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概念性规划内容

概念性规划内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1 08:55:52

概念性规划内容

概念性规划内容例1

一、前言

概念性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在整体上、结构上提出概要性谋划的方案,能够使规划成为纲领性、战略性文件。概念性规划是一种超空间、超时空、超地域不受约束的一种规划,它是针对城市总体规划僵硬体系而应对的一种规划。它具有哲学意义,同时它又涵盖了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美学、艺术学、建筑学、景观学、人类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所以它的力量庞大、内容丰富,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概念设计通常不需要精准运算、精确分析,反而主要通过联想、组合、意志、归纳等方法进行思考。同时将设计者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上升到专业设计领域,再通过宏观调控来进行控制。

我国90年代概念设计才渐渐兴起,现在在国外已经比较常见,英国把概念性规划叫做结构规划,波兰把概念性规划叫做城市与区域规划,美国、新加坡叫做概念性规划。我国城市规划学术界把概念性规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概念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另一种是概念设计独立于城市规划体系,指导着总体规划或者是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概念规划。

二、概念性规划原则与城市规划设计

概念设计的原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过度片面强调某一原则会脱离实际。在具体设计中应该根据城市条件来综合考虑、重点把握、统筹规划。更不能为了原则让设计思路受限,应该平衡原则之间的关系,把每一个原则都充分发挥出来。

1、前瞻性原则

跟总体规划相比它更注重城市的长远效益和整体效益,所以它通常从城市规划的长远计划出发,以发展的眼光去考察对象。它在设计的时候充分挖掘环境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竞争潜力,综合多种因素形成设计纲要和设计框架,对未来有一定的描述和整体认识。

2、整体性原则

概念设计不是规划设计的某一领域或者某一方面,不会做出详细的规划设计,而是在把设计的主导方向和各学科内容结合在一起,提升至一个综合纲要。它提供的全局性的发展政策和设想。

3、包容性原则

以系统论为知道,包含了规划大纲阶段的很多工作内容,对与用地相关的问题做通盘研究,继而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供设计意向。

4、主导性原则

概念设计在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主导型原则。它能够把整个设计看做一个整体,从整体的高度探析设计的主要矛盾,同时提出解决办法。它注重的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所以能够对规划做全局性把握,进而对空间、经济、环境等规划作出指导。

5、可操作性原则

概念设计不应该是纸上谈兵,而是要落实到实处。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城市开发现状、开发技术、经济情况、环境因子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还要对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做预估,使方案更加简便。

三、概念性特点在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1、具有空间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概念规划是思维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形式,通常会对规划主题哟整体性和指导性意识。具有宏观观念的思维方式能够不受具体事项的束缚,从而产生思想上和思维上的飞跃和突破。同时它从人的角度出发,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常常概念清晰、定性争取,在规划过程中能够提出让人们比较直观接受的理念。

2、能够抓住重点,从繁杂的规划设计中提出主要矛盾

开发概念是概念性设计的内容之一,在土地的开发过程中概念设计常常能够抓住开发条件和开发能力的重点。比如黑龙江伊春某景区是以现代旅游产品作为核心竞争力,所以在现有的旅游设施基础上进行主题设计。而森林山地是景区的主要特色,在设计的过程中对设施和服务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借鉴森林山地旅游区开发案例打造经典特色。同时平衡景区和生态之间的关系,依山建城、依山建景,最大限度降低规划对环境的破坏,对地势的改造。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是概念规划的特点,规划方案既要表达传统地方文化特色,又要迎合现在城建要求,最终采取相互协调和相互融合的办法。

3、避免微观规划上的精细,用模糊辩证预估整体效果

模糊规划即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定,只需设定个目标满意区间的边界值,决策者在决策时不需要给出各个设计目标的具体权重,通过偏好函数和决策型选出最优方案。这种概念性规划很充分地展示了决策者的想法。

4、有科学的分工和合理的组织协调

概念规划强调轻重缓急,具有全局性思维,在交通系统规划、建筑空间布局、绿地景观规划布局、工程管线规划、经济技术指标等都能设计全面、科学布局。

而且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来进行规划,所以在组织分工时常常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2)速度快、方式灵活、工作效率高、应用广泛

因为较少受到具体实施条件的束缚,并不追求体系的完整,所以概念规划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且灵活多变。这种思维方法应用于规划的各个环节中。

6、规划具有特殊性、唯一性

概念设计通常不会依靠设计者的经验,它是通过抓住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提出创造性的思维模式。所以它具有特殊性和唯一性。

比如台湾的平潭就是运用的概念性规划。因为平潭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色彩,所以传统的规划建设不太适应,必须创立新的模式来突出海峡幸福宜居岛的特色。平潭是两岸之间产业、城市、文化之间的交流之地,不仅使打造台湾特,还建立了良好的生态洗系统,配备了完善的工业、物流配套设施。平潭这种不可复制的规划设计说明了概念规划的特殊性、唯一性。

7、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

《澳门城市概念性规划》是澳门未来十年的发展策划,这份长远计划书充分说明了概念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一定的周期内对方案策略或者具体措施根据具体发展形势做一些调整以便更好地应对多变的世界局势。

总结

概念性城市规划设计,目前在城市建设中还是一个新的视角,它在城市的整体开发、区域建设中的重要性已日渐明确。它的前瞻性、战略性、统筹性的规划思想及设计原则是下一阶段规划设计的依据及出发点。

城市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单独靠技术性理论和经验进行设计缺乏整个城市规划的高度视角。中国讲究天人合一,在城市规划中也一样,在符合城市经济增长的同时符合生态系统和人文系统的规律与要求。概念规划对未来的建设意图和建设策略有预期和引导作用上,所以在未来城市规划中注重概念规划的作用,把概念规划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为城市建设提供方向性、战略性的宏观方法。

参考文献:

概念性规划内容例2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概念规划简称“概规”是介于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之间的一种规划,它强调的是思路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创新性。概念性规划是一种超地域、超空间、超时空不受约束的规划,也是应对城市总体规划僵硬体系的一种规划。它备受地方政府和规划界的重视。其一方面希望对目前的总规到详规在战略性、灵活性和宏观性等方面的不足给予修正,它也对目前城市规划体制的实效性、时效性和科学性进行挑战。

一、概念性规划简介

概念性规划接近于建筑设计的方案设计,反应一定的理念和构思。可以让人们比较直观的接受你的理念。是一种表达规划理论的方式,也常用于宏观层面的规划。多用文字和简单的意示图来表示一定的想法和战略性的东西。概念规划——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概念规划既非法定规划,既可以在宏观层面又可在微观层面编制概念规划。概念规划涵盖范围广,是对未来远景的一个描述和整体性认识,带有一定指导性。概念性规划是在规划编制早期的一种研讨性规划手段,是在理想状态上对土地利用发展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创造性的构思,内容以结构上、整体上的概要性谋划为主。概念性规划较少地受到规划具体实施的主观条件(如本位原则、即定方针、习惯意识等)及客观条件(如交通条件、资金条件、技术条件、时间条件等)的限制,它仅包含规划所应用的主要结构和关键性规划内容,仅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核心项目的创意规划以及这些项目实施的时空布局与景观环境的统一和整合过程,只是一些概要说明,没有细节。

二、概念规划的作用

1、城市与时俱进的体现

概念规划对规划师而言,是城市发展现实与城市规划思想的碰撞。在过去有很多规划师,终其一生都很少能遇到这样庞大且充满挑战的系统工程。而且概念规划融入了许多规划师和学者的规划哲学思想,它是实践与理论碰撞的战场,许多与城市规划有关的经验在此聚汇,城市的发展宏图也在此展现。它表明城市规划不仅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技术,也是一种描绘美好家园的一门艺术。概念规划成功的调动了一大批规划师的创作热情,也使他们对城市规划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它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城市规划者,他们对我国城市规划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概念规划还为城市及其规划研究提供了机遇和空间,这大大的推动了我国城市规划事业的发展。

2、最高层面的控制性规划

概念规划有两种空间概念——建设区和非建设区。而这都是为了城市空间拓展的控制量度,两个区域的控制策略相反,建设区是控制向哪发展,发展什么以及采取什么策略;非建设区是控制不能向哪发展,不宜发展什么,延续什么,保留什么,保护什么以及采取什么策略。对此,城市的发展框架对于城市发展结构及其与周边城市的协调发展都有瞻前性和战略性的重大意义。同时,概念规划还包括社会、经济、产业和环境等的发展研究,也是明确定性和定向的研究。并且概念规划是政府决策城市发展方向的有力控制依据,也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层面的控制性规划。

3、是制定城市规划的决策手段

概念规划是运用哲学规划观完成的一种规划,在辩证思维中规划一个城市的发展趋势。概念规划能够从容应时,源于其包容性、战略性、针对性和及时性:包容性体现在它对相关学科的吸纳和对城市各个相关层面的探讨上;战略性体现在它对城市时空发展的计划和预测上;针对性体现在它对发展策略的选择和对城市问题的诊断上;及时性体现在它能在短时间内提出纲领性的咨询文件上。它是规划师在较短的时间里从对城市印象的了解、客观分析到产生主观判断,发现城市各层面的问题,提出城市发展的策略和观点的规划,是理想和现实斗争的结果。规划师从一般性与针对性两个层面对城市的建设进行分析研究,为政府提供城市发展定向、定性的选择。

三、概念规划的共同点

1、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围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人口增长、空间发展方向、土地需求、布局形态、交通运输等问题进行研究,落实到空间结构的形式与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等。从这些内容看来,概念规划比较适合当前一些大城市的需要。

2、专项战略与全面战略。近年来进行的概念规划多是为城市的全面战略。而事实上,在参考国外的做法后,得出城市发展中的许多专题都应进行专门的战略研究。与我国大城市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尤其是交通、生态、环境,以至形象、特色等均可以作为专题战略研究的课题。

3、目标、时序和时限。目标是概念规划的前提,同时也是概念规划研究的结果,并不是预置的空洞口号,在这点上我们在目前的概念规划中做得还不够。同时,概念规划应该明确时序,时序的划分利于分阶段地实施概念规划,对其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时序的划分也便于在进入下一阶段前作必要的调试,使运行良性正常。同时,概念规划还需要时限,没有时限就容易过分“超现实”,缺乏相应的约束,而误把“未来”当作“当前”。时限可长可短,依据目标、任务而定。

