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公共管理学基础

公共管理学基础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1 09:23:57

公共管理学基础

公共管理学基础例1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253-02

多校区是指具有一个独立法人,却有至少两个在地理位置上不相连的校园的学校。随着高职院校事业的发展,多校区办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并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一个常态。由过去的单校区高职院校转变到多校区高职院校,必然使高职院校原有的教学活动、管理等方面出现新的问题。而授课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管理自然成了多校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面临的一个尤为突出的问题。

一、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文献阅读、资料收集,在笔者本校以及周边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师和管理等层面开展访谈、调查,了解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的现状,并从中分析得出目前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管理理念滞后

由过去的单校区转变到多校区,院校的发展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公共基础课授课对象的分布、授课教师等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管理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但实际情况是,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完全摆脱原有管理观念的束缚,在教学管理内容、方式、方法及手段等方面,还是原来单一校区时管理理念的延伸。

2.缺乏合理有效的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

管理理念滞后,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自然也是多数沿袭单一校区时的模式。殊不知,以往那种单一校区的教学管理运行模式、操作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多校区教学管理的新情况。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科学地制定与管理模式相配套的多校区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3.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监控不够健全、不够到位

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也是促进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但多校区办学,由于其校区在地理位置上的分散以及规模的扩大,在管理上往往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进行指导和调控,具体的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则缺乏必要的、及时的监管与控制,而学校本身又往往缺乏对教学质量的自我约束机制,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多为随机性的检查和对突发教学事件的处理,这样势必会影响学校高层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教学自律意识下滑

多校区办学,地理位置上的分散,使教师有“天高皇帝远”的心理,再加上缺乏合理有效的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体制与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教师教学的自我管理、自律意识明显下滑,教学质量下降,从而制约、影响了公共基础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多校区办学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新生事物,多校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研究可资借鉴的直接范例少之又少,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管理研究则是几乎为零,而多校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针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管理研究没有先例。因此,本文力图以笔者本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管理为载体,充分吸取目前微乎其微研究中的合理因素,从文献资料收集整合和走访感悟中,从教学管理决策者和执行者管理理念的转变、教学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的革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和培训、配套物质保障的提供等角度去寻求革新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的路径选择。

二、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的合理化举措

1.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理念角度

正如在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所分析的,“由过去的单校区转变到多校区,院校的发展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公共基础课授课对象的分布、授课教师等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管理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理念,必须要适应多校区办学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尊重并遵循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规律,本着“凝聚整体实力,施行人本管理;革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等原则,深入探索和实践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模式,深化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内容和机制体系改革,以实现单一校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管理向多校区教学管理的合理过渡和转变。

2.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角度

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等的研究,要基于一定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考核评价机制,而目前公共基础课处在改革状态,如其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正在改革、探讨阶段,因此目前的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研究主要是基于现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的管理研究――整合教育资源,注重实施科学的分层专业项目化管理。一方面,加强学院、部的二级管理,使学院、部成为联系主校区与基层校区的基本枢纽;另一方面,在加强学院、部二级教学管理体制下,整合资源,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扩大二级管理自限,成立教学信息中心、教学考试中心等机构,实现教学管理的专业项目化。

3.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监控角度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中心或者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关键是要真正落实机构职责,从人员到物质都需要落实保障。要建立健全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可以聘请校外专家,由校外专家加之校内教学督导组成督导团,定期不定期地到各个校区听课、巡视;落实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制度,鼓励落实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定期出版教学督导通讯,师生全面了解、学院部动态信息。

4.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角度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数量明显不足,每学期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比例都达到1:1以上;外聘教师的责任管理难,加上多校区办学,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教学自律意识自然就薄弱了许多。为此,为加强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大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引进力度,在此基础上,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培训力度,如通过形成定期交流制度、组织观摩优秀公开课等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通过师德师风教育培训促进教师自律意识的增强。

5.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配套物质保障角度

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建设,配套物质保障是基础。学校层面要给予高度重视,舍得为公共基础课提供充分的经费投入,一方面用于公共基础课基本设施的投入,如购置网络化教学平台的仪器设备、软件等;另一方面用于公共基础课日常运行管理,如在职教师的培训、教学交流、教学平台的开发维护等。

本课题研究从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决策者和执行者管理理念、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监控、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配套物质保障等角度,提出了适合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的一些合理化举措,以期对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周玲.中外多校区办学的案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2]杨文斌,黄葳.高校多校区办学教学管理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3]陈家颐.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4]梁桂麟,徐海波.当代高校公共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公共管理学基础例2

二、我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的现状

大学数学系列课程和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作为我校主要公共基础课,一直受到学校领导和二级院系的关注与重视。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大学数学系列课程和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始终把提高全校公共数学基础课程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放在我院教学工作的首位。根据基础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面向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拓宽学生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课程跨越式发展的系统目标,将数学和计算机系列课程建设作为综合的系统工程,构筑了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先导、以教学队伍建设为核心、以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为中心、以实践性教学环节和网络资源建设为途径、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为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课程建设新模式。

在教学队伍建设方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用现代教育思想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活跃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改革,改变教学模式,使基础系列课程从传统教育走向教育现代化。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如青年教师培养规划、教师岗位基本要求、教师培养与学历提高规划、教研活动和教学研究、学术研究等。

在课程体系方面,突破传统课程的体系,构建了能力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增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内容方面,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了力度大、成效显著的改革和优化整合,重点研究和解决了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更新、课程体系的层次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等问题。

在教学条件方面,突破传统教学条件和教学模式的限制,开辟教学互动社区等网络资源,配合多种教学软件、CAI课件、网络资源和大量实际问题,教学大纲、教师教案、知识结构图、CAI课件、实验指导、习题及答案、单元测验、现场教学录像等网络资源已经上网,并不断更新和持续深化,形成了课程教学条件和教学模式的新格局。

在教学质量方面,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师的教学效果受到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和学生的好评。在学校“一堂课教学竞赛”和“课堂优秀教学竞赛”活动中多人获得一等奖。尤其是新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快,进步大。一批优秀教师已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学校的品牌。

