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智能交通概述

智能交通概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13 16:28:49

智能交通概述

智能交通概述例1

    搪塞私家车数目激增带来的交通新题目,多数专家以为应增强道路配置和大肆生长轨道交通等大众交通,这才是解决都市交通题目的基础途径。由于节省道路资源,在都市交通体系中实验“公交优先”战略,被公以为是前进都市通行屈从的有用手段。纽约、东京等大都市均匀每个家庭拥有私家车高达1.5—1.8辆,是北京的近10倍。但是,发达的公交吸引了基本出行的75%。私家车是否应该限定交通拥堵是私家车惹得祸吗?据郑州市交管局有关人士称,在我国大都市中,摩托车在机动车中占据的比例最大,它才是需要限定生长的车辆。我国南方某大都市因未预先控制,导致摩托车数目到达近百万辆,再举行控制时,摩托车已成为市民公认的三大公害之一。就郑州市而言,现有的机动车总量已达49万辆,但私家车的保有量在5万辆上下,其中摩托车就达24万辆之多,占机动车总数的一半,由于摩托车受其稳固性的影响,摩托车在行驶中所占的道与一辆小轿车所占的道基本类似。另外,由于摩托车与汽车发动机做功的差异,一辆摩托车的废气排放量是小轿车的两倍,相当于一辆小型货车的排放量。大量拥上道的摩托车,加重了原来不够的道路的包袱,使都市交通变得越发拥挤,气氛质量也令人担心。2001年2月1日,郑州市克制三轮摩托等车辆通行长江大桥后,长江大桥的车流变得痛快酣畅起来。市民交通规则意识淡薄许多司机在路上行驶时都只管避开快车道。而且经常有漠视交通规则的行人乱穿交通护栏及断绝带。据相识,当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中心无断绝措施且道路两侧行人活动频仍时,机动车由于受到自行车和行人的限定,车速很低,基本连结20公里/小时,但是到了深夜以后,行人和机动车稀疏,机动车速显着前进,车速可达50~80公里/小时。可知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不光影响车速还容易孕育发生交通事故。

    非法营运屡禁不止,营运车辆在马路上抢买卖、抢道路的征象屡有孕育发生。非法营运的摩托车随处“乱窜”等,也是重要缘故原由。交警人手不够,无法笼罩全市道路网。一些市民以为应该增长道路巡查交通警员的气力,投入更多警力在路上巡逻,以随时发明和纠正种种违章。但由于警力缺乏,这种想法无法即时实现。现在郑州市交管部分更多是运用科技手段,开发引进先进的交通管理技能配置,向科技要警力。道路措施不太齐全,道路的计划不公正,使某些路段经常性的交通堵塞。郑州市交管部分正着力于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买通一些小区道路的微循环,以疏导过往车辆。司机队伍混杂、素质不高,相当一部分司机技能低、作风差、法制观念不强。如今有相当一批司机,没经过正规的训练。由于轻轨施工及道路整改大多是在闹市区和主干道上,部分道路措施被占用,这在客观上加剧了交通拥堵题目。确实,中国各大都市的交通体系都存在着差异水平的题目,据有关资料表现:北京、上海、广州三大都市与伦敦、纽约、巴黎和东京相比,三个都市的大众交通出行比例都比较小,尤其是高峰时段的大众交通分管率更小。由于我国都市的大众交通体系广泛不发达,因此总体的都市交通屈从不高。北京、上海和广州交通拥挤都很紧张,但引起拥挤的缘故原由不完全一样。北京和广州的机动车保有量过多,道路负荷大,是引起拥挤的基础缘故原由;而上海的拥挤是由于交通量时空散布不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紧张等其他缘故原由造成的。从我国现在各大都市的交通结构看,广泛存在通例大众交通体系生长不够,快速轨道交通体系生长滞后、自行车交通分管率过高、小汽车生长势头强劲的不和谐征象。因此,要正确相识种种交通工具各自的使用条件和服务领域,充实发挥种种交通要领的利益,使其公正分工,才气发挥整个交通体系的屈从。

    智能化交通为最佳途径都市交通抵牾的日益突出,已开始影响都市的生长,为解决这个题目,专家提出了许多提倡,如限定私人购车,增长道路宽度,创建交桥,生长都市轨道交通等等。这些措施和措施虽然短期内也能缓解交通压力,但从久远来看,都市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这些措施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外,还要支付惨重的价钱。特别是像北京这样的着名历史文化古城,一味地扩展路面,不光使古修建和奇迹遭到破坏,也破坏了都市独占特性。那么解决都市拥堵的最科学又行之有用的途径在那里呢。智能化交通(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能、电子通讯体系、自动控制技能、盘算机技能以及网络技能等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从而实现运输要领和交通管理的今世化。智能化交通管理体系在国外已经有了40多年的生长历史,是现在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交通管理要领,这种要领是在发达的交通网络基础上,应用卫星定位体系,对所辖地域的交通流量实验有用控制,使有限的交通网络功效得到充实公正的使用,极大发挥都市的载体功效。20世纪90年月中期后,欧、美生长智能化交通显着加快。主张采用智能交通体系的人士说,这种技能将大猛前进交通屈从而节省大量的燃料和时间;除此之外,智能交通体系能够淘汰交通事故,淘汰因事故造成的部分经济丧失。在与世界发达国家机动车人均拥有量差距还很大的情况下,我国一些特大都市的交通拥堵已排在世界前线,一些特大都市的交通污染在世界上已压倒一切,1998年全邦交通事故殒命7.8万人,占全世界交通殒命人数的1/6,殒命率世界第一。美国有两亿辆机动车,1998年交通事故殒命人数不够4万人。

    为相识决这一系列的题目,一方面要增长交通措施的投入,加快交通提供的配置。更重要的是要充实公正科学地使用现有的道路交通措施,发挥它们最大的作用,要到达这个目的,采用ITS是基础的措施之一。换言之,在中国推行智能交通体系,势在必行。郑州市交管局有关人士先容,不久武汉陌头将出现了长“眼睛”的感到红绿灯,该体系议决道路上的监控电视镜头、微波检测器和埋在地底下的线圈检测器征求纪录阐发交通流量、车速等信息,凭据这些信息发出或调解控制信号,实现信号的优化配时,淘汰绿灯空放。据悉,郑州市交管局正力图在近几年内基本实现交通管理决策科学化,交通指挥调治智能化,都市快速路网络管理智能化,交通讯号控制智能化,交通管理电子警务和电子政务,使郑州市的都市道路交通办该今世化到达天下先进水平。有关专家称,由于地皮面积有限,不行能完全依赖交通基础措施来餍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迫切需要使用高新技能革除交通“血栓”,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开心,是一个全民、全社会的综合工程。如果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在执法时都能公平严正,每一个道路计划者在计划时都能以人为本,每一个行人在路上都能遵章守纪,再加上国家在资金技能上的体贴与支持,买通都市交通“血栓”将不会是一个恒久的期待。

