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

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7 09:02:25

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

篇1

相较于医院其他各个科室,妇产科的主要特点包括多急诊、高危险、多夜诊、高病床周转率等,因此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1]。怎样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保证护理管理的安全性,保证护理质量,是妇产科必须重视的问题。该研究主要分析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护理安全的效果,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来源于该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接受治疗的200例妇产科患者,随机按照平均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36.2±4.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6.5±4.1)岁。另外两组分别选取20名护理人员,观察组护理人员平均年龄(27.2±3.1)岁,对照组护理人员平均年龄(27.5±3.4)岁。两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仍然按照以往模式进行安全管理,观察组在安全管理中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具体方法如下。1.2.1建立护理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标准并不断完善在妇产科选调经验丰富、资历较高的护理人员组成质量控制小组,对每名护理人员具体的岗位职责以及工作范围进行确定,保证落实到人,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开展讨论商定规范的护理工作流程以及其他各项制度及规章。保证护理服务能够有序进行,减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提升护理管理的安全性。另外如果出现护理纠纷情况,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明确是否为护理人员工作失误,及时改善错误,避免二次出现。1.2.2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当前患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因此对医院护理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患者不断提升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升护理技能,保证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科室应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相关培训,并且培训结束后要进行考核;定期邀请专家开展专业讲座,从各个方面促进护理人员护理知识水平以及护理技能的提升。1.2.3做好产房管理工作制订详细的产房管理相关制度,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发现制度中的不足,给予相应改善。另外要加强急救宣传,使护理人员了解到急救的重要性以及正确配合方法,了解急救中包含的护理流程以及内容。建立产房交接流程,做好实时监督,做好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安全管理工作。1.2.4做好妇产科急救用品、药品及护理设备的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妇产科各类用品、药品以及设备的管理,确保所有药品、物品以及设备一直处于最佳预备状态。选派专业人员对护理设备进行管理,确保设备运转的正常,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对于用完的急救药品以及物品要及时补充,确保充足,方便随时取用。另外对于使用的各类药品、物品以及设备要做好记录,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够有据可循。1.2.5做好护理记录管理工作护理记录对于护理服务非常重要,通过将护理过程、护理内容详细记录下来,能够方便定期检查,了解护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也是医疗纠纷解决的参考依据[2]。做好护理记录管理,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必须依据正确格式做好护理记录,不允许随意涂改或者漏记,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及时解决,选派专人做好护理记录的管理,包括归纳以及存档。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后科室内新生儿中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新生儿临时或长时间的手圈、胸牌脱落情况。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前利用该院患者出院反馈表进行评价,内容包括住院环境、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工作方法、护理内容几方面,每项得分25分,总分100分,以60分、80分为界点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根据该院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标准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标准共有16项护理人员应该做到的检查内容,每项内容得分为5~10分不等,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方法

该文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缺陷发生情况

观察组100名新生儿中发生手圈丢失的1名,胸牌丢失有1名,护理缺陷发生率为2%;对照组100名新生儿中手圈丢失的4名,胸牌丢失有7名,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1%。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39,P=0.0098<0.05)。

2.2护理质量比较

管理后两组评分均有升高,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情况比较[(x±s),分]2.3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1%。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488,P<0.00)。见表2。

3讨论

妇产科的护理管理中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①客观方面: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护理技术水平较低,统计发现,大多数护理纠纷及失误都是因为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被认为出现护理失误[3-4]。另外急救药品、物品缺乏,设备落后都可能影响产妇抢救效果,危害母婴健康,甚至可能导致护理安全事故出现。②主观因素:护理人员缺乏较强的法律意识以及风险意识,对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无法进行准确评估,所以护理中出现缺陷的可能性会增加。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较高责任性以及护理主动性,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实施产后护理,监测胎心,因此可能影响产妇分娩。该研究观察组通过进行质量控制,结果护理缺陷发生率仅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11%;同时实施质量控制后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升高为(97.61±10.6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4.38±10.27)分;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7%,明显高于对照组71%(P<0.05)。综上所述,在妇产科护理中开展质量控制,有助于保证护理管理的安全性,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白雅娜 单位:郑州市中医院妇产科

[参考文献]

[1]孟庆云.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安全隐患和防范对策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30):158-159.

篇2

1.1总目标通过项目实施提供规范的孕产期保健服务(要为流动人口提供户籍人口同等的优质服务),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提高助产技术服务水平及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能力;建立和完善急救通道的通畅,提高应急和转诊能力;到2016年,全区孕产妇死亡率达5/10 万以下,严防可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

1.2支持性目标:到2016年,各项指标应达到①早孕建册率:≥95%;②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95%;③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100%;④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⑤产后访视率:≥95%;⑥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95%;⑦产科、儿科"三基"考核合格率:≥95%。

2目标人群

①从妊娠开始至分娩后42d内的孕产妇(包括流动孕产妇);②区内各医疗保健机构妇产科及妇幼保健人员。

3方案内容

3.1加强人员培训①二级医院妇产科的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母婴保健法》等相关卫生技术服务规范、法律法规;孕产期保健管理规范、孕产妇高危因素筛查与管理;妊娠并发症诊断和处理、产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新生儿窒息复苏、产科危急重症的处理及转诊等。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孕产期保健管理规范、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与管理、常见产科急救基本技能及转诊过程中基本急救技能。③乡村医生的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孕产妇系统保健与管理、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与管理、产后访视、母乳喂养及婴幼儿营养指导等。

3.2提高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 ①建立锡山区孕期保健工作小组。2014年我区建立孕期保健工作小组,由各中心妇产科主任、各医院产科门诊医生、各单位妇保医生组成。妇保所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组织学习,以确保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完善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强化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孕期保健规范服务意识,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②加强指导与质控。自2014年1月1日起,无锡市区范围产科医院《出生医学证明》废止单机打印方式,所有新发《出生医学证明》将根据无锡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罡正系统)相关记录实施网络打印,对《出生医学证明》的出入库和查询实行网络化管理。为此我们由专人负责,严把《出生医学证明》的审核关,对要求以临时通道打印《出生医学证明》的产妇逐一随访,全面掌握常住流动孕产妇的漏管;另外,通过加强计免信息系统中儿童母亲的孕期产检情况随访,回顾性质控辖区孕产妇的漏管,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杜绝计划外妊娠妇女的死亡。③大力实施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根据无锡市卫生局、财政局要求,2013年8月锡山区重新修订《无锡市锡山区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即分娩前具有本区户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住院分娩产妇,享有每人500元的分娩补助。我们不断完善住院分娩与生育保险、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机制,强化住院分娩管理,确保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

