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人工智能医药

人工智能医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31 09:21:30

人工智能医药

人工智能医药例1

药房管理之变

从2013年以来,一个被称之为HLI的“药品物流智能一体化”方案,已经在国内如广东省人民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航天总医院等医院上线,该系统能够为医院的物流、配送、库房、药房分拣等提供智能信息化服务,减少了配药环节的繁琐,方便了患者,改善了医患之间的关系。

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智能化药房是华润医药HLI项目在社区实施的第一个项目。德胜社区引进华润医药HLI项目,对社区药房进行智能一体化改造,实现从药品订单―采购―配送―调配―发药于一体的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提升了自身的药品管理水平和药学服务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药房智能化改造大大提高了药房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原来每张处方处理时间30-45秒,窗口经常排队,现在每张处方处理时间8-10秒,消灭了排队现象;原来药师穿梭在狭小的药架之间,增加调配风险,现在药师扫条码发药机自动送药,过程秩序井然;原来药品盘点需要半天时间,帐货相符率 98%,现在药品盘点只需十几分钟,帐货相符率100%;原来药房仅有300多品种,现在600多基药品种满足供应。

同时智能化药品管理系统最重要的优点在于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药品质量管理可以准确追踪到每盒药品的流向,从源头上控制不合理用药。因为效率提升,劳动强度下降,药师现在能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对患者的服务中。

在此之前,广东省人民医院已经于2013年7月上线国内第一家智能药房,此后南至广东中山市、北至北京市的一些医院也纷纷加入了HLI系统建设的队伍,药房智能化已经在全国形成一种趋势,并大大增强了医院和医药公司之间的纽带,甚至有些医药公司希望借此能够掌控医院药品部门的采购权和话语权。

“它不影响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权和药事服务主动权,只是医药商业公司充分发挥自己在药品物流和药库、药房现代化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帮助医院提升药房管理水平;降低库存成本,降低药师的劳动强度,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为患者用药咨询服务中心等。”华润医药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从药房托管到医药物流配送一体化

药品物流配送一端连着医院和患者,一端连着药品生产企业,是整个药品流通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对上述关联方来说不言而喻。而在近年来政策和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医药物流配送的一体化也在逐渐变为现实。

在药品流通“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推动医药物流服务专业化发展,实施医药物流服务延伸示范工程,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向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延伸现代医药物流服务。另外,随着新医改的推进,中国医院也面临着来自政策、患者、自身的挑战越来越大,医院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善用一切资源和手段提升医院的管理和创新,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借力先进医药物流延伸服务,改进医院院内物流系统运作效率成为必然的选择。

除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华润集团已经和广东省内其他三家医院及河北省人民医院合作,推行医院HLI的药事管理模式。据了解,药品物流智能一体化系统包括,医院药库现代化物流管理、门急诊药房自动化智能快速发药设备、病区智能化药柜管理和住院药房智能化单剂量分包设备。

今年3月,华润医药集团与航天总医院签署HLI科研合作项目。通过合作,航天总医院应用先进技术,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人员集成优化,提高航天总医院的药事管理水平。引进HLI之后,可以对航天总医院院内药品各个流通环节的订单数据以及流转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管理分发,各智能化设备系统与医院HIS系统,通过集成平台统一对接,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信息流的集成及药品供应链全流程的信息追溯。

据国内另一家医药巨头九州通的技术负责人田超波介绍,国内有一些企业管理软件方面的公司开始研究开发这方面的产品,但这些公司都是以现有的企业财务管理和ERP类型的产品为出发点,缺乏药品流通供应链整体管理方面的专业才能、战略思想和实施经验。 “医药行业与医疗行业的专业性很高,流程与管理要求与一般的生产、制造、流通企业有很大差别。通用的ERP软件等因为侧重点不同,目前很难满足的医院在采购和物流方面的管理需求”。

人工智能医药例2

中图分类号 R9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0162-03

doi:10.14033/ki.cfmr.2016.20.089

手术室药品品种特殊,且需满足手术中取用便捷的要求,手术室药品管理不当可能对手术患者造成用药安全隐患,还易造成社会危害,手术室药品管理非常关键。当前国内手术室药品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根据管理主体不同主要分为以护士为主体的传统模式和以药师为主体的新型模式,管理方式有手术室药房模式、药箱模式以及某些医院尝试的智能药品管理模式等,各个医院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了一套各具特色的管理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4]。

笔者所在医院在2014年12月开业之初就在部分手术室安装了北京华兴长泰物联网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智能药品管理系统,型号:HX601-02(以下简称:智能药车),用于管理手术间内配备的品和普通药品。现就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使用智能药车管理手术间内药品的模式进行探讨,分析智能药车在管理手术室药品中的功能作用、使用效果和存在的不足,为药房工作的后续改进提供参考。

1 智能药车的设备组成、操作流程

1.1 智能药车的设备组成

智能药车主要设备:药车主体、显示器(触摸屏)、键盘、药签打印机、扫描枪、指纹识别器、储物盒、垃圾桶,其中药车主体包括抽屉、药格及其弹射装置、锁紧装置、运动装置等。

1.2 操作流程

智能药车管理系统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的对接,可将患者信息自动导入到智能药车系统中,麻醉医师提前制订患者的用药方案或者直接通过智能药车临时选择药品,系统自动引导取药,信息自动上传手术麻醉系统,手术结束后再生成医嘱,将信息传回HIS,自动记账,完成用药记录。药师术前按照配备基数或医师用药计划补充智能药车药品,术后回收毒麻药品的空安瓿或未用药品,核对红处方和用药记录,整体操作流程见图1。

图1 智能药品管理系统整体流程图

2 智能药车的功能作用

智能药车根据登录用户的身份不同具有不同的权限功能,管理员的权限主要有系统设置和授权,麻醉医师和护士的权限主要有患者管理和麻醉功能,药师的权限主要有药物管理、药房管理、存储药品、报表、用户管理等功能。现主要介绍药师权限的功能模块。

2.1 药物管理功能

包括药品管理和HIS系统医嘱管理两部分,其中药品管理又包括维护药品基本信息、附加属性(是否回收安瓿、打印标签颜色等信息)和安全模式(过期跟踪、批号跟踪、使用时限、开启后使用时限等信息);HIS系统医嘱管理即将HIS中医嘱转化为本系统可用的药品,实现智能药车与HIS的信息对接。

2.2 药房管理功能

通过将智能药车与所在的手术间位置进行匹配,药房管理功能中的调拨管理可以实现在药房的系统终端对各个手术间药车药品的调拨填充,同时跟踪填充药品的数量和效期,系统自动保存调拨单,便于日后查询。

2.3 存储药品功能

该功能只在智能药车终端可实现操作,包括位置填充、调拨填充、批量填充和填充管理四项功能,其中填充管理功能中的按位置分配和按位置卸载两个操作可实现智能药车药格存储药品的分配设置和修改,同时设定该药格的额定数量、报警库存数等信息。

2.4 报表功能

包括药物库存报表、药物库存位置报表、手术信息报表、用户取药报表、药物使用情况报表、药物操作记录一览表、医生取药详细报表等,还可根据需要订制各种表单,如品处方登记表,便于数据的追踪和查询。

3 智能药车在手术室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3.1 药品分类管理,提高存储和使用药品的安全性,加强了药品管理的刚性化

智能药车通过系统设置和用户管理实现登录用户的权限设置,通过设定好的密码或录入的指纹进行系统登陆,保证了智能药车登录用户的安全。

智能药车包括可控抽屉和自由组合式抽屉,每一层抽屉可分成若干药格,笔者所在医院根据手术间配备的药品品种和要求的安全级别不同,将药车分成6层抽屉,药品按类别在药车内分层放置,同时设定药品不同的标签打印颜色,提醒医护人员注意区分,见表1。

针对品的特殊性,笔者所在医院改进系统设置,采取加强的安全措施和跟踪模式,强制要求双人登录验证后才可取药,落实了双人双锁取用制度,提高了存储和使用品的安全性,加强了药品管理的刚性化。

3.2 优化工作流程,实现存取药品的远程监控

智能药车与HIS的信息对接,通过药房管理功能实现药品的调拨填充,同时跟踪药品的数量和效期,系统自动保存调拨单,便于日后查询;品的管理方面,实现了品的批号、效期、数量的多重追踪,可随时查询药品的存储和使用状态,实现了分散取药、统一管理的目的[5],药师可在药房终端查询手术间药品的状态,实现存取药品的远程监控。

3.3 改进品的配备和处方管理方式,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

品以基数形式储存在智能药车的固定位置,麻醉医师和护士通过药车取用,系统自动记录患者的用药信息,药师通过制定的表单,调取品处方信息,改变了品的管理方式,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现比较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6-12月采用药箱模式(2间术间)和智能药车模式(9间术间)管理的手术间在品管理方面的差异,见表2。

3.4 运用报表功能,实时处理数据,提高医院药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智能药车对每次操作都可进行实时记录,有多种报表可供查询,通过药物库存位置报表,可实时、准确地查询每个手术间药车中药品的分布数量和有效期情况,实现药品信息的追踪;通过手术信息报表,可查询每位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名称及用药详情,为医嘱评审提供依据;通过药物使用情况报表,可查询每一台药车某个时间段药品的使用情况,追溯药品的来源和去向;管理药师可以根据需要将数据导出,自动生成交接记录、库存记录、品使用记录、患者用药记录等表格,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药品使用情况,提高医院药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4 工作中对智能药车的改进

由于智能药车不具备低温储存条件,要求低温保存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药车中。鉴于这种情况,笔者所在医院将每个手术间配备的小型壁式冰箱跟智能药车绑定,在智能药车上设定药品的虚拟货位,显示药品的名称、数量、效期、填充状态等信息,实际药品储存在小型冰箱中。取用冰箱药品与普通药品流程基本相同,只有最后一步是从冰箱取出药品,这样做既保证了药品的特殊储存条件,又做到了药品库存信息的完整性,便于实现药品的远程监控。

5 智能药车存在的不足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智能药车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设备价格较贵,且需要定期维护;货位指示灯可显示、指引要存取的药品数量,但除了第一层抽屉,其他层抽屉不能限制操作人员实际存取的品种和数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6];另外,在急救状态下紧急取药也需术后补充流程减掉药车的库存,再者,智能药车的用药信息上传给HIS前需要经过手术麻醉系统,如果术中追加使用储存在不带感应盖抽屉中的药品,护士可以直接取药并在手术麻醉系统上修改药品的使用数量,但此信息不能回传给智能药车减库存,这种操作将造成药车系统记录的药品库存数量与实际储存数量不符的情况,使远程监控药品产生困难。

智能药品管理系统的使用,改进了手术室药品的管理,实现了药品在使用记录、库存监管、调拨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患者用药风险[4]。智能药车管理模式通过某些强制操作流程规范了操作者的行为,从系统和流程上规避了一些风险,加强了药品管理的刚性化,更好的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实现了从药品申领入库到患者应用的全程监控,将药品管理延伸至患者用药的最终环节[6],使手术室药品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为手术室用药提供了新的管理方法。

智能药车管理手术室药品的模式是笔者所在医院药品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理念的重要体现,但目前这种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其在药品智能化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树霞,郁静,霍炎,等.手术室药房管理模式的思索与实践[J].中国药事,2014,28(3):309-312.