智能交通概述例2

搪塞私家车数目激增带来的交通新题目,多数专家以为应增强道路配置和大肆生长轨道交通等大众交通,这才是解决都市交通题目的基础途径。由于节省道路资源,在都市交通体系中实验“公交优先”战略,被公以为是前进都市通行屈从的有用手段。纽约、东京等大都市均匀每个家庭拥有私家车高达1.5—1.8辆,是北京的近10倍。但是,发达的公交吸引了基本出行的75%。私家车是否应该限定交通拥堵是私家车惹得祸吗?据郑州市交管局有关人士称,在我国大都市中,摩托车在机动车中占据的比例最大,它才是需要限定生长的车辆。我国南方某大都市因未预先控制,导致摩托车数目到达近百万辆,再举行控制时,摩托车已成为市民公认的三大公害之一。就郑州市而言,现有的机动车总量已达49万辆,但私家车的保有量在5万辆上下,其中摩托车就达24万辆之多,占机动车总数的一半,由于摩托车受其稳固性的影响,摩托车在行驶中所占的道与一辆小轿车所占的道基本类似。另外,由于摩托车与汽车发动机做功的差异,一辆摩托车的废气排放量是小轿车的两倍,相当于一辆小型货车的排放量。大量拥上道的摩托车,加重了原来不够的道路的包袱,使都市交通变得越发拥挤,气氛质量也令人担心。2001年2月1日,郑州市克制三轮摩托等车辆通行长江大桥后,长江大桥的车流变得痛快酣畅起来。市民交通规则意识淡薄许多司机在路上行驶时都只管避开快车道。而且经常有漠视交通规则的行人乱穿交通护栏及断绝带。据相识,当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中心无断绝措施且道路两侧行人活动频仍时,机动车由于受到自行车和行人的限定,车速很低,基本连结20公里/小时,但是到了深夜以后,行人和机动车稀疏,机动车速显着前进,车速可达50~80公里/小时。可知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不光影响车速还容易孕育发生交通事故。

非法营运屡禁不止,营运车辆在马路上抢买卖、抢道路的征象屡有孕育发生。非法营运的摩托车随处“乱窜”等,也是重要缘故原由。交警人手不够,无法笼罩全市道路网。一些市民以为应该增长道路巡查交通警员的气力,投入更多警力在路上巡逻,以随时发明和纠正种种违章。但由于警力缺乏,这种想法无法即时实现。现在郑州市交管部分更多是运用科技手段,开发引进先进的交通管理技能配置,向科技要警力。道路措施不太齐全,道路的计划不公正,使某些路段经常性的交通堵塞。郑州市交管部分正着力于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买通一些小区道路的微循环,以疏导过往车辆。司机队伍混杂、素质不高,相当一部分司机技能低、作风差、法制观念不强。如今有相当一批司机,没经过正规的训练。由于轻轨施工及道路整改大多是在闹市区和主干道上,部分道路措施被占用,这在客观上加剧了交通拥堵题目。确实,中国各大都市的交通体系都存在着差异水平的题目,据有关资料表现:北京、上海、广州三大都市与伦敦、纽约、巴黎和东京相比,三个都市的大众交通出行比例都比较小,尤其是高峰时段的大众交通分管率更小。由于我国都市的大众交通体系广泛不发达,因此总体的都市交通屈从不高。北京、上海和广州交通拥挤都很紧张,但引起拥挤的缘故原由不完全一样。北京和广州的机动车保有量过多,道路负荷大,是引起拥挤的基础缘故原由;而上海的拥挤是由于交通量时空散布不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紧张等其他缘故原由造成的。从我国现在各大都市的交通结构看,广泛存在通例大众交通体系生长不够,快速轨道交通体系生长滞后、自行车交通分管率过高、小汽车生长势头强劲的不和谐征象。因此,要正确相识种种交通工具各自的使用条件和服务领域,充实发挥种种交通要领的利益,使其公正分工,才气发挥整个交通体系的屈从。

智能化交通为最佳途径都市交通抵牾的日益突出,已开始影响都市的生长,为解决这个题目,专家提出了许多提倡,如限定私人购车,增长道路宽度,创建交桥,生长都市轨道交通等等。这些措施和措施虽然短期内也能缓解交通压力,但从久远来看,都市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这些措施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外,还要支付惨重的价钱。特别是像北京这样的著名历史文化古城,一味地扩展路面,不光使古修建和奇迹遭到破坏,也破坏了都市独占特性。那么解决都市拥堵的最科学又行之有用的途径在那里呢。智能化交通(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能、电子通讯体系、自动控制技能、盘算机技能以及网络技能等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从而实现运输要领和交通管理的今世化。智能化交通管理体系在国外已经有了40多年的生长历史,是现在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交通管理要领,这种要领是在发达的交通网络基础上,应用卫星定位体系,对所辖地域的交通流量实验有用控制,使有限的交通网络功效得到充实公正的使用,极大发挥都市的载体功效。20世纪90年月中期后,欧、美生长智能化交通显着加快。主张采用智能交通体系的人士说,这种技能将大猛前进交通屈从而节省大量的燃料和时间;除此之外,智能交通体系能够淘汰交通事故,淘汰因事故造成的部分经济丧失。在与世界发达国家机动车人均拥有量差距还很大的情况下,我国一些特大都市的交通拥堵已排在世界前线,一些特大都市的交通污染在世界上已压倒一切,1998年全邦交通事故殒命7.8万人,占全世界交通殒命人数的1/6,殒命率世界第一。美国有两亿辆机动车,1998年交通事故殒命人数不够4万人。

为相识决这一系列的题目,一方面要增长交通措施的投入,加快交通提供的配置。更重要的是要充实公正科学地使用现有的道路交通措施,发挥它们最大的作用,要到达这个目的,采用ITS是基础的措施之一。换言之,在中国推行智能交通体系,势在必行。郑州市交管局有关人士先容,不久武汉陌头将出现了长“眼睛”的感到红绿灯,该体系议决道路上的监控电视镜头、微波检测器和埋在地底下的线圈检测器征求纪录阐发交通流量、车速等信息,凭据这些信息发出或调解控制信号,实现信号的优化配时,淘汰绿灯空放。据悉,郑州市交管局正力图在近几年内基本实现交通管理决策科学化,交通指挥调治智能化,都市快速路网络管理智能化,交通讯号控制智能化,交通管理电子警务和电子政务,使郑州市的都市道路交通办该今世化到达天下先进水平。有关专家称,由于地皮面积有限,不行能完全依赖交通基础措施来餍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迫切需要使用高新技能革除交通“血栓”,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开心,是一个全民、全社会的综合工程。如果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在执法时都能公平严正,每一个道路计划者在计划时都能以人为本,每一个行人在路上都能遵章守纪,再加上国家在资金技能上的体贴与支持,买通都市交通“血栓”将不会是一个恒久的期待。

作者:包建丽 田春静 单位:南阳市卧龙区公路管理局

智能交通概述例3

(一)模板理论 模板理论就是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事先都定义好一个具有借贷方向和会计科目的会计分录框架的文件,在以后发生经济业务时,由系统自动查找该类经济业务对应的会计分录框架文件,将其发生的金额(如果涉及数量、单价的,则自动填写数量和单价)填入会计分录框架内,形成记账凭证。模板理论的运用需要事先设置好企业所需用的会计科目名称和会计科目属性等,然后再逐一定义不同类型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模板,而这个定义工作需要专业会计人员来完成。