通过上述工作,高等数学课程2003年被评为四川省首届精品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2004年被评为学校精品课程,部级十五规划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学数学系列课程的建设》项目获得2004年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尽管我们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数学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在学风方面,由于学校扩招和生源质量的下降,学生在数学系列课程和计算机系列课程的学习中表现不如以前。部分公共基础课教师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风气不浓厚,课前课后少有学生提问,学习急功近利。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刻,基本运算不熟练,基本操作技能不强,动手能力差。从直接的效果来看,在考试试题的难度并未增加甚至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我校的公共基础课考试学生成绩较差,有的专业学生不及格人数甚至超过了40%。

在教风方面,由于教师工作量增大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影响,少数公共基础课教师存在浮躁心理,对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缺少教学研究,教学投入不足,教学水平和艺术不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不强。

此外,公共基础课教师一年四季辛勤劳动,付出与回报不匹配。由于长期从事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在业务研究上有所欠缺,而职称评定主要依靠发表的文章和从事的科研项目,部分基础课教师心态不平衡,心理负担重,心理压力大,难以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

三、加强我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目前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加以解决呢?我们认为: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革,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快速转变。各个高校面临的生源竞争压力日益激烈,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就要求我们认清严峻的形势,认清面临的巨大压力,并且根据新形势下学生的特点,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树立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正确的成才观。任何学生都可能成为人才,只是所学的专业或所从事的职业不同而已,个性化教育思想要求高等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注意“因材施教”,保证学生能按其特质充分发展。

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思想。教学质量观体现在“以教师为本”逐步转移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掌握知识多少、综合素质高低和能力强弱作为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特别在目前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时代,更应该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新形势下,作为教学管理者,要牢固树立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思想,围绕教学积极开展工作,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经常深入课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和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倾听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成为教学工作的管理中心、协调中心和服务中心的指导者。

2、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教书育人

教学过程不仅表现为传递知识、提高能力,更有情感交流、品德培养、行为习惯养成及教师人格力量和环境影响等全方位的作用,这是任何先进技术都不能取代的。教师只有展示渊博的知识、严谨的学风、认真负责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学生的心目中才会有威信,才能真正展现人格魅力。教师,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师,面临的是刚进校的新同学,教师的一举一动,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久而久之,教师的言行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自己特别敬佩的老师,开始可能是模仿,逐渐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教师的言行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一代传一代,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因此,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教好书,还要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3、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学队伍的建设,保持和发挥优良传统

在安排基础课程教学任务时,要选派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担任公共基础课的主讲教师,并要求教授、副教授上本科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的任课教师要相对稳定;新担任公共基础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经过辅导、上习题课等教学环节的训练,通过教学关之后才能上公共基础课;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开展教材教法的研究和讨论;积极开展教师的相互听课制度。

严格执行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明确教师的权利、义务,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质量意识。完善公共基础课教学督导小组(即教学指导委员会),听取公共基础课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指导、监督和保障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学,保障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在教师教学质量考评的同时,对教师素质进行全面考评,把教师的师德、教风纳入考评体系。结合聘任制和教师考评,建立教师的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淘汰机制。实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红黄牌制度,对评价不合格的教师建议调离教师岗位。在教学酬金的分配上对公共基础课教师有所倾斜,优先解决优秀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后顾之忧(如职称的评定、爱人的调动等)。培养年轻教师,打牢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

4、加强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把教学研究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眼学科前沿,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并注重把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在人们的印象中,基础课程没有多大的变化,认为只要教了几遍就能背住教案,没有必要花精力去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其实不然,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我们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进程。

我们要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花功夫。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增设研究型、设计型、创业型、网络化教学内容,并倡导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鼓励教师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面向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软硬件环境建设。加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鼓励教师自行研制课件,充分发挥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的作用,促进全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同时,积极开辟课外“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倡导课堂教学、网上教学、实践教学“三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能力。

5、倡导教学与学术研究并重

科学研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风范,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而教师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渠道,将这些变化传递给学生,进而引发他们的变化。教师只有重视科研工作,重视学术修养的不断提高,才能真正做好教学工作,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6、组建优生优培班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对90%的学生有效的教学方法,对10%的特殊优异的学生则是极大的压抑和扼制。因此,对特别优异的学生可以考虑实施特殊培养。以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卓越人才”为目标,遴选优异学生,提供优越教学条件,实行导师制和个性化培养,使学生在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团队合作、表达与交流、问题求解等方面受到更好的训练。

7、加强数学考研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管理

数学考研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全校关注的事情。我们要认真总结近几年来的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可操作的具体方案,加强数学考研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管理,确保数学考研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

8、加强教风、学风、考风建设,构筑良好校风

教师的教风和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学生的考风和学风是构筑学校校风的基础。良好的校风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针对目前教风、考风和学风出现的新情况,把教风、考风和学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突破口,强化对教风、考风和学风新情况的研究。在坚持教育和预防为主的同时,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教风、考风和学风的根本好转。

9、加大考试改革的力度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是其他环节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我们要重视考试和考试改革工作,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考试纪律,一手抓考试改革。丰富考试内容、形式和方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可操作的考试制度和成绩评价体系。重视命题和考试方式的创新,强调结合课程特点,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如“多次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口试+笔试”、“试题库考试”、“半开放式考试”等形式,公共基础课等量大面广的课程实行教考分离。考试时间可以更加灵活,可以是两个小时,也可以是一个半小时。以考试改革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使考试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真正起到“指挥棒”作用。

10、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加快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进一步改善我校的教学基础条件。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教学投入的重点,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并把参与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校正处于“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是关键所在。我们必须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狠下功夫,使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各方面素质好,而且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公共管理学基础例3

然而,公共管理学科几年来的发展也遇到了对公共管理学科涵盖范围的困惑,究竟什么是公共管理,它应当包括哪些领域?这是公共管理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只有在这个问题上取得共识,公共管理学科才能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按照我国目前研究生专业目录(1997年),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5个二级学科。在本科专业目录中则是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管理、公共事务管理等四个二级学科。这两个专业目录有相同部分,也有不同部分,其差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也感到上述专业目录没有能全面、准确地覆盖公共管理领域。因此,不清楚地回答什么是公共管理这一问题,不利于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和本科专业的发展,不利于科学系统地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从我国目前的学科划分看,公共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所以,我们首先从管理学的研究领域来探讨公共管理的范畴®〇

