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10 15:10:32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例1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初中音乐课教学和以往相比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要进一步提升初中音乐课教学的实效、发挥音乐课教学的积极作用,必须对当前初中音乐课中存在的困境进行正确的分析,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优化策略,以此推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一、新课改后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

1.基本音乐技能教学的缺失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初中音乐课往往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音乐教学才被逐渐重视起来,因此,教师在音乐课教学中加入了大量的音乐背景文化、音乐历史的教学,这部分教学比例的加大,造成了基本音乐技能教学内容的减少,导致学生基本音乐能力的缺失。如,新课改后学生的简谱应用能力普遍较差,音乐基础薄弱。音乐教材准备了大量的内容,设计者的初衷是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但由于音乐课课时少,学生的基础差,教师都在匆忙赶课,没有给学生留有消化吸收的

时间。

2.教师音乐素质普遍较低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音乐教学对于教师的音乐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大批的优秀音乐教师进入教学岗位。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初中音乐教师综合音乐素质难以真正满足教学要求,这同样是摆在音乐教学面前的困境。教师音乐素质普遍较低的情况,对于提升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是不利的,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学生音乐能力考核无序

初中音乐课更重要的是对音乐的欣赏,但是对学生音乐能力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考核。但是,当前我国初中音乐课堂对于学生音乐学习效果的考核往往没有明确的方法和标准,存在一定程度的无序性。学生音乐能力考核的无序,不利于对学生实际音乐能力的正确考核,也不利于对教师的教学实效进行正确的考核。

4.音乐课时数量较为不足

音乐课教学如果要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效果,必须有足够的课时数作为支撑,但是当前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问题,初中音乐教学课时数量较为不足,难以满足音乐课教学的实际需求,也不利于音乐教师教学计划的完善和实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音乐课时数量不足的情况当前比较难以改善,相关音乐教学工作者只能寻求其他出路作为弥补。

二、新课改后初中音乐教学的优化策略

1.重视基本音乐技能的教学

基本音乐技能,是学生进行音乐审美和提升音乐能力的根本。

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有足够深刻的认识,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点对待,制订完善的基本音乐技能教学计划,重点实施。对学生基本音乐技能如简谱的教学,应当重视教学的连续性,最好的做法是每节音乐课上都引导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让基本音乐技能的学习形成体系,体现出教学的实际效果。例如,在音乐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复习,之后再对新的知识进行学习,并配合相应的音乐作品欣赏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2.增加初中音乐教师的准入标准和培训力度

在初中音乐教师自身音乐能力普遍较低的情况下,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改进,一方面,要增加初中音乐教师在招聘时的专业技能考核力度,确保进入初中音乐教师岗位中的教师都是具备足够音乐能力的;另一方面,要增加初中现有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形成完善的培训机制,通过系统的培训工作提升音乐教师的音乐能力和教学能力。此外,对于教学能力较差而且不重视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形成了不良影响的教师,学校应当对其重点培训,力求通过培训提升其教学能力。如果通过培训其教学能力和基本音乐素养仍然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或者态度恶劣的,学校应当及时进行淘汰。

3.完善学生音乐能力考核机制

对学生音乐能力的考核,一方面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实效。但目前我国初中对学生音乐基本能力的考核往往存在轻视、走过场、形式化的情况,因此,必须制订一套完善的音乐能力考核机制,真正达到考核成绩的真实化、有效化,发挥考核的作用。在学生音乐能力考核机制的完善过程中,学校音乐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提供可行的意见和考核标准,学校管理层也应当积极和其他学校进行经验交流,力求使考核机制的制定科学、合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当然,对于学生反馈的意见也应当认真对待,选择性采纳。

4.提升音乐课教学质量

相比于其他的初中课程,音乐课的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因此不利于大量的教学内容的展开。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剔除相当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只对基础性的、经典的、必需的内容进行教学,并保证教学的实际效果,才能真正提升初中音乐课教学的质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以下几点:(1)确保对学生基本音乐能力教学的效果,保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简谱知识、运用简谱技能;(2)对于经典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重点赏析,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力和音乐素养;(3)组织必要的实践内容,教师牵头进行,如歌曲演唱,然后保证学生充分参与到实践中,体会音乐的本身魅力,帮助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对初中音乐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的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者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在原有的教学方式基础上,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模式、强化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主体性,通过对学生音乐基础能力的教学和对学生音乐欣赏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基本音乐欣赏能力,提升音乐乐感,提升音乐学习热情,真正使初中音乐教学和新课改的要求接轨。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例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032-03

一、新课改的背景和概述

自2001年以来,我国中小学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即“新课改”。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此背景下新课改应运而生,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模大、方位全、理念新,主要倡导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改变了人们对基础教育的传统观念。新课改实施十年以来,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其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也经历着这一轮新课改,并诞生出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等一批重要成果。

