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8 10:02:50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例1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简称“TFU”(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 Framework),是由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研究开发的一个教学模式,用于课程及教学的设计、修改和审核,以帮助学生增强理解。

1.“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的实质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产生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认为,学习是通过学生持续不断的努力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产生的。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学生积极的探索、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创造新的产物。这个模式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有效地教学方案,来帮助学生形成并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为理解的教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一直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但我们发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教学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难以掌握的目标之一。“理解”的确给教师出了一大堆的难题:到底什么是理解?学生应该理解哪些事物?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如何得知学生的理解程度?我们如何支持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持续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为理解的教学” 模式为教师提供了设计、实行并反思以培养学生理解为目的的课堂实践,来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形成并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2.“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的构成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有四个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这四个组成部分分别引导教师思考一个在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时必须考虑的基本教学问题。为理解的教学模式帮助教师把这些教学设计的重心放在帮助学生增强理解方面。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的四个组成部分,与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四个基本教学问题相对应,分别是:

1.启发性论题,“我们应该教什么?”

2.理解目标,“有关这些论题学生应该学什么?”

3.理解活动,“学生需要做什么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4.持续性评价,“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掌握了什么内容?”

在为理解的教学模式中,对每个组成部分的界定都有具体的标准,这些标准能够提醒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并加深对重要内容的理解,并灵活应用。

二、“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1.实践意义

“为理解的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深刻地孕育着设计师者的教育理念的。它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人格”和“学力”的完善与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从这个角度看,郑州市“道德课堂”的教育理念与“为理解的教学”有许多相同之处。如果把“为理解的教学”模式与“道德课堂”相结合,与教材特点相结合,付诸课堂进行富有创意地实践,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实践应用

在小学数学学科中,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整合教材,挖掘知识体系中的纲领性论题,以知识板块的形式运用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形成并加深对重要内容、概念和论题的理解。

本单元主要围绕“三角形”这个主题展开,研究三角形的各部分知识,以及培养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意识。本节教学,让学生事先做了预习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教学的重点落在理解三角形的含义,三角形特性的应用上。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活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学生了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各种能力,促进思维品质的提高。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例2

此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 青年教师 课堂提问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市高中阶段的教育得到的不断发展,青年教师的成长较快,但在具体的教学工作过程中的有些方面仍显不足,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还是暴露出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不假思索,简单提问

听了不少课,在有些青年教师的公开课上总能常听到教师用诸如“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等语句来提问学生,由于这些问题所牵涉到的知识很简单,难度较低,所以学生都能响亮并且齐声正确回答,从提问的这些问题本身来看,教师仅着眼于知识的表面,没能对知识的内涵进行挖掘,更没有去应用和拓展,所以无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若长此以往,反而会造成学生轻浮的学习态度和懒汉思想,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二)提问不看对象

在一些借班上课的公开课中,经常能见到某些教师指定班级序号所对应的那位学生回答问题。这里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有可能会造成无法回答该问题的学生的难堪局面,甚至会影响到他的整节课或者这一天的学习情绪和状态。其二,失去给其他能回答该问题的学生的表现机会,因此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所以会产生这种问题,其根源是在于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不合理。

(三)急于求成,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些教师由于考虑到教学进程及课堂容量等其它因素,在上课过程中往往会违背提问应由易及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原则,不循序而进,急于求成,向学生提出一些不合理或者说难以回答的问题,这就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这种提问有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可能由于学生对问题的乱答一气,造成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与失控,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满堂问

在我所听过的青年教师的课中,提问学生最多的有近60次,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很多时间,而且这么多的提问根本无助于体现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种满堂问实际上就是教学中的“满堂灌”的变种,其本质是把教师的“讲”换成“问”,它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无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更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青年教师都能认识到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但往往会在课堂教学中不由自主地出现上述四种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去教师的自身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青年教师对教材不熟悉,也没有作深入的钻研;其次是青年教师往往对学生的学情了解不够全面,再次是对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经验不足。

