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药学的基础

中药学的基础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7 15:11:49

中药学的基础

中药学的基础例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063-02

中医药基础教育是未来中医药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多样化人才的培养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多样化交叉学科的教育建设是目前我国中医药改革创新的重大部署。因此,综合性中医药大学往往会设置医药方向的非医药专业院系,培养多样化中医药复合人才。然而,大多数非医学专业开设时间较短,课程设置不够成熟,尤其是其医学课程设置更是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专业培养目标未能很好地得以实现。

在非医药专业院系中,医药基础课程一般不作为专业课,一两个学期就结束学习。以《中医药基础》课程为例,一般设置为70学时左右,内容包括“中医学基础知识”、“中药学基础知识”、“方剂与中成药基础知识”三大块。对于学生来说,教学内容繁杂难懂、枯燥无味、难以吸收;对于教师来讲,学时太少,不能全面展开来讲,往往顾此失彼,使本课程的教学面临极大的困难。笔者在《中医药基础》教学过程中感受颇深,无论是在职业态度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有所改变,对于非医药专业的学生,教学目的不是让他们学得像中医药专业的学生一样优秀,而是激发他们学习中医药的热情,并运用到本专业领域上来,加强中医药专业与非医药专业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从“让我学”到“我要学”,从“讨厌学”到“喜欢学”上进行转变。笔者发现,适用于医药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对非医药专业学生不一定适用。笔者思考,在抱怨学生基础知识不牢、上课没人听讲的同时,是否应从教师入手,改进教学方法呢?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并提升非医药专业学生学习医药知识的兴趣,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归纳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

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文化程度、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双方往往容易产生感情隔膜。如果不能通过主观努力去消除,教书育人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社会阅历宽,有主见,有民主意识,教师很难也不能再按照学校和自己的教育方法或尺度去“雕刻”学生,更重要的是去引导学生,给学生自由的课堂空间。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融洽,教学效果越好。首先,教师应去除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不良心态,不要以发号施令者自居,应以正直开朗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如果像“私塾先生”整天板着面孔,学生犯错误靠“戒尺”去惩罚,哪有学生愿意靠近教师?更别说积极有效地传业授道;其次,不要把学生的一些特点当成教学阻碍,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时间长了,就会觉得学生全身都是毛病。既影响教学心情,又让学生越来越抵触教师,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地融入教学课堂,给他们创造一个交流、提问、互动的平台,让学生明确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最后,教师个人的魅力也不可忽视。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教师素质过硬,做到讲知识时博学贯通,讲体育时身手矫健,讲娱乐时吹拉弹唱,样样俱全……虽然达到目标艰难,但只要努力,教师的综合素质也会不断提高,赢得学生的钦佩,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自然会喜欢自己所教的课程。同时,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多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常常会有一些教师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徘徊,他们责任心强,教学态度认真,一节课从头讲到尾,生怕学生遗漏知识点,整节课下来,自己和学生都会疲惫不堪,可效果却很一般。这样的方法不适合非医药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他们学习《中医药基础》课程的目的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主,了解胜于掌握,兴趣大于成绩。那么,如何让非医药专业学生在短时间内花费更少的精力,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

1.去繁存简,突出重点

《中医药基础》课程的知识点繁多,再加上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是自己的专业,很难抽出大部分精力来学习医药知识。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如果不对课本内容做出合理的取舍,不做到“简而精”,就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甚至让学生失去学习医药知识的兴趣。例如,在“中药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各种主治的药物加在一起有几百种,如果每种中药都给学生讲解很不现实,学生也很难吸收消化。我们要考虑学生喜欢听什么,多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讲。学生在学校难免出现感冒、发烧等一些常见病,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中药上,如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学生感兴趣就会认真听,再举一反三,和其他主治药物相关联,加深印象。又如,非医药专业学生接触临床的机会很少,有关“中医学基础知识”的诊法就可以舍弃不讲或少讲。这样一来,重点突出,学生才能记得住,听得懂,用得上,才会提升学习的兴趣。

2.提倡自主学习,多种教学方法并存

大学生的学习以自学为主,如果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就无法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同时加大了教师的责任。大学的课堂教学不同于高中,应以自学为核心,情景式教学为先导,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将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分析、自我总结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例如,在五行学说的讲解过程中,将学生分为五组,让学生分别扮演金木水火土这几种角色,自行总结五行的特点和相生相克的原则,再由代表辩论。又如,讲到方剂的“感冒用药”时,可以把教室变成诊室,一些学生扮演患者(描述症状),另一些学生则扮演医生(诊断开方),教师引导没有参与扮演的学生通过患者的描述鉴别是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以及相应的临床表现。同时,根据开出的药方,利用声音、视频、图像等多媒体课件或药材实物演示,让学生更为形象直观地了解中医药中难懂的概念,增长知识面。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有些教师善于使用研究性教学法讲解中药知识,有些则善于使用拓展法将本课程的三大知识点融会贯通……只要善于综合利用教学方法,会比单纯地使用讲授法的效果好得多。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课堂,会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增加学习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机械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切合实际和实践激发学习医药知识的兴趣。

3.营造中医药学习氛围,关注第二课堂

根据文献调研发现,非医学专业的医学课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大多数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未能掌握应该具备的医药学知识,或者对医药学概貌缺乏全面的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究其原因是学时有限、教材内容繁多、脱离实践,因而学生难以掌握,学习兴趣不浓。非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医药知识不是最主要的目的,而是激发学习医药知识的兴趣。所以,除了改善课堂教学方法外,还可营造第二课堂的学习氛围。例如,请一些著名的老中医来校开展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学院的药园、标本室,包括到中医院药房或药店调研、学习,等等。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重在实践的学习态度,使教学更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达到“学做结合”的模式。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更容易接受和热爱中医药的学习。

综上所述,为了给非医药专业学生教好《中医药基础》课程,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目前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增强学习中医药的兴趣,才能为国家培养中医药复合人才。

中药学的基础例2

二、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常常会有一些教师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徘徊,他们责任心强,教学态度认真,一节课从头讲到尾,生怕学生遗漏知识点,整节课下来,自己和学生都会疲惫不堪,可效果却很一般。这样的方法不适合非医药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他们学习《中医药基础》课程的目的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主,了解胜于掌握,兴趣大于成绩。那么,如何让非医药专业学生在短时间内花费更少的精力,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

1.去繁存简,突出重点

课程的知识点繁多,再加上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是自己的专业,很难抽出大部分精力来学习医药知识。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如果不对课本内容做出合理的取舍,不做到“简而精”,就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甚至让学生失去学习医药知识的兴趣。例如,在“中药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各种主治的药物加在一起有几百种,如果每种中药都给学生讲解很不现实,学生也很难吸收消化。我们要考虑学生喜欢听什么,多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讲。学生在学校难免出现感冒、发烧等一些常见病,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中药上,如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学生感兴趣就会认真听,再举一反三,和其他主治药物相关联,加深印象。又如,非医药专业学生接触临床的机会很少,有关“中医学基础知识”的诊法就可以舍弃不讲或少讲。这样一来,重点突出,学生才能记得住,听得懂,用得上,才会提升学习的兴趣。

