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30 09:27:54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例1

一、股权投资基金业务特点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

(一)股权投资基金业务特点

我国股权投资基金,是指主要投资于“私人股权”,即企业非公开发行和交易股权的投资基金。私人股权包括未上市企业和上市企业非公开发行和交易的普通股、依法可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本文研究对象为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的“未上市企业和上市企业非公开发行和交易的普通股”。本文中的股权投资基金泛指所有主营业务为股权和准股权投资业务的基金,包括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登记的基金、按照私募投资基金法律法规设立的其他基金和按照国家战略需要设立的各类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运作一般包括募资、投资、管理和退出四个阶段,单个投资项目运作期限通常需要3年以上。

(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

1.CAS2关于非投资性主体权益性投资的核算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CAS2)对投资业务的后续计量按照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等进行划分,“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CAS22)也做了相关要求。

2.CAS33关于投资性主体权益性投资的核算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CAS33)对投资性主体的投资业务后续计量做了专门要求。投资性主体是指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公司:“该公司是以向投资者提供投资管理服务为目的,从一个或多个投资者处获取资金;该公司的唯一经营目的,是通过资本增值、投资收益或两者兼有而让投资者获得回报;该公司按照公允价值对几乎所有投资的业绩进行考量和评价”。

准则对于投资性主体权益性投资后续计量和披露约定为“如果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则母公司应当仅将为其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如有)纳入合并范围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其他子公司不应当予以合并,母公司对其他子公司的投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不予合并的子公司以下简称“项目投资”)。不合并的规定豁免了投资性主体对项目投资编制合并报表,CAS2也豁免了投资性主体的联营合营类投资的权益法核算,而且豁免后所披露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相关性更强。投资性主体在权益性投资后续计量中,依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CAS39)中对估值技术的要求于各会计期末对项目投资进行估值。

二、股权投资基金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可能选择

股权投资基金按是否是投资性主体,分别适用不同的会计准则,会计核算方法和披露要求也显著不同。股权投资基金按运作和考核的市场化程度从高往低分可分为市场化基金、市场和政策性混合基金、政策性基金等。CAS33对投资性主体有“按照公允价值对几乎所有投资的业绩进行考量和评价”的要求,股权投资基金按照上述分类,在该要求的符合度方面随市场化程度的降低而下降。相应地,各投资基金对投资性主体定义的符合度也由强到弱,其投资业务的后续计量方法也相应有所变化。

(一)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

市场化基金由于投资者对投资回报和投资期限一般有较为明确要求,基本都是符合投资性主体要求的股权投资基金。为了体现投资业绩便利于考核,也为了加强投资项目价值实现的过程管理,一般都依据投资性主体和金融工具相关准则,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对所有股权投资业务进行后续计量。

(二)市场化和政策性混合基金

部分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业务即包括市场化运作项目也包括政策性项目。这类基金依据实际情况,可能符合非投资性主体,也可能符合投资性主体定义。对于具备“成立时间不长、投资业务数量不大、投资项目公允价值与投资成本差异不大、尚未有进入退出期的项目、尚未按照公允价值对项目投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政策性项目占绝大部分”等一个或多个特征的基金,更加符合非投资性主体的定义,可依据非投资性主体对投资业务进行后续计量;对于具备市场化投资机制(含项目估值体系)完善、存量投资项目中政策性项目占总的投资金额比例较小、具备按照公允价值对项目投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等特征的基金,比较符合投资性主体定义,按照投资性主体对投资业务进行后续计量。

(三)政策性股权投资基金有的基金

设立和运作特征具备明显的政策性,如:无市场化业绩考核要求、基金的募资成本低或没有成本、投资机制直接受政策引导、没有市场化的退出通道、所投资项目公允价值难以取得等,不符合投资性主体定义,一般按非投资性主体对投资业务进行后续计量。

(四)非投资性主体和投资性主体后续计量比较分析对于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业务后续计量按照投资性主体和非投资性主体划分,在财务信息披露、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对于三无类投资差异不大,联营合营类投资、具有控制权的投资差异较大。

三、股权投资基金投业务后续计量方法建议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例2

21世纪是投资实践的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在国际间更加自由的流动,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和融资,如何有效的进行投资成为每个企业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正确运用合理的投资决策理论和决策方法能够帮助企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取得更好的经营效益,是企业存在和壮大的直接动力。

一、投资决策方法研究

合理的投资决策理论是公司投资行为产生的基础,科学的决策方法是判断投资项目好与坏的标准,企业应采用多种决策方法来分析投资项目。从投资决策方法的发展来看,可以划分为传统投资决策方法和现资决策方法。

1.传统投资决策方法。(1)会计收益与现金流量。会计收益是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增加的除所有者投资以外的经济利益,通常称为收益。现金流量是一种付清税金以后和满足净投资额需求以后的,为公司全部权益人所有的现金流量。(2)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法即根据回收原始投资额所需要时间的长短来进行投资决策的方法。(3)净现值法(NPV)。净现值是该项目存续期内发生的每笔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投资项目的净现金流量现值和可以理解为该项目对企业价值增长的贡献值。所有现值的计算都包含着关于项目期间现金流量再投资所依据的利率假设。净现值法假设投资项目期间现金流量按照公司资本成本率再投资。(4)内部收益率法(IRR)。内部报酬率法是指使项目未来的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相等时的贴现率。一般情况下,内部报酬率可以理解为某单位投资额对企业价值的贡献。

2.现资决策方法。1995 年,Stephen A·Ross认真研究了Pindyck对投资决策方法的有关论述,他提出应该把所有重大的投资决策作为期权价值问题来对待。期权是一种可选择权,是其持有人享有的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某种实物资产的权利实物期权投资思想通过分析项目所具有的不确定性问题的方式,关注现金流概率分布的特点和变化范围,将现金流的概率分布和未来预期市场信息有效结合,从而在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情况下,确定项目的投资价值。投资决策期权方法是以传统的净现值方法为基础的,主体思路为:投资项目总价值=经营性现金流量净现值+投资项目实物期权价值。投资项目实物期权价值的定价主要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定价模型,该模型假设期权中的资产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同时假设:期权为欧式期权,即期权只有在合约到期日才执行;不存在交易成本和税收;在期权生效期内,无风险利率水平保持固定不变;期权所指向的标的资产,如股票,不发放现金股利;资产收益率服从随机分布,方差在期权有效期内保持不变,并且可以运用过去的数据进行估计。期权定价公式为:C=SN(d1)—EN(d2)/ert。其中,S为股票的当前价格,E为期权的执行价格,t为期权距到期日的时间长度,一般用年数来表示,r为连续复合无风险年利率,e为自然底数,N(d1),N(d2)表示标准正态分布的函数值。该公式不包含任何受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影响的变量,公式中出现的变量为股票当前价格、时间、股票价格方差和无风险利率,它们都独立于风险偏好。在此基础上,通过看跌期权与看涨期权的平价关系来推算出现货看跌期权或看涨期权的价格模型。由模型本身可见,投资决策期权方法并不是对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全盘否定,它秉承了传统投资决策方法中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的核心,是对传统投资决策方法局限性的突破,增加了投资决策的合理性。

二、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分析

以投资有效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或会计利润为主要考核指标的传统投资决策体系,己被国内外企业普遍接受并频繁使用。根据是否考虑持有货币的时间价值,传统投资决策体系的常用方法可分为非贴现技术方法和贴现技术方法。非贴现技术方法主要包括:投资回收期、会计收益和现金流量。贴现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净现值法和内部报酬率法。

