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欧姆定律说课稿

欧姆定律说课稿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4 09:24:46
欧姆定律说课稿例1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在校初中生在物理科学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它毫无疑问地对初中物理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为无论教材还是教学,都是为这些方面或领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的,而评价则是重点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或领域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国家的基本要求。因此,无论教材、教学还是评价,出发点都是为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那些素质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也都是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

学习课程标准一方面要横向学习课程标准的内容,另一方面要纵向学习,对比新旧课程标准的区别联系,进一步深入理解课程标准,以更好的指导教学。

一、纵向学习物理课程标准,加强对物理教学的理解

从整体结构来看,新课标共有五个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每一部分的学习都对教师理解物理教学有极大的帮助。

前言部分是对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及课程标准设计的一个呈现。是我们认识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窗口。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物理课程正是要通过物理学这门自然学科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物理教学当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及实践性等基本性质,传授科学内容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传授。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是从目的、内容、实施、评价方面分别做出的要求。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还要注重教学对象、教学的目标性、教学的生活化社会化、教学的实际性等。也就是是课程基本理念中所倡导的。

美国的动画片《猫和老鼠》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生动有趣的动画表演中融入大量的科普知识,这是美国实施全民教育的一个途径。以此启发我们的教学,在义务教育初级阶段,我们也应该懂得此时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在特定学龄的青少年,在关注个体差异的同时我们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面对全体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是物理课程所要达到的整体目标,而分目标则是通过对总目标进行分层次分性质的划分而得来的三个维度的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每一个为维度中做了一些具体的规定。也就给教师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提出较为明确清晰的规定。

内容标准中含有科学内容和科学探究两个方面,科学内容中含有三个一级主题,三个一级主题下面又含有若干个二级主题,在每一个二级主题下面又包含若干个三级主题。而我们的三维课程目标在三级主题里有具体要求。如“通过实验,了解金属或塑料的弹性,列举弹性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了解弹性是对知识点做出的规定,而通过实验则是具体规定了认识到方法,列举弹性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则是讲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这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做出的规定。

二、横向对比学习物理课程标准,进一步加深对物理教学的理解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共有两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稿》)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以上主要是对新课标也就是实验稿的分析学习。下面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对比实验稿与修订稿,深入了解课标变化的具体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标的内容,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实验稿》到《修订稿》五个大的部分基本没变,《修订稿》在保持原整体框架结构和核心内容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增强了指导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从整体上看,“前言”、“课程目标”两部分的变化以合并为主,如“知识与技能”由原来六条合并为五条,“过程与方法”由原来六条合并为五条,“情感态度价值观”由原来七条合并通为五条。“课程内容”中的变化以拆分、细化为主,主要表现为内容的删、增、换、移。“附录”中增加了附录1《学生必做实验说明》,列出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调整附录2《行为动词说明》,将部分行为动词重新调整界定;增加了附录3《科学探究实例》。

前言部分内容更加明确具体,尤其强调了物理课程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强调物理课程应该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物理课程要与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

科学内容的修订可以细化到五个方面。首先是规范要求,增加可评价性。把《实验稿》中“大致了解”、“初步了解”这一水平的认知程度统一为“了解”,不再分更多的层次。另外“了解”后对应的动词修订为“说明”,而“理解”对应的动词修订为为“解释”。这种统一规范要求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晰的理解课程标准,尽量减少认识上不清晰。所以在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动词要求。例如,《实验稿》中对欧姆定理的要求是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而在《修订稿》课删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理解欧姆定律就应该包括了对其进行计算,而且不单单是简单的计算。其次是细化条目。如“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在初中对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光的反射的要求比对光的折射的要求高,所以这种统一要求是不科学的。所以在课程标准的修订版中规定的是“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理、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再次是适当删减。主要是是删减一些非核心、与物理知识联系不强的知识。

怎样进行探究式教学,即依课程内容和教学实际进行部分探究或完全科学探究实例。为教学提出了更为明确的指导。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依据,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纵向学习新课程标准,并从横向对比学习中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才能更加有利于我们推进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欧姆定律说课稿例2

欧姆定律(初中学习的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

欧姆定律这节课的特点是,十分重视科学方法教育,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教材安排是通过实验探究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从而得出欧姆定律。这样安排比较好,但实际学生动手参与率不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有效性不高,有点照本宣科,对欧姆定律不能真正实现探究的思想。究其原因有三点:

1.本实验是用欧姆定律来研究欧姆定律由于学生还没学习欧姆定律很难理解为什么调节滑片的位置就能改变或保持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学生很难正确区分一段电路和整个电路两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本实验中研究AB这段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不容易将这段从整个电路中分离出来,更不会分析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3.在一个电路图中却要分次研究两个实验规律先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后又更换电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学生很难理解,更别说自己设计这个电路来探究其中规律了。

以上是学生探究实验和分析实验电路的障碍,如何来解决呢?

在教学中笔者对实验教学做了适当的改变。让学生自己分两步实验来设计电路探究规律:先激疑,后激智,引出正确的电路设计,再完成正确的实验操作。

第一步,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他们的设计是:保持电阻不变,用改变电池节数来改变电池两端的电压。(因为学生很容易想到串联电池越多电压越大),于是我说,那你们就按你们的思路去探究,结果是能得出:电阻一定时,电压越大,电流越大,却得不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关系。此时,他们反问:问题出在哪呢?我接着反问:你们怎么知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在成倍数的变化呢?学生马上回答,因为电池是成倍的增加啊,我说,那你们用电压表测测看,一测发现电压并没随电池节数的成倍增加而成倍增大,学生反问:那怎么办?有学生很快想到上节课学到滑动变阻器可以调节电压,立即就串联了滑动变阻器上去,结果,水到渠成,完成了该实验,而且不用改变电池节数。现在再反问学生这两种电路设计的区别在哪,问题在哪,优势在哪,这时老师点拨一下:因为导线也有电阻,学生就会豁然开朗,会心一笑,经过一次挫折他们重新设计出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电路,同时也自行将这段电路从整个电路中分离出来,研究出这段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关系。

第二步,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起初他们的设计是:保持电池节数不变,再改变电阻。(因为学生很容易想到串联电池节数不变,电压也不变),很快,有些学生就想到在第一步中出现的问题,于是想到可以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压不变,只要在原来的电路图上改变电阻就行了,并想到如用电阻箱来改变就更好了,因为不仅改变方便,能多次成倍数改变电阻,并且能知道电阻的值,这样也更方便找到电流与电阻的更具体的关系。

这样分两个实验电路图分别设计,分别实验,避免了照搬照抄,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实验从开始设计到实验障碍,再到改进实验,总结规律,都是学生亲身实践,学生真正理解了:

1.两步实验中为何要用滑动变阻器,如何用滑动变阻器?

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如果不用滑动变阻器,虽然能够测量出R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但该电路只能测量出一组电压和电流的值,而从一组电流和电压的数据是无法找出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应该再测几组电压和电流,因此就需要改变R两端的电压,用滑动变阻器可以成倍地改变R两端的电压,简单方便,当然也可以采用改变电池节数的方法,但因为导线有电阻,很难成倍地改变R两端的电压,比较下来,当然是用滑动变阻器更方便快捷。同时,滑动变阻器还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2.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I与电阻R之间的关系实验中,应该如何操作?探究电流I与电压U之间关系时,应该如何操作?

