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价值评估概念

价值评估概念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2 08:22:44

价值评估概念

价值评估概念例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2014年财政部会计司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文中对公允价值的概念和应用范围作了进一步详细说明,体现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领域内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会计和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概念分析

我国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中第一次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准则中将公允价值的概念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负债清偿的金额计量”,2014年的会计准则第39号对公允价值的概念作了重新定义,即“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新定义的公允价值概念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其相似,尽管我国财政部对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前后表述不一致,但是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第一,强调在公平条件下进行的交易或有序交易;第二,参与者有能力并且自愿进行相关资产和负债的交易;第三,参与者应当熟悉情况,能够对可取得的信息对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及交易具备合理认知。

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一种基于当事人各方的地位、资产的状况及资产面临的市场条件合理的评估价值。它是评估人员根据被评估资产自身的条件及所面临的市场条件,对被评估资产客观价值的合理估计值。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与相关当事人的地位、资产的状况及资产所面临的市场条件相吻合,且并没有损害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亦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

会计与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的区别

(一)假设条件不同

会计四大假设前提中,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密切相关的是持续经营假设,即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会持续经营下去,会计中的公允价值应该是反应企业持续经营下去的前提下,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客观公正的计量。而资产评估最基本的四个假设是交易假设、公开市场假设、持续使用假设和清算假设,资产评估的各种结果应该与不同的假设前提相匹配。会计中的公允价值的假设仅仅是资产评估中的一种,在假设方面,资产评估的外延要比会计更加宽泛。

(二)市场条件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中明确指出“企业应当以主要市场的价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不存在主要市场的,企业应当以最有利市场的价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因交易在主体市场或最有利市场进行,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对评估主体最有利。而在资产评估中,市场分为正常市场和非正常市场,资产评估结果即资产的公允价值有可能是在正常市场下的合理评估价值,也可能是在非正常市场下的合理评估价值。在正常市场下,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更接近于会计中的公允价值,而在非正常市场下,资产所面临的市场条件,有可能是有利市场,也可能是不利市场,因此,资产评估中,资产所面临的市场条件要比会计复杂的多。

(三)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不同

会计中的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是在活跃市场的脱手价格,即市场价格。资产评估中常用的公允价值包括市场价值、投资价值、重置价值和清算价值,资产评估的市场价值的合理性是相对于评估时点整体市场而言的,即整体市场认同,资产的市场价值对于整体市场上潜在的买者或卖着来说是相对公平合理的,而非市场价值只对特定的资产业务当事人来说是公平合理的,即局部市场认同。

会计与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的相同之处

(一)计量对象的全面性

不论是在会计,还是在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不仅可以用于资产的计量,还可以用于负债的计量,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完善,会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二)估值技术的一致性

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主要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企业应当用一种或多种估值技术相一致的方法计量公允价值,企业使用多种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的,应当考虑各估值结果的合理性,选取在当前情况下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金额作为公允价值。在资产评估中,也同样采取三种估值技术来进行公允价值的计量,因此二者在估值技术上是一致的。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动态性

不管是在会计领域内,还是在资产评估方面,公允价值是个相对概念,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估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在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要进行重新计量,以确定其最新价值,真实反映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资产评估中也要根据需要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公允价值的动态性需要企业适时调整资产和负债的评估价值。

结论

公允价值的计量在资产评估和会计中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不难看出,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的内涵和范畴要比会计中的广泛的多,从某种意义山来讲,会计中的公允价值的计量是属于资产评估中资产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丰富性增强了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在实务中,专业人员应很好的理解公允价值在资产评估和会计领域的异同,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公允价值计量。

参考文献:

[1]韦群.会计与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的比较[J].财会月刊,2011,01:29-31

[2]欧阳文晋.公允价值在资产评估与会计工作中应用差异比较[J].现代商贸工业,2012,14:102-103

价值评估概念例2

一、引言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种评估政府行为的活动,需要完备和系统的理论为基础,以便科学指导实践。要充分发挥政府绩效评估理论的有效作用,必须对评估理论基础概念进行界定和关联分析,形成有机框架,即政府绩效评估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forGovernment Performance Appraisal,CFGPA)。政府绩效评估概念框架的构建,有利于政府绩效评估准则的制定,有利于评价并据以修订既有的评估准则。有利于指导评估准则制定机构发展新的评估准则,同时在缺乏评估原则的领域内起到基本的规范作用。从国内外学者和机构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成果看,有关政府绩效评估概念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政府绩效评估内涵界定。美国的奥斯本与盖布勒(1992)、美国《国家绩效评论》(1993)和菲利普・J・库珀(1995)等,我国臧乃康(2001)、蔡立辉(2002)等,对政府绩效评估的一系列概念(评估的内涵、评估的主体和对象、方法和形式、价值取向、评估的目的和原则等问题)进行了各自不同的阐述,形成了不少有益结论。但对于政府绩效评估的一系列概念尚没有形成系统的基础理论框架,导致有关概念的界定仍然比较模糊。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研究的逻辑起点,导致研究缺乏目标性。笔者认为,借鉴国内外经验和相关学科的理论构建范式,积极构建系统性、整体性较强的、具有本土化特色政府绩效评估概念框架与准则体系,应成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领域研究的当务之急。本文试图构建概念框架,旨在指导政府绩效评估准则的制定和绩效评估实务。

二、政府绩效评估概念框架

(一)政府绩效评估框架结构。政府绩效评估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评估环境影响了评估价值取向与目标、评估的基本假设、评估对象等方面,这些方面决定了评估要素的产生,而评估要素的产生又需要一定的评估方法对其评估。以对比和验证假设,从而形成政府绩效评估报告。通过逐层分析概念框架涵盖的基本内容,对有关概念界定和特征区分,形成科学的评估体系。因此,政府绩效评估概念框架是在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界定基础上,由评估目标和相互关联的基本概念构成的一个连贯的理论体系,是解决“评估前提是什么、为什么评估、对谁评估、评估什么、评估信息达到什么质量、如何评估、评估结果如何报告”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政府绩效评估的概念框架。政府绩效评估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说明政府绩效评估并为政府绩效评估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系统,其可以用来评估现有的评估准则、指导和发展未来的绩效评估准则和解决已有的评估准则未曾涉及到的新的绩效评估问题。以评估环境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概念框架图如(图1)所示。

概念框架描述:首先,政府绩效评估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评估环境影响了评估价值取向与目标、评估的基本假设、评估对象等方面,因此它是政府绩效概念框架研究的逻辑起点。其次,政府绩效评估活动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评估目标是在一定的基本假设前提下通过对确定的评估对象进行评估来实现。从而在评估环境影响下的评估目标、评估假设和评估对象构成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基础框架。第三,评估目标、评估假设和评估对象共同决定了政府绩效评估的要素,包括它的具体设置、设置数目和评估要素的内涵。第四,评估信息质量特征介于评估目标和评估报告之间,具有“桥梁”的性质,既反映评估目标的基本内涵,又统驭着报告信息的披露程序。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构成了政府绩效评估的概念框架,评估实务要在概念框架的范畴和指导下进行。并根据评估要素和评估信息质量特征要求,遵循一定的评估原则,并为此制定具体的评估执业准则。评估报告是通过具体的评估程序产生的。评估程序是根据评估的原则和具体准则而设计的,同时根据所选择的评估方式和报告类别并考虑评估的影响因素而执行具体流程。

(二)政府绩效评估概念框架逻辑起点评估环境政府绩效评估的产生、发展均与一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生活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等紧密相连。政府绩效成为公共管理关注的焦点源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为解决经济停滞、管理危机、财政危机和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下降等问题,掀起了重塑政府的改革运动。在这种“以企业家精神改革政府”的运动中,绩效评估与管理这个普遍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的理念被引入政府管理,要求政府注重绩效,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重塑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从各国实践的情况看,绩效评估应用的各种手段、工具和方法日趋完善,效果非常显著。西方国家普遍推行的绩效评估措施,包括政府围绕其使命采用目标管理(MBO),全面质量管理(TQM)等手段进行绩效管理,强化了政府对议会和顾客的双重责任;实行成本核算,加强财务控制,完善信息反馈,实行以绩效为基础的预算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打破统一的薪酬体系,推行绩效工资制和业绩奖励制。正是这些改革措施的实行推动了以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为理念的绩效评估制度的运用与发展。公共项目及其产生的结果成为了政府管理活动的核心和关注的焦点;绩效管理、顾客至上与服务意识、在政府公共部门与管理中引进竞争与市场机制等措施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政府管理目标也由单一地追求效率目标发展到全方位地追求社会公平、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改善公共责任机制和提高公众的满意程度。在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改善人民福利的激励下,以及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和西方各国政府改革实践的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关注和跟踪西方的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进展,各级政府和部门以推进政府机关效能建设和推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为突破口,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在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出现了如社会服务承诺制、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目标责任制考核、公民评议政府和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等方式。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赋予了绩效评估新的时代要求和价值取向。提出了“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明确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并就服务型政府的宗旨、职能配置、管理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三、政府绩效评价框架第一层级概念:假设、目标和对象

(一)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假设基本假设是由政府绩效评估的环境所决定,作为绩效评估存在和运作前提的基本概念。政府绩效评估主要是向全部信息使用者和公共管理委托者提供政府整体的绩效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很明显,这种评估信息系统受到了内外部环境的影响。绩效评估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程序都离不开内外部环境所建立的假设。孟华(2006)在考察了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历史后,得出了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基础是:实用主义与科学理性主义的理论基础,质疑政府与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基

