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

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21 11:07:51

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

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例1

1.1污染物产生的影响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污染物有很多,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也大不相同。室内空气的污染物主要有固体颗粒、有害气体和微生物。如果考虑到微生物的传播途径,还可以将污染物分为有害气体污染物和颗粒污染物,其中颗粒污染物又包括微生物和固体颗粒。室内有害气体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苯、甲醛、二甲苯等。固体颗粒中危害人体健康是可吸入性的颗粒物;较大的粒子则能通过气管纤维和鼻毛的拦截而被除去。在人们吸烟时,烟雾中既具有悬浮的颗粒物,还有气态分子的污染物。近年来,具有放射性的氡气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因其产生的衰变物能诱发肺癌、皮肤癌的发生。室内空气污染具有污染范围大,污染物浓度低、种类多且危害性大的特点。熟知污染源会相应产生何种的污染物以及污染物之间相互反应的过程,是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从理论上来讲,控制污染源的产生是避免室内污染的最佳方式,但对于控制有害气体的污染却很难实现。

1.2空调的影响对于空调新风的清洁度和新风量的大小是处理新风问题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新型的空调设计应该充分将这两种因素考虑进去,同时提供舒适的湿度和温度,是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新风清洁度是指室外的空气在空调的作用下对室内空气产生的影响。目前,新风的过滤是主要将室外空气中附着的微生物和室外的颗粒污染物过滤掉。然而,这只是污染室内空气质量的一个小的因素。正因为如此,新风过滤对改善空气质量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1.3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影响室内温度指的是室内环境中空气的温度。温度对于调节人体的热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对人体的舒适度和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湿度是室内空气中水分的含量,湿度对于人体的温度热感和热平衡也有十分重大的作用。经过丹麦技术大学的研究表明,人体感知到的空气质量受到人体吸入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经实验结果表明:造成低湿度和全身热舒适性的原因是由室内空气污染物和室内人员数量共同确定。

1.4建筑材料产生的影响(1)氨。氨主要来自于在建筑施工中使用了混凝土外加剂。尤其是在冬天进行施工时,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加入了氨水和尿素为主要成分的混凝土防冻剂。这些防冻剂中含有大量的氨类物质,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这些外加剂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被还原成为氨气释放到空气中,造成室内氨的含量大量升高。于此同时,氨气还可能来自于室内用于装饰的增白剂中。这些氨气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2)苯类物质。苯类物质的毒性较大,在1993年时就被确认为致癌物质。苯类物质存在于各种建筑材料的有机物中,例如:在油漆中就含有大量的苯类物质,在一些劣质的家具中同样也含有。若是长期接触苯类物质会引起慢性中毒,出现失眠、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最为严重时还能使骨髓中造血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2如何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在经过调查之后显示,要想改善空气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要不断完善空调通风系统、消除造成污染的污染物的来源。从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相互关系和主要的因素来分析,提出了以下有关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具体措施。

2.1对污染源的控制减少或消除室内空气污染的最有效措施就是对污染源的控制,从理论上来说,采用低污染性的材料取代具有高污染性的材料是最理想解决室内空气污染的方法。针对已存在于室内的污染源,应该弄清楚污染源的特性和对室内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方式,采取封闭式或隔离式的方法对污染源进行处理,从而防止污染物进入室内的其他环境中。如在一些现代化的大楼中,最常见到的是具有挥发性的污染物,其控制的方法可采用隔离控制和过滤、吸附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微生物的污染,由于水分和营养是微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条件,因此,降低微生物污染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控制湿度和尘埃。也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对在施工中容易受潮的微生物和材料进行及时的清除;将有助于微生物生长的材料进行密封处理。

2.2空调的改进措施在对空调系统进行设计时,要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对新风选择要具有合理性,不能盲目进行,改进对新风的过滤处理系统;提倡新风直接进入室内的方式,减少在途径中的污染,新风所经过的途径越少,其受污染的程度越低;于此同时,还可以运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提高工作区内新风的质量,由全面向局部转化;安装能对气流进行监测的系统,保障室内良好的空气质量所需循环风量和新风量;在有特殊传染源的房间,还要安装局部排风系统。

2.3吸附净化处理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的方式处理气体的混合物,使污染物中一种或多种组分吸附于固体吸附剂的表面,从而形成分离。此方法尤其适用于室内空气中具有挥发性的氨、二氧化硫、硫化氢和氡气等气态形式的污染物。

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例2

引言

室内环境包括空气环境、热环境、湿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等多个环境要素,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是现代住宅建设的根本宗旨。从发展趋向来看,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健康问题呈日益严重之势,越来越为公众所关注。室内空气质量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一个热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健康住宅的新概念,这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之后对住宅建设的必然要求。在我国住宅建设快速发展、室内装修蓬勃兴起的今天,建筑材料和装修工程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1、室内气体主要污染物状况分析

1.1 甲醛污染因子分析

甲醛(CHCO),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其水溶液“福尔马林”可经消化道吸收,对人体健康有极大危害。当室内空气中含量为0.1mg/m3以上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0.3 mg/m3以上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0.6mg/m3以上时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再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膜、气喘;当浓度高于6.5mg/m3时,甚至可造成肺炎、肺气肿等伤害,有致癌和致畸性。通过调查发现,国内生产的装饰板材中大多使用尿醛树脂做粘合剂,这类胶粘剂的粘结强度较差,但当加入甲醛混合后其粘结强度就大大增强了。在家装时,人造板材中未完全反应掉的甲醛会缓慢的向周围环境中释放,从而造成室内环境长期超标。由于甲醛是强粘结剂和硬度剂,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到海绵填充料、涂料、油漆和胶类中,而这类产品又是家装中必不可少的。另外,房间中摆设的家具质量不合格也是导致甲醛超标的主要因素。

1.2 苯污染因子分析

苯(C6H6),为无色至浅黄色透明状液体,具有强烈芳香气味,是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一种。苯于1993年被世间卫生组织(WHO)确定为致癌物。苯的健康效应表现在血液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三个方面。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当空气中苯含量为1ug/m3时,人体一生患白血病的单位额外危险估计值为6×10-6;相应的,人体一生患白血病的单位额外值为100×10-6、10×10-6和1×10-6所对应的空气中苯含量分别为17 ug/m3、1.7 ug/m3和0.17 ug/m3(WHO)。苯大量存在于各种建筑材料的有机溶剂中,如各种油漆的添加剂和稀释剂,一些防水材料的添加剂中。在日常生活中,苯可用作装饰材料、人造板家具、粘合剂、空气消毒剂和杀虫剂的溶剂。

1.3 甲苯、二甲苯污染因子分析

甲苯(C6H6CH3),为无色透明液体,与苯的气味类似,有毒,有麻醉性,对皮肤有刺激性。二甲苯[C6H4(CH3)2]为无色易挥发透明的液体,有芳香气味,有毒。不同研究表明,可引起眼睛、鼻腔及咽喉刺激的二甲苯含量很高,至少要达到423~2 000ug/m3。空气中二甲苯的最低可感含量范围在0.6~0.16mg/m3,气味域值含量范围在0.87~8.7mg/m3。甲苯、二甲苯因常被作为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人造板家具的溶剂和粘合剂,从而造成室内环境污染,新装修的房间中能测出高含量的甲苯和二甲苯。

1.4 TVOC污染因子分析

TVOC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表现在观感效应和超敏感效应,当室内TVOC含量在200~3 000ug/m3时,如果有其他类型的曝露相互作用,则人体可能感到刺激和不适感;当室内TVOC的含量在3 000~25 000ug/m3时,人体感到不舒适;当室内TVOC的含量大于25 000ug/m3时,对人体产生毒性效应。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和生活办公用品以及家用燃料和烟草的不完全燃烧、人体排泄物;室外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等是其主要来源。

1.5 氨污染因子分析

氨(NH3)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高温时会分解成氢和氮,有还原作用。在居住环境接触氨,可造成皮肤和呼吸道、眼睛的刺激,有胸膜、咽干、咽痛、味觉、及嗅觉减退、头痛、头昏、厌食、疲劳等感觉。反复低剂量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目前调查发现,室内氨污染主要集中在结构施工中用到含氨的防冻剂的建筑中,测试结果最高值可达0.5mg/m3以上。

2、建材对室内空气污染概述

2.1 室内空气污染物质的来源

根据室内空气污染物质的形成原因和进入室内渠道的不同,室内空气污染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室内本身污染造成的;二是受室外污染的影响。

2.2.1室内污染源

(1)建筑材料:包括砖瓦、水泥、混凝土、石材等建筑材料,人造板材、涂料、油漆、粘合剂等装饰装修材料。

(2)家具和化学品:家具以及清洁剂、除臭剂、杀虫剂、化妆品等家用化学品。

(3)办公用品:复印机、空调、家电等产生的臭氧、电磁辐射等污染。

2.2.2 室外来源

包括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光化学作用、植物、环境微生物、房基地以及人为地带入室内的污染物等。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非常广泛,而且一种污染物也可能有多种来源,同一种污染源也可能产生多种污染物质。所以,系统地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物质的种类和来源,对于准确掌握各种污染物质及其形成原因、更有效地控制室内空气污染是十分必要的。

2.2 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

(1)受人为环境影响。室内空气污染是在人为环境中产生的,不是自然现象,受气候和社会条件的影响。社会条件包括社会文明程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民族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

(2)影响范围大。室内空气污染不同于特定的工矿企业的环境污染,涉及的人群数量很大,几乎包括了整个年龄组。

(3)接触时间长。人们每天在室内的时间超过全天的80%,长期持续地生活在室内空气污染的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的作用时间很长。

(4)污染物种类多。成百上千种空气污染物同时作用于人体,从固体悬浮粒子到分子状态的污染物,从放射性元素到微生物污染,它们可能发生复杂的抗拮作用或协同作用。

3、结语

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很多,但绝大多数是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所产生的.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t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建筑材料及装饰装修材料的生产厂家应抓住这个机会,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材料及装饰装修材料,适应人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金彩.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与建筑装饰材料[J]. 福建建材. 2009(01)

