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课堂教学反馈

课堂教学反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8 09:56:22

课堂教学反馈

课堂教学反馈例1

根据教学要面向全体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则,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使收到的反馈信息准确、有效,能真实反映各层次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思维水平及表现出来的数学能力.否则,不真实、不具代表性的信息不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干扰正常教学,使信息反馈失去真正的意义.

2获取数学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途径

2.1 口语反馈

这是师生双方通过口头语言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以及学生质疑等。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起思维的波澜,问题难度要适中,使大部分学生能作答,以保持信息畅通.课堂讨论应紧密围绕教学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要组织好不同想法的交流与争论。学生质疑就是对所学的某项内容提出疑问或不同见解,由同学或老师做出回答或解释.在以上过程中,教师可获得不少学生关于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实际掌握程度的信息。

2.2情态反馈

这是通过学生听课表情、坐姿和教师的教态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心理学告诉我们,青春初期的中学生,虽然不像小学生一样心理外露,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他们的神情上观察到其思维过程中思维受阻与否的一些迹象。学生两眼有神、端坐聆听,表明所进行的内容对他们有吸引力,教师讲授得法;目光转移、坐姿不稳,表明所授的内容没有听进去,思想上开了小差;表情乐观、态度积极,表明对所学知识已经了解;表明冷淡、态度消极,表明对所学知识没有理解好。学生的这些表情与动作,就给了我们一种反馈,在教学中若能及时观察,捕捉它们,并进行调控,就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3 文图反馈

这是通过文字、图象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如教师板书、提供书面答案,学生书面练习、检测、板演等都是.书面练习和检测题应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由易到难,指名板演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应与题目的难易相适.

通过口语反馈与情态反馈,了解的多属信息的定性方面,量化程度较低;而文图反馈不仅信息量大,而且稳定可靠,教师可大面积了解学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

3数学课堂教学反馈信息的调控

反馈的目的是改进后继教学,实施对课堂教学的调控,使某一确定目标向预先制定的方向发展.对反馈信息的处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3.1及时激励启迪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或有特色的优秀解答,对于深入理解概念、公式、定理等有一定的价值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在全班给予推荐、肯定、鼓励,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样不仅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态度,使学生获得求知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不断增加信心,强化学习动机,而且使他们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活跃课堂教学研究的气氛.

3.2及时明辨是非

在课堂巡视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或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如果是个别学生的错误,可进行个别反馈;如果是普遍性的问题,就要公开反馈,及时提供必要的事例材料,以澄清事实,明辨是非.

3.3 及时调节节奏

当教学内容较为容易,学生表现出心领神会或心不在焉时,可适当加快教学进程;当教学内容艰深复杂,学生表现出迷惘或畏难神色时,则需放慢教学进度,视具体情况或复述一遍或改变讲述角度,调节教学节奏,以求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解方程: ,教学时我用移项、通分的常规方法解完了方程,接着转入下题,这时我发现一个同学若有所思,原来他从一个基本等式的逆用入手,采用 "拆项法"来解,巧妙的解法,引得全班一片叫好。上述基本等式的逆用,既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又展现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 拆项法。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可将某些内容转至下节课或将下节课内容移至本节课。若无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味按既定的教案一厢情愿地上课,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反馈例2

教学活动实质是师生互动、交流学习的过程,反馈是交流互动的主要环节。本文所讲的反馈教学法就是立足学生,还原学生主体地位,并能从他们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出发,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能及时发现和提出学习活动和生活实践中所发现的问题,这样才能尽快解决问题,为知识迁移扫除障碍。反馈教学法强调的是问题反馈,目标指向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活动中,我们只有准确及时地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才能保证师生及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学生可以根据反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产生学习和弥补的驱动力。教师根据反馈,可以及时设置和修改教学方案,保证数学课堂积极有效地开展。鉴于此,笔者对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引进和实践反馈式教学进行了讨论。

一、重视反馈信息,设置针对指导

师生都要重视反馈信息,只有如此,才能在繁杂的课堂信息中获取线索,并及时设置有针对性的调节和控制方案。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前对各个环节学生可能出现的反馈问题做出预见性的分析,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有备无患,然后才能在课堂环节保证师生双方在问题反馈与探索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笔者估计学生可能对概念细节把握不仔细,于是课堂上学了勾股定理概念后就抛出对应的问题:“已知一个三角形其中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和4,那么该三角形的第三条边长是多少?”问题一出,许多学生就根据新学的概念不假思索地回答是5。很显然,大家错了,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勾股定理的概念前提是直角三角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这样的细节小反馈,我们要展开针对的批评,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所犯错误的原因,并积极反思改进方案。整个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诱导他们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反思,从而吃透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二、分析课堂反馈,优化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要想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就必须适时跟进学生的反馈信息,否则就会出现授课与学习的脱节。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与学生互动,根据他们反馈的正负面信息,及时调整后续的教学进度与教学方法。归纳一下,我们对信息反馈的处理大概有以下几种方式。

