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新课堂同步训练

新课堂同步训练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5 09:24:58

新课堂同步训练

新课堂同步训练例1

课堂训练分有形训练与无形训练。有形训练是指我们能看得到的听、说、读、写等学习动作,无形训练则指以训练学生思维为主的课堂训练。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智力素质,造就学生强大的头脑,把不聪明的孩子变聪明起来,让聪明的孩子更聪明。我们制定的训练模式亦是同样的出发点,让学生参与课堂,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最多的知识,感悟哲理,获得能力。

我们组经过实践初步形成

的课堂训练模式

“102010”教学模式确定“10”=【指导自学】,“20”=【课堂探究】,“10”=【课堂练习】。形式简单,亦于操作,更利于老师把握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案为载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设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样的学习从主观上来说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102010”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上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实际也对数学老师实际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课不能一讲到底,黑板不能擦了又擦。必须把时间给学生以达到足够的思维量和训练时间。

二、课题的研究

虽说现在实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也从各个角度和方面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少了一点可操作性,也不能系统化。而本课题则更注重的是操作性和实效性,把新课程理念融入到“102010”理念中,把学科指导意见放入学案,用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去把握编制学案。

课题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课堂练习题的设计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中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现实数学课堂教学中,确实存在课堂练习的效率并不理想的状况。我们认为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练习应是高效的、优质的,应该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所设计的课堂练习优质、高效,有利学生发展呢?

1.课堂练习的基础性、适量性、层次性

在设计课堂练习中,教师必须考虑到练习的难度和层次性,必须适合学生现有水平并兼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应由易到难进行安排,同时教师设计课堂的练习既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又不至于因练习太易而失去认真练习的动力。

2.课堂练习的多样性、挑战性、趣味性

课堂练习的设计如果不具有多样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学生很难保持持久的兴趣。因此,设计课堂练习不仅在题型上力求多样性,填空、选择、解答、证明分别运用,而且应注重实践、创造性,同时要将平淡乏味的数学问题置于有趣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愉快而富有挑战性心态下完成知识的构建。

3.课堂练习的差异性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同一水平的练习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同一问题对于数学困难生较难,而对于优秀学生则可能索然无味,因此,优质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具有差异性。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为所有学生发展提供帮助,为学生的不同发展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

(二)课堂训练的实施

合理利用课堂的四十分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是提高数学课堂训练的有效性的关键。

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活动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提供足够的训练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空间,以尽可能大的兴趣和热情,自己大胆去操作和实践,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掌握知识的快乐,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地得到提高。

(三)课堂训练的反馈

1.课堂训练设计要避免过多的简单的重复性操作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靠“想”出来,也不是靠教师“讲”出来,更不是靠简单的、重复的、盲目的“练”出来。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个体的特征及个性,数学的学习应包含着一个交流、反思、改进、协调的过程,所以,课堂练习设计要避免过多的简单的重复性操作,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练习量的大小和练习的层次感等因素,从而改变低效课堂的现状。

2.课堂训练反馈要及时,点评要精辟

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师对课堂练习要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对错误的问题分析要具体、有针对性,点评要精辟,一针见血。

3.正确的对待学生训练中的错误

在课堂训练中,学生犯错误是常见的事,正确的对待学生训练中的错误有助于提高课堂训练的有效性。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异步达标

新课堂同步训练例2

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式的需要,学生书包的“重量”必须逐步减轻,这就要求教师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学科性质决定了数学必须进行适当的训练,要想高效练习,必须讲究一定的策略。

策略一:小步走,快反馈,训练要及时

课堂教学既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面向全体学生,新授内容的教学宜采用“小步走,快反馈”的教学方法,确保课堂训练的及时性。新授内容应适当分成几个环节,每一环节教学之后及时进行适量的巩固训练,这样安排训练学习内容少、间隔时间短,既照顾到了基础薄弱的学生,同时也符合数学学科前后知识逻辑联系紧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前面知识能得到及时的巩固和“老化”,有利于对后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图形的旋转》一节的教学可分为四个组块:旋转概念、旋转性质、旋转作图、旋转应用,在每一组块里面及时安排适量的巩固训练,旋转概念学习后安排适量的辨别识图训练以巩固概念,旋转性质学习后让学生有机会及时应用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以巩固性质,旋转作图也是对旋转性质的应用,教师示范后应立即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旋转应用让学生欣赏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美妙应用,体验感悟数学美。

