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心理体系建设

心理体系建设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3 09:18:27

心理体系建设

心理体系建设例1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4-0069-02

Innovate Academy Military Psychological Train’s Education System//Wang Yanyun, Fan Lin, Wang Cui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station and function of military psychological train are heightened gradually. Education from college is the main way of cultivating soldiers with military psychological ability. In order to promote military psychological train develop scientifically and improve soldiers’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innovate military psychological train’s education system is imperative under the situation.

Key words military psychological train; education system; soldier

Author’s address Military Psychological Train Center, Engineer Military College, Xuzhou, Jiangsu, China 221004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锻造信息化条件下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军队院校的根本任务。锻造信息化条件下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军队院校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建设高素质的教员队伍。创新院校心理训练教学体系必须适应新形势、着眼新变化、实现新发展,全面推进和创新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1 创新教学理念,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军队院校的心理训练教学要站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潮头,更新教学理念,引领军事心理训练的发展与进步。

一要确立以信息化为主导的理念。院校的军事心理训练在构建人才知识结构、设计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要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加强信息化作战训练的理论研究,锻造信息化条件下官兵优良的心理品质,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做好准备。

二要确立立体发展理念。院校的军事心理训练要立足于现有基础,紧跟战争形态变化发展,依靠科技力量,实现军事心理训练的立体交叉发展,努力实现院校建设和部队战斗力水平的大幅提高。

三要确立综合集成的观念。要按照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认真研究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科学筹划院校教育改革,综合利用教学资源,积极探索“一体化教育”问题。围绕提高人才的信息素质,搞好人才培养和教学建设的系统整合,努力形成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运行机制。

四要强化创新观念。以创新谋发展、求突破,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深化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2 创新教学内容,满足新时期军事变革需要

院校军事心理训练在内容设置上应突出开放性、创新性、超前性,紧贴部队实际,立足任职需要,突出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要紧跟军队信息化建设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新型的组训方式,革新教学方法手段。从部队信息化建设需要出发,以信息化条件下对军人心理品质提出的新要求为课程重点,以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为着眼点,确保通过军事心理训练打牢新形势下军人的优良心理品质。

二要把当前和未来作战中各军兵种的使命任务紧密结合起来,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现代战争作战系统外延越来越大,呈现全方位、大纵深、高技术、多协同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心理训练要在联合作战的背景下实施,提高军人对未来联合作战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保持积极的战斗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稳定性。因此,军事心理训练在内容设置上应注重突出联合作战的需要,实现各军兵种力量的优化整合。

三要实现军事心理训练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和补充,紧跟军事理论前沿。在军事心理训练的教学过程中为开阔学员的视野和提高综合素质,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军事领域的实时动态为课程内容补充,确保学员及时了解新知识、掌握新理论、运用新成果,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新要求,贴近部队建设实际和军事斗争准备实际,与现代化教学及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相适应。

3 培养高素质教员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心理体系建设例2

一、明确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和指导思想

管理培训中心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按照冀北公司党组“明确定位、创新理念、健全机制、突出合力、强化责任”的新要求,通过深入调研、沟通、分析和思考,科学决策,迅速明确了“三个下功夫”和“三个紧紧围绕”的工作思路,为探索中的管理培训中心指明了方向。“三个下功夫”:一是在培训研发上下功夫,二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三是在培训宣传上下功夫。“三个紧紧围绕”:一是紧紧围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来思考问题,围绕新体制、新机构、新定编、新定员来思考问题。二是紧紧围绕中心新的定位来思考问题,要围绕管理培训中心新定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三是紧紧围绕冀北公司党组的要求来思考问题,要加强对公司领导讲话精神的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执行,切实增强落实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为统一思想,进一步推动中心各项工作,新一届领导班子及时提出要满足“三个要求”,做到“三个对接”,实现“质”的提升的指导思想,作为广大干部员工的行动纲领,也是检验下一步工作的标准。满足“三个要求”:一是满足“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要求;二是满足公司党组的要求;三是满足自身发展的要求。做到“三个对接”:一是实现和公司职能部门对接;二是实现和公司业务对接;三是实现和中心自身的管理和岗位对接。其目的是实现中心内质的提升,达到内质外形协调持续发展。

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按照公司关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借助良好的发展态势,定方向、理思路、抓关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中心领导班子和改革小组成员发扬中心善打硬仗的优良传统,加班加点,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工作日还是休息日,连续作战,全力以赴,深度探究“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先后召开各类会议29次,方案修改20稿,形成实施方案并一次性通过审核。实施操作过程积极稳妥,环环相扣,衔接有序,在短短10天时间就完成了最艰难的中层干部、管理岗位、培训业务岗位的人员配置工作,中干空岗、主任培训师竞聘上岗工作,完成新模式导入,顺利进入磨合整改阶段,“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初战告捷,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评价,得到了中心广大干部职工的普遍赞誉。这项工作之所以按节点顺利完成并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指导思想明确,得益于组织保障有力,得益于方案严谨务实,得益于班子求真务实。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整体工作推进中,领导班子充分发挥整体合力,攻坚克难、勇于担当、高度负责、不辱使命、率先垂范,在改革过程中充分相信职工,依靠职工,广泛征求意见,倾听职工诉求,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心与心的交流。这项工作的成功更得益于职工的理解和支持。管理培训中心的职工是一支识大体、顾大局的队伍,绝大部分职工经历过多次改革和转型,面对改革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广大干部职工深深地爱着这片热土,盼望中心一天比一天好的心情十分迫切,都真诚希望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心再迈上一个新台阶。因此,在这次改革中,大家积极倡导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确保了管理培训中心“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功。

