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信息技术和数字化

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10 15:10:34

信息技术和数字化

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例1

【关键词】数字化 档案信息

引言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知识化经济时代,档案作为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在档案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种类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传统而单一的档案管理机制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档案工作的各种需求。在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当今社会,如何利用无处不在的网络技术有效的管理、开发和应用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档案信息综合服务水平,已成为档案工作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数字化档案信息建设作为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基础和发展手段,已被提上国家信息资源管理的日程,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对档案工作有清醒地认识,数字化档案信息建设无疑是项宏大而艰巨的工程,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数字化档案信息长时间保存、随时更新带来不小影响的同事,网络技术也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档案工作人员要积极面对挑战,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档案信息建设的重要性、深远性和长效机制。本文针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建设的现状,提出数字化档案信息建设新的发展路径,以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一、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建设的理解

(一)数字化档案信息建设的内涵

所谓数字化,就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将声、光、电、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文字、数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用于准确存储与快速处理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数字化具有简单、直观、速度快等优势[1]。数字化档案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档案信息形式,“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数字信息库” [2],它将各种纸质载体的馆藏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传输,并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以实现档案信息方便快捷的利用和共享。经过数字化处理后的档案能够整合各种资源和管理软件,使档案利用服务方式更加多种多样,最大限度的实现了档案资源的共享。

(二)数字化档案信息建设的内容

从数字化的内容来看,数字化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原有馆藏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即将原有传统载体的档案通过扫描、加工录入和处理,进行数字化转换;二是对正在形成的电子文件进行及时的分类归档与归档,做到电子文档的完整、齐全和真实有效。

从数字化的程度来看,数字化档案信息建设的内容分为以下两个层次:一是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即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严格规范档案信息的著录标引,科学选定档案目录的数据库结构;二是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即采用扫描录入的方式将档案全文按照原貌逐页存储为图像文件并为其编制目录索引,或是经 OCR(光学字符技术)识别后采用文本格式存储档案内容,辅之以全文检索数据库[3]。数字化档案信息建设还应该包含数字化档案的整理收集、保管存储和利用查等方面。通过纸质文档和电子档案一体化的方式,借助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信息技术完成数字化档案的收集整理;采用硬盘、光盘等数字存储设备实现数字化档案的保管存储;通过互联网网络技术实现数字化档案的查阅利用。

二、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和存在的问题

档案利用是档案作用和价值的最终体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信息化、数据化和档案利用的网络化已经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互联网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其具有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给数字化档案信息的使用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随着数字化档案信息进程的不断加快,在网络环境下,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是一个已经需要正面面对的问题。因此,数字档案开放利用过程中信息安全保障问题是数字化档案信息建设中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数字化档案的信息安全保障贯穿整个数字化档案信息建设过程,在数字化档案信息建设的处理、存储、传输、维护和利用各个阶段,很多学者针对各个阶段中涉及的管理、技术、法规、人才、资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讨工作,以期构建合理有效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面临多个网络层次威胁,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数字化档案信息内容的原始真实性;二是数字化档案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和保密性;三是数字化档案信息的长期有效性。由于数字话档案信息的特点以及它对技术的依赖性,使其极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威胁。所以,自从数字化档案信息出现以后,其安全问题一直是这一领域的焦点问题。

三、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主要手段

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主要包括:(1)通过各种网络安全技术预防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危害;(2)通过软件安全评估审计与网络监测预警机制应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威胁;(3)通过信息备份与恢复,补救已成事实的灾难。网络安全技术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主机数据库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安全管理技术、路由安全技术、密码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系统漏洞检测技术、病毒查杀技术、黑客入侵检测技术等。通过多种网络安全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软件和网络关键设备,就可以大幅度降低网络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带来的危害。

总之,数字化档案信息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也是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数字化档案信息建设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使之不断在推广中走向规范与完善。

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例2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数字摄影测量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整个测绘领域已有逐渐向信息化测绘发展的趋势,但是目前我国信息化测绘领域还存在一定理论和技术上的障碍,目前我国正处于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发展的关键时期,经国务院批准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以基础地理信息获取空间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智能化、服务网络化社会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测绘体系,信息化测绘是数字化测绘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就数字摄影测量谈一下信息化测绘的相关问题。

一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1概念: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是在DGPS/IMU组合导航技术和LIDAR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数字测量手段。

2相关技术

2.1航空数码相机: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可通过不增加飞行成本而大幅度提高重叠度影像获取、匹配及三维重建的精度。

2.2无地面控制的卫星影像对地定位技术:这种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几何处理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3数码城市建模中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这一技术是利用低空飞行为传感载体,将安装到旋转平台上的数码相机拍到的航带城区影像进行整体处理,生成城市立体影像拼图。这样一来大大降低劳动量同时减少一些由于地理复杂带来的误差。

二 信息化测绘技术

1内涵:信息化测绘没有改变测绘的本质,数字化测绘是信息化测绘的基础,离开了数字化测绘就没有信息化测绘,二者密不可分,也就是说,信息化测绘不是替代数字化测绘,而是数字化测绘的新一轮发展,是数字化测绘的发展的必然结果。

2信息化测绘技术组成

2.1智能化移动测量技术

智能化移动测量技术是结合了空间同步、自动提取及传输移动实时信息等技术,作用在于整个测绘过程中对于热点数据的采集。由于采取多项技术结合,能够实现地理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实时化和大众化。

