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强化市场监管执法

强化市场监管执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5 09:27:26

强化市场监管执法

强化市场监管执法例1

1.1体育文化产业监管法律缺失

在一个法治国家中,保证社会正常运行的是科学健全的法律制度。在法治化的道路上我国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立法上的缺失或者不足。其中,我国对体育文化产业的市场监管缺少专门的法律规定,有关的规定大多散见于一些相关的法律规范中,造成了法律适用当中的不便。即使存在一些关于体育文化产业监管方面的法律,也都是一些行政规章或者地方规章,效力级别偏低,还容易造成法律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不利于对体育文化产业的监管。

1.2体育文化产业监管的执法、司法机关的执法、司法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对体育文化产业进行市场监管的机关没有专门的行政机关,而是由很多个行政机关进行不同方面的管理。如果监管部门职责分配不明,会造成各部门之间监管职能的交叉,出现互相推诿责任或者争抢监管市场的问题,也使得被监管人的负担较重。在一些执法人员当中还存在着不文明执法、执法能力欠缺的现象。围绕体育文化产业所产生的各种民事、行政和刑事纠纷也往往非常复杂,会涉及到各行各业,有的时候甚至不是个体之间的冲突,而是群体之间的矛盾,这就对司法机关和司法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1.3体育文化产业的监管方式比较单一和落后

当前的监管模式主要以执法人员的检查监督为主,形式单一,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执法现代化的要求。办事效率低下,对现代化设备和手段的应用较少,对突发状况的应急机制不够全面和灵活。没有建立各部门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和信息互享体系。

二、解决我国目前对体育文化产业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的法律建议

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繁荣体育文化市场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和市场经营环境,体育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将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当前积极探索体育文化产业监管执法新思路,建立健全体育文化市场监管体系显得相当重要。在此,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体育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部门作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设立的机构队伍,将面临着更加艰巨、繁重和光荣的使命。为更好地肩负起保卫国家文化安全、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促进体育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任,文化执法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队伍政治思想教育,明确行动纲领和思想指南,使队伍牢固树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保体育文化产业市场监管执法工作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2.2加强制度建设和体育文化产业监管法律立法工作

面临新的形势,当前文化执法部门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一是要完善人才管理机制,积极创造条件提拔任用优秀执法人员,让优秀人才能够在执法工作中脱颖而出;二是要完善考核工作机制,考出实际,考出民意,指出不良表现,扫除不良习气,表扬奖励积极者,鞭策促进落后者,营造出良好干事创业氛围。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和健全体育文化产业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使执法机关的执法工作有法可依。

2.3创新市场监管方式

建立体育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数据库,掌握体育文化市场的经营状况和动态逐步建成覆盖全国、上下联动、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平台,规范市场准入和综合执法工作,实现对主要门类文化市场的综合动态监管和应急指挥,全面提升文化市场监管能力。推进网络执法技术手段创新,提高文化市场监管效率。不断改进管理手段和方法,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宏观管理,实现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2.4建设一支高效的行政执法、司法队伍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方针,拓展执法领域,壮大执法队伍,加强法律、经济、文化等知识学习,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改革学习方式,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交流轮岗力度,努力促进体育文化市场执法队伍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为文化体育市场的纯净繁荣有序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按照“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执法”的要求,加强综合执法队伍素质建设、装备建设、形象建设和业务建设,不断推进综合执法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形象好的体育文化产业监管综合执法队伍。在执法工作中,树立执法为民意识,积极加强法制宣传和执法服务工作,尽量减少处罚和强制措施的使用,妥善快速地处理好文化市场存在的问题,实现文化市场繁荣稳定、规范有序的目标。加强体育文化产业市场诚信建设。全面实施政务公开,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全国及省、市级文化市场经营管理数据库,向社会公开政策信息、审批信息、文化市场发展及警示信息等政府基础数据。强化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体育文化市场诚信建设中的作用。开展文化市场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带动体育文化产业市场的行风建设。

强化市场监管执法例2

(一)加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抓业务规范。要紧密结合文化部各项规范化文件,细化管理执法操作流程,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二是抓形象规范。要在统一执法标识、统一执法证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执法服装、统一执法装备和统一执法文书;三是抓行为规范。加强管理执法队伍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认真落实《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推进文化市场政风、行风和作风建设。

(二)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以开展“执法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为今年队伍建设的主要手段,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大力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学习训练,全面提升执法技能。9月底前组织开展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10月份组队参加全省比赛,开展“大练兵、大比武”的活动情况和获奖情况将纳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年终考核范围。各地要针对文化市场管理、综合执法业务和岗位的需要,制定培训计划,采取自学、互帮互学、集中培训等方式开展培训和考核,要加强对新颁布实施和新涉及领域的法规的学习培训,有效地督促和引导执法人员由“应知应会”向“行家骨干”转变。各地要组织开展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人员的法规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

(三)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各地要继续加强监管信息录入和信息报送工作的组织实施,配合省、市做好全省文化市场视频监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移动执法系统以及12318文化市场监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四)完善考核评比机制。继续强化按月考评网吧监管平台运行情况、按季度考评执法数据、案件办理、信息报送、综合执法办公系统使用情况的通报制度。积极推进执法装备达标配备,按照省执法考核细则,加大对规范化建设等内容的考核权重。组织开展全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比活动,引导和调动广大管理执法人员的积极性。组织选调各地优秀行政执法案卷,参加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优秀案卷评比活动。组织开展全市行政许可案卷评查活动,提升行政许可服务能力。

二、健全和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机制。

(五)充分发挥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平台作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涉及范围广、领域多、责任重,不仅需要文化行政部门之间的相互支持与配合,还需要公安、工商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去年市及部分市(区)已经成立了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文化部门,为实现长效监管、合力监管提供了组织保障。个别尚未成立的地区,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努力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地要充分发挥文管办这个平台的作用,充分凝聚各方共识,整合各方力量,发挥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执法的机制作用。要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文件处理、信息通报、联合执法、区域协作等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定期通报信息,定期组织重大专项执法行动,共同协商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六)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网络和机制。为了有效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近年来,我市各地文化行政部门积极探索推行建立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市场管理网络,努力构建以市(区)为主导,以乡镇(街道)为依托,以村(社区)为点线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综合治理的文化市场管理格局。今年,各地要进一步推进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网络和机制。一是做好将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纳入当地党委政府对乡镇(街道)工作目标考核内容的推进工作,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管理职责;二是完善乡镇(街道)文化市场管理领导机制和工作网络,6月底前完成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市场协管员队伍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制度,有效实现行政管理执法“手臂”向下延伸,起到“补位”作用;三是指导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积极开展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工作,不断完善文化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做到日常检查与集中整治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文化市场的综合治理水平和监管效能。

三、加强文化市场日常监管。

(七)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的监管。要充分发挥市“网络文化市场执法协作小组”及各地小组成员的作用,积极发现和查处网络文化市场案件,强化对网络文化市场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探索总结网络文化市场执法工作经验。

(八)加强艺术品市场的管理。加强艺术品市场法制宣传和动态研究,开展艺术品市场调研活动,推动行业自律与规范。

(九)加强游戏游艺娱乐场所的管理。积极开展游戏游艺机电子标签化管理工作,强化场所基础性管理工作,科学监管准入机型机种,增强经营单位的诚信守法意识,加大管理执法力度,促进全市游戏游艺娱乐场所经营秩序的明显好转。

(十)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的动态管理。强化对市场的动态管理和暗访督查、督办工作,及时通报情况,形成工作制度。组织开展全市文化市场交叉执法检查和执法工作交流,查找市场管理漏洞,交流管理执法经验。各地要强化日常巡查机制,量化巡查监管频次,结合节庆、假期等重要节点,按照上级安排及本地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实际,组织专项检查,加强网吧、娱乐、演出、出版物等市场监管和安全工作。

(十一)协调推进各职能领域的执法工作。各地要按照工作职能,切实履行好综合执法职责,要加强对新执法领域的业务培训和工作研究,建立有效机制,协调推进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各职能领域的执法工作,整体提升综合执法队伍在各职能领域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市场监管执法例3

实践证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条件对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日常的监督管理,有手段在短时间内对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进行大范围的检查和清理,有能力对严重的违法经营行为或重大应急事件作出快速反应。在我国市场监管体系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成为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重要执法力量。

