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食品安全专题调研

食品安全专题调研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2 09:34:20

食品安全专题调研

食品安全专题调研例1

明确责任分工,推动各级政府将食品安全列入目标管理考核,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责任追究办法。层层分解监管责任,保证监管到位,构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加强督查督办,将督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和问题及时通报给政府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督促职能部门及时进行整改,有效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的落实。严格考核问责,实行科学合理的目标责任与严格的考核。强化指导帮助,上级食品安全办都有指导下级食品安全办开展工作的责任,下级食品安全办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都可以向上级食品安全办请示汇报。

加强作风建设,在深入调查研究上下功夫

善于“走出去”,多与本部门业务处室交流、常跟食安委成员单位沟通、勤到基层监管一线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善于发现问题,写出针对性强的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参考。发扬积极肯干、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深入实际,大兴调研之风,不断研究总结食品安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是提升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力载体,有利于解决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和隐患,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和制度。一是通过建设一批示范县市区,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推广一批先进经验,达到树立标杆,带动全省其他地区食品安全工作。我省2013年、2014年、2015年分三批遴选23个县市区投入2300万元开展食品安全县市区创建工作。目前,各县市区在创建中结合各地实际,积极开展探索实践,为创建工作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二是省政府食品安全办在全省遴选274个食品药品监管所,安排5480万元,每个食品药品监管所20万元,市县两级分别配套5万元,专门用于购置执法装备、开展人员培训和加强宣传等工作。三是遴选16个州市和32个县市区开展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建设,安排3200万元,建立统一连通的信息平台,将监管工作纳入信息化、科学化轨道。四是开展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整合试点,在43个县开展试点,安排6450万元,每个县安排150万元经费,对县级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食品安全专题调研例2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概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形势[1]呼唤技术管理复合型的新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我国第一个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于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并于2002年开始面向全国正式招生,从而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在这方面的空白。随后在2003年,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16所高校开始招收该专业学生;2004年,教育部又批准吉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30所高校开始招收该专业学生[2]。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已有72所高校设立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招生数量不断增加[3]。

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与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食品质量与安全[1]是研究食品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与人类健康及市场需求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它以生物、化学及管理学等为支撑学科,以现代检测技术、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为主要手段,为全社会食品安全和食品产业市场化提供科学的技术管理保障。其培养目标应该是技术与管理复合性的新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人才的培养过去一直分散在农、医、理、工等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各不相同。长期以来,传统专业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新检验检测技术,轻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这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应当前形势和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要求,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1]。

由于学科背景的不同,各高校对新时期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目标在理解上也有所不同,制订和构建的本专业培养计划各有差别,专业的培养模式往往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2002年底在西安召开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干课程研讨会上,各相关高校提出的主干课程汇集在一起达35门之多。教材建设存在一定问题,缺乏统一、规范的成套教材。当今食品科技类教材、图书日益繁荣,但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教材显得不足,且与实际脱节,教材滞后、内容重复问题十分突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检测技术的进步,新的不安全因素会逐渐被检测和鉴定出来,从而成为新的安全隐患,食品安全问题并不会因为科技进步而“自然”减少。同时,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的培养中,普遍重检验检测技术,轻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已不适应当前食品安全的宏观形势和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要求,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4]。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食品科学、微生物学、营养卫生学、毒理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食品原辅料及成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领域从事分析检验、质量管理、安全评价、企业管理和科学研究并熟知国际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的“通食品、强检验、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营养学、食品科学有关的基本理论,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与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加强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分析检验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安全生产、分析检验、食品质量管理和参与食品国际贸易等方面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

1.具备较高的社会道德水平和积极遵守食品行业法律法规的基本素质;

2.掌握食品科学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以及食品生产基本工艺、设备相关基础知识;

3.掌握食品营养与功能成分及安全性检验的基本方法;

4.掌握食品法规与标准具有在食品企业、市场和食品管理、卫生监督及国际贸易机构从事分析检验和质量评价的能力;

5.具备从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理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综合素质任意选修课,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

可以看出,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侧重检验检测技术,轻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并且在课程设置上对于食品原料性质和食品加工工艺的全面了解不够。这样的课程设置会使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对食品工艺和食品本身品质的变化了解不够,因此,很难客观地从一些质量安全事件中找到其引发质量安全的诱因。

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有限,致使教学内容无法深入。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分别为:(1)酸度调节剂;(2)抗结剂;(3)消泡剂;(4)抗氧化剂;(5)漂白剂;(6)膨松剂;(7)胶姆糖基础剂;(8)着色剂;(9)护色剂;(10)乳化剂;(11)酶制剂;(12)增味剂;(13)面粉处理剂;(14)被膜剂;(15)水分保持剂;(16)营养强化剂;(17)防腐剂;(18)稳定剂和凝固剂;(19)甜味剂;(20)增稠剂;(21)食品用香料;(22)食品加工助剂;(23)其他。每类又包含多种食品添加剂,少则几种,多则达上千种。这就造成了《食品添加剂应用》课程的知识点既多又杂,且课时较少。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与调整,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食品添加剂应用》主要讲授各类食品添加剂的概念、作用、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常用品种食品添加剂的性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上课教材选用郝利平等编著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食品添加剂》,其主要内容包括12章:食品添加剂概论、食品防腐剂、食品抗氧化剂、食品着色剂、食品护色剂和漂白剂、食品调味剂、食品增稠剂、食品乳化剂、食用香精香料、食品酶制剂、其他食品添加剂及食品营养强化剂。根据我院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其中的酶制剂在前期课程《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及《食品酶学》中已较为系统地学习,其中的营养强化剂在前期课程《食品营养学》中已有较为详细的讲述,其中的食品护色剂、漂白剂、其他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面相对较窄,而内容又比较杂,考虑到课程学时的限制,也不作为课堂讲授内容,要求学生课外自学。

最终,发现学生通过对食品添加剂市场、食品添加剂企业,以及食品院校的调研,根据各类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具体应用状况,对本专业先修课程、后继课程的衔接性比较差,学生在利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

2.缺乏实践环节,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食品添加剂》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极为重要。由于课时的限制,相对于食品添加剂方方面面的知识而言,教学内容仅以理性学习为主,我院的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中尚未开设相关实验环节。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现代食品加工中必不可少的食品添加剂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一方面,新理论、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科技发展使食品添加剂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不断深化。因此,应在保证食品添加剂课程中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的框架不变、主要内容稳定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变化及时补充、调整教学内容。注意食品添加剂的研究进展与市场动向、注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食品添加剂》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极为重要。为了加强这门课的实践环节,因配套独立实验课程,研究食品添加剂的性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验证性实验是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必要环节,适量的验证性实验必不可少,但涵盖多个知识点、多项技能和多种方法的综合性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理论教学,前沿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力度不够。

随着食品添加剂行业和学科的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如食品添加剂新标准GB2760-2007[5]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复合食品添加剂、多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等新概念[6],以及微胶囊技术、生物酶解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都为食品添加剂课程的理论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的理论教学以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速度,笔者认为,以往的食品添加剂教学中,关于前沿性和实用性的结合介绍力度不够,不能反映本学科的发展和新信息。应该改变传统的单一依赖教科书的填鸭式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行业和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包括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等充分融入理论教学中,使学生掌握行业发展最前沿的动态,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新思维。可以通过提出如:当前食品添加剂有哪些最新技术和新产品你认为发展趋势如何如何解决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等启发式问题,组织学生查阅资料,通过进行课堂分组讨论等主动态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食品添加剂前沿技术和理论知识学习探讨的兴趣,同时也大大丰富了食品添加剂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

4.闭卷考核方式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任何教学活动都要进行成绩考核,但成绩考核不是目的,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运用得好,就可以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保持学习动力。在我院的食品添加剂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闭卷考试的考核形式。学生为了通过考试,通常在考前突击复习以通过考试,考试过后,复习内容基本都以忘记,并不能达到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因此,考试方式迫切需要改革。

参考文献:

[1]励建荣,邓少平,顾振宇等.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食品学报,2004,4(4):109-112.

