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学资源获取途径

教学资源获取途径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09 10:23:30

教学资源获取途径

教学资源获取途径例1

获取信息的途径分析我们将获取信息的途径分为5种。大部分成教学生在产生信息需求后,首先想到的3种获取信息的途径是Internet,利用图书馆以及求助老师、同学或朋友。Internet和图书馆拥有的海量信息资源可以满足很多学生的大部分的信息需求,这也使得它们成为满足成教学生信息需求的首选的主要途径。我们的调查结果是:在164份有效问卷中,有141个学生(占86.0%)选择了“Internet”为获取信息的途径,有112个学生(占68.3%)选择了“利用图书馆”为获取信息的途径,有80个学生(占48.8%)选择了“求助老师、同学或朋友”为获取信息的途径,另外有52个学生(占31.7%)选择了“电视、广播”为获取信息的途径,有52个学生(占31.7%)选择了“自己购买书籍、期刊或杂志”为获取信息的途径,有4个学生(占2.4%)选择了其他途径。如果通过无偿的方式仍然无法满足成教学生的信息需求的话,他们会考虑采用有偿的方式吗?在164份有效问卷中,有54个学生(占32.9%)通常会采用有偿的方式,有99个学生(占60.4%)偶尔会采用有偿的方式,也就是说,有93.3%的学生会考虑通过有偿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仅有11个学生(占6.7%)在无法利用无偿方式获取信息后放弃使用有偿方式。

信息需求分析关于成教学生最关心的信息,我们的调查结果是:在164份有效问卷中,有82个学生(占50.0%)最关心的是学习考试信息,有39个学生(占23.8%)最关心的是娱乐信息,有39个学生(占23.8%)最关心的是新闻科技财经信息,以上3种情况占到97.6%,只有4个学生(占2.4%)最关心的是其他信息。我们进一步对成教学生购买书籍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在164份有效问卷中,有69个学生(占42.1%)选择购买计算机及外语考试类书籍,有45个学生(占27.4%)选择购买自学考试辅导类书籍,有42个学生(占25.6%)选择购买娱乐休闲类书籍,有54个学生(占32.9%)选择购买本学科专业书籍,另有33个学生(占20.1%)很少买书。图书馆作为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应该为满足学生的学习考试信息服务,可以根据成教学生的信息需求特点对馆内藏书做适当的调整,有针对性地满足成教学生的信息需求。

教学资源获取途径例2

知识管理是当今国际管理领域成功运作的一种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目前知识管理已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作为知识管理过程的起点,知识获取是知识管理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知识获取是从已有的知识源(包括显性知识源和隐性知识源)中得到有用知识(包括经验、事实、技巧、规律等),并用各种知识表示方法表示出来的过程。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必须学会运用知识管理策略,从浩如烟海、日趋复杂的信息海洋中获取有价值的知识。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大学生的知识获取现状,为更好地实现大学生知识的共享、应用和创新等提供参考,以进一步促进其专业成长。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大学生知识获取的能力与途径为研究对象,将辽宁科技大学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书店、图书馆等途径,广泛查阅、收集有关的论文、著作等参考资料,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围绕研究的目的、内容编制《大学生的知识管理状况调查问卷》,根据专家修改意见和预调查情况对问卷进行修正、定稿。调查问卷共发放800份,回收725份,有效673份,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6%、92.8%。

(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

能力是与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通常是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大学生能否有效识别、高效取得所需的显性和隐性知识,取决于他们的知识获取能力。在此通过大学生快捷查找学习资料情况的调查来反映他们的知识获取能力(调查结果见表1)。

从选择“有时如此”以上程度的百分比来看,72.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快捷地查找到所需的学习资料,说明大学生们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其中男大学生对此的选择比例(76.1%)大于女大学生(66.4%)。通常情况下多数男生倾向于具有外向性格,做事麻利、思维活跃的特点使他们善于抓住问题的大方向直接切入主题,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图书馆、书店等资源查找各种学习资料,而且男生更喜欢上网,相比女生更易于利用网络资源这一知识获取途径。虽然女生查找学习资料的快捷度不及男生,但做事认真、思维缜密的性格优势更利于她们提高查找资料的质量,正所谓事半功倍。

调查结果表明,25.2%的大四学生认为自己“总是”能够快捷地查找到所需的学习资料,可以认为大四学生此方面的能力最强。在完成各门课程学习任务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把获得多种学习资料的行为贯穿始终,使高年级的大学生拥有相对多的机会去发展他们的资料查找能力,从而大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能力也就自然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高。通过比较选择“有时如此”以上程度的比例可见,文科生以75.5%的比例远大于理工科生(63%),可以认为文科生获取学习资料的能力强于理工科生。理工科学生所学的主干知识基本可以从课堂教学和教材获得,且理工科的知识和信息也不像文科知识那样具有更快的更新节奏,从而培养了文科生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

2.大学生的显性知识获取途径

显性知识是指经过人的整理和组织后,可以编码化和度量,并以文字、公式、计算机程序等形式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正式的、系统化的方式(如出版物、计算机网络等)加以传播,便于其他人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我们通过调查大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方式来反映他们的显性知识获取途径。据本次调查,听课、教材、网络、人际交流、实习、社会实践等是大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见表2)。

听课是大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首要途径。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主要来源于通过课堂教学而进行的师传徒受活动,尤其对于刚入学的大一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沿袭着中学时依靠教师讲授来学习知识的习惯。调查结果显示,较多的理工科大学生通过教材获得专业知识。教科书是教师和学生展开教学活动所应参照的必备学习资料,理工专业大学生所学习的主要是反映客观事实及真理性质的知识,学习内容基本能够涵盖在教材之中,而文科生所学的知识往往要借助于听课和书本以外的其他途径来不断补充。