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在制度建设方面,规范周碰头会、周工作例会和月度工作会制度,通过让中层干部参加公司电视电话会议和碰头会,及时传达会议精神,通报中心管理、培训和服务情况,准确将中心党委的决策部署贯彻到各部门,执行力和管理穿透力不断增强。成立“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规章制度等专项管理委员会,深化研究有关中心发展的各项专题。制订管理培训中心制度梳理方案,拟修改制度140条,拟建立规章制度12条,部分制度已修改完毕。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中心根据机构调整对管理信息系统界面进行调整,进一步明晰工作责任,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了数据分析能力;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了公文处理全过程网上流转,结合中心业务实际,逐步扩展了协同办公系统应用范围。在财务管理方面,中心完善预算管理体系,细化分解指标,清晰界定责任,完善预算编制和审批,严格预算执行与控制,强化预算分析与评价;完善成本分析体系,加强成本管理。在风险防范方面,中心扎实开展清产理财效能监察、车辆清理整顿、集体企业清产核资等专项排查治理,消除了薄弱环节。

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在培训项目及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根据公司“可靠、可信赖”的品牌形象要求,确立了“培训质量可靠,培训服务可信赖”的建设目标。组织召开6次培训项目及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统一和规范了管理、运维等五部分的内容和格式,完成资料的统一编码。结合能力维度和能力标签,利用项目开发积累,梳理完成10个管理培训项目、7个内部课程与课件,为培训品牌手册的制定和培训品牌建设奠定了基础。在培训研究方面,主动服务跟进公司改革发展,学习研究“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深刻理解“两个价值最大化”的内涵,开发形成相关讲座和课件2个、音像资料1套,编写“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学习手册,组织“三集五大”相关培训。在培训课程开发方面,以《中国电力与能源》课程开发为标志,拉开了管理培训中心课程开发的序幕,完成方案的制订,课程框架和提纲的编制,形成4个标准课件,组织2次专题试讲,开展2次实践培训。在培训宣传上,利用公司信息平台,及时报送宣传稿件59篇,被采纳44篇,加大了核心业务宣传力度。

队伍建设稳中求进。在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为满足“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中层干部交流力度较大,能够从中心发展大局出发,服从组织安排,迅速转变角色,履职尽责,以高昂的斗志投入新的工作,是经得起改革考验的管理团队。在培训师队伍建设方面,通过“三集五大”改革,为培训师和年轻人搭建成长平台和发展空间;通过听、评课和导师辅导活动,锻炼年轻培训师队伍;通过“三集五大”岗位适应性培训,提高培训师的岗位履职能力;通过组织外出培训和学习,提高培训师的业务水平。

党群工作卓有成效。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组织庆祝建党、建团活动,开展职工思想动态调研,召开座谈会、恳谈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凝聚力,确保了改革期间工作不断、秩序不乱、思想不散,营造了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心理体系建设例3

为切实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新城街道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多举措积极开展工作,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扎实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定团结的美好环境。

一、强化领导形成合力。新城街道大力整合现有人力物力资源,街道综治中心、信访办、妇联、团委、社区服务中心等多部门的精干力量,由分管领导牵头成立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小组,统筹协调街道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阵地建设,搭建心理服务平台。建立街道、村二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街道社会心理服务站,设在街道综治中心内;村(社区)社会心理辅导室,设在村(社区)综治中心或其相关场所内。咨询室环境温馨,制度健全。同时,充分利用老年活动中心、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家长学校、图书室等社区阵地,由辖区内太原市六十六中两位专业二级心理咨询师为空巢老年人,未成年人提供文体活动、心理辅导情绪纾解等服务。

三、健全机制,把握工作节点。①.建立特殊人群信息预警和干预机制。在健全部门协同机制、完善健康促进等机制的基础上,着重建立特殊人群信息预警和干预机制。街道、村(社区)加强对辖区内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及性格偏执等五类特殊人群,特别是涉恐、涉稳、重大刑事犯罪前科、涉毒、社区矫正、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重点上访、其他人员等八类特殊对象,建立信息报告收集、预警、干预制度,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今后,街道将持续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从组织、宣传、队伍建设、网格管理等工作方面入手,按照责任分工,逐条逐项抓好落实,夯实社会稳定根基,不断推动全街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心理体系建设例4

参考文献

[1]韩长赋.中国农民工的发展与终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李智水.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和协调机制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1).