[2]李雪琴,工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1):66-68.

[3]宋洪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战略研究[J].福建轻纺,2009(11):42-43.

食品安全专题调研例3

实验对象。文章主要选择在某市区以及相关县不同的农产品市场与消费人群进行分析,其中参与人口总量高达22376人。针对这些调查主要是对一些没有参加过食品安全培训的人员进行调查,属于食品安全的原始调查资料。在调查中的县级以上人员包含10376人,其余人员是比较随性安排的总共有11000人。

研究试点。对于这次的食品安全研究调查中,主要是针对某市的各个商场、大小超市以及小卖部等,其中主要的食品安全单位包含19家,餐饮包含15家、农贸销售市场包含7家、各学校市场包含11家、建筑工地食堂包含9家、各种食品生产单位与厂家大概达到65家左右,在这其中涉及的专业食品安全人员6871人。

快速检测技术实验办法

针对确定的实验对象进行全面的实验调查,发放食品安全检测宣传资料,派遣专业食品安全检测人员深入到基层进行具体调查,对于其中涉及的学校、矿产以及事业单位等进行调查,宣传全面的食品安全知识,对消费者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与维权意识等进行调查,充分了解群众的食品安全问题。

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检查小组,将调查资料结果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成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实际调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的方面提供具体的指导与解释,利用最后的调查结果与对比结果发展其中存在的缺陷。利用不同的化学技术进行具体的安全试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改善与对比。

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讨论

提高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与培训力度。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对于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并且群众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掌握能力比较差,对于食品安全检测不够重视。在这样的工作基础上需要加大对于食品安全监督检测的力度,同时提高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保证权重深入的了解食品安全知识与监督意义,定期向各个市区或是县城等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建立更加广泛的食品安全监督与交流平台,加深对于这方面的宣传力度。积极对各个地区进行食品安全检测调查,不断优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保证不断宣传的同时积极进行快速检测,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督与管理一定要扎实可靠,保证自身安全质量的同时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负责。改善原有的技术安全培训方式,打破传统的形式主义,积极实行管理分类,实施考核制。设立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对其进行继续教育,全面加大对于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提升相关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提升食品安全整体质量。与此同时,对于不同年龄、身体素质的人群进行不同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在一些学校或是食堂等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利用专业人士进行专业的教育,提升群众对于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视。

食品安全专题调研例4

食品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食品专业人才因此而极为紧俏。但是由于食品企业普遍存在高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建立监管流程意识和从事检验检测的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导致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随着食品企业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相关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专业人才供求矛盾日趋紧张,这种现象在三四线城市的食品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食品安全人才缺口达80万之多。统计显示,食品质量安全及其相关专业就业率均超95%,良好的就业形势反映了社会对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守护人”的迫切需求。此外,食品质量安全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所以各级政府都将保障食品安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政策目标[3]。

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各高校都自觉调整自己的专业方向,纷纷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或增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方向,国家已批准在专业目录之外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至今我国已有近200多所高校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或设此专业方向[4],国家教育部已批准我院从2005年起开设此专业,成为陕西省第二家开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生物学、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等基本知识和实验实践技能,能在食品企业、商检、卫生防疫、科研院所等专业领域从事食品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目前已有毕业生六届,均保持较高就业率。

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在学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求,地方高等院校必须在适应当地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即在“应用”两字上狠下工夫,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在专业建设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陕西理工学院食品质量安全的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拓宽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发展路径,凸显我校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发展特色,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食品质量安全人才培养方案,修定我校食品质量安全专业培养目标,改革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授课方法,尤其重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符合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与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多元化、复合人才需求目标相适应的合格毕业生,真正达到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1.总体思路

食品质量安全专业隶属于广义食品科学范畴,是一门跨学科门类的、多种学科门类交叉极强的应用性专业,其知识范围涉及传统生物学、有机(无机)化学、食品科学、仪器分析与分析化学、现代管理学、农学、生理学与医学、环境科学、标准化与法律法规等多种学科领域。

能否制订科学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决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能够直接反映和影响某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也会直接影响该校相关专业的人才的培养质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发展定位不仅决定专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决定专业师资队伍配置、实验室建设、教学的组织实施及毕业生就业等问题[5]。因此,科学的专业发展定位,必须既要适应学科的发展方向,又要符合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更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培养复合型、应用创新型人才,并且要与学校的发展定位、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相符合。依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科学制订计划,首先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修订,匹配专业课程体系。

主要发展思路为:(1)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制订、修订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方向,实施“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2)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其所学知识来考察、分析和处理专业问题。(3)坚持将启发式教学贯穿教学环节始终,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对专业课程内容的归纳总结、辅以教师辅导解答、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等手段,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4)强化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增加专业选修课与实践课的课时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

2.主要内容与研究成果

按照强化学生的应用及创新能力培养,增强培养人才的就业适应性的原则,对当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针对性调整与改革,对现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计划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思路来重新规划设计,进一步完善本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地方高等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1明确办学思路与培养目标

高校的办学思路是高校专业建设的核心指导思想,高校办学思路决定了其相关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发展进程和最终成效。我们依托“培养立足陕西,面向西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办学指导思想,在系统学习了高等教育理论和吸收借鉴其他本科院校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陕西理工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要以工科教育为主体,理、工科兼容发展的发展模式,以现代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为主,同时兼顾食品生产过程与质量管理控制过程,在教学中注重加强专业实践性教学,并逐步增加实验与实践环节的比例。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营养学、化学、生物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能够满足各级各类食品监管机构及相关企业的需求,在农产品(食品)的生产、流通、加工、质量检验控制等相关领域从事食品及相关产品加工、质量检测、质量管理控制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作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优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结构,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和科研实践环节的培养力度,逐步建立与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一致的,以工科教育为主,理工科教育兼容的、应用型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体系,为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未来从事食品生产、质量控制及管理等奠定坚实基础。

2.2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专业课程是组成学科、专业的基本单元,也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与核心,因而要实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必须加强专业课程建设。通过先后四次制(修)定2005版、2006版、2010版和2014版培养计划,目前我校已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应用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课程教育体系。

学院非常重视课程建设,我们始终坚持“强化基础、拓宽知识、瞄准前沿、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学生掌握食品科学专业知识的系统性的前提下,对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系统性的调整,突出实验实践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坚持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并重,避免不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相关知识点的重复,使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更有序合理,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技能衔接紧密,从而保证在限定课时的情况下,保证并增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部分,我们以构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科知识体系和专业知识框架为重点,从优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着手,以实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锻炼、素质培养三者的协调发展。我们通过制订培养目标明确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规范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配套教材建设工作,并有序推进相关专业课程教材的改革。我们把专业教材建设工作具体落实到每门具体的专业课程建设中,并将教材建设作为教师参加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教学大纲和具体的课程教学计划,结合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点,优选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符相近的,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适用性强的部级规划教材,目前主干专业课程中80%以上选用的教材都是近三年内出版、并且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在选好专业教材的同时,针对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目标,我们组织进行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校本教材的编写建设工作。目前主编《食品安全导论》、《食品安全事件管理》教材两部,参编教材《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标准与法规》两部,自编《食品工程原理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实验讲义两部。

2.3促进教学研究与改革

教学研究是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6]。我们坚持通过教学研究改革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组织专业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促进专业教学改革,以此促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手段、方法改革和教学内容更新,通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稳步推进教学改革。从2005年专业建设伊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实践,通过组织相关专业教师申报各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围绕专业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方法、内容,学生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讨与实践。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坚持将启发式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通过专业教师的不断努力,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持完成校级教学研究项目五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六篇。