调查表明,不同于较多的理工科学生通过听课和教材获得专业知识,文科生通过网络和人际交流途径获得专业知识的比例均不同程度的高于理工科学生。由于文科知识中包含大量的人文社科类知识,文科生经由人际沟通与交流来增加信息量、拓宽知识面是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对于把写毕业论文、搞毕业设计、考研作为重点学习任务的大四学生来说,通过网络资源收集、整理学习资料是必须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情,致使大四学生利用网络途径获取专业知识的比例在年级特征组中最大。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通过实习和社会实践获取专业知识的百分比随着年级增高而升高。低年级大学生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而在大三、大四阶段,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专门化程度逐步加大,为了巩固、提高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认识和实践能力,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课时比重,旨在促进大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工科学生认为实习是其获得专业知识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高年级的理工科学生,到生产现场参加见习和实际操作能够极大地培养他们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以此实现所学专业知识与未来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3.大学生的隐性知识获取方式

隐性知识(或称隐含经验类知识)是与人结合在一起的经验性知识,很难编码化并将其文字化或者公式化,它们在本质上以人为载体,因此难于通过常规的方法收集,也难于通过常规的信息工具进行传播。大学生的个人学习方法、技巧属于典型的隐性知识,在此通过调查大学生的学习经验来源来反映他们的隐性知识获取方式。按照调查结果显示的百分比大小,大学生的学习经验来源依次为自己摸索、老师传授、同学交流、书籍、网络、实习、社会实践等。

男女大学生对自己摸索和老师传授两种学习经验获得方式的选择具有特异性。74.9%的男生通过自己摸索来获得学习经验,表明男生在形成适用于自己的学习经验方面更加积极主动,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而女生对“老师传授”的选择比例高达77.3%(男生仅为63.6%),可见女生在形成学习经验方面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她们比较习惯于从教师那里获得帮助。

在年级特征组中,大四学生对“同学交流”、“书籍”和“网络”方式的选择比例均为最高。毕业设计(论文)、就业、考研等是大四学生必须面对和思考的现实问题,要解决好上述问题需要大量的方法、技巧类知识作为指导和参考,这些经验性知识仅靠自己摸索和老师传授是不够的。通过同学交流可以方便沟通、及时互通有无,而书籍和网络方式具有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弥补通过人际交流获得隐性知识的不足。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选择比例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的大三、大四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要多于低年级大学生,那么高年级学生通过亲历实践活动和指导教师的传授自然积累了更多的经验类知识。另外,由于学科专业的不同,理工科学生侧重于通过到生产现场参加见习和实践来获得实际操作经验,而文科生主要依靠调研、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学习经验水平。

三、结语

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知识获取能力,且不同特征组之间的能力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男生强于女生、文科生优于理工科生,其中大四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尤为突出。

不同特征组大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有所区别。在积累学习经验方面,男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女生更习惯于从他人身上获得帮助;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高年级大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丰富高年级大学生学习经验的有效方式;理工科生侧重依靠课堂和书本获取专业知识,且重视通过实习来培养动手能力及获得操作经验,文科生把网络和人际交流作为专业知识获取途径的重要补充。

参考文献:

[1]张润彤,曹宗媛,朱晓敏.知识管理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80.

教学资源获取途径例3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203-02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流动指就一个人或一群体而言,从一种地位或社会阶级向另一种地位或社会阶级的变化。[1]根据流动的方向,社会流动可分为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是在社会分层体系中,位置上下移动,这样又可以分为向上的流动与向下的流动。本文社会流动主要指的是向上的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是社会分层的主要途径,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同时也是社会成员改变自身社会地位的主要方式之一。向上的社会流动能使社会成员从低的社会阶层上升到高的社会阶层,这意味着经济资源、权力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些社会稀有资源的获得与拥有。由于追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是正常社会个体或群体社会活动的重要动力,因此从低的社会阶层上升到高的社会阶层是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不同个体或阶层的条件不同,在向上流动过程中依靠的条件也不同。有的依靠个体或阶层所拥有的权力资本,有的依靠经济资本,有的依靠文化资本。“在我国,从社会流动的角度来看,农业劳动者阶层(即农民阶层)是流出率最低和上升流动机会最少的社会阶层。”[2]那么广大农民阶层主要靠什么资本取得向上流动的机会,实现向上流动;教育和农民向上流动又有什么样的关系?本文认为教育或文化资本的取得是农民实现社会流动的主要依赖路径。

二、农民实现社会流动的路径分析

社会流动理论认为,个体或阶层社会地位的变迁与先赋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有关。

1.权力授予关系。权力授予关系,即社会资源由国家行政权力及其一系列制度安排所配置,不同社会群体及其地位获得均受到这种关系的支配和制约。[3]在我国典型的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所造就的城乡隔离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及其相关的制度政策安排,对不同社会群体社会地位获得产生的重大影响就属于权力授予关系对群体社会流动影响的实际案例。其中户籍制度是对我国农民社会流动影响最为明显也是历时最长的一种国家制度安排。通过这种制度,国家向城市居民提供种种优于农民的待遇,如工资保障、受教育条件和机会、医疗保障及获得好的工作和向上层流动的机会。而农民以低廉的价格向城市提供生产和生存所必需的资源和资本积累,却不能分享任何成果和利益。这种制度使市民和农民明显分为两个具有较大差别的社会阶层,但却硬性规定不许农民阶层向市民阶层流动。出生于农村具有农村户口的人除了少数的升学、参军和招工等向上流动机会之外,其命运就是农村务农。因此对农民的向上流动来说,国家制度安排配置的社会资源不仅不能促进其向上的社会流动,而且还成为阻滞他们向上流动的重要因素。“而且这种制度安排还具有代际遗传性,父母的户口身份一旦确定,也就基本规定了子女的命运途径。[4]

