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区别

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区别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4 09:24:54

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区别

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区别例1

对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很多专业而言,《宏观经济学》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课。《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继课程的学习,也会影响到学生对自己接触到的宏观经济现象的理解。因此,十分有必要把这门课程讲授好。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够实现这些目标,而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将统计知识融合到《宏观经济学》教学中,这一方法将很好地提升《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实效性。

一、《宏观经济学》与《统计学》:传统的方法与顺序

众所周知,《宏观经济学》关心的是国家整体的经济运行状况,以及各种调控政策所能起到的作用。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上,《宏观经济学》教学一般被安排在《统计学》教学之前。这样的安排顺序暗含的前提是:《宏观经济学》受到其他课程的影响是较少的,但它却会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所以有必要先讲述。

在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中,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将《统计学》的相关内容融会到《宏观经济学》的讲授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总而言之,我们可以将传统的统计知识与《宏观经济学》讲授相分离的方式称为“分离式的、非融合性的方法”,而本文提出的则是一定要将统计知识融合到《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融合性的方法”。

二、传统方法与顺序的缺陷:三个例证

以《宏观经济学》中十分关心的粮食产量、GDP与CPI为例,来说明传统的“分离式的、非融合性的方法”部分缺陷与问题。

1.粮食产量问题

我国粮食产量已经实现了“十连增”,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对某一地区而言,可能存在着所有下级地区的粮食产量的总和小于整个地区的粮食产量的问题。由于(各类)粮食产量与粮食价格的乘积就等于粮食的GDP,所以很多缺乏统计学知识的人,包括普通的公众,甚至学习过《宏观经济学》但是却对统计知识缺乏了解的大学生在内,就常常认为存在着粮食产量的虚报问题。

2.全国的GDP总和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普通民众已经对GDP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十分关注这个指标。但是多数人由于缺乏必要的统计抽样知识,所以就无法回答一个已经存在了近十年的问题――各个省份的GDP的总和远远大于全国的GDP。由于缺乏必要的统计知识,多数人的解释就是部分地方官员受不恰当的政绩观的影响人为地造假,虚报地方GDP,进而造成全国的小于地方的总和的情况。

3.CPI问题

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是衡量通货膨胀指数的方法之一。而近几年,人们的普遍感受是,自己感觉到的通货膨胀率要比官方公布的通货膨胀率要大很多。所以一个常见的解释也是“存在着虚假的情况”。

三、融合性方法的力量:统计知识的作用

把统计知识,特别是统计抽样知识,融入《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会更好地实现《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回答各种不恰当的质疑。

1.粮食产量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第一个统计知识是,粮食产量不是通过普查得来的,而是通过抽样调查得来的。其次,还需要了解抽查的执行过程与方法。一般说来,如果A地区下辖B、C、D三个次级地区的话,那么A地区的粮食产量并不是由B、C、D三个次级地区的粮食产量的加总得来的。按照相关的规定,A地区的粮食产量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核算出来的:每个次级地区只向上级统计部门报告本地的粮食种植面积与平均产量,由上级部门再进行加总核算出A地区的粮食产量。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平均产量就是按照上级指定的方法,通过抽样的方式计算出来的,即上级统计局按照一定的比例,使用一定的抽样方法抽取部分地块,进行实割实测,得到这个平均产量。

设想一下,如果B地区对本地进行粮食估算,而抽取的地块跟上级指定的地块只要有一块是不一样的话,则平均产量就可能不同,所以即使A、B地区对种植面积的认定是一致的,那么计算出的粮食产量就会是有差别的。如果C、D地区的做法跟B地区的做法是类似的,那么就会出现普通人认为的B、C、D地区的粮食产量之和跟A地区公布的粮食产量不一致的情况。但是,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不是所谓的“造假”,而单纯是由于抽样方法的不同造成的。而且需要强调的是,只要进行的是抽样而不是普查,那么这种差别是永远存在的。

2.全国的GDP总和问题

由于不能年年都进行普查,因此在使用抽样调查来计算GDP的时候,国家统计局选择的抽查对象只要跟各省选择的抽查对象有哪怕一个是不一致的话,那么就会产生各省的GDP跟全国的GDP不一致的情况。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跟粮食总产量不一致的情况是完全类似的。

3.CPI问题

中国的CPI统计涵盖了类商品,是这些商品的权重与定基的价格指数(以2010年为基期)的乘积构成的。而权重是按照全国的家庭支出情况制定的,而不是按照某个家庭的支出情况制定的。同时,定基价格指数的计算也需要按照一套既定的规则来进行(帕氏指数、拉氏指数等计算方法),还需要有基层数据采集员按照一定时间间隔进行的数据采集,综合所有的结果才能够计算出CPI来。当然,这可能就跟个人的通货膨胀的感觉有一定的差距,这不但是因为其反映的是国家整体的通货膨胀情况,而且还因为其必须按照一定的统计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感觉上的不一致,也是由这些(可能有些不完善的)计算方法带来的,而且这是所有统计方法固有的不足,是无法彻底消除的。

总之,将统计学知识融入《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就会提升教学的实效性,而且这种融合是可以在很多指标、知识与层面上进行的,并不局限于前面所阐述的三个问题。要实现这种融合,就必须有意识地引导教师来学习统计知识,特别是统计抽样方面的知识。

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区别例2

人口结构问题是21世纪中国人口的核心问题[1]。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人口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以及文化结构等制约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与效益;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波及人口结构,对城乡人口变化、人力资本积累等产生联动效应。有关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2~13]。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口年龄结构中,一般认为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是被扶养人口,若这一部分人口较多,会使社会保障体系面临财力支撑的风险,对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人口的城乡结构主要在城市化过程中通过促进集聚经济的形成、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等要素的积累,进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人力资本通过带来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增强城市竞争力来有效推动经济增长,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产业结构变动为主要特征的结构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是现代经济基本的增长方式,中国已经进入依靠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人口性别结构受生理因素以及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限制,而其一旦形成,又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此外,从人口失业结构来看,经济增长会增加劳动就业岗位,从而降低失业率,因此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已经被主流经济学理论和实证分析所接受。反之,若经济发展水平发生变动,人口结构各方面也会随之产生联动效应。整体来看,国内外学者较多的关注了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单方向研究,而对于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及协调性方面研究成果甚少。因此,基于前人的研究工作,本文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除大兴安岭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外)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和耦合度模型,探讨影响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因子及其作用强度,揭示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的时序变化与空间分布规律,以期为优化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实证依据。

1研究方法

11.1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本文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比性等原则,同时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特色,分别构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通过频度统计法和专家咨询法对指标进行筛选[14~16],为保证人口结构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的完整性,全面分析人口结构系统和区域经济发展系统关联关系,最终选取7个人口结构指标和11个区域经济发展指标构建了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度测度指标体系(表1)。所使用数据来自《黑龙江省统计年鉴》[17]、《吉林省统计年鉴》[18]、《辽宁省统计年鉴》[19]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个别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或移动平滑法补齐。人口的统计口径为户籍人口。

11.2研究方法“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运动形式的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21]。2000年以来,不断有学者将此方法运用到经济发展、城市化、生态环境、能源效率、旅游业等领域[22~26]。本研究通过构建灰色关联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对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度进行测度。计算方法如下:1)选择分析序列。本研究的两组分析序列为人口结构(Xi)和经济发展水平(Yj)。2)无量纲处理。鉴于上述两组分析序列的原始指标数据量纲和数量级不同,为便于比较,在进行灰色关联之前,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X'i(t)与Y'j(t)。3)计算关联系数。采用邓氏关联系数方法计算关联系数ξij(t)。ξij(t)=miniminjX'||i(t)-Y'j(t)+ρmaximaxjX'||i(t)-Y'j(t)||||X'i(t)-Y'j(t)+ρmaximaxjX'||i(t)-Y'j(t)(1)式中,ξij(t)为东北地区各地级市t时刻第i人口结构与第j区域经济指标间的关联系数;X'i(t)与Y'j(t)分别为东北地区各地级市t时刻第i人口结构与第j区域经济指标的标准化值;ρ为分辨系数,以控制ρΔmax对数值转化的影响,一般取值0.5。4)测算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度。将得到的灰色关联系数按样本数k取算数平均得到关联度矩阵γij,表达式为:γij=1k∑i=1kξij(t)(2)其中,k为样本数据,即本文选取的人口结构(或区域经济发展指标)数。0<γij≤1,γij越大,表明指标间关联性越强,若取γij=1,说明人口结构系统指标Xi(t)与经济系统指标Yj(t)高度关联,两者变化规律相同,单个指标间的耦合作用很明显;当0.85<γij≤1时为高关联,系统指标的相对变化几乎一致,耦合作用极强;当0.65<γij≤0.85时为较高关联,两系统指标耦合作用较强;当0.35<γij≤0.65时为中等关联,两系统指标间耦合作用中等;当0<γij≤0.35时为低关联,两系统指标间耦合作用弱。在关联度矩阵的基础上,按行或列求算数平均值,得到某系统要素与另一系统之间的平均关联度:Ai=1m∑i=1mγij,Aj=1n∑j=1nγij(i=1,2,3…m;j=1,2,3…n)(3)式中,Ai为人口结构系统的第i指标与经济发展系统的平均关联程度;Aj为经济发展的第j个指标与人口结构系统的平均关联程度;m、n分别为两个系统涵盖的指标数。5)计算系统间耦合度。采用系统关联的耦合度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定量评判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整体耦合程度,模型公式为:ω(t)=1m×n∑i=1m∑j=1nξij(t)(4)式中,ω(t)表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两大系统的耦合度。