(二)专家知识库理论 专家知识库理论是利用财会领域专家的宝贵经验、智慧和思维方法,在计算机中建立专家知识库,再与分析策略、推理机相互配合,形成会计信息处理的智能化系统。具体如下:(1)专家知识库,即对所分析领域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并按照特定结构组织成机器可识别体系。(2)规则集,就是将分析策略用规则的形式表示出来,可以采用if……then……结构形式,其功能是对分析的过程进行规范,使系统能根据知识库内容按照规则进行分析。(3)推理机,就是在知识库和规则集基础上设计适当的推理软件工具,其功能是根据知识和规则对输入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并输出判断结果。

(三)关键因素理论 关键因素理论是依据人工在编制会计分录所习惯采用的方法归纳而成。该理论认为,人工编制会计分录时,通常是以几个关键性因素的判断来完成的:首先判断该业务的类别,其次判断该业务发生的途径,第三判断该业务发生途径的过程类别,最后再判断业务操作的类别,依据这些特征最终形成会计分录。用集合论描述关系型数据库的方法可以表述如下:

会计分录={业务类别,业务途径,业务过程,业务操作}。

二、国外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理论研究现状

(一)会计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的“资源、事件、参与者”理论(REA) “资源、事件、参与者”即REA理论,是由McCarthy于1982年基于会计理论提出。McCarthy认为,在获取会计事项的信息时,不要只侧重于捕获经济事项的借方和贷方信息,而应捕获企业控制的每一项资源(Resource),引起资源变动的每一项事件 (Event),在事件中的每一个参与人(Agent)的信息。REA理论提出后,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REA理论的分析范围主要限于企业经济事件,范围较窄。为此REA被扩展为REA-EO,即将REA的分析范围扩大到包括经济、经营和信息事件在内的整个企业范围。其次,将“参与者”(Agent)仅定义为一个单纯经济事件的参与者是不妥的,应替代为“具有不同的心理状态的个人”。第三,在应用REA对经济事件进行具体分析时,缺少一个清晰化的概念体系,因此难以将REA理论运用到信息系统的实现上。于是产生了“本体论”理论(ONTOLOGY)。

(二)面向会计信息系统实现的“本体论”(ONTOLOGY) 本体论是指概念化的明确范式,是从共享的角度出发对被研发专业领域已存在的概念(资源、事件、参与人)和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分类、定义,用于解决专业领域人员与计算机编程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支持程序的概念化设计,为实现信息系统提供可操作的范式。以会计领域为例,供货人、采购、销售、客户、支付凭据、收款凭据等是概念;采购导致货物流入,销售导致货物流出是概念之间的关系;供货人姓名、地址、账户,采购的支付方式、交易代码、总分类账户,资金流入的账户(现金账户或银行账户),销售的方式、交易代码、总分类账户,客户的姓名、地址、账户,存货的名称、存放地点、总分类账户等,就是可用于编程的具体范式。按照本体论对企业范围内各项要素划分出明确的范式后,编程人员可据以在计算机上实现数据的输入、编辑和常规输出的功能,但是要让计算机自动生成会计分录、现金流量表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等,仍然需要一种特殊的方法,在操作员在前台进行数据的输入、编辑时,在后台由系统按照目标对象的要求自动生成前后一致的、具有解释力的特定标注,这就产生了系统智能化的“脚本”理论(Script)。

(三)实现会计信息系统智能化的“脚本”理论(Script) “脚本”是指一个连贯的行为或事件的序列。该概念是由Schank & Abelson于1977年为处理自然语言中语句的语义,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大意提出的。1986年Schank将它用于动态记忆模型中,通过提供对事件的模式化答案,形成了一个具有分析、解释能力的机制,之后并将它用到了智能软件的开发中。一个脚本包括的内容:(1)相关的事件;(2)行为的顺序;(3)对行为、事件的解释;(4)特定的标注。特定标注是指用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采用文本文件,将上述事件、行为,以及事件、行为之间的关系等记录并保存下来,在需要时以被程序直接调用。为标注脚本,目前已开发的标注语言有:XML(可扩展标注语言),GML(普通化标注语言),SGML(标准普通化标注语言),HTML(超文本标注语言)等。

三、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理论运用思考

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理论表明,非会计专业背景的计算机编程人员需要对企业资源、事件、参与人和经营管理等知识、概念进行学习掌握,同时专业会计人员需要对企业会计核算全过程涉及到的最小单位的概念、行为,以及这些概念、行为之间的关系,概念、行为与输出结果的关系进行规范化的描述(以下称之为“本体描述”),以供编程人员理解、掌握和交流,在此基础上,编程人员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智能系统。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最困难的是本体描述,因为通常情况下,懂计算机编程的人员,不懂专业会计,而精通专业会计的人员又不懂计算机编程。为便于阐述本体描述,下面以2013年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一中“一般计税方法计税”项目的智能化处理为例来说明。

(一)目标功能描述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智能处理的功能是指在前台输入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时,在后台由系统直接捕获增值税纳税申报所需信息,并在月末自动生成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二)本体描述 从目标功能来看,这一功能的实现涉及到三个本体类别: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本体(表1),销售业务的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本体(表2),销售凭证至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的行为关系本体(表3)。

智能交通概述例4

中图分类号: TN86?34; TM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7)02?0149?05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operative work problem of the multiple modular power supplies, the concept and architecture of the intelligent power supply are proposed. The intelligent power supply includes three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modular power supply, real?time local area network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The three technologies a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intelligent power supply, a parallel operation system composed of three DC?DC circuits was designed and tested. The control of current sharing and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was realized with the system.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 results verify that the intelligent power supply is an effective, general thought and method to solve the cooperative work problem of the multiple modular power supplies.

Keywords: intelligent power supply; modular power supply; parallel system; real?time local area network

0 引 言

传统的电源(本文电源一词指广义的开关电源)是集中的、定制的模式,即负载有多大功率,配套的电源就设计多大的功率,这种模式有如下弊端:定制的模式不利于生产的组织、管理;集中的电源一旦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就会失效。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分布式的模块电源应运而生。模块电源由多个标准的电源模块经过并联或串联后一起协同工作,给负载供电,电源的总功率会留有一定的冗余,如果某个模块出现故障,系统会自动关闭故障模块,并不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与传统的集中式电源相比,分布式模块电源具有上述显著的优点,因此近年来得到重视和推广。但是,模块电源在使用时需要解决好各个电源模块如何协同工作的题,这其中的研究热点包括:并联时,如何解决好负载电流在各个模块之间的分配、如何提高整体效率及可靠性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前人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文献[1]研究了DC?DC并联均流的模拟控制方式,提出了减小模拟系统控制误差的方法。文献[2?3]研究了DC?DC并联均流的数字控制方法,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数字双环控制,加平均电流调节取得了较好的均流效果。文献[4?5]提出了按照各个并联电路的效率确定电流分配系数,并提出了建立效率模型和进行在线参数估计等方法,这些方法在进行电流分配的同时,提高了整体效率。文献[6]研究了DC?DC并联系统在模块热切换时过电流的抑制策略,这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以上文献成果各有其闪光点,但是这些成果往往是就事论事,本文试图从智慧电源这个更广阔的角度来看待模块电源并联时电流分配、效率优化等问题。本文以DC?DC模块电源并联运行的电流分配、效率优化问题为例,提出了智慧电源的概念、组成架构,并设计了一套基于智慧电源架构的DC?DC模块电源并联运行系统,成功进行了电流分配、效率优化等管理。