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师十分注重专业教学手段的更新,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双语教学活动。同时开展教学评教,通过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中,大部分课程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同时积极参与各种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师主编参编各类教材七部,通过这些措施,保证专业课教材及时更新。

2.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全面提高日常教学质量、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7]。所以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点建设了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检测实验分室、食品工程与工艺实验分室、食品感官与评价实验分室三个教学实验分室,通过建立健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和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各实验室的师资、仪器设备资源,充分发挥不同专业实验室的功能,同时,在具体实验项目设置上,对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合理安排,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为保证学生课程见习和实习的需要。在学校的统一组织和院系的具体实施下,建立多个专业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我们重点加强与汉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陕西建兴油脂食品有限公司、陕西朱q黑米酒业有限公司、汉中春雨食品有限公司等地方食品监管部门和龙头食品企业的合作。在校内,结合食品专业特点与秦巴蓝莓研究所、红茶研究所等建立联系,这些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既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教学基地,又为教师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发展平台。同时,各年级学生在每年的寒暑假都要开展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和专业认知实习活动。实习前,学院会选派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实习指导教师组,同时在实习基地成立学生实习领导小组,制定实习实践守则。在实习过程中,协调各专业实习单位安排经验丰富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并定期组织校内外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实践情况进行检查指导,要求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写出实习日志,在实习结束后必须进行实结,最终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情况评定汇出实习成绩。这些具体措施的实施与落实,有效保证了各类实习实践活动的质量。

通过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推进实验室开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建立了以“注重专业基础、突出专业应用、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应用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在夯实课堂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初步构建了包含“基础、综合、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以课程实验开放训练为手段,以各类创新性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为延伸,以学生自主学习为补充,构建专业综合素质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参加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课外科技活动,辅以专业见习、实习,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

通过参与教师科研及参加大学生创新计划等课外科技活动,完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鼓励、组织学生自己根据兴趣及专业认知水平,在教师指导下,自行开展创新实验设计、实施和实验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实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研究性学习。重点支持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一定程度的创新性试验项目,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并鼓励专业高年级学生积极申报校级大学生科研课题,开展不同层次的科研训练活动。2005年以来,本专业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20项,撰写论文有20多篇,主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课题的研究10余项,其中获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立项2项,校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立项8项;学生获得校挑战杯竞赛三等奖1项。

2.5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坚持高水平师资引进与培养并重、骨干教师脱产攻读学位与在职进修提高并重、教师学术科研研究与师德建设同抓,着力提高专业教师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大力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高学历教师,同时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学位,选送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校或研究机构培训或进修,以有效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同时加强与企业、社会的横向联系,明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方向。邀请企业家和政府职能部门专业管理人员到学校作学术报告,并接受其指导;加强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协作,由学校出面组织、派遣专业骨干教师到当地企业中,挂职兼任企业首席工程师,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专业素养,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食品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技术支持,也为本专业的持续发展拓宽道路。二是加强对本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支持专业骨干教师外出访学或者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以此开阔眼界,提升教师专业学术水平,使其尽快成为具有专业发展前途的学术骨干。三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其配备指导教师,组织有经验的老教师对其授课过程进行传、帮、带,同时开展教研室教学研究和课程研讨活动,通过持续开展听课、评课评教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使他们逐步熟悉专业教学,成为教学骨干。通过近十年的建设,我们初步建立了一支人员相对稳定、教学科研水平较高、职称学历结构比较合理、发展后劲十足的专业骨干教师队伍,保证了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的开展与实施。

3.项目特色与创新之处

3.1本项目的特色

本项目以地方院校的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为着眼点,探讨地方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项目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将改革思路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付之于陕西理工学院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当中,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期地方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走出一路新的人才培养之路,促进专业发展。

3.2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3.2.1本项目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周边高等教育发展的优势与特点及本校的教学基本条件,进行学科定位,与其他学校进行“错位”发展,突出特色。

3.2.2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本项目将对地方院校所培养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型人才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提出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内涵、规格和素质要求。

3.2.3根据地方院校办学定位、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进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适合于地方院校人才特点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专业体系结构。

4.结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完善,形成地方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4.1对本校而言,本项目研究工作顺利实施并在实践上运用的话,将使本校在未来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所培养的人才符合地方发展的实际需要,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将有利于学校在良性循环中得到更大的支持和发展。

4.2对本校学生而言,本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使他们在未来发展中具有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对他们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4.3对外校而言,本项目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将对他们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健新.食品质量与安全特色专业建设及其实践研究[J].现代食品,2015,13:8-10.

[2]耿丽晶,周围,郭雪松,等.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分析研究[J].食品工业,2015,10:226-229.

[3]王惠琴,郑大威,林太凤,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群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09:224-226+251.

[4]罗凤莲,夏延斌,周红丽.新形势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23:77-79.

[5]赵文红,卫敏,谢岩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15,02:105-107.

食品安全专题调研例5

一、工作制度

(一)沂城街道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职责

统一领导、统筹协调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研究审议食品安全监管政策和发展规划;审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计划和措施;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重要活动和专项整治;协调解决食品安全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辖区以及有关职能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情况。

(二)沂城街道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职责

负责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日常工作,承办、督办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决定事项;指导各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重大问题的专项督查;协调有关跨地区、跨部门食品安全重要事项;筹备组织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类会议;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对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进行查处。

二、会议制度

(一)协调委员会会议制度

1、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协调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其他参加会议的人员根据会议内容和工作需要确定,特殊情况可由主任或副主任决定随时召开。

2、会议内容: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筹协调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讨论审议有关食品安全监管政策和工作计划,协调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部署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督查工作;各成员单位汇报食品安全监管情况,提出存在问题及建议;检查会议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

3、根据食品安全工作的需要,不定期召开部分成员单位工作协调会,研究协调专项工作。

(二)协调委员会联络员会议制度

1、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协调委员会联络员会议(联络员为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食品安全监管有关科室负责人),由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召集。特殊情况可由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决定随时召开。

2、会议内容:研究落实协调委员会交办的工作任务和日常监管中的协调工作,讨论决定需要上报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有关事项。

上述两种会议均须有专人做好记录,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由会议主持人签发,会议纪要发送范围根据会议内容和工作需要确定。

三、案件举报受理与查处制度

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加强食品安全案件举报受理工作,设立举报电话,确定专人认真记录,按照首接负责的原则,及时处理投诉举报的案件。对涉及其他部门或多个部门职责的案件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成员单位接报后要及时报告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由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协调处理。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接报后应立即报告协调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并及时做好组织和查处工作。

四、信息收集、及报告制度

(一)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和分析整理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向成员单位传递。

(二)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都要确定一名专职食品安全信息员(信息员由本单位指定),负责本系统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汇总、整理和报送工作。信息实行审核报送制,由成员单位领导审核签字、单位盖章后报送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三)食品安全信息报送的内容包括: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划、工作计划,制订出台的食品安全监管政策和重要监管措施,专项整治方案和实施情况,工作总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查处情况和质量抽验计划及结果等。上述有关内容各成员单位要按规定及时报送,各成员单位每季度末必须单独报送一条综合性的食品安全工作动态信息。

(四)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不定期重大食品安全信息。内容主要包括:全街道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监管措施、专项整治方案的实施情况,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情况,重大节日和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状况、全辖区范围内食品安全检测结果和预警信息,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经验做法和抽验结果等,信息报送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成员、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及有关单位。

五、宣传培训制度

(一)协调委员会统一协调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相互配合,采取多种形式,动员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在协调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各成员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开展食品安全工作培训,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沂城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

