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5 10:53:44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例1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精神。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率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研究具体的产业发展问题。而产业集群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国内外大量的事实证明,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的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通过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位置上的集中或靠近,往往可以有效地产生创新,获得集群创新优势。本文就从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来说明:产业集群是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同时产业集群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阐述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关系。以期给我们探求实现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组织模式提供重要的启示。

集群经济理论

聚集经济理论

聚集经济原理是城市和区域经济理论中的经典思想。区域经济理论的创始人韦伯最早提出要加强对经济凝集作用的分析研究。他认为,聚集能够使企业获得成本节约的聚集经济,他对聚集经济下的定义是:聚集经济是由于把生产按某种规模聚集在同一地点进行,因而给生产或销售方面带来的利益或造成的节约。

根据韦伯的理论,聚集分为两个阶段: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低级阶段,单纯是由企业经营规模扩大而带来的生产聚集。高级阶段主要是扩充大规模经营的利益,将聚集经济视为规模经济利益,大规模生产的显著经济优势就是有效的地方性聚集效应。韦伯把产业聚集归结为:技术设备的发展。随着技术设备专业化的整体功能加强,技术设备相互之间的依存会促使企业地方集中化;劳动力组织的发展。一个充分发展的、新颖的、综合的劳动力组织可以看作是一定意义上的设备,它也十分专业化;市场化因素。这主要是购买和出售的集中;经常性开支成本。这主要是指基础设施利用的规模效应。从中揭示了聚集经济的一个重要性质,即聚集经济是一种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获得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系统力量。

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从国际范围看,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指相同的产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企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的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马歇尔、克鲁格曼、宾治、迈克尔·波特都对产业集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马歇尔认为,产业区域内的企业之间相互关系建立在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企业群落有利于技术、信息、技术诀窍和新思想在群落之间的传播与应用。认为产业聚集本质就是把性质相同的中小厂商集合起来对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专业化分工,实现作为巨型企业特征的规模经济生产。马歇尔还认为产生聚集的原因在于为了获取外部经济提供的好处。这种好处包括提供协同创新的环境、共享辅工业的服务和专业化劳动力市场,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平衡劳动力需求结构和方便顾客等。

迈克尔·波特是哈佛大学教授,以研究竞争战略而闻名于世。他把产业集群纳入竞争优势理论的分析框架,创立了产业集群的新竞争经济理论。在《国家竞争战略》一书中,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集中表现在这个国家内以集聚形态出现的产业上。也即许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都与产业集群的形成分不开,产业集群在产业区域竞争优势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国内一些产业集聚区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看,在起步阶段也曾经历过“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到一定阶段后,才向特定区域集中,分工协作体系逐步深化。就同类产品而言,采取产业集聚方式的那些地方的竞争力,显著地强于没有采取这种方式的地方,而且出现了其他地区的企业向产业集聚地区转移的势头。

产业集群是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

技术创新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比特的“创新理论”。按照熊比特创新的观点,“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他看来,“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指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上的发明创造,更是指把发明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引入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具体说来,创新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引入新的产品或提品的新质量(产品创新);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工艺创新);开辟新的市场(市场创新);获得新的供给来源(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实行新的组织形式(体制和管理的创新)。与技术直接相关的创新即开发新产品和采用新技术是熊比特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产业集群所以能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关键在于它具有较强的持续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市场占有率上,而且体现在增长速度、生产率、结构转化方面,尤其是在创新能力方面。波特从技术创新维度探讨了集群经济的竞争优势,认为产业集群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并日益成为创新的中心;企业之间的持续联系有助于企业通过相互学习来改进技术、机器及部件的适用性以及服务与市场观念;产业集群的柔韧性及迅速行动的能力,集群中的企业拥有认识创新机会的良好“窗口”,有助于企业抓住市场机会并采取创新行动;发生在企业群落内的竞争压力、潜在压力和持续的比较也构成了企业集群的创新动力。波特的解释符合现代技术创新的特征,其中不仅包含了无意识的知识外部性,也考虑了有意识的创新协调和合作,同时强调了竞争的作用。

集群内有效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从波特的集群理论可知,企业集群竞争环境因素的集中作用有利于集群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增强集群的竞争能力。可见,要发挥集群竞争优势,促进集群技术创新,关键就是要注重竞争环境因素的作用。波特认为,竞争环境有四个组成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波特强调只有在每一个要素都积极参与的条件下,才能创造出企业发展的环境以促进企业投资和创新,因而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集中是必要条件。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集中造成的竞争压力可以提高创新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集中而形成的企业集群将使四个基本要素整合成一个整体,从而更容易相互作用和协调提高。这就是波特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

一项技术创新是源于对问题或需要的研究,通过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方法与手段解决问题或满足需要而形成一种新的技术;当它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时,常常以技术转让与模仿等方式而扩散,成为一种被公认的新技术,完成了一项新技术的创新过程。在产业集群中,比邻而居的企业之间由于频繁的交往和经常性的合作,产生了面对面的观察与学习的便利性,能够大大增加“公共参与”,弥补中小企业学习能力的不足,获得集群外部企业无法得到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增加企业创新的成功率。一项技术创新很容易为其他企业所发现,集群内的企业相互比较,通常将竞争对手的产品、费用的构成及技术状态作为其比较的标准,由此形成巨大的区内竞争压力。对竞争对手动向的了解迫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改进产品和服务以保持领先地位,创新企业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表现差的企业会不断谋求创新,否则只有遭受淘汰的命运。通过技术转让与模仿,该项技术创新较容易地在集群内消化、吸收与模仿,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产业集群的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集聚创造了相互信任的条件,从而降低了组织创新活动的交易成本。集群内企业的深度专业化分工,使得企业规模可以很小。这样实施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很少。专业化分工使得企业日益专精于某一项技术,使得每个企业负担的技术创新投资成本大大降低。创新活动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动的交易成本。在集群内企业之间合作的交易成本比集群外的要低。

信任是产业集群的特征之一。集群内企业之间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位置的接近,产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同一性,正式与非正式交往的频繁,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更容易建立起稳定和持续的关系。有利于技术、管理知识的交流和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利用。类似硅谷“酒馆谈话中的技术转移”现象,在产业聚集区也普遍存在。一家企业采用了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其他企业易于就近模仿。专业人才和熟练工人,不在某家企业干了,可方便进入同类的另一家企业,存在着人才供给上的“外部性”。创新是一种社会的集体努力,一种合作进程,其中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依赖于广大社会群体(包括员工、供应商、顾客、技术协会、培训团体等)的知识交流与碰撞,而不是主要依靠个别人的想象。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方便了“集体学习过程”,信息、知识和最佳实践在集群内快速传播,为知识和信息在企业之间的迅速流动和扩散提供了基础条件,从而有利于创新并提高创新的速度,提高了企业和机构的创造能力。

产业集群有利于创新过程的实施。创新通常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把不同团体的创新知识联系在一起,使之健全完善到可以进入市场。本地化的完整的产业链,产生一种外部经济性以促使这种创新过程的实施。由于是本地化的深化的分工,企业可以专注于非常细小的领域,这样,任何细小的技术创新都可以以独立的企业方式进行实施。由于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的存在,技术工人可以就地解决;专业化的供应商解决投入品问题;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协助创新实施;还有集群内适合于特定行业的特殊的基础设施,如专业化劳动力市场、技术创新和教育培训机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物流中心等,都有利于创新过程的实施。

产业集群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培育创新网络。产业集群的生命力就是持续创新。一些具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都是以科技创新系统为基础的。世界上很多成功的产业集群都是借助于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而发展起来。良好的技术创新系统,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栖息地”,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如果在产业集群内出现技术创新停滞或者技术断层,产业集群就会衰亡。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所存在的劣势,并不是因为它们“小”而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孤立和分离所致。如果在一定的环境下,那些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能够形成空间集群,实现集群式创新,既不会损失单个独立的中小企业所具备的创新行为优势,又可以获得大企业才拥有的创新资源优势,从而达到创新活力和创新规模经济的有机结合。因此,集群式创新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要使产业集群保持持续创新的能力,就需要把特色工业园区培育成创新网络。按照高起点、高集成、高关联的需求,选好区域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链,作为带动全地区经济增长和腾飞的切入点,以新兴技术为重点,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以大容量、高市场占有率、高效益的优势产品为龙头,集中实施应用基础研究。创新网络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知识系统,内部各部门要素尤其是专业性知识与人才的流动会促使工业园区内企业间的学习和创新,同时也会促进创新中心(比如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与企业的合作创新。

创新网络中,活跃的企业家群体是产业集群创新的重要源泉。熊比特强调,创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和经济发展的组织者是企业家;企业家的发明与创新是长期经济周期背后的驱动力。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文化特色,鼓励文化创新,营造一个有利于区域创新的文化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敢于创新的新风尚,组织企业家沙龙,鼓励企业家交流和培育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精神,使创新意识贯穿于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之中。受知识溢出的影响,集群内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模仿和应用可能会挫伤创新企业的积极性,政府对这类问题应进行政策干预,建立风险投资、技术共享、信息交流等支撑体系,并建立创新补偿机制。

创新网络还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知识系统,保持创新网络与外界资源的互动,尤其是对国内外相关产业技术发展和市场信息的及时了解,才能保证创新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最新变化。

提高与市场的对接能力。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市场。马歇尔在研究英国原生态工业区时发现,市场的自发力量可以促成产业集群,即消费者对消费品和劳务的需求通过市场刺激了生产的集聚。集群的发展与区际分工和区际贸易高度相关。因此,集群内企业必须保持与市场的良好对接。这种对接不仅包括国内市场,也包括国际市场。正如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署前秘书长加梅尼·科里亚说所说的:“全球化是一列飞驰的火车,乘上者能达到新的境界,而误点者只能靠边站”。我们必须顺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走出国门,大力实施国际化营销战略,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参考资料:

1.田英华编著,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最经典的学说[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2.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7

3.(英国)马歇尔(朱志泰译),经济学原理(中译本)[M],商务印书馆,1965

4.仇保兴,中小企业集群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例2

次发展地区是指在现代工业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上,相对于超工业化地区和新兴工业地区来讲,目前尚未彻底摆脱原有的以农、矿业和初级工业为主的落后产业状态及其分布的那些地区;若用产业就业比重来区别,凡是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基本上都是次发展地区。次发展地区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如何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当地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从目前我国次发展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形态上,特别是从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制度安排的角度,以及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上来看,培育和构造中小企业集群并使其迅速成长壮大是次发展地区进行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发挥“后发优势”,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

一、中小企业集群的特征

由于中小企业相对难以获得足够的市场信息资源、生产要素以及创新的技术,因而更容易在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上的某一区域集中以获得共享资源,所以,通常我们所论及的企业集群实际上指的就是中小企业集群。其经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上高度集中。王缉慈等(2001)认为,如果我们认真检视那些公认的成功故事,就会发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某种产业能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往往离不开当地独特的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环境。[1]事实上,这里的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环境的含义已经超越了古老的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决定论中所包含的自然环境的狭隘含义。在这里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作用的,本地企业与当地产业环境的关系如同自然界的生物(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与周遭环境的关系一样,处在不断的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流中。这种独特的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环境吸引了大量企业集中,形成了空间上的集聚,为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生产要素合作提供了基础。因此,在一定的独特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环境下集中的中小企业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先决条件。

