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11 08:20:02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例1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0264

1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基本停留在目标考核的阶段,对就业率等指标数据进行评估,对教学反馈作用不大,缺乏对教学过程和阶段的测评与监控。对于骨干课程的测评都是由学校自己完成,测评标准和结果都不具有说服力,对于骨干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成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系统中最薄弱的一环。

近年来,江苏等职业教育发达省份开始推广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对重点课程进行全省统测。山东省也即将出台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办法,学业水平测试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业水平y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点课题。近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方案(PISA)开始实施,将工作目标定位于“诊断、指导和改进”,质量监测由研制监测工具、抽取监测样本、组织统一测试、进行水平划定、监测报告等环节构成。监测工具包括纸笔测试工具和现场测试工具。中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也需要类似的检测方案,但不同于普通教育,必须要借助于行业和企业共同搭建测试平台。

加拿大对于学生学业的考核,通过统一测试完成,学生只有通过所有考试才能毕业。对学校的评估采用外评和内评两个过程。内评由阶段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构成,阶段性评估是对每门课程的评价,每门课每学期要评3~4次,评价过程是学生以不记名方式对课程进行格式化表格评价,并结合领导听评课及教师规范教学文件得出该门课程的综合评价,再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授课教师,最后是教师调整教学进程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性评估是对毕业生毕业6个月后通过电话对专业课程与就业发展进行调查,同时邀请毕业生代表与雇主代表参加学校的专业建设会议,收集反馈意见,以促进专业的发展。学校将内评报告提供给中介评价组织,最终评价结果将决定学校是否正常举办和提供办学经费。

通过上述调研,人才培养质量评估需要客观、便利的测评平台和途径,学校、教师和学生需要得到对骨干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需要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系统,构建起实时的评估、反馈、改进良性循环系统。

2研究意义

教育规划纲要在职业教育部分中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同时特别提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重点任务就是与行业和企业合作,搭建中职会计专业骨干课程评价(学业水平测试)的云平台,为全面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本文研究将利用“云平台”体现“互联网+”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实现由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分解到骨干课程的评估测试,搭建在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题库、教学资源基础上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系统,以第三方的形式免费为学校提供教学的诊断、指导和改进平台,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改”。

3具体研究内容

一是完善、细化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形成实施性骨干课程教学标准,为人才质量评估系统提供考核标准。二是每年开发2门会计专业骨干课程题库,形成课程教学标准考核内容。三是完善已有畅捷通统测云平台,实现2万名学生同时在线测试。四是针对测试结果,形成会计专业人才质量评估报告。

4研究目标

一是形成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骨干课程实施性教学标准,为课程考核提供标准。二是完善形成2万人以上并发的“云平台”测试和质量分析系统。三是形成4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骨干课程题库。

5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没有考核依据,考核标准与企业岗位要求脱节。二是课程教学考核局限于本校,没有统测方式提供参照样本。三是人才质量评估结果不能及时反馈到教学,不能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6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是在全国财经专指委的指导下,牵头成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财贸十校联盟。整合全国最优秀的十所财贸类学校教学资源,组建成立优秀的课程标准、题库开发团队。二是充分利用畅捷通公司已有的“云平台”测试系统,根据项目需要进行完善,满足2万人以上的并发测试,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在会计专业全国教学标准制定专家徐俊和陈强的指导下,开发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课程实施性教学标准,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四是利用伴学公司题库系统和已有资源,建设4门以上骨干专业课程题库,通过系统功能实现组卷。五是实施全国100所以上学校会计骨干课程的学业水平测试,形成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报告,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六是在百校会计专业骨干课程学业水平测试的基础上,健全会计专业人才质量评估系统。

7推广应用价值

第一,对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中学业水平测试工作进行有力的探索。在中等职业教育实施学业水平测试,在国内缺少案例借鉴,本项目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骨干课程开展学业水平测试探索,能为其他专业提供参考样板。第二,为行业、企业参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提供借鉴。技术技能型人才质量评估系统,需要行业和企业的深度参与,由行业和企业主导的学业水平测试,将是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协会、企业参与中等职业学校技术技能型培养的基本途径。第三,在全国财政行指委平台下,将向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推广实施。第四,集合中等职业学校组会计技能赛项优秀的企业和专家资源,整合已有会计技能赛项优秀的教学资源,利用校际统测的方式,实现每名学生都可以参加竞赛,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可以提供给其他专业的赛项借鉴,在云平台下实现“全民参与”的竞赛。第五,创新“互联网+”在职业教育的应用,在云平台实现共同测试、考核与评估,促进云平台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深层次应用,实现云课堂、云班级、云校园。第六,受益范围。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2000余名会计专业学生,以及山东省开设会计专业的近300所中等职业学校。同时辐射全国30余所全国财经专指委委员学校。

参考文献:

[1]王磊,周冀无边界:互联网+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3-4,19-20

[2]于如瑞信息化环境中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例2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8-0043-05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评估积极落实《上海市职业教育“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在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积极作用,为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的规范建设、内涵发展和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有力依据。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宏伟蓝图。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实践,理念基本完善、做法基本成熟、成效基本显现,如何应对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新挑战,如何适应现代职教体系对评估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一、做法与成效

(一)评估组织体系逐步健全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09-2013年)》指出,“建立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革,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与完善。目前,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形成政府部门开展的教育评估为主和以行业自律组织开展的交流研讨为辅的评估体系。以政府部门为主开展的评估项目,主要由上海市教委及相关处室负责政策制定,作为委托方将各类评估项目委托给受托方组织实施,受托方主要是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等相关评估机构。在行业自律组织开展的外部质量保障方面,主要由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及其他行业专业组织搭建平台供各质量保障的利益相关方交流研讨,达到促进交流学习的目的。

(二)评估项目框架体系逐步完善

上海中等职业教育评估项目以综合评估、专业评估和专项评估组成框架体系。综合评估指整体上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估,涉及职业教育软硬件等各个方面,相关项目主要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申报评估和省级检查验收评估,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色示范校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建设验收评估等。专业评估涉及职业教育专业的申报、过程监控、选优等,主要项目有上海市中高职贯通、中职-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专业申报评估和跟踪检查评估、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精品特色专业建设验收评估、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新专业备案、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新专业中期检查评估等。专项评估主要指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其他因素的评估。主要项目有部级、上海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建设验收和运行绩效评估、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行为规范示范校评估、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专项评估等。

(三)评估方法逐步成熟

在指标设计上注重被评对象参与指标设计,开展发展性的目标达成评估,综合利用目标分解法、德尔菲咨询法和综合推演法等科学设计各项评估指标,并进行多次论证和试点评估。在评估方法设计上注重根据项目要求选取不同的评估方法,一般情况下学校关注度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的项目,会采取材料集中评审、汇报答辩等形式相结合进行;一般比较微观的、量大面广的评估项目会采用通讯评审(网络评审)和实地评审(抽查)相结合。在评估结果的形成上注重定量评价和定性价值判断与描述的结合。在评估技术手段方面,探索开展远程评估,建立基础的评估项目网络数据库平台,体现评估的科学性。在专家队伍的培训和组织上,严格规范专家遴选推荐程序,建立职业教育评估专家库,既有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的专家,又有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定期开展普适性或针对评估项目的专项培训,确保专家队伍质量。

(四)“以评促建”功能初步发挥

“十二五”期间,评估工作发挥着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助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逐渐规范,内涵建设显著提升,职教吸引力逐步增强。学校普遍建立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和过程性材料归档制度,并有专人落实和监督。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评价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在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精品课程开发、精品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涌现了一大批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由此带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展示了技能培养的成效,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搭建平台。对评估结果的宣传更是扩大了职业教育的社会美誉度。

二、经验和归因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评估在“十二五”期间的稳步发展的成效显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形成了初步的经验。

(一)评估框架上注重顶层设计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评估框架注重顶层设计,从前面提到的评估总体设计上可以看出,以综合评估、专业评估和专项评估为主要内容。以专项评估为“点”,以专业评估为“线”,以综合评估为“面”,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系统的评估框架体系。整个评估框架关系到职业教育教学运行的各个方面,既注重宏观的、综合性的评估,也注重微观的、针对性的评估。在这一框架下,从学校层面、专业层面、实训层面、教师层面、课程层面、课堂层面等方面都进行外部质量监控,确保学校发展各个环节的质量都有所提升。