二、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的组成

中小学音乐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的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音乐课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广大中小学生家长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音乐素养也越来越重视。在上述背景下,中小学音乐课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中小学音乐课重要性的提高,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基本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各个地方的教育部门每年都会举办多次各种形式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或是汇报演出,各地教育部门的音乐基本功比赛内容一般分为:声乐、钢琴、器乐、舞蹈、即兴弹唱、合唱指挥和音乐理论等几个方面,考察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某些地方的教育部门直接将比赛成绩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依据。这一现象,一方面体现了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门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对中小学音乐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和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新课改之前,本科音乐教育对学生音乐基本功的培养方向主要偏重于音乐技能、音乐文化素养和理论等几个方面。其中音乐技能是指:钢琴、声乐、舞蹈、器乐、即兴弹唱伴奏、合唱指挥等音乐的技术水平和表现能力,是成为一名合格音乐教师的基础和前提。音乐文化素养和理论是指: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相关的综合文化素养和音乐理论知识等,例如:音乐史与音乐鉴赏、音乐教学论等。音乐教师具备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会有助于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之前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注重学生专业特长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音乐技术,忽略了舞台表现;强调培养学生音乐技能,忽略了课堂教学和创造能力;注重个人技能训练,忽略了实践实习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大家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的理解也在不断地拓宽和加深。目前的较流行观点包括音乐技术基本功、舞台演艺基本功、教学创造基本功、音乐制作基本功、文化理论基本功、课堂教学基本功等六个方面,上述的定义在以音乐技术基本功为基础的层面上,加强了音乐教师的舞台表现、教学创造和课堂教学能力,从而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三、新课改背景下社会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改的实施更新了传统教育观念,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多方调查研究,得出以下信息:

1. 教育部门强调音乐师资的基本技能

如前所述,目前国内各个地方的教育部门,每年都会举办多次各种形式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或者汇报演出。音乐基本功的比赛项目体现出各地教育部门对音乐课实践和知识技能的重视。此外,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也会每两年主办一次“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比赛项目分为:钢琴演奏、歌唱与钢琴伴奏、自弹自唱、合唱指挥、综合音乐知识答卷(包括音乐理论基础、和声学基础、中外音乐史常识、民族民间音乐常识及舞蹈基础常识等)共五项,也体现出教育部门对音乐师资基本技能要求的连贯性。

2. 一线教师强调音乐师资的组织能力

在笔者所在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研讨会上,多位小学校长提出:来实习的音乐专业学生单项技能都很过硬,但是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文艺活动组织能力则有待提高,很多实习生在组织和安排一些大型演出活动时显得手足无措,无法胜任工作、完成任务。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的音乐教学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希望能在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力。因此,各类文艺活动和比赛都很多,这就对教师的活动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舞蹈的编创、合唱队、乐队的组织、舞台设计以及节目的安排,等等。

3. 学生家长强调音乐师资的文化修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当今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对孩子艺术素质方面的培养,钢琴、器乐或舞蹈专业训练已经成为很多孩子业余生活的组成部分。对于学校的音乐课,不少家长则认为,教师在完成基本的音乐课程教学目标以外,应该多给学生讲授一些音乐领域的相关知识,让他们更多地了解音乐、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在提升他们的艺术品位和文化修养的同时,完善其人格。此外,学校还应该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参与演出和表演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同时收获自信。

4. 招聘考试强调音乐师资的综合素质

现在各地区、市县的音乐教师招考一般分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先进行理论考试,包括:乐理知识、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音乐教学论、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内容,这就体现出对音乐教师音乐文化素养方面的重视。其次,实践部分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即兴表演和创新等方面的考察,例如即兴伴奏,往往要求自弹自唱或现场弹奏,而舞蹈创编能力也是近年来很多招考单位非常看重的一项内容。

5. 新课改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

笔者根据以上的调查情况,将新课改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综合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更多的是“全才”,即能够熟练掌握声乐、钢琴、器乐、舞蹈、合唱、音乐知识、课堂教学等知识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文艺活动的组织能力。

(2)创新型。在当今知识、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型”的口号是各行业对人才所提出的共同要求,对中小学的音乐教师也是如此。他们除了要具备一定表演才能外,还要有创新意识、科研意识和创作能力,包括对教材的创新、教学形式的创新、教学科研甚至是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

(3)情感型。随着新课改对培养中小学生审美情感和音乐表现能力的重视,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情感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会对学生产生直观的影响,让学生通过音乐课充分感受到美的愉悦和情感的陶冶。当教师在歌唱、演奏以及伴奏中都充分表达出音乐的情感时,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提升其音乐鉴赏力、表现力和音乐素养。

以上几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一致分析出:当前社会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的要求高而全,中小学招聘新晋音乐教师的门槛也逐年提高,从而对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新的挑战。

四、本科音乐教学与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要求的接轨

长期以来,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音乐各门类间触类旁通的能力不强;将音乐更多地等同于技术,没有真正地理解音乐,造成钢琴、声乐、器乐、舞蹈的学习都只重视技术、技能,而无法理解音乐的深层次内涵,更无法将这一内涵或情感进行表达。例如:本科学生时常将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等同于钢琴课,只关注如何完整弹奏一首乐曲,而忽略了钢琴即兴伴奏中对于“即兴性”和“创作性”的要求;指挥课上学生的指挥意识不强,更多的时候像是听着音乐打着节拍;舞蹈课上学生很少涉猎舞蹈编创的内容,而此内容却恰恰是中小学音乐教学和文艺活动中的重要部分;不少学生轻视音乐理论课,由于不注重提升个人的音乐素养和文化底蕴,导致其今后无法胜任音乐的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新课程改革已近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相比之下的本科音乐教育在很多方面则显得较为滞后。必须采取积极措施,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为中小学输送合格的音乐教育师资。由此,笔者“抛砖引玉”地提出对当前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几点建议:

1. 加强综合、融会贯通

提倡本科音乐教育中基本技能的综合。所谓“综合”,是指在各门专业课的授课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能力,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音乐课程之间的密切联系。