心理体系建设例5

近年来,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越来越重视中小学心理辅导,同时在我国心理辅导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不断增多,有关高校和部分中小学也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开展农村小学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除了对空气、水、食物等基本生理需要外,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依次为: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这些都可归纳为心理需求范畴,当人们的基本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心理层面的需求就将逐步涌现,心理需求若得不到满足,就将诱发一些心理问题。换句话说,心理问题的产生实质上是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的表现。

然而,事实上长期以来,社会、学校、家庭关心学生成长的焦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等问题上,往往忽略了与学生身心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些小学生因不能承受压力,从而导致精神分裂甚至自杀;因适应不了社会环境而走向犯罪道路的事件也时有报道,这正是心理畸形发展的证据。由此可见,对小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及开展校园心理辅导与咨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从大中城市逐步扩展到中小城镇,甚至农村。可以说,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是素质教育区别应试教育、现代教育区别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农村小学形成重视心理健康辅导的工作氛围

(1)国家从政策上体现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随后,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1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并指出“中小学都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同年6月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更明确地提出“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领导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有清晰的认识。学校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必须在身心两方面都要健康地发展,要引导学生向既要社会认可又要个人满意的方向成长与发展。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重要的教育内容,纳入了学校素质教育体系,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加强了师资培训和硬件建设,提供研究经费,从而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心理健康辅导建设工作。教育只有反映未来发展的要求,才是最有前途、最符合社会需要的教育。结合教育形势及本校实际,学校确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向,即“三个基本目标”和“一个最终目标”。三个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一个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发展自我,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学校制订了“三年规划”。第一年,在落实教师心理健康的基础上,选定实验班,在部分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进行个案研究。第二年,全面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组建兼职师资队伍,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编写心理活动课教案。第三年,继续开设心理活动课,完善活动课教案,拓展工作领域,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以及与少先队工作、家庭教育结合的问题。

三、构建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很多,学校确定了以心理活动课为主,学科渗透与个别辅导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开设心理活动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辅导,目标有两个:一是发展性目标;二是防治性目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发展性的心理辅导活动,它理应面向全体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进行。学校确定各班每两周开设一节心理活动课,并纳入课表,由班主任主持,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内容安排上,低年级以校园适应和常规训练为主;中年级以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为主;高年级以情绪、个性和品德方面的内容为主。在教学形式与方法上,心理活动课经过研究、探讨,总结出多种形式(情境式、训练式、游戏式、辨析式、小品表演式等),可运用多种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训练法、表演法)。心理活动课由于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故深受学生的欢迎,教育效果良好。

(2)渗透于学科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的,在学校的各科教材中已蕴含着不少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因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另一方面更有助于老师开展班级心理辅导工作,增强了辅导效果。两者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体系,就可以在课堂内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使课堂教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3)进行个别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有普及性活动(即心理活动课和学科渗透),又要有针对性教育。有调查显示,当今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5%左右。虽然这些心理问题多数并不属于“精神病症”,然而其影响不容忽视。

学校心理辅导室为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设立了“悄悄话”咨询信箱,配备了固定的心理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地接受学生的个别咨询,用尊重、接纳、理解的态度,通过聆听、分析、疏导、建议等方式和科学的方法,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和诱导,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

四、农村小学心理辅导体系建设中的问题讨论

(1)关于农村小学心理辅导目标内容的划分。我们认为,学校心理辅导目标内容的划分应从学生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实际出发,着眼于发展性价值取向,强调提高学生自我意识和社会适应性水平,并体现层次性要求。

(2)关于农村小学心理辅导运行机制的建立。要确保心理辅导的地位、任务、运作方式的落实及财力物力的提供,使学校心理辅导有章可循,不至于因学校领导的更换或个人的好恶而兴废,就必须建立学校心理辅导的运行机制。

(3)关于农村小学心理辅导途径的主次关系。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应以全体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活动,使学生在各种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启发,达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并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对于少数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可通过小组或个别辅导等途径,运用尊重、信任和关爱等基本方法和技术加以解决。

(4)关于农村小学心理辅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仅靠学校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辅导网络。我们建议,应通过家长学校及社区学校等各种渠道,对家长进行有序列、分层次的家庭心理辅导指导,使家长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目的、意义有深一层的理解并予以支持和协助。同时,要依靠社区有关部门和机构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为学校心理辅导提供必要的社会资源。

参考文献:

[1]陈沛霖,陈立华.《论心理辅导与现代学校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6.

[2]张声远.《学校心理辅导概论》、《上海中小学心理辅导培训教材》.1992.