2.提倡自主学习,多种教学方法并存

大学的课堂教学不同于高中,应以自学为核心,情景式教学为先导,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将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分析、自我总结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例如,在五行学说的讲解过程中,将学生分为五组,让学生分别扮演金木水火土这几种角色,自行总结五行的特点和相生相克的原则,再由代表辩论。又如,讲到方剂的“感冒用药”时,可以把教室变成诊室,一些学生扮演患者(描述症状),另一些学生则扮演医生(诊断开方),教师引导没有参与扮演的学生通过患者的描述鉴别是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以及相应的临床表现。同时,根据开出的药方,利用声音、视频、图像等多媒体课件或药材实物演示,让学生更为形象直观地了解中医药中难懂的概念,增长知识面。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有些教师善于使用研究性教学法讲解中药知识,有些则善于使用拓展法将本课程的三大知识点融会贯通……只要善于综合利用教学方法,会比单纯地使用讲授法的效果好得多。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课堂,会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增加学习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机械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切合实际和实践激发学习医药知识的兴趣。

中药学的基础例3

卫生类高职课程改革的做法表现为:基于广泛问卷调查,邀请连锁药房、三级医院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召开座谈会,对基础药学专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讨论,并对相应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最终根据工作任务表,制定基础药学服务课程。由临床一线具有丰富药学服务经验的药师辅助药学专业骨干教师进行设置,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药学信息服务、临床血药浓度检测、药学计算知识、药学服务道德与利益、药物咨询服务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其中药物咨询是基础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之一,由药师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因为药学的专业性非常强,许多患者并不具备全面的医药知识,药师的职责就是运用自身的专业医药知识为患者提供相应的药物咨询,帮助患者了解药物治疗的效果和禁忌等。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教育阶段能够在“虚拟职业环境”体验“准药师”的感受,需要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模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能够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角色模拟法的概念

角色模拟教学法指的是在课堂上模拟真实的场景,将角色扮演、情景教学与对话练习结合在一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将学习和兴趣有效地结合起来,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在语言类课程教学中。角色模拟教学法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由教师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情景,由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并按照教师设置的情景和编写的脚本,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表演,是一种参与性、仿真性与互动性的模拟演习。角色模拟合作学习教学法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模拟相应的社会角色,在模拟过程中熟练掌握该社会角色的行为和技巧,并且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基于上述理论,基础药学服务的药物咨询教学,应用角色模拟合作学习法,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

3角色模拟法在卫生类高职“基础药学服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3.1角色模拟法在基础药学服务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文章以某卫生类高职院校2014级药学三年制2班40位学生为例,探析角色模拟教学法在基础药学服务的药物咨询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应用步骤表现为:

3.1.1角色模拟设计

药物咨询教学中应用角色模拟教学法,首先围绕药物咨询为中心进行角色模拟设计,提前2个星期布置任务,让所有的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然后由学生根据药物咨询、疾病等相关信息,选择合适的药物咨询题目,自己设计相应的模拟情景,并将设计好的药物咨询“剧本”交给老师,由老师对“剧本”进行指导和修改,再由学生在课堂上按照既定的“剧本”进行药物咨询情景的模拟,其他的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该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题,以药物咨询模拟为核心人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到图书馆或者上网查询药物咨询的信息,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角色模拟体验,在虚拟的情景中亲身体验“准药师”的工作任务,这样能够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药学人员的礼仪、着装以及交流等众多方面进行综合、全面的训练。具体的模拟场景表现为:模拟镇咳药物咨询场景,将5名学生分为一组,两个学生模拟药师,一个学生模拟医生,另外两个学生模拟病人,构思的场景表现为:两个“病人”到医院看病,“医生”为“病人”开了处方—氢溴酸右美沙芬片,“病人”拿着处方去拿药,由于“病人”不了解药物的使用,向“药师”咨询药物的具体使用方法。在此之前,学生们为了扮演好自身的角色,会提前主动预习镇咳药物的使用方法、配伍禁忌、合并用药、药物不良反应以及镇咳药物适应证等知识。同时,在回答病人咨询问题时,还应该注意询问病人的情况,根据病人的个人情况给出合适的回答,在此过程中需要药师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这样才能够顺利完成药物咨询的整个活动。当角色模拟完成之后,由其余的学生进行点评,指出在模拟过程中出现的我问题,例如,没有说问候语,在回答病人咨询的问题时,没有提醒病人重复用药,没有关照病人合并用药时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等。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角色模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为了完成自身角色的任务,会主动的查阅和学习与角色相关的知识,并且在模拟的过程中掌握药物咨询的技巧、重点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3.1.2角色模拟教学法效果评价

当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应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全班学生进行调查,总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40份,统计结果表现为:(1)锻炼专业知识表达能力,好31人(77.5%)、一般7人(17.5%)、差2人(5.0%);(2)提高药学信息查询能力,好35人(87.5%)、一般5人(12.5%)、差0人(0%);(3)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好29人(72.5%)、一般5人(12.5%)、差6人(15%);(4)培养礼仪意识,好20人(50%)、一般15人(37.5%)、差5人(12.5%);(5)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好30人(75%)、一般5人(12.5%)、差2人(5.0%);(6)提高学习兴趣,好35人(87.5%)、一般5人(12.5%);差0人(0%)。根据评价结果,学生们对角色模拟教学法持肯定态度,并且许多学生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例如,在进行药学信息查询能力训练时,可以利用PASS系列软件、临床用药指南等;血药应该建设模拟药房,并且按照药房的药品排放顺序进行各种常用药品的摆放,这样模拟的场景更加真实,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

3.2角色模拟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药物咨询作为学生基础药学服务工作岗位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采用角色模拟教学法进行学生该方面能力的培训,能够快速实现学生学习主体的转变,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效果。药物咨询工作任务的本质就是药师根据自身掌握的专业药学知识,根据病人的实际状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病人,这也就要求学生具有非常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角色模拟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验“准职业环境”,并要求学生需要按照既定的“剧本”进行,在准备以及模拟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分工合作,任何一个组员不认真或者出现差错,都会影响整体模拟效果,这就要求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当然,有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但是为了团队或者小组荣誉,小组各成员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教学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为“工作关系”,学生们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角色模拟教学法的应用,学生们在模拟“剧本”和点评其他学生表演时,教师都会在旁边指导,增进学生和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能够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4结语