(1)在钢琴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弹奏一首钢琴作品原谱的基础上进行移调练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乐谱和键盘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的和声学知识,并为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学习做准备。

(2)在声乐课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两两配合、一弹一唱,从一开始的发声练习直至最后的歌曲演唱都进行合作训练,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另一方面还能够让他们体会到音乐配合的重要性。

(3)在舞蹈课上,教师可以更多关注学生的创编能力,以中小学音乐课内容为创编素材,同时结合音乐史论课的学习,在舞蹈创编中融入更多时代元素,让舞蹈表演更具文化意蕴。

(4)音乐表现和情感表达等内容都可以作为本科阶段音乐专业各门课中共同的训练目标,让学生正确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达音乐。

2. 加强排演、精益求精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第二课堂”的各种文艺活动和比赛都很多,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增加舞台表演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各类本科院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大学生艺术团、学生艺术实践、暑期文化下乡及其它各类演出活动,让他们获得更多参与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的经验,充分将课堂知识与表演实践相结合,真正具备合唱与指挥、排练与编舞、组织与协调的能力。

3. 加强实践、笃行致知

一方面,建议增加学生的教育见习和实习机会,延长实习时间,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锻炼,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在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和音乐教学论等理论课程中,应适当增加学生上讲台实践的环节。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更重要地是能够锻炼他们的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让他们熟悉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反思

笔者在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现状进行调查时,走访了很多中小学校领导和音乐教研室教师,通过交流了解到很多的实际问题和意见建议,这些珍贵的第一手材料是在课堂教学培养中无法知悉的。中小学校领导和音乐教研室教师处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前沿,他们的想法取自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只有多采访一线教师,多和他们交流,才会了解新时期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反思本科音乐教育的得失,紧跟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潮流,从而实现本科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师素养要求的接轨。

随着时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今整个社会都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通过参加培训、继续教育及个人学习等多个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加强音乐基本功、教学创新及科研能力,以顺应改革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例3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标准》指出:音乐是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在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实施多元化的教学,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音乐教育改革进程而努力。诚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音乐作为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然而,在高中阶段,收到应试教育理念以及高考压力的影响,高中音乐的教学一直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仅仅是将音乐课程作为一门辅助性的课程,而在一些地域偏远的学校,音乐课程直接会被一些主要的课程所剥夺,音乐的开设形同虚设,难以为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奠定基础。本文结合当前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对策。

一、当前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高中音乐教学的情况来看,落后的教育机制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

1.教师在教学中对音乐课程不够重视,音乐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多数学校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了高考科目上,对于音乐这门非高考科目不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且教学目标也不明确。为了追求升学率和高考成绩,安排音乐课较少甚至根本不开音乐课,考试学科占据音乐课成为了普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导致音乐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相互脱离,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更谈不上通过音乐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了。

2.受到高考压力影响,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音乐课不是高考科目,并且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把必修课作为学习的重点,对音乐课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没有太多精力去学习,即使学习也是心不在焉、敷衍了事,更谈不上去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了。即便是音乐特长生,也不是因为喜欢音乐而学习,只不过是为了达到升学的目的而被动的学习,缺乏学习动力。

3.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音乐本质的认识,音乐教学效率低下

现今,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音乐教学的本质,把肢体语言和舞蹈技能当成了教学重点,忽视了音乐这个教学工作的主角,因此虽然音乐课上得很热闹,学生也很有兴致,但是学生的音乐素养却没有得到提高。

4.教学基础设施落后,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高中音乐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讲解的只是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根本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很多学校的教学设备也很难满足教学要求,仅是一架钢琴和一套音响,因此音乐课上除了听几首歌外,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仍是教师讲授相关音乐知识,以致于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对策

针对高中音乐教学中面临的新问题,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来加强教学工作,以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质量。

1.明确教学目标,重视音乐课程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学校、教师和学生应给予其高度重视。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校不能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少开或不开音乐课,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正常开设音乐课程,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带来的美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不能因为音乐课不是高考科目而敷衍了事,而应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音乐课堂上学到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受益者,学生要像学习其他主科目一样来学习音乐,充分认识到音乐课的重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去感受音乐

为了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既可以利用视听设备播放学生都喜欢听的歌曲或旋律优美、动听悦耳的乐曲,又可以用经典的故事或各种表演形式等做铺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便能主动去感受音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提倡互动,加强师生的交流与沟通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设置交流环节,提供交流平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做出肯定和鼓励,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4.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了更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教师就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从学生和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器具,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从而使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此外,网络的迅速发展也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更方便的条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开展音乐教学,这样就能使枯燥的音乐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和富有意境,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音乐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的主要课程,在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新时期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要求,提高其教学质量,教师就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学习、探索,寻求更多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音乐课程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促进高中音乐教学可持续发展。本文中,笔者结合当前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探索在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对策,供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参考。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例4

新课程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推向全国,素质教育也被广泛认可,音乐课已经不再是过去人们所说的“副科”,它正以独有的艺术性、欣赏性和娱乐性丰富着学生们的自身素质。在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不能够像过去那样只是教师一味的教,高中生所具有的特质与灵感,完全可以主导音乐课堂。《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应以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为主要依据,同时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审美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提高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高中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对高中音乐教学进行改变和创新。

一、新课改下对高中音乐教学要求的创新

1.要求教师正确理解新课改高中音乐教学的理念

在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理念是:教学的重点是音乐审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个性发挥。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这一理念,更多地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和进行音乐欣赏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要求教师给学生更多的音乐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要求教师明确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利用鉴赏的形式使学生了解音乐艺术,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丰富个人情感。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使学生可以通过创作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出来,提升自信力。教师还应让学生多欣赏民族音乐,通过音乐了解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魅力。

