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9 09:24:03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例1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国家及民间投资力度迅速加强,建筑业迅猛发展起来。由于建筑产品的固有特性,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具有流动性大、劳动力密集、多工种交叉流水作业、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露天高处作业以及作业环境复杂多变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的安全难度大,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多[1]。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兴建了大量高层、超高层以及复杂体系结构建筑,由于一般施工场地都很狭小、工期紧迫,主体、安装、装饰交叉施工多,施工生产不安全因素也相应增多,较易出现伤亡事故。在我国,建筑行业安全事故在各行业事故中居第三位,排在交通、矿山行业之后,是事故多发行业。因此,强化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是当前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

2 建筑安全事故基本原因

近几年来,通过开展施工现场安全达标和创建安全文明工地活动,多数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管理也日臻标准化、规范化,建筑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万人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施工中的各类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给企业和职工家庭造成了重大损失。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很多,近年来,此类问题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2]。主要表现在:

1 施工秆为不规范。有些建设单位违反工程建设程序,在建设资金不落实或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盲目上新的建设项目,强行要求施工单位垫资施工。施工企业在拖欠款严重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投人安全防护。部分施工企业将承接的工程层层转包或违法分包,只收取管理费,不履行管理职责,以“包”代“管”。

2 安全人员不到位。部分施工企业在转换机制过程中,片面追求机构精减、人员压缩,盲目撤消或合并安全管理机构,裁减或取消专职安全员,安全管理体制难以保证,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滑坡。

3 企业管理层安全意识差。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法人代表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方式下,摆到第一位的是效益、工期、质量等硬性指标,安全管理的隐性效益被淡漠、轻视。

4 人员素质不高。建筑业系劳动密集型行业,施工人员文化素质比较低,特别是安全知识水平、自我保护意识差,事故多。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现阶段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居高不下,也引起了我们对安全管理的深层次的思考。建筑安装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就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影响施工安全的进行控制,使施工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事故,尤其是消除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使施工项目效益目标的实现得到充分的保证。因此,在建筑项目施工中如何评估并控制安全事故,改革传统的经验安全管理办法,把现代科学管理运用于安全施工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3]。

3 安全评价模型

施工安全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依照科学的方法建立的一套作业程序,循序渐进、逐步深人地分析、辨识、控制风险的过程。企业在进行危害识别、评价时应包括组织活动的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三种状态(即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下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否适宜,将直接影响综合评价的结论。因此,建立合理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安全综合评价的关键。建筑施工由于其自身的特点,现场条件复杂,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建立适合建筑施工现场特点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由于我国的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着大量的外分包队伍和民工生活区,二者也是造成建筑业安全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这样,我们将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价分为五大方面:安全生产、教育宣传、生活与卫生、劳动保护和外分包管理。

为了系统地识别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将安全评价指标编制成表,以便进行系统检查和避免遗漏。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价是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整体安全性能的一个综合评价。由于安全问题关系到人的生命,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安全工作本着“预防为主”的思想。为了防止安全评价结果产生麻痹作用,我们将安全评价等级分为三级:安全级,一般安全级,危险级。

根据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最基本的20个指标作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综合评价的因素,则

(1)

式中, ――安全评价指标权重; ――安全评价指标值。

因此通过对安全指标体系的检查我们可以量化施工项目的安全性,这种方法可以检查项目系统、完整,不遗漏任何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保证安全检查的质量;可以根据已有的规章制度、标准、规程等,检查执行情况,得出准确的评价;使检查人员对系统的认识更深刻,更便于发现危险因素。量化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准确的评价结果,为每个检查要点赋以分值,检查结果以总分表示,这样,不同的检查对象也可以相互比较,较之定性评价体系更加明确。

4 管理对策

现代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整个管理系统形成纵横交错的管理网络体系,实行全面安全管理。管理者可以通过文中提供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安全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实施相应的管理方法、对策来改善施工管理。

1 提高认识,增强意识,是搞好施工安全管理的根本。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安全生产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分析、总结,教育企业各级领导和全体管理人员,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安全意识,形成正确的安全生产观。

2 加强领导,重视投入,是抓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关键。实践证明: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好坏与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工程的承包者要切实改变盲目追求高额利润而削减安全投入的错误作法,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安全,安全与效益的辩证关系。

3 落实制度,依法治理,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目前,有关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已日臻完善,现在的关键就是要抓好落实。

4 齐抓共管,群防群治,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途径。现代安全管理突出了以隐患评估、预防为主的事前控制与全员参加、群防群治相结合为特征的全面安全管理。现在最重要是加强新上岗民工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技术素质,增强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

5 结论

由于建筑施工风险较大,不确定性因素众多,准确而客观地评价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是一项难度较高的工作。该方法还不是一种完全定量的方法,仍然需要有关专家和学者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如何减少评价工作的主观性,完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例2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的标准和要求显著提升,建筑的复杂程度非同日而语,这给建筑施工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虽然借助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可以有效保证施工的效率,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但近年来在建筑施工中依然频繁出现安全事故,这不得不引人深思。本文对建筑施工中安全问题的主要诱因进行归纳和分析,并进一步构建安全施工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尽可能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2当前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

通过梳理近年来发生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不难发现,由于工程质量的不合格所导致的安全事故占据的比重在不断增加,这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施工人员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发生的根本是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由于操作失误而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情况占了大多数,主要原因在于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施工人员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过程而忽略了安全问题,如作业现场油漆混乱;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监管人员配备不全;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等等,甚至还有些企业不具备生产条件却仍然偷偷施工,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导致安全隐患的积累和爆发。

2.2施工基础设施配备不足

尽管在施工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安全隐患问题,但由于施工基础设施配备不足,施工人员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或者安全防范措施不符合标准要求,容易存在侥幸心理,得过且过。,建筑施工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追逐下,为了尽可能减少企业开支,往往不愿意将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安全施工方面,安全生产投入不能满足建筑施工需求,这也是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3培训活动重视力度不够

当前很多施工企业会针对施工安全问题开展相关的培训,但大多数情况都只是为了响应上级的要求,形式上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工作,并没有深入地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活动,更无从谈起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亩造成培训工作和安全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实际的意义,建筑施工现场违章操作现象频发。

2.4安全生产监督机制不健全

由于工地证书挂靠现象屡见不鲜,实际的安全监督人员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必然使得安全监督职能的履行不到位。多数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经验型安全生产模式,通过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来完成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这种模式较为落后,没有对科学生产引起足够的重视,安全监督管理方法过于陈旧,实施过程容易出现忽松忽紧,根本无法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3构建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

以上所述问题包含了人、材、机、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几乎涵盖了建筑施工的全方位。构建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将有利于系统化、规范化地剖析和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3.1安全评价体系具体的构建方法

构建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可以实现对评估对象的准确描述,主要采用树状层次结构。树状层次结构其构成简单明了,层次性强,能够简化评估对象的分析过程,在安全风险评估领域应用十分广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依据建筑工程的特点来实施建立,并融入层次思想进行问题的分析。树状层次结构方法主要是具体化抽象的思维模式,是一种最为基本和常用的方法。在具体化过程中首先是明确评估目标,其评估目标主要是整个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性能;其次是对评估目标进行分析,通过将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子目标的方式;最后是对子目标中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进行评估指标的提取。通过树状层次结构可以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有条理的表现出来,并能够更为清晰地理解评估目标所包含的内在含义。将抽象具体化分析,更有助于后续的评估工作顺利开展。

