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07 10:13:33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例1

文化因素渗透在现代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知名学者马波在其所著《现代旅游文化学》中指出,“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因此,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铜陵市旅游文化建设既要着眼长远,前瞻谋划;又要立足当前,突破重点,以期达到“想得到、引得来、留得住、花得出、游得顺、觉得好”的目标,即让游客制订旅行计划前能想得到铜陵,在制订计划时能引得来铜陵,在来铜陵后能留得住游客,让游客手中的金钱有地方花费,让游客能顺利完成旅游,总体上说,就是让游客感觉在铜陵旅游非常美好,只有这样,铜陵市才能实现从旅游“过境”城市到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转变,铜陵市的旅游业才能真正发展壮大。

1提高认识,抓住当前旅游发展黄金机遇

当前,旅游业发展已全面进入黄金机遇期。一是政策机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把旅游业摆在了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上,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而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包括铜陵在内的“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提升以黄山为中心的皖南地区开放开发水平,着力打造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加快建设吸引力更强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二是市场机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会越来越高,旅游将成为人们享受生活、追求美好的最重要的选择。而国家即将推行的带薪休假等政策,又必将促进旅游市场进一步快速发展。

2突出主题,编制铜陵旅游文化发展规划

规划是发展的灵魂和龙头。要推进旅游文化建设,必须要有一个符合铜陵实际又具体可行的规划,要体现高起点和现代化的要求,又能展示铜陵文化丰富的内涵。建议市委市政府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时,将旅游文化建设纳入规划内容,以借景、造景的理念来规划建设城市,将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块布局与铜陵传统文化相衔接,规划出一个个主体鲜明的文化标志。并能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制定不同的旅游规划。诸如,针对本市游客,规划好“一日游”旅游;针对市外游客,规划好铜文化旅游;针对海外游客,规划好九华山头天门旅游等。

3集中力量,打造铜陵特色旅游拳头产品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一个拳头产品,旅游业要想有大的发展,是很困难的。铜文化是铜陵特色,但是特色不是拳头,特色也不一定必然就能成为拳头。从目前看,铜陵市铜文化旅游规模小,资源分散,吸引力不强,很难担当得起铜陵特色旅游文化的拳头产品。

铜陵市应积极迅速地开展调研工作,根据本市旅游资源的实际,结合城市文化形象定位,确定一个旅游的拳头产品,然后集中力量进行旅游文化建设。如果在全市现有资源中,经论证短期内没有合适的拳头产品时,也可以借鉴外地经验,诸如芜湖方特欢乐世界、蚌埠花鼓灯嘉年华等,引进一个拳头产品。由于当前全球实体经济遭遇寒冬,资金投资的主体将逐步向旅游业转移,这为铜陵市引进旅游业投资提供了可能。

4深入挖掘,建设独具文化内涵旅游景点

有文化内涵的景点才会有灵魂,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要注重挖掘、整理和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和景区(点)的文化内涵,提升现有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铜陵市省级以上的重点旅游资源有10处,应下大力气将这10处建成铜陵市旅游文化的品牌和标志。铜陵市现有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点)14家,其中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应千方百计赋予这些景区特定的文化内涵。要注重具有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名人旅游资源的开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旅游者也更期望去体验旅游目的地深层次的文化底蕴。铜陵市历史文化名人众多,李白、苏轼、王安石、黄庭坚、李纲、汤显祖、梅尧臣、杨万里等都曾涉足铜陵,仅听听这些名字,就能让人心中生出无限向往,何况他们还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但铜陵市历史文化名人旅游资源几无开发。如果能把这一个个文化资源集点成块、连块成线,设计出有品位、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线路,将无疑为铜陵市的旅游增添新的活力。

5融合发展,延伸铜陵文化旅游产业链条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只有融合发展,才能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要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建设工业遗产游、工业体验游等新业态景区(点);发展汽车营地、休闲农庄、生态别墅、山地运动基地等新概念旅游产品;规范发展以大型茶室酒吧、足浴水疗、运动健身等为重点的现代休闲娱乐产业,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大力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品质,加快美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打造全景式乡村旅游典范。快速推动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重点扶持专业机构和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设计、开发和生产具有铜陵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提升旅游商品的艺术品位;建立旅游商品生产基地,促进旅游商品向多样化、系列化、规模化发展。重新定义“八宝”概念,将地方美食土特产、旅游小工艺品纳入“八宝”范畴,整体打包。让游客来铜陵后,一袋“八宝”在手,铜陵特产应有尽有。

