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农作物管理技术

农作物管理技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9 10:03:20

农作物管理技术

农作物管理技术例1

2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的原则

2.1生态生理机制为基础

作物栽培技术的确定,需综合考虑光合作用、生理特点、生态因子调控等,以超高产的生态生理机制为基础,确定关键性的技术环节。有资料证实:限制高产和超高产的诸多因素中,“库”占据着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实现高产的目标,籽粒库的增加速度必须要小于“源”的增长速度。科学合理调控栽培密度,“库”范围内产量将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源过大或源质量下降,源库比例失调是小麦超高产的主要矛盾。适当减少源的增加幅度,提高源的效率,促进库的发育和形成,是小麦高产和超高产的关键。

2.2优质栽培技术为导向

这些年,“绿色产品”占据主导消费地位。更多的消费者对绿色环保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提升农产品品质成为关键中的关键。而提升农产品品质,发展优质专用产品,尝试推广使用无公害化栽培技术,有着迫切的市场切入点。在此,今后农作物栽培和耕作技术的发展,建议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适应新时期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趋向,发展提升农产品品质提升的定向栽培调控技术,将成为大趋势。

2.3规范化栽培管理为途径

当前,农作物产业化发展趋向明显。伴随产业化发展,对农作物栽培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近些年,从种植栽培发展趋向来看,基地化生产将成为大趋势。基地化发展,更有利于技术推广。而且,在辽宁一些地域,基本上已经实现“统一供种子”、“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质量标准”的栽培技术体系,并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推广,从另一发面也体现了当前作物栽培的大趋势。今后,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农产品加工需求,建立切合实际的规范化、标准化技术体系,将成为作物栽培科学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3农作物栽培技术优化管理的措施

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对农作物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进行科学管理的总称。其内容包括选种、轮作、间作、套作、复种等。科学的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作物栽培管理应当有利于保护资源,培肥地力,维护农田生态平衡;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有利于协调种植业内部各种作物之间的关系,达到多种农作物全面持续增产;同时还应当满足国家、地方和农户的农产品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3.1结合栽培制度,优选栽培品种

栽培品种的选择,结合地方栽培制度,注意季节衔接,根据茬口调整,适合地方自然和生产条件。在品种的选择上,还应该注意如下问题:1)应该在播种前用化学、物理的方法对播种材料进行处理,以防止病害的发生。2)从中选取无病的植株,保留种子和无病繁殖材料,可以相对地减轻病害的发生。3)合理搭配和布局品种需根据区域一定范围内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栽培水平、栽培制度社会经济因素,确定相对应的品种,防止品种出现单一化。

3.2有效轮作栽培,促进高产稳产

作为传统的栽培技术,合理轮作在高产稳产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有效轮作栽培,将有效降低栽培成本。总之,在栽培管理方面,为了提升生产效益,降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合理轮作必须要综合考虑。

3.3创造更好的土层环境,提供适宜土壤环境

改善土层环境,整地是关键。通过整地,有效调整土层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提升土壤肥力,为播种、作物生长、田间管理等提供更好的土壤环境。由此,本着改善土层环境的目的,建议播种前及时整地,平整地面,耙细土块,确保上虚下实,深浅一致,保证出苗的一致性。总之,播种前,必须创造更好的土层环境。

3.4加强水肥管理,减轻病虫害

科学的水肥管理,将有效遏制病害发生。科学的水肥管理,包括肥料种类、数量、日期、方法等,都要经过科学的配比,并根据反馈做针对性调整。水肥管理,需根据肥料种类,科学使用氮、磷、钾等,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

农作物管理技术例2

前言

一旦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取得了新的提高,其增长提拔也由质量型替代了传统的数量型。因此 , 这将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巨大的效益以及影响 , 并且可以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于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的研究。主要围绕提高牢固单位面积产量,发掘作物自身的高产潜力等集成技能攻关的,同时,也要看重农作物高效、优质生产技能范畴的开辟以及研究。现在我国的农业办理要领正在渐渐由集约型替代传统的粗放型办理,我国新时期现阶段农业以及农业科技生长面临的紧张任务便是怎样有效地办理农作业效益、品种、布局、质量等问题。

1 关于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的原则

1.1 把农作物的生理机制作为基础“源”、“库”比例的不和谐是造成农作物超高产的紧张的原由。“库”的增长速率低于“源”,种植生态因子调控角度,随着密度的增长,订定相干的种植技能。在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中,“库”是限定高产乃至超产的紧张因素。在高产的有力条件下,功劳指数就下降了。提高探究农作物的生理机制,从而造成农作物的超高产,所以需要我们根据农作物的光合制定合理计划。

1.2 发展优质栽培技术为向导

环保农作物的产品风致的提高已经迫不及待了。当代办理技能要求生长无公害的产品和种植技能。随着绿色风致消耗的要求,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偏向肯定朝着定向种植调控技能生长。

1.3 以规范化、标准化的栽培管理技术为途径尺度的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渐渐变得严格,以及必要性的程度日益加深。随着经济的生长,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统一的供种、技能办事、质量尺度的种植技能已投人利用。就我国现在形势来看,怎样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订定范例尺度的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就非常须要了。

2 如何选取正确的培养材料

2.1 种子的选择

引起病害产生的缘故原因有,播种了移栽带菌和带病的种苗和无性繁殖质料。因此,应该在播种前用化学、物理的要领对播种的质料进行处理惩罚,以警备病害的产生。

2.2 播种区的选择

从需要培植的植株中选取无病的植株,例如马铃薯病毒病、甘薯黑斑病等,可创建无病种苗田,选择无病区或断绝区播种,偶然种子和无性繁殖质料并不能用处理惩罚的要领来有效地办理携带病原物的问题,保留种子和无病繁殖质料,可以相对地减轻病害的产生。

2.3 贮藏

有些病害如甘薯黑斑病、甜菜蛇眼病等,在贮藏时期还可以连续生长,不但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对来年病害也有加重影响,做好正确的贮藏非常重要,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控制好贮藏的环境条件。

3 田地栽培的其它注意事项一定要根据作物的田间长势、当地的农艺状态举行科学的办理,在作物生长的进程中,水肥办理与作物生长密切相干,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