心理体系建设例6

二、国内外大学生积极心理学课程的应用现状

国内外积极心理学课程主要有以下两大目的: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署名性格力量;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性格力量的运用。它旨在三个层面提高学生的幸福体验。第一个层面是情绪层面,即,帮助学生多体验正面、积极的情绪,并减少负面、消极情绪的体验。第二个层面是生活投入的层面,即帮助学生全心投入他们从事的事情中,尽量体验“心理流畅”。第三个层面是生活意义的层面,即帮助学生在各种生活事件中寻找生命的意义。通过这一系列课程设置更关注人生的意义;更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更注重教学活动的新颖性及学生参与性。国内外积极心理学课程理念的运用现状和效果。

三、积极心理学新视角下构建大学生积极心理学课程体系

1、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落实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机能的课程目标落实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机能为目标。积极心理学发现,存在着具有缓解心理疾病作用的积极的人格素质或人格素养,诸如勇气,人际关系技巧,理性,洞察力,诚实,坚韧,现实主义等品质,通过识别和增强人们身上的这些积极的人格力量,就能够有效地对心理疾病进行预防。因而,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积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成果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师生共同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提供积极体验,教授积极应对方式,促进学生在情感、行为以及认知等方面的积极改变,达到塑造积极人格、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机能为课程目标。

2、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着重加强积极心理体验和心理品质形成课程体系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形成三个明确的研究方向贯穿整个课程体系。一为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提出了拓宽建构理论来论证积极情绪体验在人类生活实践中的显著作用。二为主观幸福感。这是积极心理学的重点研究内容,其核心思想是个体应该满意地看待过去,幸福地感受当前的生活,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三为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着眼于人格中乐观、积极的层面,强调心理学应该通过对个体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研究与探讨,来促进个体的全面健康发展。同时,课程体系还需建立以活动为主线、以体验为核心的心理健教育模式,只有将外部活动与内心体验有机联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积极体验、情绪、感悟与提高,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与能力。

3、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促进体验式与合作式的教学改革方式

1.案例式体验教学。案例式体验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有关案例提供给学生,组织学生阅读、分析、思考、讨论,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理论原理,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案例式体验教学中每位个体在发挥自己智慧的同时,也学习了其他人的智慧,这在加深学生对重要观点、原理的理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角色扮演式体验教学。角色扮演式体验教学指教师提供一定的主题情境和表演要求,让学生扮演某种人物角色,演示某种行为方式、方法与态度,达到深化学生的认识,感受或评价“剧中人”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体验的目的。实践表明,只要运用得当,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起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心理体系建设例7

大学每一个专业培养人才都是有其培养目标的,并且也与其毕业后所承担的职务有着较大的关系,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而言,其最终需要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主要是五个方面:第一是管理能力在本专业的学习过程当中有着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管理等多个管理学专业的课程,其主要是要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拥有经济管理能力与行政管理能力。第二是技术能力,技术能力所包含的主要是计算机中相关的专业知识,在信息管理课程当中有C++语言、数据库等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我们应当清楚地意识到技术能力是学生真正立足于社会的技能,也是其从事该行业最关键的基础技能,在这其中调查技术能力、网络获取技术能力和工程技术能力都是极为关键且重要的。第三怎是经营能力,在其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营销能力,在大学的课程中会有营销学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决策能力、反应能力、竞争能力、销售能力。第四是公关习作能力,这是一种协调能力的体现,主要是培养学生协调各类社交与人际关系,并且组织和参加各类活动的能力,使得人力、财力、物力、信息能够发挥最大效益。第五种则是信息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传递和信息分析等相关的能力,其中也包括了数据加工和利用他人信息的能力。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1.核心课程偏向于计算机但深度不够

据调查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其核心课程的体系都是偏于计算机专业的,即其大量的课程都是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无论是编程能力还是网络架设或者网页设计等学科都是与计算机专业息息相关,这样的培养方式就使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计算机专业有着较为严重的同质化,但是由于其本身还必须学习经管类课程使得其学生必然会有所分心,并且在计算机知识方面也受到专业所限,学习的知识并不深入,这就使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处在了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其既没有对经济管理专业的相关管理知识的深入了解,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了解也仅仅是一知半解,最终使该专业学生在社会竞争中没有优势存在。

2.核心课程设计的专业过于广泛

所谓“术业有专攻”对于任何一个专业而言其核心课程设计的如果过于广泛,都是一个致命的缺点,我们说过要在课程核心体系建设当中找到平衡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个平衡点绝对不应该是单纯的广泛涉猎,而应当是几种较为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的平衡。而目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其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广泛,设计的领域过多并且每一项都没有让学生深入了解的机会,但是在考试时这些学科又是都必须通过考试才能顺利毕业的,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时压力过大,虽然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却没有一项可以突出的专业技能。

三、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改善措施

1.确立核心课程内容将各类知识有机结合

首先我们要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确定,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应该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第二是管理学原理、企业资源计划,第三是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这三方面的内容中实际上最后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就是对于前面两种不同的专业知识进行结合的学科,在我们实际的课程教学当中我们应当促进这三种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融合从而让学生具有着计算机专业、经济管理专业所不能具备的综合能力,使得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优势得以凸显。

2.减少核心课程内容使核心课程精品化

尽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需要在计算机、经济管理、电子商务等不同领域进行多方面综合培养但是对于核心课程的内容应当进行一定的压缩,使学生能够有重点可循而不是强迫学生为了考试而将每一门学科都是粗浅学习,最终导致了学生失去了其本身的专业特点。

四、结束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综合类的学科也是因为其综合类的性质导致了很多大学对于这一门学科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出现了偏差,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变为了处在一个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因此我们必须坚强对于该学科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以求让学生能够学之有物真正成为社会与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晓明.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朱珠,李大越,叶敏.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4):217.