教学过程中,课堂是主阵地,而提问又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课堂提问可以使教学活动从形式延伸至思维,是沟通师生信息的桥梁与纽带,真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的教学理论都认为,课堂教学提问应掌握以下原则: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一)以问引新,激发兴趣

教学本身就是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重要源泉,教师在每一节课中提出新颖并富于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以问设疑,发展思维

设疑,就是设置疑难,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状态,然后又通过从生疑到探疑再到释疑的心理活动,使学生在思维的矛盾和运动中自然而又合理地探求新知,发展他们的智能。

(三)以问启迪,培养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适当的提问,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以问铺路,调节难度

对于教学上的难点,教师应该设法建立“台阶”,帮助学生“拾阶而上”,有助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以问引申,融会贯通

改变问题的形式或本质,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进知识的联系与类比,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

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除了遵循上述几条原则外,还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要求:

三、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一)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

每一次提问后,教师都应留有足够的时间以利于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另外,教师也可结合教学进程,合理设置提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对学生的回答应做好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应给予适当的评价,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提问要把握时机,选准突破口

当学生正处于发愤求知,但尚未知,即思维正处于困惑之际,教师及时质疑发问,可牵一发而动全局,事半而功倍。

如在讲授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物质的概念时,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能被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不能等价于客观存在时,学生觉得很难理解。我提出疑问,我刚才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们脑中产生的思维对我来说是客观存在的,那当你们百年之后,消失于地球.,它还实实在在的存在吗,学生顿悟。

(四)提问要注意难易适中,并讲究实效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根据其学习程度提问相应难度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反馈真实的信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成功意识。

(五)提问要富于启发性和发散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首先,所提的问题应力求简洁明确,切忌笼统和模糊。其次,要适当地进行发散和开放提问,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六)提问的语言组织、措辞要得当

赵本山的小品之所以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这跟他的表演时的语言精练、适当的语速和语气、恰当的表情与动作等均有很大的关系。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一场演出,首先,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因此他是总导演。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时刻要轮流扮演主角与配角,只有在师生双方的互相配合下,才能共同演出一场精彩的大戏。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的艺术,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反复比较、筛选提炼最佳的提问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这也是符合当前所进行的新课改的精神和原则。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例3

关键词:

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教学方法

一、提高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

师资队伍的建设与课堂教学能力的控制是完成教学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教育目的与任务的根本。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应快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合理的调控,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顺着教师的思维一起完成学习。不难发现,课堂控制的因素很多,包括课堂的外部环境、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等,这些都会对课堂教学的控制产生影响。师资水平也是控制影响课堂教学一个重要因素,在该过程之中,教师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教师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

1、提高教师的修养水平

广告设计专业属于艺术类专业,教师在讲课时应该满激情。要求教育注意讲课的语言艺术,要做到简洁风趣、语调抑扬顿挫、亲切和蔼,营造一种良好的艺术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生兴趣。如果老师在讲课时情绪失控,经常生气,脾气急躁,学生会表现出焦虑不安;如果教师讲课时精力不集中、无精打采,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果老师讲课时渲染过重,语调高昂激越,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讲课时也要注重仪表、言行举止,不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提高教师运用语言水平

课堂教学要讲究科学。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的有效载体。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让讲课有条有理,合乎逻辑。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善于使用启发式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思考,能够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思维,使学生能够掌握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办法,使整个课堂教学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广告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讲课的语言,通过讲课的启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坚持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引导,把问题说到位,适当留有余地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让想向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3、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应该善于掌握处理多种意外情况,对于大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情况能够充分的了解,真正弄清楚他们对各种知识的接受情况,怎么讲学生爱听、好理解,以此为依据适当调整教学计划,按照学生最宜接受的方式,进行课件设计,在讲课中根据课堂实际调整讲课办法,以学生愿意接受的讲述进行课堂教学。

4、提高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媒体的能力

对于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来说,应该根据课堂讲课的环境、学生听课的情绪等情况的不同,有效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尤其应该多采用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大力采用多媒体教学器件和课件,让教学内容更为直观、生动形象。配合多种讲课方法的运用,提高教学质量,让课堂的气氛更活跃,更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控制。