3.2安全评价体系指标的构成

安全评价体系指标的设定需要分析施工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包括施工材料因素、施工器械因素、施工环境因素、施工管理因素及人自身的因素。

施工材料的选择对施工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需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首先要对采购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在材料的选购上需要严格按照材料的规格和验收标准来选择供应商,专门负责验收检验的人员也要根据相关的标准验收相关的材料是否齐全,对于出现的实体质量问题、资料缺失问题,不应该责任推脱,应该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解决满足工程安全生产要求。

施工器械主要是指在建筑施工中所用到的机械,其中包括大型机械、起重机和脚手架等,由于这些器械都有着操作规范说明,如果不按照规章制度使用,必然会对施工人员及建筑施工现场带来极大隐患。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操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器械的使用方法后再进行操作。施工器械还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对于老化及超过使用年限的施工器械不管是否还可以继续操作使用,一定要替换下来。

施工环境是施工现场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包括建筑工地的气候条件、照明情况及综合基础设施的配置情况等。良好的施工环境是确保施工正常有序进行的必要前提。只有对每一个环节做好提前的准备、完善及控制工作,才能尽可能规避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营造更为宽松安全的施工氛围。

施工管理涉及面更为具体复杂,需要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并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规章制度。监督部门要确保规章制度在整个建筑施工中的严格落实。技术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落实安全巡查制度,尽可能做到事前管理。

人员自身因素主要是指施工人员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坚决杜绝违章指挥和操作现象的发生,增强责任感。对管理人员实行实时状态的监控,并引入相应的绩效评价机制,使得整个项目质量管理小组可以在安全评价体系中发挥出重要作用,而不是形同虚设。通过目标内容的分解,对施工项目的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权责划分,建立谁操作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责任到人机制,将有助于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4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伴随的是施工安全问题的凸显,构建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是确保工程项目施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针对施工中的各项安全问题,采取积极科学的措施,构建安全评价体系,将有利于提高质量安全标准,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促进安全生产制度的规范和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程长征.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3):96.

[2]夏于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初步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3,(19):89-90.

[3]张登伦.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2013.

[4]牛世杰.建筑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关联事故树与综合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

[5]丛杨.区属建筑企业施工安全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6]王宪军.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J].价值工程.2013年24期.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例3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我国加入WTO之后,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与挑战,“安全生产”已成为各大企业的重要管理目标之一,大小企业必然要符合国际化标准,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顺利进驻国际大市场。目前,就我国现实情况来看,安全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尚不能适应当下的经济生产需求。找到满足我国现状及各大行业特点的安全管理方法,已经成为重要的研讨内容。

我国建筑业不断发展,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筑项目的施工是一个多工序、多工种、连续作业且立体交叉进行的系统工程,这也决定了在施工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安全因素存在,如果不能安全防范,很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危及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根据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分析现场存在多方因素,建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体系,有利于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

二 安全评价概述

安全评价也可称为危险评价或者风险评价,其是以实现工程安全为目的,采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原理,对工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危险进行综合的分析,并且判断工程可能发生的危害、事故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管理方法和防范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安全评价既需要安全评价的理论支撑,又需要工程施工中的实际经验,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做好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是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传统的安全管理制度承认工程不是安全的就是不安全的,不存在中间状态。安全系统工程却不这么认为,其认为在施工过程中总会发生或大或小的事故的,且有可能会造成物资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因为在存折着客观的风险,假如失去对存在危险的防范和控制,就可能要发生工程事故。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价,是评价者以国家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要求作为基础,采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对被评价的建筑施工项目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的安全分析,查找建筑工程系统安全水平的工程潜存的问题和限制原因,采用可以反映建筑施工的安全状态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使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建筑施工系统的总体施工安全等级,为制定管理制度和事故控制预防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 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方法是进行定量、定性安全评价的手段,因为安全评价的内容非常丰富,安全评价的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安全评价的指标和内容的不同,所以安全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各个安全评价方法都是针对其相应的内容是灵活运用的。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必须根据安全评价其要实现的评价目标和对象,选用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安全评价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事故树分析法(FTA);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安全检查表评价法(SCL);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预先危险分析法(PHA);矩阵法;事件树分析法(ET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FMEA)等

四 安全评价的目的

安全评价目的就是分析、预测、寻找工程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危险及其可能导致的危害、危险的后果和程度,并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预防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少的损失、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最低的事故率。

1)安全系统地对全部施工过程中规划、设计、制造、运行、储存、运输、和维修等进行综合控制。

2)建立可以使整个系统安全的最优化方案,为施工指令提供科学依据。

3)为实现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的科学化、标准化创造有力条件。从而促进建筑企业实现最根本的安全化。

五 安全评价的作用

1)有效的减少建筑施工的职业危害和事故。

2)可以系统地进行更加安全的管理。

3)以最少的投资得到最佳的安全效果。

4)通过安全评价促进各种科学的数据积累和安全制度的制定。

5)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现场安全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六 安全评价的注意事项

(1)反映的危险性参数必须科学、全面,不仅包括施工人员和物资,还包括社会等方面。

(2)使用的比较性参数必须反映出其尺度和危险性。

(3)安全评价的结果必须用科学的综合性的单一数字来表达。

(4)表达的危险性参数的取值范围不应该过大。

(5)安全评价的过程,次序性、条理性必须明了,方便于使用不同参数进行替换。

(6)安全计算的方法应该简单,方便评价反复地进行。

七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综合评价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综合评价技术是当前安全管理体系中的新方法,可以由于先阶段的安全评价技术大多只是针对于石油化工企业,针对建筑施工现场领域的安全评价技术还不成熟。在此提出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分析了针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价技术,再结合目前的建筑行业特点,采用企业管理理论中的模糊评价方法和层次分析法,提出针对建筑施工现场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

建筑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发展迅猛,但是在建筑施工方面存在许多不安全隐患,可能使得事故频发。为了建筑业单位的稳定和长期发展,必须提升建筑工程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针对目前建筑施工单位所使用的安全评价分析方法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

(1)通过对建筑施工的事故特点、作业特点进行了综合地安全分析,再将整个施工项目安全评价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和装饰及安装工程,这样可以使建筑施工安全评价具有更强的时段性和针对性。

(2)经过对目前常用的有害危险性因素识别方法的比较和对老旧的传统事故树法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倡先阶段性事故树法、后整体性事故树法对建筑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有害危险性因素进行识别的科学分析方法。

(3)评价中在对其事故危险性有害因素进行计算分析比较的基础之上,按照管理、人、环境、物进行整体的归类,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可能存在的有害危险性因素指标体系。

(4)企业使用层次分析法,明确有害危险因素指标体系中的指标体系与其事故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各种因素的比重;经过对事故发生率大小的计算分析和体系结构中重要度的分析计算,再结合各技术专家意见,最后进行整合,从而建立多层次综合评价的模型。

(5)成立建筑施工现场的模糊综合评价的评价方法和综合安全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且在建设企业所开发的建筑施工现场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建筑施工中企业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综合评价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程,影响其评价的主观客观因素较多。

八 总结

综上所述,在安全评价方面有多种方法可以使用,而且每一种安全评价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势以及适用领域。在实际操作中,一个工程项目需要应用综合的安全评价方法,而非单独使用其中一个,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选择比较适合的多种安全评价方法进行组合应用,达到最优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会有更优秀的评价方法出现并投入使用,使得安全评价程序越来越简单便捷,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改进工作效率,推动经济化、有效化安全综合评价体系的形成,从而获取更加精准的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卢岚,杨静,秦嵩;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09期