1.非贴现技术方法。投资回收期是反映项目财务上偿还总投资额的能力和资金周转速度的综合性指标。该方法反映了投资的回收速度,计算简便,但忽略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项目回收期后的投资收益,容易导致企业优先考虑急功近利的项目,误导了整体战略决策。会计收益法要求企业事先确定要达到的必要会计收益率。该方法存在信用问题,容易通过运用会计技巧在某段时间里被人为操纵。现金流量法也有着很大的缺点,主要表现在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同时也没有考虑到投资项目所具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2.贴现技术方法。相对于非贴现技术方法而言,贴现技术方法充分地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更加科学合理,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有净现值法和内部报酬率法。净现值法将投资有效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按照资金成本或期望报酬率进行折现,通过比较总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大小来判断投资是否可行。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投资项目所具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可对净现值法中的相关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内部报酬率法类似于净现值法,是在衡量货币时间价值后投资项目得到的收益率。内部报酬率可以直接理解为某单位投资额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可以很清楚的看清收益百分比,从而做出决策。内部报酬率与净现值是两个相互竞争的投资决策方法,尽管常会产生相似的结论,但仍存在以下区别:投资决策结论不同,项目净现值用货币来表达、反映绝对量,内部报酬率是百分比、反映盈利能力;再投资报酬率假设上的差异:净现值法假设项目期间现金流量是以资本成本率进行再投资,而内部报酬率法则假设以内部报酬率进行再投资。

三、实物期权方法与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分析

第一,从决策角度来看,净现值法是从静止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投资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固定的,只对是否立即进行投资做出决策。而实物期权法着眼于描述实际投资中的真实情况,从动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管理者不但需要对是否进行投资做出决策,而且需要在项目投资后进行管理,根据变化的具体情况趋利避害。不同的管理行为会有不同的现金流量,因此实际产生的现金流量往往不等于现金流量的期望值。实物期权法得到的是扩展的净现值,即期望净现值与实物期权价值之和,能较好地反映投资的真正价值,且与实际情况较好地吻合。

第二,净现值法假设投资是可逆的,而现实中大多数投资具有不可逆性。在净现值法中内含了这样的假设:投资是可以逆转的,如果市场条件没有预料的好,可以很容易地撤出,收回初始投资,因此计算净现值时无需考虑撤离时的损失。但实际上,大多数投资不符合这种假设,即具有不可逆性,一旦投入,就不容易撤出。另外,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和企业文化差异等也可能加大资产交易的费用,使其不可逆性上升,如资本控制使公司不能随意处置资产或重新安排其资本。同时,新的投资项目往往因为高昂的雇佣、训练、解雇员工成本和高额的开办费用而不可逆转。以上种种说明,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信息不完全等因素使市场不可能是完全竞争市场,试图无代价或以很低代价收回投资是很难的。

第三,净现值法忽视了企业未来成长机会的价值,而实物期权法则予以充分考虑。净现值法只强调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作为投资决策准则。在实际经营中,企业进行的投资活动并非都能立即获益,而且投资目的也不一定单纯是为了获得财务上的利益,尤其是短期性的利益。从长远来看,企业当前投入的资本是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拥有某种专利权,或者保持进入某个新市场的潜力等。对于目光长远并且有着良好的市场扩张理念和产品发展规划的企业来说,未来的机会可能比眼前的收益更有价值,它们多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净现值法忽视了投资项目中的柔性价值,而实物期权法则对其予以充分考虑。净现值法假设未来的变化总是按决策之初既定环境发生,不论是对未来的现金流还是所需采用的贴现率,都未考虑管理者对未来变化的适时调整。实际上,在长期性的投资中,面对不确定性较大的市场环境,管理者可以在现在或将来根据市场条件的变化对投资项目的运营进行调整。

第五,净现值法害怕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高,其折现率也就越高,从而降低了投资项目的价值。相反,实物期权法却认为,不确定性是实物期权价值之所在。不确定性越高,其投资机会的价值也就越高。不确定性有良性与恶性之分,一旦环境恶化,就不执行期权,而环境变好时,就执行期权,进行投资。因此,对不确定性要辩证地对待,期权需要不确定性提高其价值,但期权的执行则需要确定的环境。

实物期权法与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相比,在于它不仅能为项目的选择提供支持,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为项目的管理提供积极的风险管理,即在于管理人员能利用他们的技能在期权到期之前,改变那些影响其价值的因素来主动提高价值,使它实际上比购进它或创造它时的价值增高。

四、实物期权法的应用前景

与传统评价思路不同,期权定价理论的出发点是适时根据市场价格的随机波动反映投资的价值和潜在价值。从期权的角度看,一个投资机会是一个买方期权,投资额相当于约定价格,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总现值相当于项目的当前价格,根据现有的业务情况估计其波动情况,再估计投资距离现在的时间和无风险利率之后就可以利用期权方法估算投资机会的价值。

随着实物期权定价理论的发展,实物期权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对具有高风险、不确定性环境下的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评价工具。在国外,实物期权已广泛地运用在自然资源投资、海上石油租赁、柔性制造系统等涉及资本预算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实物期权理论可运用于以下方面: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例3

    二、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现状分析

    无论对于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而言,资本性项目投资均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投资数额多、影响时间长、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如何取舍,要通过评价指标进行测算,保证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不失误。

    (一)资本项目投资决策指标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前两个指标是非折现指标,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而后四个指标是折现指标,在指标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了资金时间价值。从非折现指标向折现指标的过渡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资金价值和风险成本的进一步认识和关注。

    非折现评价指标具有计算简单、含义清晰等优点,但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从而可能导致决策失败。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较清楚地反映了项目投资回收的时间,但不能说明投资回收后的收益情况。投资利润率指标虽然考虑了项目所能创造的全部收益,但却无法弥补由于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所带来的问题,因而仍然可能造成决策失败。当非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和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以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这是因为货币时间价值常常是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净现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投资评价指标,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之间的差额,它以现金流量的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关系:当净现值大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大于投资,该项目具有可取性;当净现值小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小于投资,该项目则不具有可取性。净现值的计算过程实际就是现金流量的计算及时间价值的计算过程。净现值的大小取决于折现率的大小,其含义也取决于折现率的规定:如果以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的全部收益(损失);如果以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已放弃方案多获得的收益;如果以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多获得的收益。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折现率,对项目建设期间的现金流量按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而对经营期的现金流量则按社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分段计算。净现值率实际是将净现值与投资的现值进行比较,以现值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对比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净现值在投资额不同时不能正确决策的缺点。获利指数是以相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而净现值则是以绝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基于财务分析的角度而言,考虑了时间价值和相关风险因素项目投资评价指标已经能够较好地反映一个项目的投资价值,在实际运用中,财务分析指标常常会遇到较多的问题,(二)项目投资决策指标运用现状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需要在国家现行税制和价格体系条件下,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效益和用度,从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当前,政府和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时主要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项目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评价体系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足。

    首先,动态折现指标的计算过程存在商榷余地。财务评价的动态指标因采用贴现技术而使项目财务评价更具科学性,但在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时,常假设该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在项目计算期的期初或期末发生,这使得未来现金流量偏离预期。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投进使用并正常运转的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并不只是在年初或年末发生,而是会时时发生,对时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以假设的发生时点计算现值,是有失偏颇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应与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相适应,从而计算的净现值只要大于零,该方案理论上就应该是可行的。但我国投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是由国家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建设部组织测定、并定期调整,与投资项目本身的资金成本相脱节,造成决策的短期行为。

    然后,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缺乏系统性。投资活动是一种逐利活动,其风险与收益呈同向变化,很多财务收益很好的项目可能由于风险过大而不具可行性,即拟投项目的不确定性对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外汇效果均有重大影响。而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将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独立于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外汇效果分析之外,使其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决策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各财务评价指标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有时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投资结论会大相径庭。应以哪些指标为投资的主要取舍标准,哪些指标为次要标准,各财务指标的可行性标准是多少,现行评价体系都没有给出一个指导性的标准。

    最后,缺乏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对投资环境影响的评价仅局限于定性评价,定量方面基本没有。但很多投资项目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四周的生态、资源、人居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水体污染、植被破坏、耕地占用等。因此,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不应该只是定性分析,还应以成本、用度、收益等形式将环境影响纳进到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来。

