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分析化学整理笔记

分析化学整理笔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31 09:21:49

分析化学整理笔记

分析化学整理笔记例1

有的同学习惯于“教师讲,自己记,复习背,考试模仿”的学习方式,一节课下来,他们的笔记往往记了几页纸,可以说是教材和老师板书的“映射”,成了教学实录.这些同学过分依赖笔记,忽视老师的讲解,忽视思考,以为老师讲的没有听懂不要紧,只要课后认真看笔记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忽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肤浅,增加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恶性循环.一般来讲,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并简明扼要地把老师讲的思路记下来,课本上叙述详细的地方可以不记或略记.同时,要记下自己的疑问或闪光的思想.如老师讲概念或公式时,主要记知识的发生背景、实例、分析思路、关键的推理步骤、重要结论和注意事项等;对复习讲评课,重点记解题策略(如审题方法、思路分析、最优解法等)以及典型错误与原因剖析,总结思维过程,揭示解题规律.记笔记时,不要把笔记本记满,要留有余地,以便课后反思、整理,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又有利于课后有针对性地复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之二:笔记本成了习题集

分析化学整理笔记例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288-01

做读书笔记是语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呢?

一、目的要明确

做好读书笔记,有助于汲取文章精华,积累有用素材,学习作文技法,提高阅读质量,最大限度的将他人的东西化为己有,从而迅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成绩。所以,要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扎扎实实把读书笔记做好。

二、内容要充实

读书笔记的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

1、故事梗概类,或内容提要类

主要对象是故事性极强的作品或者长篇小说。可以分章节概述,也可以综述全文,也可用“关键词”来勾联全文脉络与要点。要注意弄清故事的人物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情节的巧妙安排,要达到“写后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的目的。

2、材料类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一旦缺失,文章必然苍白无力,所以要着重积累小故事类的素材和论据类的素材。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要积累。要明白,“有价值的才是最好的”。一般来说,有价值的材料具备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合乎情理,有一定的思想性;二是生动形象,有一定的艺术性;三是新鲜新颖,有一定的时代性;四是丰富多姿,有一定的多样性。

3、格言警句类

包括名人名言、警句箴言、谚语俗语、座右铭、歇后语等,这些都是最精粹的语言,极富哲理性,要多方收集,多多益善。

4、精美句段类

要及时摘记与自己心灵最契合的精美句段,以后可以随时细细欣赏、慢慢玩味,用心模仿。这类句段是提高作文语言表达水平最重要的范本,这些句段要么直接引用入文,要么巧妙化用,巧妙入文,都势必大大提高作文的档次和水平。

三、对象要清晰

做读书笔记讲求实效,针对读书笔记的目的和内容,我们在阅读时要有意识选择那些“实用”的书目。根据实践经验,特别推荐以下书目:一是辞书类,如《中华妙语大辞典》、《常用谚语词典》、《中华智慧话语宝典》、《世界名言博引词典》、《唐宋诗词典故辞典》、《历代名句赏析词典》;二是精品类。如《读者》、《文摘周报》、《时文选粹》、《思维与智慧》、《心灵鸡汤》、《资料卡片》、《萤窗小语》、《余秋雨文集》、《林清玄文集》、《刘墉文集》等。

四、格式要规范

做读书笔记最好要条理清晰、格式规范,以便以后审核、查阅和引用。

首先要注明原文题目、作者、出处(书刊名、版本、期号、出版日期、页码)。

然后是正文,注意摘录时,要准确无误,当充分尊重原著,不改动不误引,最好在摘记之后,认真校对。

最后,要对那些优美精彩的片段写出赏析文字。“赏”就是要写出自己阅读时的体验感觉。“析”就是分析并写出文章“亮点”文字优美的成因,如诗化语言、意境化语言(立体、动态画面)、细节描写(特写镜头、聚焦法)、悬念(设悬、解悬)、对比衬托、炼字、善用修辞、旁征博引、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等。一段优美的文字为人喜爱,总有某些独到的技巧手法。对这些手法的分析与学习,必将迅速提高写作水平。之后还要针对这则文字仿写一则文字。大量实践证明,赏析和仿写是提升作文水平的最佳捷径。

五、数量要达标

做读书笔记贵在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的。必须要求自己在规定时限内搜集到不同类别的素材若干个,才能给自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量化目标(一个学期内)大致如下:第一类10则,第二、三类各100个,第四类50则。可以再具体些,材料类:成语故事30个,寓言30个,童话10个,神话10个,其他20个;名言警句类:名句50句,谚语30、歇后语20个。精美句段每周至少三则,每则必须包括赏析和仿写。量化目标确定后,必须随时提醒自己,及时清点整理,查漏补缺,争取早日完成任务。

六、整理要及时

及时整理是做好读书笔记的最后关键一环。整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复习回顾的过程。可以一月一小整理,一学期一大整理。整理首先要检查自己的量化目标是否完成,格式是否规范。其次编写好目录,可以分页码编写,也可以分类编写,即把同类素材所在的不同页码放在一起,比如精美句段,可再细分为细节传神类、细腻情思类、哲理禅悟类等。再者可以请他人或者亲自编写序、跋,记录下做读书笔记的心得体会等。还有可以进行美术编辑,可以在笔记的空白处加入剪贴画或插图,或者在文字周围加上花边等进行修饰。最后,为自己的读书笔记起一个好名字,如“美丽心园”、“闲情偶记”等。这样自己的一部作品便诞生了。

七、补充

分析化学整理笔记例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06-02

一、化学课堂笔记的功能

记课堂笔记是指对课堂上的知识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思维过程。在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外国学者认为记笔记主要存在两种功能:贮藏功能和编码功能。贮藏功能强调的是记笔记的外部贮藏作用,认为通过对笔记的复习,唤起对讲课内容的再认,巩固所学的内容,从而体现笔记的价值。编码功能的核心内容是记笔记活动本身可以引起学习中的积极活动,有利于组织记忆和形成迁移。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认为课堂笔记有以下的作用:

1.课堂笔记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会将自己多年来总结出的、很实用的内容补充进去,学生很有必要记录在笔记本上;