四、概念规划的不足

1、夸大了概念规划的作用。把概念规划当作是包治百病的良方或法定规划的实施依据都是冒险的行为。

2、概念规划理论上缺少充分的论证。概念规划虽有“大胆设想”,但是由于缺少充分、具体的论证,故在对城市的结构和发展方向的把握上,容易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也易造成决策上的重大失误。

3、理想和现实容易脱节。由于概念规划的大尺度规划操作和理想化的空间模式,可能使城市建设出现“狂妄之作”,造成规划看起来“满怀信心”,实施起来“丧失信心”的尴尬局面。

4、城市规模盲目扩大。我国城市概念规划普遍带有外延拓展性,当地政府一味地要求扩张城市建设用地,使得城市规模成倍增长,好像城市规划成了政府争取土地的契约。

5、跨越式发展和盲目崇洋。由于概念规划具有目标导向性和问题导向性,故其所产生的结果的依据也不同,对此,概念规划对一个城市发展阶段的判断要非常谨慎,对城市发展潜力和面临问题的判断也要非常慎重。许多参与制定中国城市概念规划的外国学者,由于对中国国情了解不足,往往形成目标导向型的结论,我国个别城市也曾有盲目崇拜的价值取向。很多城市在概念规划中提出跨越式发展的概念,主要跨越的是城市规模和城市地理门槛,这种跨越可以理解为城市的质变过程,但是也有可能成为“超现实主义”的借口。

结束语

概念规划研究作为一种规划的工作方法,对它的开展不宜有太多的限制,让其中好的思路和理念,成为推动城市高效率发展的智力资源。概念规划应当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政治过程、社会过程和技术过程的结合,其最终的成果必定是基于技术和经济、社会现实的政治决策,且伴有相应的保障制度。概念规划有可能和有必要成为大城市的一级规划层次,应该拥有有完善的程序和法定效力。目前概念规划研究正在全面迅速的展开,表现出了实效、创新、快速、宏观的特点,使得人们对概念规划的未来满怀期望。

参考文献:

概念性规划内容例3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经济建设的指示、国际接轨的需要,城市的扩建工作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重点已经成为政府建设规划的重点内容,要想使我国城市建设过程更有计划和成果,难么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就必须要做好城市规划内容,而就就目前的城市规划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诸多与城市规划初衷想违背的内容,如对土地的利用不合理、土地使用浪费等等一系列问题,要想彻底改变这一城市发展现状就必须先明确规划与土地利用的相对关系,透彻理解城市规划的概念,以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看待城市发展问题。

一 优质的国外发达国家中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相对关系

城市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相对关系,这没有一个统一的约定俗成的概念,但我们可以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经验,用来确立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就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演变过程来看,大体可以将其分成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城镇化”阶段,这个主要是一个“聚集”的过程,使发展较好城镇的周边城镇聚集过来,逐渐形式一个中心区域,并得到集中发展,最终形成城市;第二个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外扩”阶段,是指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始向着城市周边农村地区扩展,在这一发展阶段中能够使城市发展与建设范围扩张,并同时提高城市周边农村的生产化水平,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打破两者之间的二元化发展界限,使城市与农村形成一体化的发展形势,从而有效约束了城市建设的规模和对土地利用的要求。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农村的发展,无论是经济环境上还是生活环境上,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隔膜正变得越来越小,从而实现了国家城市化这一整体的宏观概念,国家城市化这一概念是城市规划的终极目标,也是使城市扩建与农村土地占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的重要方式,是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关系的本质。

二 如何优化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之间的相对关系

借鉴城市规划结果较好的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经验,并且切实结合我国城市建设规划的实质性内容,将其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引入我国城市建设之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出一套有地域特色有针对性的城市规划理念,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我国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相对关系。

(一)在探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相对关系时要注意强调区域的发展概念

就当前的城市发展观念而言,城市规划再也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规划理念,而已一个整体理念,城市规划要立足于满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各个区域的均衡,利用发展较快的、发展较好的经济地区带动发展速度较慢的区域,不仅要考虑城市内部区域之间的平衡发展,同时也要兼顾城市周边农村发展换环境与城市城市的发展关系,将“统一建设、整体发展”理念切实的融入到城市规划的理念之中不仅能使我国国家城市建设进程加快,更能从内部限制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使发展中占用的土地使用更合理、利用率更高、占用的资源土地更少、开发的贫瘠土地更多。在城市土地分配利用过程中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正确的土地建设、社会发展等相关政策,把握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建设的指导思想,这样才能使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工作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在探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相对关系是要紧密结合政治、经济、社会这些要素

城市规划是城市土地建设的基础,而城市土地建设则是社会行为、政治经济等一系列社会活动的重要基础,在城市规划设计阶段要注意提高对土地的合理利用,这里所指的利用并不是单单指对的资源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对贫瘠土地的建设处理,土地利用在城市建设中所含有的更重要意义在于对城市土地的重新分配和利用,城市规划是一个统筹的概念,而土地利用是城市规划的重要手段,在规划过程中设计者根据城市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社会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的主要内容,然后对城市土地的使用内容进行整合编排,合理安排各个区域部分的组成框架以及城市分化区,对外要将周边农村的土地利用计划一并考虑进来,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化的发展势态,使两者能够形成一个共融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城市扩展内容更明确、对内对外的土地利用内容更科学合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形势被确立、发展过程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政治发展的和谐共融,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能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三)在探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相关关系时要注意生态发展这一概念

生态发展是当今的重要主题,其触角已经延伸到经济、政治、发展、建设以及社会活动中的方方面面,对于城市发展当然也不例外,土地利用是生态建设的基本基本内容之一,在城市的生态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为土地利用提供基本方向,而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计划又反过来对城市规划起到限制性作用,使建设范围、规划内容不至于超出生态建设的总概念范围之外。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更精准地确立哪些是生态建设区、哪些是生态储备区、哪些是可控发展区、哪些是不可控发展区,准确掌握影响城市生态建设的主要因素,并在设计计划中对这些重点内容作重点处理。在土地编制利用阶段,要做好土地的地质调查、土壤取样分析、土层结构分析、土质类型分析等等,做好对土地基本组成结构的调查和分析之后才能更全面、细致、准确地对土地的建设内容进行确立,最大程度的提高对土地的保护和利用率,同时也为城市的生态建设规划指明了方向。

总结:

城市建设是我国未来的城市发展内容的重点所在,也是我国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要想使城市建设得效果更理想,我们就必须优化城市建设规划、提高对土地的综合利用率,明确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性和本质上的统一性,在大力开展城市建设过程中以城市规划为指导、以土地利用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掌握好两者的相对关系,使两者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在城市建设过程之中的实质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田;陈龙乾.浅谈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衔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42(01):124-126.

概念性规划内容例4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背景与问题

传统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教学基本沿用传统设计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其基本设计流程如下:

理论讲授——讲解规划设计任务书——现场调研和参观——一草——二草——正草——正图

不论是城市规划专业还是建筑学专业,都是如此。在整个居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涉及使用、卫生、经济、安全、施工、美观等几方面的要求。需要综合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住用地条件。所以在整个居住区规划设计中设计时间的充裕与否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深度有必然的联系。而建筑设计院中,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快速完成一个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是所我们所必须的。

二、问题解析

居住区概念规划设计的内容

居住区概念设计作为一种方案设计之前的设计铺设,其目的是将一个住区项目大体的认识和限定编织出来呈现给住区项目的开发者。是对住区项目可行性、操作性、及住区项目各项指标的综合阐述,是策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住区项目概念性设计通过二维图画或三维模型这类建筑手法将住区策划分析中得出的客观结论铺成出来,由于还未完全到位、成型,住区概念设计仍然具有进一步开发创造的时空余量,由此设计主创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设计过程中也就显得尤为突出的重要。

住区概念设计成果包括图纸和文字说明部分。图纸部分建筑形体采用相对简单的体块形式,不对细部进行细致刻画,这样做既可以回避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又能够突出住区整体的设计理念。文字说明部分比较重大,系统的对住区设计理念进行阐述。其中内容涵盖住区设计的构思和导则、相关因素的分析、经济技术指标、开发及管理等意见。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住区的概念设计是设计院所必须的。

居住区概念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流程

(一)控规条件

在进行一个居住区规划设计时,必须遵守其控规条件(因各地规范不一,则必需遵循各地控规条件)。其中包含了:道路红线、用地红线、建筑控制线、多层建筑线、高层控制线、河道蓝线等,以及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日照要求、公建配套设施等控规条件。其中日照要求因各地而异而建筑密度、容积率控制着居住区是什么样的产品组合,如表1所示。

(二)强排住宅产品

在控规条件都熟悉的情况下,根据居住区规划控制条件的容积率、日照要求以及建筑密度和建筑限高等要求,选用一种住宅产品在建筑控制线内按兵营式排列,如图1鹰潭住宅项目。

强排住宅产品不需要考虑居住区的设计理念、空间等因素。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当地的控规条件以及如何增加住宅产品的量。一般来说,居住区总平面概念规划设计阶段开发商所关注的问题:1、产品、2建筑容量。而建筑师在把控居住区规划设计时所考虑的:1、规范(退界、间距)2、日照要求3、空间要求。那么,如果换了产品,如何控制总图的量?产品不同的组合,如何控制总图的量?以及如何自如控制产品组合与量的关系就是建筑师所必备的能力。以高层住宅为例。图2为一高层住宅的标准层,通过面积与进深控制——面积系数控制&。

一般来说,在空间布局相对固定时,单排的可用相对面宽相对恒定,&值越大,可达容积率就越高。在进行高层居住区规划设计时,高层住宅&的几点经验:1、&一般在11左右(11.5强排)以便后期户型的变化与修改2、计算平均&,以此为依据判断户型组合3、单排总面宽越宽,单元面宽影响越小。而联排、叠加、洋房&的几点经验:1、&的经验值2、进深大小对于建筑排数有一定影响,需综合考虑3、强排所用户型的&为参考值,综合考虑户型组合带来的影响。一般来说总图规划趋势:1、产品&越来越小,牺牲规划换取产品升级。2、增加高端产品&,同样的容积率做出类似高端产品的品质。其次在选取户型时,还需考虑到周边楼盘的户型,避免市场竞争。

(三)空间需求

相对于其他单体建筑,居住区的空间在于居住区组团空间的设计,社区空间的开发性,交通系统及道路空间的设计、社区中心与边缘的开放空间设计以及街区的设计。一般来说针对地形相对规则的场地,一般的划分组团的手法有“轴线分割法”如图3。