2.2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技术

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技术有及时更新时态增量、地物变化信息以及数据保存等作用。由于这项技术的更新速度快、信息搜索及时以及能处理庞大复杂数据等优势使得整个信息化测绘的效率大大提高。

2.3数字化地图技术

数字化地图技术实现了纸制地图的数字化处理,是将能满足条件的纸制地图利用数字化地图处理仪处理后将产生的相关信息数据输入电脑中,生成相应的数字地图。这种地图具有保真、便捷等特性。

2.4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该技术为地面上GPS使用提供精确实时、高精度的三维坐标及相关信息,该技术广泛的应用到运输导航、城市建设及航空航天等

2.5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以数字影像和摄影测量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影像匹配等技术广泛应用到大比例尺地形测量中,是信息化测量技术的基础。

3信息化测绘的核心

信息的集成和管理是信息化测绘的核心,在测绘领域,由于空间信息获取速度快、信息获取量大以及空间测绘产品多样,如各种比例尺的4D产品(DOM、DRG);还有各类更新信息乃至专题信息,如何将这些原始影像高度集中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4传统观念突破是信息化测绘发展的关键

随着信息测绘的发展,数字真影测量技术的流程、组织奖发生深刻的变化,如数字摄影测量中影像的“控制点库”建立有一定的作用及意义,但随着真正的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到来,新影像与已有正射影像直接匹配,这样一来“控制点库”的作用就不太大啦,因此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理念上来考虑数字摄影测量问题。

三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对信息化测绘的积极作用

1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保障信息化测绘的科学实施

随着数字测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测绘体系正朝着信息化测绘方向发展。发展的过程中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成全数字化与计算机结合,覆盖面积更广,应用范围更大得技术体系。在信息化测绘技术将成为未来主流的大趋势下,完善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不断的有力的保障信息化测绘的科学实施。

2数字摄影测量理论的完善有利于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立

科技不断进步使得数字摄影测量理论不断自我完善。数字摄影测量理论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基础,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是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基石,信息化测绘技术则是信息化测绘的核心内容,总之,数字摄影测量理论的完善将会为信息化测绘体系提供一个科学可靠的理论平台,在对各种测绘技术中和整理后,信息测绘体系将会有建立起一个扎实可靠的理论基础,符合了我国信息测绘的可持续发展。

3传感器进步为信息化测绘提供技术手段

近些年来随着传感器的不断进步已经突破数字摄影测量依靠控制点进行测量的传统模式,这样一来将大大的提高传感器捕捉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从而减少控制点的复杂性造成的误差和其他一些不利的影响,传感器不断进步下衍生出的各种传感技术将为信息化测绘技术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了信息化测绘的发展进程。

总结: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与信息化测绘二者密不可分,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是信息化测绘发展的基石,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也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综上所述:信息化测绘解放整个测绘工作的劳动力,提高测绘效率应用前景广发,但是我国的测绘体系有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在这过程中需要克服种种困难,资源利用最大化,才能推动信息化测绘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测绘。

参考文献

[1] 张祖勋,张剑清,张力.数字摄影测量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2000,25(1):7-11

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例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342-01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既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同时也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本身的要求。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推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并且在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方面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丰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能够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储量丰富、内容多样的教学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品质提升方面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更新速度也是比较快的,仅有的教材内容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点,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能够随时随地的被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各个阶段,并且能够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巨大的储备空间,在学生信息技术和知识能力水平提升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措施和方法

1、确定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范围和类型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首要步骤就是要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难点等确定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范围和类型。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就要根据教学计划对需要使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范围进行明确,缩小资源搜集的范围,选择针对性强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另外,除了确定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范围以外,还要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分类,确定选用资源的类型。例如有的资源是涉及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有的资源是涉及到基础信息技术知识点的等等,教师要根据自身教学计划的安排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类划分。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利用方面,教师也要做到灵活多变,例如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学习方面,教师可以选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将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学习Office软件操作的时候,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演示操作视频,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软件的应用。

2、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收集

确定好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范围和类型之后,教师就要着手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收集。互联网以及相关的教育资源数据库等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将这些教学资源库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其中找到符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兴趣特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现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无法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或者是无法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教学资源类型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转化为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教师的能力整理和设计出符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特点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教材和参考书上的相关内容进行扫描,制成相关的教学视频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3、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平台的构建

为了充分发挥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收集、整理好学习资源的基础上,还要搭建良好的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将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共享,并且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资源应用共享平台的构建可以借助于校园网或者是FTP平台,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确定共享平台的主体功能和模块,并且设置不同的教学板块和模块,每一个板块和模块都承担着各自的权限和功能,并且要做好教学资源平台的搜索设计工作,方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自主的搜索和检索相关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除了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通讯手段,建设QQ交流学习群、微信学习群组等,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这些分享相关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结语: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属性的根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等资源的优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的融入数字化学习资源,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47-50.

