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31 09:21:52

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例1

(2)“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自我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一贯坚持的方式方法。主要依据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原理。只有包含有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只是一种外因,永远不能代替受教育者的认识、内化活动和实践外化活动。教育者要时刻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激发受教育者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形成良好的双向作用。

(3)“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仅要依靠耐心的引导,同时还要加强科学的管理。有效的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管理的不得当,很有可能导致各种思想问题的出现。只有通过管理这个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渗透到实践中。总之,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引导教育,教育必须有管理做保障。教育要落实到管理当中,管理升华到教育,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作用。

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例2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6-0080-01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明显增多。因此,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一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眼全增强全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胜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注重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一、促进社会和谐局而形成,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

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例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249-02

2012年11月8日―14日,党的十胜利召开。在十工作报告中,提出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十提出的新目标,可以了解到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工作全面展开的事业,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深入领会十精神,与时俱进,全方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十确立的经济目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的三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而劳动者是这三要素中最积极、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同志说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是靠物质技术,二是靠文化教育,三靠政治思想工作,后两者都是精神作用。”[1]因此,要提高劳动效率,就要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有效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促进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并且要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上升。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养,这就要求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注重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形成不断创新的思维模式,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为人处世能力,以使其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形成协调合作的工作关系。

2.十确立的政治目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导向

十确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要求人民民主不断扩大,进一步发挥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是进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只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发挥其导向作用。“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并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民主意识,使大学生认识到要正确使用权利、全面履行义务,从而培养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3.十确立的文化目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文化建设提供精神保障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就要增强文化软实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使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十报告中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刻保证工作内容的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由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会形成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等的负面思想,社会上也存在“民主社会主义”等理论思潮,只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先进文化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才能使主流意识形态深入大学生内心,使大学生成为爱国、诚信、明礼的高素质公民。

4.十确立的生态目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生态文明提供观念指引

从我国当前情况来看,资源约束越来越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系统一步步地退化。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要努力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之中,建设美丽中国。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形式政策课的课堂教育和有效的社会实践,使大学生了解到目前我国资源、环境现状不容乐观,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同经济等方面建设同样重要,领悟到我们不能再走以前那种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路子,才能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他们树立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观念,改掉自身一些例如乱丢垃圾、践踏草坪的坏习惯,并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

二、密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进一步优化教育内容

一是教育内容要及时更新。例如2010年末,我国人口已经达到13.41亿,可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比1997年少了1.23亿亩。从这种数字对比中可以发现,我国人口大幅增长的同时,耕地面积却少很多。当然,目前2012年的数据也必然会发生变化。再如十中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只有教育内容及时更新,才能使大学生了解我国具体国情的变化,增强他们的危机意识、使命感、责任感;才能使大学生深刻领会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调整,提高自身政治觉悟。二是教育内容要纵横交错。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帮助人、关心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关注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大题目,也要关注生活细节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在内容设计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不能是只谈理论的空中楼阁,使教学内容成为学生人生经验的一部分,让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

2.进一步完善体制保障

一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不仅指思政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老师,重点还包括高校辅导员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就是要加强任课教师和高校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定期为他们开设理论学习辅导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其次是要培养他们的业务能力,使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勇于创新,积极改进教学及工作方法。再次,加强他们的组织队伍建设,那些在事关原则、立场和方向这种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要完善评价机制。目前高校中出现很多教师对自身工作产生疲倦感,尤其以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最为突出,这主要由于辅导员工作过于繁杂,不仅要进行党团工作管理,还要进行学风建设、就业思想指导等工作;不仅要了解每个专业的特点,还要关注特殊学生;不仅要按正常工作时间上班,还要在下班后走访学生宿舍、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同时辅导员工作不仅要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还要对家庭负责,这也容易使辅导员产生角色冲突。而同时,对辅导员激励措施的相关政策法规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或者政策本身就不完善。因此,要完善评价机制,通过构建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使辅导员工作效果能够明显表现出来,从而建立可行的职业晋升渠道,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干劲儿。

3.进一步丰富教学途径

一是要完善多种课堂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不应该是单一的、僵化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这样容易禁锢学生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法、课堂分析讨论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二是要开展各样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社会实践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布置实践活动时要注意对学生的思想动员,在实践活动进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思想鼓励,在检查时间活动成果时注重表彰先进与思想疏导相结合。从而在丰富学生社会经历的同时,使书本的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使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三是要灵活运用新老媒体工具。新时代,在报纸、杂志发挥信息传播作用的同时,网络、短信平台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网络、短信平台传播的信息比较杂乱,真假难以区分。因此“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灵活准确地运用网络、短信、报纸、杂志等媒体形式,也可根据他们不同的特色将其结合,使新兴媒体与纸质媒体一道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反对思想禁锢和一手软一手硬的条件下关注大学生、关心大学生、关爱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的青春在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焕发出无限光彩。

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例4

中共中央国务院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并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关乎全党全社会的重要工作,是当前最紧迫的战略任务之一,只有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才能够保证大学生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应该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发展趋势,对教育方法和教育路径进行拓展延伸,希望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与新时期的新历史任务相吻合。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本内涵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发展是时展和当前社会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即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转变过去局限于高校中的发展现状,向着全社会范围进行有效拓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保证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效能的全面提高,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逐步构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思想格局,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践行,从社会化发展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的认识,进而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逐渐形成相互融合、渗透、促进的关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1]。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从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发展,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必然,具体分析,其客观必然性在以下方面有所体现。