(二)积极吸纳国内外评估经验

学习和研究国内外先进的评估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运用到实践中是取得以上成效的又一重要原因。在上海这样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探索也为评估标准的国际化提供了平台。如国际水平的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国际化师资培训的探索、现代学徒制的试点等,这些内涵建设的国际化要求都已融入教育评估的标准,并成为标杆,发挥导向作用。同时,作为上海职业教育评估的主要实施机构,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作为“亚太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网络组织(APQN)”秘书处单位,有更多的机会吸纳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相关评估理念和做法。每年都有很多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获得“他山之石”并进行本土化探索。

(三)评估实务与评估科研结合

教育评估工作具有科研和实务的双重属性。评估实务与评估科研相结合是提高评估工作专业化的关键。在进行每项重大评估项目前,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门委托上海市教育评估院成立专门的课题组进行先期研究。除了对评估项目的实施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外,还依托课题组专家的力量,开发相应评估指标体系,研制评估实施方案,进行专家论证,组织试点评估,并修订相关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专业力量的介入确保了评估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来自社会各方的鼎力支持

职业教育是与市场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评估工作的开展与社会各方的支持密切相关。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方――行业企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区、家长和学生等,对职业教育评估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升。在一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评估项目中,教育系统外的其他政府部门(如发改委、人社局、财政局等)、相关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和职教集团的专家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的真知灼见对于项目科学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学校作为评估对象,也对评估工作积极配合,学校推荐的同行也作为评估专家以加强学习交流。相关社会媒体也为评估结果的宣传助力。正是由于社会各方的鼎力支持,才确保了上海市职业教育评估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问题和不足

教育评估在即将走过的“十二五”期间,为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大形势下,上海中等职业教育评估在评估政策、评估主体、评估内容、评估手段和评估效益五方面仍存在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评估政策:“管办评”分离与联动机制建设滞后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推进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2],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要做到明晰教育管理、自主办学、社会评价的责权利关系,要避免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就目前职业教育评估现状而言,我们认为“管办评”分离与联动稍显滞后。尤其在与经费和政策支持密切相关的立项评估和建设验收评估项目中,政府主导现象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评估项目的设立、评估专家组的确立、评估结果的审核等环节由政府及政府主导下的评估机构主导。“管、办、评”三者的地位和角色还未清晰定位。如何理清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管理主体、评估主体的各自独立的权责和某些需要共同联动的权责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二)评估主体:职业教育利益相关方作用发挥不均衡

从评估主体来看,现有的评估框架基本上由政府作为评估主体,基本保证了评估工作的公平公正性,但是职业教育利益相关方的作用发挥不均衡。首先,教育系统之外利益相关方参与稍显不足。职业教育属于专业教育,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无法被取代。在各类评估项目中虽然也会邀请部分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评估项目的实施,但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出“构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体系,发挥行业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的深度参与还有一定距离。其次,作为主要利益相关方的职业院校作为评估主体参与评估较少,虽然也有一部分优秀职业院校专家参与评估项目,但整体上他们更多的是作为评估对象进行参与。

(三)评估内容:职业教育特色不够鲜明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发展进行强化和鼓励。而目前的职业教育评估中评估内容方面职业教育特色有待进一步凸显。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处于同一个学段,但却是不同的教育类型,两者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组织以及评价模式方面的差异决定了评价内容的差异。从实际操作来看,评价内容中对学生学科学业成绩的评价大部分仍沿用传统的考试模式,实践性和操作性不强;对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素养的评价与普通高中的差异不大,不能体现行业企业特点;对课程教材改革的评价也有普通高中的色彩。因此,职业教育评估内容还存在从普通教育脱胎而来的痕迹,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的内容太少,具有可操作性的能统领不同职业教育层次的核心评价要素还未进行深入研究,这种现象需要尽快扭转。

(四)评估手段:信息采集手段动态性不强

当前职业教育评估信息采集手段分为传统的实地采集、纸质材料采集和信息化手段采集3种方式。在信息化方面,突出的问题是数据采集的动态性不强。一方面,虽然信息化采集手段已经普遍使用,但采集方法动态性不足,不利于常态化的动态监测机制的形成。若要凸显评估的常态化和时效性,必须革新信息化平台的采集方式。另一方面,近年来我们对信息技术手段在评估中的运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存在各相关部门自行开发、重复投入、互不兼容的情况,使信息数据成为孤岛难于分享,导致信息化平台运用的时效性大打折扣,同时也增加了被评学校的负担。因此,急需建立统一的具有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的现代职业教育信息管理平台,这一平台的最大特性应是方便易用,填报及时,数据整合,具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和直观分析功能。

(五)评估效益:评估工作的长效性有待发挥

经过长期的推动,中等职业教育评估工作机制初步建立。评估前注重评估方案的设计、评估指标的开发、评估专家的遴选和培训、评估对象的培训和准备等环节;评估中注重评估程序的合理性和评估过程的公平性;但评估后忽略了评估结果综合效益的发挥。尤其是当前评估跟踪反馈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对于评估后的问责、改进、奖惩等未进行优化设计。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评估的导向、诊断和鉴定等功能,推动评估对象按照评估专家反馈的评估意见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反馈。

四、建议和思考

综合以上中等职业教育评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战略构想,提出以下建议,推动中等职业教育评估朝着多元化、多维化、体系化、制度化、个性化、特色化、常态化、动态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一)多元化、多维化――落实“管办评”分离

职业教育评估要进一步推进“管办评”分离与联动机制的形成。教育行政部门集中精力专注于政策规划的顶层设计、资源的配置以及履行管理服务之责;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鼓励学校开展内部质量评估,形成自我质量保障机制,提升办学质量;第三方专业机构履行评估职责,强化评估的科学性和独立性,提供外部质量保障,更好的为人才培养服务。

在这里尤其要指出,要推动教育系统外的职业教育利益相关方作为主体参与职业教育评估。构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体系,发挥行业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行业企业协同保障机制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将行业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之一[3]。在某些专业大类探索开展以行业为主导的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评估项目,以行业企业为主体制定评估标准、设计评估流程、组织专家队伍、出具评估结果,强化教育系统外各主体的共同参与,使得人才培养质量契合市场需求。

(二)体系化、制度化――把握“两条主线”

针对目前名目繁多的评估项目,以及学校疲于应付的迎评现状,本着减负高效、整体设计的原则,应确定以政府为主的学校综合评估和以学校为主的专业评估作为逻辑主线。综合评估以学校为单位,重在考察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和基本培养质量,属于综合评价;而专业评估以专业为单位,重在考察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关注专业的软硬件实力和影响力,属于专项评价。综合评估有助于外界对学校的全方位把握,重整体实力和综合水平;专业评估则立足人才培养过程,把握学校内涵建设的基本要素。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色示范学校、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特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和一般学校)实施这两类不同侧重的评估内容,体现科学高效原则。

(三)个性化、特色化――实施职教特色分类评估

当前职业院校评估任务多、负担重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发挥评估工作的分类指导作用。加强分类指导既是从实际出发,也能切实发挥评估诊断功能。职业教育评估不能简单搞一刀切,因为职业教育运作的基本事实是不同行业对职业教育办学内容和方式的诉求有差异。如有的行业需要职业教育必须是小班化,而有的行业则要求规模效益,因此必须要根据职业教育发展实际进行分类评估。以综合评估为例,既可以按照学校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分类,又可以按照学校的专业性质分类(如艺术类、理工类、文商类等)。以专业评估为例,既可以按照专业性质分类,又可以按照专业发展阶段分类(如新设专业、校级骨干专业、省级重点专业等)。

职业教育评估必须抓住核心要素,这些要素要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属性,且是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这些核心要素能够体现现代职教体系要求的中等职业教育与高职院校、应用本科甚至专业硕士相贯通的一体化要求。因此,在评估指标体系中,这些要素将成为引领不同教育层次的指导性指标,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这些核心评价要素,把握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看到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四)动态化、常态化――构建数据平台和反馈机制