探究电流I与电阻R之间的关系时,如何保持电压U不变?即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的同时,该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发生了变化,因此,要及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以保持电压不变,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探究电流I与电压U之间关系时,要不断的改变电压,即保持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的同时,要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因此,要及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成倍地变化,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随电压的变化关系。

总之,这样改进充分发挥了实验的作用,降低了教学环节中学生遇到问题的难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实验能力,进一步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开阔了学生思路,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欧姆定律说课稿例3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1化学是一门初三刚开设的新课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以期在毕业会考中好的'成绩。本期担任初三50、51、52班的化学教学任务,三个班共有学生人。学生来自于城市与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基础较牢,成绩。当然也有学生养成的学习习惯、习惯。教师要每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在各自原基础上发展进步。

教材分析:

1、用学生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内容教育学生。

从生产和生活的,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了金属和有机物的内容,编写了空气和水的污染与防止污染,硬水、氢能源,金属与人体的关系,常见的化肥和农药等内容。

2、教材的结构和体系是从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空气,水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有计划地穿插安排概念,理论和定律。

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地,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理论和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概念和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较。

3、从我国的,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

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习题难度上安排。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需要“”、“理解”的内容教学的,而对要求“”,“常识性介绍”“选学”的内容,力求分清主次,区别对待。

4、调动学生学习的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约200幅图表。

是反映某纯净物用途的,我国古代和现代工业成就的,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刊印了科学家的肖像,用最新的科学成就图示启发学生钻研科学的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除了与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地理、物理等学科密切,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5、教材除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注意了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实验。

学生的差异还编了9个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化学概念,理解和化学知识,培养技能,能力科学和方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论知识生产、自然和社会的,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2)基础知识和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和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技能,化学在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措施:

(1)概念的教学

化学概念的教学学生学好化学是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的阶段性。概念是发展的,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某些概念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的概念化。在教学中要尽通俗易懂,对实验和事实的分析、、抽象、概括,使学生概念,并注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的化学用语,化学用语联想的实物和化学反应。,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分散教学,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工具。

(3)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感性知识。要,帮助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了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并注意化学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作用。

(4)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概念,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的科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质量的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5)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学生化学课外活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的聪明才智等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可包括社会,生活、科技发展和化学史,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可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学生的特长,培养的创新精神。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2本学期初三年级化学新课将在4月中旬结束,其余时间将转入复习,复习将占据本学期大部分时间,约为三个月,现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的再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对学校学生的情况已经比较熟悉,学生们喜欢化学,喜欢上我的课,他们的总体情况是:基础较差,缺乏对问题的钻研精神,一旦遇到难一点的问题往往是后退,自主性学习差,对学习比较缺乏信心,这些是我的教学的出发点。

二、再研究化学教学大纲,不断完善自己的化学教学和复习的指导思想。

1、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学大纲,注意紧扣课本。

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做到全面复习。

复习目的不全是为升学,更重要是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基。由于考查面广,若基础不扎实,不灵活,是难以准确完成。因此必须系统复习,不能遗漏。

3、立足双基。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4、提高做题能力。

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5、类教学和指导。

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三、复习的具体做法。

1、循序渐进。

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按照知识的有机组合,以课本为依据,按大纲进行全面、扼要、系统的复习,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比较法、提纲法、列表法、归纳法、竞赛法等形式进行。

2、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

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3、采取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

复习切忌搞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和题海战术。在教学中我常用:启发式讲授、自学式的阅读和钻研,有题组式训练、小组讨论、让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装,对结论进行论证等复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

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适量题目给学生练,切不要照抄照搬。教师进行题型分析,既使学生掌握解各类题方法,又能对各种知识再重新复习一次,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

四、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总复习中要重视信息反馈。

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所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我们通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谓检验就是要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实际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让教学的信息反馈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1、发动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向学生说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装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密切配合。

在复习的过程中,可将历届学生在学习上曾出现过的疑难问题作讲解。每一节复习课都反映了备学生这一环节的连续性。也激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积极性,愿意与教师合作。

2、课堂教学注意捕捉学生情感因素的反馈信息。

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反应会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焕散、迷惑不解或思索、轻松愉快或愁眉不展。多少可以反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从中了解输入学生头脑中和知识是否被学生接受贮存?哪些仍含糊不清?从而调整复习的程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3、课后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

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到各种干扰。每个学生接受程度不同,常会造成种种的差异。教师课后及收集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对下一节课的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闭门造车,易被学生所接受。

我在每单元教学中,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讲试卷。并注意与不同层次学校的测验成绩对比。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知识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书面分析,寻找原因。

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期定下的目标更加吻合,做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三、具体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

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效益。

2、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四、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第二轮复习,以自编讲稿为依据,分类复习。

第三轮复习,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试题,编制使用模拟试卷,进行综合练习。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4新学期已开始,为使新学期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特订新学期个人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物理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实验,作为所有学生从事物理学习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所提供的学习情景中,通过实验、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基础发展。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教科书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结合实际而富有物理意义的问题,以展开物理探究。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通过探究与交流,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展现物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教科书采用“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模式展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应用物理,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等多媒体教学,以丰富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促使他们更加乐意联系生活学习物理、更好地理解物理。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4、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5一:教学指导思想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学科都在实施新课改,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新课改促使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发生革命性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物理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物理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障碍。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作为教师应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的几个班通过上学期期末考试看,每个班的学生成绩差距大,好成绩的学生少,学空生较多,上课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有极个别学生上课不听课,课后不做作业,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学生的思维,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学时间共计二十二周,除去节假日,实际授课二十一周,教学时间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从第十三章到第十八章共计六章,前两章为热学内容,后四为电学内容,这些内容比较抽象,特别是电路图分析对学生更是困难。

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内容有: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热机的效率、能量守恒定律。这些内容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能量的研究扩展到内能。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通过扩散现象引出热运动的概念,在分子动理论的基础上说明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通过实验说明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并引出热量和比热容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加深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教材列出比热容表,让同学们知道水的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同学们能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内能的利用教材中重点讲了热机的例子介绍热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最后给出了能量守恒定律,这一节是对本章及以前所有的物理知识从能量观点进行的一次综合。

第十五章的教学内容是学习电学概念和规律的基础,生活中又经常用到,所以在讲解知识技能的同时,特别应该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教材尽可能多的联系是实际,提倡多动手,由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相似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它们在电路中的基本规律是本章的核心。

第十六章主要学习电压和电阻。“电压、电阻”是初中电学的重要内容,是学习电学基本规律的必备知识。本章是在学习“电流和电路”知识的基础上对电学知识学习的深入,是进一步落实课标标准,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必然要求。电压是电学三大基本概念之一,是学习欧姆定律的前提和基础,电压表的使用和变阻器的使用又是学生探究电学基本规律,进行后续电学知识学习的保障。

第十七章主要学习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知识的基础和重点,处于电学的核心地位。欧姆定律是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体现,也是学习下一章“电功率”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高中物理中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交流电等内容的基础。本章通过探究电阻上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明确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在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得出欧姆定律。并利用欧姆定律对串、并联电阻的规律进行定性的分析。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方法,探究测量导体的.方法,这是欧姆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很好的应用。通过这些探究活动,让学生领悟探究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实验的评估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进一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

第十八章主要学习电功率。本章是在学习欧姆定律的基础上,把电学的研究扩展到电能和电功率,是对电学基本规律学习的深入,是电学规律的大综合,是初中电学知识的终极目标和核心。本章包括“电能”和“电功率”这两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同时介绍了电热的作用和有关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从课程标准要求上看,这些内容都是初中电学的重要内容,同时电功率也是初中电学中最复杂的内容,是电学中的重点、难点。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只有教师热爱学生,才会主动了解、关心学生。而学生又会从内心感激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激发了学生奋发学习的精神,让学生主动地学,高兴地学,愉快的学。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物理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时代的需要,在物理教学中可采用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调查事实法等。尤其实验教学应突出实验、观察与操作的趣味性,进而转化为学生的积极求知欲。

欧姆定律说课稿例4

1965年出生于北京的张旭东,今年48岁了,可是,看上去和他的真实年龄少说也有10岁的差距。看上去年轻,资历却很老。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的双料教授,并且担任东亚系主任的他,在学界早已声名卓著。

知道张旭东,是因为本雅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张旭东俨然已成了本雅明的中国代言人。由他翻译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一书在1990年代的青年人中广为流传,一时间甚至成为了先锋知识分子的“识字课本”。

照例,和张旭东的对话还得从那本让他暴得大名的译著《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谈起。谈到这本书,张旭东首先要感谢北大的图书馆。“在80年代,”张旭东的眼前似乎闪过过往,“北大有个奇怪的传统,就是他们借书会去看后面的借书记录,看有谁借过这本书,找思想上的对话者。”

比如,找甘阳借过的书。虽然借书可以只写借书号不签名,但甘阳借书大概就像中央领导写“已阅”一样,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张旭东发现,他们借的书甘阳都借过,在北大,如果发现你借的几本书对方也借过,那么你就知道,这个人和你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就会打听这个人在哪儿,就会找上门去谈。这也是交友的一种方式。

