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公共艺术空间

公共艺术空间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22 09:18:31

公共艺术空间

公共艺术空间例1

轨道交通的发展作为城市进程与经济发展,通过公共艺术这一媒介体现地铁文化、审美要素,空间艺术为美学,为功能发挥提供物质支撑,对于文化归属的强调则是使艺术与人产生共鸣的保证,当三者结合才是地铁公共艺术的归宿。

1 公共艺术的概述

1.1 公共艺术的含义

公共艺术,起源于20世纪 60 年代,它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通过开放的公共艺术表达形式传递与公众的某种联系,引起公众的反响,传递与表现一种开放空间的态度与情感,多样化的艺术形式、独特的表达样式,公共空间通过雕塑、壁画、装置等形式作为一种载体,一种表达的手段,真正核心的是其承载的价值观念。

1.2 公共艺术的发展

中国地铁公共艺术发展相对较缓,在一个城市交通设施中,如地铁系统,在艺术的表达方面有多样化的表现方式。这其中涵盖了多种表达:整体环境的设计、空间的利用、广告的投放设计、人流引导设计、指示标指设计等其他形式的表现形式,都有其自身的表达手法与方式。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就公共艺术而言,艺术不是其最终的目标,如何使艺术加强开发空间的艺术体验,使用户身临其境的能够感受到文化艺术的影响,作为一种文化的宣传方式,感受来自其中的文化底蕴,这才是艺术潜移默化的目标。

2 地铁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方法

地铁公共艺术设计原则:

地铁空间的性质特殊性导致了,空间较狭小,人潮拥挤较多,而且由于有些地铁建立在地面之下几,人们进入其中可能会产品压抑、拥闷的心理感受。这种体验基本上是出于生理的本能反应,比如空间,视野以及空气密度的影响,使人生理上感觉到难受,胸闷,害怕等等。如何营造一种自然的环境,放松生理的压抑感受,这也是地铁文化发展的需要的原因。不同的空间形式、利用方式、人的行为模式是研究公共艺术的前提。另外,如何融合当地文化艺术特色,成为另一个设计准则。

3 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分析

3.1 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公共艺术设计

地铁站公共艺术作为以功能与实用主,艺术性相符的艺术形式,公共艺术在发挥传递文化、美感的同时,更要发挥其在现实生活上的实质的作用,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这样的设计才能够被人们接受。当然,地铁的运营标志,时间知识,信号指示,人流导向,地图等属于对铁的元素都是艺术的表现,要与整个地铁站相互配合,构造一整套文化艺术的表达方式。在发挥其基础作用的同时,利用其艺术设计满足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通过科学的设计,合理地设计,能够同时满足功能的基础作用,又兼顾艺术表达的作用。

3.2 文化要素在地铁空间的表现

“文化特征是从内容上表示空间最有效的办法”,区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不同的地域文化与艺术设计相结合,体现城市特色与艺术的个性。现代地铁空间不仅作为交通功能的载体,更是融合文化p生态和科技元素的多元综合体。在地铁空间的持续发展中,保持文化的延续和多元化是一种趋势。如何将本地区的传统的文化付之于地铁文化之上,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创造室内装饰与空间规划的过程中,应该把特定的文化内涵及形态结构的含义呈现于装饰构造设计上。应能够通过地铁空间环境的氛围,借助感知、联想和想象使人产生某种情感信息。文化的结合,群众很容易产生文化共鸣,也就形成了地铁的地域色彩了。对于具体的某个城市,能借由地铁来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同时又兼具凸显城市特色的作用。因此,许多城市的主要地铁站点,都主张空间与城市文化进行结合。

3.3 公共艺术形式的可识别性

公共艺术作品从作用上看,地铁公共艺术可以装点车站和公共空间,使得站点空间显得更加美观,满足受众在审美上的需求。其次,地铁公共艺术还起到很强的实用,可以增强站点的识别性,防止乘客在地下空间迷失;可以改善地下空间,改善乘客的乘坐体验;可以促进城市文化的传播,增强城市的精神的感召和影响。

3.4 多重化的艺术形式

建筑不单单是满足视觉欣赏的要求,也要兼顾日常普通的需要。完成二者的完美结合,就可能使得建筑学发挥其重大的艺术价值,发挥其应有的潜力。这是很重要额内容。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意识到,生活就是有这些琐碎的细节构成,这就是我们生存的城市的内容,所以要重视起来。

3.5 色彩的选择在地铁空间的点缀

视觉冲击可以直接震撼人们的心灵,因此色彩的选取就是空间设计中最为重要额因素了。选择合适的色彩可以增强空间的舒适感觉,对于整体的分为构造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许多车站设计通过运用明亮的色彩增强对人们的视觉引导,比如标识系统的色彩、广告系统色彩、界面材料的色彩等。控制好颜色比例关系,合理规划,可以塑造一个统一有序的公共交通空间。地铁车站空间的色彩大体为功能色、主体色、点缀色三部分组成。

3.6 导向性以用途为主的艺术表现

地铁中的导向标示,一般采用图像导向、指示说明导向、色彩导向和小型建筑导向方式等等。在进行导向系统自身的形式、内容、质感、色彩等方面的设计是应该考虑导向标识的标准性、地域性、易获性、艺术审美性已经系统性。

4 结语

地铁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体现城市的文化意象。地铁站的艺术设计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方式,可以提升城市的品牌价值,城市的活力,抬高城市的知名度,体现城市的特色文化。地铁也是一个城市不只是公交系统等基础设施的象征,更是一个城市实力的标志。地铁站的公共艺术设计,对于提升地铁的空间品质十分重要,它既是展示城市精神面貌和人文气息的窗口,又是增加人们对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一个途径。通过对地铁站公共艺术空间的处理,可以提升的城市形象,从而带来全新的行为体验。

参考文献:

[1]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美),卡罗琳・弗朗西斯(美).人性场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公共艺术空间例2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所谓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城市的开敞空间依据其权属性质可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同时,它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是为了给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舞台,城市空间里的生活比城市空间本身更为有意义。人类需要交流、需要沟通,这就是公共空间形成的基础,由于人类的生活方式是既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因此它必然要求作为载体的城市提供各类适宜的场所。对于城市而言,这些场所不是别的,就是城市公共空间。它具有开放、公开的特性,是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空间。正是由于公共空间艺术的开放性,才使得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具有特定的语言要求,即艺术形式上的开放性、艺术变现形势上的通俗性、设计上的综合性。

