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电信服务报道

电信服务报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8 09:56:22

电信服务报道

电信服务报道例1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气象服务从内容和方式上被要求应与时俱进,随时随地查看天气预报早已实现,气象服务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气象信息近乎全覆盖的今天,如何提高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提升气象信息传播的价值,以期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人们生产生活服务,成为各地气象部门的重要工作。

一、海南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现状

海南省气象服务内容包括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3大类。(一)决策气象服务1.纸质气象决策服务材料。给海南省四套班子等43个领导(部门)打印发送重要信息快报(不定时),重要信息专报(一周天气报告(每周一)、农业气象情报预报、天气气候情况分析、重大活动专项预报、节假日专题天气预报等)。2.气象灾害预警决策短信。海南省气象台制作灾害预警决策短信后,通过预警决策短信平台给省领导和全省各厅级相关责任人发送。此外海口市气象台各种预警信号时,通过预警决策短信平台给各省厅级相关责任人发送。3.海南省三防指令短信。全省“三防办”的4966名相关责任人,可接收到10628121发送的防汛指令短信。(二)公众气象服务1.手机气象短信服务: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手机全网发送:海南移动、联通、电信的所有手机用户(或部分用户)均可收到其通讯运营商发出(海南省气象局提供)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全省执业导游、旅游车司机及旅游相关责任人,全省各级四套班子、各厅级、各行政部门、乡镇的有关部门、全省行政自然村、中小学校、中小水库的防灾减灾责任人,大中小学校相关领导、中小水库相关责任人以及三大运营商气象信息定制用户,可接收到10628121发出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2.语音气象服务:通过拨打12121公众气象服务热线、电信9699121气象管家服务和固定电话语音外呼的方式,知悉气象预报预警信息。3.电视气象服务:内容包括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有线数字电视全网;中国气象频道(海南本地化节目):海南数字电视14和77频道,可收看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海南电视台新闻频道、综合频道,海口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通过海南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在海南省公共卫生联播视频网约每10分钟滚动播放一次气象预报预警信息;重大灾害天气和海南电视台合作,利用影视专用信息传输线路进行现场直播;有线数字电视图文点播。打开有线数字电视主页,点播信息服务,可以收看到气象信息服务。4.卫星气象服务:每天通过北斗卫星系统向海南6000多艘渔船提供天气预报预警服务。5.报纸天气预报资讯:中国气象报、海南日报、海口晚报、海南特区报、南国都市报、国际旅游岛商报等。6.网站气象服务(如表1):7.广播电台气象服务:海南新闻广播、海口新闻广播、国际旅游岛之声、海南交通广播等,可收听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8.电子显示屏气象服务:通过海南省旅游委交通旅游电子显示屏和重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海口地区出租车电子显示屏,可看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9.新媒体气象服务:通过新兴媒体平台“海南气象服务”新浪、腾讯、人民网官方微博,“海南气象服务”微信公众服务号和订阅号和更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气象科普、生活提示、节气养生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信息。(三)专业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涉及电力、铁路、海峡、水库、农业、旅游及航空高速公路等行业,气象服务手段和方式包括:网站、邮箱、传真、短信和电话。

二、服务亮点

一是气象服务的手段和方式多样。构建了集广播、电视、IPTV、视频网、网站、短信、微博、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号双号)、手机智能终端、声讯、电子显示屏、报纸、电话和旅游咨询站触摸屏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气象信息手段方式多样。为决策、公众和专项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二是现场直播提高信息传播效率。与电视台合作(海南电视台新闻频道),在灾害天气过程发生时,开展现场直播气象服务,第一时间将气象信息通过电视屏幕传递给公众。三是构建了多条“绿色通道”,确保气象信息及时快速发展。加强与三大通讯运营商沟通,与中国新闻社海南分社、人民网海南视窗、南海网、海南在线、新华网海南频道5家网站和海南新闻广播、海南交通广播、国际旅游岛之声3家广播电台签订《海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媒体合作协议》,建立预警信息“绿色通道”,扩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努力做到预警及时、应对高效,及时高效地将重大气象信息向社会,尽可能低地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满足广大社会公众对防灾减灾和生产生活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需求,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保驾护航。四是全网发送保障气象信息全面覆盖。灾害天气过程发生时实现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手机在网用户的全网发送。五是基于新媒体气象服务平台不断创新气象服务方式。海南省气象局利用新浪、腾讯和人民微博,积极打造公共气象服务的新途径。比如,基于新媒体平台制作微直播栏目,开通微博话题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与粉丝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官博影响力不断提升,粉丝数量上升明显。六是个性定制专业气象服务受肯定。如在超强台风“威马逊”和台风“海鸥”影响海南期间,海南省气象局根据最新资料和预报,提前给海上航运用户预告了琼州海峡封航的时段和解除封航的时刻,提醒用户提前做好装船准备,为海峡运输部门的开航安排客运、火车轮渡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服务质量得到了粤海火车轮渡公司、双泰船务运输公司和琼州海峡船务营运公司的肯定和好评,并发来表扬信。同时,利用海南旅游交通气象服务系统将整合旅游气象服务资源,将气象信息、景点特色、交通信息等进行充分融合,为旅客出行和旅游计划制定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为公众规避旅游灾害风险、安全健康出游、提高旅游出行满意度,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三、存在问题分析

一是气象服务管理机制有待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气象服务能力与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逐渐加大,老旧的或现有的气象服务手段和方式与公众需求不相映衬。中国气象局正大力推进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海南省各级气象部门应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和方式,通过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加以解决。二是信息缺乏统一平台。海南省气象局尚未建立各微博及微信公众号的统一气象信息平台,当发生重大天气过程,要分别登陆三大微博官博和微信公众号中气象信息,在一定情况下影响了工作效率,且人力成本消耗巨大。三是气象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四、改进气象服务手段和方式对策及建议

一是构建更为完善的气象服务产品库。改进气象服务手段和方式的目的是能提高气象服务效益,完善气象服务产品库,丰富气象服务产品内涵,根据用户需求制作气象服务产品,成为提高气象服务效益的首要前提。要改进气象服务手段和方式,首先需要了解需求不断完善气象服务产品库。二是气象服务产品内容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海南省是旅游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同时水产养殖等产业规模庞大,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及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带动了海南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这些产业中有很多是气象高影响行业。根据不同行业制作出更为精细化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将成为吸引气象高影响行业、开拓气象服务市场的有利条件。三是适应网络、媒体等新技术发展,改进气象服务方式。提升传统媒体气象服务内涵,基于智能手机开发主动推送气象服务的平台,将新媒体气象服务作为未来气象服务发展方向之一,继续发展基于微博、微信的公众气象服务,同时不断关注并跟进新兴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以求更广泛更及时地传播气象信息。四是加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构建良好合作关系,可以为气象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保障,同时为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奠定良好的基础。未来海南省气象部门拟构建“一键式”预警信息平台。目前微博微信采编人员通过分别登录新浪、腾讯、人民网微博,和“海南气象服务”订阅和服务微信公众号天气预报预警类消息。根据现有气象服务手段和方式需求,定制开发个性化系统终端,减少中间环节,提升预警息时效。建立全省气象服务官方微博群和官方微信群。同时拓展新媒体气象服务平台。随着技术发展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要紧随科技步伐,拓展新的受用户追捧的新型气象服务平台。提升新技术气象服务产品的开发能力。加强与气象高影响行业的合作,开展更多的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加大气象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在气象服务内容方面依据不同用户需要往更为精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桂沁园,张晓明:巢湖市气象科普工作的现状及改进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6(10):158-159.

[2]唐鹤云,毛琪:气象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优势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14):32-33.

[3]古丽米娜•阿布都: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宣传工作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9):265-267.

电信服务报道例2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3-018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3.093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生活的电力需求不断攀升,某些供电企业在营销业扩报装上的弊端,如办事效率低、流程繁杂、吃拿卡要等不正当行为,与客户要求的经济、合理、高效的用电服务产生了一定的差距,损害了供电企业的社会形象。因此,建立全方位的业扩报装服务质量提升监管的力度,与客户建立起友好与公正的协作关系,实时地掌握并且处理好用户的合理诉求,提高客户对业扩报装服务的满意度,成为供电企业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1 供电营销业扩监管弊端分析

由于某些因素,当前供电企业在业扩报装监管工作中,依然具有较多的弊端,主要分析如下:

1.1 业扩报装渠道缺乏多样性

在当前,在电力用户办理电力使用业务的过程中,大多数是选择营业窗口,主要原因是用户对业扩流程、用电报装需要的材料和有关价格收取准则等不够明晰。用户在营业窗口办理业务时,一般都要填写很多登记资料与提供有关证件材料。如若资料或证件有缺少,则需用户及时填补,乃至客户要多次来回,并且工作人员也需多次招待、整理、查验和确认同一个用户供应的信息资料,不但使得用户出现不满情绪,还让企业产生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1.2 业扩报装管理不规范

业扩报装需要经历报装现场勘查制定供电方案设计资料审核施工资质查验中间查验竣工查验装表接电等环节,部分流程的审核由于内部权限的设置往往批复耗时较长,甚至超过了承诺办理时限,同时由于部分环节需要客户提供的资料未能一次性告知客户,需要客户多次反复提供资料或多次查验整改,造成流程节点无形中的延长。也存在部分员工利用职权损害客户利益的情况,如未制定合理的供电方案、故意刁难客户增加验收障碍、吃拿卡要等情形。

