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智能农业发展趋势

智能农业发展趋势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04 08:24:19

智能农业发展趋势

智能农业发展趋势例1

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属于一种新型的生产和应用技术,在社会生产的多个领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智能型机械自动化的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当前的智能型机械是将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相结合,从而达到现代生产机械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效果,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因此,本文围绕着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应用趋势展开论述,希望能为智能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1.1拥有较高的智能化程度。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最大的特点是智能化,这也是当前自动化技术的新型应用优势,在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特备是生产制造类的行业当中,智能化的设备和组件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智能型的自动化机械能够通过电子信息设备快速的接收到工作人员的操作指令,对命令程序进行准确的分析,最后精准的执行命令。除此之外,智能型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准确判断出指令的具体情况,对于一些重复指令和存在错误的指令加以辨别,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水平的运行稳定程度,提高设备的执行准确率。智能型的自动化设备在运行的过程当中,主要会遵循以下工作流程:1)在工业生产开始之前,工作人员会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程序的编写,为即将要使用的智能化设备编制语言指令,为有关设备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2)工作人员在实际生产开始之前必须要对有关的指令进行和下达,让智能化机械接收到指令;3)机械设备在接受到指令之后会进行判断,删除重复指令,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机械生产的安全性。1.2集成性和适应性较强。当前,智能型自动化设备具有较高的集成性和适应性,这也就使智能型自动化设备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具体分析,智能型机械自动化设备以计算机作为基础,形成了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另外配置了传感设备和GPS定位设备等多种工具,将它们作为一个系统结合起来,准确的进行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工作,实现信息的定位和回馈,通过对指令的辨别来完成自我诊断的过程,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的需要[2]。采用智能化的技术,能够让自动化机械设备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生产,在农业、工业、生产加工行业等领域当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敏锐的收集到不同环境中的要素,满足生产加工的多元化需要。另外一方面,集成性是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智能型自动化设备被创造出来的前提。智能型自动化设备本质上是将不同种类的电气设备进行结合,并且将这些不同设备的不同特点和优势进行整合,达到自动化控制的相关条件,对有关的机械设备进行预先设计,完成相关的指令和任务。在智能型自动化设备当中,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为智能自动化设备的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在各个领域当中的具体应用

2.1在农业生产领域当中的应用。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已经初步进入了机械化水平,以机械代替农民手工劳作是我国甚至世界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浪潮当中,使用智能型自动化机械进行劳作已经逐渐普及,但是目前,我国的智能化生产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3]。纵观某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在大型的农业生产当中都已经实现了较为普遍的机械化生产,通过用智能化的机械代替人工的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水平,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同时节约了人工劳作的时间。以美国的农业生产为例,美国农业通过智能化机械的加入已经基本实现了集约化的生产和劳作模式,在大农场种植业当中,美国的大多数地区特别是西北部地区已经实现了智能化机械操作的全覆盖,用激光拖拉机技术代替农民进行农业操作。所谓的激光拖拉机技术,就是指用计算机系统控制拖拉机的操作过程,在拖拉机的机身上安装传感和控制设备,在农业的全程操作当中,使用智能化的拖拉机设备可以对农业土地的湿度和肥力进行自动感应和测量,之后再将感应到的数据传导到计算机的系统当中,农业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测量得出的数据和信息,对土壤当前的种植情况作出判断,发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通过智能化的拖拉机设备代替人工进行农业操作,实现农业生产和操作的无人化。2.2在工业生产领域当中的应用。在工业生产领域当中,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国家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必须不断的改进自身的生产技术,加速生产水平。我国传统的工业生产长期保持着劳动力主导的模式,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在工业生产当中需要付出的人力资源成本非常高[4]。在工业生产加工的过程当中,工人往往需要掌握较高的技术,保持充沛的体力,才能够完成工作,随着社会生产标准的改变,传统人工劳作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社会背景对于我国工业生产的需要,必须要对我国工业生产实行现代化的改进,才能跟上社会生产和发展的速度。因此,在工业生产领域当中,我国开始大量引进工业智能型自动化的生产设备,通过自动化设备的加入可以提高我国工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我国工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减小由于人工操作可能会造成的误差,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的效率。2.3在社会服务领域当中的应用。社会服务行业属于第三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服务业的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当前,我国社会服务行业的类型和项目都随着时代的发展得到了扩充。将智能型自动化机械设备运用在社会服务行业当中,能够有效提高服务型企业的收益,加快社会服务行业的基本运行效率,满足社会对服务行业的市场需求,提高社会服务行业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5]。例如,在现代物流网的建设当中,智能型自动化设备可以气压驱动关节型机器人来进行快递运输的扫描和分拣,再利用PLC智能技术进行物流网系统的控制,在整个快递运输的分拣入库到发出环节,都可以利用系统传感器接收到机器人的指令信号,从而指挥电子手对仓库当中的货物进行传输。随着现代机器人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对机器人的利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大大节约了包裹入库的时间,在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领域都能够得到很好运用,提高了社会服务行业的工作效率。

3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未来应用要点

3.1把握社会发展方向。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和推广,很多的技术和设备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延伸,在对智能化技术进行综合运用的今天,可以发现很多的智能技术研发都是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并因此延伸出了很多的新技术。因此在未来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当中,务必要对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关注,增加市场敏感度,把握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动态,以原有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作为基础,不断提高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当格外注重体现市场动态,不断的洞察市场导向,为将来的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开辟出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同步更新,对智能型自动化产品技术升级,促进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与社会和市场同步。3.2对产品结构进行重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智能型企业面临着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若企业要取得核心竞争力,就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技术,对生产经营方式进行不断改进和升级[6]。具体来说,首先企业应当对产品的生产方式进行调整,加快对信息化生产设备的使用,提高生产机械的自动化生产效率。当前,智能型的自动化设备已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和普及,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为未来高速度的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节约了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不断的以社会生产推动了社会效益的提升。因此在智能型企业的未来发展当中,应当不断对产品的生产结构进行创新和重组,改进产品生产加工方式,重视对智能科技的使用,不断利用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来提高有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营和发展。3.3重视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利用。众所周知,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是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以特定的知识传播形态,对信息和有关的数据进行收纳和采集,同时也要通过有关的指令对生产指令进行筛选和辨别,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持。在生产加工的过程当中,数据信息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处理才能够最终成为生产系统执行的命令。因此,智能技术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对于信息的处理和过滤,无论如何,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必须要以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和支持。在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当中,应当更加重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来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了解和掌握,为智能型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出一条正确的发展路径,要将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依托,实现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的智能化和系统化,更好发挥智能自动化技术的现实作用,助力社会生产。

4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同样,社会和市场的现代化需求也反作用于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带来的新的技术设备支持。

参考文献:

[1]姜海成.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应用趋势及其对生活的影响[J].湖北农机化,2020(4):14.

