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贷款自我总结

贷款自我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22 23:16:44

贷款自我总结

贷款自我总结例1

一、至200×年8月房地产信贷业务发展情况

我行个人住房贷款中大部分是自建房贷款,其次是住房二手楼贷款,住房一手楼贷款很少。自截止200×年8月末我行个人住房贷款(含个人商用房贷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减少×万元。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含商用房一手楼贷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减少×万元,占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的×%;住房二手楼贷款(含商用房二手楼贷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减少×万元,占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的×%;自建房贷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减少×万元,占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的×%。

年初至8月末个人贷款发放收回情况:年初至8月末全行只发放×笔个人住房贷款(住房二手楼贷款)共×万元。今年以来全行个人住房贷款共结清销户×户×万元。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结清销户×户×万元,住房二手楼贷款结清销户×户×万元,自建房贷款结清销户×户×万元。

二、我行个人住房贷款的资产质量情况

200×年8月末我行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为×万元,不良占比为×,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个百分点,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不良余额为×万元,不良占比为×,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个百分点;住房二手楼贷款不良余额为×万元,不良占比为×%,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个百分点;自建房贷款不良余额为×万元,不良占比为×%,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下降×个百分点。

我行前8月新发生个人住房不良贷款共有×户×万元,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户×万元,住房二手楼贷款×户×万元,自建房贷款×户×万元。

由此可见,我行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一手楼贷款虽然贷款余额占比小,但住房一手楼贷款不良余额较大,不良占比较高,风险较大。相较而言,我行自建房贷款不良占比较小,且比年初有所下降,而住房一手楼贷款和住房二手楼贷款的不良占比均比年初有所上升。

总体而言,我行200×年前8月在个人住房贷款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万元,个人住房贷款累计收回×万元以及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只有×万元的情况下,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个百分点。从贷款品种来看,全行现有三类个人住房贷款品种的不良占比均在×以上,住房一手楼贷款不良占比甚至高达×,均高于省农行规定的单个贷款品种不良占比不能超过×的比例。

三、我行个人住房贷款的主要风险分析

1.收入证明存在虚假现象,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第一还款来源风险明显。为取得住房贷款,借款人千方百计取得所在单位的虚假收入证明,很多单位也应借款人的要求出具不实证明,导致银行无法真正把握借款人的风险状况,第一还款来缺失,形成信贷风险。

2.信用环境、司法环境不尽人意,执行个人住房贷款抵押物往往遇到清收难,抵押物处置损失大,第二还款来源风险现显。对贷款抵押物清收要经过受理、审理、判决、申请执行、执行、拍卖抵押物归还贷款本息等一系列过程,持续时间长,难度大。同时,由于执法环境不佳,往往“赢了官司输了钱”。另外,由于部分房产评估中介机构为谋取利益出具不实房产价值评估书,个人住房贷款在发放时抵押物评估价就过高,导致抵押物拍卖价款不足以全额收回不良贷款本息,形成贷款损失。

3.信贷人员对业务、操作流程不熟悉,形成操作风险,甚至涉嫌假按揭现象。业务操作风险,直接导致我行住房贷款风险,教训十分深刻。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强学习和培训,严格执行个人住房贷款规章制度。去年末,省行对所有个贷品种进行整合,编印了《个人信贷产品操作手册》,该手册不仅是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规范性文件,更是个贷从业人员学习信贷规章制度的教科书。我行组织有关业务人员进行认真学习,熟悉个人住房贷款规章制度和房地产业务知识,了解相关行业信息,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

贷款自我总结例2

中图分类号:F83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093-03

农村信贷资金的供求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农村信贷资金供求水平将会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在我国,农村信贷市场正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农户等资金需求者由于无法提供金融机构要求的抵押物,很少向金融机构借款;而金融机构由于向农户贷款的成本较高,往往不愿意发放贷款,就造成了我国农村信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不合理的局面,进而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研究实现我国农村信贷资金供求合理化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农村信贷资金供求合理水平的界定

依据国内惯例,通常用以下五个指标来衡量信贷资金供求合理水平:

1.行业贷款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该比例显示了金融机构发放给某一行业的贷款占所有贷款的比例。当比例接近于该行业对GDP的贡献度时,信贷资金供求就处于合理水平,否则就没有达到合理水平。而某行业对GDP的贡献度通常是用该行业总产值占GDP的比例来衡量,因此,只有行业贷款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等于行业总产值占GDP的比例,该行业的信贷资金供求才处于合理水平。

2.行业贷款额与该行业总产值的比率。该比例显示了行业贷款额支持这一行业发展的效率。如果比例大于1元,则说明增加该行业的贷款会以较高的效率支持该行业的发展,应该继续增加该行业的贷款额;如果小于1元,则说明增加该行业的贷款会以较低的效率支持该行业的发展,应该减少该行业的贷款额。因此,只有行业贷款额与该行业总产值的比率等于1时,该行业的信贷资金供求才处于合理水平。

3.贷款覆盖面。该指标显示了行业中获得贷款的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贷款覆盖面越高,则说明该行业的信贷资金供求越趋于合理水平。当贷款覆盖面等于100%时,则该行业的信贷资金供求处于合理的水平。

4.金融机构贷款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该比例既显示了该行业从金融机构得到的信贷资金占全部得到的资金的比例,又显示了该行业从金融机构得到信贷资金的个体占全部有借贷行为的个体的比例。当金融机构贷款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等于100%时,则该行业的信贷资金供求才处于合理水平。

5.贷款满足率。该比率显示了该行业获得的信贷资金占全部需要的信贷资金的比例。只有贷款满足率等于100%,该行业的信贷资金供求才处于合理水平。

二、农村信贷资金供求合理化程度分析

(一)我国农村信贷资金供求合理水平的状况

根据以上的五个指标分别对我国农村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进行检验。

1.农业贷款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资料显示,近些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发放的农业贷款额占其发放的总贷款额的百分比在4.42%~5.92%之间,平均为5.47%;而我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在9.88%~17.54%之间,平均为12.1%,二者的平均值相差较大。

2.农业贷款额与农业总产值的比率。近年来,我国农业贷款额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在0.31―0.63之间,平均为0.48,而且持续上升。也就是说,每1元的农业总产值依靠0.48元的农业贷款支持;换句话说,每1元的农业贷款支持了2.08元的农业总产值。

3.贷款覆盖面。由于我国没有贷款覆盖面、农户在金融机构的贷款占全部借贷的比例、贷款满足率这三个指标的统计数据,所以,目前国内学者在研究农村信贷情况时,一般是对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以调查结果来反映农村信贷情况。这些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询问农户申请贷款是否遭到了银行的拒绝、是否得到了所申请的额度,以及是否由于无法满足银行的抵押品或信用等级要求而未提出贷款申请。下文将引用一些学者采用调查法所获得的数据,来检验我国农村信贷资金供求是否处于合理水平。陈锡文指出中国2.4亿个农户家庭中,大约只有15%左右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过贷款,85%左右的农户要获得贷款基本上都是通过民间借贷解决。焦瑾璞、周诚君认为,虽然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几乎覆盖了绝大部分地区,但从资金的可获得性看,其覆盖面不到25%。翟照艳、王家传等对山东省48个县165个农户的调查表明,仅有59.93%的农户具有从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经历。杜晓山指出,据刘健等人的调研和相关资料,河南滑县有约205个村成了零贷款村。从以上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农村贷款覆盖面远没有达到100%。

4.农户从金融机构贷款占全部借贷的比例。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农户固定调查点进行的抽样调查,多数农户存在贷款难的问题。2000―2003年,农户从金融机构借入的资金仅占全部借入资金的25%。安徽省农调队的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农户户均借款中金融机构贷款仅占12.6%。徐滇庆指出,农户用于发展生产的资金,中国农业银行只能供应5%~8%,农村信用社只能供应13-19%,而70%以上的资金要靠民间借贷和私人借款解决。朱守银、张照新等对安徽亳州和阜阳的6个县18个村217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显示,70%以上的样本户有资金借贷行为,在调查发生的524笔借款中,没有一笔来自商业银行,来自农村信用社的有84笔,仅占16%,而民间借贷有414笔,占79%,从借贷资金量来看,农村信用社占15%,民间借贷占近80%。翟照艳、王家传等对农户的融资行为调查显示,农户具有较强的非正规金融渠道融资倾向,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农户仅占全部有借贷行为农户的36.04%。

5.贷款满足率。湖南省农调队2003年对全省370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户从金融机构得到的贷款仅能满足全年生产投入资金的21.8%。中国人民银行上饶市中心支行课题组2001年对广丰县100户农户贷款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85%的农户有贷款资金需求欲望,而其中仅有41%的农户基本得到资金满足。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户的贷款满足率远没有达到100%。

(二)比较结果说明

第一,农业贷款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平均为5.47%,而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例平均为12.1%,二者相差较多,这说明农业贷款额与农业的地位及其对GDP的贡献度十分不符。