2.市场交换关系。市场交换关系,即社会资源主要依据商品交换及其市场规划进行分配,不同群体成员的地位实现,主要依赖于市场交换关系。[5]个体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必须要有可资交换的商品或资源。拥有经济资源的个体可通过丰厚的金钱换取社会地位的提升,从一个阶层上升到更高的阶层。拥有政治资源的个体也可通过权力的运作来实现阶层的改变。而不占有这两种资源的人,只能通过人力资本的交换来获得上升途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的知识技能、劳动经验、体力等都可以像货币那样用来投资以赚取金钱,获得地位。特别是在现代化工业社会,个体取得谋生手段、获得经济社会地位的提升主要靠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劳动经验,而不再是个体健壮的体力。而人力资本的培育与获得主要途径就是教育。对农民阶层来说,根据戴建中先生等人的测量,在收入、声望、权力三种标准的测量中,农民均名列末位,[6]正属于没有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的社会阶层。他们只能依靠教育来获得向上流动的资本。相关研究也证明“相对于经济资源和组织资源而言,社会中下阶层最易获得文化技术资源”。“而教育正是个体获得文化技术资源的主要手段,其公平性远胜于其他手段”。[7]而且在农村似乎对通过教育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人给予的评价更高。在农村经常会看到通过教育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人往往会成为家长教育孩子时所提及的榜样。正因为如此,农民对教育才有一种”教育崇拜“,他们把教育看成是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而且是最公平的手段。这也是他们为什么不惜血本供子女读书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越是贫困地区越是高考状元大县的原因,也是为什么片面追求升学率打而不死的原因,也是历次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流行的原因,因为当教育不能为农民提供流动的保障,不能成为他们流动的主要依赖路径时,教育便在农民心目中失去色彩。

3.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网络,在这里有特殊涵义,即是指将人们之间亲密的和特定的社会关系视为一种社会资源,认为它是不同群体实现地位上升的依赖路径之一。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中国人是依靠人际关系的圈子来生活的,这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显著特征。在当代中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社会变迁过程中,社会关系网络作为一种资源对人们地位的升迁尤其显得不可或缺。因为过去靠国家权力和制度安排作为上升途径的群体逐渐在丧失这种特权,而完全靠市场交换来获得社会地位的制度又尚未彻底建立和健全,因此依靠社会关系网络,或叫作社会资本,就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途径。对农民阶层来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体制的建立,城乡二元分割打破,户籍制度松动,大批农民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形成中国独特的社会阶层——农民工。进城农民工的生活景况虽然总体上可能并不如城市下岗职工,但与过去比,他们的经济社会地位还是得到提升。那么这些农民工是依靠什么资源来实现流动的呢?王春光认为社会关系网络成为农民工得以流动的主要社会机制,良好的社会关系有助于农民工获得信息、经济和精神的支持和帮助,但是却难以使他们实现更大的社会地位的“跃进”和提高,这也是农民工大多停留在水平流动上的一个主要原因。[8]因此在农民工个人流动过程中,个人文化程度和技能往往是决定其向上流动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农民工要真正实现垂直的向上流动,实现社会地位的“跃进”和提高还得靠教育这条路径。总之,从当前我国社会各阶层流动的途径来看,农民阶层因为缺乏制度和政策的支持,也缺乏市场交换中金钱和权力的支持,即使是社会关系也只能帮助他们实现最初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农民要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教育是最可靠和最公平的途径。对于农村受教育者来说,教育是他们改变底层社会地位的最有力途径。

三、对当前农村教育的反思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也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行动。国家在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办学条件、普及程度、师资水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上都进行大力度的投入与改善,发展农村教育可以说是正赶上好时机。但这些政策、法令甚至行动都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来观照农村教育的。从国家的需要出发来为农村教育设定目标提供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当然对促进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同时我们不能否认的另一点是:这些政策和措施有时是“外在于”农村教育和农村社会的具体情境和受教育者的真实需要的[9],因为它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就是不断增加农村教育投入,通过改变学校的教育环境、教育设施,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增加农村教师的工资等措施来改变整体的农村教育。其实这种认识并没有深入细致地考虑农村受教育者强烈改变自身社会地位,实现向上流动的真实需求;也没有足够重视教育在农民实现社会流动与分层中的重要地位,这样就会出现农村教育中良好的政策意图带来不尽如人意的尴尬局面。其实“学校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吸引农村学生投入教育的最为主要的诱因,如果学校教育无法满足他们地位升迁和生活状况改善的需求,他们将从学校教育中退出”。[10]为了社会流动而应付考试、追求升学率,乃是家长的期望、社会的期望,是个人和群体做出教育选择的必然逻辑。[11]而那些从学校或国家角度来设定的教育目标,制定的教育政策都必须依附于这个动机才能实现。因此,农村社会中教育的落后往往并不是智力落后的结果,有时也不是物质条件落后的结果,而是农民的教育需求没有得到真正激发,教育并没有满足农民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动机的结果。未来农村教育发展应该具有底层的眼光,应该重视农民受教育者的真实需求,通过教育给农村受教育者创造更多向上流动的条件,实现他们向上流动的理想,这是农村教育政策影响农村学生和农村教育最为关键的因素。

注释:

[1](美)戴维 波普诺.社会学(第十一版)[M].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80.

