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课堂的重要性

课堂的重要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1 08:23:46

课堂的重要性

课堂的重要性例1

《礼记・学记》中写道:“善问者如功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向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可见古人早已窥见了提问的重要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开拓学生的思维领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思维水平以及学生的知识缺陷,保持学生的注意稳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所以什么时间问,问什么,如何问,问完之后如何评价学生的回答,这些就成为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一、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提问要重点突出,难易适度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课堂提问必须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抓住重点和难点这个“主峰”,进行突破,带动全局。比如我们在讲解《向心力》一节时,重点和难点就应该是向心力的概念公式以及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讲解和提问时就应该围绕这些问题来设计提问。而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特点这些问题又不宜太难。应该逐层深入,易于学生接受。

2.提问要目的明确,注意连贯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所提问题一定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恰当。含糊不具体的问题,学生的思维难以展开,问还不如不问。所以,在设计提问时,我们要事先计划好,先写在教案中,并加以严格推敲看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够回答上来,前后连接是否紧密。

3.提问要面向大多数同学,以点带面

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然后精选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学生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言,即要使全体学生的心态处于高度集中和准备回答状态。当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吸引所有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个同学在心里都拟出一个答案,从而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二、课堂提问的方式

课堂提问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么问”。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层递式提问

比如说一些大的计算题学生开始可能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以试着分成几个小问题来提问,让学生逐步解答,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经层层剖析、层层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登上解决问题的高峰,以后学生再面临这类问题时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了。

2.迂回式提问

迂回式提问是指先不直接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提出与此有关的其他问题,然后瞄准时机,推出要点的提问方法。这种提问能使学生对问题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比如我们在讲《动量定理》一节时,我们可以提前看视频小鸟撞飞机最后机毁人亡,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讲完之后再问学生如何通过计算来说明这个问题,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这种弃直就曲的提问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类比式提问

类比式提问是指运用类比来提问的方法。它可以在同种事物或不同种事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间的相同或不同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如在讲述磁感应强度这个物理量时可以回顾电场强度这个物理量,从而找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力F,电流强度I,导线长度L都无关,利于学生对比记忆。

4.搭桥策略性提问

搭桥策略是指教师为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行为活动。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诉学生。比如我们在讲解《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一节时,我们应先回顾提问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内容,进而再问向心力怎么求,然后让学生想象天体运动过程中哪些物理量容易测得,让学生用公式表达出来,最后教师再提示学生转换一下参考系,那么就是太阳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列式,最后提示学生这两个力是什么关系,根据什么定律得出的,从而得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的一般表达式。

三、课堂提问的模式

课堂的重要性例2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应该有一桶水,必须做到知识渊博,知识技能扎实过硬。不仅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要有扎实的基础,还要广泛摄取社会、自然、人文等各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你的无所不知、津津乐道和幽默风趣由衷地佩服,并渴望上你的课。提高课堂效率,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大多数学生只有喜欢这位教师,才会注意听他的课,注意力集中,思维也会活跃。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老师无私的爱,师生平等对话基础上的。老师应该严而有度,而不是高高在上,应当关心爱护每一位同学,真心和他们交朋友,谈思想,这样他们才会真心喜欢你,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的课堂效率才会很高。

        二、上课要有激情

        展示教师热情的一面,点燃学生的激情与学习的欲望。教师在上课时的热情直接影响学生上课的热情度。课堂上一定要有激情,学生有,老师更要有。一个人的激情是可以感染别人的,作为老师,要做到有激情,首先自身对生活得充满激情,那你在课堂上才能做到讲课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你才会感染你的学生。如果我们每天神采奕奕,精神百倍,对生活充满了热情,那我们在课堂上的这种表现也会感染每一个学生,让那些成天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的学生陡然有了精神,奋发向上。反之,你那轻柔舒缓的语气就像在给学生唱催眠曲,使得学生只想睡觉。只有当课堂教学注入了教师生命的激情,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被激发出来,他们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的课堂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认真备课