我们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加强经济形势变化对市场秩序影响的深入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大力强化市场监管,努力消除市场秩序中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突出问题,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的水平进一步提高。面对____年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总结历史经验,立足当前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只有依法加强市场监管,工商行政管理才能树立公平公正的执法权威。

加强市场监管,必须更新监管理念。要把落后的、传统的、随意的监管思维向文明的、现代的、依法的监管理念转变,牢固树立科学监管、依法监管、有效监管的理念,努力做到创新监管、规范监管、高效监管。要把依法行政看作生命线,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促进公正、廉洁执法,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强市场监管,必须完善体制机制。要针对维护市场秩序的实际需要,着力在丰富发展“四化建设”的内涵上下功夫,着力在各项监管制度的完善上下功夫,着力在完善制度体系上下功夫,不断推进“四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

强化市场监管执法例4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新“三定”方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主要职责首当其冲的就是“负责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有关工作”。可见,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是国家赋予工商部门的基本职能。工商部门依法对市场进行监管和行政执法的目的是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工商部门只有依法履行市场监管执法职能,使市场秩序趋于规范,经济社会得到健康发展。工商部门才能得到党和政府的信任,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真正树立执法权威。

在停征“两费”后的新形势下,工商部门摆脱了收费压力,轻装上阵,为全速推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全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我们要依法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能,积极促进经济发展,切实树立执法权威。

今年3月11日,我们接到群众举报,称攸县有些商家在销售质量不合格化肥。对此我们非常重视,立即成立专案组,将此案作为“红盾护农”工作的一个大案要案来督办。市局分管领导带领八名精干人员赶赴攸县与攸县工商局的70多名工商干部汇合,分组对攸县辖区内的新市镇、网岭镇、大同桥镇、坪阳庙乡等地的化肥销售网点同时进行清查,通过检查,发现经销质量不合格钙镁磷肥和钙硫镁肥的经营户达14家,查获假冒伪劣化肥240余吨,有力地保护了春耕生产,维护了农民利益。这是我市工商系统停征“两费”后查处的一起影响较大的大要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有效树立了工商部门的执法权威。

二、不断加大监管力度是提升执法权威的根本手段

由于停征“两费”后,市场监管工作一度有所放松,特别是执法办案工作一度停滞不前,导致无照经营现象潜滋暗长:虚假药品、保健食品广告查而不绝:各类假冒伪劣商品潜流暗涌、不时浮现:部分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因为对12315的执法效能缺乏充分信赖而宁愿忍气吞声、息事宁人:商业贿赂行为几乎成了各行各业的潜规则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长远健康发展,削弱了工商部门的执法权威。

执法办案是工商部门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最严厉、最有效,也是最强有力的市场监管手段,无此不足以震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无此不足以突显工商部门执法权威,无此不足以完成工商行政管理使命。要通过强化执法办案,坚决严厉打击突出的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做到对食品、药品、农资、救灾救济商品案件的查处决不留情,对假冒伪劣商品特别是制假贩假行为的打击决不手软,对商业贿赂行为的治理决不放松,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决不懈怠,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着力提升执法权威。

今年7月,市工商局召开行政执法工作会议,强调严格市场监管,强化行政执法。此后,全市系统执法办案工作全面加强,立案数和结案数迅速飙升。上半年立案只有165件,结案78件。到9月底,立案总数高达1966件,结案总数达1286件,罚没入库1221万元,在全省系统排名第一。有力地打击了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维护了全市市场经济秩序,保证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全面提升了工商执法权威。

权威是一种影响力,权威的大小取决于影响力的大小。因此,整合执法力量,强化整体效能,不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着力扩大执法影响,是有效提升工商部门执法权威的重要途径。以往执法办案,大都是类似于单兵作战的三两个执法人员为一组,分头办案,各自为政,势单力薄,体现不了整体合力,形成不了强大声势,产生不了应有的执法效应。攸县工商局和醴陵市工商局开展的大规模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的监管模式,则为我们在整合执法力量,强化整体执法效能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两个局的共同点都是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车辆,采取股所联动、全面出击、重拳打击的模式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形成了强大攻势,基本肃清了辖区内无照经营现象,显著提升了工商执法权威。

当然,要从根源上抑制各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从建立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着手,大力加强“四化”建设,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但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当前的形势和条件下,采取集中打击行动,不失为提升执法权威的重要途径。今后每年我们可以针对一到三类群众反映强烈、党委和政府高度关注、在一定时间内比较突出的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全市系统开展相应次数的集中打击行动。采取市局、基层局、工商所三级联动方式,统一调度指挥,整合优势力量,务求从根本上铲除相应的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提升工商执法权威。

三、切实规范监管行为是维护执法权威的基本保障

强化市场监管执法例5

中图分类号: G267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而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环境是最好的发展环境。党的十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的要求,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在我们现阶段建筑市场执法管理过程中还是存有一些不完备的情况或者漏洞,例如行政执法队伍理论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执法程序不规范、行政执法监督有待加强等。因此还应在理清建筑市场管理执法的法律依据、增加执法工作的透明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加强执法监督手段等方面进行提升。在建设监察执法中树立法治意识,让建筑市场经济活动航行在良好法治秩序的大道上。以日常监管、行政处罚及企业不良行为记录为主要手段,积极探求新思路,谋划新举措,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建筑市场监管,提高建筑市场管理水平,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建筑市场执法管理人员应树立增强服务、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思维,着力提升建设执法活动的公信力。“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理念是执法实践的思想基础,保障建设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是提升执法公信力的前提,是新时期建设执法人员必备的思想素质。综合运用开放、市场、科技、法治“四种思维”管理方式,增强建筑市场执法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创造性。树立起市场开放思维,着力解决城镇建设水平不高的问题;树立起科技创新思维,着力解决对建筑市场的服务、监督、管理方式转变的问题;树立起法治思维,着力增强对建筑市场依法行政的能力。把握建筑市场规律,找准工作职能定位,运用法律手段保障改革创新成果,以法治思维和法制方式促进建筑市场科学发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工作能力,推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稽查执法中,严格履行《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任务和要求,摒弃重监管轻服务的旧观念,始终坚持贯彻“严格规范建筑市场,热情服务建设企业”的理念,认真对待各个企业的诉求,体现建设执法的人文关怀、柔性管理和亲情执法。努力实现严格、公正、廉洁执法与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有机结合,注重完善现场检查、立案调查、证据收集、听证告知、违法处罚等程序公正的具体要求,确立法律监督是一种程序性监督的理念。对建设处罚案卷整理工作的法律合规性和程序合法性严格检查。确保建设行政处罚案件均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正确;质量上精益求精,力求让建设行政处罚案件都经得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进而建立规范的建筑市场秩序,维护了建设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对企业服务、监管和处罚的有机统一。有效提升了建设执法管理水平。为促进建筑市场的科学发展营造公平正义的执法环境。给企业以安全感、稳定感,为发展提供最可靠的环境保障。

在当前一个阶段,要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监督管理制度,实现常态化稽查执法,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进行精细化管理,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检查,加大力度解决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要切实保证建筑相关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解决好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等问题,要依法依规严格查处,违法开工的项目要立即停工,责令整改,记入不良行为记录;二是要切实解决好建设工程发承包应招标未招标、应备案未备案等逃避执法监管的问题,私自签订不规范合同及“阴阳合同”降低工程款、劳务费不按时结算等极易引发农民工的风险;三是要加强建筑市场执法队伍建设的问题,强化对监管人员的法治理论和业务水平培训,建立一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建筑市场执法人员队伍,提高建筑市场管理人员依法监督能力和建筑专业水平;四是要着力解决合同约定的项目经理长期不到位的问题,解决施工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不到位的问题,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问题。

