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科普科技小知识

科普科技小知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30 08:37:15

科普科技小知识

科普科技小知识例1

【正文】

某村科普活动总结 2020年,我村科技、科普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县科技局、科协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全乡经济,积极开展推进科技推广、科技普及和科技应用工作,加强产学研结合,不断培育我村的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我村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持。

一、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加强领导,健全班子

古路村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积极宣传《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将科普工作纳入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制订了科普工作规划,并将科普工作列入本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村成立有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由支部书记陈学林担任组长,村主任姜腾忠任副组长,其余村干部为成员。村“两委”在科普工作中,坚持亲自抓科技工作,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健全全村的科技管理体系,在管理上对科普工作内部人员进行了分工,巩固和壮大了科普队伍,力争使科技工作做好做到位。

二、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全村群众科技意识

我村的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重点立足于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全村有线广播,村设备、示范基地现场技术培训等,对种养殖大户、农村致富人才、科技致富带头人采取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经验交流、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宣传和培训,将农业科技知识,先进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有机结合。通过科普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村群众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全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助力科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努力拓展农村发展新空间和致富新渠道。

三、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月活动

在今年的科普宣传月活动中,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村科普工作组精心组织,在村科普活动中,多次组织科普工作人员带上挂图到古路小学开展“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观看科普知识,从小培养热爱科学、学科学知识、用科学知识的良好习惯。科普挂图展活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括防震知识、卫生知识、农业知识、电子信息知识等内容,使学生从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我村还邀请了乡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站、文化站、计生站等相关人员联合到古路村为群众义务开展相关科技知识宣传,通过内容丰富的形式,向当地百姓提供面对面、心连心般热情周到的服务,开展免费咨询,切实根据我村的扶贫需求和发展短板,认真做到有问必答,村民积极参与并给予好评,促进了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四、完善科普服务体系

我村成立了科普工作小组,并设有农业科普工作组、卫生科普工作组、科普信息工作组,同时任有各级科普宣传员。体系内各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协作,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科普科技小知识例2

一、时间安排

**年3月25日—4月15日,共计20天。

二、活动主题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创新型**建设。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要求,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产、贴近生活的原则,面向广大农村群众、城市居民、企业职工、青少年和领导干部,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建设实力**、魅力**、活力**。

四、主要内容

(一)全面开展综合性的科普宣传活动。一是广泛发动和组织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积极深入到社区、农村、街道、居民群众中宣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宣传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宣传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科学生活、环境保护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宣传活动,特别是要结合当前“双创”工作,重点开展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宣传。二是整合利用各类科普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区农林、科技、教育、文体等部门,在宣传月期间,要充分利用科普示范基地、科技产品展示、科普教育基地、实验室、图书室、活动站等科普教育设施,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科普宣传。三是积极举办各类科普讲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努力向公众宣传和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

(二)深入开展面向农民群众的科学知识普及活动。一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抓好以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建设,并以此为平台,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新知识,农业新技术的宣传推广工作,区农林、科技、科协等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开展送科技、送服务活动。二是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劳务技能培训。区农林、人事、科技、科协等部门要通过聘请专家教授讲课、开展技术、业务技能指导及咨询服务等多种有效途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素养、种植水平以及外出务工技能。三是积极组织协会、科技工作者、专家教授、科研院所与农村产业技术协会、科技示范户结对帮扶,提供技术咨询、市场信息和业务指导,培训农村专业技术骨干和农村科普员,促进农技协的发展壮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四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好科普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的典型带动作用,宣传和引导农民群众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及种养新技能,以此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大力开展面向城市公众的科普活动。一是结合全区开展的“双创”工作,大力开展文化、法律、教育、卫生、科技“五进社区”活动,大力培养居民群众的法制意识、保健意识和卫生习惯,引导居民科学消费、安全消费,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二是结合科普“三个一”建设,充分利用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站等科普硬件设施开展科普宣传,同时要充分发挥镇办社区的优势,充分利用辖区的科研院所、企业等资源,采取联合共建的形式,强化科普设施建设,创办科普学校,举办科普论坛等,积极打造科普型社区。三是结合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组织科普小分队、科普宣传团和“五老”队伍,深入社区、楼院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并积极开展健康知识、节能环保知识、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知识、防灾减灾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的讲座、培训活动,特别是要加大对城市劳动人口的科普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以及适应城市生活能力、职业变化能力,让广大居民群众真正从科普活动中受益。

(四)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一是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少年科技竞赛、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鼓励和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小试验、小创新活动,不断提高青少年的动手动脑能力,增强科普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二是开展好“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活动,组织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咸阳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二0三研究所等科技专家、教授、讲师深入学校开展科普讲座、科技知识咨询活动,并通过组织青少年走进实验室,走进科研院所等方式,加强青少年与科技工作者的交流沟通,激发中小学生科学兴趣和好奇心。三是要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青少年开展科普宣传,重点加强“珍爱生命、远离”,“倡导科学上网、远离网络游戏”,“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

(五)广泛开展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知识普及活动。要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学习型机关,以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科学行政能力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工作。区委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局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组织举办科普讲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积极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

五、活动形式及要求

这次宣传月活动主要采取举办科技报告会、展览会、培训会,上街咨询义诊、科普赶集,送科普图书下乡、进社区,放映科普电影、组织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各镇办及成员单位要围绕活动主题及主要内容,结合各自职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有效地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力争科普活动人人受益。

六、宣传报道

科普科技小知识例3

【正文】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对现代世界历史的精辟洞见,是唯物史观的当代形态,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思想指南。由于科技第一生产力对经济、继而对政治和文化的决定性作用,科学精神必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思想必将作为一切思想的先导,科学方法必将构成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科学知识必将成为人类知识的源泉。正因为如此,作为科技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技术普及已不仅仅是一个实践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本文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形成时间为界,把我国科普工作分为三个时期,目的在于探讨各个时期的指导思想与实践形式、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当前科普实践应有的方向和任务。

一、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科普指导思想与第一个时期的科普实践

毛泽东十分注重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学习。他在许多文章和讲话中都运用了科学知识的例子和比方,他领导制订的“农业八字宪法”就是一种成功的科普典范之作。1942年,他在《文化课本》的序言中就已强调“一个革命干部必须有丰富的社会常识和自然常识”(注:《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第103~114页(转引自龚育之文)。)。1954年底,根据他的指示,中科院在京科学家向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及各省市负责人宣讲了原子能科普知识。1955年初,他还主持书记处扩大会议,听取了李四光、钱三强的汇报并观看了现场演示实验。这一时期科普指导思想和科普实践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科学技术普及是科技内容与文化教育形式的紧密结合,因此,毛泽东科技思想和文化教育思想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科普指导思想的基础。在延安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阐明了科学与自由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说:“自然科学是人类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中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注:《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第103~114页(转引自龚育之文)。)。1963年12月,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注:《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第103~114页(转引自龚育之文)。)。以上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新的发展,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科技思想。毛泽东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06页。),建国初,周恩来把这一文化指导思想运用到教育上,提出“新民主主义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08页。)。同时,文化的大众方向包含了普及思想,毛泽东写道:“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07页。)科普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文化事业,普有科技的内容、教育的形式、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新闻出版的传播途径,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毛泽东科技和文化教育思想包含了科普指导思想。

第二,科普工作具有反封建、反迷信、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干部思想改造的功能。毛泽东指出,文化的科学内容“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⑦。1952年周恩来在爱国卫生运动发起之初多次强调要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1958年2月,毛泽东在签发农技工作的文件时指出,“种试验田是一种彻底克服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方法,可以打掉官气”(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5~20页,第415页。),可以教育干部。这些论述和指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观第我国科普实践中的体现。