二、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仪式的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是“天成之笔”,自古以来人类就与自然环境相容相生,中国古人利用自然环境应在理想意境。“尊重自然、研究自然、模仿自然、寓于自然”成为现代设计的理念。因此今天的公共空间应该关注自然属性的特征。提倡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宗教、民俗习惯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地区的特质。这些因素就形成了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文化环境。对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与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的研究,这种互动性体现在文化环境的营造上,这样能强化场所特质,传递社会文化意义,引发环境使用者的共鸣与联想,使艺术品、公共与环境之间形成两性的互动,激发环境的生气与活力。文化环境因此得到营造。它的存在可以让生活于这个环境中的人去领略其精神,进而产生精神交流,将其纳入自己的生活,获得教益。它可以表现历史、人们的生活习惯、人文背景等。使其具有人性化的味道,让人们感到亲切。

三、城市公共空间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进行公共空间艺术设计,要分析特性、作用与功能。实用性公共空间是公共空间分类中并服务于公众的空间,体现对公众的关怀。实用性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便利性满足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因此对此类设施的功能性设计是首要的,对物材料、结构、视觉感受进行反复的调整试验,使其符合人的使用习惯、视觉心理习惯。比如一些公共设施;人行道、天桥、地下通道、照明设施、护栏、指示牌、展示橱窗、候车亭、电话厅、报亭、邮筒、座椅等。而装饰性的公共空间艺术是为配合环境而进行的艺术创作。它是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势,要注重自身的艺术价值,本质是环境设计的人性化的体现,在都市中存在很大的价值。每件公共空间艺术作品的放置并不是孤立的装饰,要考虑与其环境的关系,不仅是广场、街道、公园等都有不同的个性,其装饰效果也要满足人类的心理需要。

四、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人性化

通常所说的设计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就是说设计的核心是人,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针对人类的各种需要展开的,这些需要不仅仅是物质生活需要,更是包含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是设计本源的回归。所谓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就是如何通过构成城市空间的诸要素、空间表现特征、空间美学意义等几个层面体现人类的内在生活、精神需求问题。我们只有弄清楚最终的目的,才有可能赋予我们生存的空间以生命和情感,使其更贴近普通城市居民潜意识中的某种精神需求,心理、行为、文化应该是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的核心问题,人性化设计反映了“为人而设计”的本质特征。具体原则如下:

一是公共空间和景观总体设计协调和谐;二是应该满足人们的心理、视觉、精神上的需求;三是公共空间与周边环境要有整体感。比如广场设计,它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必须与周围景观连成一个整体,成为地区风景中的一部分,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它的需求越来越重,已经由一开始的集合场所,演变成民众休闲娱乐的多功能空间。总之城市规划“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成为主流,设计上以人和环境的和谐为本,力求营造生活便捷、俭朴、自律、居住环境与生态环境怡人的城市。

五、城市公共环境的艺术性

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是人类文明生活的一种反应,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是未来配合环境而进行的艺术创作,它是公共空间艺术的主要变现形式。此类作品的创作注重自身的艺术价值,但又受到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艺术精神主体必须超越物质主体需要的满足,人人为生存和致富忙碌,生活的表面化、工作的程式化、文化的碎片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的精神处于疏离状态。城市的公共空间艺术性在都市的存在价值非常大。可以进行对人的认识、教育、审美和心理调适功能,来达到符合人与自然关系的精神生态优化,而且可以创造了人性的精神空间。它对人们的感觉、经验也在起着改造作用,而这些公共空间艺术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的创造精神和社会审美教育功能,来引导大众走向高艺术性境界,承担改善整体视觉关系的美化功能,因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性和公共性是统一的。城市公共空间应与城市的整个环境、历史、文脉对话,给市民提供一个彰显公共意志、维系都市情感、营造和谐精神的空间。人不仅是依靠视觉来感知世界,而是通过各种感观来接收外界的刺激。显然,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存在对视觉的偏好,导致了对其他感知需求的漠视。对躯体感觉的忽视无疑限制了人的空间,环境的意象不是惟一的感觉体验,忽略多种感知体验的空间设计理念已经制约了设计者设计水平的提高和思路的创新,人需要通过感觉来认知环境,渴望从身边的环境中获取美感。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不仅赐给了大众视觉感知的权利,也给予了人们通过躯体感觉来认知环境、获得愉悦的机会。因此,人不仅需要环境成为视觉上的艺术,更希望它拥有可触知的美丽,对外界环境的求知与求美。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设计应该注意与周边环境的融洽,应该注重观者在作品场中不同方位的艺术感悟。

六、城市公共空间的开放性

公共艺术空间例3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共空间;价值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210-02

近些年,公共艺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作为城市空间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城市把公共艺术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公共空间是公共艺术存在的载体,公共艺术离不开公共空间。公共艺术中的“公共”精神也使得它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的实现和深化的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公共空间也越来越需要公共艺术。

一、公共艺术的内涵

狭义的公共艺术概念认为“公共”界定的是空间属性即“公共空间”,认为只要是放置于公共空间的艺术就是公共艺术。公共艺术的一般界定是:公共艺术是指设置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如城市广场、道路、公共绿地,公共建筑等的室外雕塑、壁画等视觉艺术,由壁画、雕塑、装置、水体、建筑构造体、城市公共设施、建筑体表的装饰及标识物、灯饰、园林和地景艺术等不同媒材构成的艺术形式。广义的公共艺术认为“公共”是民主属性的“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的共同界定,既是城市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民大众共享的。广义的公共艺术除了包含狭义公共艺术的范畴外,同时也应该包括社会主体――市民大众兴办和参与的公开的表演和其他公开的艺术活动。本文所阐述的公共艺术是指广义上公共艺术的范畴。

二、公共空间的概念

无论是广义上的公共艺术还是狭义上的公共艺术,公共空间都是其存在的载体,公共艺术设计的产生是艺术或艺术品由艺术家个人空间向公共空间延续的结果。美国研究当代城市空间的城市社会主义学者理查德・沃尔夫等人将公共空间从几个不同的层面进行划分,大体上分成了物理的公共空间、社会的公共空间、象征性(或符号性)的公共空间三类。

第一类关注的是它的物质材料的存在。一般是指城市中供居民日常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等。广义的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物质环境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既是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发性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第二类关注的是在空间内部规范和社会的关系。即“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它是一个民主化的概念,源自于古希腊雅典时代的Polis(即城邦)。近代以来,西方关于公共领域概念的讨论以德国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和哈贝马斯为最重要的理论来源。阿伦特指出,公共领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广场、舞台、议事厅或街头等物质环境空间只有当人们以言行的方式聚在一起,就共同关心的事情彼此交流时才成为真正的公共空间。因此,公共空间是一个人们透过言语行动展现自我,并协调一致行动的领域。第三类关注的是纪念和地方的“气氛”。任何一种公共空间,因为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等等原因,皆可能因此而拥有特定的场所意义。特殊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可能因此而成为某一时期的历史走向的标志,社会的某项主张因为一个特殊的环境而成为充满纪念性和象征性的人类文明的某种场所,自然演化的某一个转折点所形成的特殊自然景观所给观者带来的人生体验,等等,物质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因此而成了“有意味的空间”。