[2]戴光群.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应用趋势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13):45+55.

[3]刘帅.智能型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与应用趋势探析[J].四川水泥,2018(2):352.

[4]高广宇,郭鑫,张起瑞.智能型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与应用趋势探析[J].四川水泥,2017(1):111.

智能农业发展趋势例2

Under "Internet +" in the agricultural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machinery development research

Abstract:Under the wave of "made in China 2025",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high-end CNC machine tools, industrial robots, digital factory, personalization in manufacturing new posture.This article will be from the "Internet +" and "2025" made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re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dustry for the future.

Key words: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machinery; "Internet +"; Intelligent; Automation; greening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229-01

1 提出背景及现状

1.1 提出背景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3月18日,工信部公布《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2015年启动至少3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17年扩大试点范围,在全国推广有效的经验模式。试点示范的目的是使智能制造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初步成形,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进程。互联网+下的农业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已然成为主流。

1.2 我国农业工程机械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农业工程机械行业中超过30%的企业处于智能化制造的起步阶段,35%的企业处于智能化制造的单项覆盖阶段,25%的企业处于智能化制造的集成提升初期阶段或过渡阶段,只有不足10%的企业处于智能化制造技术较全面突破性应用阶段。在今年的两会中所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也意在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智能化应用无疑已经成为今后农业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

2 “互联网+”下的农业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2.1 研发能力不断提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加快突破行业横向与纵向边界、区域边界、产业边界等趋势的同时,也进一步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研发模式,与各种相关资源有效融合,加快推动产业链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此外互联网以其独特的资源共享特征,一方面大大促进了行业间的经验交流,减少了制造时间,富余出更多的时间提高创新力,另一方面企业为保证竞争优势,自身的研发创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2.2 狭义的制造向广义的制造转变

传统的制造,只注重制造结果,而忽视了制造服务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企业越发重视制造服务,通过加强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应用,把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2.3 加速了机加工机床的更新换代

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农业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必然提高,产品质量与更新换代的速度快速上升,这对农业工程机械的制造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机床无论从生产效率还是加工精度方面都不能达到要求,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数控热,好多企业实现了全数控,从生产和到质检全数字化,加速了我国机加工机床的更新换代。

2.4 企业技术的保密性和网络的安全性有待加强

互联网技术的便利我们不可否认,但是现阶段我国网络安全性还有待观察,网络信息的保密性还有待提高,而且企业的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保证,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仍没有打破传统企业的束缚,不愿共享经验,这是限制互联网+下的农业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3 “互联网+”下的农业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的特点

3.1 自动化

在工业4.0的解决方案中,智能化工厂是一个重要方向,它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3D技术以及人机互动等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保证产品的精度和质量从本质上来讲是控制产品的误差,而人为因素在产品误差中占有很大比重,简而言之,在制造生产过程中,越少有人参与自动化程度越高,产品的质量越容易保证。目前在农业工程机械产品生产中使用智能化机器人,已经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比如我国自主品牌长城汽车公司,在生产车间引进了大量的智能机器人,一方面减少了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另一方面智能机器人还能完成人无法完成的工作。

3.2 绿色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生活逐渐成了人们的追求目标,但是,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这归根于工业不科学发展,只注重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环境问题。农业工程机械智能化的内容之一就是绿色化,这种绿色化强调了动力装置、工作装置、材料等的绿色化,智能化使农业工程机械在最小污染与能耗的情况下工作,实现节能降耗的绿色化之路。此外在国家政策的刺激下,农业工程机械行业格局争夺也由产品经济耐用向着智能环保方面不断调整。这也意味着整个行业向绿色、智能转型,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已经渗入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中。

3.3 共享化

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农业工程机械已经实现了GPS的定位功能,厂商可以对农业工程机械实现简单的定位和数据采集,然后通过“农业工程机械互联网”(即在农业工程机械领域的互联网),将农业工程机械的当前位置、运行数据、运行状态实时上报给厂商维护中心,通过对故障进行建模和数据分析,为农业工程机械的高效率使用提供保障。而且厂商与厂商之间,厂商与顾客之间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提高了生产和物流效率。

结语

农业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发展是“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重要保证,作者从农业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优势、不足、特点三方面阐述农业工程机械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希望能给机械制造行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董富强.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趋势与发展对策[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01:147~148.

智能农业发展趋势例3

80年代以来,我国对高新技术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采取多种促进科技进步措施。如国家科委负责实施生物技术、信息、自动化、能源和新材料等五个高技术研究的“863”计划,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和开发。同时我国农业在实现商品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正转向高产、优质、高效并重发展。但从研究领域看,大多数研究局限于城市的传统工业,缺少对传统农业改造的研究和探索。这严重阻滞我国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进程。因此,我国对农业的科技创新还不够快。但我国增加了对其的研究与发展投入,逐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1农业科技创新

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各方面的问题都很重要。一要突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稳定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二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农业安全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1.1农业科研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科学研究是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多系统型体制,简称“四个方面军”,即国家、地方(省和地市)、高等农业院校和中国科学院有关科研单位等组成。他们各有各的分工和范围。截止2003年底,全国从此业人员9.57万人,科研5.7万人,生产经营2.57万人,省属机构47186人,地市属37502人。目前,全国高等农业院校60余所。我国的农业科研机构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好,涉面越来越广,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1.2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的整体情况

50多年来,在不同历史时期,各级农业科研单位认真贯彻“理论结合实际,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科技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方针,不断努力,为我国“三农”和农业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查阅《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汇编》得知,从1964-2005年期间,全国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农业和综合性高等院校、技术推广单位和部分企业等,共取得国家奖励重大农业科技成果1631项。其中种植业占的最多,1207项,74%。在农业科技成果获国家发明奖中,动植物新品种类成果占49.2%,应用技术类32.3%,新产品类18.3%,在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动植物新品种类占27.5%,应用技术类45.6%,新产品类11.4%,软科学和应用基础类15.5%。结合获奖范围可看出,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多,发展方向广,但不足的是大奖项较少,国家奖励的农业科技成果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获奖等级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存在后劲不足,创新机制和体制不顺等问题,科技创新还不能全面支持农业生产发展需要。

1.3农业科研成果与转化

科学技术是潜在生产力。当今世界竞争激烈,根本上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只有把它应用于生产实际才能成为现实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我国就此专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也作出相当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它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其转化率仅35%左右,而发达国家70%-80%,远远高于我国。分析我国的科研成果转化存在问题,主要是科研成果自身的障碍因素,及农民对成果吸收转化的障碍因素等。