    综上所述,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建立有助于规范我国资本性投资,促进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财务评价指标在衡量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阻碍了投资者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制度因素和指标具体运用出发对项目投资决策指标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

    三、项目投资评价指标的优化路径

    折现财务指标与简单财务指标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问题的限制,指标的评价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财务评价内容和方法。

    (一)积极创新,优化动态指标的计算 考虑到原有动态指标计算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对动态指标的运用进行改进。在可行性条件下,将项目计算期内现金净流量的折现期尽可能缩短,使折现现金流量接近实际情况。以资金成本为依据调整折现率,采用资本成本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项目的资本成本,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调整折现率。优化投产期现金流量的估计方法,传统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一般采用等额现金流量模型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但实际上项目投产期各年的现金流量不可能是相等的。因此,应该将影响现金流量的各主要因素视为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猜测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净流量。

    (二)确保项目风险因素分析始终贯串于财务评价过程 风险成本是折现法下的基本因素,将对拟投项目的风险分析融入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中,提高项目评估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分析盈利能力时,用期望收益和期望用度代替预计收益和预计用度,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市场风险、销售风险和生产风险,计算项目的经营杠杆系数;在清偿能力分析时,计算项目的财务风险;在外汇效果分析时,考虑项目经营期内的汇率变动风险。经过这样的改进,各指标值就充分考虑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三)把握重要影响因素,适当增加影响因素指标 企业的投资活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经济收益和成本的考虑仅仅是当前投资项目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加快有关绿色会计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表露的方法研究,公道确认计量有关环境因素引起的环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如和利润,并将上述计量结果纳进据以进行财务评价的预计会计报表中,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并对项目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

    (四)拓展关注范围,增加项目的发展能力分析 原财务评价侧重于项目的生存能力分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项目发展能力分析将显得更加重要。项目的短期获利能力只是项目表现的一个方面,投资者应该全盘关注项目的未来生命周期,对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能力予以关注,因此,有必要在原评价体系中增加项目发展能力分析。

    (五)培养系统思维,整合各个评价指标 目前的评价体系中具有众多的分析指标,导致了企业在运用过程中不知道以哪一个为重点。企业可以根据各指标在财务评价中的重要性,对各指标设立一定的权重,由国家或地区政府部分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指标权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新,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指标权重评定方法和比较标准,量化评价结果。通过综合结果能够较清晰地反映项目的整体情况。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例4