综上所述,角色模拟教学法是一种综合性、全面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进行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药物信息查询能力、专业知识表达能力以及药学服务礼仪等,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惠春 单位: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中药学的基础例4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37-02

在国内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以及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专业类院校均开设了药学相关本科专业。而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药学专业重点要完全区别于本科教育,主要以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高职高专学生的理解方式、知识结构、学习习惯、课堂记录等都有别于本科学生,因此,在药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均需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和实践。本文以医药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教学法在课程上的运用和实践,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综合实践能力等明显提高,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了师生课堂的互动,增进了彼此间的沟通、交流,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夯实了基础。

1 医药基础课程设置

医药基础课程是将本科教材中的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病理学、临床疾病概要和药理学有机结合后形成的,是高职高专医药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医药基础课程的设置既是高职高专院校适应社会发展对药学相关专业人才的需要,培养新型药学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高职高专教育学制短、教学时间有限,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学科门类多,课程分设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的有效途径[1]。

2 医药基础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探究

医药基础课程具有教学内容多、理论性强、学科面广、知识要点多等特点,如只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对学生自学能力降低、培养能力减少,对知识一知半解,如同听天书,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违背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课堂教学上应以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效果、实践能力出发,针对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临床疾病以及药理学各个学科的特点分别采用多媒体演示、角色互换、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互动式教学法和习题实践等各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授课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程结构体系,培养实用型药学人才。

2.1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的运用

医药基础课程中的各个章节均是从人体解剖学开始,而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形态和构造的学科,在传统教学中需用大量的挂图、模型以及标本等,在这些用品只是静态的、平面的、单调的[2]。对于当代喜好接受新事物、活泼好动的学生来说难免有些枯燥,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和厌烦感,采用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后,通过视频、动画等有声有色地表现教学内容,使得所展示的人体结构变成动态的、立体的、形式多样的,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去感受人体的正常结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降低了教学成本,再加上播放过程中教师的讲解更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和掌握,也迎合了当代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情绪,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毕竟是药学专业的学生,人体解剖学部分只作为了解和熟悉部分,每个章节需要控制时间,最多不超过20分钟。

2.2 角色互换教学法的运用

角色互换就是“师”“生”相互变换,即主体客体变换[3]。这种变换就是让学生做一次教师,包括课件的制作,知识的讲解,教师的点评和学生的互评。例如人体生理学部分中白细胞的功能包括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5个部分,传统教学法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机械地传授,学生不喜欢听,教学效果差。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富于开拓、勇于挑战、善于表现、喜欢尝试,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针对这部分内容,首先将学生分成5组,自读教材10分钟,分组讨论10分钟后,每组选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制作一页幻灯片,再选派一名同学根据幻灯片内容进行讲述。学生的热情明显高涨,积极献计献策,从内容的提取,文字的归纳到图片的插入、表格的对比,将一张幻灯片制作足以与教师媲美,虽然讲解上不太熟练,但是下面的学生都很津津有味的听着、评价着,学生的参与度极高,学生的兴致盎然,课堂气氛活跃,最后由教师对每一组进行点评,整节课很快的完成,展现了很好的教与学的过程,将一节原本有些枯燥、无趣的课程通过学生们自己的理解、消化在伴有学生的授课,既锻炼了学生,教学任务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完成,同时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2.3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ing,PBL)互动教学法,已被国内外许多国家医学、药学院校在临床药理学、药理学中广泛采用,证实其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4-6]。PBL互动教学法的核心是体现在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互动,全程有问题,有思考,有讨论,有回答,有讲解。例如循环系统中高血压的治疗药物分类和作用机制这一章节,先由教师抛砖引玉提出让学生想想周边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然后提出如下问题“什么是血压”“血压的形成”“影响血压的因素”“WHO血压的标准”“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的治疗”等一系列问题,学生们先自由讨论几分钟,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各抒己见,兴致盎然,教师在此基础上深入讲透相关知识要点,最后由几个同学回答上述问题。通过PBL互动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增添了好奇心,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受学生喜爱,对培养实用型药学人才有力无弊。

2.4 习题实践教学法的运用

高职高专课程培养体系中,理论教学增加了1/4课时的课内实践明显高于本科教学,目的就是增加实用性,强化学习的实践性,而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是自主学习意识薄弱、总结归纳、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因此,我们在每章节课后通过增加1节习题实践课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巩固、掌握知识要点,主要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综合分析论述题等大量习题的练习,再通过查阅课件、教材和相互讨论等方式,最后由每个学生回答每一道题,解释选择的原因,如有错误,由教师指正,这种反复训练。反复强化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学生等、靠、要盲目的学习习惯,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使其更容易吃透教学内容,理清课程的知识体系,明确各知识点及其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学生普遍反应效果很好。

在医药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自学能力。然而,在当今这个网络、电子产品风靡的时代,如何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课,能够配合教师完成每节课教学,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都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述的几种教学方法只是一种初探,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挖掘出更多、更好、更适用于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更应注重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姚晓敏.医药基础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3):7-8.

[2] 孙宗波.多媒体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运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65-66.

[3] 覃学强,张宁珍.高职高专教学的换位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8):182-184.

中药学的基础例5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必须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培养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现以基础化学课程为例,就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介绍如下:

一 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内涵

所谓一体化实践教学,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内的“粉笔”加“黑板”的静态教学模式,转而形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任务(或项目)的实施有机结合的模式。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质是将教室与工作间融为一体,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情境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提高职业素质。

二 《基础化学》课程一体化的必要性

1.基础化学的教学现状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化学基础课程,其实验课时比理论课时还多,在经典的定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实验中,当前使用的教学手段基本上还是黑板、粉笔和教师的示范演示。无法充分体现理论知识对实验的指导作用,这种理论与实验相脱节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2.学生现状

目前中职生普遍素质低下,大多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能力尚可。如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专业课,大多数同学听起来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次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习课题往往不符,出现了你教你的,我练我的,互不干涉的局面,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3.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技工院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后都是忙碌在工厂生产的第一线,用人单位都希望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不经过培训,就可以胜任岗位工作。如果在校期间,还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得不到实验、实物操作等实践操作的练习,将被用人单位毫不留情的淘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立足于社会的能力。

三 分析化学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构建

1.实行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以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化学实验教学的立足点必须从单纯的老师传授知识转到学生掌握知识,并且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为此应重教材,精选实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知识的应用,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形成一定的成就感打下基础。

2.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在分析化学中,改变原来以知识章节为单位的知识安排,形成以四大滴定(酸碱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为体系的编排,并将相应的配制溶液、溶液的标定、溶液的滴定等都是基本知识和技能穿插其间,使章节条理清晰,内容紧凑。在教学环节中,摒弃单一讲授知识点的教学思路,应转变为由教学案例(实例)引出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3.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以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把知识、技能与素质融为一体。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时,既有基础实验,又有专业实验;既有基本技能训练,又有创新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环节;既要强调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整体训练,又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实践教学课程。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课堂教学训练、实验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第二课堂活动等。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将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建立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实施实践教学的几个环节:

(1)课堂教学训练。包括演示教学、案例分析、仿真实验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探索,勇于尝试,使学生乐于学习。

(2)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可分为基础性实验和专业实验。基础性实验多为纯验证性、基本仪器使用及基本测试方法为目的的实验,主要分布于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这些实验原来分别依附于各课程,由于缺乏各课程间的相互整合,有时出现基本操作训练重复或遗漏现象。一体化实践教学按照职业技能特点和要求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合并或撤消重复性实验,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便于学生毕业后在生产单位“上手”快,缩短“磨合期”。

(3)校内实训。校内实训基地是便于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从事应用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必不可少的场所。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受到最基本的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如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在基础化学方面应掌握的技能,是根据学生将来进厂的工种来进行专项训练的。实训内容按专项实训大纲和指导书要求进行,包括设备的使用与保养、最基本的药检方法。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就某一技术或操作在集中时间内进行反复训练,直至掌握。通过校内实训既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对药品最基本的检验方法和操作等有了必要的认识、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及早进入职业角色,接触实践,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校外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校外实习。包括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对企事业单位的现代化设备、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等有了必要的了解和掌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基础。

(5)社会实践能力训练。社会实践: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到药厂、药店或其它药品生产服务性单位参加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增长了知识与才干,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社会调查:学生对家乡或某地区的医药生产与服务状况、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需求情况、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状况等进行调查,了解行业与社会发展水平,开阔眼界,扩大了教育面,调动了学生投身社会的积极性,强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6)设计与创新能力训练

第二课堂活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设计或竞赛活动为主要内容,如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学生在综合实验和竞赛活动中受到较全面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锻炼。

四 分析化学课程一体化的实施

1.修订教学大纲

首先应根据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应开设的课程和课时分配。整合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突出职教特色,强化技能训练。实践课时至少要占教学总课时的1/2。根据实践教学目标要求,修订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项目和内容,修订或调整实践指导书。实验内容的修改应以验证性、基本操作训练为基础,适当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及工艺性、实践性较强的实验,删除陈旧的实验内容与方法,尽量选择接近生产实际的内容,以避免实践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

2.调整化学实验内容,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的分析化学也应该不断更新,具有时代气息。

现代化学实验内容设计应体现以下几点:一是应用性,紧密结合学生实习或者是工作中接触到的实验内容;二是开放性,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自己分析整理数据;三是综合性,整合化学各专业的各类研究方法和手段;四是可操作性,所有设计的实验内容均是在当前经费允许的范围内,高年级的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实验内容。

3.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仿真实验的应用

传统的实验都是在真实的实验室中完成的,由于一些实验设备贵重,使得一些实验难以在真实的实验室中进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仿真软件的问世,使得这些实验可在虚拟实验室中完成。仿真软件在实验中的应用已有很成功的案例,例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使用,学生可以打开这些仪器的仿真软件,虚拟实验非常逼真,有种身临其境自己去操作的感觉。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真实实验和仿真实验相结合,能使实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仿真实验使得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提供实验演示,也就是将实验室搬进课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实验,实现即时验证理论,使知识的传授一气呵成,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4.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教师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类型界限在不断淡化,只会根据课本讲理论的教师已不受学生欢迎,培养“双师型”教师势在必行。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教师针对性的下厂实践、跟踪厂内先进技术发展动态,在完成培训的同时,还帮助工厂解决了许多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2)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打破了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界限,积极鼓励理论课教师参与实践课教学指导中来;(3)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竞赛,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中去;(4)从企业引进优秀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学一线;(5)聘请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等,以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水平,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5.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

学校在具备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还应逐步建立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保障理论和实践一体化顺利地进行。首先应结合本校实训状况,确定评价要素,在此基础上设定评定指标,指标应尽量定量化,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影响,使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形成系统,成为体系。以该体系对学生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学生相对会积极主动地接受技能训练,以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定实验实训效果,根据学生对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成绩不同。完成实训目标,成绩较好的学生有成就感;成绩较差或病事假的学生会主动找时间补实验、实训,改变了以往轻视、应付甚至逃避实践课的现象,提高了学生训练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实践教师也有很大的触动,有利于实践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总之,基础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一体化,也正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哲学道理,也充分的体现了基础化学这门课程的特点。理论和实验教学结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学生的成就感,并且以饱满的精神进入社会,凭借所学的专业知识立足于社会。

参考文献

中药学的基础例6

一、高职医药院校《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伴随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必将对中医药类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会加剧职业的变动性。[1]改革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医药教育中医药学相关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2]《中医学基础》课程知识内容相当繁杂,与很多学科关联度大,除了指导疾病治疗和药物开发外,还可以应用到绿色养生、预防保健、文化修养等诸多领域。高职医药院校的生源主要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学生都是被动地学习并进行知识积累,而《中医学基础》课程的理论体系辨证思维性强,需要学生通过理性的思维来主动地学习和积累知识。

 

二、高职医药院校《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法

 

(一)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导向,确定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中药、中药制药技术、中医保健康复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护理等专业的学生,课程设置主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和必要的基础。因此,《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既要把握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同时更要关注和竭尽全力地服务于学生所学的各个专业,合理优化学生的中医学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进而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需求。

 

(二)把握课程整体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具体教学内容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和学习平台,长期以来,中医学基础课程一直选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规划教材,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有统一的授课时数。由于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涉及的学科特点也不同,基于这种情况,必须结合专业的特殊实际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合理恰当地选择教材内容,变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和专业涉及的相关课程,有序确定各章节之间的知识层次和逻辑关系,充分反映课程的整体性。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要有所侧重。

 

(三)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总结传统的《中医学基础》课程教育教学评价经验的基础上,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要注重课程教学的过程评价,改革以往期末的一次性评价和一卷定终身的不科学考试方法,要科学建立课程考核体系,依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可采用课程论文、课堂发言、分组讨论、阶段性小测验、课后作业、实验课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体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教学和课程考试改革中来,从而保证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实施。这项考核方式改革彻底打破了千人一卷和千人一面的严重弊端。

 

三、高职医药院校《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一)学生学习效果明显,学业考试成绩突出

 

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专业,学生考试合格率明显提升,优秀率比重明显提高,考试平均成绩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充分说明《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在期末学生评教对教师授课的满意率测评中,《中医学基础》课程授课教师的优秀率达到了95%以上。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学改革非常满意,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二)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结合专业学习中医学基础知识

 

由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的学习模式也与时俱进,他们能够结合所学专业多角度多维度地去领会知识、掌握技能,注重专业契合度,紧密围绕专业积极撰写《中医学基础》课程的论文,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力求书写认真、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反映了学生的良好写作能力以及对一些问题上的灵活思辩能力。

