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创业现状分析

创业现状分析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30 08:51:2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创业现状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创业现状分析

篇1

国内学者对主板市场财务重述现象研究较多,对于开板时间较短的创业板财务重述现象还少有研究,因此本文以创业板财务重述现状为主要分析内容并提出建议,以期为该研究领域做出些许贡献,并在实务中为提高创业板上市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尽些微薄之力。

二、财务重述概念与研究现状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于1971年的第20号意见书(APB20)对财务重述的定义为:上市公司在发现并纠正前期财务报告的差错时,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财务报告的行为;美国审计总署2003年的定义(GAO2003)为:在发现前期财务报表差错时,公司自愿或被监管机构促使更正并重新表述已披露的以前期间财务报表的行为;2005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154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对财务重述进行了重新定义:修正前期的财务报告以反映这些报告中存在差错被更正的过程。而我国相关机构并没有对财务重述的明确定义,我国学者结合我国的特点,习惯将类似于国际上被称为财务重述的问题称作“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为了与国际说法保持一致而采用“财务重述”。我国对于“财务重述”的概念中还需加以关注的是“年报补充更正公告”或“年报补丁”这一概念,有学者以该概念为题进行了研究(陈凌云2009;周洋,李若山2007)。年报补充更正公告是我国上市公司已公布的年报不再可靠时而的对历史公告的补充和更正,而这只是对错误信息的简单补充和更正,即使补充更正的是财务报告相关内容,但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形成成熟的重述机制,因此只能称之为特殊的财务重述。笔者将国内学者对财务重述问题的研究按照其所选取的载体分为两类,以避免混淆从而看到本质:针对会计差错更正展开研究(姜英兵等,2010;黄志忠等,2010;张俊瑞等,2011;兰艳泽等,2011);针对范围更广的年报补充更正展开研究(周春生,2005;周洋等,2007;魏志华等,2009,2010;陈凌云,2009;陈丽英等,2010;毛志宏2010)。

本文所研究的是创业板上市公司针对年报中错误及遗漏披露的补充及更正公告,所要分析的是该类公告的披露现状。已有的对主板市场年报补充更正公告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将该类公告进行细分,本文部分借鉴了前人的分类方法。本文涉及的所有年报补充更正公告均来自深交所网站。

三、创业板财务重述现状分析

创业板自2009年10月开板至今,已经有三年的年报披露经验,笔者收集了创业板上市企业针对2009、2010、2011三年年报所披露的补充更正公告,从公告数量及公告内容两个方面对其现状展开分析。

(一)公告数量情况

在2009年末及2010年初于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中,有59家公司披露了其2009年年报,这对其自身来说是一种新的经验,同时也为未来将披露年报的其他公司提供了借鉴。随着创业板上市公司逐渐增多,披露2010年年报的公司增加到188家,2011年年报披露公司达到290家(如表1所示)。表1统计了2009~2011三年间年报补充更正公告的披露数量情况,针对2009年年报披露补充更正公告的公司数占披露该年度年报的公司总数的37.29%,比例很高,原因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于2010年为创业板上市公司披露年报的第一年,经验还不足。2010、2011两年该比例大幅下降,且两年比例接近。

篇2

我国早在20多年前就开展了创业教育,也将创业教育、学术性教育及职业性教育三者摆在了同等的地位。然而,通过有关的调查显示,进行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并不多,虽然有一部分大学生具有自主创业的思想,但真正行动起来的大学生却很少。辽宁省政府在处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问题时,出台了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其中包括减免税收、担保贷款及社会保障等。而且,还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特意开办了相关的知识培训、市场调查等服务部门。但受到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依然举步维艰。针对这样的局面,本文在此对辽宁省大学生创业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征

(一)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丰富,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大学生刚从院校毕业,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不管是在管理公司上或者是专业技术上,这些丰富的理论知识为他们的自主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学生具有创新思想,有无畏困难的精神。处于青春年龄阶段的大学生,他们刚从院校毕业,对社会的新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有尝试一切事物的勇气,这也是自主创业需具备的一种品质。

(三)大学生在创业时缺少耐心。在创业过程中,他们虽然具有创新、勇敢的精神,但他们却缺乏面对困难的思想准备,一旦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这种心态不利于自主创业的开展。

二、辽宁省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创业载体问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环节就是建设创业载体,有制度载体、程序载体、培训教育载体及宣传载体。首先,制度载体缺失、程序载体效能不高。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关政策及法规还不完善,政府职能尚未完全转换,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创业程序繁琐,政府部门在办理时服务态度不太好,整体素质偏低。政府开办的创业咨询、风险评估、创业指导、资金扶持等工作做得不到位。没有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公正、开放、诚信的创业法制环境;其次,创业教育载体建设比较滞后。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时,先要处理好创业教育传统观念及现代观念之间的矛盾,教师及学生对创业教育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营造良好的创业校园氛围,缺少对实践基地建设的投入。因此,加强创业教育至关重要,应该积极引进其他开展得比较好地区的经验,改变观念,勇于创新。另外,当前创业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基于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及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情况分析,辽宁省创业教育模式还不够成熟和规范,在调查中发现,一大部分的高校尚未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有的高校虽然有开设,但也是以一种形式的方式存在,教师师资力量及教学质量还要进一步提高;最后,宣传载体力度不够。

(二)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刚从院校走向社会,虽然具有自主创业的激情,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商业管理经验,阻碍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的步伐。他们在组织团队时没有相关经验,市场调查做得不够,也不懂得如何给公司制定战略目标,在提高工作效率、产品市场推广中不够重视。因此,在开展自主创业时,应聘请具有市场管理及产品推广经验的人才,要懂得运用手段激发起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缺乏资金。大学生自主创业中,让他们头疼的不仅是经验不足问题,更重要的是资金上的缺乏。我国当前个人商业贷款虽然有多种形式,但对大学生来说,要通过这些途径贷款都是不太可能的。这时候,大学生为了尽早获得企业的启动资金,常会低价卖掉自己的创意或者技术,或者对方给点钱就让他们占有大股份。有的投资者虽然不能为公司提供专业的指导,但因为股份关系和公司也是联系在一起的。基于这样的情况,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时,不要仅看到眼前的利益,要尽量和具有创业理念、真正有实力并能给公司提供有价值意见者合作。

