知道从何下手;三是高校师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没有积极的提出个人建议,助长了档案室管理人员不作为的气焰。

(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管理不到位

服务管理主要指的是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为档案信息需求者提供的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的管理,由于高校领导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高校管理层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管理也就不到位,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没有有针对性的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方式、服务质量进行管理;二是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管理过于形式化,通常就是走个过场式的看一下,只有在领导明确要求检查的时候,才对档案室管理人员作出要求,然后“表演“一下;三是在培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思路方面的工作不落实,没有具体的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管理作出正确的指导。因此,上述三个原因导致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管理不到位,导致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够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三)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方式单一

以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方式来看,主要还是以人工服务为主,一定的计算机信息查询服务为辅,当然,这一情况还是针对某些已经进行了档案信息电脑输入、检索服务的高校而言,一部分根本就没有用上计算机技术的档案管理工作,就只有档案管理人员的单一指导服务。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是有限的,由于实体档案数量多,档案信息量大,所以档案室管理人员所提供的服务也比较局限,只能给档案信息需求者指出一个大概的查询范围,然后由需求者自己去查找;有些将档案信息输入到电脑中的高校,在信息的输入量上也比较有限,主要是重要的档案文件,且应用到的计算机技术,通常只是简单的信息输入、编辑、目录制定、内容检索的服务,对需求者的帮助不大。

(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研究工作未开展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始终不能得以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研究工作没有具体落实,而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则是高校管理层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管理不到位,且档案管理人员对服务存在懒惰心理,自身的工作意识与责任意识不高,不对师生主动积极的提供档案查阅服务。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研究,应当由高校管理层、档案管理人员、相关专家共同努力,致力于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完善,不仅要研究如何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同时也要研究如何更好的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结合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档案信息查询功能。

三、提升服务意识,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合理策略

(一)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与责任意识教育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首先应该强化的,就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与责任意识,只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明确了自身工作任务的重要性,清晰的认识到了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才会使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上转变懒惰的服务意识,积极主动的为师生提供档案管理服务,并通过多种手段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不断的缩短师生查阅档案信息所需要的时间,提高师生查阅档案的效率,在自身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二)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与加强监管力度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应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模式、档案的质量考评模式、档案信息提供的服务模式,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的监管模式。通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的不同模式,形成有层次、有顺序的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进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另外,还要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进行加强,纠正以往高校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忽视问题,采取正确、合理的管理措施来推动那档案管理工作的进步。

(三)创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思路与服务方式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思路也应该不断完善与创新,一是要加强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服务的理解,二是向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展示部分高校先进的服务形式,三是明确提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服务方面的改进要求,促使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思路得以完善。其次是要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方式进行创新,要摆脱单一的人工查找服务,多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等,并设计与提供档案资料共享、宣传教育等服务,在服务方式上获得师生的认可和喜爱。

(四)加深国内外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经验交流与学习

国外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与国内这方面的工作相比,要远远领先于国内高校,这主要是国外高校对档案管理工作十分看重,因为他们将学校的发展和档案作为一种荣誉,鼓励师生进行档案查阅与收集提供,不断丰富了馆藏;并且,国外高校还有充足的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分类排列、指引查阅,以及信息输入与资源共享服务等,这是我国高校尚无法达到的。因此,要加深国内外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经验交流与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我国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思路与创新服务形式,在人力资源与信息资源上保障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档案管理意识例5

(一)档案管理人员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收集第一手档案材料,确保真实、完整且富有时效性。同时对一些没有文号的文件材料,也要重视收集,如各职能部门上交的在执行或可执行的地方文件资料;党委、办公及专题会议记录、纪要、大事记、合同协议和关于本单位的宣传报道等,应分门别类按一定的归档规则进行收集整理,为今后进行经验总结和历史研究提供真实凭证和重要依据。