“捣动空间组合”法,如图4。而针对一些分地块不规整的地块,一般都需遵循1、分区明确2、景观最大化3、商业利益最大化4、地块之间的联系性四项原则,如图5。选择怎么样的空间类型将对后期社区空间的开发性,交通系统及道路空间的设计、社区中心与边缘的开放空间设计以及街区的设计有重要的意义。

(四)建筑单体设计

概念性规划内容例5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2010年3月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现在我国中职学校共有19个专业门类,专业总数达到了321个,因各专业对数学课程的要求并不一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数学成绩尤为明显。笔者从事多年的中职数学教学,也使用了多种版本的中职数学的教材,笔者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谈谈对中职《数学(基础模块)》国家规划教材处理的几点意见。

二、中职部分《数学》教材的变迁及特点

笔者从事中职数学教学的二十年以来,从最早的使用普通高中的数学教材起,到2009年起至今都在使用的由李广全、李尚志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数学》教材,笔者经历了四种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每次教材的变迁都是在国家教育政策改变的前提下引发的,他们各自代表着当时的教育理念,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1.全国职业高级中学数学教材编写组编写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教委规划《数学》职业高级中学教材(1996年12月第一版)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加强基础、增加弹性、精简实用、深入浅出、温故知新。教材共三册,第一、二册除个别标注星号的选学内容外,都是必学内容,有A、B两个层次的要求,A要求为200课时,B要求为256课时,第三册的选学内容为80课时。

随着职业高中生源的变化,教材出现了与学生实际不适应,也出现与职业高中专业多样性的特点不适应的现象。

2.丘维声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数学(基础版)》教材(2001年6月第1版)

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注重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素质,使他们能为祖国的富强作出贡献;把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揭示学习数学的规律;具有信息时代的特点。教材共三册,第一、二册为必学内容,必学时数为93+87=180学时。

3.李广全、李尚志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数学》教材(2009年6月)

该教材分为三个模块:《数学》(基础模块)(上下册)、《数学》(职业模块)(分为“工科类”和“财经、商贸与服务类”)、《数学》(拓展模块)

教材根据2009年1月份正式颁布中职数学新大纲的要求来编写,从2009年秋开始实施。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28学时。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至64学时。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其显著的特点是:适应形势发展,教材体系模块化;打破传统,突出学科的基础性;紧密联系实际,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面向学生实际,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与时俱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三、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材处理的必要性

由于全国各地、各省市之间职教发展水平不一,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大,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必须结合所任班级学生的实际,对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合理地处理教材内容与教学时数。

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特色之一为“四位一体”的科学布局:中职、高职、应用本科及高端技能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调统一、优势互补,旨在建立四通八达的“职教立交桥”开放体系。鉴于以上的建设规划,我们中职的数学教师更为具体的一项任务就是:上好每一堂课,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为学生多样化的发展提供服务,更为具体的是在高职单考、单招中取得好成绩。

四、中职《数学(基础模块)》国家规划教材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相关内容处理的实践

1.数学概念及其分类

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概括反映,是建立数学法则、定理、公式的基础,是运算、推理、判断和证明的基石,是数学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因此,数学概念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现实对象或关系直接抽象而成的概念,如,三角形、四边形、角、平行、相似等都有这种特性;另一类是纯数学抽象物,这类概念是抽象逻辑思维的产物,是一种数学逻辑构造,没有客观实在与之对应,如,方程、函数、向量内积等,这类概念对建构数学理论非常重要,是数学深入发展的逻辑源泉。

2.中职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对概念教学的几种观点:(1)“淡化概念,注重实质”。(2)“要保持概念阐述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笔者认为对概念的教学,对一些次要的和学生难以深刻理解而又必须要引入的概念,在教学中可以淡化或者浅化处理,但是一些重要的概念还是要以严格的形式给出为较妥当,这关键是要教师根据教学经验进行处理。

3.要理解“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要正确认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凝聚了众多数学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心血,编者会仔细推敲教材中的每一句话,反复打磨教材中的每一个例题,精心挑选每一个练习、习题。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要认真、仔细地研究教材编写的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

4.中职数学概念教学之教材处理实践

(1)中职《数学(基础模块)》国家规划教材主要内容及涉及的主要数学概念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国家规划教材分上下两册,有十章的学习内容:分别为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直线和圆的方程、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初步。其中涉及高中阶段新概念的主要有集合,子集及其相关概念,集合的运算,充要条件,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对数,指对数及其幂函数,弧度制,周期函数,平面向量及其相关概念,直线的倾斜角、斜率和截距,异面直线,分步(类)计数原理。初中基础上深化的概念主要有:函数、根式、有理指数幂、任意角、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比)数列、圆、空间的直线、平面、空间的角、简单几何体、随机事件、概率、总体与样本、抽样。

(2)概念教学的处理的实践策略

数学概念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使学生通过概念的掌握与应用,最终理解和掌握概念获得过程中运用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所任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归纳了概念教学的处理策略。

①体验概念产生过程来认识概念

数学概念其中一类是对现实对象或者关系直接抽象而成的概念。这类概念的引出要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直观性强的实例入手,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其本质属性。

②寻找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来掌握概念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函数的概念在初中给出定义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研究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高中阶段则是在初中所学函数的基础上用集合的知识重新认识函数,并进一步研究函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性质。

③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来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其中一类是对纯数学抽象物的概念,这类概念对建构数学理论非常重要,但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如,函数的概念。在高中的数学概念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过程往往需要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总之,钻研教材与把握教材是一线教师永远的基本功,教师不仅要理解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更是对教材整体把握。教师要熟悉大纲,了解学生的实际,要通读教材,理解教材体系中数学知识的线索的同时要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主线。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的处理好教材,必须发扬教师的创新精神,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

概念性规划内容例6

按:房地产采划就像创作文章一样,需要有鲜明、独特的主题和统一的“中心思想”。主题是一个崴功采划的灵魂,它统车着整个房地产项目采划的创意、构想、方案、形象等等的各要素,像一根红线贯穿于整个项目采划之中,使采划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采划作品。房地产采划没有主题,或有多个零散主题,或主题激农不了顾客的购买意愿,那么,采划的项目必然造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一、项目策划主题与主题策划

(一)项目策划主题

房地产策划主题是项目集中表达的特殊优势和独特思想,是发展商倡导的某种生活方式。特殊优势是客观具备的有利条件,其中有些是一目了然的,无需过分强调,本身就有吸引力,如区位、地段、交通、环境等;有些则是潜在的,要通过反复调研、考察、分析,才逐步明了;而发展、昭示并且淋漓尽致地渲染和表达这些潜在优势,往往会使项目独具特色。独特思想是主观创造的特殊概念个性。通过主动营造某种主题氛围,激发人们对特定生活意向的联想,使居住的物质环境变得人性化、亲情化。项目策划主题包括宏观主题和微观主题。

(二)主题策划

主题策划亦称概念设计或理念设计,是房地产策划的一项相当重要的内容,它是策划人通过房地产策划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有效方法。主题策划是房地产策划的核心,通过主题策划的贯穿和支持。可以推动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全面创新。

主题策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主题策划是指为规划设计或建筑设计所赋予的一种创意概念;广义的主题策划是指为项目开发所赋予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贯穿项目发展始终的“灵魂”。

二、项目策划主题的作用

策划主题是项目开发理念的抽象概括。它是房地产项目开发思想、市场定位、规划设计、营销推广、物业服务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一个成功的策划主题,它对整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具有如下的作用:

第一,策划主题能统率、贯穿项目的各个环节,使项目的各个要素围绕着中心思想展开。

房地产项目从开发到完成要经过很多环节,开发商的土地选择、规划设计、建筑工程、营销推广、物业管理、社区文化建设等行为均围绕这一中心完成,各个环节在主题概念的统率才能不偏离项目开发的中心和方向。如广州“保利花园”。它的主题是“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为了赋予“保利花园”这一主题概念内容。规划、设计按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标准进行;政府允许容积率为3,但“保利花园”降低为2.2,牺牲容积率,换来好环境。

第二,策划主题能体现项目产品的综合设计创意,使产品在文化内涵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品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房地产产品与其他商品相比,具有物质功能复杂、精神内涵丰富的特征,特别是住宅产品更是如此。优秀的主题概念,在文化内涵上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愉悦,在品质功能上给予人们舒适和满足,这是因为策划主题能体现项目产品的文化内涵、科技内涵和服务内涵。广东顺德“碧桂园”的主题概念“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表达客户住进去后享受星级酒店的待遇,有“宾至如归”的感受。这种感受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相当明显的。

第三,策划主题能使项目具有区别于其它项目而展现出来的特有个性。

这种项目特有个性,无论在内容、气质上,还是在形式、手段上均独具一格,别人难于模仿。著名的例子是广州“奥林匹克花园”,它的主题概念是“运动就在家门口”,把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理念贯穿于项目之中。在规划布局、配套设施、社区文化等方面都与“运动”有关,最终使项目体现出人们极力追求的“健康”心理。具有独特的个性,人们无法“克隆”。

第四,策划主题能使项目在推广时易于体现项目优势,赢得买家的广泛认同。

每个项目都应有自己的项目优势。项目优势来源是多方面的,有的在建筑风格方面、有的在规划设计方面,有的在地理位置方面,有的在生态环境方面,还有的在配套实施方面。这些项目优势如果不在策划主题上体现出来,就很难引起买家注意。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个相同项目在不同的策划人手里,项目的命运就不一样。这里除了其他原因外,一些策划人不善于用主题概念来表达项目的优势、从而导致项目滞销就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第五,策划主题能提升房地产产品的价值。

策划主题作为概念资源,如果没有具体的内容来支撑是无价值可言的。如果它由具体的内容支撑着,就有一定的价值,这个价值就是人们所说的附加值之一。主题概念能提升房地产产品的价值,实际上就是使产品的附加值增大了。新颖、独创的主题概念,能使项目的价值高出同类项目的价值很多,但仍然很快销售出去。2001年,当人们正在为用什么创新的主题概念而绞尽脑汁时,北京的发展商用音乐理念融人楼宇而使项目大获成功。地处京郊顺义马坡的维也纳森林“音乐主题别墅”,将目标客户群定位在喜爱音乐、追求优雅生活一族,面市之初即赢得了市场的热烈响应,300多套别墅70%已经被买家预订。而在这个项目旁边也有别墅项目,销售价格和销售情况就大不如“音乐主题别墅”项目了。

三、主题策划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主题概念的基本原则。

1、主题概念必须迎合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这就要求主题概念一方面要根植于买家生活中的根本需求和成长需求,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市场及行业走势,特别注重那些已经被人们认同,却又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满足的需求。

