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7 15:11:48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例1

2教改方向

(1)保持原有的课程体系不变,保持原有的考试评价机制不变。

(2)以选修课的形式设置额外学分,设计新课程供学生选修,以补充必修课课程的不足。

(3)约束学生选修计算机类选修课的总门数和总学分,使得计算机类学分的含金量得到保障。

3课程设计

3.1计算机网络基础

3.1.1学习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名词解释,懂得小型局域网和常见接入环的配置方法,能够处理计算机网络的常见故障。

3.1.2学习方法

通过理论学习与上级实践相结合,使用CISCO虚拟实验环境进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配置上机实习,使用TPLINK地面实验环境进行实操训练。

3.1.3课时安排

40学时,含20学时上机实操。

3.1.4考试及评价方法

考试通过笔试与实操两部分独立进行,笔试主要考察名词解释与常见方案的记忆及理解情况,实操要求学生在CISCO虚拟实验环境中构建企业内部网络并实现网络中任意计算机之间的PING通。

3.2计算机软件基础

3.2.1学习目标

了解C#.net的基本结构,懂得常见软件的编写方法和实现方式,可以编写简单的软件。同时要求学生对软件的基本架构和设计方法做到初步了解,可以对3万行以内的软件进行初步的功能设计。

3.2.2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给学生讲解基本算法的处理方式,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为主的教育。老师带领学生在实操课程中完成小型C#.net软件。

3.2.3课时安排

40学时,含30学时上机实操。课程设计由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另选约20学时。3.2.4考试及评价方法要求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并通过课程设计答辩。主要考察学生在软件工程中的清晰思维。3.3计算机平面美术基础3.3.1学习目标学生可以使用COREDRAW、PHOTOSHOP等常见平面设计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同时要求懂得基本的配色及构图原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独立完成VI系统的设计与升级。3.3.2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平面相关的配色及构图原理进行融会贯通的学习,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不同软件的实际操作方法和操作效果。学生在上机实操中编写VI说明书并绘制整套VI。

3.3.3课时安排

40学时,含30学时上机实操。课程设计由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另选约20学时。3.3.4考试及评价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作业的答辩完成本课程的学习。

3.4数据库技术基础

3.4.1学习目标

学生以SQLSERVER2000为平台学习数据库的搭建,记忆并掌握与常见数据库平台相关的名词解释及实现方法,了解不同数据库平台的外部程序接口及编程方法。学生应该充分掌握ER图及其他数据库常用关系图的绘制和优化。学生最终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完成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增删改二次开发。

3.4.2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数据库平台的基本信息做到记忆和掌握,同时,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呢演示SQL语言对数据库及数据库表的具体操作。重点学习INSERT、DELETE、SELECT、UPDATE命令及其子命令。在上机学习中,学生最初对SQL命令的基本实现方法进行掌握,随后应该能够独立完成数据库外部软件的基本增删改操作的编写并保证其执行。

3.4.3课时安排

40学时,含30学时上机实操。课程设计由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另选约20学时。

3.4.4考试及评价方法

要求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并通过课程设计答辩。主要考察学生在数据库工程中的清晰思维。

4课程改革要点

本次改革中,学校在必修课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成果基础上,新设置了4门选修课。该4门选修课的总学分是计算机文化基础学分的2倍。首先,在学分布置的角度给学生充分的激励,让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得到充分的开发。学生通过对此四门选修课的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课程成果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其次,学生通过本文设置选修课的学习,可以充分激发其对计算机技术更加深入的研究。最后,本文研究发现,通过本文的选修课程增补,部分个别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学习的需求仍然不能满足。所以,本文研究在选修课的过程中,理性选择在计算机技术领域可以深入学习发展的学生,使其进入到学校的医疗计算实验室进行深入学习。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例2

1 机械优化设计理论概述

1.1 机械优化设计的概念

机械优化设计是指最优化技术在机械设计领域的移植和应用,是以最低成本获得最高效益。其根据机械设计理论、方法与标准规范等建立能够正确反映实际工程设计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手段和计算机计算技术,在众多的方法中快速找出最优方案。机械优化设计通过把机械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加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优选设计参数,在满足众多设计目的和约束条件的情况下,获得最令人满意、经济效益最高的方案。目前,机械优化设计已成为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有效方法。

1.2 机械优化设计研究的内容

机械优化设计主要研究的是其建模和求解两部分内容。 如何选择设计变量、列出约束条件、确定目标函数。其中,设计变量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经过逐步调整,最后达到最优值的独立参数。设计变量的数目确定优化设计的维数,维数越大,优化设计工作越复杂,但效益越高,所以选取适当的设计变量显得尤为重要。约束条件即是对约束变量的限制条件,起着降低设计变量自由度的作用。目标函数即是指各个设计变量的函数表达式,工程中的优化过程即是指找出目标函数的最小值(最大值)的过程。一般而言,目标函数的确定相对容易,但约束条件的选取显得比较困难。

2 机械优化设计的一般思路与常见方法

2.1 机械优化设计的一般思路

2.1.1 分析问题,建立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在机械优化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选取适当的设计变量,确定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从而建立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2.1.2 选择优化设计方法,编写程序

在设计变量、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三大要素已经确定,构建好数学模型的情况下,编写计算机语言程序。

2.1.3 分析结果,找到最优方案

准备必须的初始化数据,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对比计算结果,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选择最完善或者最适宜的设计方案,使其期望的经济指标达到最高。

2.2 机械优化设计中的常见方法

2.2.1 传统优化设计理论方法

传统机械优化设计方法的种类有很多,按求解方法的特点可分为准则优化法、线性规划法和非线性规划法。准则优化法是指不应用数学极值原理而是采用力学、物理中的一些手段来谋求最优解的方法。常见的准则优化法有迭代法中的满应力准则法等,其主要特点是直接简单效率高,缺点是只能处理简单的工程问题。线性规划法是指应用数学极值原理,选取适当的设计变量和约束条件,求解目标函数的一种方法。常见的有单纯形法、序列线性规划法。其优点是通过把实际工程问题转化为数学极值问题的求解,使其直接、有效、精度系数高,缺点是工作量大。非线性规划法同样根据数学极值原理求最优问题,可分为无约束直接法、无约束间接法。有约束直接法和有约束间接法。其优点是应用范围广,可应用于大、中、小型工程问题,且都相对简单方便、可靠性高、稳定性强、精度高。

2.2.2 现代优化设计理论方法

现代优化设计方法不同于传统优化方法,其无需通过选取设计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函数等因素,便可获得全局最优解,大大地减少了传统优化设计方法花费的人力与财力,在日今复杂的工程问题中,提出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常见的现代优化设计方法有遗传方法、神经网络法、模拟退火法、粒子群算法等。

3 机械优化设计的现状与前景

机械优化设计是最优化理论、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机械工程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包括机械优化设计、机械零部件优化设计、机械结构参数和形状优化设计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用于解决最优问题的数学方法仅限于古典的微分法与变分法,在处理现实问题时,计算量非常大。直到四十年代前后,大型线性规划技术的提出,数学方法首次被运用到结构最优化,使得计算过程不再复杂,有效的解决了数值最优化计算。近年来,随着数学规划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许多新兴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法等相继被提出,机械优化设计广泛地被应用到建筑结构、化工、航天航空等诸多领域并取得飞速发展。机械优化设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机械优化设计给机械工程界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工程效应比起预期远远小得多。归结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建模难度大。(2)最优方法的选取难度大。