(二)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文件保管期限的鉴别,保证重要文件不丢失。如有的文件退出现行领域之后,仍对今后的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那么应视其利用程度归为定期或永久存档;而有的文件完成了现行效用,便失去保存的价值,则应视为不归档文件,可不保存;特别是对一些财务、技术维护类等专业性较强的文件资料,档案管理人员不是很熟悉又难于判断保管期限的,应咨询各职能部门,了解文件执行的时效和利用的价值,完成文件保管期限的鉴别,若靠自己主观判断随意归档,有时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三)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作为一名档案管理人员,责任感体现在档案资料归档的细节之处,归档前要认真细致检查每一份文件,进行查缺补漏。核对文件的办理过程,并将领导的批示和承办流程简要录入信息库,使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保持一致性。同时,应将形成该文件的所有资料收集齐全,发现有文件或附件借出未及时归还的要催要,有关人员开会出差带回的文件未按时上交的要跟踪收回,以避免长时间留在个人手中而遗失。当前期工作完成后,才可对文件进行从“页”到“件”再到“卷”的整理、归档并入库。

二、树立学习意识

(一)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档案的管理离不开制度保障,要学习各类规章制度,明确档案在管理制度上、原则上和方法上的特点,遵循档案管理的流程。以接收性档案为主的单位,要按制度要求对接收的文件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如按文件资料的接收、登记制度;明确机构、职能或机构、年度的分类方法;划分永久、定期保存和销毁三种鉴定方式;按照介质保存的技术要求进行纸质和电子档案存储的规定;档案归档、借阅和利用制度等等,以达到科学、规范管理的目的。

(二)加强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智慧,从而提高履职能力。档案管理对掌握新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树立兴学崇实、与时俱进的理念,以“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为目标,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弥补知识不足,适应新形势,要广采博览各个领域发展的新情况,增加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从单一型、封闭型转化为综合型、开放型,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要加强对信息化知识的学习。随着档案信息化的到来,计算机基础知识对档案的信息化处理具有重要作用。如电子文档录入登记、立卷归档、影音资料的扫描修复和存储,都要求新时期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学习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熟练掌握现代化管理工具,才能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提高档案的服务能力。

(四)要学以致用,把学习的成果科学地应用于实践本职工作中。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在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着眼于对实际工作的思考,让档案工作为中心工作创造条件,提供服务,相互促进。

三、树立法制意识

档案管理意识例6

Abstract: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only good from the inside to outside, from software to hardware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rapidly advancing urbanization in the current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bear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reflecting their status and value.Key words: services; strengthened; software; hardware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承担着新的任务。客观环境要求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发展,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突出服务意识,既是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其服务部门性质决定,更是其自身的发展要求所决定。服务意识的体现,关键是落实,需要从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软件和硬件配置两个方面着手。

1、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软件配置,就是抓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机制建设、人员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城市建设不断发展,新事物、新情况不断涌现,我们的城建档案管理所处的社会背景大环境,以及社会的服务要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要想在变化发展中充分发挥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服务社会发展的功能,承担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自身就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使自身提供的服务始终符合发展变化中的社会需求。

1.1档案管理工作管理机制建设。

首先,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自身体制建设。体制顺,好比脉络通。体制建设,对于部门理顺内部关系,发挥对外服务职能具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档案管理部门根据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变化发展的新情况,适时调整管理部门的科室和人员配置,消减不符合客观现实需要的科室,科学合理的增设具有新职能的新科室,实现现有的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更好的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要不断加强城建档案部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完善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对本地区的城建档案地方性规章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建立健全配套完善的城建档案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健康发展。严格管理,有法必依,有章必循,这是确保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根本前提。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办理,确保档案管理不出疏漏,不出差错。同时,相应简化档案使用的相关手续,提高城建档案的利用率,增强城建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

1.2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人员队伍建设,是指不断提高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人,能否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能否为城市建设保好驾、护好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员队伍。

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就是要不断学习党在新时期的理论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领会新时期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其次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就是要求城建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学习业务知识,钻研业务技能,在熟练掌握自身工作所需要基本知识技能之外,还要掌握城建档案管理新知识、新技术,借鉴发达国家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好的经验。

总之,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管理上要抓思想作风,强业务素质,围绕当前城市建设工作的中心,紧贴社会、服务大局,激发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及时、高效的服务。