2、主题概念必须立足于项目或企业的自身优势。

如果不符合项目或企业独特的优势,主题概念一定做不好。不以自身优势迎合市场,即使主题概念做出来,它的演绎和支持体系也不完善,甚至很容易被别人“克隆”,而且有可能比自己做得还好。

3、主题概念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

主题概念的内涵有足够的深度,才能充分挖掘出源源不绝的题材以吸引买家;主题概念的外延有足够的广度,才能包容社区开发的种种要素。

4、主题概念要有独创性。

项目主题要非常独特,与众不同。如果是市场上已有的概念,就要在内容上有所突破、创新和提高,在表现形式上别具一格。

5、主题概念要有完善的支持体系。

完善、坚固的主题支持体系是主题概念能以实现的有利保证,否则在市场和竞争中,只不过是一种包装,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二)主题策划的基本要求

1、策划项目要运用创新或独到的思想理念。

主题策划要取得较好的策划效果,在创新的策划思想理念指导下是分不开的。房地产项目开发理念日新月异,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理念层出不穷,策划人要深刻领会这些理念的精髓,把握它们的实质,灵活地运用到策划实践中去。运用这些新理念的同时,还要进行筛选,把带有独到的思想理念运用好,引导主题策划的新潮流。北京“SOHO现代城”,运用“概念地产”理论来策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被广大的专家学者认为不可思议,而发展商却得到了额外的回报。

2、策划项目要领先引导消费者的需求。

主题策划不但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要引领消费者的需求。这是因为主题策划总是走在市场的最前面,发现市场的潜在需求,为项目开发成功做好思想准备。当前,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部分发展商已不再被动地迎合消费者的口味,而是努力引导市场,创造超越现有的生活需求,将自身对居住文化的理解和独特的审美品味融人房地产项目中,形成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明星楼盘”,有些甚至因其过于前卫的风格而被人归于“异类”。象用“音乐”概念作为项目的主题,真是有点不可想象。在引领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还要注重体现项目独特的功能需求,增加度身定做的空间和相应的设施,在开发理念和设计细节等各方面更深层次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3、主题策划要善于挖掘项目的文化科技内涵。

在房地产策划中,人们往往运用“家居”、“社区”、“社会”等概念,把房地产经营提升为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贴近生活的文化内涵。广州“翠湖山庄”,其万象翠园包罗万象,从苏州园林到美洲酒吧,从古烽火台到古罗马廊柱,一幅幅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时空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江南园林式的“翠居”用亭台、园门、小桥流水、竹篱柴扉,勾画一幅江南风情画;会所前的龙马广场,古朴的天然石块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利用地下应急通道出口而建的烽火台,沧桑味十足,是孩子们发挥时空想象的乐园;流水与瀑布相映的灵泉飞瀑、秋千椅和攀爬架组成的拾趣园以及十二生肖广场等,都显现人与自然亲近的中国园林文化的妙处。

随着科技的发展,运用各个科技概念来策划项目的也为数不少,使项目呈现更加个性化的特色。在生态住宅、因特网、智能化、新科技、新材料的使用等方面,较之以往有更深层次的内涵挖掘。策划人要善于挖掘项目的文化科技内涵,使项目的民族文化精髓和科技文化理念融为一体,比翼双飞。

4、策划项目要十分注重建筑设计的理念创新。

建筑设计理念的策划创新,不仅仅是发展商塑造产品个性特征、营造独特生活氛围的有利手段,同时也具有繁荣建筑创作、促进建筑文化、改善城市景观的良好社会效益。我们知道,建筑设计是产品定型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建筑造型、建筑风格、建筑规划、平面布局以及立面效果等,很大方面影响项目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把握好,在施工建设的时候要修改是相当困难的,即使不计较金钱,那也很费时费力。因此,在建筑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好建筑设计理念和策划创新问题,使产品跟上时代的要求。

5、策划项目要把握好主题概念的整合和推广。

有了独特、富于个性的策划主题后,怎么把它整合推广好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主题概念就像一条主线,把项目分区分期推出的产品珍珠串成一条项链;主题概念就是一个中心,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均围绕这一中心完成;主题概念还是一种说法,整个项目的构成、功能、风格、形象等均通过它得到合理的深入人心的阐述。因此,整合和推广好策划主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四、房地产策划的主题系统

在策划实践中,主题概念丰富多彩,主题类型多种多样,要想把主题系统理出个头绪来很难。这里根据项目策划的具体情况,把主题系统分为两大类:即宏观主题和微观主题。(一)宏观主题系统

宏观主题是贯穿于整个项目的中心思想,它是房地产项目开发思路、市场定位、规划设计、营销推广、物业服务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依照房地产策划的实际情况,宏观主题系统可以从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角度来分。它的主题系统有:

1、从与房地产复合的产业来分,有教育主题、旅游主题、体育主题、IT主题、科技主题、艺术(音乐)主题、商业主题、生态主题,等等。

2、从国家倡导的角度来分,有国家康居工程主题、国家科技住宅主题、国家生态社区主题,等等。

3、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分,有园林主题、山水主题、景观(市景、园景、山景、水景、海景等)主题、公园主题,等等。

4、从配套设施的角度来分,有绿化主题、会所主题、运动主题、智能化主题,等等。

5、从目标客户或职业来分,有白领主题、老龄主题、教师主题、学生主题、富豪主题,等等。

6、从概念资源来分,有五星级服务主题、身份象征主题、生活方式主题,等等。

7、其他主题,如国际主题等。

(二)微观主题系统

微观主题是在宏观主题统率下,在项目开发进行中各个环节表现出来的次中心思想。从房地产项目开发的过程看,微观主题系统包括项目前期策划和后期策划两大部分:

1、前期策划的微观主题,有目标市场主题、项目定位主题、目标客户主题、项目设计(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环境设计、会所设计、样板间设计等)主题,等等。

2、后期策划的微观主题,有项目包装主题、楼盘定价主题、广告宣传主题、形象设计主题、促销活动主题,等等。

微观主题因为深度不同,在微观主题下还会有更小的主题构成。

(三)宏观主题和微观主题的关系

宏观主题和微观主题的关系是从属、依赖、支撑的关系。宏观主题统率和串连着微观主题,使微观主题在项目的各个环节中不走样;微观主题围绕着宏观主题来进行分解、阐述,从各种不同角度的主题概念来支撑着宏观主题。宏观主题和微观主题的相互统一和相互依赖,使项目的策划主题更丰满,更有说服力。

(四)单主题与多主题的策划

在具体策划实践中,一般用单主题就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策划人为了使项目主题更加丰富和饱满,运用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宏观主题来策划项目,同样取得项目的成功。

多主题的策划一般有两种形式:

1、一个主题为主,几个次副主题烘托。

项目中为主的中心主题起到主导的地位,而若干个副主题主要是起烘托的作用。这样策划的宏观主题不单调,起到了加强、丰富的作用。如在“体育运动”的中心主题下,又用“生态”副主题来强调、烘托,达到的效果就比单主题要好,而且它们联系得很紧密,中心主题、副主题都与人的“健康”有关,很能吻合购买者的心理需求。

2、多个主题齐头并进,互相补充,互相映衬。

有的项目宏观主题不是以一个为主,而是若干个主题交汇一起,共同从不同的角度、方面来互相补充、互相映衬,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顺德“碧桂园”的主题就是一个多主题策划的项目,物业服务主题(星级管理)、教育主题(国际学校)、配套主题(豪华会所)三个主题糅合一起,与项目目标客户的需求相当吻合。这些先富起来的乡镇老板们考虑最多的就是这三个方面:在外赚钱经常不在家需要完善的物业服务;小孩要继承父辈的产业需要高水平的教育;钱多了要有象样体面的地方来消费。这三个需求刚好与三大主题相一致。顺德“碧桂园”的“起死回生”就不言而喻了。

多主题的项目策划难度比较大,但做得好就会取得不同凡响的效果。从目前情况看,运用多主题的项目已经多了起来。运用多主题策划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要注意互补性和融合性,达到I+I>2的效果。第二,要避免主题过多、分散的倾向,善于抓住中心主题。第三,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主题的多寡,做到有的放矢。

五、主题策划的具体运作

(一)策划主题的来源与获取

要进行主题策划,就要寻找主题概念的源头,即主题概念来源于哪里?这实际上是概念的创意过程。策划主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获取:

一是从该项目区域的文化内涵中抽象出来;二是从竞争性项目对比中挖掘出来;三是从项目自身内在素质中分析出来;四是从顾客需求中选择绎出来;六是从房地产发展的最新理念中提取出来。

广州“光大花园”在楼盘策划之初,通过两大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是问卷调查,内容是市民在目前的生活环境下最重视的是什么?反馈回来的是“身体健康”。二是找出项目现状最有价值的方面。经过深入的了解和分析,项目地块最有价值、可以大做文章的是几十棵5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策划人通过思想碰撞,“身体健康”与“生态环境”有关。于是,广州“光大花园”的项目主题一“大榕树下,健康人家”就应运而生。“榕树”风景成为“光大花园”发挥的绝佳题材。

(二)策划主题的提炼与确定

主题概念的素材有了以后,就要进行提炼与确定,实际上是概念创意的论证过程。在提炼与确定主题概念的时候,我们应着重考虑几个问题:

一是主题概念是否富于个性,与众不同。这是取舍主题概念的主要标准。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宁可舍弃。也不勉强使用。

二是主题概念是否内涵丰富。易于展开,充分展现项目的优势和卖点。有些主题概念内涵狭小。展开时支持点不够,不利于主题概念的体现

三是主题概念是否符合自身情况。是否与本项目的要求相吻合,那些脱离项目实际情况的主题概念是不可取的。

四是主题概念是否迎合市场买家及目标顾客的需求,这是判断主题概念的关键所在。那些不能激起买家购买欲的主题概念,最终会断送项目的前途。

广州“光大花园”策划主题的提炼与确定很有诗情画意,通过寥寥数语,大榕树下的一幅健康人家的风景画就呈现在人们面前,视觉冲击力相当强。

(三)策划主题的支撑与体现

概念性规划内容例7

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简述

1.1目前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在内的历史城市,进行深度的开发建设,突破许多城市保护的最后防线。各地城市的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反复调整,历史风貌区数量的减少等现象,都说明了城市建设开发已波及到已经确立保护的对象上来。在历史文化名城中出现由于产权归属问题,最终使历史文化资源遭到破坏和消失。例如东北历史城市中,铁路附属地存在着大量优秀近代建筑遗产。这些建筑遗产是印证城市发展历程和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土的物证。因这些建筑遗产多数属于铁路部门,当地的规划、房产部门没有权利管理相关的土地和建筑遗产,最终导致这些优秀的近代建筑受到严重破坏。