在生产中,为和谐作物的生长,在施肥进程中,增长磷肥的用量,采取氮、磷、钾共同利用的步伐,可在肯定程度上低沉小麦锈病的产生。如在小麦种植进程中,增长铵态氮肥的施用量,可以低沉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增长钾肥的用量,反而使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提高,小麦对胡麻斑病的抗性得到加强。应根据田间测土环境,从而低沉作物的病害,针对水稻的氮肥施用,对小麦锈病,为警备稻白叶枯病、稻瘟病的加重产生。但氮肥施用量又不宜太少,应恰当控制氮肥用量,增长硝态氮肥的施用量,以免加重稻胡麻斑病的产生。

在肥料施用的时期和要领方面,如果基肥过多且不腐熟,或基肥不够而追施过晚,都会造成后期氮肥过多而加重稻瘟病的产生,如麦、稻田出现缺水时,小麦赤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烟草黑胫病等容易产生。田间叶斑病、胡麻斑病不停加重,在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块,由于田间温度高,田间水分对作物病虫害产生影响明显。

4 农作物栽培的创新分析

4.1 植物激素的应用

在农作物栽培中充分利用植物激素的作用原理,比如实时抑制农作物的顶端优势,还有无子果实的培育,乙烯催熟的作用以及生长素除草的作用等。

4.2 植物激素的应用

最大程度的克制农药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从根本上实现生态体系良胜循环;用黑光灯举行捕杀;使农作物成为真正的绿色食品;在举行生物防治时:大多采取以下4种方式,利用捕食天敌的干系链清除害虫,充实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加强虫害生物防治在只管即便倒霉用农药,利用昆虫激素对害虫举行控制,利用诱变异种等转基因技能作育出抗虫农作物。

4.3 农作物繁殖控制技术的应用

常见的原理是利用嫁接扦插等营养生殖法来繁育农作物后代,发挥农作物繁殖控制技能在农作物种植办理中的应用为了使得亲本的精良胜状连结下去。例如果树以及花卉的快速繁育以及作育无病植物方面,充实利用的是制作构造作育技能。

4.4 应用创新的优势

利用先辈的作育精良作物生物育种技能所作育改进的农作物品种。不但大幅度的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以及产量,更是实现了农作物的高产量、高风致以及高效益,并且具备了天然作物中极少数生物才有的固氮作用,既到达了增产的目的,而利用转基因技能作育出的农作物,又有效的控制了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

5 对农作物生长期进行科学管理

5.1为农作物生长提供适宜条件

(1)合理灌溉.水分可以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动提供原料;水分是生物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的介质;水分有助于矿质养料的吸收;水分的散失有助于水分的吸收、水分及矿质养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以及散热等。

(2)合理施肥。不同植物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

总而言之,对于农作物的栽培管理,与病害的消长有着密切的干系。在选种精良品种的根本上,配套良好的种植技能,才能得到丰产和稳收,联合多年农业技能推广事业,就农作物种植办理探究如下,来为农作物种植提供引导。

参考文献

农作物管理技术例3

中图分类号:TN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147-01

【引言】合理的栽培制度应该是体现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农作物种植的优化方案。合理的栽培制度应当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有利于保护资源,培肥地力,维护农田生态平衡;有利于协调种植业内部各种作物之间的关系,达到各种作物全面持续增产;同时还应当满足国家、地方和农户的农产品需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一、关于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的原则

1、把农作物的生理机制作为基础“源”、“库”比例的不和谐是造成农作物超高产的紧张的原由。“库”的增长速率低于“源”,种植生态因子调控角度,随着密度的增长,订定相干的种植技能。在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中,“库”是限定高产乃至超产的紧张因素。在高产的有力条件下,功劳指数就下降了。提高探究农作物的生理机制,从而造成农作物的超高产,所以需要我们根据农作物的光合制定合理计划。

2、发展优质栽培技术为向导

环保农作物的产品风致的提高已经迫不及待了。当代办理技能要求生长无公害的产品和种植技能。随着绿色风致消耗的要求,е屡魑锏纳长偏向肯定朝着定向种植调控技能生长。

3、以规范化、标准化的栽培管理技术为途径尺度的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渐渐变得严格,以及必要性的程度日益加深。随着经济的生长,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统一的供种、技能办事、质量尺度的种植技能已投人利用。就我国现在形势来看,怎样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订定范例尺度的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就非常须要了。

二、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

农作物栽培管理是指是特定地域的农作物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其内容包括选种、轮作、间作、套作、复种等。科学的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作物栽培管理应当有利于保护资源,培肥地力,维护农田生态平衡;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有利于协调种植业内部各种作物之间的关系,达到多种农作物全面持续增产;同时还应当满足国家、地方和农户的农产品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1、选择品种

在品种选择时,第一,应结合当地栽培制度,品种和作物注意衔接季节和茬口。第二,应结合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选择品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该在播种前用化学、物理的方法对播种材料进行处理,以防止病害的发生。

(2)从中选取无病的植株,保留种子和无病繁殖材料,可以相对地减轻病害的发生。

(3)合理搭配和布局品种需根据区域一定范围内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栽培水平、栽培制度社会经济因素,确定相对应的品种,防止品种出现单一化。

2、轮作

轮作是农业较为传统的技术,轮作合理能促进作物的持续稳产高产,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在农作物栽培管理方面,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病害的发生程度,对作物的轮作要进行科学考虑。

3、整地

整地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土壤耕层构造和表面状态,协调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因素,提高土壤肥力,为播种和作物生长、田间管理提供良好条件。因此,为促进种子萌发,播前进行整地,使田面平整,土壤细碎,上虚下实,有利于播种深浅一致,保证出苗整齐均匀,同时为作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

4、播种期

在农作物播种的期间,病原物会因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病害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播种期的气象,经常会对作物产生直接影响。

5、水肥管理

对水肥的管理与主要病害消长有着很大的关系。科学的施肥内容包括肥料的数量、种类、时期、释放方法和比例,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根据肥料种类进行管理,配合使用磷、氮、钾,磷、钾可减轻病害。

6、中耕

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沿作物株行间进行的耕作作业称为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有多方面的作用。中耕可疏松表土、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促进土壤的通气性,加速土壤的微生物活动和养分的含量、去除杂草、促使根系伸展、调节土壤水分状况,干旱时,它能破除土壤板结,切断毛管孔隙,减少水分蒸发;水分过多时,它能加快土壤水分蒸发的速度。农民常说:“锄头下边有火又有水”就是这个道理。中耕的时间和次数因作物种类、苗情、杂草和土壤状况而异。在作物生育期间,中耕深度应掌握浅――深――浅的原则。即作物苗期宜浅,以免伤根;生育中期应加深,以促进根系发育;生育后期作物封行前则宜浅,以破板结为主。结合中耕向植株基部壅土,或培高成垄的措施,称培土。多用于块根、块茎和高秆谷类作物。以增厚土层,提高地温、覆盖肥料和埋压杂草,有促进作物地下部分发达和防止高秆作物倒伏的作用。