(四)没有对辽宁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加以有效利用。首先,政府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缺乏完整的创业配套政策。当前,辽宁省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中相关政策主要是给予鼓励性及优惠性方面的政策,虽然政府在本地区经济带发展的相关政策很多,但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的政策文件却非常贫乏;其次,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随着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不断发展,政府的有关政策也相继出台,但这些政策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缺乏实用性,政府的领导能力没有得以充分发挥。因此,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要和辽宁省的经济发展状况互相结合,通过各种方式和外界接轨,不断对创业教育内容进行更新,任课老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培训并引导,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中,院校要积极鼓励他们,还要为他们提供创业实践环境,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开拓外界网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最后,权威机构没有对其进行指导。院校不但要授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针对辽宁省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模拟创业,为他们多创造实地考察的机会,并在课堂教学中多举一些案例,多邀请辽宁省大规模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权威机构进行指导,尽量为自主创业学生创造条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还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氛围。因此,院校要加强创业教育,而政府也应给予实际上的政策支持,调动起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真正帮助具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获得创业成功。

篇3

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和国内经济结构日益显现的结构性问题,国内人民的就业情况不得不引起关注。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构成要素中,我国在自然资源、土地和经济资本的投入比重较大,而在技术和劳动方面的投入比重相对较小,经济增长呈现一种土地和资源消耗型的方式。中国虽物产丰富,但人均资源相对较少,仅靠资源维持民众生计将举步维艰。而每年中国的新增就业人口数量又呈上升趋势,就高校毕业生而言,据统计局最新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680万大学毕业生人数将创历史新高。面对庞大的学生就业群体,以目前状况,国内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十分有限。国家适时出台创业激励政策,将有可能缓解就业压力现状。

一、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现实意义

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更是将以创业带动就业列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六大任务之一。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完善扶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转变高校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引导更多的毕业生积极投身创业活动,是一项关注民生的重要举措。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具有多重现实意义。

首先,高校毕业生是一支高素质群体,他们拥有着先进的科学文化理念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鼓励高校毕业生开创技术制造业,有利于将目前过剩的劳动力资源尽可能多地转变成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制造业产品,提高现行科技制造产品生产的技术含量,增强产业的技术竞争力,减少发展对资本和资源的依赖;

其次,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有利于推动第三产业发展,降低土地和资源消耗水平。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推助一、二产业的发展,同时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调适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此外可以扩大就业门路,缓解就业压力。

再次,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一个国家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就是创新,这是国家强大与繁荣的根源”。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活动,有利于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把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各行各业的创业者。

二、高校毕业生创业缺乏资金保障

随着国家的创业宣传,许多高校毕业生都有意愿选择创业,但整个创业工作中最难的莫过于资金支持。虽然政策明确指出,高校毕业生创业时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小额贷款,但多数金融机构都以未接到相关政策通知为由,不愿意贷款给这些规模小、风险大、还贷能力弱的高校毕业生。即便是迫于压力,银行方面通过一套严格的程序审查后,以一些名义审核失败。在实际的创业中,能够得到贷款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无几。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都是选择从身边的人际关系圈中借钱,但数量微薄,难以为继。同时,在风险投资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即使有发展的创业项目,却无处推销,引资无门。可以说,资金问题是高校毕业生放弃创业或创业半途而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总体现状

创业教育作为国际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是世界范围内学者研究的聚焦点。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形式化,高校、社会上的创业的文化氛围尚未形成、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不够健全等。抛开社会层面和政府层面的原因不说,单是高校的创业教育也存在误区。一些高校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人才培养理念老化僵化,师资配备经费投入不足,创业教育内容缺乏,创业教育形式单一等等。而在此情况下,大学生参与创业创新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对创业认识不足、缺乏准备。

(二)高校创业教育薄弱的问题分析

1.创业教育兴起较晚

中国的高校创业教育是一种顺应世界教育的产物,在世界各国纷纷倡导创业教育的浪潮中,中国开始研究创业教育,由于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整个教育中缺乏创业启蒙教育。而在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创业教育起步于义务教育阶段,美国、日本等国家创业教育始于小学教育阶段,而中国的创业教育则大学阶段开始实施,且教育内容理论化缺乏实践总结。创业对于创业者具有很高的要求,创业者所需要的综合能力素质难以在短时间形成。所以,绝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热情不高,创业意识相对薄弱,导致高校的创业氛围不够浓厚。

2.创业教育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

篇4

1.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1.1 我国大学生创业起步较晚

在中国,创业还属于一个新生事物,自1998年第一届“清华创业计划大赛”才拉开了大学生创业的帷幕。它是由清华的一个学生社团――清华大学学生科技创业者协会发起并举办。由于比赛本身性质和它在中国的首创性,它受到了众多媒体专家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的密切关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各地政府和高校相继推出了大学生创业的鼓励措施,如允许大学生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以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等。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了创业之路。

1.2 大学生创业意向强烈,创业成功率低

以对泰州当地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为例,随机调查了400人,71.4%的大学生考虑过自主创业,22.1%的大学生完全没想过,3.1%的大学生正在进行创业,0.8%的大学生已经尝试过创业。通过调查分析: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创业意向正在逐年增加,比几年前的10%左右增加了近6~8倍。但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