我们以上提到的三种公共空间的概念并非截然分开的,后两种公共空间的概念需要物质环境意义上的公共空间作为其媒介或载体;另外物质环境意义上的公共空间也并非单纯的物质空间形式,它总是体现某些特定的社会功能,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与政治要素,一直与人的价值观或意识形态领域相联系,即包含着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公共精神的空间含义。如传统公共空间尤其是广场,本身的物质功能往往被其凸显的精神功能所冲淡。这里可以作为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也可以作为政治权利的象征,比如西方古典广场一般都有象征的权柱、歌功颂德的记功柱、威风凛凛的君主雕像,或者是一些纪念某个重要时刻或英雄事迹的纪念碑,承担着道德说教的功能,或者是市民谈论与参与实政、观察世态万象、体验归属感的地方。

因此,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公共艺术,不仅要与物理环境上的公共空间在造型、尺度、色彩、材质等从美学的角度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体现公共空间的内部规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甚至彰显公共空间的象征意义和价值。

三、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成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作为城市中的居民,人们越来越无法承受这一座座水泥盒子带给人们冷漠和压力,物质的丰富使得精神的匮乏愈加明显,我们像需要阳光和氧气那样需要美和情感交流。公共空间是公众聚集和交流的场所,成为人们关注和寻找精神支柱的场所,但是,并非有了公共空间,公众就可以自由交流。公共艺术在作为公共空间中的一道风景的同时,也成为引导公众交流和互动的纽带之一。

公共艺术品,一方面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主题和内容,因此要把握好作品形式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要满足城市环境设计的总体要求和不同类型空间的物理特征、功能要求及文化特征等需要,它与城市公共空间是一种和谐的主从关系。公共艺术是公共空间中的艺术,离开公共空间就没有讨论的意义;公共空间是公共艺术存在的载体,公共空间可以通过公共艺术体现和提升其自身的价值和内涵。

四、公共艺术之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

(一)美化、点缀公共空间,提升环境的观赏性

公共艺术作为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品,对于其所处的环境来说,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装饰、点缀以及美化的功能。公共艺术不是直接从艺术家工作室搬出来而放于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作品,其在方案构思和设计的过程中都是与其所处的环境因素相结合考虑的,装饰、美化环境,提升环境的观赏性是公共艺术之于公共空间的最显而易见的作用。

(二)定性公共空间的意义和内涵

公共空间是公众交流的场所,是社会民主化的产物。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中公共空间的分化更加功能化、专业化、休闲化。所以,不同场所的意义和功能的划分也更加明确。公共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就担当起了展现、标志这种不同的公共空间内涵的责任。

马钦忠在其《公共艺术基本理论》中阐述“公共艺术给定公共空间的意义的中心宗旨是把建筑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和场所伦理规定,通过公共艺术的形体表达,以此定义空间,阐释空间,成为控制场所环境意义的中心要素。”根据上文公共空间的概念可知,公共空间除了包含具体的物理空间的范畴,其还包含着社会规范和社会关系以及空间的象征性。所以,公共艺术不仅要与其所处的物质环境在材质、色彩、尺度、空间等方面想协调,另外还要准确把握该空间所蕴含的其他内涵。即作品的题材、特征等要以体现和阐释公共空间的意义和内涵为主导,通过对场所意义的概括和提炼,使公共艺术赋予公共空间更深层次的意义、或是通过一些手法和表现形式提示公共空间的意义、或是通过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度的公共艺术作品使公共空间为人们所关注,或是以具有趣味性因素的作品产生愉悦观者的效果、或是以之协调公共空间中的不和谐的因素,总之都是起到引起关注,形成对环境的注意力的控制。

(三)促成公共空间中的公众交流

公共空间的产生最终是为了公众交流的需要,所以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也要以促进公众交流为己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方式越来越依赖于现代化的电子通信技术和设备,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正在逐渐减少。另外,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心里距离也在越来越大,虽然生活在同一小区,每天上班下班擦肩而过,可永远都是陌生人。公共艺术可以作为公共空间中的语言,提供共识和共同趣味营造的场景和氛围,提供话语让人们去共享、交流和讨论。公共艺术作品放置的地方往往成为公共空间中人群聚集的地方,根据作品的性质,或是观赏、或是互动游戏。另外,还有一些作品是艺术家与公众共同参与的结果,作品本身所要传递的是公共精神,在创作中有公众的参与和意见交流,完成后在公共空间中成为公众聚集、讨论和游戏的焦点,可见,公共艺术成为促使公众交流的动力之一。

五、结语

公共艺术的日趋盛行,主要是因为它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首先它设立于城市的公共场所,任由社会公众自由介入、参与与观赏,即直接面对不同阶层的社会公众或是有针对性地服务于特定地域或特定社区的公众;其次公共艺术作品包含普遍的公共精神――关怀和尊重社会公共利益和情感,标示和反应社会公众意志和精神理想。公共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民主化的结果,是艺术的生活化和平民化。城市是公共艺术生长的土壤,公共艺术的发展需要城市提供更好和更多的机会;公共艺术是城市的灵魂,以公共艺术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塑造城市形象的效果愈加显著,因此,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要与城市、城市公共空间的特质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马钦忠著.公共艺术基本理论[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156页.