        教学有效性最大取决于教师备课的深度和广度,只有精备课才能提高课程的有效性。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要让教学活动生活化、活动化、趣味化的人。所以教师的备课要全部围绕这个重点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可利用资源,同时又能走出教材,把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来制定计划,要制定多种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当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训练。 

每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学生很容易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学生参与

        教学的有效性还有赖于学生的参与度。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全体同学能积极参与起来获得成功体验的课堂。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对于同一项活动,程度好的同学一会就能完成,而程度差一点的同学却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不能灵活变动。时间一长就制约了一些同学的积极性,消磨了他们的自信心,以致最后失去学英语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组织权,给学生特别是程度稍差的同学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在小组安排时要注意好差搭配,以优带差,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五、善于观察

        课堂上我们不能只是埋头讲解知识和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还要不断地观察学生,看他们是否在专心听讲,是否能接受你所讲的内容。我们的眼睛不是停留在备课本或黑板上,我们应该把我们的眼睛停留在学生的脸上,要读懂学生的表情。如果发现有的学生表现出似懂非懂的表情或困惑不解的神情,那我们就得讲慢点或更容易懂点或重讲一遍,或课后有针对性地辅导。

        六、下课前总结

        临下课前几分钟,要给学生或叫学生自己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有哪几个知识点。这样一来,记忆得到强化,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想办法补救。

课堂的重要性例3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里的“乐”就是“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并从中获得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如何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 教师要在课堂上保持饱满的激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师的面貌决定和影响着学生的课堂气氛,如果整节课教师激情昂扬,语调抑扬顿挫,始终带给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状态,那么学生也会在老师的影响下积极的参与。如果课堂教学上老师有气无力的,学生只会死气沉沉。在与学生交流中多用“我们”,少用“你们”,以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多使用表扬语言,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时候,学生不愿回答或不愿思考的原因是缺乏自信,缺乏目标。所以课堂上老师要多运用激励性、表扬性语言,如:你回答问题声音洪亮、你的回答见解独特等,让学生树立起自信来。教师指出学生不足时,要少做“裁判”,多当“参谋”,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能够回答好。同时老师也要选择一部分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在班级中树立典范,作为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榜样,学生有了榜样后,学习会更积极,甚至会更努力的去超过。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语言进行描绘、叙述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教学硬件让学生欣赏画面创设情境;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直观想象创设情境等。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像课堂表演就能够很轻松的为学生构建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例如我在上《变色龙》这课的时候,叫学生先预习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编演课本剧。学生激情高涨,连平时性格内向的同学也跃跃欲试,都想到台前来表现自己。众多的对话场面,滑稽的动作和惟妙惟肖的神态展示,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达。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培养了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创造意识。这样的氛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学而忘苦,学而忘难。在轻松愉悦中获得了知识。

课堂的重要性例4

从我们的生活中常看到一种现象,衣冠整洁之人向人寻求帮助时更容易获得想要的结果,可是衣衫褴褛邋里邋遢的人似乎就没那么幸运,所以首先要从着装上谈起。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着装要体现端庄大方,不可不休边幅。当我们站在讲台上面对着一群青春、阳光、时尚并且朝气蓬发的面孔,怎能不受他们的感染。第一次见面,若你的着装太过庄重沉闷,会让学生们误以为你是保守落伍之人,从而与你产生隔阂建立距离感。所以第一次上课时尽量能在着装上,吸引他们的眼球,让大家第一次就喜欢上你,接受你,这样才便于今后的教学。

其次,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清晰性。很多老师,由于执教于自己的家乡,所以授课时不由自主地会使用当地话,体现不出课堂的神圣之处,所以标准普通话的使用能够让学生肃然起敬。语音,语调上也尽量委婉,语速适中如涓涓细雨去滋润他们让你的声音打动他们,从而让你的学生爱上你。

最后,要有一个精心准备的自我介绍。通过对自己基本信息以及兴趣爱好的介绍,尤其注意谈论些能够唤起学生们共鸣的部分,比如说说最近热播的新电视剧,流行的新歌。当你提到的某个名词是学生同样感兴趣的时候,首因效应就在你们彼此间建立起来了。这样便于你与学生间今后开展良好的交流沟通。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说上好第一堂课,能充分实现教学终极目标。第一次见面就是要让你的学生接受你,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走进你,最终爱上你,让你成为一名受欢迎的师者。