1.3 大学生创办企业技术含量低,大多偏好网上开店

大学生所创企业大多是首选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性行业。很多人开起了校园周边店,如:高校内部或周边地区的餐厅、咖啡屋、美发屋、文具店、书店等等。这种创业产品相对层次较低,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对大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商务运作能力要求也不高。另外由于大学生资金有限,不少新毕业大学生在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已将网上开店当作临时的谋生手段。

2.当代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

第一,缺乏资金、社会环境不完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再好的创意创业计划也难以实施。除了家庭资助,绝大部分大学生没有其它经济来源,在集资方面又欠缺经验。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难难贷出,贷款瓶颈并未突破,成为限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因素

第二,设想幼稚、脱离实际。虽然现在的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拥有好的idea,年轻、有激情,但毕竟身处校园,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对创业只是处于理论认识阶段,没有实际管理经验。有激情、有抱负,却欠缺经验,不少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是眼高手低,纸上谈兵。

第三,缺乏创业信念。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优渥的环境中成长,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并且对父母有较强依赖性,其自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小。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公司的运作认识过于简单,没有应对风险的准备。

第四,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指导。目前,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比较缺乏,很多大学生可能有创业想法,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和经验,不知从何做起。仅凭少数学生自我培养创业意识,自我锻炼创业技能,很难使大学生自主创业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3.大学生创业应对对策

3.1 构建创业平台,打造良好创业环境

重新认识大学生创业在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扶植工作,积极出台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解决大学生应资金及政策因素而无法创业的问题,对毕业生给予更多的创业指导与帮助,完善国家创业投资体系,完善创业企业的融资体系,畅通它们的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3.2 完善教育体系,加强自主创业教育

良好的创业教育是创业者成功的根基。作为高校应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再提供平台和环境。高校应努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大学生创业者的能力使其与社会相适应,为大学生提供正规和有效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提供和创业企业接触而得到锻炼的机会,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提供及时、有效、准确的创业信息。

3.3 努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第一,夯实基础专业知识。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就必须用丰富的专业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迎接未知的困难。只有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避免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缺少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对目标市场和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分析时采用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等等的问题,从为自主创业的基础。

第二,通过实践汲取社会经验。大学生创业者应积极参加创业培训,了解创业信息,全程参加各种创业大赛,参与全局,统筹全局,运用资源,锻炼组织和社会协作能力,并对社会和自身能力有一定的了解,找到合适的定位,避免眼高手低的情况。

第三,培养自己自主创业的素质。创业者在创业前应做好创业准备。作为一个创业者就必须有一种选择荆棘的勇气,不能有在踏上荆棘路的同时期盼平坦大道的幻想。要提高责任心和抗压能力,不能好高骛远,要实事求是。拥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良好的创业心态,才能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冯才华.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11),84.

[2]李辰亮,朱明霞,王秋香.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其引导对策研究[J].大家,2011(3).

[3]杨爱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探讨[J].科技创业,2006(1).

[4]中国大学生创业就业信息网

篇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1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1学生层面

1.1.1认识、兴趣及认可度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数字显示,有61.2%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个人将创意转化为行动力”,有30.73%的学生认为是“开创一份事业”,另有6.77%的学生认为是“自己开店做老板”,可见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比较全面,从统计数字来看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更多的认为是依照个人兴趣意愿去做, 而不是单纯的创办企业或者开创性工作,体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趋势。

问卷调查的另一相关内容是“你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在未来自己的职业规划或职业选择中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3个学科类型的学生都较多地选择了“较有效”,还有20%左右的同学选择“非常有效”,而认为“没有作用”的学生寥寥无几,说明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是非常认可的,在大学开展好双创活动十分有必要,也是有学生基础的。

1.1.2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情况

在所有参加调查问卷的学生中仅有38.5%参加过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有61.5%的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此类活动,比值接近2:3,说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双创活动的比例有一定差异,3、4年级同学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人数略高于1、2年级。另外经济管理类学生有48.6%参加过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比文学艺术和法学类及工科技术类学生参加人数比例高13.3~14.1%,说明经济管理类学生参加双创活动的积极性较高。

1.2高校层面

1.2.1课程开设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被调查的10所高校中,除1所准备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外,其余9所均在不同学期开设了“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教育”、“创业指导”、“创业管理”等有关双创教育的选修或必修课,学分在2学分左右。

1.2.2设施及活动

所有被调查的高校均拥有至少1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或“创客空间”,供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培训和实践。学校团委主要负责“挑战杯”、“创青春”等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各高校一般由教务处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有一定的双创专项资金,从2万元到200万元不等。有的学校设有教务处主管的虚拟创新创业学院,有的学校正在筹建创业导师团队,还有的学校选取优秀学生组建了“真知班”或“创新精英班”和“创业精英班”,采用学生、老师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科研创新活动。

2.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科学

从学校领导、就业主管部门到普通教师思想观念上还有不少误区,有些人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因为就业困难,才需要鼓励毕业生创业,自己学校就业好,不需要开展创业教育,也有些人认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是极少数,开展创业教育的需求和意义不大,没有积极性。很多高校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作为两种教育方式,赋予了不同的教育内容。这是对双创教育的理解不深入和形而上学的方式所导致的结果,而双创教育不是与专业教育平行发展,或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的。

2.2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很多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属于“学院派”,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就业经历。教师不熟悉企业的运营,对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指导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只能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十分不利于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部分高校虽然聘请了一批企业家担任客座教师,但多以讲座形式进行,并没有形成体系,加之缺乏组织协调、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

2.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结构不合理

目前,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学大纲不够完备,没有专门的指导教材。因此,学生很难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意义和作用。教学内容更是缺少跨学科、跨专业的横向联系,教学方法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模式,缺乏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模式。