1.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表现出对有较高政治素养人才的需求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下,在中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亟需大量政治立场坚定并且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人才,只有具备一定的人才保障,担负起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和责任,才能够有效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效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2.有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在学生进入到高校开始接受思想教育后,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并且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也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国家建设活动的发展日渐加强[2]。而对高校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希望能够引导大学生对社会建设政治责任形成正_的认识,进而逐步完成价值理性和意义世界的构建,对大学生价值目标和政治理想的塑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当前高等教育实践中,要想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并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措施,希望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为大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际联系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偏差,仍然存在理论和实际脱节的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创新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要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联系,就应该尝试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进程,结合社会要求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增强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以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有效推进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也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背景下取得新的发展成果[3]。

三.践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主要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问题,还涉及到实践教育方面的内容,要想真正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发展,就应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从高校范围内向社会进行有效的拓展,力求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造成为社会工程,成为社会共同任务和追求,这样在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够逐步取得理想的发展成效。

1.充分发挥党和政府部门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发展并不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无限的拓展延伸,也不是政府部门真正的放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限制,让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应有的束缚,而是要在党和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科学延伸,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力和约束力[4]。具体来说,在高校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想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发展水平,政府部门就应该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参与其中,发挥自身主导和指导作用,从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战略高度,真正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始终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放置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上,让全社会都积极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为学生的成长构筑良好的社会环境。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在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社会资源和政府保证作为支撑,高校要想真正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体系,就应该将党和政府部门的领导作为核心内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全面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促进学校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在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高校发挥着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高校内部构建德育教育体系,能够借助德育教育的作用,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正确的指引。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高校教师应该秉持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通过对学生实施言传身教,对高校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5]。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社会化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加强与学生思想问题的联系,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此外,在全面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对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处理,将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进而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用,切实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唯有如此,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真正呈现出社会化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也能够得到全面凸显,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全面构建高校和社会双向联动机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成长存在紧密的联系,要想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应该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性,进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尝试构建高校和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双向联动机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全面发挥。

首先,应该积极构建学校和学生家庭进行有效沟通和联动的机制,将学生家庭作为学校和社会双向联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进程,让学生从学习家庭美德,接受家庭德育教育入手,逐步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其次,积极组织高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验,进而逐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为社会责任的履行奠定坚实的基础[6]。唯有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也会有所增强,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如此,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就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相应的教育和指导,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步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快学生的成长进程。

最后,充分挖掘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形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让全社会都参与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辅助。在具体操作方面,应该将大W生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和理论指导工作等与社会新闻事业、文艺事业、出版事业等进行有机结合,加快信息传播,并构建特殊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真正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思想合力,助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7]。

四.结语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成就事业的准备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和未来事业成败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十分有必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发展进行分析,进而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希望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蔡暄,蔡桂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探析――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背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44-46.

[2]高天.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

[3]胡澜,陈耀辉,焦义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路径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36-38.

[4]孙丽丽.自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对策探析[J].理论观察, 2016(12):175-176.

[5]贾静.社会化网络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江苏高教, 2015,184(6):130-131.

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例5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区是人们进行工作、生活、学习和交往的稳定的场所,对于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来说社区每一天都在影响着他们的生活。社区文化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区居民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风貌的提升和塑造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因此,面对当下城市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创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1创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

社区不仅是生活的家园,同时它也是人们的精神家园。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利于人们道德法律政治素质的提高,起到优化环境、增进人际关系和促成社会和谐的作用,也对未来城市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1.1创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当代城市社会的发展早就不再仅仅局限于寻求基础设施完善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了,精神需要的满足更加凸显。社区工作的现状也让我们看到了社区工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果工作开展不好它将直接影响到社区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诸如“”此类歪风邪气的侵蚀,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作为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努力的通过各种社区教育载体发挥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提高社区民众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动力和支持。

1.2当前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虽然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依然存在着年龄大,文化水平偏低等问题,管理能力有限,工作作风不扎实,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难以胜任。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直接制约着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由于社区工作的繁琐和艰巨,待遇却相对较低,许多年富力强的社区工作者工作积极性受到制约,出现了社区工作者队伍断层的现象。第二,目前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意识不强,缺乏创新精神和工作的决心,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不高和覆盖面狭窄。第三,开展文化活动经费紧张,场所简陋导致,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单一、内容简单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不能够很好地贴近民众的工作,实际。[2]

2创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2.1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结合社区工作内容杂,难度大的特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投入是很有必要的,但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许多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的社工人才就业并不乐观,如何实现社区工作队伍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社区工作者的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实现社区居委会和职业社区工作者“选聘分离”十分必要。居民票选出的社居委下设办公室,由专业人员组成社区工作服务组,聘用成本可由政府提供,属于政府购买的人力服务。其次,大力发展社区工作的志愿者队伍,也是社区服务的人才资源的有效补充。国外有很多这方面的经验,比如对于从事社区服务的非政府组织,每年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对服务所得提供免税政策等。还有一部分国家强制在校大学生必须从事一定时间的社区志愿服务,否则无法正常毕业。这些参与社区服务的志愿者不仅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而且也学到了很多技能,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2.2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

环境因素对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优化社区的教育环境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达成。第一,社区的基本硬件设施要提高,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物质基础,文化教育必将受到限制。很难想象一个脏乱差的社区能有高质量的文化生活。恶劣的社区环境容易使人滋生堕落。第二,优化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积极进行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在社区管理服务中加大思想政治相关内容的宣传教育,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社区基础性工作来抓。第三,加强社区的风气建设,端正社区服务工作者的工作作风,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区服务的思想。良好的风气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尤其是可以有效地抵制社会中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人们思想的侵蚀。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达到,还要有赖于社区内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3]只有将社区内的各种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并形成合力才能实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促进民众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获得良性的发展。

2.3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制度建设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才能将其继续向前推进。很长一段时间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所以相对薄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教育工作组织机制,有些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甚至处于无人管,无人做的状态。所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要得到足够重视,各级党委要深刻认识到基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一方面要不断探索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社区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只有这样社区的党组织才能在组织和思想上引导社区民众,为进一步地开展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基础。在明确领导责任的基础上建立科学考评,认真制定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划和评估标准。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加大社区的制度建设,实现社区的规章制度和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保持一致。针对社区不同群体制度的制定还必须保持一定的层次性才能更好地满足民众的教育需求。[4]

3结语

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是社区居民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需要,也是国家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立足社区居民思想政治素质实际的基础上,建立全方位、多层次、有实效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只有逐步提升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优化社区的整体环境和风气,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作用,才能实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突破,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宇海叶.论如何开展新时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城市经济,2011(11).