针对信息化管理评估平台存在政出多门、字段不统一、填报难度大等问题,我们认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评估手段现代化,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以教育部推行的相关学籍管理、专业设置、评估评价等数据监测平台为基础,进一步优化数据平台采集,推动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有效使用。开发省级层面统一的,融合教学运行、过程监控、分析预警等多功能的现代职业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加强职业教育评估的信息采集时效性和动态性,开发分析预警功能,学校可以直观地了解本校(或本专业)在同类学校同类专业中相关指标的相对排序,明确优势和不足,为后续改进提供方向。同时积累评估数据,为建立评估数据库做准备。

在常态数据库建成后,如何有效建立并落实评估后常规的跟踪反馈机制是目前面临的难题。首先,与数据平台结合,建立评估负面清单问责机制。把评估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学校,要求学校在一定时限内提交改进方案。评估结果和评估整改过程及后续专家组跟踪反馈等所有环节的数据在平台中进行积累。其次,建立评估信息公布制度。积极吸取国外评估经验,建立信息公开制度。不仅公布评估结果,同时公布学校自评报告、整改报告等供社会监督。以此建立常规的跟踪反馈机制,不仅有助于加快职业院校改进问题,也有助于监督评估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估的综合效益。

(五)国际化――部分高水平专业进行国际化评估探索

评估国际化是上海职业教育评估发展的趋势,与国际接轨不仅体现在职业教育办学方面,作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教育评估也不应缺少国际参照。目前上海现有的部分专业早已跨出国门,与发达国家的相关教育机构合作联合培养职业教育人才,且许多专业已有相当影响力。因此,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应根据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在部分高水平专业进行国际化评估探索,从而“以战略眼光、现念和国际视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4],初步实现从评估理念、评估目标、评估标准到组织实施方法与国际接轨。在国际化评估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要瞄准国际标准,借鉴国际经验,还必须牢记时刻与上海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相结合,将国际评估经验进行本土化实践,最终使上海的职业教育评估具有国际水平、上海特色。

参 考 文 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09-2013年)》的通知[Z].2009-09.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例3

本文系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资产评估与管理”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2005年10月国务院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阐述: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向市场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可见,“以就业为导向”不仅是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也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总的指导思想。因此,对于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也应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一、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就业定位

我国的资产评估工作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才出现的,是一个新兴行业。2004年国家为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经教育部批准,高等职业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开始对外招生。迄今为止不到十年的时间,毕业生也不过五届,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就业定位及课程体系还有不完善之处,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一)资产评估工作岗位应作为毕业五年后的奋斗目标。大部分高职院校把这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定位为资产评估工作岗位,更有某些高职院校根据本地区的资源优势把就业岗位细分为林业产权评估岗位、矿产产权评估岗位、珠宝评估岗位,等等。这些把高职资产评估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定位在资产评估工作岗位的做法是不符合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管理现状的,也超出了高职学生的能力范围,因此是不切实际的。

虽然国务院批准的评估类职业包括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评估专业)、土地评估师、房地产估价师、注册矿业权评估师、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等等。此外,产权交易所、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银行、典当行、拍卖行等各种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也都设有相应的资产评估工作岗位,但这些职业或工作岗位一般都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时间)才能取得从业资格,更有甚者,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管理现状决定了高职毕业生在毕业前无法取得上述工作岗位的从业资格证书。例如,我国注册资产评估师的报考条件中规定:取得经济类、工程类大专学历,工作满5年,其中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3年才可以报考等等,这就决定了高职毕业生在毕业后至少5~8年的时间里无法取得资产评估的从业资格证书。因此,资产评估工作岗位应作为毕业生毕业五年后的奋斗目标。

(二)资产管理工作岗位是符合现实的近期就业目标。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既包括实物资产管理,也包括财务资产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其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的管理,努力做到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企业对资产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必然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资产管理工作是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的工作岗位。高职学生经过三年的专业课学习与实践,一般都可以在在校期间通过与资产管理相关的从业资格考试,从而取得从业资格。因此,将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近期就业目标定位为企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是完全符合就业市场和毕业生能力的现实状况的。

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开设ERP课程的必要性

资产评估作为专业工具,其一项主要职能是为会计业务服务,二者的联系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日益密切。尤其在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在17项具体会计准则中大量运用,进一步加强了资产评估业务与会计业务的合作。不仅如此,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定位在资产管理岗位,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必须给予资产管理类课程足够的重视。而大部分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考试科目开设的,而对资产管理类的课程开设较少或者虽开设较多资产管理类课程,但教师及学生都没有足够重视此类课程,从而导致资产评估专业的高职毕业生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知识与技能非常差。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会计业务水平不合格的人如何能胜任资产管理的工作岗位。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专业都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财务管理类课程,如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陕西教育学院等兄弟院校的资产评估专业,但仅仅这些还是不能满足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

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信息化已普及,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资产管理人员,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前必须要熟悉管理信息化软件(ERP)。ERP的主要宗旨是将企业的各种资源(包括资金、人力、物料、设备、时间、信息、方法等)充分调配和平衡,通过信息化平台连接到一起,实现企业由相对封闭走向信息化的转变,为企业加快资金周转、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为高层管理人员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盈利水平,并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既然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初次就业岗位定位为资产管理工作岗位,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应学会ERP管理软件中与资产管理相关的模块的实务操作。不仅如此,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也应该深刻领会ERP的管理思想。为此,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需要开设ERP的相关课程,包括会计核算的信息化、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库存管理的信息化,等等。相信学生通过上述ERP相关课程的学习,在毕业后能够比较快的熟悉并胜任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的资产管理工作岗位。

三、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ERP课程的侧重点

上文已述及ERP是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是在信息化的平台上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而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近期就业岗位是资产管理,因此学生应掌握ERP管理软件中关于企业资产管理的相关知识。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ERP课程可以分为两部分:会计业务处理信息化和资产管理信息化。会计业务处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有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固定资产处理、存货核算处理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有出纳管理、往来账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等。

根据会计及资产管理业务处理的相关性,可以把上述内容分两个学期开设。在第三学期学生学完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而在第四学期学生学完成本会计之后开设ERP供应链管理课程。(图1)

根据用人单位及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往届毕业生的信息反馈,毕业生在工作中应用比较多的ERP管理软件的相关知识是账务处理、往来账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报表处理及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应侧重于账务处理、往来账管理、报表处理、固定资产管理的教与学,而在ERP供应链管理课程中则应侧重于库存管理和存货核算的教学与考核。

(作者单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例4

一、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现状

在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起步较晚,1989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资产评估管理中心的成立标志着资产评估行业的诞生。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已初具规模,它作为现代服务业介入社会经济活动愈加广泛和深入,服务领域已由传统的国有企业改制扩展为企业价值评估、不动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金融资产评估等诸多新兴产业。近两年,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对资产评估行业影响更为深远。根据国务院2014年8月12日的《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取消了注册资产评估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同年8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将取消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准入类职业资格调整为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不再实行执业准入控制,不得将职业资格证书与从事相关职业强制挂钩。这种变更是否会对资产评估行业造成影响等类似问题,已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

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发展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资产评估行业的诞生,20世纪90年代,一些院校开始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方向的专业建设。1996年,我国注册资产评估师制度的建立,促使一些本科院校将原有的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发展为资产评估专业。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高等职业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开始招生,2005年,国家教育部在高等财经院校恢复设立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目前,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在高职院校开设的较多,全国有65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该专业(该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在线”)。高职教育注重对知识应用的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在专业建设及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专业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下述三点:第一,学校对专业的定位与学生就业实际情况不符。多数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依据的是资产评估师考查的5门课程,学校的定岗目标大多锁定资产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评估机构。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进入这些机构的人数非常少,多数毕业生从事会计、财务、物管等经济管理工作。第二,资产评估专业涉及的课程种类多,范围广,在课程设置上想要囊括所有的课程非常困难,高职学生接受起来也非常困难。第三,实践技能培养方面还存在实训室建设不够完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欠缺等问题。

三、对高职资产评估专业建设的建议

1.以行业需求为突破口,明确专业定位,拓宽专业增值建设途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定位、课程设置要以行业需求为突破口,学生的目标岗位不仅仅是资产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还应包括资产管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销售公司等相关岗位。院校应加强学生关于就业方面的学习,为学生设定短期及长期职业目标。短期职业目标可以去做资产评估师助理、注册会计师助理、房地产估价师助理、也可以尝试销售、管理、财务等岗位,专科毕业后要注重补充资产评估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争取通过进一步地学习获得房地产估价师、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