2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关联性分析

运用上述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计算得到2014年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关联度矩阵(表2)。结果发现,二者关联度数值在0.433~0.847间,属于中高等关联,说明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密切,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分析两系统耦合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22.1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影响分析总体来看,与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关联度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文化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东北地区整体人口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劳动年龄人口数的增多对GDP的增加作用明显,但对整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不显著。各分项指标中,人口文化结构中中专以上文化人口占总人口比重(X4)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最为明显,关联度达到0.726,且中专以上人口比重与国内生产总值(Y1)的关联度达0.847,表明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东北地区高等教育情况位于全国领先地位,每10万人中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三省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四大副省级城市是东北地区人才主要聚集地,2014年四大城市中专学历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分别为5.13、5.49、5.47和4.82,在东北地区34地级市中位列前四位。产业结构中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总人口比重(X6、X7)与经济发展的平均关联度分别为0.661和0.717,分列第二、三位,表明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数的增加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与地方财政收入(Y2)和固定资产投资(Y3)的关联度均为0.768,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Y6)的关联度为0.746,关联作用明显。城乡结构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X3)与经济发展的平均关联度为0.660,其中与农民人均纯收入(Y10)的关联度达0.719,说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有力的促进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性别结构中人口性别比(X2)与经济发展的平均关联度为0.628,表明东北地区合理的人口性别结构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2014年,东北地区性别比为101.11,位于合理区间,人口性别结构处于均衡状态。年龄结构中15~64岁人口比重(X1)、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人口数(X5)与经济发展的平均关联度分别为0.507、0.508,属中等关联,表明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其他因素相比相对较弱。

22.2经济发展对人口结构影响分析区域经济与人口结构的关联度在0.615~0.638之间,基础经济、经济发展和收入指标与人口结构关联度较大,从数值上看两系统处于中等关联水平。基础经济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结构的关联度最大(0.669),与中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关联度最大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关联度为0.847。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一旦发生变化必然会对人口结构产生影响。此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口结构的平均关联度为0.646,位列第二,其中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关联度较大的是城镇人口比重(0.711)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0.741)。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会拉动消费,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而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会促进人口向城镇迁移流动。值得注意的是,和其它经济指标相比,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与人口结构的关联度比预期低,分别为0.605和0.625。表明东北地区第二、三产业发展对人口结构影响的显著性较弱,从侧面也反映了东北地区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

3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变化

33.1耦合度总体变化特征分析基于2000~2014年统计数据及上述耦合模型,分析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耦合度。总体来看,东北地区两大系统整体耦合度呈现出波动略有上升的趋势,但是波动不大。由图1可以看出,2000~2014年东北地区总体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经历了波动上升(2000~2003年)、平稳下降(2003~2011年)、缓慢上升(2011~2014年)的过程。2000~2011年东北三省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人口结构不断优化,这一时期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度与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的发展趋势成反比;2011~2014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急剧下降,同时人口问题凸显,这一时期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度与人口结构发展趋势、经济发展趋势亦成反比。说明在2011年之前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处于相互促进、高水平协调发展状态,自2011年之后二者相互促进作用下降,协调水平降低。综上分析,无论经济发展水平或高或低,经济发展与人口结构都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耦合水平高低不同。当经济发展水平高时,二者处于高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也随之降低。分省来看,各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度变化不一(图2)。从数值上看,2000~2014年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的耦合度值分别为0.624、0.631和0.598,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度值大致相当,辽宁省最低。从变化特征来看,黑龙江省呈倒“U”型变化,吉林省则呈现“U”型变化,两省份变化趋势大致相反,而辽宁省则趋于稳定。除个别年份外,东北地区整体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度大致呈现出同辽宁省同步的变化状态。

33.2耦合度类型变化特征分析根据各城市耦合度大小,可分为低度耦合、中度耦合、较高度耦合和高度耦合4种类型(图3)。2000~2014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空间分布主要呈现以下特征:①较高度和高度耦合城市逐渐由东北地区北部向南部扩散;低度和中度耦合城市则经历了逐渐由南部向北部集聚的过程。由于2000~2014年辽宁省较高度和高度耦合城市不断增加,低度和中度耦合城市不断减少,由此导致整个东北地区不同耦合类型的城市出现此变化特征;②较高度耦合和高度耦合的城市中,黑龙江省不断减少,到2014年仅剩七台河市和绥化市;吉林省城市个数变化不大,且大多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较高度耦合和高度耦合的城市大多分布在辽宁省,2014年达到12个,远多于其它两省,且沿海城市居多。中度耦合和低度耦合的城市中,黑龙江省数量最多,2014年80%的城市属于此类,而吉林省和辽宁省较少。2014年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平均耦合度大小为:辽宁省(0.675)>吉林省(0.660)>黑龙江省(0.640);③沿海城市的耦合度水平一直较高,资源型城市的耦合水平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33.3耦合关系变化成因由前文分析可知,2011年之前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处于高水平协调状态,说明二者之间具有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即合理的人口结构将促进经济发展,同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口结构的优化。在这一时期,尤其是东北振兴以后,东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同时劳动力资源丰富,高素质人才数量逐年攀升,人口结构不断优化,处于“人口红利”期;2011年以后两系统处于低水平协调状态,说明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这段时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断崖式”下降,下行压力加大,同时人口外流、低生育率问题凸显,导致人口结构合理化程度不断下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四大副省级城市中,沈阳和大连的人口结构仍然对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人口红利”仍然存在。而哈尔滨和长春的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弱,2014年两城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分别为中、低度耦合。从耦合度的时空演化可以看出,大多资源型城市的耦合度不断下降,说明这些城市的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在不断减弱。东北地区共有地级市资源型城市21个,其中煤炭型和森工型城市个数占全部资源型城市的60%以上。由于资源型城市长期依赖资源型产业发展,并且以资源的初加工为城市的主要部门,导致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失调。加之目前大量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人力资源发展滞后和生态破坏严重的问题,使得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4结论与讨论

44.1结论本文通过测算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城市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和耦合度,以及对两系统时空演变特征及原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度各不相同,整体处于中高等关联水平。人口文化素质和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最为明显,劳动力年龄的人口数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促进作用明显,但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显著;2)2000~2014年东北地区总体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经历了波动上升(2000~2003年)-平稳下降(2003~2011年)-缓慢上升(2011~2014年)的过程,不同省份的耦合度变化各异。3)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发展与人口结构均处于协调发展状态。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人口结构的合理化程度也较高,同时合理的人口结构又会促进经济发展,二者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当经济发展水平降低后,人口结构的合理化程度也随之降低,而不合理的人口结构又会阻碍经济发展,两系统处于低水平耦合。4)东北三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度变化差异较大,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分别呈“U”型和倒“U”型变化趋势,辽宁省两系统的耦合度变化较稳定,呈现出与整个东北地区大致相同的变化状态。

44.2讨论1)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老工业基地,自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人口问题突出,研究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对于制定相关的人口与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数据可获性的限制,研究在评价指标的选取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人口年龄结构中仅选取了18~60岁人口统计数据,与实际劳动年龄人口数存在一定的出入。2)本文以地级市作为研究单元,选取4个时间点对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实证研究,仅从宏观上反映二者耦合关系的空间分布情况,而每个时间段内更小尺度的变化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宋健.结构问题是21世纪中国人口的核心问题[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8(1):26-30.[SongJian.StructuralproblemisthecentralpopulationissueofChinainthe21stcentury.MarketandDemographicAnalysis,2002,8(1):26-30.]

[2]AnderssonB.Scandinavianevidenceongrowthandagestruc-ture[J].RegionalStudies,2001,(35):377-390.

[3]???.ThechangeinstructureofregionaleconomicgrowthinJapan:Regionalpopulationaginginmicroperspective[J].TheJournalofAsia-PacificStudies,2013,20(1):2-28.

[4]胡鞍钢,刘生龙,马振国.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证据[J].人口研究,2012,26(3):14-26.[HuAn’gang,LiuShenglong,MaZhenguo.Popu-lationAging,PopulationGrowthandEconomicGrowth:Evi-dencefromChina’sprovincialpaneldata.PopulationRe-search,2012,26(3):14-26.]

[5]巴马?萨拉伊马丁.经济增长[M].何辉,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Barro?Sala-I-Martin.TranslationbyHeHuietal.Beijing:ChinaSocialSciencePress,1995.]

[6]MankiwNGregory,DavidRomer,DavidNWeil.Acontribu-tiontotheempiricsofeconomicgrowth[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2,107(2):407-437.

[7]Engelbrecht.Theroleofhumancapitalineconomicgrowth:someempiricalevidenceontheLucasVsNelsonPhelps’con-troversy[R].DiscussionPaper,2001.

[8]BenhabibJ,SpiegelMM.Theroleofhumancapitalineconom-icdevelopment:Evidencefromaggregatecross-countrydata[J].JournalofMonetaryEcomomics,1994,34:143-173.

[9]PapageorgiouChris.Humancapitalasafacilitatorofinnovationandimitationineconomicgrowth:furtherevidencefromcrosscountryregression[R].LouisianaStateUniversityWorkingPa-per,1999.

[10]杜伟,杨志江,夏国平.人力资本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J].软科学研究成果与动态,2014,(8):173-183.[DuWei,YangZhijiang,XiaGuoping.Studyontheimpactmechanismofhu-mancapitaloneconomicgrowth.SoftScienceResearchRe-sultsandTrends,2014,(8):173-183.]

[11]李德煌,夏恩君.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扩展Solow模型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8):100-106.[LiDehuang,XiaEnjun.ResearchontheinfluenceofhumancapitalonChinaeconomygrowthbasedonextendedSolowModel.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2013,23(8):100-106.]

[12]何海林,涂建军,孙祥龙,等.中国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耦合的关联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10):141-145.[HeHailin,TuJianjun,SunXianglongetal.Greyrela-tionalanalysisofpopulationstructureandeconomicstructurecouplinginChina.JournalofSouthwestUniversity,2013,35(10):141-145.]