一、价值投资理论与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比较 (一)价值投资理论 价值投资理论是1934年由本杰明•格雷厄姆与戴维•多德在他们合写的被誉为“投资圣经”的《证券分析》(SecurityAnalysis)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价值投资理论主张,投资者的注意力不要放在股票市场行情变化上,而要放在股票背后的企业身上。 在本杰明•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理论之后,沃伦•巴菲特、格伦•格林伯格、彼得•林奇等投资家又进一步发展了价值投资理论,将企业的成长性也纳入价值投资的思维,并且运用理论指导投资实践中并取得了丰厚的投资收益。巴菲特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时以最为精炼的语言表达价值投资:“一看一家公司未来5—10年的发展,二是价格要合适,三是公司要信得过”。价值投资理论认为: (1)市场是非完全有效的,至少某些时候是无效的。价值投资理论认为将所有投资者都假设为理性投资者的假设是错误的,正因为市场的非有效性,才会经常给价值投资者提供买入证券的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机会,也提供了卖出证券的价格高于内在价值的机会。 (2)奉行积极的投资策略。与证券市场并非是有效的市场理论假设相对应的是,价值投资理论就是要寻找被市场低估的证券,因此采取的是积极的投资策略。 (3)把风险定义为公司经营业绩与预测发生较大的偏离。价值投资理论认为股价波动是难以准确预测的,尽管股价长期来说具有向价值回归的趋势,但如何回归、何时回归是不确定的。因此价值投资把风险定义为公司经营业绩与预测发生较大的偏离,其把重点放在公司业绩的研究上,将公司定价与留有足够的安全边际作为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 (二)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 1.科维茨模型 现资组合理论起源于马柯维兹于1952年发表的《证券组合选择》一文,提出了投资组合具有降低证券投资活动风险的作用机制的结论,最优证券的组合投资是为了实现风险一定情况下的收益最大化或收益一定情况下的风险最小化。 马柯威茨模型以期望收益率(亦称收益率均值)来衡量未来收益率的总体水平,以收益率的方差(或标准差)来衡量收益率的不确定性(风险),其推导出的最优证券组合是无差异曲线族与有效边界相切的切点所对应的组合。 马柯威茨均值方差模型提供了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原理———投资组合的风险分散原理。该原理认为:选择相关程度较低的证券构建多样化的证券组合,组合的总体方差就会得到改善,风险就会分散。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在马柯维兹的均值方差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夏普、林特纳、莫辛等人对资本市场总体定价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CAPM的创新主要体现在:(1)明确了切点组合结构,提出并证明了分离定理;(2)提出了度量投资风险的新参数:βi=Cov(Ri,Rm)/Sm;(3)提出了一种简化形式的单因素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认为最优证券组合是无差异曲线与证券市场线(有效边界)的相切点。单因素模型后来又被推广为多因素模型。 (三)价值投资理论与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对立 通过对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与价值投资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者间的区别。 1.对市场是否为一个效率市场的观点不同 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假设投资者是理性人,认为市场是一个有效的市场,因此不可能长期战胜市场。而价值投资理论认为市场并非有效的,投资者由于受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信息不完全的限制、时间不足的限制以及心理偏差的限制,将不可能立即对全部公开信息做出反应,市场经常会犯错误。 2.对待风险的观点不同 例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的风险度量指标β系数是证券i与市场证券组合m收益之间的协方差除以市场证券组合m收益的方差。在无分红的情况下,收益=(期末价格—期初价格)/期初价格,因此其度量的是证券i相对市场综合指数的波动幅度,相对综合指数波动大的风险大;反之,风险小。因此,其实质是衡量股票价格的波动率。 价值投资者并不非常关注股票价格的波动率,他们关注的是和股票密切联系的上市公司,关注的是上市公司的业绩与成长。因此,他们认为投资的风险是上市公司亏损或者上市公司的实际业绩比预测的业绩低了很多。巴菲特指出了β值的荒谬,他说:“一个相对市场已经陡直下跌的股票……在低价位时比它在高价位时变得‘更有风险了’”。[1] ———这就是β值如何度量风险的。同样毫无帮助的是,β值不能区分“卖宠物石或呼拉圈的单一产品玩具公司与另一家大富翁游戏或者芭比娃娃的玩具公司之间的内在风险”。但是普通投资者能够通过考虑消费者行为以及消费产品公司的竞争力方法来做区分,而且还可以断定何时股票价格暴跌意味着买入的机会。 3.对待最优证券投资组合的处理不同 现代证券投资组合是通过无差异曲线与有效边界的相切点得出的,不同的投资者因为其对收益与风险的投资偏好不同,因而最优证券投资组合也不同,因此最优证券投资组合有无数种。而价值投资者对待价值的判定非常接近,一种证券如果具有投资价值,那么绝大多数价值投资者也会认为其具有投资价值,因此其最优证券投资组合可以只有一个。 (四)两种投资理论的优缺点 #p#分页标题#e# 综上所述,现资组合理论采取了定量分析最优证券投资组合,提出了投资分散化理论,这些对于我们进行最优证券投资组合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但是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对待市场的效率性、对待风险的测评以及组合的构建方面和价值投资组合有很大的不同。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存在着在风险的度量上更多考虑市场价格因素、不同时期β系数差别、无差异曲线的测定、期望值的概率预测等问题。 而价值投资理论并不太关注股价的波动而更关注公司的经营。价值投资者认为,投资这一行为应是“根据详尽的分析,使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显然,价值投资理论更加接近股票投资的本质。 在全球证券投资实践过程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价值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在其过去的46年投资过程中,年均复利收益率高过市场指数收益率10%以上,价值投资理论战胜了效率市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易祖琼以1998—200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所有股票数据为样本,采取国外学者最常用的四个指标B/M(股东权益账面价值与市值的比率)、E/P(每股收益与价格的比率)、S/P(每股主营业务利润与价格比)和C/P(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价格比)构建价值型投资组合与成长型投资组合,并比较这两种投资组合在样本期间的收益率情况,得出基于B/M、S/P和C/P构建的价值型投资组合能够在大多数年份明显的战胜成长型投资组合,获得超额收益率[2]。此外,中国地质大学的孙美运用市净率模型实证了价值投资在我国具有适用性,即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价值投资都表现出强劲的势头。[3] 然而,传统的价值投资理论虽然也设计投资组合,但基本上是依据主观与定性化的方法来构建,其风险控制与收益的保障基本靠对投资对象的把握来实现。随着现代金融市场产品的不断出现,以及市场体系的日益复杂化,特别是全球市场的一体化,价值投资者仅靠对个别投资对象的研究和管理已难以有效地控制风险、追求收益的最大化。 二、基于价值投资理论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的构建 (一)构建思路 两种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各有其优缺点,本文试图吸收各自优点,以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上探讨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 在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中,就是要投资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公司,产业的稳定性以及投资的公司必须具有高而稳定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巴菲特所关注的。投资的公司必须具备投资价值,买入的股票价格必须低于测算出来的股票内在价值,并且留有“安全边际”,中长期投资的股票必须有高过市场证券组合的投资期望报酬。 根据巴菲特的投资理论,我们吸收价值投资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优点,扬弃现代证券投资组合以价格波动率作为风险的度量,以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作为风险的度量,选取净资产收益率高、净资产收益率标准差低的公司来构建最优证券投资组合。由于所选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波动很小,就可通过递推的方式预测出公司未来5-10年的投资期望收益率。我们可借用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方法推导出证券组合的收益率和证券组合的风险。最后,以在单位风险条件下最高投资回报率的那组股票作为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该组合的本质就是:组合之中的股票具有较高的持续竞争力并且定价被低估(投资回报率高)。这样我们就既保留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的精华,又将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融合到了价值投资组合的构建中,实现了两者优势互补。 (二)基于价值投资理论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模型 1.模型构造的理论假设 一是证券市场并非是效率市场,我们可以通过主动性投资取得战胜市场指数投资收益率的超额收益率。 二是价值投资者是根据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持续竞争力,是否具有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并且公司业绩稳定来选择投资的股票。 三是价值投资者有共同的投资偏好,既考虑组合要战胜市场证券组合,取得令人满意的收入,又要考虑单位风险条件下的组合收益率要高,并依此构建投资组合。 2.单个证券风险度量指标 根据价值投资理论,度量投资一家公司的风险不是这家公司的股票价格波动率,而是买入的公司的经营业绩与预期的经营业绩间较大的偏离程度。同时,买入公司的股票应当具备长期稳定地增长,应当有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并且能够稳定地维持高的净资产收益率。根据上面的观点,可以根据较长时间的历史数据计算出一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ROE)与标准差σ,在相同均值情况下,净资产收益率标准差大的公司风险较大。理由如下:EPS=B×ROE(1)g=b×ROE(2)EPS:每股收益;B:每股净资产;b:留存比率;g:利润增长率公式(1)证明了一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关系密切,当一家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大幅度下跌,必然会影响到这家公司的每股收益。从公式(2)看到,一家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关系密切、净资产收益率高的公司,在留存比率相同的情况下净利润的增长率也高。也就是说,净资产收益率和反映一家公司业绩的每股收益以及这家公司的利润增长率正相关,净资产收益率波动大的公司,其经营业绩波动也大,偏离经营业绩的预测也高。另外在某一时点静态地看,股票的价格等于每股收益乘以这个行业的平均市盈率,联系公式(2),可以看到一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在每股净资产相同的情况下每股收益也越高,这家公司的定价也越高。另外,如果一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波动越大,那么这家公司的股价波动性也越大。 因此,将净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σ作为风险度量的指标符合风险是与预期的经营业绩有较大偏离的假定,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风险定义。因此,可以确定一个基本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作为筛选的标准,例如ROE>24%,选取(ROE-σ)/ROE>0.80的股票作为构建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备选股票池的股票。#p#分页标题#e# 3.单个证券的期望收益率的度量 由于进入备选股票池的股票具有较高且稳定的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可以运用递推的方法计算单个证券的收益率。假设某公司目前的每股收益为净资产收益率为留存比率为每股净资产为D0,净资产收益率为ROE0,留存比率为b,每股净资产为NI0,在预测期间公司仍然保持原有净资产收益率,预测期限为n年,该行业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为S,目前股票价格为P0。 4.最优证券投资组合的构建根据模型假设,最优价值投资组合能够战胜市场指数且所有价值投资者具有共同的投资偏好,因此,基于价值理念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可转化为单位组合风险条件下组合收益率最高的一组组合。结合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当组合证券达到8-10只,投资的非系统风险就会得到极大地下降,而价值投资理论认为最好的公司不多,为了取得超额收益,一般采取相对集中的投资策略,吸取两者优点,从股票池中选取平均ROE>24%且(ROE-σ)/ROE>80%,期望收益率大于预期指数收益率的前8只股票,确定最优组合各股票的投资比例(股票数≤8)。 三、结论 本文将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与价值投资理论相结合,吸收各自优点推导出了基于价值投资理论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从表面上看,推导过程和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均值方差理论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实际上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区别。 1.风险的定义与度量不同。现代证券投资组合风险的定义是股票期望收益率的标准差或者某股票价格波动相对市场证券组合的波动幅度之比,其本质是度量股票价格的波动率。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度量是度量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波动率,本质是度量上市公司业绩的波动率。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起来。 2.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的目标函数和马科维茨的目标函数不同。马科维茨最优组合是无差异曲线和有效边界的相切点,不同投资偏好的投资者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是不同的。而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假定价值投资者对价值的判断基本一致,因此目标函数为单位组合风险下收益最高的一组组合,因此只有一个最优证券投资组合。 3.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抛弃了β系数的计算,避免了运用证券市场线构建投资组合时β系数稳定性的计算问题。 4.根据巴菲特看一家公司未来5-10年的发展的观点,以净资产收益率递推的方法计算未来5-10年投资收益率,并以此作为期望收益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传统的不变增长以及多元增长股价定价模型大多假定股息分派为无限期,因此定价模型和现实有差距。 通过对上证180指数的实证检验,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可以战胜市场证券组合,在承担较小风险程度下获得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率。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例5

二、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现状分析

无论对于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而言,资本性项目投资均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投资数额多、影响时间长、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如何取舍,要通过评价指标进行测算,保证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不失误。

(一)资本项目投资决策指标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前两个指标是非折现指标,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而后四个指标是折现指标,在指标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了资金时间价值。从非折现指标向折现指标的过渡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资金价值和风险成本的进一步认识和关注。

非折现评价指标具有计算简单、含义清晰等优点,但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从而可能导致决策失败。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较清楚地反映了项目投资回收的时间,但不能说明投资回收后的收益情况。投资利润率指标虽然考虑了项目所能创造的全部收益,但却无法弥补由于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所带来的问题,因而仍然可能造成决策失败。当非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和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以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这是因为货币时间价值常常是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净现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投资评价指标,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之间的差额,它以现金流量的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关系:当净现值大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大于投资,该项目具有可取性;当净现值小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小于投资,该项目则不具有可取性。净现值的计算过程实际就是现金流量的计算及时间价值的计算过程。净现值的大小取决于折现率的大小,其含义也取决于折现率的规定:如果以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的全部收益(损失);如果以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已放弃方案多获得的收益;如果以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多获得的收益。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折现率,对项目建设期间的现金流量按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而对经营期的现金流量则按社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分段计算。净现值率实际是将净现值与投资的现值进行比较,以现值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对比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净现值在投资额不同时不能正确决策的缺点。获利指数是以相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而净现值则是以绝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基于财务分析的角度而言,考虑了时间价值和相关风险因素项目投资评价指标已经能够较好地反映一个项目的投资价值,在实际运用中,财务分析指标常常会遇到较多的问题,(二)项目投资决策指标运用现状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需要在国家现行税制和价格体系条件下,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效益和用度,从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当前,政府和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时主要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项目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评价体系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足。