心理体系建设例8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4-0106-03

学生干部是学校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学生干部管理为高校的学生管理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不同于其他职业管理工作,相对于物质激励来说,精神方面心理文化的指导占主导地位,其中,心理契约理论的提出和其在学生干部管理体系中的引入为学生干部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依据,本文在阐述心理文化指导中心理契约在学生干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引入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学生干部管理体系中的不足,侧重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对构建完善的学生干部管理体系提出建议。

一、概述

(一)心理契约的内涵

学术界研究定义:心理契约是个人与组织之间为达到共同成长发展而达成的无形约定,具体包括个人有所奉献与组织期望有所获取之间的配合、组织有所提供与个人期望之间的一种配合。学生干部管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同一层次的管理,学生干部管理体系的建立更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硬性的规章制度并不适应于学生干部管理体系,而心理文化指导下的心理契约更适用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在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引入心理契约的必要性

随着以人为本思想在社会各阶层的不断深入,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管理者都逐渐认识以人为本理念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契约理念的内在要求与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某些方面不谋而合。将其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对于提升高校学生干部管理水平,构建完善的学生干部管理体系十分必要。

其一,心理契约能够与现有的硬性规章制度相互补充。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之中,过于硬性的规章制度、条文款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且往往会给学生留下缺乏内在的人心关怀的印象。采用心理契约的方式,依靠一种内在的、心理层次上的管理途径,是学生干部将其个人的目标与学校共同目标结合起来的一种价值上的共识,使实现学校管理与学生个体发展的有机结合。因此,将完善的外在的规则制度与心理契约有机结合势必会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

其二,在心理文化的指导下,更能够使学生接受管理,并激发自身的动力。心理契约能够针对学生干部个性的心理需求进行管理,并以此文基础对学生的一些期望与需求予以满足,从而从内在上激发起学生进行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充满自信地去做好学校给予的工作任务,积极进取。其强调的是以学生自身发展角度出发,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相应的回报,并以这一回报促进自身更加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生素质提升与学校对学生管理的管理要求的统一。

二、当前学生干部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深入人心、心理文化的发展进步,高校管理的原有规章式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院校学生干部管理体系建设的需求。而心理文化指导下的心理契约管理理念才是院校学生干部管理创新发展的关键。我们可以看出,其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从动机的角度讲,许多学生在加入学生干部队伍时所抱有的动机各有不同。一些同学加入学生会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即组织能力、办事能力以及与人交际的能力;另一些同学的加入则是单纯为了帮助同学、服务同学;当然也有一些同学加入学生会是为了在入党、评比、保研、就业以及公务员等考试时能够获得一些额外的优势。[1]正是由于工作动机的不同,致使一些学生在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后,其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热情都会有所降低,同时,经过换届选举又或工作中遇到挫折时,便会选择不进则退和逃避,极易造成学生干部责任心的降低,流动性变大。

其二,从外部约束机制来看,现有的学生干部管理体系中尚未形成稳定的规则制度。当前高校学生会组织大多是由一些缺乏一定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的学生组成,且现行规章制度不足以对学生组织形成约束,致使学生干部间很难形成团队的凝聚力,更谈不上学生工作效率的提升。一些学生干部在参加学生工作初期能够保持一定时期的积极性,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便易出现责任心下降、做事武断、推诿他人等现象。

其三,从激励的角度讲,现有的学生干部管理体系不足对学生干部给予有效的激励。一方面现有激励机制较多的是从正面的角度对学生干部进行激励,即褒奖,但却缺少对学生干部某些方面的批判教育。另一方面过分依靠物质激励而忽视内在发展型激励的手段,已难以保证选择干部的持久的积极性。在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体系之中,激励制度功利化以及缺乏明确的实施者定位等都已成为导致难以对学生干部实施真正激励的阻碍因素。[2]

其四,从心理契约角度看,即学生干部个人对于学校这一组织的分享与组织的获取以及其所提供的回报之间的一种内在配合。心理契约在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干部的工作态度以及个人行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干部参与到学生工作之中从心理契约角度讲是期望得到来自学校、老师以及同学们的认可以及尊重、期望获得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期望在自身成长和价值实现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机会等等。但当前现在来看,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心理文化指导下的学生