础,分权化政治架构的政治制度基础。结合美国的经验与转型期我国的实践,本文提出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假设:一是政府的可信性假设。是指政府的可以信赖程度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基础。这种可信性假设包括政府存在的必要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能力,政府官员的工作胜任能力,以及政府官员的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假设。这种假设是政府绩效评估方式选择的基础,政府的信赖程度决定了绩效评估以内部方式还是外部方式为主,同时也决定了评估主体的独立、客观程度。二是信息可验证假设。是指所提供的反映绩效活动的信息是可以验证的。它包含以下含义:首先,对政府的绩效活动的记录和汇总是客观的,即绩效活动和绩效活动的记录存在逻辑联系。其次,存在评估绩效活动合理性的客观标准。再次,重大舞弊差错及非法行为是可揭露的。最后,评估主体能在合理的时间、人力和费用范围内取得足够的证据并得到有效的结论。从信息可验证假设出发,可以推导出四个重要的政府绩效评估概念,即评估证据、评估准则、评估风险和合理保证。要对评估客体进行验证,首先必须取得充分有效的评估证据;为了做出评价,还必须有大家公认的评估准则;评估人员未能揭示的绩效信息的重大差错和舞弊,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评估风险;社会公众就可以相信经验证的评估信息能提供某种程度的合理保证,一旦遭受损失,就可追究评估人员的法律责任。三是评估主体独立性假设。评估主体的独立性假设认为,由于委托关系和利害冲突的存在,客观上需要一个与评估信息没有任何利害冲突的独立“第三人”,对绩效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做出评价。四是评估主体胜任能力假设。是指评估人员在履行评估职责过程中应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包括技术、知识和经验等。五是评估主体理性假设。该假设认为评估人员也是有理性的,其自身存在着自利行为。因此评估人员必须通过制定规范予以约束、必须建立健全有关法律、规范对评估人员的评估行为和道德行为予以规范和约束,并建立一定监督措施对评估质量予以控制。六是风险可控性假设。是指虽然信息风险是不可消除的,但评估人员可以通过设计恰当的评估程序。通过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预防把评估风险控制到社会可接受的水平。

(二)政府绩效评估的目标只有明确评估目标,才能确立评估的原则、程序、方法,构建框架体系内容,从而建立相关的评估准则。从一般意义说,政府绩效评估的目的是反映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具体讲,政府绩效评估是向全部信息使用者和公共管理委托者提供政府整体的绩效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为目的,以加强与改善公共责任机制,使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传递公共服务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竞争力,达到管理有效、社会公平、人民满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政府绩效评估目标是基于一定的价值取向而产生,价值的取向反映了政府绩效评估的方向。自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来,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一般主要在于:顾客至上的价值、公共责任的价值和投入产出的价值。我国学者臧乃康(2005)在总结了西方社会的价值取向后认为:中国政府绩效评估既要遵循发达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一般价值,学习其先进经验和经典范式,更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按照符合中国国情的特殊价值进行政府绩效评估,两者必须兼顾。当代中国政府绩效评估是在社会转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背景下起步的。因此,必须突出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和谐价值。同时,政府绩效评估价值一般必须以忠实公共利益为前提,才能实现绩效评估的协调与和谐,因为政府的目标价值具有多样性。政府绩效评估价值目标的设计,要使政府绩效评估过程和效应不仅是评估其行为的有效性,更要评估其行为正当性;不仅评估其行为的经济成果,还要评估其行为对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特别对公民及社会公平、公正的影响,不仅要评估效率、发展,还要评估和谐、协调。这一切都要求政府绩效评估应关注政府行为的价值衡量和价值选择。

(三)政府绩效评估的对象及其内容 政府绩效评估对象就是“对谁评估”的问题。从传统意义上说,评估对象包括政府官员个人绩效和政府行政机构绩效的评估,由于“在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体制下,对行政机构的考核就是对行政首长的考核”。因此,评估对象主要是对政府行政机构绩效的评估。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社会公众满意程度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因此政府绩效评估就是对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管理过程中的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的评定。

四、政府绩效评估框架第二层级概念:评估要素和质量特征

价值评估概念例3

一、工程造价与资产评估的法律概念

1、工程造价的法律概念

工程造价的字面意思就是工程的建造价格。

本文所指的工程,泛指一切建设工程(包括竣工工程和未竣工工程)。

工程造价的法律概念可定义为:某项工程在建造时所支持的全部费用,包括建造过程中的一切建筑材料、工程机械、人力劳务等费用的总和。

2、资产评估的法律概念

本文所指的资产,泛指一切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有形及无形资产(包括动产、不动产、知识产权等)。

资产评估的法律概念可定义为:某项资产在评估日的市场现值或可按市场行情交换的货币价值。

二、工程造价鉴定与资产评估鉴定的异同

(一)两者的相同点

1、对同一房产的造价鉴定和评估鉴定在某些时候,结论是相同的。例如在合同计价标准等同于市场行情,市场行情稳定、折旧率可以忽略等情况下,造价鉴定和评估鉴定的结论很可能一致。

2、工程造价鉴定和资产评估鉴定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一般都通过具有一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鉴定,一般均以鉴定报告的形式作出。

(二)两者的区别

1、鉴定对象的上的区别

工程造价的鉴定对象一般限于在建工程(未完工工程)和竣工工程,而资产评估的鉴定对象则可以是一切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以货币计量的实物财产及无形资产。

故此,在建工程及竣工工程即可进行造价鉴定,亦可进行资产评估鉴定。资产评估鉴定的对象涵盖了工程造价鉴定的对象。资产评估的范围更为广泛。

2、鉴定目的上的区别

工程造价鉴定的目的,是按照合同约定或既定的计价条件对特定工程项目进行的成本计算,而资产评估是以确定资产的市场现值为目的,根据市场行情,与同类资产相比较后估算的市场价值。

故此,某时期就同一工程,资产评估鉴定的金额可能高于或低于工程造价鉴定的金额。

3、鉴定时间上的区别

工程造价鉴定是按约定的计价条件或工程建造时的计价标准确定的。工程造价鉴定的时间与工程造价的结论没有关系,无论何时进行工程造价鉴定,按规定均是相同的鉴定结论。资产评估鉴定确定的是资产的市场现值,体现的是时间价值,即与鉴定的时间存在对应关系,不同的时间进行的资产评估,因市场行情发生变化,鉴定结论往往不同,故此资产评估鉴定书必须有有效期限。

4、鉴定现状的区别

工程造价鉴定仅仅以建造时的情况确定,不考虑鉴定标的的现状。资产评估鉴定必须考虑鉴定标的的现状,要考虑鉴定标的自然和物理上的原因所产生的有形或无形损耗,在资产评估鉴定中会涉及“使用年限”、“成新率”或“折旧率”、“重置价格”、“假定条件”等概念。

三、诉讼实践中工程造价鉴定与资产评估鉴定的法律应用

1、工程造价鉴定的法律应用

在建设工程合同等案件中,涉及到的鉴定,一般为工程造价鉴定。但并不是所有的建设工程合同案件中都必须进行工程造价鉴定,在此类案件中,法院判决并不能一概依赖于工程造价鉴定。

在司法实践中,有很多建设工程合同案件中的鉴定是不必要的,本文认为在该类诉讼案件中,法院若决定进行工程造价鉴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A建设工程合同中没有可以援引的具体工程价款条款,或者没有其他可以作为构成价格条件的相关诉讼证据,若不进行造价鉴定,无法确定工程价款。

B建设工程合同中约定的工程价款超越了工程价款的底线,或者说如果按合同约定价款计算,不可能完成合同约定工程建设项目,根据建造时的市场行情,确实能够证实该事实。

C出现了建设工程合同未约定的建设项目,因建设材料、建设日期、施工周期、施工难度、施工人员等因素存在差异,使得该建设项目不宜适用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价格条款进行确定,或者用约定的价款确定可能导致不公平。

D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实际施工中发生重大变化,发生重大设计变更,使得建设工程合同的实施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继续按原合同约定价款进行结算明显不合理并可能造成显失公平。

E在建设方提供全部或部分工程材料的情况下,在合同实施中,建设方因各种原因,不能提供全部或部分工程材料,双

[1] [2] 

方亦没有就工程材料价款达成一致,施工方业已自行购买工程材料完成工程项目的,且项目已被建设方使用或应验收合格的。

F在建设工程合同中,一方违约或双方违约等情况,导致工程延期、设备闲置、工人怠工等各种损失无法计算的,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在区分责任的情况下必须通过鉴定确定损失额度的。

若不符合上述条件,法院不应进行鉴定,同时,应严格区分工程造价鉴定与资产评估鉴定,不应以资产评估鉴定或具有资产评估性质的价格鉴定来取代工程造价鉴定。

、资产评估鉴定的法律应用

在遗产继承、资产分配、买卖合同等案件中涉及到的鉴定,一般为资产评估鉴定。

本文认为,资产评估鉴定,应符合以下条件:

A争议各方一致要求进行资产评估鉴定的。

B争议各方就涉及资产的价值确实无法达成一致的,又不愿意通过竞价方式处理的。

C涉及资产需要进行拍卖,按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鉴定的。

D为办理法定(转移)登记需要,按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鉴定的。

E其他需要进行资产评估鉴定的情况

在符合以上条件是,法院应依法进行委托评估鉴定。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鉴定与资产评估鉴定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在建设工程合同等相关诉讼案件中,工程造价鉴定资产评估鉴定存在明显的差异,基于保障司法公正,在实际法律应用时应严格区别工程造价鉴定结论与资产评估报告的不同属性,两者不可相互替代。