1.2城市近展的建成区部分受到漠视,产生了历史文化资源的缺失和城市发展脉络不连续的结果。近20年从古城的里弄和胡同拆迁、城市泼绿到旧城更新、开发房地产,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的一次次革新中受到影响。许多近代城市的建成区如同规划新区一样,房子渐渐的“升高”、道路渐渐的“宽阔”。城市网络格局和旧城的尺度已不复存在,全然一座新城究其根源,在于缺乏整体性的保护观念,没有能够控制城市格局特色的层面。特别是天津上海这样在近代取得较大发展的城市,没有整体保护观念,即便划定了几片风貌保护区,终还是会被现代风貌所蚕食成为城市独岛,形成缺乏整体风貌控制的历史文化斑块。

2 “历史城区”概念的提出

2.1历史城区的保护概念——《华盛顿》

1987年10月,ICOMOS通过了著名的《华盛顿》。对历史城镇和城区的保护进行针对性的说明,开篇明确提出,“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包括保护、保存和修复这种城镇和城区,以及实现发展、和谐地适应现代生活的各种步骤。该陈述了城市社区是城市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表现,强调这里的“历史城区”,“无论大小,其中包括城市、城镇以及历史中心或居住区,也包括自然的和人造的环境。”《华盛顿》进一步扩大了历史古迹保护的概念和内容,即提出了现在学术界通常使用的历史地段和历史城区的概念。“历史城区”概念,解决了在现代城市建成区范围内通过城市发展策略、城市规划等手段对城市“历史城区”部分整体『生保护的问题。因此“历史城区”对城市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2我国法律法规关于“历史城区”的规定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7,本文后称为《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遗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其中历史城区是一个怎么样的范围?对于历史城镇来说,它是历史城镇保护规划的保护范围。划定的依据是具有完整的历史城市形态的边界和根据历史文化遗产分布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历史城区。在《条例》中尚未明确规定历史城区内的保护与控制要求,它仅仅通过名城名镇的“历史城区”来划定保护范围进行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本文后称为《规范》)中明确了“历史城区”的定义,“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本规范特指历史城区中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地区。”这里规定了历史城区概念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其一是历史城区涵盖的区域和时间范畴,包括古代和近展的区域;其二是为了保护规划需要在历史城区范围内划定一个范围作为有效保护与控制城市遗产的区域。该区域应与历史城区范围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规范》中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一系列规定中都是针对“历史城区”提出的。

由此可知,历史城区的概念在我国的名城保护工作中,已渐渐被接受。但在具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对该概念理解多样,导致了目前历史城市整体保护仍旧存在问题。

3 “历史城区”概念在我国历史文化城市保护中的应用

3.1“历史城区”在地方法律法规的出现

历史城区需要依法实施保护。在上述《条例》中尚未针对“历史城区”提升到法律高度对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在东北地区,哈尔滨和沈阳这两座两个历史文化名城在2010年初颁布了各自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地方法规层面上对“历史城区”进行保护的,仅哈尔滨和沈阳两座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进行明确说明的。

其中,《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10)扩大了对哈尔滨市建成区的保护范围,实行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院落和历史建筑的四类范围的保护。并对历史城区进行符合当地名城特色的定义3。《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09)规定了该条例适用于历史城区、历史风貌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其中尚未对历史城区加以定义,在第十二条中仅规定了“本市历史城区为明清时期形成的盛京城和民国时期形成的满铁附属地。”,并提出两片历史城区的保护范围和保护对象。这是沈阳自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首次对古城区以外的铁路附属地提出“历史城区”保护的概念,完整了名城整体保护的时间跨度与空间范围。

3.2“历史城区”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中体现

3.2.1历史城区与老城区并存的情况

2008年3月开始,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行修编,这次修编与城市总体规划并行。在规划方案前,规划编制单位作出对研究现行规划实施情况、国内外城市比较研究、名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再挖掘等几个方面。其实历史城区是在保护框架下的“物质文化遗产”中整体格局与风貌的相关内容中提到的。该内容主要包括古都山川形胜、历代都城格局、老城整体风貌、城南历史城区。

城南历史城区的提出,反映了这规划原则中整体保护、全面保护的内容,使保护范围由原来的“老城(明清古城)”拓展到“主城”和“市域”。但规划中将历史城区区别于老城区进行保护,对城南历史城区进行以下几个内容的保护控制,包括文化功能主导、建造控制、色彩控制、传统肌理保存、实施制度保障和法律法规支撑等内容。将城南划入古城的历史城区主要依据在于城南地区自六朝时期便是人眼稠密之地、市井繁华之所,后世南唐、明代、民国等历代的城市建设均有保留,城南地区一直延续着传统的市井生活风貌,格局依旧、风貌尚存,街巷肌理基本清晰。

城南历史城区与老城区并存的城市空间保护,实质上成为老城区保护范围的拓展部分。保护规划中尚未针对《规范》中的“历史城区”概念进行应用。

3.2.2包涵近展部分的历史城区划示

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于2008年初进行新一轮编制工作。在此次保护规划之前,历次保护规划都对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各类遗产进行了保护与周边控制,打下一个较好的规划基础。新时期保护规划的修编在前几轮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在“历史城区”保护区划的问题上做了突破。依据上一论保护规划的古城区,有若干历史文化保护区集中在滨江两岸地区的现状(图1.福州古城区保护范围规划图)。根据福州城市发展阶段和拓展范围,分析了它是城市近代的商埠区所在地,历史上商埠区也是自宋元以来的主要港口地区,地区的历史遗存比较丰富。新时期的规划修编将其纳入到历史城区的范围内,使福州历史城区形成鲜明的“哑铃式”城市形态,包括古城区和滨江区,由中轴线——八一七路联系的三个部分。

(图2.福州历史城区保护区划图)“历史城区”概念的应用,最终扩展了城市整体保护的范围,便于规划提出相应的保护与控制策略。同时,清晰了福州这种历史文化城市由古展到近代的城市脉络关系。(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

心,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

类似福州的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在近期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同样应用了“历史城区”的概念将“满铁附属地”纳入其中,使规划能够全面保护城市各个发展阶段的遗存(图3.1932年沈阳城区图和图4.沈阳历史城区保护区划图)。

4 历史城区的范畴与在我国历史文化城市中的扩展

4.1划定历史城区的目的

划定历史城区的目的是为了系统地完整地保护城市文化遗产,使之在同一体系下整合起来。历史城区不仅仅是一个范围的问题,而是城市保护的一个层面,是保护观念的提升。历史城区的保护与控制要求,根据形成时间、风貌特色的不同,提出相应的策略。重要的是把握“整体性”的概念。每个城市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行处理。

上个世纪,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注重传统文化遗存,而轻视一些近展的城市遗存。城市的某些地区被忽视,进行现代化的城市开发建设。因此,需要“历史城区”这种保护观念将其与传统城市部分进行整合。

4.2历史城区的范畴

历史城区的概念,更大程度上是适用于近展成熟的城市,或者具有历史悠久的古城,其保存着完整形态的近代城市空间。历史城区是以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历史部分进行整体性保护,体现城市的发展脉络为目的的,其中并不包括历史村镇。

目前,国内部分历史文化城市中对历史建筑保护法规中,对历史建筑的认定,在一般要求具有历史意义、艺术特色和科学研究价值之外,在时间上基本上是要求在50年以上的历史。这说明在1949年之前,即民国以前的历史建筑是充分条件登录保护建筑的名单之中。由此,历史建筑成片地段所在的地区也有理由被划入历史城区范围之内。由于城市是时间的艺术,城市边界也是不断地向外拓展。那么,这个艺术品并不是一个“瞬间”完成的。因此,历史城区将包括传统古城区外的商埠区、租界、铁路附属地等近展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地区。

4.3“历史城区”概念适用于我国的近代城市

中国的近代城市往往披上一层殖民主义的面纱,使我们这个具有重“道”轻“器”传统的国家和人们,只看到殖民者意识形态的方面,出现了对外来城市与建筑文化的不正确理解和民族情感偏差。目前,长春这座近展期来具有时期“国都”背景的城市迟迟没有登录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概也源于此。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有107个沿海城市和内地城市先后辟为通商口岸”4,这说明近代外来文化影响的城市非常多,这些城市至今存在着近代形成的城市空间与城市遗产。近展起来的城市,历史城区的范围往往与近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特征和历史遗存密切相关的。这样的城市没有历史城区的概念就会成为历史碎片,散落在城市的某个角落自生自灭。将城近展部分纳入到历史城区范围内,主要因它的工业、交通运输、公共建筑、市政工程与公用设施都是促成城市近代化的物证。

历史城区在我国适用的历史文化城市有如下几种情况。

4.3.1具有近代“租界”的城市。例如天津、上海,历史城区包括老城厢、近代的各国租界以及国民政府开发的“城市新区”。这类城市目前划定了若干风貌保护区,因尚未考虑到“历史城区”的整体概念,导致城市某些特色鲜明的历史地区没有划入区域保护的范畴内,从而使历史城区中的各个风貌保护区呈“斑块”分布,其之间缺乏必要联系和规划控制。目前政府或相关专家没有对其从“历史城区”概念进行保护的角度考虑,其实采用“历史城区”的概念很容易将为划定风貌保护区的遗产地区与其他风貌保护区整合在城市“租界地”发展的空间中。

4.3.2城市的近代公共商埠区。近代开埠的城市有许多城市尚未真正意义上划定租界。但具有公共商埠区、完整的路网格局和近代城市风貌,具备这类条件的城市适宜划定“历史城区”符合这一类城市的有宁波、福州、长沙、芜湖。

4.3.3具有近代“铁路附属地”的城市。在近代由沙俄与日本两帝国主义先后在我国东北地区修筑铁路,并在其沿线上划定一定范围为铁路附属地。在铁路附属地范围内行使类似“租界”的特殊权益,这一地区的城市被动地实现近代化。为了保护这一区域的“铁路附属地”,采用“历史城区”的保护概念可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符合这一类的历史城镇有东北地区历史上“东清铁路”和“南满铁路支线”沿线具有铁路附属地的城市。