策略二:重基础,有梯度,训练要有层次

课堂训练既要照顾基础好的同学,也要照顾基础薄弱的同学,符合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训练选题应“重基础、有梯度”,确保课堂训练的层次性。新授课课堂训练选题应以基础为主,因为学生对新知识需要有一个熟悉 “老化”、形成技能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一点训练的思维层次,让学生体验到思维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既让基础一般的同学吃得下,也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吃得饱。基础题、中档题、稍难题的比例一般约为7∶2∶1。

策略三:敢放手,敢于等,训练要独立

我们这里确保课堂训练的独立性,不是说数学课不需要合作交流了,数学学科需要热烈的合作交流,但更需要静静的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课堂训练应遵循“学生能做的事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原则,问题应设置在学生的能力最近发展区内,敢于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尝试操作,独立“碰壁”“转向”,独立走向成功的彼岸;不要一看学生做不出来就急于讲解,因为听懂不等于学会,学生自己通过艰辛思考领悟得来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听讲得来的效果,我们要敢于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独立书写解题过程。这里我们强调独立书写解题过程,因为学生的解题思路从想出来到说出来再到写出来,其实是一个思维不断清晰化、条理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应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训练过程。这样训练,学生才能体会数学思考的魅力,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

策略四:勤反思,多提炼,训练要能拓展

新课堂同步训练例3

“研学”主要是教师在深入研究学情、学法和课标、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学生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钻研知识和方法,生生互动,提升能力. “后教”主要针对学生钻研后存留的困惑与问题,展示交流,生生互教,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再进一步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研学后教”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研学后教”课堂教学的六个基本步骤:导入新课,目标定向设置提纲,引导自学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展示反馈,精讲点拨巧设练习,完成目标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研学后教”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它的实施与推动带来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性质的改变,它由以前老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中的学生的依赖性、外在性、强制性特点逐步地向学生自主独立、知识内在形成、能力综合发展的特点转变.

二、几种常见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是学生学习的基本保证,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更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 本人针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尝试.

(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 在课前通过展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然后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查阅资料,不仅能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与此同时,当学生上课没在状态时,可以朗读课文以提起学生的精神状态. 这特别适合在下午上课.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朗读训练并不是想让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 在一节课的末段结合黑板板书内容或书本内容让全体学生阅读,有时候起到整堂课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自编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自编练习,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拟题目考查自己. 纵观现在的数学教材,配套练习确实少,而且梯度不够. 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进行适度扩充练习,学生的有效训练肯定大打折扣,这样就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所以平时老师们都通过很多途径去搜题、组题、编题,教学时都呈现出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生怕学生练少了.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换位思考,让学生自拟题目,自己考查自己. 自拟题目,一方面能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区分各知识点,以免混淆,同时更可以训练学生创新开放性的思维.

学生自拟的题目可以让他板书出来以便让学生检查,同时也可以由他“点兵练习” ――指定哪一名同学做,这样的训练既把老师从找题上解放出来,又可以充分检查到学生学习的情况,更能够很好地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同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训练到创新开放的思维.

(三)限时训练,当堂检测

限时训练是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练习. 这里的练习包括平时的堂上练习、测试或学期考试,等等. 对于平时的课堂测试或学期考试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限时训练方法. 但是这种限时训练对学生已是司空见惯的,对训练学生的解题效率、解题技巧作用不大. 这方面我比较喜欢采用堂上小测与堂上限时练习. 堂上小测一般在上课后七分钟内或下课前的五分钟进行. 目的是检验学生上一节课或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情况,题量一般控制在六题内,题型最好是便于批改,可以是选择题或填空题或计算题. 用一小张试卷,一上课就发下去,既可以很快地控制学生刚上课的学习状态,又能够为老师讲授新课预留更充分的时间. 或者在下课前给学生进行知识的及时检测,既可以检查到这节课的效果,又能够有效杜绝学生急于下课的放松情绪. 另一方面,当学生学了一个知识点后进行训练时,可以用一种限时的训练. 即是通过老师的限时,让学生在紧张投入的状态下独立训练,这种训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题的速度.正所谓:知识在于积累,技能也在于平时的训练.

(四)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

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走出课室,进行调查研究,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数学教学已不再局限于课堂内,更不再只局限于用粉笔和书本.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图形”的时候,我会先简单讲述定义,然后让学生到课堂外找寻身边的对称图形(在限定的时间内),然后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发现与成果,这样一堂课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又或者在讲授“数据统计”这部分知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围绕问题到户外收集数据,然后通过整理得到结论. 这比我们老师说更实在有用,学生更欢迎.

