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数字医学教育

数字医学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8 09:23:36

数字医学教育

数字医学教育例1

1 医学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需求

目前我区的医学教育信息化已经在各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其使用效率、应用效果及投资效益与人们的预期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医学信息化初级阶段,学校以及相关医院非常注重硬件的投入和建设,很少注意到医学资源的建设信息化进程中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突出,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和兼容性,而且资源分散,难以共享,加上分散孤立的现代远程教育点、校园网、局域网以及各自为阵的多媒体资源等,形成一个个“资源孤岛”、“信息孤岛”,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如何消除孤岛现象,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开发,节省人力、财力,是需要解决的课题。国家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面向中西部,并提出资源整合、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建设原则。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宁夏医科大学拥有10所附属医院、12所教学医院、90余实习医院和实践教学基地,如何将优质的医学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一直是宁夏医科大学的努力方向。近年来,宁夏医科大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着力加强教育资源与教学平台建设,构建国内领先、西部一流的网络体系。宁夏医科大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理念核心是提供应用与服务,平台以服务总线为核心的服务支撑方式,共同构成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内容。

宁夏医科大学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利用虚拟存储技术建构智能化教学,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伴随着校园网硬件建设的同时,网络资源建设及应用平台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软硬件同步发展的需求。

目前由于社会对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的提高,医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明显增加,参加各类在职教育的各级医护人员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往往无法抽出一个有规律的时间参加系统的学习,远程医学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无疑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工具和环境。但由于医学教育课程信息量大,对实验和实践教学的要求高,实验教学及实习的内容较多等特点,使医学远程医学教育与其他学科远程医学教育有所不同。远程医学教育可满足学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

2 宁夏医科大学数字化校园设计实现

宁夏医科大学数字化校园按“资源整合、系统集成、广泛共享、深化服务”的原则,用信息化的手段对医学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战略重组,构建宁夏医科大学数字化校园,以服务全区医疗卫生单位,服务社会,作为全区卫生系统教学、科研、临床的信息资源支撑,满足医疗人员对相关文献阅读查询及其他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以宁夏医科大学医学教育资源及网络设备为基础,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软硬件平台建设为重点,充实医学数字资源库,搭建 共享平台,整合异构数字资源,建立统一的数字资源检索系统和互动数字参考咨询平台,全面提升宁夏医科大学及教学医院信息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目标是搭建一个资源丰富、结构合理、资源共享、技术手段先进、服务优质快捷的医学数字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宁夏医科大学及各教学医院的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医学信息资源,改变教学医院资源匮乏的现状,消除宁夏医科大学与各教学医院间获取信息资源的不平等现象,促进宁夏医科大学与各教学医院教学科研医疗水平的提高。

宁夏医科大学数字化课程平台将实现以下目标:

1)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对于提高优势医疗资源的服务范围、提高区域内医疗资源的整体配置水平、促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及优化区域内整体医疗资源服务质量和水平使用将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医学院校及教学医院只有及时掌握最新的医学理论医学技术管理经验,才能提高医疗科研水平,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医学人才。

2)该平台从综合文献检索、个人信息服务和互动参考咨询三方面入手,以整合异构资源,建立统一检索系统为基础,以个人数字图书馆和互动数字参考咨询平台建设为方向,开展网络资源导航、数字资源统一检索、信息推送、课题查新、课题跟踪、联合参考咨询等服务项目,为学校及教学医院师生提供一站式的文献资源和服务。

3)远程医学教育功能:通过与各大医疗及教学机构医学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远程医学学历教育、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全科医生培训、乡村医生培训、重点专科建设等项医学培训服务。为各类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权威的医学继续教育精品内容。

宁夏医科大学数字化校园在建设过程中,以基础平台的搭建、资源信息标准的统一为建设核心,应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项目实施。第一阶段建设医学资源门户平台,实现医学数字资源信息标准统一,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第二阶段利用该平台对资源整合、采集、建立媒体库;第三阶段利用该平台优化扩展,实现远程教育和远程临床培训,支持实时交互和课件点播两种培训模式。支持课件点播服务,具备新增、删除、上传、查询等课件管理功能。

3 数字化校园设计功能实现

数字医学教育例2

首先,奥巴马医改新政对医疗人力资源需求产生影响。相对于奥巴马医改新政的保证选择性条款所明确的扩大医疗服务体系总体目标而言[1],目前美国合格全科医师的数量并不充裕,社会需要大量的老年科医师以及社区全科医生和护士提供医疗服务。但是受美国经济疲软的影响,医学院毕业生选择从事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的人数减少,需要医学院培养更多的社区全科医护人员以弥补医疗人力资源的缺口[2]。而美国医学院相对固定化的培养过程缺乏必要的灵活性,无法适应奥巴马医改的人力资源要求。其次,奥巴马医改新政的质量观与医学教育质量评价存在错位。奥巴马医改新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教育、研究、财政等多种方式提升美国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安全[1]。而现有医学教育质量评价方针对于教学的优劣通常取决于学生能否完成高难度的教学任务或者是学业的最终评价成绩[2]。评价的高度量化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也无法正确评估学生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反映不出成为一名合格医师所需的真正技能、行为和品质。再次,美国医学教育深受奥巴马医改财政困境影响。受美国财政紧缩制约的影响,医学教师的规模增长缓慢,直接导致医学院校小班化教学规模缩减,一些学生甚至在没有完成病史书写观察评价或独立完成查体的情况下就通过所需的临床轮转。同时,基础学科教师面临着愈发激烈的研究经费竞争,临床学科教师则因医疗服务的经济效益要求正在压缩参与教学的时间,教学医院则深受医疗服务与教育职能失衡的困扰。这使得医学生往往带着知识能力隐患就进入医疗服务岗位。

(二)颠覆性的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出现

纵观整个教育领域,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场以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变革正在悄然进行。基于MOOCs技术的学习平台采用以多种不同教学方法为基础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具备了良好学习体验和低成本学习相统一的基本要素,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4]。MOOCs技术围绕促进自主学习这一目标,运用以学生为中心和合理的教学策略,可以实现基于大量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的定制反馈,并且可以实时协作和团队合作学习,获得类似一对一的辅导体验,同时也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进度以及学习困难时及时干预提供了资源和手段[3,5]。另一项教育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则是数字徽章技术[6]。数字徽章实际是一张跟踪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电子图片,可以在应用程序或者个人文书中使用。徽章图片包含若干重要信息,如徽章获得者姓名、发放徽章的机构或个人、授权徽章发放的组织机构、获得徽章须完成的事项信息,以及符合获得徽章条件的情况信息。它能以一种更精细的方式记载和描述学习者的具体技能、成绩和学习质量信息,反映出学生真实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5]。同时,数字徽章的授予者信息与获得者的徽章数据互相捆绑,在查阅时可以显示,增加了质量追溯机制,有力保障了教学质量。目前,跨不同MOOCs课程平台服务商的标准化网络数字徽章管理平台已经上线,其统一了徽章授予者和获得者的标准,实现了颁发、获得和管理多个不同MOOCs课程平台徽章的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最优化定制课程学习方案和管理学习进度,为学生提供最优质和适合的教学资源,并记载和表述其知识和技能学习情况。

二、技术变革中的美国医学教育教学创新尝试

如何顺应以MOOCs和数字徽章为代表的技术革命趋势,有效缓解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教学效率与质量问题?目前,美国医学教育界正致力于在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教学和毕业后教育这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阶段中,通过以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为特征的技术变革,提高医学教育的效率。