[2]刘守琼. 浅谈室内空气质量污染物的检测与控制[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7)

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例3

一、研究背景

1.背景介绍

家具装饰污染是室内空气的首要污染。随着人们居家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逛家具城。在家具、装饰品云集的家具城,空气质量又会如何呢?它的污染特点是怎么样的呢?对此,我们挑选了北京 “城外诚”家具城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家具城调查的主要方法是:空气质量检测和调查问卷法。

3.研究思路

(1)常规项目检测(甲醛、TVOC)

分别于2009年7月19日、7月29日、8月6日和8月12日到北京“城外诚”家具城,分展区对其室内空气污染状况进行实地检测。

(2)空气中羰基化合物检测

于2009年8月6日对家具城内6个主要展区进行羰基化合物的检测,共布设9个采样点。 (3)建议及改进措施

二、研究方法

甲醛及TVOC按照《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中的方法进行操作。

羰基化合物的采样分析方法采用美国环保局的标准方法US EPA,TO-11A进行操作。

三、结果与讨论

1.常规项目(甲醛、TVOC)检测结果分析

表1是4次采样各展区在营业时间内甲醛和TVOC浓度的平均值。从中可以看出,6个展区在营业时间内甲醛的浓度差异不大,平均超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以下简称超标)2-4倍。所有展区的TVOC平均浓度超标3倍以上,其中欧美、沙发地毯、办公展区在一个浓度水平上,超标1倍左右;儿童和餐桌餐椅区在一个水平上,超标3倍左右;饰品区TVOC的平均浓度也最高,超标在7倍以上,污染状况是最严重的。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家具城的整体污染比较严重,但各展区的污染特征和程度不同。

表中数据显示,儿童家具、餐桌餐椅、饰品展区的污染最严重。这3个展区的TVOC谱图出峰比较杂乱,且高低不同。如:儿童和餐桌展区的最高峰出在11.5min左右;而饰品展区的最高峰出在21.5min左右。他们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

由表2可以看出,在营业时间内,甲醛污染很严重。所有展区的所有点位浓度都超标,且室内的甲醛浓度远高于室外,平均值0.37mg/m3是室外浓度0.02mg/m3的近20倍。

根据表3可以得出,所有展区TVOC均有超标的情况出现,29个样品中有27个超标,总超标率达到93.1%,6个展区中有4个展区的样品超标率是100%。家具城室内整体浓度为2.66mg/m3。超标3倍以上。最严重的出现在饰品展区,最大值达到7.98mg/m3,超标12倍。数据波动最大的是儿童家具展区,最大值超标近12倍,最小值超标约30%。虽然TVOC的超标率小于甲醛,但从超标倍数的角度来看,TVOC是家具城内的首要污染。

2.羰基化合物检测结果分析

在空气中,羰基化合物虽然含量较少,但种类很多。在一定浓度时对人体的危害尚未完全研究清楚,因此是决不可忽视的。

如表4,总羰基化合物在室外浓度为132.51μg/m3,而在家具城内的平均浓度达到了782.01μ/m3,是室外的近6倍。

各展区的总羰基化合物的污染程度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欧美家具区、办公家具区、儿童家具区、餐桌餐椅区、饰品展区、沙发地毯区。

绝大部分展区(包括室外)甲醛的含量在羰基化合物中最高,但沙发地毯和饰品展区例外,此二者的乙醛浓度最高。说明家具城里浓度最高的两种羟基化合物是甲醛和乙醛。

由表5中可见,本项研究的家具城室内各羰基化合物浓度与一般办公环境作对比浓度有相当大的差异。办公环境中总羰基化合物的浓度是63.1μg/m3,而在家具城中的平均浓度为782.0μg/m3,是办公环境中浓度的12倍以上:甲醛浓度是办公室中的14倍;乙醛是办公室中的33倍:异丁烯醛、甲乙酮、正丁醛是其近23倍:己醛约是其7.5倍。

与北京市大气中的羰基化合物相比,家具城内除丁烯醛和对甲基苯甲醛浓度低于检测线外,其他物质浓度都远远高于室外大气。

四、结论与建议

1.主要结论

(1)家具城室内空气整体污染水平高,个别展区(如饰品展区)污染物组成复杂。TvOC和甲醛是家具城内的首要污染物。二者无论从超标率还是浓度方面都很高。

(2)在污染物种类方面,不同展区是有相似之处的(有个别例外)。在正常营业阶段污染程度减轻,但污染物的分布和组成与开门前是基本不变的。

(3)在浓度日变化方面,规律也不同。以饰品和儿童区为例:饰品展区的TvOC浓度一直下降,而儿童展区浓度是围绕一个浓度值波动。

(4)通风和设备大换气对去除污染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无法将所有污染物降到标准线以下,且营业后污染物浓度还有回升,因此尚需改进。

(5)家具城内的羰基化合物浓度远高于其他典型环境,污染程度严重。在组成上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家具城内的羰基化合物中各物质所占比重也不同。

2.主要建议

(1)在前文中发现,家具城虽然安装了大型换气设备且每天都开启,但是效果不好,污染物依然存在严重超标。所以,建议采取增加通风口数量、加大设备功率等措施提高设备的换气效率,更高效地缓解污染。

(2)家具城的主要污染源无疑是来自展销的家具,因此,严格审核进驻厂家所产家具的质量情况可以阻止不合格的产品在此销售,不仅缓解空气污染,还使顾客能够健康居家。

(3)管理应该更加人性化,定期对污染物进行抽样检测;询问、检查从业人员健康情况,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对空气进行监测。

(4)研究结果表明,家具城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室内空气标准。目前国际上也没有非常成熟可行的办法可以完全解决此污染问题,因此建议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家具城这类特殊行业的室内空气标准。

【参考文献】

1.GB/T18883-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2.Weng M,Zhu L,Yang K ec a1,Levels andhealth risks of carbonyl compounds in selected pub一1ic places in Hangzhou,China,J Hazard Mater,2009,164(2―3):700―706

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例4

1.1计算模型与网格图1给出了本文计算的超声速燃烧室模型,In-jector1为氢气喷射位置;Injector2为乙烯喷射位置。本文针对该模型,对氢、乙烯超声速燃烧室分别进行了三维、二维燃烧流场数值模拟,计算网格为结构化网格,网格在壁面、燃料喷孔、突扩台阶、凹槽处进行局部加密。为了便于划分三维模型网格,将圆形燃料喷孔处理成等面积方孔。

1.2计算方法及边界条件计算中控制方程采用可压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及组分方程,对流通量选取AUSM分裂格式,粘性通量计算采用基于Gauss定理的中心格式,湍流模型选取Realizablek-ε模型。化学反应模型分别采用文献[6]中的H2/O2体系七组分八步有限速率反应模型和文献[7]中的C2H4/O2体系六组分三步有限速率反应模型;计算中考虑工质变比热的影响。进口边界:给定来流总压、静压、总温及工质组分;出口边界:核心区为超声速流动,对原始变量采用一阶精度外推,出口背压设定为一个大气压;壁面边界:采用无滑移、绝热、完全非催化及零压力梯度壁面条件;喷孔出口边界:所有喷孔均取音速喷射条件,给定总温、总压、静压及工质组分。

1.3计算状态说明基于实验状态参数,完成了模拟飞行马赫数4.0条件下纯净空气和各种污染空气来流下氢、乙烯燃料超声速燃烧室数值计算。各计算状态的燃烧室进口来流状态参数如表1所示。对于氢燃料,计算了当量油气比Φ=0.42时H2O和CO2污染组分对氢燃料超声速燃烧燃烧室性能的影响;对于乙烯燃料,计算了当量油气比Φ=0.57条件下H2O和CO2污染组分对乙烯燃料超声速燃烧燃烧室性能的影响。其中污染水平并不局限于Ma=4条件,考察的H2O污染水平有7.5%、17.5%,CO2污染水平为7.5%,均为摩尔百分比。

2结果分析与讨论

2.1针对氢燃料的计算结果与分析图2a)和图2b)分别给出了计算得到的纯净空气和含H2O污染空气来流下燃烧室壁面压力分布对比,图中给出了相应的试验测量值。总体而言,计算得到的壁面压力与试验值比较接近,两者反映的不同H2O污染水平对燃烧室壁面压力影响的趋势是一致的,计算结果能较好地分辨出H2O污染组分对氢燃料燃烧室性能的影响。从图中可见,计算得到的壁压值与试验值均是在纯净空气下最高,含7.5%H2O污染空气下次之,而含17.5%H2O污染空气下最低,说明H2O污染组分对燃烧诱导压升具有抑制作用;对于上壁面的压力爬升段(X/L<0.4),相对于纯净空气来流,试验得到的含7.5%H2O、17.5%H2O污染来流燃烧诱导压升大约分别下降9%和24%,显示出H2O污染组分对燃烧的非线性抑制影响。图3a)和图3b)分别给出了计算得到的纯净空气和含H2O/CO2污染空气来流下燃烧室壁面压力分布对比,图中给出了相应的试验测量值。总体而言,计算得到的壁面压力与试验值比较接近,两者反映出的不同H2O、CO2及其组合污染对氢燃料燃烧室壁面压力影响的趋势是一致的,计算结果能较好地分辨出H2O、CO2污染组分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从图中可见,相对与纯净空气来流状态,添加H2O、CO2污染组分及其组合会引起燃烧室壁压不同程度下降,反映出H2O、CO2污染组分对燃烧诱导压升具有抑制作用。