1.参照学生的反应速率,适时调节教学进度

教学活动不是流水账,要有针对、有侧重。具体操作是,针对学生普遍反馈较容易理解的内容,适当地加快教学进度,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当发现大家理解面有难色之时,我们就需要适当放缓教学进度,参照实际教学状况,采取实用多变的教学方案,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不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呆板地从教案出发,不免会照本宣科,落入灌输知识的窠臼。

2.参照学生的练习状况,调节教学侧重

课内练习完成的速度与质量,是对教学效果最具体和直接的反馈。如果发现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较好,我们就可以适当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或者提高课外练习的灵活性和综合性;如果课堂练习不理想,那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将大家没有掌握的地方再讲解一遍,课外练习也要提出侧重要求,以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

可见,课堂教学中,学生反馈给我们的信息越及时、准确,那么我们就更能有效调整和控制教学侧重,弥补教学盲点。教师对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也能帮学生树立信心,使之产生内驱力,进而驱动学生积极学习和进步。

上文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将反馈式教学引进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索与总结。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反馈,并针对反馈做出有针对的教学方案调整,这才是良性的知识互动生成的过程。教师要通过收集和整理学生反馈的信息,抓住学生的认知盲点,合理统筹教学内容和有限时间的矛盾。学生通过教师对其学习评价可了解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过程的不足之处,这样便于有针对性地自我调节,从主观上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反馈例3

2.课堂反馈不能紧扣教学目标,甚至反馈往往游离在课堂目标之外;

3.课堂反馈不符合语文课的本质特点,没有对语言进行有效反馈;

4.反馈缺乏“人情味”,也就是反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要;

5.反馈面不够广泛,往往忽视后进生的反馈,使反馈成为了优秀生的舞台。

由此,我们必须去研究有效的课堂反馈,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我在实践中有以下认识。

一、用“成功感”和“善意期待”进行反馈评价,激励学生参与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教案和教材内容,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成果,学生缺乏热情和鼓励。因此,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要重视反馈矫正中的情感把握。善意期望和热情激励是取得良好反馈效果的保证,在充满热情鼓励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将乐于反馈表露学情,乐于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会乐趣;教师的热情鼓励将使学生树立自信,学会探究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本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要把反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

课堂反馈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关注课堂反馈需要明确其在课堂不同环节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反馈分为课始反馈期、整体反馈期、聚点反馈期、感悟反馈期、总结反馈期。

三、要把反馈落实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中

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在许多场合都提出语文课要重视语言的表达,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书面语与口头语,因为这是学好汉语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是语文课的灵魂,所以师生在课堂中对于语言表达的随机反馈是最主要的。要做好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字―词―句―段―篇”这个语言训练的逻辑层次入手,理清语言训练的一些要点。

字:读准字音、掌握多音字、准确写字笔顺、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消灭错别字、学会查字典等;

词:积累常用词、正确理解词义、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正确使用成语等;

句:学会造句、正确运用关联词语、各种句式的变换、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含义、认识修饰句子的方法等;

段:修改一段话、理解段中的层次;

篇:学习组段成篇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等。

其次,教师要把这些训练点的教授合理地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依托语文书中的课文找到范例进行学习。

最后,教师要抓住时机,设计反馈练习,也就是对刚学过的知识换题进行训练。例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后练习,即要求学生辨析词语“陆续、连续、继续”并完成填空,当学生学习完成以后,教师可以立刻再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反馈,检测他们的掌握情况。当然,即时反馈更有效的策略是不脱离原有文本,应根据课文原有内容再设计反馈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四、要把反馈运用于学生积极的思维与情感中

教师要会运用不同的反馈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同时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童话类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把学生引入情境。如教学《狼和小羊》时,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体会狼的凶残、小羊的温顺。学生先是颤抖着身子,轻声地说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哪!”又学着狼的样子龇牙咧嘴地朗读:“你这个讨厌的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这样,学生在情感的带动下仿佛一个个都成了狼和小羊,教师也在学生的反馈中知道学生已经明白了羊的懦弱、狼的可恶。

五、要把反馈面向于更多的学生中

就个体反馈而言,教师可以从学生思维的速度和正确率中捕捉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群体的量化统计中,也可以捕捉整体对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与存在的问题,且可以发现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设计。所以,反馈的信息需要教师去认真分析,找出问题加以解决。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课堂的错误反馈往往出现在后进生中。他们往往是教师忽视的群体,怎样办?缺乏对于后进生的学情的反馈,其实是一种较为失败的课堂反馈。所以,我们要针对后进生寻求一些有效的反馈策略。