[2]高小焕,薛宏波,何光照.手术室药品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处方药,2015,13(10):39-40.

[3]崔保丽,杨丽坤,齐亚敏.智能药品管控系统在佑安医院的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12(2):173-175.

人工智能医药例3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2017〕51号)和《上海市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1-2023)》,进一步推进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特制定《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一、    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闵行区聚焦智能医疗、精准医疗、国际医疗高端服务,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环境建设,着力加强研发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资源集聚,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大力培育具有较高品牌度的优势产品,鼓励重点企业发展,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为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保持增长。闵行现有生物医药企业44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40家,相比三年前增长了9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家,相比三年前增长了4家。规模以上商业和服务业企业53家。2020年112家规模以上企业营收312亿元,其中59家规上生物医药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为240亿元,相比三年前增长39亿元,年复合增长6.08%。规模以上商业21家和服务业企业32家,2020年营收72亿元。

创新能力稳步增强。近三年来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创新能力稳步增长,新增药品注册批件2件,新增药品临床批件24件,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批件7件,新增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4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1件,新增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创新研发中心8家达23家,新增上市企业1家,现为2家。

特色园区初具形态。近年来,闵行北部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1+2+10+X”医疗体系搭建完成,建设了1家共享医技中心、2家综合医院、10家专科医院以及X个特色门诊,集聚了信达生物、威高研究院等研发龙头,立足大虹桥、辐射长三角、定位国际化的智慧医疗“医、学、研、产、用”一体的高端医疗服务区初具形态。闵行南部智能医疗示范基地引入了中科新生命、英基生物等一批精准医疗相关企业快速成长,建设医疗机器人产业研究院,正在加快形成上海智慧创新医疗高地。闵行东部承载着思路迪、之江生物、美敦力等国内外领先的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产值加速增长。

    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已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面临挑战,存在着产业集聚度偏低、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缺乏、产业政策和服务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重要批示指示精神,面向全球生物经济蓬勃繁荣的大方向、大趋势,紧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重大机遇,聚焦重点领域,规划重点任务,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推进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思路

按照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总体部署,围绕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和市生物医药产业“1+5+X”特色园区规划,坚持“研发制造和高端服务”双轮驱动,按照“北服务、南研发、东转化”优化布局,规划闵行生物医药产业“4+3+X”园区格局,在深化现有莘庄工业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浦江园、紫竹高新区四大具有良好产业制造基础的基地布局基础上,重点以北部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南部智能医疗示范基地和医疗机器人产业园、东部国际生命健康城三个片区为依托,以华理科技园梅陇基地等其他“X”个特色转化基地为补充,注重创新链整合与产业集群培育,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加快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制造和转化服务高地。

(三)主要目标

未来三年,将聚焦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做强生物制药装备智造,培育医疗机器人、智慧医疗和国际医疗高端服务等特色产业,持续引育产业龙头,围绕产业链优化搭建CXO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到2023年,闵行将成为辐射长三角服务全中国链接全世界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和生物医药产业与健康医疗、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创新示范基地。

经济总量目标。到2023年,实现产业经济营收总量达到5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17%。其中生物医药商业和服务业营收200亿,新增128亿元;规上工业企业产值300亿元,新增60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7.8%。

各基地产值目标分解如下:

莘庄工业区(含向阳工业区)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62.3亿,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11%,到2023年增长22.9亿元,达到85.2亿元。

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107.3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4.5%,到2023年增长15.1亿元,达到122.5亿元。

临港浦江园(含国际生命健康城)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31.9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14%,到2023年增长15.4亿元,达到47.4亿元。

紫竹高新区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5.6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8%,到2023年增长1.4亿元,达到7.0亿元。

其他街镇现有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32.7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5%,到2023年增长5.2亿元,达到37.8亿元。

智能医疗示范基地和医疗机器人产业园2023年产业营收规模超过15亿元。

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及华漕镇医健产业2023年营收规模超过50亿元。

企业发展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69家,新增10家以上;新增上市企业3-4家。

三、重点领域

(一)生物制品。积极推动新型疫苗、多肽类生物药、抗体药物、生物合成等产品的开发,加快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疗法、基因治疗等相关技术研究和转化。大力推动新型酶工程生物制品、抗肿瘤等基因重组药物的产业化。

(二)化学药物。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肝炎等领域,组织开展针对新靶点、新机制的创新药物研制,积极推进抗肿瘤等创新药物的产业化。鼓励企业发展大品种产品,通过绿色生产工艺、新药物剂型的应用开发,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开展一致性评价研究,进一步提高区内企业生产药品的质量水平。

(三)医疗器械。鼓励发展创新型医疗器械,重点支持智能医疗机器人、微创介入与植入医疗器材、高效诊断试剂、个性化定制器械、可穿戴医疗检测和康复器械、高端内窥镜、全数字磁共振及核心部件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结合应急疫情防控需要,支持高端影像设备、治疗设备和检测设备等疫情防控相关新产品开发。

(四)制药装备及原材料。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链关键制药装备及原材料的研发创新,如细胞培养基等生物制药工艺重要原材料、层析系统等重要制药设备、一次性反应袋等关键耗材、医药保健食品等重要原材料等。以自主开发为目标,加强产业链技术革新,实现卡脖子关键制药装备及原材料产业化技术突破。

(五)技术合同与智慧医疗服务。吸引、培育和做大做强涵盖从药物靶点发现到生产应用的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技术服务平台,发展CXO外包服务。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产业融合,重点支持在医学影像、辅助诊疗、智能医护、精准医疗、远程医疗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产业创新赋能增值。大力推动干细胞、CartT、基因治疗等新兴医疗技术服务的开展。

四、主要任务

(一) 优化规划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1、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环境建设,以生物医药产业 “4+3+X”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强研发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资源集聚,建设智慧医疗创新试验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4”指的是莘庄工业区(含向阳园)、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浦江园、紫竹高新区四大具有良好产业制造基础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提质增效为主;“3”指的是北部新虹桥研发创新中心,南部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及医疗机器人产业园,东部临港浦江生物医药承载区,建设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X”指的是华理科技园梅陇基地等面向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可根据需要动态扩展。

专栏1优化产业布局,建设特色片区

(1)北部新虹桥研发创新中心。以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为核心的相关区域,目标将打造面向长三角一体化的生物医药产业高端研发服务总部集聚区和国内外最新医疗服务及创新疗法先行试验区。(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区卫健委、区环保局、区规资局、华漕镇、南虹桥、新虹桥医学中心)

(2)南部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和医疗机器人产业园。将联动交大医疗机器人产业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和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重点打造健康医疗与智能产业紧密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和高校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区卫健委、南滨江及相关街镇)

(3)东部临港浦江生物医药承载区。以国际生命健康城为中心,新增2.15平方公里规划用地,以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和高端生物药产业化为目标,与航天产业社区的生物医药制造产业承载区联片打造约3平方公里的“临港浦江生物医药承载区”。(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区卫健委、临港浦江园、莘庄工业区、浦江镇)

(4)华理科技园梅陇基地。由华东理工大学和闵行区合作共建,以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细分领域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建设推动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梅陇镇)

(5)智慧健康产业基地。由金效实业有限公司投资,用地77亩,建设18栋柔性化工业厂房,形成以智慧健康产业为核心,智能医疗、生物技术为主导产业的研发、办公、中试一体的智慧健康产业集聚中心。(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马桥镇)

(二) 引育龙头企业,促进高效发展

2、聚焦龙头企业培育,加大重点产品支持力度,鼓励生物医药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收购并购、权益引入和转让等方式发展壮大,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围绕核心产业重点瞄准国内外生物医药跨国巨头、国内细分领域优势企业,招大引强,着力招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专栏2围绕重点企业和产品,强化产业集聚

(1) 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推动新药研发等创新研发成果的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产业化项目的落地。支持创新型高成长企业依靠风险融资加速成长,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内骨干企业,通过上市、市场化并购等方式,兼并收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打造闵行品牌。(推进部门:区经委、区科委、区投促中心、各街镇各园区)

(2) 引进重点项目。通过租金补贴、优先供地、固定资产投资补贴等扶持政策,吸引生物医药领域重点优质企业落户生物医药重点产业园区和基地。(推进部门:区投促中心、区经委、区科委、各街镇各园区)

(3) 支持重点产品。支持一批重点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实施大品种培育战略,加大对优势产品和重点产品的投入力度,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积极支持新型诊断试剂、生物疫苗、治疗性药物和相关影像诊断产品、医用生物材料等创新产品走向国际化。

(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市场监管局)

(三) 培育新兴业态,发展智慧医疗

3、围绕智慧医疗的发展应用,以培育发展医疗机器人产业为特色,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精准医疗、智慧医疗数字化高端产品及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高端医疗技术。

专栏3围绕智慧医疗,培育新兴业态

(1) 发展医疗机器人特色产业。围绕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和产业园建设,开展面向微创手术、康复治疗、生活辅助等各类智慧医疗应用研究,推动我国医疗机器人技术转化和产业发展,集聚一批先进智能材料、手术机器人、康复与辅助机器人、影像导航介入、植入式器件及生物微电子、生物光学等医疗机器人上下游相关企业。(推进部门:区科委、南滨江公司、上海交大)

(2) 建设智慧医疗创新基地。启动建设国内首家面向医疗机器人产业且获得国家药监局认证的公共检测平台,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研发,积极搭建医疗影像诊断特色应用数据中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场景的尽快应用,探索应用5G技术开展远程手术。(推进部门:南滨江公司、上海交大)

(3) 推动产业园区融合发展。推进医疗健康服务集聚区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融合,形成以医药研发和治疗检验等医疗服务为核心,产业链延伸、示范效应显现的“产、学、研、医、用”高度融合一体的研发医疗服务示范中心。(推进部门:区卫健委、区科委、新虹桥医学中心、临港浦江园、南滨江公司)