 

一般认为,管理是人类对自身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进行计划、决策、控制的过程。以人类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所产生的事务来划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划分为三个领域,即私人事务、公司事务和公共事务。公共事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公共管理就是基于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公共事务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于各个国家。但是,公共事务会因为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因为国家体制、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范围。一般而言,以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领域都属于公共事务管理的范围,例如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国家安全(国防与外交)、公共安全(食品、交通)、公共卫生与健康、基础教育、公共资源管理(土地、水、能源、道路)、城市发展(市政设施)、公共环境(污染防治)等。

 

公共管理的实施主体是政府和非营利组织(NPO),其中NPO是近年来随着“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改革而逐渐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并日趋受到重视的。从政府角度讲,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公共财政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资本资源,公务员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人力资源。所以,公共管理不等同于我国一些学者所讲的行政管理,其涵盖的领域要宽得多。从上述判断出发,公共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应当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研究公共管理实施主体及其运行机制的部分,简称“基础模块”;二是研究公共管理具体职能的部分,简称“职能模块”。我们分别论述如下:

 

一、研究公共管理实施主体及其运行机制的部分(基础模块)包括以下领域:

 

1、行政管理,主要研究作为公共管理实施主体的政府机构的组成、运作方式、治理机制、绩效管理等;

 

2、非营利组织(NPO),主要研究NPO的组成方式、运行环境、管理模式与方法等;

 

3、公共政策,主要研究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检查、反馈机制,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4、公共财政,主要研究公共财政的收支机制,包括税收、政府预算、公共支出管理等;

 

5、公共人力资源,主要研究公共组织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宏观人力资源政策等。

 

二、研究公共管理具体职能领域的部分(职能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领域:包括宏观经济管理的有关方面,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特殊行业的管理;工商注册管理等,可以称为国民经济管理;

 

2、社会发展领域:包括就业与劳工关系、社会保障、人口管理、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管理、文化事业等,可以称为社会发展管理

 

3、公共卫生与医疗领域:包括公共卫生、医疗、食品安全等,可以称为公共卫生与医疗管理;

 

4、公共安全领域:包括国际事务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管理(交通、治安)、公共危机管理等,可以称为公共安全管理

 

5、公共资源领域:包括对土地、水资源、环境、能源的管理,可以称为公共资源管理。

 

可以看出,上述两个部分正好构成了两个纬度,以基础模块为X轴,以职能模块为Y轴,正好构成公共管理学科的矩阵结构。公共管理实施主体是落实公共事务管理的基础,公共职能部分是公共事务管理的具体体现,两部分在任何一个具体的公共事务管理中都可以实现有机结合。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根据中国的现实,在现阶段,国民经济管理中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宏观经济调控都是公共管理应当大有作为的领域。因为,中国尚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20多年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这可能是中国公共管理的特色之一。

 

另外,由于在现代社会,公共管理的大部分职能是在城市中落实的,同时,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有不同的特点。我国正处在城市发展的关键阶段,缺乏城市发展规划和管理的人才,因此,可以考虑在公共管理下面设立“城市管理”二级学科。

 

同时还需要指出的是,公共管理虽然是管理学,但是,由于它涉及领域的特殊性和内容的复杂性,它需要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众多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做基础和支撑。特别是政治学和经济学,对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根据上述分析,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可以按照上述领域设置十个二级学科,即行政管理、非营利组织、公共政策、公共财政、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国民经济管理、社会发展管理、公共卫生与医疗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公共资源管理。在十个二级学科的基础上还可以设置三级学科的研究方向,鼓励教师和研究生在上述领域进行深人研究。

 

上述十个领域,特别是职能模块的五个二级学科领域中的问题,还有许多其它学科在研究,并且,对于这些公共事务的问题,也必须是多学科共同研究才能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不是任何一个单一学科能够独立解决的。对于上述领域,公共管理主要是从管理学角度进行研究,也就是说,公共管理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既定的体制、社会环境、可用资源等条件的约束下,通过选择管理模式和制定管理手段实现对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或者说,公共管理不仅要回答“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可以看出,由于公共管理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任何一所高校想覆盖全部研究领域都是十分困难的,应当各有侧重。

 

从公共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层次上看,也应当各有侧重点。公共管理的博士研究生是培养在公共管理领域研究和教学的人才,所以,应当鼓励学生在系统掌握公共管理学科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在公共管理二级学科内细化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的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学术型是博士生的前期预备阶段,只应占硕士生的一小部分。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是主体,对于没有过就业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应当以二级学科为基础进行培养,以利于学生毕业后寻找就业岗位。对于那些在职学习的硕士研究生,例如MPA,应当考虑三级学科的特色,使得学生可以更密切地联系实际。在这方面,目前中国人民大学设立的17个MPA专业方向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公共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则要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可以按照一级学科招生。对于研究和学习公共管理的本科生而言,“基础模块”是教学的基础,其中的课程是从事公共管理所必修的,要让学生了解公共管理实施主体及其运行机制的要求。在基础模块中,社会对NPO、公共财政、公共人力资源方向的毕业生也许会有一定的需求量。“职能模块”是本科生的专业方向,随着公共管理重要性的提高,社会上的需求会增加,它们将是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领域。我们应当面向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实际工作需要,既可以按照公共管理职能划分专业方向,也可以将有关公共管理职能加以综合,形成“城市管理”等专业,以扩大学生的就业选择空间。

 

公共管理学基础例4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ublic

Infrastructure Course in the New Era

ZHU Qingbao, YE Yongpeng

(Three Gorges Tourism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Yichang, Hubei 443111)

Abstract Vocational training institutions charged with the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services, management of the first li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high-skilled professionals, higher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dual properties.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connotation promote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system of lifelong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we must face up vocational courses should be functional role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in personnel training, updating vocational teaching philosophy, deepe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security mechanisms to enhanc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public Infrastructur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1 正视高职公共基础课的教育功能