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

1、在独立思考和学习中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独自思考,不断地总结改进,对于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来讲更是如此,应该在不断总结改进中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面对新的课改要求,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新的挑战,这种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应该具备前卫的教学思维,将一些新的理论动态、理论实践和实践成果穿插到课堂教学之中,让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对于广告设计教师更应该如此。同时,教师也要通过独立思考,对教学目标、任务和内容进行深刻的解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从中得到应有的提升。另外,广告设计教师也要多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但借鉴不是一味地效仿、临摹或全盘照搬,应该从他人的教学经验中得到更多的感悟启示。尤其是新入职的年轻教师,要虚心吸取教学经验,多听取不同风格教师的课程,虚心向丰富经验的同行教师请教,深刻感悟课堂教学的之美,通过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2、在同行交流与合作中提升

教师教学离不开交流与合作,尤其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更新快,任何一名教师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教学办法,唯有加强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当前是信息时代,各种知识和信息传播速度快。对于教师来说,更应该注重知识的更新,更应该加快职业素质提升的步伐,这就需要教师之间加强学习交流,加强教学中的合作,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合作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种最为有效的途径。

3、在课堂实践中探索

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会从天而降,是通过实践磨练出来的。因此,教师应该勇于实践、勇于探索。而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前沿阵地,教师应该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去,也是对自己理论知识的检验,通过不断改进完善,使教学能力从中快速提高。

作者:马玮丽 张洁 单位: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曹新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广告设计教学改革[J].艺术品鉴.2016(12)

[2]唐愚程.艺术设计课程项目化与专业课程体系重构[J].美与时代(中).2012(07)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例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B-0050-01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展开英语学习活动,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实践和观摩中发现,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注意力专注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语言知识的获得,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笔者将结合课堂教学案例谈谈英语课堂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高效英语教学。

一、围绕课本插图,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插图是英语教材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不仅能生动形象地诠释语言的意义,也再现语言的真实场景,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插图,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让抽象的语言变得形象生动,让语言学习和形象思维相融合,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译林新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的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插图让学生开展“Brain storming”的游戏,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插图尝试用自己了解的词语和句子说一说,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融入英语课堂;教师则从插图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展开预测,What are the children doing? Do you like flying kites? Which season is it? /...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孩子们每个季节的活动,丰富了学生对季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欲望;教师通过听录音将季节和插图进行配对,为插图配上天气图标等引导学生展开有效地阅读。

案例中笔者巧妙地运用插图进行课堂的导入、预测和阅读活动,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围绕插图展开一系列语言学习活动,借助插图唤醒的形象思维展开了有效阅读,优化了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

二、围绕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认知策略,它通常以某一主题为中心,通过放射性的树状结构将知识之间的联系表现出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建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思维导图的运用也充分协调学生的左右脑,让语言变成线条、符号、文字和图像综合的容易识记、有序的组织图,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效概括,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记忆。

例如,在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8《Birthdays》的教学中,笔者在授课伊始首先通过“头脑风暴”的游戏,让学生根据老师所给的节日名称围绕When is it?/ What do they do?说说相关的信息,生成了一个思维导图:holiday―when―food―activities;然后笔者出示语篇中的两个人物,播放《生日快乐歌》并告诉学生“They are talking about birthdays”。并利用导入环节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展开对语篇的探索,寻找语篇人物生日的时间、活动及食物,思维导图的运用为学生语篇阅读提供了“脚手架”,让学生迅速找出语篇的关键信息,有效理解语篇内容,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案例中笔者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把握课堂学习的脉络,有效地对语篇内容进行概括,促成学生将语篇内容和思维能力紧密联系,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有效、更明晰。

三、设计开放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发散性。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语言学习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兴趣点,精心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突破惯性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放飞学生的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英语课堂因思维的活力更精彩。

例如,在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8《At Christmas》的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让学生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氛围,让学生伴着轻松愉悦的歌声走进话题“At Christmas”;随后老师紧扣话题和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自由交流“What do people do at Christmas? ”然后笔者告诉学生“Christmas is coming. What does Mike do at Christmas? ”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语篇内容的预测,学生的积极性高涨。