[13]毕其格,宝音,李百岁.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研究,2007,26(5):996-1004.[BiQige,BaoYin,LiBaisui.RelevancyanalysisofthecouplingbetweenpopulationstructureandregionaleconomyinInnerMongolia.Geographi-calResearch,2007,26(5):996-1004.]

[14]范洪敏,穆怀中.中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分析[J].经济地理,2015,35(2):11-17.[FanHongmin,MuHuaizhong.Thecou-plingbetweenpopulationstructureandindustrialstructureofChina.EconomicGeography,2015,35(2):11-17.]

[15]吴连霞,赵媛,马定国,等.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J].地理科学,2015,35(6):742-748.[WuLianxia,ZhaoYuan,MaDingguoetal.TheSpace-timecouplingbetweenpopula-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inJiangxiProvince.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2015,35(6):742-748.]

[16]孙东琪,张京祥,张明斗,等.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7):1060-1071.[SunDongqi,ZhangJingxiang,ZhangMingdouetal.Couplingrelationshipbetweenurbanizationefficiencyandeconomicde-velopmentlevelintheYangtzeRiverDelta.ProgressinGeogra-phy,2013,32(7):1060-1071.]

[17]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5.[HeilongjiangStatisticalBureau.HeiLongjiangSta-tisticalYearbook.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01-2015.]

[18]吉林省统计局.吉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5.[JilinStatisticalBureau.JilinStatisticalYearbook.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01-2015.]

[19]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5.[LiaoningStatisticalBureau.LiaoNingStatisticalYearbook.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01-2015.]

[20]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5.[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aCityStatisticalYearbook.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01-2015.]

[21]张旺,周跃云,胡光伟.超大城市“新三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性分析——以中国十大城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3,33(5):562-569.[ZhangWang,ZhouYueyun,HuGuangwei.Couplingmechanismandspace-timecoordinatinofnew-approachurban-ization,new-approachindustrializationandserviceindustrymodernizationinmegacitybehemoths:Acasestudyoftencit-iesinChina.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2013,33(5):562-569.]

[22]马丽,金凤君,刘毅.中国经济与环境污染耦合度格局及工业结构解析[J].地理学报,2012,67(10):1299-1307.[MaLi,JinFeng-jun,LiuYi.Spatialpatternandindustrialsectorstructureanaly-sisonthecouplingandcoordinatingdegreeof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andenvironmentalpollutioninChina.ActaGeographicaSinica,2012,67(10):1299-1307.]

[23]陈晓红,万鲁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脆弱性与协调性作用机制[J].地理科学,2013,33(12):1450-1457.[ChenXiaohong,WanLuhe.TheInteractivemechanismsforthecoordinationandvulnerabilitybetweenregionalurbanandEco-environment.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2013,33(12):1450-1457.]

[24]关伟,许淑婷.辽宁省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的空间特征及耦合关系[J].地理学报,2014,69(4):520-530.[GuanWei,XuShuting.Spatialpatternsandcouplingrelationsbetweenenergyefficien-cyandindustrialstructureinLiaoningProvince.ActaGeo-graphicaSinica,2014,69(4):520-530.]

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区别例3

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需要重视统计分析。从宏观上讲,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管理重在宏观调控。调控方向的确定、调控力度的把握,特别是涉及经济结构调整等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都需要对宏观经济状况和社情民意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从微观上讲,包括企业经营决策所需的大量市场信息,也来自统计部门。因此,经济越发达,市场越健全,统计工作就越重要。

提高领导者决策水平,需要掌握统计。领导干部要利用好统计这个工具,不断增强驾驭大局的能力。特别是主要领导,都要遇到拍板决策之事。千万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拍板,而应该做到情况明,心中有数。包叙定在重庆任市长期间,曾要求领导干部有重点、有选择地记住50个左右的数据。记数不是目的,是科学决策、宏观调控的工作需要。看似静止、枯燥的统计数据却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只要稍加分析,就能把握发展趋势,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就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统计工作是非常熟悉的,对统计成果的应用是非常有水平的,正是由于他们有水平,才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月统计数据出来之后,政隆区长就会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的全面分析,找出经济运行中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下阶段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温度计”,是宏观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可为经济社会发展“号脉”。在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可通过统计先行、中性和后期指标所反映出的现象来考察宏观经济运行的好坏,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加强统计工作是适应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一是统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成分、经济增长方式、社会生活、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统计调查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但被调查者心甘情愿地参加统计调查、提供统计数据的比率却在下降。调查对象的合作程度降低,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计调查和分析的难度很大。二是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我国现行的统计方法和指标体系要逐渐与国际接轨,这就是大家通常说的统计入世,它对统计数据和统计制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区委、区政府为了准确把握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对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新兴产业、非公有制经济等指标会更加关注,也要求对重大经济问题进行量化分析,提供前瞻性、科学性的咨询建议。三是统计数据质量亟待提高。统计数据源于基层,源头数据不准,直接影响汇总指标核算的准确性。近年来,全区统计数据质量已有明显的提高,但统计数据失真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街道、乡镇、企业统计队伍力量薄弱,人员不稳定,统计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要求。有些乡镇、街道上报统计资料时靠拍脑袋,做数字游戏,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二、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更好地为全区经济工作服务

统计工作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跟上和掌握区级领导的思路和脉搏,为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提供有理有据的分析建议。

(一)提高数据质量,辅助科学决策

一是把握准确性。准确是统计的生命,统计工作的关键就是不搞假数,要反对虚报,也要反对漏报瞒报。统计数据只有真实可靠,才能正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才能帮助领导把握大局。因此,统计部门一定要在数据准确性上多下功夫,必须真实、无误地提供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数据资料。二是增强时效性。各行各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都有一定的时限,及时提供统计数据就是为了避免工作被动。目前,月度主要经济数据大部分都要到10日以后才能出来,还是慢了一些。统计部门对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及重要分析资料,必须及时提供给领导参阅。三是注重全面性。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的综合信息部门,要根据万州经济发展和区委、区府工作需要研究指标体系,不能只局限于现有统计体系,不能过分依赖统计制度上的几个指标,要多研究掌握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所涉及的指标。要创新统计方法,根据市场需求和工作需要,应用统计学原理,结合万州实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分析。如果只依据自己的统计指标来分析,不对周边环境、周边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就会对决策造成一些误导。要加强对全国、全市、周边区县、长江沿岸城市的经济运行情况的跟踪,及时搜集、整理、分析比较,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四是提高科学性。统计对象的内容变化了,统计工作也要作一些相应的调整。比如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混合多元所有制,究竟统计为外资,还是统计为国有经济,或者统计为其他的类型,目前各方面有不同的意见。统计部门就应当在这方面探索科学的方法。同时,要进一步规范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及统计管理制度,确保统计数出有据。

(二)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监控和分析

统计部门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决策咨询部门,虽然不行使对经济的直接管理,但要紧紧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结合实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预警监测,撰写一批有份量的分析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发挥好统计部门的信息、咨询、监督作用。要重点监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等状况,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一些重大事件,及时提供监测预警分析论证报告。统计部门不能作为一个只出数据、报表的部门,要主动参与全区各项工作,在服务和监督中求得自身的发展。

(三)加强对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

统计部门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如招商引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重点工程建设等等,开展深入的专题调研,及时捕捉新情况、新信息,形成调研成果。要树立“精品”意识,结合我区实际,加强定量分析和系统分析,力争多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统计分析精品,为领导提供有深度、有份量的对策建议。要调查研究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分析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表现特点和根源,找出其中的规律,为这些矛盾和问题“号脉”,并开出“药方”。

(四)加强统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统计部门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与重庆市、周边区县及沿江城市统计系统的交流与合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不断提高我区的统计工作水平。要多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去学习,学习他们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以尽快建立起更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制度和方法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要多请重庆市及发达地区统计系统的领导、专家来讲授统计的新理论、新方法,以提高全区统计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与操作技能,让万州的统计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区统计局要加强与市统计局的工作衔接,主动寻求市局的帮助和支持,根本改变不请不到、不问不答的状况,改变目前只有线上往来、没有见面商谈的工作局面。

(五)加强统计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统计部门在不违反《统计法》等有关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在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应积极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任何一个企业、外来投资者、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迫切需要了解统计数据,比如外来投资者,统计数据可以帮助他们决定是要在万州投资,投资后如何发展。今后,凡是应该向社会公开的统计数据,都要向社会公开,为需求者服务;政府应该无偿提供的,要通过党政网和正在拟建的统计网向社会;其余的,也可根据需求采取有偿形式提供服务。

三、加大统计法的宣传执法力度

统计法制建设虽已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但一些单位和部门为追名逐利,往往置《统计法》和党纪政纪于不顾,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统计法》的宣传必须进一步加强,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要特别强调的是,统计工作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是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不是为个人仕途服务的。

一要加强统计普法教育。要把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纳入“四五”普法内容,通过宣传教育,不断强化依法统计意识。二要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对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对典型案例要向社会公开曝光。建立健全统计监督检查制度,对各开发区、各部门、各乡镇的统计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个别地方、部门和单位滥用统计数据、调整统计规则等行为,一定要坚决抵制。对违反统计法的,造成恶劣后果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三是加强统计调查管理,确保数出一门。统计部门是统计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区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组织的统计调查要与统计部门协商,按统计部门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任何单位或个人使用数据都必须以同级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凡是各部门向公众公布的数据以及各类经济指标考核数据,应经统计部门的审核认可。

四、提高统计队伍素质,加强统计组织建设

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批精通统计科学、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经济管理的专门人才,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统计队伍建设。要在学中干、干中学,将系统学习经济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做到“勤学、守法、报真数”。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留住人才,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统计人才。要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善学习、作风正、守纪律、能战斗、保廉洁、做表率”和“会指标、会调查、会管理、会执法、会微机、会算数、会分析、会服务”的“八要八会”统计工作队伍,为区委、区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区别例4