首先要注意整体反馈,通过包括齐声朗读、在答题板上的对于标准题的答案选择、对于练习题的学生间互相批阅等反馈形式,可以了解全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是抽样反馈,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反馈策略,即针对某一个较难问题,请后进生回答,如果他能回答出来,就意味着班中的极大部分学生也能回答出来。针对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请一个优秀生回答,如果他回答不出,教师就应该换种提问方式,或在提问之前作一些知识上的铺垫,或者干脆放弃原有问题,另辟蹊径。

六、开展同学之间的互相反馈和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评价

学习反馈的随意性极易造成练习指导的盲目性。学生往往因为早期发展和学习过程中知识缺陷不断积累,又得不到及时的反馈矫正,新老失误不断相加混杂,造成恶性循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成为了后进生。教师可以考虑的做法如下:

1.反馈和评价应尽量用具有激励性的言语表达。

教师应使学生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反馈自己的学习,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自己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反馈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例如,教师对答题出错的学生说:“再努力想一想,你会有新的发现的!”而对于那些不简明扼要回答问题的学生,则要给予“还有更简练的说法吗?”的评语。教师激励性的言语、详尽的反馈及公正的评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反馈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而且增强了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的积极性。

2.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反馈和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争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反馈和评价的机会,如经常问学生:“你觉得这种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吗?”“推理过程有没有问题?”“昨天学的内容,你复习了吗?”“对课堂内容还有不清晰的吗?”……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间的互相反馈,互相评价。如:“你觉得那位同学的思路正确吗?”“那位同学哪些方面说得好?”……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既能学会评价别人,又能学会自我反馈和评价。

课堂教学反馈例4

一、差异性的教学反馈与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我们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应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科学处理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与个性采用对应的反馈策略,对学困生多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学习内容要难易适度,增强他们的学习勇气;对于尖子生,教师要设计有深度、有广度的问题,开启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对于中等生,就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与满足。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我们把教学活动分解成几个不同层次的阶段,与此相对应设计四个探讨问题。一是:这个由七巧板拼成的图形变换成另一个图形以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二是:为什么长方形数方格的结果和邻边相乘一样,而平行四边形却不一样?难道它们有什么不同吗?三是:为什么你想到要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四是:能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吗?教师精心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四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同时,教师在不同层次学习中获得的反馈信息有机融合,相辅相成,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思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人人乐于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争辩性的教学反馈与导向性的教学策略

争辩性的反馈信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尺度。当学生在课堂实践中遇到知识模模糊糊,不能很好地掌握时, 面对学生七嘴八舌的语言信息反馈和各种神态的表情,教师就应采用导向性的教学策略,诱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巧妙点拨,为学生顺利解决疑难指明正确的方向,再次引导学生扬帆启航,直至达到知识海洋的彼岸。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半径” “直径”“圆上”这几个概念,我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看“直径”(课件演示),你们觉得什么是“直径”?

生:我认为直径就是圆里的一条线段。

师:哦?那这条是直径吗?(课件演示一条不穿过圆心的直线)

生(马上补充):啊,不对 ,应该是经过圆心的直线。

师(笑):你们确定了吗?

师:好,要经过圆心。(师再画一条:穿过圆心,没到圆上)那这条肯定就是直径了!

生:不对,不对,还没到呢!老师你应该再画长一点。

师:要多长?

生:要画到圆上。

师:现在谁能来总结一下,到底什么才是直径?

生:只有两端都在圆上的经过圆心的线段我们才能把它叫作直径。

在这个例子中,学生刚开始对什么是“直径”,只理解了片面,这完全是正常的。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原认知,从学生的基点步步为营,不断追问,不断让学生围绕“什么是直径”这个概念进行争辩。学生的思维马上受到了冲击,直觉性地通过观察进行补充,并最终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了“直径”的正确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感受到问题的存在性,还要不断生成新的问题,不断解决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思考,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最终得到正确科学的概念。

三、预设性的教学反馈与动态生成的教学策略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活动,尊重学生的差异,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的,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预设是教师如何准备教材的问题,生成是在预设条件下而产生的动态教学效果。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是灵动的,往往会出现许多意外,甚至是瞬息万变。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生成教学资源,教师应进行有效引领,抓住这些意外,进行即兴预设,让教学更有效地向纵深推进,实现持续生成,使课堂呈现“柳暗花明”的精彩画面。