1.3 业扩报装信息的开放性和准入度

客户报装通常是在项目创建的初始阶段提出请求,可是因为设计专业性比较高,用户对电力工程通常都不了解,对电力专业有关设计、施工、供货部门信息掌握不够,致使用户在选择设计、施工、供货部门较为艰难,因为电力工程创建通常是一次性的,用户不仅要确立自己的电力需要,怎样选取质量好、价格低、信用高的设计、施工、供货单位也影响许多电力报装客户。除此以外,由于供电企业的行业特性,也存在部分工作人员利用职务的便利向客户指定设计、施工、供货部门的现象,提高了客户的运营成本。

1.4 受电工程市场不完善

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造成大量的电力受电工程的设计、施工、设备生产单位大量应运而生,但是良莠不齐,部分企业为招纳工程而采用低价格、低建设标准吸引客户,较易出现客户工程质量很难达到标准的情况,不仅会致使工程返工,还会使得客户的投资金额提高。如若供电企业将就验收连入电网,必然会出现较大的问题;如若供电企业严格把关,不允许通过验收,必然会引发用户的控诉和不悦,造成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1.5 局部电网供电能力不够

我国近几年来持续增大电网投资的力度,使得电网建设与改造成果较为明显,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都明显改善,但仍然有部分地方电网规划不科学、网架结构不合理,存在供电“卡脖子”的现状,特别是城乡配网欠账较多,电网网架薄弱,局部供电能力不足导致客户要么延迟用电,要么加大投资资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客户用电需求的增长。

2 推行全方位业扩报装服务质量提升的理念和措施

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一直致力于客户满意度提升的文化和理念建设,倡导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全方位地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从业扩报装的角度来看,就是要从服务渠道、流程精简、效率提升、管理规范、改善电网等多渠道出发,努力打造“渠道多样化、覆盖普遍化、响应实时化、问题导向化”的现代互动服务体系。

2.1 建立多渠道的业扩报装体系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供电服务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展,从原有的营业窗口服务发展到95598热线电话、95598网上营业厅、自助服务终端、短信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的服务渠道;客户可以通过上述平台进行电力政策查询、报装流程查询、业扩报装受理、报装进度查询等服务。如广东电网公司今年3月推出业扩报装“一口受理”服务,客户办理业扩新装、增减容业务将全部通过网上营业厅()、微信公众号(gddw95598)、95598服务热线、掌上营业厅(APP)等远程渠道受理。通过“一口受理”办理报装的客户只需提供报装基本信息(客户名称、用电地址、联系电话,非居民客户还需提供用电类别、报装容量)营销系统即可生成业扩工单,具体的报装资料在业扩勘查人员现场收录,真正实现了客户足不出户的办理业务。另外,佛山供电局也专门制定了《营业窗口业务受理资料规范化工作指引》,规范统一了各类用电业务的资料,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受理服务。

2.2 规范管理,创新、简化业务流程

规范管理就是要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制定和完善业扩供电方案制定、受电工程设计、中间检查与竣工检验标准,让客户对业扩报装中的权力运用做到“看明白、能监督”;制定业扩管理实施细则,规范报装申请资料,明确供电方案审批权限和时限,界定中间检查和竣工检验职责分工,强化专业制度、标准的刚性执行;建立业扩制度执行的监察制度,将监督检查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制度执行的强大推动力。通过分层、分级加强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切实规范业扩报装权力运行,实现业扩报装公开化、透明化、标准化。

创新、简化流程就是简化用电手续,缩短接电时间,提升业扩报装效率。如部分供电局推出大客户绿色通道服务,实行客户经理全过程服务,全程负责解决客户在业扩工程中的难题和问题,并对全过程进行“红、黄、绿”等监控,确保业扩工程顺利通电。建立“零散居民新装重大业务协同全流程”,现场一次性完成收资审核、合同签订与装表接电,实现“一个电话、一次服务,一日接电”,减少系统办理环节,大大提升了供电效率。

2.3 公开市场信息,有效引导客户

为从源头上规范客户受电工程市场秩序,依法保护供电企业、电力客户、供应商等各受电工程市场主体的合法地位,维护电网安全,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方向的、公平开放有序的客户受电工程市场,国家电监会已组织多次开展电力客户受电工程市场信息与监管系统建设,客户受电工程的市场透明度已大大改善。供电企业需要通过自身的网站或宣传平台积极引导客户利用系统提供的各类信息,根据自身要求自愿、自主选择工程设计、施工、供货单位,使质量好、服务优、价格低的企业优先被客户获悉和了解,既降低了客户的工程造价,又能保证业扩工程质量和客户的用电水平,也杜绝了个别办电人员利用信息垄断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实现了供电企业与客户双赢。

供电企业还应推行客户受电工程及电网供电电源信息公示制度,按照“制度约束、公开透明”的要求,主动告知客户用电电源规划布局、容量裕度、供电质量等信息,加强客户对供电企业执行业扩规范的监督。

2.4 加强专项整治,重点治理不规范行为

严格的监管和重点治乱才能有效杜绝业扩报装中的漏洞,杜绝员工的职务犯罪行为。南方电网公司2014年以来就不断开展业扩报装专项治理行动,通过深化和完善业扩报装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严肃查处报装申请、供电方案制定、设计审核、竣工检验等环节违规违纪行为,纠建并举、稳步推进业扩报装专项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行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建立了客户用电需求协同机制,解决业扩报装受限问题;治理报装受理环节“不走流程、不入系统、体外循环”的行为,提高了业扩工作效率;严格规范执行业扩工程投资界面和报装环节的管理和技术规定,维护客户正当利益;加强业扩报装工程的回访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惩处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严处报装环节的违纪行为,严肃工作纪律。

2.5 强化部门协同,完善网架机构

只有电网坚强才能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供电企业要创建营销服务、规划建设、生产运行的联动协同机制,及时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采集与客户用电提升需求的估测,实时传输给规划部门,增大客户的需求对于电网规划建设的导向作用;分析业扩受限原因,诊断电网能力,全面梳理各类供电瓶颈问题,建立供电瓶颈清理机制,将整改方案纳入电网规划,集中资金和力量消除电网卡脖子问题。加强与政府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协同,提高中长期用电综合预测水平,避免出现新增电网瓶颈,实现电网与负荷的可持续发展,逐步降低客户接入门槛,减少客户资金投入,挖掘业扩市场潜在存量,实现增供扩销。令人可喜的是,部分供电企业已将打造坚强电网纳入“十三五”规划,制定五年行动目标,有效解决电网瓶颈问题。2015年广东电网公司又推出了“业扩投资界面延伸政策”,将满足条件的业扩工程投资界面延伸到客户红线,大大减轻了客户的投资压力。

3 结语

总而言之,业扩报装是电力营销的前沿,它关系到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彰显了供电企业的行业形象。如何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经济、高效”的供电服务,竭力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才是业扩工作者的最终目标。因此供电企业需建立营销业扩报装的全方位服务质量提升机制,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精简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公开市场信息,改善供电能力,建立规划运行为营销服务的链条,才能使业扩报装工作更加适应时代的需求,更好地提高客户业扩报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袁留涛.浅析营销业扩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2015,7(17).

电信服务报道例3

1、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打破垄断、政企分开是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随着改革的深化,供电企业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垄断经营局面明显改观。随之而来的是政府部门对供电企业监管措施的加强、广大客户对供电企业监督力度的加大。

2、供电客户需求的不断提高。大量高新技术产业涌入、大量高档电器的应用,客户对电能质量、供电方式提出了近于苛刻的要求。

3、传统管理理念的制约束缚。长期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供电企业,给人们思想观念产生了不良影响。诸如重效益轻服务、重高压系统轻配电营销、重系统轻客户,在服务作风中的形式主义、短期行为、突击行动等等。这在新形势下都严重制约着客户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4、行业管理要求的提高。适应新形势下电力供需关系的变化,供电企业向广大电力客户公布了多项服务承诺及服务投诉举报办法,形成了有诺必践、一诺千金的形势。

5、供电服务管理机制的滞后。多数企业都将客户服务作为营销部门的附属机构,使其难以行使在多部门、多专业及企业与客户间的沟通、协调、监督、催办职能;在运行机制上,由于受传统的配电生产与营销管理条块分割的影响,二者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运作程序,难以实现方便快捷的便民服务。

6、供电服务管理手段落后。就应用微机管理手段看,仍需有待改进。多年来生产营销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信息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建设中的思路不一、制式不同、功能欠缺,既影响客户的咨询快捷,又不利于客户服务中的监督管理。

二、找准定位,确定客户服务工作相应的管理职能

(一)对外服务功能:代表供电企业,受理客户相关供用电业务、提供有关信息服务、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供用电需求。

1、信息查询功能:通过95598呼叫中心,为客户查询有关信息,提供客户个人或公共信息,包括电价电费、停限电等信息。

2、信息咨询功能:利用人工交流或自动语音方式,向客户提供供用电相关静态信息的咨询服务。

3、市场调查功能:利用有关通道载体,调查并了解客户的供用电需求和期望。

4、宣传服务功能:收集整理国内外供用电技术信息,宣传有关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知识。

5、投诉、举报、建议:受理客户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行为等方面的违纪、违法、违诺行为的投诉、举报及建议。

(二)对内管理职能:代表客户需求,对客户相关信息进行综合管理,既要迅速传递到企业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又要监督考核其完成效果,实现规范、快捷、方便的服务承诺要求:

6、用电业务受理:客户利用95598呼叫中心申请办理用电业务。包括新装、增容等用电报装业务;包括减容、销户、过户、暂停、恢复、暂拆、改类等用电变更业务;申请办理其它相关用电业务。

7、故障报修:受理客户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传来的供用电故障报修业务,并迅速传递给有关部门处理。

8、客户信息管理: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并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显示并提供客户的服务记录;并逐步建立包括客户用电设备安全等级、客户市场经营信用等级、客户用电负荷变化及客户用电需求等相关信息的信息数据库,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异。

9、信息:根据客户需求及有关规定,有关用电政策变化、电价调整规定及停限电通知信息。

10、服务质量评估:对客户服务状况、客户满意度、执行服务承诺效果,通过多种渠道调查评估,为深化服务拓宽市场提供依据。

11、服务质量回访:对客户提供的投诉、举报、建议的答复处理结果,对客户用电报装、故障报修等服务质量,回访客户的满意效果。

12、服务质量监督:以客户代表身份,对客户提出的报装、报修业务及投诉、举报、建议落实进度,进行监督催办。

三、统筹兼顾,完善客户服务工作科学有序的管理体系

电信服务报道例4

本报告融合了国外内服务行业发展前沿理论,经过大量科学的调查研究和缜密论证,兼顾运营商业务整体发展规划和企业资源能力,全面完整提出了针对不同运营商发展特点的客户服务软硬件支撑条件建设脉络及投资方向,为相关厂商成功把握市场指明方向,为合作伙伴捕捉商业机会提供参照。(编选 )

报告提纲:

1.报告摘要

2.研究背景与方法

2.1研究背景

2.2研究范畴

2.3相关定义

2.4研究方法

3.中国电信运营商客户服务发展环境

3.1行业政策与法规

3.2行业变革与调整

3.3运营商市场竞争环境

3.3.1市场运营环境

3.3.2业务发展趋势

3.4国外标杆运营商客户服务对中国的影响

4.中国移动客户服务发展研究

4.1业务现状与发展

4.1.1全业务开展现状

4.1.2 3G业务进展状况

4.1.3中国移动应用商城(Mobile Market)

4.1.4中国移动Ophone平台

4.2客户服务现状及发展趋势

4.2.1客户服务现状分析

4.2.2客户服务理念及主题服务活动概述

4.2.3中国移动的差异化价值化服务工作分析

4.2.4中国移动客户服务工作的主要问题分析

4.2.5营业厅及社会服务渠道发展情况

4.2.6 10086/12580热线管理及发展情况

4.2.7其他电子渠道发展情况

4.2.8客户服务管理及相关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4.2.9客户服务管理发展趋势和重点IT投资需求预测

4.3重点省级公司客户服务研究

4.3.1广东移动

4.3.2北京移动

4.3.3四川移动

4.3.4浙江移动

5.中国电信客户服务发展研究

5.1业务现状与发展

5.1.1全业务开展现状

5.1.2 3G业务进展状况

5.2客户服务现状及发展趋势

5.2.1客户服务现状分析

5.2.2客户服务理念及主题服务活动概述

5.2.3中国电信的外部级差服务工作分析

5.2.4中国电信客户服务工作的主要问题分析

5.2.5营业厅及社会服务渠道情况

5.2.6 10000/118114管理与发展情况

5.2.7其他电子渠道发展情况

5.2.8客户服务管理及相关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5.2.9客户服务管理发展趋势和重点IT投资需求预测

5.3重点省级公司客户服务研究

5.3.1广东电信

5.3.2江苏电信

5.3.3四川电信

5.3.4上海电信

6.中国联通客户服务发展研究

6.1业务现状与发展

6.1.1全业务开展现状

6.1.2 3G业务进展状况

6.1.3中国联通iPhone

6.2客户服务现状及发展趋势

6.2.1客户服务现状分析

6.2.2客户服务理念及主题服务活动概述

6.2.3中国联通的“沃服务”分析

6.2.4中国联通的差异化特色服务分析

6.2.5中国联通客户服务工作的主要问题分析

6.2.6营业厅及社会服务渠道情况

6.2.7 10010/116114管理及发展情况

6.2.8其他电子渠道发展情况

6.2.9客户服务管理及相关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6.2.10客户服务管理发展趋势和重点IT投资需求预测

6.3重点省级公司客户服务研究

6.3.1山东联通

6.3.2北京联通

6.3.3辽宁联通

6.3.4江苏联通

7.国内电信运营商客服工作发展方向及IT需求与机会分析

7.1面向全业务运营的服务价值实现

7.1.1统一客户视图及客户资料管理体系

7.1.2集中化的客户分类管理及针对化的接触服务方式

7.1.3以客户为中心的动态服务信息数据库

7.1.4智能化的终端业务捆绑及套餐推荐系统

7.2精细化的服务质量管理实施

7.2.1动态实时跟踪的客户接触点服务质量监测体系

7.2.2及时准确的竞争情报采集分析及快速应对体系

7.2.3渠道服务信息集成动态管理系统

7.2.4客户信息多终端即时采集系统建设

7.3持续优化的服务能力提升

7.3.1全面灵敏的客户洞察及流失预警干预体系

7.3.2营业系统的功能化人工交互环境效率改善

7.3.3即时化的企业服务状态经营分析及重点单客户跟踪监测

7.3.4多渠道多接触点服务协同支撑体系

7.3.5基层服务人员知识技能行动学习体系和知识库建设

7.4积极高效的客户体验保障

7.4.1企业与竞争对手客户体验对比监测改善

7.4.2符合客户期望与竞争需要的客户回馈管理体系

7.4.3服务于一致性客户体验的服务价值链及合作伙伴管理

8. 2010-2011年三大运营商客户服务工作IT支撑厂商机会综述

8.1中国移动客户服务重点工作预测与IT发展机会路线图

8.2中国电信客户服务重点工作预测与IT发展机会路线图

8.3中国联通客户服务重点工作预测与IT发展机会路线图

9.中国电信业客户服务市场格局及竞争态势

电信服务报道例5

业扩报装工作属于电力营销工作中的受理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客户要求的提高,业扩报装工作也应当与时俱进,在服务理念方面应当进行创新,同时优化工作措施与途径,做到满足客户需求与提升电力企业品牌形象的双重目标。

1 专业管理目标任务

1.1 理念与策略

理念:以“创新、优质”服务为核心理念,坚持真诚服务、诚信规范,构建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立体服务格局,建树电力企业良好品牌形象。

策略:坚持工作责任明确到人头,工作压力传递到一线,严格按照职责要求,推行限时办结,强化工作督查,坚持做到一个窗口对外、绿色通道办结,努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1.2 范围与目标

范围为全市高压客户业扩报装及变更用电管理,目标为充分整合工作资源,不断优化服务模式,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对内强化流程管理,对外提供优质服务,按照一个窗口对外、一个流程办结的要求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 专业管理措施途径

2.1 专业管理工作流程

同城异地业务受理客户电话或网络报装—营销部门受理---安排相应部门用电方案答复(按照权限由公司客服中心答复)---按照程序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审查、批复---启动送电。

2.2 “绿色通道”流程

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并启动“绿色通道”,相关工作人员在得到反馈信息后1h内搜集齐全客户用电资料,将其流转到职能科室以及相关单位,运用GPS系统对客户进行定位,结合系统资源,协调前期部门完成供电方案预案。次日,“绿色通道”工作组在客户现场指定供电方案并流传设计部门开展规划设计,在指定期限完成设计。接下来由“绿色通道”负责人协调运行单位、施工单位与客户开展设计图审定,施工交底并办理工程开工手续,施工结束后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工程在1个工作日内送电。

2.3 创新管理的其他配套措施

(1)开展集约化管理。现场勘查前对客户提供预约服务,实行营配发联合现场勘查,为客户第一时间确定最佳供电方案。根据客户用电需求,倒排工作计划。(2)业扩报装管理书。对于业扩报装工作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依据国网公司统一规定,公司客服中心设计了《业扩报装管理书》,对受理的客户业扩报装申请开展全程管理工作,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增强公开程度,提高规范化水平,并逐步完善常态服务机制。(3)限时办结制度。按照供电服务工作公开承诺以及优质服务标准,结合业扩报装业务的流程安排,中心出台了业扩报装限时办结规定,进一步理顺了整个工作的流程,明确了工作职责,提高了业务办理速度与质量,并严格按照限时办结相关规定对工作质效进行考核。(4)服务督查反馈机制。明确专人对业扩报装工作绩效进行督查,制定服务标准与质量体系,对业扩报装工作环节优质服务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接受群众投诉并进行调查反馈,定期对业扩报装工作进行质量分析,向公司领导提出建议,并通报工作中违规情况。

2.4 流程运转人力资源保障

(1)客服组织体系结构图。主任---副主任(主任工程师)---综合室、业扩报装室、“95598”服务室。(2)“绿色通道”组织体系。“绿色通道”常设在客服中心,由中心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处理,并建立业务能力强、熟悉业扩报装业务的有力工作班子,协助营销分管副总开展工作,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绿色通道”联席会成员,并明确本部门联动工作人员,保证“绿色通道”一旦开启,能够迅速落实,不得推诿。(3)岗位配套设置。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实行客户经理负责制,设定相应的岗位进行委托牵头,各部门明确联动技术人员岗位,同时增设服务督察专门岗位,综合推进业扩报装速度与质量。