3对策及建议

3.1统一思想,科学定位

创业教育是一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并在过程中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创业个性品质的教育。创业教育不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长效办法和机制,而且通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青年人才,能够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有效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经济活力。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关键在教师,组建一支包括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官员、成功企业家和创业投资家等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创业导师”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大力_展创业实训师资培训等工作有利于改变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现状。

3.3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要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删除陈旧过时的知识,增加前沿新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内容,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融入创业知识。

3.4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篇6

2014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727万,创历史新高。在此情况下,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选择。近日实施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提出,我国将通过一系列帮扶措施,使大学生创业的规模、比例继续得到扩大和提高,力争实现2014―2017年引领80万大学生创业的预期目标。然而,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40个至50个企业,发展中国家为20个至30个,而我国仅有11.66个。其中大学生的创业率只有1%左右,与国外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笔者以海南省高校为例,对高校创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希望对海南省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对策建议。

一、高校创业教育概述

(一)高校创业教育起源与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或Enterprise Education)。创业教育本身就是让学生通过调理完善相应的知识结构,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与意识,使学生具有开创性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下一步创业具有相匹配的能力,这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真正意义所在。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拉开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帷幕。此后高校纷纷开始探索创业教育,使创业教育进入认知和探索阶段。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北京召开了“创业教育试点座谈会”,指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会后确定了清华大学等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使创业教育进入策划和实践阶段。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2014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727万,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创业能缓解就业压力,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因此高校必须注重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这进一步论证了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搞好创业教育,生产出高素质的创业者,为发展经济积蓄力量,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增强前瞻性、预见性和针对性,进行科学调研,统筹利用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力度,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与帮助,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大学生创业。

二、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得出,大学期间或毕业后有创业意愿的文、理、工、医类的学生分别占36.5%、14.1%、42.2%、7.2%。并且男生有创业意愿的比例为76.3%,而女生仅占23.7%。此外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存在较大影响。相对来说,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亲属有创业背景的学生创业意愿较强。这与创业资金绝大部分是通过自有资金,或者通过家人或者朋友这种筹备获得有很大的关系。从调查和访谈得出,认为“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对创业影响较大”的只占23.9%,大多数学生认为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认为学校对创业理论和大学生创业鼓励政策富有成效的学生比例不足10%,他们希望掌握更多的与创业相关的知识,比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创业实务等,并通过创业培训、创业体验和实践活动获取信息,掌握创业的操作技能。高校创业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

(一)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率只有1%左右,而发达国家可达到20%―30%。出现这种大差距的原因主要就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创业教育还停留在宣传性教育阶段,实践教育未落实。

我国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所束缚,思维过于标准化,正在丧失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另一方面,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高校只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对其创业观念的培养。全国各高校连年扩招,但毕业生中,较多人选择考研,毕业考取国家公务员等出路,愿意自主创业的依旧寥寥无几。没有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导致创业教育仍旧处于初级阶段,还仅限于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层面,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创业教育无法落实。

(二)利用政策支持不充分

为鼓励大学生创业,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针对大学生创业资金不足等问题做足了文章: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简化反担保手续,强化担保基金的独立担保功能,适当延长担保基金的担保责任期限,落实银行贷款和财政贴息,重点支持吸纳大学生较多的初创企业。

政策措施出台后,要让其真正落地并发挥最大效果,需人社、工商、税务等各部门加强合作,着重提升就业服务的效率。同时,还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大学毕业生了解国家的支持政策。没有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导致创业教育仍旧处于初级阶段,还仅限于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层面,直接导致了各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的忽视,使得政策支持的鼓励效果实现大打折扣,更甚的是选择创业的学生也未能申请享受到相应的优惠,不利于政策的落实。

(三)创业实践训练模式的不足

1.硬件设施要求有待提升。由于创业实训要求与现实的工作环境对接,往往需要专门的实训场地,按照商业办公格局进行布置,并配备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现代办公设备。目前创业实训模拟公司项目的越来越多,硬件设施投入高校一时难以完成,地方政府在此的投入也相对有限。

2.创业实训技术瓶颈有待突破。创业实训平台主要模拟了生产交换过程中的商业贸易、支付与分配环节,生产、物流等环节的模拟技术问题尚未最终完善,使得农业、制造业等创业项目难以完整地实施模拟经营。另外,由于不少服务项目产品无法模拟现实的经营场景,不能得到正确客观的评价,也会影响了最终结果的可靠性。

3.模拟公司规模有待提升。模拟公司的数量、类型和活跃度对于创业实训平台效用的发挥所产生的是规模效应。由于创业实训工作启动不久,高校大学生在平台上创建的模拟公司数量相对较少、交易较为简单,为此实训平台已经专门对接真实企业,只是设置了万能母版公司来解决这一问题。

4.实训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创业实训过程实质上是一门系统学课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要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来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将这些知识点进行不断地归纳、融合、精简和提升,由于创业实训在高校只被作为创业培训的有效延伸和实践模式来采用,往往与其他创业培训项目不能很好对接,因此学生在创业体系培训受到影响。

三、高校创业教育对策

(一)推动政府对创业实训财政投入

在“以实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良好政策背景下,要大力争取让创业实训与其他企业实训项目一样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创业实训与职业技能实训相比有其特殊性,它更多是在集合所有类型企业共性的公共平台上进行实践,难以针对某一具体行业进行全方位的模拟训练,也难以依托现有的企业生产场地资源来开展实训工作,而是要依靠地方政府部门、培训机构和院校来建立一批实训场地,或者尽量发掘创业园、写字楼等闲置的场地资源,这些仅靠市场力量无法解决,需要政府提供财政支持进行培育和引导。

(二)增强对创业教育的重视

篇7

一、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的扩招,高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大,因而很多大学生毕业不就业,而创业。经调查,大学生创业呈现以下几种现状:

(1)创业知识和技能普遍缺乏,对创业前景感到迷茫:有81%的学生认为现有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创业要求,63%的人认为他们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关系。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过度依赖书本知识,缺乏动手能力和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因此大学生的普遍缺乏创业知识与技能。