强化市场监管执法例6

首先是对职能相近、执法内容相近、执法方式相同的机构和职能进行整合,减少执法机构,从源头上改变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情况,实现综合执法。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方面,全省9个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及近半数县(市、区)推进了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主要整合了市政管理、城市规划、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应急管理等有关职责,通过省政府授权,统一交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承担。在交通综合执法方面,将全省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港政、航政、水路运政、地方海事等六个方面的监督处罚职能进行整合,统一交由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承担。省设交通综合执法总队,设区市及四大港口、高速公路设执法支队、县(市、区)设执法大队。在海洋渔业综合执法方面,整合渔港监督局、渔业船舶检验局等8家执法单位承担的海洋监察、渔政管理、渔港监督、渔船检验、渔业无线电管理、国家海洋与渔业权益维护等职责,共涉及63部海洋与渔业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职责,履行133项执法项目。省设海洋渔业执法总队,下辖3个直属支队。在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方面,结合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全省9个设区市和83个县(市、区)中,有2个设区市和66个县(市、区)整合了工商、质监、食药监等方面职能和机构,组建统一的市场监管局,下设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乡镇组建市场监管所,统一履行市场监管职责。永安、平潭等试点市(区)还进一步整合了知识产权、卫生监督、物价管理、农业、商务有关职能,统一交由市场监管机构承担,实现大市场监管的工作格局。

二、通过整合执法队伍,进一步加强了执法力量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在整合职能和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相关执法队伍,执法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如交通综合执法,整合了公路稽征、路政治超等执法队伍,在省下达的人员编制控制数内,将各级公路稽征队伍的原有编制全部划转到同级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各级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路运政、港政、航政和地方海事等机构原用于执法的事业编制随职能相应划转到同级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统一了执法力量。如海洋渔业综合执法,整合了8个执法队伍,人员力量实现统筹使用,并通过综合、全面的执法业务培训,提高了队伍素质,提升了执法水平,较好地适应了海洋渔业综合执法的需要。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福建省在财政供养人员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完善待遇等激励保障制度,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把更多的人员力量安排到基层,确保执法一线工作所需。如实行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全省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等市场监管部门基层一线人员编制占这3个系统总编制超过70%。

三、通过综合执法,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

福建省在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注重完善执法程序,建立健全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方面,市、县(区)均严格履行相关工作程序,经省政府授权后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厦门市利用经济特区立法权的优势,专门制定《厦门经济特区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规定》,通过立法理顺了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匡定执法职权,明确执法程序,为依法管理城市提供了遵循。在交通综合执法方面,全省新组建的交通综合执法总队、支队、大队均通过同级法制部门执法主体和执法依据,取得执法主体资格,明确执法依据;并施行了《福建省交通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等。在推进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方面,注重规范综合执法机构的市场执法行为,通过建立科学监管的规则和方法,完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优化细化执法工作流程。同时,在编制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过程中,将综合执法机构承担的权限和责任作为重要内容,全面梳理执法依据、执法内容、执法责任追责情形等,一一列入清单予以公布,切实规范执法行为,推进依法治理。

四、通过创新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综合执法效能

福建省在推进综合执法改革中,坚持协调创新,强化联动配合,积极推进政府职能部门与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之间建立健全衔接配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监督制约等运行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如厦门市建立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与职能部门联动平台,通过与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和各职能部门行业监管信息平台对接,实现跨部门的联动响应和联动监管执法,增强城市管理执法整体工作的合力。厦门市还在自贸试验片区探索建立相对集中行使部分执法权与构建高效顺畅的监管执法协作相结合的机制及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监管平台,强化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理念,实现监管大数据的归集、共享、利用;建立企业异常经营名录、失信企业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增强部门监管合力,出台部门失信惩戒与守信激励措施,加大企业违法成本,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企业不敢违法的监管格局。

强化市场监管执法例7

一、加强卷烟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为加强卷烟市场监管,提高烟草市场净化水平,保护国家与消费者利益。国家高度重视卷烟市场监管,相继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管理办法》和《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实施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每年召开“全国烟草工作会议”,分析形势,制订举措。

全国烟草专卖管理系统紧紧围绕行业改革与发展全局,在治外乱的同时,认真解决好“注重自律”问题,深入开展专卖管理监督工作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2012年全国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继续围绕“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以培育品牌为重点,重基础,调结构,严管理,促规范,强素质,努力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2013年凌成兴局长到浙江省调研及在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切实增强规范意识,突出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机制”是专卖管理工作的焦点、难点和重点,更是烟草专卖执法的宗旨。“为实践监管宗旨,要永不满足、勇攀高峰、勇创一流”,下大力气加强卷烟市场监管,维护烟草市场良好经营秩序,努力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羸得主动,增强专卖控市能力,提高市场净化水平。

二、加强卷烟市场监管刻不容缓

随着烟草行业改革的持续推进,卷烟市场监管形势不断发生着深刻变化,具体表现为:

一是卷烟生产销售方式有了新的举措。随着“两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卷烟生产由计划管理走向以客户为导向的市场管理,“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正面临着新的任务。新形势下,对专销结合的途径,专卖管理的考评机制都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是市场管理形势正在发生改变。近几年来,在国家局严规范、强基础,上水平,增活力的总体要求下,加强内部监管,建立长效机制,提升监管水平,促进规范经营,已成为专卖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假冒伪劣卷烟及非法渠道卷烟冲击市场的卷烟价格,争夺合法经营的合法利益。航空运输和物流托运已成为违规卷烟的重要流通渠道,违法经营的行为更加隐蔽、手段更加多样、技术更加先进,呈集团化、网络化、规模化经营特点。如何提高卷烟市场监管效率,有效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对严重违法违规的大案给予重拳出击,是卷烟市场监管面临的新的任务与挑战。

三是专卖执法环境不断改变。随着《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第51号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的深入实施,国家局提出树立“三个理念”、构建“三个体系”的要求,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对传统的执法方式产生着巨大冲击,国家推进依法行政的力度在加大,社会各界对依法行政的要求在提高,各级政府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在加强。如何在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前提下,使卷烟市场监管工作力度不减、效果不降,群众满意,社会认可,已成为专卖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加强卷烟市场监管要有新举措

面对卷烟市场监管的新形势与新任务,认真贯彻国家局提出的“三个理念”、“三个体系”的要求,构建“打击严厉、管理到位、疏通及时、服务周到”的市场管理体系和实施“APCD”市场检查工作法,笔者认为要实施有效、高效、长效的监管必须在大量、正确的市场分析前提下,以完善制度为支撑,以许可证管理为手段,以源头部位、无证户和农村市场治理为重点,以提升队伍建设为基础实施监管。笔者认为必须狠抓六方面工作:

(一)要狠抓制度建设,强化监管力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制度的规范,那么必然会使得市场监管工作呈现出杂乱无章,缺少系统化的发展态势。不符合国家提出的“卷烟上水平”战略要求。毋庸置疑,从这个角度来说,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是实现工作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条件,能够更好地促进烟草专卖管理人员规范化开展各项工作。

1、加强外部制度建设。外部制度建设要着眼于加强对外宣传教育,增强被监管者守法意识、自律意识。实现这一目标,途径有两条,一方面建立有奖举报,守法商户激励等制度;另一方面建立辖区内重点经营户档案,充分掌握违法违规经烟户信息。强化精准监管,积极推行“APCD”市场监管模式,实现市场监管从“被动粗放”进一步向“主动精准”转变,逐步完善外部制度,促使监管对象依法经营、规范自律,为卷烟市场监管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市场监管的质量。

2、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加强内部监管,深化行业自律更为重要,是实践“两个至上”行业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内部监管是一个系统化、多元化、全方位的长期性的工程。创建“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烟草市场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扎实推进专卖内管委派制落地运行,“制度完善、职责明确、监管到位、奖惩分明”,使内管力度进一步加强,不仅对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行为管理起到有效监督,做到监管工作有地放矢。同时对全面落实严格规范提供了必要的手段。认真搞好内部监督,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形成预警机制,从根本上杜绝经营管理中的漏洞,使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日常工作处于监督之下。

(二)要狠抓证件管理,增强自律意识

证件管理工作是市场管理的基石,是烟草专卖管理中最为基础的环节,是实施烟草专卖管理的首要条件。随着行业快速发展,专卖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越来越强,规范化、程序化操作趋于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可证监管不到位,宣传服务不到位等情况。主要表现在经营过程中许可证的跟踪管理缺乏,零售许可证信息失真,出现长期关门状态零售户未及时注销,对其他零售户申请办证造成不利,导致专卖管理在证件管理和市场监管形成“不互补”局面。要防止此类情况发生,必须要加大许可证监管力度,使证件管理和市场监管有机地结合,具体措施包括:

1、宣传好《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零售户要懂法、守法,首先必须要学法、知法。为方便零售户学法,监管部门可对许可证合理布局要求、办理流程、办证所需携带资料、零售户日常所需接受的监督检查规定等印成宣传册发放给零售户,既体现公平、公正,服务于众,又使零售户进一步懂法、用法、守法。

2、提高许可证管理的意识。作为专卖执法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证件管理是市场监管的基础,对“一户多证、虚假订货、代订代收、转让出租出借的要严格处理。尤其是证件管理和片区管理的一线人员,对零售许可证的监管要达到熟练掌握、正确运用、规范操作的程度。

3、要规范证件管理。专卖执法人员要不断完善证件办理流程,增扩许可公示的范围。按照《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对证件办理的各种资料进行梳理,制定统一标准,缩短零售户许可证办理的时间,服务于广大零售户。

4、严格执行违规经营零售户取消经营资格程序。认真执行《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发改委51号令)有关条款,严格落实2次或2次以上的违规零售户停业整顿直至取消经营资格的程序。

5、烟草专卖管理人员不符合法定程序,超越法定职权发放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对直接责任人和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要狠抓重点环节治理,加强源头部位监管

在市场监管中,认真贯彻国家局提出的“三个理念”、“三个体系”,实施“APCD”市场检查工作法,要坚持把“端窝点、断源头、打网络”作为卷烟整治的重点,通过工作重心下移、监管阵地前移,做到违法活动早发现、早控制、早打击。现实监管中个别专卖执法人员只埋头于市场管理,就案论案,缺乏对专卖市场的总体把握和全面考虑,工作中仅充当了市场管理的消防员,陷入琐碎的事务工作当中,哪里起火到哪里,治标不治本,还有的片面追求结案率,忽视了对违法卷烟源头的追查和控制,使得幕后贩假者逃脱惩处,不能从根本上打击贩假、售假行为。有的烟贩一年内被连续查处多次便是由此造成的。因此卷烟市场监管中首先要牢固树立“查大案、抓主犯”的指导思想,关键要掌握怎样根据查扣的违法卷烟追根溯源,嗅出他们蜘丝马迹的信息,制定周密的侦察方案,从而铲除假烟毒瘤。

1、深化案件信息追踪,做好案件网络管理,加大对违法卷烟产销网络的打击力度。一是把广辟信息来源与情报信息网络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对个案的对比分析,找出其内在联系,运用以烟找人、以人找案、以案查案、以线查网的办案方式,扩大打假破网成果。建立案件分析、评估和稽查三者结合的综合管理机制,不断深化案件查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对卷烟市场监管效率。二是完善部门协作机制,构建监管新防线。加强与公安、工商和交通等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纵向、横向及区域间协作机制,加强对交通要道、物流中心、快递公司等重点运输环节的检查。

2、加大对运输环节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据宁波地区查处违法案件统计,违法卷烟80%通过物流及汽运渠道流入。打击运输环节卷烟违法行为对卷烟市场监管十分重要。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营造氛围。良好的舆论氛围对加强物流领域监管具有较强的推进作用。通过新闻报道、张贴通告等宣传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建立举报奖励政策,培养举报人,不断增强物流托运站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的自觉性。二是要创新监管手段,提升打击能力。要打破惯性思维模式,不断创新检查方法,形成打击物流领域涉烟犯罪高压态势。在物流领域涉烟违法案件查办过程中,要紧抓关键线索不放,不断拓展办案思路,达到断源截流、端点破网的目的。宁波地区近几年来已经摸索出了打假破网的经验,近三年来查处大要案国标64起、省标43起,追究司法刑事责任563人,查处的大要案占全省首位。

(四)要狠抓无证商户治理,完善治理措施

无证经营卷烟屡禁不止,一直是市场管理中老大难问题,既降低了烟草零售许可证的威信,又扰乱了卷烟市场的经营秩序,已成为当前广大零售商户投诉的焦点。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是深入调查,分清对象,根据性质,分层次、分重点取缔。首先联合工商取缔以销售假冒、走私烟为主的无证经营户,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起好打击无证经营“龙头”作用;其次取缔专营卷烟的无证经营户。二是堵疏结合。取缔无证经营户,堵是第一位的,在进行有效的根治、取缔无证经营的同时,根据不同情况劝导经营户变换经营地段,对变更后经营场所具备法定申请条件的,严格按照合理布局要求,优先予以办证,使之堵疏结合,标本兼治,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五)要狠抓农村卷烟市场查处力度,规范卷烟市场经营秩序

目前我国的卷烟消费者约有3.5亿,其中2亿多在农村,占吸烟人数60%多。无证经营者大都在农村,农村是非法卷烟的主战场,要主动把农村这决“大蛋糕”管好,这项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系到销售网络的运行质量能否切实提高,能否更好地维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不少农村零售户、消费者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在平时,我们要大力宣传《烟草专卖法》,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向零售户宣传法律知识,使他们杜绝因不知法而做出乱渠道进货、无证运输等违规行为;针对消费者多开展一些识别假烟的咨询、讲座,让他们多掌握一些假烟鉴别的知识,以免上当受骗。对于农村的违法案件,我们在实施打击的过程中要有防范措施;注意文明执法,依法行政;对查处重大案件,要争取公安介入,现场参与,防止发生暴力抗法事件。

(六)要狠抓专卖执法队伍素质,提高执法水平

提高专卖执法队伍素质是新形势下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行政许可法》的深入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现实形势,对我们专卖执法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烟草系统的“内乱”是少数专卖执法人员素质低下,有的执法违法,甚至走向了犯罪,这极大地损坏了专卖制度的威严,削弱了专卖管理的力度。客观评判现阶段专卖执法队伍素质,从学历上来看,层次相对比较低;从法务理论上看,功底比较弱;从业务能力上看,基础比较差。要切实提高专卖执法队伍综合素质,笔者认为重在把平时的业务学习落到实处,对《烟草专卖法》、《烟草专卖实施条例》、《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要加强学习,抓好知法、守法和文明执法。

知法。烟草专卖执法人员要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和实施条例以及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重视日常教育,严格培训制度。

守法。守法首先要遵守宪法。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要求专卖执法人员不仅有知法、守法的法律意识,还要把法律意识转化为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律行为。守法,对烟草专卖执法人员来说,就是要遵守烟草专卖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转变执法态度和执法观念。

文明执法。文明执法是执法为民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提高专卖执法队伍素质的重要内容。要求专卖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坚持用语规范、待人礼貌、热情服务,严禁对当事人打骂或行为简单粗暴等现象发生。

在新形势下,烟草行业面临新挑战,加强队伍建设是保障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一流的队伍,才能创出一流的业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全民普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的公正、查办案件的高效寄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期望,这就要求烟草专卖管理人员具有更高的素质。

强化市场监管执法例8

一、工商市场监管法治化的主要衡置标准

 

(一)法治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的自主程度市场与法治拥有重合的灵魂。契约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纽带。法治思维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保障,没有法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经济。工商部门市场监管的终极目标就是维护契约精神,使市场主体设立和交易在法定轨道中有序进行。工商部门不能凭空设计和加重市场主体的负担,应把法律授予的行政权用于保障市场交易自由。特别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应排除干扰,奉行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积极清除违反法治精神、不符合市场规律的部门审批特权。

 

(二)公平正义思维下市场监管的社会公信度法治的价值核心是公平正义。

 

没有法治,社会无法走向公平正义。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市场竞争规则存在较多盲区,执法部门主持公平正义的手段有限,违法成本与违法获利的不对称性,导致一些市场主体唯利是图。所以,工商部门法治化建设,需要把“公平正义”的价值核心外化为工商部门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使市场经济法则变得更加公平正义。当前,工商部门法治化的中心工作是把法治精神渗透到日常管理中,市场监管执法不以部门私利为中心,职能管理服务不以部门营利为重点,坚持反对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式的行政管理模式。工商监管的各项改革,必须围绕调优职能,彰显法治精神本质。

 