案例中笔者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预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语篇阅读的积极性,这样的问题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想象一切可能的活动,有效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获取和语言技能的提高, 也要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语言学习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和发散思维,让学生有效提高思维品质,优化语言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例5

语用能力就是指人们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学生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获取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和积累知识。为了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更灵活、更生动、更纯正地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应从“添”时、“地”利、“人和”三方面不断完善课堂教学。

1 “添”时,提供足够的语用时间,让学生彻底地说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有“语用”环节,包括上课伊始的Free talk、课堂中段的Practice in groups/pairs和课堂尾声的Consolidation、Make a dialogue等。但教师一般只关注“语用”形式的存在与否,而忽视了对语用内容的进一步要求。因而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内“鱼与熊掌兼得”的话,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语用时间,让学生彻底地说。

例如,在操练巩固闽教版第二册小学英语Unit 3 Food Lesson 6 一课中的句型“What do you like? Do you like…? I like…. I don’t….”时,我利用多媒体呈现动物野餐情景,学生扮演动物,四人或多人小组自编对话。如S1: Hello, what’s your name? S2: Hi! My name is Cat. How are you? S1: Fine, thank you. Welcome to my picnic. S2: Thank you. S1: What do you like? S2: I like cakes. S1: Do you like some apples? S2: No, thank you. I like bananas. S1: OK. Here you are. S2: Thank you. S1: You’re welcome. 这活动不仅要求学生使用本课所学语言自编对话,还要求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语言,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学生对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学生练习了五分钟后,我看下时间快下课了,对学生说了一句“Time is limited. You can practice it after class.” 话从我口中说出的同时,我明显看到了学生充满失望的表情,学生被类似枷锁的东西束缚了。

有限的时间扼制了学生“语用”的欲望;有限的时间将学生搁在了进退两难的海滩上;有限的时间更禁锢了学生创新和质疑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前面的某些环节中“挤”点时间出来,或者在下一节课上再补给学生一些语用的时间,让学生彻底地说,这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用能力,更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2 “地”利,提供良好的语用空间,让学生快乐地说

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从量变到质变,是一个逐日显现的过程,是大量实践演练的结果。这个过程如果仅仅依靠教师课堂的给予是不够的,还应该尽量让学生在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地理环境”中进行不断的交际和实践。只有双向结合,才能让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最有效的培养。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言交流时,一般都是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文本而展开,或是随意的或是被动的。就“快乐地说”而言,学生根本没有主动权。为此,教师在选择对话材料时,就应该奔着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向而去。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参与到选材中,采用多样化的交际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语用空间,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例如,在操练闽教版第四册小学英语Unit 5 Toys Lesson 9 一课中的句型“How much is it? It’s…yuan.”时,为避免文本的枯燥单一,在对话前,我和学生就相互合作,对原有内容进行了扩充,形成一个全新的能勾起学生语言交流欲望的对话:(A和B为买玩具的人,C为卖玩具的人)A: Hello. B. Good morning. B: Hello. A. Good morning. A: Tomorrow is Lin Bin’s birthday. I want to buy a present for him. B: Me too. Look, there is a toy shop over there. A: Great! Let’s go and buy. (A和B来到教室一角设置的玩具店里) C: Can I help you? A: Yes. I need a present for my friend. C: What about a toy ship? B: That’s nice. How much is it? C: Forty-eight yuan. Do you want one? A: Yes, please. B: Here you are. C: Thank you. A&B: Bye! C: Bye! 经过一番努力,原本只有一问一答的对话演变成了一段完整的、极富操作性的、充满生活味道的交际用语,学生带着轻松、快乐、完全融入的心境去进行语言运用的。虽然所编的对话只是以前学过的一些旧知识的整合,但它让学生在语用的时候有了一种“乐意”的心态。这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 “人和”,提供和谐的语用氛围,让学生投入地说