【参考资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价值评估概念例4

一、工程造价与资产评估的法律概念

1、工程造价的法律概念

工程造价的字面意思就是工程的建造价格。

本文所指的工程,泛指一切建设工程(包括竣工工程和未竣工工程)。

工程造价的法律概念可定义为:某项工程在建造时所支持的全部费用,包括建造过程中的一切建筑材料、工程机械、人力劳务等费用的总和。

2、资产评估的法律概念

本文所指的资产,泛指一切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有形及无形资产(包括动产、不动产、知识产权等)。

资产评估的法律概念可定义为:某项资产在评估日的市场现值或可按市场行情交换的货币价值。

二、工程造价鉴定与资产评估鉴定的异同

(一)两者的相同点

1、对同一房产的造价鉴定和评估鉴定在某些时候,结论是相同的。例如在合同计价标准等同于市场行情,市场行情稳定、折旧率可以忽略等情况下,造价鉴定和评估鉴定的结论很可能一致。

2、工程造价鉴定和资产评估鉴定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一般都通过具有一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鉴定,一般均以鉴定报告的形式作出。

(二)两者的区别

1、鉴定对象的上的区别

工程造价的鉴定对象一般限于在建工程(未完工工程)和竣工工程,而资产评估的鉴定对象则可以是一切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以货币计量的实物财产及无形资产。

故此,在建工程及竣工工程即可进行造价鉴定,亦可进行资产评估鉴定。资产评估鉴定的对象涵盖了工程造价鉴定的对象。资产评估的范围更为广泛。

2、鉴定目的上的区别

工程造价鉴定的目的,是按照合同约定或既定的计价条件对特定工程项目进行的成本计算,而资产评估是以确定资产的市场现值为目的,根据市场行情,与同类资产相比较后估算的市场价值。

故此,某时期就同一工程,资产评估鉴定的金额可能高于或低于工程造价鉴定的金额。

3、鉴定时间上的区别

工程造价鉴定是按约定的计价条件或工程建造时的计价标准确定的。工程造价鉴定的时间与工程造价的结论没有关系,无论何时进行工程造价鉴定,按规定均是相同的鉴定结论。资产评估鉴定确定的是资产的市场现值,体现的是时间价值,即与鉴定的时间存在对应关系,不同的时间进行的资产评估,因市场行情发生变化,鉴定结论往往不同,故此资产评估鉴定书必须有有效期限。

4、鉴定现状的区别

工程造价鉴定仅仅以建造时的情况确定,不考虑鉴定标的的现状。资产评估鉴定必须考虑鉴定标的的现状,要考虑鉴定标的自然和物理上的原因所产生的有形或无形损耗,在资产评估鉴定中会涉及“使用年限”、“成新率”或“折旧率”、“重置价格”、“假定条件”等概念。

三、诉讼实践中工程造价鉴定与资产评估鉴定的法律应用

1、工程造价鉴定的法律应用

在建设工程合同等案件中,涉及到的鉴定,一般为工程造价鉴定。但并不是所有的建设工程合同案件中都必须进行工程造价鉴定,在此类案件中,法院判决并不能一概依赖于工程造价鉴定。

在司法实践中,有很多建设工程合同案件中的鉴定是不必要的,本文认为在该类诉讼案件中,法院若决定进行工程造价鉴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a建设工程合同中没有可以援引的具体工程价款条款,或者没有其他可以作为构成价格条件的相关诉讼证据,若不进行造价鉴定,无法确定工程价款。

b建设工程合同中约定的工程价款超越了工程价款的底线,或者说如果按合同约定价款计算,不可能完成合同约定工程建设项目,根据建造时的市场行情,确实能够证实该事实。

c出现了建设工程合同未约定的建设项目,因建设材料、建设日期、施工周期、施工难度、施工人员等因素存在差异,使得该建设项目不宜适用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价格条款进行确定,或者用约定的价款确定可能导致不公平。

d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实际施工中发生重大变化,发生重大设计变更,使得建设工程合同的实施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继续按原合同约定价款进行结算明显不合理并可能造成显失公平。

e在建设方提供全部或部分工程材料的情况下,在合同实施中,建设方因各种原因,不能提供全部或部分工程材料,双

方亦没有就工程材料价款达成一致,施工方业已自行购买工程材料完成工程项目的,且项目已被建设方使用或应验收合格的。

f在建设工程合同中,一方违约或双方违约等情况,导致工程延期、设备闲置、工人怠工等各种损失无法计算的,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在区分责任的情况下必须通过鉴定确定损失额度的。

若不符合上述条件,法院不应进行鉴定,同时,应严格区分工程造价鉴定与资产评估鉴定,不应以资产评估鉴定或具有资产评估性质的价格鉴定来取代工程造价鉴定。

2、资产评估鉴定的法律应用

在遗产继承、资产分配、买卖合同等案件中涉及到的鉴定,一般为资产评估鉴定。

本文认为,资产评估鉴定,应符合以下条件:

a争议各方一致要求进行资产评估鉴定的。

b争议各方就涉及资产的价值确实无法达成一致的,又不愿意通过竞价方式处理的。

c涉及资产需要进行拍卖,按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鉴定的。

d为办理法定(转移)登记需要,按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鉴定的。

e其他需要进行资产评估鉴定的情况

在符合以上条件是,法院应依法进行委托评估鉴定。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鉴定与资产评估鉴定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在建设工程合同等相关诉讼案件中,工程造价鉴定资产评估鉴定存在明显的差异,基于保障司法公正,在实际法律应用时应严格区别工程造价鉴定结论与资产评估报告的不同属性,两者不可相互替代。

【参考资料】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价值评估概念例5

一、 引言

在认知科学中,就学习行为来说,储存在记忆中的知识的数量和知识的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结构的概念早就被相关专家引入会计教育研究中,知识结构的概念是基于人们将信息组织成能够反映定义它们的概念与特征之间的关系,是一门学科的概念、原理、规则和特征的组成方式。

知识结构对会计专业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证研究已经证明,精确、高质量的知识结构使得相关信息容易识别和编码,便于从长期的记忆中检索可用的知识,有利于在会计任务的行为特征中找到合适的问题解决策略。尽管记忆丰富的行为特征有它的优势,但较好的知识结构对后续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知识结构和知识类型之间概念上的实际差别意味着评估策略必须不同。尽管评估某个人的知识结构的结构化评估方法(SA)已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专业技能教育的研究之中,但结构评估方法还是没有作为课堂学习评估技术的主流。例如,在会计教育评估中,一些专家拒绝讨论SA技术。这是由于他们对SA方法缺乏了解造成的。

本文主要研究SA工具是如何应用于会计教育中知识结构评估之中。目前已有一些商品化的SA软件工具,它们都很容易使用,将其运用于会计教学评估只需要作少量的二次开发。

二、 评估知识结构

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的发展可以近似地认为要经过一系列的阶段,知识低级形式的认识是知识结构的基础,也是过渡到高级形式的必要条件。说明性的知识主要是关于人、地点和事物的口头信息或事实,是知识认识的早期阶段。在达到学习的初始所需要的说明性知识起点水平之后,学习者就开始集中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的知识由一系列在具体结果中所产生的动作序列组成。程序性的知识可以从简单(计算)到复杂(决策分析)。随着时间的消耗,说明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认识与记忆体中的知识关联在一起。这种知识形成的特性为评估知识结构提供了基础,为区分专家和初学者的表现提供了识别的手段。

为了揭示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最接近SA方法进行了以下三步的过程:

一是获得某人的概念关系的判断;

二是将这些判断当作知识结构的表示;

三是通过与参考知识结构或“黄金标准”(也就是该领域专家的知识结构)进行对比来评估所得到的知识结构。

关于获得概念关系的技术包括概念映射技术、单词关联技术、有序回忆、卡片排序过程、对半比较和有序技术等。在得出结果之后,这些数据通常要经过提炼处理,如进行聚类分析、共性相关分析或多维定量分析。从这些方法所导出的知识表示还要进行交叉学科的比较,与参考标准进行对照,用来评估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的质量。

笔者开发了一个自包含集合的计算机软件,通过人机界面或智能化自动获取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为评估知识结构提供良好的手段。教师当然可以应用对半比较,得到概念表中所有可能概念的相似判断,用来判别其知识的领域。笔者应用的评估方法与传统方法有所不同,其评估电脑算法是基于知识的网络表示。算法是将人们概念关系的判断(如相同判断的比较对的集合)转换成将概念表示成结点的结构。笔者应用的路径寻找技术是一个基于知识的网络表示的量化算法。这个方法将学生头脑中的概念关系判断(如:相似判断的“比较对”的集合)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网络结构模型:概念表示成结点,联系表示成网络中两个结点之间的距离。与其它评估方法相比,网络结构能够描述组成学生知识结构概念中更为复杂的关系。图1说明了一个学生在管理会计中所掌握的概念的网络表示。在这种表示中,相似的概念表示为相互连接的结点,既可表示它们的关系,又可表示它们之间相差的距离。

为了评估某个人的知识结构的质量,路径寻找技术提供了比较两个网络结构的方法,如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教师的知识结构。路径寻找技术应用一个称之为“C”的量值,C值表示两个网络之间共同连接数和总连数的比率。对任意两个网络,C是从0到1之间的变化,C值为“0”意味着两个网络间没有联系,而“1”说明两个网络有相同的结构。很显然,C值能够说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结构的差别,C值越高就意味着师生之间网络越一致,学生也就越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

三、 路径寻找技术在教室中测试的应用

笔者认为,路径寻找技术是教学评估或学习评估的有效手段,不论是在会计学教学中还是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的教学中,都能有很好地应用。笔者在两门会计课程中证实了路径寻找技术的有效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是知识结构的C值评定能够改善相关教学环境吗?

