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2 09:09:58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例1

关键词: 体验;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

Key words: experience;sensory experience;emotional experience;thinking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322-02

0 引言

体验,也叫体会。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体验是通过自己的感受对人或物或事情进行了解、领悟。它具有亲身经历性,需要实地观察实地体会;它具有个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感触;它又具有时间差异性,在不同阶段对同一事物的感知也会存在差异性,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产品体验是依附在产品之上的体验活动,这种体验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一般人们对产品的认识和使用常常体现在使用的功能和外观上,但是人的内在情感和这种基本的产品需求是一种微妙的情感关系,如果产品更加的具有亲和力和体验性,让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活动过程中得到美好的回忆和值得回味的体验,人们会更加的期待。产品设计中的体验形式有很多种,分析其具体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用户的感官体验

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时刻都能够接触到各类产品,而这种对产品的了解和认知主要是通过人的感官,感官就是我们的眼、耳、口、鼻、舌以及皮肤等等,产品信息通过感官接收经处理后传到大脑,形成用户的感官体验。这种感官体验是一种基本的体验形式。感官体验主要指的是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以及这些感觉综合在一起以后形成的一种的心理感觉。产品中的各种信息有效刺激人的感官,就能在人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令人难忘。产品通过自身的形式,提供各种具体的、多方面的、多类型的信息,有效增加它的感知能力,就能够加深与使用者的情感交流。在产品设计中,对产品形态、色彩、触感等这些感官影响因素的综合考虑,能够使产品造型和形态更富有表现力。在所有的感官知觉系统中最发达的是视觉。视觉表现主要是通过产品形态和色彩来体现,产品的颜色、外观、大小等形态特征和材料、结构、质感等物理特征都是通过视觉了解到的,最为直接和敏感的接受产品形态信息的系统就是视觉,因此,最为直观和快捷的体验渠道就是视觉体验。真实、立体的产品形象可以通过眼睛传达出来。

色彩的作用是能够快速的传达信息,因为它易于表达情感,不仅可以加强产品的视觉感染力,也可以刺激视觉注意力。在造型中色彩表现的性格各有不同,明度低的色彩使人感到消极、灰暗,明度高的色彩使人感到愉快、鲜明。像儿童玩具色彩运用的较为艳丽明快尤其是对比明显的颜色,更多地使用明度高与纯度高的色彩,一方面能马上抓住人的眼球,另一方面能给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他们具有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对万物都充满好奇,所以在表现的技巧上都有独到的技巧。(如图1)

产品给人在视觉上带来的感官体验,是通过一个多种信息综合来表现的,设计者要想使自己的产品让使用者产生爱不释手和使用上的独特享受,达到心理层次的全新体验,必须要从各方面对产品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比如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等,使产品在色彩、形态、材料等因素带来的感官影响,恰到好处的设计会带给人以完美的体验。比如菲利普·斯达克设计的外星人榨汁机,颠覆了上述的传统观念,是充满了感性化色彩的有机形态,它给予人们视觉以新奇的刺激和体验。

2 产品设计中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设计的目的是创造情感体验,指使设计向用户传达能够激发某种情感的信息,并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获得难忘的体验。情感体验是指对象与主体之间的某种关系的反映,“它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心理情感,以及对待客观对象的一定主观态度”。①情感是人类心理中最复杂的体验。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的情感体验就是一种深层次的需要。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一定是和周围的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产品不会孤立的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再注入情感,就形成了一种设计师——产品——大众的高层次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产品把设计师和大众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它是信息载体。人的情感需求是设计师在产品设计的时候会考虑的一个因素,而成就感、归属感、安全感等组成了人的情感需求,比如一个可爱的小熊玩具或奇怪搞笑的相框等,这些小产品因为具备一些情感因素而可能给人们带来一些情绪上的变化,比如快乐、兴奋、焦虑和愤怒等等。我们的生活就是这些组成的,我们的生活态度也可能会因为这些小产品而发生改变,如果产品里注入了情感,它可能会成为一种象征,带给人们更多更好的回忆,影响人的情感。

情感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体验可以影响人的情感、感知、行为和思维。产品能够通过设计活动来表达思想,歌颂情感,使人获得美好的心理暗示等,它是物质和精神的多重载体。融入情感因素的产品就具备了人类的感情,不再是单纯的“物”,它的产品亲和力就会大大增强,很容易引起人的情感的共鸣,也会与人们产生情感的交流。②

“感人之心,莫先乎情”,打开人与人交流的钥匙常常就是情感体验,如果在产品中注入更多的情感,不仅设计师可以更加充分的展现出产品的感染力和创造力,也能让人们对产品有更深的认识和关注,带给人更多的愉悦。

在产品的设计中,不能把产品只是当成产品来设计,它应该是一个认知和情感的交织体。在设计的时候,最好能够增加产品的熟悉感,让人们将没有经历过的场景觉得好像经历过一样,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另外,也可以把传统的元素应用到新产品的设计之中,让人们对新产品保持一种熟悉感,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提炼人和物体之间的关系本质,为了更好的情感体验,可以把一种关于共享的记忆导入到新设计中。威尼斯设计师kostas syrtariotis在2011年米兰设计周的系列活动中展出了自己设计的最新产品“树形书架”。这款书架顾名思义取自树木的形态,它的枝杈在墙上伸展开来,使用者可以把书或其它小物件摆放在树枝上。③(如图2)

3 产品设计中的思考体验

产品中的思考体验注重产品带给使用者在思维上的感受,包括象征意义、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等。一件产品,除了基本的功能外,还应该能引发人们的思考,获得思考体验。在产品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会在某种产品的使用方式和形态的感受上会留下不同的思考和想象,这种思考和想象会根据人的生活经验、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理解不同,这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经历思考后,人将会对其产品重新认识和定位,赋予产品一些特定情感和意义,同时在使用的方式上也将会考虑更多的人的因素,而人所处环境、学习与生活经历等又有很多的不同,因此产品中的思考体验也是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变性的。

对于产品来说,体验的思考过程是产品设计者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一件产品能够带给人更多的愉悦、回忆和思考,留给人更多的设计体验回味,这将会是一件成功产品。体验并不一定要亲身经历才能够获得,有时候还能够通过想象和思考,在脑海中想象出某种环境,获得独特的思考体验,所以,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给人留出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考虑产品的象征意义、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等因素,让人体验设计的不同和独特的感受,获得良好的思考体验。

许多的产品能够引起人的回忆,就像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产品,这些纪念品本身可能是没有多大价值,但它们能够让人产生回忆或联想。它们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在它里面蕴含了一定的意义,满足了一些基本的需要——“情绪而不是理智”。④正如世博会上的世博护照,并无特别之处,但由于在世博护照上盖满不同场馆的印章后,能够留下一个有形的特殊纪念,“世博敲章”成为一种风尚,而盖满章的世博护照也成为一种很好的纪念产品。

经历过的反思体验会形成一种情感,正面的情感体验使用户产生积极的态度,更有利于从整体把握,形成“简单的”感受。在产品设计中考虑人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思维体验,启发顾客获得认识和情感上的思考体验,会带给人不同的情感和美好回忆。名为Cut It Sharp的砧板是由Corian■品牌设计,采用优良的材质制成,不仅不留污渍、细菌和气味,还设有一个标尺,通过它可以帮助你精确的切出菜的宽度,在切不同的食物种类时,可以进行长度上的思考,达成最佳的状态,有利于下次的体验,让你享受一次次完美的烹饪过程。⑤(如图3)

4 结语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活体验,这种体验所带来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对产品的要求也不一样,设计出的产品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会带来不同的用户体验,产品和人的信息沟通和交互体验,能够带来丰富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满足人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作为设计师要不断地追求和满足人的不同需求,产品除了最基本的功能性和美的造型以外,更需要满足各个年龄层次和不同环境生活的人的需求,需要更多考虑产品的使用者和使用环境,了解到用户的需求和关注的产品的体验,从更深层次的自我实现方面,来了解人的内心需求,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产品设计的方向,赋予产品生命,使产品设计有多样化和个性化,才能够成功设计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注释:

①(美)B.H.施密特等著.体验营销[M].周兆晴编译,经济日报出版社.

②孔国琴.品牌设计中产品体验识别的导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19.

③http:///index.php/archives/15985#more-15985.

④(美)Donald A.Norman,设计心理学,第一版:中信出版社,2002.

⑤http:///index.php/archives/16269

#more-16269.

参考文献:

[1]孔国琴.品牌设计中产品体验识别的导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19.

[2]王琦.小家电产品的体验性设计研究[J].艺术探索,2008,22(1).