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学习语言并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没有情境,就不能进行语言实践,就不能形成语言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将交际语言的内容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能过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认知,通过深厚的情绪氛围,在一个和谐的语用环境中学会去表达,让学生投入地说,从而促成在语言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如在教学闽教版第一册小学英语Unit 1 Hello Lesson 1 Part 1 Learn to say 中教授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打招呼和介绍自己时,我先向学生自我介绍:Hello, I’m Miss Zeng. 然后利用多媒体动画生动呈现了Wang Tao、Chen Ling等的自我介绍:Hi, I’m Wang Tao. Hello, I’m Chen Ling.等。(在学习之前学生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本书中的小朋友)学生们纷纷模仿,迫不及待地用英语向其他人介绍自己。这样真实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理解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又如:在教学闽教版第四册小学英语Unit 8 Christmas Lesson 15 的教学过程中,我不仅通过精美的课件来创设真实的环境,还在教室里放上一棵挂有礼物的圣诞树加以烘染。在这样一种真实而和谐的语用氛围里,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使用英语,不但能掌握语言,而且能体会到英语的交际功能。这样在遇到实际情景时,就可用英语直接交流,从而达到实际运用的目的。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厚积方能薄发。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时间、空间和氛围里时时处处为学生考虑,引导他们运用英语。渐渐地,学生会把运用英语当作一种语言习惯。通过不断的重复和渗透,他们的英语语用能力一定会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例6

那么教师为什么要提升自身的应变能力呢?

以往的课堂教学以教师提问为主,学生只是单一的接受问题,思考答案。而在合作提问教学中,不但有教师的提问,更有学生提问的参与。这就使得课堂更加活跃,同时课堂生成也必然会灵活、新颖。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超出教师的课前预设。一些教师会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熟视无睹。一些教师会以“师权”震慑“天下”强行将学生的“自由言论”控制住。虽然这样看起来课堂严谨有序,但学生思维的火花被一盆冰水浇灭,高涨的积极性被彻底击败,这两种处理方式都不利于高效课堂教学。尤其是数学学科,是以严谨的逻辑体系和抽象的思维特征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因此,数学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以适应数学课堂的教学需要。

如何提升教师自身的应变能力呢?

一、转变教育观念

现代教学不再是教师单纯地教学知识。而应是教师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主动进取的意识。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教师不能再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应把主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说话,让学生说出有创意的话。

以往的教学课堂,只注重师问生答这一教学形式,学生只负责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从不思考应该解决什么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探索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我不再一味地自己提问,而是反客为主,把提问的权力交给了学生。如:学习“三位数笔算加法”一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出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后,我启发学生: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惑?学生经过思考,会提出不同的问题:三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和以前学过的笔算加法有什么不同?等等。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其中就有老师这节课想让大家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充分显现出来,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整理、归纳,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并板书在黑板上,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同时也让学生有了成就感,觉得自己的问题被老师写在黑板上,让全体同学一起来解决,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精心备课设计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上好一节四十分钟的课,精心备课的时间又何止这四十分钟。备好一节课,教者必须谙熟教材,知道本节课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前后知识的联系,通过哪些旧知可以迁移到新知等。备教法,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能让全体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还要备学生,提前预设出上课时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应怎样处理,会做出什么样的回答,应怎样引导。如在学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第一课时“读统计图表”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这些统计图表告诉你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当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这是关于二年一班同学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统计情况”时,教师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我从上面的文字中知道的。师及时介绍,这就是表头,它的作用就是告诉我们统计图统计哪方面的内容。像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自然有灵活,充分体现了教者的课堂应变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真是教学相长。正式因为课前的精心设计,教者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并连的形式呈现出来,不管学生说到哪里,教师总能适时点拨,才会出现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比较的结果。可见,在课堂上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减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及时进行行调控,可称作是机智。但并不是我们的机智说来就来,也有短路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是对这些情景进行预设,先把会出现的情况尽可能想到,并且制定应对办法。