[2]刁义峰,陈华.加强和创新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J].江南论坛,2011(08).

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例6

前言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影响下,高等教育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顺应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变化,增强工作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培养出新时代道德品质优异、坚定社会主义信仰的大学生。实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创新方法和途径,以内容和手段为核心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责任和目标。

1、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缺失

1.1外部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外部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敌对势力对大学生思想的渗透重围停止。改革开放遇到了瓶颈期,社会上种种不良影响了大学生思想的健康发现。社会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支持不够,产生各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偏见。

1.2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高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应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工作,社会、高校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的重要性,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明确方向,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重新认识和解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点

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上应该坚持“以大学生为中心”这一根本原则,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置于适应时展要求之中,将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大学生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维和新意识。

2.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形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突出内在的自我教育和榜样教育方法,以大学生身边的实际事例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借用榜样的力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既有针对性,又有目的性。

2.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突出教育引导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利用心理学、社会学、美学和现代管理科学等知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突出网络的教育功能,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丰富和发展

2.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领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应该突出学校、社会和家庭综合教育的作用,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社会,通过综合的教育领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途径的思考

3.1发挥大学生心理咨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助作用

心理咨询对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和障碍有着及时和有效的干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利用心理咨询起到对大学生心理失衡、心理疾病的调整和治疗,进而使大学生找到困扰自身的心理原因,让大学生能够更客观、正确地看待自己,形成对学习、生活、发展、前途、人生方面正确的认知和理念。

3.2发挥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元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谋求对网络的积极互动和良好契合,以网络的魅力增进大学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接触,形成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方式和途径。当前一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以及开始了对网络元素的应用,通过互联网的运用开拓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和新局面。可以利用校园网将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经典送到大学生面前,为他们营造一个唾手可得的学习环境和网络空间。可以利用校园网的互动性展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讨论,以充分讨论和正面引导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观点和认知。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发挥自身专业上的优势,建立网络上师生就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交流的平台,给大学生一个正确的方向指引。可以利用网络形式灵活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际思想问题制作成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和软件,用趣味性吸引大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娱乐休闲统一起来。

3.3发挥社会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

在发挥大学生知识优势、能力优势的背景下,积极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在学以致用的基础上,让大学生接触到农村和贫困地区实际,从思想上提高他们的觉悟。利用大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积极开展为社会和群众的服务,通过主动的社会实践建立大学生建设国家的责任感,增强大学生必须刻苦学习的使命感。以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为中心发动广大大学生到各类社会活动中区,通过团队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净化他们的心理,努力构建大学生高层次的思想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力的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级阶段,在全社会高度重视高度教育和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重新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再次解构,通过意识、形式、方法、载体和途径的创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彻底地变更,使其更能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实际,达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目标,深层次地促进大学生真实、全面、高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厚军.科学发展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与统筹——基于南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进行路径探索[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10)

[2]翟惠根.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内容在网络化条件下的转化运用[J].职业圈,2007(18)

[3]汪媛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举措[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

[4]申覃,刘定平.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内资源的整合与利用[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6)

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例7

一、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

同世界上任何其他古老民族和国家一样,我国古代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称谓,但客观上却存在充满阶级色彩和政治教化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名实俱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创造和伟大贡献。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思想政治教育便在党内和群众中慢慢开展起来,以后更是逐步丰富和创新,发展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成为我国思想教育与政治工作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方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从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4](P310)到“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5](P803)“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6](P449)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工作的组成部分和必要任务,为党的事业取得成功和国家建设顺利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从思想政治工作的产生一直到现在,无论是在党内进行的思想教育,还是针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政治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始终没有削弱,但其实施方式、组织管理、工作内容等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当代中国,特别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趋势以及市场化、现代化的国内体制改革中,思想政治教育遭遇了新形势、面临新情况,出现了新变化。总结起来,这些新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发展趋势上,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复杂化、系统化和综合化的态势。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经济发展方式、所有制实现形式、利益分配格局、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增加了思想要素与经济社会变革中多个诱因、多重关系之间的制约性、关联性和一体性,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和事件的多端性、频发性和复杂性,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复杂化、系统化和综合化的态势。为适应这些变化趋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扩大覆盖面、提升影响力、增强联动性。

第二,在组织管理上,从单制性的工作格局向统合性工作格局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管理职能的调整,原来较多地归口到党委宣传工作中、受党委单独领导和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逐渐朝着党政工团和妇少机关齐抓共管、教学化和活动性主辅渠道相互配合、多元介入的组合管理、多口协调、各负其责的统合性管理模式和工作格局发生转变。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管理和工作格局的变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外的沟通和协调、提升组织管理的效度和信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化、规范化的要求也日益凸显出来。