(三)法治实施程序中公民救济的保障力度法治是程序之治。世界上不存在程序以外的实体,同样也不存在无实体内容的程序,任何主体的行为都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完成的。只讲实体不讲程序不符合法治精神。市场监管工作应坚持程序法定,坚持程序的正当性,让正当程序与法定程序髙度统一,充分保障行政行为相对方的基本权益。涉及社会民生的重大决定应根据规定组织听证,听取当事人意见。

 

二、法治化进程中工商部门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形成原因

 

(一)垂直管理后部门执法仍难超脱地方利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心是维护国家利益和社

 

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秩序,“大市场”与“小政府”发生矛盾在所难免。虽然工商部门推行了十多年省以下垂管,但受执法手段所限,常常需要地方政府出面协调。当前,全国统一的网络市场监管模式难以形成,根源就在于工商部门的监管体制难以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藩篱。特别是当前工商部门常常处在“收不抵支”的境况,这就容易造成乱收费、乱罚款,影响工商部门执法的公平性。

 

(二)职能交叉带来的选择性执法不利于市场公平监管

 

长期以来,各个市场监管机构的部门立法存在竟合现象,一直没有得到科学处理,形成了以部门利益为导向的选择性执法。按现行体制,有市场执法权的部门包括工商、技术监督、物价、卫生防疫等,职能交叉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

 

(三)工商部门缺乏相应的执法手段

 

在执法手段上,工商部门执法检测所需的硬件设施得不到有效保障,其合法性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从执法配合的角度看,工商部门需要很强的联动性,常常依赖公安、法院的司法强制力。在行政处罚中,工商办案人员不仅需要注重程序的合法性,还需要注重处罚后的执行情况,执行工作难以到位,影响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的有效执行,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协调与公安、法院等部门的关系。

 

(四)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各地工商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很多情况下难以收到实际成效,工商执法干部的能力提升十分有限。同时,由于执法水平不精和法治意识不强,执法人员有时会忽略一些手续,致使一些违反法定程序的事件发生,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工商法治化建设的改革框架及路径设想

 

工商法治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复杂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工商部门应正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保障市场监管执法工作顺利推进。

 

(一)上下互联的市场监管立法改革刻不容缓

 

立法是执法的基础。应进一步理顺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立法权限和立法程序,完善立法制度,逐步推进立法与执法的有效结合。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完善行政程序方面的法律。市场监管立法应破除“谁起草,谁优先”的立法思维,确保法律的可施行性。给予基层市场监管部门相应的执法权限和执法手段,从法律上减少市场主体主动实施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减少由于立法不足或立法界线不清而导致的选择性执法现象,通过法律层面的健全完善,对行政执法进行规范和约束,有效改变部门权责不对等的局面。(二)专业化的执法队伍建设如箭在弦。

 

行政执法工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执法队伍的素质。建立一支为政清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法队伍,必须从人员的选拔、培养、待遇等方面着手,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引人竞争机制,制定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试、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对不具有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发放执法证。坚决清理不合格执法人员,实现执法队伍规范化,杜绝合同工、临时工从事行政执法工作。行政执法机关招用人员应严格按照程序,公平竞争,择优录用。严肃纪律,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对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的执法人员,坚决依法严肃处理。

 

(三)完善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是众望所归

 

工商法治化进程的重点是形成有效的行政执法监察机制。工商部门必须下决心解决执法的软肋问题。应与人大、纪委、检察院等监察机关形成良性互动,将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当做常态。通过深入基层和广大群众中调查了解行政执法的过程和结果,发现查找存在的问题,依法提出整改、纠正措施,督促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此外,应加强层级监督机制,强化上级工商部门对下级工商部门的监督。

 

强化市场监管执法例9

一、当前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存在的问题

____地处____西北部,下辖23个乡镇,总人口65万人,地域面积5852平方公里,是全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县。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经营单位越来越多,截止目前,____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349家,其中:网吧134家、游艺娱乐场所28家、音像制品店15家、书报刊店22家、印刷及“三印”企业26家、美术品店2家、文物流通经营单位3家、经营性文化艺术培训机构15家、电影发行放映单位3家、各类网站22家、广播电视及网络传输类经营单位51家。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摊子,过来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进行了各类执法,起到了一些震慑作用,但是在工作实践中,一些制约日常监管相对共!性的问题依然存在,集中表现如下。

1、多头管理问题突出。当前,由于审批权与处罚权分离,致使市场管理责任不清,譬如:广电市场监听监看,文化行政执法部门与行政审批部门均有监管责任,易造成“重复监管”现象;“网乐潇湘”在线监管,负责审批的与执法的业务不相来往,若遇经营地址变更,便无法监管,势必出现“监管真空”地带;“扫黄打非”工作监管,虽是宣传部牵头,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文广新局,具体工作由文化执法部门来承担,势必造成工作形式和内容严重脱节,不利于工作开展。

2、队伍管理培训滞后。当前,县级文化执法部门因组建不长,队伍管理培训模式滞后。在管理方面,大部分县级局因执法人员稀缺,只设一个执法队,有的又没有对执法人员进行具体市场分工,日常监管行动均听队长安排,工作主动性不强,造成市场监管相对被动;在培训方面,由于县级文化执法人员构成复杂,队伍整体素质与办案技能参差不齐,业务培训无非是每年参加一次省市召集的执法培训以及一年单位内部组织几次法制培训,那种“听会式”的学习形式效果不佳。

3、监管态势时紧时松。当前,对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县级文化执法部门一般是在干部上班的正常工作日之内开展进行;而在周末、国务院规定的节假日等时段,县级文化执法部门通常则放松了对市场监管的任务要求以及对执法人员的值班要求。在此期间,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基本流于形式。这样一紧一松的监管模式正好让一些市场经营户、尤其是网吧业主有机可乘,他们往往利用这一时段是无忌惮的超时经营、甚至违法违规经营,社会受众反响强烈。

4、监管装备严重不足。以前,县级文化市场因“点少摊小”,日常监管仅靠人力就能解决。现在,随着市场不断的壮大,市场呈现“人少面宽”局面,日常监管费时费力,监管取证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因此,强化装备配置是新形势下文化执法的硬性要求。时下,县级文化执法部门普遍面临监管装备严重不足的局面,有的没有执法车辆;有的取证器材配备不足,就连取证照相机都不是数码的。最典型的是没有广播电视监听监看设备,这是当前制约广电市场日常监管正常开展最棘手的问题。

5、城乡监管步调不一。县级文化市场要面向农村,日常监管线长面宽。文化体制改革前,乡镇文化员、广播员隶属原文化局与原广电局业务领导,对乡镇文化、广电市场起到监督作用。体制改革后,新组建了文化执法局与文广新局,原文化局与原广电局则自然消失,而“两员”对乡镇文化市场的监督业务又未能得到对接,使其与文电监督职责脱沟,给县级文化执法部门对乡镇文化监管增添了压力,大乡大镇还能每年确保巡查几次,一些小乡每年监管无法保证次数。这使得乡镇宽松监管与县城高压态相比势格格不入。

二、解决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问题的对策

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所暴露出来的以上问题现象,不仅仅是由于我们在以往工作中习惯于用管理的思维去监管市场、习惯于用“麻雀战”的方式进行市场执法、习惯于去对照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开展工作,更重要的深层次原因是与当前的文化市场体制、日常监管机制、日常监管模式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要想做好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还需从“日常监管机制、队伍管理培训、日常监管态势、监管执法设备、监管覆盖网络”等方面狠下功夫,积极探索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的具体可行办法与长效实用机制。

1、破除日常监管机制障碍。日常监管机制障碍,是造成县级文化市场“多头管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破除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的机制障碍,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着手。一是要划清部门监管责任。可以由市级宣传部门牵头,对全市各类文化市场日常监管所涉及的部门责任进行一次摸底,明确划分各方监管职责。二是要建立日常监管致函备案制度。行政审批部门要对新审批的文化单位与文化企业向行政执法部门致函备案,确保工作正常对接。三是要建立部门联席会制度。由县级宣传部门牵头,组织文化执法局与文广新局,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重点解决一个时期市场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