(五)灵活使用例题,合理进行变式训练

书本上的例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参考性,充分地使用教材例题,将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使用例题主要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做例题. 这种方法是指先让学生遮住例题的解答过程,然后自己去解例题,接着与例题的解法进行比较. 通过对解题格式、解题思路、解题技巧上进行对比,从而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与自学能力. 第二种是对例题进行变式训练. 通过变式训练,从另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新知识. (六)进行反思活动,培养自控能力

数学的教学不仅体现在学习新知识上,更体现在指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反思. 对每节课、每次测验,对解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以及近期学习习惯进行及时的反思,这有利于发现新解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 我总会在学生的感想下面写上一些评语,或鼓励的或警醒的或指导的. 这样做起码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关心支持他的,犯错误后老师是会体谅鼓励他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言”. 另一方面,我也会要求学生在每次的测验卷上总结一下因粗心而丢失的分数,写在试卷上以做提醒. 最后在期末复习前让学生先一一品味以前的心得,再写写复习的做法. 这样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三、结束语

“研学后教”必将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落实;“研学后教”有机地融合了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研学后教”必将符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常言道:教无定法. 作为新教育改革大潮下的教育工作者不应再局限于以前的课堂练习方式,要以创新的理念,科学的态度,提出一些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新课堂同步训练例4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118-01

当前学生学习太辛苦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从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认识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规范办学行为要求我们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严格控制学生课后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准加班加点了,不能搞题海战术了,减负不减质的出路在哪里?我认为出路还是在课堂,提高课堂效益特别是课堂训练的效益。数学课堂是否有效,有效训练是关键,有效训练是有效课堂的落脚点和重要体现。在此,笔者将自己研究与反思奉献给读者,与同行商榷。

目前课堂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训练时机的安排不够精细,缺乏及时性

在训练时机的安排上不够精细,有的课堂在集中学习了概念、法则、定理、例题后集中安排一定量的巩固训练,这样的训练安排缺乏及时性,一方面没有考虑到数学学科前后知识逻辑联系紧密的特点,前面知识掌握不牢易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没有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甚至有的同学因间隔时间太长、内容太多,出现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练了前面忘了后面,最后一锅夹生饭的现象。

二、训练选题过易或过难,缺乏层次性

在训练选题上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缺乏层次性。有的课堂训练选题过易,全是基础题,照顾了基础薄弱的学生,有利于概念、法则、定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但训练的思维层次不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好学生吃不饱;有的课堂训练选题过难,全是有一定难度的习题,照顾了优等生,但丢掉了一批基础薄弱的学生,概念、法则、定理还没有记牢,技能还没有真正形成,就进行各种高难度的训练,缺少一个打基础的过程,就象我们通常所说的“还没学会走路就开始练习跑步”。

三、训练过程启发过度,缺乏独立性

有的老师对学生特别不放心,训练过程启发过度,学生训练缺乏独立性。在练习出示之后,还没等学生反应过来,老师就开始喋喋不休的提醒、暗示、强调,就怕学生做不出来或做错;练习板演时学生一出现错误或与老师预设不同的情况,老师就开始“个别指导”或换人;学生练习还没有完成,老师就心急开始讲解,不敢花足够的时间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启发过度,长期如此就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懒于思考,也就无法体验到数学思考的魅力,更无法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训练讲评形式单调就题论题,缺乏发展性

训练之后的讲评形式单调,就是老师讲解或板书示范正确的解题过程,甚至有的就与学生对一下答案;讲评就题论题,对解题过程不作必要的反思小结,对解题规律、解题策略、数学思想方法不作必要的提炼升华,训练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学生思维得不到有效提升,缺乏发展性。

提高有效训练的策略

策略之一:课堂教学宜“小步走,快反馈”,确保课堂训练的及时性

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照顾到全体学生,新授内容的教学宜采用“小步走,快反馈”的教学方法,确保课堂训练的及时性。

策略之二:训练选题应“重基础,有梯度”,确保课堂训练的层次性

课堂训练的难易既要照顾基础好的同学,也要照顾基础薄弱的同学,符合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训练选题应“重基础、有梯度”,确保课堂训练的层次性。新授课课堂训练选题应以基础为主,因为学生对新知识需要有一个熟悉“老化”、形成技能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一点训练的思维层次,让学生体验到思维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既让基础一般的同学吃得下,也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吃得饱。基础题、中档题、稍难题的比例一般约为721。