第三,由于“大众的文化”决定了科普的主体是工农群众,科普的文化教育方式决定了科普主导是知识分子,因此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是第一个时期科普工作的组织方式。1958年2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农技科普的通知中首次提出“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群众相结合”的组织方式。1963年初,周恩来在上海科技工作会议上重申了“认真实现领导、专家和群众的三结合”(注:《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第265页,第578页。)。

第四,在建国初期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知识分子队伍不够大,工农群众的文化觉悟不够高,因此这一时期科普的具体组织方式以比较容易发动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为主。1952年发起的爱国卫生运动极大地普及了卫生科学知识、科学的生活方式及其观念。1955年底毛泽东发动的除“四害”运动普及了害虫害畜的生态和生活史知识。1956年初,毛泽东发起的“向科学进军”的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普及运动。

第五,由于工农群众中文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1949年为80%),第一个时期科普工作的战略乃是把科普作为扫盲之后的提高。1956年5月,周恩来指出:“要普遍提高科学水平,一定要先扫除文盲。”(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03页。)这一战略使得业余教育成为科普的重要方式。1950年,政务院共颁布了七个关于业余教育的文件,指出:业余教育以扫盲为主,兼以技术普及教育。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工厂和绝大部分农村都进行了业余教育,仅1958年就有6000万人参加。1958年开始实行的半工(农)半读教育是在文化提高中进行科普的重要方式,至1966年,全国有此类学校4000多所,农业中学和其他职业中学61600所。

第六,正规的经常性的科普工作体现在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的工作和技术推广工作中。中华全国科普协会成立于1950年8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科学技术普及”这一概念),到1956年该会拥有27个分会和983个支会,18万余会员,其中有15位中科院学部委员。仅1956年,该协会就举行了20多万次演讲,3000多次展览,还广泛深入工厂、农村进行科普。50年代初开始发展的农业技术推广站负有培训农民的使命,至1957年达每区一站,60年代初则达到每公社一站。

第七,运用传播媒介进行科普宣传。1955年10月毛泽东指示:“要出版适合农民需要的通俗读物和书籍,发展农村广播、电影放映队。”(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6~90页,第40~41页。)还在50年代初期,科普协会就创办了《科学大众》和《科学画报》两种科普月刊,1956年发行量达10万册以上;1956年又创办了《知识就是力量》和《学科学》两种月刊,其发行量最高分别达23万册和11万册。1956年还成立了科学技术普及出版社,全国出版了3000多种小册子,248种科普小册子发行890万。电影是这个时期仅次于出版而以传播方式进行的科普途径。1952年5月政务院就组织拍摄放映了宣传反细菌战的科教片;1949~1955年间优秀影片的授奖中有科教片8部,优秀创作人员8人;1957年,北京师范学院建立了首都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1960年扩展为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50年展起来的农村广播网到70年代已深入到农户,极大地宣传普及了农技知识。

每次科技重大突破而伴随的声势浩大的科普宣传也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如“两弹一星”的宣传等。

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科普指导思想与第二个时期的科普实践

“文化大革命”一方面破坏了有组织的和行之有效的科普工作;一方面又将科普工作庸俗化,严重地阻碍了科技水平的提高。十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自告奋勇管科教方面的工作”。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开创了科普工作的新局面,“出现了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新风尚”,“一个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热潮正在全国迅猛兴起”(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6~90页,第40~41页。)。国家科委主任方毅在会上说明《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时强调要做好普及工作,1981年4月,国务院在一个文件中重申了这一点。第二代领导人也十分注重对自身的科普教育,1980年7月,中央书记处邀请科学家讲授农业、能源、人口、环保、计算机、空间技术、数学等方面的知识。第二代领导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科技的作用,更强调全民科技意识的提高。这一时期的科普指导思想和科普实践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邓小平科技思想是第二代领导集体科普指导思想的基础。1977年5月,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275页。)。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他又详细地论证了这一思想。邓小平根据现代历史的发展趋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阐述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要素的关系,论证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88年9月,这一论断更进一步表述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注:《中国改革全书》文化体制改革卷第178页。)。这一思想是毛泽东关于科学技术能够提高生产力的思想的更具时代意义的发展,是唯物史观的当代形态。由于这一时期科技工作包括了科普工作,因此这一思想也包含了科普指导思想。

第二,科普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极大的重要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早是叶剑英在国庆30周年大会上提出来的,其中包括“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1982年11月,彭真“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谈到精神文明时提到:“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普及工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极大的重要性。”(注:《中国改革全书》文化体制改革卷第207页。)1986年9月,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提出要“努力在全民族范围内扎扎实实地组织教育科学文化的普及和提高”(注:《中国改革全书》(科技体制改革卷)第222~230页,第170~172页。)。这是党的历史上中央全会决议中第一次明确提到科普,是党对科普工作理论认识的一个里程碑。同月,国务院转发有关文件的通知中强调“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冲击和改变着陈旧的社会观念”,要“发挥科学技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到了“传播、发扬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6~90页,第40~41页。)。

第三,由于解决知识分子问题是这一时期一切工作的组织前提,因此尊重和强调知识分子主导及其作用是这一时期科普组织工作的首要方面。这一时期,邓小平重新肯定了“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6~90页,第40~41页。);并多次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275页。),“要把‘文化大革命’时的‘老九’提到‘第一’”(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6~90页,第40~41页。)。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包括科普工作者在内的知识分子地位和待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为新时期科普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第四,由于这一时期党的工作重歇移到经济建设上,也由于要实现对科普工作庸俗化的拨乱反正,这一时期科普工作的战略也就是服务于经济中心所决定的人才培养战略,是以提高带动普及。1977年5月,邓小平指出,教育“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注:《中国改革全书》(科技体制改革卷)第222~230,第170~172页。)。同年8月,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实行全国统一招生制度;次年2月,国务院拟定88所重点大学,1981年增至96所;1980年10月,国务院作出分批试办重点中学的决定,至1989年,全国共有2187所重点中学。提高性科普方式还有全国范围内的职业教育、广播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1989年这三种方式在校考生分别为630万、42万、300万,另外还有634所普通高校实行函授和夜大学。这些提高性教育极大地带动了科学普及。

第五,由于要“在全民族范围内扎扎实实地组织”科普工作,因此这一时期科普工作的具体组织形式改变了过去过于简单化的群众运动方式,而代之以高效的有层次的体系化方式。这一体系化方式主要体现在各级科协组织和基层科技推广的科普活动中。1978年11月,中国科协召开了第一届二次全会扩大会议,1980年3月和1986年6月分别召开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强调要“大力做好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此期间恢复并极大地发展了各级科协组织;地方分会延伸至县乃至公社、乡、镇,据统计,1982年全国公社级科普协会由近4000个发展到15000多个;专业分会则延伸至三级学科,每个专业分会都有科普小组,发起了城市职工的读书学科学的热潮,1983年全国有1000万职工参加,1984年则达1500多万。1981年开始了科技推广的整顿与改革,此后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召开有关会议,到80年代末已经基本建成农村技术推广体系,其中有关机构22.8万个,参与人员达150万人。与科技推广体系配套的是1986年启动的“星火计划”和此后实施的“燎原计划”,至1990年,两个计划在推广了大量实用技术的同时,共为农村培训各类技术人才650万人。