二是C值与传统的学生知识评估方法,也就是考试成绩之间有怎样的相关程度?

在教学评估中,C值的真实性取决于它的判别函数的有效性。因此笔者着手解决下面问题:C值在会计教学中的预测性能是否优于或超过传统的评价方法?

(一) 实例

笔者对广东商学院会计学本科生进行实验,针对他们学习的管理会计、审计和其它非会计课程应用路径寻找技术进行测试。首先,我们对学习管理会计的学生(n=56)进行学前预考和学后结业考试,评价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发生了改变。然后进行比较研究,对学习了审计的学生(n=54)的知识结构与未学会计专业课的学生(n=51)的知识结构进行比较研究。

(二) 方法

用下列方法进行评价:

1.知识结构。每一科目的C分值用于反映知识结构的质量。由于C值表示的是两个网络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笔者的研究中以教师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为参照标准。

2.说明性的知识。学生常规考试中所得的分数表示说明性知识的评价方法。考试主要由多项选择和几个问答与简述所组成。

3.案例成绩。要求学生对某个工业企业作一个财务管理咨询,撰写咨询报告,对其进行评分,以此作为成绩的评定依据。考察报告中分析的彻底性、沟通能力、建议的创造性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报告。

4.对审计任务的自我效能、学生的自我效能的评价。笔者收集了几个审计实例。自我效能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在这里可以认为是学生需要达到指定成绩类型而组织、执行相关课程学习的判断。通过对161名学生的全面分解,可以发现自我效能与成绩之间有很大的相互关系。因此笔者为审计任务构建了一套三级的自我效能的评价,科目表示他们的信用等级(从没用信用“0”到完全信用“100”)在成功完成审计任务,包括风险评价、内部控制评估和审计过程的设计。

(三) 过程

生成C值的过程对所有实例都是相同的。

第一步,教师对每一门会计课程提供与特定的教学顺序相关的概念列表(例如,收益和现金流量分析)。

第二步,创造两个文本文件,第一个包含与整个比较对相关的概念列表,第二个包含在评价会话开始时呈现在屏幕上的给学生的指令表。

第三步,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人机对话,建立起学生的个人知识结构网络。记录评价程序和两个数据文件,应用于计算机实验室。学生执行评价程序进行评价人机对话,访问概念文件、随机生成概念对,再每一次提示学生评价一个对之间的关系。课程教师完成同样的评价任务以创建一个“参考或标准”的知识结构网络。将这个过程所建立的数据运用路径寻找软件自动转换成数据矩阵,并保存为近似的数据文件。

第四步,评估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的质量,只要运用路径寻找软件中的相关模块计算教师和学生的两个近似数据文件之间的相关性(C值)即可。在笔者的实验中,通过学生人机会话生成学生的近似数据文件,使用路径寻找软件参照教师的“标准”知识结构文件,评价学生知识结构的水平。

最后,由路径寻找软件生成与图1中类似的学生知识结构的物理表示,它可用于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质量评估。

四、 结果

(一) 管理会计

笔者通过实验,获得了教育前和教育后的C值,如表1所示。在表中可以看到,教育前到教育后的C分值在统计意义上有了增加(0.22对0.37;t=6.5 P

总而言之,从实验中获得的数据揭示了路径寻找技术的几个重要的性质。1. C的分值因教育而得到了改进,C的分值与传统的课堂评价方法(也就是多重选择的测试方法)相关。2. 就案例分析成绩来说,C值提供了渐进式的预测,好于传统的考试分数。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路径寻找技术能够捕获独特知识结构。

(二) 审计课程

对审计课程和非会计课程的平均C分值(教育后)进行比较,其学生的会计知识结构质量有很大的不同(0.41对0.07;t=18.3,P

五、 讨论

(一) 对传统评价方法的补充

在会计教育的专题讨论中,有些学者强调培养“技术问题的解决者”,帮助学生变成“训练有素、富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者”。知识结构被认为是会计课程对达到该转换所必须的一个度量,可以帮助会计教学工作者开发改进学生的知识结构的方法,并评价这种方法的有效性,本文论证了以路径寻找技术来评价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可行性。该技术为学生的知识结构提供了启发,可根据某个标准或被采用的结构进行知识结构的评估。

结果证明路径寻找方法的C值因知识结构的呈现而改进,与其它学习评估方法相关,能够与考试成绩相关联。路径寻找技术对课堂评价是非常实用的,它能提供关于学生学习独特性的信息以及特别学生的会计知识结构。

(二)使用路径寻找工具作为一个课评价技术

Harwood and Cohen早在1999年就确定了评价的四种类型:效果评价、课堂评做、等级分配与考试、课堂环境的控制。结构评价(SA)属于等级分类方法,或说一种课堂评价技术。笔者认为使用路径寻找技术不是一种分等活动,因为把C值评分作为课程评分等级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笔者相信路径寻找技术是比较好的用于课程评价技术(CAT),经常用来小规模评价学生的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CAT不分等,但能够评估他或好的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CAT技术能够提供教师和学生的反馈,说明学生进入了更深一步的学习状态,而不是简单记忆事实与步骤。路径寻找技术也能提供学生知识的物理表示,这是矫正和改进努力的有价值信息的来源。例如:学生和教师能够共同检查学生知识的表示,找出需要纠正的差距和不足。同样,学生可按组各自进行分析。

六、结束语

路径寻找技术作为一个CAT,也有一些不足。如果评价一个知识结构只是源于20多个概念,就需要作190(N×(N-1)/2)条件的判断。当概念增加时,需要判断的数目就会变得难以想象。然而,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只要应用10个左右的概念,就不会影响结果的有效性。

由该技术提供的数据能够增强与专业实践相关的学习效果的预测。很显然,知识结构评估与涉及的具体领域和各自的能力有关。从这种评估方法的收敛、可识别和预测效果来看,这种结构化评估方法能够提供关于教学效果方面的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虽然路径寻找技术不太适合于等级划分或考试,但非常适合用作课堂评价的工具。如果要对认知科学和会计学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结构化评价肯定会得到教师越来越多的关注。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垒. The Structure and Measurement of Self-efficacy [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5):415-420.

[2] Mary B. Curtis, Mark A. Davis. Assessing knowledge structure in accounting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2005,(21):185-195.

价值评估概念例6

我国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是比较谨慎的,因此参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按不同市场条件对公允价值进行三级估计。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由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价格或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确定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条件的,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会计准则中确定公允价值的思路与市场活跃程度密切相关。如果市场活跃,资产流动性好,可以直接以市价确定公允价值;如果找不到直接的活跃市场,可以退一步,以类似资产的市价来调整确定公允价值;资产流动性差,再用估值技术。按照这种思路,流动性比较好的资产,如一些衍生金融工具,可以将市价或类似资产可修正的市价理解为公允价值的标准;流动性比较差的资产,如一些专用性固定资产,没有直接交易市价可参考,估值结果是公允价值标准。但是,在真正确定公允价值时,按前两层级操作将面临一些实际的问题,如:活跃市场中流动性好的资产,市价一定公允吗?非活跃市场或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如果可以找到活跃交易的类似资产,该类似市价该如何进行修正才公允?真要解决这些特殊问题,最后还是要采用估值技术。因此,从更广义的层面上分析,会计准则规定的公允价值三级估计本质上都需要采用合适的估值技术来解决。

二、会计公允价值与评估价值

会计准则涉及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现值、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等。狭义的会计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其定义中暗含时间概念,即强调特定交易时点的价值。不同的计量属性可以从不同时点找到他们的关联。资产过去某一时点的公允价值,在现在特定交易时点可能只是该资产的历史成本;同样,现在某一时点的公允价值,可能是未来特定交易时点该资产的历史成本。因此,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是不同时点对价值的描述。

在评估中,不采用会计计量的相关概念,通常用到的概念是“价值”。资产评估准则中将价值类型界定为市场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市场价值是指自愿买方和自愿卖方在各自理性行事且未受任何强迫的情况下,评估对象在评估基准日进行正常公平交易的价值估计数额。可以理解为资产在评估基准日公开市场上最佳使用条件下,资产可能实现的交换价值的估计值。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类型包括投资价值、在用价值、清算价值、残余价值等。从评估的角度分析,市场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在符合各自条件的情况下,都是合理和公允的。而市场价值起到了评估公允性价值坐标的作用,是资产评估中最为典型的公允价值。

按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当“资产评估业务对市场条件和评估对象的使用等并无特别限制和要求时,注册资产评估师通常应当选择市场价值作为评估结论的价值类型”。“执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业务,应当根据会计准则等相关规范关于会计计量的基本概念和要求,恰当选择市场价值或者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类型作为评估结论的价值类型”。在公开市场条件下,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可以理解为评估中的市场价值,其他的计量属性可以理解为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因为资产评估中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在各自条件下都是公允的,所以资产评估中“公允”的概念涵盖的范围更广,超过了会计准则规定的狭义“公允价值”的范畴。

三、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

价值评估概念例7

教育评估、教育评价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兴起,60年代兴盛于西方世界并传入我国。这些学科虽然在我国大力已有20余年,但

的进展不大,学科的成熟度不高,与我国广泛开展的教育评价活动很不适应.我国各省市都有院(中心),也成立了许多评估、评价机构,广泛展开了对教育测评估评价活动。而与此相应的教育测验、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教育评估、教育评价理论很不成熟.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教育评价与教育研究和发展,以及对教育评价实践的指导.鉴于此,本文对与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进行简述和辨析.