如:在教“乘法应用题”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小汽车最多可以坐5个人,一个旅游团包了这样的6辆小汽车,这个旅游团共有多少人?学生思考后,列出了算式:6×5=30(人),5×6=30(人)。我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答:“要求这个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6个5是多少。”老师满意地让学生坐下,我们也从没怀疑过答案的正确性。当我准备下一环节时,有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有可能这个旅游团只有29人呢?”“这怎么可能呢?”我愣了一下说:“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其实,我也没有太多考虑,我只是想汽车为什么一定要坐满呢。”学生的一席话使大家豁然开朗。“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根据我们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多少种可能性?”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迸发了出来,于是就出现了以下的精彩场面。

生1:我觉得可能是26人,算式是5×5+1=26(人)。第6辆汽车只坐1人。(有学生插话:那多浪费)

生2:有可能27人,算式是5×5+2=27(人)。第6辆车只坐2人。

生3:有可能是28人,算式是5×5+3=28(人)。第6辆车坐3人。

生4:有可能是29人,算式是5×5+4=29(人)。第6辆车坐4人。

……

课堂教学反馈例5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反馈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反馈是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后续教学的重要方法和主要依据。把握课堂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关键环节,是师生互动的中介,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调控教学活动、教学行为的依据。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能使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了解学生的切实需要,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反馈的有着重要作用。

1.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对教师教的作用

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从而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随时修改教学计划。一个教学计划制订得是否完善,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不是看备课笔记上的教案写得如何,而是看大多数学生是否真实接收并贮存了信息,具备了某种技能。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如观察、提问、练习、作业等)获取各种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并与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及原因所在,并对反馈信息作出评价,决定下一步的策略,调整教学的节奏和步骤,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学生通过教师获取学生反馈信息后的情感反映和分析评价,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诊断自己的学业水平。学生及时得知自己的学习结果,会激发学习兴趣和强化学习动机。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成绩,精神上得到满足,伴随而来的是兴奋感和愉悦感,更会产生一种自信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问题所在,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及时弥补不足,改正错误,改进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补偿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对学生获取知识的综合情况进行信息采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的指导与补救,以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反馈与补偿的实施,靠的是师生的双向信息交流。因此,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特点及教材的知识点,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明确课堂教学反馈与补偿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切中课堂教学反馈与补偿的主要方面,运用反馈与补偿的基本策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实施课堂教学反馈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实施课堂教学反馈,应以贯彻落实课堂教学目标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其原因在于:

2.1从课堂教学反馈的实质看

课堂教学的决策应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开始,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导向、激励、评价的作用,同时教学过程又是全面贯彻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教学的反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方面,它对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有着检验的作用,其实质就是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

2.2从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看

课堂教学反馈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和操作练习来完成的。同时,学生课堂练习、操作又是其认知程度的主要反映形式。教师对学生认知程度、实践水平的反馈,对于落实课堂教学认知目标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其求知欲望,有利于使其充分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而反馈是落实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的反馈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把如何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视为其首要的任务。

3实施课堂教学反馈的策略

教学中必须克服目标模糊、要求划一、形式单一、缺乏指导的低效反馈模式,探讨最佳策略,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反馈。

3.1明确反馈的目的性

课堂教学反馈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巩固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二是灵活用所学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三是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并发展思维。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三个方面的目的要求,以练习为手段,实施课堂教学的反馈。例如,“乘法分配律”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练习:

第一个层次: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馈与补偿。如,(16+8)×5=16×5+8×5=80+40=120;

第二个层次:对灵活运用知识能力进行反馈与补偿。如,14×36+68×14=14×(36+68)=14×104=14×(100+4)=14×100+14×4=1400+56=1456;

第三个层次:对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进行反馈与补偿。如,8+8+8+8+8+6=8×5+6=40+6,或8×6-2=46。

3.2加强反馈的针对性

课堂教学反馈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需要,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加强反馈的针对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提高针对性,课前教师应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组织反馈与补偿。针对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没有掌握的教学重点内容;二是学生易混淆的知识内容;三是学生因知识负迁移而产生的差错。

3.3重视反馈的多样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大脑皮层的单一刺激,不仅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而且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课堂教学反馈与补偿形式的多样性,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手段。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对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反馈与补偿,可以设计这样题目:画出周长是16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画出几个看看哪一个面积最大这样的反馈形式的设计,既强化了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运用,又渗透了长方形长和宽的变化引起面积大小变化的规律,形式新颖,富有趣味,有激励性。

3.4强化反馈的指导性

课堂教学反馈例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改革也非常重视“挖掘课程资源”,课堂上的反馈信息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反馈信息对教学进行有机调控,可以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气氛中得到同步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思维积极,主动参与,单方面“动”起来了,但教师没有作出有效的反馈回应,缺乏作出更高水平“动”的意识和能力,课堂教学也就很难有推进。只有通过教师的有效反馈回应,才能使课堂教学过程得到推进,促进学生生成新的想法、新的观点、新的见解,从而形成新的认识,思维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相同材料的不同组织,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就截然不同。相同练习的不同反馈,学生获得的数学发展就相去甚远。