主 任: 刘洪达

副主任: 程 悦

委 员: 刘宝军 张在营 段希运

牛 雍 马继艳 吴琳U

郝长城 杜正磊 牛庆军

石立宝 韩 国 窦伟谭

刘 洋 张玉霞 张 波

于然龙 孟海鹏 铁新泉

王 磊 王 迪 田成友

段培公 公丽萍 王文田

王 伟 闵祥东 孔令军

韩 燕 武玉波 李秀杰

食品安全专题调研例6

8大任务,就是做好农产品、加工食品、流通领域食品、餐饮消费、药品、猪肉、进出口产品和关系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等8个方面的专项整治。这些任务首先都要针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来开展。重点产品,是指农产品、食品、药品和其他关系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及进出口产品;重点单位,是指各种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餐饮企业,以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等;重点区域,是指农村、城乡结合部,食品生产比较集中的区域。

要经过专项整治,达到以下20个工作目标:

——农产品整治方面。城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基本解决使用违禁农药和饲料添加剂问题;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

——加工食品整治方面。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流通领域食品整治方面。城区的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帐制度。

——餐饮消费整治方面。彻底解决城区的餐饮经营单位无证照经营问题;食堂和城区餐饮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杜绝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杜绝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

——药品整治方面。完成药品注册现场核查专项工作;基本解决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药品问题;禁止和取缔以公众任务、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

——猪肉整治方面。城区进点屠宰率实现100%,镇(街道)进点屠宰率达95%;城区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关系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整治方面。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造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10类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基本解决无证生产的问题。

——进出口产品整治方面。非法进口的肉类、水果、废物100%退货或销毁;出口食品原料基地100%得到清查;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

二、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现代化建设进程。长期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使得全区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质量安全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企业质量意识淡薄,未能真正树立企业是第一质量责任人的意识;一些地方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的状况未能得到根本扭转;存在一批质量体系不健全的家庭作坊式生产企业;量大面广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监管难度较大,等等。质量是一个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隐患,因此,需要在充分认识质量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当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切实把质量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部门责无旁贷,必须肩负起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使命。

三、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步骤

这次专项整治行动具体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统一部署,分阶段有序推进。

(一)组织准备阶段(8月中旬至9月中旬)

在组织准备阶段,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国务院领导和省、市政府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广泛进行动员和部署,统一思想认识,在调查摸底、明确整治重点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职责分工,明确目标任务。

(二)行动实施阶段(9月中旬至12月中旬)。

在行动实施阶段,要动员和组织各方力量,横向联合、纵向联动、多管齐下、合力攻坚,声势浩大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等8大专项整治行动。这些任务都要针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来开展。重点产品,是指农产品、食品、药品和其他关系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及进出口商品;重点单位,是指各种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餐饮企业,以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等;重点区域,是指农村、城乡结合部,食品生产比较集中的区域。重点问题是指不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的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生产、使用不符合保障人身健康安全标准产品的违法行为,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滥用添加剂生产食品的违法行为等。

(三)总结阶段(12月中旬至12月底)

在总结提高阶段,各部门要认真总结分析整治情况,研究加强长效监管的措施。

四、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职责分工

(一)农产品整治组:(区农林局、区水利与海洋渔业局按职责分别牵头落实)

负责研究制订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检查工作进度,分析整治动态,研究应对措施。

(二)食品和有关消费品整治组:(区质监分局牵头)

负责研究制订生产加工食品及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检查工作进度,分析整治动态,研究应对措施。

(三)流通领域商品整治组:(区工商分局牵头)

负责研究制订流通领域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检查工作进度,分析整治动态,研究应对措施。

(四)猪肉整治组:(区贸粮局牵头)

负责研究制订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检查工作进度,分析整治动态,研究应对措施。

(五)餐饮业食品整治组:(区卫生局牵头)

负责研究制订餐饮业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检查工作进度,分析整治动态,研究应对措施。

(六)药品整治组:(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牵头)

负责研究制订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检查工作进度,分析整治动态,研究应对措施。

(七)新闻信息组:(区委宣传部牵头)

负责全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研究制订专项整治行动宣传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新闻和信息通报。

为加强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领导,区里成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质监分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四项工作制度:

联络员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确定一名股级以上干部为联络员。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则上每周召开一次联络员工作会议,及时通报交流各项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研究部署阶段性工作。

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专项整治联席会议,讨论解决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方案和应对措施,并形成阶段性工作进展汇报材料报送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参加人员原则上为领导小组成员。

联合执法打假制度:专项整治期间,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若干次联合执法打假行动。

信息统一制度:原则上每两周一次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各部门的动态信息各自,其中重大典型案例曝光需报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同意。

五、加强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

(一)加强领导,完善质量安全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统筹协调、统一部署全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各部门密切配合,有序衔接,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牵头部门要主动协调相关配合部门开展联合整治,配合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整治行动,重大情况要及时沟通,努力形成整治合力。各有关牵头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制定本部门的具体工作方案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并按照职责分工抓好整治措施的落实。

(二)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和问责制,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严格责任制,各镇(街道)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各有关部门都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管好本行政区域和本行业的产品,各监管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实行全面监管。检测机构要对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负责。要严格问责制,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因此发生恶性事件的地方,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坚决纠正监管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对失职渎职、包庇纵容制假售假活动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食品安全专题调研例7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安排。自治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结束后,我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党组扩大会议,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从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组织领导等方面研究、制定了我局参加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谭明杰同志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副局长、驻局纪检组长为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设立了综合、宣传、指导检查、保障等四个工作组。明确了办公室及其各工作组的具体职责。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各单位、部门也按要求相应地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成立了领导机构,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二)狠抓思想动员,明确目标任务。10月8日,我局召开了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明杰同志作了动员讲话,阐明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对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并强调全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要着眼于实施食品药品监管发展三年计划,紧密结合我区实际,要在解决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一是着力解决发展理念认识问题,打牢科学全面发展的思想基础。努力实现监管的重心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监管的目标从数量向质量的转移;监管的力量从自身系统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转移;监管的内容从单纯监管向公共行政服务的转移。二是着力解决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问题,增强科学发展的原动力。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食品药品安全利益问题使实劲,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食品药品监管科学发展的成果。三是着力解决监管与发展的问题,提升科学发展水平,促进我区医药产业科学、快速、跨越发展。四是着力解决服务开放水平不高的问题,拓展科学发展的空间。深入研究食品医药多区域合作新领域、新机制,促进药品国际经济合作、贸易的大发展。五是着力解决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充分发挥体制优势。要深刻认识当前的体制变革,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步骤,是解决制约科学发展问题的重大举措。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上来,做到思想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干劲不减。六是着力解决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问题,增强科学发展的执行力。着力提高科学决策、善于学习、开拓创新的能力,统筹发展的能力,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能力,依法行政、促进和谐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三)采取多种形式,抓好理论学习。我局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学习调研阶段的中心任务来抓,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处以上领导干部通读《科学发展观论述摘编》、《邓小平科学发展观论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学习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吴邦国委员长及总理在__考察指导工作时的讲话精神、学习郭声琨书记在全区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党组书记、局长谭明杰同志亲自对全体党员的学习进行辅导。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各单位、部门以及全体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工学矛盾,采取大集中(全体党员集中培训)与小集中(以处室为单位组织学习)相结合,开放式培训(个人自学)与封闭式培训(离岗培训)相结合;集中辅导与研究讨论相结合组织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学习效果。根据学习培训计划,我局于10月20日外请专家学者对区局机关及驻邕直属单位的党员干部共130多人进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讲座辅导;10月29日至30日,集中对局机关的全体党干部进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集中(封闭式)培训,并要求每一位党员紧密联系本单位和个人的实际撰写心得体会以及学习笔记,从而确保时间得到保证和理论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明确一个主题,搞好调