相对于含7.5%H2O污染空气来流状态,含7.5%CO2污染空气来流下的燃烧室壁面压力更低,说明在本文研究条件下CO2污染组分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相同H2O污染水平条件下继续添加CO2污染组分会使壁面压力进一步下降,这与试验结果反映的趋势是一致的。对于上壁面的压力爬升段(X/L<0.4),相对于纯净空气来流,试验得到的含7.5%H2O、含7.5%CO2污染来流燃烧诱导压升大约分别下降9%和23%。图4和图5分别给出了计算得到的五种工况条件下一维质量加权的总温和燃烧效率沿流向分布的对比图。从图4中可以看到,纯净空气来流下的总温和温升最大,而含7.5%CO2、7.5%H2O、17.5%H2O、7.5%H2O+7.5%CO2污染空气来流下的总温和温升依次降低。从图5中可以看到,纯净空气来流下的燃烧效率最高,而含7.5%H2O、7.5%CO2、17.5%H2O、7.5%H2O+7.5%CO2污染空气来流下的燃烧效率依次降低。

可见,来流试验空气中存在H2O和CO2污染组分降低了燃烧温升和燃烧效率,从热力学角度来看,相对于N2、H2O和CO2的比热容相对较高,因此在相同释热量情况下降低了燃烧温升,进而降低了燃烧诱导压升;而CO2组分的摩尔比热容要比H2O的要大,因此在相同污染水平下CO2污染组分造成的燃烧温升下降、燃烧效率下降更大。计算结果显示,相对于纯净空气来流,含7.5%H2O、7.5%CO2、17.5%H2O、7.5%H2O+7.5%CO2污染空气来流下的燃烧效率依次降低6.8%、9.7%、11.9%、13.2%。图6给出了计算得到的五种工况下一维质量加权马赫数沿流向的分布曲线。可见,纯净空气来流条件下马赫数最小,在隔离段出口出现亚音速区域燃烧室处于亚声速燃烧模态,说明燃烧释热引起的热壅塞较为强烈,这与纯净空气来流条件下燃烧效率最高是相对应的;而在含7.5%H2O、7.5%CO217.5%H2O、7.5%H2O+7.5%CO2污染空气来流下燃烧室沿程马赫数呈依次增大趋势,燃烧室处于超声速燃烧模态。

因此,H2O和CO2污染组分的存在会改变燃烧室的工作模态。总体而言,相对于纯净空气来流,含H2O、CO的污染空气来流降低了氢燃料超声速燃烧室性能表现在总温升、燃烧效率等参数的下降。2.2针对乙烯燃料的计算结果与分析图7a)和图7b)分别给出了计算得到的纯净空气和含H2O/CO2污染空气来流下燃烧室壁面压力分布对比,图中给出了相应的试验测量值。总体而言,计算得到的壁面压力与试验值比较接近,两者反映的不同污染水平对燃烧室上、下壁压影响的趋势是一致的,计算结果能较好的分辨出不同污染水平对乙烯燃料燃烧室流场的影响。壁面压力第一、三个测点分别为隔离段进、出口处,从图7a)中可以看到,三个状态下的乙烯燃烧诱导压力均有显著升高并且向上游传播进入隔离段内一定距离,壁面压力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均是在纯净空气下最高,含7.5%H2O污染空气下次之,而含7.5%H2O+7.5%CO2污染空气下最低,可见添加H2O、H2O+CO2对乙烯燃料超音速燃烧室的燃烧诱导压升同样具有一致作用,这与氢燃料时是一致的。对于上壁面压力爬升段(X/L<0.40),相对于纯净空气来流,试验测得的含7.5%H2O和含7.5%H2O+7.5%CO2污染来流的燃烧室壁面压力大约分别下降6.47%和7.81%,可见在污染组分H2O的基础上继续添加污染组分CO2,会引起壁压的继续下降。图8和图9分别给出了计算得到的三种工况条件下一维质量加权的总温和燃烧效率沿流向方向各截面分布对比。从图8、图9中可以看到,纯净空气来流下的总温升和燃烧效率最大,7.5%H2O、7.5%H2O+7.5%CO2污染空气来流下的总温升和燃烧效率依次降低。

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例5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2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人生活和工作于室内的时间越来越长。随着自动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等的普遍使用,一些发达国家的居民在室内度过的时间甚至超过了90%以上,室内环境实际上已成为人们最直接和最经常的处身环境。因此,室内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而每日大多时间处于家具市场内的工作人员的健康更应该受到重视。因此,开展家具市场室内空气污染研究,尤其是甲醛浓度的调查,为提出改善及消除室内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对于制定室内环境标准,指导室内环境保护,为人类创造良好的居住及工作环境,促进人群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室内空气污染现状

目前,通风空调系统、建筑及装饰材料、室内家用化学品、室内烹饪、家具及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等己成为人们公认的室内空气质量最重要的隐形杀手,而由建筑装饰材料所造成的污染近年来已位居危害之首,其中危害较大、为人们较关注的主要污染物有甲醛、VOCs(苯及苯系物)、氨、氡、臭氧等,尤其以甲醛的污染更为严重。甲醛属于较高毒性的物质,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目前,甲醛已被列为家庭装修“四害”(甲醛、苯、氨、放射性物质)之首,对广大居民身心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更令人担忧的是甲醛、VOCs(苯及苯系物)、氨、氡、臭氧等往往同时并存于室内空气中,这些污染物不仅可以各自独立影响人体健康,在一定条件下尚存在某些协同效应,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大危害。室内空气污染具有累积性、长期性、多样性等特点。

二、家具市场室内甲醛污染调查

为了解家具市场室内甲醛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改善家具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2010年3~4月份对漯河市家具市场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漯河市市内3家家具市场,各家具市场按《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布点,在每一层的中央取一个点,然后以中央为中心按梅花状在每一层四周再布4点,共计55个测点。

2、监测方法。测量仪器采用美国产的PPM-400便携式甲醛测试仪。每次使用前对仪器经过校正。测量时间选在家具市场开场后和结束前半小时。采样点避开通风口,离墙壁距离大于0.5m,采样时距地面高度为120cm~150cm。每个点采样3次,求出平均值。各家具销售市场同时测室外对照点(共计24个)。测量时为避免气流、气湿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选择无风雨天气进行测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l888322002,甲醛标准值≤0.10mg/m3。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家具市场内、外监测结果及对比。家具市场内空气甲醛浓度值测定结果比较见表1,家具市场内空气甲醛浓度值与室外对照比较见表2。(表1、表2)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在3个家具市场中所测得的110个数据中仅有17个数据合格,合格率为15.5%。在3个家具城中,家具城2的门窗最多,通风效果最好。家具市场空气中甲醛的含量明显高于室外对照点,平均浓度是室外对照的14.6倍,主观感觉已有明显的刺激症状,家具市场内空气甲醛污染相当严重。

2、家具市场内不同情况下测值对比。家具市场内开场后与结束前空气甲醛浓度值的比较见表3。(表3)可以看出,家具市场内开场后室内甲醛平均浓度大于结束前室内甲醛平均浓度,这是由于家具市场经过一夜的封闭,空气不流通,从而导致早晨开场时甲醛浓度值较高。

3、家具市场甲醛暴露与人体刺激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分析。家具市场内所测数据统计见表4。(表4)甲醛暴露与人体刺激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见表5。(表5)从表4可以看出,在0.1~0.2(mg/m3)范围内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37.3%。0.2~0.3(mg/m3)范围内所占的比例次之,达到27.2%;超出国家标准3~4倍的数据也达到了20%;而达到国家标准0.0~0.1(mg/m3)范围内的数据仅占所有数据的15.5%。表明家具市场内空气甲醛浓度严重超标,且人体刺激作用多处于咽刺激阀和眼刺激感程度,已经对家具市场内的从业人员造成了较重程度的危害,因此需要对家具销售市场进行必要的空气治理。

(三)小结。通过分析以上数据及整理材料可知,家具城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现状不容乐观,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源强。家具板材、装饰装修而引起的甲醛污染程度,直接受板材的种类、数量、质量等级等影响。板材的种类、数量越多,质量等级越低,其对室内空气污染越严重,室内甲醛浓度越高。

2、环境温、湿度。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影响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一是直接加速污染源中污染物的释放速率导致污染物浓度增高;二是通过造成室内外空气温差及压差,改变室内外空气的流向及交换率,从而影响污染物浓度。据资料报道:温度、湿度、风速对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速度有很大影响,并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3、空气交换率。一个建筑物内的空气交换率取决于建筑结构的形式、门窗的数目、开关的情况、室内外温差以及风的强度和频率等。家具市场内开场后室内甲醛平均浓度大于结束前室内甲醛平均浓度正是由于空气交换率这个因素所造成的。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家具是家具销售市场内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其次为家具销售市场内装修所带来的污染。目前家具市场内甲醛的平均浓度已超过国家标准,家具市场内的空气甲醛污染已经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

要降低室内的甲醛浓度,可采取以下措施:市场营业人员可将各式家具混合摆放,有助于减少市场内空气甲醛浓度;市场内使用室内空气净化器和空气换气装置,并经常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促进装饰材料释放的大量包括甲醛在内的污染物得到空气的稀释而尽快挥发,避免污染物浓度超标威胁人体健康。

当今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发展迅速,主要有纤维过滤、静电捕集、吸附、光催化分解、非平衡等离子体(低温等离子体)分解、空气负离子捕尘、臭氧灭菌消毒等技术,采用这些技术均可有效地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家具造成家具销售市场室内空气污染物严重超标的现状,已严重危害了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国家政府必须尽快给予高度的重视和采取有力的措施来改善现状。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制定更加细致的法律法规,遏止家具的污染状况,切实有力地保护人们的健康,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伟,于洋等.装修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分析及控制途径[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