智能交通概述例5

犹太人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在应试教育的形势下,评价学生的标准往往是这个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近年来,人们对智能的定义已有了新的知识,针对传统智能一元论,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加德纳提出了“智能多元论”,并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加德纳认为,人类有七种彼此相对独立的智能,即语言智能、空间感知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交际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内省智能、音乐智能,这七种智能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是同等重要的,在教学中应给予同等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各种智能的协调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根据“智能多元论”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素质高、能力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本文就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途径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语言智能的培养

1、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新教材的科普性、可读性、实践性大大增强,给学生阅读带来了方便。学生的阅读主要分三个阶段:

⑴ 课前阅读:即预习阅读,要求纵览文字,了解梗概。首先要看清标题,标题是全文的主题词,是表达内容的核心,也是阅读中要始终抓住的线索。同时要了解教材中以哪些方面的叙述来说明标题的。通过课前阅读,可以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使自己思维与教师授课的思维同步,有的放矢,活跃思维。

⑵ 课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阅读往往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阅读,这种阅读一般运用分段式阅读的形式。即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虽然在形式上有些被动,但阅读目的明确,从学生心理上讲既有外在的压力(教师的指令),又有内在的动力(解难析疑的求知欲)。阅读时,指导学生对重点要点字斟句酌的反复推敲,全面正确理解概念、原理、规律的实质。

⑶ 课后阅读:要求做到精读细读,重点落实。如对地理概念的阅读,要紧紧抓住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概念的要点和关键词语,用来说明概念的实例(包括正例和反例)、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弄懂概念中模糊词语的含义。可采用重点句群的阅读、对比阅读、试背阅读、句子结构分解式阅读等。例如,对于交通和交通运输、商业中心与商业街、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等概念,要求学生课后一定要对照定义反复对比阅读,并列出表格加以比较,这样能帮助学生梳理出知识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结构层次,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巩固和迁移。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自身有较高的语言修养,讲课时语言要准确规范,对学生不能准确表达的问题,要适时加以点拨。在学生内心已明白问题,急于想表达出来,却又不知用何语言准确表达时,教师要给予启发、引导,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应设法把自己要讲的话,尽量由学生的口说出来。学生回答问题时,对于那些回答得好的学生除了给予鼓励之外,还要向全班学生指出该学生回答问题时所用的方法,并希望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对于那些上课懒于开口的学生,我采取了一半引导,一半鼓励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尽管这些学生有时问题回答得并不好,但只要有进步,就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

目前高考,出现了类似于政治、历史中一些文字表达题,许多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时,文字表达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的不同情况,要采用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一改过去以选择题、填空题等为主的状况,适当增加简答题、分析说明题、作文式作业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在讲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时,我就给高三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及应注意的问题。学生都觉得这好像是作文题,不是地理作业。我提示学生:要完成这个作业,思路要开阔,不必长篇大论,只要把道理将清楚即可。从交来的作业看,学生都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各自从不同角度做了论述。有的学生从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农业生产的条件方面进行了阐述,有的同学还结合政治,用假如WT0后中国农业的发展知识进行了论述等。这种作业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用地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空间感知智能的培养

空间感知智能相当于我们常说的观察能力。在地理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我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

1、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很难想象一个学生对某一事物毫无兴趣而去主动观察的。教学中,可因时、因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向学生提出发人深省的有趣问题,或介绍有趣的知识,或强调观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有了观察的兴趣,不仅课堂上主动积极地进行观察,课外、校外也会主动去观察相关或相近的知识内容。

2、指明方向,明确观察的目的和重点

自然界绚丽多姿,观察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标本、模型、挂图或多媒体动画演示时,首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观察重点,这样可以减少观察的盲目性,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所需要观察的重点内容上,形成较清晰的知觉。如果学生对观察的目的任务不明确,所观察到 的对象往往是肤浅的、不完整的,必然是走马观花、无所收获。所谓明确观察目的就是要抓住观察对象的本质,在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土壤剖面时,应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各个土壤层次的主要特点上,着力观察每个层次的色泽、粘度、组成物质。

3、观察与思维相结合

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这样即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观察的部分,又可以使学生在观察时,一面观察一面思考,使思维活动参与观察活动,这样才能抓住本质特征,加深理解,将形象的直观与抽象的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感性的材料进行抽象思维,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才能对观察的对象产生深刻的印象。如组织学生观察星空时,就应让学生抓住各个星座的大致形状、相对位置等特点充分地让学生进行思维和想象,然后准确地找到各个星座的位置以及各个具体的恒星。经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和归纳获得的知识,比教师单纯讲解,学生听记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三、交际智能的培养

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智能

社会实践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个小组有2人~3人,实践活动过程中,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通过语言的、形体的、甚至是无声的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使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这种为着同一目标而进行的合作,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际智能,对学生踏入社会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际智能

由于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各种教学模式中几乎都有“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小组中从事共同的学习活动。小组各成员间的默契配合是保证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交际智能。

3、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交际智能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能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激发创造动机的新兴的教学理念。研究性学致包括研究性课题的选择、研究计划的设计、研究过程的实施、研究资料的整理、研究结论的得出、研究报告的撰写等过程,其中实施研究过程就是采用相应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等。在实施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常通过野外观察、访谈、发问卷等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对于一些高科技的、历史性的专题,目前的条件无法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学生查阅相关的报刊、杂志和网络资料,许多学生自己没有相关的资料,要从图书馆、亲戚、朋友处借阅,在这些过程中无形地锻炼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

四、逻辑——数学智能的培养

地理的发展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地理学中许多疑难问题渗透了数学知识,地理教学中引用数学思维,有些重、难点就会化繁为简,迎刃而解,既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利用坐标图像,化抽象为具体

坐标图像是表达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的数学形式,是对基础知识的概括和深化。恰当地运用坐标图像,既能将所授的凌乱抽象的知识进行梳理,又能体现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使之鲜明、具体,使学生透过诸多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较快地突破难点,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解下列问题时,就可用坐标图像:

图中1、2地的气温可能为:

学生通过剖析图像,运用图中曲线规律来解决问题,学会研究探索地理规律的方法,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

2、运用反证法,变迷惑为清晰

有些题目按常规思维,分析推理,迷惑不得其解。但换一角度,变换思路,用反证法即从问题的反面思考,化难为易,知识在逆向思维推理中得到强化,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辨证性。运用反证法,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追索,使思维向纵深发展。

3、运用数学概念,使难涩成简明

数目繁多的地理学概念,有些十分相似,容易混淆;有些相互交叉,难定其范畴。传统的授课方法,学生概念模糊,难以区别。但借用数学上一些概念来辨析,异中求同,同中辨异,学生的思维更加精深。例如,文化区、文化综合体、文化体系是同一概念系统里3个相近概念,它们系隶属关系。用集合知识可表示为A>B>C,A、B、C分别为文化区、文化综合体、文化体系,能使学生透彻理解知识。