查研究。局党组明确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主题,提出坚持“四个结合”,即把“察情于民”与“问计于民”结合起来,把“问计于民”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把现场考察与自我检查结合起来,把总结经验与发现问题结合起来,务求深入实际,力戒形式主义,着力从创新方式、创新方法、创新形式上下功夫。为了确保调研活动的内涵深度和质量保证,确定了调研活动的四大内容,即影响和制约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服务发展与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重大问题、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同时,确定“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和“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化工程建设”作为我局调研活动示范先行的两个重点课题进行调研。由局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或专业干部组成的四个调研组,分别到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钦州、玉林、河池等地开展调研,调研区域涵盖了我区的东、西、南、北、中。同时,还安排1名局党组成员带队到广东、新疆等省市进行监管体制改革调研。通过下发问卷调研表、实地走访调查、召开专题座谈研讨会等方式进行。应邀参加座谈会、研讨会的代表有市、县人民政府的分管领导、市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为成员单位、基层市县局(分局)领导和科室干部、社会各界(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理论界、新闻界)行政相对人(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医疗机构负责人、食品种养专业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人、宾馆餐馆负责人、学校领导、个体工商户等)和社会群众(包括企业职工、街道居民、农民等)。由于内容贴近实际、调研方法得当,本次调查问卷发出1800份,收回1712份,回收率95%。调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预期效果。就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和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化工程建设提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并将在今后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五)强化统筹兼顾,学习工作双促进。我局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紧密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切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有效树立了良好的食品药品监管新形象。一是全力抓好“两会一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落实“两会一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总体方案,积极协调各监管部门履行“两会一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职责,在重点人群、重点城市、重点品种以及重点环节上下功夫,确保“两会一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万无一失。二是全力做好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按照中央和自治区要求,在各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协调质监、工商、水产畜牧、卫生等相关部门做好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得到自治区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三是切实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防范工作。局领导和有关处室同志深入广大农村、宾馆饭店督促各地建立健全宾馆大型会议集体用餐报告、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指导制度和卫生监督制度,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四是强化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力度。强化我区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监管,及时发现和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活动,保持打击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有效防止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流入市场,确保药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广大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有效。

(六)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为全面做好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并提出具体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运用报刊、电视、网络、板报、简报等多种媒体和阵地,采取专题会议、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主要原则、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及时总结和推广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先后在《中国医药报》、《__日报》、《__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播发学习实践活动新闻稿件5篇,通过板报、简报、政务信息网站等形式刊载学习实践活动专题文稿20篇,及时宣传和报道了学习实践活动的进展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效,营造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浓厚氛围。

二、初步成效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在全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党组书记、局长谭明杰同志代表我局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在自治区学习实践活动第七指导检查组的专题督查以及专门汇报会上,检查组充分肯定了我局第一阶段的工作,认为思路很清晰,落实工作抓得很扎实到位,组织保障有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参加学习、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促使全体党员干部更清醒地认识到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通过引导督促和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讨论活动,激发和调动了党员干部学习讨论的积极性,从而克服了学习讨论中的不良心理,有效地营造了和谐的、互动的学习讨论氛围,促使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党员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的转变。各单位、部门的党组织根据方案要求,把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与推进当前各项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查找和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党的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坚持边学边改,边改边学,特别是通过深入基层和农村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了解和解决了群众关注的一些实际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地促进了党员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三)党员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制定了思想解放讨论活动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党员干部能主动联系自身思想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围绕“开阔科学发展新视野,推动__发展新跨越”主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讨论,着力找准自身和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大胆提出新思路、新举措,有效地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感。尤其是实施《__食品药品监管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对 全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全体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家深刻认识到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必须紧密联系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切实抓好自身思想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监管工作能力和水平,为促进__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联系实际,精心选题,调研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我局在确定“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和“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化工程建设”为重点调研课题的同时,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解放思想大讨论紧密地结合起来,对解放思想大讨论过程中提出的三个专题调研课题进行再调研,初步形成《__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调研报告》、《我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调查报告》、《__壮药产业发展问题调研》等调研报告,确保调研活动取得实效。一是扩大了视野,开阔了思路。各专题调研在紧密联系本地区、本系统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国内外相关理论、专业研究成果,积极吸收先进地区、单位的经验做法,从更加广阔的背景下进行思考和研究,克服了以往就事论事的弊病,提高了专题调研的深度。二是密切了联系,增强了合作。通过调研,不仅直接听取了行政相对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于加强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化监督、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进一步密切了与生产经营企业、种养专业户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的联系。三是推进了工作,得到了实惠。调研活动把“问计于民”与查找问题相结合,既强调深入企业、深入群众,也注意在调研中善于总结本系统各基层单位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情况,发现和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了解和发现基层的创新经验。通过调研,推进了本系统各基层单位工作的开展。同时,及时把调研工作成果付诸于实际工作,努力使之取得新的成果,让群众获得实惠。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我局在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探索;在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解决具体问题上有待进一步加强;深入基层、农村调研的思路、方法、方式上有待进一步创新。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和不足,我局将在下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中继续边学边改,以学习促进问题解决,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落实。四、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第二阶段是承前启后的阶段,对整个学习活动非常关键。既是对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效果的检验,又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的保证。因此,我局将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真正把这一阶段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组织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对学习调研阶段征求到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分析,组织召开班子成员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检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对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组织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检查监管理念、工作思路、落实措施、工作成效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

(二)组织召开党组(支部)扩大会议。召开党员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之后,各单位、部门党组织要召开党组(支部)扩大会议,通报民主生活会议情况和通过第一阶段调研、征求意见及围绕查找梳理出的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广泛听取意见,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进行深入讨论,在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形成共识。

(三)组织开展群众评议。邀请党员代表、非党员领导干部、离退休职工、直属单位负责人以及监管对象代表,对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报告进行评议。采取召开群众代表评议大会和发放无记名评议表等形式进行。班子的分析报告经评议、修改完善后,要以适当方式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组织开展个案剖析。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工作实际,紧扣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重点,紧密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某个方面的典型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分析研究,着眼于总结经验、寻找差距、研究措施、促进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案剖析。