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例4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测绘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和基础性工作,在矿山测量、湿地测量、水利工程和精准农业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地理信息,是国家经济信息和其他行业专业信息的三维空间信息载体。为了能够掌握更准确、更全面、更系统的地理信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经济,对我国测绘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我国测绘技术已经实现了由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转变,可是为了符合我国不断进步与发展的社会与经济,测绘技术由数字化向信息化转变已经成为必然。虽然,信息化测绘体系目前尚未成熟,但是已经显示出其强大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本文就依附于数字化诞生的信息化测绘技术,与数字化测绘技术之间联系做了详细的阐述,以证明信息化测绘技术并不是数字化测绘技术的重复,有特独特的优势。

一、我国测绘技术发展的历史

自测绘技术在我国诞生那日直至今天,以改革开放为分割点可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市场体制的指导下,我国独立创立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传统测绘体系。改革开放后,为符合我国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在全世界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测绘事业开始由传统体系向现代测绘体系转变阶段。其中,在这段转变阶段,我国的测绘技术发生了两次根本性的改革浪潮。一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完成了由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转变;二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开始向信息化测绘技术新阶段过渡。目前,我国正在积极促进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以形成比较成熟的信息化测绘体系为目标。从而,使测绘工作能够为国家各项经济建设活动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地理信息,做好各项建筑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

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从数字化的定义可以看出,数字化测绘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测绘生产过程中结果数字化的过程,是针对传统非数字化测绘技术提出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的基础。

(二)信息化测绘技术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尽管目前我国对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定义没有明确的规定,可是依附于数字化测绘技术诞生的它,除了拥有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外也具有其他特征优势。通过信息化的定义不难看出,信息化测绘体系,已经覆盖了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处理、管理、服务和应用的全过程,尤其注重对社会和经济的服务。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关系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的联系

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化测绘技术。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出现,本是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可是,要使生产力不断地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数字化正是信息化发展的技术基础。因此,信息化测绘技术,才会依附于数字化测绘技术诞生和发展起来,数字化测绘技术则是它发展的基础。

从技术层面来讲,其实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数字化技术,这与数字化测绘体系的技术基础是一样。只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实时有效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及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社会化,才出现了信息化测绘技术。因此,两者在技术层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区别

1、目标区别——从“生产”到“服务”

数字化测绘体系注重以测绘生产产品为主,将生产结果数字化;信息化测绘体系更加注重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实现地理信息实时服务于社会与经济。要求测绘体系中的数据采集获取、数据处理生产和数据应用服务三个特征面向信息化,使地理信息更加具有社会化和网络化等特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经济。

2、信息“状态”区别——从“静态”到“动态”

数字化测绘体系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数据库的建设,只是数字化的过程,不具有实时更新等流动性变化;信息化测绘体系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数据库的建设,讲究的是实时监测动态变化,并进行不断的更新。因此,由此开始了测绘体系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并且,信息化测绘技术将地理信息的实时更新作为最基本的任务。

3、操作运行环境的区别——从“局域”到“广域”

操作运行环境,即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的网络运行环境。

数字化测绘技术测绘生产的数据和信息的运行网络以局域网为主;信息化测绘技术,由于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实时更新地理信息,才能为社会和经济提供综合服务。因此其测绘生产的数据和信息,需要依靠国际互联网,从而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网络化和社会化。

4、服务对象的区别——“专用”到“公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测绘生产的数据和信息所形成的数据库系统,在一般的情况,只服务于本行业;信息化测绘技术获取的地理三维空间信息和数据,通过广域的互联网渠道将信息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什么人,在什么地点,只要想知道就能够知道。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又扩大了服务范围。

5、信息服务社会化——“封闭”到“开放”

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出现,使中国地理空间信息通过广域的网络环境,实现了实时监测、实时更新。改变了数字化测绘系统以测绘产品生产为主的体系,逐渐向以社会服务为主的信息化测绘系统转变。同时,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网络化和社会化,也使得测绘系统由内部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完成了信息服务于社会的宗旨。

四、测绘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来看,积极发展信息化测绘技术以构建成熟的信息化测绘体系,是当前测绘事业最主要的发展目标。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构建,可依据其主要特征和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系统分支,再通过真正的工程项目来进行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尽管看起来简单,但是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可能需要一代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五、总结

通过本文对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之间关系的详细阐述,使人们了解到两者在技术层面上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信息化测绘技术在一些方面比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出现,既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高需求,也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网络化、社会化。同时,积极构建成熟的信息化测绘体系,不仅能够促进测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测绘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例5

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获取、处理、传输和使用的信息通常是以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这5种基本的形式出现的。数字化就是用由一连串的二进制数字“0”和“1”组成的代码来表示各种信息,并用数字电子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传输和存储等。信息一旦转换成数字形式,在某些方面是以往的模拟电子技术所望尘莫及的。

一、数字化技术的优点

第一,数字信息抗干扰能力强,信号在复制和传递过程中其质量不会改变,这样能在一个系统中获得高质量的声音和图像。

第二,数字信息传输速度高。这是由于线路阻塞小。

第三,数字信息能进行大幅度的压缩,这样在存储空间一定的情况下可记录更多的高质量信息,也可以在传输容量不变的情况下传送出更多的内容。

第四,数字信息具有较高的保密性,这一点对于通信来说尤其重要。

第五,数字信息可进行随意的加工处理。例如磁光盘数字录音机可对节目素材无损伤地随意剪接、编辑。

第六,数字化是实现多媒体的关键。多媒体数字化后,大家才有了“共同语言”。数字化也是通信系统走向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的基础。

二、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性

1.数字化是数字计算机的基础

若没有数字化技术,就没有当今的计算机,因为数字计算机的一切运算和功能都是用数字来完成的。

2.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

数字、文字、语音、图像,包括虚拟世界及可视世界的各种信息等,实际上通过采样定理都可以用“0”和“1”来表示。因此,计算机不仅可以计算,还可以发出声音、打电话、发传真、放录像、看电影。用“0”和“1”还可以产生虚拟的房子,因此用数字媒体就可以代表各种媒体,就可以描述千差万别的现实世界。