第三,在工作思路上,从经验式工作方法向科学化教育思路的转变。党领导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初起步于针对红军思想教育而开展的政治宣传。由于受时代条件和历史任务的制约,当时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在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且多凭着尝试和经验而进行的纯粹实践性的工作,工作中的制度化因素很少且不起主要作用。这样,思想政治工作长期采用的是感性化、经验式的工作方法。改革开放以后,思想政治工作逐渐向科学化和学科化迈进,慢慢摆脱了仅靠感性和经验支撑的工作方法,日益转向科学化的教育思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创立,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开始了从政工到政教、从宣传到教育、从人治传统到法治理念、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组织、从听凭感知到探索律则、从无章无法到有理有据的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上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生的新变化,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时代任务和应对举措的变化而发生的,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走向系统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进程中所呈现出的基本态势。总的来说,无论是在工作范式还是在建设思路上,思想政治教育都正逐步走向成熟和体制化。恰恰是上述新变化的出现预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命题和要求。

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成因

制度是对社会或对象系统的组织要素和整体发展起到章制规范、刚性规约作用的条理化、体系化和法度化的规则和标准。不论是宏观的社会系统还是微观的具体对象,制度都是维系、保障其稳定存在和健康发展的基础。邓小平在谈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时指出:“最重要的是一个制度问题”,“制度是决定因素。”[7](P308)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如此,不论是作为一个工作系统还是作为一种实践模式,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构建和发展系统化、体制化和综合化的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呈现制度化的发展态势,是应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形成的。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制度化发展的要求。制度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和态势之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目标理念无不包含着鲜明的制度化要求和制度价值取向。这些目标理念的落实推进依赖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化进程,也必然产生制度化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实现上述目标理念过程中发生并发展着的实践,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受经济社会制度化发展趋势、实现过程和基本目标的规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制度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经济社会制度化的题中之义。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也受经济社会制度化发展成就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经济社会制度化发展的结果和表现。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我国政治社会化深度推进的需要。政治社会化是我国政治民主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主化建设的客观进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和基本形式,其实现性和公信度直接影响着政治社会化的效果。政治社会化不仅需要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提供助力和支持,而且政治社会化越是深入推进,就越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按既定的标准和规则获得健康、有序的发展。由于制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健康发展的前提,政治社会化若要获得持续而稳定的有序发展,就必须依赖于制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就成了政治社会化的必然要求,成了政治社会化深度推进的客观需要。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结果。众所周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经验式到科学化的探索,期间也历经过重大挫折。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步伐的迈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建设逐步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呈现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推进的态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和实践工作相互补益、共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应用、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学术交流活动和规章制度建设等深入发展、齐头并进。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各项建设共同的、必然的要求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健全化、规范化、系统化和体制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不仅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成为其必然结果。

三、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本质特征

简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模式和控制方式的程序化、规范化和机制化。尽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受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它却直接受制于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体系和政治发展道路,即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体系和政治发展道路,就必须有与之相应的那种等质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这一点,既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所承担的根本任务决定的,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政治性所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8](P27)这一论断,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发展原则,同时也蕴含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基本特征,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在组织保障层面上的根本特征。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是党从事和领导革命与建设实践的产物,须臾也离不开党的领导。在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推进和发展的过程中,党的领导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和理论发展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有序发展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政治基石。从性质和作用上看,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的领导。党的领导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提供根本的组织保障和方向指引,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脱离了党的领导就必然会背离正确的政治方向,损害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从而走向邪路和歧途。当然,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一方面要划清党的领导的范围,明确党的领导的实质,即党的领导不是无所不包、无事不管,从而越俎代庖、以党代政或以党驭民,而是大政方针的领导、基本路线和方向的领导;另一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也不能僵化党的领导,而要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即“为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制度。”[7](P342)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在服务宗旨上的根本特征。制度是由人创立的,也必须以为人服务作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附着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始终服务于人民为根本宗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必须以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利益关系为准则,按照维护国家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意愿、保障人民的利益、发展人民的福祉的标准来推进。邓小平曾经指出:“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9](P23)这样的标准在本质上是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标准息息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中的各项工作也必须循此标准而行,丝毫不能例外。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化方向,要求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制度的构建及其落实始终维护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本色,始终把人民是否高兴、是否满意和是否答应作为实践的出发点,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制度的内在支撑点。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在发展理念上的根本特征。自古以来,德法兼融才能出良治。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如同车之双轮和鸟之双翼,合则两美、离则两伤,二者不但是并行不悖的,而且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虽然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本色,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思路,但并不是以实现“人治”为目标的。为避免经验式、人为化的模式阈限,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必须坚持法治化方向,走法制化道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方向和国家法制化的基本目标,也应当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发展理念。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坚持依法治国的发展理念,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构建和落实必须严格法度,依法循法,遵章建制;其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发展目标和价值取向是建设法治国家,支撑国家的法治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制化运行水平和管理效益。按照依法治国的理念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发展中的秩序性、组织性和体系性,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朝着体制化、机制化、法制化方向迈进、与国家的法制系统逐步融合并提升自身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在组织保障、服务宗旨和发展理念的根本特征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三方面虽然可以以单独存立的方式为标志,但必须结合并有机统一起来才最终形成和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本质。道理很简单,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三者不能完全分离,也不可割裂开来。三者的统一不仅指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政治方向和价值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发展理念和建设主题,由此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本质特征。

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从特殊的、不固定的和非健全的发展方式向普遍的、固定的和健全的发展方式转化的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成熟化、完备化、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变迁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是关涉思想政治教育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合理、切实的建设思路,也处理和解决好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最关键、最紧迫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在我国公民社会中的思想认同性、体制代表性和参与实践性方面的问题。

1.提升全社会公民的制度意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认同观念

在一个社会中,公民的制度意识越强,就越有利于各项制度的建构和落实,也就越能促进社会的有序运行和良性发展。由于受到长期封建传统和人治意识的束缚,我国公民的制度意识还比较薄弱,建立制度并遵守和践行制度的能力还不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属于社会的制度建设系统中的一部分,与全体公民的制度建设意识息息相关。故此,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就有必要首先提升全社会的公民制度意识,从思想意识和观念上培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理解和认同。提升制度意识和强化制度认同观念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公民社会对于社会整体制度建设的认同,二是公民社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认同,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本身的自我认同。为提升公民制度意识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认同观念,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制度教育,增强人们对制度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价值意义、思想内涵、模式构型和发展过程等各方面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2.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质量,发展制度对理论和实践的代表能力