2.课程设置上突出特色。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涉及经济、法律、金融、工程等学科,在开设专业课程时,我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学生也不可能在3年的时间里掌握这么多学科的知识,所以,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根据自身资源、发挥优势、准确定位。如笔者学校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该区域金融、房地产等行业都比较发达,可结合地区优势,突出企业价值评估、金融资产评估、保险评估、土地估价、房地产估价、房地产项目管理等课程。

3.开设资产评估模拟实训室,加强校内硬件实训条件建设。学校在校园内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为学生提供校内“教学办公室”;同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学生顶岗、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合作模式。在软件方面,学校除了配套教材建设及评估软件的配备以外,还要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当前,多数从事资产评估教学的教师都是从会计、经济、工程专业转过来的,除了理论知识的完善以外,教师的实践培训要跟上。

四、结语

美国评估协会将评估教育课程分为入门教育、高级教育和后续教育。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教育应属于入门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初级以上专业技能型人才,而并非是终极教育。因此,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要根据学校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行业需求,选择适应社会和评估行业现在与未来发展所需的专业进行建设。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例5

(二)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目前我国高校开展会计教学大多仍采用粉笔加黑板为主的方法,即采用教师写板书、学生记笔记或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填鸭式”会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难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出开拓创新型会计人才。要适应现代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填鸭式”为“启发式”、“互动式”,变纯“记忆型”为“思维型”、“广博型”教学。

(三)课程体系不科学,教材编写不合理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受教育体制、历史传统及民族习惯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一,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表现为继承、借鉴有余,探索创新不足。在课程改革方面往往是简单地增加课程,缺乏科学完整的体系。在教材选用上,一些院校倾向选国外原版教材,认为可以加快和国际接轨。而大多数院校在自编教材中相互照搬,在教材修改方面没有创新,缺乏科学系统的思路与方式。其二,课程之间界限划分不清,课程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现象。目前,虽然会计学课程门数较多,但在课程内容方面出现交叉和重复,如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变动成本法、短期决策等方面有重复,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在货币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等方面也有重复。

(四)师资队伍建设薄弱,职业道德教育匮乏会计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密不可分,目前很多高校会计学专业对教师的业绩考核与职称晋升过于注重论文、论著创作方面的成果,使教师对教学研究重视不够。此外,由于近年来国内外会计丑闻严重影响了会计职业界的声誉,因此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成为会计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但专业理论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却是多年来被我国高等教育所忽略的问题。实际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道德决策能力并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来提高,而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高校的会计专业开设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

二、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现状分析

专业评估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实施准入制度的一种措施。根据专业评估方案合格标准,可以衡量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若达不到指标要求则该学校就没有资格开设该专业,不能招生。所以专业质量评估在保证专业质量过程中至关重要。会计学专业评估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发展较为缓慢,存在许多问题。

(一)发展力度不够,制度规范缺乏能够与教育主管部门配合的会计行业中介机构,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民间机构,不具备全面规范会计专业评估制度的能力,要全面实施会计学专业评估必须依靠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而我国开展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工作至今只有10余年,在这段时间里教学质量评估也多停留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高校综合水平评估的层次上,而对于专业性强、办学质量控制点更准确的专业评估还未引起足够重视。虽然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把加强专业评估提到日程上来,但仍缺乏保证专业评估运行的制度体系。目前我国专业评估仅与专业教育的准入制度挂钩,不能很好地调动学校专业质量建设的积极性,往往会对学校专业质量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如果专业评估除与专业教育的准入制度挂钩外,还与其他奖惩制度挂钩,如在教育投资上,评估结论好的学校可以多拨一些教学经费,同时也可适当提高其免试推荐研究生的比例等奖励措施,这样会使学校专业质量建设更有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专业质量评估的进行。

(二)评估组织不健全,指标体系不完善我国目前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会计专业评估组织,这使得会计专业评估工作无法定期及时开展,也不能做到动态提供评估信息。此外,由于没有规范的组织,导致很多机构在选择评估指标时也各自为政。一些机构由于技术水平限制无法选择科学合理的指标,但也不排除有些机构出于某种特殊目的,放弃重要的说服力强的指标,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会计专业评估结果的失真。目前我国会计学专业评估中评估方案及其指标体系与标准主要由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学会组织制定,并由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虽然体现了权威性,但却很少有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参与,也没有征求实际用人单位的意见,缺少对各学校实际情况和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使其指标体系不能很好地衡量学校专业质量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评价不完整。

(三)理论研究匮乏,实践经验薄弱由于缺少独立的会计专业评估组织和会计专业评估的科学体系,且我国专业评估工作起步较晚,会计学专业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比较薄弱。理论研究还处在探讨和摸索阶段,实践经验更是匮乏,仅有的会计学专业评估的实践大都来自于学校综合水平评估过程中涉及到的会计学专业评估,以及重点学科评估中的会计学专业评估。但这些评估由于范围比较广泛,因而对会计学专业评估不甚细致。

三、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发展思路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例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为了落实这个战略主题,《纲要》提出了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提高教育质量,这三个“坚持”缺一不可。在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大背景下,将德育工作评估作为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估的一个专项提出,不仅能够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还能够完全凸现德育工作全面融入院校教学工作,在德育评估工作过程中最大化的体现德育工作的职业教育特色。

一、开展德育工作专项评估的必要性

(一)开展德育工作专项评估是体现国家意志、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事业,作为培养人的崇高事业,在落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中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以德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贯彻落实,就是要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就是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教育部 中央文明办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妇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9〕511号)第26条提出“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科研与评价工作。……各地要把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纳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建立健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制度和综合评价机制”。为了指导职业学校做好德育工作,教育部专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8〕7号),规范学校德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

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与经济建设的联系更为密切和直接,所培养的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初中高技能人才很快就可以服务于当地两个文明建设。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将成为骨干技术力量,作为主力军,他们理所当然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德育工作摆在了重中之重的地位。

(二)开展德育工作专项评估是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需要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采取措施以盘活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办学效益。各省市也相继按照教育部指示,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这项改革为学生构筑多种成长、成长之路,也为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弹性学制”给职业院校带来的是学业及学习形式的灵活、生源的多样、条件的宽松、学生差异性的满足;学分制则给学生提供了限选与必选课程的自主、扬长补短的驱动、升学与就业的两种选择。这种可自主发展的机制是职业院校实现“以人为本”办学思想的重要标志。2006年,教育部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5年一轮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2008年,教育部又针对中等职业教育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也强调“要把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成效作为对中等职业学校评价检查的重要内容,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规范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职业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要适应就业和岗位需求,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培训,使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为种种能力造就与培养所进行的教育过程中,无不潜藏着德育因素与资源亟待我们去发掘:如何应对严峻的社会现实对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如何面对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更加活跃、观念不断更新、精神需求丰富多彩的实际,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如何在职业院校办学进一步开放的形势下,深化德育工作向社会的延伸,以营构覆盖全社会的育人网络?一系列问题都需我们认真研究,积极思索。

因此,基于以上职业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背景,如何利用好评估的“杠杆效应”,如何在教学质量评估开展常态化的基础上强化德育工作评估,如何将德育工作评估与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有效结合等,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对于提高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质量,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切实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德育工作专项评估基本概念解析

(一)德育评估

德育评估是评估者依据一定的德育目标或德育计划,采取相应的方法,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德育活动过程的信息资料,对德育活动及其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德育评估的这一定义包含了三个基本观点。一是强调了德育评估是“对德育的价值判断”。它涉及到对德育结果的价值分析,是德育主体对作为客体的德育活动及现象所进行的价值衡量;二是德育评估的依据是德育目标或德育计划。既然德育评估是对德育的“价值判断”,它必然要涉及到价值判断的标准,有了“价值标准”,才会有价值对比和分析,才会有一个基本的依据。德育评估的“价值标准”不是由评估主体随意而定,而是由国家提出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计划所决定。德育目标和德育计划是德育评估的基本依据,它们包含了德育的价值标准在内;三是德育评估包括对“德育活动及其结果”的评估。“德育活动及其结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德育的过程即工作机制评估,二是对德育活动结果即受教育者的品德变化的评估。德育工作机制是德育活动结果的基础和保证。德育活动结果是德育工作机制的必然。