首先,动态折现指标的计算过程存在商榷余地。财务评价的动态指标因采用贴现技术而使项目财务评价更具科学性,但在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时,常假设该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在项目计算期的期初或期末发生,这使得未来现金流量偏离预期。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投进使用并正常运转的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并不只是在年初或年末发生,而是会时时发生,对时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以假设的发生时点计算现值,是有失偏颇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应与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相适应,从而计算的净现值只要大于零,该方案理论上就应该是可行的。但我国投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是由国家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建设部组织测定、并定期调整,与投资项目本身的资金成本相脱节,造成决策的短期行为。

然后,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缺乏系统性。投资活动是一种逐利活动,其风险与收益呈同向变化,很多财务收益很好的项目可能由于风险过大而不具可行性,即拟投项目的不确定性对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外汇效果均有重大影响。而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将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独立于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外汇效果分析之外,使其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决策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各财务评价指标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有时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投资结论会大相径庭。应以哪些指标为投资的主要取舍标准,哪些指标为次要标准,各财务指标的可行性标准是多少,现行评价体系都没有给出一个指导性的标准。

最后,缺乏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对投资环境影响的评价仅局限于定性评价,定量方面基本没有。但很多投资项目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四周的生态、资源、人居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水体污染、植被破坏、耕地占用等。因此,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不应该只是定性分析,还应以成本、用度、收益等形式将环境影响纳进到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来。

综上所述,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建立有助于规范我国资本性投资,促 进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财务评价指标在衡量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阻碍了投资者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制度因素和指标具体运用出发对项目投资决策指标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

三、项目投资评价指标的优化路径

折现财务指标与简单财务指标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问题的限制,指标的评价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财务评价内容和方法。

(一)积极创新,优化动态指标的计算 考虑到原有动态指标计算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对动态指标的运用进行改进。在可行性条件下,将项目计算期内现金净流量的折现期尽可能缩短,使折现现金流量接近实际情况。以资金成本为依据调整折现率,采用资本成本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项目的资本成本,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调整折现率。优化投产期现金流量的估计方法,传统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一般采用等额现金流量模型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但实际上项目投产期各年的现金流量不可能是相等的。因此,应该将影响现金流量的各主要因素视为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猜测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净流量。

(二)确保项目风险因素分析始终贯串于财务评价过程 风险成本是折现法下的基本因素,将对拟投项目的风险分析融入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中,提高项目评估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分析盈利能力时,用期望收益和期望用度代替预计收益和预计用度,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市场风险、销售风险和生产风险,计算项目的经营杠杆系数;在清偿能力分析时,计算项目的财务风险;在外汇效果分析时,考虑项目经营期内的汇率变动风险。经过这样的改进,各指标值就充分考虑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三)把握重要影响因素,适当增加影响因素指标 企业的投资活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经济收益和成本的考虑仅仅是当前投资项目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加快有关绿色会计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表露的方法研究,公道确认计量有关环境因素引起的环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如和利润,并将上述计量结果纳进据以进行财务评价的预计会计报表中,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并对项目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

(四)拓展关注范围,增加项目的发展能力分析 原财务评价侧重于项目的生存能力分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项目发展能力分析将显得更加重要。项目的短期获利能力只是项目表现的一个方面,投资者应该全盘关注项目的未来生命周期,对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能力予以关注,因此,有必要在原评价体系中增加项目发展能力分析。

(五)培养系统思维,整合各个评价指标 目前的评价体系中具有众多的分析指标,导致了企业在运用过程中不知道以哪一个为重点。企业可以根据各指标在财务评价中的重要性,对各指标设立一定的权重,由国家或地区政府部分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指标权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新,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指标权重评定方法和比较标准,量化评价结果。通过综合结果能够较清晰地反映项目的整体情况。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例6

二、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现状分析

无论对于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而言,资本性项目投资均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投资数额多、影响时间长、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如何取舍,要通过评价指标进行测算,保证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不失误。

(一)资本项目投资决策指标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前两个指标是非折现指标,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而后四个指标是折现指标,在指标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了资金时间价值。从非折现指标向折现指标的过渡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资金价值和风险成本的进一步认识和关注。

非折现评价指标具有计算简单、含义清晰等优点,但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从而可能导致决策失败。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较清楚地反映了项目投资回收的时间,但不能说明投资回收后的收益情况。投资利润率指标虽然考虑了项目所能创造的全部收益,但却无法弥补由于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所带来的问题,因而仍然可能造成决策失败。当非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和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以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这是因为货币时间价值常常是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净现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投资评价指标,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之间的差额,它以现金流量的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关系:当净现值大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大于投资,该项目具有可取性;当净现值小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小于投资,该项目则不具有可取性。净现值的计算过程实际就是现金流量的计算及时间价值的计算过程。净现值的大小取决于折现率的大小,其含义也取决于折现率的规定:如果以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的全部收益(损失);如果以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已放弃方案多获得的收益;如果以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多获得的收益。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折现率,对项目建设期间的现金流量按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而对经营期的现金流量则按社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分段计算。净现值率实际是将净现值与投资的现值进行比较,以现值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对比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净现值在投资额不同时不能正确决策的缺点。获利指数是以相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而净现值则是以绝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基于财务分析的角度而言,考虑了时间价值和相关风险因素项目投资评价指标已经能够较好地反映一个项目的投资价值,在实际运用中,财务分析指标常常会遇到较多的问题。

(二)项目投资决策指标运用现状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需要在国家现行税制和价格体系条件下,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效益和用度,从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当前,政府和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时主要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项目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评价体系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足。

首先,动态折现指标的计算过程存在商榷余地。财务评价的动态指标因采用贴现技术而使项目财务评价更具科学性,但在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时,常假设该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在项目计算期的期初或期末发生,这使得未来现金流量偏离预期。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投进使用并正常运转的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并不只是在年初或年末发生,而是会时时发生,对时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以假设的发生时点计算现值,是有失偏颇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应与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相适应,从而计算的净现值只要大于零,该方案理论上就应该是可行的。但我国投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是由国家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建设部组织测定、并定期调整,与投资项目本身的资金成本相脱节,造成决策的短期行为。

然后,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缺乏系统性。投资活动是一种逐利活动,其风险与收益呈同向变化,很多财务收益很好的项目可能由于风险过大而不具可行性,即拟投项目的不确定性对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外汇效果均有重大影响。而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将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独立于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外汇效果分析之外,使其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决策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各财务评价指标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有时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投资结论会大相径庭。应以哪些指标为投资的主要取舍标准,哪些指标为次要标准,各财务指标的可行性标准是多少,现行评价体系都没有给出一个指导性的标准。

最后,缺乏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对投资环境影响的评价仅局限于定性评价,定量方面基本没有。但很多投资项目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四周的生态、资源、人居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水体污染、植被破坏、耕地占用等。因此,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不应该只是定性分析,还应以成本、用度、收益等形式将环境影响纳进到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来。

综上所述,项目投资决 策评价指标的建立有助于规范我国资本性投资,促进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财务评价指标在衡量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阻碍了投资者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制度因素和指标具体运用出发对项目投资决策指标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

三、项目投资评价指标的优化路径

折现财务指标与简单财务指标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问题的限制,指标的评价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财务评价内容和方法。