[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6.

[3][5]张宛丽.非制度因素与地位获得——兼论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结构[J].社会学研究,1996,(1).

[4]李炜.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J].党政干部论坛,2004,(8).

[6]李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77.

[7]李莉.教育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8]王春光.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地位的变化[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3).

[9][10]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教学资源获取途径例4

一、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方式了解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途径

问卷对象 发放问卷 收回问卷

7—9年级学生 500份 450份

题目归类 对运动技能的认识及掌握情况

学生通常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途径

学生最想通过何种方式掌握运动技能

二、调查结果

1、学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技能情况

情况 比例 项目

自己不掌握任何运动技能 8.8%

能熟练掌握一种或多种专项运动技能 18.7% 篮球、足球、轮滑、乒乓球等

对运动技能的了解仅限于体育课上的一些测验项目 23.4% 体育课的项目

掌握一定的大众运动项目技能 49.1% 跳绳、踢毽子等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虽然能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但在运动项目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活动开展很单调,对技术要求较强的项目仅限于了解,运动技能的掌握不系统,不专业,不标准,导致学生困惑不解,徘徊不前。

2、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途径

主要途径 比例

跟家长学习、在社区活动、自学等方法掌握的运动技能。 6.9%

通过各种媒体(网络、电视等)学习的运动技能 12.5%

通过业余体育训练和兴趣特长班学习的运动技能 15%

过学校体育教学掌握了较多的运动技能 6.9%

通过以上数据表明: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课上能学到一定的运动技能,而业余体育训练只针对一小部分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我们很高兴的看到一些学生已经开始学会利用媒体、网络等各种资源学习训练。另外,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社区健身器材的利用、体育活动的增加也为中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掌握运动技能的机会。

3、学生最想通过何种途径掌握运动技能

学生最想的途径 比例

希望通过其他途径自学 3%

通过媒体学习运动技能 8.2%

通过各种特长兴趣班学习运动技能 15%

通过体育课学习运动技能 73.8%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普遍认为在体育课上学习运动技能是最有针对性、最有效的,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希望在特长班里有所提高,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业余时间少,以及鉴别理解能力有局限,只有少数学生愿意通过媒体学习运动技能,还有个别学生认为自己通过自学就能获得运动技能。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很明显的看出,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是学生获得运动技能的最主要途径。体育与其他学科一样,其学科价值主要体现在使学生学会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上。体育学科的重点应该是“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运动技能的掌握。我们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都是以运动技能教学为基础,而其他目标,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实现也都依托于这个基本要素。因此,学校体育教学也是中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最有效途径。

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任何个人能够拥有他所需的全部体育与健康资源,更没有人能够在学校期间就了解他一生所需要的全部体育与健康资源。学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一让学生去了解这些资源,但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获取资源的途径和方法。认识和了解体育与健康资源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意义,获取体育与健康资源的途径和方法,并以适当的方式去学习和运用这些方法。这样,对于青少年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4、实施建议

4.1、重视需求。体育教学中,确定运动技能领域各水平学段的具体教材内容时应充分考虑绝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接受能力。应尽量多地给学生运动技能的练习时间,教师可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进行指导。在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时应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偏废任一课程资源,特别要注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注意将一些新兴的、有趣的运动项目引入体育课堂教学。

教学资源获取途径例5

人类跨进21世纪,迎来了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与传统检索信息相比,网络信息检索空间更加广阔,检索更加快捷简便,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主流的检索信息方式。而掌握合适的信息检索途径与策略,可以使我们获取信息更加高效、准确。

一、 利用网络检索信息资源的优势

1、检索范围大。Internet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基地,在因特网上几乎可以获取任何领域的信息。利用网络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检索共享服务器上的数据库,获取世界范围内有关的信息资料,彻底打破了传统信息检索受时间、空间和资源量的限制。

2、检索速度快。由于计算机计算速度快、存储信息量大,所以大大提高了检索速度,节约了人们的检索时间。

3、检索途径多。利用网络检索信息除能提供手工检索信息的各种途径外,还能提供如数据库、专业网站、电子报刊、关键词、全文等检索途径,满足了人们检索信息的需求。

4、信息更新周期短,检索更加方便灵活。网络信息的更新是以小时甚至分钟为周期的,人们通过网络,可以随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即时互通信息,提高了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二、在网上检索信息遇到的问题

网络覆盖面广,存储量大,信息繁杂,在实际检索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例如随着网页数量的迅猛增加,简单的关键词搜索,返回的信息数量巨大,让用户无法承受;再比如一些站点在网页中大量重复某些关键字,使得容易被某些著名的搜索引擎选中,以期借此提高站点的地位,但事实上却可能没有提供任何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还有网络信息时刻变动,给用户甄别提炼信息带来一定的难度。以上问题都要求人们在信息检索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途径与策略技巧,才能使互联网成为真正有价信息交流的平台。