2.课堂笔记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3.课堂笔记有利于学生自我复习时把握重点与难点,一份亲手做的内容清晰、重点突出的笔记,常能使自己记忆犹新;

4.记课堂笔记能稳定学生注意力,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要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有利于维持课堂纪律;

5.课堂笔记的后期整理有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帮助学生在所呈现的信息与己有知识间建立起外在联系,有助于新信息的迁移。

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容量大,逻辑思维要求高,知识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很多,学生在化学的学习过程做好课堂笔记,可以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转化为文字记录,留下思考的痕迹,促进记忆和理解,课后再对笔记进行二次加工,学生又可以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材料加工过程进行控制,有利于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实现对化学知识体系的理解和建构。

二、现状分析

目前的高中化学课堂中,化学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但具体行为方法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中等以下的学生由于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做课堂笔记时不主动也不认真,一般都是应付教师,这种情况高一年级尤为严重;

2.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内容多,速度快,学生搞不清楚到底要记什么东西,也来不及记录;

3.大多数学生只有在化学考试前才开始复习化学课堂笔记,平时将课堂笔记束之高阁;

4.学生的课堂笔记只是教师板书的复制品,在细节修饰,二次加工方面普遍做得不理想。

三、化学课堂笔记的基本方法

1.教师层面

(1)教师在高一年级或新学年的开始讲述化学课堂笔记的作用及重要性。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这两句话都是说笔记的重要性。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大学生们学习的材料为1800个词的介绍美国公路发展史的文章,以每分钟120个词的中等速度读给他们听。把大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甲组为做摘要组,要求他们一边听课,一边摘出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学习之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回忆测验,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学习成绩最差。因此在第一节课上应提出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将笔记纳入学习成绩考核中,明确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表现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定期检查评分,展览学生的优秀笔记,这对学生既是一种肯定,又是一种鞭策,可以激励同学们把课堂笔记做得更好。在一次化学教研活动中,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教研员马文龙老师充分强调了化学课堂笔记的作用,认为课堂笔记可以衡量学生听课的效果。为激励中下生也积极做课堂笔记,马老师曾说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预设一些题目,让学生记在笔记本上作课后思考,在平时测试出题时加入这些题目,当学生知道测试中有部分题目来自课堂笔记,他们就会更加主动记课堂笔记和复习课堂笔记。

(2)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把握课堂节奏。现在的化学教师上课一般都会使用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增,当材料呈现速度过快或信息密度过高时,记笔记活动与集中精力接受需处理的知识活动相矛盾,记笔记妨碍了有效的编码,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给学生留下知识缓冲的时间,便于学生思考、记录与整理。同时,学生面对大量的知识,不知道哪些该记,哪些不用记,哪些是重点,因此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正确的指导,笔者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上有一定的经验,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的做法可供参考:教师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告诉学生根据多媒体课件上的颜色分类记笔记。例如:黑色字体为普通陈述的内容,仅供阅读,无须记录;蓝色字体为应该记录的内容,其中黄底蓝字为重点知识,红底蓝字为难点知识;红色字体为补充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再配合语速和声调,学生就很容易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记课堂笔记时也能做到条件反射,不须教师反复强调哪些该记,哪些是重点了。

2.教师指导学生层面

(1)指导学生面对不同的化学课型采用不同的笔记策略。

实验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课是由教师组织指导并由学生独立实践的教学活动,学生只有经过认真的课前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理解实验原理,弄清操作步骤,设计好记录格式,然后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操作。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归纳整理后书写实验报告。

习题课:习题是一种在某一层面上的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是学与用的初级过程。教师通过对典型习题的讲解,引导学生建立推理、演绎等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不能只记下例题就完事了,应当再批注核心知识点,反思解题过程。通过化学习题课笔记实现自己的不断反思、总结、提升。

复习课:复习课是知识的规律化、条理化,重点、难点、考点的深度剖析。所以,复习课类型的化学笔记学生应当详细记录,并且要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复习笔记之中,在提高自己总结能力的同时实现全面复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就拿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复习来说吧,复习不能只停留在对原有知识的再认识上,而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等,做进一步深化处理,从中掌握元素化合物间的联系、相互转化关系,尽可能使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2)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的二次加工。

1)修正补充法。先将笔记阅读一遍,然后对笔记的内容进行修正和补充,使之正确完整。

2)归类法。把所记的内容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例如对固体物质颜色的记忆,可以归类总结。

3)比较法。比较材料的异同的方法。如果分类集中,观察其异同,分析对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就容易记忆和掌握了。例如下表:

4)列表法。即用列表的形式把各种知识分门别类地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使杂乱无章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列表法常和比较法、归类法综合使用,这样做既可以使知识记得清楚,提取方便,又可以培养自己比较和归纳的能力。例如整理化学笔记时,可以把同族里不同的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加以比较,用列表的形式表示出来。

5)知识树法。按照知识的体系,把学习的内容用树干派生出树枝,树枝派生出分枝的形式,把知识的体系画出来,使之条理化的方法。

(3)指导学生注意书写的速度,用简单的符号代替文字。书写速度太慢,势必会影响听课的效果。指导学生要学会一些提高笔记速度的方法,不必将每个字写得工工整整,可以快速书写;指导学生简化某些字和词,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书写符号,比如用“白”代表“白色沉淀”,用“”代表“生成气体”,用“E生”代表“生成物的总能量”等等,但要注意不要过于潦草、过于简化而使自己也看不懂所记的内容是什么。

(4)指导学生采用灵活的笔记格式。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建议学生购买版面较大的活页笔记本。版面大是为了减少记录过程翻页的次数,可以使笔记内容一目了然;活页是为了方便以后补充内容或二次加工。

(5)指导学生交流笔记。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笔记交流的平台,学生乐于将笔记中的内容在整理和复习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使各种有效媒体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带动整个班级笔记互助氛围,全面提升化学课堂笔记的利用效率。

课堂记笔记和其他学习策略一样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得到提高的,但是要取得最佳的的学习效果,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为学生设想,坚持定期的检查督促,还要指导学生记课堂笔记方法、技巧,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对课堂笔记进行加工整理。

参考文献:

[1]胡进. 关于记笔记策略的研究综述[J]. 心理学动态. 2001年01期.