5 结语

概念性规划内容例8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1-0244-03

引言

目前,各高校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大都将《管理运筹学》作为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筹学主要分支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型与求解模型的基本方法,重点是对各种模型与方法的运用。

在多年的运筹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文理兼招而且文科学生占多数的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的本科学生,在学习运筹学课程中的理论证明、繁复的数学推导和复杂的运筹学算法等知识时感到非常吃力,自学起来更加费力,尤其是在遇到规模稍大的实际管理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有效的建模、求解工具去解决。另外,现有的有关运筹学方面的教材内容多、理论性强,需要的教学课时量大,48学时或64学时的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全部的教学内容。鉴于此,我们尝试从实用的角度,针对文科学生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套适合文科类本科生的理论教学体系。该体系注重方法与应用的教学,回避复杂的理论证明和繁复的公式推导,有效控制教学所需学时数,将运筹学的建模方法、应用实例和LINGO软件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经济管理等文科类本科生《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与学提供参考。

一、教学体系及学时分配

《管理运筹学》课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包括运筹学所涉及到管理问题的各个领域,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对策论、决策论、图论、优化论和预测论等各个领域。其教学内容包括以上各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数学模型的建立、求解算法及模型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对于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本科生来说,课程的教学学时是有限的,在教学中对以上的教学内容必须有所取舍,不可能涉及到所有的方面内容。根据我们多年实际教学经验以及各高校的教学大纲,我们认为,对于文科类本科生来说,《管理运筹学》的教学内容大体上应该包括线性规划及其对偶问题、整数规划与运输问题、动态规划、排队论、存储论、图论、决策与对策等基本内容,为他们了解运筹学的理论、方法,解决日常的基本经济管理问题,或者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48学时的课堂教学,安排的教学内容和各内容的教学学时分配如图1所示。

对于64学时的课堂教学,除了要完成图1中所包括的线性规划、整数规划与运输问题、动态规划、图论与网络计划以及决策分析等教学内容外,还安排了排队论和存储论两个分支的理论教学以及8个学时的上机实验,这部分的内容及学时分配如图2所示。

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压缩整数规划与运输问题、动态规划等部分的理论教学学时,从而增加上机实验学时数。尤其是当总教学学时只有48学时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是通过压缩动态规划等教学内容的学时,而将相关的建模和模型求解方面的内容放在了实验部分,从而达到增加实验学时的目的,这样做往往比仅进行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更好。

二、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以上的教学学时分配,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管理运筹学》教材(见参考文献1)为基础,并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我们对线性规划等7个运筹学分支以及上机实验教学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1.线性规划

此部分包括线性规划及其对偶问题、灵敏度分析和目标规划三个部分内容,总学时16,主要内容框架如图3所示。

从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制定生产计划方案案例入手,引出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模型的一般形式,为了得到初始案例的最优解即最优的生产计划方案,必然涉及到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进而介绍图解法和单纯形法,在单纯形法基础上,介绍非标准线性规划模型的标准化方法以及大M法和两阶段法。以上内容是本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学时分配相对较多,大概需要6-8个学时左右。

线性规划模型的建模及求解技术是学好《管理运筹学》的基础,因此还需要重点介绍如何建立线性规划模型,这需要花费2-4个学时的时间讲解诸如资源的合理利用、生产组织与计划、合理下料、作物布局等几类常见问题的建模方法,对于所建大型模型,利用单纯形法人工求解已很难进行,因此可以在此时给学生介绍LINGO软件的基本知识,并让学生能够利用LINGO软件解决较简单的线性规划模型。

通常的教材均将目标规划单独提出并放在线性规划及其对偶问题之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介绍线性规划建模方法之后就引出目标规划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起来也更轻松,因此,建议在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上能将目标规划提到对偶问题及灵敏度分析之前。

在讲解对偶问题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让学生理解对偶问题与原问题的关系、对偶价格的经济含义以及如何在线性规划原问题的最终单纯形表中找出对偶价格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在灵敏度分析中,重点介绍目标函数的价值系数以及约束条件右端项变化时如何进行分析。LINGO软件灵敏度分析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教学学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进行介绍。如果教学学时不够,可以放在上机实验部分进行讲解。

2.整数规划与运输问题

该部分包括整数规划、运输问题和指派问题三部分,总学时10,主要内容框架如图4所示。

整数规划相对比较简单,安排2学时的理论教学,重点介绍分支定界法和割平面法的求解思想和步骤。运输问题和指派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是本部分的核心内容,重点介绍求解平衡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和产销不平衡运输问题转化为平衡运输问题的方法。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求解指派问题的匈牙利方法理解不透,在考试的时候得分率相对较低,建议在教学时仅对匈牙利法做简单的介绍,指派问题的求解仍然采用表上作业法。

3.动态规划

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介绍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最优化原理。根据最优化原理,提出状态转移方程的建立方法,利用最短路问题的求解过程介绍动态规划方法的基本思想,并解决资源分配问题、背包问题和排序问题。这部分的内容概念较多,尤其是最优化原理,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在具体介绍最短路问题求解过程中,让学生总结得出动态规划方法的基本思想。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利用4-6个学时完成此部分的理论教学,可以节省出2-4个学时以补充上机实验学时的不足。

4.图论与网络计划

图论与网络计划的总学时为10学时。该部分的内容较多,涉及的定义、定理不下20个,计算量和计算的复杂程度也是教材中各章节最高的。因此,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应该注意有选择性地进行讲解,可以参照图5所列出的主要内容框架进行教学。

图和最小树中的基本概念是本部分的基础,在教学时需要学生重点掌握,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对概念有感性的认识。最短路问题中涉及了有向图的Dijkstra算法、无向图的Dijkstra算法、标号法和改进标号法等4种算法,重点介绍改进标号法。在网络最大流问题中,求最大流的标号法可以参照求最短路的标号法,重点介绍求最大流的LINGO程序,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可以放在上机实验部分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在讲解网络计划时,突出网络计划图的绘制技巧,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多练习,因为计划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网络计划图各时间参数和关键路的计算。网络计划部分的重点在于网络计划图的绘制和求各时间参数的LINGO程序的编写。如果教学学时不足,关键路线与网络计划的优化、完成作业期望和实现事件的概率等内容可以放在上机实验中完成。

5.决策分析

对于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来说,决策分析部分所涉及的大部分内容在前期的有关课程中学习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所花费的教学学时不要过多,仅系统地复习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有可能的话,在4个教学学时之内讲一些对策论(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以满足后续课程的学习所需。

6.排队论模型简介

利用4个学时的时间重点介绍排队论的基本概念、little公式以及等待制排队模型、损失制排队模型、混合制排队模型、闭合式排队模型所关心的各有关参数,最关键的是@peb(load,S)、@pel(load,S)和@pfs(load,S,K)等三个与排队论模型有关的LINGO函数的应用。服务系统的最优化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利用LINGO软件求解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最主要的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其LINGO程序的编写方法。

7.存储论模型简介

虽然存储论模型的种类很多,但每一种模型都是在固定的假设条件下,根据平均总费用利用求导数(或偏导数)求出订购(生产)量Q以及订货(生产)的时间间隔t等参数。因此,只要将此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讲清楚各种模型的平均总费用的求法就能让学生学得比较轻松。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该部分一般安排4个学时的理论教学,如果4学时不够的话,可以在上机实验的时候增加该部分的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各种存储论模型的LINGO软件求解方法。

8.上机实验

上机实验部分大约8学时,在实际的理论教学中,通过压缩动态规划等部分学时,上机实验可以增加到10-12学时。可以安排4-5个实验专题,除了熟悉LINGO软件的使用外,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及灵敏度分析、整数规划及运输问题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网络最大流及网络计划问题的建模与求解等三个实验为必做部分,以弥补理论教学学时的不足。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对运筹学的学习兴趣,建议各个实验均在相应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进行,最好不要集中安排,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理论部分的理解并能有效地利用和调节各章节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概念性规划内容例9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29-02

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是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题组一直非常重视该课程的改革与教材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改革,积极探索适合于中职教学的教育教材模式,在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编写依据

(一)课程定位

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课程是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的基本知识;掌握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文件的编制程序和方法,掌握施工排序的方法并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灵活确定施工组织方案,合理制定进度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施工组织技术措施;掌握预算定额的正确含义和查用的方法,正确划分计价项目并计算工程量,掌握工程量清单及施工图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为将来从事工程管理及编审概(预)算、报价、估价等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开设在地质与路基、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桥涵施工、铁路轨道、隧道工程等专业课程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自我发展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并通过本专业课程的学习,为生产实习等后续教学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标准

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课程的课程教学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以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31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为依据,制定《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课程的教学大纲,再以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为基础,以“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学生实际”为原则;以从业岗位需要;行业、职业标准为依据,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标准。

做到:

①课程教学项目化,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并更加强调课程的实践性。

②实践教学项目案例化。课程重点难点内容采用项目专题案例,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工程施工方法与环境条件关系的思考,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新技术介绍适时化。利用课堂互动项目案例平台,适时介绍工程建设中涌现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使教学内容始终与工程建设新技术同步,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工程施工新的技术成果的发展方向。

④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成果展示明朗化。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⑴掌握项目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熟悉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了解建设项目的分类。

⑵掌握工程施工组织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熟悉路基、桥涵、轨道工程建设的内容及特点,熟悉原始资料调查的内容;了解施工程序。

⑶掌握施工过程的组织原则及施工过程的时间排序的方法,掌握流水施工原理及流水施工类型和总工期确定方法。

⑷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概念、任务、作用与分类,工程项目控制的概念;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编制方法及步骤;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内容及选择方法,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及施工平面图的编制方法;了解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及编制方法。

⑸掌握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时差的概念及应用,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计算与应用,网络计划优化的概念、工期优化、费用优化的方法与应用。

第二部分概预算

⑴熟悉基本建设程序及概预算分类;掌握工程造价的概念及其计价特征及构成。

⑵掌握工程定额的概念及作用;掌握铁路工程定额的组成及应用。

⑶熟悉铁路工程概预算各种费用的计算办法、熟练掌握个别概预算的编制方法、了解综合概预算的编制程序;

⑷掌握工程量清单的定义与作用;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构成;了解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依据;掌握工程量清单与清单计价的编制方法。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组织施工和管理能力;

⑵培养学生具备制定质量保证体系和工程质量技术措施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编制工程预算的能力。

3.素质目标

⑴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⑵培养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⑷培养诚信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二、教材编写的主导思想和措施