三、 网络信息检索的主要途径

1、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

搜索引擎俗称“网络门户”,是搜集网络信息资源最方便的入手工具。据统计,至少85%的网上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来查找信息。目前在因特网上已有数千个搜索引擎,中文搜索引擎也有100多种。利用搜索引擎可以搜索所有在网上的资源而不必预先知道资源所在的地址。搜索引擎通常有两种检索方式:一种是分类目录导航,一种是输入检索词进行匹配检索。前一种是以Yahoo!为代表的人工分类式搜索引擎,根据检索主题所属类别,逐级展开分类目录,查找分类匹配信息。后一种是基于Robot的搜索引擎,它提供对关键词、主题词或自然语言的查询,由程序自动搜索。这两种类型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各不相同,检索效果也各有差异,应根据检索内容合理选用。

2、利用网络数据库进行信息检索

数据库作为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典型应用,已经广泛的渗透到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一般而言,数据库中收录的信息资源专业性较强,主题明确,检索的相关性很高,另外数据资源在入库前进行了严格的定向筛选,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拿教育资源库为例: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http://.cn),中国基础教育网(http://),南京教育信息网(http://),中国科普博览(http://.cn)等,都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帮助。

3、利用在线图书馆检索信息资源

在线图书馆,被誉为“知识宝库、知识喷泉、校外第二课堂”, 它加快了传播信息的速度与广度,以其丰富的资源及专业的服务,提供网络教育、学习、资源检索的基本条件。 有效利用在线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导航,可以得到细致、周到、全方位的信息检索服务,获得专业、规范、准确、有用的信息。

四、 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技巧

及时获得真实、有效的网上信息是检索者的目标,检索者必须了解网上资源的组织和分布,掌握信息检索的策略和技巧,才能提高检索效率和效果。

1、分析检索内容

要想确切了解所要信息的具体情况,就必须了解该信息的信息类型(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格式(pdf、ppt、doc、xls、swf等)、检索范围(网页、标题、软件、中文、外文)、检索时间(具体年份、近几年、近几周、近几天、当天)等。

2、确定关键词

使用网络检索工具进行信息检索时,最主要的是确定关键词。在进行检索之前,应首先把检索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再为每个概念确定一个合适的关键词。如果对检索结果并不满意,建议检查输入文字有无错误,并选用不同的关键词检索。输入多个关键词检索,可以获得更多的检索结果。

3、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

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多种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检索目的来选择使用搜索引擎、目录型检索工具或者网络数据库、在线图书馆。 搜索引擎适用于检索特定的信息(如:图像、mp3、新闻等)及较为专深、具体或所属类别不明确的课题。 目录型检索工具比较适合于查找综合性、检索准确度要求较高的课题。 网络数据库、在线图书馆比较适用于专业性、准确性、权威性比较强的信息检索。

信息时代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而“信息素质”集中表现为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如何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掌握网络信息检索方法与技能,可以帮助人们快、准、全地获取所需信息,最大限度地节省查找时间,使网络信息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

参考文献:

袁亚平. 网络信息搜索引擎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趋势[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7(07)

教学资源获取途径例6

网络教学资源的组织过程和建设过程的首要步骤如何获取网络教学资源,针对各院校的实际情况,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1 “数字化”转换现有的教学资源。例如针对现有的文字资源和参考材料以及各种类型的图片等,可以使用数字扫描仪、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将其转换为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加工以及传输的“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以备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或网络教学资源库中使用。

1.2 对已有的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再次开发和规范化、标准化的处理。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高校的一些资源库中的资源绝大多数从开发商手中所购买得来,没有对这部分资源进行再开发处理,因此这部分资源不贴近院校的实际需求和真实需要,致使资源的可用性不高。并且部分资源的建设不完全符合资源建设的规范,因此对已有的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再次开发和规范化、标准化的处理是网络教学资源获取的重要途径之一。

1.3 鼓励教师自主制作。通过对教师的宣传和动员,鼓励教师把日常教学中积累、整理的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归纳总结的学生平时作业的错误以及整理的日常测试的试卷等日积月累的资料共享出来,这些资源都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总结的经验,是精华的积累,这些资源的共享是教师“隐性知识”显性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类教学资源是最切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并且对于其他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面有着不可估算的重要影响,所以应该在积累教学资源和获取教学资源时要主动地、积极地争取到这部分内容。

1.4 学生的毕业、实习产品或作品也是网络教学资源获取的重要来源之一。虽然就目前来讲教师自主制作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毕业、实习产品或作品在规范化和标准化方面来看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欠缺,但是却是真正的能够满足日常教学和日常学习的需要,其在实用性和适用性方面的优势是其他任何一种资源都无法具备的。但是这类资源的数量所占比例很少,主要受教师和学生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时间的限制。还有一部分教师出于个人考虑或其他因个人因素,不希望自己制作的优秀教学资源与他人共同分享。这就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例如可以给予那些愿意共同分享教育、教学资源的教师和学生一定的物质激励和精神奖励等来解决这些问题。

1.5 依靠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制作。院校的专业技术部门或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学校特点和教师教学的需求、学生学习的需要来进行自主开发制作网络教学资源,这也是网络教学资源的来源之一,这种途径获得的网络教学资源在实用性化和适用性方面往往会更好。

1.6 从专业开发处购买。这种方式是日前网络教学教学资源获得的最有效的途径。院校完全可以从自身实际需要出发选择、购置符合教学和学习的教学资源,以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求,增加网络教学资源的数量。