(2)30%的学生认为资金不足,缺乏好的创业方向是他们创业的最大障碍。作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资金问题是障碍他们创业的最大现实问题之一,很多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都是因为资金问题的困扰导致企业不能坚持发展。而缺乏好的创业方向则表明大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过程中没能深入社会生活,观察生活,缺乏发现商机的创业意识。

(3)学生希望开设创业指导课程,被调查的人都希望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对于课程内容分歧较大,40%的人认为希望得到个性化的辅导,36%的人希望得到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方面的指导,24%的人希望得到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大学生在校学习其间主要以科学文化知识为主,由于我国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导致大学生空有创业热情而没有创业技能。这也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增强大学生创业信心,并最终促使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举措。

(1)社会发展要求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党的十提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不仅成为世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是我国立于世界之林的法宝;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大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他们担负起创业的历史重任,这就使创业教育的实施成为势在必然;通过创业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创业队伍的数量和整体素质,从而影响到我国创业队伍的整体形象和整体创业水平;创业教育的实施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还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从而有效的缓解我国目前由于经济结构调整而造成的全国范围内的就业问题。

(2)大力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之所以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如此严峻,除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之外,还在于我们的教育问题。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而我们的学校教育由于自身体制的束缚不能进行及时的响应。学生所学知识很快过时或者被遗忘,不能适应不断变迁的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成为一种大众教育,社会成员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加强创业及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根本职责。从教育研究的角度来看创业教育的提出是一种更为超前的教育理念。它从教育的超前性出发,提出培养参与社会变革的创造者和具有开创个性的一代新人的思想,从而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

(3)创业教育的对像来说,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他可以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通过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改变由国家、学校安排“铁饭碗”的就业模式。增强大学生的创业信心,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同时创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有些如学校创业园区的开展也有助于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为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作为大学生在激烈的人材市场竞争中,除了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之外适当掌握相应的创业知识与技能对自身个体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采取积极措施

(1)是加强师资投入,合格的创业教育教师应是专业理论名师与实践经验的工程师、经济师的综合体,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在教育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由于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大学生创业的具体环境和情况各有不同,单纯的理论灌输无法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此学校可以和相关单位合作,组织老师进行培训或者选聘具有成功创业经历的企业家或者大学生担任创业教育教师等途径实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强化。让学生感受创业体验,接触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2)加强制度建设让创业竞赛成为一种激励机制和创业机会,广泛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是大学生创业模拟练习的一项有效方式。对于大学生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质,积累创业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创业计划大赛过程中学生通过组队、选项目、培训、市场调查完成创业计划书答辩等阶段。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获得宝贵的模拟创业经历,积累创业知识,锻炼团队精神,沟通交流和组织管理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广泛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

(3)完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提成创业实践的机会;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大学生创业,国家出台相应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地方政府也要努力创造有利的环境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供机会,社会媒体等大众传媒在社会舆论方面利用其传媒力量引导舆论,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作为学校,可以通过开放校内市场,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场地支持和技能培训。制定相关制度鼓励和支持大学创业实践。

(4)建全课程设置。在创业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理想信念教育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诚信教育是大学生社会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爱岗敬业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詹全友,《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生》,《法制与社会》2008年10期332页

篇8

1.1高校对创业教育的目标及理念的认知失之偏颇是创业教育严重受阻的原因之一

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正因为如此,广义的创业教育“在于为学生灵活、持续、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狭义的创业教育则是与增收培训的概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开展创业教育人们在认识上还存在误解。最典型的表现是将创业教育当作“企业家速成教育”,即认为高校的创业教育,是使在校学生成为大大小小的“老板”,他们心目中的创业教育成果是大大小小的“学生创业公司”这种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不仅偏离了创业教育的理念,而且误导创业教育的实践。还有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有的学校领导认为大学生创业是因为就业无门不得已而为之,学校的就业率高就没有必要开展创业教育;甚至还有的教师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小商小贩,偏失了大学的教育意义等等。正是由于这些对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的认识不到位致使一些高校对创业教育表现冷淡,从而使我国创业教育发展严重受阻。

1.2高校创业教育在实施定位层次不清,导致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实践中错位

首先是对创业教育的定位不清晰,对创业创业教育的理解应该有两个层次:一是在于引导和鼓励小部分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使大部分人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中保持活力,更好地发展,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更大的价值。但在目前的高校,或一哄而上,引导学生全员创业,或仅仅是创业精神的宣传,不能付诸行动来支持少数有创业能力的学生进行创业。

其次这种错位还表现在创业教育的功利主义的价值倾向,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晚,积累少,缺乏相应的物质保障及软件设施,高校的创业教育没有从源头抓起,没有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不是重点地以点带面,而是一窝蜂,梦想一夜之间校园诞生无数的老板,创业教育被当成创业教育被当成是“企业家速成教育”,成果在于成立大大小小的“学生创业公司”。对于这种功利主义的创业教育, 无法满足以创立高新技术产业为标志的“创业革命的需要”。

再次创业教育的推广范围受限,创业教育的开展始于创业大赛,印有极强的精英化痕迹,关注的是少部分人的骄人业绩,大部分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没能很好的发挥创业教育所应有的功能,失去创业教育本身最核心的价值。

1.3高校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软硬件配置与学生的创业学习的矛盾,导致创业教育的效果不佳

一是硬件问题。部分高校的教学硬件特别是实习实训场地不达标,以就业为导向和工学结合的教学原则落实不到位,教学上不是以能力为中心而是以课程为中心,教学内容专业设置与现实需要脱节,特色专业和特色课程建设落后,人才培养口径较窄,存在着单纯的“技术劳动者”而不是全面的“文化技术者”的培养倾向。