1.3.1农业科研成果自身的障碍因素

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成果的无效供给;农业科技成果研究周期长,利用周期短,导致适用技术供给相对缺乏;农业科技成果低偿或无常偿转化,影响科技人员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农业科技生活转化的周期长,影响成果推广的速度。

1.3.2农业方面的障碍因素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土地细碎化,不利于农业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高素质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实现角色转换,留守人员多年纪偏大,妇女居多,文化素质较低,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差;现行的农产品价格体系,致使农业比较效益变差,农业科技投入缺乏外部刺激和内在动力。所以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缓慢,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2发展趋势

农业科技创新走向大众化、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已成为显而易见的发展趋势。将产生巨大生产力,促进农业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

2.1信息化趋势

农业创新发展已与信息化密不可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从60年代开始,80年展,90年代高潮,已成为时展趋势,与此相关的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对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产生深刻影响,气象和病虫害测报预警、精细灌溉、精准施肥等将以全新面貌出现。

2.2智能化趋势

在农业中运用智能技术,对复杂的过程进行量化和集成,综合和分析,达到科学认识和决策管理,基础是系统的模拟模型。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就开始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的水循环(SPAC)等模型研究;随计算机技术发展,农业专家系统(AES)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得到长足发展;1996年,国家863计划设置了“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在农业应用方面,中国农业大学已建立了虚拟土壤–植物系统实验室,在虚拟玉米方面得到很好应用。这些与国际接轨的成果,标志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2.3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趋势

动植物育种,微生物发酵、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必形成一个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将使农业进入一个高生产率、高效率和高速度发展的新阶段。

2.4集成化趋势

随技术进步,农业技术分散性会减弱,慢慢走向规范化、集成化。

智能农业发展趋势例4

农产品流通对于平衡农副产品市场供给、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支撑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受农产品保存时间短、易腐坏以及跨区域流通运输时间长和方式滞后等因素影响,农产品流通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多元化互联网技术在流通领域的深入应用,农产品流通逐步走上数字化发展道路,流通速度和效率大幅提高。这一过程中,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促使各行各业逐渐开始向智慧化方向转型。在此背景下,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业趁势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加速推进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既可以促进以农产品流通业为主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又能有效保障粮食供应链安全。为此,本文立足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基本现状,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测度,并提出新时期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协调机制构建策略,以期为农产品流通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基本现状

(一)农产品生产环节:流程长且成本高,智慧化生产尚未实现

一直以来,农产品生产环节存在流程长且成本高的难题,对农产品智慧化生产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具言之,农产品生产一般需经过播种、灌溉、施肥、除草、打药、收获等过程,且不同类型农产品对温度、湿度和土壤等生长环境存在差异。为了保证农产品稳定、规模化生长,部分会运用现代化技术搭建恒温暖棚、保持良好灌溉,也有少部分有条件农户会借助多源遥感设备、“3S”技术、智能监控录像设备、物联网和智能报警系统,监测农产品生产环境和生长状况,以智能化、精细化方式促进农产品生产提质增效,但这些行为均会增加农产品生产成本。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过程长、成本高的现状依然存在。现阶段我国依旧面临农产品智慧化生产尚未实现的现状,农产品生产总量和盈利仍由市场实际需求决定,部分农产品过剩或供给不足问题仍然存在。 

(二)农产品批发环节:管理与模式滞后,智慧化服务有待增强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与发展模式仍较为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批发环节的智慧化服务水平。一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方式滞后。现阶段,我国依旧有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整体设计以地摊和档铺为主,内部空间狭窄且设施简陋,数字化设施不健全,污水和垃圾处理以及空气置换系统设施不完善。同时,批发管理人员对数字化信息技术与智能化设施的应用意识欠缺,使得农产品批发管理方式明显滞后。另一方面,农产品批发服务模式不健全。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拥有智能化服务功能,其他批发市场依旧存在服务功能不健全、服务层次低等问题,甚至一些市场仅有最基础的场地服务功能。总体而言,受管理与模式滞后影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主渠道作用发挥不明显,批发环节智慧化服务有待增强。

(三)农产品物流环节:路程长保鲜难,智慧化运输质效待提高

近几年,顺丰、京东、菜鸟等物流企业均已开始使用相关技术,不断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冷藏运输发展。然而受农产品保鲜难、跨区域运输路程长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环节智慧化运输的综合质效仍然较低,亟需提升农产品品质、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满意度。具体而言,农户和消费者都属于个体,存在地址分散、路途较长的特征。农户大多位于山区或远离城市的农村,消费者则更多集中于城市,这使得农产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运输路程长、环节多。当前我国虽有部分地区实现了农产品物流运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物流环节农产品信息的可监控化、可追溯化、可视化。但这一模式并未全面普及,尤其是偏远地区和技术设施差的山区,农产品物流运输、包装和存储均存在较大问题。而农产品自身易腐坏的特性使其保鲜较难,加之运输路程长、新型冷链物流技术应用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致使农产品物流智慧化运输质效亟待提高。

(四)农产品零售环节:外部支持不足,智慧化营销模式不健全

当下我国农产品零售环节面临外部支持不足的挑战,致使智慧化营销模式与农村电商生态圈构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方面,政府支持与引导不足。现阶段,国家已经出台有关农产品零售的相关扶持政策,如《深化农商协作 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通知》《关于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但这些政策均是宏观性指导文件,具体支持与引导措施、细则、标准仍旧匮乏,无法有效支撑农产品零售企业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进一步制约智慧化营销模式的完善。另一方面,零售营销环境不成熟。构建农产品电商生态圈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就目前来看,我国农村电商生态发展环境尚不成熟,企业间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难以有效发挥带动作用;中小企业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难以充分参与农产品流通市场竞争。这使得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依旧以线下为主,农产品智慧化营销模式不健全。

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

(一)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考虑数据获取可得性、综合性、客观性、可表征性和可度量性等原则,本文结合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基本现状,立足孙伟仁等(2019)、何新(2021)、孙磊等(2021)的研究成果,从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基础支持、服务水平及综合效益三个维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见表1)。

(二)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测度方法

本文借鉴孙磊等(2021)、潘雄锋等(2015)的研究,采取全局熵值法,构建指标-时间-空间三维时序立体数据表,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具体测度步骤如下:第一步,全局评价矩阵构建。假设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时,共有c个指标,分别记为Y1,Y2,…,Yc,研究时间范围为t年,研究区域为m个省份,则每个指标不同年限的截面数据为Yt=(yij)mt×c,研究期内共有t张截面数据表。运用全局思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t张截面数据表进行排列,即可建立全局评价矩阵:Y=(Y1,Y2,…,Yt)`mt×c=(yij)mt×c                                        (1)第二步,标准化处理指标数据。基于上述全局评价矩阵,结合本文所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对选取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为规避无意义计算,将Yij指标的最大值定义为Max(Yij),取值为1.01*Yij;最小值定义为Min(Yij),取值为0.99*Yij。第三步,指标数值计算。计算第j个指标在第i个省份的占比、信息熵值和差异系数,公式分别为:

(三)数据来源及权重计算

基于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则,选取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及)数据进行研究。指标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地方统计年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以及国研网统计数据库。另外,农产品贸易增加值指标以2010年为基期进行指数平减,个别缺失值利用插值法进行补齐。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测度基于全局熵值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获取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各指标权重,具体测度结果见表2。进一步运用公式(8)计算2010-2020年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基础支持、服务水平及综合效益评价值,并采用加权算法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具体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表3绘制图1。从表3和图1可以看出,整体而言,研究期内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以2018年为时间节点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10-2018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缓慢上升态势,这可能与农产品流通业数字化技术应用不足以及冷链物流等先进物流模式发展水平不高有关;二是2019-2020年,随着各行业智慧化发展加速,智慧化基础支持不断增多,促使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到2020年末已超过30,达到34.56。分维度来看,农产品流通三个维度的智慧化发展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基础支持方面,2010-2020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基础支持呈现先缓慢上升后加速提升的演变态势,演变态势变化时间节点为2015年。原因可能在于,“十三五”以来我国逐渐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的重视力度,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大力倡导“互联网+”,推动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互联网电商巨头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步加大对流通设施的投入,不断优化流通组织结构,因此2015年以来我国农产品智慧化的基础支持提升幅度明显增大。服务水平方面,2010-2020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服务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且增长波动变化较小。细分指标来看,2014年农产品智慧流通的零售服务和物流服务均有所下降。原因可能在于,2013-2014年仍处于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和不确定上升阶段,农产品电商企业销售额有所下降,进一步影响农产品流通智慧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这一现象也说明,该时期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地位并没有完全建立,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综合效益方面,2010-2020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综合效益整体提升显著,且以2016和2018年为节点呈现分阶段跨越式递增趋势。2010-2016年,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综合效益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017-2018年,综合效益上升幅度有所放缓;2019-2020年,综合效益整体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究其原因,近几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应用的深化,流通智慧化新业态、新模式渐趋成熟,因此农产品智慧化的综合效益得以显著增强。

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协调机制构建策略

(一)打造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一体化协调机制

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将多元化数字技术深度嵌入农产品生产、批发、物流、零售等流通供应链各环节,打造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一体化协调机制。在生产环节,农业部门应收集各种农产品生产信息,打造农产品数据库,并利用智能化技术与信息系统,分析农产品生产相关信息,推动农产品智慧化生产落地。在批发环节,农产品批发商应运用大数据、射频识别等技术,分析并记录各项数据信息,制定农产品流通协调计划,进而提升批发效率。在物流环节,农业部门应加快建成覆盖面广的冷链物流渠道网,充分发挥各省、市、县、村物流存储设施的整体联动和共享协同效应,减小农产品储运损耗。在零售环节,农产品零售企业应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消费者需求信息与市场信息,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其匹配最优配送机制和零售方案。综合而言,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应运用多样化数字技术,串联生产-批发-配送-零售环节的一体化智慧流通链条,以此制定并打造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一体化协调机制,提升农产品智慧化发展水平。

(二)建立农产品智慧流通与监管协调机制

未来我国应着力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深度应用,本着安全可靠的核心原则,着力构建农产品智慧流通与监管机制,提升农产品流通安全水平。首先,扩充农产品智慧流通监管内容。监管机构应拓展大数据平台监管范围,由市场内部向生产和采购端延伸,构建覆盖全供应链、互联互通的农产品安全溯源体系,最终形成一系列可追溯的智慧监管链条,以此提升农产品智慧流通监管力度。其次,加强农产品智慧物流运输监管。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在各大城市建立智慧物流、配货、仓储等技术设施,同时搭建内部自纠和外部抽检系统,形成制度化监管机制,实现主动监管与被动监管相结合,提高农产品流通安全水平。最后,加大农产品流通智慧

参考文献:

1.俞彤晖,陈斐.数字经济时代的流通智慧化转型:特征、动力与实现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20(11)

2.赵丹.农产品批发市场智慧化转型研究[J].农业经济,2021(9)

3.孙伟仁,徐珉钰.数字经济时代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水平实证测度[J].商业经济研究,2021(6)

4.何新.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21

5.孙磊,张树山,郭坤.中国物流产业智慧化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J].中国流通经济,2021(10)

6.潘雄锋,刘清,彭晓雪.基于全局熵值法模型的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与分析[J].运筹与管理,2015(4)

智能农业发展趋势例5

家电市场回暖零售企业加速转型

从近五年家电市场的情况来看,随着国家政策红利消退,2014年开始,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家电销售额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滑。但随着以国美为代表的零售业谋求积极转型,2016年国内销售额实现了三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

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家用电器零售额同比增长0.5%,增速较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空调市场回暖趋势明显。

报告显示,家电市场消费群体年轻化特点显著。其中,80后家电消费占据主要消费的74%,成为家电产品的主要购买者。

报告指出,作为核心的用户群体,80后更注重科技、时尚与生活方式的结合,注重产品性价比,以及注重多元的精神需求,其中80后消费者对新兴消费形式接受度高,是线上购物的主力人群。

在新消费主力的影响下,使用新功能,新科技商品成为新时尚,产品功能保持快速更新迭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出席新闻会的专业人士普遍认为,自主终端和VR等智能应用更加普遍,家电行业将继续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实体店将给消费者智能化和场景化的购物新体验。

此外,消费升级作用明显,消费者对家电需求呈现高端化、时尚化、个性化特征。

报告认为,消费升级背景下,线上中高端消费人群不断扩大,过去依靠价格优势迅速扩张的家电网购市场,也在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将带动家电行业及产品结构全面升级。

同时,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消费者希望参与到购买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商家也将目光聚焦于同消费者的社交互动上,零售业的社交化趋势愈加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在家电零售市场回暖的过程中,电商告别流量竞争,深挖消费潜力,线上线下进一步加速融合;零售企业也完成了从“商品为王”模式到“渠道为王”模式,再到今天“消费者为王”模式的转型,积极探索“新零售”模式下的行业发展新契机。

六大趋势主导2 0 1 7年家电市场

报告认为,市场集中度将继续提升、家电健康概念日益深化、厨电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农村市场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继续将智能化、多渠道方向发展将、舒适家装体验将成为未来家电的六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市场集中度将继续提升