第二,农业贷款额与农业总产值的平均比率为0.48,远没有达到1。这说明农业贷款正以很高的效率支持着农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支持农业的发展,应该继续增加农业贷款额。

第三,大部分地区的贷款覆盖面不足30%,有些地区的农户甚至没有贷款经历。这说明大部分农户还没有得到信贷资金的支持,这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第四,只有不足30%的农户的信贷资金来自于正规金融机构,大部分的农户选择民间借贷、高利贷等非正规融资渠道来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这说明正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农户的信贷资金需求。

第五,在有贷款需求的农户中,真正得到贷款的农户不到50%,这说明我国农村信贷资金的供给远没有满足需求,存在着较大的供求缺口。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的上述五个指标都没有满足合理水平的要求,这说明我国农村信贷资金的供求是不合理的,存在着资金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

三、实现我国农村信贷资金供求合理化的对策

要实现我国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的合理化必须从金融机构、农户、政府三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金融机构是农村信贷资金供求中的供给方,拥有是否发放贷款的决定权,它的决策对于农村信贷资金供给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金融机构应当在均衡考虑自身风险和收益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策略支持农村信贷的发展,将农村信贷资金供求向合理水平推进。

1.金融机构加强信贷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在农村信贷资金供给过程中面临很多风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信用风险,即农户违约的风险。为了实现农村信贷长效机制,金融机构必须注重信贷风险的管理,保证风险管理动态化和效果最优化,并建立信贷风险的分散与转移制度、建立不良资产的补偿机制,尽最大的可能降低信贷风险。

2.金融机构完善内部治理模式。国外成功的农村信贷经验显示,金融机构先进的内部治理模式是实现农村信贷资金供求合理化的必要条件。因此,金融机构应该大力完善内部治理模式,强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各项职能。对于农村信用社和合作性金融机构而言,可以通过构建新的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并按照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样化的原则,依据我国农村各地的经济环境、经营状况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创造更适合的内部治理模式,为实现农村信贷资金供求合理化奠定基础。

3.金融机构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农村信贷市场与一般信贷市场有着很大的不同,要使农村信贷资金供求趋于合理化,金融机构就必须注意开展农村信贷市场的调查研究,结合自身的市场定位,收集有关农村经济基础、生产习惯、人文特点等方面的信息,掌握现实信贷需求。同时认真开展市场预期研究,做好信贷需求总量和单品种需求预测,以便为具体的产品设计做准备。产品设计符合农户的需求,使农户得到便利,将会大大提高农户的履约率;反之,则会事倍功半。

4.金融机构加强信贷机制创新。金融机构可以创新自身的信贷机制,通过设置不同的抵押率,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农户的风险类型。低风险的农户会选择较高的抵押率,而高风险农户不会选择较高的抵押率。这样就会将高风险的农户挤出信贷市场,使高风险农户转变自身的风险类型,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此外,还可以采取其他的信贷创新机制,如开展小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方式。金融机构还可以加强信贷人员的管理,将信贷人员按识别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分级,对于不同等级的信贷人员授以不同的权限。通过各种创新的信贷机制,在农村信贷市场中取得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增加农村信贷资金的合理发放,促进我国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的合理化。

(二)农户增强履约的意识和能力

农户的决策将会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放款意愿。为了实现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的合理化,农户绝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政府的补贴政策,而是应当采取适当策略,主动发展自身经济实力,增强金融机构的信心,积极获得资金支持。

1.培养农村信用文化。农户都比较重视自己的信誉,一旦自己违约,就会给乡邻留下不守信用的恶名,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威信,其子女的成长、婚姻等也会受到影响。为此,村委会应当发挥其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努力建设信用户、信用村,促进农村信用文化的形成,提高农村信贷资金的获得水平。而农户则应该积极配合村委会,加强自身的履约意识,给予金融机构以信心,进而推动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的合理化。

2.农户提高自身收益率。农户自身收益率的提高,必然会增强履约的能力,使金融机构增加发放贷款的意愿,进而促进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的合理化。为提高自身收益率农户应该摒弃传统的种植习惯,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和变化,通过调整自身的农业生产结构,种植科技含量高、市场销路好的品种,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型的农业。农户增加了自身的收益水平,就能够增加还款的能力,使金融机构增加发放贷款的意愿。同时,应该通过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金融机构对农户的重视程度,更加容易地获得农村信贷资金。

(三)政府积极干预农村信贷资金的供求

政府干预在促进农村信贷资金供求合理化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应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1.制定农村信贷贴息办法。为了提高金融机构向农户发放贷款的意愿和农户偿还农村信用贷款的能力,政府可以采取贴息办法。一方面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把贴息资金的一部分作为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投放贷款的补贴,直接补贴给金融机构,并且只对在农村地区投放贷款的金融机构予以补贴,从而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参与农村信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了扶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可以在给予向农村地区投放贷款的金融机构补贴的基础上,再给贷款的农户予以适当利息补助。同时,中央政府应将贷款贴息下放到省级政府管理,其中到户部分的贴息资金,可以层层下达到县,再由县财政部门据实贴息给农村信用社,这样基层政府容易协调,也有利于中央政府加强监督管理。

贷款自我总结例3

2006年全国老龄办首次了关于人口老龄化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而且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1/5。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13亿,占总人口的10.41%。据人口研究表明,老年人口比例将逐年增大,据测算,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这样养老问题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反向抵押贷款正是针对老年人养老推出的一种住房金融产品,它使得老年人可以利用自己的房产作抵押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以满足日后生活中的需要或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样老年人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财产来养老,同时可以继续拥有自己住房的居住权,为老年人养老开辟了新途径。

目前国外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都已经推行了反向抵押贷款,解决了很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鉴于我国目前老年化问题,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展开了讨论,并在南京、上海、重庆等地曾推出过试点。

一、反向抵押贷款的简要介绍

(一)反向抵押贷款的产生和发展

反向抵押贷款在我国被称为倒按揭,这是因为它在流程和操作原理和按揭贷款基本相反。

关于反向抵押贷款的起源有两个说法。一种是说起源并发展于美国;另一种就是说起源于荷兰而后来在美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事实上后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反向抵押贷款最早出现于荷兰,但是由于经济、市场环境方面的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是在后来的美国,在潜在的市场需求和金融机构、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下反向抵押贷款逐步得到了发展。

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反向抵押贷款的初期产品,但是严格来说真正意义上的“反向抵押贷款”产品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新泽西州劳瑞山的一家银行创立的。1989年FHA以其创立的HCEM产品进入反向抵押贷款市场直接促进了反向抵押贷款迅速的发展,随后FannieMae进入反向抵押贷款市场又再进一步促进了反向抵押贷款的发展。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反向抵押贷款产品品种丰富,操作更加规范,市场也逐渐扩大,为老年人的福利的提高起到了重大作用。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目前美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及欧洲一些国家都推行了反向抵押贷款,但是发展程度不一。我国目前也在讨论这个问题,并且在少数几个地方比如南京、上海、重庆等地进行反向抵押贷款的试点。

(二)反向抵押贷款的内涵

反向抵押贷款是将自有房产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取得贷款以用于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或者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在贷款期满时以出售自己所拥有的房产或者其他途径还贷,这项贷款主要针对老年人。

在生活实际中,反向抵押贷款一般可理解为老年人以自己的房产做抵押,从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申请成功后将获得金融机构支付的贷款用于生活上的各项花销,解决老年人因退休、失业等原因而无固定收入、生活无保障问题,为老年人的养老提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这种贷款和人们在年轻时的按揭贷款买房在方向上是几乎相反的,所以在我国又被称为倒按揭。

(三)反向抵押贷款的申办

反向抵押贷款申请方面包括资格审查和额度的审批。

1、反向抵押贷款申请一般资格条件有:反向抵押贷款一般针对老年人,具体而言有些国家如新加坡要求年满60岁的老年人,有些国家如美国要求62岁。申请人必须有可以作为抵押的房产,一般要求是自己独立拥有的并自己居住的房屋。老年人的负债方面有特定的要求,最好没有负债特别是其他贷款。

2、在额度审批方面,反向抵押贷款的申请者可能有所差别,主要影响因素有:房屋的价值、申请人的年龄、目前贷款利率等,一般来说年龄越大,房屋价值越高,利率越低,申请者所能够申请到的贷款额度就越大。

(四)反向抵押贷款的特征

反向抵押贷款有无追索权和期限的独特性特征。

反向抵押贷款的一个主要特点即它是一种无追索权的贷款,这意味着贷款的总额不能超过房屋售价,贷款人也不能对借款人除房屋外的其他资产求偿。换句话说,即使借款人所借本金加上利息已经超过了资产变现的价值,需要偿还给贷款人的金额也以房屋价值为限。而这也恰好是金融贷款机构所必须承担的风险。