3.数字化是软件技术、智能技术的基础

软件中的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应用软 件等,信号处理技术中的数字滤波、编码、加密、解压缩等等都是基于数字化实现的。例如图像的数据量很大,数字化可以将数据压缩10到几百倍。

4.数字化是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

数字化技术还正在引发一场范围广泛的产品革命,各种家用电器设备、信息处理设备都将向数字化方向变化,通信网络也正在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有人把信息社会的经济说成是数字经济,这足以证明数字化对社会的影响有多么重大。

三、数字化技术的关键――数字压缩

模拟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后数据量非常庞大。因此,数字化最关键的课题是数据压缩。音频信号或图像等原始数据存在着很大的冗余度,这为大幅度压缩数据提供了可能。其次,在一个信息系统中,人是信息的主要接受者,人的视觉和听觉对某些信息不敏感,这样可以利用人类的视觉和听觉等生理特征来实现高压缩比。

四、数字化技术在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1.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数字化音像就相继上市。90年代CD唱机已风行于世,使用磁带的小型数字盒带录音机和使用磁光盘的小型光盘录音机形成数字音响的两大竞争阵营。CD-I(交互式光盘)是国际家用多媒体市场的主流产品。V-CD成为激光视盘的最新成员,数字化无胶卷相机已在一些国家的新闻等行业得到广泛使用。数字摄像机和录像机也在紧锣密鼓的开发。能处理和显示运动图像的多媒体电脑亦是数字化科技应用的典型实例。

进入21世纪,在家庭娱乐方面,大屏幕的彩电和新型影碟机配合起来可在家中实现真正的影院效果。越来越多的数码相机走入中国消费者家庭,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2.在广播技术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美国、欧洲开始大力发展常规数字电视广播。1994年,世界上第一个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在美国投入商业运行。1995年,该系统在欧共体各国投入商业运行。1994年12月,美国时代-沃钠公司将全数字交互式有线电视系统投入商业运营。

目前,数字音频广播(DAB)已在世界各地推广使用。

3.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目前,整个通信网已过渡到数字化阶段。在有线网络中,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正在世界各国迅速普及。在无线系统中,第三代数字化的无绳电话系统已取代第二代无绳电话系统。通信网络正在朝个人化方向迈进。移动通信将逐渐演变成社会发展和进步必不可少的工具。

4.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例6

1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城市正在敷设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构筑现代化的数字城市。数字城市是指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城市生活、管理中的渗透。它是真实城市及其时空变化在虚拟四维时空中的数字化重现与认识,成为处理城市环境、灾害、资源和人口问题的有力武器。城市空间管治即是以空间资源分配为核心,将经济、社会、生态等可持续发展包融在内的最佳空间管理和控制理念。城市空间的大尺度无序发展已经成为普遍问题,城市盲目建设、违章建设导致了各级大量建设投资的重复浪费,水土等资源、生态环境的超负荷承载或恶化.因此,认真实施空间管治,对实现城市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目标,实现城市区域空间的有序、集约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城市空间管治也是一种保证城市有序竞争、长远持续发展的第三方监理,既涉及政府、也涉及非政府组织等多元的权力协调。因此,数字城市空间管治决策支持,需要实时的城市空间动态信息。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变化进行动态信息采集,是反映城市空间变化最客观、最有效手段,也是城市空间结构变迁预报预测的科学依据。亦针对数字城市空间管治信息需求结构特征,研究全新的数字城市空间管治信息采集技术体系势在必行。

2数字城市空间管治的信息流程

数字城市空间管治的信息流通道依次分别为四个技术层,即: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数字信息产品加工;信息管理服务。信息应用于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建设和资源与环境管理等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的城市空间管准人和管制决策支持环节上。信息流程如图1所示。

3数字城市空间管治动态信息采集与3S技术

数字城市的核心是城市信息化,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全过程。其中数字化是城市信息化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代表着现代空间信息动态获取、存贮管理、分析和应用服务三大支撑技术。可将其作为数字城市空间管理数字化的基础支撑技术,其中,RS传感器探测城市空间自身变化及受外界环境影响,并把获取的信息传输给GIS ; GPS是一个精密的定位器,以确定各种信息发生的时空特征。依据G}空间信息管理与处理平台强大的信息管理和空间分析,可作出最佳的城市空间准人和空间管制决策,发送城市空间险情状态报告。因此,3S技术是构筑数字城市数字化的空间管治动态信息采集、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基础技术平台和手段。

4数字城市空间管治动态监测模型

以城市空间结构动态监测信息采集与处理为目的,面向现代化3S技术构建动态监测模型,充分体现高动态、智能化、数字化的模型特点。数字城市空间管治动态监测模型如图2所示。

4.1城市空间信息获取平台

主要以巳有历史信息数字化采集系统、现实的地面和空间技术信息采集系统为平台,多元化、多尺度、全方位对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进行立体多维跟踪监测。特殊信息采集系统指地面光谱信息、环境信息采集系统。CCD数字摄影系统用于地面立体数字摄影和城市景观模型纹理信息采集等。

4.2城市空间信息处理平台

主要以3S技术信息加工处理平台和大比例尺地形图编辑成图平台为支撑。按城市空间基础信息和城市空间管治专题信息分类处理,建立城市空间管治专题信息模型库和方法库,依据城市空间管治信息标准化分类,加工面向城市空间管治决策支持系统的各类信息。4.3城市空间信息管理平台

主要将城市空间基础信息和城市空间管治专题信息集成在城市空间管治决策支持系统中,城市空间基础信息和城市空间管治专题信息库在数字通讯网络系统支持下动态更新,通过信息流程为城市空间管治提供实时或准实时服务。