3.3加强高危妊娠的筛查、监护和管理①高危妊娠的初筛:各医疗保健机构在早孕初查或产前检查时要详细讯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完善常规实验室器械检查等,进行妊娠高危评定,及早发现高危孕妇。根据高危评分标准及高危妊娠管理程序,判断其对母婴健康的危害程度,并进行健康指导。②高危妊娠的监护及管理:严格按照高危妊娠的程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高危孕妇要登记建册、专案管理,并在围产保健卡(册)上作特殊标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都应做好高危孕产妇门诊复查治疗及病情随访工作,对不配合治疗尤其是需要住院治疗但遭拒绝的高危孕产妇应及时汇报产科主任及医院分管领导,必要时应汇报区妇保所,决不能有"患者签字就可以推卸责任"的侥幸心理。③高危妊娠的复评:高危孕妇每次产检时如发现新的高危因素,各医疗保健机构要及时评分。在妊娠28w、34w、37w、入院前、后和临产各期均应常规复评一次,如病情缓解可返回,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定期随访。

3.4加强产科安全管理,全面保障母婴安全①规范产科建设,严格依法服务。?严格按照《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对照《江苏省爱婴医院(卫生院)评估标准》、《江苏省助产技术服务评审标准》和《江苏省医疗保健机构助产技术服务评价标准》,开展产科质量评价工作。?有效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产科安全管理十项规定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发〔2013〕15号),确保母婴安全。?确保母婴保健技术人员依法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杜绝非专业技术人员和无资格人员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②实行业务院长长效监管制。业务院长负责督促产科主任建立健全产科安全工作制度,落实产科医务人员的岗位职责,防止意外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实行业务副院长行政查房制度,及时协调院内相关科室关系,解决产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改进产科工作。③实行科主任负责制。一方面科主任应加强对产科医务人员的助产技术培训,有计划地安排科内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科主任自己要积极参加产科学术会议,引进和推广产科服务新知识和新技术,促进产科质量不断提高。④实行全产程负责制。对第一产程到第三产程应全产程监护,同时实行一、二线医师双岗负责制,确保每位住院产妇得到有效管理;严格实行医生、护士每班值班、交接班制度,交接时应对孕产妇的胎心,产程进展,高危因素变化等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并如实记录、签字;如发现危重孕产妇,要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⑤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水平。?明确危重孕产妇救治组织汇报流程,建立以锡山人民医院为基地的救治分中心,组建应急救治专家库,着力提高区内的应急救治能力。?各接产医院要完善院内救治预案并加强演练,提高急救水平,做到危重孕产妇应急抢救组织反应迅速、预案启动及时、人员训练有素。?实行危重孕产妇、新生儿评审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危重孕产妇、新生儿的早期识别、干预和救治能力,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和解决医疗保健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⑥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控制剖宫产率。按照《锡山区剖宫产手术管理规范》、《锡山区剖宫产手术人员资格准入和评估授权管理实施办法》规范剖宫产手术管理,继续实行剖宫产率定期通报制度。同时,要充分发挥区产科质量控制专家组的作用,全面加大剖宫产病历定期评析的力度,努力降低剖宫产率。

3.5加强产后访视的执行力度,确保访视质量各产科医院要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按要求及时准确录入并上传分娩信息至锡山区妇幼卫生保健QQ群共享,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时接收下载分娩信息以便规范开展产后访视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产后康复情况适当增加高危孕妇的产后访视次数,确保高危孕产妇从产后7d内至产后42d的安全;妇保所应加强对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乡村医生、妇保医师的培训,固定专人,充分掌握访视的内容、方法,提高产后访视的质量。

篇3

⑴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淡漠:较多的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漠,未能把护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缺乏预见医疗差错事故、服务纠纷发生的能力,不知如何保护自己,忽视医源性损伤,更多依赖仪器去解决患者问题,工作时疏忽大意,如在听取孕妇胎心时不认真,或在观察产程时不按标准进行,有些人甚至对孕妇或新生儿常规护理不仔细,可能导致孕妇产后出血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医护人员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等护理安全的规定标准,可能出现发错药或抽血出错等情况,护患纠纷明显增多。

⑵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只注重执行操作,解释不到位,不能换位思考,不注意语调语气,不能适当道歉,引发投诉。

⑶主动巡视及健康教育不到位:护士的知识水平不高,缺乏慎独精神,导致病情观察不仔细或交班内容有遗漏,多发生于交接班前后、中夜班、节假日。

⑷专业技术不熟练:随着医疗行业对医护人员的数量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医疗队伍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妇产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临床护理经验,年轻护士难免缺乏相关的知识及历练,对本科及跨科疾病的知识不熟悉,对特殊仪器操作不熟练,应急抢救配合能力差。随着高科技医疗设备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不断应用,以及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模式的引进,某些医护人员可能对新设备、新知识的学习缺乏耐心,不能及时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以适应越来越先进的护理工作。因为护理人员技能水平不够而导致的护理安全事故有两种:一是医护人员在助产或护理过程中动作不标准,造成婴儿锁骨骨折等;二是护理人员在孕妇产程监控过程中对某些变化缺乏了解,延误了事故处理时机,导致诸如新生儿脑瘫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⑸工作人员疏忽:如护士对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不当,未落实对医疗器械的用前检查、治疗中观察、定期故障维修制度等。

1.2其他产科高精尖诊疗手段的应用,如遗传病产前诊断技术、胎儿镜、产程监护系统、镇痛分娩等,这些诊疗手段有可能对孕产妇和胎儿造成伤害,增加护理人员风险。

1.3患者方面:

⑴患者对护理安全缺乏相关的认知,某些患者甚至不愿意接受相关的护理工作,对医院提出的护理要求不配合,增加了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难度,也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加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在以往的护理安全事故案例中,并不缺乏因患者自身缺乏安全意识而导致的护理事故,如患者在预产期不遵守医院的规定出院活动,不小心摔倒而造成早产、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等,更为严重的则可能导致新生儿窒息或者孕妇产后大出血等。