五、内省智能的培养

智能交通概述例6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0-4689-03

1 概述

智能交通虚拟仿真作为仿真科学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分支,以相似原理、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和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1-2]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利用仿真模型模拟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并进行仿真评估,辅助交通工程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对智能交通仿真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发展迅速,出现了大批对ITS系统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仿真软件,在控制ITS的成本投入、降低风险、提供有效模拟智能交通手段以及提高ITS数据处理分析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基于数据驱动进行智能交通虚拟仿真研究和实践的还很少,基于这一需求及有关项目支持,该文对与此相关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探讨。

2 数据驱动的相关概念

2.1 数据驱动描述

数据驱动 (Data-driven) 概念的出现源自计算机科学领域,近些年其理论、应用等的研究都引起控制领域及及仿真应用领域等的重点关注。

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对数据驱动思想和概念、数据驱动应用方式、控制优化算法等的研究。数据驱动最初被视为一种适应性的仿真开发方法。在数据驱动的仿真模式中,数据驱动指任何应用需求都能够由系统数据及相关模型所描述,而无需进行再编程[3]。

以数据驱动思想为指导的应用涵盖控制、决策、调度和故障诊断等关键领域,包括制造过程控制、气候预报、交通管理、地理开采、生物传感等诸多具体应用,例如文献[4-5]所述。

在仿真应用领域,数据驱动的仿真开发方式备受关注。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提出了动态数据驱动应用系统(Dynamic Data Driven Application Systems,DDDAS)的概念[6],为具有非线性、时变性、多变量和不确定性等特点的复杂大系统研究及仿真开辟了新途径。

2.2 进行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以ITS技术核心交通数据信息的研究[7]为基础,引入实时交通数据信息,利用仿真技术手段,对交通控制与管理及信息服务进行仿真评估,辅助交通规划决策支持,为动态监控交通拥堵状况、演变趋势、预报预警等提供连续性的技术保障,成了智能交通仿真领域研究的热点所在。

数据驱动的智能交通虚拟仿真与其他方法的智能交通虚拟仿真相比,它除了可以利用离线数据之外,更注重仿真与实际系统的动态交互、在线流数据注入等宽范围应用。这给ITS控制与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探求方式,同时也为仿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因此,研究数据驱动的智能交通虚拟仿真系统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 数据驱动的智能交通虚拟仿真体系结构

智能交通虚拟仿真体系结构从数据驱动的思想出发,旨在解决和仿真相关的全局性问题。从层次上可将该体系结构划分为数据、资源、平台和应用四个层次,如图1所示。该结构以充分获取各类交通数据和信息为基础,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约束和协调模型调度,控制仿真系统的规范运行。各个层次的功能描述如下:

3.1 数据层

系统数据层是构建系统的依据,为系统的运行提供完备的数据支撑,供平台层调用,并贯穿整个虚拟仿真过程。

3.1.1 数据系统

包括数据源和数据采集两级结构。

3.1.2 数据析取

实现数据分析、挖掘、描述,并对各种数据进行融合与处理、数据交换,形成数据聚集和子集。

3.1.3 数据管理

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建立数据字典,提供数据共享和显示服务。

3.2 资源层

集成系统所需的各类信息资源,包括知识库、模型库和方法库等三个系统模块,是系统运行的基础。

3.2.1 模型库系统模块

实现模型资源的集中存储,根据虚拟仿真控制要求,调用方法库中仿真过程控制智能求解算法,生成仿真最佳控制方案。

3.2.2知识库系统模块

实现对虚拟仿真控制问题的描述、仿真环境以及控制规则的存储,提供模型调用所需的如索引和环境描述等基本约束条件,并依据知识进行推理,辅助完成仿真模型的选取、生成、连接和评估等任务。

3.2.3方法库系统模块

实现对模型构建方法及求解优化算法、仿真过程分析算法及仿真评估方法的集中存储,为模型库提供智能求解算法,综合考虑多项仿真控制要求,确定仿真过程最佳协调控制方案。

3.3 平台层

系统平台层由服务化的系列工具组成,为仿真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集成、运行和评估提供支持。平台层将资源层与应用层无缝连接,根据不同需要,为用户提供系列服务,支持仿真过程,是实现不同应用模式的关键。

3.4 应用层

根据不同应用模式的功能要求,仿真系统可以进行灵活定制和重构,生成不同应用配置,组成不同应用系统,支持不同应用模式。基于三类交通仿真模型,系统提供三种应用模式:宏观交通仿真模式、中观交通仿真模式和微观交通仿真模式。

4 关键技术

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数据驱动的仿真比非数据驱动的仿真概念更为广泛,在理论上包含了仿真与测量系统的动态交互、流数据注入、宽范围应用和系统方法等思想和观点,在技术上融合了数据处理、算法、仿真计算、软件领域相关应用技术。以此为支撑,实现“比现阶段大部分应用领域更为精确和具备自校正能力的高层次应用仿真”[8]。

基于以上描述,数据驱动智能交通虚拟仿真研究的重点包括对海量时空数据的整合、不确定性的引入、应用算法对流数据的稳定响应、数据质量的评估、适应性的分布式仿真环境开发、有效应用所需动态数据信息等。为此需要解决以下主要关键技术:

4.1 虚拟仿真数据驱动技术

目前,基于离线数据的方法及其应用远胜于基于在线数据的方法[9]。在智能交通领域,随着ITS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其数据来源向时空多尺度方向发展,要实现整个系统的建模非常困难,但采用传统的基于近似模型的方法仍然十分普遍。若仅将这类模型组合起来形成整体系统,则会忽视子系统间的联系,如变量间的关联性、系统的非线性等。从仿真控制角度而言,非数据驱动方法的虚拟仿真中,其数据并没有真正进入到“闭环”方式,而数据驱动的虚拟仿真系统中的数据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可以实现“闭环”控制,从而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主要关键技术包括:

1) 智能交通虚拟仿真系统数据驱动理论和数据驱动控制优化方法研究;

2) 虚拟仿真数据驱动方法和虚拟仿真模型驱动方法互补机制研究;

3) 虚拟仿真数据驱动软件实现技术。

4.2 面向智能交通虚拟仿真的数据处理技术

智能交通数据的变化呈现大数据化的趋势,具备数据量大、来源广、层次复杂等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由如何采集和获取数据向如何有效利用数据转变。这要求数据处理过程适应数据特点并满足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等要求,完成数据的分类、挖掘、析取、融合、集成,并实施有效管理,增强数据信息描述的完备性、提高数据定义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支持复杂时空数据在系统层次上的统一表达,满足三种应用模式的需求。从当前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上看,主要关键技术包括:

1) 基于数据挖掘、信息提取计算、机器学习等理论的交通数据分析和质量评估技术;

2) 基于元数据的领域异构数据交换技术;

3) 面向多类型数据源的数据仓库构建技术;