7、田园卫生

大量的病原物会残留在田间病株残体上,经过越冬、越夏将其作为肥料施用到田间,容易将病原菌带到田间。因此,收获后清除遗留在田间的病株残体,通过充分腐熟后施用,或通过机耕将残株深翻入土,以保持田园的卫生,有效减少病原的产生,尽可能的降低农作物经营风险。

三、农作物栽培的创新分析

1、植物激素的应用

最大程度的克制农药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从根本上实现生态体系良胜循环;用黑光灯举行捕杀;使农作物成为真正的绿色食品;在举行生物防治时:大多采取以下4种方式,利用捕食天敌的干系链清除害虫,充实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加强虫害生物防治在只管即便倒霉用农药,利用昆虫激素对害虫举行控制,利用诱变异种等转基因技能作育出抗虫农作物。

2、农作物繁殖控制技术的应用

常见的原理是利用嫁接扦插等营养生殖法来繁育农作物后代,发挥农作物繁殖控制技能在农作物种植办理中的应用为了使得亲本的精良胜状连结下去。例如果树以及花卉的快速繁育以及作育无病植物方面,充实利用的是制作构造作育技能。

四、对农作物生长期进行科学管理

1、为农作物生长提供适宜条件

(1)合理灌溉.水分可以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动提供原料;水分是生物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的介质;水分有助于矿质养料的吸收;水分的散失有助于水分的吸收、水分及矿质养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以及散热等。

(2)合理施肥。不同植物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

总而言之,对于农作物的栽培管理,与病害的消长有着密切的干系。在选种精良品种的根本上,配套良好的种植技能,才能得到丰产和稳收,联合多年农业技能推广事业,就农作物种植办理探究如下,来为农作物种植提供引导。

参考文献

[1] 哈斯木・吐尔地,吐逊汗・巴拉提.冬小麦安全越冬的田间管理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2(S1):32.

[2] 余连香.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提升侧率[J].农业与科技,2013,33(7):143.

农作物管理技术例4

0.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科学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粮食的生产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做好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随着大气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产量以适应时代需求,对农作物进行必要的栽培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农作物的病害;选取优良的品种和配套的栽培技术,才可以可以获得理想的收成。下面我们就对具体技术做以下探析。

1.农作物田间管理技术

农作物田间管理技术包括:轮作、选用良种、中耕松土、水肥管理、田园卫生、播种、整地等等方面的内容。

1.1选择合适的秧苗、种子和繁殖材料

(1)在播种之后移植带病或者带菌的种苗或者无性繁殖的材料,都会从一定程度上引发病害。为了有效地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在播种之前应该使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处理播种材料。

(2)因为有些无性繁殖的材料和种子用一般的处理方法无法解决原植株携带的病毒,比如说甘薯的黑斑病、马铃薯病毒病、叶锈病等等。因此,可以建立无病毒种苗培养基地,选择隔离区播种培养,一代代筛选出无病毒的优良植株,然后保留这这些无病毒材料和种子,并把这些应用于农田中去,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着很大的帮助。

(3)像甜菜蛇眼病、甘薯黑斑病等等这些病害,在蔬菜的储藏期内这些病毒还会继续危害蔬菜,持续发展严重影响蔬菜质量,不仅会是蔬菜损失加重,而且会使得来年的病害更加严重。所以,在储存蔬菜时,要控制好外界的条件,比如选择合适温度、湿度等,这对安全储藏很重要。

1.2轮作

因为长时间的连续种植一种农作物很容易导致土壤中病原物的增加,使得植物容易发生病害。所以,在进行农业生产中,必须合理安排不同的作物进行轮作。就以棉花枯萎病作为例子,如果一块地里连续种植棉花,枯黄病的发病率会逐年增高。所以,要对农作物轮作进行科学的研究,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病害的发生,满足生产的要求。对于农作物的轮作,一方面,要对轮作的农作物科学的选择,尽量避免寄主作物;另一方面,要选择合适的轮作年限,每种病原物在土壤中存活的时间是有限的,可以根据这些来确保农作物少受到病害。

1.3整地

在播种之前要进行整地,这样可以使土壤的粗细均匀,表面平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保证上层土壤疏松,下层紧实,有利于出苗的整齐均匀度,可以为农作物的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地势较低和雨水较多的地方,为了排水和有良好的通气性,就要在播种的时候挖一些畦或者垄;要是在风沙频繁的地带,应使表面有较大的土块防止大风侵蚀土壤,必要时在田间开沟做垄;在坡地耕种时,应该在沟垄内进行种植和等高耕作,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肥料和水土的流失;对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域,为了保地保墒,疏松土壤的厚度应适中;垄作是有利于提高地温的,所以在寒冷的北部地区可以使用垄作来增加地温。

1.4选择合适播种期

不同的时间气象条件不同,所以,在选择播种期时要慎重,播种期的选择会影响到种植农作物的田间所含有的病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如:秋天早播小麦的麦苗,因为早期生长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叶锈病就会容易发生,等到了冬季叶锈病就会加重。温度对有些农作物的影响也比较大,比如一些喜温植物棉花、水稻等,如果播种早了的话就会发生立枯病和烂秧现象。播种期还会同时对农作物的病原物和寄主作物产生影响。所以,选择合适的播种期对农业生产十分重要。

1.5加强水肥管理

水和肥料的合理施用对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要结合当地农艺情况和农作物田间生长趋势,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的管理,以期促进植物生长,增加农作物产量。

(1)为了使农作物生长更加协调,我们在对田间农作物施加肥料的时候,必须根据田间农作物的实际情况追加肥料,否则就会出现有些肥料过剩,有些元素的过多也会导致植物生病;而有些不足的现象,这样都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所以,要根据农作物的需要,配合使用钾肥、氮肥、磷肥,这样既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作物的病害,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比如说种小麦时,如果铵态氮肥的用量增加,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麦全蚀病的出现,而要是增加硝态氮肥的用量,则会使此病的发病率升高。氮肥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止水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发生,但必须把用量加以控制。以免其它引起病变的发生。使用磷肥可以从某种程度上降低小麦叶锈病的发生。钾肥可以使小麦增加对胡麻斑病的抵抗能力。