2.有自己的主导产业,专业化特征显著。意大利普拉特集群是以毛纺织产业为主体,聚集了大量的生产服装和纺织产品的中小企业。在这样同业的企业集群内存在着进行产品设计、营销策划、产品销售、构筑销售渠道的众多企业,也存在着大量向终端企业提供中间制品和服务的专业化生产者。他们都是小规模的中间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分工和合作共同构成了一个产业的主体。浙江和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集群所形成的主导产业大多数是以“一镇一品(或数品)”的“块状经济”形式存在的,产业集中度较高,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例如广东南海西樵的纺织、大沥的铝型材、金沙的五金制品;花都狮岑的皮具;顺德伦教、龙江、乐从的家具簇群;南海南庄、石湾的陶瓷等[2]。区内也有跨镇、区、市的主导产业,如东莞、深圳、惠州电子生。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信息设备制造业簇群,目前正向西岸的中山、顺德和珠海延伸,其专业化特征都非常显著。

3.集群内部有自己的运行机制。企业集群的运行机制主要有互补性机制、交易费用机制、知识外溢机制、信任机制及创新机制。通过这些机制,集群内企业参与竞争与合作,并且通过价格调节和内部信任使整个集群内企业协调运转。如通过技术知识外溢与信息共享机制,使得创新能力与技术信息迅速地扩散到集群内几乎所有的相关企业,从而促使这些企业利用较低的成本获得创新资源,以此提升自身的技术开发能力。

二、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一般来说,区域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区域内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这两大主要指标上,而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和发育正是从这两个层面实现产业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从而最终实现次发展地区区域竞争力的全面提高。迈克尔·E·波特指出:中小企业集群“一旦开始形成,就会出现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这个循环能促进它的发展,尤其是当地方机构采取支持态度和地方竞争富有活力时更是如此。”[3]目前的研究表明,小企业集群有助于降低小企业的交易费用、组织费用及其他一些成本支出,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企业聚合组织形式。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实践也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获得来源于产业在其内部集聚过程中的优势获得”[4]。这种产业的内部集聚就是指中小企业集群。一个区域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指标上,如综合经济实力、资金实力、开放程度、人才及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基础设施及住宅等(郝寿义,1999)。

(一)区域内中小企业集群成长:促进产业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一般例证

1.中小企业集群有利于产业的扩大。由于中小企业集群内产品数量众多,有利于促使这一地区成为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主要产地和集散地;区域内灵便、快捷的产品供求资讯、价格资讯连接着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使这一地区成为其他地区投资者的首善之地,反过来又促进了本地区产业的整合发展。典型的例子是温州打火机企业集群,使温州成为世界打火机的主产地,也促进了该地区关联产业的成长发育,进而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条。又如在浙江乐清市形成了一个以柳市为代表的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产销市场,产品已占全国2P3以上,形成了4家国家大型乡镇企业,品种和产值均排全国第一。

2.中小企业集群可以充分利用相关机构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公共物品。现代竞争一定程度上须依赖于良好的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和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的投资,以降低企业成本。如在专门基础设施和教育项目方面的投入,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率的增值服务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从而减少了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一些资源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但企业又不一定经常使用,如某些检测设备、仪器等,通过形成企业集群,在产业内的企业可以有专门的机构提供这些资源,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在这些资源项目上的支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这些设备的利用率。“例如珠江三角洲成长起来的一批集群就与沿海的优惠政策和当地吸引外资的基础设施、人文环境,以及由政府及其相关机构提供的大量公共产品与服务分不开”[5]。“电子信息业走廊”就是珠三角一个典型的产业集群体,主要指珠江东岸广州、深圳、惠州、东莞四市所形成的以IT业为核心的簇群体,是亚洲地区电子产业最密集的地方之一,这些产业集群已成为全球IT价值链的一部分。

3.中小企业集群可以使产业内分工进一步深化。中小企业集群通常是围绕某一主导产业成长发育而形成的,更多的是围绕某一种产品形成的。这些众多的企业之所以围绕着某一产品进行市场分工,是因为许多中小企业资源有限或技术有限,只能在这一产品的某一环节或某一零件进行专业化生产,而产品的分工深化同时也促进了产业技术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广东中山市古镇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这个镇在灯饰生产上基本上以产业链条形成了生产网络关系,从原材料、配件到组装分别由不同的企业完成。

(二)中小企业集群促进了集群内企业运行机制的形成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一个区域内产业的成长发育需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为支撑。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可以有效促进各个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与之相适应,集群内部的企业运行机制也会相伴生成;同时,集群内良好的运行机制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市场效率和资本使用效率,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效率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1.中小企业集群促进了企业互补性机制的形成。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企业规模和实力有限难以赢得良好的商业信誉;企业资金和资源有限难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投入,物流手段和供应链有限难以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销售渠道;高端人才和企业技术有限又难以完成高技术和高水平研发。这些“有限性”使中小企业难以获得供应商、专业人才、市场信息以及产品销售信息。企业集群的互补性机制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互补性机制是集群内的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形成联系紧密的产业链条,也就是说,集群内的企业只集中于少数几个核心生产作业项目,其他特定的专业化活动由一些更具有优势的企业来完成,专业化分工使集群内的企业更专注于创新而且相互依存,分工协作,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2.中小企业集群促进了交易费用机制的形成。单个企业在市场中需将大量资金耗费在运输、收集市场信息、学习专门的技术知识等方面,那么,加入企业集群能给企业带来多少成本节约?这是融入企业集群的厂商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从全球区域性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实践上来看,融入集群将会节省这些交易费用。集群的交易费用优势一般在于:较低的运输费用;较低的市场搜寻费用;较高的交易频率;更多的社会关系和彼此了解以减少不对称信息。“这样,可以大幅降低额外的交易费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以及支付较少的设计、签订合同的律师费用和更少的监督费用等等”[6]。

3.中小企业集群促进了企业知识外溢与共享机制的形成。在企业集群内,高度专业化的技能和知识、各种研发机构、竞争者、相关企业及老道的客户在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上的集中,能够产生较强的知识和信息累积效应,为企业实现创新提供重要的来源。但是,由于知识具有形态的多样性、转移的复杂性、生产的协作性、消费的公共性等特性(王冰,2002)。集群内企业集聚的大量专门知识和信息就很难停留在企业内部,集群内的个人关系和企业之间密切的生产协作联系减少了信息的非对称性,这有助于增加信任并促进知识和信息的流动,使知识和信息更具有可转移性。同时,由于企业集群内到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广告,开展各种商品展览、促销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学术或商业会议,从而以极为低廉的费用,甚至免费为企业提供了商业信息。如果远离企业集群,信息不通畅,往往会坐失良机。如硅谷内企业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其他企业最新的研究成果,而这些知识和信息往往是通过一些非正式渠道扩散出去的,因为相关企业的集中分布使得不同企业的员工能够自然融合在一起并自由地谈论技术话题,如果某人提出一种新的创意或构想,它将被其他人迅速采纳并揉入其个人想法。知识的外溢(knowledgespillover)激发了创新的思想火花,而知识的共享则推动了集群内生产技术的进步。

4.中小企业集群促进了企业信任机制的形成。经济学家克劳瑞格曾经对印度阿克拉市的制鞋企业集群进行过研究。他发现,聚集着的企业,尤其是制鞋商和经销商之间,在专业上的合作程度和彼此的信任程度,对它们之间的商业合作关系的维持和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7]。信任产生于直接的人际交往,如对朋友、同道的信任;也可以产生于网络中的声誉,如对名气、品牌的信任;或我们对于调节其他人价值观念或行为方式的理解。集群内企业的信任主要来源于长期多次交易而形成的熟悉。当集群内的企业交易次数无限增加时,出于对长期利益的考虑会导致合作的出现。另外,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上长期形成的传统、习惯和文化或政府制定的一些规则也会促进信任机制的产生。集群内企业的组成要么是以家族为基础,要么就是同一地缘的企业组合,这种关系为它们之间建立信任机制提供了铺垫。集群内企业之间是一种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但是这种竞争和一般的企业竞争是不同的,他们是一种双赢的格局。信任机制作为维护企业集群竞争秩序的内在动力,为提高和增强企业之间的凝聚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中小企业集群促进了创新机制的形成。在企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同样存在着比较和竞争,为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扩大产品销路,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一般来说,企业集群使得企业更容易发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缺口,进行创新,而且所需要的设备、投入品以及员工都能够在区域内解决,同时,知识外溢与知识共享促使技术扩散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具体来说,企业集群创新来源于三个方面: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研发、思想交流与企业间的生产联系、营销网络(渠道)共享与产业链之间的资源整合。在一个区域里,由于企业在空间上彼此接近,企业家在平时的商业协作和交往中,通过直接观察就可以互相掌握、了解对方企业新的生产经营思路及其创新形式。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受益于这种经营管理信息、技巧和知识外溢效应;另一方面,他们也用自己的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它们。企业家之间这种默契式的思想交流很容易在区域内营造一个创新环境。此外,在灵活的专业化分工的情况下,技术熟练且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更新产品和采用新的生产方法,从而也促进了企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

三、次发展地区培育中小企业集群的基本方略

由于体制和区位上的相对劣势,次发展地区错过了第一次腾飞的最佳时机而陷入落后的局面。但次发展地区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因为次发展地区属于技术创新边界之后的区域,可以通过引进发达地区较先进的技术或通过自主的技术创新,追赶或超越发达地区,获得在区域分工中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的提升。就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一是可以回避或绕过风险高、投资大的技术开发过程,在承接产业转移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又可相对廉价地购买和利用发达地区的技术,并借鉴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走一条低成本发展的路子。二是相对较低的人力资源成本优势,这一点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讲,更具有竞争的实际意义。三是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当然,这一后发优势是潜在的,能否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依靠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壮大。企业集群是现代中小企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赢得市场优势的重要战略组织力量。相关或同一产业在某一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位置上的集中和生长,促进了行业在区域内的分工,企业可以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集聚成长起来的企业可以共享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为企业充分获取市场信息、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由此,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集聚效应培育竞争优势,最终促进区域发展。从近年来企业集群发展的实例来看,企业集群的成长与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环境、资源禀赋和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条件等密切相关。因此,次发展地区要培育中小企业集群,创立具有中国特色或区域特色的企业集群模式,就必须深入研究本地区的情况,通过政府的促进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来发展。

1.创设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和提升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环境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中小企业能够集聚成长起来的首要因素,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政策法律以及相应的制度规则、税收、公共安全、政府官员作风和行政效率等,这些都需要当地政府的全力打造与促进。事实证明,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是中小企业集群成长发育的重要保障,而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环境优势也正是通过政策的促进得到提升的。珠江三角洲具有适宜中小企业集群成长和发展的环境,与政府创造良好、公平、竞争的内外部环境,促进产业创新和技术进步,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弥补市场供给的不足密不可分。

2.立足于地方资源禀赋,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小企业集群。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资源禀赋,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和制约,许多地方没有建立起来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集群,相反,产业结构非正常趋同现象较为突出,缺乏产业特色、产业分工和产业关联度。因此,各地在发展企业集群时应正确认识其资源禀赋的优势和劣势,并不一定要把自己的地方产业定位在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等方面,应因地制宜。

3.立足于本地区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基础,培育以家庭特色为基础的中小企业集群,创新传统产业。意大利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例证。我国许多地方,如浙江温州,受长期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的影响,使本地区以家庭为基础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逐渐形成了打火机、纺织等产业的中小企业集群;珠三角的五金制品、玩具、陶瓷、针织服装、制鞋等中小企业集群,在国际市场上都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说,深入研究东北三省本地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条件和原有的一些优势资源,围绕传统产业构造和培育中小企业集群,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样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胡钧浪.企业簇群与中小企业发展[J].特区经济,2002,(12).