[2]诸葛雨阳著.公共艺术设计[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公共艺术空间例4

一、公共艺术的概念

我们知道著名的设计理论家尹定邦先生他认为:“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中进行的艺术创造与相应的环境设计。这类空间包括街道、公园、广场、车站、机场、公共大厅等室内外公共活动场所。”这种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称为公共空间,而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所有的公共艺术之所以被称为公共艺术,是因为它首先存在于公共空间当中。即它在空间上必须以一种公共方式存在,即使一件被雕塑家用于公共场所的雕塑作品,如果它在创作完成之前只是被放置在私人的空间当中,那么它也只是一件私人艺术品,而不能成为公共艺术。当然有一个例外就是私人空间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转化为公共空间,尽管是短暂的。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公共的概念从空间上来讲,也具有可变性。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同样一件雕塑作品放置在私人空间当中和公共空间当中,它们的属性是不一致的。放置在私人空间当中,我们便不能称之为公共艺术。

二、公共艺术的功能及特点

公共艺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那么,它就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第一,它能提高公众的艺术审美。公共艺术作为地域公共文化的象征和公共信息的传播媒介,以视觉形象及视觉符号体系构成了与地域环境公共关系沟通的平台,公众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创造性想象,加深对作品意义的理解。第二,它能够提高公众的艺术审美和修养。同一个艺术作品给不同人的感受固然是不同的,同一个公共艺术作品可以让公众感受到它存在的意义,能让公众领悟到作品与人自身之间存在的意义。第三,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公共艺术是矗立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的标志物,它不仅要具有自身的功能,还具有装饰的作用,因此公共艺术的创作和视觉意向直接影响到公共空间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品质。第四,地域性的标示。公共艺术作品有自身特有的地域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依附时代人文背景而存在,并具有一定的纪念性和鲜明的视觉特征,公共艺术就成为了其所在地的地域性的标示。除此之外,公共艺术还有两种与众不同的特点:第一,公共艺术具有公共性与艺术性。公共艺术是存在于不属于个人空间的艺术作品,人们的认同与接受在长期传播过程被化为公众审美意趣的东西,形成了艺术作品的公共性。公共艺术作品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就需要带有独特艺术形式,设计师或者是艺术家在设计作品的时候都是带有情感并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而创作的作品,所以它同样具有艺术性;第二,公共艺术具有开放性。公共艺术作品往往都是安放在人流不息、车辆往来、视域开阔的开放性空间中。所以其形式上与视觉上都应具有其开放性。这种形式独特的艺术作品必须要有多角度视觉上的观赏方式及公众介入等特征并且要与时代同步,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

三、公共空间的概念及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是相辅相成、共生共成的,没有绝对的私人空间也就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公共空间,没有开放自由的公共空间也就不能存在隐秘安全的私人空间。公共艺术是以公共空间的形式存在,而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所认知的公共空间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物理的公共空间,二是社会的公共空间,三是象征性的公共空间。第一种关注的是它的材料的存在,第二种关注的是在空间内部规范和社会的关系,第三种关注的是纪念和地方的“气氛”。人们认为,不管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每一种公共空间都可以通过这些定义中的一个或多个意义来加以确定,对于公共空间意义的理解改变着我们看待公共空间的方式。应该指出的是,尽管我们愿意将定位好的三种公共空间看作是三种不同的类型,但是每一种公共空间都融合了这些类型中的一种或多种。物理公共空间如街道、广场、草地、海滩等通过城市设计可以形成。社会公共空间如咖啡屋、餐馆、酒吧、报纸等各种形式的媒体、互联网以及私人住所。物理公共空间是最明显的,可以说是最为浪漫化的……它是通过所属权的类型来确定的,被连接在建筑和“自然环境”当中。

而公共空间中的社会公共空间,即城市公共空间,是三种形式中最为有趣的一种,因为它拥有一种变形或者是重新确定所属权的潜在可能,并赋予城市公共空间新的意义。社会公共空间处在持续不断的重新界定当中,通过它,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冲突在一个实在地方得以完成。象征性空间是通过规范和人们的集体记忆来完成的,因为与物理公共空间的材料存在相反,这种确定公共空间的形式很难归结为“实在地方”。在大多数例子当中,象征性公共空间是一种短期的生存经历,而且限于某一类人群。如果象征性空间成为一般历史的一部分,那么其易于遭受一种转变,在其中这种空间的意义和相联系的东西开始与一种目前主流的历史方法发生联系。这足以解释我们的史前岩画、雕刻、宗教艺术、陵墓艺术为什么在今天能够被划归为公共艺术了,这些艺术可以看作是一种处于象征性的公共空间中的艺术。

社会空间存在着可变性,它在公共和私人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因此,我们所探讨的公共空间会触及更广泛的能够归结到公共空间当中的艺术,但是从空间的层面上来讲,公共艺术所在的空间可以包括物理公共空间、社会公共空间以及象征性公共空间三种,在信息时代这三种空间共同构成了公共艺术的外部存在方式。

四、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的结合与发展

公共艺术的载体是公共空间,实质上是空间的艺术,严格意义上说是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是由构成空间的所有要素所共同形成的空间效果。空间是一个整体,环境艺术的目的是实现整体空间效果的优化,判断公共艺术的质量也主要看其整体价值。现实的公共空间中几乎不可能存在只作为纯观赏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前提,是去辅助完整的环境形态的构成,去实现和传递场所中的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产生对话关系。我们应该从更加人性化,原生态的角度去研究分析,如何更加完美的阐释公共艺术。

公共空间是为公共大众服务的,在现代化的社会和城市中,应该创造人性化、多样化的公共艺术作品,使空间为公众所使用和享受。要倡导城市以“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设计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这应该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主导思想。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人的心理及生理的需要。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的构筑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所有的设计应针对人的现实需要而展开。要通过提高公共场所的环境质量,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从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

公共艺术空间例5

        一、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

        所谓公共艺术,是指建立于公共空间且具有某种公共性的艺术作品或艺术方式。它是一种具有当代文化意义并且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艺术。公共艺术代表的是所有社会主体能共同享有具有“公共性” 的艺术观念。同时公共艺术也是用一种观念探讨着城市空间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

        公共艺术和其他形式艺术不具有可比性,原因是这一艺术形式来源于雕塑、建筑等传统艺术形式,但又超越于这些艺术形 式而具有独特之处。公共艺术包括雕塑、壁画、装置、景观小品 等。就近几年的发展来看,表现形式逐渐扩展到水景、灯光、动 态装置、烟雾、多媒体、水泊和山体边坡的保护与装饰等造型。

        而所谓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城市公共空间是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 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 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舞台,是城市的客 厅,它为城市带来了活力与色彩,它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性。

        二、公共艺术的功能及特点

        公共艺术有四种社会功能:第一,它能提高公众的艺术审美。公共艺术作为地域公共文化的象征和公共信息的传播媒介,以视觉形象及视觉符号体系构成了与地域环境公共关系沟通的平台,公众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创造性想象,加深对作品意义的理解;第二,它能够提高公众的艺术审美和修养。同一个艺术作品给不同人的感受固然是不同的,同一个公共艺术作品可以让公众感受到它存在的意义,能让公众领悟到作品与人自身之间存在的意义;第三,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公共艺术是矗立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的标志物,它不仅要具有自身的功能,还具有装饰的作用,因此公共艺术的创作和视觉意向直接影响到公共空间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品质。第四,地域性的标示。公共艺术作品有自身特有的地域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依附时代人文背景而存在,并具有一定的纪念性和鲜明的视觉特征, 公共艺术就成为了其所在地的地域性的标示。