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例6

(一)发展型地方政府与空气污染治理的困境一般认为,中国现今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体制性根源在于地方政府的发展主义特性。由于地方政府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环境治理两者在空间尺度上具有较大不一致性。正如白雪梅分析城市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困境一样(BaiXuemei,2007:15-29),把类似空气污染的环境问题整合进地方政治面临着两个基本困境:首先,在紧迫度方面,发展中的地方面临着更加紧迫的地方经济发展问题;其次,在尺度方面,环境议题超出了地方政府的关注范围,地方政府处理环境问题在空间、时间和制度三个维度都是困难的。空间维度的困难是指,地方政府一般会认为环境问题超出了其管辖范围,应该交由全国性政府去完成;时间维度的困难是,地方政府一般会认为处理环境问题超出了其任期范围。环境问题的出现不是一朝一夕的,其治理更是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段,因此,政府官员并没有强烈的动机去在自己有限的任期内应对环境问题;制度维度的困难是,由于地方政府在纵向上要受到更高层级政府的约束,在横向上要面对地方经济社会组织的压力,因此环境治理对于它们而言已经超出了自身的职责范围。地方政府的发展主义和其在治理污染问题上的激励缺乏当然也反应在空气污染上。如果浏览中国近30年空气污染治理的历程,就会发现,空气污染的防控和治理总是在“疲惫地追赶”高速发展和变迁的经济状况。20世纪70年代,空气污染治理的主要对象是烟尘;到了80年代,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以酸雨治理为核心的第二阶段,重点转移为对硫等污染物进行集中控制。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全世界聚焦的一个中心,温室气体的减排使得中国如何在能源消费方面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效率、调整工业结构成为新的问题。最近10年左右,中国大气污染的复合型特征日益增强,高浓度的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同时存在,城市灰霾天气不断增多。这种新的空气污染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特别是从近两三年起,二次污染、复合污染、区域污染等这些名词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对政府和环保部门的环境绩效构成了较大的社会压力。但二次污染物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未被列入空气污染物指标体系,因为一旦列入则意味着中国七成城市的空气质量不达标,环保部门近30年来的空气污染治理又将面临一份“满纸黯然的成绩单”。总体而言,不同阶段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使得污染的控制策略不得不相应地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倒逼”机制始终太过滞后和低效。因此,要从目前的总量控制真正转向质量改善,真正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公众的健康出发进行污染治理,把空气污染的议题维持在公共议程中,就需要把空气污染从一个地方性的议题变成国家性的议题,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需要发挥首要作用。

(二)复合型区域型空气污染形态和治理体制的困境中国近30年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多种空气污染问题在30年内集中出现。这些污染问题并不是国外上百年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问题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更加复杂的污染状况。因此,中国目前的空气污染呈现出“复合型”和“区域性”①两种特征。首先在“复合型”特征方面,中国现今的空气污染是发达国家各个污染阶段的浓缩体,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使得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同时集中出现。其次在“区域性”特征方面,关于空气污染这个议题到底更具有地方性特征还是更具区域型特征,其实在国外就早有争论(Switzer,1998:191-192)。空气污染在其源头上可能更多地来自固定点源污染,具有很强的地方性,但是空气污染物会随着气象条件而长距离传输,因而经常呈现出跨行政辖区界限的区域性特征。然而,相较于复合型和区域型的污染形势,中国现行的大气污染控制策略和管理体制却暴露出严重的弊端。首先,现行的空气污染控制是一种量化控制。在现行官员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考核一般采用、同时也被认为最便捷高效的办法就是量化考核,抽象的、难以测度的指标往往无法被采用②。在这种指挥棒下,地方官员的目标是对上负责,完成指标、做足数字。就空气污染而言,政府关注的始终是“排放量”而不是“空气质量”。这也就是说,目前的空气污染控制和管理只是需要各级政府对现下有明确规定的某种污染物进行排放量的控制,完成其减排量。而这些污染物的选取并未见得反映空气污染的真实状况,真正的空气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无人负责的。这种单一总量的考核机制很难用以应对复杂的污染现状,因此空气污染治理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其次,中国的空气污染管理模式是行政辖区区隔的管理模式,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单位进行考核和管理,各地之间难以进行真正的协调治理。空气污染监测数据表明,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中国地区空气污染一体化现象日趋明显,各城市的大气污染正逐渐从局地污染向区域污染演变。尽管大气污染越来越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但是现行的环境管理还是没有太多突破行政辖区区隔化管理的窠臼。近几年,虽然中国也出现了一些区域性大气污染的试验,比如中国的四大城市在近几年的大型事件中,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联防联控”,通过联合相邻城市采取共同措施控制城市的空气质量。但是,这种区域性空气污染治理目前还远远没能形成一种长效的机制。目前,面对空气污染的区域性特征,中国现有的制度架构和政府体制中还没有一种相对常态和成熟的制度安排以解决这一问题。复合型、区域型空气污染时代的来临意味着治理尺度怎样的变化?它们对于现行空气污染治理体制,乃至整个治理体制会产生什么样的冲击呢?首先,复合性的空气污染形态意味着以“指标”为核心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将面临“失败”的局面。诸如PM2.5这种二次污染指标无法用单一污染物排放量限定的方法来控制,如果说原来的污染治理尚可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在的情况则是连这一点都难以为继了。也就是说,传统的通过指标、配额方式进行治理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低效;其次,区域性的空气污染也意味着以行政辖区为区隔的治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将不得不被打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看到中央政府仍然试图在现有的考核体制下去解决辖区间的交互影响问题③,但是这种努力可以期待的绩效和适用性是值得怀疑的。在遭遇更复杂议题的情况下,这种区隔化的管理方式不可避免地走到尽头。空气污染就是这样一个议题:一个辖区的污染源可能对诸多其他地方带来污染,同时,任何地方也不可能视其他地区的污染为于己无关。各地之间互相污染、交叉污染,并且这种交互影响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要强过水污染等其他跨域环境问题。

(三)风险社会及其民主意涵空气污染是一种典型的生态风险。风险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更是一个社会和集体建构的过程。虽然风险必定部分地来自于事实,但其更重要的部分在于大众通过社会的公共交流对风险进行阐释、界定和认知的过程(Strydom,2002:84)。也正因为如此,空气污染对思考当今中国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态也提供了很好的一个切入点。现阶段的中国,在空气污染控制和防治方面,出现了一种“民意已过河,政策摸石头”的现象,民众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走在了政府的前列。以PM2.5为例,民众是促使政府将这项污染物纳入污染评估指标体系的直接推动力。早在政府作出反应之前,民间就已经开始了各种形式的空气质量调查,公众、环保NGO和媒体持续关注PM2.5数值变动,甚至走上街头自主去监测PM2.5数据;一些活跃的民间环保人士通过社会媒体引导公民参与空气污染的测量,推动政府的污染数据公开以及空气污染立法进程。环保人士潘石屹等人在微博上发起关于空气质量立法的动议,倡议应该对清洁空气立法。社会的压力最终促使环保部拿出了空气污染治理的时间表,拟定在2016年前分阶段地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体系。为什么空气污染这个议题突出地展现了这一点?传统上,政府可以利用其对科学技术的掌握及其对话语的垄断,来阻止污染等风险事实进入公众的视野。对于政府而言,总是希望很好地去“管理风险”,对民众的风险意识进行引导,通过专家垄断技术知识的定义和解释,进行“安全叙述”(郭巍青、陈晓运,2011:95-122)。但是,在面对空气污染这样的新型治理问题时,民众却并不会一味受制于国家对风险的管理,民众作为环境风险的直接感受者,能够用自身的日常性知识,也就是“社会文化理性”(Fischer,2000:40-44),来对抗国家对于科学和技术理性的垄断。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这种新的力量格局,再加上长期以来国家对于公民表达的行政压制、体制运作中的协商不足等等,都更进一步地导致了公民对政府不信任的累积和发酵。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看到了现代国家治理尺度的下移,更重要的是,类似空气污染这样环境风险议题的出现赋予了人们加深和拓展民主的机会,推动人们去更加积极地进行政治参与、公开讨论和民主协商,理性面对危及公民切身利益和社会安全的风险,增强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对于自然问题以及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发言权,争取公共决策者、技术专家以及普通公民之间更加平衡的权力-责任的关系。

二、保障型国家———国家角色再认识

治理的尺度是一个描述性概念,但它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价值意涵。通过尺度的讨论,这一概念将治理的跨域化、在地化以及协力治理等多种治理的趋势整合起来。同时,这一概念也促使人们去思考:在面临诸如空气污染这类新的议题时,怎样在新的治理实践中对尺度和空间进行新的定义,治理的边界怎样被实体地和社会性地重构?而这些又为我们改进公共政策提供了怎样的启示?更重要的是,面对现代国家治理尺度的变迁,国家需要在治理的实践中怎样做出回应和应变?这一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但是,本文认为,事实上吉登斯所提出的“保障型国家(EnsuringState)”(吉登斯,2009:9)概念已经为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提出了一定的框架。“保障型国家”囊括了空气污染治理过程中我们所需要面临的最重要的三个维度的思考,即:国家独立于利益集团来倡导环境政策的自主性、中央政府对于环境政策的贯彻力以及在环境议题上国家与社会的有序互动问题。“保障型国家”是吉登斯在《气候变化的政治》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气候变暖的问题很多人都在谈,但很少有人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把自己的行为与气候变暖的问题联系起来”———吉登斯将这种现象命名为“吉登斯悖论(GiddensParadox)”(吉登斯,2009:2)。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吉登斯提出了“气候变化的政治”的概念框架。这个概念框架主要由两个概念构成:“政治敛合(politicalconvergence)”和“经济敛合(economicconvergence)”。吉登斯认为,如果政治敛合和经济敛合两者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就会系统性地推动气候问题的解决。为此,吉登斯提出了一种更为积极的国家的概念———“保障型国家”。他认为,国家应该在应对环境问题时扮演“催化剂”、“协调员”的角色,鼓励和支持多元的社会团体共同推动好的政策,同时确保环境治理的切实成效。为此,国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要全力去提高政治和经济敛合度,比如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就是两个具有高度关联性的公共议题,是寻求政治经济敛合的一个典型例子;二是要让气候变化的关切深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三是要避免让政治资本流出这个政策领域。因为对抗气候变化需要长期的政策,那么就需要把这些政策一直置于政治关切的最前端,把它牢固地锁定在政治议程中。