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例8

[作者简介]黎齐英(1965- ),男,广东茂名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生处,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宋德源(1978- ),男,江苏徐州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思政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广东 茂名 525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相互配合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CZ01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051-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推进与发展,信息网络与虚拟空间的拓展,一元格局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元文化共同存在的格局。“处于这样社会环境下的青少年,其思想认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形成与发展,绝不是单一因素影响与作用的结果,而是持不同价值观的主体,在社会综合化、高度社会化进程中进行比较与选择的产物”。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绝不仅仅只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部门的事,也绝不仅仅只是学校单方面努力的事情,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与努力,构建立体式、交互式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平台,形成强而有效的教育合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的现实依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很多高校也都注意到了工作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纷纷提出“齐抓共管”和“主动出击”的口号。然而,遗憾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齐抓共管”和“主动出击”多半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从总体上看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的‘交叉与共融’,多是各部门封闭运行自我扩张的客观结果, 也就是说,这种共融的绩效不是部门间优化‘经营结构’的超值收益,而是‘包打天下’放量投入的结果”。大多数高校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配合的载体和平台,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互动来说,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职能部门之间、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责任对接,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作。学工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宣传部等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部门自唱“独角戏”,互不干涉“内政”;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教学教辅、后勤单位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学生工作系统的事情,与本部门关系不大、或者没有关系,只要是与和学生有关的工作,全都推给学生工作部门,根本谈不上协作和配合。学工部成了“多管部”,辅导员成了“消防员”,每天疲于应付各类事务性工作,得不到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与支持,难以组织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2.学校与家庭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互动。亲情的力量非其他教育力量可以相比,家庭教育在学生的品德塑造、习惯养成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实中诸多高校与学生家长往往缺乏相互主动联系和沟通。高校很少主动把学生在校的思想动态、日常表现等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即使有沟通,也通常是学生出现问题以后,为了知会家长和寻求协助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主动和家长联系。同样,相当多的家长认为,子女进入大学,日常管理教育引导就是高校的工作,家庭只需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就可以了。于是,在子女进入大学校园后,就不再或者很少过问子女的事情,对其关注不够,忽略了子女心理变化。事实上,如果学校和家庭能经常相互主动沟通、联系,共同关注、教育学生,有些问题几乎完全可以避免。

3.学校和社会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互动。人是现实中的人,是各种错综复杂社会关系的综合体,大学生也不例外,社会上的种种表现直接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学校与社会缺乏必要沟通和联系,有时会引出很多负面效应,直接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学生已进入思想与行为的活跃期和独立期,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信息的影响范围之广与力度之强,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学校、家庭对他们的影响。尤其是社会上一些负面信息,加之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和过滤能力不是很强,严重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甚至可能直接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相抵消,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上的“孤岛效应”。

二、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的理论基础

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曾经阐述过合力论的思想,他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地、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根据恩格斯的历史发展合力论思想,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历史发展是一切因素相互交叉、相互作用产生的共同结果,社会正是在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合力中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掌握的不仅仅是理论,更重要的是掌握理论中所蕴含的方法。我们要站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上认真把握合力论中所蕴含的整体性思维,把人、自然和社会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各要素的协调、配合和相互作用,要关注事物发展的整体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可以说,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思想不仅为我们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也提供了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基础。我们既要完整、准确地掌握其思想精髓,又要在社会实践中把握和运用好所蕴含的观点和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所面对的对象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而人的思想是在纵横交错的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任何单一的教育都无法塑造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大学生思想素质提升就是由学校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共同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合力机制的构建能够整合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形成一种教育合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合理的因素,优化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方力量,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不断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快速、高效运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是指高校、家庭、社会三者关系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学校部门与部门、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彼此交流互动、彼此相互积极作用的过程以及由此而产生、建立的以生为本,以校为中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和载体。我们既要研究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每个因素的各自作用和优势,又要研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重视所有因素协同并进的优化整合作用,从而引导和调控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向与大小,使系统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果和协同功能,进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良性、高效运转,实现最大优势和合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是一种集体力的重要体现,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负责,以彼此之间分工协作为前提,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共同作用于大学生所产生的综合教育力量。基于此,我们必须及时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使学校各部门之间,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有机统一协作起来,呈现出“多兵种、立体化联合作战”的趋势,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良好局面,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的路径与意义