第六,传播媒介的科普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科普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81年4月,国家科委指示“科普出版部门”要“出版更多更好的科学普及读物,要利用电视、广播、讲座等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科学普及节目”。(注:《中国改革全书》(科技体制改革卷)第222~230,第170~172页。)这一时期的科普出版呈现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主要是中初级科普读物为主,内容以知识普及为主,兼及科学思想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老三论”)等。第二个高峰是80年代中后期,转向高中级科普,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普及逐渐成为主导,许多科学新思潮被介绍入我国并在社会科学方面得到普及性运用,如所谓“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超循环论)、科学方法论以及与科学相关的哲学等。两次出版高峰的共同特点是自然辩证法工作者的加盟和丛书形式发行,有影响的丛书如“三个面向”和“走向未来”等。同时,报纸和期刊的科普活动也得到迅速发展,各种合适于青少年和家庭阅读的期刊都广泛进行着科普活动;《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中国科协报》、各地方科学报纸的创刊或复刊都极大地带动了科普工作。这一时期的电影科普在8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科教影片以“加映”形式在群众和学生中大量放映;1980年首届“金鸡奖”有3部科教片获奖,而文化部获奖影片中有7部科教片,1983年则为11部;同时,科教片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80年代有10余部获得各种国际电影节奖。80年代后期居民电视普及,中央台和各主要地方台定期或不定期设立了科普节目,较有影响的如中央台的《动物世界》等。

三、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科普思想与当前的科普实践

毛泽东在八大的一次预备会议上提出一个很有远见的设想,他说:“现在的中央委员会是一个政治中央,还不是科学中央,将来,中央委员会就是一个科学委员会了。”(注:《人民日报》1989年12月20日。)第三代领导人及其中央委员会不仅是一个政治中央,也是一个科学中央,他们大都受过良好的科技教育。江泽民在多次重要讲话中谈到了科普工作。1989年12月,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江泽民认为“要抓好科技普及工作”(注:《人民日报》1991年5月24日。);1991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坚持宣传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注:《人民日报》1996年5月28日。);1996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强调“坚持普及科学知识和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注:《人民日报》1997年9月22日。);在十五大报告中,又一次谈到了科普工作,要求“普及科技知识”,“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注:《人民日报》1994年12月5日。)。1994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三个方面推进科普工作”(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6~90页,第40~41页。)。1994年6月起,中组部、等联合举办的现代科技基础知识讲座在人民大会堂开讲。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科普思想和当前科普实践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坚持充分发挥科普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的同时,对科普工作的内涵作了高度的概括,在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把科普工作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一种实现方式。这是对前两个时期科普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一代领导人强调科学精神中反封建反迷信的方面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功能;第二代领导人把这些功能拓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第三代领导人把科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明确科普的内涵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三个方面,它们形成了一个文化体系。邓小平曾指出:“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者”(注:《人民日报》1991年5月24日。)。那么科学技术如何才能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呢?江泽民指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注:《人民日报》1991年8月26日。)这里明确了第一生产力的实现方式在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都包括了科普,因此可以说,科普工作是第一生产力的实现方式之一。

第二,第三代领导集体明确的科普思想在对以往科普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强调了科普的层次性。如前已述,第一个时期侧重于实用技术知识和初级科学知识普及;第二个时期继续技术知识普及并转向了科学前沿知识普及,注意宣传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第三代领导集体则在强调各个层次的科技知识普及的同时,把宣传普及科学思想、方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从而把科普区分为知识、方法和思想三个不同的层次。

第三,由于党的领导人对科普工作空前的重视,科普工作已成为党的一项独立的文化事业。第三代领导人的科普思想有三个历史性的“第一”,党的领导集体核心第一次谈到科普(1989年12月),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到科普(十五大),党中央下达了第一个关于科普工作的专门文件(1994年12月)。1991年5月,江泽民提出科普内涵的讲话是科普作为一项独立文化事业的理论标志;1994年12月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是其实践标志(该项举措曾成为1994年十大科技新闻之一);而十五大报告则是其政治标志。在这一科普思想中,科学不只是文化的一个方面,而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文化活动,因为科学知识、方法、思想与科技体制及科技成果满足着文化的观念方面、制度方面和物质方面的要求。十五大将科普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文化意义的,因而发展了上两代领导集体的科普思想。

第四,当前科普组织工作最重要的特征是政策引导力度的加强。江泽民等领导人的多次讲话和中央各种相关会议、文件中再三强调科普工作及其重要性。国家设立了各种科普奖励,如优秀科普作品奖、优秀科普工作者奖以及建国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的评选。尤为重要的举措是1995年5月中央确立了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科普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立法则是政策引导的集中体现,《宪法》和《科学技术进步法》都有国家鼓励科普工作的条文,《科普法》是专门的科普法律,使科普走向了规范化和法制化。同时,科技成果推广取得新的进展,各县市在农技站的基础上普遍设立了科普示范乡,从而以行政行为巩固并扩大了成果推广中的科普成就。

第五,在政策引导下,知识分子以饱满的热情自觉自主地投身于科普工作是当前科普实践的主流。知识分子自主地开展了各种科普活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国际科学和平周”活动,百名院士百场科技报告,迈向21世纪的中国科技暨中国青年科技发展论坛,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国科协四届和五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传媒是当前科普宣传的主要形式,都离不开知识分子策划参与。全国各电视台几乎都设有经常性的科普栏目,影响较大的有中央台的“科技博览”、“走近科学”、武汉台的“科技之光”等,中央电视台还专门开辟了科普宣传的第七套节目;同时,各大报纸都辟有科普专栏或报中刊,如《光明日报》的“科学周刊”、《中国科学报》的“大众科学周刊”、《科技日报》的“科学前沿”和“追科星”栏目等;期刊方面则创立了不少地方科普杂志,一些学术杂志辟有科普专栏或已改为科普杂志。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同时也是知识分子自身的科普教育,其内容之一是诠释科学中的人文成分,如科学思想、方法、史趣等。目前,全国54所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已圆满完成,正向全国高校推广。有两项活动最为强烈地表现了知识分子参与科普的自主性。第一项是90年代初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发起了反对伪科学的活动,至今仍活跃在传媒界和出版界,极大地宣传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如一些科学哲学家发起了“保卫科学精神”的活动;第二项是90年代中期发起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大讨论,这一讨论促使人们反思了科学和科学精神,从而从更深的层次上加深了对科学的理解,是一次很有特色的高级科普活动。

第六,当前科普实践中出现了科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良好势头。在1994年,我国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三次科普出版热潮,像“第一推动”、“科学大师系列”等丛书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科普出版的繁荣是适应文化市场需要的结果。市场行为最强的科普活动是商业宣传中的科普,这一时期产品广告的显著特色是科技知识迅速增长。另外,这一时期科普场馆建设和使用也是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较好方式。中国科协认定的177家科技馆中,大部分是这一时期由国家投资兴建的,但也开始有企业参与投资兴建场馆。一些地方开始采取经营方式使用场馆,据报道,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已有6家“海洋馆”以经营方式使用,社会和经济效益良好。

由于党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国当前科普事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欣欣向荣。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科普事业依然任重道远。一方面,我国目前尚有1.7亿文盲,适龄青年大学入学率不足5%,接受中等以上教育的青年亦只占10%,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仅占0.3%,广大公众必须通过社会教育和科普教育增长科技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另一方面,科普人才的流失较为严重,相对需求而言,科普设施严重不足。面对这一形势,我们必须解决几个首要的问题。