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需要重视统计分析。从宏观上讲,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管理重在宏观调控。调控方向的确定、调控力度的把握,特别是涉及经济结构调整等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都需要对宏观经济状况和社情民意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从微观上讲,包括企业经营决策所需的大量市场信息,也来自统计部门。因此,经济越发达,市场越健全,统计工作就越重要。

提高领导者决策水平,需要掌握统计。领导干部要利用好统计这个工具,不断增强驾驭大局的能力。特别是主要领导,都要遇到拍板决策之事。千万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拍板,而应该做到情况明,心中有数。包叙定在重庆任市长期间,曾要求领导干部有重点、有选择地记住50个左右的数据。记数不是目的,是科学决策、宏观调控的工作需要。看似静止、枯燥的统计数据却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只要稍加分析,就能把握发展趋势,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就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统计工作是非常熟悉的,对统计成果的应用是非常有水平的,正是由于他们有水平,才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月统计数据出来之后,政隆区长就会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的全面分析,找出经济运行中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下阶段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温度计”,是宏观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可为经济社会发展“号脉”。在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可通过统计先行、中性和后期指标所反映出的现象来考察宏观经济运行的好坏,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加强统计工作是适应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一是统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成分、经济增长方式、社会生活、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统计调查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但被调查者心甘情愿地参加统计调查、提供统计数据的比率却在下降。调查对象的合作程度降低,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计调查和分析的难度很大。二是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我国现行的统计方法和指标体系要逐渐与国际接轨,这就是大家通常说的统计入世,它对统计数据和统计制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区委、区政府为了准确把握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对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新兴产业、非公有制经济等指标会更加关注,也要求对重大经济问题进行量化分析,提供前瞻性、科学性的咨询建议。三是统计数据质量亟待提高。统计数据源于基层,源头数据不准,直接影响汇总指标核算的准确性。近年来,全区统计数据质量已有明显的提高,但统计数据失真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街道、乡镇、企业统计队伍力量薄弱,人员不稳定,统计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要求。有些乡镇、街道上报统计资料时靠拍脑袋,做数字游戏,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二、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更好地为全区经济工作服务

统计工作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跟上和掌握区级领导的思路和脉搏,为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提供有理有据的分析建议。

(一)提高数据质量,辅助科学决策

一是把握准确性。准确是统计的生命,统计工作的关键就是不搞假数,要反对虚报,也要反对漏报瞒报。统计数据只有真实可靠,才能正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才能帮助领导把握大局。因此,统计部门一定要在数据准确性上多下功夫,必须真实、无误地提供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数据资料。二是增强时效性。各行各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都有一定的时限,及时提供统计数据就是为了避免工作被动。目前,月度主要经济数据大部分都要到10日以后才能出来,还是慢了一些。统计部门对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及重要分析资料,必须及时提供给领导参阅。三是注重全面性。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的综合信息部门,要根据万州经济发展和区委、区府工作需要研究指标体系,不能只局限于现有统计体系,不能过分依赖统计制度上的几个指标,要多研究掌握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所涉及的指标。要创新统计方法,根据市场需求和工作需要,应用统计学原理,结合万州实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分析。如果只依据自己的统计指标来分析,不对周边环境、周边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就会对决策造成一些误导。要加强对全国、全市、周边区县、长江沿岸城市的经济运行情况的跟踪,及时搜集、整理、分析比较,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四是提高科学性。统计对象的内容变化了,统计工作也要作一些相应的调整。比如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混合多元所有制,究竟统计为外资,还是统计为国有经济,或者统计为其他的类型,目前各方面有不同的意见。统计部门就应当在这方面探索科学的方法。同时,要进一步规范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及统计管理制度,确保统计数出有据。

(二)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监控和分析

统计部门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决策咨询部门,虽然不行使对经济的直接管理,但要紧紧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结合实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预警监测,撰写一批有份量的分析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发挥好统计部门的信息、咨询、监督作用。要重点监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等状况,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一些重大事件,及时提供监测预警分析论证报告。统计部门不能作为一个只出数据、报表的部门,要主动参与全区各项工作,在服务和监督中求得自身的发展。

(三)加强对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

统计部门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如招商引资、非公有制经济发

展、重点工程建设等等,开展深入的专题调研,及时捕捉新情况、新信息,形成调研成果。要树立“精品”意识,结合我区实际,加强定量分析和系统分析,力争多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统计分析精品,为领导提供有深度、有份量的对策建议。要调查研究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分析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表现特点和根源,找出其中的规律,为这些矛盾和问题“号脉”,并开出“药方”。

(四)加强统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统计部门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与重庆市、周边区县及沿江城市统计系统的交流与合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不断提高我区的统计工作水平。要多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去学习,学习他们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以尽快建立起更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制度和方法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要多请重庆市及发达地区统计系统的领导、专家来讲授统计的新理论、新方法,以提高全区统计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与操作技能,让万州的统计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区统计局要加强与市统计局的工作衔接,主动寻求市局的帮助和支持,根本改变不请不到、不问不答的状况,改变目前只有线上往来、没有见面商谈的工作局面。

(五)加强统计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统计部门在不违反《统计法》等有关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在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应积极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任何一个企业、外来投资者、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迫切需要了解统计数据,比如外来投资者,统计数据可以帮助他们决定是要在万州投资,投资后如何发展。今后,凡是应该向社会公开的统计数据,都要向社会公开,为需求者服务;政府应该无偿提供的,要通过党政网和正在拟建的统计网向社会;其余的,也可根据需求采取有偿形式提供服务。

三、加大统计法的宣传执法力度

统计法制建设虽已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但一些单位和部门为追名逐利,往往置《统计法》和党纪政纪于不顾,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统计法》的宣传必须进一步加强,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要特别强调的是,统计工作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是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不是为个人仕途服务的。

一要加强统计普法教育。要把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纳入“四五”普法内容,通过宣传教育,不断强化依法统计意识。二要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对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对典型案例要向社会公开曝光。建立健全统计监督检查制度,对各开发区、各部门、各乡镇的统计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个别地方、部门和单位滥用统计数据、调整统计规则等行为,一定要坚决抵制。对违反统计法的,造成恶劣后果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三是加强统计调查管理,确保数出一门。统计部门是统计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区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组织的统计调查要与统计部门协商,按统计部门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任何单位或个人使用数据都必须以同级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凡是各部门向公众公布的数据以及各类经济指标考核数据,应经统计部门的审核认可。

四、提高统计队伍素质,加强统计组织建设

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批精通统计科学、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经济管理的专门人才,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统计队伍建设。要在学中干、干中学,将系统学习经济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做到“勤学、守法、报真数”。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留住人才,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统计人才。要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善学习、作风正、守纪律、能战斗、保廉洁、做表率”和“会指标、会调查、会管理、会执法、会微机、会算数、会分析、会服务”的“八要八会”统计工作队伍,为区委、区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区别例5

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需要重视统计分析。从宏观上讲,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管理重在宏观调控。调控方向的确定、调控力度的把握,特别是涉及经济结构调整等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都需要对宏观经济状况和社情民意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从微观上讲,包括企业经营决策所需的大量市场信息,也来自统计部门。因此,经济越发达,市场越健全,统计工作就越重要。

提高领导者决策水平,需要掌握统计。领导干部要利用好统计这个工具,不断增强驾驭大局的能力。特别是主要领导,都要遇到拍板决策之事。千万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拍板,而应该做到情况明,心中有数。包叙定在重庆任市长期间,曾要求领导干部有重点、有选择地记住50个左右的数据。记数不是目的,是科学决策、宏观调控的工作需要。看似静止、枯燥的统计数据却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只要稍加分析,就能把握发展趋势,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就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统计工作是非常熟悉的,对统计成果的应用是非常有水平的,正是由于他们有水平,才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月统计数据出来之后,政隆区长就会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的全面分析,找出经济运行中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下阶段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温度计”,是宏观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可为经济社会发展“号脉”。在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可通过统计先行、中性和后期指标所反映出的现象来考察宏观经济运行的好坏,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加强统计工作是适应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一是统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成分、经济增长方式、社会生活、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统计调查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但被调查者心甘情愿地参加统计调查、提供统计数据的比率却在下降。调查对象的合作程度降低,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计调查和分析的难度很大。二是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我国现行的统计方法和指标体系要逐渐与国际接轨,这就是大家通常说的统计入世,它对统计数据和统计制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区委、区政府为了准确把握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对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新兴产业、非公有制经济等指标会更加关注,也要求对重大经济问题进行量化分析,提供前瞻性、科学性的咨询建议。三是统计数据质量亟待提高。统计数据源于基层,源头数据不准,直接影响汇总指标核算的准确性。近年来,全区统计数据质量已有明显的提高,但统计数据失真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街道、乡镇、企业统计队伍力量薄弱,人员不稳定,统计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要求。有些乡镇、街道上报统计资料时靠拍脑袋,做数字游戏,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二、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更好地为全区经济工作服务

统计工作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跟上和掌握区级领导的思路和脉搏,为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提供有理有据的分析建议。