[2]周洁. 中学生如何做好化学课堂笔记[J]. 内蒙古教育・理论研究版. 2009年08期.

分析化学整理笔记例4

好多学习比较刻苦的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做题后做数学笔记的好习惯.虽然整理出大量的数学笔记,但是遇到生疏的问题时往往还是一筹莫展,遇到熟悉的题目,依旧是漏洞百出.其主要原因是:只注重机械的记解题笔记,导致数量多而杂却不重视解题笔记的归纳和整理;只注重解题结果的正误,而不重视解题的思维过程及解题后的反思.因此,要提高解题效果的数学笔记学习,就必须在“反思”上下功夫,促使学生在自己的数学笔记引领下,通过追问和反思,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数学解题反思性笔记学习的方法。

解题后的“反思”性笔记学习是对解题活动的反思,主要包括对题意理解的反思、试题涉及知识点的反思、解题思路形成的反思、解题规律的反思、解题结果表述的反思以及解题失误的反思等.开展反思活动是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形式.若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迁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一种再创造的学习.通过回顾、思考、总结、评价和调节等思维过程,反思也是学生自觉地对自己认识活动的再认识、思维活动的再思维.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反思还是发现的源泉,是思维训练和优化思维品质的好方法.要做好高中数学解题笔记学习,学生必须要具备反思的能力和养成反思的习惯,经常进行自我诊断和反思。

1、反思所涉及的知识点

高中数学的基本内容是有限的,考试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更是有限的,但题目却是灵活多变的.对同一个知识点,命题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或以不同的层面和题型来考查.很多同学在面对新题型时,往往觉得很难,其症结主要是找不到命题者的意图及考查的知识点.由于知识点不清晰,在解题时就无从下手.因此,做笔记后对笔记学习或复习笔记时,应反思题目所涉及的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使知识点和题目挂钩,以达到对知识的查缺补漏、夯实基础,优化知识结构的目的,便于知识的消化、贮存、提取和应用。

例1 如图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是侧面BCC1B1内一动点,若P点到直线BC与直线C1D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 )

(A)直线 (B)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剖析 此题为一道很有新意的题型,符合“在知识的交汇点命题”的高考命题原则.它综合性强,涉及知识点多,是高考的“热点”,也是易错点,作为测试题,区分度较好.整理和总结这种题型的笔记时,学生不仅要“反思”立体几何中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及有关知识,而且还要“反思”平面解析几何中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求轨迹或轨迹方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也正是这两大块知识构成了求解本题的依据,一个知识点有误则会造成错选.明确了命题者考核本题的意图,就能依据这两大块知识和有关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清楚本题所考的知识点后,就有了正确的思维起点及解题目标,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解题速度会明显加快,正确率也会明显提高.由抛物线的定义知,答案为(D)。

2、反思所用的解题方法

许多高中数学试题重在考查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灵活性,因此,一题可能有多种解法.在学习和复习做过的笔记时,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一种解法,要养成解题后反思解题方法的习惯,想一想:本题还有其他解法吗?哪一种解法更好?若把某一条件换了,此题又变成什么样的试题?又如何去解答等等.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引导和追问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考察问题,摆脱固定的思维模式,发现思维过程中的不足,来完善思维过程及培养思维的严密性.通过反思,探索出新的解题途径,寻求最佳的解题方法,养成“从优从快”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提高解题效率.

例2 已知实系数方程X2+ax+2b=0的一个根大于0且小于1,另一个根大于1且小于2, 求 的取值范围.

剖析 这个题学生往往会想到“根的分布”列出关于、的不等式组,即

但计算比较费时,思路也易混乱.学生对照数学笔记,经过反思,回顾审题环节,找出“题眼”,即“关于a、b为不等式组的几何背景,联系斜率公式”,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便易求得取值范围.于是学生容易得如下解法:

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2所示,其中A(-3,1),B(-1,0),D(1,2).设C(a,b)为可行域内任一点, 的几何意义为直线CD的斜率,由图知,故.

由上可知本题若按常规思维进行,需要教强的推理论证的能力,无疑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快速解答的,特别是在具体的解题情景下更是不易想到。若认真反思,追问自己高中数学最常规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是教容易联系都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这自然在回顾中反思,在反思中引申,从而打开思维的天窗。

引申 若把条件换为:已知函数在(0,1)内取得极大值,在(1,2)内取得最小值,又如何求的取值范围呢?

通过对函数f(x)求导,将f(x)在(0,1)内取得极大值,在(1,2)内取得极小值的问题转化为研究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问题即变成例2.

纵观本例,以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为突破口,使其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通过讨论斜率使问题获解,充分体现了等价转化和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

3、反思解题思路

解题的关键是从已知和未知中寻找解题的途径.反思解题思路包括对解题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成与败两个方面.学习笔记时,应充分认识在解题时所遇到的困惑,反思解题思路和策略的成功之处,分析他们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概括出思维规律.比较并借鉴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熟练并掌握解题技能,积累解题经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寻求最佳解题方法,及时总结各类解题技能,优化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例3: 已知椭圆与A(0,-1),问是否存在斜率为k(k≠0)的直线L,使L与椭圆交于两个不同点M,N,且|AM|=|AN|,若存在,求k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剖析 此题多出现在高中圆锥曲线部分关于点对称问题中.学生自己往往做了很多题目,甚至做了一些笔记,有时还是力不从心.若自己死死抓住对称的本质和解题思路,学生自己在推导中不难发现解法是从L的斜率k出发,借助|AM|=|AN|,得出LLAP,P为MN的中点,用k表示P点,再考虑P点在椭圆内 ,从而建立k的不等式.解法关键在于控制P点在椭圆内,从而避开了繁琐的计算.这也是一大类有关圆锥曲线和直线的对称问题处理的关键所在.可见,数学的推理过程就是促使反思发生的方式之一,紧紧把握解题思路,沿思路追根求源。