虽然有以上不足之处,但是机械优化设计的发现前景仍是非常广大的,且各领域也在积极做出相关的研究探索,并已取得一定的成就。

4 结语

机械优化设计即是指从众多设计方案中需找最优方案的过程,一般包括建立数学模型、选择优化方法、分析计算结果选择出最优方案三个过程。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机械优化设计的方法有很多,从传统角度,最常用到的有线性规则法中的序列线性规则法等等,由于现在各技术领域的发展以及工程问题对优化设计的需求,衍生了很多与传统方法原理完全不同的新兴方法,最常见到的有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法等。纵观几十年来机械优化设计的发展历程,其发展是非常迅速且令人可喜的,虽然仍存在建模困难、优化方法选取等等方面的一些挑战,但是其前景仍旧是非常广阔的。研究机械优化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无论是学术领域还是实际经济效益方面都具有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惟信.机械最优化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2]陈立周.机械优化设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新问题.2000年中国机械科学部份研究的征文,1984.

[3]秦东晨,陈江义,胡滨生等.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综述与展望[J].中国科技信息,2005(9).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例3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必要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其一,教材点状的选择编排内容,导致教学的育人资源贫乏。许多数学教材从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立场出发把数运算规律这个知识整体拆成一个个“点”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然而这样的内容选择使原本具有很强结构联系的知识链发生了断裂,容易让教师和学生只看见表面孤立的“点状”知识。而看不见有内在联系的知识整体,缺乏把知识作为促进学生成长的丰富资源的意识。

其二,教师忠实于教材的教学.导致教学的育人价值狭窄。大多数教师对教材持一种盲目遵从的态度,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数运算规律存在的前提、发展的来龙去脉.不注意让学生经历数运算规律从发现到形成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处于“见物不见人”的状态,教师是为教这些知识而存在的,学生是为学这些知识而存在的。导致数运算规律教学的育^价值的“窄化”现象。

其三,教师局限于知识点的教学,导致教学的割裂与学生思维的被动。

由于教师缺乏对知识整体背景的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出现围绕某个知识点就事论事的现象。导致学生既不注意对各种数运算规律存在前提的思考和判断,也不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造成教学的割裂与学生思维的被动。

二、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果的策略

1.培养小学生运算数学的兴趣

首先,小学阶段接触的数学并不是很深刻,但是接近生活的东西很多,如今的教学模式倡导数学学习生活化,这样可以带动学生积极学习,了解生活,了解事物。其次,在数学教学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让他们对教学的道具有个直观的认识,对教师的教学有个直观的观察,在对相互教学的道具进行亲身体验时,让学生对枯燥的数学不再远离,而是真实地亲近,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最后,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动手的学习,比如在小学最基层的阶段的算数的学习,有些学生就会对数字有晕晕的感觉,觉得这些数字加起来很费力,这样的情况在学校历史最常见不过了,解决的方法很多,最有效的就是让学生每个人准备一个带有颜色的、自己喜欢的动物标志的算盘,这样劳逸结合,学生必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重视小学生口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

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尤其是四五六年级的计算教学,要把握这一时期小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的制定和实施教学方案。具体的,要重视口算的训练与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运算思维和计算能力。口算不同于常规的笔算、计算等方法,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口头演算、大脑思考完成的。要想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小学计算教学的效果,就务必要加强口算方面的教学内容。这是因为,口算可以帮助小学生锻炼敏捷、快速计算的能力,进而大幅度提升学生们计算的能力和技能。口算往往是要求学生口脑一体,思维活跃、运算灵活,这对学生的计算思路和计算技巧的开发是很有帮助的。鼓励学生们积极的开展口算训练,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必须要提高口算的准确率与成功率。在日常训练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口算技巧,避免重复性错误。其次,在口算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们必须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对此,教师应该设置一些有趣的口算游戏或活动内容,让学生们被口算练习所吸引,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大幅度提升口算训练的效率和质量。另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们掌握口算的技巧与方法,切勿陷入“结果论”的误区中。在平时的口算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必须向学生们传达这样一个观点,即方法大于结果。掌握正确、简洁和有效的口算方法与技巧,是口算教学的终极目的。所以,把握好上述难点问题,就可以帮助广大小学教师在日常的计算教学中提升口算训练的效果,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运算思维和能力。

3.多样化的算法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旨在改变传统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过于单一、技能培养过于侧重”的现状。要真正落实好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理念,首先必须消除对算法多样化的片面理解。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将算法多样化简单地理解成为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同时也要避免只强调算法多样化,而不及时引导算法优化的做法。我们看到,在多样化的算法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是凌乱无序的,有些方法并有效甚至是不太合理的,这就需要进行“算法的优化”。笔者认为:我们要把优化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与感悟下自觉地进行优化,并且这种优化是每个个体的优化,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而应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来促成。还必须指出的是:“算法优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有时并不一定在某一节课内就能做到优化,优化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其实有时所谓“最好”或“最简便”的方法是相对的,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思维,以人为本,才是对传统的一个突破。

在进行“9加几”的教学中,计算.9+5时学生想出了很多种算法:(1)从9往后数,再数5个是14l(2)9+1=10,10+4=14:(3)把9分成5和4,5+5=10,10+4=14}(4)9+4=13,13+1=14i(5)9+2=1l,11+3=14……其中(1)是通过数数来计算,(2)、(3)是利用“凑l0法”计算,而运用算法(4)、(5)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凑10法”,而是为了迎合教师,为多样化而多样化,看到算法(2)中的5可以分成1和4,算法(3)中的9可以分成5和4,就得出5可以分成4和l,5可以分成2和3来计算:如果这时教师不加以引导,可以想象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到底如何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感到迷惘。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方法进行反思与比较,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凑10法”这种高效的算法进行进位加法的计算,并在不断用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算法进行比较中,认识到差距,形成迫切要将算法最优化的内需力。所以,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之间并不矛盾,两者是统一的,都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

三、结语

对于运算教学,即是对学生运算能力的教育,它包括了思维逻辑能力的锻炼以及运算准确度的提高,还对学生知识点掌握与运用熟练度进行了检验。在教学改革不断进行的背景下,要对运算教学产生突破、拓展。教师必应反求诸己。三省吾身,在教学上进行改进,在教育手法上进行创新,并且通过教师的创新教学手段结合教学实际来提升教学效果。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例4

2.课程改革思路

鉴于计算机维修与维护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为:能够根据需要和行情选购计算机设备,掌握组装计算机的方法、磁盘管理方法和操作系统应用工具软件的安装使用,能够排除常见的软硬件故障,学会常见外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下面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探讨:

2.1教学方法

1、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机器所出现的故障,提出教学任务,然后围绕这个任务向学生介绍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维修这种故障所需的知识点,最后说明解决这一故障的方法。

2、充分利用硬件实训室计算机校内实训基地的资源,把不同年代的各类型主机展示出来,把不同的硬件设备进行分类展示,尽可能地让学生亲眼见到实物,清晰地观察到各个部件的结构,了解其性能。