⑵妊娠、分娩的异常:待产期间存在的风险因素有高危妊娠,如孕妇对分娩产生的焦虑情绪、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以及各种原因引起母体胎儿血供不足导致胎死宫内;分娩期间存在的高风险因素有难产、产道狭窄、分娩时出血、羊水栓塞、产力异常、产道损伤等;产褥期间存在的高风险因素有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及产褥热等;胎儿新生儿因素,有各种因素造成胎儿血供不足而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儿等。

⑶认识冲突:一方面医患双方所拥有医学知识的不对称性,导致人们对产科医疗的期望值极大;另一方面产科涉及到母婴双方的生命安全,一旦发生意外,将其看成是医疗事故而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

2妇产科护理安全的控制措施

2.1提高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是杜绝妇产科护理安全事故的根本措施,护理人员应该认真学习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熟悉疾病甚至特殊疾病的特征和护理重点,并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

2.2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实施教育与临床相结合,规范护理操作,规范护理人员的执业范围,实行全程护理质量管理,转变服务观念,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对新入科人员,进行为期3天的风险意识教育,确保风险意识教育的效果。

2.3做好风险评估:在临床工作中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危险性。

2.4认真覆行告知义务:在医疗法律、法规逐渐完善的今天,医护人员有告知产妇实情、尊重产妇意愿的义务,产妇及家属有知道各项护理操作内容及可能出现问题和承担风险的权力。笔者根据产妇生理、心理的特点,结合本科具体护理操作项目,通过识别、评价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做好预见风险。2年来,我科护理投诉从2011年前平均发生16起降到5起,护理冲突发生率为0。

2.5规范操作规程:在分娩过程专人监测,并提供个性化护理。2年来,我科风险事件和差错发生率,从2011年前每年平均12起和10起降到6起和3起,风险管理效果显著。

2.6加强护理人员层级培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注重产科护士的培养,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结合专业护理培养的发展方向,应用层级管理的新型培训模式制定各级护士相关培养的计划和目标。采取小讲课、护理业务查房、理论学习以及技术操作考核等方式,有计划、有层次、有目的地培养护士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从理论和实践技能两方面把关,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服务的安全性,以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篇4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在本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患者205例,其中应用完善的质量控制及细致、安全的安全管理措施的105例作为观察组,应用传统管理模式的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护理人员年龄23~48岁,平均(30.24±8.36)岁,其中研究生学历14人,本科学历36人,专科学历45人,中专学历10人。对照组中护理人员年龄22~46岁,平均(29.37±8.12)岁,其中研究生学历11人,本科学历35人,专科学历44人,中专学历10人。两组护理人员在年龄、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

1.2.1护理人员方面

1.2.1.1 本身专业技术水平欠缺 目前看来,大多数安全隐患出现都是由于护理人员技术不到位造成的,特别是妇产科[2]。由于妇产科工作的专业性强,因此对护理人员对技术掌握熟练程度要求也非常高。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医学知识掌握局限或者不熟练,导致许多护理上的医护纠纷以及差错事故。例如,当值护理人员如果对血压的监测不到位,或者对孕妇的病症判断不到位,便极容易引起产妇子痫的发生。医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不熟练,临床工作经验欠缺易导致主次不分,在患者出现重大病情需要抢救的关键时刻,不能准确且快速的配合当值医师进行抢救,便会为护理安全埋下隐患。

1.2.1.2 缺乏责任心及相关服务意识 妇产科是一个工作任务繁重的科室,极易导致护理人员工作超负荷,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护理人员缺乏同情心、爱心以及责任心,玩忽职守并且对患者病情忽略。例如,有的护理人员夜班期间由于疲惫及劳累极易对产妇产程观察不细致,导致一些细节问题忽略,严重时会导致产妇直接分娩婴儿于病床上甚至厕所内,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3]。另外,助产师在给娩出的新生儿进行清洗时,动作若是粗糙便极易导致婴儿擦伤,同样会引起医患纠纷。

1.2.1.3 欠缺风险意识 部分护理人员对医疗卫生行业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对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相关了解,在护理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因素及潜在的危险估计不足,在发生医疗纠纷时缺乏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识[4]。

1.2.1.4 护理记录不规范 妇产科由于工作繁忙,造成许多在急诊分娩或者经抢救过的新生儿未能及时的记录其分娩或者抢救时间,医疗记录往往是人为回顾性,或多或少带有主观臆断,导致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及时性及完整性受到破坏,从而导致与医疗记录不一致[5]。

1.2.1.5 护理人员短缺 研究发现,病房床位与护理人员比例在1/0.4左右,并且妇产科大多都是母婴同床,这就间接加大了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6]。在节假日、午晚班工作及抢救治疗后,超负荷工作对妇产科护理人员很容易产生疲惫感,导致护理工作疏忽,引起安全事故发生。

1.2.2 医疗设备因素 医疗设备是保证护理人员圆满完成护理工作必不可少的设施。医疗设备的缺乏、老化或者性能问题都会导致护理人员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另外,护理人员对新引进的设备操作方法及性能不熟悉,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而对设备维护方法不了解则极容易会损坏设备或者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1.2.3 患者因素 由于妇产科患者具有特殊性,任何自身的细小粗心都会引起很大的变故。比如一些孕妇不遵守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不配合医生的劝导,私自外出容易导致意外造成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等现象[7]。此外,许多患者家属对妇产知识不甚了解,并且与医护人员缺乏沟通,出现现实情况与期望值不符导致患者不满情绪,同样也会导致安全隐患发生[8]。

1.2.4 监管部门因素 执行监管的部门只仅仅应付上级领导的指示,未切实按照章程办事,监管力度不够或者讲人情是造成安全隐患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1.2.5 护理人员自身安全隐患 因为护理人员在执行工作时较其他职业更容易接触到各类生物化学制剂以及各类污染物,因此更容易受到安全威胁。尤其妇产科护理人员,因为常接触产妇的血液、阴道分泌物以及羊水,导致易患病毒性肝炎等医院感染。此外,X线、化学消毒剂、紫外线、医疗垃圾以及嘈杂的病房环境等都会对护理人员造成身体以及心理上的损伤[9]。