[3]谢佐夫.体验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李世国.体验与挑战产品交互设计[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例2

中图分类号:J524.2 文献标识码:A

关爱是情感化设计的核心特点。产品本没有生命,产品的生命是人类的情感再现。产品的情感来源于使用者与产品交互中人的体验。情感化设计是相对于现代社会过分强调高科技导向和多功能的叠加,而忽视最根本的人与产品的情感联系而提出的,其意义就在于情感化设计是人与高科技的桥梁,它不仅创造了使用高科技成果的工具,还在人心理的感觉层面上,平衡了高新科技与传统文化间对人心理适应造成的影响。通过情感化设计可以把一个复杂的东西以一个使用者亲切的形象呈现出,让使用者与产品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目前,国外有很多文献从不同角度对情感化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形成了种类繁多的研究理论和设计方法。但是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得到大多数学者,设计师公认的仅有:日本的感性工学理论和美国诺曼教授的三层次理论。

日本的感性工学理论:《国际工业人类工效学杂志》分别在1995年第1期和1997年第2期,介绍了它的主要内容:(1)从人的因素及心理学的角度去探究顾客的感觉和需求;(2)在定性和定量的层面上,从消费者的感性意象中辨认出设计特性;(3)建构感性工学的模式和人机系统。该理论的问世,使得人们对各种消费品的心理需求逐步地表达出来,并将其与产品设计的相关特征联系起来,使所设计的产品体现出设计者和消费者的心理感受,进一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唐纳德・A・诺曼曾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指出人脑有三种不同的加工水平: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与这三种加工水平相对应,对产品的设计也有三种:本能设计,行为设计,反思设计,情感设计就是要从这三个层面出发。

本能水平的设计 产品的外形特点

行为水平的设计 产品使用的乐趣和效率

反思水平的设计 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

这三个水平在产品中相互影响着,有些产品主要在行为水平上具有吸引力,而有些产品主要在反思水平上具有吸引力。我们在情感设计中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一个水平的需求与其他水平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去把本能的快乐转化为产品。唐纳德・A・诺曼的《设计心理学》重点分析了互动体验中的易操作性和可理解性,而人机互动的趣味性和个性化也是不容忽视的情感化设计方向,带有趣味的互动过程的产品不仅能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而且同时可以满足使用者对个性化的需求。

在我国,大部分的学者首先接受的是日本设计师提出的概念,使用了“感性工学”这一词来定义,但近几年来,慢慢开始与美国的学者保持一致,诺曼的理论逐渐被普及,由感性工学转而定义为情感化设计。现今国内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们在设计产品时也开始把人类的情感因素放在首位。

未来情感化设计研究的趋势应该是多个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因为消费者情感需求的产生是人自身的主观原因与外部世界的客观因素的结合,然而目前对产品的外观造型厦实用功能的研究仅仅涉及其外部的客观原因,并没有与消费者自身的心情,状态,情感等主观原因相结合。所以,为了更好地研究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及心理需求,我们需要将工程界、学术界、艺术设计界和心理科学,社会科学、认知科学,医学等其他学科密切配合起来,深入研究产品设计与人的情感因素之间的种种联系,这样才能真正设计出以人为本的创新产品。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为情感需求而消费,这就形成了一个主要的趋势――情感化设计将成为产品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从唐纳德.诺曼的三层论观点立足思考,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首先从本能层面考虑,从产品外观思考,赏心悦目的产品在感官上引起人的注意;其次从设计行为层思考,在逐渐了解产品的操作和设置时,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用户就能从使用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而反思层则是用户与产品、品牌之间形成的更深的情感,是情感、意识、经历、文化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产生的。反思层对现代产品的设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建立起产品和用户之间的长期纽带。在情感化设计应用中,尽量做好前两层的关系,才能更好的促进第三层反思层形成。用情感抓住消费者胜于一切产品设计附加方式的运用,我们需要探究产品设计中所蕴含的情感要素,进一步转变设计观念,最终实现市场上的消费品既包括产品的实用功能,又能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同时也真正体现出设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薛晓光.产品设计的情感化因素.艺术天地,2009.12.

[2] 山本建.感性工学.密歇根大学出版社,1986.

[3] 阐志刚.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因素.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11.

[4] 张飞,汤佳.工业设计与情感工程.设计学报,2004.3.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例3

2影响情感体验的教育游戏因素分析

笔者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已经分析过教育游戏的游戏设计和教学设计两方面会对学习者情感体验产生影响的因素。在教育游戏中,影响学习者情感体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游戏中的人物、故事、目标、任务、反馈、交往等,也包括游戏者的认知、技能等。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情境创设和学习结果评价也会影响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在教育游戏中如果能够综合平衡游戏设计和教学设计的因素,找到一个契合点,则可以将这些因素做比较好的融合。比如将游戏目标和教学目标相结合,给游戏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目标;而游戏中任务的难度、游戏的价值性则可以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游戏中学习者对游戏的注意、对游戏的控制和策略使用则可以结合教学组织、教学策略等教学设计元素;游戏中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展开可以很好地体现教学内容情境设计;游戏的反馈同样可以结合学习结果的反馈,从而设计好的教育游戏反馈。笔者将这些因素以情感化设计理论为基础,分为三个层次:1)本能层次的设计,是学习者接触游戏时产生的快速的反应,这些因素包括游戏的界面设计、声音设计和故事情节设计;2)行为层次设计主要是学习者在使用教育游戏过程中,对情感体验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游戏控制和游戏功能两方面所涉及的游戏目标、游戏内容、游戏控制、反馈等;3)反思层次的设计主要是指在游戏中给学习者提供反思的机会。笔者根据上述因素构建了一个教育游戏情感体验影响因素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教育游戏设计中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的设计都会影响学习者在教育游戏中的情感体验。因此,本文在这一基础上,重点探究了在教育游戏中,这三个层次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3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的教育游戏设计

当前针对中小学生设计开发的教育游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大型多人在线的角色扮演类游戏,另一类则是主要以Flash为表现形式的教育小游戏。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为Flash游戏,原因有二:一是Flash游戏一般故事情节、任务设定较为简单,可以设定教学内容明确的知识点,适合中小学生学习一些固定的知识点;二是Flash游戏开发难度较低、周期短,用于开发小的教育游戏可行性大。以情感化设计理论为基础,将教育游戏中影响情感体验的因素分为三个部分,并分别针对这三个部分进行游戏设计的研究。本能层次:以界面、声音和故事吸引学习者本能层次的设计,主要是游戏界面、声音和故事情节的设计。学习者对教育游戏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并影响其是否继续游戏的心向。学习者接触游戏时,对教育游戏产生的第一反应主要取决于游戏的画面、声音效果和游戏的故事背景。因此,这三个要素的良好设计可以帮助学习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1)界面。美国著名游戏设计大师比尔·沃克有这样一个公式:游戏=界面+产品要素。界面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首先,在设计界面时既要考虑学习者的特征,同时也要考虑教育游戏的特征。例如,教育游戏如果面向儿童的话,应根据儿童喜欢“花哨”等特点将界面设计为亮色彩、大色块的特征;但同时要考虑教育游戏作为虚拟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呈现区域的设计是界面设计的重要部分,不能让界面设计影响到学习者获取知识和信息。其次,界面的设计和故事情节的展开是紧密联系的,在考虑学习者特征和学习内容呈现的基础上,应考虑通过界面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例如,可以通过设计带有悬念的背景,激起学习者的好奇心;或者设计对比强烈的背景,使学习者感到矛盾从而引发好奇等。2)音效。在游戏中加入声音可以使画面的真实感加强,特殊的音效会使学习者产生联想,延伸游戏画面。音效还有烘托环境气氛、增强画面的动态感等作用。在教育游戏中,声音除了增强游戏效果以外,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或者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在英语、语文等语言类的教育游戏中尤为突出,如生词的发音学习、课文的朗读呈现等。根据声音在教育游戏中的作用,在设计音效时要考虑以下两点。一是作为教学内容,或教学内容承载媒体的声音,要能够确保声音的出现能够紧紧贴合当前的教学内容,而且声音的发音是准确的。除此之外,悦耳的音质、适度的音量、恰当的语速这些都可以使学习者产生更好的体验、丰富的语调。二是游戏中的效果音,这类声音的作用是让游戏锦上添花,其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①逼真:逼真的音效配上适当的画面,可以让学习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②同步:主要是在技术上确保预想的声音效果和画面同步。尤其是一些简短的效果音,由于其时间短,通常是和游戏定动作结合,若是不能同步,则大大影响学习者的游戏体验。③富有想象力:在游戏中添加一些经过精心设计且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声音,可以引发学习者的想象或者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从而获得较好的体验。3)故事情节。在教育游戏中情境创设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技术,很多设计者都希望通过设计精良的情境使学习者沉浸其中,并产生好的游戏体验。一个好的故事情节除了可以营造学习氛围,还可以起到明确游戏目标、提醒游戏进度与方向的作用。在教育游戏中通过设计不同的故事情节,可以激起学习者的情感体验。①角色设计:教育游戏中学习者通常扮演的是某一角色,应该让角色与游戏过程相结合,将角色的成长和变化体现在游戏机制中或者游戏故事中。②情节设计:通过故事营造某一特定氛围以吸引学习者,如营造神秘的气氛吸引其注意力,而营造紧张的情境有助于保持注意力,建立一个竞争的氛围,则可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行为层次:游戏设计与教学设计结合,让游戏学习过程更有效有趣学习者在教育游戏过程中,对游戏的控制和游戏功能的评价会影响到其情感体验。而教育游戏中影响游戏控制和功能的因素主要有游戏的目标、游戏内容、游戏控制和反馈等。1)游戏目标。目标能够唤起学习者在游戏中的注意,并将注意力集中到游戏中所要掌握的目标上。学习者会因为给出的目标产生期待,从而引起一定的情感反应。教育游戏中的目标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游戏目标,另一个学习目标,通常游戏中这两个目标是结合在一起的。游戏中呈现目标的时候,主要目标应该尽早且明确地提供给学习者,而次要目标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供给学习者,在游戏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提醒学习者游戏目标。2)游戏内容。本文所述游戏内容主要是指在教育游戏中呈现的教学内容。本文只简要介绍教学内容设计的一些方法。游戏教学内容的设计直接关系学习者能否实现游戏设计者预期的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首先要确保其准确性,游戏中教学内容的失准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还会使学习者对游戏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产生质疑,影响其对游戏的情感体验。其次,教学内容选择应科学合理,在一个小的Flash游戏中,选取的教学内容应是适合学习者的某个或者某几个相关的知识点,但知识点的选取应紧密贴合目标学习者。例如在加减法练习相关的数学游戏中,就应该根据学习者特点,先呈现加法,后呈现减法,然后才是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最后,教学内容的呈现应尽量与游戏形式结合。能够做到“游戏过程就是学习过程”的教育游戏并不多,但是若能做到这一点,对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必将起到积极的触发作用。如在教育游戏《谈判游戏》中,游戏的设计就是以一个危险人物带着炸药冲进一栋建筑内为背景,要求学习者模拟警察或者前台人员和危险人物进行谈判,根据学习者不同的谈判选择,游戏将进入不同的分支呈现不同的结果。该游戏中游戏情境就是学习情境,达到了游戏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很好融合。3)游戏控制。游戏控制设计是为了学习者在游戏过程中能够产生主控感。教育游戏中影响玩家控制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游戏形式的难度设计,另一个是游戏中教学内容的难度设计。这两个因素难度是否合适又直接与学习者的游戏技能、认知技能直接相关。在游戏形式难度设计上,设计者要考虑学习者的生活经验、游戏经验等。设计的游戏形式应在当前学习者可以掌握的范围;游戏的交互和规则等,也要能够让学习者快速上手,不宜让其在正式开始时间上花较大的力气去掌握游戏的交互或者游戏的规则;游戏的教学内容难度也影响学习者对游戏的主控感,因此在游戏设计中,若是难度较大,可以考虑给学习者呈现一些提示等。4)反馈。在教育游戏中,从反馈的时机上划分,有两种反馈:一是即时反馈,对学习者的每一个操作给予反馈;二是延时反馈,对学习者的一类或者一系列操作给予反馈。在游戏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需要,恰当使用这两种反馈。例如,学习者初学一些操作性的知识,如在计算机的实验中给予即时的反馈,可能会给其更好的体验。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些独特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一般都出现在思维的后半阶段,因此,教育游戏中如果设计一些需要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方法的情节,则可以考虑设计延时反馈。教育游戏中反馈除了时机以外,还有形式的设计。在游戏中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反馈形式,如呈现反馈的文字、声音、画面等,还可以将反馈与游戏形式相结合。例如,以“龟兔赛跑”为背景,制作小学数学加法游戏,学习者在游戏中扮演乌龟的角色,答对时,乌龟就加速前进,以乌龟的速度作为反馈,可以让游戏显得更有趣。反思层次:帮助学习者反思,使其拥有更好的教育游戏体验学习者的反思主要表现为学习者对自己在教育游戏中的行为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如果学习者通过反思,发现自己的游戏行为是有意义的,则会对游戏产生正面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习。然而教育游戏中不能很容易地实现控制和观察学习者的反思活动,但可以给学习者提供反思的环境或者提示学习者进行反思。在游戏中,可以通过阶段性的小结或者测试,让学习者了解自己在游戏中的学习情况,从而思考自己的游戏行为;还可以在教育游戏中记录学习者的游戏行为过程和结果,并提醒学习者查看自己的游戏记录,促使其进行反思。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例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整个世界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20年来,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更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受数字化技术的影响,动画也从传统的手绘形式转变为现代的数字形式。