3.要求教师得当地引导学生发挥其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新课改追求的是学生在教学上的主体地位,提倡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要从教学的主导者,变为一个引导者,通过引导,使学生完全参与到教学中来。自主、创新性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习环境变得轻松愉快,而且会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更加利于融会贯通,使学习真正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二、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

1.注重在音乐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那么,角色的转变就势在必行,从过去的教师讲授,转变为学生自主欣赏、学习、创作。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对音乐的灵感和领悟;而学生自身,也要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积极、大胆地进行创作和演绎,在教师的引导下,配合教师与伙伴进行教学。

2.注重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性

音乐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表现能力,让性格变得更加开朗,气质得到提升。而这种改变,需要的是很多实践,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鉴赏,不断地思考、理解,再不断地演绎,才能够得到音乐带给你的本质的改变和提高。所以,教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必须注重实践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中来。

3.注重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音乐带给人们的除了一种气氛,还有作者要传达的心情和要表达的意境。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不光要体会到音乐的氛围,还要理解音乐所表现出的意境,对感受到的内容要有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有创新的源泉。教师可以通过对音乐的鉴赏,让学生领悟情感,再让学生自己来演绎鉴赏后的领悟,最终提高自主学习和创作的能力。

4.注重多种音乐形式的教学

不同的音乐形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性格,甚至培养出不同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各种音乐形式的表达方法,能够将民族音乐、经典音乐、流行音乐等音乐形式的表达方法和演绎形式连贯地穿插在音乐教学中。

5.注重应用新的教学方式

过去的高中音乐教学中,为了能够仔细地欣赏音乐,必须保持特别安静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只是静静地听,音乐带来的兴奋和感想无法释放,很大程度地掩埋了学生的创作灵感,所以,教师应适当改变这一方式,从“静”到“动”,和学生互动起来。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环境下,高中音乐教学所面临的挑战有很多,不仅要从音乐教学的要求、内容、方式以及辅方面进行创新,还有很多在教学中才能发现的需要改进创新的地方,需要更多的创新因素。教师要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引领教学的创新,促使教学模式迈向现代化。但要使所有教师都达到这一要求,尚且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例5

新课程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推向全国,素质教育也被广泛认可,音乐课已经不再是过去人们所说的“副科”,它正以独有的艺术性、欣赏性和娱乐性丰富着学生们的自身素质。在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不能够像过去那样只是教师一味的教,高中生所具有的特质与灵感,完全可以主导音乐课堂。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应以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为主要依据,同时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审美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提高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高中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对高中音乐教学进行改变和创新。

1 新课改下对高中音乐教学要求的创新

1.1 要求教师正确理解新课改高中音乐教学的理念。在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理念是:教学的重点是音乐审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个性发挥。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这一理念,更多地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和进行音乐欣赏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要求教师给学生更多的音乐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2 要求教师明确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利用鉴赏的形式使学生了解音乐艺术,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丰富个人情感。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使学生可以通过创作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出来,提升自信力。教师还应让学生多欣赏民族音乐,通过音乐了解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魅力。

1.3 要求教师得当地引导学生发挥其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新课改追求的是学生在教学上的主体地位,提倡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要从教学的主导者,变为一个引导者,通过引导,使学生完全参与到教学中来。自主、创新性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习环境变得轻松愉快,而且会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更加利于融会贯通,使学习真正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2 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

2.1 注重在音乐教学中角色的转变。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那么,角色的转变就势在必行,从过去的教师讲授,转变为学生自主欣赏、学习、创作。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对音乐的灵感和领悟;而学生自身,也要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积极、大胆地进行创作和演绎,在教师的引导下,配合教师与伙伴进行教学。

2.2 注重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性。音乐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表现能力,让性格变得更加开朗,气质得到提升。而这种改变,需要的是很多实践,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鉴赏,不断地思考、理解,再不断地演绎,才能够得到音乐带给你的本质的改变和提高。所以,教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必须注重实践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中来。

2.3 注重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创新能力。音乐带给人们的除了一种气氛,还有作者要传达的心情和要表达的意境。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不光要体会到音乐的氛围,还要理解音乐所表现出的意境,对感受到的内容要有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有创新的源泉。教师可以通过对音乐的鉴赏,让学生领悟情感,再让学生自己来演绎鉴赏后的领悟,最终提高自主学习和创作的能力。

2.4 注重多种音乐形式的教学。不同的音乐形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性格,甚至培养出不同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各种音乐形式的表达方法,能够将民族音乐、经典音乐、流行音乐等音乐形式的表达方法和演绎形式连贯地穿插在音乐教学中。

2.5 注重应用新的教学方式。过去的高中音乐教学中,为了能够仔细地欣赏音乐,必须保持特别安静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只是静静地听,音乐带来的兴奋和感想

法释放,很大程度地掩埋了学生的创作灵感,所以,教师应适当改变这一方式,从“静”到“动”,和学生互动起来。

3 小结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环境下,高中音乐教学所面临的挑战有很多,不仅要从音乐教学的要求、内容、方式以及辅助性方面进行创新,还有很多在教学中才能发现的需要改进创新的地方,需要更多的创新因素。教师要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引领教学的创新,促使教学模式迈向现代化。但要使所有教师都达到这一要求,尚且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例6