(一)积极创新,优化动态指标的计算

考虑到原有动态指标计算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对动态指标的运用进行改进。在可行性条件下,将项目计算期内现金净流量的折现期尽可能缩短,使折现现金流量接近实际情况。以资金成本为依据调整折现率,采用资本成本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项目的资本成本,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调整折现率。优化投产期现金流量的估计方法,传统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一般采用等额现金流量模型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但实际上项目投产期各年的现金流量不可能是相等的。因此,应该将影响现金流量的各主要因素视为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猜测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净流量。

(二)确保项目风险因素分析始终贯串于财务评价过程

风险成本是折现法下的基本因素,将对拟投项目的风险分析融入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中,提高项目评估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分析盈利能力时,用期望收益和期望用度代替预计收益和预计用度,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市场风险、销售风险和生产风险,计算项目的经营杠杆系数;在清偿能力分析时,计算项目的财务风险;在外汇效果分析时,考虑项目经营期内的汇率变动风险。经过这样的改进,各指标值就充分考虑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三)把握重要影响因素,适当增加影响因素指标

企业的投资活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经济收益和成本的考虑仅仅是当前投资项目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加快有关绿色会计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表露的方法研究,公道确认计量有关环境因素引起的环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如和利润,并将上述计量结果纳进据以进行财务评价的预计会计报表中,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并对项目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

(四)拓展关注范围,增加项目的发展能力分析

原财务评价侧重于项目的生存能力分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项目发展能力分析将显得更加重要。项目的短期获利能力只是项目表现的一个方面,投资者应该全盘关注项目的未来生命周期,对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能力予以关注,因此,有必要在原评价体系中增加项目发展能力分析。

(五)培养系统思维,整合各个评价指标

目前的评价体系中具有众多的分析指标,导致了企业在运用过程中不知道以哪一个为重点。企业可以根据各指标在财务评价中的重要性,对各指标设立一定的权重,由国家或地区政府部分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指标权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新,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指标权重评定方法和比较标准,量化评价结果。通过综合结果能够较清晰地反映项目的整体情况。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例7

因增资和减资导致控制关系发生变化,意味着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环境发生了变化,有必要用新的计量基础去替代原有的计量基础,并用新的计量基础对原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进行追溯调整和财务重述,以体现长期股权投资计量环境与计量基础的一致性原则。

一、长期股权投资追溯调整对一致性原则的体现

(一)权益法变更为成本法

增资和减资都可能导致成本计量环境的变化,从而引起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变更为成本法。为此,需要将原权益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基础调整为与当前成本法相一致的计量基础。

1.通过增资,由权益法变更为成本法

由于我国合并会计准则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并分别要求采用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合并财务报表,所以,对权益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调整需要考虑企业合并类型。

(1)通过增资,由权益法变更为非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

对于通过增资由权益法变更为成本法,需要将原重大影响下的投资视为从一开始就采用成本法计量,从而对其投资成本按照成本法进行追溯调整。1)首先消除原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贷差”(取得日投资成本小于享有的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下同)调整额,调减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并调减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直接列入本期资产负债表,下同);然后再按照非同一控制下成本法的要求,调整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贷差”,调增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并调增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由于两种计量环境下股权投资差额调整分录方向相反且金额一致,故可不对其进行调整。2)消除原投资日至合并日之间由于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影响,即消除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和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同时消除与损益调整对应的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与其他权益变动对应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3)因为涉及企业合并,还要用新增投资股权投资差额“贷差”调增长期股权投资,同时调增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直接列入本期利润表,下同)。

(2)通过增资,由权益法变更为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

由于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是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而非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是以被投资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因此,需要将原重大影响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调整为与同一控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相一致的计量基础下的投资成本。1)消除权益法下的股权投资差额调整额。如果原权益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存在股权投资差额“贷差”,则调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并调减留存收益。2)将权益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替换为同一控制成本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即首先调减长期股权投资(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调增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调整资本公积等权益项目(如果资本公积不够冲减的,则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下同)。如果原投资以非货币性资产作为对价,还要消除原权益法下非货币资产转让净收益,并调整留存收益。3)消除原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额,即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其他资本公积),并同时调整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留存收益,从而把权益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调整为成本法下的投资成本。

2.通过减资,由权益法变更为成本法

投资方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方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改按成本法核算。为了保持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计量基础的一致性,需要把原权益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视为从一开始即采用成本法,将投资成本调整为非重大影响下的投资成本。为此,首先需要将原权益法下调整的股权投资差额“贷差”予以转回,即调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同时调减留存收益;其次,把原投资从投资日至减资日止由于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影响额予以消除,即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其他资本公积),并同时调整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留存收益。

(二)成本法变更为权益法

由于权益法是以享有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核算的依据和标准,它要求保持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一致性,所以必须采用追溯调整法将成本法下的投资成本调整为权益法下的投资成本。

1.通过减资,由成本法变更为权益法

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从控制转为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当改按权益法核算。如果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变更为权益法,则调整过程如下:

(1)剩余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的追溯调整

将减资后剩余投资账面价值与该剩余投资取得时所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进行比较,如果该剩余投资成本额小于所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股权投资差额),则调增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调增留存收益。

(2)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剩余投资成本的影响进行追溯调整

对于剩余投资取得后至转换为权益法之日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剩余的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被投资方净利润(扣除对投资者分配的部分)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增留存收益;属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如果是由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变更为权益法,除进行与非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类似的调整外,还需要将剩余的以被投资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成本。

2.通过增资,由成本法变更为权益法

对被投资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方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当改按权益法核算。

(1)对原有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的调整

将原成本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取得该投资时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进行比较,如果剩余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则调增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调增留存收益。

(2)对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原投资的影响额进行追溯调整

对于原投资取得后至新投资日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被投资方实现的净利润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属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调整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对新增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的调整

将新增投资成本与按照该投资比例确定的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进行比较,如果剩余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则调增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调增当期损益。

二、计量方法不变的情况下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追溯调整

控制下的成本法与非重大影响下的成本法所面临的计量环境是不同的,当二者发生转换时,有必要把原计量环境下的计量基础调整为与新计量环境相一致的计量基础,进而调整投资成本。

(一)通过减资,由控制下的成本法变更为非重大影响下的成本法

1.通过减资,由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变更为非重大影响下的成本法

同一控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是按照被投资方净资产账面价值计量的,而重大影响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是按照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当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环境由控制变更为非重大影响后,应当将剩余投资的计量基础由被投资方净资产账面价值调整为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即调减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调增长期股权投资(以支付对价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如果二者出现差异,则调整资本公积。如果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是以非货币性资产为对价时,还要确认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收益并调整留存收益。

2.通过减资,由非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变更为非重大影响下的成本法

非同一控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与非重大影响下的长期股权投资均是按照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的,二者的计量基础一致。但是减资之后,从原来的控制关系降格为非重大影响,说明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原来基于报表合并需要,对股权投资差额的调整已经失去存在的基础,故应将剩余的股权投资差额转回,即按照剩余股权比例调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和对应的留存收益。

(二)通过增资,由非重大影响下的成本法变更为控制下的成本法

1.通过增资,由非重大影响下的成本法变更为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

同一控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是按照享有的被投资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计量的,而非重大影响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是按照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因此,对于同一控制下的增资合并,应当把原非重大影响下的投资视为同一控制下的投资,将其投资成本(按支付对价公允价值计量)与取得日被投资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进行比较,用其差额调整投资成本,并调整资本公积,从而使其投资成本与被投资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保持一致。

2.通过增资,由非重大影响下的成本法变更为非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

非重大影响下的长期股权投资与非同一控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均是按照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的,但是由于增资引起了计量环境的变化,引发了报表合并问题,需要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差额。为此,首先要把重大影响下的投资视为控制下的投资,对其股权投资差额“贷方”进行调整,即调增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同时调增留存收益;然后对新增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贷方”进行调整,即调增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同时调增当期损益。