公共艺术空间例6

一、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

所谓公共艺术,是指建立于公共空间且具有某种公共性的艺术作品或艺术方式。它是一种具有当代文化意义并且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艺术。公共艺术代表的是所有社会主体能共同享有具有“公共性” 的艺术观念。同时公共艺术也是用一种观念探讨着城市空间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

公共艺术和其他形式艺术不具有可比性,原因是这一艺术形式来源于雕塑、建筑等传统艺术形式,但又超越于这些艺术形 式而具有独特之处。公共艺术包括雕塑、壁画、装置、景观小品 等。就近几年的发展来看,表现形式逐渐扩展到水景、灯光、动 态装置、烟雾、多媒体、水泊和山体边坡的保护与装饰等造型。

而所谓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城市公共空间是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 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 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舞台,是城市的客 厅,它为城市带来了活力与色彩,它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性。

二、公共艺术的功能及特点

公共艺术有四种社会功能:第一,它能提高公众的艺术审美。公共艺术作为地域公共文化的象征和公共信息的传播媒介,以视觉形象及视觉符号体系构成了与地域环境公共关系沟通的平台,公众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创造性想象,加深对作品意义的理解;第二,它能够提高公众的艺术审美和修养。同一个艺术作品给不同人的感受固然是不同的,同一个公共艺术作品可以让公众感受到它存在的意义,能让公众领悟到作品与人自身之间存在的意义;第三,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公共艺术是矗立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的标志物,它不仅要具有自身的功能,还具有装饰的作用,因此公共艺术的创作和视觉意向直接影响到公共空间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品质。第四,地域性的标示。公共艺术作品有自身特有的地域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依附时代人文背景而存在,并具有一定的纪念性和鲜明的视觉特征, 公共艺术就成为了其所在地的地域性的标示。

除此之外,公共艺术还有两种与众不同的特点:第一,公共艺术具有公共性与艺术性。 公共艺术是存在于不属于个人空间的艺术作品,人们的认同与接受在长期传播过程被化为公众审美意趣的东西,形成了艺术作品的公共性。公共艺术作品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就需要带有独特艺术形式,设计师或者是艺术家在设计作品的时候都是带有情感并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而创作的作品,所以它同样具有艺术性;第二,公共艺术具有开放性。公共艺术作品往往都是安放在人流不息、车辆往来、视域开阔的开放性空间中。所以其形式上与视觉上都应具有其开放性。这种形式独特的艺术作品必须要有多角度视觉上的观赏方式及公众介入等特征并且要与时代同步,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

三、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位

现代化的社会和城市,应该创造人性化、多样化的公共艺术作品,使空间为公众所使用和享受。要倡导城市以“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设计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这应该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主导思想。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人的心理及生理的需要。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的构筑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所有的设计应针对人的现实需要而展开。要通过提高公共场所的环境质量,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从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人类与自然进行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表现的重要场所。因此,公共艺术要体现现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及趣味性。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化规划、艺术化设计应为城市居民的物质需求、信息传播、公共审美等提供有效的服务。

四、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结合

现实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几乎不可能存在只作为纯观赏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前提,是去辅助完整的环境形态的构成,去实现和传递场所中的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产生对话关系。

在人流不息的地方就会有公共艺术的存在,但不同的公共艺术起到的功能作用也是不同的。在重庆四川美术学院的那一条生动有趣的涂鸦街上,其中有一面墙是留给人们自由 发挥的涂鸦墙,每隔一段时间走过去都会发现上面的涂鸦会有一 些变化,那正是人们与这种公共艺术形式的作品发生着互动的关系,这也是公众与公共艺术最好的互动方式体现。让公众亲身参 与到艺术作品的创作中,体验新感觉。在国外也有许多著名的标志性公 共艺术作品,如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她所承载的是美国人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的体现。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法国工程师埃菲尔为庆祝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和在巴黎举行世 界博览会而设计建造,被视为巴黎的象征。新加坡的“鱼尾狮”是由一个传说得来,新加坡城也被称为狮城,这个标志性建筑被 视为新加坡的标志和象征。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特色的艺 术作品,公共艺术都是城市公共空间与公众所建立的一道桥梁, 它不仅是城市的象征,同时也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 活需求。

五、公共艺术要符合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公共艺术作品不是单纯的像是艺术家在工作室或者展览馆里所创作的作品一样,这种艺 术作品必须要融入公众的审美要求并满足于公共空间的综合性要 求才有意义和价值。

公共艺术空间例7

    公共艺术和其他形式艺术不具有可比性,原因是这一艺术形式来源于雕塑、建筑等传统艺术形式,但又超越于这些艺术形 式而具有独特之处。公共艺术包括雕塑、壁画、装置、景观小品 等。就近几年的发展来看,表现形式逐渐扩展到水景、灯光、动 态装置、烟雾、多媒体、水泊和山体边坡的保护与装饰等造型。

    而所谓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城市公共空间是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 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 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舞台,是城市的客 厅,它为城市带来了活力与色彩,它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性。

公共艺术空间例8

关键词:

公共空间;公共艺术;作用

公共空间与景观设计遥相呼应,故此在环境景观设计进程中,公共艺术的广泛应用是设计的关键点。另在公共艺术服务中要重视艺术的特质和对环境空间的影响效用进行研究,因为这些因素都是公共艺术设计的优质与否的影响因素。

一、公共空间域公共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于公共艺术是公共空间设计的主题,公共环境在此的作用就充当载体,当公共环境作为设计对象而存在时,公共艺术就是画面中点睛之笔,两者的作用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但是在此需要探究,何为公共空间,何为公共艺术,两者都有“公共”二字,从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理解就能获悉,公共空间能够凝聚公共精神,这种公共精神与精神、感受或者审美上的私人空间有着本质不同,公共空间是公共建筑的一类空间呈现形式,主要的目的是满足人们在室外活动的需求。公共空间,其自身的功能或者精神性都是通过空间的比例状况和结构形式呈现出来的。如,我们最常见的公共空间是体育场、广场等公共环境,这些公共环境都是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外型空间存在,主要是让人们在生活和学习之余有活动的场地,可以释放自己的精神压力,锻炼身体。当然自然景观也是一类特色的公共空间,主要讲求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并要求在自然的大背景环境下,加入更多的人文理念设计,为艺术家提供一个能够发挥想象的创造基础,并要求艺术作品中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借助于公共环境这个特殊载体,发挥其自身的特点以及优势,并在此展示出时代性、地域性和美感要求,让他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并让艺术作品与人类共荣,形成和谐的美感。