一、精心预设,生出反馈的精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成性的课堂,创造出绚丽多彩的课堂景观。在课堂反馈环节要进行精心预设,预设反馈的形式。在备课中,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有哪些反馈的信息,以怎样的方式来处理都要精心预设,以达到最佳效益。

二、精确捕捉,寻找反馈的信息

问题下放给学生,学生有基础性资源生成,有“下放”必有“回收”,回收的关键,就在于对学生资源的捕捉。教师要善于选择反馈内容,使反馈更有利于重点的落实、难点的解决、目标的达成。

1.“课堂差错”资源化

教师要有利用错误资源的意识。当然,教师要有资源的价值判断意识,不能凡错误都呈现。怎样的差错才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那种带有较为普遍性的、容易混淆的差错,能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因为它能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澄清模糊的认识。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观察、去倾听、去捕捉。当然,也不能绝对以出差错人数的多少来确定其价值,有时即使是个别学生的想法,但是涉及数学知识本质,能挑战其他学生思维的,同样是有价值的资源。

2.“思维差异”资源化

学生由于智力、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家庭背景存在差异,所以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能力也存在着差异。教师在选择反馈内容时,应注意不同思维层次的材料都有所体现。

三、有序呈现,使反馈活而不乱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即使教材内容和要求是统一的,但反馈回来的信息不可能是同质的,是有差别的。在课堂上,学生一个接一个反馈,时间往往不够,更重要的是缺乏资源的有效利用,效果不明显。这时候,我们不妨以“并联板块”的方式呈现。当然以这种方式呈现的材料一般来说是在同一思维层次上的,并无方法的优劣之分。同时反馈层次由低级到高级。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对学习材料的答案有多种预设,但心中要有一个反馈时的理想状态。一般来说,如果你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尽可能地让每个层次的孩子都能参与进来。那么,反馈就要从易到难,方法就要从低级到高级。

四、把握时机,使反馈更加及时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一般总是等学生独立思考有了答案、小组讨论有了结果时再反馈。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教师应把握学生学习的动态,做到该介入时介入,也就是把握反馈的有效时机。

五、创新作业,让反馈延后

一堂课中对学生的信息并非都要做到及时评定,有时候过早的反馈反而会扑灭学生智慧的火花,扼杀学生的思维。科学研究表明,新颖、别出心裁、有创造性的见解往往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要多运用美国创作家奥斯本的智力激励法中的“延迟评价”原则。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更多创造性的见解。因此,我们可以搞些创新性的作业,将课堂内容延伸到

课外。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在整个一生中努力探寻有效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在是一个师生间双向信息的交流活动,而课堂教学的成功就在于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利用和调控。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掌握运用反馈策略,消除反馈障碍,精心设计反馈的环节,加大反馈通道,及时反馈、及时调控和矫正,以期达到既提高教学效率,又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反馈例7

1.教师单独控制课堂中的反馈使课堂教学中的反馈流于形式

课堂教学中的反馈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输出信息的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反馈,学生根据教师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要主动、积极地利用信息反馈来控制和调节教和学。而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单独控制课堂反馈,学生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只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反馈的作用。

2.对学生学习结果评价方法过于简单,学生不能根据教师的反馈来评价自己的学习

据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处理学生学习结果时,做法往往过于简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一概肯定;二是不置可否;三是一概否定;四是不适当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应给予学生有效反馈,否则学生将无法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二、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运用反馈原理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往往是走过场的被动接受者,也不敢向教师提出问题。只有教师尊重学生,把师生关系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课堂气氛才可能是自由的,有活力的。也只有课堂气氛自由了,学生才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才能向老师反馈真实的信息。只有教师掌握了学生反馈的真实信息,反馈才能起到调控教学的作用。

2.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

课堂教学中,难以预料的情况随时都会发生,所以,教师上课不能照着答案只管自己讲,而应该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学生掌握的好,就加快教学进度;反之,如果学生出现迷惑不解的神情,说明没有听懂,就应该慢一些,重复一遍或多举几个例子。

3.一般情况下,教师反馈信息要迅速、及时

反馈总是带有滞后性的,但是滞后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就会失去效力。在一般情况下要求反馈迅速、及时,特别是对带有错误性质的反馈信息,教师要注意随时加以纠正。从心理学上讲第一印象往往占据重要位置,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所以,教师要尽量让学生避免错误认识的形成。

4.教师要学会巧妙地运用延时反馈

在某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不即时作出评价,有意延长反馈的时间,这就是延时反馈。如果延时反馈运用得合理,就能起到即时反馈不能起到的效果。比如,有的教师在学生出现困惑时,不马上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下一阶段的材料,学生往往在后续学习中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