大四刚开始的时候张旭东开始翻译本雅明。那时候他即将毕业,大家忙着分配、考研或者出国,很乱。毕业后他到新华社体育部担任记者,新华社要坐班,坐班的时候他就在翻译《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科长发现了很不高兴,不过北大学生自由散漫惯了,所以他也没有理会。1987年年初,张旭东在新华社的资料室内把序言写完,写完之后交给这套书的编委会审稿,出版周期很长,1989年6月5日,他收到了2000元的稿费。已经在音乐学院工作的他骑着自行车从长安街上走过,到三联书店的财务部去取钱,这笔钱算是救了当时正缺钱的张旭东的急。

在翻译的过程中,1985年,美国杜克大学教授、著名的西方马克斯主义学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到北大来讲课。张旭东向詹姆逊请教了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这让詹姆逊感到特别吃惊,他对中国学术界的印象就觉得这里应该是一张白纸,本雅明在美国也可以算是一个前沿的新热点,没想到一个北大中文系的本科生已经在译这本书,马上就对张旭东另眼相看。詹姆逊问他想不想去美国跟他读博士,但当时刚谈恋爱、女朋友在国内、文化热又如火如荼、有那么多朋友、当时是半个文学青年半个业余哲学家、觉得国内很不错的张旭东婉谢了詹姆逊的邀请。詹姆逊给人一个承诺就会记得,4年之后,张旭东写信给詹姆逊,问他现在出国还行不行?

“他回了信,说还欢迎。”张旭东淡淡地说。

刘小枫推荐本雅明

留学生: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本雅明的?

张旭东:真正开始全面阅读本雅明是在1985年,刘小枫将本雅明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这本书推荐给我。但之前我通过接触西方马克思主义就对本雅明有所了解。上世纪80年代文化热中非常热的一点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它们与当时非常热的讨论,如异化问题、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都有关联。年轻的一代对马克思主义本身不一定感兴趣,西方马克思主义吸引他们的是“西方”这两个字。那些学文学理论和哲学的年轻人觉得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现代西方的社会、思想、历史问题都有很深的看法,在文学理论和美学上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因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方法是从文化着手,再上升到分析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他们首先接触到的是文艺中的现代派文学。当时我们会喜欢阿多尔诺、布洛赫、本雅明、马尔库塞。其中,本雅明和阿多尔诺是比较偏文学的。和写作《否定的辩证法》同时具有哲学家的一面的阿多尔诺相比,本雅明则更为文学化。本雅明不会去研究黑格尔这样的纯粹哲学问题,他是一位文学批评家、文化评论家、文学史家、自由撰稿人。

留学生:翻译的时候有困难吗?

张旭东:当时刘小枫是三联书店《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的副主编,他来找我,他觉得我在文学批评方面还比较擅长。之前我在翻译海德格尔的《诗人何为?》、《世界图像的时代》,小枫对我说这些也很好,但是本雅明是你特别应该翻译的。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看到这本书。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应该感谢北大图书馆。那里太全了,一个本科生到图书馆里就能把原著给借出来。

我在上海上的中学,那里外语教育抓得比较紧,同学们也非常在意,考大学的时候虽然英语成绩很好,但也不知道日后有什么用。在北大分在快班,但老师跟我说快班对你来说也太慢,他说你自己去读。我问怎么读?他让我去读原著。中学生初到大学,根本没有原著这个概念,他推荐给我的第一本书就是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这是我毕生第一次借一本原版的英文小说,几天就读完了,觉得非常容易。此后我定期去图书馆借外文书。

北大图书馆相对于今天中国的财力、物力、全球化接轨的程度而言仍然非常超前。北大图书馆的编目非常完整,除了特别前沿的,你能想得到的书这里都有。

留学生:在北大的时候,当时是否有很多沙龙性质的小圈子,大家没事就聚在一块谈文学、讨论哲学问题,像海子他们那样?

张旭东:我认识海子,但交往不能算很多。中文系内部的人参加的沙龙不多,但是对广义上的现代派文艺感兴趣的还挺多。那时我和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博士生成了朋友,经常参加他们的讨论,虽然我是个“外人”,但这个圈子也不是什么秘密团体,定期不定期地会有一些学术讲座,

很开放,北大的学生可以到处去听,这是北大的一个传统。中文系本身的教育当然很重要,但我的兴奋点不在这里。你也知道,中文系的教育到现在还是这样: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史、古汉语、党史……还比较古板。

另外中学时的一些比较“先知”的同学会给你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我在中学的时候就基本上把西方名著通读了一遍,包括李泽厚当时在谈的书,我们也在读。我们会非常关注什么样的书有出版,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出一本买一本,那种求知欲现在难以想像。当时的人都很单纯,没有电视,没有娱乐,所有的兴奋都在思想世界之中,家庭和整个社会也支持你去阅读。

詹姆逊:学者的表率

留学生:你到美国师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后,留学生的生活还适应吗?

张旭东:特别适应,在学业上,甚至可以说不存在适应的问题。去了后很兴奋,更能专心致志地学习。我也只能算是走运,碰巧了,就我个人的经验,很多人在国内还能用心读书,可是一到国外,经历了这么大的变化,诱惑如此之多,需要应付的事也是层出不穷,反而让你感到无所适从。

我刚跟詹姆逊的时候也不知道詹姆逊是什么路数,但聊的时候就特别能对话。这就牵涉到另一个问题。我现在每年都在国内招博士生,发现大多数学生看重的是大学和导师的名声,对自己日后的方向并没有一个很清楚的规划。出国是去发展自己的思路,而不是去换一个环境,如果是后者的话,自己在国内的学习在国外完全无用武之地,而国外的知识储备又没有到位,这样的留学就会事倍功半,留学变成一个损失非常大的事。

留学生:你眼中的詹姆逊先生是个怎么样的人?

张旭东:他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学者。他对我做的事是一种证明,有他在我不会对自己做的事情产生怀疑。年轻人在学术上还没有完全立足的时候需要相信一个东西,他就会给你这样的信心。

另外从学术层面而言,他的思想既积极介入前沿理论,同时他的历史穿透力又很强。他读马克思主义、黑格尔、斯宾诺沙、甚至中世纪的哲学,面对丰繁芜杂的世界,当你无法应对时,他会给你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我很幸运,我在美国的很多同学只学20纪后期的一些理论,但他们的历史纵深性往往就会弱一些。欧洲的教育会强调历史,特别扎实,但是又过于古典。

在教育上,詹姆逊是个非常慷慨的学者。对于中国学生尤其照顾,这种照顾不是说在生活上,他会非常期待你的学术发展。他肯定是一个西方中心论者,但他对中国也非常关注,这种关注让我开始摆脱某种意义上的本位主义,使我发现,中国当下的许多问题,其实无时无刻不与世界性的问题盘根错节在一起:革命、市场、国家、保守……无不如此。

另一方面,詹姆逊的勤奋让人印象深刻。他每天五六点钟起床,看书写作,晚上11点休息,天天如此,雷打不动。他的家很大,就像中国一个小村子,一看就是拒绝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家里养了很多鸡、猫、狗和羊。每年新学期开始都会在他家开派对,不过再高兴,9点他也会准时去休息。

有一年我做他的助手,每天8点整他就会打电话给我,要我去借书。他的阅读量和阅读范围给你定了一个标准,让你知道一个学者应该是这样的。他读书几乎都是照相式的,过目不忘,这也让人非常佩服。

留学生:香港科技大学的陈建华先生上次对我说詹姆逊写《政治无意识》的时候,直接就打下来,很少修改,所以非常难懂。是这样的吗?

张旭东:他写稿一气呵成,所以看他的稿子改动的地方很少。但他语言非常流畅,有人抱怨他的书读不懂,可能是缺乏一些必要的知识准备,跟不上他的思路,跟他本人的著作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留学生:在中国,一个导师可以带很多的研究生、博士生,甚至把自己的学术著作分摊给研究生来做,导师就变成了“老板”。你怎么看?