 

中药学的基础例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229-02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它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配,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1]:本文以《天然药物学基础》中代表药冬虫夏草为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1 激发学习动机,提高自主学习热情

自主学习中学生的情感投入很重要,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才能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考虑。

1.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在引言中就从冬虫夏草的价格入手进行激趣:冬虫夏草素有“中华国宝”之称,被喻为“天下第一草”,从2006年起,冬虫夏草价格开始快速升高,到2008年4~5月份,上升至历史最高点,根据睿阳贸易网市场报价每公斤9~22万元不等,2009年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价格有所回落,2月份市场报价也在6~13万元之间,因此,冬虫夏草身价贵比黄金,被称为软黄金。同学们的兴趣由此而被激发,紧接着老师讲授,另外价格的暴涨也引起了虫草市场假货泛滥,真正的虫草到底是什么样?常见的伪品有哪些?同学们带着兴趣进入知识点的学习,在学习冬虫夏草的生长习性时,不防以它的名字激趣:古人认为它“冬则为虫,夏则为草”,故起名“冬虫夏草”,它到底是“虫”还是“草”呢?在本节难点“冬虫夏草正品和伪品亚香棒虫草的区别”教学时,以时事新闻激趣。CCTV-12中国法制报道题为:“湖南浏阳惊现‘冬虫夏草’专家道破事件玄机”的视频,时长1分23秒,通过观看视频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到底湖南浏阳出产的是不是正品冬虫夏草?这种混伪品和正品到底有什么区别?在教学中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激趣,环环相扣,将教学一步一步引向深入。

1.2 提高学生志向水平,形成良好而稳定的学习内驱力

“志向水平”指人们在从事某一活动时对自己将来的成就所期望达到的水平。志向水平的高低与学生学习动机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的志向水平,使其达到适当的水准,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学生的志向水平受很多因素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就是其中之一,在课堂小结中,我告诉学生:“对于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和优劣评价,我们只是初学者,我们的见识还太少,请同学们永远怀着谦虚的心,向实践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成为鉴定的行家里手!”当教师的期望和学生的心理达成共鸣之后,对专业的学习才会由吸引变为热爱,才会增强学习的恒心和毅力,才会形成良好而稳定的学习内驱力。

2 调控教学过程,创设自主学习空间

在教学条件下的自主学习,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很重要,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实践、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1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给学生,要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比如当提出“冬虫夏草到底是虫还是草”的问题后,不是把教学直接指向问题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观看“冬虫夏草生长过程的Flas”,配合音频解说,自己去分析,去思考,然后在班级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产生思想的碰撞,使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得以深化和升华,使学生不仅认识到事物的表象,也能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实质。

2.2 给学生自主实践的空间

中药鉴定具有直观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只有在自主实践中才能真正将知识内化,真正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比如在“性状鉴别”的教学中,教师不是照本宣科地将冬虫夏草的性状一一介绍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实物和图片,主动去发现和探索,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其特征,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一个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的容器。再比如在教学“冬虫夏草正品与混伪品亚香棒虫草的区别”时,自主实践贯穿始终。教学是从实践开始的――学生观察二者的图片,看谁能发现二者的不同之处。教学最终又归于实践――将二者的样品混在一起,让学生将其分开,在实践提高和考查学生的技能。

2.3 给学生自主归纳的空间

中药鉴定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还要进行理性的升华,使知识点更加准确,条理更加清晰,并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再现。比如,在对冬虫夏草和亚香棒虫草进行观察和对比的基础上,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将其共同点和区别点进行总结。表格在以前的教学中也经常使用,这里不防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锻炼其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能力。

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自主学习条件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依附性很强,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信息源,学生一遇到问题马上想到的是老师,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教育资源,同时以其高度的交互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使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可能。在教学中适当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体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自主学习的水平。

3.1 将教师已有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共享

教师制作的课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科的热点,是教师占有的教学资源的集中体现,提前拷贝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件自主预习发现问题,自主复习查漏补缺。教师还将网上好文章好网站的链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参考。

3.2 运用互联网自主解决问题

有人说在国际互联网上“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一方面,互联网拥有海量信息,并具有搜索功能,遇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搜索、筛选和分析,寻找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互联网还具有交流功能,有很多优秀的专业论坛,引导学生利用论坛发起自己的话题或参与讨论,在交流中学习提高,在交流中结交良师益友,在交流中体验海阔天空。

4 优化评价机制,增加自主学习导向

评价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的价值判断活动。在评价活动中,评价者常以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和需要为准绳,设计一套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被评价者为追求好的评价结果和达到其目的,就会致力于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就成为被评者的努力方向。因而评价具有导向功能。

4.1 优化课堂评价

根据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评价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同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课堂中,对体现自主学习特征的学习活动要给以必要的、适时的、肯定性的评价。比如,当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应加以肯定,以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学生能通过预习或对文本资料的自主学习或通过亲身实践等自己解决问题,应加以肯定,以鼓励学生独立学习,逐步减小学生对老师的依附性。比如,当学生在学习时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应加以肯定,使学习建立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并有利于学以致用……同时要慎用否定性评价,有时候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全面或不正确,但只要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就要加以鼓励,使学生认识到,只要你去观察了,去思考了,去做了就一定有收获。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

4.2 创新评价形式

除了运用传统笔试、口试等评价形式之外,尝试以开放性的作业设计为核心的评价形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也化解了有限的课堂教学与无限的专业实践的矛盾。比如,让学生调查当地市场上冬虫夏草行情、了解真伪情况等,并撰写调查报告。在进行市场调查和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可以强化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综合能力,比如,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调查和分析的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且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4.3 优化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是指具备一定评价知识技能,能够实际参加评价活动的人,评价主体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家长,在我们倡导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评价中我们更重视以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自我调适,学生的自我评价能最及时地反馈学生本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学生自我反思的过程,在自我评价中学生即可以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加以调整和提高或进一步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也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体验成长的愉悦,从而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

中药学的基础例8

进入 2 1 世纪,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点和独特优势的中医药,正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医疗模式正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向预防与保健相结合,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谱也由传变迅速的恶性传染性疾病转向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慢性疾病;人口的老龄化使一些老年性疾患的防治更为突出;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回归大自然”的思潮已成为一股强大的潮流;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保健体系也就有更高和更多样化的要求[1]。我国中药产业持续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但是总体上看,我国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质量检测方法及控制技术比较落后;中药生产工艺及制剂技术水平较低;中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不完善,创新能力较弱;中药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国际竞争力。

