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成本控制措施的建议

成本控制措施的建议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8 09:19:34

成本控制措施的建议

成本控制措施的建议例1

二、研究解决土地利用中的重大问题,完成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报告

各县(区)政府和市、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要从节约和集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的根本指导方针出发,根据各县(区)实际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土地利用中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工作。

(一)研究提出规划修编中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目标及政策建议。按照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落实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围绕现有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目标,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分析规划期内耕地和基本农田变化情况和原因,提出分类、分区域处理意见;在各项非农业建设尽最少占或不占耕地的前提下,预测占用耕地的数量,研究提出控制占用耕地的措施;合理确定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的规划标准,提出生态退耕和耕地保有量的规划目标建议;围绕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出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措施。

(二)研究提出利用规划修编调控各业、各类用地的目标及政策建议。按照以内涵挖潜为主,提高和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平的原则,围绕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从规模、结构和时序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分析各业、各类用地的集约用地潜力,从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环保措施等方面研究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规划指标体系,提出盘活存量用地的措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分析集约用地水平提高的长期变化趋势,预测各业、各类用地的合理需求,提出统筹安排存量和增量用地的措施。

(三)研究提出规划修编时调控城乡建设用地的目标及政策建议。按照统筹安排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原则,从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优化结构、布局的目标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按照居住向城镇化集中,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发展方向和进程,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资源环境容量,预测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和不同类型、层次的城镇、村建设用地规模;研究提出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的措施:按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要求,提出土地利用调整和推进建设用地整理的措施。

(四)研究提出区域土地利用中规划调控指标、目标及政策建议。以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为原则,促进区域合理分工协作和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出与区域经济、产业和人口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调控措施和政策建议,重点是:提出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和措施;分析行政区域内不同区域的观有开发密度、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提出分区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及管制措施;分析区域基础设施合理的发展规模、布局和用地规模,提出防止重复建设的规划调控目标及措施。

(五)研究提出统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调控指标和政策建议.按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围绕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研究提出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调控措施。重点是:深入分析资源供给、环境容量等限制因素,研究土地利用方式,空间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友好型上地利用模式;研究提出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和空间管制措施。

(六)研究提出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制度、机制和办法。按照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研究土地使用规划、计划在用地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上进一步发挥调控和引导作用的保障措施。提出确保土地利用规划有效实施的制度和措施。重点是:研究提出促进规划法律法规配套衔接的建议,建立完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和考核体系;研究完善土地规划许可制度和规划实施激励机制,提出促进规划目标落实的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措施;结合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评价和管理的保障体系。

通过对规划修编中土地利用重大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完善规划修编的基本原则,制订落实基本原则的规划标准和规划修编目标,从政策、制度、技术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指导市、县(区)级规划修编提供科学依据,坚决防止借规划修编名义随意扩大建设用地规模。

三、采取措施,确保规划修编工作依法有序推进

规划修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土地管理,充分发挥土地宏观调控作用的一项重要举措。做好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是规划修编的重要保障,各县(区)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精心组织安排,依法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

(一)做好现行规划实施评价工作。通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系统计价,认真做到“四查清、四对照”,即查清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对照检查;查清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数量,与规划确定的节约用地挖潜目标对照检查;查清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与规划保护目标对照检查;查清违法用地数量的处理情况,与违法用地的处理要求对照检查。严格核定规划修编的各项基础数据、图件等资料。

(二)改进工作方式。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科学系统地安排规划修编各项工作,切实提高规划工作水平。要广泛征求有关方面专家的咨询论证意见,增强规划修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成本控制措施的建议例2

关键词:廉政 节点 风险 防控措施

一、廉政风险节点防控机制的形成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融入司法审判的具体手段,人民法院党风廉政建设的诸多制度、措施和做法,大多隔靴挠痒、对空喊话,效果并未彰显。司法腐败依然发案不断,投诉亦居高不下。20__年我院有两名法官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教训深刻,令人痛定思痛。如何创新工作机制,在遵守现行各类廉政制度的基础上,探索一套利用现有各类监管资源、实现与审判流程无缝对接的防控网,成为我院连续3届党组及纪检监察部门思考和探索的长期课题。经过反复酝酿和实践运行,逐步形成了一套廉政风险节点防控机制。该机制通过排查分析,锁定司法腐败易发多发的21个审判流程关键节点,重点制订了针对性的具体控防措施,并尝试从源头上及时发现和防控腐败现象的发生,从而使腐败“不能为”、“不敢为”的他律机制得以强化。

二、廉政风险节点防控机制的主要构成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贯穿于6个审判流程之中,共21个节点、21个风险、47条措施。节点、风险、防控措施三部分一一对应。

第一部分为节点,是该机制的工作基点。案件受理及分配包括4个节点:立案审查、案件分配、诉讼费收取、管辖权异议。司法鉴定及拍卖方面包括1个节点:委托。刑事审判包括5个节点:变更强制措施、定罪量刑、案件讨论、罚金数额确定、赃款赃物处理。民事审判包括6个节点:证据收集、诉讼保全、开庭审理、调解与撤诉、合议庭讨论、庭室讨论。行政审判包括1个节点:案件审理。执行工作包括4个节点:执行流程、采取执行措施、执行异议审查、财产处分。所列节点都是各条线上极易发生腐败的预防关键点。之所以将节点作为整个机制的切入点,一是因为其明确了该机制的工作重点,便于集中精力监管,避免面面俱到,但实际操作却无从下手的尴尬。二是因为以21个节点作为支撑,反腐工作可以进一步覆盖其他方面,由点到线,最终形成全院反腐网络。

第二部分是风险,实质是对有关腐败现象的描述。风险是基于各节点,总结了过往各级法院违法违纪案件中的常见腐败形式,并结合了我院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而来。风险的制定是将腐败问题具体化,以便透过具体现象或行为判断腐败的发生,进而能够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部分是防控措施。防控措施是整个节点防控机制的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对确定的节点风险进行预防和监管的具体措施。防控措施是坚持不擅自另设规定的原则,严格依照现有法律法规及本院原有制度进行确定,防止了规定的混乱。防控措施较为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设施监控类,此类措施主要是通过某些设施的设置起到对风险的防控作用。如:由电脑随机分案;在鉴定摇号室设立三同步;在诉讼服务大厅公示诉讼费收费标准等。第二类是制度监管类,这类措施是相关人员或部门按照已有或本机制设立的规定和制度各自履职,本机制的绝大多数防控措施均属于此类。如:诉讼费收取从严执行减、缓、免三级审批制度;纪检监察人员按规定对庭审进行巡查。第三类是违规处置类,该类措施是就已经发生的腐败行为进行的处置。如:在定罪量刑方面,承办法官违反规定私下会见当事人、近亲属的一经发现,按严重违纪处理,有索贿的,移送纪委查处;因管辖权异议案件被二审法院指定受理的,责任人须接受质委会质询。

三、廉政风险节点防控机制的内容分述

节点防控机制作为一项反腐制度嵌入法院主要工作流程中,根据条线工作的情况不同,具体做法呈现多样化。

(一) 案件受理及分配

以立案审查为节点,为防止违反审批规定,擅自对应受理的案件不予受理的情况发生。首先,在立案窗口设专职法官负责受案审查,并坚持案件受理逐级审批制度。第二,如果当事人坚持索要不予受理裁定书,应在7个工作日内做出书面裁定并送达。第三,对无正当理由超过7个工作日不立不裁并造成不良影响的负责人按违法审判给予行政警告以上处分。

以案件分配为节点,为防止违反随机分案规定,按照私下掌控需要或关系亲疏来选择或变更承办法官的情况发生。首先,确定所有案件均由立案庭专设电脑随机分案。第二,除回避等法定事由或其它的合理事由必须变更承办法官外,一律不得随意变更法官。第三,审判庭每月变更承办法官数达到每月受理案件数5%以上的,所在庭负责人须向质委会逐一案件说明理由并接受委员质询。

以诉讼费收取为节点,为防止徇私为不符合减、缓、免条件的当事人申请减免诉讼费用或应当增加诉讼费的不通知当事人增加的情况发生。首先,在诉讼服务大厅内以醒目方式公示诉讼费用收费依据与收费标准。第二,从严执行减、缓、免三级审批制度。第三,将当事人增加诉讼请求时承办法官是否按规定追加诉讼费作为评查卷宗时的重点。

以管辖权异议为节点,为防止名为地方保护实为私下关系之考虑甚至暗中收取好处,曲意解释管辖规定或牵强附会寻找联结点作出管辖权异议裁定情况发生。如果因管辖权异议案件被二审法院指定受理,责任人须接受质委会质询。

(二)司法鉴定及拍卖

以委托为节点,为防止存在故意违反规定选定审计、鉴定、评估、拍卖等中介机构,或者串通、指使相关中介机构在审计、鉴定、评估、拍卖等活动中、弄虚作假等情况。首先,应公示人民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备选名册。第二,建立庭审式摇号室科技“三

同步”。第三,监察室派员在摇号室现场监督。

(三)刑事审判

以变更强制措施为节点,为防止存在对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或明知已经决定逮捕的被告人未被实际逮捕而不及时向庭长、分管院长和院长汇报等情况。首先从严审查,由庭长审核、分管院长审批及质评组质评时对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取保候审四种情形严审。第二,执行逮捕决定由承办法官负责安排,公安机关派员当场执行。因故不能执行的,承办人须及时向庭长和分管院长报告。第三,对明显不符合规定的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或明知被告人已被决定逮捕而未被实际逮捕,不及时报告并造成被告人逃脱、制造伪证、毁灭证据、威胁证人、再犯新罪等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以定罪量刑为节点,为防止私下与被告人的亲属联系并夸大犯罪性质和量刑幅度,利用心理暗示造成对方畏惧,以达到索贿目的的情况发生。从严执行承办法官不得私下会见被告人及其人、近亲属的规定。违反规定的,一经发现,按严重违纪处理。有暗示索贿嫌疑的,移送纪委查处。

以案件讨论为节点,为防止隐瞒或利用语言技巧故意遗漏或淡化足以影响定罪量刑的案件事实中的某些重要细节,误导审判委员会做出符合其需要的决定,并借此逃避错案责任追究的情况发生。首先,合议庭成员尤其是持不同意见的成员须列席审委会。第二,审委会委员重点对承办法官运用自有裁量权所作裁判部分所依据的法律援助、刑事政策、法学原理和司法逻辑进行质询。第三,为避免对其他委员形成意见导向,分管副院长应在合议庭汇报、庭长补充说明、其他委员发表意见后,审委会主任发言前发言。第四,案件被二审法院发回重审或改判且须追究责任的(以追究责任为一般,不追究为例外),承办法官、合议庭持错误意见的法官、法律文书审核人、签发人、审委会发表错误意见的委员,均须承担相应责任。