(1)开设高职公共基础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输送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但同时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更何况,要“系统培养技能人才”,绝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而是根据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其素质是指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在内的综合素质。(2)开设高职公共基础课是为专业教学服务,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公共基础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其重要任务就是为专业课教学服务,为专业课教学进行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能力、习惯等方面作准备。不少用人单位已为此感到困惑:高职院校好像是在为企业培养一个个“机器人”。为解决类似问题,公共基础课是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坚实基础。(3)开设高职公共基础课是为终身教育奠基,适应学习型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生未来的学习深造,既可以直接参加专升本学习直至继续攻读研究生,又可以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再上学深造,还必须坚持在岗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不管是哪种继续学习,都必须以一定的公共基础课的学习与训练来奠基。

2 坚持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原则

(1)人文与职业性相结合原则。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既要重视人文教育功能,又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凸显为专业服务的功能。公共基础课教学被过分压缩甚至删掉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不能适应专业教学需要;反过来因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略基础知识、基础方法及能力的培养,学生又遇到难以适应岗位(群)变化的困难。(2)必需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成功之路,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必须与之相适应。坚持必须、够用的原则。(3)适度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一是比例适度,二是难易适度,三是拓展适度。高职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相对本科生而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按照分层次教学的需要,区别对待,拓展适度,充分考虑学生继续深造、终身学习的需要。

3 落实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措施

3.1 切实更新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理念

(1)树立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为专业课教学服务的理念。必须在更好地联系专业实际、更充分地为专业服务上下功夫,满足专业课教学之所需,使师生深刻体会到公共基础课教学的不可或缺性、不可替代性。(2)树立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与“双证制”对接的理念。推行“双证书”制度,公共基础课也可以大有作为,必须主动在教材选取、教学内容、考核评价等方面实现与技能等级证书取得相对接。(3)树立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为终身教育奠基的理念。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必须落实终身教育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切实提升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改质量

(1)教材改革提质量。高职公共基础课首先要进行教材体系改革,这是提升教改质量的前提。(2)课程改革提质量。深化课程改革是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基础。要根据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加强突出专业特色的公共基础课精品课程建设,把教材体系转化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3)教学改革提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是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核心。要围绕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围绕服务技能等级考核、围绕服务学生终身发展进行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合理选择、适度拓展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为学生继续教育及终身学习打下基础。(4)教研改革提质量。深化教研改革是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助推器。要围绕教学大力开展高职公共基础课教研活动,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研讨或专项课题研究,以指导实际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要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动态,研究职业岗位对相关公共基础课教学的要求,及时把行业、企业最前沿的动态及要求反馈到公共基础课教学之中,增强教学的时代性;要开展公共基础课为专业教学服务、与技能考核对接的教研活动,提升公共基础课教学的专业特色;要开展教研竞赛活动,提升公共基础课整体教学质量。

3.3 切实落实高职公共基础课保障机制

(1)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教育教学必须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础,也是落实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基础。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认真开展市场调查,了解市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掌握人才市场的发展规律,从学生全面发展、就业创业、终身学习等全方位进行科学论证,正确审视公共基础课的地位作用,合理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使人才培养方案科学、适用、有效。实践证明,旅游类高职专业公共基础课的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以25%为宜,至少要保持在20%以上。(2)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深化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十分重视专业团队建设,公共基础教师虽然也被列入其中,但建设重点多在专业带头人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方面,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看似相对弱化。加强公共基础课名师、骨干教师选拔与培养,建设一支体现高职特色的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3)认真执行教学监管制度。有了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后,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否落实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监管制度的执行力度。实践证明,如果监管不到位,即使有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也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公共基础课被随意减少甚至删除的不良现象。

在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公共基础课的功能作用,结合高职教学实际,使公共基础课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中发挥出应有的奠基作用。

参考文献

公共管理学基础例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第三次工业全球化浪潮的到来,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加剧,矛盾凸显,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暴露使得现代政府在作为政治组织的同时还必须作为经济组织承担起管理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职能。传统的以政治学和行政学为理论基础的公共管理模式已经难于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西方本文由收集整理公共管理学界出现了一股称之为“新公共管理”的思潮,并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其最大特点就是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主张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来提升政府绩效,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调整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作为一种政府改革实践,新公共管理模式在西方国家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向市场的转轨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的现实,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起一个灵活、高效、廉洁的政府,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正在于此。而改革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如何进一步划分公共事务治理中政府、市场和社会等主体的角色,促进我国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公共管理的现代化。[1]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国的公共行政改革显然可以借鉴“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经验。

“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重塑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对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经济理性与“新公共管理”

一般来说,“新公共管理”不仅指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于西方国家公共管理领域的改革,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在改革实践中,这种政府管理模式已经逐步形成一种弥补传统行政模式缺陷的新的理论范式。无论以哪一种形式存在,“新公共管理”都是经济理性在公共管理领域的渗透和传播,是公共管理部门依托经济理性对传统体制进行的一场具有深刻意义的改造。[2]

作为一场政府改革运动,“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是引入“企业化政府”的概念,即在公共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对公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造、政府的权力分散与下放、公共业务的合同外包、政府的绩效考核和评估等。[3]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包括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员工参与决策与管理过程、放松管制并推进绩效目标管理、信息技术的利用、顾客服务、使用者付费、合同外包、取消垄断性管制规定等主要内容。[4]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新公共管理”以现代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不仅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还借鉴了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发展等。休斯认为,经济学,特别是公共选择理论、委托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融合到新公共管理中,取代了官僚组织中高层人员信奉的传统公共行政观念。[5]

总之,经济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新公共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它不仅对“新公共管理”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还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经济学教学的目标定位