1.3 解决妇产科护理隐患的对策

1.3.1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水平 注重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及再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素质,鼓励护理人员进行继续学历教育并积极为需要进行高学历教育的护理人员创造条件。定期开展各类知识讲座,鼓励年长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以讲座或者讨论的形式分享传授经验,从而能够有效拓宽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知识及技能考核,所取得的成绩以学分制纳入评级标准中,强制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对产妇进行24 h轮流值班制,参与护理人员应当选择技术水平高超的助产师进行。对于刚分配来的护理人员,必须由高资格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包括孕妇产程培训,产妇大出血急救、新生儿窒息复苏等等,并进行考核,合格人员才能进入科室工作,而对于不合格者则责其重新进行学习,直至考核合格为止。

1.3.2 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 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服务意识能够有效减少医院纠纷[10]。对每一个住院患者及其家属给予一定的尊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耐心的帮助与指导,定时对病房进行巡视,发现问题主动进行有效地解决,对待产妇则要主动进行语言上的安慰与鼓励,以增加其安全感,减少产前焦虑发生。对新生儿进行护理要小心谨慎,避免因为粗心导致新生儿磕碰。对母亲传授正确的喂养方法及新生儿照顾方法等等。因此,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建立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的服务意识。

1.3.3 严格妇产科管理制度 制定 及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避免安全隐患的基本保证,很多隐患都是无相应法规或者因为护理人员违反规章制度人为造成的。因此,必须对妇产科工作进行规范化、制度化[11]。主要包括:(1)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将妇产科所有高风险的环节整理归类,并强制护理人员掌握。(2)建立安全警示标语,在药物收纳盒或者药物抢救车上存放药物的位置贴上警示语句,如药物控制滴速,注意使用剂量等等,在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段贴上小心地滑、注意脚下等等,时刻提醒护理人员以及患者[12]。(3)强化告知制度,在容易出现医患纠纷的各类环节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告知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并嘱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4)建立护理风险备忘录,对妇产科发生的每一次纠纷或者可能引起纠纷的隐患进行记录并且提出相应解决办法。记录内容要切实、简洁,不可伪造、涂改及撕毁,并强制每周拿出时间来对所记录进行回顾及讨论,避免此事件再一次出现。(5)监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责任,保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监督、有检查、有整改、有追踪,及时堵塞漏洞,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且有效的改进。

1.3.4 加强对护理记录文书的管理 对护理文书的书写要真实、及时、客观、准确及完整,不能随意涂改,并且要与医生医疗文书保持一致。这样,对当事人风险的承担可以起到客观公正的作用,也会加强护理人员证据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相关部门也要采取不定时抽查的方式来对护理文书进行检查,并进行评分考核,以保障文书的质量[13]。

1.3.5 加强对药物及设备的管理、检查与维护 要完善药品及设备的管理,做到药品和器材随时可用,并且要安排专人进行清点管理,避免在抢救过程中出现无药可用的现象。要确保科室的设备性能完好,落实设备器材管理责任制,指定专业人士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及维修,并随时抽检,对设备老化、性能不良却未及时上报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

1.3.6 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法律意识 目前,大多数护理人员对自己职业所涉及的风险范围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对一些纠纷不懂怎样运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因此,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专门的风险防范教育,并且制定相关预防的管理法规,建立有效的防范体系。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同时建立相关责任部门,对发生的医疗纠纷及时进行干预及阻止,避免纠纷事件的进一步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妇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患者大多为产妇,因此对护理要求较高,护理工作开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部门的满意及配合程度,故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发生。本研究发现,在对护理人员进行一系列措施包括业务培训及加强其工作态度等等以及对医疗设备和环境进行一系列管理维护后,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应用传统护理理念的病例。可见,通过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以加强护理质量及改善安全管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孝容.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护理与临床,2011,15(5):306-308.

[2]赵依芳,张丽红,张红菊.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2013,11(9):2371.

[3]魏晓芳.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6):266-267.

[4]王琼.妇产科护理安全风险及防范对策[J].医药前沿,2012,2(12):243.

[5]朱金娣,方能秀.产房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0):93-94.

[6]郑明.护理安全管理及事故防范对策[J].天津护理,2010,18(3):60-61.

[7]黄孝容.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4):267.

[8]闫华,孙丽莉,刘玫玫.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淮海医药,2011,29(2):176-177.

[9]罗敏.加强护理安全意识提高护理安全水平[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7,7:22-23.

[10]蔡海娣.浅谈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8):351-352.

篇5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091-02

1一般资料

随着护理理念的转变,通过调查295例初孕产妇心理需求,家属关心态度,见表如下:

家属关心态度:

1.1孕产妇不同程度存在焦虑恐惧心理,紧张、痛苦、烦恼等心理障碍。100%孕产妇表示愿意接受健康教育.

1.2孕产妇希望被人关心、尊重、理解、解释、鼓励等心理支持。

2健康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2.1成立健康教育检查小组,由科护士长负责.主管护师监督指导

2.2采用板报、书刊和护士讲解,多渠道落实健康教育内容。

2.3建立健康宣教记录单,按时分三次检查健康宣教内容知晓,掌握情况.

3健康教育内容

3.1产前健康宣教:

3.1.1 产前心理护理:孕妇入院后,以护士口头教宣为主,内容包括:介绍病区环境,科主任,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护士长等,宣传医疗保险政策,报销要求、比例,多与孕妇沟通, 倾听其诉说,了解孕妇生活环境。讲解不良情绪对疾病的负面影响。

3.1.2疾病知识宣教:进行临产分娩知识讲解,对高危孕妇讲解自身存在的医疗风险 ,操作前耐心说明相关风险因素,在配合各项治疗护理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争取理解和配合,并签定告知同意书,如:入侵性操作:手术前留置导尿,留置针等操作,

3.1.3做好陪伴家属沟通,以得到家属的帮助和支持。我们身处少数民族地区,有语言沟通障碍,通过家属进行通俗易懂的语言沟通,传递爱心,建立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为有效的健康教育打下基础。

3.2 分析个体差异,如年龄,受教育程度等,采取恰当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和健康宣教,让孕妇增加安全感、信任感,认同感。

3.2.1 紧张、恐惧不安型: 允许家人陪伴,选择床位,医护人员热情接待产妇,护理人员尽可能多陪伴鼓励产妇,使其增加自信心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安全感,消除孤独、紧张、恐惧的心理。