(二)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和职业教育德育工作评估

职业教育德育工作指职业院校为实现国家德育目标、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利用学校、社会等资源,所开展的规划、管理、教学、评价等活动的总称。职业教育德育工作与普通教育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第一,德育目标的职业性特征,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一般德育内容的传授,又要强调对学生进行与职业有关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心理的教育;第二,德育对象的多元性特征,职业教育生源来源多元,文化基础水平不一致,由于家庭或社会原因,给德育工作带来一定挑战;第三,德育内容的实践延伸性,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下,职业教育的环境延伸到了校园之外的真实工作场所,拓展了德育工作的内容。职业教育德育工作评估指对职业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目标、计划、过程、结果进行价值判断。

(三)德育工作专项评估

专项评估是相对于综合性评估而提出的概念,指对被评估对象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所进行的专门化的评估,如课程评估、专业评估等。德育工作专项评估,即在教学质量评估大背景下,针对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情况进行的专项评估,而非对院校教育教学的全面评估。德育工作专项评估的主要意义有以下三点:

1.此项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推动国家下发的相关德育工作的政策文件落实,作为专项评估提出,更加凸显德育工作在全面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

2.此项评估主要是在全面教学质量评估中针对德育工作的评估,专项突出评估对象是德育工作。将德育从其他评估内容中独立出来,作为专项进行评估,专业性更强,更加突出德育的重要性,更加强调德育的系统性。德育专项评估丰富和发展了德育体系的内涵和外延,必将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3.将德育工作评估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一个专项评估,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等级和分值直接融入教学质量评估,既保证了德育专项评估的全面性和权威性,又避免了重复评估的交叉性,减少学校迎评的工作量,有利于将精力集中到抓德育和教学质量上来。

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专项评估的基本思路

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之魂、之首,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专项评估定位在与教学质量评估全面融合,突出德育全面融入学校各项工作,而非“两张皮”,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评估工作理念。

(一)德育专项评估和教学质量评估一体化设计

德育工作专项评估和教学质量评估组织管理一体化。德育工作专项评估和教学质量评估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委托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组织实施。为体现德育工作多方联动的原则,组建由各职能部门、主管单位、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和评估专家等多方参与的“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专项评估专家组”,负责对院校德育工作的日常考察、督查,对学校实地抽查与确定评估等等。与参加教学质量评估的“职业院校教学指导专家组”同步开展工作。

德育工作专项评估和教学质量评估周期一体化。德育专项评估与教学质量评估全面接轨,评估周期完全一致。也就是说,教学质量评估如果五年一轮,德育工作专项评估也是五年一轮。

德育工作专项评估和教学质量评估流程一体化。德育工作专项评估与教学质量评估基本采取统一流程,包括工作目标的制定与评议、常态评估、网上评估、实地评估等环节。各个环节基本在同一时间段进行。比如实地评估环节,可采用教学质量评估专家组和德育工作专项评估专家组在同一时间进驻学校进行实地评估,针对不同的指标,同时听取汇报,开展座谈等调研,最大限度降低评估工作对学校教育教学常态的影响,减少学校迎评工作的负担,充分体现德育工作与全面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工作的融合。

德育工作专项评估和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一体化。学校德育工作专项评估等级将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学校办学质量、出具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等级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德育工作专项评估中等级为“优秀”的学校,才能获评教学质量评估“优秀”等级;只有在德育工作专项评估中等级为“良好”的学校,才能获评教学质量评估“良好”等级。

(二)以“目标达成”评估体现院校德育工作的纵向发展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而每所院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如果不考虑学校的实际条件,则很难真正做到通过评估,促使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应该在德育工作专项评估指标体系框架下,由院校自主制定德育工作近期目标,可以是三年也可以是五年。院校自订的目标的科学与否由德育工作评估专家组把关,并将专家论证意见反馈院校,完善自订的目标。此后评估周期内,每年根据院校自订的德育工作目标,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对学校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

由于不同的行业背景和专业背景,职业院校本身的差异不言而喻,因此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专项评估并非用指标体系这一把尺来测量所有的院校。通过院校自订德育工作目标实现了就是德育工作目标的多元化。即通过德育工作专项评估,使优秀的学校更加优质,合格学校达到优秀,一般性的学校达到标准。评估目标的分层,可以避免院校盲目地一味追求形式化的卓越,帮助院校找出办学的特色与不足之处,使每所学校根据自身条件,科学切实地发展。强调在德育工作专项评估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将过程和结果统一起来,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问题作出反馈,及时修正,充分发挥过程中的改进功能,将院校德育工作目标达成的实施情况与学校自订的目标进行对照,以达到真正促进院校德育工作水平提升的目的。 

 

 

四、德育工作专项评估的职业教育特色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差异不言而喻,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也各不相同,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专项评估能否具有实效性关键在于是否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因此要针对职业院校的特点制定德育工作评估的具体内容。笔者认为,在进行德育工作专项评估指标设计的过程中,应在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现状与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对德育评估内容的职业教育特色予以充分考虑,尤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德育专项评估工作中要鼓励职业院校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主要关注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创新精神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满足于现状,敢于提出疑问,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思路。第二,创新能力教育,是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和实践,培养学生具有进行创新的本领,创新能力包括具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有一定的知识面、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第三,创新素质教育,就是要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格等教育。

(二)强化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课程化建设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应在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突出职业院校学生现代人格的构建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指标体系设计中,我们特别明确,在进行德育课堂教学时,应当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教学内容的现实意义。同时为了推进职业院校的德育课改工作,乃至从整体上推进德育课程化工作,指标体系应关注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课程理念,将学校德育的各项常规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纳入课程化序列,以此整体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三)重视实践教育环节的学生德育工作

实训实习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也是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时用于学生实训实习,要有一年的时间用于顶岗实习。要求学校结合实训实习的特点和内容,抓住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和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增强学生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实训实习阶段,特别是顶岗实习阶段的德育和学生管理容易被忽视,院校要高度重视实训实习阶段,特别是顶岗实习阶段的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为此,指标体系设计时要关注实习实训期间学校德育工作机构、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重视实践教育环节德育渗透等,突出实训实习阶段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考核及评价。

(四)切实推进中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载体。国家已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必修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编写了教材及相应的教学参考书,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已纳入了德育课课程体系。因此,指标体系设计时要特别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对院校心理辅导室的配备情况,院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德数量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资格等进行考量。同时,指标体系中应包含加强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通识教育的内容,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工作部门人员、班主任职务培训纳入其中。

(五)关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途径的创新

德育工作的时代性体现在德育工作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途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择友、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能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延伸了德育工作的时空概念。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应占领网络这一平台,德育工作评估也应把院校在利用网络进行德育途径创新的实践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院校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德育内容设计成吸引人、教育人、易为学生接受的信息,供学生使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教育内容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使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利用网络的超信息量特点使德育的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具有可观性和可选择性,把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走向超时空。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网络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培养和提高他们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信息。

五、德育工作专项评估的方法探索

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专项评估采用实地常态评估和网上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一)以实地常态评估为主要形式

传统的实地评估主要是专家进驻学校进行为期一天或几天的实地考察,学校往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一方面学校为了迎评疲于奔命,另一方面,专家在短短几天的时间不一定能获取学校客观全面的资料。笔者认为,根据德育工作“润物无声”的特点,要改变以往实地评估形态,对学校进行不定期得常态评估,即德育评估专家组根据学校制订的《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等材料,在不影响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的情况下,根据需要,不定期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巡视、督查(包括听课、学生问卷、校长和教师访谈、社区调查、主管部门意见征询和用人单位调查等),时间可以是半天,也可以是校会、或大型活动的几个小时。评估专家将对每次常态评估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每学年对院校实地常态评估的情况进行总结。专家对学校常态评估的结果,将成为评估最终结论的最主要参考依据。这样在不增加学校任何负担的同时,也能为评估获取到真实有效的信息。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例7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是把按照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培养具有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会计核算以及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业务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笔者认为是不够科学的,没有考虑社会对评估与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不仅包括机电设备评估、建筑工程评估,还包括企业价值评估、珠宝首饰鉴定、文化艺术品评估、无形资产评估、金融评估、税基评估等,另外房地产估价、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土地评估、探矿采矿权评估等也应当属于资产评估的范畴。目前,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评估专业)、房地产估价师、土地评估师、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注册矿业权评估师等资产评估类职业。为社会培养各种从事资产评估职业的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但是,不同的资产评估类职业对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制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显然是不能满足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不同需求的。