二、根据城市空间解构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主要是以环境意识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并将成为公共空间中形成的主导性元素,人们在进入到环境空间内会不自觉地进入到公共艺术领域,这是通过视觉传达做的领域渗入,可以让人对所处环境有心灵沟通,进而得到心灵感受。简答的囊括抽象造型可以回血,通过造型我们能够体会到无尽的韵味,并领略到生活中城市的多面性。就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为例,在广场中众多的文化柱是公共艺术群体中的一个重要亮点,该景观建设主要特点是见解大方,并且这些文化柱不是简答的屹立在哪里,是与环境相协调的建筑群体,可以与环境交相辉映,并结合自身的精神形态和文化形态构成环境影响力,让其与环境相互融合,相互衬托。石柱上都雕刻很多世人皆知的历史或则会民间典故,是一种常见的文化传达形式,由此可获悉整个作品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达符号。人们在踏入到此文化环境后,就能置身于环境符号内,也就进入到历史发展长河,追本溯源中形成跨越是空的旅行。公共艺术创造环境的影响要求对人的思维有深刻认识,然后在此过程中产生较为奇妙的作用。另外,建筑物自身有较好的文化循序存在,则更能现实整个文化的精髓,例如佛教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在唐代盛行一时,大雁塔与佛教的历史、文化背景遥相呼应,更彰显出佛教的文明。这些文化气息让人感觉到有别于别处的文化精髓,那么公共场所更具有艺术性,可以让艺术性与公共环境性相互配合。

三、景观设计解构公共艺术

环境不同,导致公共设计的不同,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公共设计要求,可以在设计进程中体现出环境的鲜明领域性特征,并在富有深意的文化精神下,让公共设计更为多元化,进而契合环境变化需求。城市公共环境中,广场是常见的公共环境领地,由于广场是城市中的一块开阔地,更是城市建设中的道路枢纽,城市建设中所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都要在广场中进行,所以广场的人流和车流量较大。广场中集合大量的人群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在广场中无论其自身的功能性或是精神性都十分重要,并且人的因素也是广场因素的主体。上文中提及景观是公共空间的服务范畴,但更多要体现出景观的生态化、自然化理念。这类提及的自然环境即主体形式出现后,人们参与设计的环境特征,要找到与环境相互融合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实质。公共艺术在详细类别划分中,起到主导性作用,主要是让人们在进入到领域环境后,能够通过环境艺术获取新的精神体验。如,在设计时,照搬国外的流行设计元素,但是设计时不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设计出来的作品也许很前卫和流行,但是不能满足百姓的精神需求,且这种盲目的放置行为,会忽略公共艺术的存在要素,这必然会出现生搬硬套的尴尬与协调状况出现,还会出现不知所谓的莫名感。

四、结束语

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相互作用,公共艺术在景观设计中要做好环境设计要点,并要从文化、精神和审美等多个角度出发,这样才能让公共艺术具有存在意义。其中存在的关键要是是文化性,由于文化传承历史,并能直接对人们的审美和追求起到作用。所以在公共艺术中融入文化能更好的理解文化的符号,然后让文化的气体效用也得以发挥。艺术性不仅代表美观和华丽,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内涵型,要在和谐、共鸣中体现艺术的本质。所以环境设计要深层次、多方位考虑问题,真正保障其合理性,并由内而外的扔公共艺术设计成为艺术作品的关键要素,并将环境与人放在首要位置,设计出更好的公共艺术作品,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乔治,宋燕燕.论公共艺术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作用[J].美术大观.2011(08):8-9.

公共艺术空间例9

多伯(RichadP.Dober),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阐述他对于城市公共艺术的理解:城市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种艺术呈现形式之所以被称之为公共艺术,必要条件是它以公共空间作为表现载体,且存在与城市公共空间范围内。因此,在这个大环境中,它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形式具有空间同样包涵的公共性。但它不仅仅是单一的静止模式存在于特定环境中,它所表现出的艺术性也无时不在与周围的公共环境相交流。在与空间环境进行互动的同时也能传递思想文化等价值,同时具有公共性和艺术性。

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所交流产生的生活空间,城市空间不仅是人类和自然进行交流的场所,也是表现城市形象的场所。而不同地理位置的公共空间又有着不同的精神赋予,如有着不同的社会职能,行政功能,精神需求等。而这些固定的功能和环境也决定了公共空间的性质和属性,也决定了在此空间中存在的公共艺术的内涵意义。随着城市更新的进程,公共空间应具备更多功能化的细分,不同分区的公共空间展现着不同的空间形式。

1.2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关系

本质关系为公共空间是公共艺术的载体,所以公共艺术一部分可以理解为空间的艺术,作为构成整个空间环境的必要要素。公共空间作为一个概念整体,公共艺术在其中发展产生的状态不能仅仅评估其表象质量,更要关注它的整体艺术价值,是否在呈现自身主题的同时也能实现对整个空间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公共艺术作品是辅助于公共环境而存在的,起到联系周围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作用。公共空间的属性是服务于公共大众,空间构筑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产生在其中的公共艺术也应该同样具有人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特点。较多的公共艺术表现形式都是在公共空间里演绎产生共鸣,并且能产生一定的互动性,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价值不至于表现形式。公共艺术能在一个环境下产生一种当代文化会着形成新的社会思维,从而体现出公共空间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使公共空间和公共艺术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

2公共艺术的功能和种类

公共艺术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它能通过各样的艺术形态以表现公共空间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或文化精神。当前公共空间艺术随着城市更新的进程也在逐步发展,也是城市现代化形成的必然需求。公共艺术形式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自有属性的功能价值,不同艺术形式的表达,传递着不同的思想精神和文化内涵,为城市提供和完善了建设要求。这些公共艺术种类遍及生活各处,如在一些商业街道,行政空间,纪念广场,公共花园等。而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不仅影响着城市的精神风貌,还传播着国家的文明形象,是美好生活和文明城市的重要体现之一。

2.1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种类

由于艺术的包涵度非常广,进行分类的标准和形式也大不相同,我们归纳总结出几点分类角度:从宏观角度分类,可以分为空间造型艺术,空间平面艺术和地景艺术;从公共艺术的载体形式分类,可以分为装置物、壁画、雕塑,景观设施等;从公共艺术的意义性分类,可以分为纪念性、陈列性、标志性、象征性、装饰性和商业性等;从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立体、浮雕、平面装饰、符合形式等;艺术手法分为具象性、抽象性、直观性、含蓄性等。从公共艺术的展示空间和方式可分为室内、室外,临时和永久。