(2)对于肥料的使用时间和施用方法也必须十分注意,如果田间基肥太多了,而且腐熟程度不够,会导致后期土壤中氮肥含量过多,而导致稻瘟病加重。

(3)对于田间水分的控制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影响着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而且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如果排水不好或者是在地势比较底的田地,水分含量会过高,很容易导致田间温度升高,农作物的根茎容易发生腐烂。如果稻田和麦田缺水,则会使胡麻斑病、叶斑病加重。

1.6注意适当的中耕松土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中耕松土,其目的就是为了使熟土层疏松,因为埋在土下的根茎部分也是要进行呼吸作用的,疏松的土层可以容纳较多的空气,可以给根部分提供充足的氧气环境,有利于根部发挥其正常的功能。中耕松土还可以使土壤中分布的营养元素分布均匀,使土壤的矿物质元素得到充分利用。

1.7保持良好的田园卫生

田地里之前的生病的植株体上有大量的病菌,如果把它们当做肥料重新放回田间,就会把植株身上的病菌也带入田间,导致感染新生长出的株苗。所以,在每次收获后必须清除之前带病的植株。

1.8防治虫害

现在虫害是影响田间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必须科学合理的采取适当的防虫措施,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比如: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只要采取对应的农药按规定进行喷洒。就可以有效的防治虫害的发生。

2.结语

在现代化大生产的今天,更必须注意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因为只有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才能获得最佳的作物收成和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从农作物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化管理,使管理常规化,以期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 [科]

【参考文献】

农作物管理技术例5

1 农作物中后期管理工作重点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往往给农作物种植带来严重影响,如大风、干旱、低温、冰雹、病虫害等频发或突发时,往往给农作物带来减产、重灾危害。针对农作物中后期田间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确保农作物丰产丰收,需要重点做好以下5项工作:一是做好国家农业政策落实,特别是围绕农作物中后期田间管理各项措施,从保障粮食丰收目标上,加强农情调查、监测,细化调度和技术指导,推进科学管理和实施效果。二是做好病虫害防控,立足“虫口夺粮”,分区治理,着力打赢防控突击战。三是注重田间分类管理,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摸查和分析农作物苗情、墒情,完善分类管理技术方案,指导农民推进田间管理任务。如加强肥水管理,巧施拔节肥,科学抗旱,运筹肥水管理,对于涝情进行防范,排涝降湿。四是做好灾害防御,特别是小麦中后期倒春寒、干热风、防倒伏等问题,及早制定防范对策,做好天气预警,指导农民开展有效的防范措施。五是及早筹划跨区机收作业,根据地区农作物种植规模、区域分布,制定抢收抢种方案,推进机械化作业,确保粮食丰收、下一季播种两不误。

2 小麦中期田间管理技术

2.1 田间肥水管理

进入每年3、4月,小麦进入拔节期,这一阶段要做好肥水管理。在小麦生育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要结合田地苗情、墒情加强肥水灌溉,提升分蘖成穗率。需要强调的是,春季肥水要因苗制宜,前期未进行肥水或早春返青期施肥但肥料不够的田块,要在拔节期进行2次追肥,地力水平一般的田块,做到肥水早攻,促进弱苗转壮。对于地力好的麦田,肥水要后移,在拔节后期进行追肥。抽穗扬花期是小麦吸肥的第2个高峰期,这一时期要从肥水供应上,增加粒数、巩固穗数,确保足够粒数。结合雨水追施尿素,多阴雨天气时,注重排涝,防止渍害,保障麦田通风,避免中期倒伏。

2.2 对倒春寒的防范

在极端天气防范上,拔节后气温回升,幼穗成长时极易受到“倒春寒”影响而造成减产损失。因此,在中后期田间管理上,要注重天气变化,加强田间灌溉,避免寒潮对小麦的影响。特别是在缺乏肥水条件的田块,着力从2个方面加以改善:一是做好氮肥追施,667m2追施尿素150~200kg,提升小麦的分蘖率;二是及早喷洒氨基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庄福星、美洲星,配以磷酸二氢钾兑水进行喷雾,中间间隔10d,促进小麦受冻后恢复生长。

2.3 做好纹枯病的防治

从小麦种植实际来看,开春后多阴雨天气,田间湿度较大,通风较差,小麦纹枯病滋生严重。中期小麦纹枯病防治,主要从2方面着手:一是做好清沟沥水工作,防范渍害,增加麦田通风透气效果;二是开展化学防治,选用25%的己唑醇300mL,或12.5%井・蜡芽3L,配施氨基酸液750mL、磷酸二氢钾3kg兑水225~450kg进行喷雾,间隔7d,通常防治2次。

3 小麦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进入小麦后期管理,主要是做好对病虫害的集中防治,开展“一喷三防”工作,小麦穗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增加粒重的目的。做好田间小气候的改善,特别是后期根系吸收作用不足时,加强生长所需养分的供给,提升灌浆速率,增加粒重。当田块小麦抽穗率达到70%时,进行首次喷药预防。以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900~1200mL,或者25%咪鲜胺 750~900mL,配以0.0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450mL,50%吡蚜酮颗粒150~180g,辅以氨基酸液肥750~1000mL,99%高纯度磷酸二氢钾2500~3000g兑水225~450kg进行喷雾,重点对小麦穗部进行施药。扬花期实施2次喷洒,开展“一喷三防”用药时,以晴天无风为宜,喷水量不能少于450kg/667m2,要注重对中下部叶片进行喷雾。扬花期喷药时避开授粉时间,以上午11:00以后为宜。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喷施后24小时内下雨,降低药效。针对小麦后期抢收工作,结合地区小麦种植分布实际,选择不同的区块,分期进行收割,特别是对于机收作业,要在籽粒完熟初期进行。

参考文献

农作物管理技术例6

  

自2008年1月12日以来,广西经历了一场50年难遇的低温雨雪灾害极端天气事件,有多项历史气象纪录被刷新。这次灾害过程有4大特点:平均气温低;持续时间长;冻雨、冰冻影响严重;降水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虽经全区人民的共同抗击,灾害依然严重,柑橘、香蕉、茶树、甘蔗等农作物普遍受灾。为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应加强田间管理。为此,笔者特提供以下意见,供广大农民朋友和农业技术人员参考。  