[2].逯建花;;基于信息熵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评价[J];发展;2009年09期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例4

通过安全评价,能够真正解和掌握施工中存在的缺陷,防止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技术装备,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转,杜绝施工安全事故的存在,保证安全生产。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评价的难点

1.1影响因素众多,关系十分复杂

房屋建筑施工方案安全评价涉及到大量的施工人员和生产设施、装置、原材料等,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人机系统的方案的评价,再加上各施工企业管理制度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等错综复杂的制约因素和纷繁复杂的环境因素。

1.2 评价的单个因素选取难度大

房屋建筑施工方案评价中的评价因素涉及了众多定性与定量的复杂因素和偶然因素,这些因素的度量往往因人而异,主观差异大,环境差异大。要从施工方案中提取的评价因素全面准确反映施工方案的真实安全水平,难度非常大。

1.3 有关的数据干扰大

在施房屋建筑施工方案中,影响安全评价的众多因素错综复杂、相互之间的联系纵横交错,而这些因素间的影响关系更是难以度量,以及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统计也有一定误差,因此,造成各因素测量数据间的干扰。由此可以看出,针对房屋建筑施工方案的安全评价,就需要有一类评价模型既能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以及因素间的干扰关系和提取的评价因素要比较准确的反映施工方案的真实安全水平,又要能降低综合评价过程中人为的不确定性因素,既要具备安全评价模型的规范性又能体现出较高的安全评价准确性。

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危险等级评价法

2.1 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

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才能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之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伤亡事故。随着建筑业改革的深化,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机械化程度不断增大,而参加施工人员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大批农民工参加施工,更显示出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的紧迫感、必要性、重要性。不仅是特殊作业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持证上岗,包括一般工人、管理人员以及

指挥者和各级领导都必须要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否则无法适应建筑业的发展。

2.2 完善建筑安全监督

在具体的日常安全监督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变微观检查为宏观监督。着重做到以下三点:

(1) 重点对施工单位安全保证体系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使其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并结合对工地的重点抽查。

(2) 根据施工现场人机环境变化和工程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控监督,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件的可利用计算机管理网络,企业将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在网上反馈,监督机构视具体情况适时检查。

(3) 抓典型,促进施工单位之间、项目之间安全生产均衡发展,提高总体水平。安全检查可以发现隐患,避免或消除事故的发生。通过用安全检查来衡量建筑施工现场的每个环节、每个角落的质量,把事故隐患暴露出来,起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在开展安全检查工作中,要求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工人要弄懂要检查对象的安全标准,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2.3 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根据有些施工操作人员安全技术基础比较差的特点,要细致地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尤其是登高作业、交叉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电动工具的操作以及各种防护设施的使用等。技术交底一定要按照程序交到个人,不可走马虎行事。在做好这项工作的同时,要坚持搞好文明生产,杜绝违章施工,要加强工人的行为规范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文明意识和安全文明行为。

2.4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

施工管理人员要明确责任和分工,制定出明确的安全目标,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环节,形成人人抓安全的局面。尤其是项目部的管理人员,不要将安全工作推到安全员一个人身上,要齐抓共管。建立项目部的安全轮流值班制度,值班人员作为当日安全生产的具体负责人,主要负责监督和督促班组做好班前的安全教育,对现场的违章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对现场的安全生产状态进行全面的检查,做好值班和交接班记录等。⑤ 坚持经常性的安全检查事故的发生除少数是意外所致,多数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检查可以发现隐患,避免或消除事故的发生。通过用安全检查来衡量建筑施工现场的每个环节、每个角落的质量,把事故隐患暴露出来,起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在开展安全检查工作中,要求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工人要弄懂要检查对象的安全标准,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2.5加大安全资金投入

加大安全管理投入,更新安全设施,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应是预防建筑施工事故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近来,为预防建筑施工工地事故,淘汰了轨吊、竹跳板等设备材料,采用自升式吊车、铁木跳板,对于预防起重事故和高处坠落事故起到了一定作用。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用机械化或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不断改善职工作业环境条件,使建筑施工作业安全事故从根本上降下来。

2.6导入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在施工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建筑安全生产科研投入不足,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感、使命感、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与关心,激励着安全科技工作者适应施工技术前进步伐,努力应用现代安全管理、现代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中,取得了一些成果。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工作者必须掌握现代安全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新技术,同时还要掌握建筑业发展前沿的技术知识,这样,才能灵活应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解决施工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有所创新,进而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加强房屋工程施工安全,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其方法和内容将十分丰富,未来施工单位应该熟练掌握现代的安全管理新理论,学习新方法,重视安全评价,提高房屋工程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例5

安全风险管理是建筑工程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因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降低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在建筑市场的综合竞争力。JSA(作业安全分析)作为识别、评价与控制作业风险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建筑工程施工所有步骤中存在的问题或者风险,然后制定控制风险的有效措施,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事故。

1JSA的概念以及作用

1.1JSA的概念

JSA即作业安全分析,指的是将一项工作划分成若干步骤,分别识别每一个步骤中存在的问题或者风险,然后制定控制风险的有效措施,避免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生事故。JSA作为风险评价的重要工具之一,被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在建筑施工作业、作业风险评价等方面,对于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活动中的风险以及实现风险危害最小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JSA的作用

通过将JSA应用在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中,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让所有的施工人员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或者遇到的风险,严格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尽可能地降低各种风险造成的影响,以此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能够安全、高效地进行。