按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要求,结合我校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3122”教学模式,《土木工程概(预)算》与《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个性化教学;注重教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编写理念,按照岗位需求、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广泛吸收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着重突出职业性、实用性、创新性。使之具有结构新颖、图文并茂、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案例丰富的特点。体现“简明扼要、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强调行业特色”的宗旨,实现必需和够用,对接职业标准,易学易懂的目的。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与企业技术骨干密切合作,根据岗位核心能力共同编写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教材,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法进行课程内容重组,突出实践,融“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课程教材。以解决以往教材“脱离实际、内容陈旧、工艺落后”的缺点,突出职教特色。

三、教材编写结构

《土木工程概(预)算》和《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是基本建设计划、招投标、设计、施工、监理等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基本建设投资、拨款、贷款,银行监督,实行投资包干、工程招标、投标,签订承发包合同的主要依据。因此,它是基本建设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随着我国铁路、公路工程新一轮概预算编制办法的颁布以及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全国的推行,铁路、公路建设领域以市场自主定价为导向的工程造价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这在客观上要求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者必须紧跟目前的改革趋势,更新观念,掌握和理解铁路、公路工程施工概(预)算编制和施工组织设计的新知识、新方法,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教材的编写结构如下;

1.《土木工程概(预)算》本书共设六个项目,二十七个任务,即项目一工程造价基础知识;项目二定额;项目三铁路工程概(预)算编制;项目四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方法;项目五工程量清单计价;项目六工程计量与价款结算,二十七个任务,详细、系统地阐述了基本建设、定额及铁路、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原理、程序和方法。铁路工程概(预)算部分详细介绍了铁道部铁建设[2006]113号文公布的《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的相关原理,并通过大量的示例介绍了具体的使用方法;依据铁道部颁布的《铁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南》,介绍了铁路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应用原理,对铁路拆迁工程、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及明洞工程、轨道工程、站后工程及大临工程的构造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公路工程概预算部分以交通部2007年第33号文公布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为依据,全面介绍了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原理和各分类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与方法。

2.《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本书共分五个教学项目,二十个任务,即项目一工程施工组织概论;项目二施工过程组织原理;项目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项目四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项目五网络计划技术,二十个任务,详细、系统地阐述了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概念、施工组织设计的程序和编制的方法、施工过程组织原理、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和网络计划技术。

四、教材建设成果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中职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中职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水平,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密切合作,共同参加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使改革后的教材具备了以下特点:

1.新颖性:无论在教材的内容上还是在教材的编排上,都突出了“新”字,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2.适应性:教材即适应现在学生的接受能力,又适应社会对这一岗位群的需要;

3.实践性:即教材对理论知识的编排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更注重对岗位职业群实践环节的指导,实践针对性强,真正做到“实际、实用、实效”,紧跟本专业、本行业的发展需要。

所编写的教材已在全国中职学校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相信在广大专业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积极参与教材改革和“实施精品战略,抓好重点规划,注重专业配套,促进推广运用”这一方针指导下,教材建设会更上新台阶,更好地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五、下一步教材建设措施

1.加强教材建设,大力开展教材研究。教材建设要跟踪教育发展和学科专业发展的趋势,着眼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探索学科体系与教学体系间的关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与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等之间的关系。注重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和教材内容更新的研讨,对教材的规划、选题、编审、出版、选用、推荐、质量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等环节全面质量管理。

2.落实教材选用制度,严格教材选用程序。就是要杜绝教材选用中的随意性和主观臆断的现象,确保教材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加强教材的“精品意识”,为所开设课程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处理好选用国家推荐教材与学校自编教材的关系。二是严格选用程序,教研室要把好教材选用的审核与质量关。

概念性规划内容例10

《民法通则》的颁布、实施已经十多年,应当说“债权”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1998年3月民法起草工作小组会议上,有个别学者建议取消“债权”概念,建议民法典不设“债权编”,理由是“债权”概念不通俗。当时就有学者反驳说,《民法通则》规定“债权”概念,十多年来已经为我们的人民、企业、律师和法官所接受,为什么要抛弃?有的学者指出,“债权”是大陆法系民法的基础性概念,一旦取消,必将导致民法概念体系的瓦解。有的学者说,如果取消“债权”概念,不仅破坏了逻辑体系,就连权利名称也将发生问题,总不能叫“不当得利权”、“侵权行为权”吧!

今年4月19日讨论民法典体例结构的民法典草案专家讨论会上,与会学者专家就民法典设总则、物权、债权总则、合同、侵权行为、婚姻家庭、继承、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等八编,达成一致意见。包括过去主张取消“债权总则”和“债权”概念的学者,也明确表示赞同民法典设“债权总则编”。但令人不解的是,法工委在专家学者起草的各编草案基础上修改完成的《中国民法典草案(2002年9月稿)》,却突然取消了“债权总则编”。

在9月16-25日法工委召开的讨论《中国民法典草案(2002年9月稿)的专家讨论会上,就中国民法典是否保留债权概念和设债权总则编,进行了激烈争论。会上主张取消“债权”概念和“债权总则编”的学者所持理由,主要有四个:一是认为“债权”概念不通俗;二是认为我们不应迷信德国法的体系;三是认为债权总则实际是合同总则;四是认为侵权责任不是债或者主要不是债。在我看来,这四个理由都站不住。

先谈所谓“债权”概念不通俗。会上有学者认为民法上的“物权”、“债权”、“法律行为”三个概念最难懂。其实,民法上的概念,不通俗的岂止“法律行为”、“物权”和“债权”三者!“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宣告死亡”、“民事责任”,甚至“人”、“人格”、“人格权”等等,哪一个是通俗的?!我们制定民法典,绝不能够以所谓“通俗化”为目标。民法是一个具有严格逻辑性的行为规则体系和裁判规则体系。每一个概念均有特定的含义,概念相互之间有严格的逻辑关系。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开办法学院培养法律专门人才,才需要职业化的法官、律师和检察官,才需要建立专门的司法考试制度。再说,对中国人而言,“债”的概念是古已有之。唐律、明律都有“钱债”。老百姓说“杀人偿命,欠债换钱”。虽其文义有广狭,但其本质同一。是一方请求他方为某种行为的权利,即“请求权”。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说“债权”概念并非不通俗。民法通则颁布以来,“债权”概念已为广大人民所掌握并熟练运用,就是证明。

再谈所谓迷信德国法。有学者认为,我们不应迷信德国法的概念体系,不必套用“物权”、“债权”概念,不必设“债权总则编”。其实,“物权”、“债权”的明确区分,虽然是《德国民法典》首倡,但《法国民法典》就已经采用了“债权”概念。特别应注意的是,“债权”、“物权”是大陆法系民法的基础性概念,无论所谓大众化的法典如《魁北克民法典》,或者学者型的法典如新的《荷兰民法典》,都有“债权”概念,都有“债权编”或“债权总则编”。英美法系本无“物权”、“债权”之分,其合同概念,本来定义在“允诺”(promise),现在的英美法辞典和法律著作已经改用“债权”(obligation)来定义合同概念,即将“合同”定义为“产生债权债务的合意”。可以说英美法系也接受了“债权”概念。可见,采用“债权”概念,规定“债权总则编”,是民法典科学性和体系性的要求,与“迷信”不相干。退一步说,即使是“迷信”,我们可以“迷信”“物权”、“法律行为”、“时效”、“法人”、“人格权”等许多德国人创造的概念,为什么就不可以“迷信”“债权”概念和“债权总则”?!

再谈所谓侵权不是债。有的学者认为,侵权的本质是“责任”而不是“债”,或者仅“损害赔偿”是“债”,特别提到“停止侵害”、“赔礼道歉”不是“债”。但是,各校采用的民法教材,都说“债权”是一方请求他方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从来没有限定所请求的“行为”必须具有金钱价值。因此,侵权行为的后果,不仅请求加害人支付赔偿金是“债”,请求加害人停止侵害(不为一定行为)、赔礼道歉(为一定行为)也当然是“债”!是谁把“债”限于支付金钱的?台湾著名学者王泽鉴在其《侵权行为法》第一册第132页指出:因名誉被侵害请求为恢复名誉之适当处分,“如刊登道歉启示,虽其内容不以金额为赔偿标的,但性质上仍属债权”。

有学者一再提到所谓“债权总则”实际大多是合同总则,现行合同法总则部分的大多数内容实际是“债权总则”的内容,因此认为民法典不必设“债权总则编”。应当看到,现行《合同法》把许多“债权总则”的内容纳入其中,是不得已的,是为了弥补《民法通则》关于“债权总则”的规定的不足。在《民法通则》专设“债权”一节并规定“债权”定义的基础上,《合同法》补充规定了许多本属于“债权总则”的内容,正好说明“债权总则”之必要性。质言之,《合同法》超越自己的范围去规定本属于民法总则的法律行为规则、规则和本属于“债权总则”的规则,是因为《民法通则》的规定太简单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现在我们制定民法典,就应当按照逻辑和体系的要求,使现行《合同法》中属于“债权总则”的规定回归于“债权总则编”,属于民法总则的内容回归于“总则编”,将剔除了属于“债权总则”内容和属于民法总则内容后的合同法作为民法典的“合同编”。怎么能够因《合同法》规定了“债权总则”的内容而取消“债权总则编”?难道也因《合同法》规定了属于“总则编”的法律行为规则、规则,而取消民法典“总则编”吗?