张旭东:在西方绝对不会有这样的事。学问是个人的事,怎么可以把它们让别人代劳?中国的基础教育非常好。但是就我个人接触到的情况,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和美国比较起来还是差距比较大。我们的中文系和西方民族文化的核心—比如英文系、法文系、德文系—仍然无法抗衡。

西方的学术规范很严,大多数学者都有很强的自律意识,抄袭、作假、复制自己、说空话套话的现象就不容易出现。国内硬性量化的东西太多,硕士生都必须在核心期刊上,而在西方,学者并没有这方面的硬性规定。

美国出版社编辑的敬业精神也让人佩服。我的书稿清齐定后寄给他们,他们会专门找一个Copy Editor来审读我的稿子,一般需要2个月的时间。从文字到句法到行文风格,一书稿打回来,密密麻麻几乎每一行都有改动,贴满了编辑的意见,得需要一个月才能把稿子修改完,出书的质量确实让人佩服。

本雅明所面对的就是一个梦幻世界

留学生:我知道你在翻译《拱廊计划》,这本书的进程怎么样了?

张旭东:我和几个博士生在美国翻译本雅明的《拱廊计划》,1000多页,这是非常浩大的一个工程。这本书是本雅明的读书笔记和资料汇编,不是专著。暑期和华东师大中文系和纽约大学东亚系合办的暑期研讨班,就是以这本书为核心读本,来讨论大都会的文化研究、现代性问题的基本方法、基本概念,从19世纪的巴黎出发来审视21世纪的上海。有些方法是可以借鉴的,比如我们现在还处于一个商品时代,如何看待商品?商品对我们生活空间的影响?资本和商品所构造出的物质符号世界,越来越密不透风。所以我回到它的源头—本雅明19世纪的巴黎。 这本书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留学生:本雅明所感受到的震惊首先是一个感官的震惊,你认为这种震惊和都市化的进程有何关联?

张旭东:这当然很有关。在农村、在传统的世界中,生活都是连续的。经验组织在传统规范之中,一切都是规律性的,有章可循的。大都会里的是陌生人,面对的是陌生人大量的聚集,这里就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工业文明给你带来物质上的震惊、陌生感、自然的退却和消失、速度的加快、空间的压缩。

震惊的第一个意思就是信息过量,是一种伤害,造成视觉、听觉等感官乃至身体和心灵的伤害。这种伤害淤积后无法排遣,就会变成病灶,抑郁症、精神分裂、异化……所有问题应运而生。这本书是从意识层面—而不是从马克思从生产出发—研究我们被我们的文明塑造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后现代条件下,这一切都已完成,但在本雅明的巴黎,还都是源头。

留学生:齐格蒙特·鲍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一书中分析纳粹犹太人大屠杀的起源,认为现代社会将人变成大机器中的螺丝钉,正是现代社会将现代文明推向了大屠杀的深渊,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

张旭东:对,欧洲人特别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两次世界大战、大屠杀以及极权政治下的苦难,都与理性、征服、控制、人与自然的分离等现代性基本的概念有关。人把自然视作一个掠夺的对象,进而把人类作为工具,近代工业文明就会变成杀人的魔咒。这使本雅明这代人特别沉痛地感受到:灾难成了常态?为什么人们会去接受它,认为它是正常的?对于他们来说,美国和苏联都不是希望。所以他回过头去研究,哪出问题了?

留学生:这是个越来越碎片化、越来越虚无的时代,你觉得还有解决的途径吗?

张旭东:现在来谈解决还为时过早,但我觉得至少人们应该有反思的意识。这就跟鲁迅说的一样:铁屋里的人在昏睡,有几个人醒过来了,可是铁屋子无法打碎。那么你是叫醒他们呢,还是继续昏睡下去?本雅明和鲁迅都谈到了一个觉醒的问题,如何从这个商品拜物教的时代觉醒是第一步。

欧姆定律说课稿例5

作为教师,我们每教学生一堂课的知识,就必然要用相应的练习去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那么,习题课就是必不可缺的。同样,作为中学理科中的重点,初中物理的习题课更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做一定的习题来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高效地进行习题课的教学就显得举足轻重。

物理习题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创新能力。如教材中的“速度的计算”、“密度的应用”“欧姆定律的应用”、“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等等都属于这一课型。

我们知道,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学生已经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有了初步学习。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回顾复习已学知识点并运用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以达到活学活用,并且能够对知识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而传统的习题课教学主要包括“讲——练——评”三大环节。老师先讲清基本公式的用法及注意问题并筛选一两道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然后再给学生出若干道练习题让学生去训练;训练结束后老师再讲评练习题。学生在这种传统的习题课课堂上往往觉得比较枯燥、乏味,很难真正领悟透物理公式运用的方法和技巧,故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的习题课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迫切。

当前,我校正在进行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主要目标是以学生主动的学为主的“高效课堂”。并且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布局也发生的相应的改变,变原来的全体学生面向黑板的座位方式为现在的以6人为小组的圆桌式。这样的最大好处就是强化了小组的作用并方便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内部合作与交流。我校还斥巨资,在每个教师的墙面上安装上新的黑板,供学生展示。为高效课堂的创建提供物质保证。我校老师在备课上也做了大胆的尝试与改革,老师备课的主要任务是编写导学案,上课主要以导学案为主线,以学生主动的合作学习为主导,老师适时的点评为补充。基于这种学校课堂改革的背景,我在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中也做了大量的尝试,已基本形成了的物理习题课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认为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出示学习目标

教学大纲中要求,每节课教师都要明确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明了本节课将练习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什么问题,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要学会哪些方法等。本环节学习目标的设计要简明扼要,是以学生的角度阐述本节课通过学习最终达到的目标。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七章中《欧姆定律应用习题课》的学习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1.1 知道定律的内容以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1.2 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学习目标的出示形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学习目标也可以让学生罗列,这节课我想学会些什么,我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能够达到什么水平等。也可以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以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2.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概念、规律或方法(最好能简化成易于掌握的条文)

在物理学中,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尤为重要,在复习时,概念性的知识一定要让学生熟记于心。我们可列成图表,也可写成文字或公式,便于学生记忆。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这就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可以以小组为一个小的单位来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原来枯燥、乏味的课堂变成活跃、有趣的课堂。具体实施时可采用让学生先按照导学案上的提示交流合作完成复习任务,并抽其中一两个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的结果在黑板上展示给大家,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以调动小组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老师給于适当的补充和点拨,并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强化记忆。

3.指导自学:要求学生自学例题的解析过程,重点看解题

在习题课上,遇到题目的时候,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且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自己先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让老师和同学们一块帮忙讨论解决。为完成同类型练习题打好基础。本环节要改变以往老师主讲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好,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老师在整个环节中仅仅是一个指导者、引领者,切记越俎代庖。

4.学生展示

小组讨论完之后,抽一个小组板演并讲解例题。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课堂展示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要引入一些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参与展示的积极性。

5.点评

在学生展示结束后,先请学生就展示的内容做评价,若板演出现错误,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可让学生直接对照板演内容进行互评,要求说出错在哪儿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应该怎样订正。最后再由老师做总结性点评,对于学生没讲透或者是需要升华的地方需要精讲,给学生提炼出来解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6.当堂训练

主要训练学生运用物理概念和公式进行解题的

能力,同时兼顾解题规范化训练。这个环节是最后的加强巩固阶段。旨在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住本节学习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同时能就不同类型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以期能达到熟练掌握知识、提升自己能力的效果。

欧姆定律说课稿例6

通过几次大规模的调研、深入一线的课堂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物理课程标准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其一是关于科学探究。探究教学是物理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们虽然认同探究教学,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困惑,如怎样教学才符合科学探究的思想?探究是应更注重学生的操作还是思维活动?等等。教师们希望能在物理课程标准中适当增加不同类型的探究案例,使探究案例具有典型性、多样性和新颖性,并增加对案例具体的剖析,以增进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的理解,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其二是关于学生学习评价。评价内容与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部分教师认为,《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评价建议内容偏简单,缺乏评价的基本模式、案例、学生的日常表现记录范例等,评价建议应有更具体的指导。有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评价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增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另外,考试评价内容与形式有待深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缺乏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指标体系,过程性评价在学生学业总成绩中所占比例的研究不够深入。考试评价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对学生学科核心能力的考查,以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部分。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老师们认为偏难的内容都是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要求探究的内容,实际上,这些内容在知识上的要求都是最低的,仅要求“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容易把握探究的“度”,对于一些探究结论比较明确的内容教师们比较欢迎。这说明教师对课程教学的认识和把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江苏教育研究》:根据时展的需求,针对课改实验区的反馈意见,结合两次大规模问卷调查结果,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对《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修订。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修订的指导思想以及参考的修订依据。

修订工作组:本次修订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及应用性等,注重增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性、规范性、操作性与可评价性等。

在本次修订中,主要参考的修订依据有: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及会议研讨得到的各类调研结果;基础教育物理(科学)课程的国际比较结果;时展对中学物理课程提出的要求等等。在这些修订依据中,修订组非常关注的是课改实验区一线教师的调研反馈结果。

《江苏教育研究》: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次修订的整体思路和具体修改原则?