策略之三:课堂训练应“敢放手,敢于等”,确保课堂训练的独立性

我们这里确保课堂训练的独立性,不是说数学课不需要合作交流了,数学学科需要热烈的合作交流,但更需要静静的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这样训练,学生才能体会数学思考的魅力,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

策略之四:训练讲评应“勤反思,多提炼”,确保课堂训练的发展性

新课堂同步训练例5

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照顾到全体学生,新授内容的教学宜采用“小步走,快反馈”的教学方法,确保课堂训练的及时性。新授内容应适当分成几个环节,每一环节教学之后及时进行适量的巩固训练,这样安排训练学习内容少、间隔时间短,既照顾到了基础薄弱的学生,同时也符合数学学科前后知识逻辑联系紧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前面知识能得到及时的巩固和“老化”,有利于对后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平行四边形》一节的教学可分为四个组块:一是创设情境,找出共性;二是对比分析,探索特性;三是引导实验,探索性质;四是走向生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环节,及时安排适量的巩固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并能运用性质来证明问题。

二、重基础,有梯度,确保课堂训练的层次性

课堂训练的难易既要照顾基础好的同学,也要照顾基础薄弱的同学,符合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训练选题应“重基础、有梯度”,确保课堂训练的层次性。新授课课堂训练选题应以基础为主,因为学生对新知识需要有一个熟悉“老化”、形成技能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一点训练的思维层次,让学生体验到思维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既让基础一般的同学吃得下,也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吃得饱。基础题、中档题、稍难题的比例一般约为7∶2∶1。

三、敢放手,敢于等,确保课堂训练的独立性

我们这里确保课堂训练的独立性,不是说数学课不需要合作交流了,数学学科需要热烈的合作交流,但更需要静静的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课堂训练应遵循“学生能做的事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原则,问题应设置在学生的能力最近发展区内,敢于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尝试操作,独立“碰壁”“转向”,独立走向成功的彼岸;不要一看学生做不出来就急于讲解,因为听懂不等于学会,学生自己通过艰辛思考领悟得来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听讲得来的效果,我们要敢于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独立书写解题过程。这里我们强调独立书写解题过程,因为学生的解题思路从想出来到说出来再到写出来,其实是一个思维不断清晰化、条理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应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训练过程。这样训练,学生才能体会数学思考的魅力,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勤反思,多提炼,确保课堂训练的发展性

讲评要讲解正确、规范的解题过程,更要暴露典型错误,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反思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变个别同学的典型错误为全班同学的经验教训。课堂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先尝试,教师巡视,然后选择解题过程正确规范的和有典型错误的进行正误对比板演或展示。讲评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一题多解:本题还有哪些解法?哪种解法更为优越?一题多变:添加或减少条件后怎么解?条件与结论置换后怎么做?图形运动变化后怎么解?讲评要让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什么,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要与学生一起提炼解题过程中所蕴含的解题规律、解题策略、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新课堂同步训练例6

课堂训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要内容,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从明确训练目标、优化训练形式、观照个体差异等角度展开设计,以提升学生关注、主动性。科学合理的课堂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认知效率,发展多重智力,挖掘创造潜能,对课堂训练展开个性创新设计,符合新课改基本要求,与学生学习成长同步,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积极实践探索。

一、明确设计目标,提升学生关注度

数学课堂训练是教学最常见学法运用,学生需要利用多重训练,才能实现认知转化,构建完善数学认知体系。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对教材展开深度认知解析,以提升训练内容的适合度,特别要关注训练题目的目标性,让学生在参与训练时,获得最有效进步和成长。学生对课堂训练的关注高低,直接决定其训练效果。为让更多学生提升训练认识,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渗透,帮助学生主动建立参与训练的责任意识。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师课堂训练分为几个阶段:复习训练、课例训练、巩固训练。复习训练设计口算:40÷835÷724÷856÷781÷912÷4训练形式:开火车。课例训练:买一本语文和一本英语,需要多少钱?训练形式:独立完成。巩固训练:计算题:3-10÷56+12÷3问答题:有加减、有除法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应用题:笑笑原来买钢笔需要6元,现在钢笔涨价了,32元钱买4支,问现在比原来每只钢笔涨了多少钱?教师在学生展开训练之前,都要进行引导,讲清训练的方法,给出比较清晰的思考方向,并强调验证。教师布设多种课堂训练内容,无论是训练强度,还是训练适度,都是比较适当的。为让学生顺利展开课堂训练,教师给出必要的提示和要求,特别是进行思路引导,给学生以明确操作方向。从教师训练内容设计情况来看,贴近意识比较明确,学生学习什么,课堂训练就训练什么,学生思维启动顺利,训练效果当然会更好。