新课程的改革确立了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此改革给中小学音乐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要求了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赶快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走出来,转变为适合时代需要的新型音乐教师。

(一)简析传统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角色特征以及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所要作出的改变

1.传统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特征。传统中小学音乐教师是单纯的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是音乐教学的支配者、音乐课堂的指挥者。这种传统的上课方式缺乏了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学习以及情感的交流,也达不到应有的音乐学习的效果。

2.面对新课程的改革,传统中小学音乐教师应作出的转变。在新课程的改革下,音乐老师,要面临着教学观念、教学习惯、教学情景、知识储备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改变。只有不断的改变角色,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要求。

(1)要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现在的教育观念要更新为:音乐教师要通过给学生上这门课,使学生能够对音乐产生兴趣,提高音乐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把音乐跟生活结合在一起,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生活中寻找,享受音乐,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2)要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习惯。音乐教师要从以往以自己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要把课堂的主动性转交给学生,尽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音乐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情景。新的课程结构要求教师积极拓展课程资源,拓宽学生学习音乐的渠道,把课堂变为广阔、开放式的,可以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使他们了解音乐与艺术的与生活的关系。新的课程环境要求,要从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要多单方面的发展转向多方面的发展,要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式的学习,要从被动反应转为主动的学习。

(4)要随时储备知识。教师必须随时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新观念、经常温故知新,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以适应社会的要求,时代的发展。

(二)中小学音乐教师要从各个角度来转变成新型的教师

1.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中小学音乐教师要作到以下几方面:

     (1)要热爱学生,跟学生保持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促进者,指导者,音乐表现的欣赏者。(2)音乐教师要跟学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成为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交流者、参与者、合作者。在音乐教育上,教师应该真正深入地和学生交流互动,让学生完全的感受音乐,大胆的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的表达创造音乐,从而获得的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创建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生活。

2.从课程的角度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是课程的创新者。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把课程和教学实际相结合,大胆的进行创新教学,开拓教学的新思路,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而又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教学风格。比如,我们在给中小学生上音乐课的时候,可以把课堂的主动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理解,让学生主动的表现音乐,要引导学生,让学生大胆的创新音乐,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3.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中小学音乐教师是音乐的终身学习者。作为音乐教师,更应该跟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要不断的更新知识,更新教学观念,创新课程,不断的充实自己,储备好知识与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

4.从身心教育的角度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师"与"音乐治疗师"。教师要作学生的心理保健师,除了在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音乐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平常应该怎么用音乐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舒缓压力,陶冶自己的情操,起到一个音乐治疗的作用。

5.从情感关系的角度看,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作学生的"良师",还要作学生的"益友"。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这样才能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也才会向教师敞开他们的心灵。

6.从社会对教师的评价角度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是学生灵魂塑造的引导者。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处于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教师要指导她们学会观察、选择和吸收进步积极的思想,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中小学音乐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指导,教会学生分辨音乐的能力,指导学生欣赏积极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音乐。

2.7从学校与教师的关系角度来看,中小学音乐教师是学校文艺活动的组织者,表演者与创编者。随着教育改革,国家教育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现在的中小学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每学期都有举办各种文艺比赛,培养同学们的艺术特长,达到全面发展的效果,组织与编排这些活动、节目的任务自然就落实到艺术老师的肩上了。

结论

中小学音乐教师是要跟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知识,更新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完成好教师角色的转变这一工作。教师要努力做到成为学生音乐学习中平等交流与合作的良师益友;学生学习音乐的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学生灵魂塑造的引领者;学生的心理保健师和音乐治疗师;音乐课程的创新者;音乐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与研究者;学校文艺活动的组织者、表演者与创编者等等。我们要充分了解好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角色。努力做好音乐教师这个工作,做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的、优秀的音乐教师,为我国的音乐教师事业

做出贡献。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例7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b)-0155-02

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平等对待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在应试教育的阶段下,高中音乐教学面对着众多的挑战乃至于压迫。就本身而言,高中音乐教学模式固化,缺乏生机活力;就外界来说,高考的压力以及众多科目的设置使学生难以有精力来学习和创新音乐。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就必然影响音乐教学的改革创新。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跟随时展的脚步,充分地以学生为中心,满足高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为培养适合时展需要的综合人才。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追求自由和谐的沟通交流氛围,关注和回应学生的质疑与建议。

1 当今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1.1 高中音乐教学对学生缺少吸引力

高中学生普遍丧失学习音乐和音乐课程的兴趣,追究其中原因:首先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认为“学习音乐没有用”和“学习音乐浪费时间”“音乐没有语数外重要”,逼迫学生放弃学习音乐;其次是学生方面,在高考和家长的巨大压力下不得不放弃对音乐的学习,然而对那些热爱音乐和具有音乐发展潜力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被迫的放弃梦想和机会。也有一些艺考生,仅仅只是为了报考好学校而学习音乐,但其实并不是真正热爱音乐,其中夹杂着功利目的。然后,当代高中生的音乐学习是一种被动的状态,由于学生被过多的学科消耗巨大的r间和精力,对音乐的学习缺少预习和复习的过程,高中生处于学习被动状态无法改变。