3、边讲边练,使教学和实际真正容为一体,提高动手能力。在校内利用计算机硬件实训室所拥有的各种不同型号的计算机进行如计算机组装连接、BIOS参数设置、硬盘初始化以及操作系统的安装等模块的操作,也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到电脑市场去参观,实地观察各种设备的种类、外形、结构、性能以及价格,利用所学的知识以及与商家的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市场行情和动向。

2.2教学手段在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手段是否恰当是决定教学计划能否实施,教学目标能否达到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教学手段上宜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开放实验室,让学生业余时间能进行充分的动手操作练习。

2、让学生参与学校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工作,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

3、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实训基地现场教学为主,尽可能做到“边讲办练,讲练结合,做学合一”。

4、教学和学习方法上,采用讲、看、练一体化方法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2.3教学内容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到,取决于该门课程的内容选择。因此,教学内容选择的总体原则应是:夯实双基培养,紧扣市场脉搏,跟住技术潮流,把握发展动态。按照以上原则,本课程应选择以下几部分内容:

1、计算机硬件的选择与安装资料来源可以是《计算机世界》、电脑公司的广告、互联网查询等等。以当前个人计算机的典型配置为主,扩充到办公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的需要。主要讲主板、CPU、内存、外部存储器、显卡与声卡、键盘鼠标及机箱电源、其他多媒体设备等等。这部分必须结合当前市场流行的主流产品讲授。要突出基本技术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介绍常用的和当前实用的技术,介绍在组装连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常见错误。

2、计算机软件安装主要学习基本的软件安装技术,常规的安装步骤,典型的软件安装方法及进行常规方法和流行方法的利弊分析。其中包括操作系统的安装、驱动程序的安装、其它软件的安装等等。此部分还要介绍流行的安装方法和技术(如克隆技术、网络同传)。

3、计算机参数设置包括BIOS的设置、CMOS参数选项、硬盘的分区格式化等等。可以利用“虚拟机”来进行教学,实现讲练结合。

4、计算机软硬故障的检测、定位与排除对于非专业的学生,硬件故障的排除只到板卡级,以硬件故障的检测定位和排除为主,掌握基本的硬件故障检测定位方法,掌握常用的故障检测定位仪器、工具、仪表的使用技术;要让学生掌握软件故障的判断区分方法,掌握常用的检测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先进的检测仪器仪表工具和软件的功能。对于计算机常用专业的学生,对更深层次的芯片级故障的维修,可以专门开一门芯片级维修课程。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例5

这样的案例在小学课堂中并不少见,教师认为的简便,学生并不认可。本题中,教师认为先“凑整”后计算可以省略使用竖式的过程,是一种简便方法,而学生却宁愿使用竖式进行繁琐的书写,也不愿意去“凑整”。由此引发的问题是,简算真的简单吗?简算这一内容在数学课程与教学中究竟应当如何开展?

一、 简算其实不简单

顾名思义,“简算”就是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从书写过程来看,简算通常要比普通计算步骤少,显得更为简便。但从思考过程来看,简算其实并不简单。以上题为例,把两种不同方法的思考过程列出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简算过程的复杂性。

从表中看出,简算的思维含量相对较多,计算之前需要先经历“寻找可以凑整的数”的观察和思考。这一步对学生来说通常是困难的,要在观察的基础上,调动头脑中有关运算的各种知识。有时教师为了避免在简算中出现错误,通常还要求学生用普通方法进行验算。这无疑更加大了简算的工作量,使得简算难上加难。而使用方法二中的普通算法,则避免了这些思维过程,只需按顺序进行计算,学生唯一需要关注的仅是确保计算正确。因此,简算过程思维含量大应当是学生不喜欢简算的一个原因。

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系统性来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第二学段4~6年级学生应能够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根据这一要求,各个版本的数学教材都在小学4或5年级安排了“简便运算”的内容,要求学生学习运算定律,并应用运算律进行简算。而在此之前,教材中并没有出现过“简算”一词,也没有相关的要求,这就造成了学生缺少简算的系统经验。

而学生的计算通常是在保证结果正确的基础上更倾向于使用自己熟悉的方法①。小学生在学习计算之初,熟悉的是口诀和竖式,经过大量练习,已经形成了一种熟悉的操作程序。见到计算题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列竖式,这种长期的训练影响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选择。从计算发展的历史来看,竖式是为了减轻计算过程中的思维负担,使得计算过程程序化的产物②。使用竖式计算不需要区分题目间数据的区别,只需要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具有较少的思维含量。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学生更愿意使用竖式计算也是一种“求简”心理,只不过这种“简便”简化的是思维过程。

学生的简算学习还会受到某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动机和情感方面。所谓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学生往往对新的事物更有兴趣,而简算是让学生对一个已知问题进行再学习,简算与普通算法虽在运算过程中存在差别,但从结果正确的角度看,简算并不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简算的动机。

此外,学生还对简算带有“惧错”心理。简算的思维含量高等因素导致了它比普通算法更易出错。一道相同的题目,使用普通算法可以做对,运用简算反而容易出错,这在学生情感上是难以接受的。而频频出错的简算则直接给学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二、 让简算因需要而产生

学生在学习时更倾向于接受对他们来说“有用”和“有意义”的知识。简算作为计算方法,其优越性主要反映在巧妙、快捷,可以避免繁琐的计算程序上。在教学中应当通过例题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简算方法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让简算方法因需要而产生。如38+44+39+62+56+21,其特点是加数多,如果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计算,必然会使得计算程序复杂,如果首先观察数字规律,采用“凑整”的方法,可以减少计算的工作量。

教学中如果对于相对简单的计算题教师强迫学生“能简算的要简算”,会让学生感到简算是一种负担,从感情上不能接受。因此,简算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让简算因需要而产生。

简算试题在课本、试卷中通常是以纯计算题形式出现,这样的形式导致学生很难看到简算在实际应用中的优越性。因此在简算教学中应当注意设计简算问题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比如面对“每件衣服99元,买5件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钱?”这样的问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每件衣服看成100元,口算得出5件衣服500元,之后减去每件衣服多出的1元,结果为500-1×5=495元;也可以将每件衣服看成90元,口算出5件衣服450元,再加上每件衣服多出的9元,结果为450+5×9=450+45=495元。可以看出,无论使用哪种方法,事实上都利用了简算中“凑整”的方法。把简算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到简算的用途,也应当是简算教学的一个原则。

三、 让学生经常接触简算

教材中通常将“运算律与简便计算”放在专门的章节中,把简算作为专门练习,这种做法并不可取。简算实质上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这种意识、思想和方法应当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始终。下表列出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点:

其中“运算律与简便计算”被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的一个单元中单独学习,这一编排会产生两个误解。第一是简算只和运算律有关;第二是其他内容中没有简算。而事实是只要有计算,就会有简算。比如在低年级学生学习自然数的认识及简单的加减法时,“45+48”一题至少可以有八种不同解法③:

这些方法在形式上差别不大,其实却包含了“拼”“凑”“拆”“合”“补”等多种方法。同样的45,既可以将它看成40+5,也可以看成50-5,还可以看成是任意几个数的和、差、积、商。此时45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而可以是很多种不同的组合。

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乘除法的计算。例如任意一个数乘以16,就可以把16看为:16=2×8=4×4=2×2×2×2。由此任意一个数乘以16就转变为将这个数“四次乘以2”。如15×16,口算是难以算出的,而将15“四次乘以2”则容易得多。