一、数字动画及其发展

最初的动画是用线条描绘的漫画作品。后来,发展为用木偶或线条绘制的影片。随着电影业的发展,出现了用绘画表现人物形象和剧情的卡通影片。这些传统的动画主要依赖于绘画的技法和摄像机的拍摄,来完成影片的制作。而数字动画是采用图形图像的处理技术,借助动画制作软件生成一系列画面。

数字动画艺术是传统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传统动画艺术的基础上,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不断创新发展的新兴数字艺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而应运而生的数字艺术,体现了科技与审美的交融,也是科技向设计渗透的具体表现。

在动画百年的历史中,数字动画的历史仅仅十多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CG动画设计。传统手绘动画逐渐被CG动画所取代,并很快成为一种潮流。CG技术是一种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属于二维动画。CG技术不仅可以制作场景,还可以模拟真人。美国迪斯尼动画公司不断地推出数字动画电影,这些电影均是由电脑制作出来的。第二阶段为Flash闪动画。Flash闪动画属于一种网页流式矢量动画软件,是专业为网络打造的动态的、可互动的制作软件。因为占用空间小、运行速度快,很快得到了普及。Flash闪动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丰富的情感,往往以独特的构图和色彩来表现情感的波动,用流动的镜头产生运动。Flas是在CG动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动画,不能广泛地应用于动画影片之中,但却在网络以及广告等领域得到了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得到了更加全面地发展,数字动画也逐渐从Flash小动画发展到了三维动画。以3DMax、Maya、Moxi等为代表的三维软件,促进了数字动画的快速发展。这些高科技软件给艺术家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更加直观的数字创作方式,创作者可以利用软件制作出各种特殊效果,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数字动画发展到今天,从动画技术、制作流程、创作思想到包装运营的整套体系,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但是,近几年,数字动画市场出现了“向数字技术要艺术效果”的倾向,原因在于数字动画的创作过分地依赖于技术所带来的程序化的视觉效果,往往流于程式化、而缺乏艺术感;过分依赖机械化,而失去了情感化。

二、情感化设计

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将人脑的加工水平分为三种: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与之相呼应的设计水平也有三种:本能水平设计、行为水平设计和反思水平设计,[1]这三种水平的设计常常是交互使用、相互渗透的。

我们在进行三种水平的设计时,必须考虑到人的认知和情感因素。对于认知和情感的关系,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说法。一种认为二者是对立的,认知属于理性的、逻辑性的、人性化的,而情感属于感性的、非逻辑性的、兽性的。另一种则认为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情感是在认知基础上产生的,情感的波动会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情感和认知都属于信息处理系统,只是功能不同。何谓情感?徐恒醇这样写道:“情感主要是由社会认知和文化价值导向形成,随着理性的发展,由情绪器官产生的心理体验”[2]。情感主要是引导和判断,帮助人们确定事物的真假,而认知则是解释,帮助人们弄清事物的内涵。由此可见,情感和认知的关系属于外在和内在的关系。

数字化技术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方式发生了变化,现代的人机交互代替了传统的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孤独成为现代人的新苦恼。当人们无法达到面对面的交流时,就自然而然地将个人情感的表达转移到产品上,对产品的精神价值需求越来越高。这些产品包括实用性强的生活用品,还包括精神性强的娱乐性产品,如数字动画、网络游戏等。优秀的设计作品能与人的情感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所以,情感因素是设计创作过程必须考虑的关键性因素。

与人的情感相关的因素很多,但就设计的情感因素而言,主要包括情绪和美感两个方面,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情绪会指引我们不断地前进,情绪会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接受和思考。美感是人的情感的外在因素,当人们看到美观的物品时,情感就会积极活跃起来,产生一种想要认知和拥有的情感冲动。相反,不美观、难看的物品,则会使人的兴趣大打折扣。设计虽然属于以实用功能为主导的商业活动。但是一味地追求实用性,而忽视了审美性,使其缺乏美感,必将导致失败。

作为数字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字动画受技术的制约,常常会导致过度地追求技术所带来的炫彩,而忽视了人的情感在数字动画中的渗透,导致数字动画作品缺乏深度和意义,而走向失败。所以,数字动画同样需要情感化设计。

三、数字动画的情感化设计

数字动画如同所有戏剧艺术一样,让观众在认知和情感方面都参与进去。Boorstin指出电影投合三种不同的情感水平:本能的、替代的和旁观的,与诺曼的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三种水平是一致的。[3]电影和动画有着本质的相似性,尤其是现代的数字电影和数字动画同属于数字艺术。所以,该理论同样适用于数字动画设计。

所以,对于数字动画的情感化设计,我们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本能水平设计

诺曼认为:本能水平设计与外形有关,视觉、触觉和听觉处于支配地位,能给人带来感官刺激的活色生香。一部有着华美的三维画面、优美的数字音乐的动画片,给人一种炫目、炫耳的视听觉感受,这是本能设计所起的作用。所以,数字动画的场景和音乐、灯光和色彩,都会对本能水平产生影响。

数字动画中的场景、灯光、色彩以及音效都属于信息传递、情感接受和表达的外在因素,与外形有直接关系。为了体现数字动画的本能水平设计,设计师必须充分把握这些因素及其关系,合理地进行艺术表现,以求达到外形的美观,唤起接受者的情感。数字动画主要利用数字技术来完成各种元素的创作和表现,具有机械性,像数字动画的建模、灯光和材质都具有明显的程式化,制作出来的元素难免具有某种相似性。所以,原画师在进行各种元素的设计时,要从主题内容出发,尽可能地赋予各种元素以美感,来满足人们情感的本能水平的需求。