课堂的重要性例5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音乐艺术便是精神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它与阳光、空气和水一样都是人生的必需品。音乐教育的范畴不但广泛,而且表现形式和类别也多种多样,但长期以来,很多地方(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中小学音乐课却几乎等同于唱歌课,不得不说是个很大的遗憾。尤其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我国传承了几百年的艺术瑰宝“戏曲”的分量始终少得可怜。

以小学音乐课本为例,在八十至九十年代的课本中,基本以学唱我国的歌曲为主,每册书中的外国歌曲基本在六分之一到七分之一之间,只在第一到第三册教材中有2~5首的唱游律动练习,几乎没有欣赏的歌曲和乐曲,内容单一乏味,很难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素质。

最新人教版的小学音乐课本就有了很大的改进。首先,聆听(欣赏)的歌曲乐曲数量几乎与表演(学唱)的歌曲数量持平,甚至超过表演的歌曲数量;其次,外国的作品从原来的六分之一到七分之一之间,增加到作品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由于新版教材中歌曲乐曲的数量达到旧教材的一倍半,所以这个四分之一比例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可以说音乐的体裁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再看戏曲音乐所占的比例,老版本的12册音乐教材里共有曲目160首,只在第二册、第八册和第十册中共出现四首戏曲作品,占总曲目比例1.88%;最新版的12册音乐教材里共有曲目421首,只在第一册、第三册、第九册和第十册中共出现七首戏曲作品,占总曲目比例1.66%。虽说新版本中戏曲的数量增加了,但由于教材作品总量的提高,使得新版本教材的戏曲所占的比例反而是降低了。这种现状着实令人担忧。

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普及,传统戏曲日渐失去统领城乡文化娱乐的主流地位,并呈现出急剧消失和边缘化的状态。快餐文化在广大中小学生中迅速流行,而他们的戏曲文化意识越来越淡薄。戏曲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渊源;构筑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开展“传统戏曲”进课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而且是取得个人文化自信的需要,是国家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振兴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表演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为特征的综合艺术;它集我国各地方民间音乐、历史文化之大成;是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所以,提倡中小学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纵观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出现了歌唱性教学的单一局面,课堂上常见的是中外名曲,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诸如戏曲、曲艺等所占比例很低。有些学生对西方音乐卓有兴趣,说起贝多芬,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等国外音乐家如数家珍,而对中国音乐杰作知之不多,尤其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更少。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徽班进京,什么是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不掌握;对中国自己的戏剧创作大师像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田汉、夏衍等不清楚;对古往今来著名的戏曲剧作《西厢记》《窦娥冤》《桃花扇》《白蛇传》以及现代戏《红灯记》《白毛女》《沙家浜》缺乏了解。这种现状与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极不吻合,要打破这一僵局,必须作出极大的努力。

实践证明,艺术形式、艺术追求和思想意识、精神风貌密切相关。不同的形式与追求其结果不尽相同。时下,从中小学音乐教育找到与戏曲艺术结合的切入点异常重要。通过戏曲艺术教学,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也有传唱不衰的经典唱段,还有流传极广的故事传说。这些都必将激起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追求,唤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因此,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倡行戏曲进入中小学课堂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在中小学校开设戏曲音乐教育,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戏曲是一种集故事情节、人物角色、唱腔音乐和表演以及舞台声、光、电、服、化、道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戏曲进课堂,通过老师的教学引导可使学生受到戏曲艺术熏陶,提高其艺术鉴赏力。那些脍炙人口的著名剧目和唱段,诸如“花木兰”、“报花名”、“小放牛”、“小姑贤”、“小女婿”,以及“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穿林海跨雪原”等,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戏剧情境,通过演员让人耳目一新的表演,学生初步了解戏曲的相关知识和内容。此后,教师再讲解戏曲的形成、发展和历史沿革,经过传统剧目、戏剧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介绍,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之中。例如欣赏京剧著名表演艺术家梅兰芳、马连良、尚长荣、叶少兰等流派艺术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进而发展到对戏曲表演形式、主题内容、艺术风格等剖析与鉴赏。并把学唱、学做结合起来,除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通过看录相、听录音、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后台准备工作等方式,让学生直接接触戏曲表演艺术实际。通过真真切切的看和明明白白的听,化被动为主动,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只有进入这样阶段,学生的鉴赏力才能得到提高。这一阶段要努力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像京剧《沙家浜》“智斗”一场、评剧《花为媒》“报花名”一折等都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入戏曲人物创造,一改传统单一的教学为全方位音乐实践教学。