6加大宣传,提高铜陵旅游文化市场认知

推进旅游文化建设,要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品牌的打造和宣传。要在市场促销中将旅游文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在传统旅游景观和旅游资源的宣传中,加入旅游文化宣传的内容,突出宣传铜陵特色的铜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等文化元素,挖掘铜陵特色文化元素的重点价值。要不断提升全市导游服务水平,导游是旅游文化的讲解员和传播者,“祖国山河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导游的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游客对铜陵旅游文化的认知与感受。要组织专门人员,编写铜陵各景点高水平的旅游导游词,挖掘提升文化内涵,规范导游宣传;要对导游进行专门和正规的培训,帮助导游掌握铜陵各景点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要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激发导游学习铜陵旅游文化的热情,在导游行业营造浓厚的学习铜陵文化氛围。要积极营造全民参与的旅游文化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人人是景点、城市是品牌”的观念,教育和引导全体市民了解旅游文化知识、关注旅游文化建设、参与旅游文化推介,不断提高铜陵文化旅游市场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例2

[关键词]

旅游业;文化;铜陵

文化因素渗透在现代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知名学者马波在其所著《现代旅游文化学》中指出,“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因此,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铜陵市旅游文化建设既要着眼长远,前瞻谋划;又要立足当前,突破重点,以期达到“想得到、引得来、留得住、花得出、游得顺、觉得好”的目标,即让游客制订旅行计划前能想得到铜陵,在制订计划时能引得来铜陵,在来铜陵后能留得住游客,让游客手中的金钱有地方花费,让游客能顺利完成旅游,总体上说,就是让游客感觉在铜陵旅游非常美好,只有这样,铜陵市才能实现从旅游“过境”城市到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转变,铜陵市的旅游业才能真正发展壮大。

1提高认识,抓住当前旅游发展黄金机遇

当前,旅游业发展已全面进入黄金机遇期。一是政策机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把旅游业摆在了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上,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而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包括铜陵在内的“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提升以黄山为中心的皖南地区开放开发水平,着力打造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加快建设吸引力更强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二是市场机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会越来越高,旅游将成为人们享受生活、追求美好的最重要的选择。而国家即将推行的带薪休假等政策,又必将促进旅游市场进一步快速发展。

2突出主题,编制铜陵旅游文化发展规划

规划是发展的灵魂和龙头。要推进旅游文化建设,必须要有一个符合铜陵实际又具体可行的规划,要体现高起点和现代化的要求,又能展示铜陵文化丰富的内涵。建议市委市政府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时,将旅游文化建设纳入规划内容,以借景、造景的理念来规划建设城市,将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块布局与铜陵传统文化相衔接,规划出一个个主体鲜明的文化标志。并能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制定不同的旅游规划。诸如,针对本市游客,规划好“一日游”旅游;针对市外游客,规划好铜文化旅游;针对海外游客,规划好九华山头天门旅游等。

3集中力量,打造铜陵特色旅游拳头产品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一个拳头产品,旅游业要想有大的发展,是很困难的。铜文化是铜陵特色,但是特色不是拳头,特色也不一定必然就能成为拳头。从目前看,铜陵市铜文化旅游规模小,资源分散,吸引力不强,很难担当得起铜陵特色旅游文化的拳头产品。铜陵市应积极迅速地开展调研工作,根据本市旅游资源的实际,结合城市文化形象定位,确定一个旅游的拳头产品,然后集中力量进行旅游文化建设。如果在全市现有资源中,经论证短期内没有合适的拳头产品时,也可以借鉴外地经验,诸如芜湖方特欢乐世界、蚌埠花鼓灯嘉年华等,引进一个拳头产品。由于当前全球实体经济遭遇寒冬,资金投资的主体将逐步向旅游业转移,这为铜陵市引进旅游业投资提供了可能。

4深入挖掘,建设独具文化内涵旅游景点

有文化内涵的景点才会有灵魂,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要注重挖掘、整理和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和景区(点)的文化内涵,提升现有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铜陵市省级以上的重点旅游资源有10处,应下大力气将这10处建成铜陵市旅游文化的品牌和标志。铜陵市现有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点)14家,其中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应千方百计赋予这些景区特定的文化内涵。要注重具有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名人旅游资源的开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旅游者也更期望去体验旅游目的地深层次的文化底蕴。铜陵市历史文化名人众多,李白、苏轼、王安石、黄庭坚、李纲、汤显祖、梅尧臣、杨万里等都曾涉足铜陵,仅听听这些名字,就能让人心中生出无限向往,何况他们还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但铜陵市历史文化名人旅游资源几无开发。如果能把这一个个文化资源集点成块、连块成线,设计出有品位、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线路,将无疑为铜陵市的旅游增添新的活力。