2、提高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硬件配置,就是指加强档案管理部门的场馆配置和设备配置。

当代城建档案管理逐步向业务规范化、标准化,技术现代化、信息化,服务社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今后必然也要强化其对社会服务的功能,提高社会服务的服务水平,拓宽社会服务的服务层面。对比我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2.1加强档案管理部门的场馆配置。

档案管理部门的场馆配置,包括档案保存场馆和对外服务场馆。我国城建档案保存场馆基本满足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要求,但是要真正做到城建档案服务的社会化、多元化,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在具备了档案保存场馆条件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具有齐备的服务场馆。齐备的服务场馆,可以使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行使对外服务职能时,挖掘服务资源,拓展服务层面。我们可以建设像城市发展展示馆等类似社会公益场馆,利用展馆向社会展示城市发展各个时期的资料以及远景规划资料,让市民详实了解城市的发展历程,历史文化、人文风情以及美好的发展前景。同时,通过展示展馆的建设,还可以起到对外展示城市良好形象的作用。

2.2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设备的配置。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城建档案资料日益繁杂,资料应用范围逐渐增广,利用频率逐渐增强,真正保存好、管理好、利用好这些档案,做到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加强档案管理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的社会化、多元化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一切离不开技术的现代化、信息化,更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应紧跟档案管理发展潮流,增加档案管理的技术含量,引入当前档案管理的新技术、新设备、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潮流,它的建立,必然使城建档案管理更科学、对外服务更便捷、更高效。我国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旧有的管理、办公设备大部分已经不具备这些新功能,更新设备已经成为城建档案工作发展的当务之急。

严谨而科学的管理机制,作风与技术同样过硬的人员队伍,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必将更好的发挥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能,更好的为我国城市建设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我们也坚信,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只要时刻突出服务意识,围绕服务社会这个主题开展工作,也必将推动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开创城建档案管理事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意识例7

学校的档案包含了本校师生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社会实践、教学成果等一系列资料,对学校师生以后的就业和晋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的相关人员必须对学校档案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现阶段,我国居民对于知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学校的学生日益增多,学科资料、学生信息、档案资料等也越来越多,这给学校的资料管理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借此平台,与各位相关研究人员切磋讨论。

一、学校档案管理的作用

1.记录学校发展史

一般来说,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所以有时候需要利用文字来记录过去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学校档案的功能就在于此。学校的档案应记载着自学校建立以来所发生的各个重大事项,包括教学、科研、学生档案、教师履历等等,是整个学校运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档案一般以文字或者电子图像的形式,记载了学校发生的重要事件,蕴含了大量可靠的信息。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事情只能通过学校的档案来查询获得。

2.为决策提供依据

学校档案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学校的知识成果、教育经验等,可以为学校的各种决策提供依据,具有极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学管理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引起了学校相关部门的强烈重视。在对本校的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对参与教学评估的教师的、研究发明、就业情况等一系列教育成果进行调查对比,而这些程序的进行主要是依据学校的现存档案来实现的。第二,学校的领导决定了学校的运营轨迹,但是大多数学校领导层的任期都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他们只是学校某一时间段的参与者,对于学校的具体状况并不十分清楚。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校的领导阶级必须通过查阅学校档案来了解学校的发展与前景。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学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受过去旧式思想观念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学校并不能真正的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并没有许多学校对档案管理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很多麻烦的产生。例如: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许多工作人员由于缺乏对学校档案管理的足够重视,所上交的材料不及时或者材料内容不健全,导致学校的年立档归卷无法按时完成,给以后学校工作的展开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学校档案管理中硬件设施较差

目前,我国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仍处于旧式的档案管理服务意识中,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学校档案服务管理。过去,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处于手工操作进行归档的阶段,方式比较落后,管理效率较差。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旧式的管理方式早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技术的革新。为更好地保管档案,学校应配备较为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与相关软件,对学生档案实行集中管理。对于纸质的档案,也应注重防潮、防蛀、防火等,使学校的档案可以长期保存。