在小数和分数的计算中也可以渗透简算,即使题目没有要求,仍然可以创造条件简算,方法因题而异。如9.25×4,通过已知的0.25×4=1联想到使用乘法分配律简算,因此将9.25看成9+0.25,就可以有如下算法:(9+0.25)×4=9×4+0.25×4=36+1=37

再如分数,既可以将它看成5+,也可以看成6-,还可以看成4+、3+等。在计算20×时,将它看成5+,利用乘法分配律凑出100相对比较简单;而计算×时,显然直接约分更为简便。

让学生经常接触简算,其目的并不是加大简算题目的练习量,而是在计算教学中时时渗透算法多样化的思想,逐步提高面对问题选择方法的能力。标准算法偏重于学生程序化的操作能力,是对技能的训练。而简算教学则应当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应该贯穿数学学习的始终。

①参见:John Threlfall. Flexible Calculation.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Vol.50,No. 1 (2002), pp. 29-47.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例6

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其不但在办公作业、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娱乐、工业生产等方面也和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一项科学技术,计算机存在着诸多的优势,其使得信息量增大,知识获取速度加快,知识准确度增加,这些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其也难免存在一些故障,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对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为此,就需要加强对常见故障的预防和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扬长避短,发挥计算机对我们生产生活的有利一面。

1 计算机维护内涵分析

要更好地对计算机维护中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就需要对计算机维护有清晰的认识和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良好的计算机维护工作能够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若是在维护方面不成体系,管理不到位的话,就难免出现一些软硬件问题,这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就埋下了隐患,为了更好地保证计算机的正常操作,计算机维护的内容是我们必须清晰认识的。具体来说,计算机维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购机前的维护,另一个方面是实验过程中的维护。对计算机组装和系统的编订是购机前维护需要进行的维护内容,通过这样的维护是为了确保硬件的质量,对系统的运行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为此,我们需要对计算机的硬盘、存储空间等内容进行细致地检查。实际使用中的维护要更为复杂,其不但包括操作系统、开机问题等方面的检查和实验,还包括硬盘数据的放置、杀毒软件等问题的检查,只有确保这些基本问题不出现披露,才能更好地保证计算机的使用。计算机的维护对计算机的使用效果和作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这方面加以完善,才能更好地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和工作。

2 计算机维护中常见故障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对计算机维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故障,一个方面是硬件故障,另一个方面是软件故障。以下分别对这两个方面常见故障进行分析:

2.1硬件故障分析

硬件故障是计算机维护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具体的故障也比较多,不但包括键盘失灵、显示器画面问题、无线路由器信号问题,还包括电池无法显示、U盘接口无法使用、主喇叭不能调节等方面的问题。之所以造成如上的问题,原因可能并不是单方面的:键盘失灵一般来说是认为操作所产生的后果,那些游戏狂人使用键盘会对键盘造成很大的负担,进而出现问题,影响计算机的使用;电池蓄电量不足也是一个投入出的问题,这对于人们的办公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人们带来困扰,这主要是由于使用时间和使用方法等原因导致的;显示屏不出画面也是一个典型的故障,使用过程中的黑屏、无法进行系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接口问题表现也比较明显,无论是网线孔、光盘接口,还是U盘借口,一旦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计算机的使用;网络连接问题也是比较普遍的,很多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当前的无线网,覆盖范围广,但是网络通信单位的不同,会导致通信效果不一。

2.2软件故障分析

硬件故障一般较为容易诊断,解决起来也比较方便,而软件故障要更为复杂,计算机系统问题是软件故障比较集中的方面,作为计算机的核心,若是系统难以保证正常运行的话,计算机也就成了空壳。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常见的故障不但包括系统进入问题、杀毒软件过多死机问题、系统文件丢失问题、网页打不开问题,还包括程序无法运行问题、IT菜单异常问题、计算机运行迟钝问题等诸多方面。开机问题、电脑中毒、杀毒软件等问题是维修中比较常见的,只有准确诊断,才能及时将相应的问题解决,进而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3 计算机维护中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分析了计算机维护中的常见故障,我们对其有了更加深入地认知,为此,就需要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有效地对计算机进行维护,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3.1加强硬件检测

计算机维护中硬件问题是常见问题,为此,在购买前、使用过程中需要对计算机硬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及时找出其中存在故障的部分,予以有效地解决,这样才能对其进行针对性地维修。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听警报法、插拔法等。若是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较慢的话,则很可能和散热相关,为此,需要对计算机的散热系统进行维修,比如我们可以加设散热器,或加强通风效果等。在实际的维护工程中,要加强对硬件处理经验的总结,这样才能更高效地解决计算机维护中的硬件故障。

3.2完善软件检修

软件故障相较于硬件故障要更为复杂,一般其都和计算机系统存在联系,为此,当出现这些问题发生的时候,应该寻求专业人员的维修。诸如当计算机死机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重新启动的办法,若是系统状况仍然没有得到转变的话,我们就需要重装系统。我们一般会用配置数据法、重新安装法、病毒查杀法等方面将对计算机软件故障进行检查,以便确定其存在的故障。在计算机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查杀病毒,注重系统的优化,在下载的时候防范病毒,及时更新杀毒软件,提高计算机的速度。浏览安全网站,避免将下载的东西放在C盘,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计算机软件故障。

4 总结

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其不但在办公作业、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娱乐、工业生产等方面也和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一项科学技术,计算机存在着诸多的优势,其使得信息量增大,知识获取速度加快,知识准确度增加,这些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其也难免存在一些故障,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对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维护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计算机维护中常见的故障进行了介绍,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以期对计算机维护管理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1] 温立伟.计算机维护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07).

[2] 李兆勇.奇特的故障:开机只显示主板LOGO[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31).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例7

2016年高考化学试卷中单项选择题7个(7~13题)、必做题3个(26~28题)、选做题3个(36~38题)。2017年《考试大纲》将选做题改为2个,删去了选修2(化学与技术)。

分析近四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全国卷选择题命题范畴基本稳定。选择题中必考知识点有:STSE题(4年8题)、化学实验(4年9题)、有机化学知识(4年12题,其中7题为同分异构);高频考点有: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4年6题)、电化学原理(4年6题)、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4年6题);常考知识点有: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阿伏加德罗常数、盖斯定律与反应热、离子方程式与离子共存。

必考题包含三道大题,三个必考题分别承担相应专题的主干知识的考查――化学实验、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仪器的选择或连接、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和性质验证、实验方案的设计或实验方案评价等。化学反应原理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等。元素及其化合物题主要考查化学用语、重要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计算等。三道大题内容之间呈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而且分别考查不同形式信息的整合、提取和应用。

2016年全国卷Ⅰ选考题中《物质结构与性质》依然延续了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创新点是出现了金属电负性的比较和晶胞原子坐标参数,其他较常规,空间利用率题目在全国卷Ⅲ中出现。《有机化学基础》重点考查官能团、有机反应方程式、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核磁共振氢谱和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创新点是出现了多双键的顺反同分异构体,其中同分异构体的考查难度较大。

二、考纲主要内容

1.必考部分:掌握电子式表示方法;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溶液配制的方法;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了解催化剂的重要作用;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进行相关计算;了解常见金属(增加了Mg)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应用;了解乙醇、乙酸的结构;正确选用实验装置;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