(一)基础课程教学阶段

通过在基础课程教学阶段使用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充分开发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时间,把具有重复性和可替代性较强的课堂讲授教学时间释放出来,使得原有课堂讲授的时间可以被利用为开展深层次的互动教学。2014年2月,由全美医学教育委员会认证的4门Coursera(注:MOOCs三大品牌平台之一)医学相关基础免费课程和2门有关内科临床治疗路径付费课程正式上线。同时,课程管理平台开始为完成医学MOOCs的学生提供数字徽章,医学院则会在学生完成该MOOCs的学习计划并通过有关知识考核,获得课程数字徽章后将数字徽章折算成相应的学分。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使得翻转课堂教学在医学教育领域成为现实。2013年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齐普•希思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撰文指出:“在一个拥有完美视频在线平台的时代,为什么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课堂讲授上?依据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经验,对比过去的教学模式,由MOOCs产生的翻转类课堂更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吸收教学内容。”[10]美国医学教育界认为,MOOCs并不是将原有课堂上纯粹的知识讲授简单转移到网络以在线课程的形式呈现,其内涵在于:教学内容应是可以通过在线学习获得的核心知识,并且网络能够为课堂教学的互动学习体验提供支撑,即为课堂的讨论提供学习讨论案例或思路等,同时课程应紧密围绕医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提供一定的临床视野。因而,纵观此类课程,其充分发挥了MOOCs碎片化和信息密度强的优势,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点归类为具有逻辑联系的若干组核心知识点,并以2-5个知识点为一组形成网络在线学习片段。教学内容也不再是原先课程单纯的概念性知识内容,无一例外地在每个学习片段或者教学阅读资料中加入临床实践和案例内容,使得课程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MOOCs发挥了知识信息密集和便利的优势,使得学生可以重复听讲或参阅,并可在网上互动学习社区提问。而由此产生的有关具有典型性的学习问题则会被教师在课堂互动学习中提及,从而大大加深学生学习的互动体验。如图1所示,整个课程教学过程被分成课外学习和课堂教学两个部分。课外学习以具有一定强制性和约束性的被动学习为主体,要求学生在线完成一定量的课堂讲授视频学习,按照网络教学的要求阅读有关教学资料,完成对有关核心知识点的记忆与初步理解,并在阅读教学资料后形成初步的问题思考,最后完成在线学习内容的总结测验。课堂教学则是以鼓励学生学习参与和个性化的主动学习为主体,在随机课堂小考进行教学诊断后,有针对性地通过案例讨论增强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并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开展个体化的学习理解,区别有关复杂概念,最终同化和吸收知识,形成正确的医学思维方式。2013年风靡全美医学院的临床路径基础课程———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学家哈里•戈德堡所开设的心血管生理学课程,即是采用了上述MOOCs教学模式。目前该课程每学期至少有28000人修读,其所颁发的课程数字徽章几乎被各医学院采纳。对此,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卡罗尔教授认为:“MOOCs技术即将引起传统讲授课程的颠覆性革命,因为其可以给医学院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以提高培养医学生临床解决问题能力的效率,这也是奥巴马医改高质量人力资源的源头。”

(二)毕业后教育阶段

奥巴马总统在医改中提出每个美国人都能享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则是以不断与时俱进的高质量毕业后医学教育为基础的。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的出现为实现不断更新的毕业后教育提供了方法和手段。MOOCs和数字徽章正在改变毕业后教育的形式,使得在毕业后教育阶段中能够建立起一个涵盖基础讲授课程、临床实践和在线考核的新体系。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在毕业后教育阶段的运用体现在通过技术手段更为明确地定义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并以高效率的方式进行实时跟踪,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临床、教师等多方资源提升自身的能力。特别是MOOCs技术的产生能够将原先一些本地区不常见病种的病例、诊断和临床路径等基础知识实现了资源共享,并将一些共性课程的重复讲授时间节约下来,以便学生能够更全面、系统地学习临床知识,投入临床实践。数字徽章则从质量控制角度统一了全美毕业后医学教育培养的质量标准。目前,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评审委员会(AGGME)、美国医学院校协会和国家医学教育考试委员会正和有关评估机构合作,利用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开发一个毕业后教育阶段的学习过程平台,针对不同学科的标准设定具体学习结果,作为认定达到技能或知识发展水平的依据,实现向学习时间积累和能力发展框架评价的转变。2012年美国医学院校协会和edX合作,引入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开发了第一个类似于的在线协作学习平台,用于毕业后教育课程的学习[3,10]。如图2的数字徽章所示,JaneSmith完成了由ABC医学院认可的子宫颈抹片检查网络课程和实践训练后,并由其教学医院X科室Jones教授授予徽章。通过点击徽章展开的具体信息,可以看到JaneSmith首先完成了有关理论课程的视频学习,并在此之后进行了不少于5课时的检查训练过程,掌握了整个检查过程,最后在Jones教授的现场考核下完成了该项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检查。获得此徽章说明该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处理妇科标本的能力,能够按照检查路径完成有关检查[3]图1 MOOCs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4]。相对于原先毕业后教育课程学习与临床存在一定脱离的状况,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使得讲授学习、实践训练和考核一体化。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学生的能力同学习进展、效果实现了互相捆绑,增加了质量追溯机制,以数字化的方式跟踪和记录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保障了毕业后教育的教学质量。因而,通过技术变革,学生今后可以以获得诸如此类的一系列课程的徽章的方式通过有关专科认证,如JaneSmith可以通过乳腺等其他课程的学习、实践与考试后获得妇科能力认证。这大大提高了毕业后教育的学习效率。

三、美国医学教育技术变革的优势与不足

《呼唤医学院校教育和临床教学改革》一书指出了美国医学教育适应奥巴马医改新政的4个主要目标:一是建立标准化的学习结果和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二是实现学生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一体化发展,三是发展医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四是建立深刻的职业认同感。围绕这四个目标,医学教育需要技术创新,通过学习范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推动医学教育逐步达到理想状态[2]。以MOOCs和数字徽章为特征的技术变革对于实现奥巴马医改新政所赋予的美国医学教育变革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一)技术变革之优势

1. 促进学生学习结果的标准化和学习过程的个性化MOOCs和数字徽章的出现使得医学教育开始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原有以时间为基础的线性教学转向以掌握为基础的能力教学。通过必要的教学组织框架和技术平台支持,学生完全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单从教学效率来看,随着一般概念性知识和主要讲授内容的教学以MOOCs形式在课前课后完成,学生也可以从传统课堂上教师的说教中解脱出来,教师则可以更多以面对面、在线小组或者一对一的网上讨论等形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将最有价值的教学时间用在线下合作学习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采用案例教学、PBL、团队学习等教学策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促进学生知识的高层次应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成效和对学生的教学影响力[5]。2007年10月Cate和 Scheele提出了“可委托的专业活动”(EPAs)和“授权责任声明”(STARs)两个概念[3]。MOOCs技术和数字徽章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借助上述两大概念构建一个符合学生个人需求的理想化学习体系。由于新技术条件下学习可能发生在工作坊、教学查房或者在MOOC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场所和形式的多元化和复杂性需要以数字化的方式跟踪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11]。数字徽章便于记录非正式的学习,因而可以聚焦具有多重任务性质的非讲授教学,更有利于保障学习的系统化。同时,MOOCs和数字徽章的结合应用实现了以课程或临床活动任务STARs的数据形式和医学教育相关联的透明元数据进行连接性标注,包括徽章的名称、课程或临床活动的名称、授予院校名称、授课教师、参与学生、徽章目标要求描述、获得徽章的考核评价要求描述、考核成绩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描述等。这些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很清晰地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沟通表达能力标准,在学习指南的指导下合理安排修习计划,选择不同MOOCs平台的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评价来取得数字徽章。因此,MOOCs和数字徽章从技术层面在保障学生学习过程的个性化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结果的标准化。