3.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由于缺乏对学校档案的认知度,一些学校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设置专门管理学校档案的职位,而是让学校的教师或者学生来兼职,致使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一方面,这些兼职人员并不是档案管理专业出身,对于档案管理流程并不十分了解,缺乏对于档案管理的专业素养。有的兼职人员甚至没有经过一些适当的培训,使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这些档案管理人员平时还忙于其他的工作,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进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培训,更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来管理学校的档案。

三、如何更好的强化学校档案管理中的服务意识

思想是一切行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才能最终体现在行动上。因此,要想强化学校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就必须首先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增强学校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这不仅仅要求档案的管理人员重视档案的管理,同时也要求学校其他人员对于档案管理给予充分的配合。更重要的是,学校相关领导应准确认识到档案管理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体师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学校应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宣传讲解,让全体师生了解到学校的档案管理与他们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由于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学校的各个部门、机构提供有用的信息,所以,学校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默契配合也是对学校档案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条件。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定期对各个部门进行档案管理的培训,使大家明确了解自己的职责,增加各个部门之间的默契度,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

2.强化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纷纷选择走进学校充实自己。为给越来越多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我国大多数学校选择扩充自己的学校规模。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学校的档案越来越厚,给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很明显,旧式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的需要。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给我国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档案管理数字化主要包括档案数字化信息采集、档案数字化查阅系统与档案日常管理系统三个方面。这三个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如果其中一个系统出现差错,势必会影响其他两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例如:档案数字化信息采集系统出现错误,信息采集的不准确、不及时,势必会影响档案数字化信息查阅系统对于所收集信息的快速反应。档案日常管理系统也由于档案数字化信息采集系统所采集信息的失误,不能及时有效地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这严重违背了学校进行档案管理的初衷,降低学校的工作效率。

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琐碎,涉及面广,牵扯人员众多,任务量重。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学校并没有配备专门的管理人才对于学校的档案进行管理,不能满足学校对于档案管理的要求。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应聘请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对学校档案实行严格的监管,并定期对学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档案管理培训,不断加强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为学校全体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提高整个学校工作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时,不仅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和先进技术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还应注重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此外,为提高学校的档案管理效率,学校还可以建立激励制度,对于表现突出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

总体来说,随着人们对于知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再一次走进校园,充实自己。学校为适应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不断扩大学校的规模。不断增加的学生数量,不断发展的学校进程,导致学校的档案资料越来越厚重。这给我国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必须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校的办公效率,给全校师生提供方便。目前,我国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包括学校对档案管理重视度欠缺、学校档案管理中硬件设施较差、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等几个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对如何才能更好的强化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服务意识进行了大量的讨论,提出应在增强学校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强化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同时,应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参考文献

[1]谭晓华.突出服务意识 强化档案管理――学校档案管理之管见[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8):40-43

[2]刘丽萍.学校档案管理中服务意识的强化[J].赤子,2014(9):174

档案管理意识例8

档案工作是学校工作中重要的基础工作。档案的质量和完整程度影响到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进程,加强档案管理服务功能,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才能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各项工作服务,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把好“收集归档关”,拓宽归档类目,丰富馆藏资源

档案馆是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收集工作是丰富馆藏的前提条件。档案馆要对全校档案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与指导,使之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确保对有价值的、应归档文件材料完整、齐全、按时移交,这是档案管理员责无旁贷的责任。我校下发了《沈阳理工大学各部门档案归档范围》,使各部门、各学院明确责任,明晰归档材料范围,有力地推动了档案收集工作。2012年档案收集完整、齐全,共计1026件,接收实物档案129件,声像、照片档案498张,光盘60张。

今年,我校为做好归档难、归档率低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沈阳理工大学科学研究类档案实施细则》,明确规定,“结题证书”必须加盖档案馆公章才能进行结题项目经费清户,从这半年多的效果看,大大提高了科研项目档案的归档率和完整率。上半年共接收科研档案80卷,其中项目类档案48项,横向合同21项,纵向课题27项。