1.2 音乐教学内容偏离既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难以产生共鸣

在音乐教材的设置上,许多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高中音乐教育课本的教学内容偏向于器乐、声乐等内容。同时,音乐教材内容存在随意改动的弊端,将原来的教学内容改为乐理、视唱、器乐等内容,完全偏离高中音乐教学宗旨,对高中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境界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由于90后高中生与音乐老师存在年龄差距,在思想观念和兴趣都存在较大差异,高中音乐教材内容所包含的古今中外世界各国的经典名曲具有很大的欣赏价值,但是以高中生现有的音乐素养还不能体会其中精髓,缺少对名曲时代背景和内容表达的实际体会,还有现在音乐流行趋势的影响,学生对音乐的认同与老师产生分歧,使老师与学生难以达成共鸣。

1.3 高中音乐教师数量空缺、素质以及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存在艺术类学习费用高、关于音乐的就业难,发展前景较差的问题,我国的音乐教师数量较少;有些音乐教师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其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在高中音乐教学方法方面,依然使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造成老师只讲课,学生不参与,只关注结果,轻视过程和学生兴趣与需求的情况。在死板固化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和教条的教学方法下,学生没有参与和创新的机会。

2 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

2.1 调动高中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音乐积极性是高中音乐教学创新的前提。音乐老师可以在上课前营造丰富的音乐氛围,使学生进入音乐状态。在开课前根据该节课内容进行适当的课前曲,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吸引学生兴趣的方法例如范唱和范奏形成老师与学生之间共同讨论点,产生共鸣。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工具,营造现场氛围,使音乐课堂变得形象生动,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让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感受学习和创新音乐的愉悦。

2.2 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老师在课堂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营造学生感到自由舒适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活跃音乐细胞,让学生自由发挥创新能力,真正让学生发挥音乐学习的主体。顺应新课程改革形势,音乐老师要依照教材内容来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的现实条件和思想观念,可以通过各种音乐学习活动动员全体学生,例如:小组讨论、大合唱、朗诵,音乐剧表演。老师需要勤于思考组织创新,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会积累更多的音乐经验,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素养。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将现实生活与音乐教学相结合,比如对生活中的广告音乐多赋予关注和分析。

2.3 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音乐自学能力

音乐老师要抓住课堂的每分每秒,对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进行培养。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挑战一些具有趣味和挑战的音乐问题。学生在课余时间对问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搜索并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新视野范围,又可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在有关音乐的背景、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与相关学习结合的方面给予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既增进了对音乐的了解,又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3 结语

新课程改革对中国教育事业具有针砭时弊的作用,同时也是对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师和教学方法提出更高要求。面对高中音乐教学对学生缺少吸引力、音乐教学内容偏离既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难以产生共鸣、高中音乐教师数量空缺、素质以及教学方法落后的现状,教师要积极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寻找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路径:调动高中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音乐自学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素质。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例8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060-01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重点是音乐基础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但是传统音乐教学方式不能够满足当今教育改革需求。所以,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基础上,对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开展,从而跟进教学要求。创新模式的音乐课堂教学通过其他学科的先进教学方式,结合音乐教学特点,对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处理,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

音乐课程是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新课改模式下,音乐教学也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并且需要不断的改进创新音乐教学理念。根据这一发展要求,学校对音乐教学进行不断的深入改革,并且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我国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

其次,虽然我国在音乐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从整体上分析,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有些教师在音乐教育意义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片面的追求形式,甚至有些教师认为音乐课堂就是听听音乐,在教学中忽略了音乐教学目的。而有些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忽略了学生感受,对学生能力状况不是很了解。造成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合作的低效率,没有达到音乐教学的最终效果。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措施分析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首先遵循的原则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并且在创新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改革。并且,在创新化音乐教学模式下,进一步的明确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和角色。

1、多元化教学理念为基础

在多元化教学理念下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设计。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在音乐领域的见识和理解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显得被动,出现了课堂疲劳现象。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从而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有效多变音乐教学组织,在严肃的课堂中融入活跃的氛围,将音乐中重要的元素带给学生,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和理解音乐。与此同时,在现代音乐的潮流冲击下,给传统音乐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出现了厌倦或者是讨厌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因此,音乐教师应该在音乐方面更加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结合不同元素音乐,从而改进音乐课堂教学环境。

2、角色定位

“学生为课堂主体”不仅仅是停留在形式表面,在音乐的新课程改革下需要重视学生地位,尤其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塑造。在教学活动中,由于音乐教学的自身特点,需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鉴赏能力方面的培养。所以,初中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进行创新性的发展,并且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起角色定位的重要性,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对于音乐学习方面,学生在对音乐本质的了解和领悟能力的教学内容上也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指导,应该使学生学会自主性音乐探究学习,了解并领悟音乐元素的内涵,使学生从内心上喜欢音乐,渐渐的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形成一定的音乐素养。

3、设置课堂情境

在音乐课堂上设置情境,目的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音乐创作过程中,沉淀了历史和其本身的价值意义。所以,在音乐课堂上需要整合音乐元素文化背景,并且设置其相应的教学情境,增加教学过程的自然性和流畅性。并且,音乐元素用语言是不能够解释清楚的,在课堂上教学设置情境,并且与多媒体或者是其他现代化的信息及时增加音乐教学的丰富多彩性。

4、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基础之上,需要跟上音乐教学趋势。在多媒体平台上进行音乐教学模式的转变,特别是教学情境设置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并且和音乐背景相结合进行教学,增加了音乐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在现有教学体制改革下进行音乐素质培养,并且通过良好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实现音乐课堂教学最终效果,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深化改革创新的教育要求。并且通过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不断努力与探索追求下,改善了音乐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从心理上乐意融入教学课堂氛围中,从而为学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陶冶了情操。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例9