(一)提高数据质量,辅助科学决策

一是把握准确性。准确是统计的生命,统计工作的关键就是不搞假数,要反对虚报,也要反对漏报瞒报。统计数据只有真实可靠,才能正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才能帮助领导把握大局。因此,统计部门一定要在数据准确性上多下功夫,必须真实、无误地提供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数据资料。二是增强时效性。各行各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都有一定的时限,及时提供统计数据就是为了避免工作被动。目前,月度主要经济数据大部分都要到10日以后才能出来,还是慢了一些。统计部门对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及重要分析资料,必须及时提供给领导参阅。三是注重全面性。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的综合信息部门,要根据万州经济发展和区委、区府工作需要研究指标体系,不能只局限于现有统计体系,不能过分依赖统计制度上的几个指标,要多研究掌握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所涉及的指标。要创新统计方法,根据市场需求和工作需要,应用统计学原理,结合万州实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分析。如果只依据自己的统计指标来分析,不对周边环境、周边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就会对决策造成一些误导。要加强对全国、全市、周边区县、长江沿岸城市的经济运行情况的跟踪,及时搜集、整理、分析比较,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四是提高科学性。统计对象的内容变化了,统计工作也要作一些相应的调整。比如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混合多元所有制,究竟统计为外资,还是统计为国有经济,或者统计为其他的类型,目前各方面有不同的意见。统计部门就应当在这方面探索科学的方法。同时,要进一步规范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及统计管理制度,确保统计数出有据。

(二)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监控和分析

统计部门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决策咨询部门,虽然不行使对经济的直接管理,但要紧紧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结合实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预警监测,撰写一批有份量的分析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发挥好统计部门的信息、咨询、监督作用。要重点监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结构调整、科 技进步等状况,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一些重大事件,及时提供监测预警分析论证报告。统计部门不能作为一个只出数据、报表的部门,要主动参与全区各项工作,在服务和监督中求得自身的发展。

(三)加强对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

统计部门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如招商引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重点工程建设等等,开展深入的专题调研,及时捕捉新情况、新信息,形成调研成果。要树立“精品”意识,结合我区实际,加强定量分析和系统分析,力争多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统计分析精品,为领导提供有深度、有份量的对策建议。要调查研究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分析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表现特点和根源,找出其中的规律,为这些矛盾和问题“号脉”,并开出“药方”。

(四)加强统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统计部门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与重庆市、周边区县及沿江城市统计系统的交流与合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不断提高我区的统计工作水平。要多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去学习,学习他们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以尽快建立起更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制度和方法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要多请重庆市及发达地区统计系统的领导、专家来讲授统计的新理论、新方法,以提高全区统计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与操作技能,让万州的统计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区统计局要加强与市统计局的工作衔接,主动寻求市局的帮助和支持,根本改变不请不到、不问不答的状况,改变目前只有线上往来、没有见面商谈的工作局面。

(五)加强统计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统计部门在不违反《统计法》等有关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在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应积极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任何一个企业、外来投资者、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迫切需要了解统计数据,比如外来投资者,统计数据可以帮助他们决定是要在万州投资,投资后如何发展。今后,凡是应该向社会公开的统计数据,都要向社会公开,为需求者服务;政府应该无偿提供的,要通过党政网和正在拟建的统计网向社会;其余的,也可根据需求采取有偿形式提供服务。

三、加大统计法的宣传执法力度

统计法制建设虽已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但一些单位和部门为追名逐利,往往置《统计法》和党纪政纪于不顾,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统计法》的宣传必须进一步加强,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要特别强调的是,统计工作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是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不是为个人仕途服务的。

一要加强统计普法教育。要把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纳入“四五”普法内容,通过宣传教育,不断强化依法统计意识。二要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对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对典型案例要向社会公开曝光。建立健全统计监督检查制度,对各开发区、各部门、各乡镇的统计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个别地方、部门和单位滥用统计数据、调整统计规则等行为,一定要坚决抵制。对违反统计法的,造成恶劣后果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三是加强统计调查管理,确保数出一门。统计部门是统计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区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组织的统计调查要与统计部门协商,按统计部门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任何单位或个人使用数据都必须以同级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凡是各部门向公众公布的数据以及各类经济指标考核数据,应经统计部门的审核认可。

四、提高统计队伍素质,加强统计组织建设

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批精通统计科学、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经济管理的专门人才,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统计队伍建设。要在学中干、干中学,将系统学习经济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做到“勤学、守法、报真数”。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留住人才,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统计人才。要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善学习、作风正、守纪律、能战斗、保廉洁、做表率”和“会指标、会调查、会管理、会执法、会微机、会算数、会分析、会服务”的“八要八会”统计工作队伍,为区委、区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区别例6

摘 要: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除了依靠技术的进步,丰富的资源等等外,还需要丰富的人力资本。本文通过构建人力资本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的人力资本进行评价,解释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指标体系

一、 引言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除了依靠技术的进步,丰富的资源等等外,还需要丰富的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是非物力资本,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生产的运动中实现价值增值,并可以带来剩余价值。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势必需要丰富人力资本辅助其经济的发展。准确的衡量其人力资本水平,为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有重要意义。

二、人力资本指标体系构建

对人力资本水平的计量,由于方法不同,相应的计量结果就有较大的差异。在参考国内外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可从健康水平、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和储备水平四个方面来衡量人力资本发展水平,据此构建了人力资本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设置了4个二级指标和19个三级指标。在健康水平中设置5个三级指标,分别为: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人员数、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教育水平中设置4个三级指标,分别为:万人中高等教育学校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占总人口比重、受教育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国民平均受教育年数;技能水平中设置6个三级指标,分别为:每万人拥有的专利数、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比重、万人中科技人员数、万人拥有R&D项目数、社会劳动生产率;储备水平中设置4个三级指标,分别为: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人均交通通信支出。

三、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水平评价

为了综合分析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水平,由于部分指标数据的不全,我们从中选取16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我们分析比较中原经济区各地人力资本水平,对数据进行Bartlett’s球形检验,SPSS输出的相关计算结果表明,KMO值为0.641, Bartlett 's 球形检验的卡方统计值为430.930,p值近似为0.000, 拒绝原假设, 即相关矩阵不是单位阵。因此,检验表明适合采用因子分析。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由此可以计算各因子的得分,然后利用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计算综合得分, 计算结果见下表: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郑州作为省会城市,人力资本水平远远高出其他地区,综合得分为7.9393,也是唯一一个得分超过7的地区;其次是周口、信阳、安徽六市;商丘、河北两市、驻马店和南阳综合得分最低;从各因子看,郑州第三因子得分最高,和其综合实力相匹配,而反映综合水平的第一因子得分反而落后于三门峡和鹤壁地区,这也指明了今后郑州人力资本发展方向;整体看来,洛阳人力资本综合因子得分名列前茅,和该地区人力资本积累较好的现实相吻合,济源作为河南省新兴城市,第一综合因子得分最低反映了其基础的薄弱,同时,第二因子得分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则反映了新兴城市的后发优势;综合来看,中原经济区各地市人力资本的发展水平是不均等的,既存在优势也有劣势,在以后的发展中要趋利避害,加大投入水平,全面提高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可以大致把中原经济区各地市人力资本水平分成三个类型,如下表: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水平不容乐观。在中原经济区内部,各地市直接人力资本水平存在差异,这表现了中原经济区内人力资本发展的不平衡。

四、 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水平的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存量必然会带动经济增长。但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各地市之间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其经济的发展速度。

几点建议:通过加大医疗保健和教育的投入,提高基础人力资本和知识人力资本水平;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发展机制,吸纳高素质人才;加快不发达地区体制改革的步伐,为这些地区深层次人力资本开发创造有利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乔晗.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就业效应研究:一个综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4(3)

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区别例7

【中图分类号】R6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201-04

工业化推进城市化,扩大城市规模,建设城市新区,成为城市寻求新的增长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市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随着新区、开发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流物流的剧增,作为城市主要功能及重要的生活配套,卫生事业的发展突现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当前,南昌市拥有新区、开发区区域面积近四百平方公里,占全市5.4%;区域人口约80余万,占全市 17.8 %。2004年南昌市新区开发区主要卫生统计数据:一岁以内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82%,每千人扣注册医师数0.41,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0.27,每千人口病床数0.21,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数占全市的1.61%,医疗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的百分比为2.21,人均医疗卫生经费为14.5元,各项指标均远低于南昌市的平均水平[ 2~4]。

在现有机制体制下,如何合理组织卫生事业,以有限的卫生人力、物力、财力构建符合新区特色的公共卫生管理模式,加快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区开发区亟待解决的社会事业发展问题。

1 方法和对象

1.1 对象:于2004 年7 月~2009 年6 月对南昌市三个新区开发区公共卫生运行管理的模式和卫生资源发展状况进行调查;

1.2 方法:

1.2.1 参照卫生部关于社会卫生资源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能力统计报表,制定南昌市新区开发区卫生资源状况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调查表,由新区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卫生管理办公室和经贸局负责统计上报,对2004~2009年南昌市三个主要的新区、开发区社会卫生资源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状况进行调查;

1.2.2 应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红谷滩新区与南昌市、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卫生状况指标的差别;

1.2.3 应用趋势分析方法分析2004~2009年红谷滩新新区卫生经济工作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三个新区开发区建立的公共卫生管理模式:

2.1.1 由新区、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下属的社会事业发展局,承担辖区内卫生事业发展工作。

2.1.2 委托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代为管理。

2.1.3 将公共卫生部分委托上级行政部门。

2.1.4 红谷滩新区公共卫生运行管理模式:

2.1.4.1 成立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2004年,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主导,选派市级卫生行政和公共卫生龙头单位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员,与管委会社会事业发展共同搭建新区卫生事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措施实施的平台―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纳入新区管委会统筹管理。

2.1.4.2 成立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履行职责,形成全区上下共同支持公共卫生工作的良好局面。

2.1.5 实施适宜新区开发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具体策略,构建新区特色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合理规划,积极引入大中型综合性医疗机构和专科医院为医疗卫生服务技术依托,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建设重点,以个体、乡医及其它医疗机构为延伸补充,构建新区特色的医疗救治体系,打造新区“15分钟医疗健康圈”;建设涵盖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测、妇幼保健、应急处置、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使之成为全区公共卫生的龙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公共卫生服务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责任健康管理医师;构建新区特色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以行政委托为手段,将卫生执法权力以委托方式下放新区,依托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新区卫生分中心,社区公共卫生信息员,构建新区卫生监督网络,;构建纵横贯通、立体交叉的公共卫生信息交流平台,开发社区卫生监督、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合作医疗、医院管理系统“六网合一”搭建新区卫生网络平台;将卫生事业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将公共卫生服务进行全面梳理,坚持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按服务人口均不低于20元的标准落实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卫生事业发展的经费逐年增长,逐步建立完善财政对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的补偿机制。