(4) 支持先进疗法技术研究。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与医院合作,紧跟国际前沿技术,开展干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先进疗法和先进技术的研究转化。(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卫健委)

 

 

(四)完善创新平台,优化支撑体系

4、依托区内科创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各类主体建设专业孵化器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生物医药产业优质服务新生态。

 

专栏4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服务体系

(1) 完善产业技术服务平台。扶持专业服务型企业,围绕产业链功能薄弱环节,积极招引专业化CRO、CDMO、CMO等CXO配套服务企业,完善产业链。全力推广新生产模式应用,支持基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下的产能建设与交易服务,积极对接区内创新资源,推进医疗器械注册人、合同研发生产等新模式发展。(推进单位:区科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相关园区)

(2) 聚力建设重大创新平台。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建设国家医疗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发展医疗机器人前沿原创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聚焦创新技术研发、临床研究应用、产业转化与服务等平台建设,加速医疗机器人特色产业相关领域内企业成果转移转化。筹建生物药创新研究院,为生物药的研发服务和原始创新提供策源力。推进交大“转化医学研究设施”国家大科学装置区内共享,支撑现代医学创新重大研究。(推进单位:区科委、南滨江公司、上海交大)

(3) 筹建医学数据中心和共享平台。建设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医技共享信息平台,探索对社会办医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和开放。(推进单位:新虹桥医学园区、区卫健委)

(4) 创设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构建全链条医疗器械产业服务体,提供医疗器械功能性、可靠性、合规性、易用性、批量性工程化服务,并通过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提升医疗器械发展软环境。(推进单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科委、南滨江公司)

五、保障措施

(一) 深化协调服务机制

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领导小组日常联络和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办公室工作机制,协调重点项目落地和重大项目推进,其中区发改委、区经委、区科委、区卫健委、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投资促进中心按照职责分工牵头协调相关政策,各街镇、园区承担产业推进主体职责。

进一步加强市区联动,积极争取市级部门在闵行建设布局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资源,建设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区,承接市级生物医药产业重大项目的落地。

(二)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完善产业政策,加大企业引育和财政扶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开展重大产业技术攻关。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推进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支持药械创新产品走向国际化,鼓励药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在本区开展委托生产。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本区生物医药企业申报上海市的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对市级财政予以支持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区财政给予匹配。

(三) 加强过程跟踪保障

加快土地“腾笼换鸟”,加速园区升级改造,落实产业发展空间。加强科技金融支持,推动区域环评,集聚创新人才,保障方案实施。开展对重点任务跟踪服务,提高方案实施效果。持续关注生物医药前沿动态,适时调整工作实施重点,开展科技情报搜集、交流咨询等工作,为方案实施提供智力支撑。

人工智能医药例4

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频出,人工智能应用医疗领域已是大势所趋。各个科技巨头都相继布局人工智能医疗行业。对人工智能在医疗的应用主要基于多方面的客观现实:比如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成本高,医生培养周期长,误诊率高,疾病谱变化快,技术日新月异;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长,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医疗服务需求也在持续增加。

人工智能结合医学应用有非常多的益处,可以让患者、医师和医疗体系均受益。比如对于患者来说,可以更快速地健康z查,获得更为精准的诊断结果和更好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建议;对于医师来讲,则可以消减诊断时间,降低误诊的概率并对可能的治疗方案的副作用提前知晓;对于医疗体系来说,人工智能则可以提高各种准确率,同时系统性降低医疗成本。

据悉,人工智能在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智能药物研发和智能健康管理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比如在智能诊疗方面,就是让计算机“学习”专家医生的医疗知识,模拟医生的思维和诊断推理,从而给出可靠诊断和治疗方案。智能诊疗场景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最重要、也最核心的应用场景。谷歌宣布已尝试将其面向消费者的机器学习能力应用到医疗保健领域中。今年谷歌的人工智能算法在乳腺癌诊断上也表现出了很高准确度;苹果公司最近收购了Lattice,该公司在开发医疗诊断应用的算法方面具有很强能力。

在智能影像识别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图像识别,应用于感知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将影像进行分析,获取一些有意义的信息;二是深度学习,应用于学习和分析环节,通过大量的影像数据和诊断数据,不断对神经元网络进行深度学习训练,促使其掌握诊断能力。作为医生,从一个大的图像如CT、核磁共振图像判断一个非常小的阴影,是肿瘤是炎症还是其他原因,需要很多经验。如果通过大数据,通过智能医疗,就能够迅速得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在智能药物研发方面,则是将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药物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快速、准确地挖掘和筛选出合适的化合物或生物,达到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新药研发成本、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的目的。人工智能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对药物活性、安全性和副作用进行预测。目前借助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已在心血管药、抗肿瘤药和常见传染病治疗药等多领域取得了新突破,在抗击埃博拉病毒中智能药物研发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智能健康管理方面,则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健康管理的很多场景中。目前主要集中在风险识别、虚拟护士、精神健康、在线问诊、健康干预以及基于精准医学的健康管理。比如通过获取信息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识别疾病发生的风险及提供降低风险的措施。计算机还能收集病人的饮食习惯、锻炼周期、服药习惯等个人生活习惯信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并评估病人整体状态,协助规划日常生活。在精神健康领域,计算机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从语言、表情、声音等数据进行情感识别。在健康干预层面,计算机则可以运用AI对用户体征数据进行分析,定制健康管理计划。

从IBM Watson的发展看医学人工智能的未来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高科技企业将认知计算和深度学习等先进AI技术用于医疗领域,并出现了很多产品,其中以IBM的“沃森医生”(IBM Watson)最有代表性。IBM Watson作为该领域中的翘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在2016年开始放开手脚,以肿瘤诊断为重心,开始在慢病管理、精准医疗、体外检测等九大医疗领域中实现突破,逐步实现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型工具在医疗领域的独特价值。

沃森是2007年由IBM公司开发的,IBM Watson具备了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知识表示、自动推理、机器学习等能力,能够快速搜索分析非结构化的数据,获取想要的结果。2015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研究所最初的诊断结果,确诊一位60岁的日本女性患了急髓白血病,但在经历各种疗法后,效果都不明显。无奈之下,研究所只好求助IBM Watson,而IBM Watson则通过对比2000万份癌症研究论文,分析了数千个基因突变,最终确诊这位60岁的日本女性患有一种罕见的白血病,并提供了适当的治疗方案。整个过程IBM Watson只用了短短10分钟。

自2012年罗睿兰接手IBM开始,IBM公司发展方向与业务架构就一直在进行根本性调整。传统硬件与系统软件业务地位不断退后,而云计算、网络安全、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成为了公司现金流的核心投放领域。现在的IBM正在转型为一家认知计算和云平台的公司。其中在医学人工智能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IBM Watson首先进入的领域是复杂的癌症诊断和治疗领域,这也是目前全世界医学界聚焦的重点。Watson的第一步商业化运作就是通过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合作,共同训练IBM Watson肿瘤解决方案(Watson for Oncology)。癌症专家在Watson上输入了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大量病历研究信息进行训练。在此期间,该系统的登入时间共计1.5万小时,一支由医生和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一起上传了数千份病人的病历,近500份医学期刊和教科书,1500万页的医学文献,把Watson训练成了一位杰出的“肿瘤医学专家”。随后该系统被Watson Health部署到了许多顶尖的医疗机构,如克利夫兰诊所和MD安德森癌症中心,提供基于证据的医疗决策系统。

相继攻克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后,2015年7月IBM Watson for Oncology成为IBM Watson health的首批商用项目之一,正式将上述四个癌种的肿瘤解决方案进入商用。2016年8月IBM宣布已经完成了对胃癌辅助治疗的训练,并正式推出使用。此外沃森还在2016年11月训练完上线了宫颈癌的服务。

目前IBM Watson肿瘤解决方案已经进入中国。2016年12月,浙江省中医院联合思创医惠、杭州认知三方共同宣布成立沃森联合会诊中心,三方将合作开展IBM Watson for Oncology服务内容的长期合作,这是自IBM Watson for Oncology引入中国以来,首家正式宣布对外提供服务的Watson联合会诊中心,意味着中国医疗行业将开启一个新型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时代。目前Watson可以为肺癌、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胃癌和宫颈癌6种癌症提供咨询服务,2017年将会扩展到8-12个癌种。在医生完成癌症类型、病人年龄、性别、体重、疾病特征和治疗情况等信息输入后,沃森能够在几秒钟内反馈多条治疗建议。

此外,IBM Watson还与辉瑞达成了一项新协议,会将前者的超级计算能力用于癌症药物研发。辉瑞将用上Watson for Drug Discovery的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及其它认知推理能力,用于免疫肿瘤学(Immuno-oncology)中的新药物识别,联合疗法和患者选择策略。由于免疫肿瘤学的未来在于针对独特肿瘤特征的组合,这会改变癌症治疗方式。而在药物研发中利用Watson的认知能力,可以更快地为患者带来可能的新免疫肿瘤治疗。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将会成为未来IBM的成长引擎。沃森目前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涉及糖尿病等慢病、大健康、医疗影像、体外检测、精准医疗、机器人、疾病研究治疗这几个领域,未来,沃森的触角还会伸到医疗的其他行业,为整个医疗行业服务。

中国版小小“沃森”不断面世

与IBM Watson十年的发展轨迹不同,中国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属于追赶者。由于中国没有统一的医疗数据格式以及数据孤岛的隔离,中国在医学人工智能I域投放的资源相对要少很多。不过这并不妨碍国人对其发展的热情。在智能影像识别和诊断方面,中国已经出现了若干版本的小小“沃森”,他们的功能虽然没有IBM Watson那么强大,但也在各个领域显示出独特的应用价值。

浙江德尚韵兴图像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浙江大学知名专家和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一家高科技公司。浙江德尚韵兴利用深度学习处理超声影像,同时加入旋转不变性等现代数学的概念,形成了“DE-超声机器人”。该机器人算法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对甲状腺B超快速扫描分析,圈出结节区域,并给出良性与恶性的判断,大大节省了医生的诊断时间。一般来说,人类医生的准确率为60%-70%,而当下算法的准确率已经达到85%。

据悉,人体甲状腺结节已成常见病,如果不加重视,甲状腺结节可能会发生恶变,进而发展成癌症,危及生命。但由于个体化差异,目前三甲医院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平均也只有60%,如果不做活检,不同医生对同一张片子可能会做出不同判断。而超声机器人的出现,不仅能辅助医生做出精准判断,还能缩短病人就医时间,提升医疗效率。目前“DE-超声机器人”已经在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所职工医院和杭州下城区社区医院临床应用,一年病例达到8万多,准确率达86%以上。