2.5 专业管理绩效考核与运行控制

(1)完善配套制度体系。为了提高流程的运行质效,提升业扩报装质量与速度,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管理制度与实施细则,主要完善了《客户服务中心客户业扩工作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绿色通道”服务流程与公开承诺》、《“绿色通道”客户回访与信息反馈制度》、《客户服务中心业扩报装限时办结考核与督查制度》等,为业扩报装管理工作的优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专业管理信息支持体系。运用省电力部门统一推荐的《电力营销理信息业扩管理智能化系统》,紧密结合供电业务特点和业务流程,提高了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水平。

3 专业管理绩效评价

3.1 绩效评价标准

供电方案答复期限为:居民用户3个工作日以内,低压电力用户7个工作日以内,高压单电源用户15个工作日以内,高压双电源用户30个工作日以内。居民用户提出用电申请并且受电装置检验合格、手续完善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送电,非居民用户5个工作日内完成送电。业扩报装工作流程时限严格按照国网“十项承诺”执行,按照“绿色通道”工作流程规范办理。

3.2 管理效应分析

特色管理服务极大地优化了业扩报装服务环境,主动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将服务的环节前延到客户单位、家庭,对业扩报装业务实施个性化与科学化、常态化改进,进一步提高了业扩报装速度,提升了工作质量,不仅促进了供电企业服务流程的优化,同时建树了良好的行业品牌形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推进。

综上所述,在供电企业业扩报装工作中,客服部门要不断完善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措施,建立以客户满意为导向、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为目标的新机制、新体系,推进供电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电信服务报道例6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手机App及微博/微信等的出现和普及,以交通信息播报为主的交通广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交通广播的发展情况及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深刻、持续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出行,交通广播的动态交通信息和采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过去的动态交通信息多通过广播、声讯台、网站、可变情报板等传统媒介,但是通过这些方式交通路况的局限性已非常明显,出行者不能随时、随地、随需、随取,特别是开放性、交互性方面已无法满足受众需求。移动社交媒体的应用发展,必然带来动态交通信息传播渠道的变革,从电视屏到电脑屏再到手机屏,公众视线聚焦在哪里,政府的政务服务就将延伸到哪里。特别是政务微信作为新的服务手段,倡导“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高效服务,其“秒速传播、高频互动、点对点服务”的性能优势更容易拉近政府机关和市民之间的距离。微电台、微直播等网络传播途径实现了主持人和网友的在线交流,也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总体上讲,交通路况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共享的信息来源,目前在移动互联网和车联网环境下,本属交通广播专有的资源面临割据局面,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网络、移动媒体等新媒体以及政务信息公开的全面围攻。

其次,过去的动态交通信息只能靠现场的记者、交警、交通志愿者以及交警内部电台获取,信息内容不够及时和全面。现在,动态交通信息的采集除了上述人工采集外,还得益于各地建设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自动采集功能。值得注意的是,移动终端通过App实现“一键报警、一键报堵”的用户分享功能,体现人人都是交通志愿者,有了更为广泛的交通信息的采集渠道。

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羊城交通广播是主要服务于广州及周边地区的一个广播电台,提供广州市区、邻近地区以及广东省高速公路即时路况报告。近来面对上述形势,羊城交通广播结合新媒体的应用尝试了门户网站、数字广播、电话互动、短信互动、微博、微信等应用。但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媒介生态环境下,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1.交通信息采集不及时,内容不够丰富,手段比较单一;2.交通信息内容吸引力不够,渠道很少,预测性分流和诱导信息较少,缺少一定的专业性;3.还延续传统广播的生产方式,产品比较单一,不能提供点对点、个性化、多样化、全方位的服务,在后大众传播时代中线上线下的结合并不完全顺畅。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交通广播的优势分析

交通广播具有专业化、本地化特色,主要面向本地交通出行者,特别是出租车司机,大多已经建立了成熟的交通信息及本地的生活资讯采编播体系。听众相对固定、稳定,具有较好的依赖性和忠诚度。交通广播能满足听众综合性的信息需求,如新闻、娱乐、气象、消费信息等。此外电台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建立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平台,能建立更为广泛的信息分享和互动。

交通广播发挥信息性、功能性、便捷性的优势,在突发事件、交通疏导、灾区救援、预警、事故处理等方面彰显了交通广播的独特功能,是党和政府处理突发应急事件的得力助手。捕捉、追踪报道突发事件是交通广播的一大亮点,也最能体现其特有的服务功能。交通广播采集信息途径较广,手段较多,除在出租车司机和私家车主中发展流动信息员外,听众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筛选、记者采访报道等渠道,都源源不断地把突况汇集在一起,经编辑或主持人的筛选整合之后实时播报。因而突发事件出现后,交通广播既能快速应急,又能确保信息准确,通过其信息网络优势在第一时间使公众了解到相关信息,包括事件性质、规模、危害程度、发展趋势以及应当采取什么样的防范措施等。

交通广播服务对象中,私家车主由于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购买能力,被广告商视为投放广告最直接的目标受众。相对于各种新媒体,交通广播在组织车友俱乐部的互动、旅游资源推荐、无缝的车务和车旅服务等活动中具有直接、受信赖等优势,便于开展增值服务,形成更大的价值和营收渠道。

三、交通广播业务支撑平台的构建

面对移动互联网和交通信息服务发展的新形势,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智能交通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处理好交通广播的信息采集和展现方式单一的短板,实现多源信息融合,发挥对突发事件快速捕捉和报道等独特优势,实现从传播向服务的转型,成为当今交通广播行业的重要话题之一。

搭建一个交通路况信息加工、、互动的业务支撑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开放平台等新技术,聚合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和高速公路等多源交通信息和生活信息,强调出行者与管理者的互动与交流,鼓励参与信息分享,通过车载导航、智能手机、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提供文字、视频、照片、图形、语音等多方式的信息内容,为公众出行提供最佳体验的路况信息及出行综合服务,将成为道路管理者和交通出行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形成二者互动的生态。

道路管理者通过此平台权威的动态交通信息和安全教育,交通出行者通过此平台获取实时交通信息,错峰出行,交通广播也可以在坚持微利运营、社会群体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基础上,履行自身公益服务的义务,做好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工作,助力交通的分流与诱导,提升社会和谐,延伸美好生活。

交通广播业务支撑平台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关键问题:

1.建立交通信息服务基础平台

(1)路况信息采集系统。多源信息采集主要实现现有各种数据源采集和接入,是公众信息服务中路况信息服务最基础的部分,它又可以分为自动采集和人工采编两个模块。自动采集可以采集的数据包括交通流量、速度、排队长度、饱和度、车牌信息、经纬度坐标、交通事件、交通警情或路况信息等。人工采编把通过交通视频巡检、市民爆料、电台报警、微博、日常业务文档以及其他人工途径获取的路况信息、交通管制、道路施工、群体活动、交通气象等信息录入系统,相关信息自动匹配到GIS①地图上显示。

(2)多源信息处理、加工与融合。根据交通流理论及相应的数学模型,实施路况拥堵判定、突发事件检测、交通流预测、交通信息采编、气象信息采集、交通信息融合、一键报警等多个功能模块,对不同检测手段、不同来源的交通流数据进行分析、加工、融合,形成交通流量、交通图形、交通视频、交通事故、交通管制、道路施工、旅行时间等交通信息,建立交通专题信息库。结合GIS交通地图的应用,经相关数据采编、地图数据更新、交通流数据匹配等环节,形成交通实况电子地图。

(3)交通信息管理及接口。把交通信息进行标准封装,并提供开放的接口,供信息运营商、导航厂商、电信运营商等进一步提供信息增值服务,如通过车载导航、车载电脑等车载设备实时交通信息,实现导航中根据实时路况规划驾车线路的功能;通过电信运营商的声信服务推送交通信息等。提供包括路况地图、交通监控照片、路况信息、交通事故、交通事件、交通管制、道路施工、交通气象等信息,并可扩展交通违法查询、自助处理和网上车管所等业务。交通信息支持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多媒体混合传输展现技术,可以根据终端的配置自动实现交通信息的文字、声音、图片或视频播放。

(4)提供路况简图。通过对区域范围内的交通状况进行分析,有选择性地制作一些全局性或局部型路况的区域道路简易变形图,通过在这些简易变形图上实时路况,可以让用户快速获得路况信息。

2.建立运维管理平台

建立运维管理平台,提供基础数据维护、系统运行监控、数据统计分析和用户统一认证管理。

3.推广智能手机等新媒体渠道

比如在智能手机上构建出行掌上门户的模式,结合地图应用程序接口(API)、语音API、微博API等开放平台,提供以下核心应用:城市道路服务,包括道路的路况、事件、视频等;高速公路服务,包括服务区、加油站、救援服务等;公共交通服务,包括公交、地铁、出租、火车、大巴等;通过一键报警、一键报堵等,实现交通出行者分享互动功能;通过服务聚合,开展增值服务。

4.向听众开放增值服务业务

在提供路况等良好的用户体验的同时,通过专业的信息加工、服务的聚合,吸引大众的持续使用,将来可延伸至其他类型的增值服务,如救援、车友、保险、加油、保养、维修、生活、资讯、旅行等,并通过增加交互、分享、丰富的服务来增加用户的黏度与使用时间,借鉴电子商务、互联网、社交网络等的商业模式,可以实现更多的收入来源。

(1)广告。广告的价值在于影响到的用户范围和数量,故此,积累和发展用户是根本,除了广播中的语音广告外,未来可以在手机、车机②、微信公众平台等渠道上嵌入图文结合的广告,广告的形式可以多样。