二、优化训练形式,激活学生主动性

数学课堂训练题型众多,教师要有优化意识,对训练题目展开个性化创新设计,从改变题目构成、展示方法等方面,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触,自然能够形成重要训练主动力。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应用题等,这是传统数学课堂训练题型,教师可以从改变题型设计为创新点,对传统题型展开改造活动,以求获得创新效果。分析题、材料题、讨论题、验证题、对比题、竞赛题等,能够体现较为明确的创新意味,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激活学生参与训练的主动性。《节余多少钱》学习时,教师给学生设计了一道特别是训练题目:有一个大学生,一个月生活费为1000元钱。根据这些信息,结合课堂学习,编制一道训练题目。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很快就给出一些训练设计。有学生说:一个大学生,每月生活费为1000元,但他非常节约,每月只花800元,这一年能够节余多少钱呢?还有学生说:大学生生活费为每月1000元,如果他够勤俭,有600元就可以了,这一年下来,能够节余多少钱呢?教师对学生训练情况进行评价,并让学生展开具体运算,用结果展开相关解析。教师给出有限信息,让学生编制应用题,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挑战性。因为教师给出的数字比较笼统,学生对此很容易产生模糊认知,不知道该如何运用。这恰恰是课堂训练的焦点。教师让学生自由拆分数字,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从不同角度历练学生数学感知能力。

三、观照个体差异,扩大训练覆盖面

学生学习存在个体差异,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无论哪一个年级,学生对数学的悟性呈现个性化,其学习表现也不尽相同。教师在课堂训练设计时,需要展开深入细致的学情调查,掌握不同群体学生实际需要,然后展开训练内容设计,其针对性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主体,积极参与课堂训练,其训练效果会大幅度提升,如果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其训练价值也会大大缩水。设计适宜训练内容,扩大训练覆盖面,对有效塑造学生数学素质有特殊意义。在学习《长方形周长》相关内容时,教师给出课堂训练:①用直尺实际测量一下自己的课桌,用不同方法计算出周长多少。②估算下教室的门,周长是多少,然后实际测量一下,计算出准确周长。③用文字形式介绍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④给老师设计一道周长方面的应用题,难度越大越好。学生拿到训练题之后,都显得非常兴奋,快速行动起来,展开实际测量,进行自发讨论,课堂学习研究气氛正浓。特别是给教师设计训练题目,学生参与热情更高,给出的训练设计也具备较高含金量。如有学生这样设计:我通过观察,在我们教室内,至少有10种长方形的存在,请老师在一分钟之内,找出其中三个长方形,估算其周长多少,只要误差不超出3厘米,就算胜利完成任务。

教师随即展开搜集和估算,学生积极展开验证,当学生达到测量结果后,都会给出惊呼,老师估算太精准了。教师为学生设计课堂训练题目具有生活化特征,学生训练难度比较适中,参与热情也比较高。特别是让学生设计训练给老师来做,这是具有创新意味的。师生互动和谐,学习效果呈现显性化。小学生兴趣点广泛,思想活跃,教师在课堂训练设计时,要注意观照学生兴趣点激发,利用多元性、个性化训练题型,以及不同训练要求和引导,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训练的热情。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主动训练,获得更为丰富学习认识。

作者:吴玫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盘亭乡棠岭小学

新课堂同步训练例7

一、落实“课前常规积累”

学即模仿,习即重复。学生要想将在课堂上学到的人为割裂的知识点变为自己的知识,需要整体建构,需要重复出现。所以在课前2—3分钟,教师要把之前学过的与本节课知识相联系的知识、方法以知识框架构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不间断地温故知新。采取的形式可以是游戏、猜谜、竞赛、抢答等。

二、落实独立自主学习

独立学习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没有独立学习的合作是低效的合作。合作是学习的一种需要,不是必须要安排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高效课堂必须建立一种机制让独立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规范。其中有两个环节尤其重要,一是确保独立学习的时间,一是确保独立学习的反馈。一般而言,独立学习的时间不应少于“三学”(独学、对学、群学)的五分之三,并且,要安排一次小组反馈。