2.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时间稍早于本科院校,至2005年,全国已有41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1]。这些高职院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建筑建材类高职院校(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等)、经济贸易类高职院校(广西财经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等)、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财税职业学院等)、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综合类高职院校(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高职院校在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比较短,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的人员较少,目前尚无比较系统的教学改革经验可供借鉴。

3.高职院校主要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专业课程,没有考虑主办院校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都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的,这种专业课程设置方法笔者认为是不合理的。现阶段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多数为非综合性的,一般与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不够齐全,导致部分课程难以安排。比如,一些经济贸易类和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因在建筑工程及机电设备方面没有相应的教学能力和经验,无法开设建筑工程和机电设备方面的课程,而建筑建材类和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对于财经方面的课程则往往难以开设。

4.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缺乏,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但是我国资产评估本科及以上层次专业教育招生不久。2004年,南京财经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将资产评估作为本科试点专业向教育部进行申报并且获得了批准,并已在2005年开始招生。此后,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高校也先后招收资产评估专业本科生,培养从事资产评估工作的紧缺专门人才。2004年,厦门大学积极申报并且第一个获得批准设立研究生层次的资产评估专业。厦门大学财政系资产评估专业的硕士、博士点是国内重点大学首个设立的该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点。上海财经大学在财政学硕士点下设立了资产评估方向。到2007年才会有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本科生要到2009年才能毕业,况且本科院校和资产评估事务所也需要大量的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短期内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不可能通过引进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来解决师资问题。如何尽快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每一所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的共同课题。

5.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充分保障实践性教学的顺利开展

加强实践性教学工作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的根本保障。实践性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除了要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外,还要有能够组织实践性教学的实习实训基地。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较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为了保证实践性教学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对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1.根据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结合主办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专业建设方向

由于我国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开设较晚,在产权交易、企业改制、司法实践、融资抵押、财产拍卖等活动中,迫切需要大量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业务的专门人才。高职院校要想培养能够胜任各种资产评估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建设方向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程。笔者认为:具有房地产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房地产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土地经济学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土地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发展税基评估;具有金融、保险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突出金融资产的估价、保险评估;工科院校可以凭借学科优势侧重机器设备评估,如旧机动车鉴定评估的专业内容;拥有珠宝鉴定专业的院校可以开展珠宝鉴定方面的专业建设;拥有艺术、文物和考古等专业优势的院校可以突出古董和艺术品的价值评估;具有地质和矿业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矿业权评估作为专业建设方向。

2.根据专业建设方向,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专业,其专业课程应当包括财务与管理方面的课程和资产评估方面的课程,具体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考虑专业建设方向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要到毕业工作后才有资格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就给资产评估的教育带来了冲击。虽然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但是这些考试科目却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所必需的,把这些考试科目设置成专业课程也为学生毕业后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以房地产评估与管理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除了要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把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估价案例与分析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再比如以旧机动车鉴定评估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把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考试科目:汽车原理和构造介绍、汽车性能及新技术介绍、汽车状况检查办法、汽车价值综合评定应用、二手车交易方法与技巧、汽车保险和法律知识、汽车评估基本财务知识、现场评估实习课程纳入专业课程设置也是比较合理的。

3.高职院校通过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对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兼职教师的聘请来完善师资队伍,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由于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设置比较晚,而且高校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尤其是硕士毕业生短期内不可能选择到高职院校就业,所以高职院校要想很快解决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问题是比较困难的。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逐步提高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的同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上。高职院校应当创造条件鼓励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通过考试获取与专业建设方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土地估价师等)并委派专业教师到与专业建设方向相关的评估类事务所参加社会实践,以提高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具备一定的教师素质的资产评估方面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创造条件优先引进。对于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无法完成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可以通过聘请相关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兼职教师来承担。

4.高职院校应当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主,充分利用校内已有实训设备,确保把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

根据笔者的市场调研,用人单位对于本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主要有两方面:财务和评估。笔者认为财务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校内模拟实训,评估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当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来进行。目前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2+1”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也可以尝试该模式。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可以用第一学年的时间来完成财务与管理方面的教学任务并完成财务与管理方面的校内实训,用第二学年的时间来完成资产评估方面的教学任务,用第三学年的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关事务所顶岗实践。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资产评估方面的事务所由于从业人员较少,几乎每个事务所都需要业务助理人员。高职院校可以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兼职教师的聘用结合起来,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建设方向,将相关的评估事务所建设成校外实训基地,聘请该事务所的评估师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以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例8

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时间稍早于本科院校,至2005年,全国已有41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1]。这些高职院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建筑建材类高职院校(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等)、经济贸易类高职院校(广西财经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等)、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财税职业学院等)、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综合类高职院校(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高职院校在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比较短,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的人员较少,目前尚无比较系统的教学改革经验可供借鉴。

2.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没有考虑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专业建设方向不明确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是把按照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培养具有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会计核算以及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业务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笔者认为是不够科学的,没有考虑社会对评估与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不仅包括机电设备评估、建筑工程评估,还包括企业价值评估、珠宝首饰鉴定、文化艺术品评估、无形资产评估、金融评估、税基评估等,另外房地产估价、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土地评估、探矿采矿权评估等也应当属于资产评估的范畴。目前,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评估专业)、房地产估价师、土地评估师、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注册矿业权评估师等资产评估类职业。为社会培养各种从事资产评估职业的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但是,不同的资产评估类职业对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制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显然是不能满足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不同需求的。

3.高职院校主要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专业课程,没有考虑主办院校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都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的,这种专业课程设置方法笔者认为是不合理的。现阶段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多数为非综合性的,一般与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不够齐全,导致部分课程难以安排。比如,一些经济贸易类和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因在建筑工程及机电设备方面没有相应的教学能力和经验,无法开设建筑工程和机电设备方面的课程,而建筑建材类和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对于财经方面的课程则往往难以开设。

4.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缺乏,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但是我国资产评估本科及以上层次专业教育招生不久。2004年,南京财经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将资产评估作为本科试点专业向教育部进行申报并且获得了批准,并已在2005年开始招生。此后,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高校也先后招收资产评估专业本科生,培养从事资产评估工作的紧缺专门人才。2004年,厦门大学积极申报并且第一个获得批准设立研究生层次的资产评估专业。厦门大学财政系资产评估专业的硕士、博士点是国内重点大学首个设立的该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点。上海财经大学在财政学硕士点下设立了资产评估方向。到2007年才会有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本科生要到2009年才能毕业,况且本科院校和资产评估事务所也需要大量的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短期内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不可能通过引进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来解决师资问题。如何尽快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每一所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的共同课题。

5.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充分保障实践性教学的顺利开展

加强实践性教学工作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的根本保障。实践性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除了要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外,还要有能够组织实践性教学的实习实训基地。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较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为了保证实践性教学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对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1.根据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结合主办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专业建设方向

由于我国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开设较晚,在产权交易、企业改制、司法实践、融资抵押、财产拍卖等活动中,迫切需要大量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业务的专门人才。高职院校要想培养能够胜任各种资产评估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建设方向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程。笔者认为:具有房地产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房地产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土地经济学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土地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发展税基评估;具有金融、保险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突出金融资产的估价、保险评估;工科院校可以凭借学科优势侧重机器设备评估,如旧机动车鉴定评估的专业内容;拥有珠宝鉴定专业的院校可以开展珠宝鉴定方面的专业建设;拥有艺术、文物和考古等专业优势的院校可以突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出古董和艺术品的价值评估;具有地质和矿业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矿业权评估作为专业建设方向。

2.根据专业建设方向,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专业,其专业课程应当包括财务与管理方面的课程和资产评估方面的课程,具体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考虑专业建设方向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要到毕业工作后才有资格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就给资产评估的教育带来了冲击。虽然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但是这些考试科目却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所必需的,把这些考试科目设置成专业课程也为学生毕业后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以房地产评估与管理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除了要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把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估价案例与分析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再比如以旧机动车鉴定评估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把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考试科目:汽车原理和构造介绍、汽车性能及新技术介绍、汽车状况检查办法、汽车价值综合评定应用、二手车交易方法与技巧、汽车保险和法律知识、汽车评估基本财务知识、现场评估实习课程纳入专业课程设置也是比较合理的。