  

1 适时采收,改种短期作物  

  

部分受灾严重的地区,如桂林、柳州等地,多种蔬菜、水果出现变色,甚至溃疡现象。建议农民抓紧时机将作物采收上市,减少损失。对于受灾严重的甘蔗,若生长点已坏死,要抓紧时间及时砍收,收完后留宿根的及时清除冻死幼苗,盖上地膜或蔗叶。受冻害严重的菜田,应抓紧天晴时机翻犁,待气温回暖后改种速生类蔬菜,如小白菜、菠菜、生菜等。在半干旱田地种植的马铃薯和甘薯死苗、烂苗严重的,要做好改种春玉米、黄豆和花生的准备。  

  

2 清沟沥水,中耕培地  

  

对于水稻田、低洼田块和积雪较深的田块应及时清沟沥水,做到“三沟”配套,防止再受渍害。有作物生长的田块,要抓住晴天墒口的有利条件,普遍开展1次中深耕工作,破除表土板结,促进根系生长。中耕结合培土,与疏理田间沟渠工作相结合,增厚根部土层,减少土表水分蒸发,提高抗旱力。  

  

3 清理冻伤枯枝败叶  

  

广西普遍种植的柑橘、香蕉、龙眼、荔枝等果树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冻害的侵袭,严重者整株冻死,轻者出现枯枝烂叶,为恢复生长,对冻枯、冻坏的枝、叶、果实,要结合春剪及早进行剪除,可选择晴天中午进行。在中等灾区,如南宁地区,蔬菜、水果未出现溃疡或变色情况。建议待天晴气温回暖后,摘除病叶(果)、黄叶等,使作物尽快长出新枝嫩叶,从源头上消除病害大面积发生的机会。  

  

4 施肥防病  

  

天晴回暖植株恢复生长后,由于植株刚经受冻害,抗逆性降低,易受病虫危害,病害发生与流行的风险增加,要清理田间地头杂草并及时结合施肥喷洒保护性药剂防护,对于灾害中受伤的果树,可喷涂1%等量式波尔多液予以保护,或喷涂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也可喷施1次保护兼内吸型杀菌剂,如多菌灵、退菌特、托布津等。叶面喷施生长素、营养液等促进受灾农作物的恢复生长。其他作物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喷药预防,瓜类枯萎病、疫病等可选用多菌灵、甲霜锰锌等喷施。马铃薯、甘薯要及时清理中心病株,达到防治指标的要喷施1次600倍甲基托布津或其他对路农药,果树追肥可叶面喷洒0.2%~0.3%尿素、0.2%~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或施三元素复合肥,视树体大小,株施0.5~1.0 kg,叶菜类蔬菜可用0.2%磷酸二氢钾加0.5%的尿素,叶面喷施并结合灌水,追施尿素225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磷酸钾复合肥150 kg/hm2。时间在3月初以前,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结合中耕松土,施肥方法以直接撒施为主。  

5 及时整理受损害的大棚  

  

广西设施生产的蔬菜、食用菌等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灾害,很多棚室倒塌或毁坏,应采取开沟方式排干菇房周围或田地积水,及时整理受损害的大棚,早晚气温较低,应及时增加覆盖等增、保温措施,及早恢复蔬菜、食用菌等生产必要环境。菇体或菌丝体停止生长或进入休眠期的食用菌,应停止喷水,尽量保持菇床料面干爽。加强菇棚(房)保温管理,可在大棚内加小拱棚,棚外加盖薄膜、草帘等覆盖物,棚内底部用塑料薄膜作围裙,以减少底部的冷空气侵袭。在大棚北面用作物秸秆堆成防风障,以挡风防寒,抓紧中午气温回升时机,及时通风换气,防止栽培料变质发酸。

  

6 及时定植、移栽  

  

对蔬菜苗床、育苗地采取小拱棚薄膜覆盖或用稻草等遮盖防寒保温,待气温等气象条件成熟时,及时移栽、定植到大田,并增施薄施有机肥,促进蔬菜生长,对新种植不耐寒的蔬菜品种可进行畦面地膜覆盖。争取早上市,早收益,降低灾害损失。  

  

参考文献  

  

[1]王金城,朱延红,王鑫.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种业,2007(5):71-72.  

[2] 齐旭峰.春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及预防[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6):26.  

[3] 张冬仙.越冬农作物防寒防冻措施[J].农村百事通,2007(6):39.  

[4] 佚名. 农作物防冻技术[J].农业新技术,2006(1):17.  

[5] 林连喜.农作物冬春低温寒(冻)害的防御与病虫预防[J].农家之友,2005(1):27.  

[6] 李美荣,刘映宁,赵军,等.陕西省关中地区大棚蔬菜低温冻害预报服务方法[J].干旱地区农业研  

究,2007,25(5):204-207.  

[7] 辛学.冬春棚室蔬菜受冻后的拯救与管理[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7(4):47.  

农作物管理技术例7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有着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这将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巨大的效益以及影响,并且可以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于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的研究。主要围绕提高牢固单位面积产量,发掘作物自身的高产潜力等集成技能攻关的,同时,也要看重农作物高效、优质生产技能范畴的开辟以及研究。现在我国的农业办理要领正在渐渐由集约型替代传统的粗放型办理,我国新时期现阶段农业以及农业科技生长面临的紧张任务便是怎样有效地办理农作业效益、品种、布局、质量等问题。

一、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1、农作物农药高残留

农作物在进行无公害栽培过程当中,为了让农作物健康的生长远离害虫的危害,对农作物使用农药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方式。但是因为农作物的栽培者们对于农药使用过度,用药太过于盲目跟风,这导致了农作物含有有毒物质和农药残留量超标。这不但破坏了无公害农作物的营养价值,还会让食用者的身体受到损害,非常不利于无公害农作物的发展。

2、盲目使用肥料

农作物在栽培过程当中,农作物的栽培者们因为对于农作物的了解不全,欠缺农业方面的知识,所以在对土壤构造不够了解的情况下滥用一些化肥材料。这严重污染了土壤,导致了土壤肥力的降低,更降低了农作物抵抗害虫的能力和农作物原本的营养价值。