2.选修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和排布原理,能正确书写1~36号元素原子核外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达式;能用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了解共价键的形成、极性;了解配位键的含义;了解氢键的含义;了解范德华力的含义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了解晶体的类型;了解晶格能的概念,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3.选修5: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某些物理方法(如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掌握烷、烯、炔和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掌握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三、复习重点

1.化学与STSE

常考考点:大气污染物及防治(SO2、CO、NOx、PM2.5等);白色污染;水污染及防治(重金属、水华或赤潮、消毒净水原理等);能量转化形式;食品安全问题;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传统硅酸盐材料及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海水提盐、提溴、提镁;工业制Si、Cl2、Na、Mg、Al、NH3、纯碱、烧碱、肥皂等;煤的干馏与石油的分馏等。

2. 化学实验基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的地位在高考中显得更加突出。不但在必考题中有一道大型实验题,而且在选择题中每年都有一道基础化学实验题,考查实验基本素养和逻辑推理,是学生出错率较高的一类题型。常考考点:常见仪器名称和用途(如球形冷凝管不用于蒸馏,否则会有液体残留);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物质分离、提纯(如除去Cl2中的HCl,分离KNO3和NaCl);常见物质(如H2O、CO2、NH3、H2、Fe3+、Fe2+、[NH+4]、[SO2-4]、[SO2-3])的检验;化学实验安全(如蒸馏加沸石防暴沸);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现象、结论进行对应分析(如NaBr与氯水反应,证明还原性Br->Cl-;I-溶液中通入Cl2,证明氧化性Cl2>I2);常见气体的发生净化收集尾气处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中和热的测定;酸碱中和滴定;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等。

3. 有机化学基础

2016年新课标Ⅰ卷、Ⅱ卷、Ⅲ卷中分别有4道、2道、2道题涉及有机物,有机物的知识应引起重视。常考考点:各类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溶解性、熔沸点、密度)和主要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同分异构体;有机物的命名;有机分子(甲烷、乙烯、乙炔、苯等及其衍生物)空间结构;键线式简化分析;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反应条件;官能团及其性质;有机物的检验、鉴别;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等。

4. 电化学原理

电化学内容主要包括原电池、电解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氯碱工业、粗铜的电解精炼、电镀及电冶金等。常考考点:电池充电与放电的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电极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正极、阴阳极的判断;电子迁移方向及溶液中离子迁移方向;电极产物的判断和溶液pH的变化;离子交换膜及其计算;应用原电池、电解池原理分析新型电池等。解题时要注意读图、装置的环境及有机物中的电子转移。

5.水溶液的离子平衡

该部分内容是高考考点分布较多的内容之一,高考对该内容的考查相对稳定。常考考点:弱电解质的判断;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电离平衡常数;电离度;水的离子积常数及其应用;pH计算;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离子浓度比较;酸碱中和滴定;滴定曲线的延伸应用;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Ksp计算;Ka或Kb、Kw、Kh、Ksp的换算等。

6.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该部分内容重点考查原子结构、化学键、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及“位-构-性”综合应用,常与元素及其化合物或有机与无机综合考查,且有些试题中推断元素时某些元素不确定。常考考点: 原子结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化学键;离子半径比较;元素周期表及其结构;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电子式、结构式;一些特殊核素的应用等。

7.元素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是化学的基础,高考化学试题中占70%以上。高中化学重点介绍了Na、Al、Fe、Si、Cl、S、N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复习时关注以下内容:Na、Mg、Al、Fe、Cu、H2、C、Si、Cl2、S、O2、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用途、转化等。高考题中命题落脚点常有:有关Na2O2的实验与计算;CO2与NaOH反应的计算;Al3+、A1(OH)3及[AlO-2]之间的相互转化;铁、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并将其与基本理论(电离、水解、电化学)等密切联系;Cl2的化学性质及卤素的相似性、递变性;含氯、硫、氮物质之间的转化;硫的化合物(如SO2、硫酸及硫酸盐)的性质及[SO2-4]的检验;NH3的性质、制法;浓、稀硝酸的性质及有关计算;C、CO的还原性;CO2的性质、制取、检验;典型碳酸盐的性质;Si单质的制备和SiO2、H2SiO3的性质等。

重视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1)SO2:酸性、氧化性和还原性;(2)[SO2-3]:碱性和还原性; (3)Cl2:溶于水呈酸性,强氧化性;(4)ClO-:碱性和氧化性;(5)NH3:碱性和还原性;(6)[NH+4]:水解呈酸性,还原性;(7)[NO-3]:有条件的氧化性(H+);(8)Fe3+:酸性和氧化性;(9)Fe2+:酸性和还原性。

关注新增镁的知识。有关镁的知识主要分散在:必修1第一章(粗盐提纯);必修2第一章(Mg与水反应);必修2第四章(冶炼Mg、海水提镁、铝热反应用Mg引发);选修4第三章[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此外镁还能与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

8.化学计算

考纲要求的计算有: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的计算;利用盖斯定律(键能)进行焓变的简单计算;化学平衡常数(Kc、Kp)的计算;利用Kw、Ka、Kb、Kh进行相关计算;有关Ksp的计算;pH的简单计算。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我们务必要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常见方法:关系式法、电子守恒法、元素守恒法、电荷守恒法、方程组法、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极值法等。

9.化学综合实验探究

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确定实验装置(一般包括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反应装置、安全装置、测量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最后确定实验步骤(一般包括连接仪器、检验装置气密性、添加药品、加热反应、记录现象、收集产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化学实验综合题常考考点:

(1)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仪器连接;仪器(如滴定管、容量瓶)或装置气密性检查;试剂的取用和保存;常见试纸的使用方法;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沉淀的洗涤、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检验离子是否沉淀完全;仪器的洗涤等。常见实验基本操作答题模板如下:

①测定溶液pH: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点滴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②排水量气:恢复室温后,调节左右两管液面相平,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③离子的检验: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试剂,若产生××现象,则溶液中含有××离子,否则不含。

④洗涤沉淀:用玻璃棒引流向沉淀中加水至浸没沉淀,等水流出后,重复数次。

⑤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试剂,若不能观察到××现象,说明沉淀已洗涤干净。

⑥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滴加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恰好变为××颜色,且30 s不恢复原色,说明达到终点。

(3)常见气体(O2、SO2、NH3、NO2、NO、Cl2等)、无机物及有机物的制备:试剂名称、用量;装置的选择、连接、用途;反应原理;产物除杂、干燥、收集方法;实验条件控制;尾气处理等。

(4)常见离子([NH+4]、Al3+、Fe2+、Fe3+、[SO2-4]、Cl-、[CO2-3]等)的检验;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过滤、萃取、分液、蒸馏、分馏、结晶、洗气、升华等)。

(5)化学实验方案(性质、制备、检验)的设计与评价。

(6)定量实验(配制溶液、中和滴定、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物质组成及含量、转化率、产率测定等)。

(7)化学实验条件控制(对照实验)与实验数据的处理(计算)。如:设计一个比较醋酸与碳酸酸性强弱的实验;卤素单质置换反应;设计Fe与H2O(g)反应的实验装置图;设计NO2尽可能多的被水吸收的验装置图;设计一套原电池并画出装置简图;Cu与浓H2SO4反应实验及产物SO2的检验;SO2溶于水及漂白品红溶液实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0.无机综合题