(2)内容服务。路况信息可以封装和打包,提供标准版的SDK③,有偿授权给需要的第三方,比如车险公司、导航地图厂商、电信运营商、4S连锁店经营者等。

(3)电商及会员服务。通过各个载体,代为销售基于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设备的车况应用会员车务服务,销售下一代的智能导航设备,销售汽车美容有关产品,销售车险及救援服务等。

(4)收入分成。如为汽车3G导航设备提供内容,可与电信运营商分成流量收入。

(5)电子商务分成。通过发展在线电子商务,如旅游、特产品等,收取部分入场费和交易费。

(6)增值服务。包括提供车、架管等综合业务增值服务。

电信服务报道例7

引言

近两年,气象为农服务得到重点发展。2010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意见》,立足建成县、乡、村三级气象灾害防预体系和农村气象服务站。2011年,财政部、中国气象局首次设立"乡村气象服务专项经费",投入资金近亿元,在全国120个县市开展农业气象服务试点,其中湖北省荆州、郧西、钟祥、武汉东西湖区、利川、蕲春、仙桃、宜昌夷陵区、应城、宜城共10个县市区列入乡村气象服务试点县市,针对湖北省优势农产品产业、特色农产品基地,面向县、市、区和村镇,建立直通式的、网络化、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2011年8月18日,湖北农村广播、湖北农业电视频道--垄上频道正式开播, 湖北垄上频道是以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和新农村建设为宗旨,面向全省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业信息,传播农业科技知识的专业电视频道。垄上频道的开播为农业气象服务提供了专门的阵地,同时也对电视农业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

1 电视气象服务在三农服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几年,村村通工程和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种媒体迅速向农村扩张,农村居民拥有的电子媒介品种逐渐与城市靠近,目前,农村手机、固定电话的普及率较高,电脑和互联网也发展迅速。不过、尽管如此,电视仍稳居农村第一大众传媒的位置,我国农民需求的信息主要是从电视节目中获取,收看电视已经成为当代农民最主要的文化娱乐方式之一,甚至是某些农民群众唯一的娱乐方式。

相比城市而言,农村居民收看电视的时间更长。央视调查中心早在2006年的收视率调查显示,城里居民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120分钟,而农村居民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166分钟,比城里居民长46分钟。新农村政策、科普知识、致富信息、天气预报是最受农村观众喜爱的信息类节目,电视尤其是电视农业节目对宣传和服务"三农"、促进新农村建设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在农村科技服务和信息传播方面,相应的电视节目观众满意度和信息传播的有效性还存在许多不足。这一方面是因为科技服务类、信息类节目较少;其次,科技服务和信息类节目服务空泛、内容不符合当地实际,实用性、可操作性较差,农民对内容缺乏可信度等等都是影响节目传播效果的主要原因。

2 农民需要什么样的农业气象服务节目

目前,全国各地制作的众多电视气象节目中,农业节目比例非常小,2010年,华风公司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电视气象节目制播情况所作的统计调查显示:在统计的318套节目当中,农业节目仅有6套,占比不到2%,而预报类节目占据了86.7%的比例。同时,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农业气象节目中,大多数农业气象节目与其他预报类节目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节目内容仍然侧重天气预报,在农业服务方面存在服务浅显、空乏,大而全、不够具体、不具备可操作性等问题。总体上,节目形式单一、内容雷同、讲解生僻、专业性太强等现象非常普遍,且有明显的"城市化"倾向,致使节目达不到满意的传播效果。

2.1 贴近三农,提供切实有用的农气服务产品

农业节目不同于其他节目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的服务对象是农民。节目的价值应与农村、农民和农业密切相关;作为一个农业栏目,内容的贴近性至关重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农业气象服务节目,首先需要有好的农气服务产品。近两年,国家大力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以湖北省为例,2006年起,相继成立了鄂西北、鄂西南、江汉平原和鄂东四个农气分中心,2011年又在省内10个县市区成立乡村气象服务试点、开发建立乡村气象服务专业系统,初步形成了省级农气中心、地市级分中心、市县级乡村气象服务中心的多级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目前农气服务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类:天气预报预警,农业气象周报、旬报、月报,农用天气预报,干旱、土壤墒情等农气监测产品,农气灾害评估。能提供重要农事季节农业气象服务,包括春播春管、夏收夏种、秋收秋播等农用天气预报;主要农作物关键生育期、主要农作物产量预报、病虫害发生气象等级预报;以及早春低温、五月寒、芒种寒、盛夏高低温、寒露风、暴雨洪涝、干旱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以及灾后影响评估服务等服务产品。

不过,相比农气服务系统建设的大力投入,农气服务产品仍然跟不上服务需求,尤其是电视农业气象服务相对比较滞后。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一、与农气中心和各个农气分中心缺乏深度合作,农气服务产品没有及时反映在电视气象服务当中。其二、缺乏针对公众服务的电视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目前的农气服务产品主要是面向专业技术人员,如何把这些程式化的、专业人员应用的、文字化的农气服务产品,包装成符合电视传播特性、面向农民大众的、易于观众接受与使用的视频化的公众服务产品,需要根据电视传播特点对内容进行深度包装。第三、目前农气服务产品仍普遍存在过于专业化、服务大而全、形式程式化、各分中心内容雷同等问题。电视的表达是可视化的、通俗而具象的,能通过人物再现或专家主持人的表演示范,进行可视化呈现,需要具体的能告诉农村观众怎么办、具体如何操作的深度服务产品。 第四、随着农业科技发展和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性补贴,农业耕作和种植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气象服务也需要顺应时展,与时俱进,符合现代农业发展区划、以及现代特色农业种植规划,切合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提供具有 针对性的服务产品。

2.2 打造专业的农业气象节目主持人

一个广受欢迎的农业气象服务节目,最重要的是打造一个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主持人。主持人是节目的引导者,观众是否对节目有兴趣,除节目本身的定位、内容、形式等因素以外,主持人的形象、衣着、语言、主持风格都至关重要。不同于其他气象节目,其他节目限于气象影视制作系统人力不足,可以一人身兼多个不同频道的节目主持,而农业节目由于受农村本身的地域性、乡风民俗和农民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需要、思想观念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媒介接触习惯都与城市受众有很大不同。农业气象类节目必须打造一个专业的节目主持人,能够深入农村、关心农民、了解农作物生长规律,能够融入广大的农民观众之中。

2.2.1 农业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定位中,亲和力至关重要。相比其他节目,农业类节目对主持人的亲和力要求更高,而在气象影视行业,从事节目主持的往往是一群靓丽时尚的年轻人,缺乏农村生活体验,五谷不分,小麦与韭菜都分辨不清,语言和衣着形象更是与农民相距甚远。我们时常看到一些农业气象节目主持人,穿着时尚的西服套装,用都市化的语言,居高临下的态度、冷峻漠然的语调介绍自己都不知所以的农业科普知识,让观众感到疏远、陌生。农业节目主持人要让农民喜欢,就要把自己融入农民大众,在形象设计上打造一个亲和、朴实、真诚的形象,服装款式不能太潮流、太时尚,应该简单、大方、得体,看上去有亲和力,适合农民口味,让农民接受,农民看了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般亲切。其次,应不断追求智慧、善良、真诚、可信的主持风格,不求光彩照人,但求真诚可信。不过,朴实并不代表平庸,还需要幽默睿智,有自己突出的个性魅力。

2.2.2 农业气象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定位,首先应以朴实为美。农业节目主持人,面对的是农民,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民的视野、农民接触的人群、农民所看到的面孔等等都离不开特定的经济、生活圈子。在与他们交流的时候,主持人的语言显得尤为关键,语言朴实、平和、通俗,还要有一定的幽默感,可适度的引入一些乡言俚语,以此拉近与农民观众的距离。尽量使用简单化、口语化的表达,对引入的专业术语也应增进一些通俗的解释。农民普遍接受的语言是:干脆、生动、俚俗、上口,符合当地农民语言习惯,充满农村生活气息。

2.3 直观的节目表现形式

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丰富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达到和谐统一,才能有效提高节目传播效果。节目表现形式的趣味性和乡俗感是最能吸引农村观众的砝码。农民观众普遍喜欢的表达方式是:故事化、生活化,通俗化。这就要求农业节目既要真实感人、亲切动人,又要寓教于乐、妙趣横生;科技含量、娱乐含量应符合农民的理解能力和接收习惯,使节目的服务性与适度的娱乐性相结合,娱乐与本土结合。调研显示,农村观众喜欢的农业电视节目形式主要是:致富能手现身说法、记者现场调查+专家点评、把技术讲解成故事、请演员模拟拍摄等等,这些形式都具有现身说法、真人秀的特点,对科普性较强的农业气象节目而言,最有效的、而且最令人信服的表现方式是专家直接走到田间地头面对面的传授、直接的讲解与示范。

3 如何提高农业气象节目质量

3.1 打造一支专业的制作队伍

"要做节目、先做农民",农业气象节目制作需要一支懂行的专业制作队伍。目前各地气象影视中心,尤其是省级影视中心,每天承担多套甚至是几十套气象节目制作,以湖北气象影视中心为例,2011年,湖北气象影视中心每天制作省级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11套,地市台节目5套,由两个制作团队像流水线作业一样的在短时间内完成。目前我们制作的服务性节目大都是侧重生活、保健和气象防灾减灾方面的节目,内容为编导人员所熟悉。目前在垄上频道上播出的气象节目为4套无主持人的天气资讯节目,以天气实况和预报信息为主,但有主持人农业气象服务节目开播势在必行。制作农业气象服务节目有别于其他生活服务类节目,制作人员尤其是编导、主持人,对农村和农业知识大多感到陌生,节目制作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对制作人员进行培训,打造一支真正懂得农业气象知识、了解农村生活、心系三农的专业制作团队。制作组应该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宗旨,热爱农村、关心农民。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泥土打交道,与农民同苦同乐;能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农业种植特点和农作物生长情况,及时为农民提供农时、农事服务,及时解答农民群众提出的各种农业技术问题。