课堂教学反馈例8

一、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把学什么与怎么学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接受了这些信息,通过大脑,进行分析思考,形成记忆,从而获得知识,再通过讨论、作答、操作、考试等形式从同学、教师中吸收反馈信息,调节学法,发展思维。同时,教师又不断从学生那里搜集反馈信息,有效地调整自己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这种师生多边的信息传递和相互反馈即为教学反馈。

    课堂教学反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学的反馈,教师根据这种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二是学生对老师教的反馈,学生根据这种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三是学生之间互相反馈,这种反馈有利于合作交流、培养情感。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通过教学反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方法获得的情况,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从而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进程,促使教学恰到好处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和探求欲望能够在自己设置的情境中被激发出来,顺利地按照目标要求形成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呈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最佳状态。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教学反馈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成绩,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及时弥补不足,改进自己的学习。

    《教育心理研究》一书中曾介绍过罗西与亨利的实验:把一班学生分成三组,每天学习后进行测验。教师对第一组每日告知其学习结果,对第二组每周告知其学习结果,对第三周则不告知,即不给予任何评价信息。如此进行八周,学习成绩明显不同。第一组最好,第二组中等,第三组最差。八周以后,改变方法,使一、三组对换,如此进行八周,则成绩也随之改变,第一组由最好变为最差,第三组由最差变为最好。

    因此,课堂教学反馈是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组织后续教学的重要方法和主要依据。把握课堂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哈当地运用教学反馈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目前课堂教学反馈的困惑

    现在的课堂教学反馈大多都是滞后的。当教师获取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时,一些错误的认知已经在学生脑中根深蒂固,再要将这些错误改正过来,不但要花大工夫,而且效果也不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到有效的方法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错误,从而调整教师的教学,及时进行矫正和补救,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应当是全面真实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反馈也应当关注全体学生。课堂教学反馈不能只针对个别学生展开,应当涵盖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量大面广的反馈,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应当是及时准确的。课堂教学反馈不同于课后作业、阶段测验,应当及时准确反映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和对教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反馈必须及时,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反馈的积极功能。

    在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实现全面真实、及时准确的课堂教学反馈是十分困难的。有经验的老教师无力在短短的教学时段内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常常根据经验以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个体学习信息更是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常以个别典型学生的信息反馈给所有学生;新教师对课堂教学反馈掌握更差,仅仅依靠平时作业和考试片面信息,教与学经常在盲目的情况下进行;平时作业和考试少的学科想全面真实、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更是天方夜谭。教学设计的偏差、学生理解的偏差在教学实践中随处可见,这就是现在的课堂教学现状。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改变教学反馈的落后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或许可以改变目前落后的教学现状。尤其对于课堂教学反馈的改变也许是革命性的。

课堂教学反馈例9

一、评价反馈是常常被忽略的重要的一环

课堂教学评价的最核心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一些学校将教学评价停留在对教师工作质量的考核兑现层面,缺乏反馈,更缺乏有效的反馈及被评价教师的自我改进验证评价工作。评价后的反馈是对教师工作能力的针对性指导,尤其针对年轻教师、新教师而言更加重要。

二、高质量评价反馈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与教师做一次简短的教学随访。了解清楚教师自己已经认识到的现阶段教学困惑是什么、最担心课堂发生何种状况、自己最不喜欢上的课程和班级,为选择听课评价做准备。

二是选择“好”“差”两种班级听课对比分析。这样做对教师相对客观、公正,也可以平息教师心中的怨气,更重要的是发现教师的优点、不足及潜质。

三是不提前通知,进班认真听课,做好详细记录。有些教师对推门课不接受,实际上推门课就是为了随机抽查教师的授课状况。若学校制度有规定,执行起来相对较好一些。

四是听课时如何记录很关键。应该反映四个方面的内容:班级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教学过程的记录;该次课的优点和精彩之处;该次课的不足及改进点。这种记录有以下几点好处:体现出了以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关注点的教学过程的记录配合听课进行记录,而不是教师板书的再现;优点、不足同时发现,为反馈提供支持。

五是听课结束后,要整理笔记和思路,列出反馈提纲。

六是听课反馈要及时,不能隔日进行。原因在于教学场景不可再现,有些细节易产生双向遗忘,反馈时可能产生冲突和不以为然,这是效果最差的反馈状态。如果当天错过了,干脆等下次再反馈。相反,如果听课发现的问题较为严重,就一定要当天完成反馈。