[3]迈克尔·E·波特.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2).

[4]盖文启、朱华晟.产业的柔性集聚及其区域竞争力[J].外国经济管理,2001,(10).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例3

1案例教学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1从行业的发展角度看,电子商务行业的创新决定了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教学的教学模式必须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有效的方法,B它也适合于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教学活动。它是以企业发生了的或正在发生的管理问题为素材,创造一个仿真环境,并利用所学的理论,通过分析讨论,创造性地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因此,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

    1.2从电子商务人才的素养要求看,电子商务人才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同时他们又是能系统化的利用INTERNET来进行高效率、低成本的各种商务活动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电子商务人才的素养要求的是既有理论又会实践的高素质人才。既要具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网上交易、国际贸易、市场信息、市场营销等多学科知识,熟悉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过程,又要懂得应用现代信息网络进行商务活动的专业人才。案例这一教学新模式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实践型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

1.3从市场的需求看,企业需要的是管理型的电子商务人才,有较强适应能力的、能熟练运用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的应用型人才。

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是既懂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又懂企业管理、通晓流程又熟悉业务知识、可以进行技术开发也会进行市场开拓的管理型的电子商务人才。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案例教学是在电子商务企业特定的经营管理情景的基础上,设计案例,训练学生在网络经营方面运用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让学生通过鲜活生动的企业管理实例分析企业运作和经营,进而掌握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的基本理论。

1.4从课堂教学的变革看,案例教学的引入改革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格局,n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丰富和升华。

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也列入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之中。由于它的引入加强了师生的互动,教师在案例教学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模式的方法、方式是相互交融、互相借鉴的,与此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智慧。

1.5强化电子商务的实践性,在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教学中特别要注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和专业,注重应用能力、运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注重模拟、实训、实践等环节的教学,培养好用、顶用、耐用的,面向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对高职和专科生而言)“006年电子商务财富年会”IEEE服务计算委员会主席张良杰在会上提出了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十大趋势:1)无处不在的交互多媒体;2)在线办公;3)小企业走向全球化;4)开放标准;6)开源;6)开放架构SOA);(7)服务现代化;8)软件即服务SaaS);9)服务软件ServiceasSoftware);10)服

务计算成为新兴科学。在十大趋势中,除了交互式媒体、开源、标准等具体技术之外,一个更重要的命题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以大量人力、物力为基础的传统服务业改造成资源可以共享、可以再利用的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为导向SOA)的理念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已经不只是一种架构,同时也上升到了流程管理和商业运作方面,要求较高的实践运用。所以,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对企业至关重要,不同的核心技术或理念必将导致更多不同的商业模

2案例教学的实施策略

2.1 课程体系重构,构建互联网为背景下的知识、能力、品格培养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传统的管理学课程的知识涵盖了企业管理的原理、功能方法和企业成熟管理手段以及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等内容。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经济,企业管理知识结构也必须能与时俱进。互联网为背景下的教师,要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案例教学为手段,构建知识、能力、品格培养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的交互作用和知识体系建构,寻找能符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教与学互动的探索学习新模式,将知识传授同企业管理实践有机联系起来,实现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原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品质,建立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新体系。熟悉计算机及互联网使用的基本技能,能懂得在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业务流程、交易方式等,具有这些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2.2 更新教学理念,熟悉案例教学的基本程序,创新教学模式。电子商务是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国际贸易多学科的交叉,是知识经济社会中最具发展性的学科之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管理学和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电子商务,面对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教师必须要关注教学理论的发展,研究案例教学,掌握案例教学的教学技巧与教学方法,做到顺时应变,研究教学,创新教学。在前沿理论的学习研究、案例的选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课堂组织等教学程序中进行教学研究,构建新的课堂秩序,提高案例教学的针对性,研究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

2.3重视案例筛选与案例库资源建设。针对课程教学,建设相应的案例库,随时更新。经过近几年建设,目前国内案例资料在数量上比较丰富,许多高校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天津大学电子商务案例库按照互联网热点问题、传统产业信息化和制约发展的瓶颈三大方向组织素材。4]案例的选择以客观事实为载体,选择的案例具有新颖现代)性和代表性,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考虑有关的经济法律制度、企业状况和文化背景,对企业管理过程做专业性审视和洞察,对案例做出专业化的筛选、分析和评价,建立多样化的案例库,建立健全案例库管理信息系统。

2.4加强教学环境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案例教学氛围。重视教学环境的建设包括舆论建设、技术指导和资源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是从观念上从思想上认识案例教学在目前高等学校教育的意义,了解案例教学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坚定开展案例教学的信心,认同并乐于实施案例教学。对一个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技术的掌握是保证案例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理论学习和观摩教学是必要的,加强教学小组研讨,结合教学反思可以快速地使教师掌握案例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反思提升教学水平。借助CAI教学网站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适应数字化环境下电子商务教学的需要,案例教学实现由文字型案例向文字+图片+视频的多媒体型案例转变。要注意有效的组织和控制课堂,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预测和对策,创造学生、教师的彼此尊重、理解和宽容的教学环境,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良好气氛。

3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案例教学实施的建议

3.1从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精选案例。对案例的呈现形式、素材的取舍、讨论方案、组织方式和必要的教学手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建立一个动态的案例库。

首先,依据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明确课程知识结构体系,确定案例教学的范围和内容,在哪些板块中使用案例教学。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中有关运营管理是课程的重点,涉及信息知识管理、信息搜集与分析、资源管理、价值链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转移)、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项目管理等。

其次教师准备的案例要明确这个案例讨论的重点是什么,难度有多大,需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如何进行讨论,需要查找哪些方面的资料,以及大致的要求有哪些等等。在给学生提供案例材料时,可以将案例结论部分隐去,允许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各种结论性意见,将讨论和参与的空间留给课堂教学,从而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如在讲企业价值链再造时,选择了南方航空公司电子客票作为教学案例,从传统的售票流程、传统客票直销流程、到网上销售的电子客票的B2C直销流程、网上销售电子客票的B2B代销流程,以流程图的形式配以文字说明编写案例并从网上下载了南方航空公司电子订票定座登机流程示意图,利用文字和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南方航空公司电子客票系统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再造企业价值链,发挥网络信息交换的实时性、方向性、速度及丰富程度的明显优势,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提升客户的使用价值,帮助企业选择通过再造企业价值链来赢得竞争优势。

3.2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案例展示,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案例,学会要素提取,对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分析问题的要件,以便进入分析和讨论。

案例展示中,把文字用书面材料发放给每个小组的成员,辅以表格和示意图等形式的材料,同时配合幻灯、录像片等视听形式,并结合教师的情景描述,全面介绍展示案例。

学生刚接触案例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提示,提示学生思考的线索,引导学生熟读背景材料,指导学生学会查找相关理论支持、参考资料、尽可能完整地收集有关案例的材料,对所得资料进行要素提取,暂时舍弃与案例分析方向无关的材料,对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分析问题的要件,依要件分析得出结论,进一步搜集有关信息进行佐证并在此基础上概括提炼自己的观点,以便进入分析和讨论。

如在讲网上采购管理5]时选用一个经典的案例:惠普公司1998年底用于公司间接采购就高达20亿美元,各个独立的分子公司单独购买所需物品,使得每个单位单独购买的物品和服务都非常昂贵。购买内容过于分散和过于随便,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控制。负责采购人员每年都需要花大量时间用于选择供应商和监督供应商,对公司内部的需求进行响应。

1999年开始建立采购管理系统。1999年9月正式启动电子采购管理系统。提炼要素:采购成本、采购周期、采购信息沟通与共享、文档处理、库存积压和物资短缺、采购范围、采购环节监控。

3.3依据案例的要素构件分析得出结论,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判断并形成自己的观点。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一般实行师生讨论教学法。教师首先提出要求,分组研讨案例,然后指定一个小组的学生起来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其他小组的学生则分别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同一个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以及对先前发言者所说的进行修正和补充。在此学生得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判断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其中充满着思维和个性的碰撞,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学生学会的不仅是如何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而且也提高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甚至强化了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讨论,了解学生在哪方面存在不足,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重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对分析得到的结论不必强求统一,要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局面,让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去体会,在交流中让各种思想的冲击便会产生新的亮点。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例4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与核心能力:研究进展、思路和方法

组织学习外空间、远程创新搜寻与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绩效

后发企业的开放式创新:来自中国的证据

创新生态系统下的企业包容性创新策略

势科学与协同创新的动力学机制

中国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

中国零售企业的管理学习机制及其关键影响因素

产品模块化组织与中国制造企业的竞争升级

大数据商业模式与传统企业的转型创新

中国与创新型国家的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影响的案例分析

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的风险及其管理

页岩气开发的技术之困:基于大数据的专利分析

我国项目稳评机制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多元化战略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方正为例

性别、动机与创业绩效:来自淘宝网店创业的证据

文化产业创业者胜任特征的跨案例研究

创业企业的实力与潜力:组织学习类型与新企业成长

创业种群成长动力学模型:建构与分析

国内风险投资对企业家创业空间集聚的影响

欧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演变及启示

“夹在中间”的中小企业——基于企业绩效和成长性的视角

企业环境知识管理评价与分析

国外女性创业研究:基于发展阶段的综述

网络效应视角下技术标准的共存均衡与兼容性技术研发创新策略

社会资本、交互学习与创新网络绩效的关系:理论分析

IT使能的业务创新过程中CIO的关键活动

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化: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案例

技术源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路径

组织双元性能力的形成机制与实现路径——以华为公司为例

已有知识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基于创业警觉性的中介作用

我国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三个关键——来自义乌式创新的启示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创新与追赶:“以我为主”的全球市场导向模式

创业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倾向研究

中国创新管理研究发展的驱动因素——基于文献计量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定义与生命周期初探