2017年2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教授领衔中山大学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建立了“CC-Cruiser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智能平台”。该人工智能程序模拟人脑,对大量的先天性白内障图片进行分析和深度学习,不断反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将该程序嵌入云平台后,通过云平台上传图片,即可获得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风险评估和治疗方案。

据悉,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视力的疑难罕见病。中山眼科中心有全球最大的先天性白内障队列(队列人数近2000名),基于该队列开展了一系列严谨的研究,积累了大量高质量的先天性白内障临床数据。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于2017年4月设立“人工智能应用门诊”,由人工智能云平台辅助临床医师进行诊疗。在人工智能门诊就诊的患者,除接受常规诊疗外,其检查数据即时同步到CC-Cruiser云平台,同时享受由人工智能机器人提供的“专家级”诊疗。目前CC-Cruiser已在3家协作医院完成临床试点应用,并取得理想效果。此外,中山眼科中心已经连接了、新疆、云南、青海等边远省区上百家基层医院,每天有大量眼科检查数据上传云平台请求专家协助诊断。在医学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下,病例以及图像数据将首先通过人工智能程序进行初审,再由专家复核,效率将提升70%以上,极大提高了专家协诊效率。

2017年5月,丁香园、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大拿科技共同宣布就皮肤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达成独家战略合作,并了国内首个“皮肤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资料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风湿性疾病中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可引起全身多个脏器受累,包括皮肤、关节、肾脏、血液等。如何精准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一直是困扰各国科学家的世界医学难题。

目前三方合作研发出的是红斑狼疮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型,该模型对红斑狼疮各种亚型及其鉴别诊断疾病能进行有效区分,识别准确率超过85%。据悉,该系统一方面是面向皮肤科医生,医生通过APP,把图像传到系统以后,系统提示最有可能的皮肤病类型,然后建立皮肤病电子百科全书,通过百科全书再去学习,辅助临床诊断;另一方面是面向患者,系统提供图片鉴别和导诊意见。据悉,该系统第一期主要实现以红斑狼疮为代表的皮肤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下一步将“渗透”到其他医疗机构,并将开放患者端服务。

医学人工智能真正落地

需要全产业链配合

专家指出,要真正实现医疗产业的人工智能化,仅靠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实现,这需要依托全产业链包括医疗主管部门、医疗机构的参与和信息化服务商等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

比如像前文所述的甲状腺结节、红斑狼疮、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都要依靠形态学的图像数据,这些在皮肤病和病理科特别常见,所以人工智能的优势在此可以得到充分体现。训练一个好的皮肤科医生可能要十年,把人工智能引进后,可以大大缩短时间。但是医学人工智能研发成本高、数据获取难、尚未深入诊疗核心等成为阻碍其真正落地的因素。

人工智能技术形成产品,最重要是要有大量高质量的数据。深度学习靠的是“吃透”大量样本。但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并不愿公开数据。比如前文介绍的德尚韵兴,为了收集数据,尝试通过多个渠道,有社区检查,有付费志愿者,也有试点医院。最后该公司收集了两三万张超声图像,不嗟厥淙胂低持胁疟Vち苏锒献既仿试85%以上。该公司负责人也评价到,如果样本量能提高一倍,诊断准确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人工智能医药例5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3-0047-05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work performance of pharmaceutical salesmen

WU Wan*, MA Aixia**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Busines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s, the research hypothesis was propos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work performance was analyzed so as to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medical representatives and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ir work performance.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and SPSS16.0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The work performance of medical representatives ha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self-awareness, self-regulation and self-motivation. Conclusion: The work performance of medical representatives ha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KEY WORDS medical representativ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work performance

近几年,关于医药代表的舆论较多,医药代表在工作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医药代表的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为医药代表、医药企业提高工作绩效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1 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的概念界定

情绪智力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Mayer和Salovey于1990年在《情绪智力》一文中提出,即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及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1]。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情绪智力进行了界定,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国外关于情绪智力的定义主要有3种:① 以认知视角定义情绪智力;② 以胜任力视角定义情绪智力;③ 以混合视角定义情绪智力。本研究结合各学者的观点将情绪智力定义为医药代表在工作和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我情绪的评估和表达、评价和识别他人的情绪、自我情绪的调节和运用情绪自我激励这4个方面能力的总和。

关于工作绩效的概念,学术界有3种导向:以行为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以行为和结果为导向。本研究主要采用行为和结果为导向的概念,将工作绩效定义为医药代表能够在个人控制下,表现出的与组织目标相关,且能够被观察和测量到的一系列行为,包括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而关系绩效由人际促进和工作奉献两个方面组成。

2 研究假设

有学者在护士、公务员等职业领域做了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2-3]。基于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H:医药代表的情绪智力水平与工作绩效显著正相关;

假设H1:医药代表的自我情绪评价和表达能力与工作绩效显著正相关;

假设H2:医药代表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与工作绩效显著正相关;

假设H3:医药代表的他人情绪识别和评价能力与工作绩效显著正相关;

假设H4:医药代表的运用情绪自我激励的能力与工作绩效显著正相关。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变量和问卷

本研究的问卷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调研受访者的性别、学历、年龄、月收入、工作的城市等基本人口统计指标,其中医院市场级别这个指标采用多选的形式;第二部分是情绪智力量表,采用的是香港学者Wong和Law编制的适用于中国人的情绪智力量表,由自我情绪评价和表达能力、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他人情绪的识别和评价能力、运用情绪自我激励的能力4个维度组成,每个维度包括4个问题,共16个问题;第三部分是工作绩效量表,采用王辉2003年编制的中文版量表,即结合工作绩效的结果和行为两个方面来考察工作绩效,包括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由14个问题组成,其中关系绩效是由人际促进和工作奉献两个维度组成,此量表更符合本研究需要。

情绪智力的4个维度是自变量,工作绩效变量是因变量。量表的评分方法是采用李克特五点打分法,其中1代表完全不同意,5代表完全同意,1~5代表同意的意愿依次增强。

3.2 数据收集

本研究主要采用电子邮件和纸质问卷派发两种方法调研、收集数据。数据采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于经费问题,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抽样方法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南京、合肥等二线城市;萍乡、常州等三线城市开展调研。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了210份,有效问卷194份,问卷有效率为77.6%。无效问卷主要是由于信息填写不完整。有效问卷总体描述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4 研究结果

4.1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数据收集完后,对问卷分别做信度和效度检验。问卷的信度分析采用克朗巴哈α系数法,若克朗巴哈α系数大于0.9,则认为量表的内在信度很高,若在0.8~0.9之间,则认为内在信度可接受[5]。采用SPSS分析得出,情绪智力问卷总体的克朗巴哈α系数为0.879,自我情绪评价和表达能力、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他人情绪的识别和评价能力、运用情绪自我激励的能力的克朗巴哈α系数分别为:0.853、0.845、0.843、0.842。工作绩效问卷总体的克朗巴哈α系数0.882,任务绩效、人际促进、关系绩效的克朗巴哈α系数分别为0.833、0.856、0.846。由此可知,本研究的问卷信度可接受,且相对较高。

问卷的效度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由于本研究的问卷的是较成熟的问卷,符合内容效度的要求。结构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来检验。进行因子分析前,首先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如果KMO都大于0.7,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经检验,情绪智力和工作绩效量表的KMO值分别为0.870和0.897,巴特利特球体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小于0.01,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用主成份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旋转法提取情绪智力量表和工作绩效量表征值大于1的因子,情绪智力量表提取了4个因子,工作绩效量表提取了3个因子,提取结果如表2、3所示。进行方差旋转后,情绪智力量表提取的4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63.99%。工作绩效的方差贡献率为67.91%。结合表2、3可知,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

4.2 回归分析

为了分析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将人口统计指标作为控制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工作绩效与情绪智力及情绪智力4个维度的回归方程。

以工作绩效为因变量(设为Y),情绪智力为自变量(设为X),利用SPSS 16.0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方程的拟合优度R2为0.482,调整的R2为0.479。方程回归系数如下表4所示,由于显著性水平方小于0.01,说明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可建立线性模型,因此得到工作绩效与情绪智力的回归方程为:Y=14.292+0.644X,标准化的方程为:Y=0.694X。由显著性水平及回归系数可知,工作绩效与情绪智力成显著正相关,假设H得到验证。

以工作绩效为因变量(设为Y),情绪智力的4个维度即自我情绪评价和表达能力(设为X1)、自我情绪的调节能力(设为X2)、他人情绪的识别和评价能力(设为X3)、运用情绪自我激励的能力(设为X4)为自变量,利用SPSS 16.0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方程的拟合优度R2为0.539,调整的R2为0.532,方差膨胀因子大于1且较小,说明变量间共线性弱。且由于显著性水平方小于0.01,说明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线性关系是显著,可建立线性模型。由表5可知情绪智力4个维度只有3个维度进入了回归方程,结合显著性水平及回归系数可知,工作绩效与自我情绪评价和表达能力、自我情绪调节能力、运用情绪自我激励的能力3个维度成显著正相关,假设H1、H2、H4得到验证。由表5知工作绩效与情绪智力的回归方程为:Y=11.892+0.510X1+0.612X2+1.554X4,标准化的回归方差为:Y=0.172X1+0.216X2+0.509X4。

5 研究讨论与建议

5.1 研究讨论

通过本研究发现,总体上医药代表的工作绩效与情绪智力显著正相关,因此提高医药代表的情绪智力可以提高其工作绩效。在具体的情绪智力维度上,医药代表的情绪智力的自我评价和表达能力、自我情绪的调节能力、运用情绪进行自我激励的能力3个方面与工作绩效显著正相关,其中运用情绪自我激励能力相关系数最大。然而,他人情绪的识别和评价能力没有进入到回归方程中,说明它与医药代表的工作绩效的关系不显著。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样本量数量有限,问卷采用自评式测评。

5.2 研究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作为医药代表,应多阅读关于情绪智力方面的书籍,努力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水平。此外,要学会自我激励,提高自信心。建议医药企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可以要求应聘者做情绪智力测评,甄选情绪智力比较高的员工;在培训方面,开展提高员工情绪智力水平方面的培训,多鼓励员工,提高员工的自信心等;在激励制度方面,除了基本的薪资激励外,管理者要多注重从精神方面激励员工。

参考文献

[1] Salovey P, Mayer JD. Emotional intelligence[J]. Imagin Cogn Pers, 1990, 9(3): 185-211.