干部管理体系建设在构建学生干部管理体系时,将心理契约理念引入其中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干部的个人潜能,更能增强学生干部团队的整体凝聚力。目前,将心理契约应用于学生干部管理体系建设具有较大的运用空间。如何运用心理契约的理念促进我国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体系的构建,笔者认为应主要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团队文化,正确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学生干部个体必须充分认识到团队文化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学生干部间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团队文化,形成具体可见的学生干部团队。[3]如在高校团委学生干部、体育部、心理部等等,应当结合自身部门的特点,构建特色的团队文化,如体育部可以“增强自身体质、加强体育锻炼”等,并将其作为个人发展以及团队发展的缘由。使学生干部在进行学生工作时,能够始终以这样一种愿景来督导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渐由以往的单纯地适应工作转变成为创造性工作。

(二)构建管理体系时应注重维护契约的公平和动态平衡

管理者在确定学生干部团队的目标时应当采用动态测评的方法,即及时与学生干部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从而对目标的准确性予以分析,对原有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整,避免后期学生干部自身的期望与需要未受到学生团队的足够重视和吸收而导致的学生心理契约违背感的出现。[4]因此,在构建管理体系时应注重维护契约的公平和动态平衡。这就要求从管理者的角度讲,要注重对学生干部管理的随机反馈和阶段反馈,积极实现与学生干部的有效沟通和情感交流。从学生干部的角度讲,应当注重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只有通过学生干部内部的检查与监督以及与管理者、团队成员间的有效的沟通、反馈和情感交流才能更好地维护契约的公平和动态平衡。

(三)注重提升学生干部的成就需要,实现成就需要与激励措施有机结合

在学生干部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将注重将提升学生成就需要的因素考虑到体系的完善之中,使学生干部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学生干部团队之中的重要位置以及为学校做出贡献对于自身成就的实现的重要意义。同时,管理体系应注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等。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如下三点:

其一,对学生干部在学生组织中的岗位责任予以明确。当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的岗位责任意识,同时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便能够体会到更多的成就感。

其二,学生管理体系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权利,在责任范围内行使其相应的权利,主导自己的活动。可以为学生干部创建一个更加公正、透明的平台。

其三,学校作为学生组织的管理者,应转变传统的管理意识,逐渐树立起以学生成就需要为导向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激励机制,同时不断地创新激励方法,使学生干部激励机制更具活力。此外,应转变传统以成就、业绩、考勤为主的激励原则,将个人对于团队的贡献程度以及学生干部个体的进步程度作为一项激励的原则,发挥其维护管理者与学生干部之间的心理契约的重要作用。[5]

(四)注重心理品质培养,增强学生干部自信

在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体系的构建中,更应注重物质激励和内在激励的结合以及正面激励与批评教育的结合。在学生干部工作之中遇到挫折的时候,更应注重从精神的角度给予学生干部激励。如当学生干部在进行学生工作时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教师应当注意对其进行引导,使其能够静心对待事件,明辨是非,使其通过一些挫折能够具有一定抗压能力和逐渐树立起责任感;当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获得了突出的业绩的时候,学校作为学生干部管理体系之中的管理者应当给予其相应的奖励,反之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单纯注重褒奖而对其不足的方面不闻不问,逐渐使学生干部培养起积极乐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态度,进而逐渐形成自信、乐观、执著、开拓等心理品质。

四、小结

心理契约是心理文化指导下的一个新的管理理念,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层次上的管理途径。心理契约理念的内在要求与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某些方面不谋而合。因此,心理文化指导下的心理契约更适用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将其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对于提升高校学生干部管理水平,构建完善的学生干部管理体系十分必要。学生干部应在心理文化的指导下,培养起积极乐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态度,将心理契约的管理理念应用于构建学生干部管理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1]刘毓敏.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5).

[2]杨湘涛,朱新鹏.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11).

心理体系建设例9

随着我国药品销售的大幅度增长,建立现代化的仓储管理体系成为各大医药企业关注的重点。中药饮片的信息化仓储管理体系主要是借助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将独立的智能仓储系统联网,突破信息闭塞的弊端,通过互通互联组成中药饮片的仓储物联网,在智能仓储基础上产生新的变革。建立现代化物流中心的仓储管理体系,能够组织好医院中药商品的供应,保证重要的质量,降低物流成本。

一、当前中药饮片存储的不足

中药材的市场比较混乱,饮片的来源具有多头性和隐蔽性。在进货的过程中,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中药饮片企业不开展加工业务,直接从市场购买质量低劣的饮片进行分销,根本无法把保证因饮片的质量。对于中药饮片的仓库,也只是具备一般性的设施各设备、药品检查室和仪器设备等,这对于建立现代化中药饮片仓库体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中药的储存和养护,目前很多的医疗机构、药品零售企业受到场地和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养护条件差,极易导致饮片生虫、发霉、失去气味等,最终严重影响中医临床的用药效果。