三、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总会感到给自己班级的同学上课特别顺手。这是因为教者对学生已经十分了解,存在着默契。而用同样的教案和教学方法给陌生的班级上课,总是觉得怪怪的,缺少点什么。怪在哪里,怪在你不了解学生,你和学生之间没有默契,怪在你不知道学生会对你的问题做出怎样的回答。所以还用本班上课的方法来对待其他班级的学生是行不通的。这时教师就应该有敏锐的洞察力,观察授课班级的整体特点做出判断,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如在教授“认识角”一课时,在一个班级授课时,学生整体素质较好,用小棒摆角,认识了角的各部分名称之后,就能用准确的语言来介绍角。而在另一个班级授课时,用同样的方法,只有几个同学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见此情景,我立即借助学生手中的学具活动角做了一个小练习,以巩固这个知识点。我是这样做的:跟老师做个游戏吧,找出活动角的顶点,摸一摸,与同桌角的顶点顶一顶。再找出活动角的一条边,与同桌角的边碰一碰。最后再向同桌介绍一下你的角。这样及时的调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就学会了知识。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例7

当今是知识的时代,国家针对新时代的要求,以及我国教育的现状,作出了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新教育体制的战略决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更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多年来,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摆脱应试教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因此,探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数学质量显得更为紧迫。

一、挖掘学生探求潜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对世界万事万物的探求欲望是学生所具有的天性,学生在动手实践和质疑释惑中获取了许多知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激发学生善于质疑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潜能的重要出发点。要善于创设“认知矛盾”,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前后联系,设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学习题,引导学生从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视角进行对比讨论,产生问题疑点,将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出来。例如,“梯形面积公式”相关内容教学时,有的学生根据面积S梯=(a+b)h÷2,三角形的面积=ah÷2,提出应该能够用上述公式“上、下底之和与高乘积的一半”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这时教师出示了几道习题让学生进行此种类型的计算,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出了答案。

二、突破学生思维局限,诱导学生善于创新

人们由于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固定的思维模式,导致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单板的固定思维方式,束缚了创新思维的广度,限制了创造性思维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荷兰著名数学家、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曾经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因此,突破传统定势,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就成为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学的重要内容。例如,教“时、分、秒”的换算时,学生会受定势思维影响,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观察时钟的表面的教学方法。向学生出示“1分钟=?摇?摇秒,1小时=?摇?摇分”的题目,先让学生阅读书本内容进行简单的知识预习,然后让学生进行单位间的换算。这时,有的学生得出了单位换算是10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得出换算进率为60,这时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对时、分、秒的换算进率有了深刻的印象。教师这种解决疑难中巧妙地运用“矛盾”进行启发,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学生参与探究,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如:认识长方形的特点时,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的特点。学生经过动手实践,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发现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通过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等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学生通过拼合、旋转、平移等多种方法,发现所拼出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等图形,与平行四边形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四、重视指导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方法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有比较法、分析综合法、抽象概括法、归纳演绎法、对应法、转化法、假设法、代数法等。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能力和水平不断上升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运用思维方法进行问题的解答,教会学生善于进行思考,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掌握解答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升学生解题效能。如,有一道应用题为:服装店新进5箱男装,每箱有30件,又运来4箱女装,每箱有25件,运来的女装和男装共多少件?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试算,他们列出的算式大多是:30×5+25×4,并且也能说出了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的是什么。再鼓励他们想一想是否还有别的算法。分成四人组讨论后,汇报时,有一组代表立即站起来说,我们组经讨论后还有别的算法,“可以把男装的箱数先看成4箱来计算,再加1箱女装的件数,列式:(30+25)×4+30”。接着又有一组代表站了起来说,我们组的意思是“把女装的件数先看成和男装的同样多来计算,然后减去多加的一箱的件数,列式:(30+25)×5-25”。另有一组接着说,我们组是“把每箱男装的数量先看成和女装的同样多,然后减去4箱女装与男装的相差数,列式:30×(4+5)-(30-25)×4”。教学中经常设计开放性的多解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例8