1.7 从开放的互联网络上获取教学资源。现在大多学校都设有专门的教学资源管理人员,他们的职责之一就是从互联网上搜索、收集有用的教学资源用来充实本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库或网络教学资源平台。通常情况下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采用:一是通过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检索所需要的内容或资料。二是可以选择提供下载功能的专业教学资源类网站进行固定栏目的下载,这些教育资源类网站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教育资源和教学资源的全方位的沟通和共享,如分享教学课件、课后习题和测验试卷等。目前此类网站很多而且完全免费、资源类别丰富、操作相对也比较方便但是更新速度、更新内容却大多滞后。三是利用社会性程序、软件,如twitter、维基等。可以通过这些社会性软件平台获得或者分享各学科、各领域的最新动态和信息,从而大幅度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获取效率。

2 在网络教学资源组织和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

2.1 要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集中检索功能和分布式存储。网络教学资源一应俱全,内容繁多,而且分布无序,要把这些巨大丰富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就应该完成网络教学资源的集中检索功能和分布式存储。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使用检索功能迅速地把有价值、有意义的教学资源搜寻出来。

教学资源获取途径例7

一、研究的问题

教师的专业化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是由一个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家的过程。教师专业知识被看作是教师所特有的专门知识,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抽象、概括、系统化后的信息的总和,它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占有核心地位。

我国西南地区地处边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农村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差距,因此开展针对西南地区农村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获取途径的研究就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研究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⑴西南地区农村数学教师是从哪些途径获得专业知识的?

⑵不同的获取途径对于西南地区的农村数学教师而言重要程度如何?

二、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和对象的选择

研究方法上,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访谈为辅。研究的对象是来自云南省各地的47名农村数学教师。其中女教师21人,男教师26人,教龄在1-5年的有22人,教龄在6-10年的有12人,11-15年的有12人,16年以上的有1人。

(二)研究的过程与数据的收集

1.问卷的开发

在借鉴国内外研究者[3][4][5]对于教师专业知识构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教师教育的现状与国内课程改革的实际,将教师专业知识的构成划分为: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四个部分。回顾以往研究者的研究成果[6][7],并结合西南边疆农村地区的实际,将教师专业知识的获取的主要途径归结为十项:A作为中小学学生时的经验;B工作之前接受的教育;C从教之后接受的专业培训;D学校之内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公开课、示范课等专业活动;E和同事的日常交流;F通过专家引导;G通过阅读专业书籍;H通过阅读教师教学参考资料;I通过网络查询;J通过对自身教学经验加以反思。

问卷依据受访教师的自身经历和感受,评价不同的知识来源对于不同专业知识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问卷采用五等级评定量表的方式。选择“贡献很多”的记4分;选择“有些贡献”的记3分、选择“贡献很少”的记2分、选择“没有贡献”的记1分;选择“无此经历”的记0分。

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问卷发放48份,回收47分,回收率97.9%。经过统计各个途径的得分,得到下图。

图1:西南边疆农村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获取途径得分统计图

三、研究的发现

(一)不同途径对于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影响程度

研究数据表明,对于西南地区农村数学教师而言,在教师专业知识发展途径的贡献程度上看,依照重要程度排序分别是:⑴通过对自身教学经验加以反思;⑵从教之后接受的专业培训;⑶通过教师教学参考资料;⑷有组织的专业活动;⑸通过阅读专业书籍;⑹和同事的日常交流;⑺工作之前接受的教师教育;⑻通过查询网络;⑼作为中小学学生时的经验;⑽通过专家引导。

(二)“对自身教学经验加以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知识的最重要途径

在促进四类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途径中,“对自身教学经验加以反思”均排在第一。正如巴里.波斯纳(Barry Z. Posner)所认为的那样:“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他据此提出的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8]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华人学者范良火在研究教师教学知识发展时,亦得出结论:对自身教学经验的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最主要渠道。

(三)从教后的专业培训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明显

研究结果显示,“从教之后接受的专业培训”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作用明显。在四类知识中,让教师感受收获最大的是“课程知识”,这与近年来开展针对教师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力度加大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农村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缺乏专家引领的现象比较突出

教学资源获取途径例8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多级抽样的方法,从兰州市三个区抽取316名托幼机构保教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各区根据托幼机构性质分为私立和公立,各区及不同性质托幼机构调查人数均衡。

1.2 调查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经过预调查后,指导教师对调查表进行进一步论证并评价调查表的设计,调查人员经统一培训、统一提问标准,采取现场发放、现场填写、现场收回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学校性质、学历、年龄、工龄)、急救知识获得途径、希望获得急救知识的途径及托幼保教人员面对儿童意外伤害所采取的措施。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16份,回收309份,其中有效问卷300份。300名保教人员均为女性,中位年龄为29岁;学历为本科的40名(13.33%),大专127名(42.33%),中专及中专以下133名(44.34%)。

2.2 托幼保教人员急救知识获得途径托幼保教人员急救知识获得途径主要来源是书刊、电视,公立、私立差距不明显;但通过网络途径获得急救知识的途径有明显差异,公立19.33%、私立1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希望获得急救知识的途径希望获得急救知识的途径主要有面授、书刊、媒体、电视、网络等,其中希望通过面授、电教授课的方式获得急救知识的托幼保教人员百分比明显偏高,公立42.67%,私立37.33%。见图2。

2.4 工作中遇见儿童意外伤害的首选措施公立托幼保教人员呼叫保健医占31.33%、打急救电话占30.67%,明显高于私立托幼保教人员;私立托幼保教人员自行正确处理占25.33%,明显高于公立的保教人员,公立保教人员自行正确处理的仅占10.00%。见图3。