重大科学技术工程综合集成决策机制研究——基于复杂系统理论

中国科技创新管理与政策研究进展——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计量分析

制度环境、结社活动与国际创业水平——基于国别数据的实证研究

移动互联网平台产品价值实现机理与实证研究

初创弱性与新创企业失败——基于资源及能力的实证研究

组织学习、知识转移与技术创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

主动性、创造性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关系——感知合意性的中介作用和正念的调节作用

基于战略柔性的能力与资源协同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为例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例5

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主要靠风险投资;而考察商务环境主要考察的是税费水平、用地价格、工资水平、生产服务成本等4个方面。

金融支持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着非常大的积极意义,是否形成为中小企业提供从征信、担保、贷款到风险防范和分担的"一条龙式"综合金融支持,真正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信贷瓶颈问题,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应成为创业者考察创业金融支持环境的依据。 而商务环境主要考察的是税费水平、用地价格、工资水平、生产服务成本(如员工生活消费水平、房租、水电煤气费用和交通通讯费用等)等4个方面。

案例说明:

深圳新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集科研、开发与生产为一体的科技型股份制民营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与深圳交大紧密合作,在充分研究国内外节电产品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开发出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九大系列节电产品,基本可涵盖所有用电领域,可针对各种复杂用电单位提供整体节电改造方案。

案例分析:

深圳新生科技发展公司的节电产品在市场上很有销路,由于缺乏资金,而一直无法实施企业扩张计划。但深圳新生认为深圳的金融支持环境相对于其他城市是比较好的,他们坚信只要产品销路好、市场前景好,总会有风险投资为深圳新生注入活力。命运只偏爱有远大目光的人。去年底,国内一家科研投资机构看好"深圳新生"的发展前景,注资600万元人民币,双方以股权融资方式进行合作。虽然与海外风险投资商的"出手"相比,这个数字有些"小儿科",但对"深圳新生"来说,却是雪中送炭。据"深圳新生"有关人士预测,今年公司的销售额有望翻一番。

案例启示:

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副主任罗建北认为创业环境的几个方面中,获得金融支持是创业成功最重要的环节。很多时候,资金是创业的瓶颈。清华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高建的建议是:促进创业的金融支持政策仍然是改善创业政策的重点。政府部门应发展面向创业企业的权益融资机构,发展面向创业企业的债务融资机构和工具;开发促进创业的政府项目,需要从重视高新技术创业向兼顾高新技术产业和一般产业中的创业活动转变。

对创业者而言,考察一个地区的金融支持环境就是看高建教授的建议在地方的实施情况。比如,北京市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工程已经启动,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市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中关村担保公司、首创信保公司、中投信保公司、北京市信用管理公司等9家机构正式签订了北京市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工程协议;参加金融支持工程的有关银行、担保机构还与首批已入围的优质中小企业签订了担保协议和贷款协议,帮助这些中小企业获得了急需的信贷资金。

此外,在商务环境考察方面,我们主要考察一个城市的税费水平、用地价格、工资水平、生产服务成本(如员工生活消费水平、房租、水电煤气费用和交通通讯费用等)等4个方面。

税费包括税收和行政性收费。由于各类行政收费中既有合理的部分,也有很多不合理部分,我们以所得税为重点分析深圳、上海、北京3个城市的税收优惠力度。深圳税率为15%,且生产型企业是2免3减半(意思是前两年全部免征后,连续3年减半征收),服务型企业是1免2减半;上海税率为24%(浦东为15%),2免5减半;北京则要在经营期10年以上,减按24%征收,2免3减半,高新技术企业才为15%,3免3减半。如果出口产值比重超过70%,深圳税率降到10%,上海和北京都是减半征收。地方政府由于参与所得税分成,占到40%的比例,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还可以进一步增加优惠力度。对于地方所得税部分,深圳是全部免征;上海为3%,获利后2年免征,出口产值比重超过70%全免,高新技术产业5减3免;北京则对高新技术产业和跨国公司全部免征,对生产型企业经营期达到10年的,5免5减半。

2、经济环境二:市场与采购

市场

与采购的重要性勿庸置疑,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市场成熟度、市场容量、市场扩展度、商品供应的充分性及购物便利性与原材料供应及工业配套能力值得创业者关注。

市场与采购的重要性勿庸置疑,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市场成熟度、市场容量、市场扩展度、商品供应的充分性及购物便利性与原材料供应及工业配套能力值得创业者关注。

市场风云变换,特别是科技行业,市场经常要对企业提出技术更新的要求。创业初期对市场环境的判断,以及创业过程中的不断调整。至于采购环境,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附加值高,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低,创业者基本上对各地的原材料供应及工业配套能力基本满意,因而对采购环境所作的考虑相对较少。

案例说明:

东方电子(芜湖)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正式注册成立,公司座落于安徽芜湖经济开发区科技创业楼首层,投资方为香港安联企业有限公司。科技创业楼是拥有一流的科研办公、培训、演示综合楼的高科技产品生产基地。东方电子(芜湖)有限公司生产场地为1000平方米。

案例分析:

东方公司是香港投资创办的企业,作为一位来芜湖的外来创业者,香港安联企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东方电子(芜湖)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龙对芜湖有比较深的感触:“与深圳以及沿海发达城市相比,芜湖的创业环境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但总的来说,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得多。芜湖创业中心在规模、功能、环境等方面均居安徽省一流水平,运行和发展态势良好。”

他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进而奋发图强争先进位更为可贵。芜湖在硬环境建设方面,能源、交通、市尝物业等等都有待建设,其中最为欠缺的是市场与采购两方面的建设。芜湖没有一个成熟的市场,连采购原材料都成问题,这直接牵涉到创业者的创业成本甚至于创业的成败。而专业化市场的形成则有利于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比如浙江义乌、永康、海宁等;如今的海宁形成了成熟的皮革市场,而皮革原产于北方。 案例启示:

从东方电子(芜湖)有限公司个案以及总经理胡龙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知市场环境与采购环境对企业的重要。市场风云变换,特别是科技行业,市场经常要对企业提出技术更新的要求。创业初期对市场环境的判断,以及创业过程中的不断调整。

考察市场环境主要衡量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市场成熟度、市场容量、市场扩展度、商品供应的充分性及购物便利性。深圳市场环境的综合评价稍弱于深圳,与广州相近,但强于北京,远高于国内其他城市;商品供应的充分性及购物便利性得到了创业者较好的评价。

至于采购环境,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附加值高,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低,创业者基本上对各地的原材料供应及工业配套能力基本满意,因而对采购环境所作的考虑相对较少。

物流业、商业和制造业构建成采购环境,我们仅以深圳为例,从物流业、商业和制造业3个方面来分析深圳的采购环境。

深圳有着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越条件,80分钟车程内有三大港口群:深圳、香港、广州;80分钟车程内可达五个机场:深圳、香港、广州、澳门、珠海。深圳与香港通关口岸有7个,自身拥有排名世界第5位的集装箱港口,排名国内第4位的深圳机常。

依托如此优越的条件,深圳已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达40平方公里的六大物流园区:机场航空物流园区、盐田港物流园区、前海湾物流园区、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平湖物流园区及龙华物流园区。

3、人才环境:人才资源与人才服务平台

人才是创新之源,人才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许多企业正处在发展变革的重要关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

人才的质量、人才资源的丰富性、人才的研发与创新能力、人力成本和人才结构合理性以及人才服务平台建设,这些都是创业者考量一个地方人才环境需要考虑参照的指标。

案例说明:

1993年凯迪电力的前身凯迪科技开发公司以10万元的注册资金成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入孵企业。以陈义龙为首的创业团队来自于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的专家、学者、老师。创业10余年来,凯迪电力的发展可谓激动人心。1999年9月23日,凯迪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2002年,凯迪公司利税总额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

案例分析:

br>

凯迪董事长陈义龙,对人才的重视近乎偏执。对他来说,能否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成为他能否顺利创业“开百年老店”的关键。"只有拥有勇于创新的人,才有永远创新的事业。"凭着这种信念,陈义龙孜孜地寻求拥有丰富人才资源的创业热土、创业环境,为此,他来到了武汉,来到了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凯迪的人才战略也因而呈现出别样的景观。

凯迪现有员工350余名,平均年龄32岁,其中有130人拥有高级技术职称,150人有中级技术职称,4人享受部级政府专项特殊津贴,1人享有"中国青年技术专家"称号,有博士生及博士后5人。

在凯迪,最为显眼的是7名外国专家,他们均来自国外顶级环保公司。对他们的价值,副董事长黄汉光算了一笔账:没有他们时,凯迪一年只能展开3到4个工程,现在,凯迪可以同时实施20个工程。把人才的拥有通过工程数量的数字化换算,可以十分直观地看到人才资源的价值,这样有利于我们以市场的眼光来看待人才,对待人才。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例6

创业投资,是指创投机构向具有成长潜质的创业企业主要是未上市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提供创业管理等等一些增值服务,并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来完成高资本增值的一种新型投资。创业投资对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拓宽未上市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以及改善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种新的投资力量,创业投资在我国潜力巨大、市场广阔,需要政府尽快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其持续健康规范发展。

1.建立创业投资机制是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兴起,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快速增加,中小企业已构成我国国民经济主要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增加就业等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遇到了不少困难,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还不够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特别突出,这其中,有企业自身的一些问题,也有政策、体制上的一些障碍。因此政府应积极采取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创业投资作为一种新的投资工具,已成长为我国民间投资的重要主体,成为企业的创业和并购的重要资本力量。从国际经验看,创业投资基金通过主要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对于加大社会就业机会、促进创新和产业的升级、创造计税标准以及提升整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据美国创业投资协会(NVCA)的统计表明,创业投资在发达国家对经济贡献的投入产出比例为1:11,创业投资对于技术创新经济作用的增量占当代技术创新经济增量的70%。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最能反映其综合国力的强弱。我国的创投业目前看虽然还只是一个刚起步的行业,但它在经济社会中的贡献却十分的显著。我国的创投企业通过支持企业的创业活动,在增加就业岗位、提升企业的研发水平、推进创新产品产业化、支撑GDP增长和推动税收增长等方面,都做出了很显著贡献。

2.我国创业投资机制建设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

我国创业投资的发展刚刚起步。目前虽然已经初步的建立了创业投资体制,但我国的创业投资方面的机制建设比较滞后。在2006年前,我国创投企业只能采取公司形式 ;2007年《合伙企业法》修订案实施后,还可采取有限合伙企业形式,但是,公司型创投企业占比例一直高于95%。从国外情况看,公司形式和有限合伙形式都可以采用。从资本形成看,除了投资者的出资,还借助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债权融资等多种方式积聚投资资本。由于缺乏必要的的扶持引导政策和激励机制,拓宽创业投资资本来源狭窄,不能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创投业。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各类创业投资机构数目、创业资本规模等多方面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目前,创业资本金还存在渠道不畅的问题:创新基金在引导、调动金融资本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渠道还不很通畅;创业资本与创业投资机构结合还不够,还没有彼此相互衔接起来;创业资本与科技金融中介机构之间的结合还不够,彼此不能形成合理且高效的分工体系。在目前极度有限的创业投资资本中,用于中小企业投资的不到三成,对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还差很远。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了要促进金融体系改革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还要注重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创业投资在运作过程中,不但面临所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样也面临所投资企业的道德风险,这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扶持。