以罚金数额确定为节点,为防止徇私少罚或侵吞罚金款项情况发生。首先,制订罚金数额与刑期、刑种、罪名一一对应规定。第二,所有款项一律缴到法院账户,承办法官不得经手。

以赃款、赃物处理为节点,为防止侵吞或挪用控制的赃款、赃物情况发生。首先,建立赃款赃物统一登记制度。第二,追缴到的赃款一律缴至法院账户,承办法官不得经手。赃物集中保管。第三,赃款赃物已发还的须有领受人签字。

(四)民事审判

以证据收集为节点,为防止故意毁弃、篡改、隐匿、伪造、偷换证据或者其他诉讼材料情况发生。首先,如收到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出具收据,写明证据名称、页数、份数、原件或复印件及收到时间等,并由经办人员签名或盖章。第二,如存在上述故意行为,追究经办人责任。

以诉讼保全为节点,为防止出现为照顾特定当事人,对保全申请人提供的担保材料审查认真程度不一情况发生。首先,庭长在签发保全裁定书时应当对保全是否符合法定条件,手续是否齐全进行必要的审查。第二,因保全错误,造成严重后果,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以开庭审理为节点,为防止不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开庭审理案件,在开庭过程中随意制止当事人发言或不允许当事人提交证据,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不按规定的时间开庭,或随意更改开放时间等情况发生。首先,利用“三同步”记录庭审过程。第二,纪检监察人员按规对庭审进行巡查。

以调解与撤诉为节点,为防止因徇私而违反规定迫使当事人违背真实意愿撤诉、接受调解并损害其利益的情况发生。首先,以笔录的形式反映调解与撤诉的过程。第二,法官应当对可能影响当事人权利的重大事项进行必要的释明。第三,利用“三同步”记录过程。

以合议庭讨论为节点,为防止出现合议庭对应当经合议庭合议的案件不合议或假合议,或者故意向合议庭隐瞒主要证据、重要情节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的等枉法裁判情形。首先,每位合议庭组成人员须进行庭前准备、庭审及合议庭评议。第二,合议庭讨论时,每位合议庭成员须独立发表意见,并详述理由。书记员负责如实记录合议庭笔录。第三,对合议庭成员意见分歧较大的案件应按规定提交庭室或审委会讨论。

以庭室讨论为节点,为防止在庭室讨论案件时,院、庭长违反规定发表意见,要求或变向要求以自己的意见为主导,影响承办法官审理案件的情况发生。首先,参加讨论的每个法官应当独立发表意见,须详述理由。第二,以讨论笔录的形式记录讨论内容,并签字确认,装订副卷。

(五)行政审判

以案件审理为节点,为防止因与行政机关或某特定当事人关系密切,在相关行政案件审理过程中,对另一方施压或说情、打招呼的情况发生。行政案件审理须实行案件合议讨论制度,合议庭成员应依法履职。

(六)执行工作

以执行流程为节点,为防止执行法官对案件“一手包办”,缺乏监管的情况发生。首先,设立执行启动组、财产查控组、财产处分组、结案审查组,由不同执行人员分别行使。第二,执行启动、财产查控、财产处分、结案审查各阶段执行事项依次推进、前清后接。

以采取执行措施为节点,为防止故意违反规定采取执行措施,造成案件当事人、案外人或者第三人财产损失的情况发生。首先,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执行措施的,应当依法制定裁定书送达被执行人,并在实施执行措施后将有关情况及时告知双方当事人,或者以方便当事人查询的方式予以公开。第二,采取执行强制措施的,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紧急情况下采取的措施,相关手续立即补办。第三,违反规定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以执行异议审查为节点,为防止存在为不按规定审查执行异议的情况发生。执行异议须提交合议庭评议。

以财产处分为节点,为防止存在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执行款物的情况发生。由财产处分组专人负责,并建立执行款物专用台帐备查。

四、廉政风险节点防控机制的初步成效

自20__年以来,已保持了连续九年违法违纪案件零记录。被评为区预防职务犯罪先进单位,同时我院也先后创建成功省、市、区廉政文化示范单位,纪检组年年被评为区先进基层纪检组织。行政审判庭、民二庭先后创建成“廉洁司法示范庭”。至各类纪检监察机关投诉和反映问题的来信来访数也逐年大幅同比下降,而来纪检监察部门反映的为数不多的基本上属于对裁判不服的问题,怀疑法官 不廉或司法作风问题的极少。司法廉洁也促进了司法公正,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显著提升,我院连续4年被表彰为区“十佳人民满意机关”,并被省法院表彰为先进法院。

五、廉政风险节点防控机制的推广价值

法院历来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单位,但从近年各级法院查处的违法违纪情况来看,司法腐败问题依然突出,成为阻碍法院发展的重大疑难问题。

法院反腐之困有二:第一,监管范围广。法院须监管的人数较多,各部门具体工作环节也较多,不利于监管。第二,监管难度大。首先,法院工作专业性较强,规范各类工作的法律法规繁多,监管人员难以全面把控司法工作。其次,法官其自身有法律赋予的自由裁量权,监管人员难以掌握某个做法是否适度。

节点防控机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机制具有三大优点:第一,突出重点。本机制确定了21个最易发生腐败问题的工作节点作为防控重点。虽然只有21个节点,但也基本覆盖了全院主要条线的重点工作环节,这样确保防控效果最大化。

第二,措施可行。以往反腐监督制度绝大多数都是规定“应该”如何去做,但没有说明如果没有按规定去做该怎样防控,所以无法起到较好的防控效果。本机制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着力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防控措施。

第三,多方共管。法院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法院本身就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监管体系,法律规定也多出于公正司法考虑,对法官的规定不可谓不多。所以,本机制的防控措施中也整合了其他制度,适时需要相关部门及人员认真按规履职。因此,节点防控机制不是孤立的一项制度,多方协同防控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监管范围广和难度大的问题。

五、廉政风险节点防控机制的尚存不足

成本控制措施的建议例3

当前,我国以臭氧、细颗粒物(PM2.5)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区域内空气重污染现象大范围同时出现的频次日益增多,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治理大气污染刻不容缓。为此,2013年9月国务院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力度。

2012年,我国内河和沿海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亿tkm和亿tkm,承运我国国际贸易进出口货物运输的国际航行船舶逾15万艘次。我国内河和沿海船舶活动量大,船舶排放的污染物中包含多种大气污染物,对我国沿河和沿海区域的空气污染不容忽视。

从控制相关区域内船舶大气污染气体排放着手,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以减少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是可选择利用的方法。本文介绍国际相关政策措施以供我国借鉴,通过选择合适的政策类型、政策涉及的区域范围和实施时间等方法,改善我国沿河和沿海区域的空气质量。

1 船舶废气排放对区域空气质量的 影响

船舶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PM2.5。硫氧化物主要是燃料中所含硫的燃烧产物,其中的二氧化硫容易氧化形成酸雨危害人类,船舶硫氧化物排放主要取决于柴油机所使用的燃料油中的含硫量;氮氧化物由化石燃料与空气在高温燃烧时产生,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是破坏环境、形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物、挥发性有机物等,船舶排放的一部分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也会转化成PM2.5。

鉴于船舶排放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国际海事组织(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早在1988年就正式开展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议题的研讨及审议工作,将《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 73/78公约》)1997年议定书进行修订,通过了附则Ⅵ《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该附则已于2005年5月19日正式生效。

在水运活动集中的区域,特别是大型港口城市,船舶排放对当地空气污染的影响较大。发达国家或地区对此进行量化研究。美国南加州大学利用量化分析模型,分析了南加州空气盆地船舶废气排放对周边环境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和颗粒物浓度的影响。以洛杉矶中心区为例,船舶废气排放导致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的24 h平均浓度分别增加了7.4 g/L和0.3 g/L;1 h和8 h臭氧浓度峰值分别增加了4.5 g/L和7.9 g/L;硝酸盐和硫酸盐的平均浓度分别增加3.7 g/m3和0.1 g/m3;此外,如未来对船舶废气排放不加控制,预测2020年船舶废气排放将成为该地区最大的空气污染源。[1] 南加州研究机构在南加州范围内布置10个监测站,研究南加州空气盆地船舶排放的PM2.5对该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监测站与洛杉矶港和长滩港距离的增加,船舶废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随之减少,船舶排放的PM2.5占距离港口最近监测站的PM2.5比重达到8.8%,而占距离港口80 km的内陆监测站的PM2.5比重则下降为1.4%。[2]

我国香港特区环保署的《2011年香港排放清单报告》显示,2011年香港港口船舶排放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PM10分别占总排放量的54%、33%和37%,均是香港相应污染物的最大排放源。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所做的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上海港船舶排放的可吸入颗粒物为0.46万t,细颗粒物为0.37万t,柴油颗粒物为0.44万t,氮氧化物为5.73万t,硫氧化物为3.54万t,一氧化碳为0.49万t,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2.5对上海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分别占排放总量的12.0%、9.0%和5.3%。[3]

目前,我国并没有将船舶废气排放纳入污染物排放统计的范畴,国务院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也只是提到“开展工程机械等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的污染控制”的原则性要求,并没有配套计划。随着未来大气污染防治的深入,控制船舶废气排放将成为我国特别是沿河和沿海港口城市要面对的一大挑战。

2 国际控制船舶废气排放的政策措施

控制船舶废气排放除要求船舶采用配备岸电装置靠港使用岸电[4]、安装柴油机颗粒过滤器、废气循环系统或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等减排技术手段以及诸如IMO强制实施的船舶能效指数(EEDI)标准、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等减排管理措施以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控制船舶大气污染排放着手,制定并实施强制性的废气排放政策是有效控制船舶废气排放的措施。

2.1 废气排放控制区及排放控制要求

目前,波罗的海区域和北海区域的硫氧化物排放控制区,北美区域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质排放控制区已经正式启用。

2.1.1 废气排放控制区

在《MARPOL 73/78公约》附则Ⅵ中,除要求船舶使用的任何燃油中硫含量不得超过4.5%外,还将波罗的海区域指定为硫氧化物排放控制区,要求处于硫氧化物排放控制区的船舶使用的燃油中硫含量不得超过1.5%。按照《MARPOL 73/78公约》1997年议定书的规定,波罗的海硫氧化物排放控制区于2006年5月19日正式启用。按照经欧盟第2005/33/EC号法令修正的1999/32/EC号法令,2006年8月11日才开始执行波罗的海硫氧化物排放控制区船舶使用燃油中硫含量以1.5%为上限的控制要求。