在当今我国公共行政改革可以借鉴吸收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背景下,经济学对于公共管理专业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凸显。然而,长期以来,作为公共管理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经济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原因在于:首先,经济学通常在低年级开设,因此学生习惯于把经济学当成类似高等数学、英语等的公共基础课,而没有认识到经济学和公共管理之间的关联及其对公共管理专业的指导性作用;其次,从教学内容上看,经济学具有理论抽象、图形多且复杂、数学知识运用频繁等特点,对于文科生占大多数的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对经济学的惧怕多于兴趣。在这种心理下,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之后,对所学知识感到既混乱又茫然,根本搞不清楚经济学究竟要研究什么和解决什么,更不要谈经济理性的培养。最后,由于经济学教学内容多,教学中往往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方式,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沉闷枯燥,教学效果并不好。

为此,必须重新审视公共管理专业的经济学教学目标,合理地定位对于“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经济学的教学工作尤为重要。[6]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考查经济学课程的定位。

1.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学科建设的影响

英国被认为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先驱,以1979年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上台为标志,其改革主题曾被有关学者概括为:私有化、分权化、竞争机制、企业精神、非管制化、服务质量、对工会力量的限制。[7]这场改革给20世纪20年代已经诞生的公共行政学科带来了很大冲击,以政治学、法律、社会分析等社会学课程为主的传统组合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的需要,英国各大学的公共行政专业的课程设置开始转向以经济学为基础的课程组合,随着经济学、公共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的进入,公共管理学科逐步取代公共行政学科,成为培养未来政府公务员的基础学科。

2.经济学理论对公共管理实践的影响

经济学理论对公共管理实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官僚制弊端的分析和以市场为基础的制度设计两个方面。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由于官僚制的存在使政府组织的供给具有垄断特性,造成政府面临组织机构规模的不断膨胀和效率愈发低下的困境,解决出路就是打破政府垄断,引入市场、准市场机制,通过服务签约外包的方式建立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竞争,提高公共物品及服务供给的效率。委托理论被用于分析政治家和下级官僚之间的科层关系,作为委托人的政治家和作为人的官僚之间存在着利益的不一致性,人有可能为追求个人利益而牺牲委托人利益,而政治家为监督双方利益上的不一致则需付出更多的成本,为此,需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官僚组织垄断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模式将会产生巨大的交易成本,从而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因此,应引入市场机制将公共产品和服务转由非官僚组织承担,以降低交易成本。同时,经济学还借鉴了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提出了基于市场的公共政策设计。

综上,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为“新公共管理”实践开创了思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又催生了公共管理学科的形成。因此,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经济学应该定位在经济理性思维的培养以及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学习上,这样的课程定位既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

基于以上认识,为实现公共管理专业经济学教学目标,需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在借鉴国内外大学应用能力培养经验的基础上,现尝试提出“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公共管理专业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

1.设计体现“公共管理”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

对公共管理类专业而言,经济学课程的内容设置应在保持其基本内容体系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增加和删减处理,从而突出“公共管理”特色。适当增加公共政策分析、公共产品的供给、公有资源的管理、税制的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在讲述各经济理论的同时,加大对政府出台的各类经济政策的分析,从而阐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同时,对于较难的理论模型及数学推导部分则可以进行简单化处理。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调整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分析政府公共政策,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采用引导—互动式教学法,实现讲授和自学相结合

“引导—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采用互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实现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授课方法。教师的引导主要通过讲解要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归纳问题、设计练习等来实现,学生的互动参与主要是通过自读自学、问题质疑、展开讨论、答题写作、迁移创造等形式完成。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把经济学理论分成基本理论和由基本理论推演而来的扩展理论两类。以弹性理论为例,需求的价格弹性部分属于基本理论,教师需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而需求的收入弹性、交叉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等,则属于扩展理论,教师完全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或学生自学方式进行。

3.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增加辅导课环节

在不增加公共管理专业经济学课程总学时的基础上,在每一章结束时,增加两学时辅导课,用于课程重点、难点、习题的讲解及案例讨论。利用辅导课,教师就可以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投资、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进出口等因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案例讨论是辅导课环节的重要内容,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案例,学生采用小组讨论、自由辩论等多种形式就某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

4.建立多手段的综合考核体系

针对公共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考核采用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核综合评定,平时考核包括日常作业完成情况、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读书报告(经济学领域的名著)的撰写等项内容。在各种考核形式权重的设置方面,要增加平时考核的权重。建立多手段的综合考核体系,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5.建立突出“公共管理”的特色的实用性的案例库

公共管理学基础例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1-0096-01

一、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还没有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该专业是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向开设的,因此,该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明确的标准。不少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在原设相关专业所设课程的基础上,做些修改,增加或减少几门课程,从而形成一个新的专业[1]。针对公共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问题进行探索,重点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审视现有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与不足,构建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特色。

二、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分析

在被调查10所院校中,在培养目标设置方面,均体现以培养具备现代化卫生管理理论、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强的管理、交际能力,了解卫生事业发展趋势,具有创新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医药企业等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但各院校在培养目标设置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没有对应,培养人才类型各不相同,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山东中医药大学则是应用复合型管理人才,还有其他院校是高级复合型人才或应用型人才。因此,中医院校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更具特色,即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有现代卫生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经济管理学的相关知识、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基础知识能力,能够在卫生行政部门、医院、医药企业和各类公共事业组织等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

三、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

关于教学时数,必修课程总学时数:最多的3610 学时,最少1926学时,平均265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最多的2776学时,最少1366学时,平均2603学时。实践学时最多1697学时,最少114学时,平均562学时[2]。各院校的课程设置层次基本相同,但必修课安排比例上差别较大。

调查10所院校发现,各院校课程设置大体分为公共课、医学课和专业课三个层次。公共课程必修课学时在30%左右,公共课科目大体相同,公共课包括:体育、外语、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政治思想、身体素质及基本知识与能力素质类课程。医学课主要以医学概论、医学单科形式设置,医学类课程必修课学时最高为35.55%最低为16.19%,医学类课程必修课学时比例差距较大,各院校应结合自身条件整合医学类课程门数及学时,建议医学类课程必修课学时在30%左右,让学生用较少的学时学习更多的医学知识。专业课主要就是卫生管理、经济类课程,专业课程必修课学时数最高为58.28%最低为35.15%,建议专业课程必修课学时数在40%左右,课程选择要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专业核心课程。