无机综合题重点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理论在工业中的应用,常以流程图的形式出现。

分析流程图时首先纵观全局,画出原料与产品(一般来说,主线主产品、支线副产品、回头为循环),认真对比分析原料与产品,确定核心反应;然后将流程分为原料预处理、核心反应和产品分离提纯三个阶段,依箭头指向,分析每一环节中物质流入和流出的意义,理解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措施及采用的除杂质的基本原理;最后从基本理论、绿色化学原理、经济、安全生产等多角度回答问题。流程题的问题一般各自相对独立,无连带效应,一个问题解决不了不会影响下一个问题的解决。每题中基本上都有与流程无关的问题,可直接作答。对于超纲知识,题目中要么有信息提示, 要么与解答题目无关。 答题时要答到要点,化学用语要规范,方程式一定要配平。回答问题时要密切关注题给信息,所给信息一定有用,而且一定能用到,有时还需将信息分解、重组、迁移到题目中来。

常见的化工术语:

[化工术语 作用或含义 研磨、雾化 将固体物质磨成粉末或将液体雾化,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灼烧(锻烧) 使固体高温分解、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或使杂质氧化、分解等 浸取(浸出) 向固体中加入适当溶剂或溶液,使其中可溶性物质溶解 浸出率 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 酸浸 在酸性(稀硫酸、浓硫酸、盐酸等)溶液中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过程 碱洗 去油污,除铝表面的氧化膜等 水洗 除去水溶性杂质 ]

常见的操作及目的:

[常见操作 目的 pH的控制 调节溶液的酸碱性,抑制某些离子水解或使某些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加氧化剂 氧化某物质,生成目标产物或除去某些离子 加氧化物 调节pH,促进某些离子水解(沉淀) 加过量试剂 使反应进行完全(或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产率等) 判断能否加其他物质 考虑是否引入新的杂质或是否影响产品的纯度等 控制温度 ①防止副反应发生;②使化学平衡移动;③控制反应速率;④使催化剂达到最大活性等 加热 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平衡向某方向移动 趁热过滤 防止某物质降温时析出。要得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一般采用蒸发浓缩、趁热过滤的方法 煮沸 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促进某物质水解 冰水洗涤 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减少晶体的溶解损失 有机溶剂洗涤 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减少晶体的溶解损失,使晶体快速干燥 ]

1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综合应用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重点考查:盖斯定律;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计算以及能量、速率、平衡图像及其表格分析;用浓度商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化学反应的自发等。此类题目情景往往比较新颖,常以图像或表格的形式综合呈现。答题时要注意各种“奇怪”的横坐标、纵坐标和表达式,分析题中的图像和数据信息,处理信息,培养“接受、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

四、复习备考建议

1.研究各地高考试题,把握命题轨迹

高考化学命题组组长南京大学段康宁教授说:“研究高考题,才能预测高考题,高考题就是最好的复习资料。认真研究历年高考试题不难找出其命题轨迹,从而把握试题难度。”研究高考试题可以发现,许多高考试题是由以前的高考试题改编而来的,如,2016年新课标Ⅰ卷26题: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跫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水][a][b][c][d][e][f][h][i][g] [水][A B C D E F]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015年广东卷33题:(1)用NH4Cl和 Ca(OH)2制备NH3,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 。 [A B C D][E F G H]

两题都考查了氨气的发生、吸收和尾气处理装置。

2015年新课标Ⅰ卷28题出现了速率方程,2016年海南卷16题也出现了速率方程;2014新课标Ⅰ卷28题考查了Kp,2015年浙江卷和四川卷再次考查Kp。因此我们可以用历年高考试题进行演练,注意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注重做后的总结与提炼。

2.回归教材,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考试说明》是纲,教材是本,复习资料是补充,命题依据前两者。高考试题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复习时注意教材中的插图、课后习题、科学探究、实验、科学视野、科学史话等栏目,研究发现,很多高考试题均能在教材中找到影子。如:

(1)2016年新课标Ⅰ卷第7题: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四个选项分别源自课本:必修2、选修5、选修5、选修5。

(2)2016年新课标Ⅰ卷第27题、2016年北京卷第10题均涉及反应[Cr2O2-7]+H2O [2CrO2-4]+2H+,该反应来自选修4。

(3)2016年新课标Ⅱ卷第28题(4)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 。此考点来自选修4。

(4)2015年课标Ⅱ卷第13题、广东卷第10题、浙江卷第27题均出现了草酸与高锰酸钾的反应。此反应来自选修4。

教材中还有好多内容亟需我们去挖掘、整合。如苏教版教材中“将CoCl2溶于浓盐酸中能形成[CoCl2-4],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o(H2O)[2+6](粉红色)+4Cl- [CoCl2-4](蓝色)+6H2O ΔH>0”;“盐的水解与泡沫灭火器”“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复习中不能只抓住复习资料,要在复习到适当内容的时候认真阅读教材,在教材中产生联想和记忆。

3.训练思维,强化能力

《考试说明》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有: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如2016年新课标Ⅰ卷第27题“(1)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和新课标Ⅱ卷第26题“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已知:N2H4+H+ [N2H+5]的K=8.7×107;Kw=1.0×10-14)。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 。”两题中均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2016年新课标Ⅰ卷必考题中出现了7张图和1张表,可见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查居高不下。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挖掘、整合图表中信息,这是成功的前提。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要重视化学实验的复习,突出化学学科的特色和魅力;注意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统摄化学知识的能力;通过化学计算提升学科能力。

4.加强化学用语的规范,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烂苄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例8

(2018年9月28日)

 

财政是政府行为的综合反映,体现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方向和政策意图。预算审查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大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近年来,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落实新预算法、深化财政预算监督内容、提升监督实效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结合我县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就如何加强财政预算监督实效讲几点意见。

一、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抓重点监督促进规范化管理。认真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重庆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执法检查,提出增强预算法治意识、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科学性、加强项目资金绩效管理等建议意见,助推预算“一法一条例”在我县的贯彻执行,推动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持续加强对县级政府预算、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决算的全过程审查监督,促进县政府规范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约束、优化支出结构,稳步提升财政预算管理水平。加强全县政府投资项目和重点项目监督,提出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健全监督机制、拓宽项目资金来源等建议意见,其中,关于构建项目管理平台的建议意见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目前正由县发改委牵头建立全县项目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二是抓专项监督提升理财水平。2017年,县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监督,先后听取了县水务局、县交委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重点关注部门基本公用定额标准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等内容,提出了加强财政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统一财权与事权、强化项目资金管理等建议意见,有力推动了县政府及其部门严格预算执行、严控“三公”经费,提高了部门依法理财水平。积极开展预决算信息公开情况调研,促进了预决算信息公开常态化。认真听取税收征管工作情况报告,提出健全完善信息管税、信用管税、合作管税体制机制和加大税收征管法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纳税遵从度等建议,提高了税收征管质量。

三是强化国有资产监督。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在2014年、2016年、2018年对县属国有资产管理进行了深入调研,重点关注国有企业改革、盈利能力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情况,提出了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及日常运行监管、严控债务风险等建议意见,提升县属国企经管水平。