此外,视角的设定也会影响本能水平。太远,观众看不清楚,达不到亲身体验。太近,形象过于清晰,很难表现气势。俯视,场景中的人物被压缩,显得很渺小。仰视,人物变得强大。其实,这些不同的视觉感受正是设计者操纵用户情感所采用的一种艺术技巧。数字动画的声效和音效也会影响本能水平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

总之,数字动画设计的外在形式因素都与情感的本能水平有关,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实施。设计时,应在其功能性的基础上,注入更多的审美性,使其能引起人们的感觉舒适。

(二)行为水平设计

Boorstin的“替代的”对应着诺曼的“行为的”。诺曼认为:用户必须学习掌握技能,并使用技能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行为设计讲究的是效用,优秀的行为水平设计包括功能、易懂性、可用性和物理感觉四个方面。在进行设计时,必须以人为中心,把重点放在理解和满足真实使用产品的人的需要上。

数字动画由于观众不能直接参与,只能通过观看来感受影片中的各种活动,高水平的影片一样能带给人身临其境的艺术幻觉。正如Boorstin所说:“替代的眼睛把我们的心放在演员的身体内,我们受演员的感觉,但我们为我们自己判断它”[3]。数字动画中的行为水平属于一种幻觉行为水平,是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将观众卷入影片,幻觉性地参与活动。产生这种幻觉需要观众集中精力,使自己全部的有意识的注意力都参与,不受外界的干扰,精神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

数字动画的行为水平设计必须充分地调动人的幻觉心理,利用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细腻感人的人物情感以及炫目炫耳的数字特技,将观众带入一种亲身体验的幻觉行为中。

(三)反思水平设计

反思水平是一种理智的水平。在数字动画中的角色,故事情节要表达的隐喻和类推的深度和复杂性比影片中所看到的角色和故事更深刻、更富有意义。Boorstin所说的“旁观水平”就是一种反思水平。反思水平设计在本能水平设计和行为水平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反思、观察,并加以评论。对于设计来说,反思很重要。这种反思不仅包括设计者的自我反思,还包括观众的反思。设计者的反思往往建立在观众意见反馈的基础上,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不断地提高个人的素养和眼界,以便于更好地迎合观众的需求。而观众的反思在于对透过影片的故事情节和艺术感染,反思影片的思想以及生活哲理,以便于更好的生活。

反思水平设计不仅要求设计师有扎实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技能,还要有较深的文学素养。一个好的剧本,只有在好的设计师的努力下,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动画影片。对于反思水平的设计,依然要从人的情感的角度去思考和把握,首先,反思是人的反思,需要人通过个人的情感需求来体现对作品的接受和认可。其次,影片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反映人的情感的。要想让观众对影片有更深刻、更有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就必须抓住人的情感。

当然,反思水平设计是在前两种水平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可以说,本能水平设计是为了满足观众的视觉和听觉需求,行为水平设计是为了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受,而反思水平设计是为了留给观众思考、遐想的无穷回味空间。人的需求、体验和回味都是需要以情感作为依托的,当人对某事物有了某种情绪,这种情绪恰恰是与该事物所含的情感相一致,且该事物又具有一定美感的时候,人的情感就会与该事物的情感产生共鸣。所以,从情感化的角度,来进行数字动画的设计能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 [美]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例5

摘 要:IDEO作为全球十大创意公司之一,应用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考,为全世界的领导企业以及政府、教育、健康等社会部门,驱动创新和成长。它的「设计思考所拥有的三大准则的考验、三大探索的过程以及成功的三要素是未来设计师所必须面对以及思考的。

关键词:IDEO;设计思考;创新;商业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5-0118-02

一、IDEO

作为全球十大创意公司之一的IDEO,成立于1991年,是由一群斯坦福大学毕业生所创立的。1991年由大卫凯利设计公司(David Kelley Design)与ID Two设计公司以及Matrix产品设计公司共同组成。多年来,IDEO强调设计创新,以站在人的立场上来制造产品。其客户遍布在全世界,且多有一些知名厂商:如BMW汽车,NIKE,3M,飞利浦等等。IDEO以其精确的设计水准,在商场上奔走30余年,成功设计并开发了诸多已成为行业标准的创新产品,其中包括苹果电脑的第一个鼠标器――滑鼠;以及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GRID电脑;掌上型电脑(开创了掌上电脑的先河,引领了新的市场);宝丽来的Zyliss厨房用具以及欧乐B的软柄儿童牙刷等等。

1991年,IDEO即连续14年获得了《商业周刊》的产品设计大奖。19次荣获Red Dot设计概念奖以及超过15次的IF Hanover设计大奖。2001年,其创始人David Kelley和IDEO因在产品设计方面的突出成绩,荣获纽约国立设计博物馆授予的国家设计奖。2005和2006年IDEO连续被波士顿咨询协会评为全世界最富创新精神的20家公司之一,其中前十名最富创新精神的公司里有一半是IDEO的合作商。如今,拥有500设计精英的IDEO,以设计帮助客户提供品牌体验,是全球领先的商业创新咨询机构。他们帮助远见卓识的商业领导者探讨核心问题,开创价值新领地。同时,他们设计有意义的产品,锻造品牌策略,开发数字体验。身为世界顶尖创意公司的掌门人,Tim Brown是《财星》百大企业不可或缺的顾问。他服务的客户遍及各产业,包括苹果电脑、微软、百事、梅约诊所和Steelcase家具等。也是协助贫困民众的聪明人基金会董事成员。布朗是工业设计出身,曾经多次获得设计大奖。他的作品曾在纽约现代博物馆、东京AXIS艺廊、伦敦设计博物馆展出。他于2008年,在《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中讲到:“像设计师一样思考,不只能改变开发产品、服务与流程的做法,甚至能改变构思策略的方式。他应用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考为全世界的领导企业以及政府、教育等部门,驱动创新和成长。他一贯认为,比起打造外形酷炫的小玩意,设计更应该跳出设计师受限的小圈子,以解决问题为准则,走进市井小民的生活,他呼吁设计师们必须将视野转移到区域性、合作性与参与性的「设计思考之上。

二、IDEO的「设计思考

1.「设计思考的三大准则。“科技是设计思考之本,讲求「感性科技;人性是设计思考之始,注重「人性设计;文化是设计思考之源,追求「文化创意。因此,现代的设计师必须融合「感性设计与「人性设计的设计思考,营造一个具有「文化创意的人性化的组织与生活环境[1,2]。诚如Tim Brown所讲,「设计思考是以人为本的过程。「设计思考的三大准则是可行性(feasibility)、延续性(viability)与需求性(desirability)。“可行性,在可预见的未来,有可能实现功能;延续性,有可能成为可持续商业模式中的一部分;需求性,对人们来说是有意义的。”即技术的可行性、商业的延续性以及人的需求性。设计师创造了世界所需要的东西,通常是他们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本质上就是通过满足人们的需求来获得真正的创意空间。技术在这里应当如何呈现,可以创造怎样的价值,以及这种价值在商业的延续性。不同的创新手段在这个空间体现不同,传统的研发技术,就是通过这种科技手段来实现的。首先创造发明了新技术,为满足人们的需求,利用这些技术来谋利。许多传统的商业咨询和商业创新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

如今,该如何创新,设计师首先应该在商业的延续性以及技术的可行性基础之上着重考虑用户的需求即以人为中心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就是不容忽视的地方是这个图中相交的地方。如果说用户的需求性与商业的延续性以及科技的可行性这三个条件下产生创新的话,那么用户的需求与商业的延续性相交产生什么?商业的延续性与科技的可行性相交会产生什么?用户的需求与科技的可行性相交会产生什么?这两两相重叠时所体现出来的创新,恰恰是设计师需要完成的部分。

例如技术与人重叠的部分代表着功能创新(Functional innovation),是技术与人类的协调发展。这里的功能可以理解为产品功能。产品功能有着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之分。物质功能通常指技术、实用与环境功能。其中,技术功能一般强调的是性能、可靠性与安全性;实用功能强调的是其操作性与宜人性以及效能;环境功能中强调人工自然与生存方式。精神功能通常指审美、象征和教育功能。审美功能中强调造型美与技术美;象征那功能中强调集团、地位、意义与个人象征;教育功能中强调陶冶情操与影响思想。这些都是功能创新所需要关注的重要环节,也是工业设计团队真正需要实现的。工业设计作为一种赋予技术使用价值和吸引力的工艺,其本质也在于协调技术和人类。