3 讨论

3.1 托幼保教人员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较单一调查显示:私立托幼保教人员主要通过媒体、电视、书刊等途径获取急救知识,这与私立托幼机构大多是经济自支、硬件设备不齐全有关。相对而言,政府近几年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公立托幼保教机构硬件设备在不断完善。托幼保教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据调查显示,具有本科文化程度的保教人员仅有13.33%,中专及中专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4.34%,托幼保教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使托幼保教人员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较滞后,分析儿童意外伤害的能力较薄弱。信息时代,网络作为一个信息最快、容量最大的传播媒介,在调查中显示,公、私立托幼保教人员网络利用率均较低,私立托幼保教人员利用率仅占12.67%。托幼保教人员过度依赖电视、媒体,以非正规培训的途径接受急救知识。而我国的电视广播等媒体没有相对固定栏目和时段对急救常识进行宣传,只有在遇到大型灾难时(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才在短时间内针对此现象进行一些防范措施的宣传和介绍。可见,托幼保教人员获得急救知识的途径急需改善,网络可使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广。因此,要充分利用书刊、电视、媒体及网络,通过多种途径普及急救知识,宣传急救知识。

教学资源获取途径例9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所属的学习类型是不同的,但只有在信息时代才能使个性化教学和学习成为可能。新课程强调为学习者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和富有个性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而网络可以向学生提供无穷无尽的学习机会和汲取知识的环境,极有利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发展个性,极有利于教师实现向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转变。因而整合课程与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就自然成为了教育现代化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特别科学类课程)有效整合”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探寻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以实施探究学习的有效点,探寻出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途径。

三、实验研究原则

⒈适度超前原则。

⒉实践性原则。

⒊主体性原则。

四、研究途径

⒈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园网、网络教室和信息技术平台等设施和网络教育资源,寻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切入点,创设探究式学习氛围;探求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探索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⒉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向的。通过创造使试验班学生能够更充分更主动利用学校功能室浏览信息的条件,研究如何结合电子功能室展开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广度、深度和速度,使他们掌握新的探究技能,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实践精神,积极投入探究创新活动。

⒊学生获取信息最直接途径是查阅书籍资料。因此,要在推进我校图书馆实施电脑管理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发挥图书馆的真正功用,使他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完成研究项目、提高探究能力的另一片天地。

五、研究措施

⒈成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精选课题研究小组成员。

⒉加强教师特别是科学类学科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⒊确立研究对象:我校初二年级三个班作为试验班。

⒋实验周期:根据总课题组的情况确定。

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⒍收集实验资料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7.争取多方面支持:如人力、物力的支持,信息技术水平的支持和业务上的指导等。

六、研究步骤

⒈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和进一步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统一思想,明确分工,设计方案。

⒉实施阶段:执行方案,加大研究和探索力度,加强资料的采集和分析、研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修正研究方向,不断完善方案,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绩。

⒊成果总结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成果,向上级部门和总课题组汇报。

七、成果形式

教学资源获取途径例10

信息技术促使教师思想、意识、观念的现代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从纵横两个方面极大地扩展与延伸了教育的空间与时间,又从教育教学的理论、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现代的气息。信息技术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其作用力来自信息技术。

从教学规律看,信息技术都采用超文本形式,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的缺陷,具有呈现信息多种形式非线性结构的特点,符合现代教育认知规律;从教学模式看,信息技术既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又能形成相互协作学习;从教学内容看,信息技术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更具吸引力,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从教学手段看,信息技术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的格局,学校的功能和结构、教与学的功能和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信息技术使教师这个“角色”的职能更新更趋向于多元化,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要求就更高。除了具有原来的基本功外,还要具有信息技术的基本功。如编写电化教育教案、电化教育流程图;熟悉操作各种媒体;会收集、处理各种信息;会对信息资源进行及时调控、反馈等等。信息技术促使教师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师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CMAI)、网络教学手段,和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等手段,使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如我区开展的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法,以计算机为手段,做到“识字、查字、编码、打声”相结合,优化了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二、化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

1.信息的获取

教师要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有目的的主动的搜集信息,可以通过媒体、网络、书籍、报刊,或者自己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挖掘有课堂有关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应该学会与时俱进,结合社会的发展、当今的热门话题,及时的了解社会上各种与化学有关的信息与备教学所需。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只有获取了足够的信息资源,将这些资源进行积累,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比如同事之间信息的相互利用,通过邮件交流,通过教研活动,通过会议交流以及一些学术交流活动获取很多有用的信息。

2.信息的处理与加工

在做好信息获取的准备工作之后,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信息的处理和加工,因为从各种途径获取的信息不一定就可以直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有些信息可能是伪造的,有些信息是对教学过程起负面作用的。在信息获取之后,信息的处理工作首先就是信息的分析和整理。有些信息描述的非常冗长,而且不便于理解,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简化删减,变成适合自己教学和学生了解的简明扼要的信息。有些信息是有助于增强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点到为止,不宜深究,否则会使课堂的重点转移;有些信息可能不适合高中化学教学,而是高等教育所需,或者科研工作所需的,就不必要介绍等,因为化学知识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有些信息在现阶段成立,以后也不一定成立。所以信息的处理和加工尤为重要。

3.信息的输出与传递

教师在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加工之后中要学会进行信息的整合,多种信息的整合转化成适合自身教学,适合学生接受信息。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创新和利用,找出规律性、相关性,将多渠道汇总变成一种渠道直接传递给课堂、学生。信息输出的方式有多重,常见的一种方式是直接呈现,即通过教师语言直接描述或者通过课件直接展示,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直接,便捷,不需要学生思考,属于了解性知识。另一种方式是引导式呈现,教师通过将获取的某些信息进行加工后作为学生思考问题的信息来源,通过这些信息引导学生思考,或者在信息中挖掘出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知识联系,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知识牵引能力。信息输出的第三种方式是学生陈述式,学生将老师提供的信息进行整理后提取出来共同分享,以培养其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协作交流的能力 。