3、土地污染

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现在大多数农作物栽培地周围都布满了工厂和房屋,工厂在运作过程当中会有很多废气废水排放出来,而房屋的居民每天的生活垃圾也在周围随意丢弃。这不仅严重的污染环境还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农作物的栽培地,农作物在受到污染的土地上培植会严重的破坏农作物的内部构造,而人们食用这些农作物会危害人体健康,这就破坏了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初衷。

二、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中应把握的要点问题

1、把握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的原则

1.1把农作物的生理机制作为基础

“源”、“库”比例的不和谐是造成农作物超高产的紧张的原由。“库”的增长速率低于“源”,种植生态因子调控角度,随着密度的增长,订定相干的种植技能。在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中,“库”是限定高产乃至超产的紧张因素。在高产的有力条件下,功劳指数就下降了。提高探究农作物的生理机制,从而造成农作物的超高产,所以需要我们根据农作物的光合制定合理计划。

1.2发展优质栽培技术为向导

环保农作物的产品风致的提高已经迫不及待了。当代办理技能要求生长无公害的产品和种植技能,。随着绿色风致消耗的要求,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偏向肯定朝着定向种植调控技能生长。

1.3以规范化、标准化的栽培管理技术为途径

尺度的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渐渐变得严格,以及必要性的程度日益加深。随着经济的生长,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统一的供种、技能办事、质量尺度的种植技能已投人利用。就我国现在形势来看,怎样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订定范例尺度的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就非常须要了。

2、选取正确的培养材料

2.1种子的选择。引起病害产生的缘故原因有,播种了移栽带菌和带病的种苗和无性繁殖质料。因此,应该在播种前用化学、物理的要领对播种的质料进行处理惩罚,以警备病害的产生。

2.2播种区的选择。从需要培植的植株中选取无病的植株,例如马铃薯病毒病、甘薯黑斑病等,可创建无病种苗田,选择无病区或断绝区播种,偶然种子和无性繁殖质料并不能用处理惩罚的要领来有效地办理携带病原物的问题,保留种子和无病繁殖质料,可以相对地减轻病害的产生。

2.3贮藏。有些病害如甘薯黑斑病、甜菜蛇眼病等,在贮藏时期还可以连续生长,不但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对来年病害也有加重影响,做好正确的贮藏非常重要,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控制好贮藏的环境条件。

三、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的技术对策

1、修建无公害农作物培植场地

无公害农作物在栽培过程当中,环境是当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所以为了无公害农作物的安全栽培必须要修建一个专门栽培无公害农作物的场地。这个场地的选址也是当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因为场地的环境好坏会影响农作物产品的安全问题,修建无公害农作物培植场地需要在一个远离工厂民居、环境纯净没有污染的场所。这样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就能够真正的做到天然无污染,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选择优秀的农作物品种

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优质的品种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优质的农作物品种可以提高农作物抵御病害的能力,可以保障农作物得到高的产量,可以降低农业和化肥的使用次数保障环境的纯净。优质农作物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来选择品种,并且按照不同品种的特性和土壤条件来制定栽培方案。这样无公害农作物的培植管理技术才能够得到迅猛的发展,才可以让农作物真正做到天然无公害。

3、科学治理和预防病虫危害

防治病虫危害是农作物栽培过程当中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主要重视预防,治疗只起到辅助的作用,所以栽培者在对农作物进行无公害栽培过程当中需要对农作物做好管理,尽量避免对农药的使用。若是出现害虫,可以采取释放寄生性捕食天敌动物的方式,尽量减少对农产品盲目胡乱的用药,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度、高残留的农药。尽量使用能够溶解的农药,避免对土壤的污染,还要保证农药的用量,保障农产品无农药残留。

4、制定预防重金属污染土地的措施

土壤作为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的关键内容之一,做好预防重金属的污染工作是栽培者的关键环节,栽培者在栽培农作物的时候对土壤的重金属要事先做好检测,对土地要经常进行翻垦,最大限度的收集土壤的重金属,并且做好避免外部环境对土壤干扰的工作。

四、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创新应用

1、植物激素的应用

在农作物栽培中充分利用植物激素的作用原理,比如实时抑制农作物的顶端优势,还有无子果实的培育,乙烯催熟的作用以及生长素除草的作用等。

2、植物激素的应用

最大程度的克制农药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从根本上实现生态体系良胜循环;用黑光灯举行捕杀;使农作物成为真正的绿色食品;在举行生物防治时:大多采取以下4种方式,利用捕食天敌的干系链清除害虫,充实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加强虫害生物防治在只管即便倒霉用农药,利用昆虫激素对害虫举行控制,利用诱变异种等转基因技能作育出抗虫农作物。

3、农作物繁殖控制技术的应用

常见的原理是利用嫁接扦插等营养生殖法来繁育农作物后代,发挥农作物繁殖控制技能在农作物种植办理中的应用为了使得亲本的精良胜状连结下去。例如果树以及花卉的快速繁育以及作育无病植物方面,充实利用的是制作构造作育技能。

4、应用创新的优势

利用先辈的作育精良作物生物育种技能所作育改进的农作物品种。不但大幅度的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以及产量,更是实现了农作物的高产量、高风致以及高效益,并且具备了天然作物中极少数生物才有的固氮作用,既到达了增产的目的,而利用转基因技能作育出的农作物,又有效的控制了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技术创新已经是时代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中也突出了在农作物栽培管理中引入新技术的重要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对管理技术进行根本上的突破提高,才能够让农作物栽培更加的适应生产。

参考文献

农作物管理技术例8

关键词: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S3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37

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我国农作物的发展也朝着绿色、科学、无公害的方向发展。和普通的农作物的栽培而言,无公害栽培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对环境的要求都极为苛刻。既为无公害栽培,农作物在农药的使用上要严格控制是首要条件,工作人员对于肥料的用量上也要进行严格把控,也是现阶段我国在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上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进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轻则使农作物“徒有其表”,而其营养价值大大减低,重则农药残留过多,严重的威胁人们的健康。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所查的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我国现阶段管理技术进行分析。

1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发展现状

从现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来看,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将成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几年我国无公害栽培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于现阶段我国无公害栽培技术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在栽培管理中,无公害农业产品的设施有待更近一步的提升;有的地区,对于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都是零基础,进而建造规模较低;有的地区,在进行设施建造时,没有结合实际工作状况,对于设施的建造盲目的大型化。无公害农作物,顾名思义,强调在栽培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尽可能的无公害化,但是在实际栽培中,由于管理等方面缺乏经验,进而不能实现真正的无公害栽培;由于无公害栽培技术刚刚成熟,在推广的过程中,仅仅侧重技术或者人力等单个方面,因而在无公害农作物种植初期在管理、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