5基于3S技术的数字城市空间管治动态信息采集体系

本文仅针对3S技术支持下的动态监测信息采集进行了研究。

5.1基于3S技术的动态信息采集总体技术框架

技术设计针对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的几何物理特性,分别采用监控宏观变化的高分辨率RS影像传感器和高动态特点的DGPS一RTK数据采集系统与独立灵活的微观三维激光扫描空间信息采集系统相结合,构成多维(三维坐标、物理光谱、时间等)实时数字城市空间管治动态信息采集系统。(图3)

5 . 2 DGPS一RTK数据采集系统技术体系

高精度的(}PS实时差分动态定位技术是数字城市空间信息获取主要支撑平台,为了克服它的应用受到电离层和对流层影响以及数据链限制,提高DGPS - RTK作业的高效率和高可靠性。采用虚拟参考站(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技术建立空间定位框架。

DGPS一RTK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同时支持不受用户数量限制的空间信息三维采集。在此作业模式下,参考站接到拨号呼叫访问服务器,通过调制解调器,将其观测值及测站的精确坐

标信息用电磁波发送给流动监测站。流动站将自身采集的(}PS卫星信号观测数据与参考站数据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几乎瞬时地给出精确的流动监测站三维空间坐标。技术体系如图3所不。

5.3高分辨率RS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技术体系

用于宏观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监测的高分辨率RS,除充分利用以获取光谱信息为主的单台传感器和以立体观测为主的单传感器以外,以高光谱分辨率、多波段、多极化微波成象传感器(合成孔径雷达SAR)作为主要传感器,这样才能在更宽的电磁波域中寻找复杂多变的城市空间结构目标的光谱特征能量差异,并以很窄的波段宽度(5一lOnm ),大量的波段数(可达200个以上),获取空间结构几乎连续的光谱曲线,从而使空间结构变化监测精度和可靠性有明显提高。技术体系如图4所示。

5 .4三维激光扫描空间信息数据采集技术体系

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例7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9-0204-01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图书馆正步入全新的用户服务时代,传统图书馆以提供文献为服务单元,面向客户群服务,数字图书馆以信息共享为服务单元,强调个性化服务,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服务。

1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定制参考服务的含义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定制参考服务是指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主动、及时、准确地向客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种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定制参考服务具有主动性、智能性、创新性的特点,与以往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不同,更加突出了服务的针对性和引导性。个性化定制参考服务不仅被应用在数字图书馆,在多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了解用户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个性化服务的唯一目的就是使用户满意。

2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定制参考服务的必要性

2.1 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数字化资源利用效率

个性化定制参考服务是一种是满足数字图书馆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重要手段。通常在数字图书馆网站上,用户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利用数字化资源,通过树状目录逐级浏览信息和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检索,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界面不会根据不用的用户发生变化。如果数字图书馆可以针对不用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将有助于把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个性化的服务提供给相应的客户,这样既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又提高了数字化资源的利用效率。

2.2 提高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数字图书馆网站的资源众多,单个用户不可能对数字图书馆的所有资源都有需求,他所需要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采用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向数字图书馆定制所需的资源信息,数字图书馆会定期的自动的向客户提供所需的信息,最终实现个性化的服务。

2.3 加强数字图书馆与不同用户之间的交互和联系

利用个性化定制服务系统便于了解不同的数字图书馆的用户需求,有助于研究用户利用数字化资源的某种规律,为改进和完善数字图书馆提供了可靠地依据,加强了数字图书馆和不同用户之间的交流。

2.4 节省了数字图书馆设计和维护网页的投入

数字图书馆的网页设计和维护都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同样的网页面对不同的用户需求,会出现难以协调的问题,运用个性化定制服务,可以让不同的用户去设计和维护自己的个性化网页,不仅节省了数字图书馆的投入,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3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定制参考服务模式的主要技术

3.1 信息推拉技术

(1)信息推送技术;信息推送技术是一种根据一定的技术和标准,从信息员中选择信息,然后有规律地将信息推送给用户的技术。数字图书馆可以通过信息推送技术将信息传递到用户桌面,这是一种主动服务的技术,不需要用户的参与。目前信息推送技术主要包括同步推送和异步推送两种,同步推送主要通过实时消息平台进行推送信息;异步推送的主要形式是电子邮件,这种服务主要应用在一些对事实性要求不高的信息推送。信息推送技术具有及时性好,覆盖面广的优势,但是推送的信息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信息拉取技术;信息拉取技术主要是指用户主动的在数字图书馆上查询所需信息,向浏览器发送请求,由浏览器获取索取的信息。数字图书馆的搜索引擎是最有效的信息拉取技术。目前搜索引擎主要有两种:目录分类式搜索引擎和全文式搜索引擎。信息拉取技术和信息推送技术相比,更有针对性,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但是及时性比较差。

(3)信息推拉结合技术;信息推拉结合技术是将信息推送和信息拉取相结合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取长补短,可以更好的发挥两者的优点。

3.2 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分析各种数据源来获取有效信息的一种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查询和和获取所需的信息,数字图书馆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挖掘文献中的内容。

3.3 智能检索技术

智能检索技术利用了分词词典、统一词典、同音字典进行了改善,可以在知识面或者概念层面上进行辅助查询,帮助用户获得最佳的检索效果,另外,智能检索还包括了歧义信息检索,通过歧义知识库、文献索引、用户反馈等技术,更加高效、准确地为用户提供信息化资源。