为加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进中药现代化,国家科技部、省市区科技管理部门及相关研究开发部门均制定了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的政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贵州省的医药制造业产值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省委、省政府在2002-09组织有关专家对全省制药产业的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颁发了“关于推进我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阐明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对发展目标、工业重点、政策措施等进行了部署,针对制约全省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创新药物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药物的开发研究问题,明确提出在其后的4年中, 由省财政每年安排1 000万元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基金用于中药产业重大项目的研究,包括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或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的研究等。贵阳医学院党委、院行政紧紧抓住这一大好发展机遇,进行了广泛的动员和部署, 一方面积极争取省里的资助,另一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组建了贵阳医学院药物研究开发中心,该中心挂靠学院科研处为管理主体单位,由3个研究所,共计10个研究室组成。以贵阳医学院药物研究开发中心为平台,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了药品研究机构登记备案(登记备案号:5220010323-A-0003)。

平台建设是中药、民族药现代化的研究基础,目前我院已经拥有贵州省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贵州省中药民族药研究开发中心、贵州省实验动物工程中心、组织工程与干细胞实验中心、贵州省毒性检测实验中心,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已经获得了多项资质,对贵阳医学院创新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支撑条件,使我院成为贵州省中药创新研究的重要支柱力量。但是要适应中药民族药与现代医药学科快速发展的要求,有必要进一步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调整与整合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加快相关研究室的建设。

1 新药筛选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平台

中药、民族药单位药物即为1个复方,如何根据传统的功能主治,进一步凝炼并表达其现代医药科学的研究模式,寻找活性成分/组分是创新药物研究的基础。建立活性化合物和活性样品(天然产物样品,生物工程样品)的确证筛选方法和系统评价体系,通过初步的药效、药代和毒理学研究,确定具有开发研究前景的先导化合物;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行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最终确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候选药物,进入全面、系统的新药临床前研究。因此,筛选模型是中药、民族药成为创新药物的活性基础平台。利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中发现的新靶点,研究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的微量、快速、准确的新型药物筛选模型和方法,提高药物筛选的水平和效率,发现具有新作用机理的活性化合物;研究高通量药物代谢和药物毒性的筛选模型,提高药物开发前景的早期预测准确性,降低药物研发成本,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研究开发一批能够准确反映特定药效的现代药物筛选新模型(包括整体动物病理模型,组织器官水平的筛选模型以及其他类型的药物筛选模型),寻找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新药[2]。有必要充分利用我院现有分子生物学与干细胞等学科优势为依托,构建相关的研究技术平台,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 临床前药效学评价和药代动力学关键技术平台研究[3]

贵阳医学院自2001年筹建临床前药理研究所,我院药理活性评价研究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又密切结合国内现状的特点,为我省创新药物的药理毒理评价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横向经费已经成为我院科研经费的一部分。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又能结合国际国内创新要求的新模型和新方法。我院在地方病的研究尤其是氟中毒、砷中毒等地方病研究方面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特色,建立了相关的动物模型,适应我省发展的要求。其次,对于国家疾病治疗的重点病种,如心脑血管病药、抗肿瘤药等研究要建立既符合传统医药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的临床前药效学评价的新模型和新方法,尽量按照国际规范制订标准操作规范。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生物药剂学是我院特色优势学科之一。但是,由于我院地处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分析仪器及研究方法滞后于国内的研究。根据学科的发展,结合我院的优势学科,我们可以建立研究生物大分子及复方药物药代动力学新方法,系统地开展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建立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等多层次组成的体外药物代谢和毒性研究技术平台,在药物研究与开发早期对候选化合物的代谢和毒性进行预测和评价,可以提高候选化合物的新药命中率。

3 临床前安全评价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

自反应停事件的发生,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中药、民族药难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与此密切相关。自20世纪70年代始,西方国家开始对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进行规范。目前,贵州省科技厅批准立项,贵州省暨贵阳医学院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心在我院进行筹建,我们有必要抓住这一促进我院相关药学、药理学、毒理学发展的良机,筹建一个现代化的安全性评价中心。除进行相关的动物安全性评价研究外,要充分利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和计算机、信息学和毒理学的新进展,研究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实验、反复给药动物一般毒性实验、生殖毒性实验的新方法和新模型,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器官、组织病理评价系统;研究适合国际上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药物如基因治疗、转基因药物的临床前安全评价模型和方法;研究毒代动力学关键技术,跟踪国际毒代动力学前沿新技术,完善我国一类新药的临床前安全评价。

4 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

中药民族药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而任何研制药物成为药品被临床广泛应用的过程,必须经过现代随机、对照、重复、盲法、均衡的临床多中心对照,才能最终被国家最高医药卫生行政管理单位认可,批准生产后真正成为药物在临床广泛使用。2008年我院附属医院申报临床试验基地,获得了卫生部批准,为我院新药临床研究与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必须进一步利用现代生命科学领域的新成果,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深入研究临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和药物基因组学,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种族特性的新药临床研究评价体系尤其是贵州作为多民族省份的特殊人群种族特性的评价体系,对保证贵州人民的进口药的使用安全,同时为我国创新药物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基础;针对国际和国内出现的新药物类型,研究能够准确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的临床试验方法,建立相应的临床试验评价技术平台,保证新药及时、安全用于人民的防病治病[4]。

5 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技术研究平台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全省有野生植物资源三千八百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有三千七百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品质优良的珍稀名贵植物有珠子参、三尖杉、扇蕨、冬虫夏草、鸡土纵、艾纳香(天然冰片)等6种。此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吴茱萸、黄柏、黔党参、何首乌、龙胆草、天冬、银花、桔梗、 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参、冰球子、黄精、灵芝、艾粉等有地道药材之美称。但是,植物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技术相对薄弱。因此有必要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建立野生资源濒危预警机制;保护中药种质和遗传资源,加强优选优育和中药种源研究,防止品种退化,解决品种源头混乱的问题;建立中药数据库和种质资源库,收集中药品种、产地、药效等相关的数据,保存中药材种质资源;加强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植保技术研究,发展绿色药材;加强中药材新品种培育,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确保中药可持续发展。建立这些共性技术的试验平台,对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保证我省中药民族药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同时组建贵州省种植资源与可持续利用实验室,促进我院以地方特色资源为基础的资源学科发展。

中药民族药现代化是个持续进取不断完善的过程,必须在传统医药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目前相关领域的科技发展,才能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我院应该根据自身的科研特点和科研技术势力,充分利用目前的政策优势,组建相应的技术平台和实验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为我省乃至我国中药现代化贡献力量,同时促进我院的科研技术平台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对创建西南一流且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医科大学提供一定的学科建设保障。

参考文献

1]沈祥春,彭 佼. 对中药现代化认识与实践的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 1664.

[2]石建功,王素娟, 莫顺燕,等. 高通量技术在天然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高新技术应用, 2003,5 (4): 48.