在商业和人类重叠的这一部分中,包含营销创新(Marketing innovation)、品牌创新(Brand innovation)、以及一些其他的设计方式。这是广告人需要做的,我们称之为情感创新(Emotional innovation)。在商业与人类的交集中,尤为凸显的就是情感化创新,体现在设计中可以归纳为形态的情感化设计创新、风格的情感化设计创新以及特质的情感化设计创新。Norman在他的著作《情感化设计》中指出,情感化设计需要在三中水平上寻找平衡:本能水平的设计――外形;行为水平的设计――使用的乐趣和效率;反思水平的设计――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还有商业和技术重叠的部分,这里产生的是工艺创新(Process innovation)。更进一步说,这跟设计师们以往做的那些事情不一样,而且会越来越重要。最中间的重叠部分就是「设计思考,也可以说是一种体验式创新。“从日用品到商品,到服务,再到体验,与体验世界方式的根本转变吻合,从主要考虑功能,转变为主要考虑产品与服务所带来的情感体验。[2]”此外,还有一些手段(Tools)、工艺(processes)、人(roles)和环境(Environment)因素的支持。台湾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的李仁芳教授曾指出:“「设计思考远远超乎我们以往所认知的美学与风格课题。它其实更代表一种对实验的开放精神,对说故事的热爱,对异质性成员编组合作的需求,以及用手思考,强调原型实作的直觉――它是用简洁纯熟的技巧去建造、制作和沟通复杂构想的整套体系的做事方法。真正的设计思考家,不只是「做设计,他们更是「活在设计里。[1]”

2.「设计思考的三大探索过程。「设计思考的三大探索过程分别是:发想(Inspiration)、构思(Ideation)、执行(Implementation)。「设计思考的发想本质是生活化的,指的是刺激你寻找解决方案的机会与需求。发想也可以说是灵感,然而灵感的获得并非易事。我们很难从抽象中获取灵感,除非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对新事物的详细观察,使我们产生敏锐的洞察力。「设计思考的构思过程是专业化的,指的是想法的催生、发展和验证。「设计思考的执行成果则是普遍化的,指的是从研究室通往市场的步骤。布朗用很生动的话语来解释了这个过程:“首先是如何获得启发,也就是你的想法和创意从哪里来,为此你需要走出办公室,直接观察用户和世界,提出问题并获得洞察;然后是如何产生想法和创意,为此你需要用到头脑风暴、搭建模型等方法来表达和引导想法;最后是如何执行创意,为此你需要进行制作和开发,讲出一个好故事,为推向市场作准备。[3]”

3.「设计思考的三要素。除此之外,洞见(insight)、观察(observation)与同理心(empathy)是设计思考成功的三要素,在设计思考过程中,扮演极重要的角色。洞见(insight)指的是未来的设计师将扮演科技的诠释者。即需要分析人和产品的关系,并进而推展到分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观察(observation)是人性的引领者,即看人们不做的,听人们不说的。有时,为了达到目的,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生活、思考以及对极端人群进行深入观察。同理心(empathy)是感性的创造者与品位的营造者。强调设身处地、感同深受。通过人性设计,营造一个人性化的组织与环境。

三、小 结

IDEO作为世界顶级的商业创新咨询公司,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考运用于设计创新之中。同时,在工作中不只局限于某一产品的外形美观或者功能的合理性,还帮助企业在技术的可行性、商业的延续性以及人的需求性之中寻找到平衡。由这个脉络重新思考,设计的时代意义,不只是让人迷恋的风格,审美,而是给予人心振奋的生活改变。

参考文献:

1 (英)提姆・布朗(Tim Brown)著.吴莉君译.设计思考改造世界[M].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

2 (英)提姆・布朗(Tim Brown)著.侯婷译.设计改变一切[M].万卷出版公司,2011.

3 黄晨岚.IDEO蒂姆・布朗:设计以人为本[J/OL].环球企业家, 2011-10-10.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例6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18

在阅读教学中,问题是最重要的对话载体,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深入理解文本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选择、优化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依据文本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设计能引发学生思索、讨论、理解、创造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走进文本,主动参与与积极思维,加深理解和体验,自主生成或建构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

一、小学语文阅读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1.问题设计目的不明

由于教师没有准确把握文本,进而捕捉到问题,所设计的问题缺乏一定的目的指向,缺乏思考的深度,也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探究的时间,没有达到诱发学生阅读思维的目的,更无助于文本意义的主动建构。

2.问题设计过于零散

问题是文本探究的最重要乃至最核心的特点。有的教师问题设计过于零散且缺乏思考价值,不能贴近教学目标,不能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与感知,问题非但无效,反而会滋长学生不加思考、信口开河的阅读习气。

3.问题设计过于粗浅

有的教师不能整体把握教材,对文本“吃不透”、无个人理解,往往设计的问题过于直露浅显,没有给学生留下任何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师生间支离破碎的一问一答、蜻蜓点水式的简单对话,无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与积极思维,也达不到启发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问题设计的有效策略

1.以文本为载体,优化问题设计

文本是教学内容呈现的形式,也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因此,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文本主旨的基础上,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关键性问题,引领学生思维走进文本深处,对文本深入地思考、探究,从而理解文章内容,领悟思想感情,欣赏语言,获得审美体验。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饱含哲理,讲述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面对厄运不屈不挠,以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撰写《国榷》的感人故事。因此,教学时,我抓住“厄运、信念、打不垮”三个关键词作为主线设计问题:谈迁遭遇了什么厄运?他是怎样战胜的?又是靠什么战胜的?引发学生讨论交流。这样,立足文本,抓住关键,引发学生深入、细致的感悟和探索,不仅深刻体会到《国榷》被偷后谈迁的悲伤与坚强,而且更准确理解了“信念”的内涵,感悟到人物情怀与生命价值观。

2.以质疑为核心,优化问题设计

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预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疑点和难点问题,优化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有效研讨,促成生生、师生互动,引发学生深入文本去思考、分析、研究,字字句句揣摩,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和激励学生独立探索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意蕴。

《晚上的“太阳”》一文,篇幅比较长,学生所展示的情境与二年级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也有较大距离。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读了课题后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晚上为什么会有太阳?晚上需要太阳干什么?这里的“太阳”为什么要加引号?是什么意思?课文究竟会写什么样的内容?这样针对学生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促使学生走进文本向纵深思考,促使他们在探究、对话与交流中拓展思维,在设疑与解疑的互动过程中,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3.以兴趣为导向,优化问题设计

兴趣是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培养和形成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不仅要能利于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拓展思维空间,而且还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让学生在热切的期待中进入文本,充分地阅读探究。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例7

摘 要:在数字媒体充斥的时代,用户在数字媒体终端分享知识、分享观点、分享商品消费等,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传播方式,改变着人们的行为和言论,以及生活方式.承载着各种信息数字媒体如何在同类型的媒介中获得更多的用户体验,是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中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将情感化设计运用于数字媒体界面设计,用户在满足实用功能需求的同时,也在情感上获取更多的体验.

关键词 :数字媒体;界面;情感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188-02

在数字时代,新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离开了它,就会造成很多的不便,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不是单纯是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结果,它涉及多种不同的学科如计算机技术、人机交互、视觉设计、美学、消费者心理学、数字媒体技术、语言学等学科.最后通过各种数字媒体终端,以媒体界面形式展现给消费者.根据界面设计不同的分类,如从心理学的角度,可分为视觉、听觉、触觉等和情感交互两个方面的需求.如何在名目繁多的媒介中获取更多用户是数字媒体界面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运用情感的设计原则,将文化情感元素巧妙的建构在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中有着重要意义,能够给用户带来高层次的情感满足,如归属感、自尊感、自我认同感.

1 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中的情感体验

数字媒体界面设计是以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为支撑,以用户人性化、情感化体验为出发点;以传播文化为主体;以图形、色彩、文字、动画、图像等元素来传播特定的信息,是一种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媒介.而情感体验主要是指人的一种心理反应,人们在数字媒体界界面设进行交互体验的时候,不同风格的界面设计会给用户不同的视觉感受.

在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的研究理论中,从设计的角度把情感因素分为本能、行为、反思三种.本能情感因素是用户对于事物的本能反应,是情感加工的起点,也是用户通过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行为方式在事物的外观直接获取的相关信息;行为情感因素是用户经过通过物品的使用,在物品功能的使用过程中所获取的情感体验;反思情感因素是用户对于物品的外观形象或对该物品使用后的整体印象,在反思情感因素的作用下,用户根据自己的体验,会对物品的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因此,反思情感因素会抑制用户的本能情感因素或行为情感因素对于物品的情感体验[1].本能和行为情感因素是所有自然人的共同特性,这种本能与行为的情感反映对全世界的人都是一样.在国内外大多数与儿童相关的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中,在色彩和设计表现元素的选用上都会充分考虑儿童的情感因素.在儿童的世界里,所看到的色彩是明亮、鲜艳、轻松的,所运用的设计元素动态二富有童趣的,来弥合儿童认知天性.反思情感因素的特性更多反应在社会人当中,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环境、生存地域、文化背景等对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在情感反应上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在中华文化背景下,一个数字媒体的界面设计运用传统文化中金黄色龙纹视觉元素,在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下,所感受到是尊崇、敬畏,在情感上更多是民族自豪感;反之,其他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用户感受到是视觉元素本身的形态与色彩,是单纯的形与色激发的情感反应.