2005年7月举行的MEPC第53次会议,通过了经修订的《MARPOL 73/78公约》附则Ⅵ,增加北海区域为硫氧化物排放控制区,于2007年11月22日正式启用。按照经欧盟第2005/33/EC号法令修正的1999/32/EC号法令,北海区域成为硫氧化物排放控制区的日期被提前到了2007年8月11日。

2010年3月举行的MEPC第60次会议,通过了经修订的《MARPOL 73/78公约》附则Ⅵ,增加北美区域为排放控制区,并于2012年8月1日正式启用。

2.1.2 排放控制要求

2008年10月举行的MEPC第58次会议,通过了经修订的《MARPOL 73/78公约》附则Ⅵ,进一步明确排放控制区是指采用特殊强制措施防止、减少和控制船舶排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或上述3种污染物,以便减少对船员健康或环境不利影响的区域。

附则Ⅵ关于船舶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标准分为3个阶段(见图1)。200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期间建造的船舶所安装的船用柴油机应满足第1阶段标准,否则应禁止使用;2011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建造的船舶所安装的船用柴油机应满足第2阶段标准,否则应禁止使用;2016年1月1日以后建造的船舶所安装的船用柴油机应满足第3阶段标准,否则应禁止使用,其中,排放控制区内航行船舶的柴油机应满足第3阶段标准,排放控制区之外航行船舶的柴油机应满足第2阶段标准。

附则Ⅵ将排放控制区进行内外区分,并规定了船舶使用燃油中硫含量的上限控制要求(见图2)。此外,要求2018年前完成全球燃油市场供需状况评估,确定在非排放控制区域是否将船舶使用燃油中硫含量0.5%上限的标准调整到2025年1月1日实施。

2.2 强制靠港船舶减排的措施

目前,欧盟实施了强制靠港船舶使用低硫燃油的减排措施。从2010年1月1日起,在欧盟港口停泊(包括锚泊、系浮筒、码头靠泊)超过2 h的船舶不得使用硫含量超过0.1%的燃油(该要求不适用于停掉所有机器而使用岸电的船舶);船舶靠泊后应尽早转换为低硫燃油(硫含量不超过0.1%),船舶开航前应尽量推迟切换为高硫燃油;燃油转换操作应记录在航行日志上。

美国加州于2014年1月1日实施强制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的减排措施。基于港口空气污染物大多来自船舶在港口航行、靠港和离港操作以及靠港作业时的特点,为进一步减少船舶污染物排放,美国除了通过设立北美排放控制区控制船舶在沿海航行活动中的废气排放外,经济发达、空气质量要求高的加州对于靠港船舶还提出更高的控制废气排放要求。

加州法典第17篇第1节第7.5分节第93118.3小节“靠泊加利福尼亚港口远洋船舶应用的辅助柴油引擎的有毒空气污染物控制”中强制要求从2014年1月1日起,挂靠加州港口的集装箱船(船公司船舶年挂靠加州港口25次以上)、邮船(船公司船舶年挂靠加州港口5次以上)和冷藏货物运输船靠泊期间必须不断加大关闭引擎和使用岸电的比例。法律规定,各船公司挂靠每一个加州港口的船舶使用岸电的挂靠次数占其在该港口总挂靠次数的比例在20142016年期间应达到50%,20172019年期间达到70%,2020年之后达到80%。如果船公司挂靠船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每次停靠将根据情况罚款~美元。

2.3 激励船舶在港区减排的措施

为改善环境质量,一些航运发达的地区或者港口采取了激励船舶在港区减排的措施,如美国长滩港、新加坡和我国香港特区等。

2.3.1 长滩港“绿旗计划”

鉴于船舶低速航行有利于减少大气排放,自2006年1月1日起,长滩港开始实施一项船公司自愿参加的降低船舶航行速度的“绿旗计划”,鼓励船舶在靠近海岸20 n mile的范围内将航行速度降到12 kn以下。作为对船公司参与“绿旗计划”、重视环境保护的回报,长滩港将减收这些船公司船舶的港口费。

长滩港以费尔曼角(Point Fermin)灯塔为中心、半径20 n mile(2009年扩大到40 n mile)的半圆海域为参加“绿旗计划”船舶自愿降低航行速度的区域范围,由美国南加州海事交换中心负责检测并记录在此范围内船舶的航行速度,并以12个月为时间单位,统计船舶执行“绿旗计划”的情况。如果挂靠长滩港的船舶在12个月内100%地执行“绿旗计划”,将获得绿旗作为环保成就奖;如果在12个月内船公司执行“绿旗计划”的船舶比例达到90%,则未来一年内的港口费将减收15%。2012年,挂靠长滩港的船舶中,83%以上的船舶在距离港口40 n mile范围内实施减速航行;接近96%的船舶在距离港口20 n mile范围内实施减速航行。

截至2012年底,200多家船公司获得减免港口费的奖励,同时与港口运作相关的柴油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5%。

2.3.2 新加坡“绿色海港计划”

为鼓励本地船务业采用洁净能源,减少碳排放量以保护环境,2011年新加坡海事和港务管理局宣布推行“新加坡绿化海事计划”。“绿色海港计划”是“新加坡绿化海事计划”的3个组成部分之一。

“绿色海港计划”针对在新加坡海港停靠的船舶实施,规定船舶在海港内采用被认可的减排科技或改用低硫燃油,符合《MARPOL 73/78公约》附则Ⅵ所规定的标准,则减收其15%的港口费。

2.3.3 我国香港特区《乘风约章》

2011年共有18家远洋船公司签署了《乘风约章》,承诺2年内在香港港挂靠远洋船舶在靠港时尽可能换用低硫燃油(硫含量不高于0.5%的燃料油)。2011年共有艘次远洋船舶在香港港靠港时换用低硫燃油,占全年挂靠香港港远洋船舶总艘次的11%,减少约890 t的二氧化硫排放。

在《乘风约章》2年有效期期满之时,在成员的共同推动下,为延续《乘风约章》的实施对香港空气质量改善的有利影响,香港特区政府在2012年2月的《20122013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建议对在香港港靠港时换用硫含量不高于0.5%低硫燃油的远洋船舶,减免一半的港口设施及灯标费,并将此称为“泊岸换油计划”。

3 控制船舶废气排放政策措施的比较

上述在发达地区、国家或者港口实施的区域船舶废气排放控制政策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3类:(1)建立排放控制区是通过政府间或IMO机制实施的,属于国际强制性措施;(2)欧盟强制靠港船舶使用低硫燃油和美国加州强制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是通过政府组织或者地方政府的机制实施的,属于局部强制性措施;(3)以地方利益换取区域内船舶减排效果的措施,属于激励性措施。

不同政策措施的特点,其效果也不尽相同,比较结果见表1。表中“准备难度”指实施相关政策措施的准备工作困难程度,包括政策制定、审查和颁布程序,配套保障措施到位等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投入的需求。

从“准备难度”角度看,激励性政策措施涵盖区域范围小,涉及船舶范围有限,船公司可以不执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控制要求,政策制定、审查和颁布程序比较容易;局部强制性政策措施涵盖国家或地区范围增加,涉及船舶范围增加,具有强制性,在政策制定、审查和颁布程序方面难度有所增加;制定、审查和颁布实施国际强制性政策措施最为困难,按照《MARPOL 73/78公约》及其附则Ⅵ的要求,证实有防止、减少和控制船舶排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或者上述3种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的需要,IMO才会考虑设立排放控制区。设立排放控制区需要经过提出建议和评估通过2个程序。

设立排放控制区需要由1个或者多个《MARPOL 73/78公约》签约国向IMO提出建议,如果2个或更多的签约国对某一特定区域有共同关注,这些签约国应起草1份互相协调的建议。建议内容包括:

(1)1份船舶废气排放控制适用区域的明确描述和1张标有该区域位置的参考海图;

(2)控制船舶废气排放的类型建议,可以是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或者上述3种污染物;

(3)1份受到船舶废气排放威胁的人口和环境区域的说明;

(4)在所建议的排放控制区内,船舶排放对周边环境空气污染和环境不利影响的评估报告,评估内容包括船舶排放对居民健康和环境影响的描述;

(5)所建议的排放控制区和受到威胁的人口、环境区域内有关气象条件的相关资料;

(6)所建议的排放控制区内船舶航行状况,包括船舶航行的模式和密度;

(7)1份建议提案国(一国或多国)对危及所建议的排放控制区的陆上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或颗粒物排放源影响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按照排放控制区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或颗粒物控制要求采取协同措施的说明;

(8)与陆上控制措施相比较,减少船舶排放的相对成本以及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航运经济影响的说明。

4 结 语

国家、地区或者港口对于控制船舶废气排放政策措施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改善区域环境和提高空气质量的需要、政策准备的难度和时间要求、政策实施的监督体制及机制建设的障碍以及监督成本的增加对于国际贸易和航运的影响以及本地航运企业对于成本增加的承受能力等因素,从而确定相应的政策类型、政策涉及的区域范围和实施时间。

参考文献:

[1] DABDUD D,VUTUKURU S.Air Quality Impacts of Ship Emissions in the South Coast Air Basin of California[M].Irvine:State of 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2008:61-80.