中药学的基础例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05-02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次引入医学教育领域[1],已经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世界上欧美及澳洲等国家80%以上的医学院都不同程度的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2]。它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受欢迎的三大教学法之一[3]。该法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被引入我国,目前许多医学院校的多门医学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化学、微生物免疫学、和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医学统计学等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都采用此法,并已取得不少进步,为此,就其应用现状进行概述。

1 PBL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1.1 优点

①学生由以往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去探索学习,培养了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主动能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②小组讨论可使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及时暴露并得到解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增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和人际沟通能力;③培养了学生文献检索、归纳总结、口头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④PBL教学法问题提出和解决是逐层深入的,这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科研思维的培养。

1.2 缺点

①学生学习要花大量时间进行资料收集和文献检索;②学生所学知识不够完善和系统;③学生学习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供参考;④病例编写没有现成的体例,只能依据各位老师自身的理解,差异较大;⑤由于PBL教学每组仅6-10人,大班化教学如开展,教师工作量会成倍增加;⑥评价体系尚未有确切的标准等。

2 PBL教学法在医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2.1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组织学是研究机体细微结构和功能的科学。目前解剖学和组织学都存在知识点多而散、不便记忆,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上缺少主动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但解剖学和组织学各个章节看似零散,实则相互关联,表面上是介绍形态学,实质上是为理解相关的功能打基础。在采用PBL教学法后,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以形态学特点为中心,以其生理功能甚至临床表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使学生在查阅资料及课堂讨论时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既强调了具体的器官、组织结构特点,又不过度关注临床疾病。

李联祥等[4]探讨了解剖学教学方法,在临床专业五年制学生中尝试PBL教学和传统教学,采用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表明PBL教学法在脉管解剖学教学中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潘学兵等[5]在神经系统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该法就学生单纯机械记忆方面和传统教学法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而在思考推理、分析问题、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2 生理学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及其器官、组织等的生命现象或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学习专业课的必要基础。但其内容抽象、逻辑性强、难以理解,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法,效果并不理想,并与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目的相左。为此,潘丽等[6]在生理学教学实施PBL教学,并认为该法可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可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李建华等[7]应用行动研究方法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生理学PBL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核心思想。

2.3 化学

生物化学是一门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并在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的科学。李志红等[8]认为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材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性和规范化的实验操作训练,但引导学生思考不足,而采用基于 PBL 模式的生物化学实验教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余文静等[9]认为PBL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临床实践与基础知识结合起来,达到培养基本功更扎实,学习技能更强的医学人才的目的。

无机化学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对无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后续化学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无机化学课程“杂、乱、多”的教学内容及课时有限的现实使师生们深感烦恼。采用PBL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10]。李琴[11]认为医学化学教学中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层次;但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不能大范围的实行PBL教学法。

2.4 微生物和免疫学

微生物和免疫学教学内容繁多,缺乏整体性,知识点零散,容易混淆,对临床实际问题缺乏综合分析,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不足,很难适应现代化医学素质教育的需要。PBL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它强调以生主动学习,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张涛等[12]在微生物学采用PBL教学法后,发现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刻苦钻研和奋发进取,拓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研讨能力,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张洁等[13]对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采用PBL教学,发现该法可是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一个可行的教学手段。杨继文等[14]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心经过4年多的探索与改进,以病例讨论的形式将PBL教学法应用于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的教学中,发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更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值得进一步探索。

2.5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适应本科教学的要求。齐妍等[15]将PBL和双语教学法结合,并探讨其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将病理学基础与其它学科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将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其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中一门重要的理论性及实验性学科。其实验教学主要通过复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使学生逐步理解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机制、功能代谢变化以及有效防治原则和措施,为今后顺利进入临床课程的学习和实习奠定基础。然而,传统的教学观念仅仅将实验教学定位为验证和巩固课堂理论教学的附属或辅助工具。这种定位的实验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如验证已有知识有余而探索未知领域不足,学生主动获取不足,旧实验新技术引进不足,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明显违背当今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16]。

2.6 医学统计学

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学科,强调理论基础,更注重医学应用。其概念抽象难懂,实际应用复杂多样,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学习中过分依赖教师,缺乏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加上当前课程改革中基础课时受到不同程度压缩,其教学的时效矛盾较为突出。采用PBL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理解中记忆,从而减少死记硬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学的能力[17]。胡冬梅等[18]认为PBL是克服传统医学教育弊端、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前瞻性参与学习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而值得提倡。

结语

综上所述,PBL教学法因其自身优势,已逐渐被应用于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化学等多门学科的教学中,并已取得一定进展。相信,随着对该教学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PBL教学法及其理念将在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RHEM J.Problem-based learning:an Introduction[J].The National Teaching Learning forum,1998,8(1):1.

[2] 李晓丹,韦莉萍,李伟峰.PBL教学模式改革对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现实意义[J].现代医院,2005,5(11):4-6.

[3] 史俊岩,王斯,王美莲,等.PBL在病原生物学理论教学中的开展与体会[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 (11):873-875.

[4] 李联祥,董振龄,韦立顺,等.PBL教学法在脉管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1):93-95,105.

[5] 潘学兵 涂腊根 林小珊,等.PBL教学法在神经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2010,5(18):88,50.

[6] 潘丽,涂腊根,阳小雅,等. PBL教学模式在神经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5):996-999

[7] 李建华,刘国辉,涂永,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生理学PBL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19-120,142.

[8] 李志红,肖方祥,肖 莉,等.基于 PBL 模式的生物化学实验教材编写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994-995,1009.

[9] 余文静,肖斌,邵军,等.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探讨[J]. 现代医药卫生2011 ,27 (15):2391-2392.

[10] 刘艳菊,杨怀霞,王霞.PBL教学法在无机化学配位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 中国西部科技 2011,10(15): 79,58.

[11] 李琴.PBL 教学法在医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2010,(19 ):560

[12] 张涛,陈艺林,徐萍萍.PBL 教学法在临床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 基础医学教育,2012 ,14 (1): 3-6.

[13] 张洁,汪晓莺.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实践[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12(8):770-771.

[14] 杨继文,赵勇,杨宗琪.PBL教学法在病原生物与免疫试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9):141-142.

[15] 齐妍,赵瑾,曹玉文,等. PBL-双语教学法在本科病理学中的应用[J]. 西北医学教育2012,20(2):366-367,406.

[16] 王爽,高捷,苏兴利,等. PBL法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1,24(4):1880

[17] 邢海燕,王建华,谈荣梅,等.PBL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SWOT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7)124,135.

[18] 胡冬梅,马英,马月丹,等. PBL 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中应用探讨[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46,48.