2、打破队伍管理培训模式。当前,文化执法队伍管理培训滞后是因沿袭了原文化局与原广电局的模式。因此,强化管理培训是提升执法人员“实战能力”的根本。为此,笔者认为可依次着手。一是创新队伍管理模式。可以效仿“警队管理”的模式,即在执法队配备教导员,负责队员日常的政治思想教育与业务技能培训,着重训练好执法人员的“行动力”。二是创新队伍培训模式。可以开办“案例讲坛”,通过邀请专家开讲、组织内部执法骨干开讲等形式,让广大执法人员不但“被动受训”,还要“主动授课”,让他们向行家取经学习以及内部相互交流执法办案技巧,引导他们主动去办案。三是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可以对执法人员实行“月考季评”,即通过每月一次法制考试、每季一次办案评比,定期检查执法人员日常学习与工作情况,并将其纳入干部管理目标考核内容,长期坚持下去。

3、打造日常监管高压态势。县级文化市场在节假日等时段频现违法违规问题,是因为这一时期,我们放松了对市场的监管。故此,笔者认为,应该着眼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的“反弹现象”,着力开辟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的“假日战场”。具体可这样去操作。一是要出台《县级文化市场假日监管方案》。从监管时限、监

强化市场监管执法例10

——构建运转灵活的执法机制。

全队职能、个人职责、执法依据、办证程序、行为规范、学习、财务等制度悬挂上墙,印发到各科室、个人,用制度管人管事;建立起责任机制、监管机制、案件查办机制、执法监督机制,把文化综合执法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至每一位执法队员;有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舆论等手段,实行对文化市场的全方位监督和管理;利用市级净网先锋系统严密监控,发挥12318举报电话作用,发现问题或群众举报,立即行动,依法处理,迅速反馈,及时上报,积极应对、回复省市明察暗访指出问题;协调好与公安、工商、消防、安检、卫生等部门的不定期联合执法检查工作,确定时间、范围、重点地段、配合协作等事项;对违法者的处罚决定依照法律条文集体讨论,依法执行;检查有记录、事件有依据,执法文书要求完整具体,记录清晰,证据充分,执行力强;坚持日检查、周小结、月总结工作机制,确保正常运转;建立起依法管理、行业自律、规范经营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确保了全区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抓好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活动。通过“12318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宣传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六五普法宣传活动及各种文化执法及经营者培训活动,采用报刊专栏、悬挂横幅、文化经营场所LED屏、标语、咨询服务、普法答卷等形式向全社会宣传普及音像、印刷、电影、出版、互联网、广播电视、知识产权、文物、旅游等法律法规,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收到了明显的宣传效果。

坚持每周学习制度。组织全体人员进行与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讲,以学习《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赔偿法》为重点,增强执法责任和依法行政意识;以学习文化、新闻出版、文物保护专项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增强执法管理和依法行政规范化水平;以学习《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监督条例》等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契机,提升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通过学习教育培训,增强了执法人员学法、用法、守法的综合素质。

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活动。结合实际工作,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质;组织参加全区公务员年度法律知识考试,合格率达100%;通过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聘任专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提高依法决策、民主决策水平;组织参加省、市各类行政执法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赛,选派执法人员到浙江丽水、湖州参加省际文化执法学习交流等,有效提高了执法办案能力和水平,提升了执法人员对文化市场新法规、新规定及行政处罚法的掌握。

开展经营者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培训。抓好上岗培训工作,举办安全、创文、创卫、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等专项整治培训学习,推进新法规的贯彻实施。分别举办了文物保护、出版物、娱乐、网吧培训班,邀请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专业人员进行专题授课,每年组织各类培训不少于2次,提升了经营者遵章守法、文明经营的意识。

——把日常监管落到了实处。

实行定期检查与双随机抽查相结合机制,做到每周巡查不少于2次,在确定每周二、五为固定检查日的基础上,在其他时间安排一天为随机检查日;实行每月联动机制,在独立检查的同时,加强各部门联动,保证每月与工商、公安、消防举行联合执法一次;实行8小时外检查机制,做到检查时间无死角;对娱乐场所和网吧,统一制作“未成年人不得入内”标牌,挂于进门醒目处,对网吧规定必须配有收银员、网管和保安人员,必须培训持证上岗,积极进行评比表彰活动,促进了各文化经营单位店容店貌整洁、环境舒适,服务规范;在文化执法队和便民窗口设立公示牌,明确经营范围和处罚标准,使广大市民了解管理政策和规范内容,强化了管理规范;以创建平安文化市场、建设文明城市为抓手,突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文化综合执法三个重点,加强行政执法管理、强化政策法规宣传、深化群众义务监督;每年与文化市场各类经营业主签定规范经营及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责任落到实处。

近5年来,全体执法人员从经营、服务、管理各个环节入手,按照健康、有序、繁荣、发展的要求,对文化市场实施综合监管,在管理措施上立足于“实”,在联合打击上立足于“准”,在信息监督上立足于“灵”,在监管范围上立足于“全”;日常监管与明察暗访相结合,加大明查暗访密度和频度,特别是加大对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的明查暗访力度,坚决查处在中小学校周围违规开办的网吧、电子游戏厅等文化经营场所,坚决查处各类侵权盗版的教辅教材、少儿读物,打击非法印刷发行行为;每次明查暗访,直接到印刷企业、出版物经销单位、网吧、娱乐场所以及乡镇集贸市场进行明察,到易发生问题的红旗街、川口街等重点场所、重点部位以及繁华路段、川口汽车站、黄堡工业园区、大厦巷早夜市、超市等进行暗访检查,并对检查地点分门店、行业、内容、项目做好详细记录,结合文化执法,填写文化市场督查登记表;通过对文化市场进行延时、错时、交叉检查,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加强了工作指导。对明查暗访中发现的问题,采取迅速反馈、就地查办、移交办理等方法,使文化市场存在的一些隐患及时消除,一些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认真组织实施好各类专项行动。

每年制定专项行动方案,部署落实,通知自查,集中整治,签订目标责任书,认真总结。按照中、省、市扫黄打非电视电话会议及文件精神,组织开展“扫黄打非.秋风.清源.净网.固边.护苗”五大行动、打击侵权盗版、清查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扫黄打非进基层等专项治理行动,查处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光盘年均1000余册(盘),及时上缴市支队;组织开展安委会安全三化建设、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活动,确定重点安全生产单位,加强检查,强化意识;按照中、省、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及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年末岁初文化市场安全大检查,省、市、区主要领导安全检查,节庆安全大检查,天津港大爆炸安全大检查、江西丰城电厂坍塌等特重大事故大检查,彩色飞尘安全排查、安全专项治理大检查等每年不少于10场次;牵头组织广电执法、文物旅游执法、公安禁毒、创卫检查、平安王益等行业性专项整治行动;每年阶段性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教辅教材清查、高考点周边治理、寒暑假网吧综合治理、省市文化市场明察暗访、全市网吧交叉检查、网吧专项整治、广电接收锅执法检查以及创文检查、红袖标等行业性综合整治行动年均350人次。

——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通过学习文化综合执法相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文化综合执法专项行动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重点,加强领导;充分运用区广电中心播发新闻稿、在广场设立宣传点散发宣传单等形式,不断加大文化综合执法法制宣传教育,力促文化经营业主规范经营,形成社会力量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通过深入调研,有效将全区学校周围及城乡结合部的文化环境作为文化综合执法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区域,坚持不间断巡查,把打击制黄贩黄、非法出版、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作为文化市场扫黑除恶工作重点,进行重点宣传、重点监控;充分发挥义务监督员以及社区、学校、街道信息网络作用,建立日巡查、周小查、月大查、群众举报随时查的工作机制,实施全天候监控,使那些隐藏较深、与精神文明相对立的社会丑恶现象,始终在监管的视线和打击范围之内,从而促使各类违法违规案件事故苗头解决在萌芽状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大力实施政务信息公开,分别在王益区政府信息网、《今日王益》刊物、王益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网站公布新闻出版行业各项行政审批内容事项、程序,服务承诺、举报电话,及时编写报送”扫黄打非”工作简报以及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动态信息;坚持“宣传教育为主,行政处罚为辅”的原则,在检查过程中采取分散培训的方式,针对单个业主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业主们虚心听取宣传教育,加强了法律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确保其规范经营。

——全面实施权力阳光运行

专人管理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激活并及时上传执法检查、扫黄打非、运营状态等文化市场月报数据;处罚取证全面,笔录完整;处罚事项集体研究决定,开具统一的财政罚没票据,及时上缴国库;完成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权利清单的编撰上报,脉络清晰,内容全面。