三、戏曲音乐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的重要性例6

有声语言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表达手段,准确简明的语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生动幽默的语言是语文课堂的活力;富有情感的语言是语文课堂的血液。“准确”,要做到:发音准确,用词准确,吐字清晰,声音清亮、圆润甜美,使用普通话。善于应用语音、语调、语速、音量的变化来表情达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启迪下达到会学和学会的目的。“简明”,要求教师说话简要明白,凝练精当。如果教师的语言唆,口头禅连篇学生会不得要领,抓不住教学内容表述的中心,会产生歧异,这样的课堂教学不用说语言美,连起码的知识传授都存在问题。生动幽默是教师应具备的特殊本领,幽默才能不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造就宽松的教学气氛。只有做到教学语言的准确生动,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教学气氛中学习,才能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姓缪的老师给新班级上第一节课,自我介绍:“同学们,我姓缪……”这时不知从哪个座位上传出一声猫叫“喵――”于是引起哄堂大笑,面对这一恶作剧,他没有发怒,而是神情自若地说:同学们,先别忙着夸我“妙”,从今起咱们一起学习,以后再评我“妙不妙”,同学们立刻安静下来,担心“暴风雨就要来了”的惊恐消失了,课堂出现了和谐的气氛。富有情感的语言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真情打动人吗。比如我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这课时,我采用了这样的导语:有一首歌叫《爱的奉献歌》曾打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歌里有一句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人间”,是的,人生是美好的,最感动的是哪种无私奉献的爱心。请问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得到了那些爱?你又对谁付出了爱?这样优美的语言,导之有序,导之有节。既沟通了师生的心理,又沟通了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学生产生兴趣,激发情感,乐学情绪尽快到位,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教学目标很快完成。

二、形体语言

形体语言也是身体语言、肢体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不必听别人讲什么话,只要看他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就能猜出他要说什么,他想做什么。形体语言在教学中具有传递知识信息、增进感情作用,师生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

1.形体语言能辅助和替代有声语言,使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更加明显。“李阳英语”那夸张的表情和手势,强有力的支持了有声语言,使有声语言达到了最佳效果,从而使疯狂英语起到了震撼效应。还有我们在教学拼音字母时的各种口型,组织教学时的暂停手势,教学时把食指和拇指捏在一起时的强调作用等等。

课堂的重要性例7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与人交和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新教材采用的以语篇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围绕语篇阅读,开展语言能力训练和语言知识学习,为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提供了可能。

1 研究性学习与英语课堂教学

从知识类型的层面,英语课堂需要研究性学习。

记忆型知识。英语作为外国语,它的习得离不了语言知识学习。其教育形式只能是单向传递式的,即教师讲学生记,学习者通过大量的诵读、记忆、模仿、操练来习得和掌握。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接受学习”。

操作型技能。语言的掌握还要学习者大量的实践练习。单纯的机械记忆显然不适应语言学习的特点和需要。教师讲授应该结合学生的提问、讨论、练习和应用等各种形式。这时,教师仍然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并掌握学习内容。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显著地增加了,这就形成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探究型能力。语言是工具,学语言丰富学生探询世界的手段而不是学习的目的。有目的的探究或研究性学习,把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和创造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在探究中学习语言和学科知识、发展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建构自学机制。因此,应该提倡研究性的学习。