摘要: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直接影响着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思想、课程模式、教学内容,宏观系统地审视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及改革方向,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师范院校 音乐教育 课程改革

新世纪的第一年,指导基础教育音乐课教学的新课程标准开始在全国试行,这标志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教育“工作母机”的师范教育,如何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了一个极富现实意义的事情。本文拟就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 我国现行音乐教育课程透视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现行课程的基本框架是建国初期照搬苏联专才教育模式形成的,这种课程模式对于中国音乐教育走上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材,开扩了中国音乐文化的视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音乐生活。50多年来,虽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多次改革,但总体框架并未改变。面对新世纪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这种以分科设置为主流的学科课程体系已不适应新时期通才教育、专才教育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要求,高师音乐教育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如学生的专业口径狭窄、专业基础薄弱、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不强、兴趣单调、不热爱教育工作、教育理论水平低、科研能力差、教学缺乏个性等等。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高师音乐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内容陈旧、脱离实际不能不说是主要原因之一。课程体系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但核心主要为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三个方面。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就大的框架和体系而言,也是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构成的“三层楼”的模式。“按照这一思维逻辑构建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的设置上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即与培养目标或实现培养目标已设置的课程无直接关系或关系不大的课程基本上都排除在课程

体系之外。”[1]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强化了窄、专、深的课程体系,追求各自学科专业的系统性,完整性,重视专业的纵深发展,把分科课程的知识与整体范围的知识割裂开来,忽视专业和学科的横向联系,使课程越教越细,越教越深,从而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的局面。许多师范院校培养的音乐师资其知识结构往往局限于某一专业,只强调了本学科某一领域纵身性,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其原因是师范院校沿袭了音乐专科院校的办学模式,未能体现出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即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师范性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与专业音乐院校在培养目标的主要区别。专业音乐院校是以培养音乐表演、创作、理论专门人才为目的,师范院校而是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音乐师资为目的,所以不应要求学生某一专项技能的高、深、精,而应要求其专业知识技能的全面均衡发展;专业性是指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不但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具备教授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素养;基础性是指为终生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学习音乐、传授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课程内容来看,一部分课程观念陈旧,知识陈旧,内容陈旧,有些音乐专业教材几十年不变,有的虽然作了修改,但基本上还是老套子,无质的变化,不能及时反映音乐学科研究成果;有些课程门类多,内容庞杂且概念不清,知识结构不系统,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更无法进行学科的交融和渗透;还有西方音乐的理论技能知识比例远高于中国音乐等。观念上的落伍,内容上的陈旧,严重制约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专业基础课内容不够宽,相互之间联系不紧密,致使专业课的开设结构不尽合理,带有较大的盲目性,经常因人开设,而非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培养目标来开课;严重脱离中学实际,脱离高师的自身特点,脱离培养目标,致使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对基础音乐教育的状况了解甚少,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甚至有些教师、学生一味地向专业音乐学院看齐,以演奏家、歌唱家、理论家为终极目标,至于学生毕业后有相当的一部分

,尤其是专业方面有特长的不愿意或不安心从事音乐教育,尤其是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而改行,造成音乐教师流失现象严重。

二、宏观视野下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论宏观视野下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文 章 来 源 自 3 e d u 教育网

要前提。音乐课程设置还必须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面向世界,用全球的宏观视野,高标准、严要求,保证音乐师资的高质量,进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当前,针对过去某种程度上存在的重技能技巧、轻音乐文化,重单项专项、轻综合素质,重某些专业音乐创作流派的音乐作品、轻多元文化的倾向,应当提倡培养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人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音乐教育。所以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不以求其专为目的,而求其全。也就是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以专向为主,而需全面发展;不以求其深,而求其正,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不以技术的数量为追求目标,而求其根本质量。”[6]音乐课程改革并非全盘否定现有的课程体系,而是站在时展的高度,重视审视以往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有继承、有摈弃、有创新,重在整体化。为了这一目标,笔者认为,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应遵循下列几项原则:

1、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和音乐教育规律的统一。音乐艺术本质就是一种实践,音乐的教学也就是一种艺术实践的教学,所以音乐教育应重视实践性,以艺术实践为其主要教学形式和内容;音乐的实践又是一个塑造音乐形象的过程,音乐的艺术性只有在技巧与艺术修养(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理论涵养等)的有机统一下才能体现出来,故音乐教育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审美教育。单纯的强调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是不符合音乐专业师范教育原则的;音乐具有终生性和社会性,音乐是人的精神产物,无论人自觉或不自觉,音乐会自始至终的伴随着我们,她作用于人的听觉,潜移默化地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无限的潜能。人不能缺少音乐,故音乐教育是为人终生服务的,是具有普遍性和大众性的;音乐艺术又具有集体性,音乐善于以集体的形式进行教育,加强并提倡集体形式的音乐教育活动,也是师范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例10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着眼于人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促进人的发展等课程观的改变,期待的是教师要从执行者转变为建设者,学生要从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等教与学的行为变化和创新,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新课程的实施犹如乘风扬帆的大船,与之同行的教师只有尽快调整行为,转变角色,才能跟上时代潮流。音乐新课程同样对声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等。因此,高师声乐教学必须从如下几方面,来重视学生作为未来新课程改革中的音乐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

(一)要培养学生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教师中、公、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音乐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来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音乐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要努力使学生构建起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

作为中小学声乐教师应大都具有音乐专业知识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音乐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音乐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这些要求促使我们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要紧随社会发展,多领域摄取与音乐课程相关的如语文、历史、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哲学等学科的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高师声乐学生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三)培养学生掌握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协教学方式