一.关于教育评价相关概念简述

教育测验:即为考试,它是对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某些心理特征的测量。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一种手段。考试是个系统,它由主考、

被考(考生)、试卷(试题的集合及其评分标准)、考分四要素组成。考试的过程就是主考组织编制试题,通过试题作用于被考,将正确答案、评分标准与被考的反应(答案)相比较,然后给出考分的过程。考试从宏观上可分为考试和教育考试两大类。教育考试又可分为校内考试和校外考试两类。按考试分数的解释与使用,可分为常模参照性考试和标准参照性考试。按考试对象分,有学业的成就考试、学术能力倾向测验(其目的在于测量考生的潜在能力、发展倾向,如能力倾向测量)、人格测验(如测量态度、兴趣、情绪、性格等).按测验人数分,有个别测验、团体测量.接测验方式分,有纸笔测验(用笔时试卷作答)和非纸笔测验(如口试、实验操作、表演等)。其它可分为难度测验、速度测验、性测验、诊断性测验以及大规模测验(其成绩的使用有权威性,要求严格,标准化程度高)、教师自编测验(即教师自编用于课堂教学的测验)等.[1]

教育统计(学):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研究教育现象中的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它通过数据的和处理,准确地掌握教育

情况,为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提供依据,为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制定教育方案,检查教育效率提供科学方法,也为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提供有效的工具.它分为两大类:一是描述统计学,研究简缩数据和描述这些数据,二是推断统计学,用数据进行统计检验,统计分析和非参数统计法作出决策。前者只是分析某一样本的特点,而后者则是通过抽取母体的一个样本,并以此样本为根据来分析母体的特点.它是在教育的研究中,描述样本,分析样本,分析样本与总体的关系,从而进行教育科学推论的一种原理和方法.其研究方法一般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资料检验法、统计资料图示等。[2]

教育测量(学):研究如何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思想品德以及教育效益等问题的一门教育学科。它运用各种测量

手段和数理统计方法等数学工具,根据教育目标或教学计划的要求,研究如何测量和评价教育效果,如何编制测量计划,各种类型试题的优缺点,衡量一个学业成绩测验好坏的数量指标,如何进行测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测验分数的解释和评价等.其主要包括:测量原理、项目分析、效度、信度、标准化测验、测验的设计和编制、测验的常模、测验的实施和评分、测验结果的解释等。[3]

教育评估:是一种有系统地去寻找并搜集资料,对评估对象作预测性、估计性的评判,以便协助教育决策者从若干种可行的策略中择一而

行的过程.在我国教育评估与教育评价不作严格区别,在实践中具体运用时,不同的范围和场合有不同的习惯用法.如高等教育中多用评估,在督导部门也称督导评估,而在普通教育领域多用教育评价不过两个概念是有一定区别的.评估有估价的含义,较为模糊粗略,而评价相对而言是较为精确的价值判断,评估多用于群体或单位的状态及效果的估价,而评价则既有对群体和单位的价值判断,也有对个人的判断.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教育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国家教育管理部门要根据教育评估的结果,及时调整教育的决策。教育评估的结果对国家、对学校都是一份咨询材料,而不是行动纲领.[4]

教育评价(学):以教育为对象,研究各类教育目标与相应的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并给予一定的价值判断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可划分

为:宏观教育评价(研究教育思想评价和教育制度评价)和微观教育评价(研究学校教育系统内部各类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的评价,如学校办学思想、学校领导管理质量、教师教育和教学质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质量的评价等)。它的基本范畴是:教育评价的对象,教育评价的范围,教育评价的模式,教育质的规定性评价,教育量的规定性的评价,教育质和量变化的度的评价,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教育评价的类型.其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发展性原则和联系性原则.其种类包括目标评价、过程评价、条件评价、贡献评价等.[5]

教育评价(学):教育评论学是研究教育评论现象和教育评论活动规律的科学.或者说它是研究教育评论的、现状,教育评论现象的

本质联系,教育评论工作的性质、任务和作用,以及教育评论工作的原则、方法的科学.教育评论学是与教育理论、教育史并列的一门教育学科.要建立教育评论学的学科体系,必须解决两大难题,即建立教育评论学的范畴体系和概念体系,并给予科学的揭示和阐述,使这些概念和范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还要运用这些概念、范畴及其所固有的内在联系,采取科学的方法论证教育评论活动中最普通、最一般的科学原理;从而揭示出整个教育评论活动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评论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从根本上规定了教育评论学的学科性质和范畴.首先,教育评论活动是一种教育科研活动,它的直接结果是鉴别、评判教育文化的优劣,进而对教育界产生社会舆论导向作用;而教育文化本身及其所产生的依附于受教育者身心的精神产品,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可见教育评论家属于研究意识形态和揭示教育评论活动的本质规律,建立完整的教育评论学学科体系。所以,教育评论学也属于基础理论学科。再次,教育评论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教育评论学涉及整个教育领域,内涵十分丰富。也可从不同视角,针对不同范畴建立多部门、多层次的分支学科(如:教育理论评论学、教育史评论学、教育行政评论学、教育家评论学等),所以教育评论学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6]

二、关于教育评价相关概念与教育评价的关系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验的关系:教育测验是对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其他某些心理特征的检测,是教育评价的一种手段,确切地说它是

教育评价获得评价信息的工具之一.教育评价获取信息的测验法就是来自于教育测验.

教育评价与教育统计的关系:教育统计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中的数量关系,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确切地掌握教育

情况,也是教育评价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教育评价中获取信息的统计法就来自于教育统计。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关系:教育测量通过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变化、体质的状况以及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的测

定,为教育评价提供依据,是教育评价信息的主要来源.如果没有教育测量提供的资料,教育评价将成为无源之水,失去了作价值判断的依据,其科学性、准确性便无从谈起。另外,教育测量的结果只有通过教育评价才能获得实际意义,成为改进教育工作有价值的信息.[7]

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的关系: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是非常相近的两个概念,在许多场合是通用的。评价是精确的价值判断;而评估是估计

的、预测性的价值判断。在我国从政府的文件到学者的文章论著,以及教育实践都把评估与评价混用。我个人倾向于把教育评估的对象限定在以宏观、中观的复杂教育系统的战略性、预测性估价方面,对于微观的较简单的教育系统的过去和现存实态则作为教育评价的对象。

教育评价与教育评论的关系:教育评论是对教育文化的反思和展望,它的对象是以教育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为主的,以真善美作

为评论标准的观念活动。严格讲它与教育评价虽只一字之差,但它与教育评价分属于教育科学的不同领域,有着重大区别。比如,教育评价是一种管理活动,而教育评论则为观念活动;教育评价由评价机构按严密的程序实施,而教育评论则由教育评论家个人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评述;教育评价有明确的指标体系并要求量化,而教育评论无需指标体系更不用量化,教育评价的对象是具体的可控的,而教育评论的对象是抽象的,不可控的;教育评价的结果多用于改进工作,而教育评论的结果则多用于改变观念;等等。这不是说教育评价与教育评论一点关系都没有,它们的关系表现在教育评价的结果可以成为教育评论的论据教育评论,而教育评论的结果可以作为教育思想观念影响教育评价所依据的教育价值观。

三、从价值论角度看与评价相关概念的区别

唯物主义的价值论认为,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是人们把握客观世界和两种不同方式。两者反映的对象、意义和参加的心理成份都有着质的

区别。事实判断是以客体的本质和为对象的,它探讨客体“是怎样的“、”是什么“,探讨事物的现象、本质和规律等实体属性,即以理性认识这种抽象思维形式反映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而价值判断是以客体与主体需要的关系为对象,它探讨客体的价值属性,即客体的意义------对社会需要意味着什么,它以多种意识形式-----认识(价值与事实判断)、情感(对价值的态度体验)、意志(对价值的自觉保证)等诸种形式的综合来反映客体与主体需要的关系。

从前面的可以看出,教育评价对评价的对象不仅要借助教育测验、教育统计、教育测量进行量的测定和分析,而且要进行质的分析,

把所有考查绩效的材料和分析综合起来,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作出价值判断。从这里可以看出,教青评价行为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价值判断.教育评价中的事实判断在于诊断与鉴别教育的性状,价值判断则是对诊断鉴别而得的结果或结论,按其价值取向进行合乎目的的推断和判断;事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基础,价值判断是事实判断的目的性追求。而教育评论是依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价值取向,对教育的一种价值判断。从教育测验到教育评论是一个由事实判断向价值判断的变化过程,我们不能说教育测验丝毫没有价值判断,如在测验什么不测验什么的上是有价值判断的;同样,我们也不能说教育评论就无点滴的事实判断,教育评论需要通过事实判断的真凭实据作论据。

四、对教育评价学及其学科群的建议

教育评价学经过几十年的已初步形成了学科体系,尽管概念、体系有待完善,但已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相应的考

试学(研究教育测验的学科)、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估学、教育评论学都已有相应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共生的教育评价学科群。21世纪,要使这个学科群得到良好的发展,我认为首先对各个学科的研究范围有个明确的划分,尤其是对教育评价学要有合理的定位,不要再把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的纳入自己的努力范围,要让它们以独立的学科更好地为教育评价学服务。另外,教育评价学还要把属于教育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类的抽象的,教育评价无力评价的范围还给教育评论学,让教育评论学更快地发展.同时,要把教育评估与教育评价的关系处理好,可将两者合二为一,形成统一的学科.其次,各学科要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形成概念体系和学科体系,把一些已成熟的概念和约定俗成稳定下来,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学科知识和概念体系。第三,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加强理论研究,使其适应实践的要求,要积极实践经验并升华为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教育评价学学科体系.第四,要处理好引进与消化吸收的关系问题。无论是从国外引进的教育评价学理论,还是从教育界以外引人教育的评价理论都要结合我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进行修正使其“本土化”和“教育化”。