在家电产品普及率接近饱和,改善型需求潜力巨大的背景下,家电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愈发明显。2016年国家陆续出台家电新标准,标准提升和市场规范将更有利于大品牌的发展。同时,2017年家电企业生产成本持续提高,大企业对原材料议价能力明显强于小企业,因此家电市场强者愈强的局面将更加明显。

趋势二:家电健康概念日益深化

从生活方式的改变,到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以及环境卫生的重视,也反映在家电行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在购买家电时,为家电产品所带有的健康功能付费。报告显示:企业通过提升产品健康功能,并引导消费者进一步通过使用家用电器产品,提高对健康安全的诉求将成为2017年家电行业的一大亮点。

趋势三:厨电将保持较快增长

人们家庭观念和品质要求的持续提升,厨电的需求量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快速出现,未来,厨电市场高端产品占比将进一步扩大。据中怡康测算数据显示,2017年,家电整体规模将达16403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白色电器、褐色电器、厨卫电器、生活电器零售额同比增长分别为0.5%、5.4%、9.9%、11.9%,厨房电器和生活电器产品增速远高于传统家电的增长。

趋势四:农村市场潜力很大

城市电商市场日趋饱和,增长空间有限,而农村电商潜力无穷。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以国美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商开始向有着巨大人口和市场潜力的农村发展。根据报告可看出,我国城乡家电市场差距依然明显,随着国家层面政策的支持,家电行业也将更加注重农村消费潜力,实体渠道和电商渠道将继续下沉,以高品质、同价格的商品为广大农村消费者带来生活的便利。

趋势五:智能家电成为新热点

智能家电正在成为新的热点。报告指出,2017年,我国家电生产企业将继续朝着智能制造方向发展,销售端则更多地呈现多渠道统合发展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销售方面,电商与实体点的竞争关系依然存在,但“线上+线下+物流+服务”的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零售模式,成为更多家电企业转型的新思路。

趋势六:舒适家居引领消费升级

报告指出,未来5年间,中央空调、中央新风、中央净水、智能家居、中央热水、中央供暖等非传统意义的家电零售新模块,平均市场潜在消费能力都将达到千亿元以上,舒适家居未来五年内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由于家装与家电消费群体高度重合,将传统家电零售和智能舒适家居紧密结合,将为消费需求升级带来更优选择。

家卖场向“家电+家装”提供商的转变

智能农业发展趋势例6

1.引言

从石器时代开始,农业便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产业,它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其它产业链的发展,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国民的根本。农业机械化则标志着农业现代化的到来,它集成了现代科学的先进成果,同时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要求,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农村经济快速提高的先决条件,是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2.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个农业大国。而我国的农业生产,目前还大部分采用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这就使得产出的农产品相比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在品质和价格上都处于劣势。因此,发展农机化势在必行。

总体来看,我国的农机化发展成果显著。在解放前,中国的农业机械基本为零,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迅猛,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目前,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纳入了法律程序中。“十五”期间,国家出台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这一项法规的实施充分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不断加强,我国的农机装备量逐步增加,农机种类逐步趋于多样化、小型化、机动化,农机服务走向社会化、市场化,农业机械化的作业领域从传统的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化农业向设施化农业,由单一的种植业向养殖业、畜牧业及农产品产后处理加工业等全面发展,充分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农业机械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抵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进而改变了传统农业上的“靠天吃饭”的状况,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由于中国农业机械化起步较晚,进而总体的发展水平还不算高,生产结构上还存在许多结构性矛盾,其突出矛盾体现在农机产品结构性过剩、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及发展不平衡,例如:在耕种环节上机械化水平较高,而在收获环节上机械化水平偏低;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水平则较低。因此,中国农业机械化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发展,才能满足新型农业的需要。

3.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农业现代化具体是指将现代的工业产物、现代的科学技术以及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运用到农业中,从而促使传统农业演变为以现代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业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是具有科学性的生物技术,例如利用科学技术培育各种高产优质高抗逆性的新品种并推广应用,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新的耕作栽培方法及饲养护育技术等。第二是具有更加机械化的劳动手段,具体思路是建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体系,将机械化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充分与劳动力相结合,实现机械化与劳动力完美配合的关系,从田间作业、运输到精选、烘干、入库、加工等全部过程都实现机械化。第三是具有社会化的生产组织,其形式是将农业生产从缺乏分工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区域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形成一个产、供、销密切联系高度社会化的经济体系。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是现代化的农业科技,而农业机械化又作为现代化农业科技的技术核心,从而使得农业机械化始终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例如正在进行的“白色农业”、“绿色农业”、“精准农业”等科技革命,在整个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将始终伴随着农业科技进步而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则决定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手段与载体,它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还在提高粮食单个产量和改善农作物品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机械化收获、粮食产后烘干、粮食初加工等都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支撑着农业现代化。

建设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是基础。如果我们想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则必须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设备,用现代的农业工程技术及装备替代传统的人力劳动,彻底改变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改革开放以后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农业机械化更加适应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总战略的需求,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最有效的装备保障,从技术上全力支撑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从而要求农机制造业尽快实施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尽快发展耕作栽培、收获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和运输机械等,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

4.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在稳定和发展农业与畜牧业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通过转化,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输出了大量的劳动力。在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农业机械化是主要力量,并通过对其水平和效益的高低的评估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头20年内,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实现这一个奋斗目标,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为之长期的目标。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共中央给予高度重视,并下发了1号文件,系统部署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各项工作,党的十七大也强调要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针对国内农机业的发展趋势,对于农机企业而言,在如此激烈的竞争条件下,若要满足市场需求、吸引用户,就必须把握用户的真正需求,走高品位、低价位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开发热点农机,从而抓住市场的制高点。因此,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必须要走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装备制造业潮流的道路。

4.1 走绿色化产业道路

发展农业机械化,要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为导向,走“绿色化”产业道路,同时融合高新技术,发展节约型农业装备,进而达到低能耗、零排放的标准。从政策方面来看,发展节能农机,是“十一五”的重点领域。因此,发展节能型机械,注重技术投入、开发新型产品、减少能耗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从市场方面来看,用户对节能型的农机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机要达到环保要求,二是具有节约能源的性能。这些基本要求在我国未来的农机发展方向中起主导作用。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节能型农机正逐步推向市场,同时也受到用户的高度关注。我国农机企业应该重点发展研制满足水田机械化、旱地保护作业等方面的产品,重点发展节能、节水、节肥和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增加产量的农业机械设备,真正达到与国家政策、市场走向、用户需求、自身发展同步。