[2] 陈小平, 肖鸣政. 公务员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关系及开发实证研究[J]. 人力资源, 2011, 317(11): 49-50.

[3] 陶立蓉, 宋国菊. 临床护士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 2012, 12(8): 533-540.

[4] 王辉, 李晓轩. 任务绩效与情境绩效二因素绩效模型的验证[J]. 中国管理科学, 2003, 11(4): 80-82.

人工智能医药例6

与人工调剂相比,具有7大优势

*保证存放质量,数量准确

传统药房通过调控温度湿度、分类摆放等方式保证药品的存放质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智能门诊发药系统内的每一种药品都有专属的储药槽,既保证了药品的存放质量和数量,又减轻了药房定期盘点的工作量。

*降低工作强度,缩短候药时间

与传统人工调剂相比,智能门诊发药系统不仅可以帮助药师从繁重的调配工作中解脱出来,显著降低其劳动强度,而且在取药高峰期,还可以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进而使药房与患者之间的摩擦得到降低。尤其是节假日值班人员较少的情况下,优势更为显著。

*减少差错发生,提高调剂质量

多数医院虽然对传统的人工调剂都有两道核对流程,但由于药品数量大、品种多,且存在很多名称和包装相似的药品,很难完全避免药品调剂差错的发生。智能门诊发药系统应用之后,能实现系统审核、调配人员审核、窗口发药人员再次审核的三重审核程度,基本可以杜绝调剂差错的发生。

*提高工作质量,增加责任感

传统药房工作人员的处方量需人工统计且易出错,运用智能门诊发药系统之后,通过工作人员所刷的处方条码数量,可以准确记录每个人的工作量,便于绩效考核、评估。

*工作重心的转变

该设备的应用,便于窗口药师的工作重心由原来的单纯审核发药向提供完善的药学服务转变。在机器自动运送药品的过程中,药师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沟通和交流。

*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

智能门诊发药系统的使用可以减少排队现象,提高医院的服务层次,为提高医院综合服务水平加分。

*节约医院的人力物力

一套标准配置的智能门诊发药系统,仅需要6人值班即可完成相当原来15人的工作量;药房面积仅需120m2左右,极大地节约了药房的使用面积。

智能盒剂发药机,高效、准确

智能盒剂发药机由储药槽、送药带、进口机械手、电磁控制器、红外感应器等组成。采用高效的药品智能响应滑出出药方式,出药系统同时处理处方中药品。出药系统自带保护装置,若出现紧急情况,可自动停止工作,及时报警并提示故障位置。

智能盒剂发药机处理处方速度快,一个处方只需要5秒钟;自动按处方装篮,每个处方对应一个智能药框,无需人工干预;全自动双通道加药机械手,每小时加药1500盒;电磁控制器和红外感应,保证发药准确性;软件系统可与HIS系统无缝对接,并可通过软件界面进行药品管理;发药单元可根据医院的药房大小及处方量调整;模块化设计,一套设备安装只需要6小时;能够储存1152种药品,装载常规药品的数量达17260 盒,同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扩容。

智能自动加药系统,速度快、误差小

系统上药采用机械手自动批量入药方式。机械手上药为同种药品批量上药,采用机械手定位技术,自动将药品放入相应的通道,单机上药的速度能够达到3000盒/小时。若机械手上药出现意外情况,系统将自动报警,并提示此次上药位置,临时改为手动上药,不影响上药进程和出药进程。

管理软件中可显示药品剩余数量和需要加药的盒数,可设置药品储存下限,对达到库存下限的药品可自动提示,药师可根据上药清单进行上药。可查询、添加、删除、修改药品通道,便于药品包装的更换。可随时打印库存清单,方便药房盘点药品库存。

系统会在事先拍摄一张正确的药盒与储药槽对应的照片,作为标准位置,在补药时再拍摄一张照片与之对照,然后通过对比判断能否正常上药。通常可以保证位置误差不大于0.2mm。

智能药框提升系统,自动分发药筐

智能药框提升机主要负责智能药框的储存与发放,它与智能门诊发药机、送药平台构成一个关联系统。

药品自智能门诊发药机掉落到送药平台上,送药平台将药品送到智能药框提升机分发下来的智能药框中。在智能药框发放的时候,会经过一个感应区,此处设有FRID读写系统,在读取智能药框编号的同时,会写入与之对应的患者信息和处方信息,使三者相互关联,并一一对应。

与送药平台相关的是分药系统。智能门诊发药机系统按照处方发药,药品到达智能药框之后,在送药平台上有智能药框的分药系统,会将通过FRID读写系统确认的智能药框自动分发到各个窗口。

人工智能医药例7

一、引言

物联网是利用传感器、执行器、RFID及各种智能装置对物理空间进行感知识别,依托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和互联,利用计算设施和软件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生产生活信息流的无缝链接,进而达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

医疗领域是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条码化病人身份管理、移动医嘱,诊疗体征录入、移动药物管理、移动检验标本管理、移动病案管理数据保存及调用、婴儿防盗、护理流程、临床路径等管理中,均能发挥重要作用。物联网医疗应用有利于病人获得最佳的医疗效果,最低的医疗费用、最短的医疗时间、最少的中间环节、最满意的健康服务。

二、研究基础和核心技术

(一)研究基础

物联网是一种技术变革,代表了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物联网的发展依赖于很多重要领域的技术。(1)RFID物体识别技术。物联网的核心就是物体的识别,一个准确的、代价低的物体识别系统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获取所需数据并进行处理。(2)传感器技术,物联网中需要时刻关注物体物理状态的变化,这需要传感器技术从环境中搜集数据、产生信息,并对状态变化产生告警。(3)两化融合技术,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4)M2M(Machine to Machine)技术,M2M是一种理念,也是所有增强机器设备通信和网络能力的技术的总称。M2M作为机器与机器之间的无线通信手段,为制造业的信息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这种物对物的信息交换就是物联网的思想。

(二)核心技术

1、RFID自动识别技术

RFID射频识别可以用于距离识别,可以在物体模糊及视线范围不确定条件下,通过射频来自动识别和标记物体,而不需要用户进行操作。

2、传感器网络技术

以传感器技术作为基础,传感器可以收集到数据,数据的整理工作由嵌入式的系统来完成,而对于收集到的数据的上报则是由无线通讯来完成的。

3、人工智能技术

这种技术体现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物联网是一个泛在网络,其物-物相联的现实物理属性存在着多样负责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的处理不只是数据收集、计算、分析和整理那么简单。需要类似于人脑的可以逻辑思考、现实感知的智能软件、智能系统、智能网络。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生成结果,通过控制部件实现需要的操作。这里可能要用到数据挖掘技术,在人工智能中需采取多样的知识发现手段。

4、纳米技术

研究物体的构成在纳米范围内的性质的应用。物联网无处不在,覆盖面广,所以要想实现紧密融合,开发体积轻便的系统网络,就应该借助于纳米技术。这种微缩技术可以改变冗余繁琐,实现小到元器组件,大到巨型网络系统之间的交融相连。生产制造的芯片越来越小,耗费的成本也会降低,所以这是一项带来经济利益的技术。

三、物联网智能医疗的应用

物联网涉及感知、识别、测量、定位、网络通信、微电子、计算机、软件技术等众多技术。在智能医疗领域,物联网技术主要可以应用于医疗物资的监督管理、医疗信息数字化和远程医疗三个方面。

(一)医疗物资的监督管理

借助物资管理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生产、配送、防伪、追溯,避免公共医疗安全问题,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从科研、生产、流动到使用过程的全方位实时监控。物联网技术在物资管理领域的应用方向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医疗设备与药品防伪

RFID 标签依附在产品上的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难以复制,可以起到查询信息和防伪打假的作用,将是假冒伪劣产品一个非常重要的查处措施。

2、全程实时监控

药品从科研、生产、流通到使用整个过程中,RFID 标签都可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特别是出厂的时候,在产品自行自动包装时,安装在生产线的读取器可以自动识别每个药品的信息,传输到数据库,流通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记录中间信息,实施全线监控。通过药品运送及储存环境条件监控,可达成运送及环境条件监控,确保药品品质。当出现问题时,也可以根据药品名称、品种、产地、批次及生产、加工、运输、存储、销售等信息,实施全程追溯。

3、医疗垃圾信息管理

通过实现不同医院、运输公司的合作,借助RFID 技术建立一个可追踪的医疗垃圾追踪系统,实现对医疗垃圾运送到处理厂的全程跟踪,避免医疗垃圾的非法处理。

(二)医疗信息数字化

目前医院对医疗信息管理及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1、病患信息管理

病人的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各种检查、治疗记录、药物过敏等电子健康档案,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医生和护士可以做到对病患生命体征、治疗化疗等实时监测信息,杜绝用错药、打错针等现象,自动提醒护士进行发药、巡查等工作。

2、医疗急救管理

在伤员较多、无法取得家属联系、危重病患等特殊情况下,借助RFID技术可靠、高效的信息储存和检验方法,快速实现病人身份确认,确定其姓名、年龄、血型、紧急联系电话、既往病史、家属等有关详细资料,完成入院登记手续,为急救病患争取到治疗的宝贵时间。

3、药品存储

将RFID技术应用在药品的存储、使用、检核流程中,简化人工与纸本记录处理,防止缺货及方便药品召回,避免类似的药品名称、剂量与剂型之间发生混淆,强化药品管理,确保药品供给及时、准确。

4、血液信息管理

将RFID技术应用到血液管理中,能够有效避免条形码容量小的弊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识别,减少血液污染,实现多目标识别,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5、药品制剂防误

通过在取药、配药过程中加入防误机制,在处方开立、调剂、护理给药、病人用药、药效追踪、药品库存管理、药品供货商进货、保存期限及保存环境条件等环节实现对药品制剂的信息化管理,确认病患使用制剂之种类、记录病人使用流向及保存批号等,避免用药疏失,确保病患用药安全。

6、医疗器械与药品追溯

通过准确记录物品和患者身份,包括产品使用环节的基本信息、不良事件所涉及的特定产品信息、可能发生同样质量问题产品的地区、问题产品所涉及的患者、尚未使用的问题产品位置等信息,追溯到不良产品及相关病患,控制所有未投入使用的医疗器械与药品,为事故处理提供有力支持。

7、信息共享互联

通过医疗信息和记录的共享互联,整合并形成一个发达的综合医疗网络。一方面经过授权的医生可以翻查病人的病历、患史、治疗措施和保险明细,患者也可以自主选择或更换医生、医院;另一方面支持乡镇、社区医院在信息上与中心医院实现无缝对接,能实时地获取专家建议、安排转诊和接受培训等。