3.2.2 忧虑型: 护士在其分娩前应做疏导和安慰,讲解卫生科学知识,耐心地向其家属宣传社会公德,消除家人的冷漠与责骂,尽可能融洽与家人关系,消除产妇心灵上的阴影,与医护人员配合完成分娩。

3.2.3 悲观型: 特别害怕、紧张新生儿发生意外,对分娩失去信心,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和不安全感。我们要用和蔼易懂语言安慰她们,与她们探讨分娩时应注意的问题,提早采取预防护理措施。

3.3根据产程不同阶段, 强化健康宣教与指导

3.3.1第一产程健康教育:

第一产程,历时较长且产妇体力消耗较大。在产程开始即向产妇介绍分娩的基本知识,让产妇了解自己的产程进展情况,向产妇讲解宫缩在产程中的作用,消除对宫缩恐惧,注意睡眠。

3.3.2第二产程中的健康宣教:

产房陌生的环境,对每位孕妇来说,充满着恐惧与不安,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对她们用温柔的语言,生活上体贴、关爱、照顾,孕妇体力过度消耗时,递上牛奶和巧克力,以帮助她们恢复体力,缩短产程。对产程中的特殊情况及时与其及家属沟通,在整个产程中给予孕妇生理、心里、情感支持。

3.3.3第三产程的健康教育。指导产妇平和心态接受分娩结果,及时告知产妇产后注意事项。

3.3.4产妇产后、术后安返病房后,讲解产后卧位,饮食、阴道流血等特殊表现,子宫收缩时的正常感觉等,指导母乳喂养和产后保健等。

母婴同室产妇护士加强巡视,培养训练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技巧、新生儿护理及观察等,各项新生儿护理操作护士亲手示范和讲解,可避免产妇及家属在护理中感到无助、护理知识分歧,影响家庭和睦。对产妇及新生儿生活护理,指导家属分工合作,共同参与,使产妇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初为人母的喜悦,肩负义务及责任。

3.3.5做好出院健康宣教及产后访视。对出院医嘱逐项讲解,建立出院医嘱领取登记本,并记录孕产妇对内容的知晓情况。

通过努力,全年医德医风问卷调查:住院患者满意率达95%以上。住院病人健康宣教知晓率达90%以上。我科自健康宣教开展以来,受到广大孕产妇及家属的好评与信赖。

4体会

4.1护士常深入病房开展健康宣教,主动接触病人,讲究语言技巧,避免使用责怪、嘲笑、歧视的语言,态度和蔼真挚,语言语调温柔清晰,热情、关心、尊重他们,用言行举止感化他们,建立有效沟通,使他们能消除戒备心理,以主动最佳状态接受治疗护理,进行有效宣教,增进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及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有利于病人的身心健康的恢复[3],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提高了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4.2健康教育过程是由护士、患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构成的一个教育体系, 体系中的每个因素都直接影响教育效果[1],利用专业知识通过对孕产妇妊娠,分娩,育儿知识、心理等方面讲解,及时疏导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危机,对不良习惯进行纠正,及时解决病人现存的护理问题,使病人及其家属在论理、思想得以提高,减少孕产妇因不良情绪造成的难产,调动病人及其家属积极参与护理活动,达到了恢复和增进健康的目的.

4.3护士树立良好的形象。护士通过对孕产妇使用礼貌用语,护理操作示范等,展示护士护理操作技术,教会产妇及家属护理新生儿的技能,使孕产妇能充分理解护理工作的艰辛,同时使护士感到自身的价值,有成就感、自豪感。

4.4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时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是确保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2]。护士转变了护理观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充实心理、伦理、营养、社会、药理等理论知识,及时发现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采取有效措施,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4.5强化健康宣教效果检查。孕产妇落实到人,由助产士全程负责安全宣教,主管护师监督指导,按时检查护理健康宣教内容落实情况,锻炼主管护师的带教和管理能力。由科护士长不定时抽查,从而提升全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郭连舫张明园。精神卫生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27

篇6

提高住院分娩率。县在2009年住院分娩率达99.9%基础上稳步提高。

二、项目对象

县农业户籍孕产妇。

三、项目内容

(一)补助资金。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补助农村住院分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和新农合统筹基金组成。

(二)服务内容及限价标准。

1基本服务内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基本服务内容依照《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基本服务项目》详见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实施意见(试行)通知。

2限价规范。全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基本服务内容收费实行限价。县级医疗机构:正常产限价700元。剖宫产限价2000元;乡镇卫生院:正常产限价500元,阴道手术助产限价600元,剖宫产限价1800元。双胎增加150元。

(三)补助规范。

1参与新农合的补助规范。

1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其中专项资金补助300元,新农合补助200元,实现乡级正常产免费。

正常产每例补助700元,县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其中专项资金补助300元,新农合补助400元,实现县级正常产免费。

2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发生产科并发症或合并症。或实行阴道手术助产的先由新农合按参合农民住院弥补规范进行弥补,再由专项资金补助300元。对个人负担较重的贫困孕产妇,依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规定救助。

3县外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新农合弥补按有关政策执行。

2未参与新农合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

3计划外生育的每例由专项资金补助300元。

(四)其他服务。

规范、合理采取诊疗措施,各定点助产机构根据产时需要。保证住院分娩质量与安全,保证产妇享受温馨、平安、质优的人性化服务。

并经其签字同意,确需提供基本服务内容以外服务的应向服务对象告知。严格执行收费规范。

四、补助顺序和资金管理

(一)专项资金补助顺序。

1专项资金直补。农村孕产妇到县(市、区)内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医疗机构按规范先行垫付,对农村孕产妇实行直补,保管上述凭证的复印件(发票复印件应盖有定点医疗机构财务印章)并填写“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经费三联单”

县外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凭住院分娩结算发票、出院小结、户口簿等凭证到户籍所在地卫生院申领住院分娩专项补助。

2专项资金报帐制。医疗机构每月凭住院分娩结算发票、出院小结、孕产妇户口簿复印件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三联单第三联等料理报帐手续。相关资料经卫生管理部门审核。一个月内将补助资金拨付到医疗机构。

(二)专项资金管理。

每月及时将专项资金直接拨付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实行专户或专帐管理和核算专项资金。1专项资金拨付。省财政将住院分娩专项补助资金全额拨付各县(市、区)县级财政复核经卫生部门审核的报帐材料后。