在中小学音乐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声乐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因此,在中写哦学音乐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这就要求高师声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之下,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这样才能为高师学生将来走讲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

二、高校声乐教学与基础教育的挂钩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对中小学声乐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从课程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改革,重点要做到:

(一)要突出声乐技能教学

要以小课(即一对一)为主,小组课(一对多)为辅,即个性化与团体型的互补形式。这是因为上小课这种传授方式,因材施教、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它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权利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学习声乐,而且也能根据他们每人的声音特点和综合素养,定出一套适合于他们单个人的声乐教学方案。这种传授方式能让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很好地突出艺术的个性原则,也符合表演艺术的特殊规律,效果明显。这是学生掌握发声技法的最佳途径,也是人类音乐文化发展史上流传至今的传统教授方式。在教学内容上,可采取不以求其“专”,而求其“全”,不以求其“深”,而求其“正”的共性教学原则。如:解决他们在发声技巧、音乐表现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讲授必须掌握与了解的声乐理论知识以及歌唱的基本方法、正确的呼吸方式与气息支持以及喉咙的打开与共鸣训练等。还可利用小组课,进行各种重唱形式的训练,如:二重唱、四重唱、小合唱等。在授课形式上,可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兼取众长,普遍参与,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音乐审美能力。

这样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培养团队协作的理念,是进行交流合作的很好途径。

(二)要重视歌曲的教学

由于歌曲教学课是技能课的延伸和目的,演唱技术是为声乐作品服务的。若较为完整地表达一首声乐作品,除了要使学生有好的歌唱技能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对作品具有较强的作品分析处理能力。它体现着一种人文思想,是歌者的一个层次问题。在教学中,由于我们常常把过多地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了声音技巧的训练上,加之招收的学生数量较多、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因而,淡化了对声乐作品处理分析的这一环节。由此也造成了在实际演唱中学生的发声技术较好,但歌唱表现力不强――不能较好地挖掘声乐作品中蕴藏的思想内涵,不能投入到所演唱的作品中去,过多地注重声音表现,缺乏真切的内在情感表露,不能声情并茂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很普遍的,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设置适量的歌曲教学课是很有必要的。教学内容应从歌曲的时代背景、曲式结构、速度力度、音乐风格、情感语言的表达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讲解。促使学生在文化修养,音乐修养,生活阅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的积累。使高师所培养的声乐教师具有较为综和的音乐表现力,更好地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歌曲教学课在二年级开始设置为好,由声乐教研室统一安排课时,每月上课一次,这也是对前几次上课中所存在问题的补充与总结。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例11

在高中教学中,音乐教学是一种欣赏性较强的一门教学课程,在这一门教学科目中,教师通常都十分注重教学设计,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前必备的准备工作,是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高中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应以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为主要依据,同时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审美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提高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高中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一、新课改对高中音乐教学的要求

1、要求教师对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有所明确。在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并利用音乐鉴赏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音乐艺术形式,使学生对音乐独有的艺术之美有所体验。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的个人情感得到丰富。教师还应大力鼓舞学生自主大胆的进行创作,对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有所帮助,使学生通过音乐创作活动将自身的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互相尊重的意识。另外教师还应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民族音乐鉴赏,使学生的文化事业得到有效拓展,为学生未来发展的文化修养提供有利条件。

2、要求教师对新课改高中教学理念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新课改后的高中音乐教学理念为:教学的重点为音乐审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因此在新课改教学环境下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新课改教学理念有所理解,要多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训练和音乐活动参与,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作能力和音乐艺术审美能力,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多给学生自主音乐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形式的把握能力,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加强音乐知识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提高教学效果。

二、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实践性。由于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当代高中教学主要讲究“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并明确提出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完成学习,因此在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重鼓舞学生进行参与式的学习活动,要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完成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使传统教学中的单一性有所改变,教师还应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搭建参与性音乐学习的平台,同时教师还应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学生不同学习特点来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实现因材施教,加强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关系,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所显现,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好奇和疑问,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性,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到音乐体验学习当中。由于音乐是一门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因此在高中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学方式要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由于音乐是一种直觉体验所获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音乐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应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主要作用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进行引导,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单一的向学生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使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缺乏学习主动性,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下,使学生缺乏实践学习过程,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于理论知识上,例如过去的音乐教学,教师只是在黑板上画出五线谱,并以板书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音乐符号,并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音乐符号默写下来,同时忽视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特点,导致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过程中无法通过自身的审美特点对音乐进行正确的欣赏。如中国古典音乐中具备较强的非语义性,多半都是靠韵味的理解能力来实现音乐的欣赏,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只对学生进行一些理论上的知识讲解,使学生对非语义性音乐的欣赏能力受到严重的阻碍。

3、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实践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所谓参与实践性学习主要是指让学生踊跃的参与到音乐的演奏、演唱和创作中来,使学生与音乐艺术无限的接近,例如教师在进行《音乐与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安排相应的音乐前奏作为课堂的主要素材,组织学生根据前奏自行编排舞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探究性学习概念我国实施新课改教学理念后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对于探究性学习内容的设定教室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审美特点和音乐欣赏能力,进行相应的学习内容布置,使学生通过自身喜好来进行自觉音乐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师应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活动,还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使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有所增强。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入实施,使高中教学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一的知识讲解,应加强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高中音乐教学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教学理念,使教学模式向现代化迈出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杨立春.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