5融合发展,延伸铜陵文化旅游产业链条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只有融合发展,才能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要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建设工业遗产游、工业体验游等新业态景区(点);发展汽车营地、休闲农庄、生态别墅、山地运动基地等新概念旅游产品;规范发展以大型茶室酒吧、足浴水疗、运动健身等为重点的现代休闲娱乐产业,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大力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品质,加快美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打造全景式乡村旅游典范。快速推动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重点扶持专业机构和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设计、开发和生产具有铜陵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提升旅游商品的艺术品位;建立旅游商品生产基地,促进旅游商品向多样化、系列化、规模化发展。重新定义“八宝”概念,将地方美食土特产、旅游小工艺品纳入“八宝”范畴,整体打包。让游客来铜陵后,一袋“八宝”在手,铜陵特产应有尽有。

6加大宣传,提高铜陵旅游文化市场认知

推进旅游文化建设,要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品牌的打造和宣传。要在市场促销中将旅游文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在传统旅游景观和旅游资源的宣传中,加入旅游文化宣传的内容,突出宣传铜陵特色的铜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等文化元素,挖掘铜陵特色文化元素的重点价值。要不断提升全市导游服务水平,导游是旅游文化的讲解员和传播者,“祖国山河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导游的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游客对铜陵旅游文化的认知与感受。要组织专门人员,编写铜陵各景点高水平的旅游导游词,挖掘提升文化内涵,规范导游宣传;要对导游进行专门和正规的培训,帮助导游掌握铜陵各景点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要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激发导游学习铜陵旅游文化的热情,在导游行业营造浓厚的学习铜陵文化氛围。要积极营造全民参与的旅游文化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人人是景点、城市是品牌”的观念,教育和引导全体市民了解旅游文化知识、关注旅游文化建设、参与旅游文化推介,不断提高铜陵文化旅游市场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作者:文琼 左克平 单位:中共铜陵市委党校 铜陵市药监局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例3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他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伴随着中华文明走过了几千年的中华武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不断继承和发展,形成了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他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民族文化特点,涵盖了中华文化的诸多领域,如中国哲学、美学、医学、法学、宗教学等等,在它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吸取了诸多社会领域中的营养,因而,“武术文化可以说是一个以武术为载体的,其内容具有哲理性和艺术性,其方法具有科学性的独立完整的文化体系”[1],所以,在武术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应该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上,对武术文化深刻全面的理解上向游客进行诠释,使游客充分领悟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1.2武术是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民俗旅游的基本特征表明: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高参与的文化旅游。对民俗旅游资源本身而言,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具体表现在:第一,地域性。任何一个民族的民俗形成,都是一定地域内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具有很深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地理根源。第二,神秘性。每一种民俗都是伴随生活的需要而自然形成、历史传承的结果,许多民俗事象,它的产生时代也许很早,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虽然经历的许多的变异,但核心和“母题”部分仍然保留着,而且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形式。民俗的传承性使得民俗旅游具有不可理解的神秘氛围和原始色彩,增加了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第三,参与性。当代旅游者已经不满足过去那种单纯的观光式的旅游,如今,民俗旅游强调的是旅游项目必须与旅游者的参与性相结合。民俗旅游活动要使游客通过亲身经历、参与,通过旅游主客体的双向交流,了解独特的地域文化,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的需求;最后,文化性。民俗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承载体,是了解一个地区文化的最好窗口。民俗文化学的相关理论认为,武术文化属于民俗文化的特定范畴,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文化具有民俗文化的重要特征,属于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类型。

2中国武术旅游资源的类型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文化是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多方面的内容,由各种不同的而又相互联系的文化层面所构成,因此,中国武术文化宝库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供开发。郑春先。等在《中国武术的资源结构及开发策略研究》一文中,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武术资源进行了分类。根据武术资源的这种分类,结合旅游资源的概念,笔者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分析了武术旅游资源的类型从表1看出,武术按照文化学的分类,具有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大的层面的属性。目前对武术资源的开发多局限在表层和中层,而对于深层的也是最重要的内涵文化却开发很少,从武技到武学的转变不够。从武术自身的形成和流派特点看,众多的武术流派形成了武术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特点,中国武术的流派众多,在分类上也各不相同,有的以名山大川或流行区域取名,如峨嵋派、昆仑派、南拳、北腿等。有的以宗教和庙宇命名,如武当派、少林派,还有的以地域和人名加以流传,如陈式太极、杨式太极,有的以动物或动作形象喻名,如:猴拳、螳螂拳、醉拳等,这些武术文化上的表现,一方面反映了武术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又同时映射出武术资源的个体差异性,这种个体差异性,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武术的旅游资源,不同的武术派别带来不同的旅游地感受。从表2看出,武术旅游资源的自然资源属于旅游资源学属性分类中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古迹数不胜数,而中国武术的很多派别就孕育在这些名山之中,“如:河南嵩山少林寺,温县陈家沟,湖北武当山,四川峨眉山,山东梁山,福建南少林都是传统武术流派发源地”。地域的不同,发展了不同派别的武术,不同派别的武术内涵诞生了不同的武术地建筑,武术服饰产品等。如少林寺庙,遗留下来的各种石碑,武当山古建筑群等。中国拥有丰富的武术旅游资源结构,目前,武术旅游产品开发的规模在逐步扩大,并形成了较有影响的知名品牌。