4、反思解题规律

解完一道试题后,反思解题方法中有无规律可循?解题思路是否正确、严谨?解题方法是否灵活、有创意?怎样解答最具技巧性、且通过最简单几道题的求解,引出一类题的解法,可更有效地强化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效率.在做数学笔记时,应该通过反思提练出相应题型的解题规律,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例4 已知关于x的二次方程有两个等根,求证:、、成等差数列。

剖析 本题的常规解法是应用Δ=0得到a、b、c的关系,再整理可得本题结论.仔细观察原方程,发现隐含着“系数之和为0”这一关系,由此,两个等根均为1,再应用根与系数关系进行论证就简单多了。

证明 由,知原方程的两个等根是1,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故、、成差数列。

通过反思,可使学生学会在领会题意方面寻找规律,从而积累更多的解题经验,这也是认知方面的训练,可大大提高解题效率。

5、反思一题多变

在解题笔记中,通过多次的笔记复习引导学生自己多侧面,多角度,多渠道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多探讨、多辨析解题过程,梳理知识网络、拓展解题规律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学生不仅能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而且能拓宽深化解题思路,探索解题规律,提高思维品质,增强应变能力,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胜利走出题海.这样在数学笔记中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5: 在椭圆上求一点P,使它与两焦点F1,F2的连线互相垂直.

学生在学习笔记时,可促使学生问问自己该题能有哪些变式.比如

变换1:已知椭圆上存在一点P,它与两焦点F1,F2的连线互相垂直,求此椭圆方程中满足的条件.

变换2:已知椭圆上一点(-3,4),椭圆的两焦点为F1,F2,求ΔF1,PF2 的面积.

反思一题多变,在数学笔记中可以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延,使知识系统化,同时提高学生的审题,应变能力.重视一题多变训练,提高知识整合,系统扩展,综合运用能力,防止“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丢就忘”的现象发生,真正实现“解一题、知一类、会一片”。

6、反思解题中的失误

学生在解题时可能会出现种种失误,这些失误既有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上的不足,也有非智力因素影响.这些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在答题方法、书写规范、应试的心理调试、时间上的合理安排等方面.因此,学生应认真总结和反思解题中出现的失误,充分利用数学笔记这个学习载体,进行如下反思:自己是否很好地理解了题意?在解题时曾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这些问题又是如何改正的?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吗?解这类题的思维模式是什么?通过及时整理,来提高辨析解题正误的能力,努力克服自己在解题中的不足之处和不良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6 若sinα=m,α为第二象限角,则tan2α的值为

( )

(A) (B)

(C) (D)以上都不对

剖析 在分析此题时,许多学生认为此题容易,他们的思维模式是:

由sinα=m,α为第二象限的角,得

所以.

因此,选(A).

答错了!错在哪里?只有极个别学生意识到题设条件中的m∈(0.1),如当时,1-2m2=0,,tanα=-1,此时tan2α失去了意义,故答案只可选(D).若题设条件中限制,则应当选(A).

学生若能能比较两种思路,反思自己错解的原因,自然能使自己思维的严密性和批判性有所收获.

分析化学整理笔记例5

(1)笔记本要从一而终,注意完整性。有的同学做笔记非常随意,今天用这个本,明天用那个本;今天记书上,明天记本上,甚至一本笔记本上各种科都有,笔记记得乱七八糟,复习时东翻西找,影响了学习效率。因此,笔记本要选一个较厚点的、硬皮的,要从一而终,注意完整性,并且要好好保存,以备复习时用。

(2)政治学科笔记的格式。政治学科笔记用的纸张,每页左右都要留出一定的空白来,不要把一页纸写得满满的。建议把笔记的一页最好用一条竖线格式分为两部分。其中左面占2/3,右面占1/3。较大的栏内记老师讲的内容,较小的栏内记自己的想法、问题等。两栏内容之间要有对应,这样便于对照复习。

(3)对重要的部分可以通过缩格、上下留空、加画重线或改用其它颜色的笔等标记来突出。用语要言简意赅,常用词语可用代号。写字要快,字迹能够看清就行。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

二、记政治课堂笔记要注意把握时机:宏观构建微观补充

学生要协调好记笔记与听课的关系,这是提升课堂质量的重要的环节。如果有内容没记下来,要暂时放弃,课堂上跟住老师是第一要务,下课再问同学和老师。以避免有时记笔记就跟不上老师讲的,听老师讲的就记不好笔记。有的学生企图把老师的话全记下来,追求笔记的完整性,注重形式,结果这些学生上课的主要任务是记笔记,听课倒成了次要的。最后导致课堂上听不明白,笔记记了一大堆,课后又没有时间去看笔记,最后束之高阁,没有多大意义。因此,学生在做笔记时应把握好时机:一个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

三、政治课堂笔记需要记的主要内容

(1)记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课前预习对于做课堂笔记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预习,能让我们先对知识网络和重、难点有大致了解,特别是哪些地方还有疑问,先掌握部分知识,形成一个课堂笔记的框架,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有效地解决“听”与“记”的矛盾。

(2)记教学过程中教师整理总结的知识体系,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记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3)记老师讲课时推导知识的思路和过程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可以学到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独特见解。

(4)记书上没有的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记规律,记课堂小结和老师更正补充的内容。有些内容,分散在各节之中,甚至在课外书籍中,是老师在查阅大量参考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出来的。对课本上落后于现实的知识,老师往往会进行更正补充。这些内容往往是重要的考点,是真正有价值记的东西。

(5)对联想、发现的问题,心得体会,要及时记。这些都是思维的火花,是有价值记的内容。书上有的知识、次要的知识和一看就懂的内容不需记。如果什么都记,势必影响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四、政治课堂笔记的课后整理和使用。

(1)由于课堂时间紧,一些内容可能漏记。课后要及时对笔记进行整理、归纳、补充,使笔记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又能使笔记干净整洁、有条理,还是一种很好的课后复习方式,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综之家

(2)切忌抄别人的笔记。有的学生比较懒,自己在课堂上不愿做笔记,下了课去抄别人的笔记。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不利于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一定要记住:笔记要自己写,自己做的笔记对自己才有意义。