3.高职院校通过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对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兼职教师的聘请来完善师资队伍,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由于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设置比较晚,而且高校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尤其是硕士毕业生短期内不可能选择到高职院校就业,所以高职院校要想很快解决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问题是比较困难的。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逐步提高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的同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上。高职院校应当创造条件鼓励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通过考试获取与专业建设方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土地估价师等)并委派专业教师到与专业建设方向相关的评估类事务所参加社会实践,以提高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具备一定的教师素质的资产评估方面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创造条件优先引进。对于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无法完成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可以通过聘请相关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兼职教师来承担。

4.高职院校应当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主,充分利用校内已有实训设备,确保把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

根据笔者的市场调研,用人单位对于本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主要有两方面:财务和评估。笔者认为财务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校内模拟实训,评估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当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来进行。目前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2+1”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也可以尝试该模式。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可以用第一学年的时间来完成财务与管理方面的教学任务并完成财务与管理方面的校内实训,用第二学年的时间来完成资产评估方面的教学任务,用第三学年的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关事务所顶岗实践。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资产评估方面的事务所由于从业人员较少,几乎每个事务所都需要业务助理人员。高职院校可以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兼职教师的聘用结合起来,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建设方向,将相关的评估事务所建设成校外实训基地,聘请该事务所的评估师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以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例9

一、 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及办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时间稍早于本科院校,至2005年,全国已有41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 这些高职院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建筑建材类高职院校(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等)、经济贸易类高职院校(广西财经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等)、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财税职业学院等)、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综合类高职院校(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高职院校在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比较短,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的人员较少,目前尚无比较系统的教学改革经验可供借鉴。

2、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没有考虑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专业建设方向不明确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是把按照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培养具有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会计核算以及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业务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笔者认为是不够科学的,没有考虑社会对评估与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不仅包括机电设备评估、建筑工程评估,还包括企业价值评估、珠宝首饰鉴定、文化艺术品评估、无形资产评估、金融评估、税基评估等,另外房地产估价、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土地评估、探矿采矿权评估等也应当属于资产评估的范畴。目前,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评估专业)、房地产估价师、土地评估师、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注册矿业权评估师等资产评估类职业。为社会培养各种从事资产评估职业的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但是,不同的资产评估类职业对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制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显然是不能满足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不同需求的。

3、高职院校主要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专业课程,没有考虑主办院校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都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的,这种专业课程设置方法笔者认为是不合理的。现阶段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多数为非综合性的,一般与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不够齐全,导致部分课程难以安排。比如,一些经济贸易类和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因在建筑工程及机电设备方面没有相应的教学能力和经验,无法开设建筑工程和机电设备方面的课程,而建筑建材类和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对于财经方面的课程则往往难以开设。

4、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缺乏,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但是我国资产评估本科及以上层次专业教育招生不久。2004年,南京财经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将资产评估作为本科试点专业向教育部进行申报并且获得了批准,并已在2005年开始招生。此后,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高校也先后招收资产评估专业本科生,培养从事资产评估工作的紧缺专门人才。2004年,厦门大学积极申报并且第一个获得批准设立研究生层次的资产评估专业。厦门大学财政系资产评估专业的硕士、博士点是国内重点大学首个设立的该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点。上海财经大学在财政学硕士点下设立了资产评估方向。到2007年才会有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本科生要到2009年才能毕业,况且本科院校和资产评估事务所也需要大量的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短期内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不可能通过引进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来解决师资问题。如何尽快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每一所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的共同课题。

5、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充分保障实践性教学的顺利开展

加强实践性教学工作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的根本保障。实践性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除了要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外,还要有能够组织实践性教学的实习实训基地。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较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为了保证实践性教学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对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1、根据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结合主办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专业建设方向

由于我国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开设较晚,在产权交易、企业改制、司法实践、融资抵押、财产拍卖等活动中,迫切需要大量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业务的专门人才。高职院校要想培养能够胜任各种资产评估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建设方向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程。笔者认为:具有房地产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房地产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土地经济学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土地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发展税基评估;具有金融、保险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突出金融资产的估价、保险评估;工科院校可以凭借学科优势侧重机器设备评估,如旧机动车鉴定评估的专业内容;拥有珠宝鉴定专业的院校可以开展珠宝鉴定方面的专业建设;拥有艺术、文物和考古等专业优势的院校可以突出古董和艺术品的价值评估;具有地质和矿业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矿业权评估作为专业建设方向。

2、根据专业建设方向,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专业,其专业课程应当包括财务与管理方面的课程和资产评估方面的课程,具体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考虑专业建设方向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要到毕业工作后才有资格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就给资产评估的教育带来了冲击。虽然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但是这些考试科目却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所必需的,把这些考试科目设置成专业课程也为学生毕业后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以房地产评估与管理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除了要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把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估价案例与分析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再比如以旧机动车鉴定评估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把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考试科目:汽车原理和构造介绍、汽车性能及新技术介绍、汽车状况检查办法、汽车价值综合评定应用、二手车交易方法与技巧、汽车保险和法律知识、汽车评估基本财务知识、现场评估实习课程纳入专业课程设置也是比较合理的。

3、高职院校通过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对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兼职教师的聘请来完善师资队伍,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例10

1.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时间稍早于本科院校,至2005年,全国已有41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1].这些高职院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建筑建材类高职院校(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等)、经济贸易类高职院校(广西财经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等)、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财税职业学院等)、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综合类高职院校(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高职院校在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比较短,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的人员较少,目前尚无比较系统的教学改革经验可供借鉴。

2.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没有考虑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专业建设方向不明确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是把按照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培养具有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会计核算以及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业务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笔者认为是不够科学的,没有考虑社会对评估与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不仅包括机电设备评估、建筑工程评估,还包括企业价值评估、珠宝首饰鉴定、文化艺术品评估、无形资产评估、金融评估、税基评估等,另外房地产估价、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土地评估、探矿采矿权评估等也应当属于资产评估的范畴。目前,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评估专业)、房地产估价师、土地评估师、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注册矿业权评估师等资产评估类职业。为社会培养各种从事资产评估职业的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但是,不同的资产评估类职业对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制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显然是不能满足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不同需求的。

3.高职院校主要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专业课程,没有考虑主办院校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都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的,这种专业课程设置方法笔者认为是不合理的。现阶段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多数为非综合性的,一般与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不够齐全,导致部分课程难以安排。比如,一些经济贸易类和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因在建筑工程及机电设备方面没有相应的教学能力和经验,无法开设建筑工程和机电设备方面的课程,而建筑建材类和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对于财经方面的课程则往往难以开设。

4.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缺乏,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但是我国资产评估本科及以上层次专业教育招生不久。2004年,南京财经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将资产评估作为本科试点专业向教育部进行申报并且获得了批准,并已在2005年开始招生。此后,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高校也先后招收资产评估专业本科生,培养从事资产评估工作的紧缺专门人才。2004年,厦门大学积极申报并且第一个获得批准设立研究生层次的资产评估专业。厦门大学财政系资产评估专业的硕士、博士点是国内重点大学首个设立的该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点。上海财经大学在财政学硕士点下设立了资产评估方向。到2007年才会有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本科生要到2009年才能毕业,况且本科院校和资产评估事务所也需要大量的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短期内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不可能通过引进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来解决师资问题。如何尽快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每一所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的共同课题。

5.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充分保障实践性教学的顺利开展

加强实践性教学工作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的根本保障。实践性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除了要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外,还要有能够组织实践性教学的实习实训基地。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较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为了保证实践性教学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对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1.根据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结合主办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专业建设方向

由于我国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开设较晚,在产权交易、企业改制、司法实践、融资抵押、财产拍卖等活动中,迫切需要大量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业务的专门人才。高职院校要想培养能够胜任各种资产评估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建设方向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程。笔者认为:具有房地产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房地产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土地经济学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土地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发展税基评估;具有金融、保险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突出金融资产的估价、保险评估;工科院校可以凭借学科优势侧重机器设备评估,如旧机动车鉴定评估的专业内容;拥有珠宝鉴定专业的院校可以开展珠宝鉴定方面的专业建设;拥有艺术、文物和考古等专业优势的院校可以突出古董和艺术品的价值评估;具有地质和矿业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矿业权评估作为专业建设方向。