科普科技小知识例4

社区科普活动总结范文

按照XX科协的统一工作安排,XX社区20XX年科技活动周在街道科协的重视和领导下,开展了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活动,加大了科普宣传力度,扩大了科普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我社区20XX年科技活动周活动小结如下:今年社区科技活动周的主题是:“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活动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科普宣传阵地,即以社区健身广场为中心,组织开展20XX年科技活动周展览;二是科普咨询活动,组织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和医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在社区广场向群众开展科普义诊和科普咨询;三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科普学习读书活动,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科普意识。

一、周密组织,重点突出,“科普宣传阵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做好20XX年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工作,扩大科技活动周的社会影响力。为组织好社区20XX年科技活动周活动;成立了社区20XX年科技活动周活动协调领导小组,开展此项活动。

为使20XX年社区科技活动周活动有声势、有特色、有实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详实的活动方案,进行了周密的组织。制定了社区20XX年科技活动周活动安排,为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体人员休息时间都没有休息制作展牌,做到分解任务到人,指标到人。5月17日至5月23日,在社区广场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利用科普展板挂图的形式,集中宣传武汉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工作主题,开展科普活动。针对公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倡导“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社会风尚,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要以

“共建和谐社会,构筑绿色家园”和“环保家装,绿色家园”为主题分别开展植物和家装科普活动,努力促进我区绿色社会建设;以“和谐硚口,健康社区”为主题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大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开展“预防疾病,科学生活”和“节约能源”的科普成果,反邪教警示教育展,尤其是关于健康方面的成果展,特别引人注目,路过的行人和青少年学生纷纷驻足观看。据不完全统计,参加观看科普展的群众达到1000多人次,“科普宣传阵地”成为我社区20XX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科普讲座、科技咨询、专家义诊将XX社区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推向高潮。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家和医生在社区举办了科普知识讲座,结合“预防疾病,科学生活”活动,向社区居民开展科普义诊和科普咨询,并免费向群众发放了预防疾病的相关宣传资料;开展以“节约能源”为主题的科普知识进社区宣传活动,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意义,重点宣传实施节能减排科技行动。以“节能降耗,安全生产”为主题开展科普进企业活动,结合产业发展重点,积极宣传普及节能降耗减排和清洁生产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推动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科普行动,利用社区科普站以科普讲座和座谈的形式,分别举办了保健知识、真假药品、食品鉴别等各种内容的学习,举办了《健康快车》、《身边科学》等主题的科普展览。通过科普宣传、咨询、讲座、展览等方式,在社区、学校宣传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观念,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营造热爱健康,关心健康、了解健康、依靠科学达到健康目的的良好氛围,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在本次活动中,除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外,还组织在社区举办了以

“预防、认识、关爱”为主题的预防爱滋病科普知识宣传讲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技人员分别采用科普展览、宣传挂图等形式,在社区宣传传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用清洁能源、安全生产等宣传。

三、在青少年中开展科普学习读书活动,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科普意识。

开展社区科普读书活动,科技活动周期间,组织社区青少年、辖区学校开展读一本科普书,学一本科技小常识,做一件科技小论文活动,有800余人参加了读书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孩子探究科学的精神。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科普意识。

20XX年社区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开展了广播宣传,张贴标语、口号10条,共组织各类科普讲座2场,布置科普墙报1期,巡回展览图板10块,参加活动的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24人,参加读书活动800余人,受益群众千余人。

本次科技活动周活动,无论是组织程度、活动内容、群众参与面还是舆论宣传效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方面充分调动和发挥了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科普工作大家搞的理念初步形成,有力地促进了广大群众科技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与宣传、卫生、环保、等部门共同配合,为今后科普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形成全社会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这次活动,有效地营造了深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计划行动纲要》的良好氛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科普工作更加广泛、深入的关注,为开创基层科普工作新局面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社区科普活动总结

XX年上半年,社区的宣传活动坚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社区力所能及的事为切入点,有效地提升了居民的文明素质和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一、依托载体,实现亮点创新,增强宣传效果健康教育讲座。

我社区结合社区群众的不同需求,举办了“中老年人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养生知识讲座”、“计生知识讲座”、“学法、普法”、“早教进小区”等,为普及健康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营造宣传氛围开展科普活动科普宣传。“爱耳护耳宣传”、“法律知识进小区”、“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充分发动社区居民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革除陋习,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居民科普意识。社区大力开展“拒绝邪教签名活动”活动,社区科学氛围浓厚,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基本形成,无一起民族分裂、非法宗教和重大封建迷信活动的发生。让各族居民充分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好。

在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同时,寻找切入点,策划主题宣传活动,为进一步提升社区的品牌形象而努力。以特色文化活动增强居民群众的响应力和凝聚力

XX下半年的宣传工作,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社区弱势群体的服务情况

4、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情况;

5、社区特色活动开展情况;

7、社区新风、好人好事;

8、来自群众对社区各项工作开展的意见建议。

社区科普活动总结

为提高社区科学素质,服务群众生活,把科普活动搞得红红火火,XX社区在中华路街道办事处的正确指导下,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成立了XX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把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大力实施科学素质工程,积极推进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开创了社区科普工作的新局面。社区从抓科普设施建设、营造科普氛围入手开展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科普领导,把科普工作纳入社区议事日程

在学习党的十八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社区科普工作要有新思路,社区科普的发展要有新举措。科普工作说到底也就是做人的工作,就要联系社区科普工作实际和居民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把思想统一到社区今年整个工作思路上,为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服务。社区计划召开“社区科普”发展座谈会、科普专题工作研讨会,把科普工作列入社区居委会《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党支部书记作为科普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思路不变。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及时了解新科普信息,请学有专长的人员作为科普宣传员,建立了科普宣传员、科普家庭,科普志愿者及科普辅导员等多位一体的科普宣传队伍。从而保证了科普工作天天有人抓、天天有人做,促进了社区科普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必要的科普硬件设备,是衡量社区科普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深入开展科普工作,社区还进一步完善软硬件建设,保证科普工作有场所、有阵地。社区内的阅览室,为居民提供了各方面科普读物,让居民在书中找到乐趣、学到知识。

三、丰富的科普活动,是体现社区科普生命力的决定因素

社区通过积极开展了“崇高科学,破除迷信”和健康知识讲座及青少年法制培训;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的系列宣传活动,把优生优育、婚育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开展了“走进消防中队,远离火灾隐患”消防知识活动;开展了“学雷锋、讲文明、除陋习、见行动”活动;开展了“遵章守纪是根本,确保安全靠个人”安全知识讲座;暑假期间,社区还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普活动,培养青少年爱劳动、爱科学以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加强对电脑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活动,从而丰富了青少年的暑假生活。居民在活动中,边娱乐边学习,办成居民增进交流,共同促进的活动,推进社区人文氛围。组织形式上,参与性更广泛,更具代表性;规模上,内容更加丰富多采,科技含量更高。

四、发动一切力量,调动居民参与科普的积极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居民群众中宣传科普,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活学活用。我们利用社区科普宣传员、志愿者、利用共建单位资源等力量在广大居民群众中进行了广泛的科普知识的宣传活动,从而达到共谋发展。

科普科技小知识例5

学校成立之初,学校就把科普工作摆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张校长亲自任组长,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由分管副校长直接负责科普工作的日常事务,明确了任务。张校长多次在会议上表示,学校工作为科普工作开绿灯,从人财物上向科普工作倾斜。学校建立了科普创建工作的议事制度,先后出台了《新华学校科技活动三年规划》和《争创市级科普示范学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加强对科普工作的宏观指导。学校在明确了科普创建的目标之后,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班级板报、主题班会、教职工例会等阵地,大造舆论宣传的声势,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动员全体师生积极投入到科普教育的探究中。