综上所述,搞清教育评价相关概念的关系,对理清教育评价学科群内各学科的关系,促进该学科群的发展,为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加快

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5]见李冀主编·《教育管理辞典》(第二版)·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216页、第167页

[2]参见曹延亭编著·《教育统计学基础》·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5页

[3]见李冀主编·《教育管理辞典》(第二版)·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216页

[4]参见许茂祖编著·《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与》·铁道出版社·1997年版·第16--27页

价值评估概念例8

1 概述

随着现代装备的复杂程度和单位容积所占有的元器件数量的大大提高,装备的保障也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多数大型武器装备都面临着使用保障费用高和战备完好性差的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国外大力开展装备综合保障研究(Integrated Logistic Support, ILS)。通过对综合保障工程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美国及西欧国家在缩短研制周期、减少寿命周期费用和提高武器系统战备完好率等方面收到了明显效果。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引入综合保障的相关概念,为了和传统的后勤观念相区分,将综合后勤保障改为综合保障。综合保障贯穿装备寿命周期全过程,文章针对我国航空装备在设计定型试飞阶段存在的大量保障问题,如保障资源配置不均、备件种类多需求量过大、保障能力不佳等。综合保障评估是实现装备综合保障目标的重要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手段,通过对实际保障情况进行度量,以评定试飞阶段综合保障工作的效果,使主装备与保障系统相匹配,最大限度发挥装备的性能,同时发现综合保障的薄弱环节,用以合理指导综合保障设计,为设计优化提供支持,提高试飞阶段和使用试飞的综合保障效果。

综合保障资源由十个要素组成,分别是规划维修,人力人员,供应保障,保障设备,训练与训练保障,技术资料,保障设施,计算机资源,包装、拆卸、储存与运输,设计接口。装备综合保障系统评估指标数据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以往的评估方法常采用层次分析、神经网络、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等方法,这些方法对数据精度要求高,在评估过程中被转换成具体的数值,对评估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考虑不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直接用于装备综合保障的评估。文章提出的云模型评估方法,旨在利用云模型实现定性与定量数值之间的转换,对装备的综合保障水平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

2 云模型介绍

2.1 云模型概述和应用

云模型是在概率论和模糊数学理论两者交互的基础上,以自然语言值为切入点,通过特定的算法形成的定性概念与其定量之间的转换模型。云模型不但反映了自然语言中概念的不确定性,而且反映了随机性和模糊性之间的关联性,构成定性和定量间的相互映射。目前广泛应用于威胁等级评估、信任评价、装备维修性评估、装备保障训练效果评估等领域,已经成为评价多层次、多指标、评价指标的描述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和随机性的综合评价问题的有力工具。

2.2 云模型理论[1]

2.3 云的数字特征

云的数字特征[2][3]用来反映概念的整体特性。云用期望Ex、熵En、超熵He三个数字特征来整体表征一个概念,如图1所示,给出了Ex=0、En=1、He=0.1的正态云示意图。

1)期望Ex:云滴在论域空间分布的期望,是概念在论域空间的中心值,是最能够代表定性概念的点。

2)熵En:是定性概念不确定性的度量,是由定性概念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共同决定的。反映了代表这个定性概念的云滴的离散程度;同时反映了论域空间中可被定性概念接受的云滴的取值范围,是对定性概念模糊性的度量。熵越大,定性概念所接受的云滴的取值范围就越大,定性概念也就越模糊。

3)超熵He:是对熵的不确定性的度量,是熵的熵,反映了在论域空间代表该语言值的所有点的不确定度的凝聚性,它的大小间接地反映了云的厚度。

云滴的确定度反映了云滴能够代表该定性概念的程度,云滴的确定度越大,t云滴对概念的贡献也越大。

2.4 云发生器

给定云的三个数字特征Ex、En、He和特定的x值(x=P0),产生满足上述条件的云滴的drop(P0,yi)的模块称为X条件云发生器。X条件云发生器实际上表达了这样一个概念:对于由Ex、En、He表征的一个概念而言,每一个特定的数据P0隶属于此概念的程度。X条件云发生器的最大特点是对于相同的输入值P0都会得到不同的、有细微变化的某概念程度大小的不同看法,使得模糊性与随机性得到了很好地结合。

2.5 云合并算法

3 综合保障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3.1 建立综合保障评估指标体系

文章依据综合保障在航空装备试飞过程中的实际,参考综合保障的十大保障要素,研究总结出影响试飞阶段的综合保障的主要因素,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如图2、图2(续)所示。

3.2 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

在综合决策中,指标因素的权重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各个指标因素在综合决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直接影响到综合决策的结果。文章采用三角模糊评判方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详细的计算方法见文献[5]。

依照上述计算方法,文章指标层权重系数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按照专家打分的结果所得到的供应保障所占有的权重最大,供应保障主要是指故障用备件的及时供应。这主要是和试飞阶段维修保障的模式有关,试飞阶段故障维修主要以换件为主,因此充足合理的供应保障是保证定型试飞顺利进行的提前。随着航空装备日趋复杂,主战装备对保障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要求越来越高。保障设备在试飞阶段同样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装备使用维护不可缺少的保障资源,并且保障设备的可靠性、与主装备之间的相容性也影响着装备的出动率和试飞鉴定的效率。维修规划是实现战备完好性的重要工作,是各种保障活动的集合,用以指导试飞和使用的维修保障活动,其有效合理性直接影响了人力人员、供应保障等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认为得到的权重系数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4 基于云模型的综合保障评估

4.1 确定评估指标评语等级

评估语即定性评估指标的取值,定性评估一般的取值有5种:很好、较好、一般、差、很差。通过征求专家意见确定评语集为V={V1,V2,V3,V4,V5},其中V1=(0,0.4)表示“很差”,V2=(0.4,0.6)表示“差”,V3=(0.6,0.8)表示“一般”,V4=(0.8,0.9)表示“较好”,V5=(0.9,1)表示“很好”。利用公式(3)来近似云模型的3个数字特征,将专家打分的综合保障指标评语转化为相应的云模型:“很差”V1(0,0.013,0.04), “差”V2(0.50,0.033,0.0099),“一般”V3(0.70,0.033,0.0099),“较好”V4(0.85,0.017,0.0017), “很好”V5(1.0,0.033,0.0033)。

利用正向云发生器,根据各个指标的云数字特征得到云模型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维修规划该项指标有部分云滴落在“差”区间内,大部分指标的云滴在“一般”区间,供应保障、技术资料和保障设施指标的评价结果更加趋向于“好”。由评估结果看应加强维修规划、设计接口,保障设备等保障要素在试飞阶段的建设,提高综合保障水平。

对10个指标进行云合并,得到的云模型如图4所示。由图五可知,综合评估结果隶属云的期望Ex=0.76,位于5个评估等级中“一般”区间内。由图中云滴的分布可以看出,除了大部分云滴落在“一般”^间内,还有一部分落在“好”区间内。因此,更准确地说,该综合保障效能的评估结果位于“一般”和“好”之间,而更加偏向于“一般”。

5 结束语

文章针对试飞阶段的综合保障评估,建立了评价准则,应用三角模糊法计算准则层和指标层各项内容的权重。采用的云模型方法将专家评价的结果进行云模型表示,降低了专家评价的主观性,并对评价语言进行了模糊处理,使得模糊性和随机性能够进行定量化运算,提高了定性评价的精准性,为决策提供了更加客观的参考标准。

参考文献

[1]付斌,李道国,王慕快.云模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2):421-426.

[2]吴溪,王宝琦,等.基于云模型的装备维修性评估方法研究[J].航天控制,2013,31(4):93-96.

[3]崔凯旋,石全,等.基于梯形云模型的装备保障训练效果评估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3,30(5):306-310.

价值评估概念例9

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对原有的会计准则做了新的改革,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被广泛的采用。新的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界定并未清楚,很容易同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的概念相混淆。资产评估领域一直未使用公允价值概念,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允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一直比较模糊。公允价值与市场价值概念之间的模糊的原因,主要源于人们没有把会计行业定义的公允价值和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区别开来。用会计的公允价值概念与资产评估中的市场价值概念进行比较,似乎两者之间区别不大。然而,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下面我将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和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异同做一简单的列举。

一、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和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共同之处

公允价值是指理智的双方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平等、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其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计量对象价值的认定。资产评估学与会计学中都有有关公允价值的定义,并且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有其相似之处。下面我将公允价值的概念在两个不同学科中的共同之处做一详细的比较与总结。

(1) 公允价值计量对象的综合性。

会计中的公允价值是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即资产有公允价值,负债也有公允价值。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同样包括资产和负债的内容,如企业整体价值评估中也包括负债的评估。

(2)对交易主体的规定相同。

从公允价值的定义中与市场价值的定义可以看出,二者对交易主体的规定相同,都包括了自愿买方和自愿卖方。其中"自愿买方"指具有购买动机,但并没有被强迫进行购买的一方当事人。该购买者会根据现行市场的真实状况和现行市场的期望值进行购买。"自愿卖方"是指不是准备以任何价格急于成交的出售者或被强迫出售的一方当事人,也不会因期望获得被现行市场视为不合理的价格而继续持有资产。

(3)都是某一特定日期的时点价值。

市场价值反映了评估基准日的真实市场情况和条件,既未反映评估基准日以前,也未反映评估基准日以后的市场情况和条件,公允价值反映的也是资产或者负债特定日期的价值。所以,在符合持续经营条件下,并且符合会计准则计量属性规定的条件时,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一般而言等同评估价值中的市场价值。