三、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小组一般由前后桌4位学生组成,同小组的学生在学习程度方面互相搭配。开展合作学习,教师需要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压缩集体讲授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当堂合作学习的时间,这是合作学习的保障;另外,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坚持先学后教,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先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指导独立完成学习内容,再小组合作解决“个体问题”。对于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也称“小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间互相质疑释疑;对于全班所有小组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也称“全班问题”,教师要进行引导点拨,力争让学生自己获得正确的答案。

四、落实课堂练习

研究表明:师生课堂时间最佳结构比为0.8,即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占用时间之比为4:5。以一节课45分钟为例,保证当堂练习时间不少于15分钟的课堂训练底线。要将课堂练习落到实处,教师还应注意一下几点。

1.课堂的双重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新知识的理解、新技能的形成、新方法的掌握至少要经过两次类似训练。第一次是模仿性训练,第二次是巩固性训练。模仿性训练分“尝试和纠错”两步。让学生先将例题的解题过程用纸遮住,而后通过“偷看”部分或全部解题过程,学会正确的解题规范与思路。在尝试练习步骤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提供新的题目再进行“尝试”,并通过学生板演,教师或“学科小先生”指导,进行个体纠错。在完成了纠错步骤之后,教师再组织进行类似的例习题“巩固”训练。巩固训练要少而精,要针对学生尝试训练中的弱项进行强化练习。

2.最重要的练习完成于课内。过重的家庭作业不仅增加学生负担,而且效率极低。为此,教师要让学生把最重要的基本练习在课堂上完成。课外以布置对所学内容的体验与反思性作业为主。如对所学内容的系统总结(知识构建)、方法的梳理、题型的整理归类。

3.加强笔头练习。口头表达是掌握知识的初级阶段,笔头解答是形成能力的高级阶段。教学实践中,用学生的口头替代学生的笔头,是常见的教学误区之一,也是低效课堂产生的原因之一。课堂练习既要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练习,更要坚持笔头解题能力的练习。凡是能够用笔头练习的,绝不以口头练习来代替。

4.发挥课堂练习的批阅功能。教师和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支红笔。待课堂练习完成之后,教师首先批阅提前完成的小组长的练习,其他同学找小组长批阅,而后,教师重点批改特别需要帮助的“学困生”的作业。

五、落实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既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批阅及时反馈,学生要及时纠错、及时反思。

新课堂同步训练例8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为: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然而,新课程改革至今,还有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转变或没有彻底转变。课堂上运用的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式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顾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理解能力,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这样教的结果不言而喻是一些学生听不懂或者说似懂非懂,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研究、探索一种促进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仍是我们研究的重大课题。本人认为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是解决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独创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所谓“先学”,就是先让学生自学探究,即引导学生依据学习内容,围绕目标,自学思考题,独立、认真地读书、看书、操作、思考,从而对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所谓“后教”,就是同学们合作探究,就相关疑难问题进行“兵教兵”,即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会的同学帮助不会的同学,思维快的同学帮助思维慢的同学,通过互动,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所谓“当堂训练”,就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运用上课所获得的知识,解决类似的或更深一步的问题,也就是通过再实践,再探究,巩固、深化认识,形成能力[2]。一句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就是全过程让学生自己学,全过程让学生自己读,全过程让学生自己思考,全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不少,但对自主学习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以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维列鲁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言语的自我指导过程,是个体利用内部言语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的过程[3]。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它是基于外部奖赏或惩罚而作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主要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则从行为、环境、个体的内在因素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来解释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基于学习行为的预期、计划与行为现实之间的对比来对学习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三个子过程[4]。

尽管对自主学习的界定众说纷纭,但都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策略性、持久性和自我调控性,强调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过程

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分六个步骤①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②教师指导学生自学;③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④检验学生自学的效果;⑤引导学生讨论、更正; ⑥当堂训练。

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步骤

1.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等组实验设计:选取赣州中学 2012 级高一年级二十个理科平行班中的两个班(7 班、9 班)为实验组,再选取与实验组各方面基本条件相同的两个班(8 班、10 班)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班从第一次月考之后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为了更准确反映课题实践研究的效果,我们通过学习兴趣水平问卷和初步测试(第一次月考),获取实验前数据。实验实施近 6个月后,又对学生学习兴趣水平和学业水平进行复测。

2.实验时间

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

3.实验控制

两个班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都由同一名教师任教。实验采用相同教学用书(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上册,人教版)及参考用书。两个班学生的基础接近,其它情况非常相似。在实验时,高一年级(7)、 (9)班教学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高一年级(8)、 (10)班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4.测量工具