分析化学整理笔记例6

高三是冲刺高考关键性的一年,教师和学生都非常认真。英语教师更加重视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则争分夺秒,整天埋首于各类“真题”、“模考”中,忙得不亦乐乎。但是,在高三这样一个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全面考查的阶段,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归纳和拓展,要求学生能切实有效地做好课后整理正是其有效载体之一。

我所说的课后整理,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选择的摘录、分析、归纳、概括和综合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将所学的知识吸收、消化并进行重新整合的一种创作性的学习活动。适时有效的课后整理对高三的英语教学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许多英语成绩不理想或者不拔尖的学生,我们不能对其一味地指责。事实上,他们学不好的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过多地依赖老师和参考书,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能力。对半知不解的重要知识没有认真地分析和理解,对一些块状的专题知识也没有梳理和重整,所以他们的英语学习是毫无体系可言的。通过整理,就能使分散的知识变得集中,使零碎的知识变得完整,是杂乱的知识变得有序,进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个人特有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当然,要求学生进行课后整理必然会冲击相应的坏习惯,所以教师要正确得引导和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课后整理并不是简单地将课堂笔记重抄一次或者是把练习中的错题“搬”到错题集中,而是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对各个知识模块进行分析、对比、取舍、归纳和拓展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必须摄取大量的知识信息,然后按一定的顺序分门别类 ,如词汇专题、语法专题、文化背景知识专题、书面表达专题等等。有些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将老师平时在课堂上零星提到的各种单词记忆法结合自己的摸索,归纳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又妙趣横生的方法来,如构词法、联想记忆法、反义近义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分类记忆法等。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不但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也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断摸索其他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大大地促进了理解、记忆、推理等一系列思维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后整理呢?

2.1 课堂笔记的整理。俗话说,“心记不如带墨”, “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老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得再清楚,如果学生不记下来,过些时候也会忘记。记笔记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是记忆的扩大和延伸,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要做好课堂笔记,学生的思想必须高度集中,紧跟老师的思路,使自己处于动脑、动手、动耳的最佳学习状态。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和新观点。听课笔记可以记在课本上、练习上、卷子上、甚至是纸上,可以字迹潦草、杂乱无章。但是课后,学生必须对自己的笔记进行整理,以起到即时巩固课堂内容的作用。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的记忆遗忘规律指出,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其次,通过整理,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记录重难点知识并及时修改、补充、查阅和拓展相关知识。只要学生逐渐养成了整理笔记的好习惯,不但能对听课内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而且通过及时地巩固、积累知识,对培养学生能力也大有好处。

2.2 练习错题的整理。做错题集是许多英语教师要求学生养成的一个号习惯。一般学生都只是把作业、练习、试卷中的错题摘录在一个特定的本子上,然后分析句子结构或选项,说明错误原因。开始的时候,许多学生会觉得这是浪费时间,还不如省下时间多做几道练习。这是,教师就要及时开展学法指导,首先要纠正一个误区――只做单项选择题。单项是很重要,但完型、阅读也应是做错题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阅读中的错误,更是要从整体思路及方法上找出原因。作单项也要讲究方法,如四个选项中能轻易排除的选项就不必抄上去;考查句子结构分析的,直接用括号、划线等标在题干上等。完形和阅读主要整理思路,在文中找出相关信息,理解为什么做错了即可,而其中的重要语言点和常用的课外词汇就必须摘录到整理笔记中。错题集的整理能促使学生再次反思和检查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明确问题存在的根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化学整理笔记例7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农村科学课堂教学悄然改变,但是在新教学模式下,同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后进生,尤其在农村中学,这样的后进生更为普遍。经调查调查发现,一大原因是升入中学后知识难度加大、自身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对路等造成学习滞后现象凸显,渐渐地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游离于课堂之外,造成学习上的再次落后。

从课堂细节抓起,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着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迫在眉睫。“笔勤免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等格言警句从思维的不同角度道出了勤记笔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组的,学习成绩最差。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学会记笔记、学会整理笔记和使用笔记,对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的作用。

一、以预习笔记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扫除知识的障碍,改变被动听讲的局面,为上课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然而现实是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坐等老师讲课,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有些学生虽然预习了,但是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预习过后书本上空空,脑袋也空空,没有留下任何预习过的“痕迹”。

预习笔记是在教师上课前,记录学生自己在提前阅读新教材时感知的重点难点和疑问点;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或体会;记录自己发现掌握不太好或已忘了的旧概念、定理、公式等。这种预习笔记只需要简单地记录,做好标记。在做标记的时候只要写些自己能看懂的符号就可以,比如“?”表示看不懂不理解的知识,“!”表示重点知识。例如:七年级上第四章第四节《物质的比热》预习笔记:!?(表明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热量;?(疑问点)热量和温度区分;!(重点)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影响因素。这样一个简单的预习笔记,学生上课前一分钟再看下,就可以带着问题听课,原来懂的地方可以加深印象,不懂的地方释疑解惑,一堂课下来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清清楚楚,容易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如果课前教师简单查阅学生的预习笔记,就可以大致掌握本班学生的疑问点,及时调整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以课堂笔记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以往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或者只是盲目地跟在老师后面,黑板上写什么,就抄什么,成了一个不动脑筋的、机械的记录员。总之,学生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习惯于从老师那被动地获取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

记课堂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课堂上的主要精力应用在听、看、想等方面,记笔记只处在听讲和思考的从属位置上,所以不要光顾记而不去思,一定要养成手脑并用,边听、边记、边思的良好习惯,否则定本末倒置,得不偿失。课堂笔记究竟记什么,多记还是少记?这是学生常提出的问题。其实,好的笔记并不需要将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全记下,而是在预习笔记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和有选择地去记。记笔记要简洁、快速、规范。教师讲课速度比记录速度快,因此笔记可以简单甚至可以用符号代替文字。比如由于作图较费时间,记录时可先作简图,课后补充完整;讲例题时,只记录最重要的解题关键点,用“”表示因为,用“”表示所以,用“”表示推出或者物质间彼此的转化联系。最后课堂学习笔记要有合理的布局,章与章、节与节甚至行与行之间要有适当的空隙,也可以在当页笔记的右边留出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空白,以便课后补充、整理、修改。