保障型国家对于我们讨论中国的空气污染治理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中国环境治理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这个问题在本质上是吉登斯悖论的一种表现。保障型国家应该在这种矛盾中担当起环境议题倡导者的角色,致力于克服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事实上,空气污染从一个地方性议题变成国家性议题也的确经历了一个过程。吉登斯在其语境下思考保障型国家的出发点是希望国家改变“去监管化”的态度,加强实质性的国家调节。对于中国而言,保障型国家首先是确保国家公共政策相对于地方保护主义利益、产业部门以及能源行业的自主性。其次,正如吉登斯特别提到的,中国治理气候变化的政策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央政府试图加强“政治敛合”和“经济敛合”的各项政策在上令下达的过程中,往往经过层层官僚制的过滤,再次被简化为GDP崇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政策的贯彻执行问题,是中国环境治理中关键的一环。在中国,量化考核和目标责任制是国家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路径,国家希望藉此控制地方官员的晋升机会,从而确保国家的重大政策在地方的执行以及地方官员对上级政府的忠诚。但事实上,现有方式并不能适应环境治理中的诸多问题。一方面,环境指标很多时候是复杂的、不可量化的;另一方面,地方官员为了达到考核目标往往操纵和扭曲真实的环境信息,在缺乏公民参与以矫正这些信息扭曲的情况下,重大的治理问题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量化管理和目标责任制等管理方式事实上是削弱了而不是加强了国家的能力(Gao,2009:21-31)。这也正是“保障型国家”的第二个意义向度。以空气污染为代表的环境议题为我们重新检视国家治理能力,加强国家能力建设提供了一个场域。环境治理需要政府努力寻求环境政策的政治和经济敛合,使得环境意识和环境政策能很好地与国家其他政治经济政策结合起来,保障环境政策的实现。

最后,保障型国家区别于早期环境主义以及环保运动中“对抗国家”的思想,认为应该从现有的体制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对在中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下思考空气污染等环境治理问题有着很重要的启示意义。虽然社会运动、抗争政治似乎是一个古老的政治话题,现有学术研究也有很多集中于关注环境抗争,但是这并不一定能反映问题的全貌,尤其在诸如空气污染这类的环境问题上,公民的相关行动很多时候并不是高度政治指向的。公民所诉求的并不是挑战现有政治制度的权威和合法性,而是希望帮助国家、也从国家那里寻求帮助,以改善自身基本的生活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公民社会和国家在这类议题上的关系更接近于合作主义或者协同治理。因此,在保障型国家的框架下,国家寻求与公民社会的互动和互强,通过理性的协商和审议以共同推动高效的环境政策的产出和执行是解决环境治理问题的应然路径。这也是现有政治体制之下中国环境治理的应然方向。

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例7

泗水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一年4季均以偏东气流为主,尤其冬季最为明显(见表1)。风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具有整体输送和稀释作用。某一风向频率大,对污染物的输送作用就较大;某一风向的风速愈小,愈有利于其下风方位污染物质的积聚和停留。因此,可用污染系数计算公式[2]I=M/N间接反映空气污染浓度的水平分布情况,应将工业区布置在I值小的上风方向。公式中的I为污染系数,M为风向频率,N为平均风速。由泗水累年各季及全年各方位污染系数(见表2)看出,偏西方位对泗水的污染扩散最有利。实践证明风速≤1.5米/秒是空气中污染物质有利的积聚和停留条件[3]。从统计的泗水累年各季及全年各风向,0.0米/秒~1.5米/秒风速段联合出现频率(见表3)可见,东北方向有利于泗水的污染物质积聚和停留。综合分析可知,泗水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居民生活区以安排在东南方位的上风方比较理想,而工业园区的安排则以西北方位为佳。若在原有工业园区内拟建新厂,应选择在园内累年污染系数较小的下风侧,并且尽可能选择在较低的地方,避免工厂之间的重复交叉污染。在山区建厂,应尽可能选择在与盛行风向相一致或接近(交角≤45°)的山谷,以便通风稀释[4]。空气中污染浓度的垂直分布是由贴地层风的垂直分布所决定的。但由于泗水站缺乏贴地层各高度的实际风速资料,这里不具体探讨泗水风的铅直分布特征及影响,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小气候观测来分析。

二、降水、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影响

降水对空气中的污染物有明显的稀释清除作用,雨量大小与稀释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5]。泗水整个地势为东部高,西部低,东北部和西南部多丘陵、山地,降水自东北部向西南部逐渐增多。泗水县累年各月降水量及降水变率(见表4)。降水变率Q的计算公式:D=Ri-R式中D为降水绝对变率,Ri为第i年某时段内实际降水量(i=1,2,3,…n),R为同时段内几年的平均降水量。Q=(D/R)×100%式中Q为某年的降水相对变率,D为降水绝对变率,R为同时段内几年的平均降水量。典型的高污染天气过程,出现在冬季冷空气入侵以后,冷高压开始变性到完全变性之前,大气层结出现较高的稳定概率[6~7];夏季气流强、降水多、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湍流扩散条件好,加上降水变率较大,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质的稀释和扩散;而在秋冬季节,受副热带高压、北方冷高压脊控制,降水少、大气层结相对稳定、湍流扩散条件差,所以,泗水县空气污染监测防治的工作重点应在秋冬季节。

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例8

中图分类号:X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09403

1引言

人类约有80%~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质量品质(Indoor Air Quality, IAQ)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影响十分重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新型的建筑装饰材料、日用化学品、家用或办公用电器等进入住宅和公共建筑物,使得室内环境污染物的种类以及来源日益增加,从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日趋突出。

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家用住宅、办公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日趋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与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的提高所导致的矛盾,已经引起广大相关领域内科研工作者的关注。

2室内空气质量的定义

早期的室内空气质量方面研究多侧重于单项的空气流场指标、空气温湿度指标和室内污染物指标。这些单项的指标在某一方面最直接、有效,但是仅仅从客观的方面进行评价,忽略了主观的因素。

1989 年,在国际室内空气质量会议上,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P・O・Fanger 提出:品质反映了满足人们要求的程度。如果人们对空气满意,就是高品质;反之,就是低品质。在考虑空气质量的时候考虑了处于室内的人们的主观感受。

英国的CIBSE(Charter Institute of Building ServiceEngineers)提出:如果室内少于50%的人能察觉到任何气味,少于20%的人感觉不舒服,少于10%的人感到粘膜刺激,并且少于5%的人在不足2%的时间内感到烦躁,此时室内空气质量是可接受的。该观点进一步考虑了人们的主观感受,并且初步给出了室内空气质量和人们主观感受的定量关系,为主观评价空气质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Refriger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s)在ASHARE.62―1989R 标准中,提出了可接受室内空气质量(Acceptable Indoor Air Quality)和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质量(Acceptable Perceived Indoor Air Quality)概念。可接受的室内空气质量定义为: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威胁的浓度。感受到的可接受室内空气质量定义为: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人们的主观感受本身没有办法绝对量化,该定义引入了模糊数学的概念,把客观指标和主观感受的模糊表达结合起来,为定量化描述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奠定了理论基础。

3室内空气质量的研究方法

由于室内空气质量研究是20世纪末期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属于新兴学科。但是随着室内空气质量得到人们的逐步重视,各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者都表现出了对室内空气质量浓厚的兴趣。在室内空气质量逐步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初步形成了如下几个研究方法。

3.1室内污染物的检测

随着建筑工业的发展,应用于建筑行业的材料类型也逐步多样化,并且更新换代较快。另一方面,室内空气脱离不了其所处的大气环境,大气环境与室内环境内的污染物关系密切。下面将从各类污染物的分类、来源、危害、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2]。

3.1.1甲醛

甲醛是一种来源广泛的空气污染物。甲醛在化学工业上主要用途是生产树脂,例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酚醛树脂等。这些各类树脂往往用于建筑材料及建筑施工中的粘合剂,常见于各类人造板材中。我国的甲醛室内标准为0.08 mg/m3。这些含甲醛的各类人造板用于室内装修后就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慢慢散发出来。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危害属于第一位。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美国健康和公共事业部及公共卫生局把甲醛列入一类致癌物,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甲醛可引起鼻咽癌、鼻腔癌、鼻窦癌和白血病。甲醛的主要检测分析方法有:AHMT 分光光度法、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电化学传感器法等。

3.1.2氨

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中加入含氨的尿素,可以加速混凝土凝固,在冬季还可以做防冻剂。各种人造板材的粘合剂中也含有氨。各种油漆和家具涂料中的增白剂也含有氨。这些建筑材料中的氨可以通过缓慢释放进入室内,从而造成室内环境污染。氨属于低毒类碱性物质。人类对氨的嗅觉阈值为0.5~1.0 mg/m3。空气中的氨无色,当达到一定浓度时才会感觉到刺激气味。空气中的氨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肺功能衰退、嗅觉敏感性降低、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等方面。氨的测定方法主要采用化学测定法,主要有:纳氏试剂比色法、靛酚蓝比色法、亚硝酸盐比色法等。

3.1.3颗粒物

随着近年雾霾的出现,颗粒物才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颗粒物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细小颗粒。室内的颗粒物可能来自于室外大气污染,也可能来自于室内污染源。室外大气污染中的颗粒物可能来自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室内污染源比如装饰材料、香烟烟雾、燃煤取暖、烹调等。空气中的污染颗粒会增加人们患肺癌的风险,还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颗粒物的主要测量方法有:重量法、光散射法、光度测定法、粒子计算法。

3.2室内空气质量评价

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人的主观感受和喜好、个人健康状况、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民族生活习惯等。在进行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时,应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权威。

目前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主要有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3~5\]。

主观评价是根据人自身的切身感受,发放调查问卷,然后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整理的一种研究方法。丹麦的科学家Fanger在1998年用单位计量的主观综合评价指标:olf和pol。1olf表示一个标准人散发出污染物的量,其他污染源也可以标准人为基准进行定量表示。1pol是指在10L/s未被污染的空气通风条件下,由一个标准人所引起的空气污染。