反向抵押贷款的另外一个主要特点是贷款期限的独特性。贷款必须到申请人死亡或者搬出住所时贷款机构才能出售申请人的房产来归还贷款期间的贷款本金和利息,而不能强制老人在死亡前还贷或者强制其搬出自己的住所。当然,贷款机构也为自己保留了一些结束合同的例外情况来保护自己。比如在美国当借款人无法支付财产税时贷款就自动到期,贷款机构有权要求屋主清偿该贷款。

(五)反向抵押贷款的意义

反向抵押贷款的推行可以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1、它开拓了养老的新途径,为老年人解决了养老问题。当老年人在使用反向抵押贷款时:(1)保证了日后养老生活的经济来源,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2)住房的继续居住权。当老年人的房产被用来抵押申请反向抵押贷款时,老人们可以继续自由的住在自己的房子里面,直到老人去世,反向抵押贷款终止为止,不影响正常的起居生活。(3)减轻“四二一”式家庭模式下老年人的子女的负担。

2、反向抵押贷款的推行可以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由于反向抵押贷款必须以房屋作为抵押,这些房屋大多数是旧房屋,把这些房屋作为抵押能活跃房地产市场。

二、成本分析

(一)反向抵押贷款的费用分析

反向抵押贷款借款人要支付两个方面的费用:一是利息费用;二是业务发生的整个过程中支付的各项费用。

反向抵押贷款业务中,从最初的贷款申请批准到最后贷款期满,借款者偿还贷款为止借款人必须支付各种费用。这是因为反向抵押贷款的执行过程复杂,期间需要有房地产评估、认证、维修等,这些项目都需要直接向借款者收取一定的费用。主要的费用有:

1、贷款发起阶段。这个阶段包括贷款的申请,贷款者对借款者进行资格的审查并最终双方订立反向抵押贷款业务的贷款合同等。这段时期的工作关键,要进行的工作比较多,这些工作基本上都要向借款申请者收取一定的费用,费用项目很多。主要费用项目如下:贷款的发起费;文件整理和登记备案费;财产评估和调查费,资格认证和税收审查费;(律师)费(直到贷款结束);信誉报告,灾区调查,检察费;年金购买支付;贷款正式成立前,对合同修改和调整的各种费用;税务报告服务费(一次性);抵押保险费;房产税和财产保险费;抵押经纪人服务费。

2、贷款期间的费用。反向抵押贷款业务正式成立后到贷款期满,借款人仍然需要支付一些小额费用,不过这些费用项目较少,额度也不高,但是收取次数多,基本上每期(月)一次。主要有:附加的抵押保险费;维持房产结构完整性费用;重新募集和扩展贷款费用;房产费和财产费;每月的服务费(在美国不得不超过30美元)。

3、贷款期满,合同结束时候的费用。到期终止费用:安排房产出售等的实际费用,贷款合到期比如借款人死亡,金融机构将安排借款者的房产出售。

(二)实例说明

下面将以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反向抵押贷款各项费用的发生。

假如:老张65岁,有一自住房用来申请反向抵押贷款进行养老,目前住房价值30万,申请贷款额度18万,预期寿命80岁,这样每月可以取得贷款额1000元,贷款利率为6%,共180期。15年后所应还本金和利息总额,利用公式计算为290808元。另外其他的费用(中等水平)有:发起费2000元,每月服务费30元共5400元,贷款终止时费用3000元,加总为10400元。到贷款终止时借款人总共付出加总为301208元。这样一来总成本为121208元,占贷款额的67.34%。

一笔18万,年利率为6%,期限为15年的按揭贷款最后应还额为273409元,成本为93409元占贷款额的51.89%。

由上面的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反向抵押贷款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一方面是因为反向抵押贷款期间需要支付各项费用如发起费、服务费以及贷款终止时安排房屋出售的费用等,这是由于反向抵押贷款与按揭贷款比更复杂的原因决定的,同时由于其执行过程上的差异,需要支付的利息费用也比正常的按揭贷款要高,利息总额就要高出10%以上。目前我国的实际贷款利率已经达到7%以上,依此计算的实际成本还要高。

三、结论

从目前国际经验来看,反向抵押贷款的推行可以起到一些积极作用,在满足了一些客户的需求的同时,还能起到活跃房地产市场和其他积极作用。但是使用反向抵押贷款的成本费用项目多,费用总值高,在支付金融机构的贷款利息时,还得向其他的参与机构支付服务费。

当一个老年人使用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时,考虑房屋增值与折旧,使用成本达到了房屋价值的1/4左右。如果年轻时候按揭供房,支付的成本加上反向抵押贷款的成本可能占房屋最终价值的一半,最终老年人所获得的收益为几十年的住房使用权和10到20年的养老经济来源。使用反向抵押贷款的高成本成为阻碍反向抵押贷款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反向抵押贷款的成本高可能打击老年人使用反向抵押贷款的积极性,阻碍反向抵押贷款在我国的推行。如何减少各项费用,降低成本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同时我国由于在推行初期面临传统文化的冲突,业务经验的缺乏以及没有相关法律政策的扶持等不利因素,使得我国反向抵押贷款的推行困难重重。

参考文献:

贷款自我总结例4

选题背景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金融业占据着无比重要的地位,金融业的稳定与否极大地影响着整体经济的运行。而在金融业中,商业银行是经济市场化的产物,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下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

自2004年以来四大国有银行陆续上市开始,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多层次、竞争性和市场化的商业银行体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商业银行在平均资本上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工商银行更是在2013年英国《银行家》杂志的全球银行排名中位居第一,标志着我国的商业银行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然而,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资本质量却没有明显的改善。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数据,2016年第三季度,我国银行体系不良贷款余额已达到14937亿元,其中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最高,达到2.74%,已大大超过银行业风险2%的警戒线。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创七年来新高,并仍有不断攀升的趋势。

纵观全球曾经发生过的金融危机,大多都与银行贷款违约相关。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为例,这场蔓延全球,引起多家金融机构倒闭、被收购的金融风暴,最初就起源于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尽管美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试图降低这场危机的破坏力,但仍旧无法阻止这场危机升级、扩散。甚至直到今天全球经济依然没能完全从这场风暴的阴影中走出来。

在不良贷款率不断升高的今天,我国的金融秩序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因此,探明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无疑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议题。

由表1可以看出,占据总不良贷款余额之比最大的是大型商业银行,超过了半数。而在大型商业银行中,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始终处于最高水平。(见图1)作为我国重要的国际化商业银行,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水平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整体金融秩序,为了缓解我国的不良贷款压力,解决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将是一条必经之路。

选题意义

理论意义。目前已有的研究多是以不良贷款本身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为着眼点,而分析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的较少。本文将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描述性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角度出发,建立多元线性模型,深入剖析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研究空缺,具有理论意义。

现实意义。不良贷款的不断攀升使我国的金融秩序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探明不良贷款的成因,了解各影响因素所在,进而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治理政策,维护我国经济正常运转。因此,本文所探究的以农业银行为代表的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对于改善我国金融现状具有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在国外的研究中,Bernanke(1983)最早从外部环境的角度来探究不良贷款与宏观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现经济运行的波动性是影响信贷成本增加或减少的重要因素,从而对企业还款能力产生影响,使得银行不良贷款随之恶化或好转。自此,许多国外学者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并作出了一些研究成果。

Vasicek(1987)运用单因素模型,探明了GDP增长率对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影响,这是首次在实证角度证实宏观经济对于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随后,研究方向趋向于同时考虑多个因素对不良贷款的影响,以获得更加丰富的结果。Salas和Saurian(2002)通^面板计量模型对1985-199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探究西班牙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经济增长政策、管理激励、信贷组合、市场支配能力对不良贷款率均有显著影响;Barros c.P.等(2012)对日本银行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因素均与不良贷款率有着密切影响。

为应对不同的写作背景,许多学者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同的模型,例如麦肯锡于1997年提出了CPV模型,以研究宏观经济变量指标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Pesaran于2006年提出了GVAR模型,创新性地将全球经济冲击因素考虑在影响因素之内。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相比较于国外,国内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仍取得了一定成果。

谢冰(2009)以2004年第一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得出了宏观经济指标与不良贷款的余额存在负向关系这一猜想,并指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一直居高不下已成为制约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李美芳(2013)收集了中国农业银行2008-2012年的数据,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明不良贷款率与GDP增长率负相关,与货币增长率正相关。

陈金媛(2015)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2008-2014年我国17家上市银行季度数据,得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在宏观层面受GDP增长率、贷款利率水平、货币供应量M1和贷款总量影响,且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

陈奕羽(2015)则着眼于将微观与宏观因素相结合,采用2009年第一季度到2014年第二季度的数据,表明M2增长率、资本充足率及银行资产规模对不良贷款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银行自身的成本收入比、存贷比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文献评述。由上文综述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虽然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作出了许多分析,但仍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国外研究起步较早,较多地运用了数学模型,而国内学者则较多地着眼于定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定量分析研究则比较少;其次,大多数研究都着眼于宏观经济因素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对微观因素却没有过多考虑。