1.构建学校内部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平台,形成部门有机结合的教育合力。“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涉及的事情、内容、对象十分广泛,校内各部门、各工作环节、各教职员工均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学校的每一个部门、教职工都应该身体力行,自觉主动地去实践为人师表的深刻内涵,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校要站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高度,对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问题要有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改变 “思想政治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走出“在加强声中削弱”的怪圈,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高校要通过制度保障与体制创新建立起以学工部门为主导,各部门积极配合,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机制,使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分工合作,共同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学校要以完善校园信息化设施为基础,积极创新教育载体和形式,建立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信息化互动平台,让“润物细无声”的熏染和积极有效的理论灌输密切联系起来,从而使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受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管理和渗透,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达到和谐统一。“一项教育活动,从组织力量、拟定计划方案、具体实施,到跟踪变化、调节修正、检查落实和最后目标的实现,只要有一个环节没衔接上,一项工作敞开口子,某个部门或某个领导不予重视,就会出现力量多项分支,就会降低教育的整体合力,延缓或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的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让学校形成整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构建学校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平台,形成校家有机结合的教育合力。“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终生的、持续不断的相互教育和影响的过程。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完善教育体系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意识培养、习惯养成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动沟通的缺乏,必然会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构建学校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平台,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切实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使之与学校教育实现有机统一,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构建学校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平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高校成立由学工部门主导,相关部门参与的大学生家庭教育协调指导机构,制定相应的的制度和措施,统一协调与家庭互动工作。各二级院系具体落实同家庭的联系和沟通,以便及时发现大学生在思想、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引导、解决。第二,高校建立群、飞信等多形式、多载体的互动平台,引导家庭正确认识互动平台的构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予以积极配合,让家庭能主动参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积极与学校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能对学校传达的信息进行及时反馈,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3.构建学校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平台,形成校社相结合的教育合力。“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现实中的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参与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孤立的,不能与社会脱节,“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和社会实践,其政治思想品德等总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参与社会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又通过社会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产生实际意义”。社会教育是影响和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也深刻影响着社会教育,“可以说社会上有什么,校园就有什么,社会文化的波动都会波及校园。但是校园文化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经过精心组织和管理而形成的,所以对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同时又对社会具有积极的辐射功能,由此可以看到,校园文化的高层次性和优势。从实践方面来考察,历史上的新思潮、新道德都是由校园走向社会并影响整个社会的”。当前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必要沟通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高效发挥。学校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教育,加强大学生社会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融入社会、认识社会,升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引导他们自觉抵制和消除社会负面影响,并在实践中体会社会的真、善、美,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高校要把行为社会评价体系积极引入到学校教育中来,对大学生做有的放矢的教育和引导,通过社会公共伦理规范和评价来规范大学生的言行,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符合时展需要的人。同时,社会也积极履行自身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净化社会风气,优化社会环境,分化社会信息,配合学校化解社会负面影响对学校教育效果相抵消的状况,努力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统一和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在多元价值并存的社会中保持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社欣,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与实践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

[2]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苏众.构建高校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格局的实效性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9).

[4]许涛.略论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机制[J].河南教育,2007(8).

[5]严美贵.创新工作机制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J].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6]闫玉,王靓.略论大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9).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08-26.

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例9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1―0174―04

植根于社会与人的发展诉求之中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是对现代社会和人的发展的现实回应,也为现代社会和人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能之路,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如概念、本质、功能、价值、目标、内容、方法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体制的贯彻落实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其活动的方式、本质、功能和价值又必然会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式、本质、功能和价值的发展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只有认识并积极适应这种发展,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式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活动的方式应从单子式主体向交互式主体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活动方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式。

从人的活动的视角来看,由于人们有更好地生存并发展自己的需要,尤其是有德行修养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刚好能满足人的这种需要,于是就成为人们发展自己,尤其是发展思想品德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本身的一个业已形成的、特有的生存发展方式”“是人们认识和发展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的需要和生命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德育功能之所以能够展现和实现,根本在于人有德行修养的需求”。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社会主导的思想道德文化为共同的活动客体结成了“主体一客体一主体”的交互式主体关系,并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情感的交流互动,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构建活动的动力系统、导向系统和调控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引导受教育者吸纳、认同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发展由自发状态转变为自觉的思想品德构建活动。而且,当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目标完成后,教育者也能够得到更多的教育知识和经验,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价值与意义也能有更深的理解。因此,对教师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思想品德构建的活动过程,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在与社会主导的思想道德文化相互作用中不断构建其精神世界和价值生活的过程,是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将外在的思想道德文化、社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自身思想品德发展并创造新的思想道德文化的过程。

因此,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再也不能以单子式主体开展活动,而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和自己的一种生存和活动方式,在按一定方式形成的教育共同体中与学生进行合作、沟通、交流、对话、竞赛等交往教育实践,关注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并促进自身的发展。而且,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非常复杂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任何单一的主体观都可能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主体一客体”的模式中,使本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成一种“工艺性”的工作流程而产生机械化模式倾向。为什么以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受欢迎,实效性不佳,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往往把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只知道“我打你通”式地单向灌输,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

二、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活动的本质应从工具性向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活动本质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意识形态的宣扬满足了阶级统治的需要而成为工具。在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具有历史必然性。马克思认为,“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也就是说,统治阶级为了确保本阶级的思想占统治地位,就要像支配物质生产资料一样,支配精神生产资料,也就是发展与一定经济基础相适应并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其中包括意识形态及意识形态机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就是其中的一种。因此,出于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统治地位的需要,任何阶级社会都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然而,我们并不能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了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具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地位的政治功能就认为它的本质只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满足人的需要,促进或实现人的发展与完善才是最根本的事情。这种以人为目的,为人的发展和完善服务的内在价值,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所在。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思想政治教育为阶级、为社会服务的一面,也应该看到它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有其“建设人自身”的根本属性。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属人性,以及它对人实行精神引导,促进人的发展,才使其具有根本目的性。也就是说,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既需要考察其满足阶级与社会需要的一面,更需要回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去追求它的属人性,既要看到它的工具性本质,也应该看到其目的性本质。

表面上看,工具性与目的性是对立的,但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表现,在实质上,两者是统一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工具性是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的表现,目的性本身就包含有工具性的成分。两者的区分只不过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角度与层次不同而已,“相较而言,工具性是低层次的属性,目的性是其终极属性”。强调工具性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所体现的意识形态、所表现的阶级实质,不会因为全球化、社会化的趋势而消失;而以人为本、建设人自身的目的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之使然,是其教育职能的深层应用,这不仅没有违背工具的效能,相反却使思想政治教育为阶级、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放置于目的性基础之上。工具性正因为有了目的性而有了发展的根基,目的性正因为有了工具性而有了社会的支撑。