四是依托审计监督严控债务风险。一方面,依法强化审计查出问题监督,听取县政府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提出从制度层面解决屡审屡犯问题的建议,督促责任单位落实整改责任,推动审计查出问题得到整改落实;另一方面,借助审计力量专项监督政府购买服务类债务,推动健全债务风险管控机制。

近两年来,我县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监督力量薄弱、预算编制还比较简单、监督约束力不够强、预算审批程序化等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

二、加强预算监督实效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人大预算审查监督能力。

一是整合人大机关监督力量。加强县人大各专委会和县人大常委会各委室与预算审查监督机关的联动协调,共同监督相关委室联系的对口单位预算,增强人大机关内部预算审查监督力量。二是扩大代表对预算审查监督的参与,加强对代表的培训,提高代表审查能力,充分发挥代表的审查主体作用。三是完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机构设置,加强预算审查监督机构专业人员配置,同时借助外部专业人才,优化监督力量。四是加快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尽快实现人大与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间的联网,加强预算全过程动态监督,破解人大预算信息不对称难题。

(二)进一步完善预算审查监督程序。

一是前移初审关口,进一步做好代表大会和常委会会议前的预算初审工作,通过预算评审、预算听证等方式,提前介入预决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编制,充分了解掌握预算信息,确保审查意见质量。二是提前将预算草案、拟提交人代会审议的部门预算草案和人大常委会初审报告印发代表,让代表有足够的时间审查,弥补人代会审议时间短、代表预算信息缺乏的问题。三是突出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审查,加强对部门预算、政府投资项目等的单独审查,研究人大代表集体审查意见吸收进预算草案的实现方式,审查监督预算需与审议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结合起来,重点审议项目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保障度,推进实质性审查。

(三)进一步扩宽预算审查监督范围。

一是深化审查监督内容,除合法性、合理性审查外,重点关注资金使用绩效、政府重大投资项目预算安排情况、各项财税扶持政策的科学性,以及结转结余资金、资金稳定调节基金、周转金、预备费、上下级移转支付等容易发生资金调剂的资金,推动审查向纵深发展。二是建立重要事项通报制度、月联系和季度分析制度,定期听取和审议上半年预算执行报告,对部门预算重点支出项目执行情况随机进行抽查。三是充分行使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加强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年中重大支出变化的审查,积极运用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监督方式,增强政府和部门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

(四)进一步督促细化预决算公开。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例9

曾经有位名师说过:“在初一时,特别是在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时,如果能做到让每位学生都能学会正确计算,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升,那么我们在初一,甚至在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都会变得非常轻松”由此可见数学的计算的基础对数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初一数学中的有理数的运算更是基础中的基础,所以要想培养较好的计算能力一定要在初中起始阶段抓起特别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初中数学的所有运算都是以此为基础,由此可见学好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非常关键的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能熟练地背诵运算法则,并能快速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在这一阶段不能过快地赶教学进度,一定要小步子,多练习,快反馈,要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律和法则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取老师检查,分析原因;学生互查,找出错误点;小组内互批互改,共同提高等方法,让学生充分练习,发现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拿出来让全班同学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学生就能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会在什么地方出现怎样的错误,他在今后的学习计算的过程中也会在这些方面注意了这样就能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升了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二、掌握运算的技巧和方法,是运算速度得到快速提升的前提

在教学运算题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运算方法的培养运算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化繁为简的,有运算技巧的,也会有数学的思想方法在其中的应用在这许多方法中我认为,分段运算法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特别是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分段运算法是将混合运算化简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运算的正确率和运算速度例如计算:(-3)2+(-2)×3-(-4)÷2时,可以将其分成三段:(-3)2,(-2)×3,(-4)÷2而这三段都是基本运算,学生能够计算正确,在算正确的前提下再进行最后的加减运算,这样就变得非常容易,并且也不会算错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除了分段运算外,还有许多简便的运算方法,如:([SX(]2[]15[SX)]-[SX(]3[]5[SX)]+[SX(]1[]4[SX)])×(-60),22014×(-[SX(]1[]2[SX)])2015中就要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从而降低了运算难度,提高了计算的正确性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题型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例如计算:某巡警骑摩托车在一条东西大道上巡逻,某天他从岗亭出发,晚上停留在A处,规定向东方向为正,当天行驶纪录如下:(单位:千米)

+10,-9,+7,-10,+6,-14,+9,-2

(1)A在岗亭何方?距岗亭多远?

(2)若摩托车行驶1千米耗油05升,这一天共耗油多少升?

在该题中的第(1)题的解答中我们可以采用先同号的数相加,再把最后的结果相加,也可采用先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这样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的方法如果在解题过程中能对数学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加以适当的运用,培养好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相信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计算过程中的趣味性,多变性,也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手段

单调的数学计算容易引起学生学习上的疲劳,也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反感,从而造成厌学的情绪,而学生对复杂的计算更是异常的头疼因此怎样提升学生对计算题的兴趣,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创设丰富有趣的问题情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更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例如在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我们经常会采用加、减、乘、除算24的趣味数学题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老师利用扑克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些都是比较好的方法而我在教学过程中会把单调的数学计算生活化,多变化,趣味化,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通常会选用汽车牌照后面的数字,让同学们来快速算24,这样做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学生放学途中他也能进行数学计算题的思考,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这样的计算题的来源非常广泛,题目也丰富,多变从而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是我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至今对我影响深刻,而且在上下班的途中还会偶尔思考由此可见丰富有趣,纷繁变化的教学情境也是提升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例10

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051-2

0 引言

城市森林能有效改善市区内的碳氧平衡。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在城市低空范围内从总量上调节和改善城区碳氧平衡状况,缓解或消除局部缺氧、改善局部地区空气质量。森林的固碳放氧效益由两部分构成,即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效益和森林释放氧气效益。森林的这一功能对于人类的生存、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5]。为此,本文选用固碳、制氧两个指标,针对长春市6种绿化常见灌木的固碳放氧能力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测定和评估,以实现生态效益的定量化,为长春市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1.1 自然概况

研究地点位于长春市主要街区内,长春市位于欧亚大陆东岸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位于东部低山丘陵向西部台地平原的过渡地带。市区地处台地平原地带,略有起伏。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长春市年平均气温4.8℃,最高温度39.5℃,最低温度-39.8℃,日照时间2688h。夏季,东南风盛行,也有渤海补充的湿气过境。年平均降水量522-615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秋季,可形成持续数日的晴朗而温暖的天气,温差较大,风速较春季小。

1.2 绿化概况

截止2007年底,长春市建成区面积209km2。各类绿地总面积7641.49hm2;其中,公园绿地2918.02hm2,占38.2%;附属绿地3301.64hm2,占43.2%;生产绿地370.4hm2,占4.8%;防护绿地562hm2,占7.4%;道路绿地489.43hm2,占6.4%;绿地率36.5%,人均绿地面积32.4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4m2。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在长春市内街道常用的绿化灌木中选择6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测试。包括榆叶梅、连翘、红瑞木、紫丁香、铺地柏、珍珠梅,冠幅均为1.5m。

2.2 研究方法

2.2.1 6种常见灌木绿量的测定 (1)标准枝的选择及采集

利用常见灌木分枝解析法和标准枝法,观察其分枝规律,找到其一级分枝、二级分枝或三级分枝,确定有代表性的分枝(干径近等同的)为标准枝,计算标准枝数,依次确定次级标准枝数,直至末级标准枝数。最后计算整株树的末级标准枝数,重复测量3次,计算平均值。