二、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推动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档案管理现代化,即是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档案工作组织与管理现代化、档案干部知识化。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就是要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和现代化设施,使档案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同客观要求相匹配,把计算机纳入档案管理工作,用计算机录入和查询档案,馆藏档案以图像、数据、声音等多种形式存放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档案的接收将从纸质向电子档案的网络传递。同时,还应提高档案的开放意识,发挥档案管理软件网络查询和利用工作,实现对档案员网上授权立卷归档业务,经常下到基层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工作,发挥档案工作作用。

为适应知识和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保证档案工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我校档案馆极其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并将实现档案网络管理列为馆内的重点工作。为提高档案利用与共享,我校加大了档案管理软件的系统维护与升级工作,分期、分批进行了原有档案数字化文档录入工作,对纸质载体数字化扫描上传工作,完成了1953年至今的全部文书档案的目录级录入工作,上传2006年至今的全部文书档案,教学档案现正在录入中,声像档案也全部上传完成,我们还将继续推进科研档案和基建档案的录入工作,为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奠定基础。

三、以人为本,提供优质档案服务

学校档案馆努力发挥档案最大效益,在具体服务方式上广开档案利用的新途径,采用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改变被动服务局面,实行超前服务、定向服务、跟踪服务等方式提供档案利用,建立信息传递网络,完善档案基础建设,提高档案开发利用率,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

学校档案馆今年共接待学历认证、成绩单查询、军工质量认证支撑材料、职称材料认定、校友信息查询等各类查询1400人次,利用档案1800卷,转递学生档案291人次,公证、外调教职工档案110人次。摄制研究生学位照片427张,有序完成学生档案近4000份的整理、邮寄等工作。我们还配合各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工作,对毕业生在校期间的成绩、毕业证、学位证进行认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本着对用人单位负责,对毕业生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配合用人单位圆满完成招聘工作。

四、注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

要想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素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爱岗敬业,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想把档案工作做好,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前提条件,还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同时还要具备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档案工作才能做实做好。

2.具有开发信息资源的能力。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各项事业服务,这是档案事业的根本宗旨,也是实现档案和档案工作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档案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能力,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真正实现档案自身价值。

3.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意识。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把档案资料应用到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去,使之发挥更大的价值,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具有开拓创新的服务意识,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使档案资料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意义深远而重大,只有档案工作人中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才能做好档案服务工作,适应时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史淑琴.试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4).

档案管理意识例9

一、档案管理工作服务意识不强的表现及原因

因为在价值观念上出现了“主仆”颠倒的错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就会服务意识淡薄。一些档案管理部门不善于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作换位思考,在工作中不习惯设身处地为服务对象着想,常常服务“缺位”,导致服务对象意见很大。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在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在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有时对需要服务的对象有不重视的现象。尤其是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在处理“管理”和“服务”“公仆”和“主人”的关系时,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甚至还有个别职工在工作中存在方法简单、粗暴,态度尤其蛮横等问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会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各部门的总体形象。

(二)服务不及时,办事效率不高

主要表现为部分工作人员在思想上重视不够,对服务对象提出的问题处理不及时,办事效率不高。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拖拉、推诿、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现象层出不穷,由此就出现了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不扎实等后果。由于各部门协调不够、分工不明确,经常会导致服务对象做很多不必要的工作。

(三)服务工作的思路、办法、措施不多

作为我国当前的档案管理部门,部分会出现服务思路、办法、措施匮乏,离国际化标准和服务对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工作中由于行为不规范,存在随意性,不能严格按照程序依法办事。各个地区应该多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补齐自身的短板,开拓思路,改变原有的单一、死板的工作模式。

(四)信息化水平不高

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充分地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和其他现代化办公设施等技术手段,对档案管理工作仍长期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不能完全适应目前的工作需要。且工作随性,导致组织纪律差。经常会出现不遵守上下班纪律等问题。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主要与单位的重视程度以及个人的学习教育有关,由于自我放松纪律约束或政治学习,使工作的热情或主动性大大降低,从而影响了部门的整体形象。