3.积极发展创业投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3.1完善税收扶持政策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例7

抵扣

基金可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核定应纳税所得抵扣额,因而有利于基金从事相对长期的投资。

创业投资基金具有投资项目失败概率高的特点,平均概率是1/3失败,1/3持平,1/3获得成功。一旦投资项目失败,创业投资基金将得不到收益。如果采取传统的所得税减免方式,创业投资基金并不能得到实际好处。创业投资的周期通常较长,要等到产生收益才对所实现收益进行税收减免,投资者往往缺乏耐心。所以,《税收政策通知》明确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核定应纳税所得抵扣额的优惠方式。这样,即使是投资于可能失败的项目,也可以在投资后申请核定一定的应纳税所得抵扣额度,用于抵扣创投企业所投盈利项目的应纳税所得。由于申请核定应纳税所得额度不必等到基金从投资项目获得收益之时,因而也有利于基金从事相对长期的投资。

创业投资的年收益率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尤其是在尚未有高收益投资项目成功退出前的相当长时期里,往往处于亏损状态或收益较低的状况。因此,《税收政策通知》规定: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所计算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抵扣额,在当年不足抵扣的,可在以后纳税年度延续抵扣。与目前税法对其他企业亏损弥补的期限为5年相比较,这项政策是一项针对创投企业特点的有益突破。

环节

当企业从事股权投资的收益在上一个收益主体已经足额缴纳所得税的,企业就无需再缴纳所得税。

在国外,对创业投资的税收优惠虽然主要针对通过创业投资基金间接从事创业投资,但也有一些国家对个人和非专业机构直接从事创业投资提供优惠。考虑到后者具有分散性和变动性等特点,在现行税收征管体制下对其实施税收激励的操作难度大,《税收政策通知》仅对通过创业投资(基金)企业间接从事创业投资提供优惠。

在按照收益主体确定征税主体的国家,通过创业投资基金间接从事创业投资,要涉及创业投资基金所得税和投资者所得税两个环节的税负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者这两个环节都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但是在我国,根据2000年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实际上已经较好地解决了对企业从事股权投资收益的双重征税问题。按照该通知第一条关于“企业股权投资所得的所得税处理”规定,只有当“投资方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的,投资方企业才需要补缴不足部分的企业所得税。换言之,当企业从事股权投资的收益在上一个收益主体已经足额缴纳所得税的,企业就无需再缴纳所得税。考虑到创业投资基金的主要投资者是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在内的各类企业,《税收政策通知》就不再涉及投资者环节,而是集中在创业投资基金环节,允许创业投资基金按对外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申报应纳税所得抵扣额。

收益

创业投资企业将资金全部投资到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且平均投资周期为3年的,年均内部收益率不超过19.35%的创业投资基金,在其整个存续期内不用缴纳任何所得税。

按照《税收政策通知》第一条,创业投资企业可按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税收政策通知》第三条,“创业投资企业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其他所得税事项,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号)的有关规定执行》”。而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第二条关于“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和损失的所得税处理”规定的第三项,“企业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而发生的股权投资损失,可以在税前扣除”。因此,创业投资企业可用于抵扣的应纳税所得实际上是减去“股权投资成本(含亏损和管理成本)”后的净收益。如果创业投资企业将资金全部投资到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且平均投资周期为3年的话,按投资额的70%申报应纳税所得抵扣额度,实质上可以使年均内部收益率(而且是扣除亏损和管理成本后的年均内部收益率)不超过19.35%的创业投资基金,在其整个存续期内不用缴纳任何所得税。而且,如果投资者是企业的话,其来自于创业投资基金的所得也无需缴税。

标准

基金所投资企业的规模和科技含量为双重标准,作为创业投资企业是享受税收优惠的必备条件。

为了体现税收优惠的政策导向,国外对享受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的创业投资基金,通常要求其主要投资于最需要国家扶持的处于创业前期的中小企业。由于国外通常是在投资者环节,按投资者对整个创业投资基金的持股金额的一定比例,来计算所得税抵扣额度,因此,从公平享受税收优惠角度考虑,还统一要求创业投资基金投资中小企业的资金不低于一定比例(通常为70%)。但由于政策法律都要讲究可操作性,而科技含量是一个无法准确界定的特质,所以,国外通常并不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的创业投资基金必须将一定比例资金投资于科技型企业,而是通过规定创业投资基金只能以股权投资等形式,投资中小企业来间接促进创业投资基金,增加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由于以股权形式对中小企业进行财务性的创业投资势必具有高风险性,所以创业投资基金自然会选择具有高收益的成长性科技企业进行投资)。

《税收政策通知》要求创业投资企业统一按“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来申报应纳税所得抵扣额度,而且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期限应达到达两年及以上。用所投资企业的规模和科技含量双重标准作为创业投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其政策导向更为鲜明。此外,为了促进创业投资品牌的形成,避免非专业性机构也备案成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创业投资企业,《税收政策通知》还要求创业投资企业在按前述条件申报应纳税所得抵扣额度时,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性条件:(1)经营范围符合《创投企业管理办法》规定,且工商登记为“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专业性创业投资企业。(2)遵照《创投企业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完成备案程序,经备案管理部门核实,投资运作符合《创投企业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鉴于按照《创投企业管理办法》,备案管理部门必须对备案创业投资企业进行年中不定期检查和年后定期年检,备案管理部门的核实材料应该能够保证只有真正按照《创投企业管理办法》规定投资运作的专业性创业投资企业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导向

不再要求创业投资企业必须将多高比例资金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

国外一些国家在创业投资基金环节规定其对中小企业的投资比例的做法,虽然较好地体现了政策导向,但实践证明也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制约了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空间。毕竟创业投资作为一种市场化的投资方式,既不必只投资创业早期企业,更不必仅投资科技型企业。由于创新创业浪潮具有周期性,对投资比例限制过死,在创新创业浪潮的低谷时期,创业投资基金就必然会因为缺乏合适的投资案源而人为萎缩,从而导致创业投资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波动起伏。特别是在中国台湾地区,按照《创业投资事业管理规则》和有关税收政策,创业投资基金只有将70%以上的资金投资于符合科技型企业标准的创业企业才可获得税收抵扣。在台湾创业投资业起步之初,这种投资比例限制并不成为问题。但随着台湾创业投资业的不断壮大,台湾创业投资界普遍要求取消对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方向的比例限制,允许投资所有未上市企业。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例8

案例1:企业离不开政策扶持的大环境

案例说明

温州科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是中国温州第一家留学生企业,公司主要致力于通信网络测试系统的研发和销售。目前,科赛技术已通过“双软认证”,主要产品“Connsis-DTSxDSL自动测试系统”已获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立项。

案例分析

2001年9月13日,4位年轻创业者在温州向位于开发区内的温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介绍他们的“X―DSL自动测试系统”项目。当天下午,他们就在工商部门办理了公司名称预登记手续,成为创业园首家入驻的留学生创业企业。

科赛公司的成长得到了温州市、开发区、创业园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除了给予200平方米的免费创业用房外,创业园孵化器专项资金无偿资助科赛公司50万元,用于“X-DSL自动测试系统”项目的后期研发。

案例启示

政策法规环境,主要是指与创业者创业及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规定与制度安排,包括对创业者及其企业的优惠政策和当地政府的法规制度两个方面。政府的创业政策是指激励创业的政策,包括对创业活动和成长企业的规定、就业的规定、环境和安全的规定、企业组织形式的规定、税收的规定等。各地政府所支持的行业都会根据地方情况有所侧重,或者会对某些行业实施优惠政策。

政府的支持因素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水平、税收和租金的水平、创业扶持措施限制大企业的垄断,以及对行业准入、市场准入的管理等。

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海市政府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简称“十八条”)、《促进小企业发展的决定》、《促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的若干规定》、《鼓励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规定》等。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类优惠政策,以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创业事业的发展。

为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出台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新规定进一步放宽了对民营经济实体经营范围的限制:申办私营企业,股东为自然人的,不再要求提交暂住证,申办个体工商户,不再因户籍原因核发临时营业执照,一律核发正式营业执照;允许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分期缴付;进一步放宽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名称登记......

案例2:行政管理环境包含着效率与公平

案例说明

天津市普辰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是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高科技民营企业。自1988年成立以来,公司承接了一系列大、中型自动化成套项目的设计、制造、维修、服务工作,已成为自动化行业中的知名企业,并逐渐在计算机、电子、机械、销售等领域中展露拳脚。

案例分析

张敬民刚开始创业时,公司入孵在天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毕业后在高新区政策区的科研基地购买了几千平方米厂房,开始进入了发展轨道。1998年又在华苑产业区购地建厂,结束了普辰公司四处漂泊的历史,步入了稳步快速发展阶段。

民营企业的成长比较艰难,受环境左右的因素似乎更大一些,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对民营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天津高新区经过多年艰苦创业所营造出的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以及政府机构的高效率办事方式,使企业可以一心一意地做自己的业务。张敬民认为创业的外在行政管理环境不仅包括政府机关的廉洁高效,也蕴含着行政管理之下的公平与公正,这些也是必须深入考察分析的环节。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例9

0引言

智力资本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智力资本的各个成分,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于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提供非常重要[1]。这些知识资产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企业既需要通过探索式创新获取新知识、开发新产品和开辟新的细分市场;也需要通过利用式创新整合既有知识、拓展既有产品的种类和功能,为既有细分市场中的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2]。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凡的角色,然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如何与企业的创新相结合并未得到充分的解释[3]。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利用式创新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本文首先建立一个综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智力资本和利用式创新的理论框架。然后,本文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不同的利用式创新模式下,企业的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特征。最后,我们指出在同一个行业内,存在多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合支持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本文主要贡献是建立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利用式创新之间的联系。

1.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智力资本与利用式创新的理论框架

1.1利用式创新

创新的本质是发现和利用机会来创造新产品、服务和工作方法。[4]知识帮助企业发现机会和利用机会,从而实现这些目标。创新的过程就是追求和利用新的、独特知识的过程。

本文定义利用式创新为一种小幅度的、渐进式的创新行为,其目的是对现状进行改进。[5]企业通过利用式创新改良现有的产品设计、拓宽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扩张和丰富现有的产品线、提高现有分销渠道的效率、为现有的顾客群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6]。利用式创新以企业既有的知识基础为依托,依靠有限的、局部和深度的知识搜寻或重复的知识联合机制,强调对既有知识进行提炼、整合、强化和改进,以获取与企业现有知识领域有关的解决方案。