为适应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科组建,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全面分析中医院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四年制)人才培养现状、医学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中医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学课程设置的发展方向,形成具有中医药院校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多次召开专家讨论会、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修订。该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相关体制改革内容,结合本学校自身特点,制定出符合中医院校的教学计划。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课开设9门,656学时,开设体育、外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医药基础课11门,704学时,开设中医基础概论、正常人体解剖学(含组胚)、病理学、生物化学和药理学等;专业基础课11门,528学时,开设经济数学、线性代数、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基础和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等;专业课12门,576学时,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组织行为学、电子政务和文秘基础等;任选课10门,320学时,医学伦理学、商品学、医药信息管理、科研设计与方法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构想,其特征是突出科学、技术。新医改政策下,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从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的中医药高等院校肩负着卫生管理队伍建设的任务。

公共管理学基础例7

摘 要:公共管理学发展演变过程中,不同的人对其进行研究并产生了不同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本文旨在通过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决定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在民主与效率的倾向并影响到公共部门角色定位的逻辑,对其理论基础、发展趋势和落脚点方面的一些争议作些阐述和思考。

关键词:公共管理;理论基础;民主;效率;公共部门角色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于20世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现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政府为迎接技术革命、全球化、国际政治和各种社会公共事务日益增多复杂的挑战,其公共部门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其中也包括我们国家。相当多的人认为这种变化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典范的变革。这促使大批行政学、管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公共管理进行研究,但对于此学科并无统一的研究视角。由于有着不同的知识构成、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不同的人研究公共管理,从而导致了不同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也使得许多公共管理问题有了争议。

一、公共管理的内容与范畴

公共管理学在名称上一般来说有不同的称谓,如行政管理学、行政学、公共行政学、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共管理学,较近的有政府重塑、再造公共部门、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公共过程等名称理论。在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后的研究生专业目录中,把公共管理列为新设管理类的一级学科,而行政管理则是属于该一级学科的居于首位的二级学科之一。二者是最为广泛的名称,其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或简称Administration(来自拉丁文Administratre)。

公共管理,顾名思义,其对象是公共事务,其内容也必须具有公共性。一般认为,公共的范围有大有小,大到全人类公共事务,小到小家庭(或“二人世界”)。但普遍的一致观点,公共管理是指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公众所需要的管理。而且在近现代,由于全球化的浪潮和国际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许多事务具有国际性,需要更广范围的公共管理,如全球性的政治经济、气候与污染、恐怖活动问题,甚至于宇宙空间的事务。

基于其内容,公共管理离不开形式,离不开具体的管理管理机构和管理者。但这又与管理内容的性质有直接的关系,即不同性质的管理内容有着不同的管理主体。现实生活中,政府的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首要部分,政府的行政机关成了公共管理的核心管理机构。但这也存在政府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务,这已非行政所能包揽,而应由非政府组织(NGO,即Non―Organization)和非营利性组织(NPO,即Non―Profit Organization)等来承担。

二、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争

公共管理从其成为一门学科到目前基本上有两类。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基于两种理论,即政治行政两分法和官僚制理论。新的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也在于两个方面,即经济学理论和私营部门管理。

威尔逊首先涉及并由古德诺形成系统理论的“政行二分法”,其精神在于,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则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不能干预行政,排斥政治性及民主和程序标准而维持价值中立,用科学方法追求经济与效率。但在以后社会的发展中,很多人展开了对它的批评,认为它忽略了政治环境对于公共行政的影响,过分偏重行政的技术性,忽视行政的政治性。“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思•韦伯提出的“管理制理论”实质上是一些行政原则,其理论基础是这种类型的权威:“理性/法律型”①。官僚制理论影响极为广泛深远。但正是韦伯制定的他认为理想的普遍适用的、稳定可靠的、严格和精细的组织管理理论,因其忽视人性、苛刻的法规制度和繁文缛节受到了后人的批评,一部分原因是它助长了行政职能扩展和行政权力扩张。传统的理论基础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但我们也可以想到,在新的组织模式完全建立之前,“官僚组织”不会失去其市场的。

而新的理论基础,经济学理论和私营部门管理是在对传统基础理论的批判基础上建立的。新理论基础的两部分在本质上是不存在分歧的。经济学理论和私营部门管理都是以“经济人假设”(个人总是趋利避害的)为基础,并以追求效率和经济为根据,以对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重新考虑。主要是限制政府职能范围,整合政府权力,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建立一种高效卓越的政府。经济学理论作为公共管理的基础也使经济学成为最有利的社会科学理论,这在很多方面取得到了证明。“经济学中最关键的假设有两个。首先,是关于个人理性的假设,即假设个人总是趋利避害的。其次,个人理性的假设使某一精心构筑的模式得以成立,并可以将其高度抽象,依据此模式可预期人们的总体行为。”②就是说经济学理论能对于事物解决方法论的问题上予以帮助,可以用经济学理论对于个人的假设应用在公共政策的分析制定和执行方面。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济学理论尤其是关于个人理性假设理论对于政府各个方面影响日益加深。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政府的公共性和政治性与个人的个体性和“自利性”之间的矛盾。

而对于私营部门,是和公共部门共同构成整体社会组织的两大部门之一。私营部门管理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可以说是在理论和时间上都有其表现。例如公共部门对僵化的韦伯模式的改变而向更具弹性的管理形式的转变是借鉴经济学理论和私营部门的做法,公共部门采纳私营部门中的人事管理制度包括在组织中推行激励机制和其他不同的制度。当然,这些技术不能说绝对是私营部门的技术,但是来源于私营部门。作为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私营部门管理与公共管理有所不同而使公共管理借鉴私营部门遭受批评。如其对象范畴不同:公共大众和个人、小集体。有人认为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大所不同,因而私营部门的管理与公共部门的运作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作为与私营部门最大差异点,公共部门在确定目标和测量结果方面都有特别的困难而不能在此方面过多借鉴私营部门,并且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公共性和非排他性都与私营部门有很大差别,这也是私营部门管理和公共部门管理或许的确存在本质的差别从而造成争议。