二、强化档案管理工作服务意识的方法和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要“牢固树立服务思想,不断改善服务态度,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并初步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要在档案管理各部门开展“服务质量年”学习教育活动,组织部门职工进一步学习档案管理的有关文件,努力增强每个职工的服务意识、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转变作风,使“服务工作无小事,服务工作无止境”,服务基层“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真正成为每位职工的自觉行动,树立良好形象。

(二)切实规范工作程序

要将本部门的主要工作流程和程序固化,特别是在引进先进人才、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面的工作程序,要让部门全体职工明确、服务对象周知,使部门职工清清楚楚工作、服务对象明明白白办事。

(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1.热情接待。对前来办事的服务对象要做到热情接待,文明用语,耐心解答,认真及时办理。

2.认真办事。对服务对象所办之事既要注意掌握政策,坚持原则,又要做到认真对待,一丝不苟。能办的及时办,暂时不能办的耐心解答,不能办的明确说明情况;本部门职责内的绝不推诿,职责以外的要及时引导。

3.改进工作方式。推行“基层办事优先制”“即时答复制”。公开部门信箱,主动征求服务对象意见。在网络平台上公开部门信箱地址,主动征求各方的意见。

4.畅通信息渠道,扩大信息范围。力争在网上建立组织档案管理工作主页和数据库,加强信息采集和综合利用,为档案管理提供更加快捷、准确的信息资料。

三、结语

强化服务意识,就要树立“多设路标、不设路障,不是主角、胜似主角”的工作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服务方式。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还要改变过去原有很多不适应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方式。针对目前档案管理队伍所面临的知识结构老化、学养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单纯地寄希望于通过“招收新人”来解决历史遗留的这些问题,势必会陷于被动。因此,应该倡导全员学习、强化分层培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就变得尤为重要,甚至刻不容缓。其次,相关部门要出台优惠政策,健全档案管理工作的学习制度,采取强制措施,强化考核达标力度,形成学历教育、任职岗位培训、任职基础教育三级教育体系,激励全体员工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消化新知识、理解新思想、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观念、新技术的要求。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意识例10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6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36-02

随着社会迅速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自我法律保护意识也不断提高加强。病历档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病案在建立、书写、生成收集、管理和使用、保管过程中,凝聚了医务人员的智慧和辛勤劳动,是医院的宝贵财富、是属于法律文书。人们对就医的质量和对医疗科技水平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病历档案是医院医疗活动的信息载体,又是医、教、研的宝贵资料。病历档案质量既能反映医院的诊断、治疗及护理等医疗水平,同时也可以反映医院的管理水平。随着质量意识的日益提高,病历档案质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现阶段经济条件下医院和病人之间,除服务关系外,主要体现出合同关系。需要依法就医从医。患者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医院用法律保护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利的案例越来越多。医疗中形成的病案不仅作为医疗信息重要来源之一,在医疗、教学、科研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时代赋予其更多的法律效力。种效力在司法中发挥得越加充分。近年来,完善病案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显得越来越迫切,这就必须要求病案内容向法制化转变,病案管理由规章制度向法制监督的转变。

1 强化病历档案环节管理

病历档案是一种特殊的档案,它具有档案的共同属性——原始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是记录患者健康状况和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诊疗全过程的医学记录,是按照一定要求集中、保管的各种诊疗材料,是临床、教学科研和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资料,是医疗事故纠纷、法律诉讼中的法定证据,也是沟通医患关系、体现患者的知情权和医疗权的重要手段。依据病历档案,医师可对患者迅速正确诊断与治疗,医院可根据申请医保给付、理清法律责任等,因此,应做好新毕业医生、新调进医生、进修生、实习生岗前规范化培训及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延长培训时间,严格要求对照《病历书写规范》认真书写病案。切实做好病案质量三级控制:一级为主管医生自我控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级由科主任或科室质检员担任,应对下级医生书写的病历进行审阅修改并签名,病案资料应在病人出院48h内上交病案室;三级质控为病案终末控,质检医生应严格把关,逐项检查,有缺陷及时通知医生,限3日内改正,每月将评分结果反馈到具体科室及上报医务科,并与经济利益挂钩。