总之,目前我国的中药饮片普遍存在着“低、小、散、差”的问题,由于生产设备简陋,机械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企业仍采用传统的前店后作坊的手工式加工药材。这将直接影响中药饮片的质量。

二、建立现代物流中心的仓储管理体系的措施

(1)严格检测进入物流中心的中药饮片的质量。为了保证进入物流中心的中药饮片的质量,需要对其生产单位进行审查,严格检测饮片的质量。再加上电子化交易信息服务平台的帮助,供应商可以建立自己的产品和报价管理,通过完善公共信息库,实现更广范围的信息共享。

(2)按功能区进行仓促设计。在设计仓库时,可以将其分为两个功能区,一个是发货区,一个是饮片储备区。发货区主要进行拣货、发货,储备区主要是对中药饮片进行补货供给。当让还要根据配方剂量大小、贵贱、有毒无毒等情况,再将发货区分为具体的小区,设置常用货区和拣选台,使用提篮或提篮车区分货物,进行拣选、配货管理。通过流水线输送系统,加快货品流入流出速度,以方便货品的交换。

(3)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借助仓库软件,按照物流运作的业务规则和运算法则,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以提高仓储运作和管理的工作效率,对中药饮片的信息、资源、存货和分销进行严格的管理。这样能够改变之前单纯依靠人的经验来管理仓库的理念,既提高了仓库管理对人的依赖性,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仓库作业,加快订单信息的处理,对饮片的收货、入库、补货、、发货等实现无纸化的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

(4)科学合理的存储和养护中药饮片。中药饮片的存储和养护,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按照饮片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进行养护,常见的养护方法有干燥、降氧、熏蒸等。技术人员应该做好仓库温度、湿度的检测管理,根据流转情况对库存饮片定期进行养护胡检查,抽样送检存储时间较长、易变质的饮片。发现中药饮片出现了质量问题,应该立即停滞发货,并通知质监部门给予处理。

三、现代物流中心仓库管理体系的关键技术

(1)加强WMS的建设。WMS仓库管理系统是物流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技术。面对中药饮片品种多、批量小的特点,WMS可以实现物流中心仓库的精细化作业,精细化的管理,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的,还能有效的支持不同客户的各项信息需求,使医药物流中心的仓储管理到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由于条形码的应用和无纸化操作,既避免了人为的错误,提高准确度,还能够降低中药饮片的运营成本。

(2)广泛应用RFID技术。随着医院货物存储数量和出入库频率的增长,传统的人工记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仓储管理的需求,为了优化整个工作流程,我们应该应用射频识别,即RFID技术。RFID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它能够利用射频信号通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的目的。利用这种技术,工作人员可以实时、准确的掌握仓库中货物的品牌、数量,通过对货物的跟踪,使库存物料直观、迅速的以图形化的方式反映出来,提高了物品管理的仓储效率和精细度。

(3)引进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医药物流中心的仓储管理采用的先进管理方法主要有ABC库存管理方法和零库存管理方法。ABC库存管理方法主要是将库存分为三类,找出主次,根据品类和出货总量对物品进行A、B、C分类管理,并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通过规范化管理提高物流中心仓储的响应速度。零库存管理方法主要是将库存货物的数量最小化的同时,使库存设施设备的数量及库存劳动消耗最小化。零库存的管理方法具有供货时间灵活、稳定的特点,大大减小库存压力。

四、结语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以及将中药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药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这必将对医院中药的采购、仓储、保管等管理过程提出。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通过WMS、RFID以及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从中药饮片的采购、储存、养护等各个方面,建立现代物流中心的仓储管理体系,对每一个电子标签扫描定位,以促进仓储作业的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心理体系建设例1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准确把握时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着眼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国家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言简意赅,内涵丰富,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增添了新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我们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重大创新。

其创新突出地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突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来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它是一个包含思想原则、理想信念、精神追求和道德规范的有机统一整体,既全面完整、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又各有侧重,既深刻反映社会主义的制度性质、目标任务和发展道路,又更好地作用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既有鲜明的导向,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促进和形成全社会的共识,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重大创新。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导干部群众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更好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通过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任务来展开,形成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对改革开放事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来凝聚力量,激发活力,鼓舞斗志,就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改革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地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把个人理想抱负化作励志图强、创造崭新业绩的实际行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

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广泛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推动形成既符合传统美德,又符合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在全社会最大限度地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识。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它贯穿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的工作部署、法规、政策、措施之中。比如,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写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十七大报告、十七大党章,站在政策法规制定执行的高度,要求全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贯彻落实;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于文化建设各个方面,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渗透到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贯穿到日常宣传报道之中,形成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舆论强势。坚持以文育人,运用各种文化形式来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组织生产更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文艺作品,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得到启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健全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并在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大力倡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等等。

这一系列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程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中,渗透到精神文明建设中,体现在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中,融进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真正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的价值基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正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不断地巩固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地增强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着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着国家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这是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表现。