结 语

长期股权投资计量的核心是如何计量才能公允地反映投资关系的实质。计量基础取决于投资环境而不是计量方法,因为在同样的计量方法下,计量基础是可以不同的。因此,是否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追溯调整,以及如何追溯调整,取决于计量环境的要求而不仅仅是计量方法。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例8

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久高速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不断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货币基础,与此同时,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的力度,积极完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纷纷上马大型的建设项目,包括农林水利、电力、公路、铁路、住房、城市基础建设及其他工业。这些项目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性大的特点。虽然我国在改革投融资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对投资项目的前期评估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是还不足以改变当前投资项目评估的混乱现状。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发改委出台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后,各个地方政府纷纷上马大型建设项目,这也暴露出了投资总量偏大、结构失衡、预算超支等严重问题,而项目整体投资分析研究的滞后是重要因素之一。当前项目投资决策评价多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分析得出各种财务支持指标,从而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但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单纯的财务指标评价过程存在众多难点和困境。因此,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现状分析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例9

一、中外会计准则的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在联营和合营企业中的投资》(2011)[1](IAS 28)规定如果联营企业中的投资变为合营企业中的投资,投资方应继续使用权益法,不再重新计量剩余权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认为这种情况下投资性质虽然发生了变化,但集团边界和计量要求没有发生变化,应继续采用权益法核算。同理,对联营企业追加投资具有重大影响属于量变而不是质变,并未跨越会计界限,应继续采用权益法核算,原有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不做追溯调整。

普华永道[2]就IAS 28编写的实务指引指出当投资方对联营企业追加投资并继续具有重大影响,但无法取得控制时,对追加投资部分的会计处理只能采用一种方法。追加投资所发生的成本(包含任何可直接归属的成本)将作为联营投资账面价值的增加,追加投资产生的商誉按追加投资日的公允价值计算(负商誉计入损益)。自其成为联营企业以来,投资方原持有的权益不予以调整至公允价值,继续按权益法予以确认。此项指引明确了投资方对联营企业追加投资后投资成本的计量以及商誉的处理方法,要求追加投资后投资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由追加投资前账面价值和追加投资成本构成。其中,长期股权投资原账面价值以开始采用权益法核算时联营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持续计算,追加投资成本以投资方于追加投资日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与投资方在追加投资日按追加投资比例享有联营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孰高确定。

在国内,相关业务核算首见《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以下简称“讲解2010”),讲解(2010)[3]指出投资方对联营企业追加投资未取得控制权继续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原有投资账面价值要按享有联营企业追加投资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进行调整,二者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投资方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在追加投资日联营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基础上持续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应用指南(2014)[4](以下简称“指南2014”)对联营企业追加投资核算与讲解(2010)不同之处在于追加投资日投资方长期股权投资原账面价值保持不变,不按当日联营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进行调整。

二、投资方对联营企业追加投资成本的确定

关于投资方追加投资后对被投资单位继续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会计核算,我国会计准则遵循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这一庄严承诺。在追加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中外会计准则没有差异,追加投资成本根据追加投资初始成本与联营企业可辨认净资产于追加投资日公允价值投资方按追加投资比例享有的份额孰高确定,原有投资的账面价值不做调整。计算首次采用权益法时点和追加投资时点商誉时联营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不同,因此,有了对联营企业追加投资后长期股权投资存在混合计价的说法。本人认为上述处理并不违背资产计价一致性原则,在没有跨越会计界限以及不存在一揽子交易情况下,对联营企业追加投资是一项独立的业务,前后两次商誉计算时所使用的联营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金额不同,无需对已有计价金额进行调整。按着权益法核算规则,初始投资成本按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确定,不同时点支付??价的公允价值也会发生变化(如支付对价为非货币性资产,其在不同时点的公允价值也不一定相同),计价一致性得以维持和延续。中外会计准则均要求在追加投资时对前后两个商誉要综合考虑,不对原有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也是基于对联营企业追加投资业务中涉及的公允价值变化属于量变过程的考虑。本文未探讨联营企业回购权益资本导致投资方持股比例增加的情况。

例:A公司于20×6年1月1日出资300万元,从其他投资者手中取得B公司25%的股权,当日,B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 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B公司20×6年实现利润100万元,增加其他综合收益40万元,20×7年1月1日以20×6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持续计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 14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 200万元,差额60万为存货评估增值,该存货在20×7年已售出。20×7年1月1日,A公司从B公司的其他投资者手中取得B公司15%的股份,以银行存款210万元作为支付对价,追加投资后继续采用权益法核算。20×7年B公司实现利润140万元。

20×6年1月1日B公司初始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300万

贷:银行存款 300万

20×6年1月1日,A公司享有B公司的权益份额1 000×25%=250(万元),商誉为300-250=50(万元)。权益法下商誉不单独体现,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初始成本300万元大于享有的权益份额250万元,初始投资成本即为投资成本。

20×6年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00×25%=25(万元),其他综合收益40×25%=10(万元),20×6年底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300+35=335(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5万

贷:投资收益 25万

其他综合收益 10万

20×7年1月1日B公司追加投资时:

A公司追加投资初始成本210万元,享有B公司追加投资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权益份额为1 200×15%=180(万元),形成的商誉为210-180=30(万元),两次投资形成商誉为正,因此,追加投资成本为21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210万

贷:银行存款 210万

A公司追加投资后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335+210=545(万元)。

三、投资方对联营企业追加投资继续采用权益法的后续计量

对联营企业追加投资后未取得控制权继续采用权益法核算时,中外会计准则对于追加投资后投资方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没有明确规定。基于对追加投资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计量的分析,可供选择的方法有:

(一)后续计量分段进行

此种方法下,投资方对联营企业追加投资前原长期股权投资部分后续计量以联营企业首次采用权益法时联营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持续计算;投资方对联营企业追加长期股权投资部分后续计量以追加投资时联营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持续进行。追加投资前后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所采用的联营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时点不同。从后续计量与初始确认成本保持计价一致性的角度看,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核算过程较为复杂,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对同一企业的投资采用不同的计量手段也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

沿用前例,20×7年底A公司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时:

以首次形成权益法时联营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的投资方原投资部分确认的20×7年投资收益为140×25%=35(万元);以追加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的投资方追加投资部分确认的20×7年投资收益[140-(1 200-1 140)]×15%=12(万元),则20×7年A公司确认的对B公司的投资收益为35+12=47(万元)。20×7年底A公司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545+47=592(万元)。

(二)后续计量以追加投资时点联营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持续计算

基于业务并未跨越会计界限,原采用权益法核算形成的商誉和追加投资部分形成的商誉可以综合考虑,追加投资后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也应一并考虑,采用相同的计价基础。在对原有投资账面价值不做追溯调整的情况下,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追加投资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以追加投资时点联营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持续计算。此种方法也延续了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修订前的做法。

沿用前例,20×7年底A公司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时:

投资形成的投资收益[140-(1 200-1 140)]×40%=

32(万元)。

20×7年底A公司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545+32=577(万元)。

(三)后续计量以首次采用权益法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持续计算

为了避免后续计量出现混乱,追加投资后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计价基础应保持一致。借鉴投资方对子公司追加投资后享有的权益份额以首次取得控制权时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持续计算规则,本人认为联营企业不同时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只影响到长期股权投资追加投资时账面价值的确定,不影?其后续计量。从量变角度考虑,计价基础应保持不变,投资方对联营企业追加投资后投资收益、其他综合收益等的计算以首次采用权益法核算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持续进行。

沿用前例,20×7年底A公司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时: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例10

一、投资性房地产确认个案分析――以采用化整为零方式出租的房地产为例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往往将某项自有的房地产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出租给多个客户(商户),最典型的情况就是大型百货商场将拥有独立产权的某层物业出租给某些品牌专柜使用。由于单个铺位并没有独立的产权,因此无法单独出售,而且企业出于应对市场变化的考虑,往往不断调整不同客户(商户)的实际租赁面积和租赁位置,并因客户(商户)进场的时间可能有先有后使得各铺位的租赁起始日不断变化,个别或某些铺位在某个时点甚至会出现暂时停租的现象。