专项补助资金依照“当年全额预拨、次年考核结算、差额多退少补”方法下达。县(市、区)要制定当地的资金管理方法,2专项资金监管。根据省财政厅、卫生厅关于印发《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方法》规定。加强专项资金监管,严格审计、监察,严禁挤占、挪用、截留,不得降低补助规范,不得虚报、弄虚作假套取专项资金。

(三)新农合实行直补。按新农合的有关政策执行。

五、组织管理

(一)成立了由政府副县长担任组长。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负责住院分娩补助工作的协调、指导,办公室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二)县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县农医中心为经办机构。

六、信息管理

填写“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月度统计表”详见附表2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报表报至设区市卫生局和县农村住院分娩补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完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工作信息月报制度。定点助产机构填写“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基本情况登记表”详见附表1按月报所属县(市、区)卫生部门经办机构。县农医中心每月对补助情况进行统计。

七、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将住院分娩补助工作作为民生工程重点。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为落实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县乡两级孕产期保健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以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为支撑,基本覆盖全省城乡的妇幼保健服务网络,为孕产妇提供规范、平安的孕产期保健及住院分娩服务。

符合产科服务基本规范、具备助产技术服务资质、许诺执行本方案有关规定的机构,实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机构定点管理。自愿申请并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签订相应协议作为定点机构。严禁助产机构扣减或变相扣减基本服务内容;严禁将基本服务内容变为产妇自费服务内容,基本服务内容收费超出正常产限价标准的费用由定点机构负担;严禁将正常产划为异常产。

(三)提高服务能力。强化人员培训,提高产科服务水平。依照《省孕产妇急救转诊网络管理规范》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健全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严格剖宫产指征,控制剖宫产率,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剖宫产率控制在30%以下,中心卫生院剖宫产率控制在25%以下,严格控制一般乡镇卫生院剖宫产。

篇7

随着人们对护理质量意识的提升,更加看重在就医过程中的护理质量。特别是产科护理,不仅仅关系到产妇,还关系到新生儿的健康[1]。加上整个产科护理工作量大,工作内容复杂、十分容易因不安全因素导致护患纠纷或者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严重的甚至直接威胁到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有相关数据报道显示,在所有的医疗纠纷中,产科护理中发生的纠纷事件排名第二[2]。因此,为了实际的临床意义,通过分析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有着积极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目的的考虑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出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产科护理发生护理差错的病例数12例,12例护理差错中产妇年龄20-41岁之间,平均年龄(29.17±0.72)岁。

1.2方法

分析对照组12例护理差错出现的原因,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防治措施:①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在基础性的护理工作中,比如护理文书书写,一定要规范,需要严格按照《病例书写规范》进行书写并做好妥善的保存。另外,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护理人员需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和交接班制度。另外还需要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②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上班时间和班次,考虑到产科护理工作量大、强度大以及工作细节多,为了保证护理人员有一个良好的上班状态需要合理安排班次,避免在实际中出现护理人员连续上班的情况。③加强安全管理,在科室内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对临床中总结出来的护理经验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定期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有效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④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实现护理人员与产妇、产妇家属的良好沟通。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保持良好的态度,针对产妇以及产妇家属提出的问题耐心的回答,还可以多向患者介绍一些保健知识、生理卫生知识等,同时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指导,有效舒缓产妇的紧张情绪。

1.3 评价方法

分析对照组不安全因素,对比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l9.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分析对照组不安全因素

分析对照组的不安全因素,见表1.

2.2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

实验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产科护理中,比较常见的安全因素包含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护理文书书写、管理因素、产妇或产妇家属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为主。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因护理技能以及责任意识不强等原因导致出现护理差错[3],加上可能护理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不规范出现护理问题进而发展成为护理纠纷。加上产科中由于护理工作复杂,工作强度较大,很容易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加上没有一个合理、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导致出现护理差错。由于产科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常常需要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极大容易消耗护理人员的体力,如果再出现班次不合理的情况十分容易存在安全隐患。

正是由于各种因素叠加导致产科护理工作中出现不安全因素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分析不安全因素的基础上就需要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有效消除不安全因素,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关心与管理,从多个角度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护理差错。有效控制护理差错的发展,避免发展成为更加严重的医疗纠纷[4]。另外医院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护理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定期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以及操作技能的提升,确保护理人员在数学护理文书时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保证记录的准确、完成、及时和规范,做好保存。护士长需要对护理文书进行严格审查,避免出现疏漏。产科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妇与新生儿,医院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产科相关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整个护理队伍的水平。另外还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效避免护理差错发生。同时加强对医院环境的管理,对医院常用医疗器械进行检查与维护,针对存在问题的设备需要及时上报,避免存在隐患。要求护理人员加强与产妇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宣传各个方面知识,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在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班次方面,不仅要结合产妇的数量、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等方面,还需要考虑到护理人员实际家庭情况,针对家庭特殊情况的给予一定的特殊照顾,另外还需要保证护理排班的弹性。最后加强对产妇以及产妇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对产妇讲解生理卫生知识、分娩知识等,让产妇以及产妇家属对各种不适症状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保证一个积极的态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分析不安全因素并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实验组护理差错发生率1.34%明显低于对照组7.7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分析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基础上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从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操作技能,加强安全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建立一个完善的防治体系,有效降低产科护理过程中发生护理纠纷的可能性,对促进护患和谐有一定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资料】

[1]孙海燕.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的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4,25(12):89-90.