因此,本文⒃诮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将宏观经济指标与银行自身经营数据相结合,探究这两者对不良贷款率的共同影响,以补充当前的研究不足,并为中国农业银行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概述

不良贷款定义及分类

不良贷款定义。所谓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即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偿还出现问题,无法按时支付利息甚至连本金都难以收回的贷款。贷款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业务,它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不良贷款成为评价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比较于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是一个相对值,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商业银行的贷款结构。在不同规模的银行中,不良贷款额会有很大差别,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额一般均会高于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但这并不能说明规模越大的银行信贷质量越差。因此,在银行规模不同时,采用不良贷款率作为商业银行信贷质量的衡量值相对比较合理。

不良贷款分类。针对不良贷款的分类,普遍采用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的解释,即为了贷款风险管理的需要,对未到期的信贷资产划分为五类:正常(Pass)、关注(Specialmention)、次级(Substandard)、可疑(Doubtful)、损失(Loss),后三类贷款被称为不良贷款(Non-performingloans),也称为银行的不良资产。各级贷款具体定义如下:

不良贷款成因理论

信用论。金融活动实质上是一种信用过程,信用是包括时间长度在内的一种预期。因此,任何一种金融活动中事实上都包含不确定性。信用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障,它既负有向公众存款还本付息的义务,又拥有向借款人索要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权利。但由于金融活动存在不确定的影响因素,例如通胀、汇率、利率等的变化,导致这些指标的实际值偏离了借款人的预期,借款人的预期收益下降,最终导致其无力偿还银行贷款,导致违约。这种违约也就导致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

可以说,不良贷款的存在是必然的,商业银行贷款借出与偿还之间的时间差距就足以证明这一点。现代经济社会是用信用连接起来的整体,即使仅仅是某一个环节遭到破坏,也将会引起整个系统的混乱,信用不佳的企业将把信用良好的企业也拖入泥沼,从而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崩溃。因此,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本身就存在着蔓延的趋势,需要尽快出台调控措施。

金融脆弱性理论。金融脆弱性理论的观点是金融脆弱性的根源是宏观经济,它的论证思路是探寻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与银行不良贷款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1)明斯基的“金融脆弱性假说”。明斯基的“金融脆弱”理论认为,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涉及宏观经济周期、银行和企业三方面因素。银行是一个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为主要业务的特殊企业,自有资金少,资产负债率高是其一大特点,同时也是银行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具有天然的金融脆弱性。

当经济处于繁荣期时,企业预期利润上升,投机性企业和庞氏企业借款需求也随之上升,使得银行向高风险水平的企业发放贷款的比重加大,导致更严重的金融脆弱性;当经济走势趋缓走向反面时,此类高风险企业收入降低,将出现违约和破产的可能性,不良贷款不断扩大将导致银行破产,进而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

(2)“安全边界说”(Margins ofSafety)理论。商业银行进行资金借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良贷款,但一般都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及时解决存量不良贷款的同时,一般都会采取措施,控制不良贷款增量的上升。具体来讲,遵循谨慎性原则的银行,为了防止自身产生经济损失,即防止发放给企业的贷款无法顺利收回,往往会选择采取一种安全措施,以保证银行的经济利益在一定的安全边界范围之内不受损失。

因此,当经济繁荣时,借款企业大多信用较好,银行所接受的安全边界会随之降低,那些本来不能通过审核的高风险企业也能获得贷款;当经济衰退时,那些高风险企业将无法偿还贷款,从而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金融脆弱性加大。

贷款客户关系理论。在70年代,JohnH.Woo提出了贷款客户关系理论。该理论的内容主要是:银行为了长期保持贷款的需求,追求其长期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往往会降低贷款利率,扩大贷款规模,以保持与客户的关系,由此导致银行倾向于采取以扩张贷款量为特点的激进型贷款策略。这样,首先银行的贷款质量会受到影响,其次银行的收益也会随之降低,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被削弱,因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也就增加。

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状况

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农业银行发放的贷款总额为人民币2,253.8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5.22亿。其贷款的五级分类情况见表3。

可以看出,2014-2016年,中国农业银行的贷款总余额逐年上升,由人民币7.661,924亿元上升至8.778,451亿元,不良贷款率也逐年上升,由1.54%到2.39%,再到2016年的2.4%。同时,不良贷款的内部结构也在恶化,损失部分相对占比上升。

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发展状况。由图2可以看出,由2008-2013年,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始终处于下降状态。这是由于中国农业银行在过去一直在政府的主导下对乡镇企业和农村基础建设项目提供信用贷款,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而近些年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三农金融业务的占比逐年下降。但截至2016年6月30日,中国农业银行对三农金融业务款和垫款总额仍高达31,208.38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32.44%,这部分的不良贷款率为3.04%,比总不良贷款率高0.65%。这也是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始终处于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之首的重要原因。

此外还可以看出,在2013年之后,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开始逐年上升,并且上升速度越来越快。这种上升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的,为了找到究竟是哪些原因影响了不良贷款率,本文将继续做出探究。

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模型变量选取及结果假设

本文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式来分析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

为了得出适当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宏观经济指标选择GDP增长率和M2增长率,微观方面选择银行自身的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净利差、银行规模(各年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本文采用这一指标来代表整体宏观经济情况的代表。基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前文的分析可知,GDP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解释变量2: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本文采用这一指标作为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代表。假设M2增长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为负。

解释变量3:中国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拨备覆盖率能反映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和社会信用情况。假设拨备覆盖率与不良贷款率为负相关关系。

解释变量4: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指标。假设农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不良贷款率负相关。

解释变量5:银行规模自然对数。根据前文的分析,银行规模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还与银行内部的管理结构相关,需要具体分析,因此在此先不作出假设。

解释变量6:净利差。净利差是国内商业银行也是农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体现了农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假设农业银行净利差与不良贷款率负相关。

数据来源

文章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此次实证分析考察的样本期间为2010年第3季度至2016年第3季度的25组季度样本数据,回归中所用到的银行数据均由中国农业银行各年季报、中报与年报中搜集整理而成,GDP增长率和M2增长率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具体数据见表4。

实证分析

多元回归模型的设计。所谓回归分析法,是在掌握大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函数表达式(称回归方程式)。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往往难以用确定性的函数关系来描述,它们大多是随机性的,要通过统计观察才能找出其中规律。回归分析是利用统计学原理描述随机变量间相关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根据前文的分析,本文选取了6个变量进行分析,以此建立不良贷款率与GDP增长率(GDP)、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2)、拨备覆盖率(BBFG)、资本充足率(zBCZ)和银行规模(sIZE)、净利差(JLC)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回归方程可以写为:

Y=CI+C2*GDP+C3*M2+C4*BBFG+C5*ZBCZ+C6*SIZE+C7*JLC+U

其中,C1-C7为分别对应的各个变量模型的估计系数,u为残差项。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为了使回归结果是有意义的,首先需要对模型中的各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其平稳性。将25组数据导入Eviews进行ADF检验,变量及其一阶差分的ADFz验结果如下:

从运行结果来看,各变量的P值均大于0.05,即在5%的置信水平下接受原假设,存在单位根,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将各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后再做ADF检验,得出的P值除拨备覆盖率大于0.05外,其余均小于0.05,即拒绝原假设,不存在单位根,时间序列平稳。对拨备覆盖率进行2次差分后,P值降为0.0016,拒绝原假设,时间序列平稳。

因此,为了使回归结果有意义,应当采用不良贷款率、GDP增长率、M2增长率、资本充足率、规模、净利差的一阶差分,以及拨备覆盖率的二次差分进行回归。

回归分析。为了减少时间序列的异方差影响,在Eviews中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25组数据进行回归,并检验了模型的拟合优度、模型显著性和变量的显著性。回归结果见表7。

从参数中可以看出,模型决定系数R2=0.962864,调整后的R2统计量为0.948938,也就是修正可决系数为94.89%,该模型对样本的拟合程度较好,说明模型所选择的解释变量是被解释变量的原因。

又可以看出,模型的F统计量为69.141171,模型通过了F检验,犯错误的概率仅为1.52乘以10的负10次方,说明所选择的因变量总体上对自变量有显著的线性影响。

回归结果见表8。

表中可以看出,备变量回归结果的P值均小于0.05,即说明各个解释变量均通过了t检验。从第二列的各个变量估计值可以得出线性回归模型为:

DY=0.001268-0.25809DGDP-O.039672DM2-0.038647DSIZE-0.076141DZBCZ-0.006064DDBBFG-0.776069DπC+u

由模型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受GDP增长率影响,并与之呈负相关;受货币增长速度影响,并与之呈负相关;受其自身的规模大小影响,并与之呈负相关;受资本充足度影响,并与之呈负相关;受拨备覆盖率影响,并与之呈负相关;受净利差影响,并与之呈负相关。回归结果与前文理论分析结果基本相符。