3.4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主要采用复杂的决策机制和推力反馈机制帮助用户选择所需信息,它通过跟踪用户的信息行为来发掘用户的爱好和习惯,从而更好地帮助用户搜集相关的信息。

4 个性化定制参考服务模式

4.1 以E-mail为基础的异步个性化定制参考服务

这种服务模式是数字图书馆最简单、最早的个性化定制参考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这种模式通过在数字图书馆网站上设立参考咨询连接,通过电子邮件将信息资源发给相关的用户。

4.2 基于实时交互技术的交互式个性化定制参考服务

利用实时交互技术如BBS和聊天室,参考馆员可以及时地和用户进行交流,了解用户的需求,这种技术大大提高了双方的交流速度。通过这种实时交互技术的交互式个性化定制参考服务使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便捷。

5 结语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个性化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定制服务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个性化服务,节省了数字图书馆在网站设计方面的投入,更好地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个性化定制服务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例8

1.1信号处理更加方便

信号的数字通信能够通过数字电子技术得以实现。数字信号具有很多优点,能够抗干扰,并且能够没有任何噪音,可以通过加密进行一系列的存贮和交换,使得设备变得更加微型化更加集成,数字电子技术占有比较宽的信道频带,使得综合数字网的形成变得更加容易。一般来说,二进制代码是数字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共同采用的代码,这种一致性使得计算机和数字信号能够很顺利地进行联网,使得计算机信号的处理变得更加灵活更加方便。

1.2便于集成电路的形成

数字电子技术在网络上的应用实践证明,它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够实现信息的高质量长距离运输。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的加密逐渐变得容易。这主要是因为,运用一定的数学逻辑就能使加密、解密变得更加方便,并且使得保密性有很大的提升。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电路的功率变低并且体积也有一定的减小。总之,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集成电路的形成变得更加容易。

1.3使交流变得更加容易

数字通信网络技术在自然科学发展中算是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门学科。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形成了网络体系,使得人们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即使远在异国,通过互联网的联系,能够进行及时的交流,并且及时地获取一些信息。计算机网络使得整个社会变成一个联系密切的整体。网络使得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人们借助网络的力量,使得自己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数字电子技术的高效性,使得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时代对工作人员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保证了网络信息的高效性,这同时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二、数字电子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用数字电路进行信号处理的优势也更加突出。先将模拟信号按比例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送到数字电路进行处理,最后再将处理结果根据需要转换为相应的模拟信号输出,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数字电路在信号处理上的强大功能。这种用数字电路处理模拟信号的所谓“数字化”浪潮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至今已经席卷了电子技术几乎所有的应用领域。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数字电子技术在网络信息的高速公路建设中越来越关键。现如今,数字电子技术已成为时展的潮流,相信其会走在信息技术的前沿。

2.1使信号数字化

信号的数字化需要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的步骤。抽样是指用每隔一定时间的信号样值序列来代替原来在时间上连续的信号,也就是在时间上将模拟信号离散化。量化是用有限个幅度值近似原来连续变化的幅度值,把模拟信号的连续幅度变为有限数量的有一定间隔的离散值。编码则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把量化后的值用二进制表示,然后转换成二值或多值的数字信号流。这样得到的数字信号可以通过电缆、微波干线、卫星通道等数字线路传输。

2.2处理信号

数字电子技术可以对网络进行信号处理。数字信号指幅度的取值是离散的,幅值表示被限制在有限个数值之内。二进制码就是一种数字信号。二进制码受噪声的影响小,易于有数字电路进行处理,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3处理信号、传输信息

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信号的处理变得更加高效。信号通过一定的转化,由信号变为数字,再由数字变为信号,使得信息实现了高速传输化。数字电路在网络信号的处理上有很强大的功能,而数字电子技术则使这种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通过模拟信号、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使通信的数字化成为了可能。数字通信的载体是数字,使得信息的传输变得异常容易,数字的通信使得信息的传输变得异常的迅速,并且内容量大,信息的高速公路化,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网络体系,这种网络体系一般由计算机、日常电子产品、数据库、通信网络构成。要想实现信息的控制和处理,需要一些高性能的计算机和一些服务硬件,通过他们的共同作用,能够使模拟信号得以数字化,从而实现信息的输出和输入,经过一定的传输后,进行信息的保存,然后将其再转为模拟信号,这个过程就已经实现了信息的控制和处理。

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例9

1.测绘信息化―――工程测绘技术的必然趋势

当代测绘高科技主要是空间定位技术、航空和卫星遥感技术、地面一体化测量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通信技术和系统技术而带来的上述技术的集成。它是以研究地理信息为主要目的,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地理信息的几何物理性质的探讨,研究地理信息的度量方法,研究地理信息如何产生、提取、变换、检测、传递、存贮、识别和处理,以及研究如何表达和应用地理信息等这些均属于当代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凡是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与信息打交道的技术均应称为信息技术。测绘信息化是指在测绘行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加速实现测绘现代化的进程,主要包括测绘手段现代化、产品形式数字化和信息服务网络化等。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测绘技术应该属于信息技术范畴。测绘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方向要以信息技术为发展方向,这就是当前测绘科技的发展战略。

2. 工程测绘中的信息技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的数字化技术、全球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技术(GIS)、遥感技术(RS)等各种新技术在工程测绘中得以应用和研究。