二、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和会计中公允价值的不同之处

(1)前提条件不同。

会计中的公允价值是一种资产计量属性,它是建立在企业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之上的。作为一种计量属性, 它的作用是客观反映持续经营中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既是一种行为目标,也是一种价值目标,它的作用在于明确资产评估的行为方向和工作目标。资产评估是在交易假设、公开市场假设、持续使用假设和清算假设等前提下进行的中介活动。从大的方面讲,资产评估的各种结果应该与评估的各种假设前提相匹配,而不仅仅是与资产的持续使用或正常市场条件相适应。从这个意义上说, 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的内涵和外延比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内涵和外延宽得多。

(2)市场条件不同。

会计中的公允价值产生的市场条件是公平市场,而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既包括了正常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 也包括了非正常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由于资产评估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资产和各种各样的市场条件, 因此资产评估要评估处于正常市场条件下的资产,也要评估处于非正常市场条件下的资产,但不论评估什么样的资产和什么市场条件下的资产,给出与资产自身条件和市场条件相吻合的合理价值都是资产评估的第一要任。作为各种市场条件下资产合理价值估计值的抽象概括,公允价值在资产评估中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 会计中的公允价值只是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的一个典型,即正常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的实现值。而对于资产评估而言,只要评估结果与被评估资产的自身条件、评估时的市场条件相吻合,且没有损害交易各方的正当权益,亦没有损害其他人的利益, 这个评估结果就可以被认为是公允价值。

(3)性质不一样

对于资产评估师而言,公允表明的是一种立场,表示评估师做出的评估报告是客观的、公正的、是经得起市场的考验的。然而,会计中的公允价值却是一种计量属性和一种计量方式,其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性质上有较大的差异。

(4)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不同。

会计中公允价值是一种组合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计量属性的集合体。实质上也是把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评判标准。公允价值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它在时间维度上没有特定的导向,可以是过去的,也可以是现在的和未来的,因此历史成本常被称为过去时点的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是现在的公允价值,而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根据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的公允价值。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也是组合计量属性,但它的表现形式和会计不同。评估中的公允价值包括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市场价值是交易假设条件下与资产最佳用途对应的价值,显然,市场价值是以资产交易为假设前提的,但并不要求交易必须实现。最佳用途是指对某项资产而言,实际可能的、经合理证明的、法律允许的、财务上可行的并能实现该被评估资产最大价值的最可能用途。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是一系列不符合市场价值定义条件的价值形式的总称或组合,它的具体表现形式由于评估时的市场条件以及评估对象使用状态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

三、资产评估准则应当积极与会计准则相衔接

在实践中,不仅仅只有公允价值与评估价值有密切的关系,会计中的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与评估价值的密切程度也不亚于公允价值与评估价值的密切程度,但是在理论上很少有人把它们放在一起讨论,这说明我国资产评估界与会计界合作沟通不够。国际资产评估准则特别注重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衔接,在资产评估准则的每一项具体准则和指南中,都有与会计准则衔接的部分。如果我国不改变资产评估准则与会计准则衔接不够的现状,长期下去必然会导致会计和资产评估中的重复劳动,造成会计核算成本增加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1)建立专门针对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业务的说明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中广泛运用后,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业务范围加大,但是,资产评估准则中没有专门针对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业务的说明,这样会给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以财务报告目的的资产评估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会增加不同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评估结论的差异, 降低评估价值的公允性。

(2)完善原有的会计准则和资产评估准则

会计准则应当积极加强与资产评估准则的衔接,制定独立的会计计量具体准则,应包含下列内容;会计计量属于一项专业判断,在进行会计计量时可以借助专家工作成果;采用同类或类似资产调整确定公允价值时,调整系数可以借鉴资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确定;运用估值技术获得公允价值的方法,可以采用市场法或收益法;估值应当由具有专业资产评估资格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和评估机构完成;市场法和收益法的运用应以资产评估专业协会制定颁布的资产评估准则、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为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06

[2]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中国资产评估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05

价值评估概念例10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6-0112-01

商誉的存在,是市场经济下一种必然。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的多元化,企业间的各种兼并、购买、出售、重组联营、股份经营和合资合作等经营活动不断涌现,这些经济活动都涉及到企业价值评估问题,而在企业价值评估中,争议最大的则是商誉价值的评估。

1 商誉概念的界定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下,商誉对企业及市场运营的影响非常广泛和深远。在特定情况下,以商誉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在市场竞争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会大大超过有形资产,成为决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例如,雪津啤酒因商誉被以850.90%的增值率收购,曾拥有149.07亿元品牌价值的三鹿因三聚氰胺对商誉的负面影响而破产。对于“什么是商誉”这个基本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1 会计学角度的商誉概念

在会计学中,对商誉并没有进行质的概念规定,只是对商誉的价值做了量的界定:商誉价值是企业的整体价值(如收购价)减去企业账面价值的差额,即企业的总价值减去企业的有形资产价值和可确认无形资产的价值。

1.2 经济学角度的商誉概念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商誉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它的价值渊源于造就、发展企业过程中部分个别活劳动的积累,其使用价值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及获利的能力,或者说是企业运行的能力。

1.3 资产评估角度的商誉概念

目前资产评估中所称的商誉,是指企业所拥有的不可确指的可预期的未来超额收益能力的资本化价值,即企业所有无形资产扣除各单项可确指无形资产以后的剩余部分。这种定义存在两个弊端:第一,导致商誉逐渐被边缘化。第二,导致商誉的评估结果不确定。

综上分析,首先,商誉的概念是无形资产。根据《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第2条规定:“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拥有或者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续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其次,商誉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它与其他无形资产的“种差”体现在:

(1)商誉对企业整体的依附性。商誉不能离开企业而单独存在,它是企业所有资产共同作用的结果,离开了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可确指的无形资产,也就无商誉可言。

(2)商誉的不可确指性。商誉是多项因素作用形成的结果,如杰出的管理队伍、优秀的销售组织、有效的广告、良好的劳资关系、优秀的资信级别和领先的员工训练计划等,其价值的形成原因与组成成分十分复杂,很难一一分解,加以确认。

2 商誉价值的评估方法分析

目前商誉的评估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割差法,另一种是超额收益法。

2.1 割差法

割差法又称余值法,即先评出企业整体资产价值,扣除企业全部有形资产和可确指无形资产价值后即为商誉的价值。用一个计算式来表达即:

P商誉=P整-P有形-P可确指无形(1)

式中:P商誉―的评估价值;P整―企业的整体资产评估价值;P有形―企业全部有形资产评估价值;P可确指无形―企业全部可确指无形资产价值。

割差法在应用中的缺陷:一是需用收益法确定企业的整体评估值,用成本加和法来确定企业的各项资产价值,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大;二是用企业实际购买成本代替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值,受买卖双方谈判条件和谈判技巧的影响较大,无法真正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三是公式中的各部分资产价值通过不同的评估方法得到,评估标准选择不同,数据可比性较差。

2.2 超额收益法

超额收益法是把企业可预测的若干年预期超额收益进行折现,折现值之和就是企业的商誉价值。用一个计算式来表达,即:

商誉的价值=Σni=1Si(1+r)i(2)

其中:si是预期超额收益,i是收益年期,r是折现率。

从公式(2)可以看出,超额收益法确定企业商誉价值,更关注的是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更能体现商誉的经济涵义和本质特征。使用超额收益法评估商誉价值,关键在于确定三个基本要素:超额收益、折现率和收益年期。

(1)超额收益的确定。超额收益是指企业的收益与行业平均收益的差额。根据本文对商誉概念的界定,超额收益的计算如公式(3)所示,是企业净资产与超额收益率的乘积。

超额收益=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

(2)折现率的确定。折现率从本质上讲是资本的预期投资报酬率,数值为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之和。无风险报酬率通常采用国库券利率或国家公债利率;风险报酬率通常要考虑企业的行业风险和财务状况等因素。

(3)收益年期的确定。商誉的寿命应与企业的存续期相同,所以一般不具体确定经济寿命,而视为无限期。当然,由于市场竞争和条件的变化,导致某一商标或某一企业商誉贬值,此时商誉的经济寿命就会短于法定、合同寿命或法定经营期限。

2.3 两种方法的对比

割差法的理论基础是“总计价账户论”,通过企业整体来评估商誉的价值,符合商誉无法脱离企业整体而单独存在这一基本特征。采用割差法对商誉进行评估,是用倒轧的方法得出商誉价值,需要先通过收益法或市场法评估出企业总体资产价值,再用成本法或市场法评估企业的有形资产和可确认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则商誉的价值就表现为企业总体价值与可确认的各单项资产价值的差额。

超额收益法则估计商誉给企业带来的超额收益,然后按照一定的折现率将其折算成现值,较好的反映了商誉的“超额盈利性”这一本质特征。采用超额收益法则需要对企业预期收益额、折现率以及超额收益可以维持的时间做出具体的分析和判断,以确定企业自创商誉的价值。

3 商誉价值评估应注意的问题

3.1 并非所有企业都有商誉

商誉只存在于那些长期具有超额收益的少数企业之中。一个企业在同类型企业中超额收益越高,商誉评估值越大。在评估实务中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知名度与其商誉的评估价值没有必然的联系。

3.2 商誉价值与形成商誉的投入费用没有关系

在评估实务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企业为了获得超额收益,花费了很多广告、宣传费用进行宣传以扩大知名度;或花费了大量财力进行员工培训以提高经营水平。