4) 基于共享数据资源的智能交通数据生产模型生成技术。

4.3 数据驱动的智能交通虚拟仿真环境

数据驱动的智能交通虚拟仿真技术是基于先进的数据管理技术、建模技术、分布并行虚拟仿真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既包含离线仿真,又包含在线仿真。基于上述需求,构建恰当的仿真环境,支持知识、方法和模型的交互、调度和管理,解决仿真中的模型重用与互操作问题,满足不同应用模式下虚拟仿真运行的需求。

智能交通虚拟仿真环境是以基于数据驱动的仿真引擎开发为核心的仿真软件工具集的开发。仿真引擎是建立仿真系统的系列软件工具集,旨在提供一种手段,构造并管理仿真进程,支持不同应用模式的仿真系统。主要关键技术包括:

1) 数据驱动仿真引擎技术,包括管理各类模型、仿真流程、仿真运行状态等;

2) 支持数据驱动仿真引擎的并行仿真克隆技术,支持并提高多次重复仿真的执行效率;

3) 基于数据驱动的仿真模型开发与运行自动化技术,包括模型开发规范、模型参数标定、数据驱动框架代码自动生成等技术。

4.4 面向数据驱动智能交通虚拟仿真的决策支持理论与方法

在数据驱动的智能交通虚拟仿真运行过程中,会涉及到诸多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的求解。建立在大量的认知科学、现人工智能理论与方法、现代控制理论与方法等相关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的决策支持系统可以为之提供有效支持。为此,必须建立领域知识库、模型库和方法库,用以存放各种规则、因果关系、仿真评估结果、不同层次的交通管理和先验预测信息等;还应有综合利用数据资源、知识库、模型库以及仿真评估结果对仿真进程进行推理和问题求解的推理机,支持仿真模型构建和优化及仿真进程控制优化。主要关键技术包括:

1) 基于高速网络系统的数据管理系统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集成框架,实现数据资源与智能决策支持的有机集成;

2) 支持智能交通虚拟仿真的领域知识处理框架与体系结构,建立领域知识处理模型;

3) 研究面向数据驱动的智能交通虚拟仿真的仿真评估技术,建立与仿真结果关联的数据信息平台,积累经验数据,为仿真运行提供支持和校验服务。

5 结束语

ITS等复杂应用领域虚拟仿真的需求在传统的模型驱动等方法和模式下并未得到充分的满足,结合控制领域前沿思想和理论,引入系统实时数据信息,对系统进行虚拟仿真和评估,是ITS控制与研究的一种新的探求,同时也为仿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近年来数据处理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先进仿真技术、专业学科领域研究和应用方面都得到了蓬勃发展,这

为数据驱动的智能交通虚拟仿真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该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在数据驱动的智能交通虚拟仿真及其它相关技术的研究方面,姑且能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王笑京, 齐彤岩, 蔡华. 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原理与应用[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2] 张国伍. 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导论.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3] Pidd M. Guidelines for the Design of Data Driven Generic Simulators for Specific Domains[J]. Simulation(S0037-5497). 1992, 59(4): 237-243.

[4] 李晗, 萧德云. 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方法综述[J]. 控制与决策, 2011,26(1):1-9.

[5] 孙博, 康锐, 谢劲松. 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研究和应用现状综述[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7, 29(10): 1762-1767.

[6] NSF Workshop. Dynamic Data Driven Application Systems, NSF Workshop Report, March 2000 [R/OL]. (2006-2)[2006-8].

智能交通概述例7

中低价股成市场新宠,智能机器人初显王者风范。工信部《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年前正式出台,智能机器人概念股强势如虹,新旧龙头品种交相辉映拉升。第一波启动的龙头品种大多进入强势整理中,三丰智能、智云股份进入短线回调,但仍有万讯自控、亚威股份、日发精机顽强拉升。第二波启动的龙头品种以法因数控 、海伦哲、南京熊猫为代表的低价股,连续涨停成为智能机器人概念股领涨新先锋。此外,更有大批潜力股票,如佳士科技、瑞凌股份、慈星股份等股票处于蓄势突破前夜,建议投资者或逢低吸纳,或突破及时跟随。

CES驱动智能投资热潮,智能家居概念股成为市场新宠。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CES)将于今年1月7日至10日在美国举行,据CES官网披露,本次展示的重点是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等智能家居产品,多款智能穿戴产品也将集体亮相。本周市场以长方照明、阳光照明、联建光电、瑞丰光电、雷曼光电为代表的智能照明概念股涨停如潮,以和晶科技、英唐智控为代表的智能家居概念股涨停启动,更多的潜力股跃跃欲试,以康耐特、长江通信、环旭电子、水晶光电代表的智能穿戴概念股,则成为智能穿戴概念股中靓丽的风景。

智能交通概述例8

中图分类号:P204 文献标识码:A

1.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近些年逐步兴起的一个新概念,关于其具体表述多种多样,各有侧重。国内知名大数据专家杨正洪教授在其著作中将智慧城市表述为:借助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将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到一个大平台上,植入智慧的理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城市运营,并优化城市的资源使用。对于测绘行业而言,测绘学界的泰斗,两院院士李德仁教授的表述更富有针对性。他认为,智慧城市是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是在数字城市的框架之下,加上物联网、云计算,实现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从而达到对人和物的感知、控制和智能服务。

2.智慧城市的发展历史

2.1 智慧城市在国际上的发展

美国是最早发展智慧城市的国家,IBM于2008年就提出了“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的概念。2009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了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他们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全市公共资源集合起来进行统一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对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来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度。

2.2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史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始于90年代的数字城市建设,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迅速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智能化的特征越来越突出。

3.测绘技术与数字城市

3.1 数字城市的概念

前文已经提过,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当中,首先要以数字城市为基础,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基本框架。所谓数字城市,是将城市的构成的诸要素进行数字化,并通过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展现出来,以实现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和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目的。

3.2 数字城市的发展历史

1992年,美国提出了构建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1998年,美国时任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随后,中国的学者认识到“数字地球”战略将是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武器,并随即召开了“数字地球”大会。之后,“数字中国”、“数字省”、“数字城市”等概念迅速普及。

3.3 测绘技术与数字城市

到了数字城市时代,测绘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测绘手段、信息处理方式更加先进,测绘成果更加多种多样。传统测绘更多的是采用小型测绘设备并依靠测绘工作者的手工劳动来完成,虽然技术成熟,但效率^低,难以适应大尺度、大数据量、宏观层面的测绘,更无法满足数据及时更新的需求。在此背景之下,航空摄影测量、遥感、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测绘技术迅速普及,测绘成果也由纸质平面地图为主向电子地图、三维地图方向发展,服务的主要对象也由专业机构转向广大民众。

4.测绘技术与物联网

4.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和物之间的信息交换,是通过各类感应器,将诸多具体实物的位置、参数、状态、变化等情况接入互联网,进行统一地控制、调度和信息交流,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的一种专用网络。

4.2 物联网的发展历史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并不晚,早在2000年以前就有人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自动售货机、视频会议、远程控制等更是早期物联网的雏形。而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则是归功于2008年“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