三、以整理笔记为载体,培养学生主动记忆和整理归纳的学习习惯。

整理笔记的过程是把知识深化、简化和系统化的过程。课中的听课笔记不可能记得很完整,课后有必要进行整理,并且应“趁热打铁”,安排在课后复习中进行。整理、补充课堂学习笔记能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及时和有效地强化对新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整理时,对重要的、易出差错的、有疑难的地方可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以便以后引起注意。如果平时把笔记整理好,阶段复习打开笔记本,花点时间翻翻笔记本,中心突出,重点、难点、关键地方一目了然,大大省去考前突击查找资料、重新思考、临时归纳总结所花的时间,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记课堂学习笔记是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重要载体。通过课前预习笔记,课中听课笔记,课后整理笔记,全方位指导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变“要我听”为“我要听”,同时教师及时指导和查看学生的学习笔记,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的真实情况,并以此指导备课和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必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分析化学整理笔记例8

“记一记,背一背,做一做”,成为现在学生学习生物的应考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在一定时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很快记住的问题就会忘记,根本谈不上自身知识的积累,只能形成恶性循环,“记住――忘记――再记住――再忘记”,基本上考试几次就会有几次这样的循环,久而久之就形成厌烦心理。如何改变这种状态改变现状是每个生物教师是责任。

一、重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大部分来自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实践教育,在实践中得出教学理论,这样不但强化了学生的记忆,更给学生带来了乐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利用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农场、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生物学习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生活常识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生物学,同样生物学也让我们更懂得了应该热爱生活。

二、记忆方法

记忆就是客观存在,是物质或物质系统变化的痕迹的即时状态。事实上,最早的记忆是大自然的记忆。但人们习惯于大脑的记忆。可以认为,大脑记忆是大自然记忆中的特殊部分,故记忆可分为广义记忆和狭义记忆二大类。广义记忆泛指大自然的记忆和生命体力活动的记忆,狭义记忆单指大脑的记忆。根据人类的约定俗成,狭义记忆简称为记忆。

人的记忆在《辞海》的定义是“人脑经验过的事物的认知、保持、再现或再认”。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特点及联系,它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再现或再认则为暂时联系的再活跃。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知识经验。通过再现或再认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从现代的理论信息和控制论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们把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编码加工,输入并储存于大脑里面,在必要的时候再把有关的储存信息提取出来,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过程。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将记忆的含义表述得更确切一些。所谓记忆,就是人们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应用过程,是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记忆按其内容可以分为5类:形象记忆,即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情境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语义记忆,又称词语逻辑记忆,是用词语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机能的记。如何运用这些记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忆。

三、学会做笔记

做好课堂笔记是课堂学习的好方法,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做好笔记对于以后的复习,起了很好的作用。

要走出做笔记误区,做笔记不等于重视写、记而忽略听,在做笔记前应该纠正这个错误的想法。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上板书的内容是,要学习的纲要。这些纲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清楚的了解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所以这些板书可以记录下来。

注意听老师的补充内容,这写内容有部分是老师的心得体会,有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老师补充的内容可以记录一下。

记下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这些地方可能的老师疏忽的,也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的地方,所以这些要记下来,及时找老师解答。

记教师的记忆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下难记忆的地方,老师有时会讲一下自己的学习技巧和方法,不防把这记录下来,这样不但能够开发自身的学习能力,更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做课堂笔记是同学们应该注意的事情,上课应该以听为主,做笔记为辅,再好的笔记不能代替听课,笔记可以快速记下,课后在详细的回忆课堂内容记录,这样不但整理了笔记也温习了讲课内容。

四、利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思维方法在学习方法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在实际运用时,既可先分析后综合,也可先综合后分析,还可以边分析边综合。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比较和归类互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过比较,认识生物的异同点之后,才好进行归类;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进行归类,才好进行比较。因此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

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作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作理性概括。抽象和概括也是互为前提的,相辅相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达到对知识正确、深入的掌握。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进而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从跟上解决为考试而学习的恶性循环。

分析化学整理笔记例9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原有的化学知识结构与新知相互作用产生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观念往往难以解释和接纳新的知识和方法,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的内容能动地进行加工、整理、创设切合学生学习心理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诱发和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我认为学生对医用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提高,更是理清知识的来由,化学方法,观点的形成,化学思维能力的完善的过程,而后者对学生后续的化学学习及整个人生的学习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现在所用教材《医用化学》,探讨几个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化学课堂学习效果与学习能力的方法。

I. 分辨异同点

在《医用化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相似但却十分不同,学生容易模糊不清,甚至无法掌握。例如溶液的质量浓度ρB和物质的密度ρ;溶液的渗透浓度与溶液物质的量的浓度等。掌握这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就需要一个清晰的思维结构,可以用比较、类推的方法帮组学生找到异同点,在分析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原有知识发挥想象,列举类推,在理解知识的特征点是也提高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的思维。

比较是找出知识点最常见的方法,要求学生观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事件、图表或表格,证明和确认物体的异同点,然后掌握知识点。例如在讲述溶液的质量浓度ρB时候就可以和物质的密度ρ进行比较:

通过计算,分析比较,学生在找异同点时候,积极调动思维分析二者的差异,在熟悉的知识物质的密度的对应比较下,溶液的质量浓度的概念、特点,应用就在思维中系统化了,知识的获得更加牢固。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利用比较,辨别事物特征,拓展思维,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出了比较以外,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分类、类推、演绎等,从熟悉的知识点出发,在新知识点上辨认异同点。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与及时的回馈使得学生的获得知识是在自发的状态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只针对目前课本内容局限学习,而是为后续的自学能力打下基础。和单纯的书本知识教学相比,笔者更宁愿接受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在此时,学在未来”。

II. 暗示与提问

提问是教学策略之一,是学习和满足一个人好奇心的方式,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关键性教学技能。在教学中,为了使提问达到预期目标或学习效果,老师提问的水平以及问题的暗示、问题的难度和认知,一定会在问题发出前有良好的铺设。暗示与提问的衔接在不同种类的问题在不同的时间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相适应。

例如在讲述“渗透”这个知识点可以做如下暗示与提问:

实验:在烧杯内盛半杯清水,滴入一滴红墨水

问题:为什么水全部变成红色?