3.3 商誉与商标反映两个不同的价值内涵

(1)商标是产品的标志,而商誉则是企业整体声誉的体现。商标与其产品相结合,它所代表的产品质量越好,市场需求越大,商标的信誉越高,据此带来的超额收益越大,其评估值也就越大。

(2)商誉作为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是与企业及其超额获利能力结合在一起的,不能够脱离企业而单独存在。商标则是可确指无形资产可以在原组织继续存在的同时,转让给另一个组织。

(3)商标可以转让其所有权,也可以转让其使用权。而商誉只有随企业整体转让、合并等行为发生实现其转移或转让,没有所有权与使用权之分。

3.4 注意信息的披露

资本化的商誉价值可暂不计入资产权益总额,对商誉资产的披露采用资产负债表的附表形式予以披露,在其附表中应注明商誉的测试时间、所使用的方法、采用的行业标准等。使使用者了解企业基本组成,实际的经营状况。

4 结论

综上所述,商誉价值评估,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评估。首先要界定商誉的概念和范围,才有可能得出准确的评估值。商誉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无法脱离企业整体单独存在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不可确指性无形资产。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具有商誉;商誉价值决定于未来超额收益的大小,而与形成商誉的投入费用无关;商誉与商标反映两个不同的价值内涵。商誉价值评估应首选超额收益法,其关键在于确定超额收益、折现率和收益年期这三个要素。其中,超额收益应采用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来计算,而非总资产和总资产收益率,主要体现商誉归属于企业所有者,而非外源融资者。

参考文献

[1]郑.对商誉会计的思考[J].企业经济,2003,(10).

[2]肖爱萍.商誉概念探微,财会通讯[J].1999,(4).

[3]汪海粟.资产评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价值评估概念例11

公允价值和现值的运用已经成为当代国际会计改革的一个主要特征,同时也体现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着财务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提倡在会计和报告中运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实证会计理论“计量观”认为,把公允价值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以提交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已经日益成为会计人员的目标。更进一步,根据公允价值自身的概念和属性将公允价值概念引入管理会计学和理财学,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真实、有用和相关的信息,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能力。

一、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虽然不同国家和组织都对公允价值作出了自己的定义,但定义的内容却是大同小异。FASB在第七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 (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Value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s)中对公允价值的概念的定义是“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自愿双方之间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价格”。2004年6月在颁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征求意见稿中,FASB重新修订了公允价值概念,对交易各方增加“熟悉情况和非关联”两个限定条件。近年来,FASB已经把公允价值作为大多数会计计量的目的,包括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和以后期间所进行的新起点计量。可见,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是也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难度。

从公允价值的定义以及目前研究成果分析,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范畴,一方面,从广义上说,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以涵盖其他几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计量,现行成本计量、现行市价计量、短期的可变现净值计量和以公允价值为目的的现值计量 (谢诗芬 ,2002)。公允价值反映了发生在交易和事项中公平、允当的价格,同时兼具可靠、相关的信息质量特征,已经成为企业外界相关利益者、特别是大多数的决策者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内在要求。因此,公允价值应当作为所有计量属性所提供信息质量特征的衡量标准??是否公允地表达了计量对象的价值。另一方面,狭义地讲,公允价值又可以作为独立的一个计量属性能够反映模拟的市场价格,即在尚未交易和非清算的情况下,采用各种估价技术对缺乏有效市场的资产或负债项目的价值以近似市场定价的方式进行评估,从而试图得到相对公允、合理的价格,反映报表截止日各项资产或负债项目的静态价值。

公允价值会计基于价值和现值理念、兼容历史成本会计,因其能提供面向现在、未来、市场、风险等在历史成本计量为主的情况下被认为是具有不确定性而无法确认、计量的会计信息;相比之下,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以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原则为主要特征,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面向过去,因而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FASB在第7号财务公告中大力推荐公允价值的运用,并且提出应由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估计公允价值,特别是当某项资产或负债不存在可观察的市场价格,但具有和约规定或可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就成为获取公允价值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公允价值的逻辑起点

“价值”是现值和公允价值共同的逻辑起点,也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公允价值计量符合经济学的资产、收益概念和现值计量要求,成为会计学资产、收益要素向经济学概念回归的重要手段,所以公允价值是实现价值型会计模式计量的关键。在经济学的定义中,资产是根据企业使用这些资产在未来所实现的预期收益的现值来计量的,收益是企业在某一期间净资产价值变动的结果—-实质上,二者都建立在面向现在和未来、强调与经济决策相关的经济学“价值”概念上。所以从经济学层面来讲,作为价值信息提供者价值计量是财务会计的责任,而价值的直接计量就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然而,在现值计量难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之前,会计学收益和资产概念不得不建立在面向过去、强调计量客观可靠的会计学“成本”概念上。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逐渐变化,因为这种信息不及时和不能完整反映企业价值而日益遭受社会各界的诟病。但是,随着FASB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颁布以及对于公允价值以及现值会计研究成果的出现,为在初始确认或新起点计量时使用未来现金流量作为会计计量基础、以及现值计量在会计摊配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指导框架,为公允价值和现值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公司理财观点的创新:公允价值计量与延展

通过对公允价值概念的分析,公允价值应当发生和存在于交易中,是一种交易价格??不论该交易客体或其同类产品是否存在活跃的市场。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公允价值的根本特征在于“真实与公允”(谢诗芬,2004),其他特征如: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公平性,是交易双方平等议价的结果;公允价值计量对象具有全面性,其计量对象不仅包括资产也包括负债;公允价值得以存在的交易市场具有兼容性,不仅包括活跃市场也包括非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反映虚拟的市场价格,即交易和交易双方可以是假定的;公允价值概念具有动态性;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信息及时充分、能够面向市场而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并且全能够全面反映管理层决策水平。虽然公允价值作为一个财务会计学概念产生于交易之中,但是以上各种特征及其“价值”属性还是为将公允价值引入经济学和管理学其他相关学科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和基础。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在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其他许多学科领域中,如金融、保险、精算、投资、资产评估、资信评估、价值评估等,公允价值都得到重视和运用。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已经成为许多经济管理学科变革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尤其是对于和财务会计息息相关的管理会计及理财学,将公允价值计量概念及方法引入管理会计及理财学对于企业本身具有重大意义。

(一)公允价值与理财学

所谓理财目标,是指财务主体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目前股东财富最大化已成为理论界比较公认的企业理财目标??以股票价格代表特定利益主体的价值创造。不论理论界对于理财学目标的争论如何,它始终是建立在对企业价值客观评价的基础之上的。价值是联结理财学和会计学的根本纽带,作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分支学科,可以肯定的是价值是现财学的核心概念,因此,正确地进行企业价值及其组成部分的计量和评估就成为了理财学目标实现的基本前提。将公允价值和现值计量应用于理财学当中,意味着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及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对资产、负债和收益进行计量的同时能够得到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相关信息。

有些相关文献中曾提出,因为企业的价值是企业全部资产(包括会计上已确认与未确认的资产,如人力资源与自创商誉)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企业估价绝不是将其全部资产的价值简单加总那么简单,这也决定了对那些共同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采用现行市价与可变现净值进行计量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从整体与部分的加总不相等的角度来看,以上的观点是可接受的。但是必须承认的是,企业整体价值的正确评估和反映必须建立在能够对于其组成部分,也就是各项资产、负债以及权益价值的正确评估的基础上;反之,不了解整体之中各组成部分真实的价值特征也就不能正确了解整体的价值情况。从另一个方面说,在运用企业现金流量折现法评估企业价值所应用的现值理论及技术,与广义上公允价值会计中的现值计量拥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或者说可以将评价企业整体价值作为对单项资产项目进行价值评估的延伸。

(二)公允价值与管理会计学

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经营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因此被称为“对内报告会计”。从其演进过程和应用现状来看,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企业管理学、应用经济学等在现代管理会计体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已经成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财务会计相比,现代管理会计侧重于预测未来,为了有效地帮助企业管理当局作出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需要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的预测??预计经济环境和企业条件的变化,提出各种经营方案供企业选择。所以说,管理会计已经“从传统的只重视以财务导向的决策分析和预算控制,转变为强调股东价值关键财务和经营动因的确认、计量和管理的众多战略性方法在内的复杂体系”(IFA,1998;IMA,1999),价值管理已经成为管理会计关注的重点。不论用什么方法和指标来衡量和评估价值,其中都必然会涉及到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问题。这里实际上再一次提出了价值的计量问题,提供面向现值和未来的信息的价值计量绝不是仅仅依靠企业中占主导地位历史成本计量体系所能胜任的,所以必须引入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

四、结论与展望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公允价值概念的出现反映了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今后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促进了财务会计正从过去提倡成本计量向经济学家所要求的价值计量的转变。同时,公允价值自身具有的性质特征以及表达会计要素的经济学价值的能力,赋予了扩展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学之外其他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应用的条件和空间。作为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分支学科,理财学、管理会计学和财务会计学由“价值”这一核心概念作为纽带而相互联系,将公允价值引入理财学以及管理会计学中,能够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以及企业管理者提供更为真实、有用和相关的信息。更进一步说,在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可行的公允价值的计量体系,为企业财务及其他管理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高质量信息作为决策和管理的依据,因此,扩大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必然对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7, 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Value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s. Feb.2000, Published by the FASB.

[2] 谢诗芬, 戴子礼. 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21 世纪财务变革的重要前提.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5;9;12~18

[3] 于永生. 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研究. 财经论丛, 2005;9;90~97

[4] 黄中生. 论资产计量. 会计研究, 2005;4;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