4.3 测绘技术与物联网

测绘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已显而易见。有些测绘工作者认为到了智慧城市时代,尤其是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是依靠传感器,测绘功能将逐步被边缘化,其实则不然。李德仁院士认为,一旦装上传感器,获取的位置、时间信息,以及将众多传感器连在一起形成的有用信息,同时也是测绘的时空机制。智慧城市要求测绘把基准从二维、三维上升到四维,在处理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地下探测手段所采集的数据时,要求测绘人对数据加工的过程更加智能化、快速化。

5.云计算

5.1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顾名思义就是在云端进行计算,云即代表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可以由分散的一群计算机集合成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分布式计算。然而,云计算又不光是分布式计算这么简单,还可以扩展资源整合方法,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在任何地方都能订制个性化的相关网络服务。

5.2 云计算的发展史

2006年,谷歌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2007年谷歌与IBM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里推广云计算计划。我国的云计算发展始于2008年,无锡云计算中心的建立是云计算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李德毅院士在2012年的云计算大会上曾经讲到,云计算经过短短五六年的发展,就已经发生了翻天地的变化,之前云里雾里,现在已经真正落地。

5.3 测绘技术与云计算

云计算的产生和发展对测绘行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产生了海量的空间数据,由GB级、TB级迅速扩大到PB级甚至EB级,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很难应对。而云计算的产生,提供了更大规模更广范围的数据处理能力,从而使服务的类型和质量都得到了质的提升。与测绘行业关系最为密切的云计算是遥感云和位置云。通过遥感云,用户无需搭建专用环境即可获取最终结果。而位置云则可以通过手机信号解算来实现室外、室内甚至地下的连续定位和导航。

6.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举例

智慧城市的建设可分为众多不同的领域,例如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家居、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能源等等。在这些应用当中,测绘的身影都是不可或缺的。举个例子,假如某地出现火情,有关部门可以迅速调用遥感卫星、地面监控设备,还可以派无人机进行探测,再通过定位,数据分析等手段迅速掌握一手资料,从而及时做好救灾部署。

结语

科技的进步是谁也阻止不了的,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测绘工作者要勇于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主动参与学科交叉,不断探索新技术、适应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测绘学科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所淘汰。

参考文献

智能交通概述例9

语言智能指学习中能够使用规范、准确、流畅的学科术语来表述.教师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在规范物理表述上起示范作用,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多动手操作增加对物理的感受,使学生“课堂中会表述,生活中会发现”,课堂中鼓励其多发言、会发言、乐表述;生活中多接触一些常见物理知识的运用,倡导多感受,将自己对物理的感受写出来,加强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例如学生回答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力成正比,和质量成反比.加速度与合力的方向一致)的概念时,往往使用F=ma公式来代替,从而忽略了加速度和合力的方向一致,不仅不利于语言智能的培养,还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又如学习“磁场”时,对“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异向电流相互排斥”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以亲身体会来加深理解.生活中,鼓励学生利用笔记的形式分析物理现象.例如电梯的运动,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和物理动感来准确的表述其中的相关运动理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学生的语言智能,及时纠正其中的“别字”、“错字”减少笔误,深入理解物理中抽象难懂的概念,将“拗口”的概念变为“全面”的理解,带动学生对物理的多读、善思,不仅可以促进语言智能的发展,还加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物理的学习也变得轻松、顺畅.

二、巧借习题训练,强化数学逻辑

数学逻辑智能指学生利用数学对各个物理量进行推导演绎,分析结果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高中物理中有许多要借用使用函数图像、几何图形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这是定量计算中必不可少的,其中数学逻辑智能的应用,帮助学生条理性地认识物理公式的演变、推导,深度理解概念巧妙解决问题.例如学习《相互作用》时,可以针对研究对象做受力分析,在分析图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坐标系,能够正确地计算出在各个方向上的合力或分力,帮助学生巧妙的计算摩擦力和压力,通过数学函数的方法验证摩擦力和压力,深入了解其中相互之间的联系;做有关“力的合成”的习题时,通过以力的两个方向和大小来建立平行四边形巧妙求合力.再如有关物理极值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几何作图、二次函数求极值、三角函数等多种形式,将物理习题演变为数学逻辑.特别是高考物理题中,数理结合是主要形式,其中图像法显得生动、直观;数学推理显得简捷、准确;数理的结合使学生一目了然,降低了物理概念的抽象难理解程度,更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当中直观、求实的美,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智能的同时,丰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设计操作实验,锻炼动手智能

实验是自然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掌握理论最有效的途径.无论是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还是探究性的家庭物理小实验,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具体的操作中,引导学生的操作规范;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学会根据理论来设计探究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来反馈理论的严密性.例如学习“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学生通过平抛仪、平抛运动显示器,相机、电子表来操作实验,强调在操作中认真思考、仔细观察,通过相机的连拍和电子表的计时,记录不同时刻平抛的图形,拉进学生与实验之间的距离,注重学生对实验的经历和操作中对物理的触摸,让学生体会仪器在操作过程中的意外处理,怎么正确的使用仪器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虽然有几个实验没有成功,但在学生的不断改进中加强了学生对仪器使用的理解,对实验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新问题,探索探究新情况,并在学习中锻炼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智能.另外还可以建立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自行制作一些课堂小实验、小发明,让学生敢于动手、乐于动手,熟练自己的操作,锻炼其智能.

四、展开合作探究,融洽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智能指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中锻炼学生与合作伙伴沟通、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之间互通有无,达到资源共享,增加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借用集体的力量来解决物理之中的疑难问题,达到优势互补.在物理的合作探究中,对于分歧要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教师要做好合作探究中学生的问题顾问,调节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人际关系.例如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让学生针对“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进行探究来设计相关的实验,在小组的讨论过程中,有的小组出现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可以让小球在光滑的面上按一定速度向上爬,看上升的高度;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做自由落体,在一定高度是下落,通过计算末速度来验证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及时的制止学生,让学生分析这两个说法的可行性,在分析中学生发现第一种是动能转化为势能,第二种是势能转化为动能,这两者都没有体现出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那么什么样的实验会使的物体时而改变动能、时而改变势能这样的“来来回回”呢?聪明的学生很快就想到了钟表的钟摆,便开始探究怎样来制作一个简单的钟摆,这时根据教师准备的材料,在相互的交流、不断的修改中终于制作了一个带有刻度的钟摆,使实验更客观、形象.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有时分歧、有时共鸣、有时互补,使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融洽,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智能交通概述例10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031-01

1 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是新兴的技术和产业概念,到目前为止,各国不同机构对智能电网给与了各种不同的定义。例如,美国电科院(EPRI)认为智能电网是由多个自动化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构成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运作。其拥有三大特点,一是电力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能过快速的响应;二是实现安全可靠灵活的信息流是运用了现代通信技术,为用户提供可靠、经济的电力服务;三是具有快速诊断、消除故障的自愈功能。欧洲技术论坛对智能电网的定义是,智能电网是集创新工具和技术、产品与服务于一体,利用高级感应、通信和控制技术,为客服的终端装置及设备提供发电、输电和配电一条龙服务,它实现了与客户的双向交换,从而提供更多信息选择、更大的能量 输出、更高的需要参与率及能源效率。