2基于JSA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2.1创建JSA模式

JSA模式种类众多,笔者结合多年的建筑工程管理经验,提出了四过程模式,即工作分析、识别危险源、评价风险以及控制风险4个过程,如图1所示。

2.2JSA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实践

2.2.1工作分析a)工作细分。所谓工作细分指的是把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的所有工作具体划分到每一个岗位,按照相关规范,可以把建筑工程细化成3个部分,即分项工程、分部工程以及单位工程。此外,根据建筑工程现场的实际状况以及借鉴实践经验,还可以对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因为建筑工程每一个分项工程都包括众多工艺,每一项工艺都由相应的工种完成,因此,在进行分项工程工艺划分时,需要划分众多的操作岗位,虽然难度较大、工作量较多,但是对于安全风险识别和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以某建筑工程为例,该建筑工程的地基工程施工中,根据施工需求将钢筋工划分为钢筋弯曲工、钢筋绑扎工以及钢筋车丝工等,上述岗位工种的从属关系表示为:钢筋弯曲工、绑扎工以及车丝工钢筋工钢筋笼加工钢筋地基工程建筑工程。b)基本单元。JSA需要对所有基本单元的所有岗位的所有操作进行分析,建筑工程施工通常以日为工作单位。根据施工顺序把所有的岗位都细分到基本单元,以上述钢筋弯曲工为例,以日为工作单位,其工作划分为:进入施工现场领钢筋搬钢筋放置钢筋弯曲施工退出施工现场,即基本单元能够真实、准确地反应所有岗位的施工过程,这对于安全风险识别和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2.2.2识别危险源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环节众多,存在非常多的危险源,如果不能够准确地识别,将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施工安全造成威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但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具有潜在、隐蔽性等特点,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应该采用JSA进行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识别,通常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划分为两种,即第一类危险源与第二类危险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第一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人员因素、机械因素等;施工过程中的第二类危险源主要指的是诱导安全风险或者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2.2.3评价风险JSA的风险评价指的是对施工过程中所有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价。因为风险是由危险源引发的,不同危险源引发事故的可能性、严重程度等不同,因此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该从风险的可能性、后果严重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风险评价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风险矩阵作为一种典型的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在施工现场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具有操作简单、评价合理等优点。在施工现场风险管理中应用的风险矩阵如表1所示。2.2.4控制风险的措施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环节众多,为了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应该采取多样化的风险控制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a)创建科学的安全责任制度。通过创建科学的安全责任制度,保证安全工作和施工作业同步进行,项目总包单位、监理单位应该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同时,施工单位还应该创建合理的考核制度,由管理人员对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状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核,为了保证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应该将考核结果和人员的薪资相挂钩,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所有参建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安全责任制度的贯彻和落实。b)制定合理的风险应急预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事故,为了避免在遇到事故时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应该制定合理的风险应急预案,当事故发生之后,施工单位可以按照应急风险预案对事故进行快速的处理,这样能够有效地将事故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同时,施工单位还应该创建事故救援小组,事故发生之后快速地参与到救援、抢险中,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c)提高安全技术水平。为了提高安全风险控制水平,应该不断地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具体表现为:其一,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地利用JSA方法,并结合工程的实际状况,对工程伤亡事故进行预测,提高风险的预见性;其二,提高生产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应用各种新颖、先进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机械,尽可能地降低由于机械、设备故障导致的风险概率;其三,在施工现场配置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安全防护设施,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必须佩带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以此保证自身的生命安全。

3结语

总而言之,JSA在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安全意识,保证所有的施工人员都清楚地了解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或者遇到的风险,严格按照规范施工,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活动中的风险以及实现风险危害最小化,以此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

4参考文献

[1]任振雷.论JSA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5(5):191-192.

[2]刘杰.工作安全分析(JSA)模式在施工现场实践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9):190-193.

[3]都书海.工作安全分析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7):204-209.

[4]王飞,巍国兴,王书增,等.基于SVM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6):959-962.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例6

1.建筑安全监督部门对施工现场按施工阶段进行安全评价,有利于了解施工现场及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基础的真实状况,及早发现薄弱环节,使企业领导和施工现场管理者对存在的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心中有数,为决策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依据,使施工管理的部署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2.有利于防范措施的制定及贯彻落实。通过安全评价确定整改项目,落实整改措施,消除了一批不安全因素,从而推动了整改措施的全面落实。

3.安全评价是一次全面、规范的安全大检查,克服了盲目性对建筑施工中易发生伤亡事故的主要环节、部位和工艺等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设置10个评价分项,克服了检查中的随意性,规范了安全检查的内容及要求,保障了安全评价的全面性。

4.有利于业务培训。安全性评价的标准及项目,是采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结合建筑施工中伤亡事故规律,依据国家《标准》及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而编制的。通过评价,能使施工企业现场操作人员熟悉标准、规章制度、及现场应急措施等。因此,安全评价的过程,也是管理人员学习技术,提高业务水平的操练过程。

5.有利于各级责任制的落实。包括规章制度,上级颁发的文件执行情况检查,便于及时修订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二、安全评价的指导思想

现阶段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主要是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进行的。

1,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应重视施工过程的跟踪检查监督及管理,重视隐患治理,从定性到定量进行分析预测。因此,安监部门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评价,贵在务实,重在整改。决不能打感情分,关系分,应重点以查漏补缺为主要目的,否则就达不到预先诊断、超前控制的目的。

2,强调实时,着重管理是安全评价着眼于现时存在的物的不安全因素及人的不安全状态,以及造成这些隐患的根源管理的因素。很多隐患都与管理是否到位程度有关,有了认真管理,隐患就会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安全评价是全面规范化的安全检查,在十个评价分项中,每一个分项都是对日常安全管理的检验,通过评价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安全管理抓好了,隐患消除了,安全评价自然就好了,可见安全评价与日常安全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应以管理为重心。

3,在评价过程中,安监部门不但要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还要与安全管理资料进行对照,检查施工方案是否能够结合实际指导现场施工,安全活动记录是否能全面真实反映施工状况等等。

三、安全评价的具体做法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脚手架、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三宝”及“四口”防护、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塔吊起重吊装和施工机具十项,每一项内容都有其丰富的内涵与严格的要求,那么,如何更好地对施工现场实施安全评价?结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及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将着重检查的具体内容分述如下:

1.安全管理检查是前提,主要是从10个分项(各分项具体内容详见《检查标准》)进行。从历年的事故分析中可以看到,有90%的事故发生不是因技术解决不了而造成的,而是违章或违规所致。其中,主要是没有安全技术措施、缺乏安全技术知识、安全技术交底流于形式、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这些方面的疏忽造成的事故较多。因此,把管理工作中的关键部分列为保证项目着重检查,保证项目能做好,整体的安全工作也就有保证了。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从现场的资料及相关记录体现的,并落实到专职安全员身上,检查他们对施工现场安全的监督管理是否到位。

2.文明施工检查着重于现场工作条件与生活环境。按照167号国际劳工公约《施工安全与卫生公约》的要求,施工现场不但应该做到安全生产不发生事故,同时还应做到文明施工,整齐有序,把过去建筑施工以“脏、乱、差”为主要特征的工地,改变为城市文明的“窗口”。针对建筑工地存在的管理问题,如工地不围挡、现场布局不执行总平面布置、建筑垃圾乱堆乱倒、污水横流、在施工中的建筑物内住宿着施工人员,既混乱又不安全。为此,文明施工检查评价项目中将现场围挡、封闭管理、现场住宿、现场防火列为保证项目重点检查;卫生、保健急救、现场标识、综合治理、社区服务为必检项目,保证项目与必检项目两大部分相结合,同时检查确保文明施工检查评价的全面、有效。

3.对外脚手架检查要有足够重视。它可分项为,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门型脚手架、挂脚手架、吊篮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六种。比较常用的为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和门型脚手架。脚手架是建筑施工的主要设施,现场施工事故中从脚手架上坠落的事故占高坠事故的50%,脚手架上的事故如果能得到控制,则高坠事故可以大量减少。我们分析了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脚手架失稳倒塌,另一种是脚手架上缺少防护设施。从这两方面原因出发,安全评价着重检查脚手架施工设计方案及现场实物防护是否相符。施工设计方案包括:搭设方案、设计计算书、卸荷方法、基础施工方法等。先看施工方案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符合实际;后查现场脚手架是否能够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搭设,是否已进行检查验收记录,在搭设过程中防护设施是否能够做到随层设置,与建筑物的连结是否牢固可靠,施工作业人员在架体上操作是否存在隐患等。

4.基坑支护安全检查要结合施工现场基坑支护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近年来建筑施工伤亡事故中坍塌事故比例增大,主要原因是开挖基坑、基槽时未按土质情况设置安全边坡和做好固壁支撑。对此,边坡和支护应随时检查,不但在安全评价时它是重点之一,更要注意平时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5.模板工程虽是建筑施工中常见项目,其安全检查却不可忽视。模板施工的方案设计是该分项检查评价的核心,不仅要有计算书而且还要有细部构造的大样图,对材料规格尺寸、搭接方法、支撑间距及剪刀撑设置等均应详细注明,还应包括模板的制作、安装及拆除等施工程序、方法及安全措施等方面。安全评价时还要检查现场模板支撑的实际情况与施工方案是否符合。