降低不良贷款率的措施

观察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规模大小与净利差的T值较小,即与不良贷款率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农业银行要想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首先要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和对风险的防控能力,增强中国农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要控制规模的盲目扩张,改善内部管理体系,提高行政效率。

此外,拨备覆盖率对不良贷款率的作用也比较明显,说明中国农业银行应当适当提高拨备覆盖率,增强对不良贷款的应对措施。

在所有的自变量中,GDP增长率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这说明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虽然与总体经济下行有关,但这种下行并不是不可抗的,农行仍然可以从内部进行实施一些措施进行改善。

由于多种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居国有商业银行的首位,截止到2016年中期,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仍高达2,253.89亿元,其防范和化解任务十分艰巨。

贷款自我总结例5

伴随着x年尾声的悄悄临近,我走上工作岗位一年了,从刚开始对业务技能的不自信,到现在可以独自分析授信业务,其中发生的种种真的是受益匪浅。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在银行领导的关心及全体同事的帮助下,我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和技能,积极主动地履行工作职责,及时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较好地完成了个人的工作任务,在思想觉悟、业务素质、操作技能、优质服务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现将这一年的经历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不断学习,在思想、文化、业务诸方面得到鲜活的“源头之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保持一渠清泉。

面对信贷员这个岗位,开始我还有些不自信。实地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经营信息,调查掌握客户的贷款用途、还款意愿,分析客户的还款能力等等,这些对于只参加过几天培训的我来说,有很大难度。起初,我总在心里想,如果自己分析错误,把钱放出去还不上怎么办?于是经常打电话给鄂尔多斯总行在培训期间的师傅请教。与他们交流心中的疑惑,在得到细心的答复后,自己思考总结。在实践中学习,让我对信贷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也增加了自己的信心。银行信贷员工作总结同时,我深深感觉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只从实践中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理论知识的补充,于是我积极利用工余时间加强金融理

论及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对行里提供的各种培训,积极参加,对行里下发的各种学习资料能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业余时间,翻看金融书籍,参考成功信贷案例。

通过实践中的经验积累、专业化的培训和自学,我渐渐地掌握了贷款业务和操作流程。业务工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立足本职某进取,辛勤浇灌信贷花

我热爱我的本职工作,能够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把国家的金融政策灵活体现在工作中。认真遵守规章制度,能够及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积极主动地开展业务,回顾这一年,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喜人的成绩。

1、团结守纪,为提高经营效益尽心尽力。一年来,我与同事们团结一致,服从领导的安排,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

2、强化意识,积极主动营销贷款。慢慢接触信贷工作后,我不断强化自己贷款营销的意识,破除“惧贷”的思想,寻求效益好的贷户,在保证信贷资产质量的前提下,主动做好贷户的市场调查,对于那些有市场、讲信用的个体工商户给予信贷支持。

3、坚持信贷原则,做好信贷调查。我深知:信贷资产的质量事关我行经营发展大计,责任重于泰山,丝毫马虎不得。一年来,坚持对每一笔贷款都一丝不苟地认真调查,从借款人的主体资格、信用情况、生产经营项目的现状与前景、还款能力,到保证人的资格、保证能力,抵、质押物的合法有效性;从库存的检查、往来账目的核对到房屋和设备的实地考察;从资产负债情况的计算、产销量和利润的分析到经营项目现金净流量的研究、贷款风险度的测定,直至提出贷与不贷的理由,每一个环节我都是仔细调查,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在贷前调查时,我做到了“三个必须”,即贷款条件必须符合政策、贷款证件必须是合法原件、贷款人与保证人必须到场核实签字,并且做到生人熟人一样对待,保证了贷款发放的合规、合法。

4、强化管理,努力清收各项贷款。催收到期贷款,详实调查客户当年的经营情况,了解客户x的收入情况,确保我行到期贷款的及时收回。

贷款自我总结例6

一、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基本情况

中国农业银行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商业银行,于2009年1月15日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7月15日和16日,中国农业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完成了向公众持股银行的跨越。截至2011年末,农业银行总资产116775.77亿元,各项贷款和垫款净额53988.63亿元,资本充足率11.94%,不良贷款率1.55%。全年实现净利润1219.56亿元,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达到1.11%和20.46%。

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国有的五大商业银行之一,由于国家宏观政策、行政干预以及农业银行自身管理体制的原因,农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是所有国有商业银行中最差也最难处置的。

本文主要选取在资产实力方面相当的中、农、工、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比较。2011年农业银行与其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总资产相差不多,但是利润最少,并且不良贷款率为1.55%,远远高于其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为1%,工商银行0.94%,建设银行1.09%),资产质量比较差。

二、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变量选取

文章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来分析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在选择实证模型的解释变量时,主要选取了不良贷款率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货币供应量(M2)、中国农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率、贷款占银行总负债的比例、银行的相对规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并用相应的类型符号代之以方便研究(见表1)。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X1)代表了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由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周期影响不良贷款理论的探讨及实证研究表明,GDP增长率越大,不良贷款率越小,因此文中假设GDP增长率对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有负向影响。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X2)反映我国的货币政策走向。本文采用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作为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假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关系。银行资产负债率(X3)=总负债/总资产,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本文假定农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率与不良贷款率呈正相关关系。银行贷款与总负债比例(X4)=贷款总额/总负债,指农业银行总负债中贷款所占的份额,这一指标反映银行资金运用于贷款的比重以及贷款能力的大小。本文假定农业银行贷款与总负债比率与不良贷款率正相关。银行相对规模(X5)=Ln(银行总资产)。银行相对规模在国外文献中常被用来反映银行风险分散能力。本文采用银行相对规模指标衡量银行风险分散水平,并假定银行相对规模和不良贷款率呈正相关。

2、数据来源和分析

文章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此次实证分析考察的样本期间为2007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四季度的24组季度样本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中国农业银行网站及中国银监会网站的相关报告。

3、实证分析

(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首先对模型中的各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其平稳性。利用eviews6.0对各个变量做ADF检验,从运行结果来看,6个时间序列X1,X2,X3,X4,X5和Y都存在单位根,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需要进一步进行一阶差分检验,输出结果ADF检验值均小于5%临界值,表明时间序列通过ADF检验,6个时间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

(2)回归分析。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6.0,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对24个样本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各统计指标数值为:R2=0.881923,F=26.88850,P=0.000000。从模型参数中我们可以看出,模型的决定系数R2=0.881923,调整后的R2统计量值为0.849123,该模型变量的可解释程度为84.91%,模型对样本的拟合程度比较好。除此之外,模型的统计量F=26.88850,相对应的P=0.000000,该回归模型通过了F检验。说明选择的变量“GDP增长率X1”,“货币供给量X2”,“资产负债率X3”,“贷款与总负债比率X4”和“银行相对规模X5”整体上对“不良贷款率y”有高度显著的线性影响。

首先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显著水平α=0.05时,X1,X2,X3和X5的P值(收尾概率)分别为0.0052,0.0010,0.0014和0.0002,均小于0.05,各个解释变量的t检验基本通过,其中解释变量X4,即贷款与总负债比率的收尾概率为0.3600,大于0.05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由于模型的整体P值

最后从表3的第二列各个变量的估值系数可以得出线性回归模型为:y=-0.260263-1.307472X1-1.014519X2+0.369761X3+

0.026951X4+2.428325X5+u。从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到,X1和X2对于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y来说起到负影响,相关影响系数分别为-1.307472和-1.014519;X3,X4和X5对于农行的不良贷款率y起到正影响,相关影响系数分别为0.369761,0.026951和2.428325。

模型结论与假设一致。

三、实证分析结论

由实证结果可以看到,除了银行贷款与总负债比率对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外,其他变量均对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产生了显著性影响。

综合实证研究结果的模型回归系数可以得出,银行相对规模对于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最大,各季度农行的相对规模每增长1%,平均说来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就增加2.428325%,因此,农业银行可以通过合理抑制盲目扩大的银行规模来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其次,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对于宏观指标GDP增长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比较敏感,各季度GDP每增长1%,平均说来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就减少1.307472%;各季度货币供应量每增长1%,平均说来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就减少1.014519%。因此,从宏观因素方面来说,加快经济发展,提升整体国民经济水平,增加广义的货币供给量能为中国农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对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良贷款的产生是与一国的经济状况、银行对风险的偏好、银行对贷款风险的控制能力、银行风险分散能力以及银行的相对规模紧密相关。也即,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除了政策性、制度性因素影响外,还受到经济发展、银行自身行为等因素的影响。银行可以通过对宏观经济或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对风险偏好的机制约束、提高对贷款分析控制能力、分散能力等方面来分析和研究不良贷款风险,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积极采取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好、果断有力的风险防范处理措施,从而进一步控制不良贷款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刘彤彤:农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

[2] 祁振汗:关于深化农业银行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的设想[J].农村金融研究,2000(5).

[3] 邓少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处理对策[J].时代金融,2009(2).