食品安全专题调研例8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安排。自治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结束后,我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党组扩大会议,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从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组织领导等方面研究、制定了我局参加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谭明杰同志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副局长、驻局纪检组长为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设立了综合、宣传、指导检查、保障等四个工作组。明确了办公室及其各工作组的具体职责。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各单位、部门也按要求相应地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成立了领导机构,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二)狠抓思想动员,明确目标任务。10月8日,我局召开了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明杰同志作了动员讲话,阐明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对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并强调全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要着眼于实施食品药品监管发展三年计划,紧密结合我区实际,要在解决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一是着力解决发展理念认识问题,打牢科学全面发展的思想基础。努力实现监管的重心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监管的目标从数量向质量的转移;监管的力量从自身系统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转移;监管的内容从单纯监管向公共行政服务的转移。二是着力解决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问题,增强科学发展的原动力。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食品药品安全利益问题使实劲,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食品药品监管科学发展的成果。三是着力解决监管与发展的问题,提升科学发展水平,促进我区医药产业科学、快速、跨越发展。四是着力解决服务开放水平不高的问题,拓展科学发展的空间。深入研究食品医药多区域合作新领域、新机制,促进药品国际经济合作、贸易的大发展。五是着力解决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充分发挥体制优势。要深刻认识当前的体制变革,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步骤,是解决制约科学发展问题的重大举措。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上来,做到思想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干劲不减。六是着力解决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问题,增强科学发展的执行力。着力提高科学决策、善于学习、开拓创新的能力,统筹发展的能力,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能力,依法行政、促进和谐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三)采取多种形式,抓好理论学习。我局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学习调研阶段的中心任务来抓,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处以上领导干部通读《科学发展观论述摘编》、《邓小平科学发展观论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学习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吴邦国委员长及总理在**考察指导工作时的讲话精神、学习郭声琨书记在全区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党组书记、局长谭明杰同志亲自对全体党员的学习进行辅导。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各单位、部门以及全体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工学矛盾,采取大集中(全体党员集中培训)与小集中(以处室为单位组织学习)相结合,开放式培训(个人自学)与封闭式培训(离岗培训)相结合;集中辅导与研究讨论相结合组织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学习效果。根据学习培训计划,我局于10月20日外请专家学者对区局机关及驻邕直属单位的党员干部共130多人进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讲座辅导;10月29日至30日,集中对局机关的全体党干部进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集中(封闭式)培训,并要求每一位党员紧密联系本单位和个人的实际撰写心得体会以及学习笔记,从而确保时间得到保证和理论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明确一个主题,搞好调查研究。局党组明确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主题,提出坚持“四个结合”,即把“察情于民”与“问计于民”结合起来,把“问计于民”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把现场考察与自我检查结合起来,把总结经验与发现问题结合起来,务求深入实际,力戒形式主义,着力从创新方式、创新方法、创新形式上下功夫。为了确保调研活动的内涵深度和质量保证,确定了调研活动的四大内容,即影响和制约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服务发展与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重大问题、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同时,确定“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和“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化工程建设”作为我局调研活动示范先行的两个重点课题进行调研。由局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或专业干部组成的四个调研组,分别到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钦州、玉林、河池等地开展调研,调研区域涵盖了我区的东、西、南、北、中。同时,还安排1名局党组成员带队到广东、XX等省市进行监管体制改革调研。通过下发问卷调研表、实地走访调查、召开专题座谈研讨会等方式进行。应邀参加座谈会、研讨会的代表有市、县人民政府的分管领导、市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为成员单位、基层市县局(分局)领导和科室干部、社会各界(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理论界、新闻界)行政相对人(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医疗机构负责人、食品种养专业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人、宾馆餐馆负责人、学校领导、个体工商户等)和社会群众(包括企业职工、街道居民、农民等)。由于内容贴近实际、调研方法得当,本次调查问卷发出1800份,收回1712份,回收率95%。调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预期效果。就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和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化工程建设提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并将在今后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五)强化统筹兼顾,学习工作双促进。我局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紧密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切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有效树立了良好的食品药品监管新形象。一是全力抓好“两会一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落实“两会一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总体方案,积极协调各监管部门履行“两会一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职责,在重点人群、重点城市、重点品种以及重点环节上下功夫,确保“两会一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万无一失。二是全力做好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按照中央和自治区要求,在各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协调质监、工商、水产畜牧、卫生等相关部门做好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得到自治区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三是切实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防范工作。局领导和有关处室同志深入广大农村、宾馆饭店督促各地建立健全宾馆大型会议集体用餐报告、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指导制度和卫生监督制度,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四是强化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力度。强化我区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监管,及时发现和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活动,保持打击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有效防止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流入市场,确保药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广大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有效。

(六)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为全面做好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并提出具体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运用报刊、电视、网络、板报、简报等多种媒体和阵地,采取专题会议、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主要原则、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及时总结和推广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先后在《中国医药报》、《**日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播发学习实践活动新闻稿件5篇,通过板报、简报、政务信息网站等形式刊载学习实践活动专题文稿20篇,及时宣传和报道了学习实践活动的进展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效,营造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浓厚氛围。

二、初步成效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在全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党组书记、局长谭明杰同志代表我局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在自治区学习实践活动第七指导检查组的专题督查以及专门汇报会上,检查组充分肯定了我局第一阶段的工作,认为思路很清晰,落实工作抓得很扎实到位,组织保障有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参加学习、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促使全体党员干部更清醒地认识到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通过引导督促和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讨论活动,激发和调动了党员干部学习讨论的积极性,从而克服了学习讨论中的不良心理,有效地营造了和谐的、互动的学习讨论氛围,促使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党员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的转变。各单位、部门的党组织根据方案要求,把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与推进当前各项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查找和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党的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坚持边学边改,边改边学,特别是通过深入基层和农村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了解和解决了群众关注的一些实际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地促进了党员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三)党员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制定了思想解放讨论活动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党员干部能主动联系自身思想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围绕“开阔科学发展新视野,推动**发展新跨越”主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讨论,着力找准自身和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大胆提出新思路、新举措,有效地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感。尤其是实施《**食品药品监管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对全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全体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家深刻认识到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必须紧密联系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切实抓好自身思想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监管工作能力和水平,为促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联系实际,精心选题,调研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我局在确定“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和“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化工程建设”为重点调研课题的同时,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解放思想大讨论紧密地结合起来,对解放思想大讨论过程中提出的三个专题调研课题进行再调研,初步形成《**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调研报告》、《我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调查报告》、《**壮药产业发展问题调研》等调研报告,确保调研活动取得实效。一是扩大了视野,开阔了思路。各专题调研在紧密联系本地区、本系统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国内外相关理论、专业研究成果,积极吸收先进地区、单位的经验做法,从更加广阔的背景下进行思考和研究,克服了以往就事论事的弊病,提高了专题调研的深度。二是密切了联系,增强了合作。通过调研,不仅直接听取了行政相对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于加强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化监督、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进一步密切了与生产经营企业、种养专业户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的联系。三是推进了工作,得到了实惠。调研活动把“问计于民”与查找问题相结合,既强调深入企业、深入群众,也注意在调研中善于总结本系统各基层单位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情况,发现和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了解和发现基层的创新经验。通过调研,推进了本系统各基层单位工作的开展。同时,及时把调研工作成果付诸于实际工作,努力使之取得新的成果,让群众获得实惠。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我局在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探索;在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解决具体问题上有待进一步加强;深入基层、农村调研的思路、方法、方式上有待进一步创新。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和不足,我局将在下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中继续边学边改,以学习促进问题解决,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落实。四、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第二阶段是承前启后的阶段,对整个学习活动非常关键。既是对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效果的检验,又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的保证。因此,我局将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真正把这一阶段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组织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对学习调研阶段征求到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分析,组织召开班子成员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检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对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组织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检查监管理念、工作思路、落实措施、工作成效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

(二)组织召开党组(支部)扩大会议。召开党员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之后,各单位、部门党组织要召开党组(支部)扩大会议,通报民主生活会议情况和通过第一阶段调研、征求意见及围绕查找梳理出的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广泛听取意见,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进行深入讨论,在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形成共识。

(三)组织开展群众评议。邀请党员代表、非党员领导干部、离退休职工、直属单位负责人以及监管对象代表,对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报告进行评议。采取召开群众代表评议大会和发放无记名评议表等形式进行。班子的分析报告经评议、修改完善后,要以适当方式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食品安全专题调研例9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12年1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明确规定,食品经营者必须对所有临期食品明确标识,向消费者做出醒目提示。然而,在走访上海市内多家连锁超市中发现,除了华润万家、沃尔玛、好又多、家乐福外,多数超市并没有设立“临期食品专区”,也没有对临期食品做出醒目标示。对于也那些设立“临期食品专区”专柜的超市,在临期食品管理上也不规范,很多食品专柜也名存实亡成为摆设。因此,本文想从消费者和供应商两个角度来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

临期食品,即指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2012年2月,北京工商局参照行业标准,率先对外的“食品保质期临界”的6级标准,首次明确提术临期食品界限:食品保质期为1年以上的,期满之日前45天;食品保质期为半年以上不足1年的,期满之日前20天;食品保质期为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期满之日前15天;食品保质期为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期满之日前10天;保质期16天以上不足30天的,期满之日前5天;食品保质期为15天以下,期满之日前1至4天。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相关规定,对所有临期食品商家必须明确标识,以提醒消费者食品临期。

1.2 研究意义

食品安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临期食品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在目前情况下缺乏有效的监管,造成消费者对其产生误解。然而,临期食品作为可持用商品,如果消费者不接受,就会造成商家成本的上升。同时,商家为了降低销售成本,通过不同方法(如“捆绑销售”)来解决临期食品的处理问题,然而这样会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如何从根本解决临期食品的处理问题显得重要。

1.3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通过对比国内外对临期食品的处理,分析目前国内的临期食品的现状及问题;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研究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态度;针对国内临期食品存在的问题以及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态度,给出相应的建议。