3中国武术旅游资源的基本特性

“旅游资源的特色与特性是衡量其对旅游者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生命线和产生旅游效应的动力,也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超前性的决定条件之一”[4]。根据武术旅游资源的结构,运用民俗旅游资源的研究方法,发现武术旅游资源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

3.1武术旅游资源的地域差异性武术流派风格表现强烈的地域差异性,不同地域间长期的封闭状态使得各地区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武术,在这种地域性文化影响下,武术门派盛行。外来的武术不仅难以独立保持,反而融入当地文化氛围中被同化,这种格局使得武术很难突破原有的模式和风格,因而从地域特点上看,反而更加容易形成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拳种技艺相互迁移、靠拢,从而具备更加浓厚的地域性特色。二为民间习武风气与习武传统在地域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就有尚武的风气和传统。那些自古民风骠捍的省份和地区,由于长久的历史因袭和传统影响,逐渐在当地社会形成了独特的武风,并发展出了多姿多彩的武术门类和拳种。如著名的武术大省河南,不仅武风强烈,习武人数具全国之首列,而且还是中国武术两大著名拳系———少林拳、太极拳的发源地。又如自古多侠义士的燕赵大地河北省,其沧州、孟村的武术源远流长,可谓久负盛名。这些资源都具有旅游开发的价值。

3.2武术旅游资源的可探究性中华武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融汇了哲学、中医、养生、气功、兵学、美学等内容,而这些内容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武术的流传一直充满了神秘的传奇色彩。这种神秘的传奇色彩正符合旅游的探究性原则。另一方面,武术资源绝大部分都具有精神性的一面,其精神内涵具有潜在性的特征,一般不是直接地表现出来,而是需要旅游者去领会、去发掘。而且,对于武术的这种潜在性体会,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够体会深刻的,这样就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去激发游客对武术的爱好和探究。

3.3武术旅游资源的无形性武术在旅游业的表现是非实务性的,提供无形的服务或劳动,价值和使用价值凝结在无形的服务中。武术旅游业在本质上是属于为满足人们文化消费和精神消费需求而提供服务产品的第三产业,因而突出强调服务性。这一特性决定了武术旅游是以文化服务为载体或凭借物,通过参与者所得到的经历、感受或者值得回忆的亲身体验获得身心的满足,这种满足形成的印象是无形的。

3.4武术旅游资源的特色性武术旅游从属于民俗旅游资源,武术搭台、旅游唱戏更有利于发展个性化旅游。旅游个性化的需求市场必将导致相应的市场开发,这种意识资源的永恒性区别于传统的自然旅游资源。武术既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同时又具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可以说,武术旅游,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一种旅游资源的体验。而是多重资源的交替体验或多种旅游类别的体验。武术旅游不仅可以观赏名胜古迹建筑和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可以参与体验武术的技术和文化内涵,参与体验这也正是武术旅游的魅力所在,充分体现了其特色性。

4武术旅游资源开发诸原则

武术文化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在开发,应用过程中必须很好地把握其深层内涵,做到原汁原味,突出特色,既展示文化,又增添乐趣,既保护又开发,以使武术文化旅游资源效益最大化、最优化。

4.1特色性和古朴性相结合武术旅游是特色性很强的一种经济文化活动。在开发武术旅游产品时,要体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资源优势,无论哪种设施,那种产品的开发设计都应围绕资源特色,参照旅游资源主要指标,即珍惜度、古悠度、奇特度、规模度、观赏度、完整度、组合度等七个方面来设计规划。在强调武术旅游特色性的同时,要把它和其它民俗资源的乡土性、古朴性结合起来,把资源特色和当地人文优势、自然优势结合起来。

4.2文化性和科学性相融合自然资源和社会人文景观资源是武术旅游资源的重要构成。“人文景观是人类文化发源地的表现形态,也是具有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文化学和美学价值的象征”[5]。在武术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从项目规划、设计、开发、宣传到产品的管理自始至终重视文化内涵的运用,通过武术旅游展示地方文化,这就要求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能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眼光高起点、高要求高品位开发,充分利用优秀的武术文化资源,抛弃落后、糟粕的那一部分。

4.3参与体验与趣味性并重强调旅游项目的参与性与趣味性是保证民俗文化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从这一点出发,武术旅游之所以能越来越成为旅游新卖点,主要在于其最大优势即是能使旅游者亲身体验旅游产品中所包含的风土人情,参与各种武术主体旅游活动,感受其情其景所体现的文化韵味。“从世界各地开发旅游来看,专门性参与旅游活动将出现独立发展趋势,附带性参与活动将贯穿各种旅游活动中”[6]。在武术旅游地,打破静态展示的现状,激发旅游者参与、尝试、体验、学习武术的需要,从武术服饰、器械到几个简单的武术动作让旅游者参与进来。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例4