2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中的突出问题

对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包括3个方面,下面笔者就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探究。

2.1 土地污染较为严重

无公害农作物要求其农作物生长的环境更接近于原生态,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更高,但是现阶段,在工业化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也遭到严重的破坏,像排放的工业废水不达标,废水渗透到土壤,进而严重的影响土壤的质量。土壤遭到严重的破坏,轻则影响农作物的栽培,重则威胁消费者的健康。

2.2 育种,栽培和管理养护等不科学

除了土壤自带的营养成分之外,肥料是促进农作物生长最为有效的手段了。适当的施肥,对农作物的生长利大于弊,但是纵观我国各个地区,肥料的使用都已大大超过合适的范围,产品的产量有所提升,但是质量有所下降,对土地造成严重的污染,改变了原有的土地结构。此外,大量的使用肥料,使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大大减低。

2.3 农药残留相对过多

为了预防病虫害,不可避免的使用农药,适当的使用农药,可以使农作物有效地防御各种疾病,而且对于身体的危害也不大,但是广大的农民对其认识的力度还不够,大量的使用农药,进而导致农作物表面残留过多的农药,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一定的威胁。

3 强化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的有效对策

3.1 加强对土地污染治理,营造无公害安全环境

无公害农作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解决土地污染问题,有关工作人员应从2个方面治理:从污染源进行处理:环境管理部门应加对大对环境监督的力度,淘汰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进而减少或避免了废气废水对土壤污染;科学的对未污染的土地进行管理,例如在对土壤成分进行测定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肥料。

3.2 注重对农作物肥料管理,转变栽培种养方式

肥料的使用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质量,之外,还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伤害,为此,对无公害农作物而言,也要严格把控肥料的用量,在使用之前应对肥料的成分充分掌握。除此之外,还要一改传统的植物栽培模式,因地制宜的选择农作物,对土壤的成分进行研究,选择更楹鲜实姆柿希保证农作物的质量,也尽可能的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一般而言,提倡使用有机肥待代替化肥。如此一来,不仅使农作物的质量得到保障,而且还减少了空气和土壤的承载力。

3.3 加强农药管理,优化农作物育种管理

在农作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在不同的时期,就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育种方面,在科学选种的基础上还要加大投入科研力度,培育出更为优良的品种。在农作物栽培栽培初期,应充分掌握农作物的习性和特点,使后续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在农作物的整个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农药的管理工作,在栽植初期应对杂草进行处理,在农作物生长前期,应做好病虫管理工作。无公害农作物在对病虫害的处理上一般都采用人工的方式消除病虫害,也有采用药物手段进行消灭病虫害。在利用药物灭虫时,应对药物的品种、使用情况以及使用量等有充分的了解,并对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了由于农药使用过度影响农作物的质量。

3.4 完善农作物无公害栽培产业化建设体系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从刚刚成熟到园业化规模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对于无公害栽培产业而言,应先从产业化基地建设做起,进而朝着园区规模转型,最终达到增强效益的目的。在对农作物的选取上,不仅要突出当地的特色,而且也要结合经济市场的走向,在对环境进行改造时(像温室大棚的建设、温室工程的建设等),当地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从而一体化的打造生产规模,提升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提升市场份额以及市场竞争力。

3.5 注重无公害农作物新型经营主体开发

要想使无公害栽培管理和社会的发展接轨,不用沿用传统的农作物的栽培方法,还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其技术进行优化,在优化的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应根据实际状况进行,进行项目规划,要将发展模式进行转型,将传统的个体化发展转变为集约化发展。现阶段我国无公害农作物的发展还没有大范围的推广,对于相关部门而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机制和帮扶政策,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加大科研力度,研究出更为优秀的无公害农作物产品。

4 结语

综上所述,无公害农产品的栽培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本文,笔者对我国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3个方面阐述了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中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5个方面给出一些强化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的有效对策。

参考文献

[1]梅雪峰.如何在栽培过程中提高农作物的无公害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

[2]刘丽,方振兴,李龙生.农作物产品质量安全的田间控制[J].湖南农业科学,2010(5).

农作物管理技术例9

市级植物疫病防控机构主要有2个: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植物植检站和病虫测报站、市热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市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现共有员工12人,其中推广研究员1人、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8人、助理农艺师1人。未设立镇级植物疫病防控专门机构,植物疫病防控工作主要由区镇农业服务中心中负责农技推广工作的技术人员兼任。村级无植物疫病防疫员。

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建设现状

市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主要有3个,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农产品质量流动检测服务站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为市农业局的内设科室或下属事业单位。现有39人,其中推广研究员1人、中级农艺师5人;镇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共6个,每个镇都成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流动服务点,现有18人。检测工作主要由各镇农业服务中心中负责农技推广工作的技术人员兼任,归属镇政府管理,市农业部门仅负责业务指导。村级农产品质量安监员200人,市镇双重管理。

当前三亚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各级领导对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对基层农技推广事业不够重视,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和农民种养水平的提高。主要问题表现为不重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体系建设,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基层农技推广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和年龄老化、青黄不接、人才缺乏,导致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出现了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技推广机构工作“边缘化”现象。

改革完善三亚市三大公共服务机构的思路

根据三亚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长远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合理设置、优化布局、充实一线、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改善条件等一系列改革,力争在年内建立健全以市级业务部门为主导,区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村级农民技术员等为基础的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公共服务网络,重点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大公共服务机构。

1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思路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①市农业局新设农业科技教育科,主要负责全市农业科技创新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②整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市优质蔬菜开发中心和市南红农场组建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市农业局下属副处级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着重解决制约三亚市农业生产发展的重大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为三亚市的农业科技研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提供平台。三亚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由市农业局农业科技教育科行政主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市热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配合业务指导。区镇农业服务中心内设农业技术推广站,核定编制3人,为市农业部门的派出机构,下属事业单位,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职能。每个行政村培养1名农民技术员,建立农技推广服务点。区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和村农民技术员实行以市农业部门和区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市农业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