三、“经济人”的假设之争

鉴于新的公共管理的经济学基础较为抽象和复杂,有必要略为详述。以上述及经济学理论对于公共管理的支持,但也有着对于此的批评和争议。批评主要体现在两大问题上:一是认为经济学本身就是一种有瑕疵的社会科学,因而它在政治中的运用也是有瑕疵的;二是认为经济学作为私营部门运行的基础是具有效用的,但在政府部门中的运用则是愚蠢的。

这要从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前提:“经济人”假设说起。在传统行政学研究中,“经济人”假设是大公无私的,是利他主义者。但在这里有一个矛盾,就是人如果进入公共组织就成为大公无私者,如果进入私人组织成为利己主义者,显然这是不现实的。后来的“政府失灵”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政府的低效率、自我膨胀和“寻租”行为就说明了行政人员是有“自私”的动机的。在对此批判基础上,公共管理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趋利避害的,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包含利他的意蕴”,从而也出现了以布钦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理论。但是对于不同国情的国家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公共管理理论,那么哪种“经纪人”假设适合我国的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呢?有人主张趋利避害为核心的“经济人”假设应作为我国公共管理的逻辑起点,并用相应的制度和机制约束公共组织和组织人员;有人认为我国作为以集体主义为倾向的国家应倡导“集体主义功利性和公共性”③为核心的“经纪人”假设。笔者认为以公有制为主的经济基础的我国,以发展社会主义为目标,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出现很多问题的情况下,应把我国“经济人”的假设定位在公共性方面,并辅以完备的约束机制。

四、民主与效率之争

由于公共管理理论基础的决定作用和政府职能的履行,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上历来有两种倾向:民主与效率。在美国行政思想史上,一直存在着主义和管理主义两种倾向。前者关注社会公正、平等、民主、回应性等;后者则关注效率。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托马斯•杰斐逊分别作为两种倾向的代表。这种现象具有民主与效率之争的代表性。并且这两种倾向在公共管理历史上呈现钟摆现象。

民主、公平与效率一直存在矛盾。因政府的职能的履行和扩展与提供公共商品和服务使效率主导了早期公共行政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效率标准成为公共管理运作成功与否的主要衡量标准,这就不可避免地与评价公共管理工作的其他标准――民主原则和正义原则――相抵触。然而对于效率标准的毫无保留地接受就会产生许多问题。例如决策的个人专断、社会的贫富分化加剧等等。马歇尔•迪莫克就描绘了一幅合乎人之本性、更具人之常情的管理图景,他认为机械的效率只能是“冷冰冰的、缺乏人性的算计,而成功的行政管理是富有热情的、生气和人性的管理活动。”对政府工作人员来说,“满足公众的共同需求就是对他们行动的最终检验和评价。”④作为享有公共权力,服务公众利益的公共管理如一味追求效率,就会失于对民主、公众、平等的表达。对于我国,更应在现阶段的现实下追求效率的同时,注意公共管理的民主和公正。

五、公共部门角色之争

公共部门角色其实就是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主要是政府职能问题。这一问题自过去到现在一直有着争议。在不断的发展和膨胀下,公共部门成为了一个“巨物”,“从摇篮到坟墓”形象地描绘了其无所不在的深刻影响,也形成了“大政府、小社会”的局面。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由于经济学家对政府规模和活动范围的抨击,使最好的政府就是最小的政府这一观点日益风行。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和评价公共部门的角色和职能。争论的焦点一直是政府在经济方面的作用:“政府是否提供财货和服务?是否应将其中一部门移交市场部门?它是否应该管制或在多大程度上管制?对于这些问题的争论,事实上就是政府职能的合理配置问题”⑤。

新的公共管理要求政府改变角色,改变中央计划,允许经济自由化,对公共企业实行民营化或公私合营,并对政府的管理进行改革,包括行政体制改革和政治上有限的“让步”。但新公共管理的内容之一改变政府职能,缩小政府规模建立“小政府”并非说是无限地削弱政府,而是要求“政府要发挥新的、不同的作用――不是作为唯一的提供者,而是作为促进者和管理者”⑥。但公共管理政府角色的原则对于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公共部门中的运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新公共管理的基础是将市场原则运用于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它是和精简政府、开发市场相联系的,但采用市场和公共管理的方法与使市场正常运转是不同的事情,市场化的转变可能导致腐败的严重及缺少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对于市场的管理等等。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官僚制”可说是在我国还很重要,对于这些新的原则和要求我国是否适应,如应用会有哪些问题,这都是值得研究和考虑的。

因此,对于政府角色争论的结论就是,没有普遍使用的政府角色理论,而每个国家在对本政府角色定位时,必须考虑本国国情,找到适合自己政府的运行模式和政府角色定位,以有效提升政府能力。

席卷全球的公共管理变革在一定意义上说,完全改变了政府管理的理念。事实上,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重新思考政府问题。我国公共管理的目的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十六大报告中讲到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时说:“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⑦我们不能一味全盘批判传统行政管理而全面宣扬新公共管理,应在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中借鉴公共管理变革的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并保持与国际接轨,使公共管理在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注释:

①②[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③对“经济人”假设是否适合我国公共行政的思考[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

④[美]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公共管理学基础例8

政府管理会计这个概念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那个时代的西方国家资本已经累积到一定程度,并且有些国家有了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为了能够更加清楚的知道政府的财政状况,要求政府会计进行改革,强化政府公共责任制,提高财政的透明度和政府的工作绩效等,从而从财政会计中衍生出政府管理会计,以促进政府工作的不断完善,从而推动国民的各方面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在不断高速的发展,但我国政府管理会计的实践与发展和西方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而目前我国的政府部门需要做的预算,成本,采购等等的工作也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在不断的增多,这也需要政府管理会计能够分担财务会计的工作,从而更好的管理政府部门。在1998年我国制定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建立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内容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从而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和对财政预算的管理,并且在随着时间推移做着逐步的调整和改善。2010年的两会上再次强调了对财政以及政府部门管理的重要性,要增强财政的透明度,从而更有效的防范财政风险,反腐倡廉,促进国民发展。而有效的管理政府财政需要获得各类会计信息,也就需要政府管理会计能够提供信息,这也说明了政府管理会计在政府部门中的重要地位。