2.2 统计分析红谷滩新区、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市四者的人均医疗费用是否有差别。

表1描述性分析(descriptive),是对人均医疗卫生经费的分布描述,县区中1、2、3、4分别代表红谷滩新区、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市,N、Mean 、Std. Deviation、Std.Error、95%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Mean、Minimum、Maximum分别表示变量的调查数量(样本量),均数,标准差、标准误、95%可信区间、最小值、最大值。

表2为人均医疗卫生费用的方差分析结果,sum of Squares、df、mean square、F、Sig.分别表示变异、自由度、均方、F值、P值;第二列的三个值分别表示组间变异(Between Groups)、组内变异(Within Groups)和总变异 (Total)。

2.3 所有指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由表3、表4可见,人群健康状况、健康影响因素、卫生保健因素等相关指标在四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2.5 所有指标两两比较的结果:如表6至表7所示,第2列和3列的1、2、3、4分别表示红谷滩新区卫生办、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市。

A社会卫生事业发展主要评价指标策略应用后红谷滩新区与其他开发区同期比较。

B社会卫生事业发展主要评价指标策略应用后与南昌市比较。

2.6 趋势分析的SPSS实现过程。公共卫生费用随年份的变化趋势进行直线模拟,复相关系数(RSQ)为0.928,自由度(d.f.)为4,检验量(F值)51.60,检验P值0.002。截距为0.667,偏回归系数为12.861,如下表所示。

复相关系数表明该直线直线回归趋势可解释公共卫生经费随年份变化的92.8%。b1为回归系数,表明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因变量变化的量,该值为正,则因变量为增长趋势,该值为负,则因变量为降低趋势。本趋势方程中表示每增长1年,公共卫生经费增长13.857万元,该趋势方程有统计学意义。

2.7 红谷滩新区与其他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结果。红谷滩新区主要评价指标中人均医疗卫生经费、医疗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的百分比高于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人均医疗卫生经费、出生率、安全饮用水普及率、一岁以内儿童计划免疫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数、医疗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的百分比高于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公共卫生策略实施后,与其他两个同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评价指标比较,红谷滩新区区部分指标有较大发展。

2.8 红谷滩新区与其南昌市主要评价指标分析结果。从红谷滩新区实施创新适宜的公共卫生策略后,其社会卫生事业发展主要评价指标与南昌市总体指标的比较可见,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红谷滩新区高于南昌市,表明红谷滩新区人口健康状况已超过南昌市的总体水平;安全饮用水普及率、人均医疗卫生经费与南昌市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红谷滩新区健康影响因素、卫生经费投入已达南昌市水平,对辖区的安全饮用水设施建设和卫生工作的重视有利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而一岁以内儿童计划免疫率、每千人口注册医师数、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每千人口病床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数、诊疗人次数、县区住院人次数、医疗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的百分比红谷滩新区仍低于南昌市,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公共卫生策略实施后,红谷滩新区卫生事件发展的部分评价指标已达到南昌市的水平,卫生事业发展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纳入全市的统筹规划。

2.9 红谷滩新区自身增长趋势分析。除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三指标呈负值(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外,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数量、流动人口、当年财政卫生拨款、卫生事业费、公共卫生费、中医事业费、上级卫生专项补助、卫生建设基本投资、医疗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平均期望寿命)均为正值,随时间(年份)呈增长趋势;其中除流动人口、中医事业费、乡村医生三类模型拟合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红谷滩新区实施科学规范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后,人群健康状况、卫生保健、物资资源、财政投入等随时间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

3 讨论

新区开发区公共卫生管理模式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3.1 加强对新区开发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公共卫生工作责任制[ 6]。计生、卫生、财政、人事、科技、药监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形成各级共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3.2 进一步提高加强对新区开发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公共卫生问题不仅仅是卫生问题,而且是国家安全和城市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是强化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坚持以人为本,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各部门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加快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地抓好公共卫生工作。

3.3 建立财政投入和补偿的长效机制,保障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卫生事业经费必须向公共卫生倾斜,确保疾病监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业务的运行经费。

3.4 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增加投入、健全体系、创新体制、整合资源、城乡一体”的原则,积极推进新区开发区公共卫生运行机制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加快新区开发区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和报告信息体系、人才培养社会支持体系,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卫生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罗威、肖红茂、符艳,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社会卫生状况综合分析 ,《江西医药》2007,42(10):931~932

[2]Xia WANG;Dan-hong LIU;Ke-qin RAO;et al .Defining Chinese National Health Indicator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Attributes.China Digital Medicine; 2006,1 (01):38~41

[3] 2004年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南昌市统计年鉴

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区别例8

正确分析常规经济统计指标

利用统计数据进行经济形势分析时,要注意几种区别。

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居民消费之间,在内涵、口径和范围上有明显的区别。比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仅包括了销售居民的消费品,同时有销售给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产品,后者并不直接构成居民的消费,有的可能构成企业的中间消耗,有的可能构成行政事业单位的消耗。另外,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农民自产自用的农产品,包括粮食、家禽、家畜等。作为居民消费,一定包括自产自用的农产品,所以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简单用零售额来判断居民消费会有问题。

二是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有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财政支出包括投资性支出。比如说政府在去年基础设施投资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还包括转移性支出。所以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之间区别很大,尤其是在去年,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投入的资金比较大,在社会保障投入的资金比较大,相应地在政府经常性业务支出方面投入资金支出比较低。

三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有区别。举个例子,固定资本形成作为固定投资需求的一部分,除了有型的固定资产,也有无形的固定资产,像计算机软件,在生产过程中它发挥长期作用,所以我们要把计算机软件购置也作为投资需求,而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不包括它的。

四是存货与存货增加有区别,这两个概念经常会被搞混。

五是贸易差额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有区别。最主要的是两点,第一海关统计的贸易差额只是包括出口,第二海关统计贸易差额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是用剔除价格因素不变价计算。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利用常数指标进行分析的时候,要小心这些情况,应正确利用常用的经济统计指标分析宏观经济形势。

首先,我们不能直接利用社会消费品增长率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推算GDP的增长率,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内涵上和数据表现上,以支出法GDP刺激消费和固定资产都存在较大的影响。

其次,存货增加和存货有可能出现完全相反的变动趋势,作为最终需求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存货增加而不是存货本身。去年的产成品资金特别是工业品的产成品资金趋势确实是有11.7%的增加,但是是一个存货的概念。2009年一季度,我国的贸易顺差增幅达到50%以上,没有对GDP产生强有力的正拉动。一个是服务贸易逆差,一个是进出口价格巨大的反差。

准确理解中国经济统计方法

美国一位学者说中国采用生产法计算GDP,就容易实现经济增长目标。而美国采用支出法计算GDP。我们就问了,用生产法计算GDP和支出法计算GDP,两者到底有多大的差距?从理论上来讲,数据应该是一致的,没有太大的差距。

这位学者指出,公共建设项目投资对GDP的贡献是只要控制了资金的投放速度就能够实现目标。也就是在资金支付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GDP里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

公共建设项目的投资对GDP的贡献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实现的,不是在拨款中实现的。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实际完成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示的工作量指标,包括实际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值、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费,以及实际发生的其他费用,没用到工程实体的建筑材料、工程预算款和需要安装但没有进入安装的设备等,都不能计入投资完成额。即使是按实际完成投资额还要进行调整,比如说土地要进行调整。

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区别例9

Anselin(1988)对空间经济计量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它以及Cliff和Ord(1973,1981)这三本着作至今仍被广泛引用。Anselin对空间经济计量学的定义是:“在区域科学模型的统计分析中,研究由空间引起的各种特性的一系列方法。”Anselin所提到的区域科学模型,指明确将区域、位置及空间交互影响综合在模型中,并且它们的估计及确定也是基于参照地理的(即:截面的或时-空的)数据,数据可能来自于空间上的点,也可能是来自于某个区域,前者对应于经纬坐标,后者对应于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

国外近几年空间经济计量学得以迅速发展,如Anselin和Florax(1995)指出的,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人们对于空间及空间交互影响的作用的重新认识。对空间的重新关注并不局限于经济学,在其它社会科学中也得以反映。

(2)与地理对应的社会经济大型数据库的逐步实用性。在美国以及欧洲,官方统计部门提供的以区域和地区为统计单元的大型数据库很容易得到,并且价格低廉。这些数据可以进行空前数量的截面或时空观测分析,这时,空间(或时空)自相关可能成为标准而非一种特殊情况。

(3)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数据分析软件,以高效和低成本的计算技术处理空间观测的发展。GIS的使用,允许地理数据的有效存储、快速恢复及交互可视化,为空间分析技术的艺术化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至少目前线性模型中,缺少针对空间数据和空间经济计量学的软件的情况已经大为改观。目前已有一些专门的空间统计分析软件,并且SAS、S-PLUS等着名统计软件中,都已经包括用于空间统计分析的模块。

(二)空间经济计量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空间统计学是研究空间问题的另一门学科,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快速发展的分支。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用以帮助采矿业进行矿藏量的计算。最早的工作是采矿工程师D.G.Krige和统计学家H.S.Sichel在南非进行的。7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运算速度的大幅提高,空间统计分析技术逐渐扩展到地球科学的其它领域。目前已经普遍存在于需要处理时间上或空间上相关的数据的科技领域中。