修订工作组:好的。经过广泛的交流、讨论,修订组确定了修订《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整体思路,即: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培养目标,保持《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原有的整体框架结构和核心内容不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与“科学内容”相关的行为动词,适当增加案例,调整“实施建议”,仔细推敲文字表述等。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五部分内容:“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及“附录”,其具体的修改原则如下:

对于“前言”,根据对所有学科统一的修改要求,调整表述;“课程目标”保持原结构不变,调整表述;“内容标准”保持原结构不变,微调“科学探究”,修订“科学内容”;“实施建议”保持原结构不变,侧重修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附录”补充学生必做实验,增加案例及评析,规范行为动词。

《江苏教育研究》:广大一线教师期望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能给自己的教学实践带来新的积极变化,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2011年版物理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到底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问题,这是教师们最为关心的,请给我们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修订工作组:这个问题从六方面来谈。

一是调整内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修订组从四个方面调整了《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课程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首先,删去了与物理学关联不强、要求比较宽泛的条目,以减少课程内容。其次,删除了一些初中学生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而进入高中后将会进一步学习,且删去后并不影响初中知识结构的系统和完整的内容。此外,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学习的物理知识,初中又没有进一步提升的,则没有必要进行简单地重复。知识内容尽管不做调整,但通过降低教学要求的层次,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

二是明确要求,使教师教学心中有底。修订后的《物理课程标准》,在认知领域中只设立了解、认识、理解三个层次,不再使用“初步认识”、“大致了解”等介于两者之间的说法,其行为要求更清楚了。对教学中不太容易把握的内容,修订后的《物理课程标准》通过一定的行为动词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的具体表述,使教学要求进一步得到明确。本次修订后的《物理课程标准》,在附录中列出了20个物理实验的项目清单,作为必做的学生分组实验,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这20个必做实验之外,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实验资源开出更多的分组实验。这一做法,不仅消除了教师的疑虑,也明确了实验要求,这对有些地区正在逐渐弱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来说,无疑增添了健康发展的动力。

三是微调条目,优化三维目标。修订组对《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科学内容”的三维目标进行了全面审视,把有些条目的内容进行了微调,使课程目标得以优化。在知识方面,增加了“摩擦起电”、“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磁场”、“热机工作原理”等知识点,这些都是学生能接受的内容,补充后,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物理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科学探究,强化物理实验,增加了“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条目,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物理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了跟生产、生活的联系,增加“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要求,更加关注知识的实践应用。

四是科学探究,用实例消除困惑。《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原有科学探究案例三个,修订时只保留了其中一个作为课外探究的实例,重新撰写了两个,作为课堂内的实例,引导教师认识:课内的探究和课外的探究有什么区别?实例是怎样处理上面所说的两对矛盾的?《物理课程标准》所设计的两个课内科学探究的实例,一个是“探究电磁感应的条件”,另一个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堂内的科学探究,通过“不同的课题侧重培养不同能力”的办法,来实现各种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消除了教师实施科学探究时关于两对矛盾的困惑。第三个实例描述的是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介绍了一个在课外进行的完整的科学探究实例,让教师看到课外和课内的科学探究在教学上是有区别的。修订后的《物理课程标准》在每个科学探究实例后面都添加了一段“评析”,帮助教师理解实例所说明的问题,使实例能起到更好的示范、指导作用,用实例消除教师的困惑。

五是教学建议,让科学内容的教学理念更加明确。修订组对《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教学建议”进行了重点修改,除保留了原来“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和“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两个主题以外,新设立了关于“实验教学”和“科学内容教学”两个方面的主题,强化对新课程下“实验教学”和“科学内容教学”的指导。

六是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更为清晰。修订组对《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评价建议”也进行了重点修改,修改后的“评价建议”,从指导思想、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全面渗透着“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主题。“评价建议”强调,学习评价应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为此,必须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通过学习活动,诊断学生在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内在发展的动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自己的潜能。

《江苏教育研究》:这次修订保留了《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科学内容”的一级、二级主题,主要针对三级主题内容进行了修改,具体进行了怎样的修改,这样的调整是出于什么考虑,请给我们介绍一下。

修订工作组:以下从具体的几个方面来谈三级主题内容的修改。

一是规范行为动词,增加可评价性。为了便于评价,便于理解《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条目,本次修订进一步规范了行为动词。如,将原有的“初步认识”和“大致了解”等行为动词调整为“认识”和“了解”,整合了行为动词的种类,使认知水平相对更清晰。例如,将原条目“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规范为“理解欧姆定律”,因为“理解”已有计算之意;再如,原条目“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规范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因为对该条目不仅要求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了解探究的结果。

二是细化条目,明确要求,便于操作。鉴于《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些内容条目比较原则,要求比较宽泛,不便评价,本次修订时对这些条目做了进一步的细化,这有利于教学,也便于评价。如,原条目“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细化为“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这不仅增加了可评价性,而且明确对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的不同要求,避免了盲目地人为拔高。再如,原条目“……会测量温度……”修订为“……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对应要求更加明确,并适当降低了难度。

三是适当删减知识内容,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使其科学素养综合提升,本次修订适当删减、整合了一些内容,适当降低了要求。如,将原条目“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和的不同现象”中的“颜料混合”删去,因其与物理关联不强;将原来与半导体、超导体、纳米材料等有关的3个条目,通过“新材料”将其整合为1个条目,而原来的具体内容则作为例子列入,这既降低了难度,又为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留下了发挥的空间。

四是适当增加内容,重视落实三维课程目标。因学习需要,也为学生全面发展,本次修订适当增加了个别知识内容。如,增加了“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因调查得知,此内容在小学科学、高中物理中皆未明确要求,加之此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而且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一定影响,因此增加了此条目。为加强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未来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提升,本次修订增加了与生产、生活联系的条目。如,增加“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等。为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本次修订增加了对物理实验的要求。如,增加“测量密度”、“测量速度”、“探究液体压强”、“观察静电现象”等等。同时,不仅在三级主题中增加了实验条目,而且在附录中补充了学生必做实验,共20个。这些实验,不仅注重了内容结构的合理,而且注重了能力结构的协调。强调了进行探究式实验,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不仅让学生完成列出的必做实验,而且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努力开发适合本校情况的实验课程资源,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江苏教育研究》:纸笔测验、作业、作品评价、成长记录,是初中物理课程中学习评价的常见方式,修订后的物理课程标准如何指导教师通过以上方式贯彻“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这条主线?