加强行政执法制度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先后制定了《文化行政执法依据》、《行政执法岗位职责》、《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等,保证了行政审批规范化、行政处罚公开化、行政决策程序化。在行政许可和其它行政事项的审批中,认真执行流程岗位式管理,形成了固化的对外办事流程、对内事务处理岗位流程,使人员岗位固化,职责到岗到人,提高办事透明度和办理效率,使窗口岗位服务更完善更规范。

规范法律文书制作。及时向区法制办及区编办办理报告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备案手续;按照省市统一要求,制作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文书;每年安排专人参加省市案卷评查和行政处罚人员培训班;通过与浙江丽水、湖州文化行政执法工作的相互交流考察等形式,有效提高了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质量。

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使用财政网络支付系统,支出预先申请,罚没收入及时上缴,日清月结,杜绝了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胡支乱花等不良行为。

——注重各项工作的对外宣传。

在铜川报、市政府网站、市局网站、市支队网站、《今日王益》、王益微博等及时刊发综合执法各类信息,每年不少于6篇次;及时迅速的拟写上报各类通知、通报、整治方案、阶段性总结等。

——存在问题:一是执法人员专业性欠缺。王益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编制共8人,同时承担旅游、文物综合执法任务,涵盖多个门类,随着时展,文化市场监管面不断拓展,监管队伍专业人员短缺,面临新型案件时,缺乏相应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支撑,不能满足文化执法办案需要。

二是无办公场地,设备陈旧、配置落后。执法队在煤业宾馆租赁办公,执法人员的办公电脑等相关设备年限长、配置低,关键时刻不能正常使用,不利于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平台、“扫黄打非”管理系统等平台录入,不能满足网上办案的需求。

三是各部门间沟通协调不够,不能构成有效合力。能够通力合作联合执法,但在各自执法过程中不能够第一时间资源共享,取证难、查处难。

四是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复议、行政强制等法律的实施机关必须是行政机关,与此相关的文化市场各类行政法规17种、部门规章27种,这些执法、许可过程都需要文化部门具体实施,而王益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为直属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无权实施,弱化了文化行政管理职能,

——今后的工作思路

坚持日常检查常态化,规范化。通过增强日常监管次数和频率,随时发现、解决文化市场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对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实施重点监控,加强营业性演出活动监管,杜绝淫秽色情等低俗演出。同时,做好检查记录并及时将检查情况录入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系统。

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对全区所有文化经营单位,重点是歌舞娱乐场所、网吧、电子游艺、演出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督促业主加强整改,确保全区文化市场安全。

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努力开展文化市场文明创建工作,积极引导文化市场经营者依法经营、守法经营和安全经营。通过提倡行业自律,反对不正当竞争;提倡守法经营,反对违规违法经营活动;提倡诚信经营,反对消费欺诈行为。找准宣传倡导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市场监管工作的契合点,以“精细管理、热忱服务、人本执法、公正严明、高效廉洁”的服务理念,努力构建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市场。

开展网吧专项整治工作。适时开展寒暑假网吧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不按规定登记核对消费者有效证件等违法行为。所有网吧经营业主签订“文明守法经营承诺书”,经营场所张贴举报电话12318、张贴“严禁未成年人进入”警示标志,强化监管责任,对屡查屡犯的网吧坚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组织实施“清源”、“净网”、“护苗”“固边”、“秋风”行动,坚决查缴封堵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清查宣扬淫秽色情出版物及网络信息;打击假记者、假媒体、假新闻;规范印刷企业行为;整治少儿出版物市场,打击各类盗版侵权行为;应用全国扫黄打非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将每月“扫黄打非”情况录入全国扫黄打非信息管理系统。

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全面清查全区中小学校200米以内的文化娱乐及出版物经营场所,以实现“两无”为目标,即无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违规进入电子游戏室现象,无口袋书、淫秽低俗音像制品等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文化产品进入校园。

开展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整治。大力开展广电执法,依法查处违法安装、擅自使用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行为,确保广播电视播出安全。

开展娱乐场所监管。认真按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演出市场管理条例》规定,推进娱乐场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开展文物保护单位巡查。严厉查处擅自修缮不可移动文物、擅自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工程的违法行为。建立文物巡查机制和巡查月报制度,确保文物安全。

提高办案质量。执法人员必须认真使用文化市场执法文书,通过科学应用执法文书,提高办案业务水平和办案质量。

加强部门协调。主动与工商、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联系,加强沟通,协同配合,开展联合执法,坚决取缔“黑网吧”,坚决清理取缔无证电子游艺和娱乐场所,提高文化执法办案的权威。

强化市场监管执法例11

近年来,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都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强调要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依法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事关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中央于2004年在全国选择了9个省市作为综合试点地区,重庆市即是其中之一。最近,我们对重庆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情况进行了调研,深感这一改革成效显著,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对其他地方进行文化体制综合改革都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原有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体制的主要弊端

重庆位于我国中西部结合带,全市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14个区、26个县(市)和2个开发区,人口3072万,是全国面积最大、行政管辖最宽、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具有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特点,与东部和沿海地区相比,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文化市场的发展就呈现出自身的特点:一是主要经营场所(单位)总量大、整体水平较差。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单位)16714家,其中网吧3037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5007家,歌舞娱乐场所2234家,电子游戏经营场所1099家,书报刊经营单位1510家,复打印单位2189家,印刷单位1638家。总量虽然不少,但经营水平不高。二是规模和分布地区差异大。如渝北区现有网吧!80家,而城口县仅有网吧9家,是渝北区的1/20。全市规模最大的网吧拥有电脑终端700余台,最小的只有10台左右。这说明文化市场的发展极不平衡。三是许多文化经营项目还处在自发经营阶段,文化市场竞争容易出现局部无序和混乱现象。如一些区县无证经营场所数量已超过有证经营场所,综合性的“擦边球”项目也开始出现,文化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受到严重干扰。这些特点,带来了文化市场执法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反复性和特殊性。

随着文化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要求,原有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体制已经暴露出一系列弊端,越来越不适应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和发展的要求。这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行政审批与行政执法不分离。原有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分别由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三个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而相应的文化市场的行政审批权也设立在三个行政管理部门。这等于是自己审批自己执法,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使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失去监督和制约机制,不符合依法行政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不利于公正执法和预防执法中的腐败。

2.执法机构与执法责任不统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个局原有的执法机构都是局机关内设机构,多为事业性质,有的甚至没有正式编制,很多执法人员是从基层单位抽调,身份不一。执法机构不是执法责任主体,只能以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名义进行行政处罚,执法权力是被委托的,不承担执法责任。这样,大大降低了文化市场执法的力度,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多头执法与管理缺位并存。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个局原有的执法机构自成体系,相对独立,各有一套管理队伍和执法装备。由于政出多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相关部门在文化行政执法方面职权不明、职责不清,造成有利的事争着上,无利、难管的事互相推委扯皮。这样,不仅导致重复管理,职能交叉,既浪费财力物力,增加执法成本,也存在管理上的脱节和空白,管理效率明显低下。如新华网2004年4月10日曾发表“重庆10部门管不住一个网吧,执法部门各有苦衷”的报道,就典型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报道中说:“两名初中生通宵上网劳累过度睡着在铁轨上被火车轧死、一名17岁少年因网上聊天对骂生恨竟杀死网友……最近重庆市接连发生青少年因在网吧上网而引发的恶性事件。近日记者对网吧暗访时发现,虽然网吧管理整治涉及文化、工商、公安、通信管理、教育、财政、法制办、精神文明办、团委、广电等多达10个部门,但‘多人管理,无人负责’的现象,导致‘黑网吧’泛滥,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其原因是什么呢?记者发现,没有一个专门的、长期存在的综合执法部门对网吧进行管理,使“黑网吧”有了生存空间。

4.执法力量薄弱,市场监管被动。如过去重庆市文化市场管理处编制为8名,但除去财务、内勤、参与行政审批人员和驾驶员,真正从事日常执法工作的仅3—4人,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执法队伍也普遍存在执法人员不足、执法装备落后、执法水平不高等问题。由于执法力量薄弱,长期处于被动、滞后的状况,难以对点多面广的文化市场实行主动、积极、有效的监管。