3.2 与相关部门和用户建立全方位合作

农业气象服务的范畴很深很广,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涉及种植、养殖、植保等农、林、牧、渔多个行业,以及不同时令季节、不同地域的各种作物种植,科学性强、而且影响巨大。为了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需要自上而下建立三级专家和用户团队。

3.2.1 节目制作组应积极争取农气中心、农业局、科技局等部门的支持,通过部门合作,建立一支涉及农、林、牧、渔等各农业领域专家和农业气象专家队伍,使各行业专家参与到节目制作中来,为节目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3.2.2 与各级农试站、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农场和专业试点县市、特色农业乡镇等等建立起"直通式"的联系和合作关系,通过这些具有影响力的终端用户实时了解各种作物的动态生长信息,了解农户需求,并以此建立起各种农业服务节目的拍摄基地。

3.2.3 建立一支农村志愿者团队。为了开拓信息来源,更好地贴近农民、服务农民,农业气象服务节目还有必要成立农业气象情报站,在农村建立起志愿者团队,直接接受农民的热线报料,通过电话或网络为频道提供鲜活的素材,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资源,活跃节目内容。

3.3 加强媒体联动和观众互动,提高节目传播效果

3.3.1媒体联动可以采取电视与互联网结合的方式,或电视与广播结合的方式。农业电视节目可以在农业广播频道上播出,或将农业电视节目上传至兴农网实现视频点播。农业气象电视节目与兴农网合作,将农业电视节目上传至兴农网,可以实现双赢局面,既可以丰富网站内容,又可以充分发挥节目的服务效益,克服电视节目观看稍纵即逝的弱点,使节目传播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实际上,电视节目限于时间原因,不可能讲解的充分详细,观众看过了也不可能一次就能够学会、记住,网 络平台的点播和重播功能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3.3.2通过网络平台与观众建立互动交流,互动是获取农业信息的一个重要的直通渠道,通过与农民互动,可直接、实时了解农民感兴趣的信息,农民的实际需求,以及现时农作物的实际生长情况。

3.3.3让村民直接走进屏幕,走进节目现场,参与节目主持的形式,把种粮大户请出来现身说法,或者把家庭主妇请到菜地评头论足。由农民参与节目制作,使农民感受到成为节目的主人,既加强了节目亲和力,又可以增强了观众对节目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而且农民朋友通过传播媒介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也更有助于提高节目的服务性、针对性。

电信服务报道例8

国家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是指国家图书馆依托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和数字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多种现代化技术方式和手段,为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业、重点科研教育单位保持竞争优势,而提供的集文献、情报、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预测为一体的高智能高价值信息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是对国家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深化和拓展,是国家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种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家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的深度不断增强,已经由最初的文献提供、剪报搜集发展到专题咨询、舆情分析、情报研究、竞争对手分析等多层级、立体式的服务模式。本文以国家电网《竞争情报内参》服务为例对国家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大型公共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国家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现状

国家图书馆竞争情报组(对外称国家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中心)是国家图书馆面向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部门。该组从事信息咨询服务十多年以来,一直积极为各行业用户提供信息监测、整理、分析和评估等全方位竞争情报服务,研究领域覆盖了IT、通信、自动化、房地产、金融、保险、旅游、食品、广电等多种行业,近千个用户通过竞争情报组的专业咨询服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掌握了竞争对手的动态。为了适应现代用户对信息的深层次、多样化需求,竞争情报组还定制研发了“国家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平台”(Enterprise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of NLC),通过信息雷达的自动跟踪与采集,将各类所需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类和分析,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准确有效的信息。依托于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竞争情报组为用户提供各种媒体信息的搜集、整理、提炼、分析等全方位的媒体监测与分析的信息咨询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对各类信息的分析和综述能力,推出了更深层次的舆情监测服务。其监测范围不仅涵盖了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和境外地区的各类文献资源还扩展到更多的区域报纸、杂志、行业期刊、博客论坛、境外媒体和政府机构网站等,为了更方便、快捷、高效的为用户服务,国家图书馆通过信息雷达的自动跟踪与采集,可对各类来源信息进行一体化监测。主要包括:

中文媒体资源:每日重点监测大陆地区及港澳台地区近1500 家主要报刊、杂志,涵盖财经类、IT 类、时尚、自动化等各个领域。同时,还可对1989年以来的万余种中文报刊进行回溯查询;

外文媒体资源:每日重点监测境外地区来自90 余个国家900 余种世界各国的千余种报纸和杂志,涵盖全球40 余种语言;

商业资讯资源:每日可监测来自159 个国家的重要商业信息、80 多个新兴国家和地区的18000 余种商业信息资源和市场动态,收录了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各行业主要的230 万个公司信息及 8,000 个行业协会的详细信息;

宏观数据资源:每日可监测包括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金融保险、投资消费、世界经济,政策法规,统计数字,研究报告等方面的内容。

网络媒体资源:每日监测全国的新闻、门户和行业等重要网站,并提供论坛、博客和BBS 及专题栏目的特殊监测。范围涵盖国外数百家网络媒体、上万个网络频道,包括全球性、地方性的专业网站、大众媒体以及政府网站、招聘频道、协会组织等。

三、国家电网《竞争情报内参》服务案例

1.案例介绍

国家电网是是中国最大的电力企业,前身包括全国电网和所有发电厂的“国家电力公司”。在2000年开始的以“厂网分离”为标志的电力体制改革后,原国家电力公司中剥离出的电力传输、配电等电网业务由国家电网公司运行。国家电网是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其核心业务为投资、建设以及运营电网,担负着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现在为世界最大的电力公共事业公司。[1]

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2008年4月在国电通信中心和国电信息中心基础上组建,注册资本3.2亿元人民币。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承担着国家电网公司一级骨干通信网和信息网的建设运营和经营管理任务;承担着智能电网信息通信和智能配用电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任务。依托国家电网公司丰富的信息通信资源,利用多年在电力、信息、通信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与技术优势,面向国家电网公司提供优质可靠的信息通信保障服务;面向电力企业提供信息通信综合应用服务;面向社会提供电信增值业务、工程集成、技术支持、信息资源等多种服务。[2]通信资源处隶属于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云计算与信息资源部,承担着为国家电网生产和企业管理提供竞争情报服务的职能。

2011年,国家图书馆继续积极拓展与企业用户的服务――企业分馆服务。2011年初,参考咨询部成立了企业分馆服务的推广小组,该小组在与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在进行服务推介的过程中,通信资源处的主任对于我馆提供的竞争情报服务非常感兴趣,通过双方多次深入沟通,对方提出希望我馆为他们提供《国家电网竞争情报内参》(以下简称《内参》)的服务。

在接到通信资源处的服务请求后,我方立即成立了针对此项目的情报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共计5人,其中既有富有工作经验的咨询馆员、也有竞争情报专业的高级人才,学历都为本科以上,其中具有竞争情报专业的博士1人。研究小组在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了《内参》的服务对象及服务目的,对《内参》的服务性质进行了定位。然后,小组根据对方的需求进行了分析、研究和策划,依托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涵盖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和境外地区的各类文献资源)及数字资源,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设备及技术手段,对电力行业的整体行业特点和竞争态势的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在各种报刊、专业文献、数据库及网络中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提炼和分析,并根据调研结果对《内参》进行了栏目的策划,形成了一整套的行业情报服务的工作思路。为了项目的有序开展,我方在掌握了行业特性的基础上,制作了一期《内参》样刊提供给用户,得到了对方的肯定。双方草拟了服务协议并进行了商务谈判,最终签订了年度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每月双方共同商定一个与电力行业相关的热门主题,比如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物联网等,围绕确定的主题由国家图书馆为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每月制作一期《内参》。通信资源处定期将《内参》直接报送给国家电网的领导层,以供决策时参考使用。《内参》的内容主要包括:“本期概览”、“行业政策广角”、“行业动态”、“竞争情报专栏”、“情报界”、“专题?学术”等栏目。

《内参》提供与电力、通信等行业相关的动态资讯和深度分析报告、国家电网业内竞争对手动态信息、世界500强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资讯以及竞争情报领域的理论和实战案例,使决策者能够准确、及时了解行业政策、行业发展特点、竞争对手资讯以及竞争情报相关知识和信息。

2.案例分析

由于国家电网的《内参》是直接报送给国家电网的领导层,以供决策时参考使用。所以,《内参》的内容范围和内容质量至关重要。国家电网之所以选择国家图书馆作为合作伙伴,而非社会上的商业信息服务机构,我们可以从以下因素作比较分析:

2.1信息内容是否可靠与及时。《内参》服务于领导决策的性质决定其提供的内容要真实,信息要准确,并且是最及时的信息。国家图书馆入藏的文献信息资源都是公开发行的出版物,而且都经过了有序化的组织和加工,工作人员对入藏文献较熟悉,查询速度较快,可以保证内容来源的真实可靠性与传播的时效性。而商业信息服务机构,需要信息人员根据需求从不同的渠道进行文献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较之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可靠性与及时行较差。