综上所述,只有工具性(维护阶级统治需要)与目的性(满足人的发展需要)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或忽视、淡化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可取的。

因此,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本质上是疏离社会生活,只是满足政治需要、服务政治要求的工具的“传声筒”、“社会代言人”角色,转而从“现实的个人”的需要出发,贴

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要站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的高度,向受教育者宣讲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讲者;同时也要以人为本,尊重受教育者的现实需求,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做他们健康成长的引导者。从“传声筒”角色向“宣讲者与引导者”角色的发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新要求。

三、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活动的功能和价值应从侧重社会功能、社会价值向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的统一、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者,其活动的功能和价值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决定的。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一定义,揭示了教育的两种基本功能和价值――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一致性。作为人与社会中介的教育,其基本功能在于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促进人的发展,通过培养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一致性决定了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这两个功能和价值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教育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就必须满足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提高人的个体和群体的素质;教育为促进人的发展,就必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使社会能提供人的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资源。

作为教育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人的思想品德的发展这两种基本功能和价值,而且两者是统一的。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为实现或维护统治阶级统治服务的同时,也对整个国家、社会的正常运转与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与精神引导,是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这基本上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即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时呈现出来的“维系社会生存、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社会管理”等功能和价值。的确,从‘‘社会哲学的视野来看,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并且在社会大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维持现存社会正常运转,支持社会良性运行的一个重要系统,其“服从和服务于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和“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地位是独立的和不可替代的。

另一方面,正如前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与目的性时所强调的,思想政治教育塑造社会的人、满足人的政治文化需要,固然有维护一个阶级政治统治的现实,但对人的发展与完善的推动才是其真正的目的所在。“提升人性、促进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本质表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是价值主体的需要――人的政治社会化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满足人的政治社会化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总和,是两者质的规定性联系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质的规定性的综合统一。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有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其目的性本质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还具有引导个体思想和行为、激发个体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规范调控个体思想和行为等个体功能和个体价值。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只能是通过其个体功能来实现。“德育的个体主要表现为教育对象的品德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最一般的意义和最直接的、个体的、本体的功能就在于人的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最终是要通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来推动社会进步。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基本功能和价值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教育实践上,人们却总是更加侧重其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相对忽视了个体功能和个体价值。这种认识和实践上的片面性,必然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事实上,尽管侧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是历史地形成的,但历史也同样告诉我们,只有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相统一、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能持久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无论是从理论要求来讲,还是从借鉴历史经验来讲,或是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来讲,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必须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的社会哲学范式中走出来,更加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和个体价值,实现角色的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的统一、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以人为本,通过引导、规范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激发受教育者的精神动力。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涵盖了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和旨归。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实现其活动的方式从单子式主体向交互式主体发展,活动的本质从工具性向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发展,活动的功能和价值从侧重社会功能、社会价值向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的统一、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发展,就是要与受教育者一起,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情感的交流互动,引导受教育者吸纳、认同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促进受教育者知、情、意、信、行均衡发展和思想品德自主建构。

[参考文献]

[1]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2,(12).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起源及本质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例10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060-01

一、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搞好其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企业要想可持续地发展,必须保持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职工首先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积极工作,乐于奉献,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企业的发展依靠职工,职工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的同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每一个职工都以工人阶级主人翁的态度对待企业,把企业的发展当成自己重要的责任之一,有利于企业的改革创新,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职工是企业的一分子,更是社会的一员。职工发展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改革发展,更关系到社会安定有序、和谐发展。对企业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人翁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分析

(一)政府重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工作的灵魂,发挥着科学导向的作用,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政府响应党的号召,认真贯彻相关的方针政策,高度重视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市场经济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普遍性的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效地促进了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开放性,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平等性意味着每个企业职工的地位是平等的,职工可以站在同等地位的条件下,积极地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平性。

(三)企业需要思想政治教育

企业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也越来越重视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其顺利地开展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四)职工的良好素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条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职工,对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工综合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三、抓住机遇需要采取的相应对策

(一)理论先行

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实践缺乏理论的指导,就容易失去方向,反而事倍功半。

(二)法律保障

法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加强对相关法律政策的学习,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政策,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保证,有利于保证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运用一定手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在经济全球化和思想多元化的影响下,企业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局面,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内容需要改变,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

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常是通过研讨会、评选优秀单位、创作相应期刊、印发相关宣传册等形式来开展。在信息化的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单一的传统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加强制度和队伍建设

制度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制度的保障,有了制度的保障,使得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规范化。良好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及相应的激励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将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对工作做出科学的判断,激发企业职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从而促进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蔚萍,张俊南.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陕西人民出版社.

[2]陈进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概要[M].企业管理出版社.

[3]张茂玉.对搞好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经济师,2001(10):272-273.

[4]王月东.和谐视野下的公司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5]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6]黄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例11

思想政治教育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学生履行社会职责、遵守社会规范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较早接受职业教育并处于青年各方面发展变化比较大的中职生尤其重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在多变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多元的利益分配方式及评价体系中都发生了变化,受此影响,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使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一、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问题

一是学校管理者对发展学校尤其是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观念有待改进。我们看到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研究学校物质建设的思路多,研究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少;开会言必谈发展,发展言必谈物质,似乎在学校现存状态下没有新的物质投入,就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中央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的“与时俱进”变成了学校发展的物质水平的比较。

二是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学生“学完、考完、忘完”状态明显,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弱化。

三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进入学生的意识形成领域,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未能促成学生正确思想政治意识的形成。

四是社会评价体系的模糊性绑架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学生心中进行的内涵建设,使学生思想政治评价体系迷茫。