(2)标准枝叶面积的测定

阔叶常见灌木(榆叶梅、紫丁香、红瑞木、连翘、珍珠梅)

选取末级标准枝上具有代表意义的下部、中部和顶部的叶片10或20片,按顺序叠放,用直径适合的打孔器在叶片中央打孔,分别将打下的圆形叶片和标准枝上的其他叶片用纸袋封存,并作编号,用恒温干燥箱中在80℃下进行48小时的烘干,分别称量圆形叶片和末级标准枝上所有叶片的干重。计算标准枝的叶面积S和标准枝平均叶面积。

S=(M×S1)/M1

S:标准枝叶面积,S1:打孔器孔的面积×10(或20),M1:10片或20片圆形叶片的干重,M:末级标准枝叶的总干重。

针叶常见灌木(铺地柏)

从采集的末级标准枝中选取20个生长良好的针叶,截取20个针叶的中间宽度相等的部位作为典型样本进行测定。记录中间部位针叶的长度L,再用解剖刀切取针叶横截面,用扫描仪进行扫描,应用AutoCAD软件精确测得20个横截面的周长N,并记录,应用公式:

典型样本叶面积S1=长度L×横截面的周长N,计算典型叶面积。

使用烘干机将样本在85℃下烘干48小时后,通过天平依次测得每棵树的样本的总干重和截取的典型样本叶面积的干重,根据每标准枝叶面积应用以下公式计算标准枝平均叶面积。

S=典型样本叶面积S1×每标准枝干重M/典型样本叶片干重M1

(3)植株总叶面积的计算

标准枝的平均叶面积与整个植株的标准枝数相乘即得出整个植株的叶面积。

2.2.2 净光合速率的测定 应用LI-6400型便携式红外气体分析仪,同一灌木选定3-5株长势良好的标准木。由于树体不同位置叶片所受光照强度不同,因此统一选择树冠南侧中部的同一位置对叶片进行光合测定。每天从早7:00到19:00每间隔1h测定一次,净光合速率的测定单位为μmol/m2s1。分别于春季和夏季连续测定1-2个月,雨天不测。

2.2.3 灌木固碳释氧量计算 植被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等生态服务功能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来完成的,因此灌木叶面积绿量是计算这一灌木的绿地生态效益的基础。测定出园林植物叶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的净光合速率,根据净光合速率和光合作用方程式可计算出单位叶面积日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量,结合某常见灌木个体绿量即可求出该个体的日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量。

2.2.4 货币转化 灌木固碳价值采用碳税法进行核算,即采用瑞典的碳税率150$/t,合人民币1200元/t。绿地释放氧气效益的货币转换根据生产成本法,按工业制氧成本1000元/t来进行货币化。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灌木单位时间内固碳释氧能力比较

根据以上方法对6种灌木的固碳释氧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所选6种灌木固碳释氧能力有所差异,结合单株灌木的绿量计算6种灌木的固碳释氧能力,结果为榆叶梅>紫丁香>红瑞木>铺地柏>连翘>珍珠梅,因此在同一胸径下,榆叶梅和紫丁香固碳释氧能力强,铺地柏、红瑞木较弱,连翘、珍珠梅最弱。

3.2 不同灌木单位时间内固碳释氧价值核算

根据表1中6种常见灌木的日固碳释氧量,结合碳税法及工业制氧成本法计算6种灌木的日固碳释氧价值,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6种灌木中紫丁香日固碳释氧价值为39.48元,榆叶梅日固碳释氧价值为39.10.00元,红瑞木为25.100元,铺地柏为23.08元,连翘为2.121元,珍珠梅为2.12元。其中榆叶梅、紫丁香固碳释氧价值最高,红瑞木、铺地柏较低,连翘、珍珠梅最低。

4 结论

通过对长春市常见6种绿化灌木的固碳释氧能力的测定及价值核算可知,6种常见灌木中榆叶梅、紫丁香固碳释氧能力最强,其固碳释氧价值最高,日固碳释氧价值分别为39.10元、39.48元;红瑞木、铺地柏固碳释氧能力较低,其日固碳释氧价值分别为25.10元、23.08元;连翘、珍珠梅固碳释氧能力最低,其日固碳释氧价值分别为2.121元、2.12元。

作者简介:孟占功(1974-),男,本科学历,就职于吉林省清苑园林功能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园林工程。

参考文献

[1] 王丽勉,等.上海地区151种绿化植物固碳释氧能力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26(3):399-401.

[2] 解迪,宋力.沈阳城市绿化常见灌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8(1):58-60.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例11

一、引言

枚举算法常常称之为穷举法,是计算机高级语言中很重要的一种算法,从可能出现的集合中一一列举所有元素,用给定的已知条件来判断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所谓有效的就是条件成立,也就是问题的一个解法。

二、常见枚举算法

枚举算法在使用计算机编程求解数学问题时,很常见,比如:“百钱百鸡”、“求水仙花数”、“求质子数”、“求素数”。这些都是根据已知条件,在一个范围域里,求符合条件的集合;可以表示为:a∈b。

以“求素数”为例,以多种方式求解,并比较其算法的优缺点和学生理解的难易程度;使学生得以全面理解掌控其算法的特点。大家知道素数的含义:除自然数1以外只能被1和它自己本身整除的数即的素数。从理解的角度,从“素数”的定义,直接编程求100以内的素数。列举从2开始的数,分别用2至100的数去除,如果余数为0则说明当前的数不是素数,反之则是。程序核心代码如下:

for(i=2;i

{flag=1;for(j=2;j

printf("i=%d是100以内的一个素数\n",i);

}

显而易见,这种方法是对最原始的枚举法的诠释。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理解,也是对枚举算法的定义的解释表现;但是,其算法效率低、无效循环多。很明显,如果在枚举域大的时候,其弊端就会使程序运行困难。

三、优化枚举域后的算法

从上面的算法大家会发现,虽然最终可以得出结果,但其改进的空间很大。大家可以从其枚举域过大入手来优化,上述程序深入研究后会发现:变量i在外层循环控制变量,其作用是列举2以后所有的数;变量j在内层循环,其作用是判断其是否是素数和判断的范围。由此,可得出:例如i值等于78,本来判断最大范围应该是2至77就足够了。

所以,上述程序第二行可以优化为:“{flag=1;for(j=2;j

四、进一步优化枚举算法4.1时间复杂度缩小优化

前面我提出的算法,如果用时间复杂度来表示的话,应该是:O(i)。但是我们知道,除了2是素数以外;只要是2的整数倍是数它就不是素数,如果我们把它扣除在外那么速度就会提高一倍。表示为:O(i/2),可以在程序中加入以下语句来实现:

bool isPrime(int i)

{if(i

fo(rint k=2;k

if(i%k==0)return false;return true;}

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此程序在开始执行前加上了判断其是否是偶数的语句;看似程序加长并变复杂。学生的第一感觉都是这样,上述例子就是以函数的形式来展现,就是要学生理解;它其实就是完成一个小的功能而已,把这个理解了,就不难理解程序时间复杂度减小了一半。

4.2数学上的值域优化

数学上有定理:如果i不是素数,则i有满足1

在4.1节例子中程序第3行应该改成:“for(int k=2;k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