学生会在原有知识内搜素,得出答案——“分子的扩散运动”

这个问题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关于分子扩散运动的知识后,再来讲述渗透现象并且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与思考,学生很容易得出渗透其实就是有条件限制的分子扩散运动。什么条件呢?在依据教材的演示实验中可以做如下暗示,如果没有半透膜会有什么现象?如果是敞开漏斗会是什么现象?如果是封闭球形容器会是什么现象?这一系列暗示性的提问学生是容易结合生活知识得到渗透要产生的必须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半透膜的存在。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精确暗示,通过直观实验观察,唤起学生记忆中的知识点,提醒学生思考点,暗示学生思维推理,学生在反复思索与暗示设问中不难准确抓住答案和知识点。而在这个环节结束时候教师的准确的概括与清晰的解答无疑使知识的讲述得到巩固,也给了学生思考后的肯定,增强的学习信心,提高了分析能力。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了遇见新问题时候,如何把握思考的方向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点是构成任何学科知识的基本要素,知识点的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深入浅锻炼了学生分析、类比、联想、证明的能力。从本质上获得的知识才能在运用中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空间,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的目标。

III. 概括和笔记摘要

尽管随着科技的进步,今天的教学手段不断科学化,教学模式也丰富多样化,但讲述依然是教师传授的常见的、基本的方法。学生“听”和“看”的接受过程都离不开做笔记。研究表明,只是将知识信息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很多经验也告诉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的笔记越多,学习效果越好。学会概括和笔记摘要也是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的。

分析化学整理笔记例10

片段回放

1.教师出示情境图。(小华、小明和小军去文具店买同一式样的笔记本,小明买3本,用去18元,小华买5本,该付多少钱?)

2.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题目中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师: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需要哪些条件呢?请收集相关信息填在表格中。教师出示表格,学生独立填写。

诊断:学生亲身经历了表格的形成过程了吗?解决问题的策略虽然不可传递,但却是可教的。上述片段中,教师将“列表”的策略送给学生,学生缺少列表的主动心理需求,仅按教师的要求被动地完成表格填写,未能亲身经历表格的形成过程。对于“为什么要列表”、“列表的价值何在”,教师未能作出有效的教学引领,学生对列表的真正目的并不清楚,这样的教学过程存在教师指导“越位”行为。还有的教师没有提供表格,直接放手让学生尝试整理条件和问题,结果学生表现出不知所措、把条件重抄一遍、直接进行列式等现象,难以形成比较满意的整理结果,这样的教学过程又存在教师指导“缺位”行为。

改进:1.教师谈话:小华、小明、小军去文具店买同一种价钱的笔记本,你能算出小华用去多少元吗?

生:不能,因为缺少条件。

2.(播放录音)小明:我买3本,用去18元;小华:我买5本。

师:小华用去多少元?

生(疑惑):语速太快,需要的条件没有听清楚。

师:能不能想个办法,把我们需要的信息留下来?

生:用笔将需要的信息记下来。

3.(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记录,全班展示。

生:小明买3本,用去18元;小华……

生:3本18元;5本,多少元?

生:小明:3本 18元

小华:5本 ?元

4.学生在比较交流中明确第三种记法简洁、清楚、完整。

师:给第三种记录方法加上边线,就形成了表格。出示:

说明:列表策略不等同于列表,不能把目标定位在学生仅仅可以列表整理信息,还应该让学生经历从有效信息的收集、列表整理、根据表格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感受价值等系列活动。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将主题图中的信息逐步呈现,先出示教材中的生活情境,接着采用语言叙述方式呈现条件和问题,“逼迫”学生对信息进行收集、纸笔记录,通过“逼迫”引发学生主动运用策略的内在心理需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对不同记录的方式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明晰记录要简洁、清楚、完整,并逐步形成完整表格,生成策略内涵。这样的教学使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生动体现,学生充分经历了表格的形成过程。

二、策略使用价值学生难以体验

片段回放

1.整理出表格后(如下)

师:小华用去多少元?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完成。

交流汇报。

生:用18÷3×5=30(元)。

师:每一步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呢?

生:18÷3先算出1本笔记本的价钱,再乘5算出小华用去多少元。

教师给予肯定评价,教学进入下一环节。

诊断:学生真的体验到列表的价值了吗?经过对条件与问题的收集整理,完成了列表,此时应充分依托表格进行解题的深度分析。上述教学环节中,学生即使不列表也能完成列式与解答,使信息收集、整理列表环节与分析、解答等环节脱节。学生不能透彻地领会完整的列表策略,为列表而列表,列表与解答被人为割裂,没有将它们有机融合,学生很难体验到列表策略的价值。

改进:整理出相关表格后,教师可按下面三个环节逐步推进:

1.师:要解决“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个问题,你是愿意看题目情境图还是愿意看列出的表格?为什么?

生:愿意看表格,因为情境图中信息太多、有点乱,看表格更清楚、更便于思考。

2.师:观察表格,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互相交流。

生:根据表格第一排3本、18元这两个条件可以先算出1本的价钱是6元。

师:从条件想,可以先算出笔记本的单价。

生:先看表格第二排,要求5本笔记本多少元,就要先算出1本的价钱。

师:从问题想,就要先算出笔记本的单价。

3.师:不论从条件想还是从问题想,都要先算出什么?