欧姆定律说课稿例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有关中考试题的信息更加丰富,更多的省市加入说题的行列。新课程改革要求变革学习方式,建立探究式教学格局,师生共同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培养探究能力,提高综合素养。“说题”正是教师对试题的探究,通过探究,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面、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那么什么是说题呢?笔者认为,“说题”是指教师以课程标准和大纲为指导,对于给定的一道题目,在精心做题的基础上,从说题目的背景、说题目的解法、说学情、说题目的变式及拓展等,进而总结出经验性的解题规律及反思。

一、说题案例

笔者参加2013年福建省中、高考学科教师“说题”视频比赛,说题的题目出自于厦门市2013年中考物理第19题,此题是一道关于动态电路的解析题,动态电路分析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是一道很值得研究的试题。下面以这道动态电路的解析为案例谈谈“说题”的环节,以期抛砖引玉。

1.原题再现

如图所示,两电表是理想电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两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电流表示数?摇?摇 ?摇?摇,电压表示数?摇?摇?摇 ?摇。

2.说背景

本环节主要说明试题的来源,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属于哪种类型的知识,都考查了哪些核心知识、涉及的知识点有哪些、试题中能力要求层次在《考纲》中是属于“了解”、“理解(掌握)”还是“综合应用”层次,试题在整个试卷中的难易程度是较易的、是适中的、是偏难的,是否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

例如,本题是一道开关由断开到闭合引起电路中电压及电流变化的题目,属于动态电路。此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的识别、对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的了解(属于“了解”层次),以及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属于“理解”层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查学生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欧姆定律解决对动态电路这类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紧扣《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之后,应及时引导学生用掌握的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强化理论的应用意识”。

3.说题目

本环节主要说明题目的价值,即这道题目所起的作用,以及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

例如本题的题目价值是:

(1)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看图能力,同时通过指导学生画出电路每次变化后的等效电路图,渗透一些简单的转化思想。

(2)加强对电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此例为解决电学故障这种难度较大的题目做准备,是今后学习电功、电功率的起点。

4.说解法

本环节最能体现说题教师本领的环节,要重点说出自己解这道试题的独到方法。教师一定明确“说题”是讲怎么解题,而不是讲题的答案是什么,不能把对老师的“说题”变成对学生的“讲题”。

例如,本题首先引导学生理出解题思路:解决变化电路问题的关键是把动态电路变成静态电路,即画出每次变化后的等效电路图,标明已知量和未知量,再根据有关的公式和规律去解题。

再分步骤进行解析:

(1)断开开关S,支路L■无电流,可将L■支路去掉,电路中只有灯泡L■,引导学生画出简化后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分析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哪段电路的电压和电流。

(2)当开关S闭合后,灯泡L■和灯泡L■并联,引导学生画出电路图,如图2所示,再分析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哪段电路的电压和电流。让学生掌握解题的过程:开关的闭合电路总电阻的变化情况电路总电流的变化情况小灯泡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

图1 图2

5.说学情

教师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那么“说题”也可以从学生的学情入手,不同程度的学生对试题的把握是有区别的,所以本环节要求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能力状况,以及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情况,找出学生答题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及原因。

例如动态电路这一类型的题目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能在课堂上将这一知识点消化;对于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已基本掌握电学的有关内容,但在知识的综合和应用方面还不太灵活;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对电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特别是对于动态电路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答题时基础较差的同学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有的是串联、并联混淆不清;有的是电表测量什么物理量张冠李戴;有的各物理量的变化特别是电阻阻值的变化分不清,有的分析电路时不会把动态电路变成静态电路,即画出每次变化后的等效电路图。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错误,归根结底就是不会分析电路。因为分析电路是解决一切电路问题的关键,电路到底是串联、并联,是发生了断路、电源短路,还是局部短路,都必须通过仔细分析题意搞清楚。电路分析正确了,后面的进一步思考和解题才有意义,正确率才能提高。

6.说变式、拓展

本环节主要是对原有试题中的条件、类型进行变式推广或拓展,可以改换试题的相应条件,形成新的变式试题;或是找出同类试题。从一题多变、举一反三中渗透解题思维规律,触类旁通,启发思维,概括出一般物理原理、教学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变式1:如果将电流表放到L■的支路上,如图3所示,则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示数?摇?摇 ?摇?摇,电压表示数?摇?摇 ?摇?摇。

图3

【设计意图】在原题形成解题思路的情况下进行变式,将电流表放到L■的支路上,测支路L■的电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变能力。

变式2:如果将灯L■取出,变成如图4所示的电路,则闭合开关S,电流表示数?摇?摇?摇 ?摇,电压表示数?摇?摇 ?摇?摇。

图4

【设计意图】变式2考查学生对于电路故障的掌握情况,即电路造成短路以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难度有所提高。

拓展1: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的变化。

在如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将开关S闭合,则电流表的示数将?摇?摇?摇 ?摇,电压表的示数将?摇?摇 ?摇?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5

拓展2:并联电路中开关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的变化。

在图6中,开关S■、S■闭合后,灯泡L■和灯泡L■是?摇?摇?摇 ?摇联连接的。当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将?摇 ?摇?摇?摇;电流表A■的示数将?摇?摇 ?摇?摇,电流表A■的示数将?摇?摇?摇 ?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图6

【设计意图】拓展1、2是在巩固原题及变式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对于串、并联电路中开关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电流、电压的变化的题型进行归类整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电路中电表读数变化。

如图7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A■、A■和电压表V的读数将如何变化?

图7

【设计意图】对于动态电路另一个类型进行拓展,考查学生对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电路中电表读数变化的掌握情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对题目关键问题的把握能力。

7.说反思与感悟

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对题目解析,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应关注的问题,以及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例如本题从知识、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

(1)从知识点方面上看,教师要重视双基的落实,加强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的识别、对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的了解,以及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学好物理知识的方法。

(2)从教学方法上看,教师要注重教会学生进行电路分析,并根据题意画出电路每次变化后的等效电路图,在掌握电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教学效果上看,对一道题目的解法,教师应通过对题目的变式和拓展,举一反三并归纳整合,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效果。

二、“说题”活动的收获及作用

“说题”要求教师对整个物理问题的解答过程有深刻理解,从而促进教师加强对试题的研究,所以“说题”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1.“说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说题要求教师对题目进行深入剖析与挖掘,指出题目蕴含哪些知识点,题目的难点及其成因,进而对同一类型题目进行归纳与整理,用于指导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找出问题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有关物理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2.“说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

考试对于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重视考试命题的研究,避免教学的盲目性。通过这次说课比赛,我认识到教师如果经常研究近年中考试题的背景、能力要求及可能的变式方向,就能提高命题能力,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说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说题”是对做题的归纳和升华,教师通过“做题、想题、改题、编题、说题”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教师对试题的深入研究,把握物理知识的应用性,同时把握中考试卷命题的方向性,在教学中有的放矢。长期坚持“说题”,必然促进教师熟练掌握物理知识,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物理教师不仅要会解题,还要会说题。说题交流活动让我感悟到,对于物理题目应深入分析,用心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的教学水平才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研究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才能从说题活动中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切入点,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欧姆定律说课稿例8

从课改这几年的中考上看基础知识的考察占有很大比例大约占70%左右,所以对基础知识复习必须下功夫。这样就必须对考点有明确的的认识,在明确考点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复习

为此总结了近几年重点考点①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②凸透镜成像规律;③串、并联电路的特点:④欧姆定律;⑤电功率;⑥力的概念;⑦二力平衡;⑧密度;

⑨压强;⑩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同学们要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这样才能在考试时做到思维敏捷,得心应手。

2.搞好专项复习,形成知识的网络化

专项复习简单地说就是把教材中一些有关联的内容放在一起的复习方法。让学生很好地把学过的诸多知识点穿成串、连成片、形成网。把学生头脑中散乱的知识条理化。同进将化学知识提炼,升华,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消除知识上的盲点,将知识内化为良好认知结构。 初中物理专项清晰,如声学、光学、电学、力学及其他紧跟时代知识

3.加强实验探究能力的训练 .

教材和历年的考试题都十分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核,尤其是近几年,更是加大了实验探究所占的比重。大家在平时的训练中尤其要注意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明确研究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择及其作用、实验操作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等。

4.关注热点,把握考试动态

4.1 估计、估算题。主要涉及学生实际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直接相关的实际事例。

4.2 情景信息题。即在考题中提供较多的情景信息。根据题目要求,从中筛选出有用的相关信息。

欧姆定律说课稿例9

《标准》指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和普遍规律。它与很多学科都有关联,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

第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从物理、化学到地质、生物,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原子核内部,只要有能量转化,就一定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它不仅贯串于声现象、热现象、光现象、力现象、电磁现象等物理过程中,而且广泛渗透在各门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紧密相联系。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与物理学其他内容的联系,注意和其他学科的融合。

第二,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人类对各种能源,如煤、石油以及水能、风能、核能等的利用,都是通过能量转化来实现的。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是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工具。能源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在教学中应注意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

《标准》把能量纳入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课程理念,体现了“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课程目标。

2 “能量”主题的教学建议

2。1 培养用能量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能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教材某章的知识主线,而是贯穿在整个物理学内容的主线。在教学中,应该以“能量”为主线,培养学生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先让学生认识能量,了解能量的各种形式,知道能量可以转移和转化,从能量转化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效率等。在知道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再以能量为线索,将各个部分的内容贯穿起来。发展学生用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体现了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2。2 从实例出发进行概念教学