4.2 农业机械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从国外农机业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的作业方式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是发展高效节约型农业的有效途径。在世界农业发达国家中,已经广泛应用了高度自动化的作业机械,这些机械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同时还提高了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数量和价格上的相对优势。我国农机业要想在国际上立足,就必须缩小与农业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装备方面的差距。这样国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很高的农机装备才不会占领我国市场,也不会使我国农机行业陷入困境。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农机生产企业在研发产品时应使产品和高科技兼容,在农机智能化上下功夫。首先要通过优化设计驾驶室、驾驶座、方向动力控制、空调装置等减轻机手的劳动强度,加大操作的舒适性,实现农机系统内按钮操作。其次,要加大控制系统的科技含量,使机手通过仪表装置就可以随时了解农机的生产、安全等技术指标和使用状态,从而使农机产品发挥出最大效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先进加工工艺于农机化设备产品上,实现计算机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系统(RS),高精度的机、电、液(气)一体化等与农业机械化产品的有机结合。

4.3 产、学、研、推、管相结合

要想加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研究和开发,突出关键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着力解决农机科技创新滞后、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坚持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减少和淘汰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落后机具,做到产、学、研、推、管相结合;通过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通过市场拉动,引导农机企业加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力度;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示范推广和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可持续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和良性循环发展的推广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将使国内农机快速发展,农机工业装备农业能力不断增强,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内农机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新的发展趋势及时地调整发展策略,使农机行业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局势,促使我国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

5.结束语

农业机械正向着智能化、精准化和自动化发展,从而实现向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方向发展,以逐步实现农机作业的高效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的目标,提高操作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随着世界人口的继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发展是必然趋势,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也会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完善。(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新州办事处)

参考文献

[1]王金武,李智.农业机械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贡献[J].农机化研究,2007(1):9-11.

[2]周志艳,李庆,臧英.农业机械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机化研究,2007(3):5-7.

[3]伦冠德.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7(5):247-249.

[4]王勇,蔡秀侠,蔡建峰.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4):231.

[5]孙立群,孙福田.新型农业与农业机械化的协调关系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06-25.

[6]宋宜清.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07. 2.25-28.

智能农业发展趋势例7

计算机智能化温室快速发展。工厂化农业的核心是对设施内栽培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行机械化与自动化生产,营造适于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计算机智能化调控装置采用不同功能的传感器探测头,它能准确采集设施内室温、叶温、地温、室内湿度、土壤含水量、溶液浓度、二氧化碳浓度、风向、风速以及作物生长状况等参数,并能通过数字电路转换后传回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智能化处理后显示出来,再由计算机智能系统根据作物生长所需最佳条件发出指令,促使有关系统、装置及设备协调运作,将室内的温、光、水、肥、气等诸因素调到最佳状态,确保一切生产活动科学、有序、规范、持续地进行。采用智能化温室综合环境控制系统可节能15%~50%,提高作物抗性。在荷兰,温室的操作基本上由计算机系统控制。荷兰有5大温室制造公司,他们不仅在机械化、自动化、产品采后处理方面设备技术水平高,而且在计算机智能化、温室环境调控方面也居世界领先地位,配套温室设施出口额占世界贸易的80%。

智能农业发展趋势例8

(一)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新动力

进入21世纪,全球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正在步入泛在、智能、集成的新阶段,从计算技术到网络技术,再到软件技术和感知技术,正在经历一系列创新和变革,将为电子商务发展带来更为强大的技术支撑。第一,计算技术向计算密集和数据密集方向发展,驱动能力计算和容量计算同步提升。第二,网络技术向宽带、无线、智能方向发展。第三,软件向开源化、智能化、高可信和服务化加速发展。第四,感知和识别技术向智能化方向演进。

(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交易用户数量逐年上升。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电子商务仍然显示了巨大的发展优势和市场潜力。

首先,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为电子商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促进个人和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我国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性措施,包括税收优惠、就业扶持等。完善管理体制、规范行业运行,为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

其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更趋优化。自2008年末至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各行业都受到冲击,但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网络经济却是经济寒冬中的暖流。为应对危机,电子商务行业进行了相应调整。部分外贸型B2B企业转向内贸,注重国内需求拉动的消费。B2C和C2C网商也不断完善配套服务,电子支付工具不断改善。

再次,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民的更加成熟拓展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空间。互联网普及率日益提高,网民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加速提升。据CNNIC统计,截止到2009年6月,我国网购用户为8788万,同比增加2459万人,年增幅达38.9%。网络购物的使用与网民网络使用年限密切相关,随着网民数量的提升和网民网龄的增加,电子商务的使用率和交易额必然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三)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国电子商务在面临上述机遇的同时,互联网的商务运用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巨大挑战。用户仍然对物流、售后等环节满意度低,网络安全亟待加强,信任体系急需完善。表现在:第一,缺乏统一的物流配送市场。第二,电子商务交易缺乏全面的法律规范。第三,网络诚信和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二、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

总体上看,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之中,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农户小生产和市场大流通之间的矛盾。

第一,从供应方看,农业生产经营以分散的小农户为主。

第二,从需求方看,农产品的供给不能满足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水果等生鲜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已由数量的增长转变为对质量、口味、营养、安全的追求。目前农村的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的粗放式生产方式无法满足城市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造成了严重的供需矛盾。

第三,从中介方看,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的流通方式不能有效满足市场流通需求。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电子商务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农业“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够改善农产品流通状况,促进农产品贸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首先,电子商务可以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其次,农产品电子商务可以丰富城市居民菜篮子、便利和拉动消费。

再次,农产品电子商务有利于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特征

从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践看,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呈现三个层次的特点:

一是初级层次。主要是为农产品交易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如一些企业建立的农产品网上黄页,在网络平台上企业信息和产品信息。大型农业集团建立的超大现代农业网。小企业或是个体农户则依托各类农产品信息网信息。

二是中级层次。一些网站不仅提供农产品的供求信息,还提供了网上竞标、网上竞拍、委托买卖等在线交易形式,交易会员可以直接在网上与自己需要的运输公司洽谈,但尚未实现交易资金的网上支付。资金的支付还是依靠传统的邮局或银行实现。

三是高级层次。高级层次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不仅实现农产品电子商情的网上和农产品在线交易,还实现了交易货款的网上支付, 是完全意义上的电子商务。

三、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探索成功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必须首先准确把握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农产品电子商务呈现出四个发展趋势:个性化趋势、专业化趋势、区域化趋势以及移动化趋势。

(二)探索成功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在今天这样竞争激烈的复杂市场环境下,经营好一个企业非常辛苦,而经营像农产品电子商务这样的新兴业务更是需要“大胆摸索,小心过河”。实践证明,选择正确的运营模式,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我们认为,企业运营模式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适应农产品的特点。必须围绕农产品的季节性、区域性特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企业战略,开展业务布局。