为使学生在校有更多的科普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教育资源,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充实和完善了各种硬件配备、网络活动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分学科科普活动室、科普成果展室、科普画廓等。这些都为学校提供了“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活动平台。

六年来,充分利用科普活动周、科学技术课、科普读书活动、科普创新活动、科普实践活动,确保了科普进课堂、科普进家庭、科普进生活。收集展出了学生科技作品,学生科普手抄报、小论文等相关资料,并对学校六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列表统计,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效果。

二、科普工作中采用的主要措施和丰富多次的科普活动

为确保科普工作的实效性,我们在六年来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1、加强科普工作的制度建设,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包括《科技活动室制度》、《科普成果奖励制度》以及各专用教室规章制度等,以制度规范科普行为,以制度激励和促进科普工作的开展。每学年初召开科普工作专题会议,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2、注意科普教师的培养。只有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带动科学的科普工作。我校基于这种认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科技类进修和培训,学习国家有关科普教育的法令条文,学习与科普教育相关的理论,学习其他学校的实践经验,不断钻研科学知识,增强科普育人本领,激发服务学生热情,培养了一批科普教育骨干担任科技辅导员。我校开展321课改后,大力倡导以研兴校,以研促教,科研处、团委组织教研组、备课组开展科普教育课题研究,定期进行学习、交流。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和第二课程等,围绕科普目标,针对本学科实际情况,开发科普资源,找准突破口,制订切实可行的科普方案,加强学科科普知识的渗透。

3、开展读科普书活动。我们通过开展新华风采读书活动及专题读书会等形式介绍同学阅读身边的各类书、报、杂志等。在“崇尚文明、反对”读书活动和“安全就在我身边”演讲比赛中,我校共有马双、周新阳等54人荣获县、市一、二等奖。

4、在每周两节的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选修项目,如科技创新制作、网络技术应用、奥赛科技知多少、信息学竞赛辅导、普法小课堂等。我校教师邱金红、王立强等被评为优秀辅导员,所指导的学生论文获奖或发表80余篇。

5、成立与科普活动有关的社团及兴趣小组,如电脑协会、摄影协会、奥赛兴趣小组、科技创新制作小组、环保小组、身边的安全小组等,成功举办了30余次展览和比赛,极大的促进了学校科普工作的开展。

6、开设科普画廊。在校园宣传墙开设“科普画廊”专栏,通过这个专栏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科学发明的故事,介绍学校科技活动内容、获奖信息等。

7、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种展览、讲座和比赛活动,提高青少年学习科普知识的兴趣,如省科技大赛,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信息技术比赛、科普夏令营等。六年来,我校先后有王珏、高琳、魏深、申宏展等280余名同学获各类国家、省、市、县级一、二、三等奖。

8、充分利用校内网、广播、黑板报等形式进行科普宣传,让学生及时获取科技新知识,感受科技的重要性,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科普科技小知识例6

作者:卢斌先 金春霞 单位: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

中国的基础教育非常的扎实,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计算等基本技能,如能加以充分利用,会为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中国很重视基础教育,中国小学教育师资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相当。中国小学教师比较忙,批改作业等相关事情占据了很多时间,同时大部分老师不具备工程与科学专业知识,因此发动社会的力量加强科学普及建设非常重要。小学生科技知识的培养需要专业能力很强的专业人员。中国的大学数量在增加,与社区紧密相连,因此如何发挥大学的优势,加强小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成为了小学生科技普及的关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设施和师资条件已能满足提高教育水平的条件。因此大城市小学科学教育的经验也将为中小城市或乡村小学提供经验。

目标高校的参与更应重视科学理论的引导,而不仅仅是科学现象的讲解。为了克服可能缺乏互动性的不足可以适当选择讲座内容,以满足科学教学的互动性和小学生的可参与性。(1)兴趣培养第一给小学生提出问题,留有空间让小学生思考问题。这里的空间指的是时间和问题明了度。一方面提前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待下一次讲座中给以解决;另一方面在讲坛中不要将问题完全彻底地讲出来,如果这样,变成了给大学生上课了,要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思考,真正引导他们走进科学殿堂,真正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2)科技常识与理论共同普及在普通人看来,小学生科技普及只需注重现象的讨论就足够了。但笔者认为不仅要注重科学现象的普及讲解,还要重视适当的理论甚至公式的深入引导,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兴趣的引导。在科技现象讲座的同时逐渐渗透理论知识、渗透理论公式,培养的结果是小学生可以应用基本公式分析简单问题或可以定性分析简单问题,从而逐渐萌发深入研究的思想。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3)培养观察能力小学生科普的另一重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身边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应用已有知识加以分析解决问题。即使不能解决,也可以作为他们探索研究的目标。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天天看到太多的事情,看久了,这些事情让我们觉得已经习以为常了,而事实上,每一件事情中都包含着很多的物理现象和规律,甚至很多现象尚未完全解释,理论基础需要进一步完善。如能引导小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普通事,并不断提出为什么,引发某些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将有助于他们科学兴趣的培养。

大学展开科技普及的形式为了不让科技普及成为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负担,分析小学生的认知方式,采取合理方式不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效果,而且做到真正提高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成长过程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学到各种新知识的过程。如何让孩子在这些实践中既知道如何做、如何用,又知道其所以然,同时引出新的值得思考的问题,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1)出版宣传册每期宣传册应为一张图文并茂,既包含基本的科学知识,又包含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奇闻趣事,而这些奇闻趣事要与一定的科学史知识背景相联系。小学生对图形的敏感度高,对相应关键点记忆强,因此在宣传册中重点突出图片的生动性。比如配合相应雷电方面知识的系统讲座,发放相应的宣传册,会让小学生们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2)邀请大学教授做科学知识义务讲座高校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越来越多,邀请他们走进小学课堂作科普讲座可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除了邀请知名教授外,还应邀请青年教授,尤其是学生的家长。(3)合理设置讲座内容和次序请知名专家讨论设置科学技术普及讲座方案,并进行系统安排。根据各年级的情况,做到循序渐进,系统化。(4)小学科普时间的安排小学应每周五下午完全留出来作为科普讲座和讨论。这一时间有利于邀请外校大学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来校讲座,也有利于在周末的时候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一些题,并与家长交流。(5)邀请大学生和研究生参与科普宣传大学生和研究生是未来家庭的家长,他们对小学生科普知识的培养过程的了解,将为更长远科学知识宣传普及提供重要保障,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可能激励他们为扎实掌握基本科学知识而努力学习和专研。

小学生科技普及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要求参与者不仅要有科技知识,还要深刻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心理,更应具有满腔的热忱和积极性。大学只是小学科技普及的参与方之一,真正做好这件事情,还需要更多的工程行业的企业、小学、家长等多方人员的长期积极地共同努力。同时需要得到社会、企业等的理解与支持。

科普科技小知识例7

一、高校科协开展科普工作的现状

《中国科协、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协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科协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其主要内容为: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组织师生面向公众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运用高校科普资源,开放实验室、标本室、博物馆、实验示范基地等场所,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组织师生参与科技周、科普日、科普征文、科普报告、科普创作等活动。整合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科普宣讲团、校内科技社团等力量,深入社区 、农村、企业、学校开展科普服务。该文明确了高校科协开展科普工作的内容及主要形式。

(一)高校科协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形式

1.科普讲座。科普讲座是一种近距离、面对面的信息传播形式,一直以来就是高校科协举办科普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每年高校都要举办多场次不同内容的科普讲座,主要对象有学生、老师和离退休人员。就讲座的主题邀请该领域的老师或专业人员就该领域某一主题向师生介绍与此相关的知识。讲座内容主要以自然科技知识为主,如针对学生群体的心理讲座,针对离退休人员的保健知识讲座等。