本文认为这类房地产应被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因为我们不能因为单个铺位没有独立的产权而否定整层房地产的单独可计量性和可出售性。根据新准则所确定的原则,某项资产是否应得到确认关键看两个方面:一是是否符合该项资产的定义。二是是否满足该项资产的确认条件。以化整为零方式出租的房地产虽然部分铺位可能在某个时点处于停租状态,但就整项资产来说,其赚取租金的根本目的并没有改变。只要暂未出租的铺位并没有被企业自用且可预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被出租出去的话,该项房地产就符合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至于有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以及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两个确认条件就不言自喻了。

二、从防止盈余管理的角度探讨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变更的政策适用性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只允许出现一种情况:即从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而不能从公允价值模式再变更为成本模式。另外,同一企业对其所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只能采用一种后续计量模式而不能同时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两种模式。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例外情况。

1、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

(1)某企业在首次执行新准则时,认为其所有的投资性房地产满足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条件并决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随后的某一天,该企业新增了一部分房地产并将其出租,但其中某些新增的投资性房地产尚不能满足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条件。

(2)某企业在首次执行新准则时并没有投资性房地产,某一天,该企业新增了一部分投资性房地产,且这些投资性房地产均满足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条件,该企业决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其进行计量。随后的某一天,该企业又新增了另外一部分房地产并将其出租,但其中某些新增的投资性房地产尚不能满足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条件。

2、针对上述两种情况,只可能存在两种选择

(1)第一种选择是允许对原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继续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对新增的投资性房地产则允许同时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2)第二种选择是将原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变更为成本模式计量,并对新增的投资性房地产也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显而易见,不管企业最终做何选择都是与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上述规定相违背的。因此,本文认为,投资性房地产准则需尽快对此做出修正,否则,当上述情况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真正出现时,企业将无所适从。

3、优化选择

对于上述两种处理方法,本文认为第一种处理方法更科学,即允许企业对满足不同条件的投资性房地产分别采取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企业所采用的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或会计处理方法)出现人为的重大变更,还有利于防止企业利用这种会计政策的变更操纵利润。

同时,为了防止企业利用上述情况下选择两种计量模式的较大空间来操纵盈余,一方面应该继续坚持对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能再变更为成本模式计量这一做法,另一方面还应该规定企业对于今后新增的与其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同类或类似的投资性房地产以及其他满足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必须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不得采用成本模式计量。

三、投资性房地产在不同计量模式下的累计财务影响实证比较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所计提的折旧(摊销)和处置时的账面价值均通过“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反映,但处置收入则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在处置时需首先进行上述处理,还需将该投资性房地产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若存在首次执行日或转换日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也需一并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下面将以某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分别处于不断升值和贬值的经济背景为例,对不同计量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日常核算及其处置的累计财务影响通过实证比较进行分析。

实证一:房产升值背景

20×6年6月,甲企业打算搬迁至新建办公楼,由于原办公楼处于商业繁华地段,甲企业准备将其出租,以赚取租金收入。出租000,20×6年10月,甲企业完成了搬迁工作,原办公楼停止自用。20×6年12月,甲企业与乙企业签订了经营租赁协议,将其原办公楼整体出租给乙企业使用,租赁期开始日为20×7年1月1日,租赁期限为3年。20×7年1月1日,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6000万元,其原价为4000,已提折旧1000万元,使用寿命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0。按照经营租赁合同约定,乙企业每年支付甲企业租金500万元。20×7年、20×8年和20×9年底,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分别为6800万元、8000万元和9500万元。20×9年12月31日,租赁期届满,甲企业收回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并以公允价值9500万元出售,出售款项已收讫。假设甲企业于20×7年1月1日起分别采用成本模式(假设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和公允价值模式对上述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其累计财务影响差异(见表1)。

实证二:房产贬值背景

假设上例中的办公楼出租000,20×7年1月1日的公允价值为2900万元,且20×7年、20×8年和20×9年底的公允价值分别为2750万元、2550万元和2450万元。20×9年12月31日,租赁期届满,甲企业收回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并以公允价值2150万元出售,出售款项已收讫。其他条件与上例相同。该投资性房地产(办公楼)的累计财务影响(见表2)。

通过上述实证比较不难看出,不管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如何变化,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和成本模式核算其投资性房地产所确认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累计营业利润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在时间顺序上有先有后罢了,这种利润确认的时间性差异正是公允价值模式与成本模式的本质区别。

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虽然公允价值模式与成本模式累计确认的营业利润完全相同,但企业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所累计确认的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与成本模式出现了较大差异。以投资性房地产处于不断升值的经济背景为例,公允价值模式下企业累计确认的其他业务收入总额和其他业务成本总额超过成本模式5000万元,该差额的形成可分解为以下两个部分:(1)首次确认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时计入“资本公积”科目的公允价值变动3000万元;(2)该项投资性房地产被处置前累计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0万元。

正是由于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使得企业在核算投资性房地产时造成了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的确认结果出现了重大差异。本文认为,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角度来看,上述差异的出现可能会在收入、费用、毛利率、费用占收入比重、利润占收入比重等企业的经营及财务指标的增减趋势以及结构比重变化等方面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造成诸多重大误解。为了避免上述差异的出现,关键要重新规范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的账务处理方法。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确定的关于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的账务处理规范。

四、对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账务处理建议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例11

广大朋友们,关于“浅谈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分析与优化”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一、引言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久高速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不断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货币基础,与此同时,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的力度,积极完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纷纷上马大型的建设项目,包括农林水利、电力、公路、铁路、住房、城市基础建设及其他工业。这些项目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性大的特点。虽然我国在改革投融资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对投资项目的前期评估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是还不足以改变当前投资项目评估的混乱现状。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发改委出台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后,各个地方政府纷纷上马大型建设项目,这也暴露出了投资总量偏大、结构失衡、预算超支等严重问题,而项目整体投资分析研究的滞后是重要因素之一。当前项目投资决策评价多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分析得出各种财务支持指标,从而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但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单纯的财务指标评价过程存在众多难点和困境。因此,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现状分析无论对于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而言,资本性项目投资均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投资数额多、影响时间长、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如何取舍,要通过评价指标进行测算,保证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不失误。(一)资本项目投资决策指标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前两个指标是非折现指标,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而后四个指标是折现指标,在指标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了资金时间价值。从非折现指标向折现指标的过渡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资金价值和风险成本的进一步认识和关注。非折现评价指标具有计算简单、含义清晰等优点,但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从而可能导致决策失败。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较清楚地反映了项目投资回收的时间,但不能说明投资回收后的收益情况。投资利润率指标虽然考虑了项目所能创造的全部收益,但却无法弥补由于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所带来的问题,因而仍然可能造成决策失败。当非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和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以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这是因为货币时间价值常常是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净现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投资评价指标,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之间的差额,它以现金流量的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关系:当净现值大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大于投资,该项目具有可取性;当净现值小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小于投资,该项目则不具有可取性。净现值的计算过程实际就是现金流量的计算及时间价值的计算过程。净现值的大小取决于折现率的大小,其含义也取决于折现率的规定:如果以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的全部收益(损失);如果以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已放弃方案多获得的收益;如果以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多获得的收益。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折现率,对项目建设期间的现金流量按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而对经营期的现金流量则按社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分段计算。净现值率实际是将净现值与投资的现值进行比较,以现值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对比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净现值在投资额不同时不能正确决策的缺点。获利指数是以相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而净现值则是以绝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基于财务分析的角度而言,考虑了时间价值和相关风险因素项目投资评价指标已经能够较好地反映一个项目的投资价值,在实际运用中,财务分析指标常常会遇到较多的问题,(二)项目投资决策指标运用现状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需要在国家现行税制和价格体系条件下,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效益和用度,从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当前,政府和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时主要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项目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评价体系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