一、政府管理会计的构建

为了使政府管理会计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政府管理,我们必须完善政府管理会计的构建。政府管理会计的构建基础主要由理论基础、会计目标、记账基础、会计内容四部分组成的。

(一)政府管理会计构建基础中的理论基础

政府管理会计其实是会计学和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将会计学和管理学结合起来,通过对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公共财政学、公共会计学的融合建立了理论基础。

第一,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也被称为政府经济学,是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府经济活动特殊规律性的科学。政府做为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人民一起参与着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通过发挥其职能的作用使我国的市场经济稳定发展,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因此,政府也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公共经济学也是政府管理会计的构建基础之一。

第二,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群体系。公共管理学是以公共财政学为核心的对组织进行管理的学科,它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而政府作为组织的一种自然是可以运用公共管理学进行管理的。公共管理学囊括的学术理论比较多,能够全面的考虑到各方面对政府工作的影响,也是政府管理会计的重要基础之一。

第三,公共财政学。公共财政学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的一门学科。这个学科也就是旧的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与其他企业和个人的财务关系的学科。只是这门学科偏重于政府的财政措施,以及其产生的影响。公共财政学是政府能够更好的管理自身和提高财务工作效率的重要依据。因此,也是政府管理会计的重要舆论基础之一。

第四,公共会计学。公共会计学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针对公共组织的财务管理的学科,在政府部门经常使用,从而使政府部门能够准确的预算,并且节约成本,使财政资金能够获得更好的利用。因此,公共会计学也是政府管理会计的重要构建基础之一。

(二)政府管理会计构建基础中的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一个抽象的范畴,它将会计系统和会计环境联系起来,并把会计理论得到充分的实践。会计目标是人们通过会计实践活动而期望得到的结果,对整个组织的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政府财政管理的的重要会计信息。制定合理的会计目标可以使政府的财政预算,成本,以及采购等活动能够在可承受的范围,避免财政风险。如果会计目标制定的不合理,会影响政府的财政决策,也会影响企业的决策,从而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高危风险,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会计目标在政府管理会计的构建基础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三)政府管理会计构建基础中的记账基础

记账基础也叫会计处理基础,它是指在确认和处理一定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时,选择的处理原则和标准,其目的是对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配比,进而作为确认当期损益的依据。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我们的会计事项中总会有跨期的费用和收入,比如,一个企业当月的采购款项已经用完,采购的机器的价格过高,需要分摊到下个月的采购预算中,那么我们就必须进行记账基础,将采购费用记录清楚,从而不影响会计结算。在政府财政中,这样的款项也是很多的,尤其是建筑工程方面的,施工时间长,款项的数额大,很多都是需要进行记账基础的。只有通过记账基础才能够准确的计算出费用的准确数目,杜绝账目混乱,避免。因此,记账基础也是政府管理会计的重要构建基础之一,也是政府财政透明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政府管理会计构建基础中的会计内容

政府管理会计也是会计的分支,其会计内容的基本是与管理会计的内容差不多的,只是针对的对象不同。一般可以分为财务预算,财政预算的实施计划,政府工程和各项经济活动的核算,对内部员工的绩效进行统计,出各项会计内容的报告,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确保政府的财政资源得到合理使用,强化政府机构内部的管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因此,会计内容是政府管理会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理论基础、会计目标、记账基础、会计内容的结合形成了政府管理会计的构建基础,从而使政府管理会计能够更完善的辅助政府工作,促进社会发展。

二、政府管理会计在整个国民经济和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府管理会计在整个国民经济和国家建设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其重要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可以监控预算执行过程是否符合规定。政府管理会计是以记账基础为构建基础的,在政府财政的执行过程中是要进行严格的记录和记账基础的,能够对会计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研究,从而确保预算款项的合规执行。

第二,政府管理会计对政府内部进行绩效的考核,可以提高政府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政府的执行效率,也可以杜绝不良之风。

第三,可以提高政府财政的透明度。现在的国民已经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政府的管理活动中来了,同时也要求政府能够将政府的财政状况和实施过程体现给民众,一来可以使国民能够更加配合政府实施政府工作,还可以由国民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增加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政府管理会计在政府管理中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政府管理会计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财务管理也在不断的深入和扩展,各级政府使用的资金也日益庞大,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摸索出相适应的财政管理方法以助于对资金的管控,但是我们仍旧缺乏系统和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缺乏系统化的管理。现在我国政府机关已经开始使用政府管理会计,但是没有深入的推广,与财务会计的界限划分不明确,没有形成自身的系统,这样使政府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

第二,数据收集和评价比较困难。目前我国政府管理会计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我们没有形成体系,将事物转换为数据比较困难,而且政府管理会计涉及的学科比较广泛,同时也要考虑到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民生问题等多个方面,因此制定评价标准也是比较有难度的,这也就会影响到绩效的考评。

第三,政府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管理意识。在我国的政府公务员很多都是按章做事,从事政府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只是负责记账,算账,报账,对财政的实施行为没有进行监督,认为预算等方面的工作都是由领导负责的,但是实际是政府管理会计人员必须辅助领导进行财政方面的预算、实施和决策。这样不仅可以减轻领导的工作压力,而且能够更加科学的进行财政管理,同时避免财政风险。

第四,各级政府组织的不同特点导致政府管理会计与其不相适应。

四、加强我国政府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实践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各方面的不断发展,政府管理会计还是会慢慢的推广到各级政府中去,为了加强我国政府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实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管理会计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使其能够在政府工作中得到应用。

第二,改革政府内部工作流程,将政府管理会计逐步应用到政府管理工作中去。

第三,建立考评体系,对财政预算和工作绩效等进行考评,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第四,改进政府人员的工作观念,积极适应新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公共管理学基础例9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公共管理学基础例10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公共管理学基础例11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