2.科技竞赛。高校科协组织大中小学生科技竞赛也是举办科普活动的形式之一。如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倡议,香港亿利达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龄先生出资在“四省二市”(湖北、四川、江苏、浙江、天津、上海)设立了“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该奖项由全国“四省二市”(湖北、四川、江苏、浙江、天津、上海)的高校科协轮流承办,每两年评选一次。这项活动受到中小学师生的热烈欢迎,每年都收到来自“四省二市”中小学生数百件参赛作品。再如,有些高校科协依托学生社团(如研究生科协、大学生科协等),开展大学生创新创意作品大赛活动,评选出优秀作品并推荐参加中国科协等举办的全国青少年创新创意大赛参赛作品。还有些高校科协依托挂靠学会组织科技竞赛,如华中科技大学科协依托湖北省力学学会参与组织了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湖北赛区工作。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效培养了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3.高校科学营活动及其他活动。举办科学营也是高校科协进行科普活动的又一形式。如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为支持单位,全国40余所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各省级科协和省级教育厅(教委)共同承办的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都取得较好的科普效果。其他诸如支持学生社团开展学校科技节、下午茶、学术沙龙、学术论坛,组织参观各种科普展览等活动。

(二)高校科协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1.科普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影响范围有限。从上述高校科协开展科普工作形式来看,当前高校科协囿于所处环境,其主要科普对象为在校大中小学生,加之场地受限,致使科普形式创新程度与动力皆不足。传统并被认为有效的科普形式,如科普讲座、科技竞赛和科学营活动被视为高校科协科普工作的固有模式。这些固有模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历年难有变化,既不能吸引更多潜在科普受众,其科普效应也大打折扣,如科普讲座。据调查,各高校讲座形式基本上是授者讲,受者听 ,尽管设有互动环节,但都不够深入,很难发挥受众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间接影响了活动效果。尽管科技竞赛和科学营活动形式是传统的,也是有效的,但由于其受众主要局限于小范围的大中小学生,因此很难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因而不能达到更大范围传播科技知识,扩大科普活动影响力的作用。

2.科普人才培养不力。科普工作是全方位、系统性的工程,其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是相当广泛的。作为高校科普人才,理应包括科普行政管理人员和传授科技专业知识的专门人员,但高校科协在各类科普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待改进。主要表现为:(1)科普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重视不够。据了解,全国高校科协通常是挂靠在学校的科技处(科发院),有很多学校的科协工作都是由科技?的工作人员兼任,没有专职人员,想要开展科普活动,困难很大。(2)科普知识传播人才挖掘不够。多数高校科协工作人员主要是行政管理人员,少有专门传播科技知识的人才,传播科技知识的人员多是兼职的,因此高校科协举办科普讲座时只能根据讲座内容,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临时担任。高校对教师从事科普工作的评价普遍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兼职教师进行科普活动的积极性。(3)科普高层次人才匮乏。目前,我国高校里鲜有培养科普人才的本科专业。2012年教育部与中国科协联合开展推进培养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试点工作,首批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先期开展培养科普教育人才、科普产品创意与设计人才、科普传媒人才三个方向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培养目标是具有科普场馆及相关行业各类展览与教育活动等科普产品的设计开发、理论研究、组织实施与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无异于打开了科普人才队伍培养的大门,但对于我国庞大的科普活动规模,也无异于杯水车薪。而对于科普活动中的核心人员――传授专业知识的人才仍然没有涉及。

3.对与科技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关注不足[4]。社会发展到互联网时代,热点问题层出不穷,与科技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也不在少?怠?2016年就有很多让公众应接不暇并引起极大关注的新鲜事,如2月的“引力波”事件、3月的围棋人机大战、毒疫苗等事件。公众对这些事件给予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充满了未知数的事件,迫切需要了解与此相关的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但据了解,目前还没有高校科协就这些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跟进,更没有进行及时的科普活动。

二、高校科协创新科普工作的优势

(一)智力优势

高校科协是校党委领导下的科技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科技工作者之家。 高校聚集了众多拥有各学科背景的科技工作者,这就为不同主题的科普活动提供了丰富的人才优势。高校科协应主动搭桥,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科学普及工作这个战场上能大有用武之地。

(二)受众优势

高校科协科普活动面对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研究生、离退休人员等,这个群体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科学素养也相对社会其他群体高,对学习知识有主动性,对未知事物有比较强烈的求知欲,与科普想要达成的目标有比较高的契合度。

(三)场地优势

高校拥有校史馆、图书馆、科研设施、众多的实验室和校园网络。 2007年,国家多部委联合的《关于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科研机构和大学将科研设施、场所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要坚持公益性原则,突出社会效益。因此,高校在全国科普日、校园开放日、科技周等节日向社会公众开放,有利于大力推进科普活动。

(四)组织优势

在科普组织工作方面,高校科协有为数众多的各类挂靠学会可以依托。挂靠学会是高校科协的一支主力军,学会里聚集了众多的行业专家,高校科协应利用这个平台,与协会协同作战,强强联合,做强做大做优科普工作。此外,高校还有一个社会团体不能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各类学生社团,如研究生科协和大学生科协,是高校科协的基本组织单位,高校科协完全可以与学生社团联手打造一支庞大的科普志愿者队伍,让拥有专业知识的年轻学生,以他们特有的激情和对新生事物天然的敏锐性参与到科普队伍当中来,这对于高校科协科普工作大有裨益。

三、高校科协创新科普工作的对策

在“互联网+”时代,与公众息息相关的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公众环境与公众关注的焦点也在不断变换,真可谓是“科学与伪科学齐飞,信息共伪信息一色”。面对如此众多良莠不齐、似是而非、真真假假的信息,公众群体应接不暇,无法分辨。高校科协在新形势下,面对复杂的受众环境,开展科普活动时要创新理念、开拓思路、培养科普人才、创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科普活动更有活力和吸引力。

(一)创新理念

创新理念是高校科协创新科普工作的关键。当前,科普不仅是传播科学技术,还要传播社会科学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向公众传播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高校科协要从理念上摒弃科普就是科技知识的传播的观念,扩大科普活动主题范围(人文、社会、历史、哲学、艺术等),使科普对象既接受科技知识的洗礼,也接受人文知识的熏陶,使科普工作从主要以传播科技知识为主,转变为既传播知识也传播文化,把“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理念始终贯穿于科普活动中。

(二)开拓思路

1.结合热点问题开展科普工作[5]。当前,高校科协除了做好传统的科普工作外,更应积极关注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因为热点问题可以为科普工作提供鲜活而丰富的素材。如“引力波”事件,可以提供科学史、物理学、天文学的知识;“民科”引起的争议,除了可以提供科学与伪科学甄别的知识,还可以提供心理学的知识;“华阴老腔”则可以提供中华民族历史、民风、民俗和民族音乐的知识;2016年,由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挑战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的人机世纪大战,提供的不仅是围棋知识,还有人工智能、机器人、人类未来等方面的知识;毒疫苗事件则可以提供医学、防疫、危机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这些热点事件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他们对层出不穷的新鲜事充满了疑惑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公众对热点问题有着鲜活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高校科协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公众心理倾向,回应公众关注的焦点,及时传播公众急需的知识,解答他们的疑惑,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2.精准把握科普契入点。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高校科协科普工作在借鉴新闻报导形式,注重时效性、影响力和显赫度[6]的同时,应精准把握好科普工作的契入点。这就要求高校科协要及时了解受众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活动;要敏锐地抓取一些公众当下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适时组织专业人员撰写与此相关的科普文章,利用校园网和科协网站这个有利阵地,第一时间把相关科技知识传播出去,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出高校科协科普活动的声音。