6.“三宝”、“四口”不可忽视,其防护检查是对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及阳台、楼板、屋面等临边使用及防护情况的评价。该评价项目除了对“三宝”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价,还必须对防护用品的质量是否合格进行检验。“四口”的防护必须做到定型化、工具化,并按照施工方案进行验收,临边及洞口防护的具体做法还应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7.施工用电检点是施工现场配电系统。施工用电存在着较多触电的隐患,为此《规范》规定:施工现场临电工程必须采用TN-S系统,“三相五线制”,设置专用保护零线,要求使用五芯电缆配电系统,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同时规定开关箱(末级)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实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从而提高临时用电的本质安全,也为安全评价做出指导性要求。评价时,还要检查工地电工的巡查记录。

8.物料提升机(龙门架、井字架)要查验现场运行的性能及稳定性,其检查是对物料提升机的设计制作、搭设和使用情况的评价。在我国中小城市中,物料提升机多为施工企业自产自用,没有生产许可证及产品合格证,安全装置不能满足规范规定,存在较多隐患。为此,我市已推行由有资质检测机构对物料提升机进行检测的制度,检测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9.外用电梯(人货两用电梯)检点是对施工现场外用电梯的安全状况及使用管理的评价。外用电梯是施工现场的大型设备,技术要求较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人货两用电梯)。所以,对于安全制动、各限位装置、吊笼门和各楼层卸料平台门等处的电器联锁装置是否灵敏可靠,司机是否经过专业培训都是检查的重点。另外,在安装或拆卸外用电梯的时候,是否能做到预先制定方案,并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实施,有无进行技术交底,确保安全,也是一项必查的内容。同时检查初次登记.安装告知及使用登记等相关手续

10.塔吊检查是塔式起重机使用情况的评价。在塔吊的使用中常常因安全限位装置(四限位、两保险)不齐全或不可靠造成事故,我们在检查评价的过程中应强调对力矩、超高、高幅、行走“四限位”及吊钩保险和卷筒保险装置这“两保险”使用情况的全面检查。对轨道运行式塔吊还应明确对夹轨钳的使用要求,检查是否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安装及有资质检测机构合格。同时检查初次登记.安装告知及使用登记等相关手续

11.起重吊装安全检查是对施工现场起重吊装作业和起重吊装机械的安全评价。起重吊装是专业性较强且危险性较大的工作,在实施起重吊装前做好施工方案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起重扒杆是否经过检查试吊、钢丝绳的选用、地锚埋设是否合理,司机、指挥、起重工是否持证上岗为该项目检查的重点。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例7

1前言

建筑施工具有复杂性、高空作业多、劳动密集等特点,在我国,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经常发生,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巨大。施工安全不仅关系到建设工程的进度、投资效果及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关系到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故对建筑施工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建筑施工安全综合评价需要考虑其作为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所包含的多元可变因素,并综合运用大量的软、硬科学知识与经验,进行推理、评价与判断,故本文应用了“系统设计法”的思想,构建了建筑施工安全影响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力求从系统角度来综合评价施工安全状况,并可利用有关算法和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定量化计算。应用该方法,不仅可以了解施工的整体安全性,较准确地查找事故隐患和管理缺陷,而且能够提供预防和完善改进措施。

2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安全原理的主要内容之一,用于揭示事故的成因、过程和结果。此理论避开了危险源的具体特点和事故的具体内容,只从构成系统的直接与间接原因方面考虑,具有更强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总体来说,作为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可分为由于机械、设备等“物的原因”所造成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由施工人员不遵守安全规则等“人为原因”所造成的不安全行为而引起的。作为间接原因,安全管理的缺陷或安全教育的不足也将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因此,事故发生的原因被总结为四个方面,即:人、物、环境和管理。本文从上述四个方面的检查验收作为施工安全综合评价系统的第一级指标。

3建筑施工安全影响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此体系共分为A、B、C、D四层,分别是:

总目标层A:建筑施工安全评价。

子目标层B: B1:人,分为C1-C2;B2:物,分为C3-C4;B3:环境,分为C5-C6;B4:管理,分为C7-C8 ,具体如下:

准则层C,其中:

C1:培训宣传。分为D1-D2;优化施工现场全员的素质、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性的重要措施。C2:监督检查。分为D3-D4;人员违章操作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监督检查人员施工操作,减少违规操作,做到文明施工。

C3:安全生产。分为D5-D10;我国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主要类型为高处坠落、电击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对这四项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是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C4:安全投入。分为D11-D12;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项目的安全投入占总造价比例必须达到合同规定。

C5:施工环境。分为D13-D16;合理地安排施工现场的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优化施工环境,从而确保安全生产。C6:季节性施工措施。分为D17-D18;采取有效的季节性施工措施可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C7:施工安全管理。分为D19-D23;引发事故的因素大都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解决不了造成的,而是由于违章所致,所以要加强安全管理力度。C8:外分包管理。分为D23-D26;我国建筑业存在着大量的劳务分包企业,加强对外分包队伍的管理工作也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基本指标层D,其中:

D1:培训教育。将安全教育纳入职工培训教育计划,负责组织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个人素质。D2:宣传教育。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千方百计调动、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

D3:违规惩罚。施工人员在劝说教育无效时,采取一定惩罚制度能有效快速地引起人员的重视,减少人为原因违章事故发生。D4:人员素质。把专业的职能管理与职工的自我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重视施工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

D5:脚手架。脚手架工程是发生安全事故比较集中的阶段,要做好脚手架的安全检查,防止工人从高处坠落的风险。D6:安全防护。做好三安、四口的安全防护工作。D7:施工用电。严格遵守临时用电安全技术原则,减少人员电击伤害。D8:施工机械。注意物料提升机、外用电梯、塔吊、起重吊装的安全防护。D9:基坑支护。土方工程中做好基坑支护工作,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并进行基坑支护变形的监测,尽早发现问题。D10:模板。施工前要进行模板支撑设计、编制施工方案,并经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技术负责人批准,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

D11:劳动保护用品。督促班组长按规定及时领取和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并指导工人正确使用。鉴定专控劳动保护用品,并监督其使用。D12:安全防护设备。检查监督安全防护设备的投入使用情况。

D13:文明施工。在抓好文明工程建设中,必须建立健全有关制度确立文明施工及安全文明管理目标,制订创建安全文明工地的实施方案。D14:施工区卫生。加强施工区卫生的管理和控制,有效保证施工人员健康和防止流行病的发生。做到各种材料堆放整齐有序、挂牌留名,危险区警示牌醒目美观。D15:生活区卫生。做到生活区餐厅、娱乐室、保健室、淋浴等五个设施按标准设置。D16:预防保健措施。制定建筑工地治安保卫制度、职工集体宿舍管理制度等。

D17:夏季施工措施。要预防中暑等伤害事故,沿海地区还经常受到台风暴雨和大潮汛的影响,要注意预防发生基坑等的坍塌。多雨潮湿的环境,要做好防止触电事故的措施。D18:冬季施工措施。要及时进行扫雪滑冰,清理道路;又要预防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