篇8

妇产科护理质量是指妇产科护理人员能否为其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以满足妇产科病人的需要。护理的质量优劣体现在3 个方面:①护理的工作模式是否体现了先整体后个别的护理理念;②护理的工作方法是否符合护理程序, 是否是在符合护理程序的情况下开展护理工作; ③护理的工作效率是否符合效率效益原则,妇产科病人是否满意。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要,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从而减少或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还有利于妇产科的发展及护理队伍的建设。本篇从分析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入手,探讨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的途径,报道如下。

1、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欠缺,缺乏责任心,技术水平不过硬。妇产科护理人员缺乏现代化的护理理念,专业水平有欠缺,若干妇产科护理人员服务差、态度差、情绪化严重,甚至把生活与感情带入工作中,造成其工作不到位,工作质量无法得到提升。

(2)服务对象对护理人员的期望值过高。待产时,产妇及其家属很可能极其紧张,她们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期望值很高,若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意外如胎心异常等,这时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和患者家属及时沟通与交流,患者及家属容易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产生怀疑;同时,由于期望与客观现实往往存在差距,患者及家属很容易产生纠纷。

(3)护理质量评价内容的设置与患者需求相矛盾。许多医院的原有妇产科管理制度没有把病人放在首位,很多制度都是为方便医院管理而设定的, 很少为患者考虑,例如产妇分娩时,本人非常希望自己的丈夫能亲眼见证小孩的诞生,但医院不允许。这时,即使妇产科护理人员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也无法让产妇及其家人感到非常满意。

(4)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检查和安全控制流于形式。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把护理质量考核视为工作负担,不能从内心上热爱护理工作, 考核往往搞突击, 一些计划、记录、妇产科护理小结等也是随便乱抄应付过关,使考评流于形式,考评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护理质量。

2、改进措施

(1)完善妇产科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要让妇产科质量服务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培养医护人员有服务质量管理的意识,从而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自觉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

(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基础技能的训练。良好的护理技术是防范护理质量缺陷的基础,妇产科的高速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终身学习,主动学习。妇产科护理人员应加强各种护理基本技能的操作练习, 尽量多参加学习班、培训班,让自己的专业技能最大程度地得以发挥,让自己跟得上医学的发展,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教育护理人员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认真护理,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确保医护安全和医护质量。

(3)强化法制教育,增强妇产科护理工作者的法律意识。护理质量缺陷与法律法规的学习有密切关系,医院应该与时俱进,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当发生医疗纠纷时,不能慌乱,要有自己专业的判断。每位妇产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同时不断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提高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性。同时, 护理部在护理质量和护理技术方面要常抓不懈,从基础质量到终末质量,从关键部门到薄弱环节,从基本功训练到重点人才的培养, 从新技术应用到新设备的引进,从质量考核到制度落实等,都要有强有力的质量管理机制。

(4)开展护理质量检查。每个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每月一次护理质量自查,每季度一次护理部大检查。每个人都要运用团队的凝聚力,做好每一个测试,要设身处地地为病患考虑,做到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把自己的护理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将质量检查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升的重要指标,加强质量控制,立足目标,着眼环节,逐级考核,层层把关。从单纯被动受检变主动参与检查管理,使护理人员培养起“病人在心中,质量在手中”的意识,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

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长期课题,护理质量的优劣和护理安全管理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直接且重要的指标之一。这就要求妇产科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妇产科护理人员一定要减少护理质量缺陷,以身作则,真正让医院体现出一切为了患者的医疗宗旨。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14-02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妇产科的临床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细化管理主要是对工作的任一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提供人性化服务等方式,达到降低护理出错率的目的[1]。加强妇产科患者的细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还能降低医疗纠纷。对近1年妇产科的护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报告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医院妇产科接收的120例产妇,作为细节护理管理后组,年龄为21岁至34岁,平均年龄为(28.64±2.09)岁。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医院妇产科接收的120例产妇,作为细节护理管理对比组,年龄为22岁至35岁,平均年龄为(29.06±2.11)岁。

1.2 一般方法

1.2.1 入院期间的细节管理

入院待产期间,产妇对医院环境不了解,容易出现抑郁的情绪。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期间,应秉持微笑服务的态度进行临床护理,主动与患者交流,介绍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由于部分患者未对分娩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护理人员可加强入院宣教,还可以向产妇介绍产后哺乳知识,帮助其进行角色转化。

1.2.2 加强围产期细节管理

(1)严密观察患者的产程。分娩期间受到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的影响,产妇的产程可能会出现变化,应对其产程进行严密观察。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向其讲解临床检查的必须行,辅助其进行产前检查。

(2)产妇分娩期间,护理人员应严密监察的产妇生命体征、胎心、胎动、阴道分泌物、宫缩的进展情况的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并由另一名护士进行核对,记录的字迹应清晰、无涂改,避免出现医疗纠纷。

(3)加强对患者动态心理的观察,并进行针对性辅导。若出现新生儿窘迫、死亡等不良妊娠结局时,应在产妇病情稳定后,在采用合适的方式告知,避免患者因情绪激动出现宫缩乏力症状。

1.2.3 产后细节管理

产妇分娩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对胎儿的性别、体重进行详细记录。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力所能及解决患者的困难。例如:当患者出现疼痛症状时,应及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疼痛分级,对于出现轻度疼痛的患者,可采用聊天、听音乐的方式转移视线,缓解疼痛感。对于伴随剧烈疼痛的患者,应遵医嘱取镇痛药物进行治疗。加强产后观察,准确计算患者的产后出血量,若存在大出血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

1.2.4 出院时的细节管理

很多妇产科忽视了对产妇的出院管理,易导致产妇出现产后乳胀、乳汁不畅、皲裂、心情不畅,甚或至产后抑郁症等现象,直接影响着产妇及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因此,产妇出院期间,定期对其进行电话回访,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指导,制定营养计划,嘱咐产妇按时服药。若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入院进行检查,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1.2.5 日常管理中的细化管理

合理进行人员配置:妇产科的患者校多,往往会出现护理人员不足的现象。对此,科室应及时申请新的名额,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管理,合理排班,保证其具有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因睡眠时间不足,出现护理差错。

加强细节教育:

(1)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关研究表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着产妇的预后结局。因此,妇产科室应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增加其对护理常识的了解,强化专业知识,能够正确的对患者进行妇科检查。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不仅能够优化服务质量,还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2)提高细节意识。妇产科室的护理内容非常繁多,很多护理细节均容易被忽视。进行培训期间,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细节教育,使其认识到细节管理的重要性。

1.3 临床观察指标

分析妇产科存在的安全隐患,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安全隐患

表1 针对细化管理前后妇产科安全隐患分析表[n(%)]

对表1中数据进行分析,经细化管理后妇产科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细化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细化管理前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84.16%(101/120),细化管理后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100%(120/120),差异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妇产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具有工作繁杂的特点,容易因护理不当引发医患纠纷[2]。对此,孕妇待产期、围产期和日常管理中,通过建立完善的院内感染管理制度,例如: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医嘱制度、查对制度等,加强制度化管理,并制定适当的奖惩措施,将细节管理落实到日常护理中。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管理,合理进行排班,保证其具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该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细化管理意识,还能激发工作积极性。本组研究中,经细化管理后,妇产科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既往研究表明[3],加强对妇产科的细化管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加强细化管理在妇产科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还能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对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妇产科作为存在护理安全隐患较高的科室之一,要求我们必须对各种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做系统的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解决,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一、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1、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