成本控制措施的建议例4

施工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有效地控制工程运行,保证工程按照合同要求顺利完成,既要完成对业主在工程质量、工期等各方面的承诺,又要完成公司制定的项目盈利指标。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总结管理经验,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项目工程工序能够合理可控。

1.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涉及生产人员人身安全的目标管理,应给予高度重视。确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企业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类人员在施工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是最基本的一项安全管理制度。近年,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生产实践表明: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起责任,建立健全安全专职机构,加强安全部门的领导,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这是搞好安全生产有力的组织保证体系。通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安全生产“事事有其主,人人有其责”。

2.合同管理

制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不仅是专业成本人员的责任,也是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的责任。要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负责,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开展工作。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就是要求项目经理对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化全面负责,特别要把成本的控制放在首位。

建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在完成工作责任的同时,还应考虑成本责任的实施,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使每个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识,做到精打细算。

对施工队实行分包成本控制:项目部与施工队之间建立特定劳务合同关系,项目部有权对施工队的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按合同支付劳务费用,并确工资发放到工人手上。

3.信息管理

在施工管理中,目前采取的还是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是基于纸介质进行的,在整个过程中,信息都在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流动。这往往影响到获取工程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将各种信息化技术引入项目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市场上有着各种各样关于进度、合同、材料、预结算、工程资料等的项目管理软件。通过这些软件将项目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变成一个端口,利用因特网将各端口相互连接并汇总到一个终端(项目经理)。既有信息的互通又有集中的管理使项目运行的每一环节符合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4.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指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各建设阶段的工作顺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协调及信息反馈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以周密、合理的进度计划为指导,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分析、调整与控制。为了工程项目有计划地进行施工,需要制定进度计划。计划是组织或个人为达到即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将要进行活动所做的事先安排。

投资控制是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的前提,而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是矛盾的统一体。在生产过程中,应对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对比,找到二者的效比最大值,使二者均处于最优状态。

5.质量控制

PDCA循环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总结(Action)”工作循环的简称,它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C)在方法上的重大变革。它将过去事后检验把关为主的质量管理转变为预防为主和改进为主的质量管理;把过去分散管理方式转变为系统、全面综合治理的方式;把过去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的科学管理方法。它是提高产品(工程)质量的一种科学方法。PDCA循环的运转包括八个步骤:

一是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工期、质量、投资、索赔等)。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尽可能用数据加以说明。所用工具可用排列图、控制图等。

二是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所用工具常用因果图(亦称鱼刺图)。可从人(Man)、机具(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即4M1E五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三是找出影响目标控制的主要因素。这可用排列图、相关图等工具。

四是针对主要因素,制定活动计划和措施。在施工技术方案中要体现订什么计划(What)、达到的目标(必要性,Why)、在哪里实施这一措施或计划(Where)、由哪个单位、谁来施工(Who)、何时开始、何时完成(When)以及如何实施(How)等具体内容,即5W1H。

五是按既定计划实施。

六是根据计划的要求,检查实施的结果,看是否达到预期控制的目标要求。

七是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必要时,召开有参建各方代表参加的现场协调会。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协调改进措施的落实。

八是提出这一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轮PDCA循环。

6.投资(成本)控制

在施工阶段,应充分运用企业自身优势尽量提高经济效益,以取得最大利润。施工阶段资金需求投入量、资金筹措、资金分配等方面应有计划、有措施地协调运作,努力达到合理稳妥地控制投资。项目部相关部门应充分了解工程单价或总价的构成,掌握施工中的资金流动。施工过程的资金运动不是资金简单地循环和周转。在施工过程中,资金不仅发生价值形态的变化,而且发生价值量的变化。从成品资金的形态最后转变为货币形态——最终结算和支付。在流动资金形态转变中分离出利润,给工程带来生产能力,通过工程运行获取收益。

7.组织与协调

工程例会是进行协调的重要方法,参加会议的各方对工作的前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安排。除例会之外,专题会议也是协调的方法之一。会议协调应注意下列事项:

一是各单位的与会人员职务应适当。要求与会人员既要了解现场实际,又能够现场决策。职务太高不了解现场情况,职务太低不能决策,因此,职务要适中。

二是与会人员应做好会议的准备工作。施工单位在会前应向监理单位的总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书面的报告,除了列明前一阶段的进度和下一阶段的计划外,要特别列明下一阶段需要协调的事项等内容。

三是监理单位不宜唱独角戏,相反应由施工单位进行全面简要汇报。让每一家能一口气谈完所有问题,中途不要被打断。而后,监理单位、业主和各承包商就需要协调的事项逐项进行讨论,形成决议。总监理工程师应控制好讨论进程,讨论应简明,议不及事的题外话和高谈阔论应予以干预。

四是要将所有的决议写成会议纪要,供执行和检查。

成本控制措施的建议例5

一、总则

(一)背景

为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公司自我牵制机制,加快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步伐,保障公司经营战略目标的高品质的实现,根据公司的《公司章程》、新的《会计法》、《会计准则》、五部委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制度。

内部控制是指公司董事会、经理层及所有员工共同实施的,为了确保公司经营方针和目标以及各项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范、规避经营风险,防止欺诈和舞弊,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业务操作程序、管理方法与控制措施的总称。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

建立和完善符合实际企业制度所需要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逐步实现权责明确、和超前的科学管理。

公司通过对各部门内部控制的检查,达到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目的,防止和纠正违纪行为。保证国家法律、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及公司经营方针的贯彻落实。

建立健全全面预算制度,使公司全部部门、人员形成一系列的预算控制体系。

保证公司所有被授权业务活动,均按授权权限进行,促使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有理、有序、协调发展。

保证对公司资产的变化,及时记录、跟踪,防止资产毁损、浪费、盗窃并降低减值损失,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保证公司全部经济事项和数据真实、完整地反映,反映的会计报告符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一系列有关规定。

严格按照公司《财产盘点管理制度》按时盘点、账面资产和实物资产核对相符,对出现的错误和误差,查找原因,及时纠正,防止舞弊。

(三)建立内控制度的考虑要点

公司内部控制涵盖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和各个业务环节,建立合理合法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内部环境:是指影响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制定、运行、制约及其效果的各种综合因素,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公司组织结构、企业文化、风险理念、经营风格、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反舞弊的机制等。

目标设定:是指公司管理层的经营战略方针根据市场风险的变化设定公司的战略目标、年度计划,并且在公司各个层面上进行分解和落实。

事项识别:是指公司经理层对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内、外事件进行识别和判断,鉴别风险和机会,分清优势和劣势,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风险评估:公司风险评估是公司管理层对影响其目标实现的内外各种风险进行分析,辨别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采取应对策略的全部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风险:是指对实现公司目标可能产生的不确定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形式的变化、产业政策的调整、资源供给的贫乏,利率和汇率的调整、融资环境的变化、债务风险、市场竞争、行业竞争等一系列的经济因素。还有一些自然形成的因素:如自然灾害、技术、工艺的改进提高、电子商务的介入等,另外还有来自于公司内部的风险,如: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备造成决策的随意性、执行缺少监督,工作完成没有检查都将是我们公司将来发展壮大不可忽视的风险。本次内控体系建设主要是针对来自于公司内部风险的防范,从而达到抵御来自外部风险的目的。

风险对策:公司管理层按照公司的风险特征、实际情况和公司对于内外风险的承受程度,采取规避、降低、转移或接受的风险应对方式,以及所制定的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控制活动:公司管理层为确保风险对策的有效执行和落实,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和程序。控制措施要结合公司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生产成本的控制、检验、复核、定期盘点、记录核对、资金控制、财产保护控制,绩效考核制度、信息披露控制、产品技术控制等内容。

信息与沟通:信息沟通是指识别、采集来自于公司内部和外部的相关信息,并将信息以适当允许的方式在公司有关层、级之间进行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全部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先提条件。信息沟通主要有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公司内部与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

检查监督:是指审计部门根据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检查公司内部控制效果,对其进行监督、评价的全过程。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将评估结果及处理意见形成书面报告,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顺利、有效实施的一种重要手段。监督检查主要通过持续性监督活动、专项监督评价或者两者结合进行,对内控制度存在的纰漏,提出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解决办法等。

(四)遵循的基本原则

合法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当符合地方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政府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层次上应当涵盖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具体体现在公司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从各流程中体现出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控制环节,避免内部控制出现空挡和漏洞。

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还要突出重点控制,针对高风险领域和环节发生的业务与事项,制定更为严谨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和漏洞。

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为内部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较合理的保证,公司全体员工应当自觉维护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对已经建立和正在实施中的内部控制制度中仍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解决和处理。

制衡性原则。公司的机构、岗位设置和权责分配应当科学合理并要适应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保证各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达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效果。

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的合理制定,应该具体体现公司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业务特点、风险情况以及具体环境等方面要求,并随着公司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和变化,管理要求的变化等不断地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

成本效益原则。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时,公司应考虑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效益问题,在可能获得的收益与不设置相应控制可能产生的损失之间做出理性的判断,进行权衡和取舍,争取以低成本获得高效益的有效控制。

二、内部环境

(一)概述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

(二)关注要点

1.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企业要实施发展战略,必须要有科学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如果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也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运行效率低下。

2.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想求得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制定并有效实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

企业如果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会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企业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会导致过度扩张、经营失控甚至失败;企业发展战略频繁变动,会导致资源严重浪费,最后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3.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录(任)用的各种人员,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现代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对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起到重要的智力支持作用,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如果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企业发展战略可能难以实现;如果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则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而如果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又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业声誉受损。

三、控制措施

(一)组织架构

一是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同时强调,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即“三重一大”),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二是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三是企业应当根据组织架构的设计规范,对现有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进行全面梳理,确保本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四是企业拥有子公司的,应当建立科学的投资管控制度,通过合法有效的形式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出资人权益,重点关注子公司特别是异地、境外子公司的发展战略、年度财务预决算、重大投融资、重大担保、大额资金使用、主要资产处置、重要人事任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等重要事项。

(二)发展战略

一是要求企业健全组织机构,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作。同时,对战略委员会的成员素质、工作规范也提出了相应要求。二是明确要求企业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而不是靠拍脑袋,盲目制定发展战略。在制定目标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三是强调战略规划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明确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确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四是要求董事会从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等维度,严格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方案,之后再报经股东(大)会批准实施。五是从抓实施的角度,要求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将年度目标分解、落实,确保发展战略有效实施。六是设立发展战略实施后评估制度,要求战略委员会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

(三)人力资源

一是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结合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制定年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也就是,人力资源要符合发展战略需要,符合生产经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尽可能做到“不缺人手,也不养闲人”。二是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资源能力框架要求,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和工作要求,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选聘优秀人才。这项要求实际上意在强调,企业要选合适的人,要按公开、严格的程序去选人,防止“人情招聘”、暗箱操作。三是企业确定选聘人员后,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用工关系;已选聘人员要进行试用和岗前培训,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四是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的激励约束机制,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进行严格考核与评价,并制定与业绩考核挂钩的薪酬制度。如何留住引进来的优秀人才,对企业至关重要。五是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员工退出(辞职、解除劳动合同、退休等)机制,明确退出的条件和程序,确保员工退出机制得到有效实施。

四、内部监督

(一)日常监督

公司应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为重点,对内控体系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内部控制体系维护的方法、建设标准的变更、监督与考评工作等进行规范,以保证内部控制体系安全、稳健、有效运行。

1.获得内部控制执行的证据。获得内部控制执行的证据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取得必要的、相关的证据以证明内部控制体系发挥功能的程度,主要措施包括:

第一,公司管理层通过总经理办公会、经营例会等形式,收集汇总各部门的信息,监督各方面工作的进展。总部机关、子公司通过经营分析等形式,汇集各方面信息,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使潜在问题得到反映,从而对经营效果和财务报表质量进行监控。

第二,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签署年度报告确认其实施和维护内部控制程序的责任;同时,子公司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对财务数据的准确性签署声明。

第三,各单位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开展测试和评价,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各单位内控与风险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本单位综合检查组,依据公司的相关要求具体开展测试工作,并在测试以及评价工作结束后,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声明。

第四,内控与风险管理部门每年根据风险导向,对测试范围进行确认,并随时对新增业务单位以及发生业务变化导致重要性改变的业务单位进行跟进确认。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公司内部控制测试和综合评价工作。

第五,审计、监察部门制定相关制度办法,通过审计、纪检监察机制、效能监察等工作,加强内部控制的持续监督。

2.外部反映对内部信息的印证。外部反映对内部信息的印证是指来自外部关联方的信息支持内部生成的信息或反映内部问题,主要措施包括:

第一,公司接受外部监管者的检查监督,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汇总、分析检查意见,制订整改措施并检查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

第二,公司通过召开客户座谈会、检查客户的投诉记录、走访客户以及向客户公布企业监督单位的联系方式等措施,收集客户对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应的政策并监督检查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

第三,公司与外部单位进行往来账项的函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3.会计记录和实物资产的定期核对。会计记录和实物资产的定期核对是指定期将信息系统所记录的数据与实物资产相比较,主要措施包括:

第一,公司制定相关实物资产的管理办法,明确定期盘点的具体要求。

第二,各单位根据上述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定期对固定资产、存货、现金、票据和有价证券等进行盘点,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4.内外部审计建议的响应。内外部审计建议的响应是指管理层对内外部审计师提出的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议所做出的反应,主要措施包括:

第一,公司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提出的管理建议通过召开会议、委派调查小组等方式对缺陷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第二,管理部门的责任是对重要的审计结果采取的适当改进措施作出决定。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责任人应将执行审计决定情况及时书面反馈审计机构。

第三,被审计单位若对审计报告有异议且无法协调时,应当将审计报告与被审计单位意见一并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协调处理。

5.管理层及有关部门获知内部控制的程度。管理层及有关部门获知内部控制的程度是指管理层及有关部门通过培训、会议等方式从基层了解到控制实施情况及控制缺陷的反馈情况,主要措施包括:

第一,管理层在会议或培训中询问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对员工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管理层对企业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予以重视,并不断完善员工合理化建议机制,明确相应的责任部门、范围、征集方式、评审办法、奖励措施等内容。

第三,监察部门负责受理来自于公司内、外部对违规行为的举报,并进行调查处理;每年组织调研和专项检查,调研主要针对公司管理人员廉洁从业状况、管理制度的落实状况、管理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并向管理层提出管理建议;对质量、效果、效率和效益等情况开展的效能监察、针对上级机关(部门)、上级领导有明确批示的直接核查的事件和案件检查都属于专门检查的范畴。

6.定期询问员工。定期询问员工是指定期要求员工明确说明他们是否理解并遵守了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以及是否开展了控制活动,主要措施包括:

第一,公司制定《XX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XX公司员工职业道德规范》,以书面形式下发,要求以培训等方式进行宣贯。同时,公司每年组织高级管理人员签订《职业道德规范确认书》。新加入公司的员工上岗前的教育包括公司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监察部门和人事部门根据企业管理层的授权对企业员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公司确立重要业务流程及对应的控制措施,各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就本单位员工是否执行了控制活动进行自我监督检查。

(二)专项监督

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五、管理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主要风险,进行控制差异分析,统一规范控制设计,完善风险控制管理措施,梳理健全管理制度。

以业务流程为载体,结合公司管理职责和规章制度,将风险和控制落实到具体业务工作中,确保责任落实执行到位,增强企业管理控制能力。

(一)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是按照业务流程架构,遵循业务运行实际,结合风险控制要求,描述业务工作步骤,实现业务管理程序化的过程。业务流程描述的内容包括:业务流程名称编码和起止点、必备的步骤、业务风险点、控制要求,以及对应的组织机构和岗位。业务流程采用业务流程架构统一的名称编码和起止点进行描述。

业务流程必备的步骤依据风险和控制要求对必须执行的业务操作进行描述;业务风险点依据风险数据库进行描述。

控制要求依据控制文档进行描述;业务流程涉及的组织机构和岗位,依据人事部门确定的机构、岗位名称和岗位职责进行描述。

依据业务流程架构,结合现阶段风险控制要求,确定了公司主要业务流程目录,用以界定公司内控体系建设范围。

(二)控制设计

1.手工控制。为了保证公司识别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公司根据业务流程架构和风险数据库编制了风险控制文档,风险控制文档用于确认、记录每个流程及每个步骤中存在的风险和已建立的控制,并与相应的制度和控制实施证据相对应。编制风险控制文档的一般过程如下:

第一,根据现状描述流程,建立风险控制文档风险控制文档。描述流程,对业务流程进行风险控制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文档模板,编制风险控制文档,对控制的合理性、完整性进行分析。

第二,差异分析。公司通过建立风险控制文档查找差异并进行分析,对现有控制管理措施的差异和不足进行补充和完善,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同时还为公司进一步补充、修订制度提供了依据。公司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针对管理上的漏洞和死角,及时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各项管理工作。

2.自动控制。针对控制目标,对于相关在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并建立了控制规范。

成本控制措施的建议例6

《条例(草案)》说明中提到,现行《北京市办法》(简称《实施办法》),自2001年实施以来,为本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法律支持。本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不断下降,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但居高不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及不利的地理气象条件、周边地区区域传输等,使本市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2013年国家实施了新的空气质量标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与新标准相比,本市有5项污染物超过标准,其中PM2.5超标一倍多,与国家首都、宜居城市的地位存在很大差距。采取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已成各界共识。特别是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十条”),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为全面落实国务院要求,本市也及时制定了《北京市2013年—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以更大力度推动大气治理工作。

《条例(草案)》说明中指出,目前,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入了以治理PM2.5为重点的新阶段,在人口和机动车数量持续高位增长、工地开复工面积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大气污染治理难度不断增加,并已成制约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现行《实施办法》的相关制度措施却难以满足新阶段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产业结构调整尚未与大气污染防治有效结合、机动车污染防治制度滞后等。因此,迫切需要通过立法完善上述制度。

另一方面,《实施办法》所依据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在修订中,短期内不能出台,且国家法针对的是全国情况。鉴于此,本市迫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对独立的地方大气污染防治立法,解决大气污染防治中具有地方特色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制定新的地方法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替代现行的《北京市实施办法》。

立法的主要思路

《条例(草案)》说明中指出,要着重构建政府主导、排污单位具体实施、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在制度构建上,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以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为主线,以控制PM2.5污染为重点,将大气污染防治同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结合,由注重末端治理向注重源头治理转变,由浓度控制为主向浓度与总量控制并重转变,由注重企业治理向企业治理与区域、行业治理并重转变。特别是近期“国十条”的出台,及《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制定,涉及许多新的政策措施。在立法条款的设计上,《条例(草案)》充分考虑了与国家相关政策措施的对接,力求使本市的大气条例更具操作性,为大气环境治理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此次立法过程中,《条例(草案) 》着重从可操作性上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把握大气污染的形成原因、对应措施、治理目标的关系;二是理清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政府、企业、民众、第三方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三是注意对相关制度进行综合考量,争取做到目标科学、结构合理、内容适当、效果可控;四是理清社会关系和技术手段的关系,通过规范社会关系,促进技术手段的进步和使用。

立法的重点和亮点

《条例(草案)》共八章96条,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明确大气污染防治责任。构建大气污染防治责任体系,明确了政府、企业、社会主体相互关系。政府负总责,制定环境质量和污染减排的目标、政策和标准,明确不同部门的管理职责,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管。企业和社会主体承担减排主体责任,负有减排义务,采取各种污染减排措施,落实减排任务。社会主体有义务保护大气环境,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自觉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减少向大气排放污染物。

二是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条例(草案)》明确提出对主要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并规定了总量控制的主要制度和措施。一是确定总量控制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对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和机动车数量实施总量控制。二是核定企业排放总量,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三是明确总量指标来源渠道,确定排污交易制度。规定已建成项目通过环保部门核定取得,新建项目可通过市场购买或企业自身减排取得。四是实施建设项目总量控制前置审批制度。规定新建项目的总量指标取得办法由环保部门制定,改建、扩建项目的总量指标必须在环评审批前取得。同时规定环保部门审批环评文件时,必须遵循减量替代原则,即企业取得的指标量大于实际排放量。五是实施区域限批制度。对未完成总量控制任务的区域和行业暂停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

三是针对不同污染物来源,设定相对应的控制措施。针对固定污染源的特点,规定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工业布局。一是工业企业集中治理。《条例(草案)》规定,新建工业项目应按照规划进入相应的工业园区。二是控制燃煤总量,消减燃煤总量。继续规定对燃煤实行总量控制,通过划定和严格管理禁止使用燃煤区,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等手段控制燃煤增量,减少现有燃煤存量。三是逐步淘汰高污染企业。规定制定高污染行业调整、工艺和设备淘汰名录时,应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和本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针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加强对使用行为的监管。一是规定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应在密闭空间或设备中进行。二是对石化和加油站等企业和单位,要求采取措施防止泄露和挥发。三是着重强调了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原辅材料的使用情况的记录。

针对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特点,实行从生产到报废全过程监管。一是把好新车准入关,明确汽车生产厂商对新车的质量保证责任。规定了汽车生产厂家在本市销售的机动车应当符合新车准入的环境保护标准,并保证在规定的耐久性期限内稳定达标,对不能达标的,取消其在本市的销售资格。二是确保在用车达标排放,规范定期检测等行为。明确了机动车检测机构、机动车所有者和使用者在定期检测中应承担的义务、遵守的规范。三是减少高排放车辆,淘汰老旧机动车。规定对超标排放、不符合在用车强制性规定的车辆,应当依法强制报废。四是增加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规定。规定了在本市使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控制制度。

针对扬尘污染特征,实施行为控制。一是明确扬尘控制范围,将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河道整治及建筑拆除等施工工程、物料运输等活动均纳入控制范围。二是细化污染控制措施,按照来源,分别明确了各类产生扬尘的活动应当采取的措施。三是明确建设单位在防治扬尘污染中的责任,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将防治扬尘污染的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并在工程承发包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防治扬尘污染的责任。