客观评价方法则侧重于某一项污染物或某一项人体舒适性指标,以此来反映室内空气的污染质量、污染程度以及人体舒适性程度。可以选作为客观评价指标有:二氧化碳可以反映室内人员呼吸代谢物指标;甲醛或有机挥发物可以作为室内建筑装饰材料的污染;风速可以反映室内压力梯度大小的指标,一般为0.2~0.3 m/s;湿度和温度也是重要的反映室内空气质量或舒适性的客观评价指标。

3.3数值模拟

室内空气环境的形成从本质上说是室内复杂的流动与热/污染物传输的混合过程,即空气对流传热传质过程\[6,7\]。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流体力学结合的日益紧密,逐步形成了计算流体力学,即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逐步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室内空气质量的研究中亦是如此,逐步成为人们认识与评价室内空气质量主要的手段和工具。数值模拟基于N-S方程的数值求解,和湍流方程、传热方程、组分输运方程等联合求解,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比如求解区域内任何点的空气流速、温度与污染物浓度。得到上述各反映空气质量的参数以后,再与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人体舒适性标准比较,就可以结合客观的空气质量现状和主观的舒适性标准来综合反映室内的空气质量好坏。

4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污染的日益严重,室内空气质量已经引起国家立法部门的重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制定。2002年11月19日批准,自2003年3月1日起实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执行。

国家已经从立法层面促使改善空气质量,具体对于我国今后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强化室内通风

如前所述,室内的污染源主要包括建筑装饰材料、人体代谢物。虽然室外也存在大气污染,但是由于室内容量相对较小,研究表明室内污染物是室外污染物水平的2.5倍。因此在建筑物设计的时候充分利用自然对流,在日常生活中增强人们的通风意识,是最经济有效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在有空调设施的公共建筑物内,应该适当加大新风换气量和强度。

4.2加强检测分析技术研究

目前大多数的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都不能实现在线实时检测,一般都需要现场取样,然后送专门的实验室检测分析。一方面由于取样数量的限制,可能并不具备典型性;另外在样品送往实验室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泄漏、时效性失真等。因此应该加强检测分析技术研究,这样就可以得到现场的连续实时数据,多点布设检测点,得到室内污染物的分布,可以为相关科研工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4.3建筑装饰材料的绿色环保工作

这是从室内污染源的角度来考虑的。基于当前的经济技术水平,制定更加严格的建筑装饰材料标准和建立建筑材料准入机制,只有符合一定标准的材料才能生产、才能用于建筑装饰材料。

4.4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如前所述,室内污染物是室外污染物水平的2.5倍。如果室外的污染物水平能有更大程度的降低,只需要少量的新风就可以更大地降低室内污染物水平。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仅关系到室内空气质量的问题,也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全民族健康的问题。

4.5室内污染治理

室内污染治理属于事后处理办法。常用的方法有甲醛清除剂、光触媒、生物触媒、活性炭等。这些方法中有些属于把室内污染物转化为非污染物;有些是把污染物吸附,然后再放置到室外经过阳光照射等作用挥发出来。

另外,有些绿色植物也具有吸收空气中污染物、杀菌吸尘的功能。吊兰可以吸收空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1盆吊兰,24 h内,可将室内的一氧化碳,过氧化氮及其它挥发性有害气体,吸收干净。仙人掌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虎尾兰称为天然的清道夫,一盆虎尾兰可吸收10 m2左右房间内80%以上多种有害气体,两盆虎尾兰基本上可使一般居室内空气完全净化;虎尾兰白天还可以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可见,绿色植物在室内不但可以美化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感受;还可以净化室内空气。

5结语

室内空气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科学的角度,应该增加室内空气质量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投入,推动该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并加强学术成果的交流和推广,使科技成果尽快发挥其作用。从国家的的角度,应该加强立法,包括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方面的立法和相关建筑装饰材料生产应用方面的立法。从大众的角度,应该增强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意识,多摆放有用绿色植物,尽自己能力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参考文献:

[1]但德忠,方正,谭和平.我国室内空气质量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测试,2005,31(5):115~120.

[2]王昭俊,赵加宁,刘京.室内空气环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甘永祥,戴自祝.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预评价方法的探讨[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6,25(5):27~29.

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例9

中图分类号:X5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8-0106-03

室内空气污染是指由于室内引入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污染源或室内环境通风不佳而导致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无论是从数量还是种类上不断增加,并引起人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现象。

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物理性污染是指因物理性因素,如电磁辐射以及不合适的温度、湿度、风速和照明等引起的污染。化学性污染是指因化学物质,如甲醛、苯系物、氨气、氡及其子体和悬浮颗粒物等引起污染。生物性污染是指生物污染因子,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包括真菌孢子)、花粉、病毒、生物体有机物成分引起的污染。室内污染主要是人为污染,以化学性污染最为突出。

一、国内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研究进展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室内污染物主要是燃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90年代初期,主要是室内吸烟、燃煤、烹调以及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等149种有害物质对室内的污染。90年代末期,随着住宅改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建材业的高速发展,装修热的兴起,由装饰材料所造成的污染成为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尤其是空调的普遍使用,使得室内空气污染的成分更加复杂,室内甲醛、苯系物、氨气、臭氧和氡等污染物浓度水平远远高于室外。

(一)国内室内空气污染现状

2001年,我国不少城市开展了室内空气污染状况的调查。据北京和深圳两地的住宅和办公室调查表明,室内空气中共检出甲醛、乙醛、丙酮、苯、甲苯、乙苯等2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甲醛和苯的检出率高达100%,而且其浓度明显高于室外,甲醛是室外的15~150倍,苯为室外的5~15倍。调查结果还表明,新装修的房间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更为严重。2001年天津市环境检测中心对天津地区居民住宅、写字楼、医院、幼儿园、学生公寓、银行、企事业办公室和大型儿童活动中心等装修后的室内空气污染现状进行了监测。所监测的污染物甲醛、苯、氨气超标严重。其中甲醛浓度为0.003~5.02mg/m3,样本超标率为76.2%;苯浓度范围为0.003~4.78mg/m3,样本超标率为22.8%;氨气浓度范围为0.004~24.75mg/m3,样本超标率为80.7%,同时还对甲醛、苯、氨的污染程度分级百分比统计: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的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十分严峻,而且超标率极高。在2002年4月召开的首届全国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学术研讨会上,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数字:据统计,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超额死亡人数可达11.1万人,超额门诊数可达22万人次,超额急诊数430万人次。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在给人体健康造成损失的同时,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仅1995年我国因室内空气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07亿美元。来自我国各地大量的监测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室内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的污染均在增加。

(二)国内研究进展

就我国目前而言,引起室内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良装修,即在装修过程中使用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甲醛、挥发性有机物等的装饰材料,国内对因家庭装修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研究也最广泛。

一些使用空调室内环境,由于空调房间一般是长期封闭环境,室内空气经反复过滤后,负氧离子量少,阳离子过多,从而影响了空气的清洁度和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空调器内的环境适宜细菌微生物的滋生,由此引起一系列建筑综合症。由于不良建筑综合症在某些大城市已经出现,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有所涉及。目前国内室内空气污染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全面科学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人们强烈意识到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并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刚刚是近几年的事。国家还没有制定全面的法律、法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在室内空气污染物中也仅仅只是对甲醛、细菌总数、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物等卫生标准进行了规范。而有些室内空气污染物并没有相应的室内标准,这就为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和控制带来了难度。而全面科学地制定标准需要大量的现场调研以确定室内污染物的种类、发生率以及平均的污染水平,了解暴露--效应关系,确定可接受的效应水平,以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2.污染源控制。这是我国目前室内空气污染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大量文献表明,在国内引起室内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装修过程引入各种各样的不良建材,这些建材成为污染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室内空气污染的污染源还有某些建材主体,如混凝土块中释放出的氨气等。消除污染的根本方法是消灭污染源,如对产生石棉粉尘的石棉等建筑材料停止使用等措施无疑是有效的,但这必须有相应的法规来保证。因此,对于目前问题较为严重的建筑材料和室内装修材料,一方面,要通过立法在生产过程中尽量控制这些建筑材料中污染物的含量;另一方面,需要对室内究竟有哪些污染源,这些污染源可能产生什么样的污染物以及这些污染物的释放特征进行研究,这样就可以在装修过程中对有可能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污染源进行控制。

我国关于控制室内空气污染源的法律规范非常少,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中,关于室内材料的仅有水性涂料、人造木质板材两大类。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污染现象的日益重视,国家技术监督局于2001年12月颁布了包括人造板材、涂料、壁纸等10项室内装修材料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此标准的出台为规范室内装饰材料市场提供了技术依据,对于保证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室内装饰材料有害物质监控和规范装饰装修市场正常秩序起重要作用。

3.各种污染物的检测方法。检测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方法有很多,国内目前的检测技术可以满足一些常见的污染物,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甲醛等的检测要求,但对于某些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物,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许多室内用品(如室内建筑装饰材料、家具、地毯等)中含有挥发性有机物,而且不同材料含有的有机物种类也不同,同时不同材料中有机物的挥发过程也不同,这就造成了不同材料对室内空气污染无论是污染物种类,还是时间或空间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这就为准确监测某一些室内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物造成了难题。

目前国内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定性定量主要是采用仪器法,如色谱仪或更高级的色谱和质谱联用仪,还有以传感器技术为基础的各种测定仪,但这些仪器要么操作复杂,检测过程较繁琐,要么检测数据误差大。因此,如何更方便、快捷又准确的监测室内空气污染物,建立室内环境监测的方法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4.室内空气质量评价。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大多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客观评价一般先认定评价指标,再进行试验分析测定。对所取得的大量实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求得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的统计值。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平均大气质量指数法,综合大气质量指数法和大气质量超标指数法等。目前常用的是现场测定方法,一般在现场取样进行分析。

主观评价的常用方法有培养专人进行感官分析,也有采用对大量人群进行调查的方法。调查表采用选择法对各种感觉程度进行量化,一般调查结果用百分比进行统计归纳得出规律性,然后将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结果相结合得出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结论。