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足,对待孕妇未认真听胎心、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未严格执行产后护理常规,造成了新生儿窒息、死亡或产后出血等。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发错服药、接错液体、抽错血的现象仍有发生,对各种法律、法规也欠缺了解,重视度不够,出现急症时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就忙于处理,引起护理纠纷的发生。

2、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有限

目前,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提高,同时,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使用,各类新药的快速更新,都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部分护士由于所学医学知识的局限性和技术水平的相对薄弱会导致一些技术问题的出现,产生一些风险。护理人员的知识欠缺、技术不熟练、临床工作经验不足,会在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时刻,不能迅速准确地配合实施抢救措施,给护理安全埋下隐患。如果助产护士对静脉输注缩宫素的孕妇未能及时、正确监测产程及宫缩情况,可能导致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瘫;在肩难娩的过程中,动作不到位,有可能造成新生儿锁骨骨折,引发纠纷。

3、患者自身的因素

由于妇产科病人的特殊性和危险性,已经增加了医疗和护理难度,但是很多孕产妇对医院规章制度不遵守,不配合,如私自离院外出或者请假,结果出现了不慎摔伤、胎盘早剥、胎膜早破等现象,不得已给予急诊剖宫产,而产后又出现大出血新生儿窒息,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医疗纠纷。再者,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意外需产钳术或剖宫术,若不能及时与患者本人和其家属沟通,就容易出现期望与现实情况不符而导致患者的不满意情绪。

4、急救药品、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

因急救药品配备不良,医疗设备种类不全、性能不佳等也是造成不安全的因素。如抢救新生儿窒息用的喉镜,属于易耗品,紧急情况下容易出现灯不亮的情况而延误抢救时间;如一次性吸痰器,容易受到气温影响造成塑料管软硬不均而延误急救;抢救时氧气瓶氧气不足,各类监护仪器的备用电池没电都属于设备隐患。对用于产后大出血、子痫抢救工作的急救药品、抢救设备没能处于良好状态,容易引发法律纠纷。

二、防范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对策

1、增强护理安全意识

为了避免因护理人员法制意识的缺乏导致的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有必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文件,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以维护护患双方权益和降低护理风险。有些护理风险的发生源于护理人员的头脑中缺少风险源于“细节”的意识,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细节护理,如对产前孕妇认真听胎心,作好胎心监护,对产后产妇严密观察阴道出血情况,防范新生儿重度窒息和产后出血的发生,护理安全要求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2、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由理论基础好、实践经验丰富的医生负责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科知识、急救技术等,加强培训实践,并指定专人带教。定期考核以评估培训效果。鼓励护士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以增强自身知识面,改正不当的护理行为。

3、加强护患沟通

针对患者对护理质量的高期望,护理人员必须树立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服务意识,最大程度的减少由于语言不当引起家属不满而引发纠纷。

4、加强药品和设备的管理

完善设备和药品管理,做到急救药品和器材随时处于应急钐。对急救设备做到专人管理,随时检查医疗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定位、定量、定时保养维修,让设备在急救时随时待命,保证药品充足,对使用的药物做好记录备案,以备随时使用。

篇11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主要原因有沟通不当、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经验不足、突发事件中采取的处理手段不当等,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

1影响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因素

1.1患者因素

妇产科的患者情况比较特殊,尤其是孕产期妇女,由于身体行动不便,存在高风险,许多孕妇不了解孕期的注意事项,就容易发生意外。加之患者对医院规章制度不熟悉,入院后没有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或对术后情况不满意,都容易引起术后医患纠纷[1]。

1.2护理人员因素

妇产科的日常护理工作繁杂,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护士身心疲惫是构成不安全的重要因素,还有过度工作和劳累会降低其注意力。护理人员缺乏应有的耐心责任心,没有与患者及时沟通,少数护理人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护理操作不熟练,容易引起不安全事故的发生[2]。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常规流程操作等,很容易因为一点小的失误使患者极其不满,引发病人和家属对护理人员不信任。护士缺乏慎独精神,法律意识淡薄,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略了潜在的法律问题。在接待病人时,说话不谨慎,与患者交流时态度冷淡,语言生硬,不讲究沟通技巧,使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缺乏人文关怀,健康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3]。

1.3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妇产科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制度可循,没有相关人员的监督,工作中产生松懈心理,这也是影响护理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4]。

2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的安全管理措施

2.1重视对患者入院后的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护士没能及时与其沟通,往往造成患者恐慌,为自身疾病担心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入院后的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新收入科室的病患,主管护士要第一时间到病房接待,以缓解病患入院时的不安情绪,并介绍科室的各项规定和注意事项,第一时间讲解患者所患的疾病,让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所认识和了解。告诉患者及家属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饮食要求和作息规定等,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予以解决[5]。治疗期间严格按照医嘱行事,嘱咐患者积极配合,按时吃药。对于患有特殊疾病的患者,要时刻注意其心理变化,及时排解消极情绪并予以开导。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可以建议患者去做心理咨询,从根本上解除患者的消极情绪[6-7]。出院时,要对患者做好健康宣讲,使患者了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运动、个人护理等。

2.2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要做好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保证护理安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在日常的护理操作中,一定要按照规定流程认真执行,特别是查对制度,一定要在治疗实施前进行三查七对,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要保证用药安全性,一定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及时告知家属及病患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在护理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多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给予患者以最大的尊重。沟通时一定要用耐心和爱心,换取患者充分的信任,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误会。在科室的日常培训学习中,可以邀请科室中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与大家分享一些在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每个月让病患给护理人员打分,评定护理之星,使护理人员的付出得到应有的肯定[8-10]。医院还应加强日常对护理人员基本业务的培训和考核,通过考核结果来评定绩效成绩。护理人员除了日常护理操作培训外,还应该提高护理急救技能,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11-12]。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应该树立相关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预防日常发生的不安全医疗事故,对于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评估,减少各类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建立健全安全护理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