在我国对智能电网有所认识的是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国家电网认为应以特高压为骨干的,且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点的,同时各级电网之间可以相互协调发展的为统一智能电网。而南方电网认为当前智能电网的定义还处在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概念涵盖了提高电网科技含量,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点味甘供电可靠性,促进节能减排,促进新能源的利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等内容,是一项社会联动的系统工程,最终实现电网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因此,我们认为,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设备技术、控制方法、传感测量技术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从而来实现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目标。

2 智能电网的主要功能

传统电网与智能电网相比较,它们之间的优点和特征都有所不同。从功能上来看,智能电网的主要功能包括:(1)鼓励电力用户参与电力生产和进行选择性消费。提供充分的实时电价信息和多样化用电方案,促使用户主动选择电能消费方式,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时调整。(2)最大限度兼容各类分布式发电和储能,使分布式电源和集中式大型电源相互补充。(3)支持电力市场化。允许灵活进行定时间范围的预定电力交易、实时电力交易等。(4)满足电能质量需要,提供多种的质量—价格方案。(5)优化电网运营。以电网的智能化和资产管理软件深度集成为基础,使电力资源和设备得到最有效的利用。(6)抵御外界攻击。具有快速恢复能力,能够识别外界恶意攻击并加以抵御,确保供电安全。

3 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3.1 国外发展现状

智能电网将为新能源产业技术和传统的电网技术带来巨大地改变,这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同时很多的国家都以建立智能电网为目标、行动路线和投资的计划。目前,智能电网研究较为成熟的主要是美国。为升级其日益老化的电网,在提升电网可靠性、安全性,并提高用电方效率,降低用电成本,美国于本世纪初较早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概念。迄今,美国智能电网建设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根据2009年的美国经济刺激法案,美国能源部确定了两个专项投资计划,分别为“智能电网投资拨款计划”及“智能电网示范计划”,投资额分别为33.75亿美元和6.15亿美元。受此推动,2010年美国的智能电网项目的数量大幅增长,总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与美国之前的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相比较,美国近年来的智能电网项目呈现几个特点:第一,绝大多数项目都得到了政府新兴产业研究的资金支持。第二,用户侧和配网侧建设速度提速,并成为新的发展重点。第三,跨电力价值链环节综合集成项目成为主要的投资方向。第四,围绕电力价值链多个环节的并发建设成为重要的项目类型。

德国是欧洲智能电网技术发展的典型代表。德国不断加速新能源的应用范围,令其无孔不入。例如,德国提出的新能源计划是,在每个家庭的房顶上,都装上太阳能发电装置,再在庭院里建一个小型风能发电站,用它们来满足每个家庭对电和热的全部需求。德国人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在德国,一张无所不能的智能电网正在铺开。这张网建立起来之后,新能源的利用率几乎可以达到100%。

德国对智能电网有自己的认识,所谓建立智能网,也就是把所有能源产生的电量,都放在一张电网上进行传输,这张网就叫智能电网。但它又与普通电网不同,其最大的特点是,它应用了大量的IT技术,使其更像一张互联网,因此具有极强的互动性。

3.2 国内发展现状

在世界各国进行智能电网建设的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推进智能电网的发展。2009年5月21日,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了“坚强智能电网”的研究成果,并了坚强智能电网计划(2010年至2020年),如表1所示。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坚强智能电网概念: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此外,国家电网还提出了“一特四大”的电网发展战略,即以大型能源基地为依托,建设由1000kW交流和±800kW直流构成的特高压电网,形成电力“高速公路”,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将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原有的输、配电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具有可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减小对环境的影响、保证电能质量和减少电网的电能损耗等多个优点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

智能交通概述例11

1、物联网概念与原理

物联网的概念有许多,2010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附录中给出的物联网解释比较具有权威性。中国物联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邬贺铨院士对这个物联网的概念又进一步做了修正:“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需要联网的物品与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网络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应用”。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新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2、应用与技术

物联网可以以电子标签和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代码)码为基础,建立在计算机互联网基础上形成实物互联网络,其宗旨是实现全球物品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互通。物联网的系统结构由信息采集系统、PML信息服务器、产品命名服务器(ONS)和应用管理系统四部分组成。物联网通过Internet信息世界 的互联实现物理世界任何产品的互联,实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可识别任何产品,使产品成为附有动态信息的“智能产品”,并使产品信息流和物流完全同步,从而为产品信息共享提供了一个高效、快捷的网络平台。

3、物联网的发展与市场培育

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我国中长期规划《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中有重点专项研究开发“传感器及其网络”,国内不少城市和省份已大量采用传感网解决电力、交通、公安、农渔业中的“M2M”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服务。作为国家层面成立了《传感器的网络标准工作组》。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也启动了基于互联网的物联网和基于电信网的物联网的相关标准和研究课题的申报工作。在温总理关于“感知中国”的讲话后我国“物联网”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进入了高潮。

3.1 遥知矿山

3.1.1 遥知矿山的物联网的概念及目标

作为物联网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遥知矿山”是通过各种感知、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实现对真实矿山整体及相关现象的可视化、数字化及智慧化。其总体目标是:将矿山地理、地质、矿山建设、矿山生产、安全管理、产品加工与运销、矿山生态等综合信息全面数字化,将遥知技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智能计算、现代控制技术、现代信息管理等与现代采矿及矿物加工技术紧密相结合,构成矿山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联的网络,动态详尽地描述并控制矿山安全生产与运营的全过程。以高效、安全、绿色开采为目标,保证矿山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保证矿山自然环境的生态稳定。

3.1.2 遥知矿山的物联网的特征

近些年在矿山提出过许多概念,如数字矿山、矿山综合自动化、信息化矿山、智能矿山等,而”遥知矿山”是在综合了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更加具体、全面、动态、详尽地描述真实矿山。

而在物联网矿山的概念下,这些都不需要去作任何解释。这是由于物联网本身就是基于统一网络的应用;物联网本身就是要在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下实现定位的应用;物联网本身就是控制与网络一体化的应用;物联网本身就是分布式应用等等。此外,物联网还明确提出了物与物相联的概念,而在以前的数字矿山等诸多概念中,基本是人与人、人与物相联的概念为主。

3.2 遥知交通

3.2.1 打的找车不再困难

如果大部分城市90%以上的出租车装上了智能定位管理系统,每辆车的位置都清晰地现实在中央平台上。市民只需一个电话就能叫来车。系统还有同事防盗报警、定位查车、轨迹回放、广告信息等多项功能。不仅保障了司机的安全,更大大方便了乘客。

3.2.2 智能公交助力市民优先

无锡移动助力打造的“智能公交”平台将能“遥知”车辆位置、运行状况,并实现智能调度。它让车辆调度员足不出户就可以知道车辆行驶到什么位置了,车内是否出现过度拥挤,哪条线路需要增派车辆了。

4、结语

总之,由于物联网是基于现代高新技术,将感知技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智能计算、现代控制技术、现代信息管理等与现代高效生产及加工技术紧密相结合,构成现实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信息、属性相联的网络,动态详尽地描述并控制安全生产与运营的全过程。以高效、安全、绿色环保为目标,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保证自然环境的生态稳定与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田美花.基于RFID技术的生产执行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