空间经济计量学与空间统计学的区分不太容易。Haining和Anselin的观点认为空间统计学的研究大多由数据驱动,而空间经济计量学由模型驱动,即从特定的理论或模型出发,重点放在问题的估计、解释和检验上。空间统计学的主流是研究生态学和地质学中的物质现象,空间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与区域及城市经济有关的模型。有一种观点认为二者的区分应基于作者将其工作对应于空间经济计量学还是空间统计学,这种区分办法可能较为简单。

地质统计学(Geostatistics)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用于研究地质学现象的空间结构和进行空间估值。例如,在探矿过程中,通常是在空间上布点进行钻探,然后对采样得到的样品进行分析,估计矿藏的分布和储量。由于矿藏不开采的话,在时间上结构几乎是不变的,因此地质统计学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空间相关。空间经济计量学所研究的问题不仅存在空间相关,往往所研究的问题在时间上也存在相关。

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中,人们建立了各种理论以及关系式来描述人类在空间上的行为,如研究城镇问题的“引力模型”等。但在利用模型进行定量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将理论或关系式用数学模型来进行刻划,利用统计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检验,并进行评价,这些正好是属于经济计量学研究的范畴。应该说,空间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区域经济问题,依据的是区域经济学理论,但它还需要综合数学,以及空间统计学等学科,因此它不等同于区域经济学,而是一门交叉学科。

二、研究的问题

空间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存在空间效应的问题。空间效应主要包括空间相关和空间差异性。在研究中涉及空间相邻、空间相邻矩阵等概念。

(一)空间相关

空间相关指在样本观测中,位于位置i的观测与其它j≠i的观测有关,即

附图

存在空间相关的原因有两方面:相邻空间单元存在测量误差,空间交互影响的存在。测量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数据的采集与空间中的单位有关,如数据是按省、市、县等统计的,但设定的空间单位与研究问题不一致,存在测量误差。

空间相关不仅意味着空间上的观测缺乏独立性,并且意味着潜在于这种空间相关中的空间结构,也就是说空间相关的强度及模式由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布局,距离)决定。

对于空间相关,空间自回归通常是其核心内容,空间自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附图

在这个模型中,β解释变量X(n×k矩阵)的参数向量(k×1),ρ是空间滞后相关变量的参数,λ是残差空间自回归(空间AR)结构中的参数。

W[,1]和W[,2]为n×n矩阵,是标准化或未标准化的空间加权矩阵,分别对应于因变量以及扰动项中的空间自回归过程,这两个矩阵可以不同,这意味着两个过程由不同的空间结构生成。

这个模型可以退化成为普通的线性回归模型、(纯)空间自回归模型、混合回归与空间自回归模型、残差空间自回归模型等形式。

对这个模型,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不仅是有偏的,而且是不一致的,参数的估计通常采用极大似然估计,近几年,有学者尝试采用贝叶斯估计对参数进行估计。

(二)空间差异性

空间差异性指空间上的区域缺乏均一性,如存在中心区和郊区、先进和后进地区等。例如,我国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存在较大差别。

对于空间差异性,只要将空间单元的特性考虑进去,大多可以用经典经济计量学方法解决。但当空间差异性与空间相关共同存在时,经典经济计量学方法不再适用,而且这时问题可能变得非常复杂,因为这时要区分空间差异性与空间相关可能非常困难。

研究空间差异性的模型主要有:

E.Casetti提出的空间扩展模型(1972)和回归参数漂移分析方法(简称DARP)模型(1982)。这时,空间差异性表现为模型参数随空间位置变化,并以空间单元的位置信息作为辅助变量(称为扩展参数)。

y=Xβ+ε

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区别例10

一、认清形势,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统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宏观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撤市设区后,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一个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新时期赋予了统计工作新的内容,统计已不是简单的单位汇总和数据叠加,而是从侧重经济统计转向经济、社会协调统计,从全面统计转向与抽样调查相结合,从定量分析转向定性分析。统计工作内容的变化对统计指标的科学性、统计内容的全面性、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统计服务的创新性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工作质量的好坏、服务程度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从中央领导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从每个经济活动单位到广大人民群众,都对统计工作寄予了无限厚望。

第一,统计对引导和促进全区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统计工作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一个地方发展的真实反映。做好今年的统计工作,对于抓住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契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和精神,对于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五个”,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能够反映科学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网络体系,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统计信息数据对及时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至关重要。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充满了变数。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对我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已经加强;环顾周边,各兄弟区县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将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立足自身,我区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投资增长缓慢,财政增收难度大。但是从宏观层面看,中央把财政政策从“稳健”转变为“积极”,把货币政策由“从紧”转变为“适度宽松”,出台了扩大投资、改善民生、引导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经济发展环境正逐步由“冷”转“暖”。但当前,全国已经用去了全年放贷计划总量的百发之九十还多,国家的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可能又有所调整。为此,我们必须一方面要研究政策、利用政策,另一方面要及时准确地把握我区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这需要统计部门提供更详实、更准确、更及时的统计信息和数据资料,加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监测,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服好务。

第三,统计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体现。统计部门是政府信息的重要平台和窗口,统计数据反映着全区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成果,反映着人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它的准确性直接反映政府的公信力。现在,社会各界对一些统计指标,如:城乡居民收入、工资收入、价格水平等数据比较敏感,他们对统计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统计数据对企业生产经营、个人投资消费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高度重视统计工作,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积极做好诠释工作,对于保持统计部门权威性、维护政府的公信力极为重要。

目前,对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套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考核指标体系,区委区政府对各镇街、各部门也有一套比较完备的考核办法。全区和各个镇街、管委会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成果,都是通过统计数据来反映和体现的。因此,区级各部门、各镇街都要站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促统计工作,亲自检查主要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要把重视统计、关心统计、支持统计落到实处,并在人、财、物上予以支持,决不能有丝毫漠不关心、麻痹大意和掉以轻心的思想。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十强工业区县”考核评比和计算地区生产总值的指标,区级相关部门一定要从现在抓起,切实做好每一个指标的收集、整理和核对工作,并在征求统计部门的意见后及时上报。同时,主要领导要随时了解和掌握每一个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在同组考核的19个区和的排位,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认真分析,具体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协调发展,切实抓好新时期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不仅是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更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抓好统计工作对于增强当地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一,要狠抓部门统计。部门统计是政府统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充分发挥部门统计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当前,要按照“统一管理、科学分工、信息共享、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理顺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关系,健全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协调机制、管理机制、评估机制。要进一步理顺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关系,形成职能明确、分工合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大统计体系”。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能,既要统计数据,更要管理数据,要按照政府《关于部门统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要求,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服务,要充分发挥部门行业管理优势。各部门特别是经济职能部门要明确履行统计职能的机构和统计负责人,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要采取各种措施,集中力量解决部门统计机构不健全、力量薄弱、统计调查和数据不规范、数出多门等问题。要严格按照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职能职责分工,认真落实部门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和部门统计资料上报制度,逐步建立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信息交换平台。统计部门也要及时向区级部门提供综合统计数据,做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实现部门统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对那些日常不重视统计工作,且不能够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部门,要坚决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并按责任大小扣发单位的目标奖。这里我要特别提醒的是:涉及到影响我区GDP核算的主要部门如交通、国土房管、经委、建委、商贸委、地税等,每个月在上报统计数据前,必须与区统计局进行联系和沟通,对上报数据进行认真审核和评估,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

第二,要强化基层统计。镇街、管委会统计是我区统计工作的延伸。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镇街、管委会承担的统计调查任务更加繁重,加之统计对象不断增加,统计指标愈加具体,统计调查愈加频繁。将在两年内建立以区县为主体的城镇居民收入、农产品产量、规模以下工业、限额以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农民工和劳动工资等12个抽样调查网络,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居民收入、畜禽监测、农村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企业监测等调查体系。因此,各镇街、管委会的统计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尤其是各镇街、管委会主要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统计,积极支持统计,要尽量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做到机构不散,队伍不减,人员不变。对确因工作需要,统计人员有所减少的镇街、管委会,要及时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较强责任心的同志充实到统计岗位上来,确保统计工作的连续开展。要根据各专项调查具体要求和工作量,及时选聘足额的调查员,并将统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以保证常规统计、大型普查、专项调查、网点建设与维护、信息化建设等统计工作的需要。对定期开展的的每一项抽样调查,相关镇街、管委会必须严格按照统计部门的要求和部署,统筹兼顾,精心组织,妥善安排,保质保量完成调查任务。同时,各镇街、管委会要建立健全原始统计台账和统计资料,各企事业单位要在认真完成国家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统计核算所需原始统计记录和统计台账,真正做到数出有据,数出有因。

第三,要强化依法统计。统计数据资料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是政府的行政行为,广大统计工作者必须切实加强对《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及《市统计管理条例》的学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要统实情、报实数、讲实话。各级各单位更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不得为了单位利益或个人利益授意统计人员随意篡改虚报统计资料,切实维护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尤其是镇街、管委会和企业,在年度的工作业绩考核中、在企业的综合评价考核中,绝不允许出现弄虚作假、人为干预统计数据的现象发生。一旦出现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要强化调查分析。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统计工作更是如此。因此,广大统计工作者要本着对国家、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把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与重点调查、问卷调查与单项调查结合起来,同时,要认真分析每一项调查、每一个指标、每一个数据的性质和特点,及时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市场变化、金融运行动态、招商引资及内资利用情况、房地产场冷暖、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的专题调查与分析,找出内在的规律并揭示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满足区委、区政府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为各级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三、加强领导,注重实效,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统计工作任务