D19: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明确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人等有关管理人员及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的责任,保障生产者在施工作业中的安全和健康。D20:目标管理。实行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制定,制定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做到杜绝伤亡重伤。D21: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措施。D22: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应及时报告相关管理人员。D23:工伤事故处理。一旦发生事故,要能够紧急急救、紧急处理和有相应的应急设备,并且从技术上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D24:管理监控。分外包管理的重点在管理控制上,分包单位必须有专职安全员,每天到执法监督部由执法部长统一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D25:用工协议。为了加强用工规范化,需将用工协议单列出来。D26:持证上岗。遵循“一线操作工人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做到每人持证上岗,教育领先,交底在前”的原则。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例8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几点安全隐患

1、高空作业

现如今高空作业已经成了建筑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并且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在施工中的难度也相对增加,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长期处于高空作业的状态,这就难免会出现高空坠落或者与其他物体相互撞击的现象发生。所以,高空作业人员的在工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严重安全隐患。这就要求高空作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要保证有一定的高空作业能力,同时施工单位也要加强施工人员对安全意识的培养。但从目前看来,即使安全风险管理和防范工作能够达到标准的规范要求,但事故发生的现象也依然存在。

2、环境条件

建筑施工是在露天作业,同时又是不断流动的,受制于自然环境和现场条件的影响,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导致带来人员中暑等现象。

3、机械设备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规模、类型的不同,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品种、型号而不同,机械设备品种繁多,而这些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受场地施工条件和专业技术的限制,操作时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机械事故而造成人员伤亡。

4、成品材料

建筑工程所使用的预制构件、成品、半成品较多,如:屋架、预制柱、钢筋等这些体型笨重几何尺寸各异的材料在运输、吊装、堆放上都有特殊的困难,因而控制不好会出现失稳、坠落、翻滚、撞击的危险。

二、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管理

1、风险预测

风险预测和甄别需要找到引起风险和风险存在的主要因素,并且对由此而引发的后果进行恰当的判断和估计,这是进行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为人们所忽视,对风险的范围、程度和种类进行人为的扩大或者缩小,导致了在后期对风险分析和处置中出现错误,造成了风险管理的失真。

2、风险识别

要识别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常常需要准确地对风险因素进行解读,通过构建风险层次图,利用反向思维的方法找到其中的不稳定因素,经过论证之后,再经过对建筑项目的评估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率。在进行设备风险识别过程中要对所发现的风险因素进行正确的判断,确定其是否客观存在。风险预测是对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进行判断,确定其发生的概率。但是仅仅确定其概率还是不够准确的,一般情况下还需要确定其概率分布密度,以进一步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

3、风险因素的定量分析

在对风险识别和预测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出各个风险的概率及其造成的损失,从而找到其中的主要风险,为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提供根据。可以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从不同程度进行控制。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和一般的风险管理一样,常常要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把施工过程中的分析进行量化。定量分析有决策树分析、概率分析、敏感性分析、模糊数学法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但是也有相应的缺点,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综合某几个方法使用,提高其预测的准确率。

三、建筑施工中的安全评价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的目标确定了建筑安全水平的指标,按照不同的安全层次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结构层次。其中最高层表示施工安全的总目标是唯一的,是为了确保施工全过程的安全;中间层是由影响施工安全水平的主要相关指标组成;最低层是由影响施工安全主要指标的分指标组成。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是一个自我完善体系,有着其独特的评价方法和原则。根据确定好的安全评价指标,对每个施工安全评价进行打分,然后带入到相应的数学函数中,从而对这些指标进行数学量化。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中常常采用AHP-Fuzzy的评价方法,它是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确定每个层次指标在建筑施工安全指标中的权重值,然后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得到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从而来评价施工安全的状况。在层次分析中,利用AHP的思想将影响安全的因素按照重要性的要求从高到低排列成不同的层次,然后对每一层次中的要素进行数学量化,建立起因素的权数,为最终评价决策提供数学支持。其具体步骤为: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中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对每个层次的要素按照上一级中的某个要素判断其相对重要性,通常用1~9个标准来确定,其标度和含义如表1所示。

然后利用互相比较的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评分,建立判断矩阵;利用方根法、特征值法求解判断矩阵就是把一个层次上的所有元素相对上一层的某个元素排列出一个优先顺序,也就是求解矩阵的特征向量。

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中各个指标的权重分配通常是根据经验确定各个指标的重要性,然后确定其权重值,这样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做到客观准确,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结构,通过对比的方法建立判断矩阵,再对矩阵进行求解从而确定某个指标的重要性。在计算完成后还应当计算其权重的偏差,其中的重要一步是进行一致性检验,使偏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建筑安全评价的结果是根据相应的数学方法判断建筑施工安全水平和安全等级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好”就表示建筑施工安全状况良好,不存在安全隐患;“合格”表示安全水平

处于恰好符合安全要求;“差”表示安全隐患比较严重,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加强安全检查。评价对象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单元,例如在评价某个煤矿建筑工程中瓦斯爆炸事故的危险性,可以以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作为评价单元。假设隧道中有两个工作面,可以划分为甲、乙两个评价单元,应当怎么确定这两个评价单元的安全风险呢?一种方法是利用甲、乙两个评价单元结果相加的方法;还有一种是对甲、乙分别进行风险等级划分,也就是先得到各自评价单元的风险等级,然后利用等级比较高的作为整个评价对象中的风险等级。其中第二种方法可以看做第一种方法的补充,克服了第一种方法上的局限性。又如在贵族清镇到黄果树的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利用了世界银行的贷款。由于此项工程巨大,其中的风险管理要求也比较严格,对于施工方来说施工风险也比较大。但是由于采取了相应的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大大地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同时也减少了施工方的经济损失。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将会给施工方带来各种难以估量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由此看来,在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通过引入适当的风险控制和分析策略,能够有效地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四、提高工程中安全风险管理和防范的措施

1、实行工程安全保险措施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现场安全风险发生频率高,危害特别严重的客观情况,施工企业在做好防范与应急措施的基础上,还通过保险来分散和转移风险。施工企业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工程保险来分散安全风险。通过投保,工程项目可以说增加了一道“防火墙”,大大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2、优化施工技术

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是建筑设计或施工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它能保证建筑物或施工机械零部件所要求的强度裕量,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和工艺工序的正常进行。在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中,要按照既安全可靠又节省的原则,从安全和效益两个方面考虑,辩证统一地进行分析,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数学方法建立施工安全评价的数学模型,从而把定性的问题转化为定量的问题进行研究,克服了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通过数学模型来确定施工安全的等级要考虑到施工安全中的各个要素,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施工安全的评价,做好对施工安全的预防和管理。

参考文献

[1]林静.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6:218.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例9

摘要: 本文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从“人-机-环境”观点出发,以安全系统、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理论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法,对建筑施工安全理论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 安全评价;层次分析;G1赋权;评价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084-02

作者简介:孙冰(1985-),男,安徽合肥人,施工现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安全。

1 绪论

1.1 背景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己经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建筑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一直存在。近几年来,建筑安全事故屡有发生,每年的建筑安全事故发生数和建筑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不少的对策和措施。

1.2 国内建筑安全的状况 我国建筑工程的安全状况:目前,我国建筑业施工技术水平、建设管理水平层次不齐,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的滞后,因而目前建筑业的安全形势很严峻。

1.3 国内关于安全评价理论的研究 国内的安全评价研究:20世纪80年代,安全系统工程引入我国,受到许多大中型企业的重视。在很多企业,事故树分析和安全检查表方法己应用于生产班组和操作岗位。许多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制定了安全评价标准和安全检查表。程杰提出了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引入安全评价的理念;丁传波等人运用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其分级;雷中英等通过建立物元模型及关联函数,结合与建设工程安全评估有关的因素,基于物元分析方法对建设工程安全分级评价做了研究。