5.建筑物综合症。我国目前关于建筑物综合症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大多数只是对其产生的原因及症状进行介绍。根据国外文献,建筑物综合症主要出现在高层办公写字楼这样使用中央空调系统、人口密集、长期封闭的环境中,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建筑物新风量供给严重不足,造成室内空气不新鲜,进而引起人体不适感。许多空调室内污染物,如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甲醛等都可以通过改善通风加以降低。具体来说就是对新风首先要有量的要求,同时还要有质的要求,即使用低污染的新风。这一技术目前正是暖通专业致力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参考国外标准,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通风与空调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清理全过程的详细规范与管理制度。

6.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研究。由于目前许多室内环境已经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因此研究室内空气净化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常用的室内空气净化技术有机械过滤、静电除尘和吸附剂吸附等。研究工作在两方面展开:一是发展高效吸附剂,二是开发新技术。在清除有害气体方面,近年来许多工作集中在光催化氧化技术上。光催化氧化是在光的照射下(如365nm的紫外线),在催化剂(如二氧化钛)表面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其有效性已为许多实验所证实。在成为适用技术前,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对高速气流中低浓度的有机物的处理效果;光催化氧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产物;提高催化剂表面的传质效率。

从目前国内状况看,没有统一的发展计划,缺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研究手段。近年来,空气污染治理专家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纳米技术,成功地研制出了高效率催化和光催化净化技术,是理想的全方位的空气净化器。目前仍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以适应市场广大消费者的需要。

7.协同效应研究。随着分析手段的进步,目前在有些环境中可检测出的物质已有数百种,它们浓度不同,对人体的毒性各异,研究工作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对于引起明显症状的空间,确定主要污染物;其二是在检测出污染物的种类后,建立起对人体有害的预测模式。将各类污染物的毒性简单相加是最常用的处理方式,但各类污染物之间的协同效应也时有发生,因此,还必须对这一现象做深入探讨。

8.放射性污染。目前作为室内环境中放射性污染评价指标主要是氡及其子体。自从氡致人类肺癌和其他肿瘤的观点被人们接受之后,许多国家开展了对环境氡特别是室内氡的来源、水平、转移规律、危害程度和防治措施的研究,逐步形成“氡热”。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室内空气中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开展了室内氡的危害监测与防治研究工作。1989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向各成员国政府建议开展“人类环境氡调查”的研究工作。我国根据初步调查,居室中氡浓度稍低于世界平均值。但有些居室中浓度是较高的,如地下室、窑洞和煤渣及其它工业废渣建材建造的建筑物等。

由于氡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人们不宜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当感到不适的时候,此时机体内可能已经受到了损伤,就这一点而言,其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更大。快速、准确地确定环境中氡浓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外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研究进展

(一)国外室内空气污染现状

美国EPA2001年的一项分析报告显示,美国在120万商业建筑物中有2500万工作人员患有“致病建筑综合症”。美国一个历时五年的专题调查发现,许多民用和商业建筑,室内的空气污染程度是室外的2~5倍,有的甚至超过100倍。2002年日本的一个调查小组经过检测后宣布,日本大约有30%的住宅因为使用有害的化学物质而引发“新居综合症”。加拿大一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当前人们68%的疾病都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美国EPA对各种建筑物室内空气连续年检监测表明:室内空气中某些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比室外绿化区高20多倍,新装修或新建筑物完工后的最初6个月,有害物质比室外空气高10~100倍。根据国际卫生组织估计,在新建和改建的建筑物中,约有30%是致病建筑。

(二)国外室内空气污染研究进展

国外由于装修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早于我国。在以后的几十年中逐渐形成了比较科学的研究体系,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备的法律及各项污染物的卫生标准。

1.相关研究成果。1979~1985年美国EPA进行了总暴露量的评价方法研究(TEAM)测定了650个家庭中11~19种VOC的室外空气、个体接触量、呼出浓度,研究表明,室内VOC高于室外,呼出气中的VOC的浓度与个体接触量有很好的相关性,而与室外空气中VOC的浓度没有相关性。TEMA的研究成果被德国(500个家庭,75种VOC)和芬兰(300多个家庭,45种VOC)的调查所证实。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小组利用这些数据得出了VOC对人类危害的实验结果,其中要求单个化学物的质量浓度不超过所属分类的50%,也不超过VOC总量的10%;不适于致癌化合物的评价,醛类中不包括甲醛。根据这些实验结果德国学者推荐了室内空气中VOC的浓度限值:

日本、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首先对室内一些无机污染物进行控制,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又增加了甲醛等有机污染项。

2.室内建筑、装饰材料和家庭用品管理的相关法律。196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有害物品法》,规定所有有害产品都必须带有“警告标签”。1966年对该法规的修订案,增加了在“警告标签”还不足于保护消费者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颁布禁用的家用产品。1972年通过了《消费者安全法》。1973年成立了消费品委员会,对除食品、化妆品、烟草及其产品、农药、机动车、飞机、船以外的家用产品进行管理。另外,美国EPA“美国测试和材料协会(ASTM)”对如何健康地使用建筑装饰材料和室内产品都有明确的规定。

为了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控,1990年ASTM提出了测试室内污染源释放有机物的指导浓度,推荐了用小型人工气候舱测定室内材料制品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试条件,欧盟也于同年提出了相似的指导程序。随后EPA提出了影响室内材料释放的因素和污染源释放模型,利用释放数据,可提出IAQ(室内空气质量)模型,预测室内释放的污染物浓度,并根据源的释放特性和暴露量评价提出室内材料的评价方法。

正是由于制定了大量较完备的法律规范,使得国外目前可以较好地从源头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室内单纯由于装饰材料引起的室内空气严重污染现象,在近几年,已经慢慢得到改善。但国外对室内空气污染依然很关注。这主要因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能源危机使人们为了节能而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密闭性和绝热性,降低最小新风量标准,建筑物透气性变差,换气量减少,使得空气中的微生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大大超标,在封闭的环境中,污染物很难扩散,极易发生建筑物综合症。

如何改善空调系统以解决室内空气污染成为目前国外室内空气污染研究的热点问题。只有从室外大量引入新鲜空气才能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澳大利亚制冷空调、供暖研究所为可接受的室内空气质量提供了机械通风标准(A・S・1668-2-1991),美国也制定了可接受的室内空气通风标准(ANSI/ASHRE62-1989R),对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各个环节做出了新的更明确而严格的规定。

由于许多室内空气污染现象已经存在,因此,如何通过净化技术改善室内空气污染也是国外室内污染问题的研究热点。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室内净化技术发展较迅速的是日本,其生产的净化器大都不是采用单一技术手段而是采用复合式,常用的技术有过滤、静电、吸附、催化、等离子体、负离子、增湿等技术。针对所需去除污染物的种类,将各种技术进行优化组合。

国外室内空气研究的另一个热点室内空气二次污染,由于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室内可检出污染物越来越多。既然室内环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是否会发生反应产生新的污染物,这些新的污染物会不会对人类的健康带来更大的危害,危害的程度有多高,这些都是室内空气研究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结语

对比国内和国外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研究进展,我国室内空气质量较差,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关注和研究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如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为人们打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参考文献

[1]宋广生.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解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朱天乐,吉明,周中平,王延吉,等.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现状、成因与对策[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3(10).

[3]曹安民,王道,何洪.室内空气污染控制[J].污染防治技术,2002,15(1).

[4]李荣江.我国室内空气污染及控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18(6).

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例10

Abstract: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as a result of the construction, decoration, furniture caused by indo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the influence people health. How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indoor air pollution, improve indoor air quality is an urgent task.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ypes and sources of indoor air pollution, and the harmfulness to human body.

Key words: Indo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ollution control;Pollution factors

当今,国际上一些环保专家已将“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列为继“煤烟型污染”、“光化学烟雾型”污染之后的第三代空气污染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居住环境、办公环境的美观舒适的同时,各种各样的装修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据有关资料报道,人们有8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老人儿童在室内的时间则大于90%。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工作质量的影响远远超过室外环境。

1.室内空气污染的定义

由于室内引入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污染源或室内环境通风不佳,导致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不断增加,引起人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称为室内空气污染。

2.室内空气污染情况分析

工作者提醒人们: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常常比室外空气污染严重2-3 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达100多倍。在室内可检测出约300多种污染物,68%的人体疾病都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造成室内空气的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5个方面:一是人体呼吸、烟气;二是装修材料、日常用品;三是微生物、病毒、细菌;四是厨房油烟;五是空调综合症。这些污染物随着呼吸进入人体内部,长期积累,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3.我国室内环境污染的现状

从目前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筑及室内装饰材料、室外污染物、燃烧产物和人本身活动。其中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的污染是目前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方面。国家卫生、建设和环保部门曾经进行过一次室内装饰材料抽查,结果发现具有毒气污染的材料占68%,这些装饰材料会挥发出300多种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其中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挥发性有机物以及放射性气体氡等,人体接触后,可以引起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呼吸困难等,反复接触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皮炎等,长期接触则能导致癌症(肺癌、白血病)或导致流产、胎儿畸形和生长发育迟缓等。

近几年,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室内环境的标准,从建筑装饰材料的使用,到室内空气中污染物含量的限制,全方位对室内环境进行严格的监控,以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人们往往认为现代化的居住条件在不断的改善,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得到控制。其实不然,人们对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还远未达到足够的认识根据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室内常见几种污染物限量指标见表一

表一室内常见几种污染物限量指标

a 新风量要求≥标准值,除温度、相对湿度外的其它参数要求≤标准值;

b 达到此水平建议采取干预行动以降低室内氡浓度。

4.室内的人为活动产生的有害因子

人们在室内进行生理代谢,进行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活动,这些可产生出很多污染因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呼出气