四是完善监测技术体系。环保部门负责统一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排污企业必须自行监测,排放量大的企业还必须安装在线监测并自行污染物监测信息。环保部门组织监测网络进行监测,并公开监督监测的数据信息。

《条例(草案)》分三种情况分别加大处罚力度;一是针对现行规定罚款额度过低的问题,对上位法没有规定的行为,提高了罚款额度,最高可罚50万。二是对需要立即停止排污的,规定了查封排污设施的措施。三是对屡犯不改的情形,规定了加倍处罚制度。

《条例(草案)》说明中说,《条例(草案)》与现行实施办法相比,理念有所转变,制度有所创新,更加符合本市新阶段大气污染防治的实际需要:一是针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的现状,设置总量控制专章,明确了对机动车数量和燃煤总量进行控制。二是针对颗粒物污染突出的实际,细化机动车污染防治规定,增加防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的防治内容,专章设置“污染物扬尘污染”。三是针对违法成本普遍偏低的现实情况,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处罚额度,增加加倍处罚、查封等措施。

市人大常委会提出

十方面意见和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认为,《条例(草案)》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以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为主线,将大气污染防治同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结合,由注重末端治理向注重源头治理转变,重点规定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制度,并针对燃煤、挥发性有机物、机动车、工地扬尘等不同污染源,设定了相应控制措施。《条例(草案)》基本成熟,突出了首都特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以下修改意见和建议:

一是关于基本原则。市人大常委会认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两者兼顾,如不能兼顾,应明确环境保护优先的发展原则。此外,部分专家提出,应当增加“污染者担责”和“公众参与”的原则。在防治方法上,应对污染物排放实施从源头到末端全过程控制。

二是关于政府职责。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保障。本市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老旧机动车淘汰等,均需要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应当在法规中增加保障财政投入的内容。

三是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市人大常委会认为,为使环评制度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切实发挥作用,确保建设项目符合本市大气环境要求,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明确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其他行政许可前置条件的法律地位,增强其制度刚性。

四是关于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市人大常委会认为,为了保护居民身体健康,应对重污染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本市应加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制定应急预案,增加土石方作业和露天停工等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完善应急预警和应急管理相关内容。

五是关于总量控制。市人大常委会认为,要对主要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是本市实现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应对相关内容予以完善,增强可操作性。在调研中,部分专家学者提出,应明确实施总量控制的主要污染物种类。有专家学者还提出,总量控制制度作为本市大气污染防治基本制度,其具体目标、要求和排放总量指标取得途径,应向社会公开,并应明确逐年减少排放总量的要求。

六是关于防治固定源产生的大气污染。建立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制度是本市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燃煤总量的重要措施。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1-2015年)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等规定中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可通过法规予以进一步规范和固化。《条例(草案)》规定了本市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对高污染行业进行调整。市政府相关部门建议,调整的高污染行业范围应与国务院有关文件相协调,增加禁止新增炼焦和有色金属冶炼项目的规定。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对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大气环境的原料和产品进行源头控制,可降低末端监管的成本,有利于促进企业达标排放,应充实挥发性有机物产品标准的相关内容。

七是关于防治机动车排放污染。调研中有市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提出,《条例(草案)》规定的机动车数量调控政策,应当单列一条。同时,调研中还发现,本市目前仍有1.9万辆在用高排放黄标车。据测算,每辆黄标车的排放量相当于14辆达到国IV排放标准机动车的排污总和。市人大常委会认为,为落实国务院统一部署,应在条例中明确本市将限制高排放机动车上路行驶的规定。

成本控制措施的建议例7

中图分类号 F062.5 [KG*2]文献标识码 A [KG*2]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2-0096-04

在信息时代,信息成为第一战略资源,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信息资产的安全是关系到该机构能否完成其使命的大事。资产与风险是天生的一对矛盾,资产价值越高,面临的风险就越大。信息资产有着与传统资产不同的特性,面临着新型风险。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的目的就是要缓解和平衡这一对矛盾,将风险防范到可接受的程度,保护信息及其相关资产,最终保证机构能够完成其使命。风险防范做不好,系统中所存在的安全风险不仅仅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且可能危害到政府部门自身和社会公众,严重时还将威胁国家的安全。论文提出了在选择风险防范策略时如何寻找合适的风险防范实施点并按照实施风险防范的具体过程来进行新技术下的风险防范,从而帮助完成有效的风险管理过程,保护组织以及组织完成其任务。

1 计算机网络风险管理

计算机网络风险管理包括三个过程:计算机网络属性特征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计算机网络属性特征分析包括风险管理准备、信息系统调查、信息系统分析和信息安全分析4个阶段。在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属性的确立过程是一次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主循环的起始,为风险评估提供输入。风险评估过程,包括对风险和风险影响的识别和评价,以及降低风险措施的建议。风险防范是风险管理的第三个过程,它包括对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建议的安全控制进行优先级排序、评价和实现,这些控制可以用来减轻风险。

2 网络风险模式研究

2.1 风险防范体系

计算机风险防范模式包括选择风险防范措施(风险假设、风险规避、风险限制、风险计划、研究和了解、风险转移)、选择风险防范策略(包括寻找风险防范实施点和防范控制类别的选择)、实施风险防范3个过程。在实施风险防范的过程中包括对行动进行优先级排序、评价建议的安全控制类别、成本-收益分析、选择风险防范控制、分配责任、制定安全措施实现计划、实现被选择的安全控制,最后还要进行残余风险分析。

2.2 风险防范措施

风险防范是一种系统方法,高级管理人员可用它来降低使命风险。风险防范可以通过下列措施实现:

(1)风险假设:接受潜在的风险并继续运行IT系统,或实现安全控制以把风险降低到一个可接受的级别。

(2)风险规避:通过消除风险的原因或后果(如当识别出风险时放弃系统某项功能或关闭系统)来规避风险。

(3)风险限制:通过实现安全控制来限制风险,这些安全控制可将由于系统弱点被威胁破坏而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如使用支持、预防、检测类的安全控制)。

(4)风险计划:制定一套风险减缓计划来管理风险,在该计划中对安全控制进行优先排序、实现和维护。

(5)研究和了解:通过了解系统弱点和缺陷,并研究相应的安全控制修正这些弱点,来降低风险损失。

(6)风险转移:通过使用其他措施补偿损失,从而转移风险,如购买保险。

在选择风险防范措施中应该考虑机构的目标和使命。要解决所有风险可能是不实际的,所以应该对那些可能给使命带来严重危害影响的威胁/弱点进行优先排序。同时,在保护机构使命及其IT系统时,由于每一机构有其特定的环境和目标,因此用来减缓风险的措施和实现安全控制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最好的方法是从不同的厂商安全产品中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再伴以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和非技术类的管理措施。

2.3 风险防范策略

高级管理人员和使命所有者在了解了潜在风险和安全控制建议书后,可能会问: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该采取行动?什么时候该实现这些安全控制来进行风险防范,从而保护我们的机构?

如图1所示的风险防范实施点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图1中,标有“是”的地方是应该实现风险防范的合适点。

总结风险防范实践,以下经验可以对如何采取行动来防范由于故意的人为威胁所带来的风险提供指导:

杨涛等: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模式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 第2期(1)当存在系统漏洞时,实现保证技术来降低弱点被攻击的可能性;

(2) 当系统漏洞被恶意攻击时,运用层次化保护、结构化设计以及管理控制将风险最小化或防止这种情形的发生;

(3) 当攻击者的成本比攻击得到更多收益时,运用保护措施,通过提高攻击者成本来降低攻击者的攻击动机(如使用系统控制,限制系统用户可以访问或做些什么,这些措施能够大大降低攻击所得);

(4) 当损失巨大时,运用设计原则、结构化设计以及技术或非技术类保护措施来限制攻击的程度,从而降低可能的损失。

上面所述的风险防范策略中除第三条外,也都可运用来防范由于环境威胁或无意的人员威胁所带来的风险。

2.4 风险防范模式的实施

在实施风险防范措施时,要遵循以下规则:找出最大的风险,然后争取以最小的代价充分减缓风险,同时要使对其他使命能力的影响最小。实施措施通过以下七个步骤来完成,见图2。

2.4.1 对行动进行优先级排序

基于在风险评估报告中提出的风险级别,对行动进行优先级排序。在分配资源时,那些标有不可接受的高风险等级(如被定义为非常高或高风险级别的风险)的风险项目应该最优先。这些弱点/威胁需要采取立即纠正行动以保护机构的利益和使命。步骤一输出―从高到低优先级的行动。

2.4.2 评价建议的安全控制

风险评估过程中建议的安全措施对于具体的机构和IT系统可能不是最适合和可行的。在这一步中,要对建议

图1 网络风险防范实施点

Fig.1 Network implementation point of risk prevention

图2 实施风险防范措施流程及其输入输出

Fig.2 Implementation of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the input and output processes

的安全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如兼容性、用户接受程度)和有效性(如保护程度和风险防范级别)进行分析。目的是选择最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以最小化风险。步骤二输出―可行安全控制清单。

2.4.3 实施成本-收益分析

为了帮助管理层做出决策并找出性价比好的安全控制,要实施成本―收益分析。第三步输出―成本-收益分析,其中描述了实现或者不实现安全控制所带来的成本和收益 。

2.4.4 选择安全控制

在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管理人员确定性价比最好的安全控制来降低机构使命的风险。所选择的安全控制应该结合技术、操作和管理类的控制元素以确保IT系统和机构适度的安全。步骤四输出―选择好的安全控制。

2.4.5 责任分配

遴选出那些有合适专长和技能来实现所选安全控制的人员(内务人员或外部签约人员),并分配以相应责任。步骤五输出―责任人清单。

2.4.6 制定一套安全措施实现计划

在这一步,将制定一套安全措施实现计划(或行动计划)。这套计划应该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1)风险(弱点/威胁)和相关的风险级别(风险评估报告输出)。

(2)建议的安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输出)。

(3)优先排序过的行动(标有给那些有非常高和高风险级别的项目分配的优先级)。

(4)被选择的计划好的安全控制(基于可行性、有效性、机构的收益和成本来决定)。

(5)实现那些被选择的计划好的安全控制所需要的资源。

(6)负责小组和人员清单。

(7)开始实现日期。

(8)实现完成的预计日期。

(9)维护要求。

2.4.7 实现被选择的安全控制

根据各自的情况,实现的安全控制可以降低风险级别但不会根除风险。步骤七输出―残余风险清单。

3 网络风险防范案例

以某市政府官方门户网络应用系统为例,首先要对网络应用系统进行属性分析,风险评估,然后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和承受能力来决定风险防范具体措施。