2 依法管理病历档案

2.1 医院必须依法管理及使用病历档案 病历档案是医疗事故纠纷、法律诉讼中的法定证据,也是沟通协调医患关系、体现患者的知情权和医疗权的重要手段。依据病历档案,医师可迅速正确诊断与治疗患者,医院亦可据之申请医保给付、理清法律责任等。病案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整个医疗过程的写真,病案法制化管理不能等写好了再管,而是应该贯穿于医疗的全过程,实际上发挥着法律监督的作用。它对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2.2 病历档案是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 一方面,病历档案为医疗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如何使保险公司及被保险人双方利益均得到保证,病历档案便成为一个重要依据,病历档案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所有需要的真实信息,医院病案室为保险公司提供被保险人的病历档案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另一方面,病历档案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病历档案作为解决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依据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病历档案还是处理各种肇事、事故和伤残鉴定的重要文件,必须根据病历档案来作检查分析,才能推断出责任之所在。它对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要加强病历形成过程的依法管理和病历形成后的依法管理作用。

3 病历形成后的依法管理

病历是医务人员对病人诊治过程的书面记载,因此,病历书写的主体必须是有关法规规定的人员。显然这里的医务人员指的是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并对病人实施诊治的人员,不是病人的经治医师或未参加病人检查、治疗的医务人员不得书写病历。病历的内容应该符合客观、真实、准确的要求,在临床医疗中许多医务人员也为病人书写了病历,但由于缺乏与病历相关的法律问题的知识导致形成的病历存在许许多多的法律缺陷,如医师“敷衍了事,未仔细询问病史,凭主观臆断编造病史或为使其诊断成立,故意歪曲事实”或“编造虚伪检查、操作”甚至“涂改编造抢救记录、修改有诊疗失误的病案”等等,这样的病历无论是作为医疗、教学、科研的原始资料还是作为诉讼的证据其价值和作用都大打折扣。卫生部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第三条中明确指出:“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病历记录的客观、真实准确,表面上是对病历内容的要求,实质上是对医务人员的执业要求。这体现在《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三条、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中:医师“不得隐匿、伪造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病案作为法律的重要证据,已越来越受到人们多方面的重视,使用对象不单是医务工作者,而是扩展到社会各阶层,医疗机构必须依法提供利用,对依法利用病历档案《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作出了明确界定: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使用的目的是为了病人的诊治,其对病历的使用属于正常业务的需要,故不需要经过任何审批手续;因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历人员,使用病历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病人本人,而是由于科研教学的需要,因此,其使用需经过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有关部门同意并不得泄漏患者隐私;患者本人或其人,只需按规定提供有效身份证明或人的有效身份证明以及申请人与患者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死亡患者近亲属或其人。使用时提供患者死亡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的有效身份证明及亲属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保险机构。使用时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患者本人或者其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患者死亡的,应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死亡证明、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或者其人有效证件及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公安、司法机关因案件进行司法使用。使用时要出具司法机关采集证据的法定证明及执行公务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符合以上6类主体使用条件时对病案的使用才属于依法使用。

档案管理意识例11

长期以来,病历的管理与利用多停留在经验和习惯要求的层面上,其实病历作为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等资料的总和,它除了要受相关医疗卫生技术规范的约束,还应该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规的调整, 所以病历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它必须依法管理。

1病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病历档案是一种特殊的档案,它既有档案的共同属性—原始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又有自己的专业特殊性[1]:一是病历档案的完整性与连续性。以一个患者的治疗过程所形成的全部文字、数据及图像材料构成一个立卷单位。二是病历档案的直接责任者为若干医疗工作者。病历档案载体材料的记录、填制、分析、诊断和拍片化验均由医生完成,除此而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均无法成为病历材料的责任者。三是一个病人入院到出院即构成一件病历档案。四是病历档案产生和形成很快、数量大,是临床、教学、科研和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资料,是医疗事故纠纷、法律诉讼中的法定证据,也是沟通协调医患关系、体现患者的知情权和医疗权的重要手段。依据病历档案,医师可迅速正确诊断与治疗患者,医院亦可据之申请医保给付、理清法律责任等。