生:都要先算出1本笔记本的价钱。

学生表格旁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说明:让学生充分体验列表价值。列表的优势与价值如何体现――对比、运用。上述教学环节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情境图里的信息是复杂的、凌乱的、情景化的,有的信息还是多余的;而表格里的信息是简洁的、有序的、数学化的,是经过筛选后的重要信息和有用数据,学生体会到列表整理的合理性、必要性,体会到列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愿运用列表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分析时紧紧依托表格,使条件与问题的收集、整理、分析、运用解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避免了为列表而列表。引导学生看着表格顺着两条思路去想,从条件想――综合法,从问题想――分析法,两条思路交叉在“每本笔记本多少元”上,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有效凸显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综合与分析。这样的引导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列表能够更明了、更快捷地分析数量关系,充分体验到列表的价值。

三、列表实质难以领悟

片段回放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学校栽了一些盆花,如果每个教室放3盆,可以放24个教室,如果每个教室放4盆,可以放多少个教室?

1.学生读题。

2.列表,独立解答。

全班交流24×3÷4每一步的含义。

诊断:学生对列表的实质深入领悟了吗?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时信息收集、整理都要列表格吗?“想想做做”第1、2题提供了现成的表格,第3、4题没有给出表格。教学时应把握列表的本质――对应,练习形式可以灵活一些,把学生会整理信息、会分析信息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逐渐淡化外在的形式――表格。

改进:

1.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读题。

2.师: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你打算怎样整理信息呢?

3.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收集信息、进行整理。

4.组织交流。

引导生成出:表格式,画箭头式,文字摘要式等。

5.教师补充:直接在题目中做标记的方法。

分析化学整理笔记例11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会自主学习,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很重要,合理的方法可以使我们在学习中事半功倍,下面我们来谈谈高中物理学习中预习、上课、课后复习、习题等几个环节的主要方法,希望能给同学们的物理学习带来帮助。

1 学习物理要学会预习教材和阅读有关参考书。

预习教材,除了学习物理知识之外,还要注意学习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在研究解决各个物理问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些典型的、常用的方法,在书中多次反复出现。例如等效法、理想化模型方法、类比法、假说法等。阅读时应该多留心、多揣摩,逐步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会。在学习时还要善于提出问题,做到看书与思考相结合,看书与质疑问难相结合。每遇到一个结论时,应该想一想,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是怎么来的?采用了什么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等。

有条件的还可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通过预习知道下面一节课要学习那些内容,最好能列出提纲。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规律能通过预习而理解。

2 怎样才能理解一个物理概念呢?

2.1 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

2.2 明确概念的内涵。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或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深入理解概念的定义和它的物理意义对于物理量其内涵包括;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是否是矢量?如果是矢量,它的大小和方向是如何定义的?如果是标量,它的数值是如何定义的?它的单位是什么?

2.3 概念的外延,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也就是概念的适用范围。

2.4 了解该概念与有关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例如在学过位移概念后,应了解定义这个物理概念是用于描叙物体在机械运动中位置的变化,为下一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做准备;其内涵是由起点向终点的向量,大小就是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单位是长度的单位:米(m),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是:路程是标量,是路径的长度;在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变的情况下,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

3 怎样才能理解一条物理规律呢?

3.1 明确形成规律的依据、方法和过程。这不仅对可以帮助我们体会人类的科学发展规律,对我们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也是及其重要的。

3.2 明确规律的物理意义及其表述。包括:该规律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该规律所反映的物理本质,明确规律表达中的关键词句,明确规律的数学公式的物理含义等等。

3.3 明确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任何物理规律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发现的,或在一定条件下推理得到的,并在有限领域内检验的,所以,物理规律总有它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3.4 明确该规律与有关规律间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库仑定律,应该知道其发现过程,是库仑用库仑扭秤通过实验事实总结出来的, 而且库仑还创造性地用相同形状的导体接触时总是平分总电量这样一个规律解决了电量的测量问题。应该理解库仑定律的内容: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他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其数学表达式是: F=k*(q1*q2)/r2,其中的 k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常量,称做静电力常量,由实验测得为:k= 9.0×109n・m2/c2。这一表达式其适用的条件是真空中的点电荷的情况,所以r0时,f∞的结论是错误的。

4 上课要全神贯注听老师讲解,认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

把自己预习时对问题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相对比,看看自己理解的是否正确,在预习过程时遇到的问题通过上课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讨论,是否已经搞懂了。老师在课堂上可能会组织大家进行讨论,这时要认真参加,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力求在课堂上把要学的知识弄懂弄透。假使有的问题一时没有搞懂,要经过看书问同学或者问老师解决。不仅是记住新的知识,而且要努力让新的知识成为所掌握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使新的的知识成为自己的常识。在听课中,不只是弄清基本知识,还要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思维能力,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同时还要做好课堂笔记,学会记课堂笔记。听课要不要记笔记?还是记笔记好。记课堂笔记有助于理解所学内容,有助于复习记忆,也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稳定。关键是学会记课堂笔记。有的学生企图把老师的话全记下来,还追求笔记的完整,过多地考虑笔记的形式,这样会影响听课;有的学生课后不整理,不翻阅笔记,这就失去了记笔记的目的。须知,记课堂笔记不是目的,目的是帮助理解学习内容,有利于复习和记忆知识。课堂笔记要用自己的话,把老师讲的重点记下来,书本上有的少记或不记,书上没有的多记,尤其要重视记下分析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和方法技巧等,让笔记成为自己的探索新知识的激发点。课后要及时整理笔记。整理笔记的过程,既是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复习巩固的过程。如果还没有掌握记笔记的方法,听课和笔记发生矛盾,要把听好课放在首位,下课后再参照同学的笔记补起来。

5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看书课堂笔记,将课堂所学的物理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再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学到的知识要善于运用到实际中去,运用的范围很广,包括解释现象、讨论问题、设计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等。

6.1 会审题,理解题意是正确解答物理习题的前提,要迅速地理解题意,必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句,找出需要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必要时画出草图帮助理解题意。

6.2 分析物理过程,一个综合题,往往由若干彼此独立的子过程组合而成,这些过程又不是孤立的,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系,只要仔细分析物理过程,寻找到前后过程的联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6.3 选择合适的方法,从思维的角度看,供选择的方法包括分析法、综合法、假设法、取消法、反证法 、递推法等等。从物理的角度看,供选择的方法包括模型化的方法、隔离分析的方法、等效变换的方法、叠加的思想方法、对称处理的方法、极端分析的方法等等。从数学的角度看,有代数法、几何方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