从课堂教学的步骤来讲,英语课堂可以也应该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语篇阅读活动结束以后,学生的思维不应停止,可引导他们在围绕话题进一步探索或进行辨证思考。通过话题面上的扩展、主题意义上的深入或不同观点的对比,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同时,学生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语言知识,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练习和巩固已有的语言技能,其学习效果大大优于脱离实际的练习。因此,新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介绍的复习-呈现-操练-练习-巩固模式可改写为语言知识讲授-操作技能训练-探究能力开发的新课堂结构。

2 研究性课堂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课堂学了具有开放性(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研究的内容、方式各异)、探究性(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并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和实践性(强调学生把学到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的特点外, 还表现出独特的课堂特色:

延展性:研究性课堂学习的选题是基于课堂学习的话题或技能进行的拓展,如知识面的扩大、话题的深入或论点的辩异等。要求学生在掌握课堂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拓展性学习中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扩大知识面并构筑新的知识技能平台。

协作性:英语的习得需要一定的语境,即交际实践。英语研究性课堂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就是模仿真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的语言技能发展;另外协作研究可让学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各尽所能;也能避免少数学生一言堂而部分学生胆怯畏难的心理。

参与性:基于课堂的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不一定也不必要都在课堂完成。师生在课堂上的工作主要是题目的选定、研究方法的探讨、分工的明确、成果的评价和经验的交流;而研究的过程,改进的步骤可放在课后。研究的成果不宜评判优劣,而应鼓励学生参与不同话题和途径的研究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总之,研究性课堂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课堂的重要性例8

一、什么是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一种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学评价,要求改变过去那种评价主体单一的模式,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其别关注学生、教师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反思自己的过程。通过反思,可以全面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并为自我发展寻找到一个更加合适的方向。

发展性教学评价包括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体系,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其常用做法有:交流评议法、案例分析法、表现评价法等。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教学中采用何种评价方式体现这三维目标,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的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二、发展性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如何使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与学生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状况的认识在更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学生如何参与对自身的评价?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只学不用” 、“只会学不会用”的现象发生?在某些课例里,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些自我学习状态评价表。在评价表中,知识和技能包括三个要点,老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围绕这几个知识点进行实施教学活动通过这几方面的交流评议,体现课堂教学的诊断性、形成性和建设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说明了这种发展的丰富多样的可能性和各种线索,因此,教师、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或建议,为课堂教学的,充分发挥评价的综合功能。

怎样评价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习活动的程度和行为表现、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如何通过学生过去与现在的比较,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如何确认学生在学习的某一方面的强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如何使用这些评价结果和如何使用评价表?

在设计的评价表中,对于过程与态度,我们认为要使学生会分析不同表现方法,观察、探究各种操作方法技巧,善于利用小组学习。比如学生在学习幻灯片制作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模仿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懂得评价别人;而在学生学习了制作方法后,学生可以进行自我和他人的对比评价;通过学生的互评,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又有了一个新的评价,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方法和方式。这个过程是逐渐的,其实学生自己也在不断的进步,而通过评价表的作用,学生对自己有了信心,学习动力进一步加强。

在常规教学中,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步的最有效的评价形式是什么?如果你有兴趣在自己的班级开展情感与态度评价,那么你认为哪些情感与态度变量度最为重要?什么时候进行情感与态度评价最合适?进行情感与态度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在评价表中,我们设计了这些:今天你学习开心吗?与小组合作愉快吗?有主动学习吗?你还有什么要说的?通过这些设问,学生可以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讲出来。

在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后,我校学生上信息课的兴趣比以前浓厚了,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比较积极主动,课堂效率大为提高。

三、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能否主动地思考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学生能否在实践探究中解决问题;学生能否在反思质疑中发现新的问题;学生能否在课堂学习中提高相应的能力水平,如果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才真正由传统的“教而获知”转变为了“学而获知”,从而也就实现了高效课堂所追求的目标。