1.4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

1.文献研究:为了分析国内临期食品目前存在的问题,作者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以积累相应的知识。这些成果是本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且其涉及的一些研究方法也对本研究具有启示及借鉴作用。

2.实证研究:本研究采用的实证研究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调查选取上海作为主要调查地,在网络上和上海各大街头上发放调查问卷。本文以消费者的角度作为出发点了解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态度,借助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收回的数据做统计性描述。

2.国外临期食品的相关研究

国外临期食品的研究主要包括国外对临期食品的处理方式:

在加拿大,几乎所有超市都会在晚上结业前的2-3个小时内,把当天或是第二天必须卖完的食物以非常低的价格卖掉。那些即使打折后仍未卖完的食品就被当成垃圾处理。如果因极个别疏漏,没有及时把过期食品下架,一旦被发现或收到顾客投诉,他们会马上把这些漏网之鱼处理掉,确保消费者的利益和自己的声誉。

在新西兰,超市里的食品外包装上通常有“食用日期”和“最佳食用日期”的标识。“食用日期”是指在这个日期之后继续食用该食品可能会影响健康,超市必须停止销售。超市贩卖已经过了“食用日期”的食物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被发现是故意贩卖过期食品,将收到罚款处理。“最佳食用日期”是指食品的质量在该日期之后就会降低,但是继续使用不会有将康安全问题。对于此类商品,超市里会有专柜专门销售超过“最佳食用日期”但未超过“食用日期”的食品,并有明确标识,保证顾客的食用安全。

在英国,每晚赶在超市下班前,购买既便宜有绝对安全的快过期食品,是很多英国人的做法。超市里这些打折食品并不是食品过了保证期,而只是过了最佳实用期。英国环保组织“废品与资源行动计划”发起过食品节约活动,挨家挨户叫人们怎么理解“最佳食用日期”,如何区分“此日期前最佳”、“此日期前食用”和“出售期限”。

在日本便利店食品架上,通常摆着便当、面包、饭团、三明治等保质期只有1-2天的食品。为保证新鲜,店主会在保质期几个小时前就丢弃。日本将这些下架食品都做成了肥料和饲料,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再生系统。

在德国,他们将倒掉的食品垃圾用来发电。德国联邦食品回收协会会有80家回收食品中型公司,他们利用这些食物垃圾发小后产生的沼气来发电发热。

3 国内临期食品的相关研究

3.1 国内对临期食品的处理方式

1)直接对商品进行降价处理,打折促销(徐霖婧,2013)

2)将临期食品与新生产的食品并在一起混搭销售(冯云竹,2012)

3)对于公司统一配送的,在离保质期还有1/3的时候直接退回生产厂家或供应商并出具退市单据(冯云竹,2012)

4) 属超市自产自销的临期食品,及时销毁并出具销毁记录或者对其加工成饲料(沈丽,2013)

3.2 调查问卷分析――消费者的态度

3.2.1 调查问卷的样本统计性描述

在这次调查问卷中,我们共发放并回收了300张调查问卷。其中,我们将调查问卷分为三个维度(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来进行调查。由于我们是在校大学生,回收的问卷中25岁以下的大学本科比例较多。

3.2.2 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消费倾向分析

在调查过程中,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非常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因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非常重视,对食品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警惕性比较高,进一步说明消费者对国内的食品安全不够信任,这给临期食品的实施产生一定的困难。其次,消费者对国家出台的临期食品的规定不了解,并且大部分消费者认为食用临期食品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目前我国消费对临期食品的概念认知不清,对临期食品不够了解,这也给临期食品的实施增加了难度。最后,消费者对商家临期食品处理的相关动向不了解,这也就给商家有机可乘违法处理临期食品的机会,这会进一步加深消费者对商家对临期食品的误解,使消费者不再相信临期食品。另外,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即使临期食品有促销,消费者也不易轻易购买临期食品。这进一步说明了消费者对临期食品有误解,不相信临期食品。

3.2.3 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处理方法

在对临期食品的处理方式上,大部分消费者会采取扔掉、找商家理论、找315投诉这种方法,这进一步说明顾客对于临期食品是不信任的,认为他们是有害的,也就侧面反应顾客对临期食品的认识不到位。

3.2.4 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满意程度

在调查顾客满意度方面,大部分顾客对商家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方面不是很满意,认为商家执行国家政策不到位或者没有执行。而对于商家执行国家临期食品处理政策力度方面,消费者表示漠不关心,说明顾客对临期食品的重视度不高,对临期食品不够了解。

4 结论

4.1 我国临期食品遇冷的原因

首先,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管不严,出现了很多食品安全问题,对于临期食品更是属于商家自律行为,而我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警惕性比较高,再加上消费者群体,对临期食品和过期食品认知模糊,对临期食品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往往因临期食品口感的正常变化、打折销售及特殊提示产生质疑,短期内对临期食品及其经销方式难以接受。

其次,临期食品经销方式的改变使食品经销商深层次利益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整个食品经销链条中,大中型商场、超市往往利用销售后结算贷款等方式将经销风险向上级供货商转嫁,即对预包装实行“两个1/3”的食品进销货制度:保质期已过1/3的不予进货,保质期剩余1/3的及时退货。专柜设立后,临期食品若不能及时销售,造成的经济损失只能由商场、超市承担。

最后,目前各地设立并推广临期食品专柜的客体主要是大型商场、超市。受经销规模、硬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小型超市、食杂店难以纳入临期食品专柜的销售范围。部分地区试行的临期食品提示标签,因临期的相关批次食品需打折销售,而其他同类产品不打折,需要为临期食品重新制作、粘贴条形码,增加了商家的工作量和经营成本,且大部分视频经销户不具

备相应的技术能力,所以难以落实。

4.2 建议

提高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认知和关注。婴童哟各类媒体加大临期食品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消费者数理临期食品的正确认识。另外,可以同哟公益宣传片、出台相关奖励措施以提高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通过消费者的监督,督促销售者规范销售行为。

加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当前临期食品的不规范处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缺乏严格的参照标准,国家工商总局2012年1月规定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向消费者做出醒目提示,但未对“醒目提示”,这对于行政执法人员的相关监督和检查造成不便。同时,我国当前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督大多依靠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大消费者及媒体的舆论监督不够。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对于临期食品的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广大消费者的监督作用没并且进一步完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机制,在制度、执法机关及消费者的共同监管下督促销售者规范临期食品处理模式。

食品瘦小企业提升技术手段、优化经营模式。食品销售者应当不断探索创新,在技术上解决条码“同品不同价”的问题。并且可以通过优化经营模式,鼓励销售者将临期食品专柜作为增加营业额的新型经营模式,明确与供货商的利益分配及奉贤承担关系,使专柜成为消化供应商临期视频库存的重要方式。

5 研究不足以及后续研究建议

本文研究比较浅显,只是从调查问卷的描述行统计调查研究,没有对数据进行较多的定量研究分析,也没有深层次地挖掘临期食品遇冷的原因。并且调查范围仅局限于上海,问卷之发放300份,不足以代表所有消费者的态度和观点。后续研究者可以同时从消费者和商家和供应商的角度进行数据定量分析,深入研究国内临期食品遇冷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徐霖婧.关于临期食品消费认知的调查徐霖婧[J]管理论坛2013.05.15

食品安全专题调研例10

[中图分类号] R719.3;F272.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9-0123-03

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民生,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尤其重要。从事食品加工和销售管理的餐饮从业人员对食品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这些人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以及在进行食品制作管理的过程中是否融入食品安全的理念,直接与消费者的安全相关。为准确掌握该类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为积极寻求相关干预依据和管理办法提供现实数据。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宜宾市翠屏区从事餐饮工作的从业人员。根据具体餐饮单位的规模,在大、中、小型饭店以及单位食堂等分别抽取研究对象。其中随机选择大、中型饭店各200家;小型饭店、单位食堂各180家。研究单位一共760家。在所有研究单位中随机选择两名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制作具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共1520份,在研究对象填写后回收。共收回有效问卷1440份,回收率94.74%。