三、如何培养高中化学教师的信息素养

1、信息观念的形成

多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在网络上进行知识的获取,基于网络高效率的检索形式,将成为教师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途径。同时学会网络阅读和写作一体化,用多媒体上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信息技术用于实践中,在处理日常事务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电脑等多种现代方式,以形成好的信息处理习惯。学会查阅资料,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教学资源,养成良好的检索资源的习惯。

2.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教学资源获取途径例11

(1.砚山县三小 2.文山州图书馆 云南砚山 663000)

摘要:美术教学作为艺术类教学的一种,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从艺术的欣赏角度提升鉴赏能力,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原则和审美观点。本文将对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知识的获取途径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字:小学 美术教师 专业知识 获取 途径

一、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知识

    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单一的美术课转化为美术与多门学科相结合的课程。因此,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小学美术课程的发展和变化,不仅决定了小学美术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灵活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还要具备丰富的美术专业知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要具备学生观、发展观和课程观,同时要培养小学生充分了解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学会创新艺术形式,充分发挥发散思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学美术教师要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有很多种方法,如:借助图书馆资料、计算机互联网信息等,通过获取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让自己的美术课堂丰富活跃起来,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课本以外的知识。

二、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知识获取途径

    图书馆是目前知识储量非常丰富的地方,也是小学美术教师获取专业知识的必要选择。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小学美术教师获取专业知识不再局限于现有的图书馆,同时还可以查阅网络图书馆。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获取丰富的专业知识既可以通过传统图书馆实现,也可以通过网络数字图书馆来实现。

(一)从传统图书馆获取专业知识

    传统图书馆从成立到今天,在社会和校园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地位。传统图书馆具有加工性、积累性、系统性等特点。因此,从保留人类文化遗产的角度讲,传统图书馆可以起到了收集和保留的作用;从对社会发展的角度讲,传统图书馆实现了开展社会、让百姓与图书馆之间零距离接触;从信息资源的角度讲,传统图书馆具备了传递信息资源和科学情报的重要功能;从娱乐智力开发的角度看,传统图书馆的图书资料是经过大量的收集和储存的,它的存在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开阔了人们的思维。[1]根据我国传统图书馆发展的现状,按照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例如:按照教育级别分类,图书馆可分为中小学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等;按照范围大小,图书馆可分为国家图书馆和地方图书馆等。因此,传统图书馆对小学美术教育而言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美术教师从传统图书馆获取专业知识,主要有两种方式,首先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借阅的方式。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到传统图书馆办理借阅卡等,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到图书馆借阅。在借阅时,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学会利用图书馆的目录、卡片目录、索引号的利用,在借阅时,可按照著者、书名和主题来进行查阅,这些查阅的方式都可以帮助小学美术教师快速找到自己想要获取的资料和图书,节省更多的时间去展开阅读。其次,在休息期间小学美术教师可到传统图书馆的读书室开始阅读自己需要的书籍和资料。在图书馆内阅读,可以借助图书馆以下几种功能,一是充分利用传统图书馆内的特殊阅览设备,例如:缩微和视听等,这样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直接阅读图书馆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书籍。二是通过图书馆的阅览室,图书馆的阅览室是以空间存在的形式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学术研究和教法探讨的一个场所,同时阅览室会也分为开架阅览、半开架阅览、闭架阅览以及普通阅览等,当然有的图书馆还设有分科的阅览室,便于小学美术教师们按照自己的专业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除此之外,传统图书馆也会为小学美术教师们提供丰富的音像资料。这些都可以帮助小学美术教师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二)从数字图书馆获取专业知识

    数字图书馆是借助计算机技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储存的方法,在计算机这个大平台建立起来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相比较具有很多的优点,首先数字图书馆没有地域的限制,这就为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查找到数字图书馆,并浏览到各个年代、各个地方、各种类别的图书[2]。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图书馆查阅自己想要获得的专业知识。由于新课标对小学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这就需要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体系。首先专业知识方面,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在图书检索引擎、中国数图浏览器等搜索引擎中输入自己想要查阅的信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查阅专业知识的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个是在本校传统书馆内建立一个数字图书馆,将本校所有的教学资源都放在互联网上,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资源共享和下载的平台,这样小学美术教师就会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另一个是通过与其他数字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免费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学习的大门,让小学美术教师在获得本校范围内的专业知识外,还能够获取其他学校美术教学资源。其次,综合知识方面,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在数字图书馆中查阅心理学等多门课程,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综合素养。在数字图书馆中的视频教学,也可为小学美术教师们在教学道路上提供丰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数字图书馆为读者们提供更为丰富的公开课教学资源视频,在帮助小学美术教师拓展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启发式教学的作用,通过观看和参考名校名师的教学过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拓展教学方法,让自己的学生们学到更加丰富、更加宽泛的美术知识。

结语

    小学美术教师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今后提升小学美术教师素养、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综合上述方法,小学美术教师获取专业知识不仅需要从校园内图书馆有限的知识内去收集和获取,更需要借助互联网和地方图书馆的手段,才能真正获取小学美术教师想要了解和掌握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夏萍.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比较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2.

[2]陈茗君.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发展及创新[J].兰台世界.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