四、今后努力探索方向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确立,是对评价改革的重大突破。新课程对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定位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必须具备适时性,如当学生的自主学习偏离了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引领学生回归“大道”,为教学目标的达成保驾护航;当学生面对学习难点徘徊不前时,教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给予援助、化解疑难,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当课堂氛围过于活跃或沉闷时,教师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加以调控,以创设符合教学需求的和谐氛围。 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高效课堂的要求,起到了引导和促进教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改进,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目前我校的自我评价主要还是交流评价和表现性评价,虽然使用时间不长,但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课堂的重要性例9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071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教学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而传统的物理教学以传授物理知识为主,存在“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动手;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等问题。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因此相当数量的教师少做或不做实验,这样会妨碍创新人才的培养。

新课程除了重视物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外,同时重视对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即物理教学从强调获得取物理知识向理解运用物理知识转变,从单纯强调知识积累向探求知识转变。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听教师讲课,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这样才能牢固掌握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重视物理科学思维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习惯。

同时,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多数是在实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物理学离不开实验;物理教学同样离不开课堂实验。课堂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课堂实验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好奇心强,兴趣广泛而强烈。而实验又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觉兴趣。在物理教学中恰当地进行演示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有利于主动学习,正确学习的方法。

其次,实验可以把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物理现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从理解和记忆的角度来看,结合课堂实验讲解的物理规律远比用单纯的语言讲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刻得多。例如:学生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时,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片面地认为“力是产生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对课本中的“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而不是产生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内容难以理解而不愿接受。主要原因是学生忽略物体接触面间的摩擦作用。因此,如果在课堂上做好实验,让学生重点观察摩擦力与运动的实验,从而通过课堂实验得出正确结论,纠正学生头脑中的“力是产生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错误认识。单纯要求学生强记用语言表达的物理概念、规律,学生就会感到单调、枯燥无味,甚至不肯相信,如果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以不可辩驳的事实来证明,则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就能够很好地接受。

课堂的重要性例10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088-02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从做教案到实际授课这一过程中,我们常常思考以下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课才能称为是优秀的课?一堂精彩的课和课程中的哪一个环节息息相关?笔者想通过此次研究探明这些问题的答案。本次研究的对象不使用任何中间语言的直接教学法,用直接法授课一般分为“导入”、“练习”和“确认”三个步骤,田中(1988)提到,“导入”是将新的语法句型向学生提出并让其加以理解的阶段,“练习”是在导入中出现的新知识得以加强运用的阶段,“确认”过程是为了掌握学生运用新知识的程度。笔者认为在初级日语的课堂上,“导入”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什么如此认为呢?对于零起点的学习者而言,如果在没有完全理解新出语法句型或者词汇的基础上,即使进入之后的“练习”、“确认”阶段,也只会导致学生最后越学越困惑。

本研究选取学生中反响较好的课堂活动教学为研究对象,旨在探明“导入”过程给学生的学习欲望及课堂整体氛围带来何种影响,并且作为课堂活动的其中一环与优秀课程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二、关于“导入”的先行研究

黄(2002)参考田中(1988)和宫地·田中(1988)将课堂内的“导入”教学活动分为“对话导入法”、“问答形式导入法”、“直接导入法”、“场景设定导入法”、“实物导入法”五种类型,下面将对这五种“导入”类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1.对话导入法。事先准备好含有新语法项目或句型的对话,并将此对话通过磁带播放或者老师一人分饰AB两角来演绎,让学生从语境中去推敲新语法或句型的意思用法。

2.问答形式导入法。教师先准备好含有新语法新句型的日常会话问题,然后向学生提问并让其回答,以此使学生自觉去推敲新出句型的含义。

3.直接导入法。教师直接提示“接下来我们将学习……”,直接导入新句型语法项目。

4.场景设定导入法。通过设定使用有新句型语法项目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情景对话去理解新出知识。

5.实物导入法。使用比如像时钟,或者图片,卡片,录像等实物,导入新出学习项目。

三、课堂教学活动分析

优秀课程是由各种各样的要素组成的,虽然课堂开始后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要,但是授课开始前教师的主场控制力也十分重要。