2. 促进基础和临床学习的一体化发展鉴于医学教育安排组织形式的非连续性,技术手段的引入使得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差距得到弥补。学生利用MOOCs可以自主学习基础学科、临床学科知识和一般概念知识,并尽早参与到复杂的医疗活动中获得应用经验,学习到基本技能和特殊技能,如解读心电图之类的能力。由于MOOCs技术手段的使用,学习内容可以在一周7天,一天24小时任意时间进行回顾复习和预习,从而也使得学生可以在临床实习轮转期间回顾复习有关的基础学科课程和相关临床技能课程的内容。同时,由于数字徽章技术的出现,学生在临床实践学习时,可以根据前期基础学习的效果,对见习计划表进行部分丰富、调整,根据技能要求参加不同临床环节实践取得数字徽章,从而保证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临床学习互动。学生在完成有关课程和临床实践活动后,一般可获得由徽章发行方认证的基础或临床教师授予的数字徽章。医学院则确保课程评价考试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对课程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教师能力持续发展和学生学业发展提供支持[3,12,13]。此外,数字徽章还可以携带有效期以便实现课程知识和临床路径的更新。

3. 促进职业认同感的巩固通过以MOOCs和数字徽章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教学变革尝试,促进了全美范围内的医学教育学习共同体形成。新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空间和时间的多维学习共同体的限制,打破了原有的人才培养地域与团体的限制,使得医学教育的精华和优势得到了共享,有利于学生优越职业认同感的形成。通过技术共享院校的优势资源,使得不同院校的优质资源能够实现辐射最大化。同时,这一平台构建了实时网上学习社区,因而在学习中始终有大批量的学生,保证了学生线上学习时的学习伙伴,有助于构建一个多学科的虚拟合作学习环境,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学科交叉渗透。此外,不同专科的学生共同在社区中学习犹如在这一虚拟学习环境中建立一支跨专业学习团队,能够以未来工作团队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社区内讨论有关临床问题,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知识结构的延展性,使得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知识的良好状态。

(二)技术变革的不足之处

奥巴马医改设计之初衷在于通过技术手段的运用减轻医学教育的成本和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医学教育效益,实现医学教育效率与质量的统一。但是以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为特征的“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教学变革实践活动在现阶段仍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14]。首先,教育技术革命所产生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和学习方法对于发展医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欠缺。该教学组织结构和方法对于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教育效果等多方面的要求仅停留在思辨论证阶段,与设想效果相去甚远。新技术的运用从知识传播模式到教学组织结构的再组织,体现出来的只是作为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手段,对于创新与探究能力培养还是依靠传统的课堂讨论等互动形式。其次,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对于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影响有限。目前教学技术变革中主要集中于利用数字徽章技术进行学习跟踪和利用MOOCs进行资源共享,即通过技术的引入进行现有医学教育的资源重新配置。但对于与临床活动有关的学生职业胜任发展性能力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对于学生临床基本能力或专科能力的培养,新教育技术的运用中尚缺乏明确定义的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技术对于临床环节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影响目前还是空白。如何通过技术的使用提高临床教学的效率,保证学生高质量学习体验到每一个住院和门诊的必要临床环节,在参与临床实践的互动过程中获得提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完善知识、技能和社交能力以达到专业化水平,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再次,教育技术革命目前并没有有效降低医学教育的学习成本。奥巴马医改新政对于医学教育的一个经济目标就是通过技术革命降低医学院的教育成本,减少医学生的负担。但是由于美国医生协会和医学院坚持医学教育的精英教育属性,认为技术只是一种改良教学和课程组织结构的手段和方法,医学教育归根到底离不开传统的互动性、实践性教学,技术仅改变了原有教学和课程的资源配置形式,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强化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GME对本科医学教育的基础要求。医学教育所需要的投入资源并没有因为技术的应用而减少,只是改变了资源投入结构,把原本重复性强,可替代性高的讲授资源替换为促进学生知识的应用和整合能力的互动教育资源。因此,美国医学教育并没有因技术的变革而降低其教育成本。

四、技术变革中的美国医学教育发展启示

(一)建立教、学、管一体化的医学教育MOOCs学习平台MOOCs技术刚进入中国高等医学教育领域,需要建立一个类似于的学习平台,打造中国医学教育的MOOCs联盟平台。通过建立中国医学教育的MOOCs学习平台,使得信息技术更快地与医学教育融合,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领域的优质资源进行最广泛的辐射和共享,也使得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程学习管理有机整合,提高医学教育的效率,实现一体化、社区化、人性化、碎片化与系统化的网络学习体验。同时,该平台的建立也有利于我国医学教育MOOCs标准的建立和推广,有助于提高我国医学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

数字医学教育例3

0 引言

数字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互体验技术,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深得年轻人的喜爱。如今,数字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平台(简称VR)已成为继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媒体之后人们学习、交流的新平台。VR技术可以运用3D影像和视音频结合的手段,从不同角度带给用户以全新的视听体验。在探索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一次偶然的机会,研究团队接触到了江苏省内一些中医文化传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项目,并对研究如何将VR应用于中医药文化研究产生了许多积极的想法。

医学也是中外早期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项目定位为“中华名医堂”正是基于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使命感,结合了数字媒体技术创新、实践所做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课题开始阶段组织了部分高校专家、数字媒体专业教师对项目进行了评估和调研,调研表明中医药虚拟技术平台的研发在当代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中医古籍文献资料承载了大量的中华医药知识与文化,是研究中医药学的理论来源,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其次,在教学改革中借鉴英国高校的现代学徒制理念,是在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实际项目的研发纳入虚拟现实技术教育中。这样的改革创新对于教学而言如同一剂强心针,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把项目分成了不同的模块,包括市场调研、数据采集、方案设计、程序编写、后期合成、创业实践等,知识点穿插在项目化的活动中,使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和研究,在每一个模块的学习中掌握不同的应用技术,并且更好地将创意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实验教学成果表明,引入现代学徒制和项目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1 项目研究背景

1.1 中医古籍亟待保护

历史遗存的写本、拓本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而且许多遗存中医古籍已成为研究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然古籍修复本身要求几近苛刻,且再精湛的古籍修复技艺也难以修复海量的中医药古籍!据考究,仅《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的我国中医古籍品种就达13000多种。中医古籍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世间的流转聚散,不知经过了多少人手。如今,许多珍本、善本正不得不面临越来越临严重的虫蛀、磨损、算话、老化等问题!

1.2 中医药古籍数字化保护的意义

中医以人为研究对象。经过千年的积淀,中医理论融合了天文学、植物学、药物学以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对未来中医研究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然而,其中蕴含的许多由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派生出的医学概念是现代人无法理解的。比如腑脏之精(气)、藏象、腑脏阴阳、神脏等以及五脏系统之间相生相克、制化、乘侮等。中医药古籍的虚拟现实平台属于数字化保护技术的一种,主要是运用现代化数字技术手段将声音和图像、动画、视频等融为一体,对中医古籍的内容进行综合演绎、再现。这种技术的实现不仅有助于对中医概念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而且对掌握中医理论的“形神合一”本质也将有极大帮助。

1.3 中医药古籍数字化保护技术现状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多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数字博物馆”齐越博士曾说过,数字博物馆的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超越时空的限制,在文物的永久数字化保存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学者研究认为,目前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大多仍停留在对古籍显性信息的数字化建设上,未深入开展古籍隐性信息的数字化建设,制约了数字化中医古籍的有效利用。还有学者建议,中医药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在未来应当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建设一些虚拟现实的展示平台,为更多的互联网用户提供研究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发展的知识服务。

2 中医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平台的技术构成

2.1 VR数据采集

中医药VR数据采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将中医古籍中的文本、图片进行拍照扫描,然后将文本进行现代白话文的翻译和解释,并采集相关的中药材标本图片、视频,以及相关的包括药材的名称、产地、外形特征、入药部位、加工工艺、药用价值、辨别特征、服用须知等。另一方面,是通过不同的传感器组合,收集研究用户的特征,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医药VR应用平台设计管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研究小组还收了与中医药文化研究相关的一些材料,了解到西方许多国家在很久以前就对中医药研究非常感兴趣,并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比如俄国人自17世纪便开启了对中国的医学理论、医疗体制、医学教育以及医疗方法的认识历程,撰写了一系列介绍文章和研究论著。