贷款自我总结例7

二、全面实行贷款风险管理,切实防范贷款风险。各级行要按照总行关于贷款风险管理方面的统一要求,全面推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一是要根据《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办法》,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和房地产贷款特点,制定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实施细则,使工作开展有所遵循;二是要结合风险管理开展信用评定工作,为风险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三是要进行房地产贷款存量的风险界定工作,要测算出每笔存量贷款的风险度及各级行的房地产贷款综合风险度,对处于高风险状态的存量贷款,要制定风险转化措施和进度,汇总分析后于7月底前报总行,作为核定贷款审批权限的依据;四是新发放的贷款都要实行风险管理,首先做到优化贷款增量。今后,凡属高风险贷款,未经有权行批准,一律不得发放。

三、消除不良贷款资产,努力盘活资金存量。要在全面清理贷款资产的基础上,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把资金存量盘活。要努力压缩现有逾期贷款比重,控制新的逾期贷款形成。今年,各行贷款逾期率都要在上年度基础上有所压缩,年末全行房地产贷款逾期率力争控制在13.2%以内。要加大对呆滞贷款的回收力度,必要时应采取法律手段,以维护银行自身权益。要做好呆帐贷款核销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呆帐贷款,要按照规定尽快核销。到今年6月底止,凡不良贷款比例超过25%的行,要制定转化方案,于7月底前报总行;凡不良贷款比例超过30%的行,一律不得发放新贷款,确需发放的贷款,必须报总行审批。

四、狠抓贷款利息清收工作,提高经营效益。贷款利息的虚收严重影响银行的经济效益,制约银行自身的积累和发展。各行要在清收不良贷款的同时,逐户摸清贷款利息欠收情况,制定计划,确定重点,采取措施,积极组织催收。对欠息不还的借款户,一律不发放新贷款。今年,各行房地产贷款应收利息实收率要达到85%。

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贷款资产保全工作。一是要逐步减少信用贷款的比重。新发放的房地产贷款都要采取担保方式,特别是要提高抵押贷款发放的比重。对存量中的信用贷款,也要力争补办担保手续;二是要保证担保的有效性。对保证贷款,要加强对保证人担保能力和信誉的审查,取消一般保证,全面实行连带责任保证方式。对抵押贷款,要严格按规定办理抵押登记,确保抵押行为的合法、有效;三是要重视贷款后期管理。要密切注视企业的贷款使用情况和经营状况,对贷款企业的转制或破产工作,要主动提前介入,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我行贷款资产的安全。

六、努力优化贷款结构,合理把握贷款投向。房地产贷款实行效益优先原则,重点支持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还本付息能力强、资信等级高的企业和项目。当前,房地产贷款的重点是国家安居工程、“经济适用房”和各类普通居民住宅及其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严禁向高档宾馆、高级写字楼、高消费娱乐设施、豪华别墅等国家限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发放贷款。要大力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逐步提高其在整个房地产贷款总量中的比重。今年,各行新增的贷款和盘活的贷款,要优先用于发放个人住房贷款。

贷款自我总结例8

根据你局《关于召开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部门经理联席会议的通知》的要求,现将我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至2006年8月房地产信贷业务发展情况

我行个人住房贷款中大部分是自建房贷款,其次是住房二手楼贷款,住房一手楼贷款很少。自截止2006年8月末我行个人住房贷款(含个人商用房贷款)余额为x万元,比年初减少x万元。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含商用房一手楼贷款)余额为x万元,比年初减少x万元,占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的x;住房二手楼贷款(含商用房二手楼贷款)余额为x万元,比年初减少x万元,占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的x;自建房贷款余额为x万元,比年初减少x万元,占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的x。

年初至8月末个人贷款发放收回情况:年初至8月末全行只发放x笔个人住房贷款(住房二手楼贷款)共x万元。今年以来全行个人住房贷款共结清销户x户x万元。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结清销户x户x万元,住房二手楼贷款结清销户x户x万元,自建房贷款结清销户x户x万元。

二、我行个人住房贷款的资产质量情况

2006年8月末我行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为x万元,不良占比为x,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x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x个百分点,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不良余额为x万元,不良占比为x,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x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x个百分点;住房二手楼贷款不良余额为x万元,不良占比为x%,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x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x个百分点;自建房贷款不良余额为x万元,不良占比为x%,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x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下降x个百分点。

我行前8月新发生个人住房不良贷款共有x户x万元,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x户x万元,住房二手楼贷款x户x万元,自建房贷款x户x万元。

由此可见,我行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一手楼贷款虽然贷款余额占比小,但住房一手楼贷款不良余额较大,不良占比较高,风险较大。相较而言,我行自建房贷款不良占比较小,且比年初有所下降,而住房一手楼贷款和住房二手楼贷款的不良占比均比年初有所上升。

总体而言,我行2006年前8月在个人住房贷款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x万元,个人住房贷款累计收回x万元以及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只有x万元的情况下,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x个百分点。从贷款品种来看,全行现有三类个人住房贷款品种的不良占比均在x以上,住房一手楼贷款不良占比甚至高达x,均高于省农行规定的单个贷款品种不良占比不能超过x的比例。

三、我行个人住房贷款的主要风险分析

1、收入证明存在虚假现象,且x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第一还款来源风险明显。为取得住房贷款,借款人千方百计取得所在单位的虚假收入证明,很多单位也应借款人的要求出具不实证明,导致银行无法真正把握借款人的风险状况,第一还款来缺失,形成信贷风险。

2、信用环境、司法环境不尽人意,执行个人住房贷款抵押物往往遇到清收难,抵押物处置损失大,第二还款来源风险现显。对贷款抵押物清收要经过受理、审理、判决、申请执行、执行、拍卖抵押物归还贷款本息等一系列过程,持续时间长,难度大。同时,由于执法环境不佳,往往“赢了官司输了钱”。另外,由于部分房产评估中介机构为谋取利益出具不实房产价值评估书,个人住房贷款在发放时抵押物评估价就过高,导致抵押物拍卖价款不足以全额收回不良贷款本息,形成贷款损失。

3、信贷人员对业务、操作流程不熟悉,形成操作风险,甚至涉嫌假按揭现象。业务操作风险,直接导致我行住房贷款风险,教训十分深刻。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强学习和培训,严格执行个人住房贷款规章制度。去年末,省行对所有个贷品种进行整合,编印了《个人信贷产品操作手册》,该手册不仅是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规范性文件,更是个贷从业人员学习信贷规章制度的教科书。我行组织有关业务人员进行认真学习,熟悉个人住房贷款规章制度和房地产业务知识,了解相关行业信息,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

2、强化对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加快不良贷款处置。

贷款自我总结例9

关键词 贷款长期化 实证分析 银行改革 金融监管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银行业规模正不断扩大,资产总量已达70多万亿元,是国民生产总值的2~3倍;而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创新脚步缓慢,大多数商业银行依旧以传统银行业务为主,贷款是其最为主要的资产业务。抽检我国2000-2010年的贷款结构,中长期贷款比重由37%升至65%;最近的两年中,2008年我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总量33699.06亿元,其中新增中长期贷款为19002.17亿元,占比56.39%;2009年我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总量79762.98亿元,其中新增中长期贷款为61162.84亿元,占比76.68%。贷款作为银行资金运用的主要内容,期限结构的这种显著变化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旨在运用计量模型探究此趋势的成因。

二、分析假设

本文将贷款长期化定义为贷款期限结构中中长期贷款所占比例居高不下、增速持续性为正、发放行业集中度过高的发展趋势。综合历史研究成果和现实情况建立贷款长期化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做解释变量集合如下。

1.产业结构升级因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GP、重工业企业增速IN。

2.城镇化发展水平:剔除物价(零售商品价格指数)的城镇和农村人口实际收入总和I/P。

3.银行负债期限结构:定期储蓄额占总存款比例T。

4.长期贷款利率水平:五年期以上贷款利率水平R。

5.间接融资程度:贷款增加额占融资增加量比例JP。

三、模型的估计、调整与结果分析

选取我国2000/01-2010/03相关统计数据做解释变量集,通过Eviews软件经过平稳性和多重共线性检验对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模型剔除不显著变量DR、DIN后做LL对余下解释变量GP、I/P、JP、T的多重线性回归,经广义差分修正后软件分析结果输出如下:

LL=0.1376+1.9485GP+0.0002I/P-0.0002JP-3.16T+et

(0.0384)(0.2631)(0.0001)(0.0001)(0.2449)

(3.5843)(7.4070)(4.3283)(-1.2491)(-12.9061)

R2=0.6823 R2(adjusted)=0.6715 F=162.8265 DW=1.5404

根据模型回归结果,总结如下:

1.贷款长期化主要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一方面我国农业发展缓慢且附加值较低;另一方面第二、三产业受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等的推动升级脚步不断加快而使农业比重渐渐降低。第二、三产业需要大量中长期资金进行投资建设,尤其房地产业的发展推升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银行信贷资金的滚球式效应,进而推动了中长期贷款占比的快速上升。