一、永州市旅游资源状况

(一)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1)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永州历史名人众多,如舜帝、柳宗元、怀素、周敦颐、黄庭坚等;地方文化丰富,如舜文化、柳文化、碑文化、女书文化、草书文化等。此外,永州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塔、阁、桥两千多处,已被国家、省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8处。(2)风景优美,自然景观独特。永州是以山多水秀闻名的。潇水南北纵切,湘江西东纵横;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金洞林场4大国家森林公园分布境内,全境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水相间,风景独特。(3)少数民族众多,民俗风情古朴。永州境内居民共有29个民族成分,以汉族、瑶族、壮族为主,这使得永州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地方气息浓郁,对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1.旅游基础设施逐步改善。(1)永州市道路系统日趋完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境内有洛湛铁路、衡枣高速、永连公路三大交通动脉,区位优势逐步显现。(2)相关配套设施明显改善。永州市供水、电、气系统完备,环境卫生良好,为永州市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旅游服务设施发展很快。全市现有各类旅行社1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拥有星级饭店20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3家;省旅游餐饮示范点1处。

(三)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经营管理网络

永州已经初步形成了芝山柳文化、九疑山舜文化、阳明山佛教文化、浯溪古书法碑林、江华江永瑶文化、道州濂溪故里、中心城区百里平湖和舜皇山生态旅游区等九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基本上形成了较完善的旅游经营管理网络。

二、永州市旅游文化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文化主题的物化

文化主题的物化,即将旅游文化的内涵用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载体体现出来。旅游者外出旅游,其目的是观光、游览、娱乐、休闲,获得一种经历,而绝不是研究某一种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只有通过一系列的物化过程,以一种独特的、直观的、可感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为旅游者所接受。因此,开发旅游文化,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文化主题的物化。永州市要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就必须注意文化主题的物化。但是,永州旅游文化的物化问题不容乐观,以柳文化和舜文化为例:关于柳文化的唯一的景点就是柳子庙,而闻名天下的“永州八景”现在大都难觅踪迹;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是,目前只有舜帝陵与舜文化有关。

(二)文化内涵的拓展和延伸

旅游者的需求千变万化,若旅游文化仅仅固守其原本的文化基础,最终只会被旅游者所遗弃。作为具有重要吸引功能的旅游文化,应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的汲取新的营养,拓展其内涵,延伸其外延。永州市在文化内涵的拓展和延伸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柳文化在旅游者的印象中,基本上还停留在柳宗元时代;舜文化的开发,其目标顾客主要是拜祖、寻根的旅游者;女书文化正在进一步被遗忘……这种局面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旅游文化的物化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永州市的旅游文化基本上还保持在固有的模式上,其内涵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使得旅游者和旅游文化之间缺乏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旅游者对其敬而远之。

(三)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二者并不矛盾,关键在于能否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目前,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性破坏,在我国时有发生:建设性破坏,景区超载开发、错位开发、索道建设等,屡见不鲜;保护性破坏,以保护为名,却使得景区失去原真性、整体性;管理性破坏,由于旅游区管理不善,使得环境受到污染……目前,虽然永州市还没有发生严重的开发性破坏,但由于开发不当,导致旅游事故的事情也有发生。因此,永州市在开发旅游文化时,应该以此为鉴,在保护与开发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永州市旅游文化开发的对策

(一)突出地域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首先,突出“舜文化”特色,兼顾“柳文化”。开发舜文化,应注重“德”、“教化”,将与舜文化相关的载体联合起来,即以“舜文化”为主题,将舜文化、碑文化、舜帝陵结合起来,以九嶷山风景区为基地,根据游客的需求,有特色、有重点的整体开发,形成立体开发网络。开发柳文化,可重修永州八景,恢复当年风貌,既要突出柳宗元纵情山水的欣喜,也要流露出“独钓寒江雪”的孤独,并将柳子庙作为凭吊柳宗元的场所,将柳宗元当年的游览线路贯穿起来,形成一条独特的旅游线路。其次,纵向开发,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开发永州市旅游文化资源,可纵向开发,将永州的古老文化以时间为纽带,一一展现出来,突出其历史的厚重性,把永州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历史文明结合起来,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二)科学开发,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永州市开发旅游文化,必须深入挖掘,将其内涵和游客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如瑶文化,可突出少数民族的生活情趣,开发一系列的节庆活动,如“盘王节”、“耍春牛”、“敬鸟节”、“坐歌堂与送亲”等,让游客和瑶族人有一个亲密的接触机会。此外,可通过题材和立意(突出其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形态设计(张扬其个性特征,设计不同人物形象)、材质(通过木、竹、金属等不同的材质,开发独特的旅游工艺品)等,从不同的方面展现瑶族人民的风貌。