3.着力培养科普人才。科普人才是高校科协创新科普工作的强力支撑。长期以来,高校科协科普工作一般只提供科普资源整合、科普资金投入、科普场馆建设,而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最核心的问题往往被忽略。具体到高校科协,科普专业人才除了科普行政管理人员,还应理解为包括专门从事科技知识传授的具备专业资格的人员[7]。因此,高校科协要着力培养科普人才。首先,依托“科技工作者之家”这个平台,逐步建立完善科普专家库,打造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有效”的兼职科普人员队伍。其次,大力促成高校建立一支专职科普队伍,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打造职业化的队伍。可以考虑把一些致力于科普事业的各门类专业技术人员转为专职,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为他们争取应有的权益。最后,培养科普专业的后备人才。建议呼吁教育部出台政策,在高校新增科普传播和科普教育专业,文理兼招,课程应涵盖理、工、农、医、管,以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等学科,为高校开展日益繁荣的科普活动培养一批有各学科门类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

(三)模式创新

1.高校科协要对传统的科普模式注入新的元素。如科普讲座要处理好授者与受者的关系,改变授者灌输,受者被动接受的简单方式,授者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也要允许受众提出质疑,因为真正的科学是经得起质疑的,而质疑是培养科学精神的核心。授者与受者的良性互动,会对科普知识的传播带来更好的效果。与此同时,高校科协还可以简报的形式向公众发放讲座内容,以扩大受众面,增强科普效果。科学营除了传统的参观科普场馆、动手制作科技产品、聆听大师讲座等形式外,也可以考虑把科技和人文知识融入歌舞、戏剧、书法、绘画、音频、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青少年更乐于接受。

2.高校科协要善于“借势”。高校科协要紧跟时代潮流,借助“互联网+”,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比如,除了传统的讲座、科学营、科技竞赛、参观科普场馆等模式,还可以采用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音乐、歌曲、舞蹈、书法、绘画等,把科普内容融入其中,把科普知识更快、更好、更大范围的传播出去。

科普科技小知识例8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是关系到民族振兴的大事。科普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必须加强科技教育,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使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心,有比较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具体、生动、切实有效的活动,在校园内广泛开展科普知识的传播,科学思想的渗透,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 加强领导,完善科技教育的管理机制。

在学校科技教育中,要加强对科技教育的领导,配备专职教师和各项科技活动指导教师,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开展科技教育的各项开支,为增添设备、教师外出学习等提供物质保证。定期对科技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和学生予以表彰奖励,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找准下一步工作的突破口,确保科技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

三、 培训师资,建设一支有创造性的教师队伍。

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开展科技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教师必须对此项工作要有充分的理解,并深刻认识它的教育价值。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培养教师的科学精神和科技教育能力,养成爱科学、肯动脑、勤动手的习惯,并能指导学生进行科普知识学习,教会学生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和实践能力,骨干教师能培训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让他们在“玩中学、想中学、做中学、用中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请有关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科技教育指导与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各学科教师充分认识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科技教育与学科教育的结合,在本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不断丰富科技教育的内容。

四、 落实教学,发挥课堂教育的科普教育功能。

观察、思考、实验是三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在学校的科技教学中,主要以这三种科学方法的训练为重点。各学科注意挖掘其蕴涵的科普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把有关新材料、新技术、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生命科学等现代科技知识适度地传输给学生,并教他们学习观察和思考,把科普知识教育广泛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科普教育功能。

要特别发挥科学课的作用。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上好每一节科学课,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等方式,尽可能地亲自去感受或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学习科学,注重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态度,培养学生具有一个聪明的头脑,一双灵巧的小手,发挥科学课程在科技教育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主阵地作用。

五、 开展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学校的科技教育必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是科技教育的重要形式,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素养等都是在科技活动中逐步培养并形成的。

1、全员普及,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知识宣传和科技实践活动,激发大家对科学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全员参与科技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学习渠道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形成浓郁的氛围,增强学生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普及科学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智慧,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和发展,从而形成广泛而坚实的科技活动基础。主要可开展以下活动:写观察记录,观察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活习性,观察观察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学习作观察记录或写观察日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如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珍爱生命、远离、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等,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写科学小论文,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科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读科普书籍、科学家故事,看科普电影或科学画报,学习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启蒙教育;画科幻画,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等。

2、重点辅导,加强特长学生培养。

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与个性发展,面向部分学生,在科技知识或技能的某些方面进一步拓宽和加深,增强应用知识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使这部分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如开展科技兴趣小组活动,选择有兴趣、有专长的学生参加,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学校可开展科技模型制作、生物小实验、科技小发明、科技小制作、电脑绘画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积极参与这些兴趣小组,并参加各项竞赛活动,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且取得良好的收效。

科普科技小知识例9

为提高广大青少年对科普教育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让校园遍开科技之花,近年来,我局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区和推进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文化先进区等工作,以“科技活动周”、“科技进步活动月”、“科普日”为主题,举办了科技辅导员培训、知识产权培训、科普知识大赛、“科普大蓬车”进校园、避震演练、“5.12”防灾减灾日宣传等科普活动,全面推动科普进校园。同时积极组织师生参观科技馆、科技文化节、科普教育基地等。使学生都有机会走进科学教育行列中来。极大地活跃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提高了科普教育普及率。各中小学纷纷成立校园“科技兴趣小组”、 “小小发明家协会”,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蓬勃开展,科普活动向常态化发展,特色逐步凸显。

二、构平台,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实践

为了给广大学生铺就一条走近科学、探索科学的道路,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我局从三个方面下功夫,构筑科技创新平台,让学生大显身手。一是在举办科技创新大赛上下功夫。我局协同区科协、科技局。2005年12月举办了首届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26个代表队531件作品参加了比赛,影响广泛,获评良好。2007年12月,又与区科协、科技局一同成功承办了第六届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受到省教育厅、省科协领导好评。二是在引导学生参赛上下功夫。积极发动和组织青少年参加各级科技创新大赛,连续在全国、省、市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获得省级以上奖68项。三是在建设科普教育基地上下功夫。为给学生扩展认识、掌握科学的窗口,推进科普教育,我局联合区科协在“广东省大亚湾水产增殖站”和沙田镇“惠州梅园生态园”建立了惠阳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近年来,共组织学生2万多人次参观,为学生了解海洋生物、大自然生态提供了良好场所。

三、立规范。大力建设“科普特色学校”

为搞好科技教育试点工作,使各学校学有目标、赶有榜样,我局联合区科协,制定了《惠阳区“科普特色学校”考评办法与标准》。按“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设施完善、学生科普意识强”的基本标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先后创建“科普特色学校”14所,并经过申报评定,其中5所成为市级“科普特色学校”。2所成为省级“科普特色学校”,位居全市各县区前列。同时,密切联系区科协、区知识产权局,多次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积极引导师生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申报专利。2006年,我区实验小学3件作品申报国家专利。目前,我区师生共获国家专利20多项,获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少工委认定的“广东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3所,示范学校1所。

四、强队伍。打造过硬科技教育师资

科普教育工作离不开一支有追求、业务精、乐于奉献的辅导员队伍。近年来,我局先后组织260多人次参加省、市科技辅导员培训班,并注意在历届创新大赛中发现和培养骨干,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目前,全区各学校有科技辅导员200多人。在区科协注册的科普志愿者有126人。我区实验小学黎一兵老师,不仅指导本校科普工作,还到惠州市各县区传授自己总结的科技创新“想、说、写、做”经验,受到普遍欢迎。他主持的《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全面提升科学素养》获评为广东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优秀案例。