8、新生儿防盗系统

将大型综合医院的妇产科或妇儿医院的母婴识别管理、婴儿防盗管理、通道权限相结合,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出,为婴儿提供一种切实可靠防止抱错的保护措施。

9、报警系统

通过对医院医疗器械与病人的实时监控与跟踪,帮助病人发出紧急求救信号,防止病人私自出走,防止贵重器件毁损或被盗,保护温度敏感药品和实验室样本正常。

(三)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监护,主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以患者为中心,基于危急重病患的远程会诊和持续监护服务体系。远程医疗监护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患者进医院和诊所的次数,随着高精尖传感器在患者的体域网(body-area)范围内实现有效通信,远程医疗监护的重点也逐步从改善生活方式转变为及时提供救命信息、交流医疗方案。目前有关技术主要包括:专为生物医学信号分析而设计的超低功率DSP、低采样速率/高分辨率的ADC、低功耗/超宽带射频、MEMS 能量收集器。

1、远程会诊

将农村、社区居民的有关健康信息通过无线和视频方式传送到后方,建立个人医疗档案,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允许医生进行虚拟会诊,为基层医院提供大医院大专家的智力支持,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构建临床案例的远程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等,提升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继续教育质量。

2、移动医疗

通过监测体温、心跳等一些生命体征,为每个客户建立一个包括该人体重、胆固醇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等信息的身体状况,实时分析人体健康状况,并将生理指标数据反馈到社区、护理人或相关医疗单位,及时为客户提供饮食调整、医疗保健方面的建议,也可以为医院、研究院提供科研数据。

四、智慧医疗系统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物联网刚刚建立试点不久,正处于技术和标准体系的摸索期,很多与之相配备的制度和管理法规尚处于真空阶段,因此,智能医疗系统的建立应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智慧医疗系统的建设和引进要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

当前是物联网技术的初始阶段,各阶层、各行业对物联网的热情高涨,对物联网美好前景的描述也让对现代化程度要求最高的医疗卫生行业对其充满期待。但在具体推进上,笔者建议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不能不顾医院的规模和实际的情况下盲目开展建设工作,浪费财力、物力。建议采取科学合理的态度,在充分理解智慧医疗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从部分大型医院进行试点,重点推进,逐步取得经验,为全面建设智慧医院做好技术铺垫。

(二)对物联网感知系统应采取统一数据格式标准

目前,在传感器领域,传感器生产厂家较多,感知手段不一而足,标准各异,各种传感器之间,并无统一的标准,为了垄断和控制市场,兼容问题一直不能够实现,这就造成在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感知信息的数据格式不一而足,不能形成统一的集中调控,因此,在物联网的大范围推广前政府必须出面加强这方面的统一领导,制定规范的数据格式标准,使用兼容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使得医院资源能够统一管理,感知到的数据能够共享和合并处理,以提高管控水平。

(三)不同设备采取不同的感知手段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

智慧医疗系统的建设涉及的项目很多,各种感知对象读感应资源的反映情况差别也较大,感知定位的要求又不一而足,因此,如果对所有感知对象采取统一的感知技术手段,不仅很难达到对感知对象的精确掌握,而且会造成大量信息冗余,增加运营成本。因此,要对不同感知对象区别使用不同手段,如普通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等可以使用二维码、被动式射频标签对其进行标识和感知;救护车、物资车、重大器械等可以采用主动式射频标签,卫星定位等技术进行定位追踪;而一些重要区域可以利用智能传感器芯片对其周边环境进行感知,了解其安全状态。这样,既做到了量体裁衣,又有效节约了成本。

(四)与原有系统有效整合、综合利用的问题

由于目前很多国营和大型私立医院已经实现了智能视频监控,并且对其他信息系统也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处理系统,因此,物联网在建设智慧医疗系统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系统,与现有系统进行兼容性设计,减少重复开发的成本。

五、总结与展望

物联网将人类生活的环境网络化和信息化,结合了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是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代表基于物联网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借鉴科学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经验,将医疗和技术完美结合,通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医院建设,可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医疗过程中的物耗,减少医疗事故发生,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总之,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前景和范围非常广阔,也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随着物联网极其相应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成本的不断降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医疗体系也必将会大规模使用和推广。从而造福整个人类,为人类的健康作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淼.物联网模式下如何实现智能医疗[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4):8~11.

[2] 李,周鸣等.物联网行业中的智能医疗应用 [J],移动通信,2011,15:22~25.

人工智能医药例8

“我们真正启动智慧医疗是在2014年,也是医院20周年的时间点。”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党政办副主任林辉表示,“在这个新起点上,医院领导提出了建设未来医院的设想,即坚持‘以人为本’、‘核心品质’两点,围绕这一目标,智慧医疗无疑是重要的支撑内容。”

移动智慧化改造

实现医患互动新模式

2014年,围绕未来医院建设目标,邵逸夫医院启动了医疗服务全流程的移动智慧化改造项目。一期项目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掌上邵医”APP开发、网上支付系统附件功能开发等。

目前,一期项目已上线运行。在邵逸夫医院,患者可实现在全流程信息提醒和引导下就医。例如,患者通过“掌上邵医”预约挂专家号后,系统会提示就诊时间,而这个就诊时间的获取,正是基于这名专家在过去3年平均就诊时间的大数据统计。比如,一名专家平均每看一个患者需要10分钟左右时间,如果患者挂的是上午第4号,那么系统就会提醒在8点30分左右到达门诊就可以了,不用一直在医院候诊。此外,就诊结束时,患者也会收到相应提醒,如医生开了哪些检查项目、用药情况,患者可以在离开诊室时,用手机完成诊疗和药费的支付,并根据系统提醒的文字或地图引导,完成相应的检查与取药。检查结果在手机上也能显示。如果过程中存在疑问,也可以通过短信咨询医生。同时,患者还可以在手机上对医生的服务态度、质量、就医环境等进行评价。

邵逸夫医院“未来医院”建设的第二期项目围绕“邵医健康云”展开。2015年4月,该平台正式启动,现已接入邵逸夫医院、浙江省中医院等三甲医院,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等社区医院以及部分民营医院、县级医院,有效推进了区域分级诊疗体系的形成和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通过“邵医健康云”平台,基层医生不仅能发起远程会诊,还能链接邵逸夫医院作为大学附属医院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理论学习和手术观摩。

信息化是基础

智能化是目标

邵逸夫医院的智慧医疗建设有效支撑着未来医院的发展,围绕着总体架构和战略规划分步实施。总体架构围绕“三多”,即多中心、多平台、多元化。战略规划是三步走,即信息化、互联网化、智能化。

“信息化是基础,互联网化是必然,智能化是我们未来的目标。”林辉强调说,“具体来看,医院内部信息化是基础,我们的智慧化工作围绕三方面:智慧患者服务系统、智慧医院工作系统和智慧医院管理系统。互联网化可归结为一个中心(数据中心)、两个平台(面向患者的公共云平台、面向企业的企业云平台)、四个移动化(患者服务移动化、业务操作移动化、管理层移动化、决策层移动化)。”

据林辉介绍,邵逸夫医院互网计划分两方面开展:一是内部建设,二是外部建设。“内部建设其实就是希望用互联网的技术进一步改造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外部建设就是打造了一个区域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林辉进一步解释说,“从内部建设来看,经过互联网改造后,整个繁杂的门诊就诊服务除问诊、检查、处置、取药四个环节之外都实现了线上作业。从外部建设来看,围绕便民服务目标,我们通过互联网把区域医疗机构的相关资源(如健康数据、患者电子档案、检验检查报告)整合到云端,对接商保、银行、第三方检测等机构,实现医院与医院之间、医生与医生之间、医疗和其他产业之间的无缝连接和全面业务输送,最终目的也是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智慧医疗平台

实现七大核心功能

目前,邵逸夫医院智慧医疗平台构建了四个服务端口:医生端、患者端、第三方机构接收端和医院运营管理端,打造了三个核心业务平台:医生间协作平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患者健康服务平台,可实现七大核心功能。

一是双向转诊。基于平台,发起转诊、接受转诊的医生、患者信息都可互通,极大提高了转诊病人精准性。

二是远程移动会诊。平台可支持文本移动会诊、预约移动会诊、音视频移动会诊等。

三是医药联动。据相关统计数据,上海各医院有37.8%的病人挂门诊号就是为了配药。基于此,平台的核心功能就是为了解决老慢病患者的配药问题。老慢病患者通过平台向主诊医生发起咨询申请,医生收到申请、了解患者情况后,确定该患者需继续服药,可转到可出这个药方的医院HIS系统,保证电子病历的完整性,药师审方、患者付款之后,基于药方可在指定时间内把药配送到患者手中。这个过程真正实现了信息、物、人三者合一,实现了真正的互联网处方。

四是区域检查协同。基层医生接到患者,需做检查但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就推向平台,而有条件做该检查的医院可以写申请,平台收到申请后,审核该患者的检查需求,如认可该需求可直接给患者安排检查时间并推送给患者,所有流程都在云端进行。

五是远程联合门诊。基层医生、医疗专家可不在现场,也可把大家联合起来给患者看病,大大提升效率。

六是医教协同。平台可实现医院手术教学的直播,医疗课件的直播共享等。

七是主动健康管理。健康和医疗是一个闭环,完成医疗服务的健康管理问题,可通过可穿戴设备的提前介入,上下协作的方式来实现。

“在设计基于平台的专家诊疗体系时,我们遵从两个概念,一是金字塔,二是本地化。”林辉强调说,“分级诊疗一定是区域性的,区域中的医疗市场一定是金子塔型的,社区医院、社区医生是根本,上面的三甲医院、医学中心是技术支撑,需要大家共同制定标准、规范输入,来不断提升区域医疗水平。

人工智能医药例9

目前,在我国商业智能应用最多的为金融行业、能源行业和制造行业。其他行业也正在和将要往商业智能这一方向发展。在金融行业,由于信息量越来越多,商业智能BI的优越性就越来越突出,因此金融行业对BI在金融行业的应用的青睐程度就越来越高涨。BI不仅是提供决策的辅助者,随着BI功能的完善,相信将有更多来自中小型金融机构的需求量。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金融行业还是BI应用的主要领域。在能源行业,虽然商业智能在这一领域已基本实现了商业智能,但是在很多方面都未能体现BI提供决策的功能,使得能源行业BI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在制造行业,由于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尽人意,BI在大中型企业已经在全面应用,而大多小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商业智能的作用而未能应用商业智能系统。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重视程度越来越高,BI在能源行业的应用将有一股强劲的潜能。