二是软件问题。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的教师团队无法与专业相结合起来。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大部分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来自于就业工作的第一线,一个具体的例子就可以很好的说明,2013年湖南省举办的高校创业教师培训班中的大部分的学员都是来自各高校的从事就业指导的行政工作人员。而在高校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来讲,很难得到这样的培训机会,从而无法提升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国内相当部分的高校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两个无法融合的教学团队。原因无外乎两个,一个是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往往是从没有承担专业教学任务的行政或者是学生工作人员中选的;二是创业教育对于从事专业教学的专职教师没有吸引力,从事创业教育既无法从专业知识上得到提升,也无法在职称与职务上得到提升,使得这样一个专业知识丰富的群体很难有动力去学习专门的创业知识。

2.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对策与建议

2.1转变对创业教育的认知,改革创业教育发展战略,鼓励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挖掘出每一名大学生的创新潜力,唤醒其创新和创业的意识,促进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最终提升高校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从创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需要在分层分类、区分地区差异和高校差异的基础上,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路径,深化对创业教育内涵的认识,将面向少部分学生为主的培养自主创业为主转向面向全体在校学生的岗位创业者,将创业教育的理念与方法融人专业教育过程中,丰富并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不断创新的社会并实现自我发展。

探索适合本校情况的创业教育发展之路,从发展模式、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教学改革、实践基地发展等多个层面推进创业教育在?{校中的全面发展。借鉴发达国家?{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融合的经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融合模式,在全校层面通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设立创业教育中心,建立起结合专业特色领域开具专业特色的专业类创业课程,也可从学校层面开设创业教育专修课程和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吸引已经对创业有所了解,接收了一定创业教育基础的学生参与到高阶段的创业实践项目中来。

2.2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大力支持创业课程建设

将具有开放性、跨学科性及创造性特征的创业类课程与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相融合,将成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融合的基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需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专业平台上融入基于岗位创业意识、岗位创业知识、岗位创能力为导向的创业教育。首先,在课程开发与设计上,总是创业教育通识课程的开发,增加创业教育通识课程的数量,扩大其覆盖面以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选择满足自身需求的创业类课程。为了使大部分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接触到创业的基本理念与基础知识,还可以考虑在现有的通识课程体系中融人创业教育的内容。其次,大力推进专业类创业课程的开发,尝试将创业教育的内容纳人到专业课程体系,鼓励专业教师开设专业类创业教育的选修课程,从而强化创业教育在全校的影响力。再次,鼓励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

2.3推动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

篇9

据2015年中国医药行业运行指数表明:在2011年之前的十年间,我国医药行业都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近几年来增长速度缓慢下降,医药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选择。创业板医药企业作为我国医药市场发展的后继企业,如何在产能过剩的囧境中,达到一种既可以实现自身发展壮大又可以对我国重大医疗技术突破起到助力作用的双赢处境,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提升药品质量,加强基因药物、新型疫苗等生物技术的研发,力争走在国际前列。本文拟选取2011年至2015年创业板医药行业为样本,进行无形资产现状研究。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合理性本文对数据做出如下处理:(1)为了保证单一样本数据的充分性,本文选取2011年以前以上市的公司(2)为了便于区域研究与对比,本文对所有创业板医药行业按照地域进行划分,分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共5个区域。最终得到19家共95个样本。

一、无形资产现状研究

(一)基本情况。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无形资产总量在2011年至2015年5年中发展迅速。从2011年的5.12亿元到2015年的24.68亿元,足足翻了将近5倍。其中,发展势头以2013年为分水岭,2013年前无形资产总额增速迅猛,2013年后增速趋于平缓,同时在2014年达到最大值29.86亿元。(二)结构比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所界定的无形资产一般包括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软件、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著作权等。本文依照无形资产在创业板医药企业中的重要程度,将其无形资产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土地使用权,因其在无形资产中占比很大,所以将其列为一类。第二类为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权利拥有人对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工业设计权及商业机密等。此外,非专利技术虽然在法律上不受保护,但企业特有的经济利益与其息息相关,因此本文将非专利技术划归为知识产权。对于创业版医药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是其创造利润与取得竞争优势的核心,因此将其列为一类。第三类为其他,主要包括软件等对创业板医药企业不太重要的无形资产。(见表1)由表1我们可知:在无形资产比重方面,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在经历了2011年至2013年的增长后,在2013年达到了峰值5.70%,之后该比例趋于稳定,在均值5.51%左右上下浮动。在知识产权比重方面,除2014年较前后年略有下降外,呈现出年年上涨的趋势,但5年内年均增长率仅为1.41%。至2014年其总体占比仍未突破30%。这说明,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发展速度缓慢。在土地使用权比重方面,其最高占比可达无形资产总额的73.56%,最低也达到无形资产总额的62.62%。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创业板医药公司整体无形资产结构不太合理作为无形资产的核心知识产权,竟不足无形资产总量的三分之一。

二、专利比较

表2介绍了2011年至2015年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专利权数的发展变化。从上图我们发现,专利权总数从2010年的76项,到2015年已达621项,在短短的5年之中创业板医药企业专利权数足足翻了8.17倍。其中在2011年至2015年这5年间,我国创业板医药行业的发明性专利年年以高于30%以上的增长率迅速增长,尤其在2011年至2012年增长率达到了57.5%。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数量上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此外,根据我国专利法相关规定,企业所持有的专利权被分为发明型、外观设计型与实用新型三类。由于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新药的研发和对已有配方的改进,而这些主要依赖于企业专利权中发明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两部分。因此,考察这两类专利权的占比也是衡量医药企业专利权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从表二我们可以发现,首先在数量上,不论是发明型专利还是实用新型专利,这两者都在5年内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其次在所占比重方面,两者占比在2011年至2015年这5年间分别为55.26%、65.07%、82.37%、88.51%、92.91%,呈现出年年递增的良好趋势,平均占比以达专利权总数的76.82%。以上结果充分表明:整体上,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专利权在数量上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在结构上处于较为合理的良性状态。