3.1 风险评估

该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安全级别要求高,根据手工和自动化网络风险评估,结果如下所示:

数据库系统安全状况为中风险等级。在检查的33个项目中,共有9个项目存在安全漏洞。其中:3 个项目为高风险等级,占总检查项目的 9%;1 个项目为中风险等级,占总检查项目的 3%;5 个项目为低风险等级,占总检查项目的 15%。

3.2 风险防范具体措施

选择风险防范措施中的研究和了解同时进行风险限制。确定风险防范实施点,该数据库的设计存在漏洞并且该漏洞可能被利用,所以应该实施风险防范。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对以上扫描结果中的9个漏洞进行优先级排序,确立每个项目的风险级别。

步骤二:评价建议的安全控制。在该网站主站数据库被建立后针对评估报告中的安全控制建议进行分析,得出要采取的防范策略。

步骤三:对步骤二中得出相应的若干种防范策略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最后得出每种防范策略的成本和收益。

步骤四:选择安全控制。对上述扫描的9个漏洞分别选择相应的防范策略。

步骤五:责任分配,输出负责人清单。

步骤六:制定完整的漏洞修复计划。

步骤七:实施选择好的防范策略,按表1对这9个漏洞进行一一修复。

表1 防范措施列表

Tab.1 List of preventive measures

漏洞ID

Vulnerability

ID 漏洞名称

Vulnerability

Name级别

level风险防范策略

Risk prevention

strategiesAXTSGL1006Guest用户检测高预防性技术控制AXTSGL1008登录模式高预防性技术控制AXTSGL3002审计级别设置高监测和恢复技术控制AXTSGL3011注册表存储过程权限中支持和预防性技术控制AXTSGL2001允许远程访问低预防性技术控制AXTSGL2012系统表访问权限设置低预防性技术控制AXTSGL3003安全事件审计低监测恢复技术控制AXTSGL3004黑盒跟踪低恢复管理安全控制AXTSGL3006C2 审计模式低监测和恢复技术控制

4 总 结

在进行计算机网络风险管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技术下的风险防范模式和体系结构,同时将该防范模式成功应用到某市官方网站的主站数据库中。应用过程中选择了恰当的防范措施,根据新技术下风险防范实施点的选择流程确立了该数据库的防范实施点并严格按照风险防范实施步骤进行风险防范的执行,成功地使风险降低到一个可接受的级别,使得对机构的资源和使命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虽然该防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的级别,但是由于风险类型的不可预见性和防范策略的局限性,该模式未必使机构或系统的风险降到最低,因此风险防范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这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蔡昱,张玉清.风险评估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26):155-159.[Cai Yu,Zhang Yuqing .Risk assessment in Egovernment System[J].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04(26):155-159.]

[2]张平,蒋凡.一种改进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J].计算机工程,2001.27(9):107-109,128.[Zhangping, Jiangfan. Improved Network Security Scanner. Computer Engineering[J].2001,27(9):107-109,128.]

[3]卿斯汉.网络安全检测的理论和实践[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1,(11):24-28.[Qing Sihan. Network Security Detection Theory and Practice[J]. Computer SystemApplication,2001,(11):24-28.]

[4]戴志峰,何军.一种基于主机分布式安全扫描的计算机免疫系统模型[J].计算机应,2001,21(10):24-26,29.[Dai Zhifeng,He jun.Host based Distributed Security Model of the Immune System Scan the Computer[J]. Computer Application, 2001,21(10):24-26,29.]

Research on Risk Precention Model of Computer Network

YANG Tao1 LI Shuren1 DANG Depeng2

( 1.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China;

成本控制措施的建议例8

按照实施行政成本控制制度要求,及时成立了市粮食局实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担任组长,3位党组成员、副局长担任副组长,本局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党组书记、局长是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第一责任人,对执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负总责。为全面推进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做到工作任务明确,责任落实,设立了“市粮食局实施行政绩效、行政成本控制”、“市粮食局实施行政行为监督、行政能力提升”两个工作办公室,分别负责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协调管理和推进工作,办公室主任分别由两位党组成员、副局长兼任,办公室工作人员由相关科室抽调组成。两个办公室分别负责完成行政绩效管理、行政成本控制、行政行为监督、行政能力提升四项制度的方案制定、拟定阶段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措施、按时完成各阶段推进工作、做好实施考核有关台账资料收集整理上报等工作,为我局全面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打好基础。

二、认真制定实施工作方案,开展各种形式学习培训

一是按照实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工作要求,结合部门实际,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市粮食局实施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工作方案。二是按照实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工作要求,在方案中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措施、推进计划等内容。三是分工负责,明确科室职能责任,落实具体工作责任人,使实施四项制度按计划、分步骤推进。四是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学习培训,在参加全省视频培训学习的基础上,我局结合传达贯彻实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会议精神,首先组织副科长以上干部进行学习培训,其次,在全局干部职工会议上重点宣传培训,使全体工作人员对实施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工作要求全面了解,局领导反复强调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要求副科长以上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推行、带头执行好四项制度,使全局实施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工作稳步推进。

三、结合部门实际,制定行政成本控制工作措施并认真贯彻落实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的工作要求,我局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以下工作措施,在全局各科室全面贯彻执行。

(一)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合理安排费用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严格执行市委、政府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和部门“三定”规定,凡涉及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的事项,必须按机构编制机关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审批。不擅自设立机构,不超编进人,不超职数、超机构规格配备干部,不以虚报人员等冒领财政资金。严格控制行政机关在机构和人员方面的财政支出,努力降低运行成本。

(二)严格控制公务用车购置和管理。1.遵循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管理规定,严格公务用车编制管理,确保实现年公务用车购置经费实现零增长。2.严格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管理,做到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车辆编制类型。3.进一步加强管理本单位公务用车,建立健全本单位公务用车管理使用制度,实行公务用车使用批准和登记、公务用车定点加油和定点维修等制度。涉及公务车报废和变价出售等处置,必须报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市财政局审批。4.规范公务用车采购管理,严格政府采购管理规定,执行公务用车统一保险、定点维修制度,节约财政资金。

(三)严格控制会议庆典论坛的数量、规模、规格和经费。总体要求:年会议、庆典、论坛经费在会议、庆典、论坛经费支出基础上压缩20%。

1.减少会议数量,控制会议规格,缩减会议规模,切实降低会议成本,严格会议庆典论坛审批制度。除法定会议庆典论坛外,实行会议庆典论坛一支笔审批。

2.严格执行各种会议经费预算制度,凡我局召开的各种会议,事先要作出会议开支经费预算经过行政领导班子批准,不得超标准使用会议经费造成铺张浪费。

3.举办庆典论坛活动,按照庆典论坛规格规模及影响,事先报市政府批准,未经批准一律不得举办,经批准举办的要严格控制规模和费用支出。

4.严格执行会议和公务接待定点饭店制度,市内本部门召开会议和公务接待,要选择收费标准不高的地方安排,力求做到钱要花得少、事情要办好,不得挪用其他不能用于会议支出的项目预算经费开支会议费。

(四)严格控制出国、出境、出省考察活动。201o年,严格控制出国、出境、出省考察活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在的基础上出国、出境经费实现零增长,出省考察经费压缩20%。

1.严格执行因公出国、出境计划联动审批制度。我局凡组织因公出国、出境考察活动,事先报市政府批准。同时,不得审批接受或变相接受企事业单位资助的团组,一律不得下级单位摊派、转嫁出国(境)经费,实现经费审批和团组计划双控,进一步规范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活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强化因公出国、出境部门内部审批管理。从严核查出访团组的出访任务、人员结构、行程安排等事项,因公出访必须有明确的公务目的和实质内容,不得借机公费旅游,出访计划不得超过上一年度的执行出访团组数、人数和经费。同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支出标准和要求办理因公出国、出境经费审批、核销手续,对每个因公出国、出境团组的所有经费均应建立专账进行核算。

3.严格控制出省考察,规范经费审批报销手续。年,严格控制出省学习考察活动,严禁组织目的性、针对性不强的学习考察活动,切实减少出省考察团组和人数。凡出省考察必须事先制定考察计划,实行一支笔审批。坚决制止各种借考察之名,行旅游之实的行为。严格控制经费支出,严格按照审批的人数、天数、线路以及经费计划进行核销,不得报销与公务无关的费用开支。

(五)严格控制行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严格控制行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形象。1.严格控制新建和改扩建行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年,一律不安排新建局机关的办公楼和改扩建包括培训中心在内的各类具有住宿、会议、餐饮等接待功能的设施或场所建设项目。2.一律不安排财政性资金购置和置换局机关办公楼及包括培训中心在内的各类具有住宿、会议、餐饮等接待功能的设施或场所。3.严格办公楼等楼堂馆所维修改造。年以内,不安排资金大规模的维修改造机关办公楼及相关公共设施或场所。

(六)严格控制机关办公设备更新和控制各种费用开支。机关办公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认真执行中央厉行节约的规定,科学、合理地使用我局有限的工作经费,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的行为,严格控制各种费用支出,努力提高机关办公效益。

1.年内,一律不更新办公用计算机、传真机、打印机等设备。常用办公用品要实行严格管理,做到精打细算,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安排采购。

2.加快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办公,有效减少办公耗用纸张,确需制作纸质文件资料的必须双面印制,有效控制纸张的耗费。

3.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出差人员和出差时间,有效压缩出差费用支出,严格执行局党组从年4月1日起,凡在市辖区内出差一律不得报销住宿费的规定。

成本控制措施的建议例9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一直以来都是建筑企业需要关注的焦点。在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支出是确保工程项目获取利润的重要途径。而施工行业技术相对成熟,进入门槛较低,所以行业内部竞争异常激烈,利润水平则不断下降。因此,合理有效地将发生的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限额之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方能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进而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要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就应该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

一、建筑企业成本项目构成

施工企业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构成。直接成本由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组成。直接工程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能构成工程实体的各项费用,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措施费是指为完成工程项目,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非工程实体项目的费用,包括施工技术措施费和组织措施费。间接成本则包括施工企业按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必须缴纳的费用以及企业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所需的各项费用。

二、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特点

(一)全员性

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全员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尽管工程建筑成本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分散进行,但企业负有组织、指导、监督和完善的职责;二是成本控制涉及到企业内部的所有人员,需要人人参与并承担各自责任,齐心协办,完成控制目标。