2.2 VR模型设计

中医药VR模型设计,首先是建立在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基础之上的,是对中医药文化的再现,同时借助虚拟漫游技术实现对重要内容的远程学习。研究了解到,中医药文化是指有关中医药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在此基础上,项目以“中华名医堂”为课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实验。尤其在技术平台设计方面,最终用Unity3D作为项目研发的设计开发工具并展开应用研究。这个工具支持Mac和Windows的网页浏览具有容易学习和操作的特点,可实现虚拟漫游、互动、交流,也能实现协同教育和网络远程专业教学。

中医药VR模型设计初步规划为《中医师篇》《中医技篇》《中医药篇》《中医学应用实验》四个部分。其中,《医师篇》是对古籍中的医药名师资料进行整理和设计,包括医师三维模型、医师简介等;《医技篇》是一些典型中医理论模型、医方样本、病例的汇总和展示,分为静态和动态的部分,静态的包括D片、文字等,动态的主要以三维动画作为演示内容,分为诊断、开方、医疗等。《医药篇》根据分类习惯进行梳理,按诊疗器具、治疗器具、制药器具等进行分类展示。最后,在《中医学应用实验》是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诊疗操作情景游戏,如针灸、拔罐、推拿。未来可实现对于数字人体的观察、实验,从而提高中医操作水平。

2.3 VR数据管理

中医药VR平台的建立是对传统的实体中医药保护的补充和丰富,通过设计制作的文字、图片、动画、音乐、视频和虚拟的环境共同构成核心。因此,对于该项目管理思路是:通过数据管理,实现更加高效、安全的中医药数据保存、查阅、应用。在管理方法方面,可以使用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就是通过数据与处理、映射、绘制、显示等问题的解决,实现三维可视化的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技术颠覆了传统的“人要适应计算机”的过程,转而实现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还有位置的变化、手势或者语言口令,使人充分参与到信息的处理中去,并启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目前已知的如CT、MRI、PET、SPECT技术也属于数据可视化范围,对于平台内容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4 VR平台服务

当前,对于中医药文化VR平台“中华名医堂”的研究经过三年多的开发、设计,可以通过局域网的管理实现单项目、单机预览的项目浏览。但受到人员、场地、经验以及时间、设备等方面的影响,项目在很多方面还亟待完善。比如在内容方面,许多珍本、善本的资料还没有来得及整理和制作,在一些交互的精细动作数据感应方面还有待修改。另外,由于在设备方面还比较欠缺,一些好的创意还没有落地完成。

3 项目研究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实验教学的启示

通过该项目地实验我们还发现,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教育,更多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创新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反思的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在项目研发地过程中所有教师必须全心全力地投入到项目地研发中,并充分调动一切资源,这对于教学团队而言也是一种挑战。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该项目还会继续研究下去,并需要在影音融合技术、多机数控联合、云端数据共享、用户模型研究等方面进行改进、完善,收集整理更丰富的中医古籍资料。另外,可以多一些创新,如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扫码的方式进行项目预约、项目结束后即时获取实验数据等,真正实现中医药VR平台对于中医古籍数字化保护的智慧化服务与管理。

4 项目研究的意义

4.1 不断研究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医药文化研究方面还会不断结出更多更好的果实。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了千年的历史,并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医理论融合了天文学、植物学、药物学以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中医古籍可以看作中医学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了千年的中医、重要理论精髓,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对未来中医研究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4.2 与科研院校共享,促进中医药教育的改革创新

虚拟现实技术平台具有较好的综合性、交互性。而且,很久以前就有教育界的专家指出,虚拟现实技术将带给教育工作者全新的思维,帮助解决我们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美国、英国等许多国家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相形之下,国内高校的中医药专业教育也必须思考如何与时俱进。随着中医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传统的小众化、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医药专业人才需求,作为中医药教育工作者,需要反思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中医药教育是否存在局限性?只有关注个体学习的需要,在教学中引入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才能在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方面取得突破。如果今后能与更多的科学家、中医药文化工作者共同努力,必将为中医药教育和中医文化传播提供更加优质的技术研究成果c展示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 翟文敏,马传江.加强中医古籍保护 传承传统文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2):89-91.

[2] 程静,杨朝晖.关于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的探讨――以天津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2(09):110-111.

[3] 张晗.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22-38.

[4] 顾培蒂.可视化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D].北京师范大学,2008:11-12.

数字医学教育例4

1数字化医院在我国护理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在医学教育中,数字化医院是基于计算机集成网络、利用新型人机交互设备介入产生的多维性、适人性、综合性网络虚拟现实建立的一种系统化医学模拟培训场所。它既实现多学科的专科性和综合性教学,使教育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又能实现院校间合作,节约和共享教学资源;作为实现院校和医院、社区之间联系与合作的虚拟平台,使学校教育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缩短护生向护士转变的历程,解决了护士的继续教育问题。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学府,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医学模拟中心(Medical Simulation Center, MSC)”――即数字化医院(Digital Hospital)已成为系统性规划和建设医学模拟培训场所的主要潮流[3]。

我国在1995年启动金卫网建设,金卫网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虚拟护理中心、虚拟医疗中心和虚拟药学中心等,人们可查询医学知识,并享受到医疗咨询服务[4]。目前国内多家院校和网站建立的虚拟医院主要提供医学信息、服务咨询、题库等服务。近来,护理教育学者尝试将数字化平台直接应用于教学过程,如第二军医大学应用CPR-D技能培训系统(专业版)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及考核,并将虚拟系统和模拟人结合起来进行急救技能的单项技能训练(BLS)、团队复苏训练(ACLS);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Blackboard数字化学习平台应用于手术护理教学[5];大连医科大学利用Uecourse平台建立《组织学与胚胎学》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6];这些针对单项护理技能或课程的虚拟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更是围绕“护理学核心课程”进行改革建立了“护理实践中心管理系统”平台(http://nursingfudaneducn)[7]。开放式护理教学模式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护理技能的自主学习和反复学习,但是如何在实现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本土化的基础上,建设更好的适用于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旨在提高护理人才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平台仍是国内护理教育研究的焦点和改革热点。

2数字化医院护理教学平台的探索性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本院于2012年逐步构建了初具规模的数字化模拟医院护理教学平台,并已投入使用,具体构建策略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21综合课程改革当前虚拟现实模拟临床案例中专门针对护理专业的内容较少,且由于国情和习惯的不同,与我国目前临床常规用药和治疗方案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国外的教材和技术需要消化吸收后实现本土化。在广东省教育科研项目的资助和学院的全力支持下,建立以系主任为组长、护理学专业专职教师为成员的数字化医院教学平台建设小组,任务包括综合课程改革、平台建设与管理、数据库的管理与医院、师资队伍的培训等几个方面。其中,综合课程改革是以我国现有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在引进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和课程体系设置的同时拥有临床专家和教育专家、富有丰富数字化技术和经验的同行共同参与,综合分析整合各项资料,编写出一套更适合我国当前护理人才培养的先进护理学专业教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数字化医院护理教学平台建设的基本方案。

22数字化医院信息平台建设为满足平时学校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要求,以及更好地实现与临床实习/工作的无缝衔接,数字化医院信息平台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221数字化教学模块包括课堂教学PPT、精品课程、电子教材、作业、答疑、试题库、互动讨论、智能知识库以及前沿相关知识库,并具有远程功能,既可以实现学生随时性学习、连续性学习和开拓性学习,又方便与教师在网络环境中及时指导和交流。