美国心理学家佩特说过:“创造潜力常常是用异乎寻常的方式显露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倡学生敢于求异、敢于争论,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对能发表不同见解的学生,就算其说法是错误的,也要对其勇于创新的意识给予肯定。如一道应用题:“一位旅客从甲城坐火车到乙城,火车行了全程的一半时,旅客睡觉了。他醒来时,发现剩下的路程是他睡着前火车所行路程的。想一想,剩下的路程是全程的几分之几?”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用线段图表示自己的思路,他们画了很多线段图来说明自己的意见。首先,有几位学生讲了自己的见解:“旅客醒来时,发现剩下的路程是睡觉前的,因为火车行了全程的一半时,旅客睡觉了,所以剩下的路程是全程的。”教师提出:“请继续思考,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不久,就有学生提出了以下两种解法:(1)火车行了全程的一半时,旅客睡着了,他醒来时发现剩下的路程是他睡前火车所行路程的,所以求睡前所行路程的的是多少,列式为×=,因此剩下的路程是全程的。(2)把旅客睡前所行路程的一半看作“1”,睡后所行路程也看作“1”,把每个单位“1”平均分成2份,这就占全程的。一道应用题的三种解法,在培养学生灵活解答的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导放结合,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引路人,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是谓“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观察,抛开单一的满堂灌模式,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见解,是谓“放”。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剪开,分成若干个近似等腰三角形,把这些近似的三角形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教师再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成的近似等腰三角形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仿照演示进行具体操作,比较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思考长方形与圆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还可以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究,剪、拼成其他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出圆的面积。剪拼的手法不一样,构成的图形也不一样,但都能证明结果是一样的。学生在动手操作时,自主交流,有共同的发现和认识,气氛热烈,思维活跃,自主思维得到充分激发。这样教学使得学生对圆的面积的感知从感性认识迅速上升到理性认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鼓励质疑,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例9

一、各位专家的课含“金”量高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王红梅老师展示四年级的《生命桥》这一节课,王红梅老师的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用经历去感悟知识形成享受课堂过程。上课前,王老师先给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调节教育------听音乐呼吸气放松,让学生轻松地进入正课,然后有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小组---共同)学习课文。

二、专家的讲座让人回味无穷

学习了"邱学华尝试教学法"之后,深有感触。它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培养兴趣,二是狠抓自学和练习;三是体现三个看(一看参与面,二看练习面,三看开口面);四是作到四个当堂(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五是五个一定要(一定要用课本,一定要学生讨论,一定要学生提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二分之一的时间做练习,一定要达标);六是实施六段式结构。特别是培养一个兴趣使我感受最深: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引导小学生喜欢数学。这是“邱学华教学法”的基本思想。他认为,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才是内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如果学生不愿学,教师教的再好,作用是不大的,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学好。教师的最大本领,应该使学生喜欢学习,教师首先要把课上的生动活泼,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他认为,我们研究的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是研究如何引导小学生肯学,爱学,会学。他说:“如果全班学生都喜欢上你的课,你就成功了;如果学生都讨厌上课,甚至见你就头痛,你就失败了。”是啊,教师最大的失败,就是把学教地使学生讨厌学。

邱学华教授是教数学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东西在里面。教师先不讲,让学生先练,就是为了让学生先尝试一下。让学生先练,必然会遇到困难,这是好事,学生有问题问了,老师发现学生找到了学习上的不足,就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学生就会主动去学习课本,在课本中寻找线索;主动向别人请教;主动积极思考,直到解决问题。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

通过聆听邱学华教育人生,使我深深感悟到:做为一名教师,要想获取成功,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一个人连自己的事业都不热爱,当然不会成功。其次,要有志气,对自己充满信心,立下远大的抱负,为国为人民干一番事业,要在自己面前不断树立新的目标,如果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天天混日子,就不可能有成功。再其次,要勤奋工作,远大的目标必须靠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才能接近,才能达到。

在课改的春风下,教师的观念得到了全新的转变。对于新的教育理念,我们接触很早。先练后讲,练在当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预习展示,反馈达标等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一定会很好的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争取更多的进步。

三、名师精神值得学习

1、学习精神

在这次讲座中,桑晓宁老师说:“名师是从磨练中走出来的。”这些名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一要系统掌握教法要素。成熟的教法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二要强化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基本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努力熟悉上课技能,掌握听课、评课技能,研习反思技能。唯有通过自身有效的实践训练,才能轻车熟路,游刃有余。正是由于有厚实而广博的知识基础,他们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挥洒自如。