1.授课开始前的阶段。初次上课时,强力抑制住自己紧张的心情等待着学生们的到来,但是到了上课时间,学生们还是没有全部到齐,一般教师这时都会抑制不住自己紧张的情绪,频繁地边看表边等待学生。但是在一次课堂上,为了缓和紧张的气氛,和学生一块儿边数人数边等待着学生。在确认完学生人数后,再点名。在这期间迟到的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进入教室。老师一边向每位迟到的学生亲切地问好,一边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手头上的工作。就这样,师生之间通过这些微小的细节不用任何的言语也形成了一种亲近感,为之后制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做了良好的铺垫。

2.授课开始后的阶段——新课导入。

直接导入法:

T:昨日は動詞のテformを勉強しました。今日は何を勉強しますか。(昨天我们学习了动词的テ形,那么今天要学习什么呢?)

S:イ形容詞です。(イ形容词)

T:あ、いいですね。レッスン6を勉強します。(对的,我们今天学习第6课)

之后开始直接对所学内容讲解说明。对于那些有预习新课的学生,老师对此进行表扬。

问答形式导入法:

讲授日语形容词时,教师常用问答形式进行导入。这既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又能使学生有种日语学习的成就感。

T:これは何ですか。(这是什么)

S:かばんです。(是包)

T:(自分のかばんを指しながら)先生のかばんは小さいです。(学褧者のかばんを指しながら)~さんのかばんは小さいですか。大きいですか。(指着自己的包说)老师的包很小,(指着学生的包说)某某学生的包是大?还是小?

S:~さんのかばんは大きいです。(某某学生的包很大

……

使用图片实物等进行导入:

导入形容词新课内容时,如果使用母语或者其他中间语言授课,可能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东西,换成直接法授课的话,教师就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到底懂了多少。

因此,这节课上,本人除了使用画有实物的图片以外,另外还当场利用了教师的手提包,学生的书包,手表等实物进行讲解,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

T:(自分の小さいかばんを指しながら)先生のかばんは小さいです。小さいです。(学褧者の大きいかばんを指しながら)~さんのかばんは大きいですか。小さいですか。(指着自己的小包说)老师的包很小,小。(指着学生的大包说)某某学生的包是大?还是小?

S:(笑いながら)~さんのかばんは大きいです。(边笑边说)某某学生的包很大。

T:先生の時銒は安いです。~さんの時銒は高いですか。安いですか。(老师的手表很便宜。某某学生,你的手表是贵?还是便宜?)

S:私の時銒も安いです。(我的手表也很便宜。)

将相反意义的形容词成对导入:

一旦明白了“白い”的涵义,可能谁都会想了解其反义词“黒い”。与其杂乱无章地介绍各种各样的形容词,不如将互为反义词的形容词成对地讲解,让学生更加记忆深刻。

T:(かばんの絵を鈯せながら)これはかばんです。これもかばんです。これは大きいです。これは小さいです。(给学生展示画有包的图片)这是包。这也是包。这个很大。这个很小。

S:大きいです。小さいです。(大。小。)

……

设定情景进行导入:

有些形容词仅仅靠图片还不能充分表达事物的性质,例如“親切”(亲切)等形容词,虽然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关于“親切”(亲切)的图片,但是学生还是无法完全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这时,教师突然将笔扔给学生。莫名其妙的学生将老师扔过来的笔还给老师。这时,

T: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さんは親切ですね。(谢谢。某某学生真亲切)

S:(明るい表情をしながら皆笑う)親切です。(表情轻松,大家笑着说)真亲切。

就这样,学生才真正意义上明白了“親切”(亲切)这个词。

肢体语言导入:

课堂的重要性例11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038-01

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通常学生做的好的事情都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换句话说,如果想让学生认真的上好每一节政治课,只有让他们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对于教育来说,本身也隐藏着这样的问题。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到师生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所以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其次,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学习兴趣就浓厚,而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但是光有求知欲,没有自信心那也不行。如果一个学生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强,怀疑自己的学习潜力,这样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烈、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性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正强化作用。

二、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习兴趣,这只是第一步。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课的类型既有讲授课,也有讨论课、练习课、自学课,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投影、挂图等多种辅助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方法的设计思路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来了,睡觉、做其他作业的现象也消失了。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