(1)学业水平测验试卷

用于实验研究过程中检测学业成绩情况。第一次月考试卷和实施实验后的学业水平测试卷都是全校统考,且由教研室统一出题,所以试卷的信度和效度都得到了保证。

(2)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以新课程所提倡的“促进学生发展的三维目标”为依据,拟划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期望通过这三个维度来检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效果。

(3)教师访谈

采用半开放式的访谈,主要想了解实验班任课的化学教师对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看法,并提供意见。

(三)实验结果分析

经过六个月的实验教学,通过对学生第一学期期末学习成绩的分析和实验后的问卷调查的统计,研究者认为面向学生发展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对化学课教学有积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学生不仅在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上比对照班要好,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表明该实验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五、结语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主、协作的学习环境,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2]顾彭飞.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理解与感悟[J]. 中学教学参考,2010.7.

[3]徐红芬.洋思模式的审视与超越[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3.

新课堂同步训练例9

一、 注重课堂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体现课堂练习有针对性,就要彻底改变课堂练习的单一和简单化形式,将数学课堂练习的有针对性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我认为采取多样化的练习类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趣促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一般在课堂中出现的练习可分为三种:课前检测练习、课堂尝试练习、课后巩固练习。

课前检测练习必须是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而精心设计的练习题,是新旧知识联系的纽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设计的依据要紧扣教学内容,围绕重点设计,既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为实现已学知识到新学知识的转化创造条件。建议练习设计量要少而精,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类练习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反馈集中点评。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尝试练习是在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课堂随机练习,一定要体现出它的基础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练习的内容可以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而设计,也可以是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掌握知识情况而设计。练习可以是口头提问,书面练习,还可以是学生板演练习等等。完成这类练习的形式主要是运用质疑设问、动手操作、引导观察、讨论交流、面批面改等方法,引导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动手来体验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作为新课的课堂练习,难度不宜太大,否则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冲淡教学重点,降低教学效益。

课后巩固练习是学习新知识后要完成的练习,内容要全面,份量要适当,设计此类练习要求教师要紧扣课本、要围绕重、难点而设计,练习题要分层,要典型,要有梯度。这类练习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当堂面批,及时反馈,提高效率。通过此类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二、注重课堂练习内容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往往只是肤浅的,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精心设计练习,丰富的练习内容可多方面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调控和改进。 对于练习的内容教师一定要精心选题,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训练题目,如同类知识题组训练、知识对比训练、变式题训练、开放题训练、一题多解训练、信息迁移型训练等等。练习题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要有效、方法要灵活,不要题海战术,要使学生做题不多,但收获多多。

由于数学知识的系统连续性强,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常用相关旧知识进行导入,编写相关知识结合的对比练习题,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把新旧知识连成一片,形成知识网络。数学教学中易混淆出错的概念也很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练习来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通过对比练习的训练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对旧知识的巩固。

变式题练习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可设计梯度清晰的各类变式题组。针对一类题型教师可将练习分成不同等级,学生可根据自己不同能力选择完成。递进练习的设计可将同一个大题目按分几个小题逐步增加难度的方式让学生在不断深入思考中来完成;设计一题多解练习,主要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广阔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迁移型训练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或定义新的情景,给出一定容量的新信息,要求依据新信息进行解题。

三、 注重课堂练习设计的层次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才能满足于知识不同,智力各一的每个学生。分层练习的设计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新课堂同步训练例10

在已经初步建构起新知识的条件下,反馈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诊断和矫正上。在设计反馈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本次教学的核心知识点和学生易错知识点,精编、精选训练题。其次要根据学情,分层级地提出反馈要求,将关注点放在成绩中等和较差的学生上。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难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如果教师能重视这类学生的课堂表现,对他们进行及时的鼓励、有效的矫正,就能改善他们的课堂表现,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分层提出反馈要求,也能帮助能力层级较高的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与加强。教师关注点下移,着眼于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获取并分析信息,且采取针对性的补救和矫正措施的行为,是实际意义上的“二次教学”,是将教学落到了实处。

二、训练反馈要有时效性

当堂训练,最好做到当堂反馈。教师的讲评是对训练结果的再一次反馈,它能帮助学生审视本节课的学习成效、明确易错知识点,通过及时矫正,减少甚至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因此对于训练反馈,如果课堂上时间不足,课下也要及时完成反馈,并尽快讲评,不可不了了之。另外,强调时效性并不是意味着讲练时间越短、课堂容量越大,训练的效果就越好,最终的评判标准还是要看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所以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去完成训练,教师讲评后最好也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总结反思,以达到最佳的反馈效果。