2.1 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测图技术实质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成图的方法。与传统测图技术相比,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地形测绘发展的技术前沿。数字地形图最好地(无损地)体现了外业测量的高精度,也就是最好地体现了仪器发展更新、精度提高的高科技进步的价值。它不仅适应当今科技发展的需要,也适应了现代社会科学管理的需要,如工程测量、地籍测量、管网测量、房产测量等等,既保证了高精度。又提供了数字化信息,可以满足建立各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需要。数字化测图技术特点:第一,自动化处理。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使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历来就是城市与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数字测图是经过计算机软件自动处理(自动计算、自动识别、自动连接、自动调用图式符号等),自动绘出精确、规范、美观的数字地形图。它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在屏幕上直观生动地(分层)反映出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籍要素,而且一目了然,基本上改变和弥补了传统产品线条、符号和数字、文字等综合包罗,非具一定专业知识才能读懂的缺陷。另外,数字测图出错(读错、记错、展错)的概率小,能自动提取坐标、距离、方位和面积等。第二,图形编辑方便。数字化测图的成果是分层存放,不受图面负载量的限制从而便于成果的加工利用。经过数据处理就能方便地做到更新和修改,可以始终保持图面整体的可靠性和现势性。数字化测绘产品在使用、维护和更新上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能够随时保持产品信息的现势性,可以随时补充修改,随时出新图提供使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 技术)、电子平板的出现给数字化测绘技术提供了发展机遇。RTK 作业模式RTK 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普及,是测绘科技发展的重大突破。在RTK 模式下、流动站接受GPS 卫星数据及基准站数据,组成相位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能够实时提供高精度定位点三维坐标结果。由于RTK 定位精度高,方便灵活,测程不受限制。不受通视条件影响等优点。在数字化测绘中应用RTK 作业模式进行数据采集。大大加快了外业工作速度,叉能提供可靠的测绘成果,成为数字测图新的里程碑。

2.2 GPS

GPS,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美军于20 世纪70 年代初在“子午仪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全球性、全能性(陆、海洋、航空与航天)、全天候性优势的导航、定位、定时、测速系统。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出现和不断改进,硬、软件的不断完善,GPS 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开拓,使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目前,各种类型的GPS 接收机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便于野外观测。GPS 作为一项引起传统测绘观念重大变革的技术,已经成为大地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也是最具潜力的全能型技术。随着GPS 定位技术的发展完善,长期以来用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3 维坐标的、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的GPS 技术所代替,同时定位范围已从陆地和近海扩展到海洋和宇宙空间;定位方法已从静态扩展到动态;定位服务领域已从导航和测绘领域扩展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广阔领域。GPS 定位技术与常规地面测量定位相比,除具有对测站选择更灵活、更适应不利条件、全天候连续作业外。还具有比任何地面常规技术提供数量更多、精度更高的数据信息。

3.信息技术对于工程测绘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测绘科技本身的进步,为工程测绘技术进步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使工程测绘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很大的成就。当前,我国测绘技术及测绘仪器向数字化、电子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手工测绘理念,形成目前较好的一套数字化、信息化测绘解决方案。测绘高科技的发展,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导致测绘行业摆脱经典的测绘产业的组织和结构模式,但今后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测绘新技术体系不可能完全替代测绘生产中的常规技术体系,即常规测绘技术仍将在测绘生产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的测绘技术依旧存在着若干问

题,如:怎样改进外业数据采集模式的问题、成图系统的统一标准问题,内业编辑图形工作效率问题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不断提出新的任务、新课题和新要求,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结束语

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和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召唤,空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测绘技术体系正在向以“3S”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转变,以“3S”一体化或集成为主导的空间信息技术体系已逐渐成为测绘学或地球信息学新的技术体系和工作模式,其先进性、时效性明显。

参考文献

[1] 景军郎.数字测图技术的发展与展望[C]//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数字区域建设与地理空间技术论坛优秀论文集,2011,2(56):3-4.

[2] 杨晓明.现代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6(1):7-15.

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例10

在我国2000年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将数字农业放在农业信息技术的首要位置,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谈谈对数字农业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以供参考。

1对数字农业的认识

数字农业(digital agriculture)就是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地学空间、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1]。

有的学者认为[2],数字农业是“数字地球”在农业领域的延伸。正如“数字地球”的概念一样,数字农业这一概念体现了数据和技术的综合集成。数字农业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农业,即信息化农业,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等)、农业过程(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形成数字驱动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狭义的数字农业,是以农业空间信息机理为基础的、以“3S”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系统空间信息技术体系。

事实上数字农业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综合概念。近年来,与数字农业技术体系有关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的侧重点,成为极其活跃的科技创新领域。数字农业是一项集农业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对地观测、数字通讯、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理论与技术于一体的现代科学体系,是由理论、技术和工程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数字农业是对有关农业资源(植物、动物、土地等)、技术(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开发利用等)、环境、经济等各类数据的获取、存贮、处理、分析、查询、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总称。数字农业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高级阶段,是农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与数字化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行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使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可以预言,数字农业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必将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方向发展,在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2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备与网络体系不健全;已开发的大量农业经济信息系统、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作物品种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农业土壤系统分类数据库系统等大多不涉及空间维度,难以适应当前对空间数据信息的需求;对于来源多种多样、格式也不尽相同的各种数据的实时性、地域性、综合性处理还需作出很多努力。

2.2农业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

一方面,许多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业从业者,知识老化,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处理、利用农业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加工处理的技术人员缺乏,当前,就连最基本的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农产品供需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方面的人才也不多,更谈不上能够满足数字农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2.3农业信息化效益不明显