(二)实时性

建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许多修改和变化,会引起项目成本控制模型的变化,这就要求成本控制能实时地对各种具体问题作出准确反馈,并及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控制,。

(三)一次性

建筑项目由于其设计图纸和施工条件的不同,往往被归为单件式、一次性投入的特殊产品。这就是说由于缺少共性,各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成本形成难以用统一的模式来评价和预测,而必须“一事一议”。

三、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原则

(一)“三全”的有效管理

开展对于建筑企业成本的控制还要保证全面成本控制的原则性。具体执行过程指的就是要逐步地建立起完整的针对目标的成本控制体系,最终实现针对企业“三全”的有效管理。所谓的“三全”指的是全企业、全员以及相应的全过程一个都不能少,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建筑企业的施工项目成本一直都置于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之下。

(二)动态控制的原则

从性质上讲,建筑项目的过程是一次性的。所以在针对其成本控制方面应当要强调针对项目过程中的中间控制,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得到有效落实。虽然说施工准备阶段只是针对整个过程的构想以及预计,但是在这一阶段整个的基本定局已经确定。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动,因此必须强化动态控制管理,以保证整体效益和成本控制的有效实现。

(三)实时原则

建筑项目成本控制的核心在于对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尽管在准备阶段就已制订了成本控制方案,并形成一定的控制方法,但这只是预期方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动因素未能作出准确预测,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所出现的情况采取措施调整控制方案,以确保成本控制活动的有效进行。

四、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不足

(一)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

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甚至大多数建筑企业尚未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绝大多数企业以“节约开支、降低成本”作为成本管理的目标,强调节约和节省,而不能将工程成本与带来的效益进行比较以实现企业整体的更大收益。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虽然也制订了成本费用开支的审批制度、降低消耗指标等,但缺乏成本的全过程控制。施工企业对于机械设备、材料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如在建筑材料的采购方面,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没有科学可行的采购供应计划,不能做到依据管理会计方法来合理确定经济合理的采购批量,采购批量和批次的确定缺乏科学的依据。对建筑材料的保管、供应和处置未能建立科学可行的制度。

(二)成本控制观念不强

建筑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管理观念不强的现象。虽然绝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意义有深刻认识,并且各有一套管理办法,但是全员参与,全面、全过程控制的系统控制观念还不强,很多企业仍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局限于生产领域,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和相关领域成本行为的管理,对一些潜在的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因素缺乏深刻认识。同时,个别企业领导的成本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分解工程成本时,不能认真的按工程设计要求、按施工工艺流程的成本形成逐个计算,也不是自下而上逐级填报、汇总,只凭主观印象算大账,将工程成本按工时、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等几部分进行分摊。

(三)合同管理比较混乱

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均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出现,如相关条款不严谨,就会导致施工企业蒙受损失时相应的权益得不到保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加强合同管理非常重要,规范的合同管理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工程成本,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合同管理意识淡薄,导致合同管理混乱,导致双方职责权利不明确,极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要有效组织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尽量控制和减少不安全因素, 确保项目工期、质量和费用等目标的实现。而由于重视不够,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发生过安全事故, 既影响了施工顺利进行,又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同时形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成本控制措施的建议例10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 and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quickening of the process of how to effectively control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made price is a priorit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stag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are discussed.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造价管理贯穿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涉及有关建设的各单位、各部门和各专业、各行业,是一个大课题。工程造价管理就其实质而言,可高度概括为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两点。合理确定主要在于体现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符合性。实事求是的编制工程造价,反映行业的平均经营水平,是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又是有效控制的基础。有效控制是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使造价控制在批准的设计概算之内,通过科学组织施工,努力减少消耗,降低成本,以最大限度地去争取经济效益。

一、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原则

1、实施主动控制

所谓主动控制,即在预先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和导致工程目标偏差的可能性和程度的基础上,拟订和采取各项预防性措施,以便使目标得以实现,工程建设的实施阶段具有持续时间长、风险因素多、合同关系复制、合同争议多等特点。为应对各种因素对造价产生的影响,需预先制定相应措施,以对付可能出现影响目标或计划实施的情况。

事前控制可理解为主动控制,事前控制措施包括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管理制度与章程,细化操作规程,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尽可能地减少以至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认真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及各种措施。

2、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我国的工程建设中技术与经济是相分离的,但是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等多方面采取的措施。从组织上采取的措施,包括明确项目组织结构,明确造价控制者及其任务,明确管理职能分工;从技术上采取的措施,包括重视设计多方案选择,严格审查监督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从经济上采取的措施,包括动态地比较造价的计划值和实际值,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采取对节约投资的有力奖励措施等。

3、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条款

建设施工合同是为了完成某一工程项目,明确甲、乙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严格执行合同条款,有利于避免不要的索赔争议。索赔是由于合同当事人一方因对方不履行或未能正确履行合同或者由于其他非自身因素而受到经济损失或权利损害,通过合同规定的程序向对方提出经济或时间补偿要的行为。索赔可能导致工期拖延或造价有所变动,不利于工程的按时按价完成。对于工程量的审核,坚持在报验资料不全、与合同文件的约定不符、未经质量签认合格或有违约时不予审核和计量的规定。工程量与工作量的计算应符合有关的计算规则。处理由于设计变更、合同补充和违约索赔引起的费用增减,应坚持公正、合理。对有争议的工程量计量和工程款,应采取协商的方法确定,协商无效时.由总监理工程师做出决定。

二、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存在问题

1、违法建筑工程建设的相关程序

在当前的建筑市场,我们发现很多的建筑项目在造价管理方面草率的进行行政干预,面子工程现象大行其道,对造价管理和控制的相关程序相当的漠视。很多建筑单位仅仅是在行政命令的干涉下就急忙地进行工程开工建设,对原本应该遵循的投资款额的确定――建筑项目标准的制定――设计规范的审查――招标资质的确定和完善等基本程序抛之脑后,于是在建设的过程中随意更改建设工程的设计和投资额度,一个方面导致大量的浪费,另外一个方面导致监督管理的难度增大,致使监理部门很难实施造价控制。

2、设计的不完善和变更频繁

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市场设计上的漏项和频繁的变更如同儿戏,这是当前工程造价控制难以实行的重要原因,到这这种在设计上的草率的原因有2种:首先是前期的设计缺少深入的论证导致设计不够符合实际;其次,建筑的设计没有遵循国家标准,导致后期常常需要变更设计。

三、建筑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措施

1、合同控制措施

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合同,它明确了企业在工程承包中的权利和义务,将工程招投标、工程款的拨付方式、索赔方式、材料的购置、竣工结算方式等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企业组织施工、进行项目经验的法律依据。当前的建筑市场由于施工队伍较多,僧多粥少,形成严重倾斜的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被迫以压低造价、缩短工期、垫资施工等诸多让步来争取到施工合同,也会造成工程造价管理上的隐患。因此,要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企业的利润,首先要从施工合同管理入手,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

2、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

1、重视施工准备工作

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收到中标通知书以后,承包商就应该着手编制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开工以前必须完成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进行,总之,施工的方案具有多样性。但是不同的方案,其经济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造价工程师应该结合工程项目的性质和规模等各项具体的技术经济条件,对承建单位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优化,提出改进意见,使承建单位所选择的方案更趋合理。

2、作业的高效性,推行流水作业

如组织专业作业队或多工种的混合作业队,按照规定顺序不间断地在若干个工作性质相同的工作面上流动施工,专业组由于操作专业化,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以及进度,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总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核心是有效控制成本,在工程造价由货币形态向实物形态转化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组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为了最大限度地取得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必须加强各个阶段的有效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成本控制措施的建议例11

目前,许多土木施工企业只关注限制成本的现实效果,而忽视了这种限制过程的合理监管和意见的调查。如果不注重累积反馈的建议,那么土木建设的一系列经验就较难被推广采纳,在限制成本过程中产生的多数问题,也无法获得高效的处理。忽略监管环节,会导致企业的建设成本无法被合理限制。

(二)忽视执行

企业在设计了体系化的控制制度后,就需要执行这些体现了企业目标的制度。如果土木企业仅仅设定相关的成本约束,而不去落实,那么就难以实现降低建设资金、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企业制约成本的措施再完善,也失去了实效性。

(三)手段片面

在较长时间内,土木工程企业存在着经济措施与技术施工措施脱钩的问题。在一些工程项目中,企业关注招标和投标的价格,却忽视比对不同的技术性策略,没有适当顾及到项目的组织,这就导致制约成本的措施没有技术层面的支持。同时,各类土木企业往往会依据来自政府的数据来确定费用,而不去研究所选取的相关系数是否符合自身状况。因此,土木项目的报价缺少竞争力,不利于有效约束成本。

(四)制度欠缺

制定适合项目实际的建设规划,是确保项目运行的基本条件;而项目实际开展的相关制度,又是实现这种规划的保障。从土木工程实际来看,多数企业都可以在项目开展的起始阶段,设置一个体系化的建设目标,但却没有设置配套化的措施来确保目标完成。有的企业忽略对于成本的约束,有的企业设定的约束制度,无法包含成本限制的所有方面。

二、强化控制的可行方法

(一)健全约束制度

要健全约束成本的措施,既需要增强成本估测、决策、成本价格制定、核算监督等步骤的合理性,又需要在现实的操作中,及时调整制约措施的偏差,采取合适的纠正方法。在这样的环节中,应当整合土木项目的控制、成本研究、技术措施支持等综合性要素,查找出现误差的根源,归纳教训,防止出现类似的偏差。土木企业应当着手完善制约成本的规则,强化控制和纠正的意识。

(二)规范定额监督

成本中的定额,指的是在土木项目中,各类型的费用所能够达到的限度。对于这种定额实施监督,目标是提升企业员工在这一问题上的意识,并督促管理者重视监管程序。只有规范定额的认识有所提高,才能有效防止由于定额模糊,而造成的控制策略错误。

(三)关注管理程序

对于土木项目的投入实施监控,就是要注重确立有效的措施,依据整体性的工程结构,将项目产生的全部成本合理安排到每一个部门中,从而确定权责明确的监管体系。企业需要强化对于内部员工的监督,防止成本风险造成危害,确保建设资金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四)随时调整措施

在实际的土木建设中,由于情况变更,所需要的一系列费用也会变化,这是多数企业会遇到的难题。因此,管理者应当采纳科学的调整建议,适当重新估测建设资金数额,并依照正确的程序,将这样的调整结果传送给其他部门,确保变更建设费用建议的充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