1.2智力资本与利用式创新

智力资本是企业用于实现竞争优势的知识存量的总和。[7]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分别代表通过个人、个人之间关系以及组织本身积累和分布的独特知识存量。智力资本各个成分在新知识获取、共享和整合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研究的是一类特殊的智力资本,包括专才型人力资本、合作型社会资本、机械型组织资本[8]。

专才通常拥有较深奥的、局部的、内嵌的和投资于特殊领域的知识。专才型人力资本体现了某一职能范围内特有的知识或思想世界(如信息处理、解释体系和预测事件的发生),所以它在获取和吸收新的、深奥的和小范围的知识更有效率,因此,它与利用式创新联系更紧密。Dougherty注意到专才型人力资本往往导致职能偏见,降低员工交换和联合新知识的动机和能力。[9]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专才型人力资本较少关注探索式创新,而强调利用式创新。

Kang提出了两类重要的社会资本:创业型和合作型,分别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相关[10]。合作型社会资本用新方法提炼和联合既有知识存量,这些知识分布在不同的员工群体。基本上,合作型社会资本联合和调动不同来源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促使新知识的产生。知识流量活动得到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之辅助。结构维度的社会资本使员工常常与其它员工交互作用,有利于交换知识从而产生新知识和观念。情感维度的结构资本在即使没有直接的个人关系情况下,员工群体之间具有普遍的信任(基于互惠的信任),也可能共享个人知识。这样有利于联合和提炼企业内外既有的员工知识。就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而言,一旦员工群体掌握事物契合的原理,他们更能利用现有知识。总而言之,合作型社会资本有助于员工提炼和重组既有知识,推动企业的利用式创新。

机械式组织资本包括标准化的流程、结构、详细的程序和注重遵守规则的文化,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模式提高协调效率为核心。从组织学习的角度分析,标准化的流程获取和制度化组织程序内的知识,为组织员工提供一个相互借鉴的统一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看问题的态度逐渐一致,降低解释和理解企业问题发生讨论的数量。Katila and Ahuja指出,当积累的知识嵌入在机械式结构中时,一般被认为更可靠、精确和合法,组织在确定问题解决方案时优先考虑之前的行之有效的办法[11]。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创新局限于提炼和改进现有知识(如利用式创新)。

1.3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利用式创新的智力资本开发

企业使用“工作或职能为基础”的措施开发专才型人力资本,主要包括机械型工作设计、人与职位匹配的招聘和选拔、与工作相关的技能培训。(1)机械型工作设计方法强调找到一种能够使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的最简单方式来构建工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通常包括降低工作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人专业知识利用的效率。也就是说,让工作变得尽量简单,从而使任何人只要通过简单培训就能够很容易地完成它。这种方法强调按照任何专门化,技能简单化以及重复性的基本思路来进行工作设计。(2)人与职位匹配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某个人的能力完全胜任该岗位的要求,即所谓人得其职;二是指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这个人完全具备,即所谓职得其人。人与职位匹配是指招聘和配置尽可能地使员工的能力与岗位要求的能力达成匹配。(3)培训是指给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需的技能的过程,它需要使用各种方法。培训是良好管理的特征,也是管理人员常常忽视的一项任务。具备良好素质的员工并不能保证他们成功完成工作任务。他们必须了解管理者想要他们做什么以及希望他们如何做。如果他们不了解,他们就会以为他们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管理者希望的方式去做论文提纲怎么写。或者他们会随意行事,最糟糕的情况是完全没有生产力。

合作型社会资本包括强、密集的联系,基于组织成员关系和准则的制度化信任,共同元件知识。而在主要部门的劳动者,包括拥有技能的蓝领工人、管理和技术人员等,其雇佣和工资并不直接受外部劳动市场的影响,而是由企业按照内部的规定和惯例来决定,从而形成一个与外部劳动市场相对隔离的内部劳动市场(internal labor market) 。它由一个雇主和一群雇员组成,雇主主要依靠隐含契约来解决员工的雇佣和报酬,既不固定雇佣期限,也不按员工在既定时点的产出或业绩支付报酬,而是让员工明确知道,如果他们为企业增加了价值,将会得到长期雇佣、提升工资和职位以及得到奖金和福利等。基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员工关系系统有助于开发合作型社会资本,有如下特征: (1)长期雇佣;(2)内部晋升;(3)社会化。

机械型组织资本的基本假设是企业已经积累了组织活动因果关系的较完整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消除不确定性,必须确保员工遵守工作标准,提高行为的可预测性。相应地,绩效控制系统的目标是避免错误,要求按照工作要求行事,从而有效地推动和实施机械式组织资本。这样的人力资源措施有基于行为的评价和报酬系统,具体的行为评价系统(行为观察量表)和从上到下绩效评价。基于行为的绩效控制系统是一种试图对员工为有效完成工作必须显示出来的行为进行界定的绩效管理方式。这种方法的主要内容是:首先利用各种技术来对这些行为加以界定,然后要求管理者对于员工在多大程度上显示出来了这些行为作出评价。

2案例研究方法

2.1 案例选择

本研究采用多案例研究,多案例研究就像做了多个实验,这种设计能对相同的逻辑过程进行重复,每个案例都可以验证从其他案例得出的结论[12]。根据Eisenhardt(1989)等案例研究的建议,本研究在选择案例时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本研究把案例限定在制造企业,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部变异(extraneous varia-tion)(Eisenhardt,1989),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服务行业企业与制造行业企业的差异;其次,所选取的企业所在行业包括水泥制造、化工等(见表1),分别是制造业中的不同产业,案例企业有一定的行业分散度,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案例企业的代表性;第三,选取的案例企业成立并投入生产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其表征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企业创新与绩效的数据能够得到;第四,选择3个企业作为案例企业,兼顾了信息的可获得性以及企业的代表性,而不是随机的选择案例。根据Eisenhardt(1989)的建议,随机选择案例,不是必要的,也不是可取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而且必要的时候可以选择极端案例。

表1 案例研究企业的主要特征

企业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行业

化工

化工

化工

主要产品

水泥

钛白粉

电解锰

成立时间

1981

1989

1999

员工人数

7414

700

700

总资产

66.3亿

2.1亿

1.3亿

所在地区

河南

湖南

重庆

所有制形式

国有控股

国有控股

民营

2.2 数据收集

根据研究问题的要求,本研究采取了以二手资料收集为主,辅助以一手资料收集的方法。

由于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聚焦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利用式创新和企业绩效,二手资料的收集主要是针对3家公司的下述信息,包括:(1)直接从企业获得的材料,如企业宣传册和企业介绍;(2)各公司的官方网站中发表的有关企业战略的陈述;(3)官方网站上发表的含有企业摘要求访谈人员及时记下所有当时有印象的东西,并在24小时内对访谈的记录进行整理。被访谈的高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任职时间都在3年以上,这保证被访谈人员能了解企业全面情况。每个访谈平均持续2小时,与有的被访谈人员访谈超过一次,访谈后,研究人员还用电话和QQ聊天等方式与被访谈人员进行沟通,对有些所需信息进行补充。所有的访谈在2009年中的4个月中完成,对每个企业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归档整理,包括访谈记录、公司介绍、产品宣传手册、年度报告、网上公开资料信息等。

表2 案例研究企业的资料来源

访谈

文档资料

现场观察

企业JD水泥

网站资料、考察报告

企业HY钛白粉

高管、中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

企业战略规划等

会议、车间

企业TX电解锰

董事长、人力资源部长、分公司经理

股东大会报告,承包责任书等

会议、车间

2.3 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是案例研究的核心(Eisenhardt,1989)。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方法(Strauss,1987)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编码。首先,按Yin(2003)的建议,按理论模型把数据编码成几个类别。这些类别包括企业的创新战略、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企业绩效;然后,根据以往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对上述范畴的子类别进行编码,例如创新战略的子类别包括产品或服务的改进、供应效率、扩大规模和增加服务。如果从不同的数据源得来的数据不一致,本研究采用与被访谈人电话联系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确认与修改。总体来说,不同数据来源的数据表现出了较高的一致性。

3 数据分析

在此,本文将陈述案例研究的最后结果,结合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用定性的数据度量变量,并展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3.1 利用式创新

表3 案例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

利用式创新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目标

差异化

规模和成本

规模和成本

改进产品设计

1999-2001年间,完成了两条生产线的篦冷机改造,产量由4200吨到4800吨,降低能耗5%。2004年以来,调整工艺,增加可用煤数量,利用低温余热发电及组发电,降低生产成本。

促镐铝包膜钛白粉,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率先在全国同行业中采取大化合桶、大压滤机、大电解槽生产工艺和组装式隔膜架技术,单位产量、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而且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丰富产品线

通过水泥磨混合材计量系统改造、矿渣烘干系统改造等一系列技术改造,改变了十几年只能生产单一品种的局面。

TYR272钛白粉、TYR231钛白粉拓宽钛白粉应用领域,增加产品附加值。

从1999—2009,公司的产品种类扩展到锰锭、碳酸锰矿石、极板包装厂产阳极板,阴极板等多个产品。

提高分销渠道效率

优化销售布局、大力开拓市场、建立环渤海销售网络。实施销地产、产地销战略。增大产品的销售半径和储运能力。

在华东、华南、华北地区建立办事处。

重点向优质大客户和长期客户倾斜,国内市场巩固了如宝钢,海外客户如日本新日铁、JFE、英国米塔尔钢铁、韩国浦项、北欧钢铁、美国工商五金等知名跨国企业。

为顾客提供服务

服务理念——为你做的多一点,细一点.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服务承诺: 及时高效,以诚取信,对用户反映的问题,承诺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严格遵守合同要求,及时供货。

按时交货,增加了锰锭、锰粉销售量,也满足了客户对锰替代产品的不同需求。

3.2 智力资本

本研究从专才型人力资本、合作型社会资本、机械型组织资本等三个维度对案例企业支持利用式创新的智力资本进行归纳和描述。如表4所示,根据上文对专才型人力资本的定义,本文依据案例企业的员工教育程度和技术职称/登记构成来衡量专才型人力资本。对于合作型社会资本,本研究采用Nahapiet 和Ghoshal (1998) 的观点,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三个方面来测量社会资本。对于机械型组织资本,本研究依据案例企业的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和制度化来衡量。

表4 案例企业的智力资本水平

智力资本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Y电解锰

专才型人力资本

拥有大量的技能熟练的员工,1011人有技术职称,占员工总数的18%。

拥有一定数量的熟练工人。

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3人,占在册员工人数的7%。

拥有熟练的技术工人,但是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少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仅5人。

合作型社会资本

直线职能制与控制公司制。员工之间互动多,员工之间经常开展技术竞赛和劳动竞赛。共创、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团结、创新、诚信、敬业的企业精神。

直线职能制结构。部门内员工互动一般,主要是通过班组会议来进行员工活动。只有年度目标,没有长远的目标,共同口号有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直线职能制结构。员工的交流多。公司每年开展生产劳动竞赛、召开股东大会、举办职工运动会。