二、成因分析

1.教育发展机会的不均造成中职校的管理者更为关注学校物质建设

“211工程”的启动,给大学带来的发展是巨大的,受惠于大学的发展,各地高中扩招给中学也带来了飞速发展。“九五”、“十五”期间,中职教育发展迟缓,各地中职学校经营惨淡,关、停、并、转的情况非常多。“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开始实质性投资中职教育,并承诺在“十二五”期间加大投资力度。中职学校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会,有限资金的分配也使得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各项评估纷至沓来,在这些评估中,对学校的物质评估远远大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因此学校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就不言自明:关注硬件建设,通过提高硬件设施树立学校形象,扩大学校影响,提高办学档次。

2.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的落后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活力

中职青年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传统的排排坐式的课堂教学安排和一言堂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已不能很好地被他们所接受,他们喜欢探索式的、讨论式的、对话式的、平等的教学方式来学习领悟知识。而令人遗憾的是因为考核的因素,很多学校仍然将传授知识、教授学业做为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并把它构成评价教学效果的核心内容。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性和创新性质的解惑功能被忽略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和教师的创新积极性被压抑。

3.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深入

没有领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政策,未能结合学生的发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深入,针对性差,没有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中。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这不仅是职业学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以服务为宗旨”包含哪些思想政治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又需要哪些职业道德素养?正因为没有认真研究这两个问题,中职的职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在追求技能和就业率的情况下,学校加强了专业和技能教育的实施,“只看结果,不论过程”导致了教育的纯“工具意识”。学校应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被变相地淡漠了。学生倾向于关注自己的各项努力,而无视他人和社会为其所付出的各种帮助和支持,从而形成学生的“利己主义”思想倾向。

4.中职生在个人价值体系构建过程中,没有充分得到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中职生为社会的文明发展和建设付出努力,为国家、社会、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履行社会公德所要求的各项责任和义务,但较少涉及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以及对于个人利益的实现、对人生的实践所具有的直接或间接的意义。当受教育者感到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给其带来利益和个人需要的满足时,自然而然地会把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为一种外在的东西,同时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本位思想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冲击,致使中职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片面向经济上的实惠、生活上的物质享受方面发展。政治观念淡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任感、认同感减弱,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热情不高,采取或敷衍或逃避甚至对抗性的态度,甚至还有抵触情绪。

5.转型社会中社会准则和个人选择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转型社会所产生的经济、政治生活的变化必然引起价值观的冲突和变化,也会使中职生对社会价值准则的认定产生迷惑。对如何适应转型变化、如何在多元价值社会确定个人首位价值、如何看待事实上的社会行为失范问题、实现目标和选择手段的态度等方面都存在诸多考量。由此形成的思想政治迷茫和心理燥动对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都有极大的消极影响。做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中职生在转型社会中需要面对更多的个人选择的问题:他们生活的时代是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受到冲击而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尚未确定的时期,因而他们没有思想羁绊,但也少有价值定位和判断力;他们刚进入社会就遭受求知的挫折(中考落选或高考落选),品尝了失败的滋味;他们缺乏对个人和社会的信仰,对个人的行为职责缺乏应有的信守和承诺;面对光彩陆离的物质世界缺乏分辨力和抵抗力,容易受到追求物质和感官的思潮的影响;对思想品德中所倡导的与人类共同利益相关的生活秩序及规范等表现出无可奈何的压抑、烦恼或叛逆,不愿意、不耐烦受任何约束和承担任何责任或义务。

三、改进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管理和观念评价工作,在观念建设的基础上加强观念教育的可操作性

(1)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建设

一是各级学校领导和管理者要树立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观念来武装自己和管理学校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保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向,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使理论的力量转变为广大师生的精神和物质的力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二是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求真务实的观念。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虚实结合,采取切实措施,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帮助解决在校师生思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手段,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赢得学生的充分信赖,建立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

(2)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其行为操作来体现、体验其观念教育

人的思想观念的接受,有相当部分须亲身经历才可能获得。为此学校应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根据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序列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解,使之成为符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发展的具有易操作性和易调控性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行为。帮助学生通过操作和体验真切地观察到自己优良的知行带给环境、他人、同学、父母的美好变化,从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满足和快乐。经过中职生对思想政治观念的亲身经历、感受而最终获得认识,真正实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3)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观念的建设

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干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来谋划和引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坚持以人文本、促进发展为理念,善于解放思想,力求实事求是,深入教师,深入学生,调查了解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总结新经验。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工作责任制。各部门要坚持按照科学规律来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形成坚实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管理平台。因此,注重评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是否以学生为主体,是否调动了其内在的积极与主动性,是否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了幸福、尊严与价值。

2.正视学生个体的价值选择,但要进行思想政治导向教育

学生个体由于思想政治意识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不同,由此产生个体价值选择的差异,这都是正常的。做为教育工作者,要正视这种差异,但不放任差异,任其个体价值判断和选择无原则地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青少年内心非常渴望教育者对其思想选择进行点拨和指导,做为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其个体认识和发展水平进行积极的导向教育,并抓住契机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行为、集体主义行为、乐于助人行为、尊老爱幼行为、健康消费行为、保护环境行为给予时时激励和赞赏,逐步完成其思想政治教育由他律教育转为自律教育。进行适时、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教育可以有效地帮助青少年塑造其一生的价值体系,从而奠定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

3.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本人对思想政治教育都需付出持久的努力

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学习教育个体内省深化的结果。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学校教育者的悉心培养,同时受教育者在此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可、接纳,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态度、评价也至关重要。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俱进,还要有等待学生理解开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被学生内化为内心信念的耐心和恒心。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和接受者的互动和促进是个长期的过程,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构成中职生思想人格的一部分。

积极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形成三者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达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量的积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的飞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家庭,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内容贯彻到校园、家庭和学生生活的社区,在社区的帮助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学习与实践,形成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以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建军,曹一建.思想理论教育原理新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