(三)增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

永州市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在不破坏原生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应增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首先,可以利用声、光、电等先进技术,以时光倒流的方式让游客欣赏永州的历史文化;其次,与特色文化相结合,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让游客接受古老文化的熏陶,如体验舜帝的耕作方式、学习怀素芭蕉练字、模仿柳宗元“独钓寒江雪”、参加瑶族的节庆活动、认识女书等等,通过种种途径,让游客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了解永州市的旅游文化,将游、娱、乐和旅游文化融于一体,从而达到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的目的。

(四)加强宣传促销,塑造旅游形象

首先,科学、统一规划旅游文化资源,将永州市的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某种联系贯穿起来,凝结在一起,从而改变旅游资源零散、不集中的弊端;其次,将“舜文化”和“柳文化”作为对外宣传的重点,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利用图片、影视,塑造其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形象,改变过去落后的旧面貌;最后,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游客提供一个优美、干净、卫生的旅游环境,展示永州市的良好面貌。

参考文献

[1]潘宝明,中国旅游文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2] 秦方,浅析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设计[J],知识经济,2008(5):164-165

[3]http://www.hntj.gov.cn/sxfx/yzfx/200706120 013.htm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例5

1.旅游基础设施逐步改善。(1)市道路系统日趋完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境内有洛湛铁路、衡枣高速、永连公路三大交通动脉,区位优势逐步显现。(2)相关配套设施明显改善。市供水、电、气系统完备,环境卫生良好,为市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旅游服务设施发展很快。全市现有各类旅行社1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拥有星级饭店20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3家;省旅游餐饮示范点1处。

(二)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1)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历史名人众多,如舜帝、柳宗元、怀素、周敦颐、黄庭坚等;地方文化丰富,如舜文化、柳文化、碑文化、女书文化、草书文化等。此外,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塔、阁、桥两千多处,已被国家、省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8处。(2)风景优美,自然景观独特。是以山多水秀闻名的。潇水南北纵切,湘江西东纵横;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金洞林场4大国家森林公园分布境内,全境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水相间,风景独特。(3)少数民族众多,民俗风情古朴。境内居民共有29个民族成分,以汉族、瑶族、壮族为主,这使得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地方气息浓郁,对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三)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经营管理网络

已经初步形成了芝山柳文化、九疑山舜文化、阳明山佛教文化、浯溪古书法碑林、江华江永瑶文化、道州濂溪故里、中心城区百里平湖和舜皇山生态旅游区等九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基本上形成了较完善的旅游经营管理网络。

二、市旅游文化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文化主题的物化

文化主题的物化,即将旅游文化的内涵用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载体体现出来。旅游者外出旅游,其目的是观光、游览、娱乐、休闲,获得一种经历,而绝不是研究某一种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只有通过一系列的物化过程,以一种独特的、直观的、可感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为旅游者所接受。因此,开发旅游文化,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文化主题的物化。市要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就必须注意文化主题的物化。但是,旅游文化的物化问题不容乐观,以柳文化和舜文化为例:关于柳文化的唯一的景点就是柳子庙,而闻名天下的“八景”现在大都难觅踪迹;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是,目前只有舜帝陵与舜文化有关。

(二)文化内涵的拓展和延伸

旅游者的需求千变万化,若旅游文化仅仅固守其原本的文化基础,最终只会被旅游者所遗弃。作为具有重要吸引功能的旅游文化,应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的汲取新的营养,拓展其内涵,延伸其外延。市在文化内涵的拓展和延伸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柳文化在旅游者的印象中,基本上还停留在柳宗元时代;舜文化的开发,其目标顾客主要是拜祖、寻根的旅游者;女书文化正在进一步被遗忘……这种局面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旅游文化的物化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市的旅游文化基本上还保持在固有的模式上,其内涵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使得旅游者和旅游文化之间缺乏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旅游者对其敬而远之。

(三)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二者并不矛盾,关键在于能否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目前,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性破坏,在我国时有发生:建设性破坏,景区超载开发、错位开发、索道建设等,屡见不鲜;保护性破坏,以保护为名,却使得景区失去原真性、整体性;管理性破坏,由于旅游区管理不善,使得环境受到污染……目前,虽然市还没有发生严重的开发性破坏,但由于开发不当,导致旅游事故的事情也有发生。因此,市在开发旅游文化时,应该以此为鉴,在保护与开发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市旅游文化开发的对策