统计工作是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与配合,更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为做好全统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各单位要从全区发展大局出发,不断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统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要加强领导。各级行政一把手、法定代表人要负总责,统计人员要负直接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落实统计工作责任与考核制度。要经常听取统计工作汇报,多提要求,多出题目,多压担子,发挥好统计的参谋助手作用。二要加大投入。重视统计工作,不单纯是重视统计数字,还要重视统计工作条件的改善,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和帮助。目前,我区统计工作条件有所好转,但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相比,与形势和任务对统计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办公经费紧张、统计手段落后已成为困扰统计工作的主要问题。特别是随着国家大型普查的经常性开展和上级临时性调查任务的不断增加,人财物的矛盾尤为突出。因此,要从机制上解决对统计工作投入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三要善于利用各种统计数据。在出台重大决策之前,要充分依靠统计数据,听取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意见,并结合调查研究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判断;在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时,要善于发挥统计的信息和咨询作用;在总结、评价和考核工作时,更要充分发挥统计的监测、监督作用,用实实在在的数字考核实绩,评价发展。同时,各级各单位要加强对统计法规和统计知识的学习,既要充分了解统计数据是怎么形成的,又要善于根据统计数据研究分析问题,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区别例11

1.1空间自相关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建立在样本独立与大样本假设的基础上,由于空间数据的特殊性,其独立性和大样本假设常得不到满足。空间统计学中的空间自相关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经典统计方法在空间数据应用上的缺陷。空间自相关性使用全局和局部两种指标来度量,全局指标用于探测整个研究区域的空间模式,用单一的值反映该区域的自相关程度;局部指标计算每个空间单元与邻近单元某一属性的相关程度。由于全局指标有时会掩盖局部状态的不稳定性,因此在很多场合需要采用局部指标来探测空间自相关。常用的计算空间自相关的方法有Moran′sI、Geary′sC、Getis、JoinCount等,本文基于Moran′I研究四川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Moran′I分为全局Moran指数[14,15]和局部Moran指数[16]:全局Moran′sI从总体上反映了研究目标的空间相关性,局部Moran′sI描述区域单元与其相邻区域单元之间的空间集聚程度。

1.2支持向量机支持向量机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中表现出如下特有的优势:1)SVM避开了从归纳到演绎的传统过程,实现了高效的从训练样本到预报样本的“转导推理”,大大简化了通常的分类和回归等问题;2)SVM是专门针对有限情况的,其目标是得到现有信息下的最优解而不仅是样本数趋于无穷大时的最优值;3)计算的复杂性取决于支持向量(SupportVector,SV)的数目,而不是样本空间的维数,这在某种意义上避免了“维数灾难”;4)算法最终将转化成为一个二次型寻优问题,从理论上而言,得到的结果将是全局最优解,解决了在神经网络方法中无法避免的局部极值问题,因而它具有很好的泛化性能和预测能力[22]。从本质上看,SVM是一种监督分类方法,在对数据进行分类时,必须要有一个已知样本集训练SVM。在SVM的训练样本选择策略中,有随机选样策略、盒子类凸包样本选择方法[23]、Adaboost方法[24],也可以通过PCA或者NLM算法的分类结果选择典型样本。

1.3基于Moran的样本集选择通常,经济统计数据不包含已知正确分类的样本集,而基于不同选择策略的SVM分类结果差异很大,因此,样本选择策略是采用SVM分析经济统计数据的关键,其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在局部空间自相关中,滞后变量Wzi表示目标观测值相邻区域的加权平均对偏离平均值的度量,zi为对观察值x偏离平均值的度量。以(Wz,z)为坐标点的Moran指数散点图,常用来可视化研究局部空间不稳定性。Moran指数散点图的4个象限,分别对应于区域单元与其邻居之间4种类型的局部空间联系形式:第一象限(H-H区)代表高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同是高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联系形式;第二象限(L-H区)代表低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高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联系形式;第三象限(L-L区)代表低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同是低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联系形式;第四象限(H-L区)代表高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低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联系形式。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看,经济发展中心对周边存在很强的作用力,使得周边区域经济也发展良好,这对应于H-H类型;而经济落后区域由于地形、交通等区域条件的限制具有较强的集聚特征,从而对应于L-L类型;经济发达区域的边缘地带由于自然条件或者政策性等问题制约了发展,属于L-H类型;而在欠发达地区,某些区县旅游、矿产等资源优越,发展具有一定优势,属于H-L类型。这种多维经济统计数据的局部空间分布模式,可以揭示经济发达区域、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及奇异点,并进一步提取经济发展中心和典型区域。这些典型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已知典型样本集训练SVM分类过程,从而减少选样过程的主观性。由此可以建立空间自相关-SVM耦合的空间聚类方法,图1显示了基于Moran′sI的SVM聚类(Moran-SVM)的流程,其步骤为:1)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经济统计数据的PCA和NLM降维结果,到Moran指数散点图和空间自相关显著性分析图;2)通过研究象限分布图和显著性分析图,提取高显著经济发达和不发达、较显著经济发达等各种不同发展类型的典型区域;3)将典型区域作为已知样本集导入SVM模型,得到聚类结果。

2应用实例

2.1数据说明本文以2007年四川统计年鉴数据为例,对四川省区县尺度的多维度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在行政单元为区县的经济统计数据中,大量属性维度的数据统计不完整。基于降维过程的维度应尽量最大化及其可获得性考虑,本文选择统计年鉴中最能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18个属性,分别是:国内生产值(第一、第二、工业、第三产业和人均生产总值)、民营经济生产情况(第一、第二、工业、第三产业和人均民营经济增加值)、从业情况(从业人员、职工人数、人均工资)、地方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农林牧渔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2基于Moran′sI的SVM聚类笔者利用空间自相关对PCA和NLM的降维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四川经济统计数据的局部Moran′I散点图及其显著性分布图(图2-图5),通过分析典型区域的局部空间联系类型及其显著性,提取出若干经济发展情况明确且典型的区县,作为已知小样本集导入SVM中进行分类。对PCA降维结果进行局部Moran指数分析,得到象限分布图(图2):成都周边-东南区域沿线、攀枝花处于第一象限,即属于H-H类型;第一象限周边区域受高观测值邻域影响,属于第二象限,即L-H类型;广大的西北区域、中南、多数东北和少数东南区县属于L-L类型,区县本身和周边邻域的观测值都较低;H-L类型主要集中在东北区域及第二象限周边的区县,绝大部分与L-L类型相邻,表示其观测值比较高,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分析局部Moran指数的显著性分布图(图3)可知:四川绝大部分区域属于空间聚集不显著类型,而成都周边12个区县的空间聚集非常明显,其的德阳市等3个区县也具有显著的空间相似性,宜宾市也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聚集效应;广大经济不发达的西北区域和南部攀枝花市则表现出离散的空间分布形式,这与现状有一定差异。对NLM降维结果进行局部Moran指数分析,得到象限分布图(图4):东北区域-成都周边-东南区域沿线属于H-H情况;第一象限周边区域受其影响,属于L-H类型;广大的西北区域、中南和少数东南区县属于L-L类型;H-L类型主要集中在成都周边和南部区县,与L-L类型相邻,属于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分析局部Moran指数的显著性分布图(图5)可知:四川东北、中南和东南区域都属于空间集聚不显著类型,而成都周边、广大西北区域空间集聚非常显著,较为显著的区县主要分布在显著区域的周边邻域地区。基于PCA和NLM降维结果的Moran指数显著性分类结果可知,成都周边为高显著H-H类型,西北地区为高显著L-L类型,可分别采集到第一等级和第四等级的小样本集;从两者的Moran′sI象限分布图可知,成都和东北广安市附近区县属于第一象限,经济较周边发达,而空间聚集效应又不显著,可作为第二等级;在东北区县和第四等级的交叉区域,存在部分相对高值区域,其较落后区域发达,可作为第三等级。依次每个等级采集3个样本,导入SVM算法中,并采用RBF核函数[13],调节参数,结果如图6。当γ取值较大(大于2)时,分类结果出现欠学习问题,有非H-H类型被划入第一等级;而其他参数条件下的分类结果差异不大,将成都周边、涪城区和攀枝花东区分为第一等级,将成都周围其他区县和东北少数区县分为第二等级,将东北和东南其他区县及南部分为第三等级,广大的西部、北部和东南区县则属于第四等级,这与四川经济发展现状完全吻合。与NLM分类结果相比较,具有很强的相似性,这也说明了结果的正确性。

2.3结果分析(1)采集于PCA和NLM的不同已知样本集的SVM聚类结果之间差异大(表1)。在PCA-SVM中,第二等级区县的数目非常少,而东北多数区县被划分至第四等级,并与PCA的分类结果相似,都未能准确展现四川经济发展现状;而NLM-SVM的结果与NLM类似,都能体现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及经济较发达区域。由这两者结果之间的较大差异可知,已知小样本集选取的主观性对结果影响很大,所以需要进一步考虑样本集的合理选择。(2)针对上述已知样本集选取的主观性问题,笔者利用PCA和NLM的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选取样本集,证明该步骤不仅能大量减少样本集的选择范围,而且分类结果能揭示出成都经济发达地区、东北和东南经济较发达区域、西北经济极不发达区,能准确展现四川经济发展现状(表1)。SVM作为一种监督分类算法,需要已知样本集对聚类过程进行训练,由于经济统计数据不具有已知类别样本,需要利用一定的方法来选取,而选样过程的主观性对SVM的分类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最优参数的获取是一个复杂的区间搜索过程,不仅较难获取最优参数,而且效率也较低。PCA和NLM降维结果的Moran指数分析结果能揭示出显著的H-H和L-L类型,而Moran指数的象限分布能提取出空间集聚不显著、但能揭示经济发展情况的典型空间单元,从而得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典型区域,这些典型区域可作为小样本集训练SVM算法聚类过程。分类结果正确揭示了四川经济发展现状的空间格局,证明该方法能大大缩减样本集的选取范围,避免选样过程的主观性,并具有很好的分类效果,这为SVM已知样本集的合理选取提供了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