三、训练反馈要有多样性

有些教师在设计当堂训练时,往往将其与“做题”等同起来。其实反馈的形式与内容都可以更加灵活,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样化的设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活跃起来。

1.反馈的表达形式多样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训练反馈时,也不用拘泥于一种表达形式。可以采用口头表达,如讨论、演讲等,或书面表达,如题型训练、作文片段练习,还可以安排朗诵、背诵等活动。只要能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能力,形式并不重要。

2.反馈的内容安排多样

课型不同,授课内容不同,反馈的内容安排可以更加灵活。新授课可以根据所学篇目设计文本分析的习题、思维拓展的提问等;复习课可以侧重于题型举一反三的训练;写作课可以侧重于写作片段训练。写作训练常常被放在课下进行,其实新授课中的一些文本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思想深刻、或是感情动人,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可以在讲授结束,学生思维正活跃的时候,采用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写作。如在上《清兵卫与葫芦》一课时,教师让学生续写小说结尾,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高,也涌现出了一些佳作。同一授课内容,教学目标不同,训练反馈的内容也不同。例如同是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就可以有三种教案。一种教学方案将“诵读和品评”作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诵中体会作者情感、鉴赏诗歌语言。其设计的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去朗诵、品味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使学生既能感受苏轼不同风格的作品,又能强化所学方法。另一种教学方案聚焦于诗歌语言的品析,在当堂训练中提供了苏轼的《蝶恋花》一词,借炼字和概括诗歌情感两个题型考查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第三种教学方案在当堂训练中体现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据平日对苏轼的了解,结合本课所学和补充材料写一段评点苏轼的文字,在锻炼了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梳理了苏轼的人生经历,理解学习了他的人生态度。

3.反馈的完成途径要有多样性

当堂训练可以是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的,也可以是小组协商共同完成的。学生独立完成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小组分工协作、互相评点、推举代表的形式则能让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更高、课堂气氛更好,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教师可依照教学需求选取不同的完成途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留心教学设计之外的思想火花,积极促进课堂生成。

新课堂同步训练例11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249-02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公民道德感和责任感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基础性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目前我校的思想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我校部分教师总是担心学生这不懂、那不明,从而形成了错误的教学模式。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校在考察某些学校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推行了导学训练稿教学模式。导学训练稿进入我校课堂实践教学已有一年之久,导学稿训练稿使用后,从教学模式上打破了传统模式。

1导学稿训练的有效环节

导学训练稿的基本环节设计,有效环节主要包括:导学目标、自学思考题、堂上练习、周周练。1.导学目标:以学生自学发现问题为出发点,要求学生课前通读下节课所学内容,查找、整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对疑难问题作好标记,留待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预习导学的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具体问题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可操作性,体现导学的目的。2.自学思考题:以分析和解决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为立足点,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合理寻找解答课本重点难点问题,总结学习中的经验,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通过预习等学习活动,对一些教学目标已有初步的认识,但仍有部分知识点无法解决。如果这些知识点学生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询问老师等方式,仍百思不得其解,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性问题则应引导、启发学生回答。运用性问题则要组织学生开展微型讨论,集思广益,最终求得问题的解决。精讲并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少讲,而是质量上的精。它要求教师的讲授内容精要、分析精辟、语言精练、节奏精美。3.堂上练习:从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做到精选、精讲、精练。训练内容应该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探究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同桌、前后四人桌、全班为单位均可。教师在学生讨论探究时要引导学生紧扣导学训练稿,避免陷入形式主义。要让不同观点的学生展开讨论,激荡思维,取长补短,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2导学训练稿的有效撰写

一份完整的导学稿主要包括稿头内容、教学目标、课前预习导学、课堂教学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与当日作业等内容。对于导学稿的撰写,学校要求按照“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完善定稿”四个步骤进行。首先由教研组集体商讨,确定每课的主备教师,其他教师协助查找资料,并提出研讨意见形成“共案”;其次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完成导学稿初稿;然后经教研组长初审后,下发全组教师,大家共同提出修改意见;再经教研组集体研讨,修改充实完善,教研组长审定签字后交主管领导审批,最终交教务处制成正式文本印发。导学训练稿的设计要求,要依据课标,紧贴教材,适当拓展,不能简单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不同课型的导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导学稿的编写原则上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学生学习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