2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改革思路

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改革思路见图2。为加强对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植物检疫条例》赋与的行政执法职能,把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从事植保植检工作的植保植检站和病虫测报站划离,独立设置为市植保植检局。全市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由市农业局全面统筹行政主管,其中的动物疫病防控由市畜牧兽医局行政主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合业务指导;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由市植保植检局行政和业务主管,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市热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配合业务指导;区镇农业服务中心内设动植物疫病防控站,核定编制6人,为市农业部门的派出机构,下属事业单位,承担动植物疫病防控公益性职能。每个行政村各培养1名动物疫病防疫员和植物疫病防疫员,建立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点。区镇动植物疫病防控站和村动植物疫病防疫员实行以市农业部门和区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市农业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

3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改革思路

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改革思路见图3。依托三亚市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项目建设,新设三亚市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市农业局下属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农产品质量监测等专项任务。同时,根据三亚市冬季瓜菜种植生产与流通交易的分布情况,为保障出岛瓜菜质量安全,在崖城镇与海棠湾镇设立2个农产品质量检测区域站,隶属于三亚市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管理,镇政府配合。全市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由市农业局全面统筹行政主管,其中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组织开展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重点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体系建设。

农作物管理技术例10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农机设备的需求也逐步上升,信息化管理技术成为农业生产过程的中坚力量。为了使农机设备管理不断完善,需要把信息管理技术真正应用到农机技术推广中去。信息管理技术主要起到的是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媒介作用,为更好地完善农业生产创造了价值。

1我国农机技术推广的发展趋势

农机技术推广指的是通过能让我国农户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实现其把我国农机技术更广泛的在农户中普及和运用。农户在更加科学的方法下,更好地开展农业活动,提高农户的技能标准,让其看到农机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价值,从而让农户更有热情地投入农业生产当中去,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虽然在农机技术推广中有了一些成绩,但是在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实现农业快速发展方向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1],需要通过更高效的方法去解决。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将会和信息管理技术更好地融合,谋求良好的发展。

2信息管理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2.1远距离控制

第一,运用信息管理技术,建设农业产物的相关数据库,远程进行植物的观察和对植物变化的更新记录,确保植物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远距离控制不需要农户去植物环境进行观察,提高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通过数据信息的变化,第一时间发现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2]。第二,可以运用更完善的故障检测解决技术,降低农业机械维修的时间成本。当机械发生故障的时候,远程技术可以检测出机械故障的问题,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远程技术来解决,确保农业机械的持续性运作。同时也可以把这项远程故障解决技术应用到农机的各个领域,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利益化。使农业技术人员更直观地了解到机械存在的问题,为机械的后续改良提供了相应支持。

2.2数据采集、分析

第一,通过信息管理技术,真正把对农物的采集、分析应用到实处。可以计算出环境的土壤情况,根据分析作物所需要的水分以及肥料,进行图画性的展示。从而对农物的栽种数量和耕作形式都有了明确的数据支持[3],在节约了人力成本的同时,作物的生产环境也有了保障,使作物的生产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二,计算出来的作物的具体数据,可以直接存储到数据库中帮助后续技术人员在种植作物时可以直接在数据库中找到对应的作物分析,使种植作物更加高效地进行。例如,可以提前对各种作物进行土壤和肥料的分析,然后把数据提前存入数据库中,增加数据库中作物的分析依据,这样就会使技术人员找到适合的农业机械进行有效的种植。数据库根据不同作物可以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使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本下降,农机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形态。并且还可以把相关农业知识通过数据分享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所认知,通过农户对作物知识了解更深入,使农业发展得更好。

2.3监测气候环境

农作物管理技术例11

市级植物疫病防控机构主要有2个: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植物植检站和病虫测报站、市热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市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现共有员工12人,其中推广研究员1人、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8人、助理农艺师1人。未设立镇级植物疫病防控专门机构,植物疫病防控工作主要由区镇农业服务中心中负责农技推广工作的技术人员兼任。村级无植物疫病防疫员。

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建设现状

市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主要有3个,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农产品质量流动检测服务站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为市农业局的内设科室或下属事业单位。现有39人,其中推广研究员1人、中级农艺师5人;镇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共6个,每个镇都成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流动服务点,现有18人。检测工作主要由各镇农业服务中心中负责农技推广工作的技术人员兼任,归属镇政府管理,市农业部门仅负责业务指导。村级农产品质量安监员200人,市镇双重管理。

当前三亚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各级领导对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对基层农技推广事业不够重视,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和农民种养水平的提高。主要问题表现为不重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体系建设,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基层农技推广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和年龄老化、青黄不接、人才缺乏,导致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出现了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技推广机构工作“边缘化”现象。

改革完善三亚市三大公共服务机构的思路

根据三亚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长远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合理设置、优化布局、充实一线、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改善条件等一系列改革,力争在年内建立健全以市级业务部门为主导,区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村级农民技术员等为基础的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公共服务网络,重点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大公共服务机构。

1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思路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①市农业局新设农业科技教育科,主要负责全市农业科技创新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②整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市优质蔬菜开发中心和市南红农场组建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市农业局下属副处级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着重解决制约三亚市农业生产发展的重大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为三亚市的农业科技研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提供平台。三亚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由市农业局农业科技教育科行政主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市热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配合业务指导。区镇农业服务中心内设农业技术推广站,核定编制3人,为市农业部门的派出机构,下属事业单位,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职能。每个行政村培养1名农民技术员,建立农技推广服务点。区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和村农民技术员实行以市农业部门和区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市农业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

2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改革思路

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改革思路见图2。为加强对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植物检疫条例》赋与的行政执法职能,把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从事植保植检工作的植保植检站和病虫测报站划离,独立设置为市植保植检局。全市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由市农业局全面统筹行政主管,其中的动物疫病防控由市畜牧兽医局行政主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合业务指导;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由市植保植检局行政和业务主管,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市热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配合业务指导;区镇农业服务中心内设动植物疫病防控站,核定编制6人,为市农业部门的派出机构,下属事业单位,承担动植物疫病防控公益性职能。每个行政村各培养1名动物疫病防疫员和植物疫病防疫员,建立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点。区镇动植物疫病防控站和村动植物疫病防疫员实行以市农业部门和区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市农业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

3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改革思路

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改革思路见图3。依托三亚市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项目建设,新设三亚市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市农业局下属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农产品质量监测等专项任务。同时,根据三亚市冬季瓜菜种植生产与流通交易的分布情况,为保障出岛瓜菜质量安全,在崖城镇与海棠湾镇设立2个农产品质量检测区域站,隶属于三亚市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管理,镇政府配合。全市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由市农业局全面统筹行政主管,其中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组织开展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重点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