(一)突出地域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首先,突出“舜文化”特色,兼顾“柳文化”。开发舜文化,应注重“德”、“教化”,将与舜文化相关的载体联合起来,即以“舜文化”为主题,将舜文化、碑文化、舜帝陵结合起来,以九嶷山风景区为基地,根据游客的需求,有特色、有重点的整体开发,形成立体开发网络。开发柳文化,可重修八景,恢复当年风貌,既要突出柳宗元纵情山水的欣喜,也要流露出“独钓寒江雪”的孤独,并将柳子庙作为凭吊柳宗元的场所,将柳宗元当年的游览线路贯穿起来,形成一条独特的旅游线路。其次,纵向开发,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开发市旅游文化资源,可纵向开发,将的古老文化以时间为纽带,一一展现出来,突出其历史的厚重性,把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历史文明结合起来,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二)科学开发,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市开发旅游文化,必须深入挖掘,将其内涵和游客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如瑶文化,可突出少数民族的生活情趣,开发一系列的节庆活动,如“盘王节”、“耍春牛”、“敬鸟节”、“坐歌堂与送亲”等,让游客和瑶族人有一个亲密的接触机会。此外,可通过题材和立意(突出其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形态设计(张扬其个性特征,设计不同人物形象)、材质(通过木、竹、金属等不同的材质,开发独特的旅游工艺品)等,从不同的方面展现瑶族人民的风貌。

(三)增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

市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在不破坏原生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应增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首先,可以利用声、光、电等先进技术,以时光倒流的方式让游客欣赏的历史文化;其次,与特色文化相结合,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让游客接受古老文化的熏陶,如体验舜帝的耕作方式、学习怀素芭蕉练字、模仿柳宗元“独钓寒江雪”、参加瑶族的节庆活动、认识女书等等,通过种种途径,让游客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了解市的旅游文化,将游、娱、乐和旅游文化融于一体,从而达到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的目的。

(四)加强宣传促销,塑造旅游形象

首先,科学、统一规划旅游文化资源,将市的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某种联系贯穿起来,凝结在一起,从而改变旅游资源零散、不集中的弊端;其次,将“舜文化”和“柳文化”作为对外宣传的重点,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利用图片、影视,塑造其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形象,改变过去落后的旧面貌;最后,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游客提供一个优美、干净、卫生的旅游环境,展示市的良好面貌。

参考文献

[1]潘宝明,中国旅游文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2]秦方,浅析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设计[J],知识经济,2008(5):164-165

[3]/sxfx/yzfx/200706120013.htm

[4]/wh/Index.html

[5]熊晶,李玉国,秦皇岛旅游文化开发探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3):47-49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例6

(一)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1)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永州历史名人众多,如舜帝、柳宗元、怀素、周敦颐、黄庭坚等;地方文化丰富,如舜文化、柳文化、碑文化、女书文化、草书文化等。此外,永州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塔、阁、桥两千多处,已被国家、省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8处。(2)风景美丽,自然景观独特。永州是以山多水秀闻名的。潇水南北纵切,湘江西东纵横;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金洞林场4大国家森林公园分布境内,全境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水相间,风景独特。(3)少数民族众多,民俗风情古朴。永州境内居民共有29个民族成分,以汉族、瑶族、壮族为主,这使得永州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地方气息浓郁,对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1.旅游基础设施逐步改善。(1)永州市道路系统日趋完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境内有洛湛铁路、衡枣高速、永连公路三大交通动脉,区位优势逐步显现。(2)相关配套设施明显改善。永州市供水、电、气系统完备,环境卫生良好,为永州市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旅游服务设施发展很快。全市现有各类旅行社1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拥有星级饭店20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3家;省旅游餐饮示范点1处。

(三)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经营管理网络

永州已经初步形成了芝山柳文化、九疑山舜文化、阳明山佛教文化、浯溪古书法碑林、江华江永瑶文化、道州濂溪故里、中心城区百里平湖和舜皇山生态旅游区等九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基本上形成了较完善的旅游经营管理网络。

二、永州市旅游文化开发中应注重的新问题

(一)文化主题的物化

文化主题的物化,即将旅游文化的内涵用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载体体现出来。旅游者外出旅游,其目的是观光、游览、娱乐、休闲,获得一种经历,而绝不是探究某一种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只有通过一系列的物化过程,以一种独特的、直观的、可感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为旅游者所接受。因此,开发旅游文化,首先要注重的就是文化主题的物化。永州市要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就必须注重文化主题的物化。但是,永州旅游文化的物化新问题不容乐观,以柳文化和舜文化为例摘要:有关柳文化的唯一的景点就是柳子庙,而闻名天下的“永州八景”现在大都难觅踪迹;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是,目前只有舜帝陵和舜文化有关。