结合实例认识物理概念,这既是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 “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结合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等。课程标准这种表述本身,就对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要求。“实例”应该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和现象,可以是常见的生活和社会现象,也可以是一些生动有趣的小实验。实例最好由学生自己列举。

2。3 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能量主题的内容与生活、科技和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通过该主题的学习要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新思潮、关心科学发展前沿,从物理走向社会。标准中有“知道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的要求,但教学中有许多老师往往忽略了。要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能量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虽然守恒,但它有一定的方向性。例如:热水散发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自动聚集起来。化石燃料燃烧后释放的能量,很难再全部逆向转化回来,很大部分已失去再利用的价值。培养学生节能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 标准中“能量”主题内容的变化

2011版物理课标“内容标准”中的“能量”主题共有二级主题6个,三级主题从课标实验稿中的28个改为24个。

具体变化是:

1。把课标实验稿中的“(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调整到新课标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中的2。1。2。 其余的5个三级主题合并为3个。

2。删去了“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增加了“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4。删除了课标实验稿中的“⑷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不笼统提出对功率的要求,而是在机械能、电能中分别提出要求,机械功的功率为“知道”;电功率为“理解”。

5。增加了“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6。删去了课标实验稿中的“通过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改为“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能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7。增加了“理解电功”的内容。

8。增加了有节约用电的意识。

9。增加了“了解提高机械能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10。机械效率,由“理解”变为“知道”。

11。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由“区分”改为“知道”。

12。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由“认识”变为“知道”。

附录:

标准中“能量”主题的具体目标分类要求

知识性目标

了解和认识

1。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可以相互转化。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活、生产的联系。

2。功的概念。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4。机械效率及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从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5。机械功和功率。人类使用机械的历史发展过程,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6。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7。比热容。

8。热机的工作原理,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9。电流、电压和电阻。

10。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11。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12。家庭电路。

13。能量守恒定律。

14。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15。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16。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17。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18。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能源状况。

理解

1。欧姆定律。

2。电功和电功率。

技能性目标

1。测量某种简单机械的效率。

2。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3。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体验性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

欧姆定律说课稿例10

通常把教人做人(比如思想观念、道德品行)的教学称为教育,而把教人做学问(比如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的教学称为教学.学科知识有“表层知识”与“深层知识”或说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分,比如具体的物理概念、规律、原理等就属于表层知识,而物理思想、方法,甚至还有普适的一般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些与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相关的思维及其技能力性知识,就属于深层知识.可见,同时关注“表层知识”与“深层知识”的教学才是完整的.

爱因斯坦曾在《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一文中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我国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关注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即关注人文内涵、科学意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并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具体描述,反映了“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诉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使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与探索的能力,发展思维水平、实践能力、创造意识甚至创造能力.在经常化的课堂教学点评、特别是比赛课或示范观摩课的点评中,一般老师往往从知识获取与掌握的角度考虑课堂如何运行,而专家则往往以教育的视界提及科学思维、方法,甚至科学与人文等教育因素.

当然,一个令人纠结的现实问题是:尽管都知道“深层知识”对人的发展很重要,但毕竟很难在短期反映出来,更直白一点说,就是不能通过当前的考试反映这种教学“成就”.应当承认,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试教学”是由当前的考试与评价“逼”出来的.我们期盼着考试与评价的改革,而在这种理想未实现之前,我们的教学能否“重视远期的、不显见、无法精确考核的方面”,就成为教学智慧与非智慧的区别,再高调一点,就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区别.同时也应当承认,从“教学性”走向“教育性”的脱俗与超越,既需要现代教育理念与足够教学技术底蕴积淀,也需要足够勇气.追求教学智慧的人们,应该拿出承担教育使命的勇气,朝着这样的方向不懈的努力.

2 认知策略的教育价值

教是成就学的工作.往小处说,就是成就学习成绩;往大处说,就是成就人的未来.一般老师认为,我并没有那么高的境界,只希望学生理解、掌握当前学习内容,提高考试成绩.事实上,即便是在相对狭义的认知层面,同样是有深层次“教育性”因素值得关注的.

比如“欧姆定律”的教学,常有两种不同教学观念支配下的教学行为:

其一,“机械学习”特征的教学.作为电流、电压、电阻三者关系的欧姆定律,是前人早已得出的结论,不论语言表达还是数学形式(I=UR)都很简单.在无非是教会解题应对考试的教学观念支配下,只须很少的时间就能将公式的来历及其运用注意点“讲到位”,至于猜想和探究则被“节约”用于做更多的题,通过大量做题来强化公式记忆,或在大量的“试误”中强化所谓理解.

其二,“意义学习”特征的教学.这种教学,是从实验事实中感知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影响,从定性的因果变化关系到由实验数据归纳出定量关系,经历猜想、探究、归纳等一系列实验操作和思维活动,即在类似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对规律的认识.尽管这样的教学最终也无非那个简单公式,但发生在过程中的“事实”会使得结论有了来龙去脉的根基.从认知的角度说,亲见的事实、亲历的过程更易于被理解,更易于被纳入认知结构.同时,过程包含的思维及方法途径,不但对理解有意义,不但在当前的认识中起作用,而且在研究其他问题时也会起作用.这种学习过程的经常性积累,会逐渐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对于后续学习、甚至是离开教师后的独立学习或研究,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就是“意义学习”方式在学生认知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从“学会”到“会学”的意义.

教学行为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小到编题目、为学生答疑等,都存在教育价值因素.比如,学生向老师请教一道题目怎么解,常见的表现是:手指点着题目说,这个我不会做.对此,笔者的处理方法有点与众不同.常常会这样“折腾”学生:

请不要看题,先把题目说给我听听.

学生不能脱稿说,一般都是照着读.

好,现在不看题目应该会说了,说来听听.

“哦,我会了!”一溜烟走人.

笑着朝着背后喊上一句:就这么走啦?以后有问题多读几遍再来呵!

读着、说着,怎么就会了的呢?原来,不少同学常常不完整的读题,更不用说是“说题”了.事实上,不少同学的问题是“假问题”.平时老师也关照学生读题、审题,但往往是“耳边风”,而在这种情境中的体验就比较深刻.再说一个具体的例子,某同学请教下面这道题:

有弹簧测力计和一个小金属块,其他器材自主选择,要求测出金属块的密度.请写出:(1)所选择的其他器材;(2)主要操作步骤(所测物理量用适当的字母表示)以及求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

笔者在要求学生“说题”的当儿,翻阅着他带来的近期作业,恰巧发现有类似的题,并且做得很好.题目是:

欧姆定律说课稿例11

课外书读书心得1这是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悲伤的、令我深思的书,它让我懂得了凡事必须三思而后行,对人要和气。

这本书讲述了哈姆莱特复仇的故事。首先,老国王的鬼魂现身,说出了真相。是新国王把哈姆莱特的.父亲也就是老国王杀死的。第二幕讲述的就是哈姆莱特将计就计,酝酿复仇。他采用的办法就是装疯卖傻,试图骗过所有的人,结果,发现波洛涅斯在偷听他说话时,误杀了波洛涅斯。第四幕讲的是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回国报仇,新国王企图借雷欧提斯的手来杀死哈姆莱特。第五幕就是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时,王后、新国王、哈姆莱特、雷欧提斯都死了,四具尸体,一幕惨剧!!