因此,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适应文化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适应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适应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需要,在文化市场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组建相对独立、集中统一的行政执法机构,对整个文化市场实行综合行政执法,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积极

探索重庆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之一,遵照中央的要求,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这主要集中体现在及时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积极探索适合重庆本地实际的文化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多管其下、标本兼治的目标。

1.实行政府授权,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

为在全市推进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按照中央的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重庆市及时成立了由市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全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挂在市委宣传部,由市委宣传部一副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组建了直属市政府的综合执法机构——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该总队于2004年12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总队定编行政编制35人,其中3名为总队领导,内设综合处、法规处、执法一处、执法二处4个处室。总队由市政府授权成为独立的行政执法主体,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行政管理部门的文化市场行政处罚以及相关的行政强制、监督检查职能,依照行政处罚法和国务院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相关规定和程序,由执法总队统一行使,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向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同时撤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行政管理部门原有的文化市场执法机构,在执法总队加挂市“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的牌子。紧接着,积极推进全市40个区县成立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设立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作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直属机构统一履行本地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的职能。目前市县两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共有执法人员300余人,执法力量大大加强,执法条件明显改善,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进展顺利。

2.加强教育管理,建设高素质的执法队伍。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从组建开始,就把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围绕市委领导提出的“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形象好”的要求,着力提高执法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一是严把进人关。通过考试和考察等方式,从原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执法队伍中选拔一批,从重庆武警总队和一些执法部门选调一批,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一批,确保执法人员的基本素质。二是强化制度约束。通过思想教育、岗位培训、制度约束来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增强队伍依法行政的本领。总队坚持每周一召开工作例会进行集中学习,组织开展了全市执法人员首期岗位培训。制定了文化市场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八不准”,即“不准参与文化市场经营活动;不接受有碍执法公正的宴请和礼品、礼金(包括有价证券);不对经营业主提出与行政执法无关的任何私人要求;不私拿查禁、收缴、暂扣物品;不在市场检查中通风报信,泄漏风声;不替违法违规经营者说情,不准办理人情案、关系案;不准参与任何形式的活动;不准在工作时间饮酒”,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实行了执法案件层层把关办案制度,加强预防、监督,促进廉洁、公正、文明执法。三是要求观念更新。总队要求执法人员勇于创新,建立文化市场管理的新观念。提出要研究在市场准入门槛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实施市场监管;研究在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的同时,如何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研究在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下,如何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抓到实处。四是加强基层建设。总队及时制定《基层建设纲要》,将区县执法队伍建设统一纳入全市队伍建设的整体来安排,使区县队伍建设逐步规范化。

3.强化依法行政,严格规范执法行为。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从筹备工作开始,就着手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汇总工作,统一编印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法规汇编》,下发各区县执法大队,供全市文化市场执法人员学习掌握。制定了统一的执法文本,规范执法操作行为。按照依法行政程序要求,推出了举报、检查、立案、调查、听证、处罚、结案、案卷归档各环节的工作程序。聘请了法律顾问,及时咨询了解执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问题,提高全市文化市场执法和办案水平。总队成立后,还发挥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的优势,全面、深入开展文化市场调研工作,总结管理经验,及时掌握文化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为出台全市文化市场管理地方法规,进一步完善全市文化市场法律体系,开展了相关立法调研准备工作。

4.狠抓市场监管,做到深入市场管市场。文化市场情况复杂多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只有深入市场管市场才能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成立以来,在执法队伍中倡导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在综合执法实践中始终坚持将市场监管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一是领导带头深入市场第一线。市委领导多次亲自带队参加总队组织的市场检查行动,及时对总队的工作作出批示,提出要求。总队领导经常深入市场检查了解情况,共同研究市场中的问题,及时部署应对措施。这就为全体执法人员树立了求真务实的榜样。二是以市场状况衡量工作成效。总队提出“将办公室设在市场,把文化经营点作为工作窗口”、“检查工作不看材料、不听汇报,市场是最好的材料,窗口是最好的汇报”的要求,规定总队执法队员70%的时间在第一线,大队执法队员80%的时间在第一线。并通过明查暗访,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第一手资料,作为考核执法工作的重要依据,从而促使执法队员深入市场、严格监管。三是及时通报市场中的问题。为保证工作措施的落实和指导监督的及时有力,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对市场违法违规经营问题突出、在总队查处后市场状况没有明显改观的区县,采取工作通报的方式,将有关情况通报当地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切实督查督办,逐件追踪落实情况,收到较好的效果。

5.探索长效机制,努力形成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的局面。围绕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业依法经营”的立体型文化市场监管体系目标,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积极探索,努力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建立执法网络机制。印发了《关于规范市、区县(自治县、市)文化行政执法工作机制的意见》、《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与市级相关部门联系工作制度》。建立了总队与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之间的工作通报和告知制度,逐步完善事前管理与事后监督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建立了总队与公安、工商、通信管理等部门的联动机制,为研究市场状况,移交相关案件和采取联合执法提供机制保障。二是建立执法责任机制。完善举报和办案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制度,建立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实行目标考核奖惩制度。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工作原则,根据市委、市政府赋予总队的职权、职责,总队通过与大队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等方式,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三是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制定了22种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拟定出职位说明书,全面实行规范化管理,努力形成岗位职责明确、制度保障有力的管理机制。四是强化社会监督机制。与《重庆晨报》合作,逢周一定期“文化市场经营状况巡查报告”;与《重庆晚报》配合,联合开通举报热线,总队领导现场受理举报,现场指挥查处;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执法总队24小时公开举报电话;聘请了18位新闻媒体记者作为首批文化市场特约监督员;在人大、政协、宣传、文化、社科等部门聘请了l2名首批文化市场特约调研员,开展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调研;同时继续在社会上聘请网吧监督员,履行劝导未成年人远离网吧、监督举报违规经营网吧等职责。五是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在部分区县已经建立网吧行业协会的基础上,总队大力推进全市网吧协会的建立工作,促进全市网吧整体形象的提升。同时还在音像、娱乐、图书等行业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建设的步伐。总队不定期召开文化市场经营业主座谈会,主动倾听经营者意见,增进经营者与执法人员的理解和配合;教育经营者守法经营,倡导网吧、音像、电子、出版等文化市场各个行业的经营业主自觉做好行业自律;特别是充分发挥经营大户的作用,共同维护文化市场秩序。同时,了解他们在经营中的具体困难,帮助合法经营户做大做强。

通过组建综合执法机构,对全市文化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文化市场执法工作不论在机构、人员、条件、责任,还是在市场管理的力度、成效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队组建以来,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除了加大日常市场巡查监管的力度外,还按照全国“扫黄办”和文化部的一部署开展了出版物市场和音像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对辖区内的图书、印刷品、网吧、音像制品、电子游戏、卫星电视接收设施等多种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和单位进行清理。2005年上半年,总队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60余万册(盘),查缴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60余个,检查网吧1500余户次,查获地下销售窝点5个,查办和正在查办的案件10余个。一些文化市场经营业主说,现在检查的部门少了,检查的次数却多了,查处的力度却大了,使违规经营者提心吊胆了,合法经营者更加放心了。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得到全面、有效地规范,彰显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威力和优势。

三、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几点启示

文化市场管理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进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只是重要的第一步。但走出这一步,对于管好文化市场、繁荣文化市场来讲,其意义是十分巨大的。从重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践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加强组织领导是实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前提条件。实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是当前文化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只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才能保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的顺利推进。重庆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之所以能顺利进行,主要是得益于市委市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围绕执法机构的组建工作一路开放绿灯,率先在全国第一个成立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并明确规定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为市政府直属行政执法机构,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格为副局级,使用行政执法专项编制。执法人员全部为公务员身份,按照公务员管理办法管理。执法人员的工资和总队的办公经费都由财政全额拨款。这样,就明确了执法总队的法律地位,解决了多年来强烈呼吁而未能解决的行政执法机构不健全、编制不足、经费短缺等问题。从而使文化市场执法力量明显增强,执法条件明显改善。执法人员在执法工作中顾虑少了,工作劲头更足了。实践表明,组织领导的加强为重庆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