我注意到有的学者主张取消“债权总则编”,并不主张取消“债权”概念。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不设“债权总则编”,而又保留“债权”概念,是否行得通?特别应指出的是,当时之所以能够将许多本属于“债权总则”的规定纳入《合同法》,是以《民法通则》专设“债权”一节并明文规定“债权”定义为前提的。如果没有《民法通则》关于“债权”和“债权”定义的规定作为前提,《合同法》怎么能够规定“债权人代位权”、“债权人撤销权”、“债权让与”、“债务承担”等属于“债权总则”的制度?怎么能够将合同当事人称为“债权人”、“债务人”?《民法通则》之前的法律,如《经济合同法》,从未使用过“债权”、“债务”、“债权人”、“债务人”等概念,而《民法通则》之后的法律则广泛采用“债权”、“债务”、“债权人”、“债务人”等概念,原因即在此。

如果民法典不设“债权总则编”,“合同编”不可能规定“债权”定义,因为“合同编”如果规定“债权”定义,也就成了“债权编”而不是“合同编”。可见,取消“债权总则编”也就取消了“债权”概念。《合同法》现在的许多内容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债权人”、“债务人”尚可用“当事人”代替,就像当年的《经济合同法》那样,但“债权人代位权”、“债权人撤销权”,能改为“当事人撤销权”、“当事人代位权”吗?《合同法》的这许多规定,是以《民法通则》关于“债权”概念的规定为前提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没有“债权总则编”、没有“债权”概念,物权法上的“债权人”、“债务人”、“被担保债权”、“债权质押”等也将失去存在的前提。“物权优先于债权”这一基本原则也就失去了依据。能说“物权优先于合同”吗?能说“物权优先于侵权”吗?没有了“债权”概念,许多商事法律都要受到影响。如《公司法》关于“公司债”的规定,《票据法》关于“票据债权人”、“票据债务人”的规定。特别是破产法,“债权人申请破产”、“债务人申请破产”、“债权申报”、“债权人会议”、“按债权额比例分配”等制度,以及基于“物权优先于债权”原则的“取回权”制度,均将失去前提。甚至公法也要受到影响,如《税收征管法》第45条规定的“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能够改为“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合同”吗?应当指出,“债权”概念,绝不仅是民法财产法的基本概念,而且是整个民商法律的基础性概念,是国家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性概念,一旦取消“债权总则编”和“债权”概念,必将导致国家整个法律体系、法律秩序的混乱。

还应当注意“债权”概念作为法律思维工具的重大价值。例如“物权优先于债权”、“债权平等”、“债权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的区分、“可分债权”与“不可分债权”、“连带债权”与“连带债务”等等,是我们进行法律思维的工具。法官、律师正是靠这一系列建基于“债权”概念的原则,进行法律思维和办理案件的。如果废弃“债权”概念,我们的法官、律师将如何进行法律思维,如何分析案件和裁判案件?

有的学者对于制定一部具有严格逻辑性和体系性的中国民法典特别反感,他们口口声声说,人家英美法没有债权概念、没有债权总则,不是适用得好好的吗?英美法与大陆法的区别,犹如住帐篷的游牧民族与住房屋的定居民族的区别。凡住房屋的民族,即使盖一座简陋的房屋,也要预先设计房屋的结构,这是住帐篷的民族所不理解的。英美法系之所以不讲究法律的体系,不讲究法律的逻辑结构,因为他们是判例法,是不成文法,是法官造法,他们的法官裁判案件是采用“从判例到判例”的推理方法。我们是成文法国家,法律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官只是适用法律而不能制定法律,我们的法官裁判案件是采用“从规则到事实”的逻辑三段论的推理方法,因此我们的法律必须讲究逻辑性和体系性。因为法律愈有逻辑性和体系性,就愈能够保障裁判的统一性和公正性。客观而论,英美法与大陆法,并无高低优劣之分。但英美法我们学不了,因为我们属于与英美法完全不同的成文法国家,我们没有英美法系的判例法传统,最关键的是我们培养不出英美法系那样的高水平的法官队伍。如果真的制定一部“松散式”、“邦联式”的,逻辑矛盾、体系混乱的民法典,叫我们平均文化水平未超过大专的22万法官如何正确适用法律?!如何保障裁判的统一性和公正性?!

概念性规划内容例11

就甲方开发的上海XXX现代城(暂定名)项目,结合该工程的具体情况,经双方友好协商,订立本协议。

第一条、设计范围,服务及成果内容

1.1、按甲方提供规划设计方案及其它有关资料:

1.1.1、评估现有方案及提供修定及优化规划布局。

1.1.2、提供建筑概念平面、立面及剖面设计(包括高层住宅及酒店配套,但不包括中心区别墅及商业带建筑)。

1.1.3、在确定规划修改及建筑立面设计后,完成修改规划概念方案至送审深度。

1.2、各阶段成果:

1.2.1、在10个工作日内在现有的规划布局图上以红线勾划出规划所需修正的部份及设计概念分柝图。提出高层住宅建筑的平面初稿及立面风格的参考图或设计草图。

1.2.2、甲方同意及确定规划修定布局初稿及高层住宅平立面后,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规划概念方案修定稿,优化高层住宅平立面,及提供酒店配套建筑概念平、立面及剖面设计。

1.2.3、在甲方同意及确定修定稿及高层住宅和酒店配套平立面概念设计后,在5至10个工作日内完成修改规划概念方案至送审深度。(送审深度要求见第七条)

1.2.4、根据审查意见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修改规划概念方案。

第二条、收费及支付方式

2.l、收费(货币单位:港币):

根据以上第一条的设计范围和内容,规划方案设计费为HK$XXX万元整(港币XXX万元整)。

2.2、支付方式:

合同签定后,三日内支付定金,即规划设计费的24%: HK$XX万元(港币XX万元整);提交规划初稿及高层住宅平、立、剖面(即完成1.2.1服务)五日内支付规划设计费的50%:HK$XX万元(港币XX万元整);完成规划概念方案(即1.2.2及1.2.3项服务)五日内支付余下的26%:HK$XX万元(港币XX万元整)。

2.3、若甲方不按合同规定按进度支付设计费给乙方,乙方有权停止工作直至收到该收的设计费。

2.4、所有按规定工作需要的支出,如印刷、晒图、照片、影印、电话、电传、邮递、速递等,由乙方自理;但应甲方要求额外增加的图纸费用另计。

2.5、上述所有支付日期以甲方汇出款项之日为推,并需于汇出款项当日将付款凭证传真至乙方证实。

2.6、甲方付款应以港币支付及电汇形式存入乙方指定以下香港的港币银行之户口:

开户行:XX银行有限公司

户口名称:XX建筑师(国际)有限公司

户口:XXXXXXXXXXXX(港币)

地址:XXXXX道XXX号XX大厦

2.7、甲方的一切设计服务全部由乙方在香港提供、完成。设计费包括乙方工作人员2次出差到上海汇报/交流/工地勘查的差旅费,额外之差旅费由甲方负责,另外支付。

第三条、双方责任

3.1、甲方责任:

3.1.1、向乙方提供开展设计工作所需的有关基础资料,并对所提供资料的可靠性、完整性、正确性及时间性负责,如向乙方提供的资料不齐全,需补充修改,则设计周期相应顺延。如甲方提供错误的资料造成乙方设计工作的浪费,甲方应按乙方实际发生的工作量补偿相关费用;

3.1.2、按双方商定的条款给付乙方规划设计费,若甲方不按合同规定按进度支付设计费给乙方,乙方有权停止工作直至收到该收的设计费;

3.1.3、在设计人员进入现场作业或配合时,应负责提供必要的条件;

3.1.4、工程设计需变更、修改时,须向乙方提供足够的基础资料。需作重大修改或重新设计时,甲方应使用正式文件通知乙方,并增加乙方所需工期及协商增付乙方相应的设计费。若终止设计,甲方应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

3.1.5、乙方在本合同项下向甲方提交的所有设计文件、图纸、方案的着作权属于甲方(署名权归乙方),但甲方应维护乙方设计成果(图纸、方案、文件)的严肃性,不得擅自修改,不得转让给第三方重复使用。若甲方需重复使用应得到乙方的同意及按有关规定给付乙方重复使用的费用。

3.1.6、甲方需提供乙方不需考虑设计的别墅区及商业带的建筑图纸,以配合完成修改规划概念方案设计。

3.2、乙方责任:

3.2.1、根据甲方提交的设计要求,以及有关设计协议文件、设计标准、技术规范、规程、定额等技术要求并进行设计,并按合同规定的进度和质量提交设计文件、图纸、方案;

3.2.2、保证设计文件、图纸、方案的质量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规范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加强与甲方和其它相关设计顾问的沟通和协调。

第四条、停建及缓建

4.1、停建:

当甲方终止或中断规划工程,或乙方被通知无限期停止工作时,此工程作停建论。甲方须按本合同第二条内的条款支付乙方相应各阶段已做出之局部或全部规划设计费,结清后,合同终止。

4.2、缓建:

如本工程在停建后于合约有效期内恢复施工,无重大修改,此工程作缓建论。乙方需继续依据合约条款提供设计服务,由此涉及的尚未付清之部分规划设计费由双方重新商定。所有因缓建而引致任何增加工作,甲方应按实际情况给予乙方补偿。

第五条、调解与仲裁

5.1、协商:

在设计期间或完成设计之后,如对双方签订的合同书中的条款发生争议时,应通过友好协商的办法解决。

5.2、调解及仲裁:

若上述的协商办法不能解决争议时,双方同意由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仲裁过程中做出的任何仲裁决定双方必须遵守执行。在仲裁之后,除仲裁内容外,其它条款仍继续有效并执行。

第六条、其它约定

6.1、本合同所指的设计任务书是甲方对该项目的具体要求,为本合同的有效组成部分,甲、乙双方都应严格遵守。

6.2、本合同执行过程中,经甲、乙双方协商签订的补充协议应按顺序编号,当本合同与补充协议不一致时,应按补充协议的约定执行。

第七条、概念规划文件内容及

送审深度标准

7.1、XXX现代城(暂名)项目地概念规划文件内容及送审深度如下:

1、设计总说明 (含准确技术经济指标)

2、基地位置图(彩色)

3、基地分析图(彩色)

4、总平面图1:1000(彩色)(含准确技术经济指标)

5、总平面布置图1:1000(黑白)

6、总平面交通分析图(彩色)

7、总平面景观分析图(彩色)

8、总平面竖向分析图(彩色)

9、住宅单体平面、剖面图及经济指标

10、酒店单体平面、剖面图及经济指标

11、总体鸟瞰图(手绘亦可)

12、住宅单体效果图(手绘亦可)

13、酒店单体效果图(手绘亦可)

14、其他需补充的文件

7.2、补充说明:

1、总平面图技术经济指标必须与各建筑单体指标计算相吻合(原规划中别墅及商业的指标暂不变)。

2、总平面图中地上建筑层数和地下建筑层数及范围必须标注清楚。

3、最终送审图需做成至少20套A3方案本,一套电子文件光盘。最好带工作模型。

第八条、本合同一式六份,双方各执三份。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并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代表人: 代表人:

日期: 日期:

补充协议

委托人:上海XX房地产有限公司(简称甲方)

承揽人: 香港XX建筑师(国际)有限公司(简称乙方)

双方已就上海XXX现代城(暂定名)项目规划设计事宜签订合同,现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补充协议:

1、合同约定的规划设计费用不包括本合同在中国大陆的所有税项,国内税项由甲方另行支付或者办理免税证明。

2、甲方付款币种为港币,按付款当天汇率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