篇10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则日益突出。据了解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达749万人,高校毕业生总数年年增加,就业难度持续攀升。对此,很多应往届毕业生们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而在“互联网 +”经济的带动下,新的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正在崛起,吸引了一大批小微企业投身其中,开创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局面,为解决就业问题以及经济长期发展问题提供了新范式[1]。将大学生创业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及推动互联网经济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

一、问卷及访谈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选择调查对象时,聚焦长春市多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包括长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吉林财经大学、长春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建筑学院、长春工程学院。在大规模发放问卷前,我们还根据对50位高校生预调研的结果对一些题目及选项进行了修改,然后正式发放问卷,邀请了上述9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在问卷星网站上进行填写,共回收问卷900份,有效调查问卷760份。

调查问卷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个人基本信息、对于互联网+创业环境了解与评价、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实践。个人基本信息部分内容涉及性别、文化程度、专业以及个人性格评价等;创业环境了解与评价部分包括大学生对家庭、学校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了解与评价;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实践部分则从正在进行互联网创业、进行与互联网无关的创业、有创业意向但没有项目以及无创业意向这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创业现状进行分层调查。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生占55.19%,女生占44.81%。其中本科生占86.58%,研究生占3.54%,专科生占9.87%,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本科生占绝大多数;专业方面,理工专业学生占42.28%,经管类专业学生占22.28%,师范类专业学生占17.38%,农林类占4.81%,其他占比例较小。

除此之外,课题组还深度访谈了来自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工程学院的15个与互联网+有关的创业的团队,并邀请了2位创业研究领域的专家给予创业指导意见。

二、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1.性别因素

总体而言,长春市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大部分在校生对创业充满梦想,但是从图1可以看出男生中有创业意愿的人数约为女生的两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生都倾向于选择轻松、稳定的工作,不愿意选择选择创业,而男生的竞争意识较强,所以更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事业。

从图2中可以看出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创业。创业者需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在创业初期需要务实,调整运营的思路和方向,做好规划和决策。有过学生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更加自信,有处理事务的能力,能合理解决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他们能不断学习,积极挑战新事物,同时也有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然而没有学生工作的人则是相反,没有经验也没有胆识尝试创业。

(二)家庭因素

从图3可以看出来,家庭环境是影响创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如果家庭中有自主创业的先例,特别是父母,那么孩子也会大胆尝试。相应的,如果家庭中无创业者,会对孩子的创业意愿有一定的影响。

(三)社会因素

自总理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时,就掀起了互联网的热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更是鼓舞了一大批年轻人走上创业的道路。从图4可以看出近三分之一的人选择基于互联网创业是由于国家政策引导和成功人士激励等社会因素,可见社会趋势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初次创业企业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困难

从创业模式的选择来看,在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做线上销售,只有一小部分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的创业。互联网思维内涵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创新技术为驱动,注重互动和体验[2]。但是从图5和图6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理解就是“互联网+零售”,并没有真正理解互联网的内涵,创业项目虽然表面上和互联网息息相关,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贯彻互联网思维,只是单纯的将互联网作为工具运用,沿袭传统售卖的思维。

(二)创业团队成员不匹配

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与激烈的互联网竞争要求创业团队从一开始就具备相对完整的核心结构,寻找互补性强的搭档对于创业者而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图7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最初的创业团队大都是同学和朋友的组合,在我们对创业团队的深度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大学生的创业组合大都以参加创业大赛开始,商业利益最大化意识不强,在选择创业合作伙伴时会选择关系相近、专业相同、思维方式比较一致的伙伴,以致于不能多维度思考问题,同时自身能力也得不到充分发挥,不能预见一些潜在威胁,真正遇到困难时不知所措。

(三)团队管理存在管理误区

创业团队管理的重点应该是在维护团队稳定性的前提下发挥团队多样性的优势,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我们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倾向于以私人关系代替明确的团队分工,个人情感对创业行为影响较大,团队内部难以形成有效的职责划分与稳定高效的合作秩序。

(四)高校创业教育滞后,支持力度不足

从图8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于高校创业指导方面满意的只有创业讲座与创业大赛两个方面,对于创业课堂、创业指导和创业氛围方面高校的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虽然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创业类课程,但是大都作为选修课,而非必修课,上课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枯燥乏味,没有实现激发学生们的创业意愿的初衷。

(五)创业扶持政策了解甚少,扶持政策利用率低

从图9可以看出大多数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对于政府的创业优惠政策知之甚少,很多人就算了解,也因为繁琐的大学生创业审批手续不知道从何做起,如何运用,可见大学生对于国家给予的创业优惠政策利用率不高。

四、提高初次创业企业存活率的建议

(一)理解互联网创业内涵,提高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意味着把互联网的优势运用到传统产业生产、营销、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融合与协同,为用户提供精准、个性化服务[3]。大学生创业者应该精准定位自己的创业项目与目标人群,不能把“互联网+”与“+互联网”混为一谈,不是所有和互联网有关的创业项目都是“互联网+”,也没有必要人云亦云地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上,最重要的是意识到自己拥有什么样的优势,清楚自己目前拥有什么样的资源,发扬创新创业理念,开创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除此之外,大学生创业者还要做到不卑不亢,脚踏实地,不断学数据、云计算等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充实自己,提高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习中创新创业。

(二)寻求创业伙伴,打造创业团队

创业团队关系的融洽对于团队效率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团队成员之间的认同度高,就能彼此信任,不会斤斤计较,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创业事业中去。因此大学生创业者可以从朋友、同学、亲戚等为基础的人际关系中寻找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但是需要根据创业项目进行匹配,通过分工协作而达到项目与团队的整体性。一个基于互联网创业的创业团队中不仅应该包含掌握云计算、大数据等有关知识的成员,还应该有管理学、财务、人力资源领域的成员负责策划营销方案、设计股权分配、人员统筹等问题,只有成员多元化的创业团队才能有更好的决策和绩效。