三、基于改进的教学反馈工作要点

1.建立双方互信的共同基础

这是有效反馈的前提。对教师来说,应该理解为有一个专门的导师指导和帮助其提升教学水平。听课反馈者应该怀着关爱、期待去和教师交流,让教师感觉反馈不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更多的是一起发现问题,共同寻找到现阶段可以使用的改进方法。这一点很重要,长期建立起互信关系后,教师很期待听课者去听课、评课,也乐于与听课者交流,对于听课者的指导和期望才会去真心落实。这是学校领导和管理者想要看到的结果。

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评课者多是“站位太高”,让人反感;言之无物,让人厌烦;反馈笼统,让人不知所措。因此,评课反馈人员的聘用与选择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提升。

2.谈话、反馈要找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这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嘈杂的环境、大办公室不利于开展此项工作,因为教师潜意识中有自我保护意识,即通常所说的“爱面子”,听课者切忌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反馈自己认为非常正确的观点。以前笔者犯过类似的错误,向一个年轻教师反馈了几次,改进效果极差。后来笔者发现,是因为笔者在反馈时,他没听、很紧张,只是应付性地点头、记录。

3.反馈时要把握的几个流程

第一,反馈要从聊天开始。一个真诚的微笑、几句贴心的寒暄,可拉近距离、消除紧张感,建立起融洽互信的沟通氛围。

第二,反馈从倾听开始。反馈要先让教师自己总结近一段时间或该次课的优点、不足,要让教师针对上次反馈做改进状况自评。注重收集教师的困惑和无奈。倾听时调整和修改反馈意见,提高反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反馈要先从优点开始。教师已经意识到的,或已经改进较好的地方要点到为止,一带而过。针对教师没有意识到的优点,要重点反馈。可能教师自己只是灵光一闪,没意识到,但是评课人要放大反馈,强化教师有所意识的总结和提升。把无意变成有意,把灵感变化方法,把个性提升为特色。

第四,反馈的重点从最可能实现的改进项目开始。不要提太高的要求,一定要找到教师通过努力能马上见到效果的改进点,让教师树立信心。这一点对新教师和年轻教师尤为重要。当反馈提得太难、太高、无法实现时,就会止于反馈而无后续的改进,这是笔者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长此下去,反馈会失去存在的意义,教师也会对反馈麻木了。

课堂教学反馈例10

依据反馈理论,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确保收到的反馈信息准确、有效,才能真实反映各层次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思维水平及表现出来的数学能力。不真实、不具代表性的信息不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干扰正常教学,使信息反馈失去真正的意义。要使获得反馈信息能准确、迅速、具体地反映出各层次学生学习系统状态,同时也为了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在课前教师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收集反馈信息的计划。根据前馈信息,对于教学中学生可能产生什么困惑,会出现哪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由此要进行哪些提问,该提问哪一层次学生,要做哪些练习,该重点深入了解哪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哪些要板书,该请谁板书,等等,都要一一设计妥善,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能迅速、真实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反馈信息,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比如,根据往届学生在几何证明时往往书写格式不规范,逻辑推理欠严密的前馈信息,教师在平面几何入门教学中就要特别加以重视。每节课有意识地安排一两名中等生板书,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给全班学生作典型纠正,不断强化书写格式规范化意识,逐步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样做效果良好。

二、把反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

(一)课始反馈。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要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的准备状态有清楚的了解。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他们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其次,课始反馈期是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时期,为整堂课或作铺垫、或作补充。课始反馈的方法很多,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复习题的设计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当然,这要求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出科学有效的复习题,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

(二)即时反馈。即时反馈是当学生学习新知识而产生某种行为变化后,立即给予反馈。学生对自己刚作出的反应记忆犹新,通过即时反馈能及时强化正确的反应、纠正错误的反应,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即时反馈一定要做到真实有效。教学实践表明,要做到真实反馈,准确矫正,一般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独立思考的优良学习习惯。

有经验的教师都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脑。这样学生提供的信息才是深层次的而不是表面的,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例如,我出了一道题:若3x+7y+z=315,4x+10y+z=420,求x+y+z的值。大多数学生的解法是先联立方程组3x+7y+z=315(1)4x+10y+z=420 (2),通过复杂的运算,把x,y用含z的代数式表示,然后代入x+y+z求得结果为105。而有一名学生的解法却是:(1)×3-(2)×2得:x+y+z=105。如果面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予理睬,可能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地应考虑到这个解法隐含着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对解决类似习题有指导作用,有必要加以深入探究。于是我在给予肯定、鼓励的同时,与学生一起探求这种解法的道理。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克服师道尊严的作风,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积极热情地帮他们释疑解难,使他们体会到师长的温暖,尝试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取得学习进步的甜头。

3.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教师在获取信息后,应认真分析其问题的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视具体情况调节教学节奏,以求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解方程:,教学时我用移项、通分的常规方法解完了方程,接着转入下题,这时我发现一个学生若有所思,原来他从一个基本等式的逆用入手,采用“拆项法”来解。巧妙的解法,引得全班一片叫好。上述基本等式的逆用,既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又展现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拆项法。