呼出气的主要成分是CO2。每个成年人每小时平均呼出的CO2大约为22.6升。此外,伴随呼出的还可有氨、二甲胺、二乙胺、二乙醇、甲醇、丁烷、丁烯、二丁烯、乙酸、丙酮、氮氧化物、CO、H2S、酚、苯、甲苯、CS2等。其中,大多数是体内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吸入后仍以原形呼出的污染物。

4.2吸烟

这是室内主要的污染源之一。烟草燃烧产生的烟气,主要成分有CO、烟碱(尼古丁)、多环芳烃、甲醛、氮氧化物、亚硝胺、丙烯腈、氟化物、氰氢酸、颗粒物以及含砷、镉、镍、铅等的物质。总共约3000多种。其中具有致癌作用的约40多种。吸烟是肺癌的主要病因之一。

4.3燃料燃烧

也是室内主要污染源之一。不同种类的燃料,甚至不同产地的同类燃料,其化学组成以及燃烧产物的成分和数量都会不同。但总的来看,煤的燃烧产物以颗粒物、SO2、NO2、CO、多环芳烃为主;液化石油气的燃烧产物以 NO2、CO、多环芳烃、甲醛为主。蜂窝煤在无烟囱的炉子内旺盛燃烧,厨房空气中SO2可达17mg/m3,通常在3mg/m3左右;NO2可高达50mg/m3,通常在4mg/m3左右;CO可达300mg/m3以上,通常约20~30mg/m3;颗粒物约在1~2mg/m3。有烟囱时,SO2可降至约在0.05 mg/m3左右;NO2在0.6 mg/m3左右;CO约6mg/m3;颗粒物约1.4mg/m3。液化石油气燃烧充分而室内无抽气设备时,SO2由未检出至0.05mg/m3;NO2为10mg/m3以上;CO为3~4mg/m3;颗粒物为0.26mg/m3;甲醛可达0.1~0.4mg/m3。

5.室内常见污染物、来源及其对人类的危害

5.1甲醛

甲醛,为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活泼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活性,是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经常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

甲醛主要来自于家庭装修用的刨花板、纤维板、大芯板、胶合板、沙发用海绵、海绵床垫及墙壁、地面的装饰铺设用的粘合剂等。甲醛是世界上公认的潜在致癌物,其毒性危害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症状,肺损伤及神经中枢系统受到影响,如头疼、头晕、咽干、咳嗽等,而且还会导致胎儿畸形。

5.2苯系物

苯,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气体,是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一种。其特点是危害性大,为强致癌物质,是室内环境的隐形杀手。

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例11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产业结构对经济体的资源消耗强度、污染物排放规模起着决定性作用(胡春力,2009)[1],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本文运用SpSVAR模型探讨环渤海经济圈大气污染、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空间效应和动态响应关系,以期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理论借鉴。

一、变量与数据说明

(一)变量选取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将SO2、NO2、可吸入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的减排作为重点区域环境质量考核指标,但限于数据可获得性以及环渤海经济圈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本文选择人均SO2(E)排放量(吨/人)为大气污染指标。此外,大气污染作为经济增长(gdp)的产物,有必要研究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此,本文选取的变量包括:

1.产业结构。从动态角度看,一个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变迁具有两个维度,即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干春晖等,2011)[2]。本文采用产业结构高级化(TS)作为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TS为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的产值,以反映产业结构是否向低污染、低能耗的“服务化”方向转变。

2.经济增长。本文将经济增长纳入模型,用人均GDP(元/人)表示,以分析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之间的相互影响,为消除价格波动,以1991年为基期对GDP进行平减处理。此外,为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将所有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

(二)数据来源

数据样本区间为1991-2013年,其中1991-2003年SO2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2004-2013年来源于各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GDP以及其构成数据选自2014年各省统计年鉴,人口数量来源于2014年各省统计年鉴以及《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

二、模型设定与估计

(一)模型设定

SpSVAR是基于数据统计性质建立的模型,内生变量在模型的每个方程中对全部内生变量的滞后项进行回归,其滞后项中包括空间滞后项、时间滞后项以及时间滞后项的空间滞后项,即综合考虑了时间与空间效应,表达式为:

其中l为空间滞后阶数,反映了t期省份i的第r个内生变量对其l阶空间近邻第k个内生变量在(t+h)期所产生冲击的平均效应。

三、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SpSVAR模型要求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先要检验序列的平稳性,以防止出现“伪回归”问题,其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表1可以看出 lnE为非平稳序列,而其一阶差分则通过了平稳性检验,表明lnTS、lngdp、lnE为同阶单整序列,可以建立SpSVAR模型。限于数据可获得期限较短(T=23)以及待估参数较多,选择时间和空间都为1阶滞后的SpSVAR模型。

(二)结果分析

采用上述估计步骤可得到SpSVAR各参数(限于篇幅,只给出了即期结构参数C0的估计值),如表2所示。通过表2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大气污染存在正向空间效应,且邻近省份三变量间存在空间相互影响。具体来说,邻近省份的经济增长会促进本省的经济增长,本省以及邻近省份经济增长、邻近省份产业结构高级化都会促进本省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而本省以及邻近省份经济增长会加剧大气污染,本省以及邻近省份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会抑制大气污染排放,邻近省份的大气污染也加剧了本省大气污染。这也说明大气污染不仅与本省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有关,更与邻近省份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大气污染有关,同时体现出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措施的必要性。此外,可以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各内生变量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1.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大气污染的动态响应。图1和图2是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大气污染以及自身冲击的脉冲响应图,并且脉冲响应值逐渐收敛于0,说明了各内生变量的平稳性,其中图1反映的是经济增长对本省份各冲击的动态响应,而图2反映的是各内生变量(1阶空间近邻)对其邻近省份经济增长造成的冲击。不难发现各内生变量对本省以及邻近省份经济增长造成的冲击其趋势基本一致,但对本省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冲击其效果要大于邻近省份。以图1为例,经济增长、大气污染对滞后1-3期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滞后1期表现得尤为显著,但其后呈现震荡收敛;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在滞后3期内都较为显著,但在滞后4-12期内波动仍较为剧烈,其后逐渐收敛于0,说明了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动的敏感性。

下面通过测算经济增长对惯性冲击(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大气污染冲击的累积响应来分析各冲击的长期弹性。对于IRF,其累计响应分别为1644、-06286、04798;对于STIRF,其累计响应分别为07306、-04170、04058。从长期看来,无论是对于本省还是邻近省份,各冲击产生的影响基本一致,并且对本省造成的冲击更大:惯性冲击都产生了正向影响,其惯性影响也较大,说明其记忆性较强;产业结构冲击长期弹性为负,意味着现有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不仅没有促进经济增长,还会对本省甚至其邻近省份的经济增长起到抑制作用,这与环渤海经济圈各省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缓慢(北京除外)密切相关,如图3所示;大气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即大气污染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反映了环渤海经济圈依赖高投入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本省各冲击的累计响应分别为4146、06550、1005,说明经济增长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惯性冲击为正说明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连续性,而大气污染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也起到了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而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在不牺牲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改善环境的有效手段。邻近省份产业结构对本省各冲击的累计响应分别为04781、-02046、03318,说明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都会促进邻近省份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而产业结构调整会抑制邻近省份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原因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通过区域内部产业转移完成的。

3.大气污染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响应。图6反映了大气污染对本省各冲击的动态响应,在滞后8期内经济增长对大气污染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冲击,其后趋于0,说明经济增长对大气污染影响的长期性;在滞后2-4期,产业结构高级化加剧了大气污染排放,而促进了滞后5-8期的大气污染减排,最后趋于稳定;大气污染对其滞后2期内的大气污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图7反映了邻近省份大气污染对本省各冲击的动态响应:在滞后1-3期经济增长会减少邻近省份的大气污染,而4-8期会加剧其邻近省份的大气污染排放,其后逐渐趋于0;产业结构高级化减少邻近省份滞后1期的大气污染排放,其后产生了较为剧烈的波动,直至收敛;大气污染会加剧其邻近省份滞后1-3期的大气污染,其后逐渐震荡收敛于0。

大气污染对本省份各冲击的长期弹性分别为6609、-2378、2663,说明经济增长在长期内会加剧大气污染,还是归咎于环渤海经济圈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有效促进大气污染减排,这与其向低污染的“服务化”方向转变有关,产业结构调整虽在短期内对大气污染减排没有起到促进作用、甚至加剧了其排放,但在长期内仍是减排的有效手段,体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自身的惯性冲击也具有记忆性。邻近省份对本省各冲击的长期弹性分比为-00251、-05077、04410,说明经济增长会促进邻近省份的污染减排,但其作用较小,与经济增长促进邻近省份产业结构高级化(累积响应04781),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大气污染减排(累积响应-2378)的间接响应机制有关;产业结构高级化会促进其邻近省份的减排,而大气污染会增加其邻近省份的排放,体现了大气污染的空间转移,即具有空间效应。

四、结论

本文运用纳入时间和空间动态效应的SpSVAR模型分析了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的互动关系,主要结论为:

1.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对本省以及邻近省份的经济增长未能起到有效的带动作用,甚至抑制了其经济增长,而大气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本省以及邻近省份的经济增长。这不仅说明环渤海仍然依靠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更体现了其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未能充分挖掘产业结构调整而带来的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减排红利。

2.从长期而论,经济增长会显著促进本省以及邻近省份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而大气污染也会推动本省以及邻近省份的产业结构调整,说明大气污染在长期内会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但依赖这种倒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经济、健康损失无疑是巨大的。

3.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加剧了本省大气污染,即尚未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协调发展,但对邻近省份的大气污染具有较低水平的减排作用,这与经济增长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间接响应机制有关;产业结构高级化会促进大气污染减排,说明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减排的有效手段。

总之,环渤海经济圈依然没有摆脱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调整仍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着力点。此外,由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大气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以及空间相互作用,任何单个省份的大气污染治理必将是事倍功半的。因此,联防联控是缓解区域大气污染的有效手段,但如何解决“搭便车”现象以及协调各省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存在的利益冲突仍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春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加强环境保护的根本[J].宏观经济研究,2009(2).

[2]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