2.贷款长期化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有显著关系。我国的城镇化脚步不断加快,社会福利制度逐步趋向完善,居民消费水平由可支配收入的提升而不断提高。面对收入增加和通胀压力的存在,居民部门正越来越趋向将投资注入中长期的投资品,如住宅、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而居民贷款中消费信贷是主要部分,这也成为贷款长期化的主要原因。

3.贷款长期化与银行负债期限结构呈明显的负相关态势。结果表明银行发放中长期贷款时基本没有考虑存款的期限结构情况,即使定期储蓄占比下降,银行发放中长期贷款的速度也没有减缓,显示出银行对发放中长期贷款具有较高程度的风险偏好。因此,负债的期限结构并不是贷款长期化的原因。

4.贷款长期化与间接融资程度轻微负相关。虽然中国直接融资的规模有所上升,但占比仍不高,间接融资仍是融资的绝对主体。在直接融资规模较小的情况下,直接融资往往只能支持企业的初始投资,企业后续投资以及投资完成后的中期流动资金需要银行中长期贷款予以支持,尤其是国债融资往往需要一定的贷款资金作配套。因此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反而会增加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

5.贷款长期化对长期贷款利率并不敏感。根据统计结果贷款长期化受长期贷款利率变化影响很弱,考虑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我国的利率主要受政府政策主张限制,利率变化很微弱,主要是用于调整市场流动性,而银行对利率变动已经进入免疫状态;二是本文采用样本容量较大,而利率调整在庞大样本里变动被稀释,可能造成解释效果不明显。

6.贷款长期化受重工业化进程影响颇微,分析重化工业多为国家控制的大型项目,主要通过国债、国家投资等融资渠道解决长期投资需求。

四、结论及建议

1.贷款长期化造成的问题

(1)延缓了金融风险的暴露,对金融体系稳定构成潜在威胁①。由于中长期贷款的期限较长,在初期不良率较低,银行通过大量发放中长期贷款可以迅速地降低不良贷款率,形成盈利水平提高而风险降低的表象,因而金融机构对中长期贷款规模的偏好甚于质量。中长期贷款的不良率具有递增性质,其不良率最终会超过短期贷款。近年来,我国中长期贷款的扩张速度是惊人的。一旦经济进入低迷期,金融机构将又一次进入不良贷款快速积累的时期,要想继续实现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双降”的目标将异常困难。

(2)中长期贷款的快速增长推动投资的过快增长。过于宽松的中长期贷款环境会诱导企业从事高风险投资,降低投资效率,进而造成经济的波动。金融机构热衷于发放基本建设贷款,减少技术改造贷款的发放,刺激大量新建项目,而忽视了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升级。贷款长期化趋势的继续发展,既不利于经济的转型,也影响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

(3)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与运用期限结构不匹配问题愈来愈突出。企业存款的期限多在一年以下,长期债券的发行规模也不大,因而当前银行的长期资金主要来源于居民的定期储蓄。由于中长期贷款的快速增长,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与定期储蓄存款余额的比例也呈快速上升趋势,该比例1993年为43.4%,2006年为103.4%。据一些上市商业银行年报的信息,存贷款期限错配问题较为突出,如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2006年余期1年以上的贷款与余期1年以上的存款之比分别高达302%和600%,大量的中长期贷款主要靠期限较短的活期存款等资金支撑。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与运用期限结构上的不匹配将加大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

2.政策建议

(1)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从宏观层面来讲,贷款长期化趋势是基础建设规模过大引起产业结构失衡的间接反映,通过贷款长期化的数据昭显我国目前的二三产业比重已过大并呈现继续扩张的态势。接下来国家应大力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在二三产业比重扩大的同时注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例的分配,加快经济由投资拉动型经济向消费拉动型经济的转变,减弱经济发展对长期资金的强劲需求。

(2)加强金融监管明晰性和严密性。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类别实行明细化管理,如贷款期限结构、贷款行业结构、贷款利率结构等。建立金融机构资产安全保障体制和风险预警库,根据科学化的风险计量模型确定风险拨备水平,提高风险反应灵敏度和风险抵御能力。对银行业加强资本充足率监管,金融机构过多的以中长期贷款的形式持有资产,根据巴塞尔协议和我国最新出台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必然需要更多的资本补充,因此资本充足率监管可以有效地使银行意识到调整信贷资产结构的必要性。

(3)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市场化继续推进,因为长期贷款业务的风险大、需求强,那么排除了行政因素的干扰长期贷款利率一定会有所提升,反过来必然作用于长期贷款需求使其减弱。利率市场化继续推进的另一个影响是加剧银行业的竞争程度,银行会更关注自身的盈利水平,进而也就关注长期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和经营流动性。综上,放开利率使其自由化是可以改善我国目前的贷款期限结构失衡状况的。

(4)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资本市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贷款中长期的问题,仅仅依靠商业银行自身的调整是无法完成的。当务之急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融资结构问题,拓宽融资渠道,引入民间资本,吸引战略投资者的加盟,鼓励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适当放松发债的条件和门槛,力求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多元融资格局。对资本市场应加强制度建设,恢复和改善投资环境,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引导储蓄和投资的分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减轻商业银行的压力。使企业长期资金最重要的外部来源投向直接融资渠道,降低对银行长期信贷资金的依赖。

(5)金融机构调整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和组成。我国金融机构在金融创新上的力度不够,与国外金融机构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管理部门可以考虑金融机构开办一年以上的企业定期存款、大额可转让存单和其他形式的长期存款,增加金融机构的长期资金来源,缓解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状况。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把中长期贷款采用证券化的形式在市场上出售,一方面获得了相应的贷款收益,另一方面提前收回了现金,改善了信贷结构。当前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已经起步,但是面对的是资本市场的发育不完善、机构投资者的稀缺以及法律环境的约束。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要为资产证券化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才能改善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

(6)继续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加强银行组织机构改革和业务管理标准化改革,控制金融机构扩张中长期贷款的内在动力,使银行成为真正关心长期利益和长期风险的企业。建立起平衡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风险计量分析机制,如可以考虑期权式收入制度,即高管人员和信贷人员的奖金收入在其经手信贷资产全额收回前以记账形式和实发形式并存,同时要从经手贷款提成中收取一定比例作为风险补偿基金冲销拨备,真正落实不良贷款的责任追溯制度,降低高管人员和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多渠道减小银行对中长期贷款的偏好水平。

注释:

①童士清.中长期贷款:增长态势与因果逻辑.广东金融学院学报(第19卷).2004.04.

参考文献:

[1]童士清.中国金融机构贷款长期化的实证研究.上海金融.2008.02.

贷款自我总结例10

(一)摆正位置,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作为营业部行长助理,我时刻提醒自己摆正位置,找准角色,积极当好参谋助手,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积极为营业部献言献策;同时,注意与其他班子成员的沟通协调,精诚团结,识大体、顾大局,自觉维护班子的整体形象,共同做好哈尔滨银行营业部各项工作。

(二)扎实工作,有效促进分管工作稳步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一贯的工作作风。在积极参加总行组织的各项培训和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我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了对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学习。同时,坚持将科学发展观自觉地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在学习、实践的交替循环中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尤其能够切实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解决分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效促进了分管工作的稳步发展。

二、主要分管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一)个人银行业务

截止到12月末,全口径存款余额达到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增幅为%;储蓄存款余额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增幅为%,完成全年任务计划的%。;对公存款余额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增幅为%,完成全年任务计划的%。

截止到12月末,各项贷款余额万元,日均贷款余额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亿元,其中:公司贷款余额万元个人贷款余额万元,累计收回贷款万元,本年新增贷款万元:实现贷款利息收入万元,按五级分类无不良贷款:按四级分类不良贷款万元,不良率%资产总额达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实现利润万元。

(二)不良资产情况

根据总行大力清收不良贷款的工作部署,营业部加大了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具体结合不良贷款的形成特点,指点专人负责到底,,特别加大跟踪力度,积极联系走访借款人,催讨不良拖欠,寻找商还贷有效途径收回了历史不良贷款哈尔滨绿色实业有限公司贷款2550万元,收回所欠利息960万元。现我行五级分类无不良贷款,对关注类贷款友谊宫,进行了贷款盘活,将即将到期的1970万元贷款做了展期业务。经过细致有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个人贷款业务审批情况

截止12月底,今年已累计审查审批个贷业务笔,金额万元,未出现一笔失误。

三、分析形势,银企联合

1、哈尔滨市群力新区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我行贷款总额为35亿元,在2009年9月份为其中10亿元贷款做了展期,为防范风险保证信贷质量2009年11月压缩其贷款额度5亿元,在这期间我行一直与贷款企业积极沟通,增强了银企关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方式,2009年5月哈尔滨市土地储备中心市群力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办公室在我行建立对公存款账户,存款最高峰达到15亿元,为我行存款指标做出了贡献。

2、运通系列贷款现在已在我行行成了良性的贷款循环,且日均存款较之前有大幅度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综合贡献率。