222实验教学模块将虚拟技术和高端模拟人相连接,可以进行单项护理技能的教学,还可以对病例模拟进行仿真演练,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临床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223虚拟医院应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一个类似于动画游戏的模拟真实医院和诊疗程序的虚拟医院,包括模拟不同的发病场景和完整的医院部门设置,重点突出护理专业人才所需技能,如现场急救、护理文书书写、健康评估和护理诊断、护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等。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病例进入学习,并可提供及时指导和信息反馈。

224科学研究模块连接学校图书馆电子图书数据库,方便师生进行资料的查询和利用;师生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科研成果,展示学术报告、专题讲座、专项实验和学科前沿,及时把握学科研究动态,并可进行交流与讨论,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目的。具体的构建策略如下:①充分利用学校计算机房,建成覆盖全院的网络并与因特网联通,实现本院网络中心和课室多媒体设施等的信息化建设,并可方便学生使用自己的电脑和手机等设备进行自主学习;②针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临床购买有效的、可操作的医学教学软件,实现利用理论指导、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信息化教学,实现管理的信息化;购买和建立护理专业适用的集数字图书馆、电子文献数据库、国内外医学网站、管理用基础数据库、医疗资源库、电子病例库、考试题库等常用数据库,更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习效果评价;③与专业软件公司合作,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将与护理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素材恰当地结合起来,制作成高级动画游戏进行教学,实现各种病症及治疗、护理效果的仿真再现,为学习者提供现实仿真环境、仿真病例、病情变化、紧急处理等关键技术,达到医疗护理的模拟技术操作可执行,并能通过信息反馈技术检验操作的准确性。④加强与母校和其他具有高等护理专业的院校以及实践教学基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23师资队伍的培养通过培训、外派学习和临床进修等多种形式加强专职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从而掌握前沿的护理动态和临床常见病例的常规护理方案,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设立专门岗位实现专业人员对系统的维护。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化时代医学理论、医疗方法、多媒体应用、网络操作、系统维护等技术。成立以系主任为领导、专职教师和实验员为成员的教学小组,共同商讨确定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并明确职责,按照内容划分版块确定总负责人和分管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具体教学任务。

数字医学教育例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86-02

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到医学教育各个学科教学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与肯定。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最终实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可以说教育技术与医学教育的结合,是推动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医学生物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主要讲授了人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分裂和分化,阐述了一些疾病的生物学机制以及探索了人类遗传性状的遗传与变异本质,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其中许多基本概念都是医学生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基础,知识容量大,范围广,内容抽象且更新速度快。医学生物学传统教学模式仅靠挂图和老师语言描述,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佳。新形势下,随着医学生物学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医学生物学内容的科学性、知识的系统性、形式的多样性融为一体,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教学水平

在各个层次的医学生物学理论与实验课教学中全面采取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条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发挥多媒体优势,增强内容的直观性。医学生物学许多内容较为抽象,传统板书、挂图是静止和单调的,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视频、音频和动画等直观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给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学习环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还可以对教学内容高度浓缩和提炼,重点、难点突出,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如细胞学部分的“受体介导内吞作用”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制作“LDL受体介导LDL颗粒吞入细胞”的动画,然后在课堂上随着讲解,逐步依次点击鼠标,内吞的过程则在屏幕上一步一步地呈现出来,复杂难懂的教学内容就可轻易地被学生理解和掌握。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热点,在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堂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当然,多媒体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讲授某些教学内容时,传统教学手段如适当板书,更有利于逻辑推导和重点内容的强调。如遗传学部分在讨论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频率时,可以一边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一边在黑板上依次写出计算过程,这使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总之,尽管多媒体教学较传统教学手段具有丰富多彩的优势,但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性比较好,所以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只有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全面提高医学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增强学习主动性

精品课程是现代教育技术近年来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又一重要应用。经过多年建设,医学生物学于2007年成为我院首批省级精品课程。在医学生物学课程网站上,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对医学生物学课程的基本情况、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及学习指导和练习等做了详细介绍,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并能在课前进行针对性的预习、课后完成相应练习与作业,较好地促进教学形式的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也有较大提高。近年来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对医学生物学精品课程进行了升级优化,于2013年将医学生物学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较之前的精品课程更全面推进了网络共享资源的建设,发展了优质资源网上共享机制,建成了包括媒体资源库、全程教学录像、教学课件库、案例库、公共素材库、专题讲座库和资源管理系统在内的教学资源库,尤其是网络课件和教学录像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高技术含量的产物,在医学生物学的教与学两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它解决了教学时数不足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到精品课程网上去学习部分课堂上未讲授的教学内容,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通过网络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及章节自测等可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参与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施数字化切片实验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医学生物学的形态学部分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数字化切片技术已开始应用到医学教育各个领域。数字切片,是利用数字摄像机扫描高质量的生物学切片,通过自动图像扫描采集软件、数字切片浏览软件和计算机系统组成的扫描系统制作而成。长期以来,学生实验室显微镜数量不足、维护维修困难和油镜短缺以及标本种类不全和易破碎等成了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发展的瓶颈,学院巨额投入建设了形态学数字化切片实验室,制作各种细胞结构、细胞分裂及正常或患者的G-显带染色体等虚拟切片,通过数字化实验平台,学生在电脑上就可以观察到较传统显微镜视野更开阔、分辨率更高的图像,显著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通过与校园网结合,建立数字切片网络浏览平台,学生不仅可在实验室观察切片,还可在下课后通过网络进行切片观察和学习,使学习更加便利和有效。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生物学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现代教育技术既给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机遇,也给教师提出了新课题,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种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自己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的能力,从而把医学生物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袁红,向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新型医学人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2(36):134-134,136.

[2]张伟伟,李少春,杨宏莉,等.医学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5):109-111.

[3]刘云,陈保锋,申跃武,等.“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索[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4):393-395.

数字医学教育例6

2数字化医院护理教学平台的探索性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本院于2012年逐步构建了初具规模的数字化模拟医院护理教学平台,并已投入使用,具体构建策略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2.1综合课程改革

当前虚拟现实模拟临床案例中专门针对护理专业的内容较少,且由于国情和习惯的不同,与我国目前临床常规用药和治疗方案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国外的教材和技术需要消化吸收后实现本土化。在广东省教育科研项目的资助和学院的全力支持下,建立以系主任为组长、护理学专业专职教师为成员的数字化医院教学平台建设小组,任务包括综合课程改革、平台建设与管理、数据库的管理与医院、师资队伍的培训等几个方面。其中,综合课程改革是以我国现有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在引进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和课程体系设置的同时拥有临床专家和教育专家、富有丰富数字化技术和经验的同行共同参与,综合分析整合各项资料,编写出一套更适合我国当前护理人才培养的先进护理学专业教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数字化医院护理教学平台建设的基本方案。

2.2数字化医院信息平台建设

为满足平时学校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要求,以及更好地实现与临床实习/工作的无缝衔接,数字化医院信息平台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2.2.1数字化教学模块

包括课堂教学PPT、精品课程、电子教材、作业、答疑、试题库、互动讨论、智能知识库以及前沿相关知识库,并具有远程功能,既可以实现学生随时性学习、连续性学习和开拓性学习,又方便与教师在网络环境中及时指导和交流。

2.2.2实验教学模块

将虚拟技术和高端模拟人相连接,可以进行单项护理技能的教学,还可以对病例模拟进行仿真演练,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临床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2.2.3虚拟医院

应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一个类似于动画游戏的模拟真实医院和诊疗程序的虚拟医院,包括模拟不同的发病场景和完整的医院部门设置,重点突出护理专业人才所需技能,如现场急救、护理文书书写、健康评估和护理诊断、护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等。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病例进入学习,并可提供及时指导和信息反馈。