正式由于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用户在面对同一事物的时候反思情感因素会存在着差异,设计师对于界面设计的预期与用户在数字媒体的界面设计的感知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数字媒体的界面设计要获得更多用户在情感上的认同,在设计过程中就必须遵循用户所在地域的文化背景,充分发挥文化元素的象征性和代表性,使得用户在交互使用中获得更高层次的情感满足.创造出本土地域的文化语境,在实现查询、浏览、交互等资源的同时,来满足用户情感上的需要.如同消费者在品牌的选择上,无论从“皮尔卡丹”到“路易威登”,还是“Hermes”到“Versace”获取的不单纯是这些奢侈品的物质价值,而是在这些品牌背后所蕴含蕴含时尚文化象征意义.当用户不仅仅因为使用功能更因为其个性化的文化内涵而选择一个数字媒体的界面设计,便意味着数字媒体的界面设计与用户间的长期纽带建立起来了.

2 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原则

2.1 人性化原则

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人服务,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也不例外.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作为出发点进行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人的需求,为用户设计出合理的、易于用户使用的、个性化的数字媒体界面为目的.所谓人性化设计就是在界面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体现,做到了人性化设计,也就是实现了情感设计的本质.实现的过程是运用技术手段,以艺术化方式呈现给用户,既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也满足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将人性化设计的原则运用于界面设计,并贯穿于人机界面设计的始终.能够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的设计,就可以长时间的把用户留在媒体中,如“腾讯QQ”“微信”等社交媒体,它不是单纯的聊天工具,在这里用户可以使用语音、文字、图片、视频、咨讯、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反之,一个没有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的设计,人性化就无从谈起,这样的设计用户在体验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继续关注的欲望,在新鲜感过去之后,也就放弃该媒体的继续使用.

2.2 审美性原则

数字互联网时代,人们在数字媒体中获得极其丰富的情感体验,浏览网页、查询资料、互动聊天、娱乐游戏等是极其丰富的,当人们打开互联网媒介界面时,图形、色彩、文字的设计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审美是人们对于不同事物认知的直接感受,不同的事物用户会感受到不同审美感受,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是能够让面对事物时会产生美的享受,这种感受正是审美对象基于人对形象与情感的结合[2].唐纳德·A·诺曼的情感化设计理论贯穿于用户的审美活动之中,界面设计师以设计神情愉悦的审美事物为出发点,来满足用户在视觉和情感上不同的审美诉求.

2.2.1 形式美

一个“有意味的形式”,都是通过形式美表现出来,都遵循形式美的规律如对比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尺度与比例等等.形式美感的变换是基于人的感觉与知觉而存在,用户在数字媒体上交互获取相关咨询时,还在视觉上欣赏到了愉悦的画面和丰富情感体验.在数字媒体界面设计时巧妙运用形式美法则,可以让冰冷的机器在用户面前成为情感体验的乐土,让界面设计中的色彩、图形、图象、文字元素与数字媒体界面设计的主题在形式完美融合.

2.2.2 艺术美

艺术是感性的,富有美感的,是符合一定视觉审美趋向传达和表现.不能将数字媒体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隔离开来,数字媒体界面的设计也需要艺术美,因为它的服务对象是人,正如古语中说的那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设计师通过对界面情感化设计,将用户稳固于某一个媒介,这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好用、易用之外,要将设计元素进行艺术加工、呈现给用户具有艺术美感的的界面设计.用户的体验与设计师创造有用的、符合用户多层次需求的界面设计出发点是一直的.界面设计师通过技术与艺术设计创造激发用户情感体验[3].

2.3 多样性原则

不同用户群体,对于事物有着不同的感知,在面对同一事物时,情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情感形态呈现多样化,因此情感化设计必须是包容性的设计.用户本能性的情感感知是长期在社会实践所积累的对事物的认知,不同层次的用户在认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用户在数字媒体界面中交互过程就是的感知过程,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用户通过本能层情感和行为层情感的激发,与自身的生理、心理、行为的反思进而获得更高层次情感体验.

2.4 情境融合原则

用户在数字化、虚拟媒体界面中获取信息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视觉查看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与信息产生感受交流,这种感受与情感的交流正是界面设计主题的内容通过色彩、图形、文字、图像等元素,呈现出来的视觉语境.让用户在视觉语言中产生联想,使用特定的文化情感元素进行数字媒体界面设计,引导用户在心理和情感上产生反应,让用户在某种特定主题情境产生特定的心理反应和情感反应.在相关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显示,情境对于人的行为有这很大影响[4].特别是在情境决定论中,情境被置于主体地位.不同的情境会对用户有着微妙的心理感受.情境环境是愉悦的、严肃的、悲伤的等等,都能够对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一定影响[5].当用户通过数字媒体界面进行交流互动时,界面设计中的色彩、图形、文字、图像、动画等等设计元素将满足数字媒体主题要求的同时,也将界面设计营造成了一种情境,用户心理在这个情境中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此时的界面设计与用户的情感体验进行很好的融合.因此,情境融合是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中进行情感化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不同的用户对不同的数字媒体界面在审美观上有着不同的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用户社会阅历、知识结构、个人喜好和行为习惯等等,数字媒体界面设计师在界面设计的过程使用相关设计元素营造出与用户产生情感交融的语境,可以有效降低各种因素所带来的情感认知差异,最大限度的把用户留在情境之中,长时间的使用该媒体,接受该媒体的相关信息[6].

3 结语

数字媒体界面中聚集着各种各样为主题服务的视觉元素,如色彩、图形、图像、文字、动画、底纹背景等等,各种视觉元素承载着这主题信息的某一个方面,来实现数字媒介传播信息、交流互动、商品销售、娱乐游戏等功能.它们构成了整个数字媒体界面.如何将这些元素运用情感设计原则巧妙的从界面设计中体现出来,主动营造出特定情境氛围,让用户在获得信息的同时,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7].注重用户的情感体验是二十一世纪设计界的大势所趋,也是每个数字媒体开发者的初衷,只有通过大量的用户使用或关注该媒体,这个媒体才会有存在的价值.除了媒体自身的实用用功能之外,运用情感化设计的原则来指导数字媒体的界面设计,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情感体验有着重要意义[8].“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中恰当运用情感化设计,既提升数字媒体界面设计的价值和品味,也给用户带来情感上的启迪和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6—20.

(2)王亚美.社交网站界面的情感化设计研究[J].浙江农林大学,2013(06).

(3)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2、31

(4)(美)Stephen P,Anderson.怦然心动:情感化交互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9.

(5)(美)Philip G.Zimbardo.Robert L.Johnson.Ann L.Weber.津巴多普通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16.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例8

一 情感化设计

所谓情感化设计,“就是通过各种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要素,将情感融入到设计作品中,在消费者欣赏、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激发人们的联想,产生共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

在美国唐纳德A·诺曼教授撰写的《情感化设计》一书中,他根据现代心理学对情感的分析将情感化设计分为本能层次的设计,行为层次的设计和反思层次的设计三种:本能水平由生物因素所决定,是自动的预先设置层,是情感化加工的起点;行为水平是支配人类日常行动之所在;反思水平是脑思考的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研究人类情感的多层面性特征,运用于设计实践中,以丰富设计的多样性,同时,这也是“人本主义”设计理念的体现。

二 国内儿童食品包装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外形来说,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儿童食品包装往往注重丰富多彩的画面效果,这就造成了包装形态的单一,缺乏感性的吸引力,因而,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诱发购买欲望;在功能方面,市场上的包装虽然都满足了其保护商品、传递商品信息的基本功能,但是绝大多数的包装在消费者打开包装盒的一瞬间,其利用价值就完成了,特别是儿童食品的包装,功能性单一导致其生命周期很短;在内心情感的满足上,现在国内儿童食品包装对儿童本身缺乏深刻的了解,没有真正从儿童所了解和熟悉的世界看待事物,所以包装上缺乏针对性,无法引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

三 情感化设计在儿童食品包装中的运用

(1)本能水平层面的设计——外形设计

本能水平由生物因素所决定,是自动的预先设置层,是情感化加工的起点。情感化本能水平的设计关注人们顷刻间的情感效果,通过外在直观的方式体现,当我们感受到某物“漂亮”时,这一直接的反应便来自于本能水平。[3] 由于本能水平设计涉及到人类的生理特征,如视觉、触觉、听觉,它与人类最原始、本能的生理反应相关,所以运用在包装设计上就是在包装的形态和色彩、材料质感等感观方面的设计。

1)形态情感化

一是亲近自然。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低,所以符号形象直观的画面更易于他们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将自然界中已存在的表面形态融入到设计当中,让儿童在使用的同时寻找对自然的亲密感,以花草树木、自然星空、各种动物等为原型进行设计,生动、活泼、有趣的自然造型满足了儿童天真烂漫的情感需求。二是游戏趣味。儿童的世界是轻松、愉快的。通过游戏、趣味的方式来调动儿童的情感,让包装设计与使用者能更好的沟通。儿童是生来好动、以游戏为生命的,有的儿童食品包装本身就是玩具,作为包装的玩具和作为玩具的包装,给儿童带来强烈的游戏趣味。

2)材料情感化

每一种材料都是有情感的,不同的包装材料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木质材料自然朴实、布艺材料温馨时尚、金属材料坚硬理性、玻璃材料通透现代。选用纸质作为儿童食品包装的材质不仅因为它经济、环保,更重要的是纸质是一种具有亲切感的材质,能够唤起人们回归自然的情感;纸质材料的种类繁多、表现力强;相比于塑料、金属、木质,纸质材料对儿童的危害也是最小的。