3、哈尔滨市道里区财政局机场路建设贷款2亿元将在近期进行下一步合作

四、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一.)拓展了新业务品种,根据高行长“先试办,后总结,评估风险”的批示的对以林权做为质押方式的新贷款形式展开了详细的前期调查评估,以试点形式办理林权质押个人经营类贷款3笔,贷款额91万元,明年我行将大范围的开办此项业务。

(二)公务员信用贷款发展实现了提升。

1、实现业务发展速度大提升截止到2009年11月26日,营业部公务员信用贷款全年累计投放38824万元,收回12777万元,贷款总余额3686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000万元。

2、实现营销服务能力大提升.开创个人消费类贷款营销新模式通过集合授信贷款业务增加了我行信用贷款的营销力度,也扩大了我行产品的影响力度。截止到11月末,营业部公务员信用贷款中心总共授信600个单位,授信人数50000人,授信额度750000万元。集合授信业务的推广也带动信用贷款的增长,是营业部历史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3、实现业务办理效率大提升公务员信用贷款从受理到放款平均时间为2个工作日,比之前缩短3个工作日,办理效率提高近1倍。另外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我部改进审批线路,整合档案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流程后,极大的提高了放款速度,其中部分信贷员单人、单月最高放款量可以达到1200万元以上。

4、实现风险控制能力大提升我部在增加贷款投放量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贷款的调查、审查及审批各个环节的管理,严格把关,在受理时就仔细审核借款人身份,采取信贷员交叉核实,抽查核实,利用开放式问答、提取个人公积金信息等方式对借款人提供的材料严格审查,做好每一笔贷款的审查工作。

五、业务延伸,打开局面

因金融危机票据贴现市场不景气,利率高但利润却低。我行将确保现有票据业务的延续,并通过现有业务进行延伸,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打开票据业务新局面。

六、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我部在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对外宣传、客户营销、服务方式、资源配置、档案管理等七个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取得积极成效,可概括为“七个进一步”。

(一)、组织架构上设置专业化经营机构,进一步贴近市场和客户。2009年8月成立公务员贷款中心,我部重新安排信贷队伍,分成对公、对私两个部门,重新整合后,一方面,分工更加清晰,明确工作职责,另一方面,也便于加强信贷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二)、业务流程上采取标准化作业程序,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户对银行金融服务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谁的服务质量好,服务效率高,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为了更好地为个人客户服务,我行采取实行限时服务、上门服务、一站式服务等措施提高审批效率和办事效率。提请总行对个人消费类贷款的相关流程进行改进,并得到了总行办公室、个人金融部、风险管理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通过改进后的个人消费类贷款审批模式从受理之日起至贷款发放不超过3个工作日,对集合授信业务的客户实现当天放款,在档案管理上,也由原来的两本档案变成现在的一本档案,从而大大缩短了以往受理业务时限,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客户的赞誉。

(三)、对外宣传上充分依托政府和媒体平台,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我部全体工作人员进一步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广泛参与,积极营销”的工作氛围。我们结合我市各类大型展会积极宣传推广“信易通”产品,在市政府举办的车展会、哈尔滨市第4届百姓购车周展会、哈洽会上,我们采取在目标客户单位展区醒目的地方设立业务宣传支架和在售车处设置广告牌、现场业务咨询台、摆放了宣传品等措施宣传推广“信易通”产品。同时利用广播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不定期推出公务员信用贷款的广告。通过以上宣传推广措施,有效的提高了客户对哈尔滨银行品牌和我行金融产品的认知度。

(四)、客户营销上多层次主动营销,进一步提高销售成功率。一是建立联动营销机制,探索全新营销模式。为了使营销工作做到有针对性、突出重点,按照总行的有关要求,我们探索开创了个人贷款营销的新模式——集合授信(即以党政机关及其他优质单位为客体,对其员工集中授予信用额度,派发授信函),大力开展个人消费类贷款的营销工作。我部发挥存量的优势,从现有客户出发进行挖潜,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建立整体联动营销机制。重视市场细分,确定营销重点;加强信贷营销的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实施差别化营销;建立和稳定优质客户群体;借助各类媒体加强品牌营销推广。二是发挥团队优势,变换营销模式。我部推出针对集合授信客户的营销活动,将营业部全体员工,分成6个营销团队,集中力量加大我行公务员集合授信的影响力,并且在巩固原有客户忠诚度的前提下,带动和营销一大批新增客户,在日益激烈的公务员信用贷款市场中,提前抢占先机,全力打造我部公务员信用贷款中心的的品牌知名度,增加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三是立足存量客户,开展深度营销。年初的营销阶段中,我部已经做了一部分的市直机关的集合授信,目前阶段,我部将继续从深度上挖掘市场,细化了客户群体,营销了省直机关部分的集合授信。

(五)、服务方式上不断改进创新,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业务量的增加,也加大员工的工作量,经常加班加点至深夜,发扬“攻坚持久,不怕疲劳”的工作精神,为各授信单位员工制作授信函,并逐户上门送交授信函,既扩大了我行“信易通”产品的认知度,又通过集合授信的方式赢得了优质客户,为哈尔滨金融专科学校、哈尔滨市国税局、哈尔滨市道里区税务局、黑龙江省公安厅等单位服务团购项目,真诚的态度和优质的服务取得了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的信任和好感。

(六)、资源配置上优化合理配置,进一步推动公务员信用贷款的发展速度。在总行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合理分配个贷绩效,通过有效的激励,信贷员提高收入,鼓足干劲,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推动了个贷业务量的增长。

(七)、档案管理上重新整理归档,进一步提高档案查询速度与效率

对原档案库进行整理,增加了八组档案柜,,对近几年来的结清贷款做了整理归档,对未结清的两千多本档案重新排序,进一步提高了查询档案的速度与效率。

七、科学实践,谋求发展

1、按照总行整体要求,组织开展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各项活动。使科学实践深入人心,形成营业部员工人人参与管理献计策,共同参与经营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强员工岗位培训,打造学习型团队

营业部立足现实,注重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以深入岗位培训,全面培养一支精神振奋、业务精良、验收纪律、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为目标,通过抓紧对员工的各项有效培训,是银行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创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营业部的员工平均年龄较轻,有着很强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如何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团队,为总行可持续的培养和输送人才是营业部始终肩负的课题和任务。在这方面结合实际情况营业部开展了业务大练兵、业务知识专题讲座、和友好单位团支部联谊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广大青年员工得到充分历练,始终保持充足的干劲。

3,优质服务工作有声有色,常抓不懈

贷款自我总结例11

1. 信贷风险的Z评分模型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已俨然成为信贷业务中必须尽早解决的难题,当然,我们知道信贷风险是不可能完全被彻底消除的,因此引入适当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使信贷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便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处理信贷业务时的重中之重了。我国可借鉴国际权威的Z评分模型来作为研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的方法。

Z评分模型是由奥特曼于1968年利用多元判别式法建立并提出的,模型首先需要从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中计算出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程度的经济指标,紧接着利用这些经济指标对财务风险影响的大小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后加权所得便是这个企业的信贷风险Z的评估值。

奥特曼提出的Z评分模型就包括了以上变量中的五个:

X1=流动资金/总资产

X2=未分配利润(留存收益)/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股权市值/总负债账面价值

X5=销售收入/总资产

Z评分模型如下:

Z=1.2(X1)+1.4(X2)+3.3(X3)+0.6(X4)+0.999(X5)

在这一模型中,分类临界值为: Z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以及信用卡等。下文将以制造业信贷风险为研究对象,选取1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2012年年度数据构建Z评分模型。

2. Z评分模型评价结果

将贷款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录入模型即可得到Z的评分结果。Z值越大说明资信水平越好;Z值越小则信贷风险就越大。若Z值大于或高于预先设定的特定数值或范围,就推断该家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或银行能够接受这样的信贷风险水平;若Z值小于预先设定的特定数值或范围,则推断该企业可能无法按时归还贷款,甚至亏损破产。

由上表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在10所上市公司中,前五只股票的Z值都在1.81以上,破产率较低,贷款损失率也相对较低。其中中颖电子业绩表现优秀,Z值为17.127;美菱电器虽不在破产率高的行列,但潜在风险明显比其他四只股票大。后五只股票即绩差股,在检测结果Z值上明显不足,而其他绩优股则能表现出良好的结果,即有着良好的预期还款能力。 其中SST华塑的检测值-1.79694,相对其他绩差股所存在的破产风险最大;而*ST株冶在2012年度的经营活动中业绩好转,Z评分模型检测结果为1.896467,有望扭亏。

根据以上研究发现,企业财务数据在Z评分模型中的各项指标对Z 值影响最大的指标是X1,即流动资金/总资产,这说明一个企业的流动性对该企业的信用风险有着相当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一家企业若遭遇业绩不断下滑或者重大损失,那么流动性资产一定会萎缩,企业的信贷风险也将不断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