2.2对用户信息需求的反应度。根据协议,《内参》每月双方共同商定一个与电力行业相关的热门主题,比如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物联网等,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能够根据需求,围绕相关专题迅速作出反应,投入到情报的搜集分析工作中。国家图书馆在长期的信息服务实践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情报分析人员,积累了丰富的情报工作经验,对于用户的信息需求,信息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准确提供服务。而商业信息服务机构的人员队伍稳定性差、流动性强,在情报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阻碍。

2.3信息资源的范围与广度。《内参》内容要涵盖国内外有关电力行业的最新资讯和最新动态,这必须在信息广泛搜集与甄选下才能完成。国家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采选注意保持馆藏尤其是期刊、大型会议、多卷集资料等连续出版物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且入藏了大量的国内外出版物。同时,购买了大量国内外的有关学术、商业等方面的数据库,并且与国内外多个图书馆实行了馆际互借,促进了资源共建共享,为《内参》信息的搜集打下了坚实的资源基础。而一些特种资源例如一些国外的大型数据库、专利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等文献,商业性信息服务机构并不能直接获得。

2.4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与互动。国家电网《内参》每年12期,每期都需要提供一个与电力行业相关的热门主题,这就要求《内参》的编辑者要有宏观的视野,对电力行业有一定的理解与认知。国家图书馆情报人员在长期的情报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较好的理解用户现实需求,并能对潜在需求作出预测和准备,并按用户需求进行资源整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知识的转化效率,实现信息的增殖。

2.5服务成本。国家图书馆是公益性服务机构,实行国家财政拨款。这一服务性质决定了有偿竞争情报服务的定价较之商业信息服务机构较低廉。

电信服务报道例9

学习中提高。古人云:学习是内修身、外立业的法宝,学以致用,用有所成。今年以来,我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班,我都坚持参加,有时因有其他事务中途离场,事后我想方设法从他人那里“补”回来,这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电信业务知识,更扩大了视野。为了做好商务领航和号码百事通新业务的推广,上半年我公司先后举办了三次专题培训,还邀请滁州电信公司相关人员作产品推介会。可以说,每一次参加学习,每一次过后都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四月上旬,大客户经理缪乃美针对嘉山宾馆目前状况,决定首推行业首查业务,便带上号码百事通业务的所有宣传材料上门找到嘉山宾馆联系人,向其宣传百事通业务当中的行业首查业务及其该业务将能够给贵单位带来的诸多好处。通过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不但顺利完成了订单的签订,赢得用户的信赖也赢得了市场份额,更进一步提升了客户关系。事后,公司领导要求写篇案例加以推广。我配合客户经理很快写好,并作为典型案例上报市公司,受到领导的好评。

如何不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惟有坚持“学习与工作、生活永相伴”。今年以来,我不放弃任何机会,利用工余时间读了大量的书,其中不乏一些精品,如《零度生存境界》、《抗战时期的汪道涵》、《前十年的中国》等。我一定要珍惜时间,“挤”出时间,“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创造自我,充实自我,超越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成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强者,才能更好地为电信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我坚信,只要自己努力了,肯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关注细节。何为细节,其实就是细小的环节,它体现在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细节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所以往往也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状态。

2006年2月14—16日,××市召开人大、政协会议。为了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全面了解××电信的业务发展,以及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所作出的贡献,胡文刚经理指派我做好“两会”期间的宣传工作。为了达到吸引“眼球”效应,我仔细斟酌,谴词造句,在《两会专刊》和“中国××”门户网站上以“××电信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为主题,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在配合城市基础建设,提升农村信息化能力,服务外来投资企业方面所做的工作,同时不放过任何细节,还精心制作了一个大展板,在会场门口展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对××电信在“优化投资环境,建设信息化××,构建和谐社会”所作出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较好地树立中国电信新形象。之后,我又不失时机写出了《××电信分公司借助“两会”大力宣传中国电信品牌》一稿,先后被《安徽电信》、《滁州电信信息》和《滁州电信工会信息》刊发。

细节决定成败。在企业转型时刻,我将用心做好正在从事或将要面临的每项工作,努力在本职工作的每个细节能够尽善尽美。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勤”字当头。为了做好信息报道工作,积极为企业转型服务,我一定要在“勤”字上下功夫。这“勤”当然包括勤跑、勤问、勤听、勤看、勤写,我相信,“处处留心有新闻,处处在意有信息”。在各种场合上获取信息,主动与各部门干部、职工及群众广泛接触,摄取新闻素材。平时多看报纸、多听广播,掌握宣传动态,做到有的放矢,只要处处留心,多方面摄取,各类信息新闻线索就会源源而来,笔耕不辍,采写的路子才会越来越宽。

在皖东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数××市境内驻军最多,尤其是三界镇有训练场地,每年到此演练官兵达10万人次。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各通信运营商都向驻军营区渗透。我们××电信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将驻军部队列入大客户服务范围,提供优先、优质、优惠、快速的“三优一快”服务,确保部队通信安全,畅通无阻。为了让同志能在训练之余向家乡报个平安,“全天候”为部队服务,保证了部队机关首长每个办公桌上、每个营房内都有电话。为了搞好服务,每月多次到部队走访,及时送卡上门,了解部队官兵的需求。并为所有常驻部队开通虚拟网,方便了内部通讯,为教导大队开办电话超市。一方面,公司领导多次深入驻军单位座谈交流,进行沟通,加深双方感情。今年以来,为了扑捉信息,我背着相机跟随相关部门人员一同到部队营区,通过开展调研,采写出大量的信息。我抓住××市重新命名“双拥模范”单位的契机,将我公司在双拥工作方面的成绩进行认真梳理,在建立档案的基础上向市里申报,经市相关部门领导的考评、审核,八一前夕,我公司被××市委、市政府、市人武部联合授予“拥军拥属模范单位”。我及时将这一信息报道出去,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以后,我要沉下身子,多到基层、到生产第一线勤调研,多掌握一定量的真实信息资料,精心思索,字斟句酌,一丝不苟,多写出更多、更深的精品信息来。

电信服务报道例10

在我国,农业属于基础产业。同时,我国又属于气象灾害多发地区。作为受天气、气候影响较大的我国农业,自然需要关注气象信息。农业是受自然条件严重制约的弱质产业。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气象服务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农村气象服务现状

气象服务在农村究竟现状如何,又存在哪些问题呢?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体现:

1、天气预报在农村很受关注,但气象服务产品单一,气象信息渠道有限。

天气预报节目,作为能为农民朋友预报天气的节目,可以指导农民兄弟的农业生产,所以,其在农村的收视率甚至超过新闻联播,非常高。尽管如此,天气预报也未能为农民朋友服好务。

即便在天气预报节目中,气象服务产品的单一也使得它很缺乏针对性。其主要表现在:第一,针对农村实际需求的预报产品严重缺乏,甚至没有,例如,农作物以及经济作物在生育期乃至采摘期的专业性天气服务,还有养殖业发展的气象服务等,这些事关农民朋友切身生产利益的预报,农户却不能及时得到。如果遇有农业气象灾害或突发性气象灾害,农民更是难以得到预报。所以,高温、干旱、低温冻害、暴雨、大风等气象信息是农民迫切需要的,他们更盼着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得到这些信息。第二,气象信息产品的针对性不强。当前,无论哪种预报形式,面向农村服务的气象信息中,以一般气象信息为主要,而一般信息缺乏针对性,这也削弱了气象信息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比如信息预报的时间、地域以及品种缺乏针对性,而这些正是农民朋友最需要的。

目前,气象信息的传播渠道并不算少,比如电视、户外电子显示屏、12121声讯电话、互联网等等,其中尤其是“12121”电话在农村很受欢迎。但因为费用问题,农民也有顾虑。鉴于此,电视因为其收费低廉,甚至几乎不收费,所以目前仍是获得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个渠道在农忙季节就不起作用了,农民做不到及时地收看电视以了解天气,所以有时即使信息,比如大风、雷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短时、突发性强,农民因为不能及时收看电视,这些信息也不可能完全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更别提采取预防措施。

2、关于农业气象知识宣传不到位,缺乏普及。

对于农业气象知识的宣传教育缺位,使得气象科学知识对于农民来说是个盲区。 当前,在农民培训的范畴中,气象科学知识并没有被纳入进去,很多气象主管机构也没有做到深入农村,进行气象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这就造成在农村能懂一些气象科学知识的人非常少,影响了气象信息在农村积极地发挥作用。

这种现象的出现受两方面条件的制约,一,经济、文化原因。气象科普知识得不到很好地农村普及,二,农村人员中但凡文化素质较高的人都会外出打工或经商,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导致老、幼、妇等是留守在农村的主要人员,这就造成农村懂气象科学知识的人不多,气象信息得不到农民的准确解读,气象信息的科学利用就无从谈起。而专业影视制作人员又不了解农村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需要,导致对生产建议的概括不够全面。

3、天气预报的准确、快捷、长期性需要提高。

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农民无论在产前、产中、产后,每个阶段都需要优质的气象服务。

此外,一些重大天气预报服务,在农村防灾减灾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但天气预报的传输不够快捷。还有,较长时效的气象服务在农民安排农业生产中很有用处。但现实是,这样的安排在农村气象服务中明显缺乏。所以,很多农户希望各部门联合能将服务信息综合加工并进行打包处理,尽可能快捷、准确地发送到农民手中,这样农民用起来很方便。