2.2.4科学研究模块

连接学校图书馆电子图书数据库,方便师生进行资料的查询和利用;师生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科研成果,展示学术报告、专题讲座、专项实验和学科前沿,及时把握学科研究动态,并可进行交流与讨论,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目的。具体的构建策略如下:①充分利用学校计算机房,建成覆盖全院的网络并与因特网联通,实现本院网络中心和课室多媒体设施等的信息化建设,并可方便学生使用自己的电脑和手机等设备进行自主学习;②针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临床购买有效的、可操作的医学教学软件,实现利用理论指导、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信息化教学,实现管理的信息化;购买和建立护理专业适用的集数字图书馆、电子文献数据库、国内外医学网站、管理用基础数据库、医疗资源库、电子病例库、考试题库等常用数据库,更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习效果评价;③与专业软件公司合作,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将与护理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素材恰当地结合起来,制作成高级动画游戏进行教学,实现各种病症及治疗、护理效果的仿真再现,为学习者提供现实仿真环境、仿真病例、病情变化、紧急处理等关键技术,达到医疗护理的模拟技术操作可执行,并能通过信息反馈技术检验操作的准确性。④加强与母校和其他具有高等护理专业的院校以及实践教学基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2.3师资队伍的培养

通过培训、外派学习和临床进修等多种形式加强专职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从而掌握前沿的护理动态和临床常见病例的常规护理方案,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设立专门岗位实现专业人员对系统的维护。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化时代医学理论、医疗方法、多媒体应用、网络操作、系统维护等技术。成立以系主任为领导、专职教师和实验员为成员的教学小组,共同商讨确定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并明确职责,按照内容划分版块确定总负责人和分管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具体教学任务。

2.4相关制度的建立

制定一套完善的促进数字化平台建设和维持良好运作的管理制度。例如,对专职任课教师参加培训的强制性措施,考核合格者才能进行任教;对师生积极进行数字化教学改革和积极参加资源库建设等的鼓励措施;院系对数字化平台建设和运转投入的经费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制度。

数字医学教育例7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1.015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Teaching Materials of Anci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ooks

Dou Xuejun

(The Library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dong Jinan 250355, 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teaching materia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re still inadequate in in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Using Ancient TCM books as teaching materials is needed, and electronic material is a good form of the ancient original material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scheme, auxiliary function and reference books system of electronic teaching materials of TCM, and get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library is an ideal place for promotion of such teaching materials.

Key Words: TCM; ancient books; electronic materials; development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包含课程计划与教学大纲)编选的供教学用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材料。近代以来,中医教育模式从传统的师承教育转换成院校教育,教材成为学生学习中医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传统教材在指导学生学习、成才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中医古籍教材应引起重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型(数字化)文献得到推广,中医古籍教材也面临着数字化的机遇。

1 中医教育需要古籍教材

建国以来,不同出版社对中医教材多次出版,此类教材已形成较为稳定的体系,但在中医思维方式传承和中医学信息传递等方面仍有不足之处。

1.1 中医教材应引导建立中医思维方式

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其思维方式、基本理论、知识、技能都与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西医学体系有显著的差别。在近现代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传统文化思想逐渐被否定、丢弃,代之以西方的思想观念,形成“西学东渐”的风气。学习、借鉴西学之长应得到肯定,但片面认同西学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核,则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也为传统科技文化包括中医的传承设置了障碍。自此,西方科技文化成为评审标准,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内容被放在此标准体系中评判。因此,目前国内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所获得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潜移默化中建立起来的是符合现代科技文化观念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医高校人才培养基本是仿照西医的办学模式,缺乏学习中医药知识的传统文化背景的氛围。由此积累的知识对于学习西医知识可产生较好的迁移,而对于中医学知识迁移效果差,甚至可能形成负迁移。强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才能保证中医思维方式,学生在中医思维方式方面需要重新启蒙,教材应该引导学生入门,建立中医的知识结构[1-2]。如顾植山先生指出的“现在应该对近代以来以教材为代表的被异化和失真的现代中医理论体系作出反思并进行溯源归真了。”[3]

1.2 中医教材应全面传递中医学信息

现行统编中医教材用现代语言来表述,对经典进行梳理和白话文解释,这便于接受了十几年现代教育的学生理解。但白话文与文言文有较大差别,转换过程中也可能受翻译者知识结构因素的限制,不能全面、真实地传递古代中医文献中的信息。同时,当前现代科技文化观念几乎无处不在,教材编撰者如何能保证以传统思维方式还原古人思想?在“重编”过程中,如果现代科技文化观念起作用,对素材的选择、编次和解释将改变方向,教材不但无法将原著的内容准确无误地“翻译”过来,而且会异化、变味。《内经讲义》作为经典著作课程教材,虽经历了多次以及多数学者的编纂、分类、整理,但并未使学生认识到经典著作的原貌[4]。

所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以原著作为教材,将古籍原文全面呈现,应当是中医教育的一条可取之路。古籍教材应包括中医经典著作和历代有重要影响的中医学著作;前者如《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后者如《脉经》《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千金方》《景岳全书》《医宗金鉴》《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汤头歌诀》等。这些古籍既包括中医的基本理论,又包括古人的临床经验,具有不可替代性。

2 中医古籍电子教材的形式

以往推行古籍原著教材的难度很大,在载体形式方面,纸质图书存储密度低,检索功能不足。纸质文献与数字化文献相比,其存在形式与传播方式对人们获取信息有一定的制约。当前电子图书日趋成熟,为中医古籍数字化提供了契机。对中医药古代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可提高中医药文献资源的利用程度和使用效率,使其成为中医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源泉。

2.1 电子教材的特点

知识记录在一定载体上形成文献,文献是知识存储、传递的介质。存储载体和记录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知识传递、交流方式的变革。历史上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的数字化阅读是知识传递方式的又一次变革。电子教材便是这种新技术在教育领域延伸的产物。韩国2007年开始投入20亿美元推行电子教材的试点研究,预计到2015年全面推广电子教材;日本教育部2010年投入10亿日元用于10所小学开展电子教材试验研究;2011年,我国第一次将“电子书包研发工程”列入“十二五”重大工程项目。电子教材可以向师生提供大量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并有效应用网络资源。电子教材不仅可以作为课本,而且可以成为学生的整合型学习工具,是课本与多种教辅书、参考书融合的产物。电子教材节省纸张,能源消耗低,其成本将逐渐下降并低于印刷本教材[5]。在中医学领域引入电子教材,将会带来中医药知识学习、交流的变革。

2.2 中医古籍电子教材的设计

中医古籍电子教材面临保真的问题,即客观地反映古籍原貌,力求不遗漏古医籍的任何信息。要保证教材内容可靠,真实地传递其中蕴涵的知识信息[6]。

2.2.1 版式 教材的基本部分为古医籍文本内容,应选取当前公认的善本书作为底本,参考现存其他版本。在版式上可开发简体版和繁体版两种。简体版采用横排,将古籍繁体字转换为简体字,并断句加标点。繁体版采用竖排,不断句,不带标点,读者可通过点校功能进行句读。繁体版减少了繁简字体转化,可更好地传递古籍信息。从汉字演变源流角度来看,繁体字本身携带古文信息更全面。未经句读的书显然比加标点的书读得慢,山东中医药大学刘更生教授认为这正是古籍不加标点的智慧所在,读者自行断句过程中会加深对著作的理解,而且此后阅读速度会越来越快。笔者也发现,虽然翻译后的教材便于理解,但读完硕士、博士不得要领者不在少数。因此,对于三年、五年乃至更长期的读书规划,不必担心繁体版教材读得慢,相反这种教材是古代医家必修的基础。

2.2.2 辅助功能 电子教材不是纸质教材的简单搬家,它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媒体表现的多样化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方面。中医古籍电子教材应当能提供文本、图像、声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具有点校、检索、注释、笔记、书签、加高亮、复制、复读、超链接等功能。此外,电子教材还能对学习过程进行管理。