教师通过这样的反馈,可以了解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并及时矫正补救,以消除学习中的积累性误差,促进学生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同时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延时反馈

这是一种阶段反馈,可以出现在本堂课的课末练习,也可以出现在这一单元的课文教授中,还可以在间隔更长时间的课堂中出现相同的训练点,这种反馈设计可以是教师的有意为之,也可以是学生对已学过的训练点的思考发现。如果延时反馈运用得合理,就能起到即时反馈不能起到的效果。就一节课来说,还有三个延时反馈时机。

1.每节课应留有2分钟到3分钟当堂验收,以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己教学的差距,做到及时反馈,称之“节节清”。

2.如个别学生没有当堂全部理解消化,教师就得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当天完成学习任务,称之“当天清”。

3.教材组织单元验收,强化单元过关,边学边巩固,做到“段段清”。三种反馈的信息量差别较大,第一种是局部的、表浅的,信息量小;第三种反馈是教师对所获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与教学目标要求作对比,将分析结果传递给学生,它是整体的、综合的,信息量大;第二种信息反馈的信息量居中。

课堂教学反馈例11

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作为起到主导作用的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发现并及时关注教学中的信息反馈,恰当处理和调整教学思路、教学进程以及教学节奏,从而有效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中常采用以下不同的反馈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记录效果,总结归纳数据,评定反馈方式的使用效果。

一、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反馈手段,有效的提问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必须充分备教材和备学生。

老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活用教材,不同的课型提问的侧面也不尽相同,要灵活设问,引а生思考,有难度或综合性强的题目要学会把问题分解,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做到提问及时,问在有疑问处,有疑问处才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辩是非。

2.提问要适当,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

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这就是说,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础上把问题解决,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提问一些较简单的题目,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也许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作用

初中生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好动,好奇心强,合作学习正是利用了学生的这一特点,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完成学生目标。例如,留心观察体现学生心理特征的神情、身姿、目光、态度、精神状态等,获取非言语性反馈信息;任务不清或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及时发现及时点拨。安排课堂训练或操作练习,教师行间巡视,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避免盲目合作,发现问题,了解个体差异,以便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三、课堂检测与矫正对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

教师要重视过程反馈的设计,选准反馈时机,制定恰当的反馈方式,辩准反馈信息,迅速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调整教学进程,甚至不惜临时改变教学内容和计划,求得理想的教学调节效应。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巧设难局,启发思维,使学生经常面临反馈的情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经常进行自我反馈训练,掌握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调整的方法,为学生自我反馈创造必要的条件。

1.教学反馈的优化原则。

(1)明确性原则。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明确、具体、简洁、精辟、深刻,切忌笼统、含糊、模棱两可。例如课堂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应重视对其回答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如果不加可否或讲几句含糊其词的意见,学生从教师处得到的反馈信息就是糊涂的、有害的,就会因结果不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2)及时性原则。根据心理学的有关实验表明:及时反馈的教学效果,要大大优于隔日反馈。很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因为教师忽视了教学反馈,未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并进行矫正和补救,以至给以后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3)针对性原则。即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所面对的学生的特定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的接受能力,给予其客观而恰当的评价。

2.教学反馈的优化功能。

(1)激发功能。教学反馈对教和学双方都具有激发新动机的作用。一方面,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照学生的学习状态,向学生传递评价、启发、指导等反馈信息;学生接受后,会从中受到教益和激励,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从而强化所学知识的巩固性,激发起学生进一步获得成功的新动机;或因得到的评价不高,自尊心受到影响而调整、改进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或疑惑,对教师的肯定或否定、接受或拒绝等反馈信息,也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或激起教师对自己的教作出调整、改进。

(2)检测功能。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诊断出其思维障碍的具体症结,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在检测功能中不可忽视的是前馈的作用。前馈是在没有出现偏差之前进行判断和调控,即教师根据以往教学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在教学前就已了解到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准备状态,估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反馈情况,从而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3)调控功能。维纳认为,世界上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教学反馈是对教学系统实现动态的目标控制最优化的根本条件,其中学生学习行为活动和结果的反馈,是教师自我调控和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的依据;而学生也根据教学的反馈,进行自我判定、自我调控,以应对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只有教学双方的相互适应、积极调控,教学系统才能正常、高效地运行和发展。

四、反馈教学的优化途径

1.充分备课,及时预测。

在开放式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应成为调整教学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除了教材内容外,往往会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加以调整;教师事先拟就的教学计划被打乱、教学进度或者加快或者减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备课时能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方法的运用所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

2.立足课堂,勤于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