3)色彩情感化

色彩在某些情况下相对于形态和材质,更趋向于感性化,它在相当的程度上左右了人们的情感。儿童食品包装在色彩的选择上最好以明亮、轻松、愉悦为选择方向,绿色能引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向往;红色会激起儿童的生活热情;蓝色则是充满梦幻的色彩。

(2)行为水平层面的设计?——功能的延伸

行为水平是支配人类日常行动之所在,情感化行为水平的设计讲究效用,而功能是位居第一的,也就是设计要满足好用、耐用、便于操作及使用过程能令人感到愉快等特点。因此行为水平的设计要求设计师以理解用户的需求开始,发现人们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以满足人的使用的需求。

包装的附加功能相对于其基本功能而言虽然是次要的,但这种富有知识性、益智性的设计可以使儿童在使用商品的同时增长知识、锻炼能力、陶冶情操,而且最大限度的延长了本来可能随手丢掉的包装的生命周期。

(3)反思水平层面的设计——内在情感的满足

反思水平是脑思考的部分,情感化反思水平设计与大众长期使用某一物品的总体印象有关。也是受个人情感、意识、经历、文化背景等共同影响造成的,有助于建立起商品和用户之间的长期纽带,同时也可以帮助用户建立自我认知。“产品可以不只是它们所实现的功能的总和。它们真正的价值是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而最重要的一个需要就是建立其自我形象和在社会中的地位的需要”。当人们通过一个事物获得“似曾相识”的感觉时,隐藏在自我潜意识里的记忆也就被挖掘出来了,更容易使人们产生愉悦和情感共鸣。将包装的形态设计成儿童可感知的熟悉的形态,能从心理上给儿童一种安全感,愉悦感,也可能引起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回忆,从而更容易从情感上影响儿童消费群体的判断。

四 结语

从国内儿童食品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情感化设计的运用中我们可以看出,将情感化设计理念融入到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性,通过富有趣味性的色彩设计、图形设计等满足儿童消费者追逐趣味性的心理需求,真正站在“以人为中心”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索寻求新颖的、富有趣味的表达方式,以体现对儿童这一特殊消费群体的人文性关怀。

参考文献

[1] 李征,情感设计与人本设计[J ].装饰,2004.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例9

人是通过语言沟通来交流,物与人则是通过物品功能、形态的传达来交流的。人在创造物品功能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形态,表现其“性格”,使之有生命。我们在使用物品的过程中,会得到种种信息,引起不同的情感,当设计使物品在外观、色彩、肌理等对人的感觉是一种“美”的体验或使物品具有“人情味”时,它就不仅仅是使用的工具同时也是交流的媒体。

包装设计是为了达到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储运、吸引消费者、促进销售以及增强商品视觉美感等目的,而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的操作活动。从这一概念可以得出包装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扮演多重角色,要想让它“活”起来,设计者应赋予情感、给予其生命。那么,我们如何去认识商品包装的情感化设计?一般应有三个层次:商品包装的外观表现、商品包装的内在行为、商品包装对人的思维情感的影响,这三个层次就是我们所称为的本能水平设计、行为水平设计、反思水平设计。三种水平依据时间先后顺序应是本能设计、行为设计、反思设计,最终反思设计又反作用于前面两者。

一、商品包装的本能水平设计

商品包装本能水平的设计是处于意识和思维之前,设计与商品的最初效果有关,基本原理来自人类本能,在文化与文化之间、人与人之间都是一致的。在本能水平上,视觉、触觉处于支配地位。商品一般都具有特定的形体,设计者应根据不同形体来设计不同包装,通过外包装来展现商品体积和造型,使人产生第一印象,感觉包装就是商品的一部分,牢不可分,这属于视觉感应。包装是商品外观的必要元素,承载着信息沟通的作用,自然要求寻找共通的视觉语言。

有了视觉感应,当然不能缺少触觉感知,外形和形态是重要的,物理手感和材料质地也是重要的。包装使用的材料有不同质感,使人在触摸时有各异的感觉,形成心理感受,所以要根据商品的特质选材,适当材料的运用可以加强商品和其包装的融合度,达到更好的感观效果。商品包装的本能水平设计讲的是即时的情感效果,必须看起来好看、摸起来舒服,感性特征在起作用。

二、商品包装的行为水平的设计

商品包装的功能有物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物理功能是作用于物而不是作用于人的功能,也称为保护功能。包装的保护作用总在第一位,没有保护,包装失去意义。心理功能是物品能在多大程度上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受,从而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影响,也称为销售功能。生理功能是物品应具有的便于被人操作的功能,也称为方便功能。包装在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上,首先应该适应工艺操作,便于商品生产制造,然后要便于商品流通,使之堆放牢靠、装卸省力。了解包装的功能,这是对设计者首先的要求。

只有合理的设计才能充分展现包装的可用性,使人感觉没有包装就没有商品,当然,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了解人所需要包装存在的价值。商品包装的保护作用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都可以做得很好,而市场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中,商品要想吸引消费者,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设计者就必须赋予其包装独特的“促销能力”,以独特感人的形式让商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同样种类的商品,精巧特别、深入人心的包装具有充足的竞争优势,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才能取得成功。

依据人们如何看待商品包装,设计者应考虑包装开发的形式:改进(使之更好)和创新(全新的)。包装成功与否,设计者独特的创作思维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要求设计者收集整理别人成功的经验,分析利用各类材料,洞察部分人难以察觉的事物,为设计出成功的包装做好准备。商品包装固然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但设计者同时要克服主观上的习惯和偏见,以全新的角度对待其设计,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打开促销的大门。

三、商品包装的反思水平设计

这个层次实际上指的是商品包装由于前两个层次的作用,在消费者内心产生的更深度的意识、理解、情感、文化背景等种种交织在一起所造成的影响。反思水平的设计涉及到许多领域,它注重信息、文化以及商品或者商品效用的意义,能够决定一个包装设计的成败。现代商品包装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优秀设计层出不穷,被大众接受的也数不胜数,但还存在许多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设计者除了应在包装外形、功能与实用性上下工夫,还应针对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要求着重考虑。往往商品本身并不能引起太多的审美反映,而其包装运用反思设计技巧,可使用户情感、思维产生强烈波动,这是反思设计发挥了深层的作用,可见反思层次的重要。设计者可以利用商品包装心理策略,以消费对象年龄、习惯、文化水平、经济能力、接受能力等来进行设计,只有把握消费者心理才能稳操胜券。

商品包装的视觉冲击力是本能水平上的一种现象,这完全是对物品外表的反应,而其是否影响广泛、反响强烈来自反思水平,美超越外表,来自有意识的反思和经历,受知识、学习和文化的影响。诸多事实证明,在审美上令人感觉愉悦的包装设计,其商品较容易被购买使用;与人的情绪和情感沟通良好的包装设计,其商品容易使人长久情感依赖并引起更和谐的结果。

反思水平设计的精髓是“完全都在人们的头脑中”。反思水平活动常常是决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包装的总体印象,在总体评价时,小失误可能被完全忽略,消费者对商品包装的心理接受度可以完全改变其它消极经历。认真关注消费者提出意见的设计者通常是把这些人当作最忠实的支持者,以人为中心来设计是赢得忠实支持者的方式,同时也表明了反思水平的力量。反思水平的设计不仅与人长期感受有关、与提供的个人感触和热情的交互有关,还与设计者的理解度有关。设计者要考虑所有层面,做到思维反思、意识反思、设计反思,根据人们消费心理的多维性和差异性去设计商品包装,最终提升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建立了一种精神寄托和依赖。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阐述表明了商品包装情感化设计系统的复杂,但我们可以相信,设计的感性成份越多,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产品的附加值就越大。情感化设计对设计者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上的。社会不仅仅需要理性化的设计者,更需要同时具有多种知识以及拥有责任心、道德感的设计者,它无疑是对设计者素质的挑战,当然,也是机遇。

参考文献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例10

构思是设计的灵魂。人在构思过程中,思想是以模糊的形象出现的,而这一形象在成为具体的形态的过程中,有一个叫“第六感”的东西在影响它,这可称为“灵感”,因此,构思实际上是在想象和灵感的基础上,同设计师以往的经验、知识、技巧结合,并加以提炼、推理,最终塑造出新艺术形象的过程。

设计构思,不仅要考虑本质功能,而且还要考虑视觉美的传达,是设计师全身心投入创造活动的结晶。一个设计师仅有熟练的制作技能,而缺乏设计构思能力,其艺术作品是不会有视觉感召力的,是不会成功的。那么设计的深理何在呢?其实它是在社会、在人生、在人性、在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之中的。设计需要灵感,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对于设计师而言,灵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没有灵感也就没有创作。笔者认为,灵感实际上是设计师潜意识的直觉性顿悟,是一种突然发现的心理奇迹,它预示着创造性高潮的来临。灵感不是从天而降的,它来源于任何地方,也产生在任何时刻。