三、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之义。当今时代是一个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时代,先进的东西与落后的东西、健康的东西与腐朽的东西同时并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七大之后,我们党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进一步增强科学理论的说服力感召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地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密切关注社会思潮的运动进程,把握趋势、正面引导、重在建设,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妥善处理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更好地促进社会团结和谐;致力于舆论宣传,大力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话语,用党政干部熟练掌握、知识分子心悦诚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话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努力在多样中确立主导、谋求共识,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等等。

正是通过这一系列重大实践,着力整合社会上现存的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促进了统一思想、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激励人们团结奋斗,凝聚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维系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这一建设过程,就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过程,就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透到公民心灵深处,成为其价值信仰和判断是非的标准,从而持久地产生影响的过程,这是理论创新的重大表现。在这一建设过程中,既包含了许多重大探索,也孕育了许多相对应的思想理论建设创新。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必须与时俱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其发展将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与之相对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与时俱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要丰富和完善。开放性、阶段性、与时俱进,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理论创新的重大表现。

心理体系建设例11

为了更好的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要转变现有的会计管理理念,重视会计改革工作,以管理会计改革为切入点,做好企业会计监督和核算工作,结合企业管理制度开展会计改革工作,制定科学的会计改革方案,以增强企业的创造力,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优化企业的工作格局,保障企业会计改革顺利进行。

1企业会计制度改革

科技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近年来,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根本性变化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在会计核算体系中加入所有者权益这一要素,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需要按照生产计划要求开展销售和生产活动,拨款过程中都是按照额定金额,这些金额就是企业的资金来源,国家保有企业生产资金的调动、支配和所有权,企业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资金用途使用资金,保障企业的资金能实现专款专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投资人依法享有剩余分配权、收益分配权、投资额偿还债务的责任,在会计核算体系中纳入所有者权益,确认企业法人自然人的义务和权利;其次,在会计核算体系中纳入负债,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所有资金都必须在定额之内,资金均由国家拨款,临时性的资金需要向银行贷款,从银行贷款并不需要承担风险,贷款期间员工的利益并不会受到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主要为国家拨款和企业贷款,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资金使用的时间和来源渠道。现代企业制度将负债纳入会计核算中,企业债务人应承担还本付息和破产清算的风险,债权人应承担贷款本息收取的权利;再次,在会计核算体系中纳入资产这一要素。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要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生产物料和资金,这些资金为企业占用资金,国家享有处置和调拨的权利。现代企业制度下,资产与资金占有不同,是企业法人的财产,本身属于企业共同拥有的财产,法人拥有使用、支配等权利,企业依法具有自主经营的条件和权利,自己承担风险和盈亏;最后,根据企业新型经济利益关系建立会计报表体系。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为国家,是国有企业重要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国家要重点控制企业的管理成本和资金应用,要求企业编制成本费用表和资金平衡表,国家弥补亏损,利润上缴国家,利润表无法起到管控作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设计财务报表时,要反应企业的产权关系、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以便更好的满足相关利益者和经营管理者的要求。

2深化以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的企业会计改革

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加强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激发管理活力,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决策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手段。是财政部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推动会计人才上水平、会计工作上层次、会计事业上台阶的重要方向。“简言之,经济转型发展要求推动与深化以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的企业会计改革,这一改革无疑是健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极为重要的一环,并必将使企业会计工作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3推进以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为核心的企业会计改革

(1)将”记账算账“观念转为”为经营决策与管理服务观念企业开展内部会计改革工作时,要充分发挥会计在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转变会计观念,由“记账算账”向为经营决策与管理服务的转变,企业管理人员也要转变观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财务由国家财务取代,企业只需要承担管理和服务经营职能,这种会计职能观念已经不符合历史发展的需求,企业的会计部门不是资金的被动反映着,是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会计数据的提供者,工作内容并不仅仅指记账算账活动,还包括管理相关数据和记账算账为主的经营方式,并不是独立于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之外。

(2)将单一财务会计体系转变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综合会计体系。部分企业会计体制仍旧存在财务会计体系过于单一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要将其转化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综合会计体系。企业财务会计主要包括:管理会计组织系统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两大体系,构件管理会计体系时,必须保障管理会计业务体系与会计组织系统构架、各类数据服务需求相匹配,提升财务会计体系与管理会计体系的协调性,提升企业会计部分的工作效率。

(3)重视管理会计理论学习,营造良好的企业会计改革环境。企业要开展会计改革工作过程中,要重视管理会计理论学习工作,提升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储备量,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以便为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另外,要想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对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科学化的支持作用,还必须高度激发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科学化的需求,企业经营管理者学习管理会计基础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科学决策管理视野,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科学决策管理意识,激发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科学决策管理欲望,进而为管理会计业务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

4结束语

企业开展会计改革工作过程中,要了解会计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借鉴国内外会计改革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会计改革方案,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能达到预期要求。另外,企业会计改革工作开展时,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适当的给予企业关于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业务培训等的引导,做好现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以便为企业会计改革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