2.根据专业建设方向,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专业,其专业课程应当包括财务与管理方面的课程和资产评估方面的课程,具体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考虑专业建设方向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要到毕业工作后才有资格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就给资产评估的教育带来了冲击。虽然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但是这些考试科目却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所必需的,把这些考试科目设置成专业课程也为学生毕业后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以房地产评估与管理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除了要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把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估价案例与分析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再比如以旧机动车鉴定评估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把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考试科目:汽车原理和构造介绍、汽车性能及新技术介绍、汽车状况检查办法、汽车价值综合评定应用、二手车交易方法与技巧、汽车保险和法律知识、汽车评估基本财务知识、现场评估实习课程纳入专业课程设置也是比较合理的。

3.高职院校通过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对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兼职教师的聘请来完善师资队伍,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会计专业职业评估例11

资产评估行业是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智力密集型行业,评估师在执业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对注册资产评估师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要求高等院校资产评估专业构建课程结构科学,面向应用、注重实践、讲求创新、突出个性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资产评估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点

综观我国2010年17所本科院校资产评估专业的培养目标,大致可以划分成六类:一是复合型、应用型或者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当前不同院校资产评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导,如南京财经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山东工商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武汉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河北经贸大学;二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如山东经济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湖北经济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三是复合型专门人才,如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四是应用创新型人才,如浙江财经学院;五是技能型人才,如南华工商学院;六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如广东商学院。

本文认为,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应该与时俱进,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才的需求和该专业的特点相适应,鉴于资产评估专业是一种在高度分化基础上又高度综合的专业,资产评估师在执业过程中,要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取资产价值评估的相关参数,将资产评估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创新型资产评估高级专门人才。

应用创新型资产评估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特点是:首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既要像其他本科生一样掌握一定科学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适应能力;同时又能在面向现场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体现出较强发现、提出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主要不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而是成为熟悉资产评估和现代科学知识,在第一线从事资产评估知识应用与创新的专门人才。最后,注重培养学生一定的开拓意识以及独立的人格品质、自由的精神状态、浓厚的工作兴趣、团队精神和较强交流协调的能力。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进课程体系

应用创新型资产评估人才培养,需要打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设置格局,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知识结构、应用技能和个性化需求等因素,按模块设计课程。

(一)资产评估专业职业能力开发

职业能力框架的研究方法一般包括功能分析法和投入法。运用北美CBE理论中的职业分析方法(DACUM),从资产评估公司邀请11位工作在第一线、富有经验、优秀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利用两天时间进行资产评估专业职业分析,列举资产评估职业的职业能力领域和专项技能,确定与描述本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能力。通过职业分析并反复征求相关人员意见,确定与描述包括职业道德、知识、一般技能、房地产评估、机器设备评估、无形资产评估、资源性资产评估、长期投资性资产评估、流动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资产评估报告、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金融资产评估、国际评估准则等14个能力领域和210项单项技能二维的资产评估专业职业能力图表,为资产评估教育提供纲领性文件。由于这些技能是职业团体或者工作在现场的优秀注册资产评估师经过缜密思考和讨论以及认真分析确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按图索骥”,将课程设置与能力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较少的教育成本培养出符合审计工作需要的专门人才,对高等院校资产评估专业确定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和组织教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并提供不同水平关键胜任能力清单或“菜单”,能够帮助其辨别相关学习活动,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指明方向并评估其现有的胜任能力水平,帮助其计划和提升他们的职业生涯。

在资产评估职业能力研讨成员的基础上,再吸收部分高校的专家教授,组成资产评估专业教育委员会,根据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与变化,及时对该专业方向的职业能力图表与考核要求进行修订,以确保本专业的教育不致时过境迁,适应资产评估公司工作的需要。

(二)基本能力+创新能力+多元智能

资产评估专业知识结构一般包括基础知识、应用技巧知识和专业知识,资产评估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要坚持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自主选择空间。课程体系的建构分为基本能力课程模块、创新能力训练模块、多元智能模块,三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循序渐进。1.基本能力课程模块。基本能力课程模块是基础,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应用知识、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以及跨学科知识和素质拓展的获得,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法、会计学、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资产评估学、建筑工程评估基础、机电设备评估基础、资产管理学等课程。2.创新能力训练模块。创新能力训练模块是目标,是培养学生业务操作能力,增强岗位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包括思维类训练课程、能力训练课程、方法类课程、原典课程、项目课程、第二课堂系列课程,如资产评估案例研究、微积分、哲学、国际资产评估准则等课程。创新能力训练模块主要由案例分析、模拟评估和评估实践三大部分构成。3.多元智能模块。多元智能模块是应用创新型人才个性充分发展的必要保障,如无形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不动产评估、金融资产评估、税基评估等课程。

三、改进教学方法,营造互动、竞争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方法上,“理论方法案例模拟训练”并行,以基本理论为基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分别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网上模拟实验等,注重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具体而言,在教学活动中,按照资产评估机构的组织设置分为不同的项目小组,将学生分成以10人左右为单位,组成“虚拟资产评估公司”,拟定自己的公司名称和发展战略及业务方向,利用超文本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建立一个虚拟店铺(Web主页),将机构的有关信息及业务资料输到上面。整个学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每个学生担任不同的职务并定期轮换,组织开展资产评估、案例分析、课题讨论和课后实践活动,并做成课件在课堂上现场演示。利用团队凝聚力和团队间的竞争机制,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组织现场实景式教学,如土地评估、机电设备评估,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让学生到卖出土地或机器设备交易现场观察并收集资料,开展资产评估或者验证评估结果。此外,聘请资产评估公司资深注册资产评估师为兼职教师,承担一定的理论或实践教学任务。

四、多种措施并举,促进个性化专业能力养成

除全面推行学分制、选课制外,采取多项举措发展学生的专业特长,具体包括:一是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在充分考量不同学生的性格、能力、偏好差异的基础上,确立企业价值评估、无形资产评估、机电设备评估、不动产评估、金融资产评估、税基评估等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在课外成立相应的学习兴趣小组,定期交流和开展有关问题的研究。二是开辟第二课堂。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课堂教育的延伸,第二课堂具有开放、灵活和广泛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聘请资产评估专家举行一系列的资产评估讲座等形式,以开阔学生视野。三是成立学习中心。鉴于教师居住地远离学校,除在网络上回答学生问题外,任课老师定期到指定地点与学生交流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由高年级学生辅导低年级学生。四是综合导师制。第二学期末,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偏好选择专业综合导师,其后三年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社会调查、专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等的撰写,参与老师的教科研活动。五是科研活动。鼓励、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探讨和科学研究,特别是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活动,如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校级课题等。

五、校企联盟与综合考核评价系统

我们与浙江十余家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建立了创新人才培养合作关系,采用校企合作、企业定制等多种模式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如与浙江坤元、钱江等建立的教学科研联盟、双导师制等。组织学生到资产评估机构中进行锻炼,“真枪实弹”的操作,让学生参与明确评估业务基本事项、签订业务约定书、编制评估计划、现场调查、收集评估资料、评定估算、编制和提交评估报告、工作底稿归档整个评估过程,调动学生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习成绩考核上,采取灵活多样、系统综合的考核评价方式,以检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第一,建立学生学习过程及成绩档案,综合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从学习资产评估基础课程(第四学期)开始,对每个学生建立一份学习过程和考核成绩的记录档案,详细记载学习、考核过程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不同学期的学习成绩和存在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定期将相关情况反馈给每个学生。第二,学习过程考查和学习效果考查相结合。每个学生的期末成绩由4部分组成,包括评估基础知识(占40%)、案例分析与评价(占40%)、模拟评估报告(占10%)、观点阐述(占10%)。其中评估基础知识和案例分析与评价部分的考察主要采用试卷答题的方法,重点考察学生对资产评估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模拟评估报告主要是课后完成的模拟评估项目报告,重点考察学生的总结和文字表达能力;观点阐述部分的考察主要以课堂发言为依据,重点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三,面试与笔试相结合。面试问题包括案例分析、观点陈述、设定情景的解决等,以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笔试包括平时作业、期中、期末考核等。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