书中印象令我最深的莫过于主人公哈姆莱特,他是一个既勇敢又软弱的人,既想为父报仇,又犹豫不决,也是一个既谨慎又急躁的人,他通过装疯卖傻,来哄骗国王,使国王起了疑心!他的急躁体现在误杀了波洛涅斯,不仅破坏了他与奥菲利娅之间的感情,而且也伤害了他与雷欧提斯之间的友情!凭空让自己多了一个仇人,这显然不利于自己复仇,他也非常善良,对下属和朋友都有着尊敬和爱戴。

我最喜欢书中哈姆莱特这个人物,我喜欢他的谨慎与机智!他并没有完全听信那鬼魂的话,他并不像雷欧提斯那么莽撞!他的机智体现在了最后国王请他喝下那杯酒,酒里有毒,他却委婉谢绝,给自己保住了性命!王后发现了此事中有蹊跷,自己喝下,命归黄泉!他对任何事都非常机智、聪明!他竟然想到了装疯卖傻来哄骗国王,这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办法,而又有很大的风险!这些优点都令我十分敬佩、感慨万千!我想对他说不要那么急躁,导致误杀了波洛涅斯,不利于自己复仇!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生活中要学会随机应变,接纳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千万不能丢失自己的观点、主见与判断!凡事都要有属于自己的主见和观点,很可能,老师、大人们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要害怕批评,要勇敢指出!不能因大人的种种批评而丧失自己的主见和观点!留心避免与人家争吵,可如果争端已起,就应该随机应变,让对方知道自己不是随随便便可以侮辱的!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厉害!还有凡事三思而后行,都要经过完善的考虑与思考!不能信口开河!不要急躁、莽撞!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做人不能莽撞,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必须要机智与谨慎,一丁点儿小小的疏忽都有可能酿成大祸!害人害己!这个道理把我从原来的鲁莽变得机智又谨慎,学会了三思而后行!让我改头换面、焕然一新,似乎变了一个人!

课外书读书心得2枫林渡是现代著名作家曹文轩的一本小说,本书写于1981年,2014年出版发行,是本假期中学生推荐书目之一。本书以独特的视角,通过一个特定的环境,讲述了在--十年浩劫以后,主人蓝蓝和奶奶,还有短尾巴-一直从小陪伴蓝蓝的小猫,一起从枫林渡-这个自一岁起生活了10年的乡下进城,住进了外婆家-市长大院,和外婆、妈妈、弟弟童童生活在一起,在学校,还有隔壁大杂院的孩子们一起上学生活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故事。在故事中,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每天都在激烈交锋:外婆主张人人平等,不分等级,平等待人,看得起平民百姓,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妈妈思想中有等级之分,看不起底层劳动人民,不尊重他们的工作,在教育孩子上更是表现得过分明显,致使童童骄傲自大,瞧不起小朋友,不尊重奶奶和稻虎哥,是造成一切冲突的根源;奶奶勤劳本分,任劳任怨,她爱蓝蓝,为了孙女忍辱负重,宁愿自己承受各种委屈,也不愿加重矛盾和冲突。

俗话说,开卷有益。厌倦长思,我不仅为妈妈的虚荣、骄傲叹息,更为奶奶、稻虎哥以及高小雨、毛毛身上散发出的朴实勤劳的人性光辉而感动。几千年来,由于封建文化的影响,人们过分强调等级观念,以出身论英雄,--中甚至出现了"老子英雄儿好汉"等狭隘的唯出身论,大大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今天,身处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更应该保持平等互利,互尊互爱,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尊老爱幼,和孩子平等做朋友,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同时,一定要把这种理念贯彻到我们日常对孩子的教育之中,亲身实践,为孩子做出榜样,创造一种和谐温暖的氛围。

小说的名字叫《枫林渡》,但真正正面描写枫林渡的章节很少,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枫林渡的好,大都是通过蓝蓝的描述和回忆来展现,穿插在篇幅中,枫林渡的河、枫林渡的船、枫林渡的风景、枫林渡的云雀,哪一个不令人神往?虽然日子清苦,可欢乐、自由、幸福陪伴在身边,比起高墙、地毯、电视这些现代的东西,有趣得多。哪一个孩子不想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在风中奔跑,在大自然中欢笑?解放了天性,没有了束缚,释放了压力,换来的是多彩的童年和无忧无虑的享受。虽没有锦衣玉食,但幸福却从一个个补丁上散发出来。这一切,又岂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所能奢望得到的?

《枫林渡》,一本并不很厚的小说,也可以影响你的生活。

课外书读书心得3学校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寒假作业就是背诵《朱子家训》。当我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原来以为是很枯燥的文言文,读后才发现全篇以偶句连成,读来如金玉落地,颇具韵律之美,不仅不觉得枯燥,令人爱不释手。反复吟读,更觉得蕴涵丰富,深意绵长。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这一句话仿佛让我在晨曦的薄雾中看到了一个在清扫庭院的淡淡人影,那青色的长衫在风中轻轻地摇曳着;仿佛让我在漫天晚霞中看到了一个静看落日的人影,那青色的衣衫上染上了绚丽的色泽,他在最后一缕阳光消散之后慢慢关上了门窗,把烦恼不安也关在了门外,在如水的月光中进入了梦乡,梦见了那只蝴蝶自在地在身边飞舞。这是一种多么规律、健康的生活状态啊,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这是多么闲适、安宁、平淡和朴素的生活状态啊。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一句话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样表明了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啊,浪费无疑是可耻的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需加温恤"……这些质朴的格言早已超越了文字,幻化为贤者心灵的法则。

若说处世为人我最欣赏的是"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这句,是的,我们要善于倾听,做领导的尤其要如此,但倾听不等于轻信。话语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最常用最广泛的交流沟通传媒,那么怎样对待这汹涌澎湃的话语的波涛?矛盾是无处无时不在的,大是大非有但对于平常百姓生活究竟

有多少?怎样处理?那么我们就好好琢磨琢磨朱柏庐这句话吧!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这几句都表明对子孙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用好的教育方法才有用,不光要让子孙读好书,好读书,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淳朴的品质教化子孙才行,这样后代才能长盛不衰啊,否则只会使三代而衰这句话应验啊。

虽然有写话我读不懂,但它帮我寻找到一片灵魂的净土,教我如何在喧嚣的尘世里保留一点纯真,一点真诚,一点文化的坚守。总之,受益非浅!

课外书读书心得4有人说,人若不食,则胃饥;人若不读书,则心饥。胃饥尚不敢怠慢,况乎心饥?本不喜欢捧书的我,近来耳畔总会响起圣人的教诲:"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于是,清风吹月落,书声伴日升。尚且稚嫩的我捧起了国粹《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巧言令色,鲜矣仁。"

……

读着读着,似乎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左右着我,似月光朗照,把我的灵魂浸染得洁白一片;又似一轮朝阳从生命中冉冉升起。手执《论语》,静心品读,朗声诵读,躁动的世界似乎安静了下来。此时的我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晶莹剔透的灵魂张开思想的翅膀理性地在翱翔。我从书中领悟到了应该如何获得智慧和力量,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挫折,面对人生。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论语》博大精深,带着高山仰止般的情怀,初逢《论语》的我,逐渐走进《论语》,品读先贤智慧,倾听先哲心声。

"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孟子曾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古人说"知耻近乎勇".敢于正确面对自己的弱点甚至错误,敢于作自我批评并坚决改正,这更是勇敢。有句话说的好:凡事怪别人,路越走越窄;凡事怪自己,路越走越宽。一个人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凡事从自身找原因,及时改正错误弥补不足,这样,即使太阳已经落山,月亮却会冉冉升起。

"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德,以德报德。"孔子还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人的行为一定要有分寸,要有原则,把握尺度。慎言慎行,修身做人,礼行天下。

读《论语》寻找内心的安宁和智慧,做一个胸怀坦荡荡的智者。

沏一壶香茗,邀一弯明月,迎一缕清风,弄一树花影,初逢《论语》的我终于结缘《论语》!

课外书读书心得5《秘密花园》这本书的名字充满了神秘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花园里到底有什么秘密,于是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秘密花园》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6岁的小女孩名叫玛丽。她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有一位漂亮的母亲。但是由于从小过分的宠爱,养成了玛丽暴躁、任性的性格。在一场霍乱中,她的父母亲以及佣人全部死亡了。她由于害怕一直躲在自己的房间中才幸免于难。之后她被送到了舅舅克兰文先生那里。克兰文先生因为无法面对妻子的死,而变得抑郁古怪,封锁了妻子生前最喜欢的花园和家中上百间的房子。玛丽在这里无意之中发现了秘密花园的钥匙,她决定让这个花园充满活气,在迪肯的帮助下他们开始动手种植花木。在玛丽的帮助下,柯林少爷(克兰文的儿子)也从脾气暴躁,孤僻多病变成了一位健康的充满自信的少年,他们一起动手唤醒了沉睡多年的秘密花园。同时被一起唤醒的还有克兰文先生。

大自然的力量是强大的。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让自私暴躁的玛丽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也让柯林少爷重新恢复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