第二,要准确定位目标人群。比如先定位城市有消费能力的高端群体,再逐步向中等收入群体扩展,先从团购做起,再逐步向高度个性化扩展,循序渐进,走稳健发展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农信公司推出的“菜管家”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模式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既大胆,又稳健。

智能农业发展趋势例9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国家经济产业的规划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智能化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应用,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结构体系逐步优化,农业信息系统信息整合水平高,实现现代农业发展技术化、科学化推进。

1智能化农业信息系统应用的优势

智能化农业信息系统的应用,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迈进了新的发展领域。智能化农业信息系统的应用,使现代农业发展逐步实现一体化管理,农业播种,治理,收获以及销售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管理,完善现代农业发展走向新的发展趋势;其农业智能化经济发展结构化发展结构的完善,能够引导现代农业发展与我国现代经济发展之间建立完善发展领域的对接,从而逐步引导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系统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系统相互适应,推进现代经济发展结构体系的综合探索,优化现代经济发展结构,推进现代经济发展。

2智能化农业信息系统与农业推广的应用

智能化农业信息系统与现代农业发展建立信息交流和完善对接,结合现代农业中应用的主要智能化系统结构,对智能化农业信息系统与农业推广,实施技术分析。

2.1农业信息智能化管理

智能化系统的综合应用,是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发展新趋势。智能化系统应用计算机平台,建立农业发展的信息智能化发展模式,逐步优化现代农业发展结构的综合完善新平台。例如: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现代农业管理中,农业种植、收获以及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信息通过智能化平台的应用,一体化完成,农民通过计算机,手机客户端能够及时接收农业发展政策,农产品销售信息等,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智能化农业信息系统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实现智能化系统中多种信息平台的综合应用,以云计算系统为例进行分析。云计算在农业信息服务中不仅可以保障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综合应用,同样也可以实现现代信息的存储与计算,云计算依托计算机系统,逐步建立信息服务系统,形成:数据挖掘-数据存储-数据整合-数据应用,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信息资源体系,保障现代农业信息资源在实际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新型智能化信息网络平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推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保障。

2.2网络服务平台的开发

我国农业发展在新时期逐步实现农业发展与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综合对接,智能化农业信息系统的推广与应用,满足了这一农业发展的细需求,实现网络服务下平台的综合开发,建立现代农业发展资源共享平台下。例如现代农业信息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平台,手机客户端平台两种形式。农民可以应用智能化信息平台建立社会金融、农业种植、农业销售市场信息虚拟化管理,从而逐步优化现代农业信息资源之间的信息整合,为农民提供提供一手的农业发展信息,为农民经济增收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经济发展信息保障。网络服务平台在农业发展中的推广,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与时俱进。

2.3农业服务体系的完善

智能农业发展趋势例10

作为新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产业之一,物流发展对各行业经济发展趋势、特征高度敏感。随着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短短数年间,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线下物流为支撑的网络购物、网络营销掀起新时期经济产业发展的新“狂潮”。与此同时,物流产业也在广泛的实践探索和应用中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完善优化,逐渐演变为集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现代高效化物流支持的商品零售新格局。新零售模式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电商产业用户扩张红利逐渐萎缩的“瓶颈问题”及本身的短板问题,也为解决农产品商务营销创新、解决卖菜难、市民买菜难等多种问题提供了新的启示。在新零售模式下,作为支柱型产业的农业经济发展、农产品营销都高度依赖现代化、智能化的物流体系,因而进一步探索农业、农产品智慧物流生态圈建设具有重大实际价值。《农产品物流》摒弃“基础+重点理论”式的图书编撰方式,紧密结合新时期高校实践教育、素质教育落实、高校转型升级相关号召,转而采用实践项目的形式将农产品物流相关理论概述一一阐述明晰,既提升了理论阐述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还进一步加深读者印象,方便读者深层理解并运用于实际。全书六大单元共由十五个具体实践项目组成,涉及农产品物流概述、农产品物流系统、农超对接的理论与实践、农产品物流行业发展趋势等多个层面理论;作者采用具体案例导入农产品物流相关项目,通过分析、探讨案例从而引出具体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实用性。该书理论与当前农产品物流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商业营销高度并轨,兼之用语通俗易懂,可读性较强,各地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培训、高等院校农业及物流相关专业教学、农产品物流相企业从业人员及物流发展研究爱好者均可参考借鉴。早期网络零售膨胀式发展,各地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也趁此“东风”,获得一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但是2016年以来,网上零售额的增长率逐渐减缓,网上零售体验不如线下购物体验的缺陷也逐渐显露,传统电商发展的“天花板”似乎已然明朗。

与此同时,融合线上购买、线下体验的新零售模式悄然而生,再加上人们对智慧产业、农业智慧物流生态圈建设的认识逐步提升,各地纷纷投入到新零售模式营销、创新、融合,以及构建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物流格局的探索热潮中来。那么,从农业经济产业发展、农产品零售营销、农业文化传承发展的角度出发,农业智慧物流生态圈建设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其一,科学统筹规划设计,为农业智慧物流生态圈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高校、研究机构等主体需要高度明确,积极构建符合适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潮流和多样化需求的农业智慧物流生态圈,不仅可以为地方农业发展、产业链优化升级、教育等多个领域发展提供更强助力,还可以成为地方“筑巢引凤”、“产业孵化”,吸引投资的重要砝码。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及时做好农业智慧物流生态圈建设的统筹规划、科学指导工作,加强对农业相关产业、地方特色产业的引导和政策扶助,助力农产品特色品牌、核心品牌的建设,并切实推动农产品规范化、现代化、数字化生产加工及管理,切实保障消费者购买、使用体验;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布局农业智慧物流生态圈建设,提升农业智慧物流相关产业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时代性和发展性;为智慧物流产业相关企业建设、探索创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其二,积极联合高校、技术研究机构及企业,加强智慧物流技术开发创新。