科普科技小知识例10

2青少年科普网站的设计和功能介绍

结合需求分析,将青少年科普网站分为科普动态、科学探索、科学生活、科学动画、科学图吧、互动平台、系统管理等7个模块,如图1所示。

2.1科普动态板块科普动态及时

针对青少年的科技最新信息,主要包括即时咨讯、科技热词和科技热话题三部分。(1)即时资讯板块主要各类最新的科技信息,内容包括天文、地理、生物、数学、化学、历史等各学科。用户登录之后可以在每篇文章下方发表自己的简介和疑问,用户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此板块内容全面,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满足有不同兴趣爱好的用户的需求。(2)科技热词使用户通过简短的词语了解当前最热门的有关科技的词语,更能引起青少年的兴趣。(3)科技热话题是当前讨论最热的科技话题,用最具有吸引力的事情谈科学,青少年最好奇的方面的内容及各专家在科技方面的争议,使青少年了解当前科技最新内容,以主动汲取知识的态度普及科技信息,同时,青少年也可以自己的看法,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2.2科学生活板块

科学生活板块主要分为生活百科、科学旅游两方面内容。(1)生活百科主要一些生活小知识和小技巧,包括:健康饮食、运动健身、急救常识、疾病预防、生活小窍门等。同时还有分享功能,用户可以将自己平时积累出的生活小技巧分享给大家,此版块意在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能力,普及生活百科知识。(2)科学旅游又分为三个小版块,分别是:旅游小常识、旅游推荐、旅游分享。用户可以将自己旅游的经验和图片上传到网上,供网友参考。

2.3科学动画、科学图吧版块

此两版块均分为动植物界、天文航天、生命医学、历史地理等四个小版块,采用流媒体点播技术,寓教于乐、直观生动、化复杂为简单,提高青少年的兴趣。网站采用了大量的图片,以轮换方式循环滚动,生动形象的向青少年展示出各类图片信息,引起青少年的关注。当鼠标放到图片轮换区时,图片轮换停止,用户可以仔细观看图片信息,当鼠标移开之后,图片轮换继续进行。青少年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信息更容易理解知识,印象更深刻。

2.4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有知识测试和在线论坛两个功能。(1)知识测试,又名“今天你测试了吗”,主要针对每天的科普动态提取一些热门的信息改编成测试题,检查用户对网站信息的掌握程度。(2)在线论坛,实现了游客浏览的功能,但用户只有进行注册并登录之后,才能发表、评论帖子;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个人信息,当用户忘记密码时,可以通过密码提示功能获得密码;用户还可以查修、修改、删除自己发表的帖子和给其他用户写的评论。

3青少年科普网站的实施

本网站采用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其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专门的软件,只需要浏览器即可,浏览器通过Web服务器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可以方便的在不同平台下工作,B/S结构简化了客户端的工作,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兴起而产生的,对C/S技术的改进。[7]该结构大大的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并增加了交互性,能进行局部实时刷新。开发语言为C#语言,开发工具为VisualStudio2010,服务器端采用ASP2.0,数据库使用SQLSever2008,脚本语言采用VBScript和Javascript语言,使用JqueryAjax技术完成页面局部更新功能。

科普科技小知识例11

在我国青少年的教育中,科技馆一直作为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在宣传和普及科普知识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对促进青少年对科普知识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对科学的正确认识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近些年,我国加大了科普宣传工作力度,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的完善科技馆的教育职能成为了各级科技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认为,在科技馆建设中建立一个小型图书馆,将会对科普宣传教育方式创新有很大帮助。并且实践证明,实现科技馆和图书馆的联合建设是非常可行的,且其教育效果也更为显著。

一、在科技馆中建设小型图书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为创新是发展的基础,是科技进步的源泉。为此,在现代科技馆的发展中,如何提高其创新型科普教育就成为了当前科技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常来讲,科技馆在社会中起到的作用就是通过公开展览各种科技成果,进行各项科技培训活动,以此来达到科普知识普及和科普教育的效果。科技馆的基本任务是向公众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传播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倡导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作用。它的主要教育形式为展览教育,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鼓励公众动手探索实践,不仅普及科学知识,而且注重培养观众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创新精神。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公益性教育机构,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它的服务是一项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工作,被誉为“知识的宝库、知识的喷泉”,直接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在现代社会,特别是信息社会的到来,也极大促进了图书馆新功能的拓展,其社会意义就是让图书馆蕴藏的文化知识渗透到我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一切方面,并为此提供科学创新、技术创新、生活方式创新、思想创新、文化创新的灵感。

科技馆与图书馆都是公益性的社会教育机构,这是共性。区别在于一个静,一个动,图书馆是利用书刊资料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有创新精神和独立见解人才的知识宝库;科技馆则可以把这些书本上的东西,通过对展品亲身体验和互动的形式变活了,从而达到学习和教育的目的。正是这些共性和区别,使科技馆与图书馆合作成为可能,能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科图联合是一种利好的必然趋势。

二、科普环境下科技馆与小型图书馆创新教育的方式

科技馆中有着较多的资源,其是科学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对科学发展有着推动的作用,图书馆肩负着教育的职责,其对科学知识有着传播的作用,将科技馆与图书馆结合在一起,可以提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很多城市的科技馆中都增设了图书馆阅览室,有的大型科技馆还专门设置整个一层作为图书阅览室,阅览室中还配置了较多的电脑,实现了电子阅览室的构建。小型图书馆由于规模比较小,资金有限,所以书籍资源等受到了限制,很难独立完成教育创新工作,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有的科技馆还会受到场地的限制,所以社会文化教育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有的省市还开展了科普教育活动,增加了科普教育的途径,也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科普环境科技馆中的小型图书馆创新教育中,要实行创新的办馆理念,要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活动中,这样才能实现全民素质的提升。

小型图书馆在创新教育工作中也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其可以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而且图书馆属于公共设施,也是公共服务的场所,其与科技馆都有着普及教育的职责,在这些公共场所中开着科普活动,会吸引很多的人前来参加或者参观。在对青少年进行培训的过程中,由于人流量比较大,很多孩子都是由家长陪同而来,所以,科技馆与图书馆还需要设置休息等候室。联合建立科技图书馆,可以为学生提供寒暑假学习的场所,可以使学生的假期生活更加丰富,可以提高学习的知识面,可以实现全面素质的提升。

科技馆与图书馆联合运行的模式是由科技馆来负责日常运行管理,省图根据科技馆内涵和热销书籍的情况定期对书籍进行更换和填充。在新功能拓展活动方面,流动科技馆和省图百姓书房的合作也非常成功。对今后的活动开,科技图书馆拟定了相应规划和创新设计:开馆后,可以将利用阅览室举办读书活动,可以贯穿全年,每个季度都可以有不同的内容,如“科学小故事”――中小学生讲科学故事比赛、“科技给我的启迪”――中小学生读书征文活动、“科学伴我成长”――青少年科普短剧比赛。我们还可以利用图书阅览分区的特色,开展不同区域的活动;利用儿童区,每天推出一项亲子活动,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加。

三、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科技馆的建设过程中,开展一定的小型图书馆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其不但能够促进科技馆功能的进一步完善,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创新教育的作用,使观众在在观看到科技最新产品的同时,还能通过图书馆了解到更多的相关知识。科技馆和图书馆联合起来,可以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为科技馆创新教育提供更有力的条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