“人争奉献、事创一流”为中心的劳模文化。

机械型组织资本

引进了制造资源计划系统。公司制订了通用类管理制度和专业类管理制度。采用当代最先进的窑外分解烧制成新工艺。生产工艺达到世界水准。制定了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及质量控制体系文件。

技术、管理、财务部门实行信息化管理,生产部门靠手工记录生产数据。公司有完善的规章制度。钛白粉生产技术与同行业企业差异不大,工艺类似。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

办公自动化程度得到加强。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和无假底等大量先进技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IS09001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ISO14001.。

3.3 案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类型

表5是以Baron和Burton(1999)[13]的类型学为基础,以案例企业在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表现所展示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形成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进行初步分类。透过表格,我们可以发现,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采取官僚型的系统,无论是企业JD水泥还是企业HY钛白粉的人力资源管理哲学都强调制度和规则的重要性,而企业TX电解锰更重视直接命令,一些人事和技改方面的决策没有高层的同意,二、三级公司无法实施。此外,在招聘、绩效管理和薪酬方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国有企业的员工绩效和薪酬和晋升相关,而民营企业的员工绩效只与薪酬有关和晋升无关;国有企业的薪酬包括更多福利,而民营企业的薪酬包含较少的福利。

表5 三个案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HRM系统

企业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人力资源管理哲学

通过制度和规则管理

通过制度和规则管理

直接命令

工作说明

每项工作均有明确的职责与工作程序

工作界定明确,且有绩效标准

工作界定明确,且有工作准则

员工招聘和配置

候选人来自大学、网络、社会;竞聘上岗,临时工很少;长期导向

候选人主要关联企业,少数来自大学和技校;雇佣大量临时工,短期导向

熟人推荐候选人;核心员工自己培养;雇佣大量临时工;短期导向

培训与开发

有正式安排且密集的培训.管理技能和技术技能

有基本的培训,但并不密集,且不重视发展性和多样性的培训。

有正式的培训,但较不密集.强调工作技能的培养

绩效评估

有客观量化的绩效衡量标准,包括结果导向和行为导向的衡量

强调量化的绩效衡量指标,绩效评估用来决定升迁和薪酬.

强调量化的绩效衡量指标,一线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与晋升无关

薪酬

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资历工资和津贴

岗位工资、技能工资、补贴、效益工资

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

员工参与

有员工建议制度

极少员工参与

极少员工参与

工作保障

高度工作保障

高度工作保障

适度工作保障

内部职业机会

职位有明显的升迁路径;内部晋升和外部招聘同样受重视.

重要职位除特殊情况外,大部分都是靠内部升迁;虽有晋升路径,但是并不完整。

管理职位实行内部晋升制度;为了配合组织的重点发展,有些职位会运用外部招聘方式。

HRM特征

高度投资于人力资源

较不强调人力资源投资

适度投资人力资源

3.4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即是企业的经营结果,企业的绩效有多个维度,不同维度反映了企业多个方面的经营结果。相应地,企业绩效的测度也应该多指标进行测度,学者们在实证研究中,在表征企业一般意义上的经营结果的时候,通常用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这两种绩效通常能反映企业经营的全貌,并且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Park和Luo(2001)[14]的研究,本文采用企业销售额增长情况、产品市场竞争力等定性数据度量市场绩效,采用企业财务状况定性数据度量财务绩效(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案例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市场绩效

企业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国内该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七。

企业产品市场单一,销售量易受到需求、出口政策的影响,所以市场绩效总体较差。

企业产品需求稳定,并略有上升,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

财务绩效

财务状况良好

财务状况较差。

财务状况良好。

3.5案例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利用式创新战略契合分析

从3个案例得到的数据证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企业利用式创新有正的影响(如表7所示)。

表7 利用式创新、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绩效

变量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利用式创新

改进产品设计

一般

较高

丰富产品线

较高

提高分销渠道效率

一般

较高

为顾客提供服务

一般

较高

智力资本

人力资本

很低

社会资本

一般

较高

组织资本

较高

HRM系统

人力资本管理

一般

一般

社会资本管理

一般

组织资本管理

一般

较高

企业绩效

较好

3.5.1高投入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差异化利用式创新

如表3、表4及表6所示,企业JD水泥利用式创新战略实施程度很高,具体表现在采用比竞争对手更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水泥产量在2006年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5倍,总资产在2001-2006年增加了1.3倍,销售收入增加了1.8倍,利润总额增加了几乎1倍。企业的智力资本水平在三个案例企业中最高,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

企业JD水泥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高度契合。首先,通过岗位配置和人员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得到了改进。与2000年相比,企业2006生产人员的比例从71%下降到了62%,行政人员的比例从15%下降到了8%,下降幅度分别为12.7%和7.3%,而技术人员的比例从11%增加到了23%,销售人员的比例则从2%增加到了4%,财务人员的比例从1%增加到3%,增加幅度分别是10.2%、1.9%、1.2%。技术人员、销售人员、财务人员比重的增加,反映了快速扩张战略的需要。企业规模扩大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需要大量的设备安装、维修的技术人员。产品数量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推销和销售款清欠人员。同时,日益扩大的规模需要更多的财务人员来加强对资金六成的管理论文提纲怎么写。而直接操作的生产人员的减少,则是生产自动化程度增大和管理效率提高的表现。

其次,企业JD水泥的内部晋升机制满足了利用式创新对合作型社会资本的需要。这种晋升机制表现为“竞聘上岗”、“竞争选拔”,通过公开竞聘、选拔的方式,对所有岗位的人员重新进行配置。在2004年9月的一次竞聘中,有51名中层干部被降职,占中层干部总数的39%。目前,公司按照5%的淘汰率,实施岗位竞聘。合理的竞争机制来促进员工的素质提升。适当的员工之间的竞争是创造一种适才适所、齐心协力的企业氛围,避免恶性竞争导致人人自危、明哲保身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

再次,企业的培训、绩效管理和工资设计有助于管理组织资本。企业JD水泥的组织资本包括大量的制度,这些制度为员工描述了发展的可能性。企业通过培训和补助学习使员工了解制度的内容。组织资本发挥作用,要求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排出权利的过分集中,要兼顾各方面的影响力,这样才能造成融洽的氛围,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公司在选才、绩效考核和晋升考核中的措施,设计了能代表各方面意见的决策机制,为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3.5.2低投入的官僚型系统与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

企业HY钛白粉采取行业通用技术生产同质的产品,其目的是降低产品成本和扩大生产规模。目前公司的年生产能力由投产时的5000吨增加到35000吨,而产品只有锐钛和少量的金红石钛白粉。由表7可以看出,利用式创新程度和智力资本水平都不高。

与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相契合,企业招聘不采用复杂甄选技术,大多数情况下在当地招聘地点。招聘的主要来源是原母公司的下岗工人,这些工人大多具有良好技术,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岗。这种招聘的方式既满足了企业生产所需要的人力资本,又节省了招聘费用和培训费用。同时,公司针对一些低技术含量、临时性的岗位聘用了大量的临时员工,并支付临时工极低的工资。

公司提供极少的员工培训,一般只有在停车维修期间才组织工人培训。为了激励员工提高技能,公司针对专业技术和操作类岗位设置了技能工资。例如,技术类岗位员级职称每月可获得60元职称津贴,正高级职称则可以获得310元职称津贴;操作类岗位初级工每月职称津贴20元,特级技师职称津贴280元。同时,为了留住技术人才,员工职称津贴随着员工任职年限增加将逐年递增。

公司实行严格的内部晋升制,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公司内部产生。现任公司总经理、负责生产的负总都曾任过公司一车间的主任。一车间技术复杂、设备种类繁多、人员占公司总数的一半,车间主任这个职位责人重大,因而成了培养高管人才的摇篮。内部晋升机制促使公司的中层干部与职工同甘共苦发挥了表率作用。多数中层干部为了生产、技改一年到头没有休息过双休日,带领员工加班加点创修设备。

3.5.3控制型系统与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

企业TX电解锰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和工艺,不过随着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许多竞争对手都掌握了电解锰生产的关键技术,竞争开始转向低成本取胜。由表7可以看出,企业TX电解锰的人力资本水平低于另外两个案例企业,然而较高的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弥补了人力资本不足的缺陷。企业靠熟人推荐来进行招聘,大多数员工来自公司总裁的家乡。这种招聘方式既节省招聘费用,同时又方便员工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在一些工作时间短,工作定义狭隘、技术含量低的岗位,企业还大量录用本地的农民工,降低了人工成本的同时,解决了当地的农民工就业问题。

为了使大量的低水平员工转化为合格的人力资本,各个二级公司提供了上岗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管理监控和指导。2006年秀山公司参加培训1987人次,培训课时5546个,重庆公司参加培训人数1401人次,培训课时252个,企业价值观、精神理念、经营宗旨等得到深化。公司还加强对员工的辅导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在一线员工上面,有组长、班长、车间主任、厂长和督察对他进行指导和监控。

此外,企业TX电解锰的绩效评价和薪酬管理特别适合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公司每个年度都会与下属各个部门签订责任制方案,方案内容包括机构编制、产量目标、质量标准、安全责任,责任成本、工资总额、费用指标、奖罚措施等八个方面的内容,使其在一定权限范围内,既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相对独立地实施自主经营管理,又通过对其责任指标奖罚的确定,以正反激励的方式调动其积极性。

企业TX电解锰一线员工的绩效只与工资相关,一般不与晋升挂钩。公司设计绩效工资在员工工资的不同比重,各级普通员工、中管人员、高管人员的绩效工资占工资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0%、40%、50%。与电解锰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就总体平均薪酬而言,目前公司平均薪酬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就具体岗位而言,车间副主任以下岗位薪酬水平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

4 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建议

本文选取了3家制造企业,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利用式创新的古研究。通过多案例的比较研究表明:

(1)智力资本结构:专才型人力资本、合作型社会资本和机械型组织资本可以促进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工艺,改进产品设计、丰富产品线、提高供应效率和服务质量。

(2)机械性的工作设计、人与岗位匹配式的招聘可以管理组织的专才型人力资本,提高现有知识的利用效率;内部劳动力市场,长期雇佣、内部晋升和社会化管理组织的合作型社会资本,使不同员工的知识交换和共享成为可能;严格的绩效评价手段和绩效薪酬有助于管理组织资本。

(3)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可以分为差异化的利用式创新和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企业的官僚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助于企业追求差异化的利用式创新,而命令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助于企业追求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

本文主要是通过一二手资料的收集,取得了大量而丰富的资料,但由于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处在变革之中,而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案例企业只有3家,其历史都比较短。且我们只对两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另一家企业只收集了第二手资料,同时我们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制造类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研究结论的范围。这个还需要扩大对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Starbuck, W.Learning byknowledge-intensive firm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229:713–740.

[2]Raisch S, Birkinshaw J, Probst G, TushmanM L.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Balancing Exploitation and Exploration forSustained Performance[J].OrganizationScience,2009,20(4):685-695.