在新零售模式下,农产品生产加工、商业营销、运输存储、线下体验、售后管理等各个环节,以及信息平台、供应链平台等都对互联网、冷链、包装技术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因而农业智慧物流生态圈建设需要在加强智慧物流基础技术保障的同时,积极开辟校企、企业与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等多种联合技术创新模式,充分利用高校、技术科研机构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以及政府资源优势,加强农业智慧物流技术创新开发,为农业智慧物流服务质量提升、功能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其三,紧跟时展,切实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无论是早期电商模式还是新零售模式,市场需求始终是决定农业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只有切实满足市场不断变化、发展的需求,才能站得更稳、走得更远。农业智慧物流产业的服务对象是消费者、农产品生产者,因而及时为目标群体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才是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的根本之路。随着农业经济发展实现机械化、精准化、信息化发展,特色农产品、农业人文旅游产品的也不断涌现,人们对农产品的购买、使用体验要求也水涨船高。因而农业智慧物流产业需要不断完善、优化自身功能,并不断开发新功能;注重农业智慧物流服务的智能性、人文性、和谐性,以及农产品购买、售后的便捷性、易操作性。此外,随着社会经济产业不断发展,新的生产营销模式、理念、产品会不断出现,必然会对农业智慧物流生态格局产生一定冲击,这就要求农业智慧物流产业相关主体不断创新、探索。

智能农业发展趋势例11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进而带动了农业机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水平。农业机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切实提升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效率,降低了人们的工作强度,直接提升了生产效率,并且也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我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我国农业机械已经走上了智能化的初级道路。但是在农业机械无人化的发展方向,尤其是智能化农用机械的领域,我国和国外先进的设备存在显著的差异,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国外经验。近些年来我国农村人口开始不断地向城市进行迁徙,随着城镇化格局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种植人口和土地资源会随之下降。所以,在短期内实现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无人化、信息化、信息化是我国农业机械的关键发展方向,也是未来全球农业发展的统一趋势。

1国外无人化农机设备与技术的发展概况

正是因为国际上的科学技术起步要远远早于国内,在农业发达地区,比如北美、澳洲和西欧地区,在农业生产中已经普及使用智能农业机械设备,并且个别发达国家已经在农用无人机械方面已经有着丰富的知识贮备和经验积累,所以当地的无人化农业发展水平远远领先于我国。美国一部分的大型农场早已经开始使用GPS进行导航定位的自动化农用机械,到2022年,美国95%的农场都普及这项自动驾驶收割技术。约翰迪尔、凯斯纽在2016年率先推出了无人驾驶农业机械产品的升级版,机械装有感应和监测装置,可以自动实现对障碍物的规避和控制,同时操作人员可以利用远程进行控制,并且实时监测和调整,真正意义上的可以做到24小时的无人机械作业。但是目前该产品还是商业实验阶段。

2国内无人化农机设备与技术的发展情况

我国于2016年由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对外公布东方红无人驾驶拖拉机,并实际展示了拖拉机在农业活动中的效果。当年的东方红无人驾驶机器装配有国三指标的发动机、电动控制系统、电子悬架系统等,为之后我国无人驾驶农业机械奠定了坚实的数据积累和支持,随着东方红无人机械的诞生,我国无人化机械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后续开展了以无人机械为代表的整地插秧等农业活动,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共同关注。我国由于劳动力不足,劳动成本增长过快,不得不大力发展农业机械无人化。我国一直都是农业大国,但是国内粮食生产总值比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我国还需要大量的进口还弥补粮食的短缺,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研究过于分散,并且规模不大,并不能高效地完成技术研发。我国大量的土地过于分散,很多地方无法使用大型机器,这些原因都促进了我国开始农业无人化机械的发展。

3农机发展的关键技术

就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状况和先进的国家技术对比而言,我们确实存在着很大的技术差距,我国也已经预见了农业智能化机械的发展的前景,正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和互利网技术,以期帮助农业机械缩小差距,提升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的综合能力,举全国之力用最短的时间缩短和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无人农用机械主要存在两个发现趋势,一种是大型的自动化农机,另一种就是小型的农机机器人,大型的机器主要针对于大型的拖拉机进行升级和研发,而小型的机器人就需要更多灵活便捷的机器设备来替代,把这些机器放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加速自动化农业的发展,农机智能化和无人化的基础原则就是对智能设备的研发。最近几年,我国下发了多部关于提高农业机械发展的政策,把发展农业机械智能化作为国家战略政策。农业机械产品的升级和完善将带动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迅速提升,目前最为重要的步骤就是早日突破农业机械无人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整合。农业机械无人化需要使用大量的传感器还定位技术,依托于北斗导航的全方位覆盖,我国将更快的实现农业机械的精确定位,加入不断研究升级的AI控制技术,我国农业机械的自动驾驶有望早日突破。农业信息化的含义就是指利用传感器技术收集和汇总农业的数据,在使用加密通信数据把传感器中的所有环节进行连接,最后比合成监控网络,把传感器和农业环境进行连接,农业物联网就是基于此项技术。农业机械自动驾驶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业的精准程度,保证作业质量,提高产物产量,而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精准操作,可以生成农业大数据进一步完成农产品的追踪等。按照当先的发展形势而言,农业机械无人化是我国大力发展的方向,可以有效的缩短和国外的技术差距,实现弯道超车。

4无人化农机的升级发展策略

伴随着现代农业机械智能化无人化技术突飞猛进,传统的农业制度无法适应当前的信息时代。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和信息化,需要综合信息化、传感器、网络技术、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入未来兴起的AI技术,可以更加全面的帮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1加强农机领域的跨界人才培养

当前,农用机械无人驾驶还属于一类新兴技术,整个技术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不论在企业的内部还是外部,都缺少专业完善的理论培训制度。教学资源的匮乏,导致培训体系不完整,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现代工业和农业机械等专业领域的培训少之又少,而且现有培训的机构资料也属于过时,无法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所以针对系统整合的问题所在,需要用科技进行创新,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首要任务就是普及人工智能的基础,其次对专业人才进行相应的技术提升,最后才是以市场为主导,对企业相关的员工进行专业化的技能训练,让更多新型行业得到专业的人才的带动。

4.2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现产品跨界发展

虽然我国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AI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所以,发展农业机械的未来核心工作就是综合整理技术的跨界和应用,结合我国AI和互联网产业的优势地位,主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合作,合作共赢,针对传统农业机械做出技术突破。与此同时,整合和汇总传统农业机械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产业链条,降低成本,整合优化资源渠道,加速现代化技术服务社会的时间,加速无人化、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农业和的发展。当前,我国有很多互联网企业已经加入到现代化无人机械的研究中,但是仍然需要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研发,尽快突破技术瓶颈,加速成果落地,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飞速发展,保证我国无人化农用机械的高速发展。

5结束语

本文着重分析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的实际情况,并且得出一系列的发展策略,指出农业机械的无人化和信息化是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我国农机产品更加的完善,就必须对人工智能和网络科技进行有机结合,持续完善的对我国农业机械产品进行优化和升级,不断在产品创新发面做出突破,进一步缩小和外国先进设备的差距,最后全面发力,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1]邓文刚,陈慧敏,高刚毅.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南方农机,2020(3):23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