二、加强农村气象服务的措施

针对农村气象服务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需要开展一些举措加强农村气象服务,更好地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1、强化为农业气象服务的意识,多开发农村气象服务产品。

气象工作者要积极开发适合农业及农村的气象产品,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气象与农业、农村还有农民关系密切,在生产中是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因此,气象部门应该制定特色农业观测,以便使得这些部门能制作更多的气象保障预报服务,更符合“三农”气象服务需求。总之,特色农业信息预报以及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产品有助于构建现代农村综合气象监测预报系统。

2、开辟多条气象信息渠道,更好地把农业气象信息送达到农民那里。

通过广播、报纸获取气象信息的人群很有限,所以,农村有手机的种养专业户都有意愿订制手机短信。而且常用。地方广播电视部门还要建立绿色通道以重要灾害天气信息。同时,气象部门要积极建立好信息快速分发流程,以便重要气象信息能第一时间到达农村,起到有效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

要拓宽气象信息渠道,将多种气象信息通过电话、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多种传输手段向农民、农村传递,为政府决策和农民安排农事赢得宝贵时间。还要积极尝试和探索一些更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努力拓宽气象服务信息渠道,一方面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另一方面及时将服务产品送达农民手中。

3、提高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针对性,加强农业气象监测网络的建设。

要充实完善农业气象监测网,加强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研发和建设。不断完善农业气象基本业务资料和农业气象灾害数据库,加强气候区划等系统的研发,这个系统要针对本地主要的粮经作物以及其农业气象适宜度或者特色农经作物种植。在研发中要加强资料的应用,还要提高农业气象业务产品针对性、定量化、精细化程度。按照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和现代农业发展新需求,要结合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不妨建立分层次、分区域的农业气象观测网,也可以调整、充实农业气象观测站点的布局,保证农业气象观测具有区域代表性。

参考文献

电信服务报道例11

为进一步落实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好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指导意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客观分析农村改革发展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新要求及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查找不足,全面部署我市今年以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根据市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部署,开展本次调研活动。

在调研中,我们注重调研的代表性,深入海安和如皋两地,邀请当地作栽、植保、水产、蚕桑、渔政和部分乡镇农技人员进行了座谈,认真听取他们对气象为农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实地考察了如皋市常青千亩连片高效农业园区,在田间地头与设施农业从业人员交流,了解气象服务需求,听取气象服务意见,收集气象服务建议。另外,我们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在**气象兴农网设立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问卷调查专栏的形式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此次调研使我们深感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大有可为。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东临黄海,地处长江下游,江河湖水网交织,素有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之称。全市9个县(市、区)、123个乡镇,1646个自然村。全市土地面积为8001平方公里,人口769.79万(20xx年末数据);其中农业耕地面积700万亩,土壤肥沃,适种范围广,盛产水稻、蚕茧、棉花、油料等作物。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811元,同比增长13.1%。

**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季风特征明显,自然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但由于兼受西风带、副热带和热带天气系统影响,天气气候复杂,灾害性天气频发,洪涝、干旱、暴雨、强对流、热带气旋、连阴雨、高温、寒潮、冻害、大雪、大雾等灾害性天气基本每年都有发生,气象灾害已成为危害全市农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农村改革发展需要更优质的气象服务

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农村对气象服务的主要需求是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信息,这两项需求均达到了100%;其次是气象科技指导,占80%;再次是农业经济信息,占78%。农民获取气象信息主要渠道依次是电视、电话、广播、手机和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电视是农民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手段。另外,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还有报刊、互联网等。农民最渴望从互联网和气象兴农网获取的信息主要是农业气象信息、农资价格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均占92%。但目前农村电脑普及率比较低,60%农民对互联网以及本地气象兴农网不了解,30%农民只对互联网有些肤浅了解。对于农产品信息,只有28%的农民认为在气象兴农网上方便;36%的农民不知如何,农经信息进村入户困难。对于**市气象部门给予的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及时率,有90%的好评;对于气象部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三个一”工程项目,在推广和普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知晓率达到80%;在气象知识宣传普及方面,比如防雷知识、农作物病虫害与气象条件关系、种植新品种所需的气候条件等,约80%的被访者均了解相关知识。农民还希望气象部门多提供农业气象科技和灾害防御等方面的服务。有些农民朋友反映,他们希望得到中短期气候预测甚至是年景展望,以便于调整种植结构和安排农业生产。农民希望在农村改革发展中要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希望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选址和房屋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农民普遍认为人工增雨对缓解当地旱情作用很大,其中90%认为作用很大。

从以上情况分析,我们认为农村改革发展对气象服务有着旺盛而迫切的需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发展新经济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灾害,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推进,不少乡镇开始进行规模化农业生产,对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及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方面,都对天气预报服务、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等需求更多、要求更高。农民迫切希望增加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播出次数、延长播出时间,特别是在农忙季节和重大灾害天气来临前,要增加电视天气预报播出次数;还希望有更多的手段和途径,比如增加建设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让农村 “大喇叭”再响起来等等,使得每个农户、农民都能及时获取天气预报等气象信息。

2.新村镇建设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在村镇建设规划、新集镇建设等工作中,农民越来越多地考虑到暴雨、洪涝、大风、雷电等灾害以及交通、水电等因素的影响,并考虑通风和采光等条件,因此新村镇建设对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程建设气候论证、雷电防护以及合理利用气象资源等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3.培育新农民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乡镇干部和农民群众渴望获得气象科技知识,希望气象部门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增强农民对气候资源、农业气象、农业信息化等实用技术和农经信息的应用能力。

4.追求新生活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各级农村干部和农民都在追求高尚文明的生活、劳动环境,因此对健康气象、生态气象、旅游气象等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气象服务有很大的需求。

三、气象服务不断加强,但离需求尚有差距

长期以来,气象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一直是**气象工作的重点。近几年来,**各级气象部门针对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积极组织科技开发和科研攻关,努力提高为农服务产品的质量和时效,在农村气象观测系统、天气预报、农业气象、农业气候论证、防御雷电灾害、人工增雨作业、气象兴农信息网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果,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完成“三个一”工程建设。“三个一”工程即:在全市每个乡镇建设1个自动气象站、1个气象兴农网服务终端、1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三个一”工程是一项实事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通过三年的建设和完善,目前,全市各类地面气象观测站达到133个,平均站距仅为10公里。并建立了数个农气、酸雨、雷电等观测站点,实现了对干旱、洪涝、大风、大雾等气象数据的动态监测。全市各乡镇共布设了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152块,完成了**气象兴农网站的改版和升级工作,建立了乡镇气象兴农网服务终端。此外,覆盖全市9个县(市、区)、123个乡镇(街道)、1646个行政村的由123名联络员组成的乡镇气象联络员队伍和1687名信息员组成的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也为气象信息的传送与反馈提供了通畅的信息渠道,实现了气象监测预警乡镇全覆盖。正如**市委常委、副市长秦厚德在“三个一”工程建设总结表彰大会上所说,“三个一”工程建设的全面完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市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2.加强科技开发,努力提高为农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了提高产量预报的准确率,开展了水稻、麦类、棉花、油菜等产量预报,对外长、中、短期预报,几年来,准确率都在95%以上。为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与农业部门的植保单位紧密合作,开展了麦类赤霉病、棉花炭疽病、棉铃虫等预报工作,为及时、科学防治病虫害提供了气象保障服务,几年来发生等级预报准确率100%。为了提高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气象服务能力,研制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为政府合理调度水资源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气象为农服务信息传播到广大农村和农民手中。一是及时把《重要天气报告》、《农气月报》和《农气旬报》等农业气象信息,通过传真、email等方式分发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二是建立了**气象兴农网,不断登载“气象与农事”、“农业气象”、“农业科技”、“农科动态”、“农业百科”等方面的信息;三是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等媒体,及时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关键性天气信息;四是利用“96121”、手机短信、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传播涉农方面的信息,深受农民的欢迎。

4.充分利用空中水资源,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目前,全市共有火箭发射装置4台(套)。尤其是在20xx年和20xx年抗击特大干旱过程中,全市气象部门积极开展人工增雨工作,为及时有效的缓解旱情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5.加强应急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应急响应能力。制定了气象应急响应预案,并已纳入当地政府的应急响应体系,主动参与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服务。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气象部门虽然在“三农”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由于多种原因,农村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气象信息的传递渠道与农民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二是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服务及时性与规模化农业生产需求有差距,天气预报的精细化、可用性还满足不了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是气象信息服务的适用性、针对性与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和农民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

四是农村雷电防护安全措施和知识普及与确保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差距。

五是目前农村信息化程度还很低,通过互联网交换农经信息较为困难。

六是气候区划及论证工作相对滞后,对引进新品种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均未经过气候论证,存在较大的风险。

四、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建议

1.将气象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气象工作与农村工作密不可分,气象服务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气象在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和现实作用。建议各级政府将气象为农村建设服务体系纳入当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气象为农村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一要加快建设农村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积极开展乡镇天气预报业务服务;二要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社会化综合管理体系。要加大乡镇气象联络员和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力度,这部分人员要主动承担传播天气预警预报信息、维护加密气象站日常管理、收集气象与农经信息、气象灾害上报和气象知识普及等工作。三要加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推进公共气象服务进村入户。要不断完善农村气象信息传播手段,通过广播、电视、电话、手机、报刊、电子显示屏、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扩大气象信息的覆盖面,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能够及时传到受影响的农民手上。要将气象服务纳入农村文化站服务体系建设,要通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农民进一步了解气象知识,掌握气象知识,及时获取气象各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