2 建筑施工“六大伤害”事故类型分析

2.1 事故的定义 事故是指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的,非预谋性的意外事件,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久停止。

2.2 建筑工程事故诱因 事故诱因可以分为工作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因素等。前三种为直接原因,第四种为间接原因。

2.3 建筑施工事故致因分析

2.3.1 高空坠落分析 ①高空坠落事故分为9种坠落事故,其中包括:登高过程中的坠落、临边洞口坠落、脚手架上坠落、悬空高处坠落、梯子作业坠落等。②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包括:扣件不符合规定要求;在脚手架上打闹、休息;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应当说明的是,每种原因都是彼此制约的。

2.3.2 坍塌事故原因分析 ①坍塌事故的分类坍塌事故分为以下几类:模板坍塌;土方坍塌;拆除旧房等。②坍塌事故的原因,模板坍塌是由于模板没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土方坍塌的原因,就是在挖土中该放坡的没有放坡,没有设置临时支撑等。

2.3.3 物体打击分析 ①物体打击事故分反弹物、空中落物。②物体打击事故的原因分析物体打击事故可能是操作过程中错误操作;作业人员玩忽职守;相关操作缺乏标准的规程等。

2.3.4 机械伤害原因分析 ①机械伤害事故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辗、切、绞、割等伤害;②机械伤害的主要原因有:操作人员的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误操作;业务技术素质低,操作不熟练等。

2.3.5 起重事故分析 ①造成伤害事故的起重机械主要集中在流动式起重机、桥(门)式起重机、升降机和塔式起重机4类。②起重事故分析。造成起重机械事故原因有挤压碰撞、吊物坠落等。挤压碰撞造成挤伤的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常见吊物事故有以下几种类型和原因:重物、吊装绳或专用吊具从吊钩钩口脱出;超载起吊拉断钢丝绳等。

2.3.6 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①触电事故分为电伤和电击。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所造成的内部伤害。②触电事故的原因主要有:破损设备线路未及时更换;防护措施不到位;电气设备不合格等。

3 基于层次分析的建筑施工安全综合评价

3.1 建立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①目标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动态性原则。

3.2 建筑施工安全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它是一种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AHP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通过两两比较方式确定层次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通过判断以决定诸因素相对重要性的顺序。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缺乏必要的数据情况下更为实用。层次分析法基本思路为:①建立递阶层次结构。②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B。③计算各层元素对目标层的合成权重。

层次分析法需要一致性检验,计算过程复杂,并且当无法满足一致性要求时,该方法就无法使用,且心理学实验表明,当被比较的元素个数超过9时,判断就不准确了,也就不能直接应用层次分析法。针对AHP方法这一不足引入了G1法,它通过对AHP进行改进,在确定各指标权重过程中不需要构造矩阵,无需一致性检验,计算量比AHP法明显减少,方法可操作性强,便于应用。

3.3 建立递阶层次模型 在深入分析目标问题之后,将目标中包含的因素划分为不同层次,如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等。

3.4 层次分析法

3.4.1 评价集的确定 评价集是对各层次评价指标的一种描述,它是评审人对各评价指标所给出的评语的集合。本文中确定的安全的评价集分为4级,具体为:V={v1,v2,v3,v4}={优,良,合格,不合格}。

3.4.2 模糊判断矩阵确立 组织评审团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第二层各个元素进行单因素评价,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整理,可得到单因素模糊评判矩阵:

3.4.3 综合评价 对各个因素做出评价以后,按隶属关系和层次由下往上逐级进行评判,低层次的多因素评价综合形成上一级对应的单因素评价,这样便构成了多级综合评判体系。运用模糊矩阵进行综合测评,利用式计算评分值:B=A·R。

对评价因素的权重向量与模糊评价矩阵进行模糊运算,求出模糊评价结果:W=B·DT。

3.5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层次分析法的结构模型,层次分析法的评价集以及模糊判断矩阵的确立,以此为理论基础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评价。权重的确定过程中引入了G1法及其算法步骤,从而对计算过程进行简化。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在施工中主要的伤害类型属“六大伤害”,即:高处坠落、坍塌事故、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事故、触电事故。本文依据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的实践经验,确定了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在模糊综合评价中,指标的权重不是在评价过程中伴随产生的,这样人为定权重有较大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指标本身对被评价对象的重要程度,但与客观实际可能会有偏差。

4.2 展望 评价方法是用来衡量其他事物好坏程度的一种标准尺度,像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这些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将在施工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今后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价标准不再是一种单一的方法,而是多种方法,各种方法可以取长补短,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应的评价方法,从而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例10

前言

建筑施工,在整个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并且也是推动一个国家城市化的重要基础,但与此同时,建筑施工领域本身也是具有较强的危险性,并且,自身还具有生产流动性大以及产品形式光,施工技术比较复杂等等特点,所以,定期定时的对建筑施工采取合理有效的安全评价,不光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施工作业的全面管理水平,还是能够为整个建筑施工的安全性,打下结实的基础保障。

一、训练人工神经网络

训练人工神经网络,其实主要是就通过使用BP算法的神经网络,也是当前被我国各个领域所广泛使用到的一种神经网络,主要是由众多的神经元所组合而成的,包括了输入、隐含、输出等层,其在实际工作运行的过程当中,主要是分成以下步骤:1.学习期。对于此状态下的各个计算单元自身的状态值是不发生任何改变的,但是,在对其网络的连接权进行修改的过程当中,也使得系统的输入、输出之间的呈现出一种映射的关系,也即为函数关系,其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整个系统实际的输出则是为期望输出。2.工作期,此时各个连接权是被固定的,然后计算单元状态变化以求达到稳定[1]。

在整个模型的输入层单元数即是对安全评价指标数目,则是根据前面分析的建筑施工现场自身的安全评级指标,在其的输入层当中的节点数则是设定在了20,那么对于中间层则是要确认为隐含层,其层数与之所相对应的节点数的选取则是为一个非常具有复杂性的问题,这里主要是因为,在采用不同的内部表象的过程当中,其所需要的内部单元数上,是完全不相同的,所以,这也就意味着,综合评价结果对应的是很安全、较安全、合格、较危险、危险等几种不同的程度的,这里对于输出层的节点数则设定在5,那么其标准的输出模式则是分别在了(1,0,0,0,0)、(0,1,0,0,0)、(0,0,1,0,0)、(0,0,0,1,0)、(0,0,0,0,1)[2]。

二、实力分析

依照于我国某个建筑施工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所选取出二级指标的16个指标,作为整建筑施工事故可能会发生的一些潜在患,然后在对其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以此来有效的判断出,整个建筑施工自身的安全状况[3]。

(一)样本数据的离散化和约简

本文主要重点阐述在使用运用BP进行样本数据的约简,从而通过使用Boolean Reasoning Algorithm的方式,来对整个样本的数据进行离散化,然后在合理的通过使用Genetic algorithm的方式来对整个样本数据,进行属性上的约间,从而使得约简出来的总共多达1700度条规则,然后在以此依照于BP人工神经自身的约减规则,从而有效的选择出了关于LHA自身的覆盖率以及RHS自身的覆盖率等指标,然后在对整个数据集,合理的进行规则上的提取,从而有效的到了30条规则。在通过对于提取规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在优先参考我国相关建筑施工人员自身的意见,从而才能够最终的确定好几项指标,是在整个建筑施工安全当中的关键核心要素,即U12U24U32U42U43.在针对于约简前的评价指标当中,主要是存在大约16个左右,在对于训练样本上则是分成了14组,在通过对样本数据离散化以及属性的约简以后,就能够将原本众多的评价指标,逐渐的变为5个,这样也是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整个输入空间,也是便于之后简化神经网络结构的展开以及运行,以此提升训练的效率强度[4]。