[3]Boxall, P. and Gilbert, J. Themanagement of managers: a review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International[J] Journalof Management Reviews, 2007,9: 95–115.

[4]Vande Ven, A. H. Central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J]. ManagementScience, 1986,32:590–607.

[5]March, J. 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 (2): 71-87.

[6]Abernathy W, and Clark K. Innovation: Mapping the winds ofcreative destruction[J]. Research Policy, 1985, (14): 3-2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例10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a)-0195-01

高校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很强的学科。由于实践教学受到教学条件、实习经费、人员素质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很多实验项目都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很多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内容也是小规模的简单的设计,大部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应用开发设计能力。“江汉大学软件技术产学研基地”实行校企互动、产学结合的方式,使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学生通过在实践基地学习可获得最佳的实训条件,这种真刀真枪的规范化训练,有助于学生养成耐心、严谨、求实、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素质,并为提升青年教师实践水平建立了的一条捷径。

1 江汉大学软件技术基地建设

1.1 项目背景

为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职业素质,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为江汉大学“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江汉大学数计学院与深圳易思博公司从2009年开始就软件大学生人才培养进行探讨,在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上引入易思博公司企业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2010年7月双方共建“江汉大学软件技术产学研基地”,引入企业化的项目库及知识学习系统、丰富实验室的项目及教学资源,使“产学研基地”一方面可以作为开放式实验室使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式实验平台;另一方面作为校企合作平台能有力推进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产学研用相结合。

1.2 江汉大学软件技术“产学研基地”特点

“产学研基地”分为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两个部分。

硬件建设包括现有机房改造、企业化氛围布置等。模拟目前主流软件公司办公、开发环境,让学生能在校内感受到企业氛围,更好的适应毕业后的工作。

软件体系建设包括软酷实训平台、特定案例库等的采购,通过易思博为江汉大学数计学院定制的实训平台及案例库让学生快速提升软件开发能力及与企业工作无缝接轨。

1.3 江汉大学软件技术“产学研基地”主要功能

(1)校企共建的平台。

“产学研基地”是一个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平台。该平台需要充分借助企业的技术与资源优势,与学校的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学生和企业交替、企业化工程实践的形式在平台上实现产学研融合

(2)基于工程实践的开放性自主学习平台。

“产学研基地”将提供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工程实践自主学习平台。学生通过课外时间在开放实验室里,在可以不用老师全程指导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去开发项目、学习知识,培养自己实践动手的能力、增加自己的项目经验。

(3)基于项目的工程实践体系学习资源库。

“产学研基地”会根据学校的特点及项目实践的需要配置案例库。同时根据案例库的类型及技术要求,平台将提供丰富的基于项目开发所需的学习资源,包括文档、视频、测试习题等内容,并且该学习资源库会根据项目需要及时更新及扩充。

(4)真实的企业项目案例库。

“产学研基地”所用案例来自企业级项目,经过一定的整理、加工后形成可以让学生进行工程实践开发的模块。项目案例涉及金融、通信、网络、企业管理、物流、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等多行业多领域,同时也涵盖了目前国际IT项目开发的主流技术方向,使学生在校就能提前接触企业项目及技术。

(5)双师型师资培养校内基地。

“产学研基地”作为学校与企业交流的平台,将具有双师型师资培养的职责,提高教师的项目经验及实践教学水平。

(6)实时的项目及平台更新服务。

“产学研基地”将会随时关注目前项目开发的主流技术及方向,并对项目及平台进行实时更新,让目前所进行的项目案例能保持与社会主流技术接轨,让学生所接触的技术方向永远都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技术。

2 结语

实践教学基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更是高等学校孵化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抓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通过江汉大学软件技术实践基地的建设,使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深入地合作,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融为一体,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为学校培养具有明显竞争力的高素质的应用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例11

我国近年市场化经济发展过程中,大批的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这些企业规模不大,人数不多,三四百人或者还少。一部分是从早期的小手工作坊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起来的企业,另一部分是从新兴产业发展起来的具有现代化和国际化特征的企业,如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企业。对于从手工作坊演变过来的企业,一般最初的组织领导者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明确的管理存档意识,更没有常设的档案管理机构。对于新兴的中小企业,虽然在全球信息化大潮的不断冲击下,开始注重档案管理建设,但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技术和制度的严重缺乏,许多中小企业面临档案管理明显落后。总体来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档案管理不善的问题,有些虽然意识到了档案管理的不足,但不知如何更新档案管理,大大地制约了企业的现代化发展,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本研究系统分析了中小企业档案管理的特性和存在的明显问题,提出了如何在信息时代进行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思路,为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和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型企业档案管理的特点

我国虽然很早就有档案管理的概念和实践活动,但由于管理总体落后的基本国情,档案管理很难在中小企业中得到重视。一般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早期很少注重档案管理的基础建设,也舍不得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现代化的档案管理,造成了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一定阶段具有的如下明显特性:

1.档案管理概念不清。由于对档案管理的作用不明确,导致对档案管理不重视和概念不清。许多中小企业的负责人对档案的了解还只限于原始的人事档案的范围。实际上,现代企业的档案发展历程包含了更广泛的概念范畴,例如客户档案,文化建设档案、财务档案和业务档案等。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档案内容中,距今越远、案卷越薄、内容越少,有些内容甚至消逝了,档案管理的概念总体上是模糊的。

2.不重视文秘人员的重要性和规范档案管理的作用。中小企业发展初期通常存在人员流动性大,管理干部不稳定,文秘档案管理人员变化也快,使档案管理没有延续性;同时文秘人员的水平不一有的甚至没有专业的文秘训练,对文件价值的认识不同,鉴定方法和处理手段不尽一致,所以能保留下来的材料就更少了。同时导致仅存的文件中不规范。如会议记录的格式不一致,内容不全,日期不明等,有些文件编号也不系统,甚至无编号、批示及处理结果。企业没有档案管理,如同没有企业历史,更无从谈起企业文化和企业长远发展。企业发展的历史记录不全,如厂区旧址无照片;老产品无照片等等。这些均需档案人员多方寻觅并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地查寻到保存下早期的这些珍贵档案。

3.没有独立的文秘档案办公机构。中小企业的厂长办公室是厂长管理的龙头,通常以厂长办公室为核心附设档案管理办公室。厂长办公室也是在与横向科室的日常交流中最为广泛,相关文件内容具有权威性和最终决定性。厂长办公室所管理的工作面广,可能保存的真实记录最多,厂领导一般都将重要文件交文书保存,所以厂办往往存有当年各类现行文书,如各类上级文件、批复,行政会议记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原稿、打印稿;外事活动记录;民事纠纷调解记录;各种许可证、合格证、代码证、营业执照副本、各类获奖证书奖杯奖牌等等。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档案管理概念,其他许多档案信息,如商业往来,客户资料、市场信息等重要的关系企业发展的档案没有统一和有效的管理。

二、中小企业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滞后。企业发展的早期,中小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多局限于记录日常的一些企业文件。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这种原始的记录行为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高节奏、快速和高效的信息化处理方式,档案管理已经大大落后于企业的发展,并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应该意识到档案管理不仅要为企业保存有价值的各种的原始记录以供查考利用,同时应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并积极提供档案利用,优化企业发展决策。例如通过档案管理,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加强信息利用,以避免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努力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维护企业品牌和知名度,为企业规模化发展和市场产品占领率的提高做出贡献。

2.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及业务水平低下。中小企业档案管理虽然逐步得到了重视,但由于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员,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部门,档案人员不应满足于上岗培训的最低标准,应全面掌握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热爱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软件和硬件,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和实际管理水平。

3.档案管理服务功能缺失。档案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如果能够将相关有用信息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将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然而目前的普遍情况是各种信息是或者还是记录在册的文件和卷宗,没有进行技术机数据库信息化管理,或者比较零散地储存在众多的单体档案中的,查阅很不方便。未来的发展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把相关信息系统地、规范地整理出来,能够提供充分的已有的信息为企业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发挥档案的信息作用和价值,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通过档案管理发现问题,变被动为主动服务。例如,通过综合国内外新技术资料和发展状况,了解本行业最新市场动态等。

4.档案管理缺乏安全措施。档案管理的安全危及企业的安全,如新的设计技术,企业的合同,规划等资料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必须有安全的管理措施保证档案管理。档案安全涉及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确保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档案工作者的首要职责。要从人员、制度、设施、和信息保护技术等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保证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的安全。

三、企业档案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发展过程及途径

企业档案信息化已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部分,网络信息化技术也为档案信息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档案信息载体的形态正在发生变化,档案信息正在向数字化发展。企业档案部门要抓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机遇,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对企业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提出档案管理需求。从中小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来看,必须遵循如下发展途径。

(一)不断创新档案管理,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档案资源的管理正朝着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也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挑战。如何有效利用档案资源是一项长期的、紧迫的、艰巨的档案管理任务。必须不断挖掘和加工档案信息资源,使加工出来的档案信息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充分体现其作用和价值。企业档案部门要把握企业信息化带来的企业管理的新思想、新模式,树立创新愈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企业档案制度创新和管理方法创新。此外,在服务方法上要逐步实现与计算机联网,采用以数据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信息利用技术形成高效的网络查询和信息更新模式。

(二)规范企业信息的数据库管理,实现信息共享

数据库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的核心,用数据库技术组织信息资源可极大地提高信息的有序性、完整性、可理解性和安全性。建立数据库是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将要处理的数据经合理分类和规范化处理之后,以记录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融合极大地方便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了效率。通过完善档案目录中心以及全文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逐步实现各部门档案信息化。同时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要认真执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建立统一的信息采集、交换标准,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安全性,实现企业信息高度集成与高效、安全传递,充分发挥企业档案信息化的作用。现代企业可通过建立档案网页,开展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和在线服务。随着企业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建立电子文件数据管理中心,使档案部门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

(三)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式,改变传统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档案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和健全适应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例度,保证企业档案工作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有序地发展。规范档案管理、企业信息化也是建设科学、规范和严格的企业基础管理的过程。因此,企业档案部门应积极参与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达标活动,实现对文件、档案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对电子文件形成、存储、传输、利用等各个环节以及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等各个方面的保密防范,严防电子文件被窃密。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层层落实档案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档案安全保密承诺书。建立档案安全保密记录,使档案安全事故发生后可以进行追溯性检查甚至追回档案。

(四)强化档案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随着现代化技术在档案部门的应用和普及,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熟练计算机和应用软件的专业技术,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的技能,提高档案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效益。同时,重视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普及现代档案科学技术知识,让档案工作者具有现代化的发展眼光,以满足档案管理的高永平持续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档案部门应树立全新的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加强企业档案信息的管理开发和利用,不断加强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应对信息化给企业档案管理带来的巨大变革。

参 考 文 献

[1]王儒琳.浅谈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J].管理科学.2011:82

[2]张慧玉,尹珏林.企业社会责任前移:小企业和新创企业的社会角色[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7):13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