2.医药行业应用商业智能的进行医药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外经济的引入,势必会造成我国经济激烈的市场竞争。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医药企业的生死存亡,现代医药企业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软实力。但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产生大量的诸如订单、交易往来和客户信息等数据,而单纯的信息技术却对这些数据起不到分析的作用,因此,结合商业智能系统的强大功能,商业智能的应用就是顺应了时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在医药行业中应用商业智能是十分必要的。结合时展要求,解决医药行业中复杂多样的服务主体和医疗数据的有效方法是利用商业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优化处理。通过对医疗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并加以搜集存储,以达到医药行业的整体集中储存。应用商业智能系统进行联机分析处理是为了解决不同医药服务主体的不同需求。BI系统在已经存储好的数据库中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汇总,筛选、识别和提取有效的数据联机分析处理,为医药行业管理者提供可行的管理决策。通过展示一些人们容易接受的图片和虚拟效果来为用户呈现参考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潜在利益和未来走向;对医疗服务的不同群体需要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数据方式,如报表,图表,记分卡,仪表板等,以更好地利用信息处理的资源。

人工智能医药例10

在多年的市场运作中,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医股份”)敏锐地发现了“孤岛”背后蕴藏的商机。开始将业务重心向药品营销(批发)和物流配送倾斜,向医疗单位、社区诊所及全国医药商业企业提供专业、全面的服务。

这一决策使北医股份从十年前只有医疗销售一种经营模式,发展到如今拥有医疗销售、社区配送、商业分销、零售连锁、工业生产五大业务板块,实现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增值服务”的经营转型。目前,北医股份营销网络已覆盖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终端客户1万余家,2012年销售预计达到140亿元。

粘合药企

物流,成为北医股份经营转型的重要支撑。

“将上游医药企业的药品进行快速配送,是赢得客户的关键。而过去依靠传统的订单分拣方式,在北医股份庞大的配送业务中显得力不所及”。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副部长黄志远告诉记者。在物流信息化“破冰之战”中,北医股份通过加大投入,自主研发配套的信息系统,提高了客户的需求响应能力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智能化物流也成为其与客户建立牢固合作关系的粘合剂。

早在2003年,北医股份与西门子德马泰克公司合作建设的“北京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就已经正式投入使用。“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建成将过去完全依赖手工操作的仓库变成了信息化拣选、自动化传输的物流配送工厂”。黄志远说。

不同于传统的“手工纸”单拣选方式,北医股份物流中心里的商品拣选极其简单、准确而快速。在无线系统覆盖区域,用RF扫描枪扫描周转箱上的条码后,即可获取商品的拣选指令。拣选人员需走到每条指令指定的存储位置拣取指定数量的商品,并在扫描枪上确认,之后即可以开始下一个指令的拣选,直至完成该周转箱在该区域的所有拣选任务。在电子拣选区域,用激光扫描枪扫描周转箱上的条码后,存储货架上的电子商标随即便显示出拣选位置、拣选数量,而拣选人员完成拣取指示的数量商品后,经过确认方可开始下一个货位的商品拣选,直至完成该周转箱在此区域的所有拣选任务。

“在马连道配送中心,楼高5层的配送中心仅需几十名员工,完全摆脱了过去的‘人海战术’,同时还加快了药品的分拣和出库,提升了医药生产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黄志远解释。

“无论是上游客户还是下游客户,需求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对于北医股份来说,提供专业化、智能化的物流服务是其同上、下游客户合作的重要出发点”。黄志远告诉记者。

尝到智能化物流带来的甜头后,北医股份开始加大信息化网络的建设。目前架设了北医股份总部和马连道主物流中心、分物流中心(大兴、通州、北郊、亦庄)、15个区县分配中心的网络设施建设。在公司总部与主物流中心之间、主物流中心与分物流中心分别架设了专线,在分物流中心之间也架设了网络连接,健全的网络格局给全面的医药快速配送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了解,目前,北医股份配送品规已达2万余种,配送品种包括中成药、西药制剂、化学原料药、生化药品、生物制品及医疗器械等。配送范围涵盖北京市城区和远、近郊区的全部医院以及2000多家社区卫生中心站和1000多家药店。

深入医院

作为药品流通核心环节的药品物流服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完成运输和仓储的基本职能,也不再局限于对药品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优化组合,而是在更迅速地向上下游延伸服务。

近日,针对医药物流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国家商务部正式了《药品批发企业物流服务能力评估指标》行业标准。该标准规范了药品批发企业物流服务能力构成的要素和评估指标。

事实上,从2001年起,北医股份就已经把建设现代医药物流,将服务向下游医院延伸,实现业务流程全面的信息化作为自己的重点发展目标。在借鉴国外同行业先进经验的同时,依靠企业自身优势,以信息连接为通路,将现代医药物流信息化系统、自动化技术和管理方法延伸到医院药库,为医院药库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信息管理解决方案。

而在医院药库物流管理体系上,黄志远告诉记者,北医股份使用自主开发符合GSP的医院药品物流信息系统(H-WMS),并与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HIS)接口,同时集成国内外多家药房(库)自动化设施设备,提供从供应商-药库-病患者的全程物流管理服务,使医院药库的药品出入库等各项操作都实现流程化和信息化,同时可实时监控药品的物流状态,保证药品批号有效期的全程监控,提升医院的药品流转效率和准确率,确保药品流转全程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人工智能医药例11

Part 1

物联网带来医药流通新模式

“这次住院每天的静脉用药总是在早晨10点左右就能用上了,真方便!”在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胰腺外科住院治疗的张大妈正等着等护士来输液。10时10分,上班仅10分钟,护士罗晓霞就为张大妈输上了液。至11时,罗晓霞已经为8位患者完成了口服药和输液的全部工作,开始坐在工作台前查看病历、执行医嘱并输入电脑,同时接待新入院病人。

SPD系统模式实现医药分家

“以往医生开完医嘱,护士要到电脑上一一核对、清点,现在只需拿个扫码器扫描和接收。从前花一小时做的工作,现在只需几秒钟就做完了。”这正是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住院病房启所用的医药物联网信息系统(简称SPD系统模式),所有住院患者用药全部实现由医院外第三方药品物流配送中心直接配送到临床科室的护士站,减少了中间环节;同时,也改变了多年来医院使用药物从药厂生产转到药品销售商,再由医院销售给患者,实现医药分家。

张大妈每年都要住几次院,最令老人头疼的就是每天要输几瓶液,因为输液都在12点左右,到了中午吃饭时间还没输完,不仅影响病人的吃饭和休息,还影响到陪护者。“现在好了,到中午基本可以完成输液。”老人笑着说。和张大妈同病房的李女士说,以前住院医生一开药就是一整盒,出院时还剩很多。现在每次只开当天的用药量,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SPD系统模式是以建立医院药品第三方物流供应为基础的精益化的医院药品物流服务体系,着力提升药房、药库管理水平,减少医疗安全隐患和药品浪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实现把药品延伸到病人床旁的物流一体化服务。

一附院药学部主任王建华表示,SPD系统模式使药品可追溯至药厂和批次。医生何时开的药、药房何时发出药品、护士何时接收到药品、护士何时执行给药、病人何时服用,详细流程都可追溯,同时也实现了全院医嘱药师审方全覆盖,通过药师审方和药品供应使用的可溯追踪,将临床合理用药和实时监控落在实处。

诊药房药师陈金凤说,没有启用SPD系统模式时,药师除了为患者发放药品,就是摆放、整理、核对药品,根本没有时间审方。现在门诊药房有4个审方药师,每天每人平均审方1300余张,不仅确保门诊处方药师审方全覆盖,还可以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建议和咨询。

“医药分家不仅简化了流程,减少了药品从供应企业到病人的中间环节,更有利于医院的廉政建设。”一附院副院长徐佩茹表示,目前医院药品收入占全院收入的32%,远远低于国家的规定。随着医药分家,药品的收入比例还会更低,让患者享受到更多的医改红利。记者了解到,一附院以前聘17个临时工以及30多个护士送药,而该系统上线后送药的物流工作由第三方物流服务中心承担,30多个护士返回到临床为患者服务;以前医院药库要储备30天的用药量,现在只需要储备3天至7天的用药量。

而在第三方药品物流服务中心――新疆康博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千余平方米库房里,一排排摆放着整齐的药架,药品按种类分区域放置。传送带分门别类输送着带有标识的周转箱。在厂房的一侧,复核员张珂敏在用扫码枪读取周转箱上的二维码,电脑屏幕上立即出现了周转箱内的药品信息。库房内20余名工作人员忙碌地拆包、分拣药品,然后贴码、打包、复核,并根据临床医嘱审核、打码、调剂药品、贴码、核对、打包、发药。最终由物流工作人员在贴码区打成小包装,按普通药、高危药和冷藏药分类,装入转运箱送往指定临床科室,而接收护士只需扫描、核对、接收即可。

“医药分家不仅每年可为医院产生近2000万元的经济效益,而且实现了让药师回归临床药学服务,把护士服务更多地还给患者。”一附院院长温浩说,医院信息化和药事服务与管理是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跟踪和有效监管,实现“药企优质供药、医生规范开药、药师严谨审方、病人放心用药”。

“和力物联网”有望降低药价

2015年初,仁和药业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携200家药企组建“和力物联网”,实现医药工业4.0升级;推出“叮当健康”服务平台,联盟国内外医疗服务机构,实践健康4S服务,开创大健康产业链互联网化的“FSC”(factory service customer)模式。专家指出,FSC的推出表明,以仁和药业为代表的一批传统药企已经率先启动了互联网转型。

和力物联网平台是仁和集团和力药业联盟200多家医药企业,将通过医药产业互联网思维模式整合各方资源,优化供、产关系,引领行业发展,打造全国原、辅、包材及药品供应商B2B示范平台,实现医药工业4.0智能化跃进。

通过和力物联网络平台,并引入大数据分析及共享,几年内逐步实现采购金额300亿元规模,可以在医药产业链最前端实现原辅料和包材集中采购,降低联盟会员整体制造业采购成本,进而降低药品价格。另外,通过减少中间环节,以最优惠的价格直供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减轻老百姓用药负担,帮政府缓解用药难、用药贵等问题,真正实现工业直达。同时由于标准化和统一化的采购,保证联盟内的成员都可以共享高品质的原材料,确保最终产品的品质。业内人士表示,类似的工业互联网联盟将带来联盟会员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的拉升,企业资金整体使用效率的提高和占用成本的下降,预计2015年底联盟规模将增至1000家以上。