1.2研究方法

项目组根据有关资料[1-6]自行编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具体包括引言、调查对象情况、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对食品安全的态度以及具体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行为等内容。调查对象情况主要包括对象单位、性别、年龄、学历、专业、工龄、岗位等;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主要由20道经过优化的选择题构成,均为单选题,其内容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必须掌握的知识以及应该掌握的知识、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影响食品安全的有关情况等;对食品安全的态度以及具体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行为则为10道单选题。所抽调的从事调查的人员主要为宜宾市翠屏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宜宾市翠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宜宾市翠屏区质监局相关工作人员,在宜宾市翠屏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调查。

1.3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调查对象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2.1.1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知晓率情况比较 调查对象对于食品安全有关知识知晓率为60.76%。对于餐饮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具体时间、进行工商登记所需要的证件、何种疾病允许接触直接入口食物、工作服定期更换要求等知识掌握较好,均为85%以上;而对餐具卫生的“五关”内容、存放2 h以上食物的处理方式、吊销许可证的限制从业时间等相关知识掌握较差,在30%以下。见表1。

表1 1 440名调查对象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知晓率情况比较

2.1.2不同单位从业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差异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大中型饭店从业者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1.15%、小饭店为59.15%,单位食堂为61.75%。两两比较,χ2=2.04、0.11、.020,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1.3不同文化程度从业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小学及以下知晓率为49.58%,初中为59.20%,高中/高职/中专为61.45%,大学则高达63.29%,研究生及以上则为70.00%。提示从业者文化程度越高,其知晓率越高。见表2。

表2 不同文化程度从业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2.1.4不同专业从业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所有调查对象中,烹饪者804人、旅游服务90人、基础学习174人、其他372人,知晓率分别为65.02%、62.20%、54.20%、54.28%。其中,烹饪者、旅游服务者知晓率均高于基础学习和其他专业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不同专业从业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2.1.5从业工龄不同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从业工龄不同,知晓率不同。工龄越长,知晓率越上升。其中,10年以上者与7~9年者比较,χ2=046,P>0.05;与1年以下、1~3年、4~6年工龄者比较,χ2范围为10.15~308.9,P

表4 从业工龄不同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比较

2.1.6不同岗位从业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不同岗位从业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比较接近,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不同岗位从业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比较

2.1.7不同培训次数从业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比较 未培训者知晓率为39.1%,培训一次者知晓率为56.80%、培训二次者知晓率为64.00%,培训三次及以上者知晓率为68.00%。培训次数和知晓率呈正比例关系。

2.2调查对象对食品安全的态度

有98.80%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接受定期体检、教育培训、遵循工作规范进行操作。无所谓者占0.70%,不愿意者占0.50%。愿意接受者与无所谓、不愿意者比较,χ2=2771.67、2783.05,P均

2.3调查对象从事食品安全的具体行为

有89.7%的调查对象遵循食品安全规范进行操作;偶尔遵循者为4.40%,从不遵循者为5.90%,遵循者与其他两种情况者比较,χ2=2002.83、2026.39,P

3讨论

民以食为天,说明了食物的重要性;病从口入,说明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熟食品的安全是“从农田到餐桌”的食物链中最终也是最重要的一环[7]。餐饮从业者直接接触食品,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8]。这些人员的安全知识掌握水平、对待食品安全的具体态度、从事食品制作和管理的具体行为等,均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9,10]。本研究表明,宜宾市翠屏区餐饮从业者的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只有60.76%。这一数据表明其比例尚小,相关培训工作还有待加强,具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对餐饮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其食品安全知识还相对匮乏,指导具体操作的理论基础尚不扎实,还需加大业务知识培训力度。

本调查涉及到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数据表明,文化水平和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呈正比例关系。文化水平愈高,相关知识的掌握就越多。目前我区的基层餐饮从业者多数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整体文化层次偏低,对于食品安全的态度及常识均有较大改善空间。根据这一数据结论,建议餐饮单位在招聘和选择人员时,不但要考虑应聘者的文化水平情况,在进行培训时,还要针对文化水平低者适当加大力度和范围 ,将其作为培训教育的重点群体。本调查还涉及到从业者的专业背景。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从业者安全知识知晓率较高,这提示在招聘和选择人员时,要考虑相关专业背景,尽量选择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除了部分中大型餐饮企业的部分管理人员及旅游服务人员具有食品安全或酒店管理等专业背景外,整体而言具有专业背景的从业者的比例非常低,在这一情况短时间难以根本性改变的当下,对从业者后天进行系统的专业安全知识的培训就显得极其重要。本研究还发现工龄越长者,其知晓率越高,一方面说明从业资历的重要性,也从侧面反映了对从业者进行后天安全知识培训的有效性,表明了培训次数以及相关工作经历对于知晓率的重要作用。根据这一结论,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有必要提醒餐饮单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对新老员工的食品安全教育培训要区别进行,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11]。

本研究涉及到关于从业者的从业行为,已经养成良好习惯的比例为89.70%。虽然占据绝大多数,但还有一少部分未得以全部实施,这是安全隐患所在。这表明在进行培训时,必须加强在工作重点执行,差异性地看待和对待培训对象,根据不同情况开展针对性地培训,确保将相关知识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S]. 2009.

[2]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S]. 2009.

[3] 卫生部. 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S]. 2005.

[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S]. 2011.

[5] 卫生部.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S]. 2010.

[6] 卫生部. 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S]. 2010.

[7] 李荷芬,范丽江. 昆山市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现状与改进措施[J].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6):114-115.

[8] 张磊. 餐饮业从业人员食物中毒相关食品安全行为现况调查及干预策略研究[D]. 复旦大学,2006.

[9] 童瑶. 长沙市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信行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中南大学,2012.

食品安全专题调研例11

笔者作为一名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的高校教师,见证了该专业在我校的诞生、发展及每一步成长。结合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发展历程,笔者从凸显专业办学特色角度对该专业办学特色的构建提出建议。

2.优化课程结构体系,体现专业特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大部分是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分支出的一个新专业,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学科专业,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化学工程、食品科学、现代分析科学、管理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目前全国60多所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的高校中,以农业类院校为主,其他包括海洋水产、轻工、商业、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工业类、医学类等高校。由于这些高校所在行业不同,依托学科背景不同,对新时期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各不相同,因此各校制定和构建的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千差万别。所谓的就业竞争最后的落脚点是学生能力的竞争,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就业和今后事业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专业能力。要把这一新专业办好,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应在全面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门人才需要的实际,在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制订完善的培养计划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食品学院自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来,在不断的摸索中建立凸显地方特色的办学模式。分别于2009年、2013年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本着打好基础,突出主干,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注重专业特色的原则研究了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建立了包括公共课、理论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特色模块课、专业相关课程和综合素质任意选修课的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结构突出四条主线:与化学相关的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等课程,与检测相关的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仪器分析等课程课程,与医学及生理学相关的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及食品毒理学课程,与质量管理相关的食品质量管理和食品企业管理等课程。在2013版修订的培养方案中,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增加实验课程、实践课程的学分比例,如将食品分析实验、食品化学实验列为一门单独课程;为了凸显地方特色,增设了《新疆特色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课程;《食品风味化学》、《油脂化学》、《蛋白质化学》等专业选修课程的开设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为该专业学生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建立

对工科专业来说,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高校毕业生的要求是具有扎实的食品质量控制及品质分析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及实践能力,同时兼具基本的管理、创新能力。因此,在该专业人才培养中,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主观能动性势在必行。

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应注重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向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转变,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转变,实现层次化实践教学。在实际实践教学改革中,我院将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认知实习、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教学实习、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第二课堂(科研训练、课外科技活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组成一个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上述连贯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让学生形成认知、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