(二)约简后的样本数据进行预测概述

在这里主要是按照已经被约简之后所得到的属性集,剩下的U12U24U32U42U43这五列数据,便能够很好得的得出了约简以后的神经网络训练的样本。对于这五列数据,均采用三层的BP神经网络结构,在输入层为5个神经元上,在合理的采用以上几种方式,估计出其中所隐含的层节点数为3.以此,有效的计算出其中所隐含的层节点数的设置,在将这些数值求出总体的平均值。

三、结果

在合理的通过对于建筑施工安全相关的指标体系的研究,并且,主要依照于建筑施工自身的实际,在合理的通过使用安全系统的整体工程原理,在立足于人、机器、环境、管理等几方面上,对其更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有效的确定出了建筑施工安全的16个评价指标。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之下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模型,也主要是将粗糙集作为整个神经网络自身的前段处理器,主要将其应用在了有效缩减整个神经网络学习过程当中的一些学习样本,这样做也是为了能够在最限度上满足于简化神经网络结构所对其提出的各种要求,不仅如此,还合理的利用BP神经网络,并且,自身也是具有较强的预测精准度的。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下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模型当中,也是对我国各个实际建筑施工工程自身的安全状况,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安全评价,其所显示出来的结果也是完全与建筑施工工程自身的实际情况所想符合[5]。

四、结论

只有真正的增强人工神经网络下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的重视度,才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升我国建筑施工的安全以及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袁宁,杨立兵.基于粗糙集-人工神经网络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及应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01:60-64.

[2]张文博,宋德朝,郑永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J].工业工程,2011,02:

75-79.

[3]宋飞,许程洁,吴红霞.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J].工程管理学报,2011,

06:629-632.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例11

0 引言

建筑业一直是安全事故高发的行业,每年建筑施工的死亡人数仅次于矿山企业,在全国各行业中位居第二位。安全事故的频发给国家、社会、施工企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社会发展、安定团结、建设和谐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阻碍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和改进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地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

1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施工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制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它具有描述、评价、监测预警、决策等功能。

1.1 描述功能。描述是工程建设安全指标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施工安全评价指标,可以从多方面反映工程建设安全系统的结构、运行机制等。

1.2 评价功能。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作为一个尺度,从人、施工机械、安全设施、安全管理等方面来衡量施工安全状况。利用指标体系和相应的模型方法,对施工安全状态进行估量,明确施工安全运行的障碍性因素。

1.3 监测预警功能。监测预警功能是描述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系统的安全水平将通过安全评价指标表现出来,当对这些指标给定界限时,工程建设系统的安全状态就可以监测了。监测功能可以分为状态监测和目标监测。

1.4 决策功能。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立的最终目的是对工程建设的安全状态进行评价,指导安全管理人员依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水平,保证工程建设安全进行。指标体系的决策功能是最主要的功能。

2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施工安全评价输入指标

(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是评价施工企业的安全制度、培训体制和从业人员对安全的意识,细分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5个方面。

(2)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主要是评价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资质管理以及企业中人员的管理,分为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管理、供应单位管理4个方面。

(3)安全技术管理。主要是评价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控制程度,分为危险源控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6个方面。

(4)设备与设施管理。主要是评价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完善程度,分为设备安全管理、大型设备装拆安全管理、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特种设备管理、安全检查测试工具管理5个分项指标。

2.2 施工安全评价输出指标

(1)高处坠落(R1)是指操作者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的高处进行作业时发生坠落。常见的高处坠落事故有:

①人员由屋顶、脚手架上、梯子上、结构上、梁的支撑上坠落(R11);

②脚手架、建筑结构倒塌(R12);

③人员由地上的洞口、屋顶的空洞、没有护栏的楼面边缘坠落(R13)。

(2)触电事故(R2)电是施工现场各种作业的主要的动力来源,各种机械、工具等主要依靠电来驱动,即使不使用机械设备,也还要使用各种照明。触电事故主要有:

①设备、机械、工具等漏电、电线老化破皮(R21);

②违章使用电气用具(R22);

③对在施工现场周围的外电线路不采取防护措施(R23)。

(3)物体打击(R3)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很多物体从上面落下来,击中下面或旁边的作业人员即产生物体打击事故。最常见的高处坠落事故有以下几类:

①工人受到坠落物的打击(R31);

②工人受到运动着的重型设备、吊车吊臂或其所吊物的打击(R32);

③工人受到私人交通工具的打击(R33);

④工人受到掘进设备的打击(R34)。

(4)机械伤害(R4)主要指施工现场使用的木工机械,如电平刨、圆盘锯等;钢筋加工机械和拉直机、弯曲机等;电焊机、搅拌机、各种气瓶及手持电动工具等在使用中,因缺少防护和保险装置对操作者造成的伤害。其包括:

①机械运动部件伤害(R41);

②建筑机械产生的巨大噪声、振动、灰尘等对人体的伤害(R42)。

(5)施工坍塌(R5)主要指施工现场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土石方等因设计、堆置、摆放或施工不合理而发生倒塌造成伤害的事故。包括:

①基坑(槽)、边坡土石方坍塌,基础桩壁坍塌(R51);

②现场临时建(构)筑物、脚手架坍塌(R52);

③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坍塌(R53)。

2.3 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的关系

(1)高处坠落(R1)安全事故的原因

人员由屋顶、脚手架上、梯子上、结构上、梁的支撑上坠落(R1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危险源控制、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

脚手架、建筑结构倒塌(R1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施工组织设计、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

人员由地上的洞口、屋顶的空洞、没有护栏的楼面边缘坠落(R1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检查制度、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素质、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2)触电事故(R2)安全事故的原因

设备、机械、工具等漏电、电线老化破皮(R2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供应单位管理、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设备安全管理;

违章使用电气用具(R2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质管理、安全技术标准;

对在施工现场周围的外电线路不采取防护措施(R2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技术交底。

(3)物体打击(R3)安全事故的原因

工人受到坠落物的打击(R3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检查制度、特种设备管理;

工人受到运动着的重型设备、吊车吊臂或其所吊物的打击(R3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大型设备控制;

工人受到私人交通工具的打击(R3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备安全管理;

工人受到掘进设备的打击(R34),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大型设备控制。

(4)机械伤害(R4)安全事故的原因

机械运动部件伤害(R4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检查测试工具管理;

建筑机械产生的巨大噪声、振动、灰尘等对人体的伤害(R4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管理、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

(5)施工坍塌(R5)安全事故的原因

基坑(槽)、边坡土石方坍塌,基础桩壁坍塌(R5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技术交底;

现场临时建(构)筑物、脚手架坍塌(R5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供应单位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

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坍塌(R5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检查制度、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管理、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大型设备安拆控制。

3 结束语

安全既包括有形实体安全,如国家安全、社会公众安全、人身安全等,也包括虚拟形态安全,如网络安全等。安全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知危险,二是消除危险,两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