2.2公共艺术的功能

从功能性来分析公共艺术的表现意义,在显性的城市视觉观感上和隐喻的城市文化来体现。第一,它提高了公众整体的审美水平。公共艺术作为表现公共空间地域性和文化性的艺术形式,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同时也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以视觉导视或感官觉察建立起空间环境和人的互动联系,搭建起了隐形的沟通平台。基于视觉传达艺术,带给公民一种感官上的享受。公众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加以对艺术作品的构思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培养公民对审美的敏感度和认知性,从而提升受众在自身审美评判上的态度。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固然不同,同样形式的艺术作品,观众也会对其产生不一样的释义。但是当一件公共艺术作品存在于特定的公共空间中,观众能够结合环境因素和艺术形式的表达加深对作品意义的理解,产生人与艺术与环境间的精神共鸣。

第二,对城市文化的发扬和城市精神的传递。公共艺术在作为城市文化的呈现形式载体的同时,也同样具有传播性。其艺术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是基于城市文化内涵的信息,对受众具有教育意义。在当下信息时代,公共艺术无疑承担起了重要的城市文化传播宣传和发扬的光荣使命。每个时期所发展出来的公共艺术都是对当下时代的现实反映或帮助人们去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营造出能让大众便于接受的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城市文化。

第三,助于营造空间环境氛围。公共艺术在公共空间中,不仅仅需要完备自身功能属性,也需具有一定的装饰性。所以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会与周围环境产生良性互动,从而达到体现公共空间文化建设和精神内涵的品质。

第四,作为城市的标志艺术。我们能了解到的传承和发扬较好的公共艺术都作为城市或者国家的象征性符号。公共艺术形式不仅起着功能性的展示作用,会逐渐成为地方特色的代表性艺术。每个空间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随着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能产生出带有鲜明的自我色彩和风格的旗帜。

3公共艺术对城市空间的意义

为了使公共艺术和城市文化及精神相协调,必须在公共空间艺术中致力于加强和改善艺术形式与空间间的关系。公共艺术作为城市的一种表象象征形式,需要提供精准的艺术定位才能得到好的发展,并同时具有艺术性、公共性、开放性这些必要条件,这样得艺术才能为公共空间所需要。它不是单纯的摆放在展馆里的艺术品,作为公共艺术它需要满足公共审美的需要才能达到公共空间的综合性。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延续并深化在了公共艺术里,公共性的本质属性也限定和定制了公共艺术的风格和形式。

3.1提升公共空间的形式和功能

公共空间不仅是大众工作和生活化的场所,更应根据其公共性为大众提供精神归属的职能。随着时代的变化,公共空间所需要的形式和功能也越越来越多样化,而公共艺术则承担起展现公共空间特性的责任。公共艺术不是简单的个体创造或单体艺术作品,它是被放置于整个大环境建筑或景观场地中,与周围的环境和物体形成视觉上或意义层面的统一。它既能够发挥其自身的艺术性,供人欣赏,也能具备功能性为环境和人服务,同时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满足空间的各方面的特征形式及总体的要求,形成一种和谐共处的公共关系。通过对艺术形式和功能的传导作用,贯穿提升公共空间形式和功能的任务和作用。

3.2促进公共空间中的互动性交流

公共艺术空间例10

艺术公共空间是以开放式的形态为广大艺术爱好者与追求者提供艺术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艺术发展趋势的体现。在这里艺术公共空间装饰艺术不再只局限于一幅画或是一件艺术品上,而是通过空间布局加上艺术公共空间装饰,使原本的建筑不再单调,赋予了感情,向我们传达艺术想要诠释给我们的意境和思想。艺术公共空间装饰与原本的建筑空间相结合,同时与周围的环境空间相呼应,让整个空间形态更加的丰富与生动,又使我们去揣摩,细细品味,了解艺术诠释出的生活,这就是艺术公共空间装饰通过空间和装饰上给我们的心灵上带来的震撼。

艺术楼的现状分析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的艺术楼在造型上别出心裁,如同是一个中空正八边体插在一个长方体里。艺术楼从外到内部都是以十字轴线对称布局,进入艺术楼可以发现艺术楼不仅是左右对称,其实前后也对称,而内部的中庭为八边形的开阔共享空间,左右二边有通往楼上的楼梯,而前后多出一个教室的空间,在整个空间上有了落差上的格局,而在这空间里又向左右延伸,让一楼的布局变得一层又一层又如同一个“王”字。只是中庭是个八边形向顶部延伸,,让整体建筑更通透,再加上上设玻璃采光顶,让所有的光源集中中庭,使人进入艺术楼内视角更加开阔。四层楼高的艺术楼是提供艺术系的学生在这里学习专业知识和老师办公的场所。

装饰特色

艺术公共空间装饰设计需要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熟练各种装饰材料性能和工艺制作技能,使被装饰的主体得到合乎其功利要求的美化。它们是自成主体、有自己内涵的独特型艺术,其强烈的特征是其欣赏性更强,造型上有一定幅度的夸张变形,并呈图案化趋向,色彩上多重视平面空间的对比关系,与强调三维空间的透视、光影的结合。

实践证明,一个好的艺术公共空间装饰设计能提高思维创新的层次,丰富和培养艺术相关知识的作用。因此,本次艺术楼空间装饰设计定位长远,空间设计,注重创新,结合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艺术楼本身内部建筑空间布局,合理设计,丰富空间装饰上所能传达出的更多艺术空间。

设计方案

艺术楼的入口处和视觉感官上的直接印象,是最直观上给人艺术氛围的集中地,也是本次艺术公共空间装饰设计中的开口入端,在现场的考察以后,一楼的设计由外到内的设计从这几个方面展现:

1.外墙的栅栏设计

采用红棕色木纹条板,以栅栏形式进行有规律拼接,又巧妙的与入口处相衔接,美观了艺术楼的外墙面,同时以栅栏的形式分隔开艺术楼和周围的景观树木,远远看上去也为艺术楼增添一些田园因素。

2.艺术楼的标识系统

世间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大门口是一栋楼的脸面,是最直接传达信息的地方。该设计通过左右相对的墙面做基底,在右面底墙铺上与栅栏相同材质的木纹板,中间靠右部留出一个一米宽,半米高的缺口,采用黑色亚克力的材质做出一个凹下去的底面,再在上面镶上银色亚克力材质的字体,银色的字在黑色的底面通过黑白颜色的对比更加的突出,加上材质的运用,立体的字在底面的平面上更有了立体效果,让艺术楼的标识更加的生动,不如平面那么的单调。