作者简介:

宋莹莹,女,硕士,教学研究实习员

中药学的基础例10

    2业余时间的专业协会活动

    学习不止是课堂上的行为,课外的时间也是不容忽视的。高职学校的学生经常会有很多的业余时间,利用好这些时间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

    3互动学习让学习更有激情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意和学生的互动,尤其是他们感兴趣的互动。比如在讲解“经络学”知识的时候,由于经络繁杂、涉及的穴位众多,学生初次接触这样的知识,难免会感到高深莫测,不好理解。正常的课堂讲解是枯燥乏味的,根本就提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通过反复摸索实践,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把经络学的知识化繁为简,只讲十二正经,别的经络一带而过,在十二正经里,只选一两个代表性的经络作为重点介绍,选择哪条经络基本都和季节相对应,达到学习、养生、保健于一体的目的。

    比如春季重在养肝,又是外邪容易侵入人体的季节,因此在这个季节主要给学生介绍肝经和肺经两条经络。在讲解经络的时候更注重的是经络上的主要穴位介绍以及保健按摩的相关知识,同时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做。此外,笔者还给学生介绍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如女生爱美,就教她们进行几个穴位的美容按摩;有的男生脸上长痘痘,就教他们如何祛痘取穴按摩……通过这样的学习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药学的基础例11

中医药学术要在21世纪获得重大进展离不开一批完整掌握中医药理论精髓,且具备现代科学知识、技能的中医药人才,而这种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在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中药学》是中医药教育的重要课程,培养21世纪合格的中医药人才,教学和教材的改革是关键,基础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学分段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将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实际衔接,也有利于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并有利于中药学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各科应用的研究和发展。本文中所述的教学模式适用对象是中医医疗专业、中西医结合医疗专业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生。

一、《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第一版全国统编教材《中药学》至今,《中药学》的教学基本上是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后开始,学生尚未接触到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学科的学习,对中药的临床应用基本上不能理解,尤其是对《温病学》、《伤寒论》、《金匾要略》和临床各科中的病名及术语不能理解,如桂枝治疗奔豚气、半夏治疗心下痞、葛根治疗项背强几几、燕白、瓜篓治疗胸痹、柴胡治疗少阳病、黄荃治疗湿温病等,因而学生对掌握各味中药的适应症有较大困难,影响《中药学》教学的质量。而对研究生或大学后的继续教育,目前的《中药学》教材和教学模式又不能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

二、《中药学》分段教学的意义

寻求《中药学》教学模式的突破,提供中药教学和教材改变的成功范例:现行的《中药学》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采取课堂满堂罐的教学模式,不管学生是否理解,而且从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情况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要间隔一、二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中药学》分段教学就是指将《中药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在临床课之前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基础理论与中药学基础理论有机地衔接起来;在专业基础课《温病学》、《伤寒论》、《金匾要略》及临床课学习后,进行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使学生能顺利地过渡到临床中药学的学习,并为临床实习毕业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两者结合起来学习,还可减少知识的遗忘,节省教学时数,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高质量适合现代中医药发展的中医药人才,适应医药卫生改革的要求:现行《中药学》教学模式由于其与中药学术特点、学术水平存在相悖现象,在中药理论与临床应用教学方面都存在不足,学生在学习《中药学》时,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试连常用中药的药名、基本功效和临床应用均忘记的现象普遍存在,更谈不上在临床上得心应手地使用中药。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以及医药卫生制度改革的深入,中医药在我国医疗卫生市场将有更大的需求,通过《中药学》教学模式的突破,培养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也有利于《中药学》学科的发展研究,有利于推动中药学术的发展。

三、《中药学》分段教学的依据

1.《中药学》的学科特点、发展趋势

中药学是以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中药性能与临床应用为主的一门学科,属中医药专业中重要的基础课。它既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大中药学学科中的核心和基础,既属药,又属医;既是基础课,又具临床性质。

《中药学》学科的发展已经是在朝着基础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学的趋势发展,近年来,中药学基础理论研究受到重视,已经对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十八反、十九畏、中药配伍及炮制等理论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中药学基础理论的专著如《中药药性论》等,已有一定数量的论文;临床中药学的研究与应用也迅速发展,并向专科临床中药学发展,专科用药和合理用药成为中药学发展的重要方面,如雷载权、张廷模主编的《中华临床中药学》、赵学敏主编的中医药高级丛书《中药学》等。作为高等中医药教育,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21世纪人才的培养需求,调整教学模式势在必然。

2.临床中药学在中医药学科中的地位

由于临床中药学主要是研讨中医临床各科所用药物的如何应用,所以,它又具有与临床学科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直接根于临床。临床中药学这一学科在近几十年来,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其表现为:一是药物数量的增加及新药的不断涌现。自汉代《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后世历代不断增加,至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已达1892种。而《中华本草》收载的药物达8980种,总结了中国传统药学的成绩,集中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的发展水平。二是新药的研制开发,许多按中医药基础理论组方研制的,如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等;并对一些临床常用的老药,发掘出新的功用,如川苟用于治慢性肾炎氮质血症、新生儿硬肿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天麻治脑外伤综合征、神经衰弱;以及肉从蓉可治氟骨症、仙鹤草治肿瘤、白及治肺结核、砒霜治白血病等等。还有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而制成新药者,如川芍嚓、青篙素、丹参酮、鱼腥草素、靛玉红(青黛中提取)、康来特(惹茵仁中提取)等等;同时对人参、黄蔑、麻黄、附子、大黄、当归、丹参、川芍等常用中药进行了系统的药理研究,揭示了传统功效活血祛疲、扶正补虚、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等中药功效的若干机理。临床中药学研究离不开临床学科,临床学科的发展促进中药学科的发展;临床中药学的发展又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中药学的发展已经为基础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学分段教学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四、《中药学》分段教学的模式探讨

通过对基础《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学》分段教学的试教和研究,摸索出分段开设该课程的最佳时机,以及实施的具体方案,实现21世纪中药学的教学模式新突破。

1.内容

基础方药学和临床方药学分段教学的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大纲的研究、教材编写的研究、教学课件、多媒体的研究等。

2.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编写资料。

(2)调查研究法: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现行中药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广泛的调研。

(3)实验研究法:通过对基础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学分段教学实验班的研究,摸索出分段开设该课程的最佳时机,以及实施的具体方案。

3.特色

从中药学的学科特点探讨基础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学分段教学的教学模式,寻找教学研究的突破口,该教学研究实用性强,有运用和推广价值。并结合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模式,从学科特点探讨课程和教材、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使教学真正与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相适应,有较强的创新性。

4.教学模式探讨

(1)基础中药学的教学模式:基础中药学是指中药学中的三基部分,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体内容包括总论部分的中药的形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名称和分类、中药的产地、采集和储存、中药的炮制、中药的作用、中药的性能、中药的应用等,重点是在中药的药性理论;各论部分包括概说部分(各章节的定义、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分类、使用注意等;单味药物的性味、归经、性能特点、基本功效、主治病证等;基本技能包括常用药物植物、饮片的基本知识与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