数字农业还刚刚起步,在国内总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实用性、普遍性的技术应用还很少,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很好地显现出来。

2.4农业信息数据的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其他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为了完成某种分析工作所要求的各种农业数据往往格式与结构不同,而且往往掌握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或研究机构中。因此,未来建立在网络上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要具备获取和分析分布式存储数据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要使所谓的WebGIS能够协同处理来自不同组织和机构的农业数据[2]。

3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台州在数字网络建设、原始数字化数据积累、数字化信息采集及其处理等

方面的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起动发展数字农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借鉴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4,5],提出建设台州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就是要在台州已有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基础上,建立可视化的台州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直观形象的农业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视频体系,实现农业信息的现代化综合管理、分析、共享和,彻底改造台州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台州农业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3.1整合已有的农业信息

在国家、省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以各级农业部门为依托,建设中央一省一市县信息骨干网络系统,形成一个功能完善、性能优良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并与其他网络互联,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农业资源和经济信息网络系统。

3.2信息表达要直观、形象,并要实现信息系统的联网

把市内的地形、地貌、交通、村镇、行政区划等基础地理信息以及耕地分布、土壤类型、种植结构、水肥状况、农作物生长发育、气象、病虫害、农民知识、乡镇企业、农业法律法规等各种农业信息以图形图像等直观形象的可视化电子地图与相关信息的形式在投影视频系统上进行显示和表达,随着数字农业的发展,逐步做到与省级、部级类似的信息系统进行交互式查询等。

3.3强化对科研、管理等的服务工作

通过对基础地理信息和农业专题信息的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和追踪分析等,实现农业科研、管理和决策人员在全市三维农业电子模型上,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高效、直观、形象地为农业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管理、服务、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4参考文献

[1] 蒋建科.“数字农业”带动农业现代化[J].农资科技,2003(5):41.

[2] 薛领,雪燕.数字农业与我国农业空间信息网格(Grid)技术的发展[J].农业网络信息,2004(4):4-7.

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例11

在我国2000年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将数字农业放在农业信息技术的首要位置,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谈谈对数字农业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以供参考。

1对数字农业的认识

数字农业(digitalagriculture)就是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地学空间、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1]。

有的学者认为[2],数字农业是“数字地球”在农业领域的延伸。正如“数字地球”的概念一样,数字农业这一概念体现了数据和技术的综合集成。数字农业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农业,即信息化农业,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等)、农业过程(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形成数字驱动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狭义的数字农业,是以农业空间信息机理为基础的、以“3S”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系统空间信息技术体系。

事实上数字农业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综合概念。近年来,与数字农业技术体系有关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的侧重点,成为极其活跃的科技创新领域。数字农业是一项集农业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对地观测、数字通讯、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理论与技术于一体的现代科学体系,是由理论、技术和工程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数字农业是对有关农业资源(植物、动物、土地等)、技术(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开发利用等)、环境、经济等各类数据的获取、存贮、处理、分析、查询、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总称。数字农业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高级阶段,是农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与数字化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行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使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可以预言,数字农业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必将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方向发展,在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2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备与网络体系不健全;已开发的大量农业经济信息系统、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作物品种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农业土壤系统分类数据库系统等大多不涉及空间维度,难以适应当前对空间数据信息的需求;对于来源多种多样、格式也不尽相同的各种数据的实时性、地域性、综合性处理还需作出很多努力。

2.2农业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

一方面,许多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业从业者,知识老化,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处理、利用农业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加工处理的技术人员缺乏,当前,就连最基本的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农产品供需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方面的人才也不多,更谈不上能够满足数字农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2.3农业信息化效益不明显

数字农业还刚刚起步,在国内总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实用性、普遍性的技术应用还很少,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很好地显现出来。

2.4农业信息数据的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其他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为了完成某种分析工作所要求的各种农业数据往往格式与结构不同,而且往往掌握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或研究机构中。因此,未来建立在网络上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要具备获取和分析分布式存储数据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要使所谓的WebGIS能够协同处理来自不同组织和机构的农业数据[2]。

3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台州在数字网络建设、原始数字化数据积累、数字化信息采集及其处理等

方面的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起动发展数字农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借鉴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4,5],提出建设台州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就是要在台州已有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基础上,建立可视化的台州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直观形象的农业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视频体系,实现农业信息的现代化综合管理、分析、共享和,彻底改造台州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台州农业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3.1整合已有的农业信息

在国家、省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以各级农业部门为依托,建设中央一省一市县信息骨干网络系统,形成一个功能完善、性能优良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并与其他网络互联,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农业资源和经济信息网络系统。

3.2信息表达要直观、形象,并要实现信息系统的联网

把市内的地形、地貌、交通、村镇、行政区划等基础地理信息以及耕地分布、土壤类型、种植结构、水肥状况、农作物生长发育、气象、病虫害、农民知识、乡镇企业、农业法律法规等各种农业信息以图形图像等直观形象的可视化电子地图与相关信息的形式在投影视频系统上进行显示和表达,随着数字农业的发展,逐步做到与省级、部级类似的信息系统进行交互式查询等。

3.3强化对科研、管理等的服务工作

通过对基础地理信息和农业专题信息的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和追踪分析等,实现农业科研、管理和决策人员在全市三维农业电子模型上,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高效、直观、形象地为农业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管理、服务、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4参考文献

[1]蒋建科.“数字农业”带动农业现代化[J].农资科技,2003(5):41.

[2]薛领,雪燕.数字农业与我国农业空间信息网格(Grid)技术的发展[J].农业网络信息,200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