3.指示系统设计

在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艺术公共空间装饰设计过程中,以大胆创新,经济适用,合理运用空间层次感;结合原本建筑构造,通过装饰艺术美化周围环境,使被装饰的主体得到合乎其功利要求的美化,让艺术楼更加充满艺术气息。学生在这样的艺术公共空间里学习,去感受艺术公共空间装饰设计给带来的巧妙艺术氛围,让生理到心里都在艺术公共空间装饰设计营造出的意境中熏陶。

公共空间装饰设计同样是艺术。也是通过材质自己本身,传达出特殊的语言――材质、色彩、形体构造及整体传达它的功能目的和深层的文化含义。

结语

公共艺术空间例11

城市公共艺术的内涵决定着它的特征,所有城市公共艺术都具有如下典型特征:第一,装饰性。公共艺术的首要作用是点缀城市空间、美化城市环境,装饰性是其作为艺术的基本特性。公共艺术的装饰性主要体现在空间布局的装饰性和表现手法的装饰性,合理、美观的空间布局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恰如其分的表现手法同样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第

二,实用性。现代城市发展重心是“人本建设”,以服务于民为宗旨。因此,公共艺术在装饰城市空间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实用性。比如与雕塑、壁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公共设施,以浮雕为载体的具有视觉导向作用的过道和长廊,即具有实用性也增加了公共环境的美感和趣味感;第三,互动性。公共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与城市空间、城市空间中的居民等相互协调共存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物与物、物与环境、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满足城市空间审美需求、城市居民知行需求的同时给城市带来新的活力。公共艺术的上述典型特征也不是独立的,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公共艺术的独特性。    

成功的公共艺术不在于公共艺术作品本体的突出艺术性和经济价值,而在于是否做到了艺术性与公共性的相互协调,是否有助于城市社会与空间自然的协调,是否实现了城市情感与艺术形式的融会贯通。    

二、公共艺术之美对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推动作用研究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宣传载体和城市形象的名片,对城市空间整体美感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有效手段。    

(一)公共艺术对增强城市空间美感的双重促进作用    

城市空间的构建是否具有设计美感与城市的系统规划息息相关,而公共艺术是城市规划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城市规划以公共艺术的形式表现出城市的细节美和形态美,从平面、空间等不同维度来勾勒城市的设计之美,从而从城市自身形象建设上去推动经济建设。良好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是城市对外宣传的名片,是增加城市辨识度和知名度的有效媒介,随之而来的商业效应和经济效益能够直接、有效地推动城市经济的增长。此外,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态文明滞后是得不偿失的。当代城市中以环保为题材或以环保材料为载体的公共艺术作品数量越来越多,通过这种手段将艺术之美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运用循环生态哲学来进行公共艺术作品创作,在满足城市公共空间审美需求的同时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这种形式的公共艺术在满足当前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为子孙后代的延续留下宝贵的生态资源,从而从城市自身去推动经济的永续发展。城市空间的美感不仅仅体现在空间内优美的环境和亮丽的风景,同样体现在城市经济、文化的双重可持续发展。    

(二)公共艺术对弘扬城市文化内涵的名片作用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实质上是隶属于文化范畴的,城市空间的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城市文化形成于历史积累和城市精神,公共艺术是这些风俗文化、人文精神得以表达的直接手段,而城市文化又给公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比如北京丰富的历史建筑和雕塑展现着北京的皇城文化特色,拉萨的佛教建筑群透露出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通过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公共艺术作品向人们传达着城市、民族所追求的精神价值和审美需求,从而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城市形象是由城市地理环境、风俗文化、建筑风格等公共营造的,城市旅游业的发达程度直接反映着城市形象的好坏。而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艺术作品对城市形象塑造的帮助是十分巨大的,当人们来到城市旅游时,总会重点寻找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对该城市的认知也大多建立在这些具有对方特色的景点或者艺术作品之上。比如到了长沙就一定会去橘子洲,到了武汉就一定会去黄鹤楼,这些建筑、雕塑都可以划分到公共艺术作品的范畴,他们对城市文化建设、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已不必赘述。这些公共艺术作品在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健康发展。    

三、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的互动性    

艺术不是文化人的专属,要渗透到生活中去,公共艺术的存在意义就是深入推进生活与艺术的互动,培养人们的艺术素养,从而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品质,艺术不应该都是曲高和寡,应更多地融入生活。纵观当代城市社会,互动性的艺术作品逐渐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成为公共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互动必然是多个个体共同参与,互动需要主体、客体、场域和媒介。}4}公共艺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的过程就是典型的互动过程,其中互动的主体包括城市大众和公共艺术的创作者,这两者的思维、情感、技艺等构成了互动的主体;互动的客体主要包括公共艺术作品和城市空间环境,公共艺术创作者根据作品所处的空间环境、人文氛围等因素,从风格、尺度、主题、色彩、功能等方面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将这些要素融入到客观环境之中,以实现作品与空间环境的呼应和协调。此外,通过这种客观的表达手法和特有的人文气质来烘托周围空间的文化氛围,从而改善周围空间的环境。    

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的互动性主要表现为以行为的方式(如语言、肢体动作、动作场景等)和以物的形式(色彩、造型等)进行。公共艺术的这种互动性逐渐构成了以人为主体,公共艺术作品为媒介,发生在城市空间环境场域中的情感、审美、技艺的互动与交流,并在这种互动过程中体现了公共艺术的社会价值,促进了城市的和谐与融洽。当代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在公共空间中参与到公共艺术的这种互动之中可实现放松与减压,这种微妙的情感体验不仅能帮人们舒缓情绪,还能够进一步拉近公共艺术作品与人之间的距离。公共艺术作品不仅能够增加城市空间的活力,同样能够帮助城市空间在功能和审美上实现提升,公共艺术作品一方面可以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另一方面也是识别城市的标志,同时给城市空间中的人们形成一种归属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公共艺术的互动性是建立在艺术作品与城市空间价值互相匹配的前提之下的,也就是说,公共艺术作品不是简单粗暴的将某个艺术作品不假思索的置于某一公共空间之中。公共艺术作品应该具有地域性,而不是趋同性,要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品质相互关联,在作品的创作初期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结合人文、空间、环境等要素进行恰当的创作。公共艺术作品的重点是公共性,曲高和寡不是公共艺术所追求的,公共艺术作品需要被广泛接纳,艺术性再强的公共艺术作品放置到不合时宜的公共空间中只会显得突兀,破坏空间的整体性。公共艺术的互动性是多方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其目的是增强城市空间环境的宜居性,并在此基础之上向人们传达城市特有的精神文化,从而逐渐形成人们的精神归属。    

四、城市空间公共艺术设计的美感与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