2、敬业精神

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同时,浑身洋溢着精、气、神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在面对困难、挫折、失意时,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既可以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像孔子那样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从事教育。教师的活泼开朗的性格,又将会感染到我们的学生。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例10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我认为最为主要的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而数学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后天大量的培养和塑造,在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主要是蕴含在数学教学知识的了解、掌握和运用的过程中。作为初中生,数学方面思想十分有限而狭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贴合生活的而又比较有趣、形象的载体,以此来慢慢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数学思想,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一、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重点是学习的趣味性

1.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转变以往教学单调而乏味的教学模式,制定和探索有趣的教学方式,做到寓教于乐地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2.在教育心理学层次方面,在学习过程中是存在不同阶段的变量因素。而在这么多的变量中,学习知识目的动机是其关键作用,也可以说它是学习数学知识方面的源泉,其中也具有情感的因素所在。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最终并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来。

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介绍具有内涵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精彩的故事、趣味的数学案例等,以此来培养、激发、塑造学生形成比较好的数学动机,而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去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利用日常的生活实例引入问题解答,这样既能让学生容易接受问题及解答,又使学生感到比较亲切。同时,我们也可以设置数学知识竞赛,设计的游戏一定要有一定愉悦性,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竞技和愉悦中获得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学生充足的自由时间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的数学教师来说,要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的能力,就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好的教学方式,创建高效课堂教学,提供学生充足的自由时间,要使自己教学手段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要求,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教师也要积极营造或塑造良好、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完成必要的教学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自主学习意识思维。

总之,在课堂的教学中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重视社会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这样就会使教学变得有趣和实用。最为主要的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贴合生活的而又比较有趣、形象的载体,以此来慢慢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数学思想,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例11

一、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升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

学习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着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总结了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成功=刻苦学习+正确方法+少说废话。少说废话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能否刻苦学习也并不会产生一个良好的区分度,所以,是否具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一个高素质、高能力学生必要的条件。

方法是我们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伐木工人用斧头一个上午只能砍一棵大树,但用电锯的话,砍一棵大树或许仅仅需要十分钟,所以说,正确的方法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好比一个明眼人却被黑幕蒙蔽了双眼,身边一片黑暗,摸索着前行,往往却事倍功半,作为教师我们要向学生传授的不仅仅是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经验教训传授给她们,让他们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譬如,在地理的学习上,要重抓图表,了解记忆。(1)与图表(地图、统计表、表)相结合,做到有图有知识,有线索有图,做到系统记忆,连锁记忆,把每一个小知识点通过图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一个小点便可发散开表,更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2)抓住重难点,分清主次,地理的一些知识是可以理解记忆的,掌控大致的意思即可,不要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记忆这些知识上,然而涉及常识性问题时,便一定要死记硬背,不能出半点差错。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处事方式跟世界观都不一样,所以说,学习方法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并不是说你的方法就一定好,我的方法就一定不好,我们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寻找一种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要记住,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中心,产生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

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便成为我们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首先,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相信每个教师都深知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们要从生活与学习两方面积极与学生交流,拉近我们之间的关系,真正地成为他们的朋友,当一个学生对某一位老师产生了好感,慢慢的他也会喜欢那位老师所带的学科;其次,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许多中学生的眼中地理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实则不然,地理其实是一门有趣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课堂,用风趣的语言,多种多样的课堂练习等改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感受到地理的魅力;最后,让地理走出课堂,让地理走进生活。新课标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走进生活是新课标改革的必然结果,让地理走进生活,有利于体现地理知识的价值,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学习能力的重中之重

英国诗人德莱敦曾经说过:“首先我们养成习惯,随后习惯养成了我们。”可见习惯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所谓教育,在我看来便是养成习惯,作为中学教师,中学生的习惯养成并未成形,我们应教书育人双管齐下,更注重帮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没有良好的习惯便难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没有丰富的知识做基础,又何以提及学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学习能力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