教材中除文本外,还应对相关知识点添加链接。原文中涉及的形体、器官、经络、腧穴、药物、方剂、人物、书籍等均可链接到相对应的图谱或文字注释;经典著作及其他医籍的重要部分录制原文朗读声频资料,便于学生跟读或记诵;有关生理功能、病因病机或手法操作等内容可开发视频或动画资料,以增强感性认识。

对于检索功能,可以开发词语检索和文句检索两种方式,分别检索字、词和句子的出处。检索范围可以限定为原文和注释、笔记等辅助资源。对于古籍中同义词、多义词、异形词、生僻字等较多的问题,还可以借鉴主题检索语言的方法开发语义检索之类更高级的检索形式。

2.2.3 参考书系统 为便于学习和理解古医籍文字内容和医理,需附设教参系统,主要为参考工具书、中医书目等。用于文字解释的综合工具书有:《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源》等;中医专科字、词典有:《简明中医字典》《实用中医字典》《中医难字字典》《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医大辞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医方剂大辞典》《黄帝内经词典》等;中医书目有:《中国医籍通考》《中国医籍提要》《中医学重要著作选介》等。此外,《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国医史年表》《中国本草彩色图鉴》《中国历代医家传录》《中医人物词典》等亦可选用。

3 图书馆是推广中医古籍电子教材的理想场所

中医古籍电子教材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可能需要经历一定时间试用、多次改进才能达到功能完善、系统可靠的目标。当前阶段这种教材形式还不能全面普及,但需要进行适当推介,让中医院校师生了解、试用以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这种新的教材形式,同时也能提供反馈意见以进一步完善、更新。中医古籍电子教材正式推出之时,各高校可能很难一步到位地用其替代纸质教材,学生也会持观望态度,这个阶段也需要推介。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是推介中医古籍电子教材的理想场所。可以在馆内设置电子教材试用区,师生感受到这种新型教材的优势后,中医古籍电子教材的推广也会水到渠成。

学无止境,中医学的传承尚有很多问题未能解决,把中医古籍原文作为教材,可以给学生留出空间,这样形成的开放式教材更有益于学习、研究。电子教材的出现为中医古籍教材的推行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这种结合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达到完好保存传统思维方式为中医学发展服务的目标。

致谢: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刘更生教授指导,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张星平.新世纪中医教材建设探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5,39(12):56-57.

[2]洪蕾.论中医思维在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中的体现[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2):3180-3181.

[3]顾植山.中医要发展教材是根本[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3,21(1):38-40.

[4]刘春援.高等中医教育教材的现状分析与改革探讨[J].中医教育,2006,25(6):69-71.

数字医学教育例8

数字影像技术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精彩,同时在应用中也暴露出数字影像技术对于人们生活的一些消极影响。科学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地扩大,人类需要承担的责任也必定会不断扩大,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同时也创造了难以估测的破坏力,它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同时也会带来完全无法控制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在应用数字影像技术的同时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现代化的信息社会成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的道德社会。

1、数字影像技术的相关概念

数字影像技术是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数字编辑机器和多功能的智能化计算机,来对影像或者照片进行储存、处理、加工、呈现、应用的一门技术。数字影像技术是多种现代化的先进技术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现代技术,其中包括数字相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等,它的应用系统主要有录像机、数字编辑系统,还有多种数字影像、音频的播放系统。

2、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1.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系统逐渐向着信息化和科学化发展,数字影像技术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优秀的教学服务,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有效地展示到数字化平台上,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随着社会对于教育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教育系统对于数字化影像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大,对于教育资源的建设必须具有科学性、技术性、教育性,因此教育技术工作者必须熟练地掌握现代化的数字影像技术,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PPT,播放老师自己制作的音频或者视频,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同时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不断地扩大数字影像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既有助于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教育体制的完善。

2.2.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随着疾病的多样化和特殊化,对于多种疾病的诊断越来越复杂,医院通过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来对各种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诊断,保障病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在现代的医学诊断中常用的检测手段有:X光诊断、超声波诊断、CT、核医学成像等等。医生在对于大量的疾病特征进行浏览时,需要对于大量的图片信息进行认知和记忆,将它们的特征进行对比。数字化的影像技术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快速重建医学影像功能与结构,对于医疗图像进行三维重组,达到可视化效果,对于需要分析的病灶结构进行细致的分割与识别。数字影像技术在医疗诊断上的应用实现了医疗诊断过程的高灵敏度、无创伤、操作简单、处理和控制人性化和智能化。数字影像技术在医疗检测上的应用为广大患者带来的福音,也为疾病的有效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

2.3.在艺术方面的应用

我们应该知道摄影是一门视觉艺术,如果没有好的数字影像技术作为支撑,摄影者拥有在好的天赋和想象力也是没用的。数字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传统的摄影指引了前进的方向,现代化的数字相机不需要胶片就可以进行照相,真正的实现了零污染,防止了在胶片的冲洗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药品,不仅防止了化学药品对于人身体的危害,同时也避免了化学药品对于生活环境的危害。数字影像技术使得现代化的摄影更加的方便、快捷,摄影者可以立即看到自己的拍摄作品,同时可以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将其传播开来,让自己的拍摄作品被多数人欣赏,给他人的生活带来快乐。

每一个摄影者都梦想着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彩色暗房,但是大部分的摄影爱好者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建设,同时他们放大自己拍摄的彩色照片的频率相对较低,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资金。但是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来临,数字图像的处理技术使得这些变为可能,一台配置较好的计算机,外加一些图像处理软件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明室操作彩色暗房,一次性的投入,永久性的受益。

数字影像技术应用中的责任

在我们对于现代化的数字影像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对于数字影像技术应用后的责任问题的承担,我们需要知道数字影像技术会对那些组织或者群体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数字影像技术使用者应当承担哪些方面的义务。通过分析总结我们知道了这些方面的责任:

(1)作为数字影像作品的创造者,必须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的伦理范围内进行自己的创造。

(2)作为数字影像作品的欣赏者和传播者,必须保障自己内心的纯洁,做出最佳的选择。

(3)数字影像作品的欣赏者需要通过付费才能对于作品进行欣赏,因此,创作者就必须对他们承担起一定的责任,保障自己作品的优良效果和价值。

(4)对于整个社会负责,数字影像作品在传播的过程中必定会在社会上形成广大的接触面,对于广大群众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数字影像作品中包含消极的思想和内容,必定会对欣赏者的观念和思维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创作者必须保持以对于整个社会负责的原则进行自己的创作。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各种先进技术的推动作用,现代的各种技术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字影像技术。数字影像技术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精彩,随着数字影像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我们看到了数字影像技术的诸多优势,数字影像技术在不久的将来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臧崴臣; 张连军;浅析商业摄影中数字影像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年06年

数字医学教育例9

Digital learning and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nursing teaching application

LiangLihong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gital learning in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teaching application prospect. Methods: suggest hospitals and department building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to enhance nursing staff'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Results: the instructor in the platform can be established network course, students on-demand select the course content;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udents according to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eds communication. Shore.i Conclusion: digital learning complementary with traditional learning mode is a good new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teaching mode.