此外,依托“和力物联网”推出的“叮当健康” 服务平台,并联盟国内外医疗服务机构以及互联网健康企业,建立大健康4S服务体系,具体包括大健康商品直供、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健康大数据管理、远程医疗服务、家庭医护、送药上门、健康管理个性化解决方案等全方位标准化服务规范。在叮当健康整体平台上,将结合国家便民、惠民工程推出叮当送药服务平台,联合各大连锁终端资源,结合自建物流团队,将工业企业的产品,包括药品、医疗器械、健康智能设备,保证在服务范围内28分钟免费送药到家,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用药服务。

仁和集团董事长杨文龙坦言,政府、产业、消费者的健康期待最终是一致的,即希望能以最便捷的方式让老百姓用上质量更好,更经济的医药产品和服务。历史演变中,其实产业革命的驱动力常来自消费者需求的改变,也只有一个掌握了传统资源又敏感于消费者需求的企业才有未来。

业界专家评估,类似FSC药企联盟健康服务工程模式有望成为未来健康产业的大趋势,也是传统药企迎接互联网、运用互联网的必然选择。FSC药企联盟健康服务工程通过医药产业链上下游的自主联盟和互联网技术融合,从根源上满足老百姓对优质健康服务的需求,支持政府惠民、便民工程打造,也必将推动医药健康产业的纵深发展。

来源:新华网、新疆日报

Part 2

物联网重塑医药商业价值链

一场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一幅流通巨头竞争新视图。医药物流延伸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也带动了医药流通行业从传统的商业购销模式向现代全产业链服务模式转变。

新需求下挑战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武滨表示,目前国内医院临床药师仍主要承担了药物的搬运工作用,待药物从工厂到医院后调剂配伍给病人。而新的医学模式又使得药学临床服务的改变迫在眉睫,比如,随着器官移植开展的增多,医生在工作中必须带一个临床药师,因为器官移植要用到很多特殊的药品,很多高端的医学诊疗都需要现场的支持,国际上这种临床药学服务已经逐步规范化,这就给医药商业公司提出了新的服务要求,也可以说给流通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

新的需求将衍生新的商业模式,包括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探索的医院药品物流管理系统(SPD系统),将把临床药师从繁杂的“药品搬运工”工作中解放出来,提供更好的临床药学服务。

谈到SPD医院药品物流模式,天津医药集团太平医药公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刚深有体会,太平医药已先后在天津虹桥医院和眼科医院开展了相关的新业务尝试。

医院药品物流管理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概念,采取新一代信息化网络和传感器技术采集医院内流通的药品、耗材、设备的相关信息,按照医院管理需求进行统计分析和监控,并通过与医院HIS系统接口进行有指向性的传输和控制。采用SPD系统,医院可以进行药品分包,制药企业就能实现药品大包装,大幅度降低药品生产成本,为解决“看病贵”问题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新途径。而门诊病人按单次服药包装,可以解决“一人看病,全家吃药”的问题,为加强医保管理和降低医保整体费用水平提供了可能性。采用SPD系统,医院选择大型医药商业集中配送,还减少了药品流通环节,降低了药品配送成本,同时使药品购销行为更加规范。

与此同时,太平医药还积极培育新兴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他们目前拥有全市面积最大、设备先进的低温冷库,并以此为依托积极开展冷链物流业务,已争取到国内外厂家多个疫苗品种的配送权。新成立了国际贸易公司,利用该平台延伸业务触角,积极开展进出口业务。在不断引进国内外品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产品市场策划推广工作,构建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 另外,为适应药品流通行业整合,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的大趋势,太平医药公司准备投巨资兴建两个超大规模医药物流中心。目前项目已经过论证,进入实施阶段。

对于当前的药品流通信息化,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万玲玲认为,目前国内大型的医药流通企业,正率先尝试商业模式的研究和创新,以信息化手段进行全面改造,加速了产业智能化的进程,更进一步地缩短药品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网络化的进程,这不仅大大提高商业流通的服务效率,保障药品供应的安全性和及时性,更重要的是在推进药品流通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商业业态创新上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全院物联网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商业运营带来的改变也日新月异。另一种尝试覆盖医院所有物料的物联网全覆盖模式已在悄然试点,按照国控天津公司副总经理尹世强的说法,这是通过“物联网”建设探索医药分开新模式。

医院物联网模式是什么?尹世强形容:“就是要把医院所有相关的物联网应用领域尽可能地考虑进去,包括药品、高值低值耗材、物料、人员、固定资产、供应室管理、被服洗涤等等,而绝不仅仅是药品;还要致力于国产化,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但又要开发属于自己的东西,要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低成本和可复制。”

通过这个项目的导入,国控天津实现了服务延伸到患者。而这也为其赢得了医院全部用品份额的委托供应。也就是通过物联网技术,通过医药物流的服务延伸,商业公司为医院提供了非核心业务外包,帮助医院降低成本,提升管理,并保障安全可信,这是双方应对医药分开的医改新形势,共建物联网络、同解医改难题的一个模式探索。

通过这个项目医药商业得到什么?尹世强认为,一是继续保持商业公司药品分销的特有职能;二是商业公司获得了医药服务的延伸能力,提升了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三是获得技术的支持能力,在整个医院的后勤保障供应体系当中,抢占同行乃至其他行业的市场份额;同时,还获得了数据挖掘能力,真正从医药配送商转向服务提供商。

近十年,全世界都在为物联网的建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国政府也很重视。广州医药公司总裁于景辉也指出,物联网的技术是一个覆盖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范畴,在医药流通领域,更离不开上下游客户及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

转变已发生

在已经应用物联网管理的医疗机构内,随着试点的深入,改变正在不断发生。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刘亚平认为,与商业企业共建物联网络,这既实现了公立医院管理创新,也为同解医改难题做了有益探索。

首先谈到用药,刘亚平介绍,泰心和国药共同研制的智能药柜,在临床应用上特别受欢迎。包括手术室和供应室的物品管理,都能够无差错实行,因为有了物联网,使这些物品都能够进行追踪和实时管理,避免了器械落在病人身体里,给病人的抢救和治疗赢得了时间。

面对新医改的改革要求,对医疗机构来说,必须做好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科技和人才、信息系统、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系统工作。而高效执行,就一定要靠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手段,比如物联网技术,还要强强联合,与行业巨头携手。

刘亚平认为,医院的药品管理、高低值医疗耗材管理、固定资产、行政物资管理、人员管理、供应室管理、被服洗涤管理等还只是医药物联网协同的第一步。今后,为适应新医改形势,还需进一步实现医院管理的精细化,使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和物联网不断发展。

据日本爱芙乐赛控股集团株式会社石黑傅六社长介绍,在日本药品批发商整合阶段,为了生存,企业均努力提高物流效率,寻求价格以外的差异化。所谓院内药品物流,也就是SPD,就是日本商业公司在与当时的连锁处方药店的市场竞争中创新竞争手段的代表性例子。而正是医改控费推动的市场竞争,让日本的药品批发企业加速集中,幸存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

医药流通领域物联网的应用也引起了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陶剑虹的共鸣,近年医药流通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进程中,龙头企业一直走在创新和发展的前列,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和对供应链整合思想的接纳,现代商业已经把一个院内的医药物流信息化上下游全部涵盖,整个系统进行无缝对接,这既需要技术,也需要设备,但首先需要的是理念创新,只有实现思想上的转变,才能完成企业和产业的转型。

如今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在行业已经逐渐铺开,但这种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准入门槛一旦形成,行业变局无疑会更快到来。

来源:医药经济报

职业经理人周刊

Part 3

“织网”非一日之功

医药物联网成熟仍需时间

虽然物联网在医药物流的应用一定是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标准不统一、配套政策不完备等问题,医药物联网的成熟仍需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

配套还需完善

在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医疗技术中心负责人高智勇看来,随着物联网的应用,医药物流链的整体效率会得到较大提升:“从医药物流的角度来看,物联网能让医药工业的上下游更真实地看到市场销售情况和相关数据的流转情况,更好地做出市场判断,进行相应的库存准备。其次,它还将减少重复的数据录入,为药品监管带来好处,实现更精确的监管,非法药品进不来,合法药品也不会流到非法的渠道上。”高智勇补充。

“就药品行业来说,重点在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这需要医药供应链中有企业牵头。其实,现在已经有软件公司提出应用方案,但这些方案只是解决技术问题,还不能解决业务方面的系统协调问题。这也是目前物联网我们谈得多、技术储备做得很多,但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

另一方面,构建医药物联网的关键还有赖于相关配套的不断完善。高智勇分析指出:“服务标准比较统一或一些特殊行业对物联网的应用可能更快,比如交通、药品流通和电力行业等。就像交通配套一样,需要交管部门、车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部门联合来做。所以,物联网在医药物流的应用不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是系统应用、产品化或者市场化的问题。”

对于医药物流领域来说,相关的政策配套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北京民智谷管理顾问公司执行董事史万奎指出:“首先,在药品GSP标准设计方面,缺乏零售环节对消费者配送的操作标准,又如各地的药品物流招投标方案仍未厘清‘分销’、‘配送’等概念。”应当明确的是,政策虽然是落实物联网应用的重要一环,但如果没有企业自身的创造,医药物联网还是无源之水。除了企业思维的转变、积极开拓,每项技术的创新应用,还需要投入一定成本,而这往往阻碍了新技术在医药产业中的应用。

高智勇表示,对医药物联网的构建而言,上述影响都是有限的:“因为物联网一定是在现有基础上来做、来改进,不会从零开始。企业也不可能建一套全新的系统更换现在所有的设备和软件。至于那些中小型物流企业,他们可以等到商业化到一定规模、成本得到降低之后,甚至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使用物联网。”高智勇如是补充。

智慧物流还待普及

基于物联网技术,如何打造智慧物流、优化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当下业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从整个供应链来看,物联网在多个环节起着重要作用,使供应链的管理日趋“智慧”。例如,在运输管理中,在途运输的货物和车辆贴上产品电子代码(EPC)标签,运输线的一些检查点安装上RFID接收转发装置,就能让供应商和经销商很好地了解货物目前所处的位置和预计到达的时间。

又以存储环节的应用为例。在仓库里,人们可以通过EPC技术实现自动化的存货和取货等操作。由于EPC的实时盘点和智能货架技术保证了发货、退货的正确性以及补货的及时性,并能提供有关库存情况的准确信息;而在仓储区内,商品可以自由放置,大大提高了仓储区的空间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