(三)加强团队管理,清晰定位角色

合理的利益分配是成功创业的保证。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团队常常会混淆领导者和团队成员的身份,这样往往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造成误会,最后团队一步步走向分裂,因此创始人之间越是熟悉,越应该在创业初期就做好各自的定位,分配好各自的角色以及每个角色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应该得到的福利[4],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未来很好的保护团队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

(四)高校整合创业资源,打造创业平台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人脉、资源都有很强的局限性,因此为了帮助大学生提高初次创业的成功率,高校必须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首先可以设立实践型互联网创业课堂,邀请著名互联网创业导师及知名企业家来校指导座谈,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导师们分享的实战经验也可以激发同学们创业的意愿,更好地了解创业中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案。为了给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平台,除了开展相应的创业课程之外,高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对接,和企业联合设立创业指导机构和培训基地,利用企业的市场优势给大学生提供实战机会,让有潜力的项目预先接受市场的考验,不仅可以帮助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积累创业经验,也可以降低初步成形的项目失败风险。

(五)政府有效解读创业政策,放低大学生创业门槛

为响应国家号召,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积极创业,各省、市、自治区也都积极出台相关的地方优惠政策并创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基地,但是大学生创业者的实际需求远远大于目前出台的创业扶持政策。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清楚明晰地向大学生解读创业政策的运用途径,简化大学生创业审批手续,让更多有潜力的项目可以进驻创业园。同时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创业贷款优惠,如降低税收比率,除此之外,还要提供高质的创业指导,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存活率。

五、结束语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正改变与塑造着大学生的创业模式与路径,互联网 + 时代的到来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业机遇。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展开研究,发现其创业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所在,帮助其优化创业模式,推动创业进程,应该是当前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徐明.“互联网 + ”时代的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与路径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5):

篇11

1.营销专业学生缺乏创业课程的学习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主要是经管类专业都要学习的基本课程,包括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会计学、经济学、市场调查等学科。虽然课程的专业程度很高,但是知识范围太狭窄,阻碍了学生知识面的扩展。教学课本的内容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与创业有关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少之又少,学生接触到的创业信息过于局面,因此,大学生普遍会形成一种创业难,无从下手的想法。

2.营销专业学生缺乏营销创业实践

实践是对事物认知的重要来源。同样的,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够对事物有更好的把握。创业就是这样。创业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创业实践更是重中之重。很多的教师只是过分的看重学生最后的绩点,也就是对理论知识的把握,而忽视了对实践的教育。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理论知识,而不知如何运用,那他所掌握的知识也就毫无用武之地。创业实践是各大高校普遍忽视的地方。

3.很多教师拥有高学历但缺乏创业经验

现阶段很多教授创业课程的教师没有创业经验,实践能力仍十分缺乏,导致了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指导创业竞赛的教师或辅导员,没有任何创业竞赛或实质的创业经历,指导学生创业作品不知从何入手,严重影响创业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就业”,注重培养学生顺利就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忽视了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4.营销专业就业方向往往与培养方向不一致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业形式和行业选择面较广,创业人数多于其他专业,但因为创业时并不拥有技术或发明专利,很难形成固定的创业基地或创业园,更难找到具体的项目资金支持。它不像会计专业,财务专业的就业方向很固定,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行业与培养方案有所出入,因此,在对比之下,市场营销专业更需要了解创业方面的知识。

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业问题分析

1.营销专业学生对在校课程不够重视

在如今的社会上,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度普遍低于以前社会的大学生。因此当代大学生对待学习课程不重视,玩心重。据了解,学生对专业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专业课存在逃课、课上睡觉等现象。通过调查,学生开始重视专业课与创业教育的课程大多在大四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大多数人面临着就业的问题,也开始考虑今后的生活。

2.营销专业学生对专业实习不够重视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普遍有一种思想就是学会课本上的知识就够了,考试考高分就行了。但是在大学里和社会上并不是这个标准。学以致用才是硬道理。大学之所以会安排实习这一环节,就是为了让大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发挥作用。很多大学生认为实习累、实习难,而想尽办法不去参加实习,想要直接进入工作岗位。

3.营销专业教师与先进教学模式脱节

有些营销专业教师还未接受新的教育模式,教学大多以课本为主,限制了教师的教育思维,同时缺少了课堂的活跃氛围。高校教师没有意识到创业是一门科学,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学生要培养从创业意识到创业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创业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兴趣的指引。

4.营销专业学生未能意识到专业特点

前文说到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那么固定,而是很灵活的。很多人认为市场营销专业就是推销东西的,其实不然。市场营销专业接触到市场方面的东西很多,抓住瞬息万变的市场,创业就成功一半。显然,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还未意识到这个专业特点。

三、提高营销专业学生创业的对策建议

1.完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除了应该开设经管类课程,还应该增设创业培养等课程,注重营销专业核心课程的讲解,如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市场预测、市场营销策划等课程。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创业类的选修课程,这样就扩大了大学生对创业的知识面了解。就市场营销专业而言,除此之外,还要增加市场营销的课程设计,让学生们有一个充分认识创业的过程。

2.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专业创业实践

大学生应该在学习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到企业去进行实习。像市场营销这类经管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到相应的企事业单位去实习,将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学校应该和校外的事业单位联系起来,形成供学生实习的基地,可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积累更多的经验。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创业指导水平

教师和学生一样,也需要对其进行创业知识的教育。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与创业技能,通过专业知识培训或者实践活动,加强教师对社会发展动态的了解,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

4.创设良好的营销专业的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