【keywords】Digital learning;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eaching;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R3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72-01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妇科,产科及计划生育等内容,学生学习时感觉吃力难懂。传统的学习方法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学习时容易疲乏,感到枯燥,在现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数字化学习能弥补这些不足,如今,数字化学习已渐渐成为护理教学中的全新模式。大力整合知识信息资源,建设医院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也同时促进了护理教学的飞跃性进步。

1 数字化学习的特点

1.1 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数字化学习资源高度的共享性及通讯技术突破了学习空间和时间限制,[1] 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身条件与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时间及地点,只要在网上点开数字化学习平台就可以浏览老师的课程。

1.2 学习自主性增强:数字化学习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学生可以根据各人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如学生在妇产科学习期间需要了解更多妇产科方面的知识,就可以进入数字化学习平台选择有关妇产科的课程。

1.3 学习形式多样化: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多彩的互动和协作环境,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系统,虚拟教室,虚拟专科操作,还有聊天室,公告板等工具,选择独立学习,分组讨论,远程互动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例如设计“虚拟患者”可为学生提供病例情境,指导学生对该“患者”进行观察、思考、制订护理措施。还可以开设虚拟专科操作,如产前检查,自然分娩接产,外阴擦洗,阴道冲洗等专科性强的护理操作让学生进行网上演练,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学生可以组织学习小组,在数字化交流平台上相互讨论交流,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学生不只是单纯的去看,去听,去记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互动性,大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 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数字化学习的实施

数字化学习必将成为教学包括妇产科护理教学的主要模式。数字化学习包括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与数字化学习方式,三个基本要素[2]。医院临床科室要在护理教学中实施数字化学习,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 构建医院数字化学习平台,创建良好的数字化教学环境:首先要加强医院的信息网络的建设,对外能高速地连接互联网,对内有良好的内部局域网,配备足够的多媒体计算机终端到医院教室、医务人员办公室。其次整合医学知识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科医学护理多媒体课件、医学数据库、因特网上免费的医护信息资源等,这些资源为医院的护理教学提供了知识的保障。再次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自主开发或购买数字化学习的管理软件在医院的局域网中构建开展教学的数字化平台,学生随时可以通过这个学习平台学习交流,老师通过平台授课。

2.2 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信息素质教育,提高她们的数字化学习教学能力,更新护理人员的教学理念:医院及临床科室应该注重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信息意识,使她们具备发现、判断、筛选、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她们的信息技能,使其具备检索利用,传播信息能力。具体来说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软件操作技能并能熟练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一定会高效利用这些信息,提高她们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妇产科教学质量。

2.3 加强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妇产科护理教学的管理: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护理教学不同于传统的上课学习,必须探索相应的教学管理方法,在构建学习平台时要考虑如何让学生与授课老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沟通,学生之间如何进行交流学习,学生怎样才更好地掌握相应的专科知识等等。参考当前远程教育管理模式,医院可以通过让授课老师即妇产科临床护理人员、护理学生在数字化平台进行注册,老师根据个人的学科专长,实际工作经验选择适宜的讲授课程,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需求,选择相应的学习课程。此外还可以在数字化平台上建立学习讨论区或开通博客,利用这些信息沟通工具架起师生之间的交流的桥梁,从学习过程的方法、态度、心理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而不是简单地针对学生的学习。

3 小结

护理学生的临床学习是她们完成学业,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加强学生在科室的临床学习,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是帮助护理学生顺利步入临床工作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的关键,开展数字化学习辅以传统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妇产科临床的专科知识和专科技能。心理学家布鲁钠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对学习知识有内在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3],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数字化学习在培养护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探究意识等方面都有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数字医学教育例10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利用医学教育资源。首先要将目前建设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加以引导利用,确保学生有目的成体系的进行学习使用。教师可以将开放教育资源引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还可以针对知识的结构体系对课堂知识进行相关内容的延伸,向学习者进行推广,使其在课堂学习之余,进行拓展性学习,深化课堂教学。其次要积极探索和深化大学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导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利用开放教育资源。例如不少创新型教师开始尝试在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习基础内容,在课堂中通过答疑、协作、展示等多种学习模式进行知识的操练和应用,使学习者充分了解学习内容的来源,所学知识内容如何应用,充分满足课堂教学和学生知识体系的架构。

(二)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引导学习者个人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对于高等医学教育的学习者而言,当前学习的知识和未来的知识应用,大多数偏向于常识性知识的积累和实践性知识的转化,学习的发生除了个人的知识建构之外,还包括社会性、互动性的知识进行内化,通过不断的接收新的知识信息,对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进行改造和重组,从而构建新的个人知识体系。尤其是身处开放教育资源大规模涌现的时代,学习者应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将其有效迁移到工作场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高等医学教育中需要为学生创建友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在使学习者准确便捷获取知识的同时,传授其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个人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有助于终身学习。

二、智能终端技术为高等医学教育提供的新教学模式

智能终端技术日新月异,移动终端阅读、虚拟现实技术等发展迅猛,这些新媒体带来课程呈现方式的变革,更加侧重于知识的形成环境和建构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形成个人学习环境的生态系统,接下来将结合高等医学教育学科特点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医学仿真技术———增强真实学习环境人机交互新方式。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是在虚拟现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并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1]。利用增强现实技术的特点对教学进行优化,例如进行教学的医学专家教师可以通过虚拟眼镜观察患者,通过使用者观察点和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的定位相结合,记录患者症状并分析病因病机,对诊断过程和治疗过程进行一步一步的介绍,展示实践操作的整个过程,具有实时交互性。学习者可以清楚看到真实学习环境中如何观察分析诊断,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能够清晰了解他将如何实现知识获取和迁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构建能够迅速迁移的知识体系,实现完美的人机交互。

(二)医学虚拟技术———基于游戏的学习。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VR)是一种综合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立体显示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等多种技术制造逼真的人工模拟环境,并能有效的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感知系统行为的高级的人机交互技术[2]。虚拟现实技术对于医学教育中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具有非常好的呈现效果,例如对于解剖模拟训练、针灸疗法等。在此基础上,加入基于游戏的学习理念,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游戏关卡、通关秘籍等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等锻炼学习者操作技能的同时提高其合作能力。

数字医学教育例11

数字图书馆一词由英文Digital Library翻译而来,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它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储,以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的一个大型信息系统。

《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是我国第一套具有主题词、分类号智能检索的医学专业中文全文数据库系统,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出版,隶属于国家教育部。该数据库收录了我国公开出版发行的生物医学类专业期刊和相关专业期刊,整刊1400多种,部分刊3000多种,累计收录1994年至今的文献量达4 329 667篇,每年新增50多万篇。

1,1有利于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

在医学迅速发展的今天,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日趋完善,新知识、新护理模式层出不穷。只依赖于一次性教育已远远不够。佘凤英对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需求调查的结果显示,69.35%的护理人员急需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1994年由卫生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也明确作出了护士连续注册需提供护理学继续教育合格证的规定。通过阅读文献信息,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是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护理人员通过查阅资料,评价、利用资料的过程就是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的过程。

1,2有利于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提高医院竞争力

核心护理期刊中包含有国内最新护理信息及学科发展动态,通过学习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关系到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医院被推向市场以后,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通过学习及时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运用于临床工作,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护理方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2006年笔者所在科室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99%,比上年上升了4%。良好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吸引了来自湘、鄂、川、黔四省边区的患者,住院床位使用率长年为100%。

1,3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众所周知,护士工作采用轮班制,休息时间不固定。许多护理人员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如工作忙、家务重、院外住宿、精力不足等等,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图书馆学习。局域网上的数字图书馆以其方便快捷、随意性强的优势,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得各个班次的护理人员都能有机会得到教育。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也能通过迅速查阅资料做参考,及时得以解决。这样,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不仅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自信心,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书写论文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近两年来,护理人员护理论文的书写参加率为100%,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文章两篇。年学分合格率100%。

1,4有利于节约资源

数字图书馆的年使用费为每年2万元,而该院在这之前每年用来订阅期刊的费用需3万多元,此项即节约开支1万余元。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通过去上一级医院进修、学习、短期业务培训、参加各种专题学习班及学术讲座等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费用相当高,这就显示出了自学的优势,通过局域网自学也能获得国内外最新医学科研信息、先进的经验和方法,既经济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继续教育方法。

1,5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