2病历档案的依法管理

病历档案的依法管理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病历形成过程中的依法管理和病历形成后的依法管理[2]。

2.1病历形成过程中的依法管理

病历是病人接受医务入员病情询问、检查、诊断、治疗、护理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等诊疗过程的原始记录,能为医疗教学、科研和医疗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料,在某些涉及人身伤害、健康保险的刑事、民事案件审理及发生医疗纠纷时,病案还是一份具有法律效用的原始材料或作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特别当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明确规定医疗纠纷的民事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后,病历更是医院或医务人员证明自己无过错的主要和重要的证据材料。

2.2病历形成后的依法管理

病历是医务人员对病人诊治过程的书面记载,因此,病历书写的主体必须是有关法规规定的人员。显然这里的医务人员指的是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并对病人实施诊治的人员,不是病人的经治医师或未参加病人检查、治疗的医务人员不得书写病历。病历的内容应该符合客观、真实、准确的要求,在临床医疗中许多医务人员也为病人书写了病历,但由于缺乏与病历相关的法律问题的知识导致形成的病历存在许许多多的法律缺陷,如医师“敷衍了事,未仔细询问病史,凭主观臆断编造病史或为使其诊断成立,故意歪曲事实”或“编造虚伪检查、操作”甚至“涂改编造抢救记录、修改有诊疗失误的病案”等等,这样的病历无论是作为医疗、教学、科研的原始资料还是作为诉讼的证据其价值和作用都大打折扣。卫生部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第三条中明确指出:“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病历记录的客观、真实准确,表面上是对病历内容的要求,实质上是对医务人员的执业要求。这体现在《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三条、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中:医师“不得隐匿、伪造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2病历形成后的依法管理

病历的书写应按规定时限完成并符合相关卫生法规、规章的要求医师每天要诊治许多病人,如若不是每次诊治后及时记录,则有可能造成记忆的遗漏或混淆,万一有医疗纠纷发生或诉讼发生再去补写,其真实性和可信度必将受到怀疑,因此,病历及时完成是保证病历公证性的前提。《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各种情况下病历书写时限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如规定:“住院志、入院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出、入院记录应当于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应当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应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等等,这些对病历书写时限的具体规定是病历书写时必须遵守的。除时限问题外,《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还具体规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病历的涂改、修改的规定:“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上级医务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的责任。修改时,应当注明修改日期,修改人员签名,并保持原记录清楚、可辨,医嘱不得涂改,需要取消时,应当使用红色墨水标注‘取消’字样并签名,这些规定,解决了我国病历书写中长期存在的对于如何进行涂改的不统一、不规范的作法,明确了什么是病历的的合法涂改,为判断病历涂改的合法与否提供了标准。②体现在病历中有关知情同意的规定:“特殊检查治疗等医疗活动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近亲属签字,没有近亲属的,由其关系人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人或近亲属、关系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的负责人签字”、“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近亲属签署同意书,并及时记录。”这方面的规定与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相衔接、相一致[3]。

3法律知识缺乏造成医患纠纷[3]

我国正逐步进入法制社会,依法行医是每个医务人员应该自觉遵守的准则。每个医务人员应该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母婴保健法》等等,针对医务人员所立的各项法律、法规。用各种法律条例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与道德规范,提高自己遵法的自觉性,这样有利于保护自己和医院不受损失[4]。例如,从对车祸肇事类病历的书写就可以反映出个别医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够,遇到车祸病人不分主次,一律诊断为“车祸”。是司机酒后驾车撞伤病人还是病人因意外,精神失常、故意滋事或其它原因撞车,应从病历记载中有所反映。应考虑病历记载对肇事双方负责,对医生本人负责,更应对医院负责。以便为交警,司法部门调查立案提供可靠的证据,并为当事的双方争得法律上的主动。

参考文献

[1]刘宁,孙素玲.关于病案书写中潜在性法律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1,21(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