灵感来源于自然界的各种形态

从原始社会至今,从人类开始有设计起,自然界的人物、动物、植物、矿物、风景、天文、器物、文字等等便成为设计的对象且被当做主要的造型。在中国古代,除了龙、凤图案外,山、云、水、花、草及孔雀、仙鹤、燕子、鱼、鸳鸯、蝴蝶等等都被用在设计上;在古埃及的设计作品中尤喜使用纸草、莲花等植物和圣甲虫、眼镜蛇等动物图案;在古希腊、罗马的造型与艺术中,也常借用月桂树、常青藤、葡萄等植物。直至今天,不论是哪个艺术流派,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仍是设计的重要元素并对之加以充分利用。

灵感来源于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生产的集约化、组织形式的军事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标准化,设计的商业性特质越来越浓厚,设计已不再局限于某一国度、某一民族、某一社会阶层之间的模仿现象,而是向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多速度、更短周期的方向加速发展。设计的灵感来源无限拓展。首先,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人类文明的丰富宝藏常常带给设计师无穷的创作灵感。其次,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传统色彩装饰的启示、传统造型艺术的精髓、传统纹样的千变万化都对设计者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工艺的悠久与精湛是设计者灵感的来源。再次,各种物质材料的性能和肌理的奇异效应,比如说陶瓷、塑料、贝壳、金属、有机玻璃、铝、乙烯、合成树脂等材料,都给现代设计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

灵感往往产生于想象,而想象是一种不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行,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构思作为创作性活动的最初阶段,对设计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在创作构思的过程中,一般要经过表象材料收集期、表象材料加工期、灵感念头闪动期和创造想象展开期四个阶段。

设计的构思多种多样,大体归纳有如下几种方式:

联想构思

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形成不同的联想。尽管事物千变万化,但都是由点、线、面、体、空间、色彩、明暗、位置、方向等要素所构成。接近联想是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一些事物形成的,比如看到蜜蜂会想到花蕊,看到飞机会想到天空;类似联想是由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的,比如看到鸽子会想到和平,看到枪炮会想到战争;对比联想是由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的,比如看到火联想到冰,看到冬天的枯树联想到春天的绿树芽;因果联想是由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的,比如看到一个人大汗淋漓会联想到天气炎热;看到森林中燃烧的烟头会联想到森林大火等。

理性构思

理性构思指按照一定的设计理念、逻辑思维按部就班地进行设计构想。它不是灵感的闪动,也不是情感的激荡,完全是一种冷静的理性思维过程。理性构思的步骤首先是提出问题,即根据设计对象、接受对象和竞争对象的不同情况提出问题;其次是根据以上问题和相关背景资料进行综合考虑,寻求问题点和解决点,确定设计表现的定位方向,才能展开有的放矢的构思设计。理性构思是一个纵向思考与横向思考相交叉相结合的过程,其构思的核心在于表现什么、如何表现这样两个问题。

情趣构思

情趣构思是以人们的审美感觉来进行的,这种设计构思使设计作品艺术化,画面更优美,色彩更抒情,气氛更宜人,视觉更刺激。情趣构思用象征性的、对比的或特异的造型语言来进行,也可以用新奇的、出人意料的、耐人寻味的图形视觉效果来引起人们的探求心理,从设计元素的关联性入手,运用人们熟悉的、关注的名人、名画以及人们熟悉的图形来引人注目。

传统构思

传统构思在遵循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立意于传统艺术、民间艺术所进行的创作性思维活动。传统构思同样要求把握时代的精神,并结合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力求在设计创新中保持和谐。现代设计虽然取材广泛,但大多数创意思想都起源于世界各民族艺术形式及民间艺术形式,取其精华,强调现代审美意识和功用性,使设计作品表现出一种新的传统与时代相融合的民族风貌,让传统的民族文化得以继承与创新,从而富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灵感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浩瀚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充满着艺术可以吸取的素材和灵感。设计师要培养训练一双独特的慧眼,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经过筛选、观察和体验,让艺术的灵感瞬间而来,并迅速抓住,以草图和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形成最初的构思,再进一步补充、完善,创作出完美的作品来。由生活中得到感受而触发灵感,由灵感转化为构思,然后把构思予以表现,这便是艺术设计中的灵感与构思。

参考文献 :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例11

构思是设计的灵魂。人在构思过程中,思想是以模糊的形象出现的,而这一形象在成为具体的形态的过程中,有一个叫“第六感”的东西在影响它,这可称为“灵感”,因此,构思实际上是在想象和灵感的基础上,同设计师以往的经验、知识、技巧结合,并加以提炼、推理,最终塑造出新艺术形象的过程。

设计构思,不仅要考虑本质功能,而且还要考虑视觉美的传达,是设计师全身心投入创造活动的结晶。一个设计师仅有熟练的制作技能,而缺乏设计构思能力,其艺术作品是不会有视觉感召力的,是不会成功的。那么设计的深理何在呢?其实它是在社会、在人生、在人性、在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之中的。设计需要灵感,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对于设计师而言,灵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没有灵感也就没有创作。笔者认为,灵感实际上是设计师潜意识的直觉性顿悟,是一种突然发现的心理奇迹,它预示着创造性高潮的来临。灵感不是从天而降的,它来源于任何地方,也产生在任何时刻。

灵感来源于自然界的各种形态

从原始社会至今,从人类开始有设计起,自然界的人物、动物、植物、矿物、风景、天文、器物、文字等等便成为设计的对象且被当做主要的造型。在中国古代,除了龙、凤图案外,山、云、水、花、草及孔雀、仙鹤、燕子、鱼、鸳鸯、蝴蝶等等都被用在设计上;在古埃及的设计作品中尤喜使用纸草、莲花等植物和圣甲虫、眼镜蛇等动物图案;在古希腊、罗马的造型与艺术中,也常借用月桂树、常青藤、葡萄等植物。WWw.133229.CoM直至今天,不论是哪个艺术流派,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仍是设计的重要元素并对之加以充分利用。

灵感来源于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生产的集约化、组织形式的军事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标准化,设计的商业性特质越来越浓厚,设计已不再局限于某一国度、某一民族、某一社会阶层之间的模仿现象,而是向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多速度、更短周期的方向加速发展。设计的灵感来源无限拓展。首先,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人类文明的丰富宝藏常常带给设计师无穷的创作灵感。其次,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传统色彩装饰的启示、传统造型艺术的精髓、传统纹样的千变万化都对设计者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工艺的悠久与精湛是设计者灵感的来源。再次,各种物质材料的性能和肌理的奇异效应,比如说陶瓷、塑料、贝壳、金属、有机玻璃、铝、乙烯、合成树脂等材料,都给现代设计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

灵感往往产生于想象,而想象是一种不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行,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构思作为创作性活动的最初阶段,对设计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在创作构思的过程中,一般要经过表象材料收集期、表象材料加工期、灵感念头闪动期和创造想象展开期四个阶段。

设计的构思多种多样,大体归纳有如下几种方式:

联想构思

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形成不同的联想。尽管事物千变万化,但都是由点、线、面、体、空间、色彩、明暗、位置、方向等要素所构成。接近联想是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一些事物形成的,比如看到蜜蜂会想到花蕊,看到飞机会想到天空;类似联想是由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的,比如看到鸽子会想到和平,看到枪炮会想到战争;对比联想是由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的,比如看到火联想到冰,看到冬天的枯树联想到春天的绿树芽;因果联想是由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的,比如看到一个人大汗淋漓会联想到天气炎热;看到森林中燃烧的烟头会联想到森林大火等。

理性构思

理性构思指按照一定的设计理念、逻辑思维按部就班地进行设计构想。它不是灵感的闪动,也不是情感的激荡,完全是一种冷静的理性思维过程。理性构思的步骤首先是提出问题,即根据设计对象、接受对象和竞争对象的不同情况提出问题;其次是根据以上问题和相关背景资料进行综合考虑,寻求问题点和解决点,确定设计表现的定位方向,才能展开有的放矢的构思设计。理性构思是一个纵向思考与横向思考相交叉相结合的过程,其构思的核心在于表现什么、如何表现这样两个问题。

情趣构思

情趣构思是以人们的审美感觉来进行的,这种设计构思使设计作品艺术化,画面更优美,色彩更抒情,气氛更宜人,视觉更刺激。情趣构思用象征性的、对比的或特异的造型语言来进行,也可以用新奇的、出人意料的、耐人寻味的图形视觉效果来引起人们的探求心理,从设计元素的关联性入手,运用人们熟悉的、关注的名人、名画以及人们熟悉的图形来引人注目。

传统构思

传统构思在遵循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立意于传统艺术、民间艺术所进行的创作性思维活动。传统构思同样要求把握时代的精神,并结合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力求在设计创新中保持和谐。现代设计虽然取材广泛,但大多数创意思想都起源于世界各民族艺术形式及民间艺术形式,取其精华,强调现代审美意识和功用性,使设计作品表现出一种新的传统与时代相融合的民族风貌,让传统的民族文化得以继承与创新,从而富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灵感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浩瀚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充满着艺术可以吸取的素材和灵感。设计师要培养训练一双独特的慧眼,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经过筛选、观察和体验,让艺术的灵感瞬间而来,并迅速抓住,以草图和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形成最初的构思,再进一步补充、完善,创作出完美的作品来。由生活中得到感受而触发灵感,由灵感转化为构思,然后把构思予以表现,这便是艺术设计中的灵感与构思。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