(二)文化内涵的拓展和延伸

旅游者的需求千变万化,若旅游文化仅仅固守其原本的文化基础,最终只会被旅游者所遗弃。作为具有重要吸引功能的旅游文化,应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的汲取新的营养,拓展其内涵,延伸其外延。永州市在文化内涵的拓展和延伸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柳文化在旅游者的印象中,基本上还停留在柳宗元时代;舜文化的开发,其目标顾客主要是拜祖、寻根的旅游者;女书文化正在进一步被遗忘……这种局面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旅游文化的物化新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永州市的旅游文化基本上还保持在固有的模式上,其内涵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使得旅游者和旅游文化之间缺乏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旅游者对其敬而远之。

(三)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二者并不矛盾,关键在于能否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目前,有关旅游资源的开发性破坏,在我国时有发生摘要:建设性破坏,景区超载开发、错位开发、索道建设等,屡见不鲜;保护性破坏,以保护为名,却使得景区失去原真性、整体性;管理性破坏,由于旅游区管理不善,使得环境受到污染……目前,虽然永州市还没有发生严重的开发性破坏,但由于开发不当,导致旅游事故的事情也有发生。因此,永州市在开发旅游文化时,应该以此为鉴,在保护和开发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永州市旅游文化开发的策略

(一)突出地域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首先,突出“舜文化”特色,兼顾“柳文化”。开发舜文化,应注重“德”、“教化”,将和舜文化相关的载体联合起来,即以“舜文化”为主题,将舜文化、碑文化、舜帝陵结合起来,以九嶷山风景区为基地,根据游客的需求,有特色、有重点的整体开发,形成立体开发网络。开发柳文化,可重修永州八景,恢复当年风貌,既要突出柳宗元纵情山水的欣喜,也要流露出“独钓寒江雪”的孤独,并将柳子庙作为凭吊柳宗元的场所,将柳宗元当年的游览线路贯穿起来,形成一条独特的旅游线路。其次,纵向开发,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开发永州市旅游文化资源,可纵向开发,将永州的古老文化以时间为纽带,一一展现出来,突出其历史的厚重性,把永州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历史文明结合起来,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二)科学开发,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永州市开发旅游文化,必须深入挖掘,将其内涵和游客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如瑶文化,可突出少数民族的生活情趣,开发一系列的节庆活动,如“盘王节”、“耍春牛”、“敬鸟节”、“坐歌堂和送亲”等,让游客和瑶族人有一个亲密的接触机会。此外,可通过题材和立意(突出其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形态设计(张扬其个性特征,设计不同人物形象)、材质(通过木、竹、金属等不同的材质,开发独特的旅游工艺品)等,从不同的方面展现瑶族人民的风貌。

(三)增强旅游产品的参和性

永州市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在不破坏原生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应增强旅游产品的参和性摘要:首先,可以利用声、光、电等先进技术,以时光倒流的方式让游客欣赏永州的历史文化;其次,和特色文化相结合,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让游客接受古老文化的熏陶,如体验舜帝的耕作方式、学习怀素芭蕉练字、模拟柳宗元“独钓寒江雪”、参加瑶族的节庆活动、熟悉女书等等,通过种种途径,让游客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了解永州市的旅游文化,将游、娱、乐和旅游文化融于一体,从而达到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的目的。

(四)加强宣传促销,塑造旅游形象

首先,科 学、统一规划旅游文化资源,将永州市的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某种联系贯穿起来,凝聚在一起,从而改变旅游资源零散、不集中的弊端;其次,将“舜文化”和“柳文化”作为对外宣传的重点,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利用图片、影视,塑造其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形象,改变过去落后的旧面貌;最后,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游客提供一个美丽、干净、卫生的旅游环境,展示永州市的良好面貌。

参考文献

[1潘宝明,中国旅游文化[M,北京摘要: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例7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者活动的本质属性,是旅游资源的魅力所在,与旅游资源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1]。早在1978年,Ritchie&Zins就提出文化已经成为旅游区吸引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Costa(2001)发现,在现代旅游中,旅游者更多地追求文化感受而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欣赏[3]。对中国旅游业来说,文化性的观光旅游资源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也是在国际上最有优势的资源[4]。

江西省抚州市,古为临川郡,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旅游论文,出自初唐时期王勃《滕王阁序》中,道出了古临川的辉煌。所谓“临川文化”是指以临川古治属为核心,辐射而涵盖现今抚州市十余县(区)的区域性文化[5]。临川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临川文化资源优势是抚州最大的特色,是抚州旅游魅力之魂。在文化已成为旅游发展核心元素的今天,临川文化旅游开发却明显滞后,相关研究几乎仍为空白。因此,如何抓住建设文化旅游名城之契机,制定系统的临川文化旅游开发对策,是本文研究的初衷。

一、临川文化资源特色

临川文化资源构成了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临川文化资源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独具特色:

1、才子摇篮

抚州,古为临川郡免费论文下载。抚州自古就是“才子之乡”,涌现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曾巩、“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词坛巨匠晏殊晏几道父子、“百世大儒”陆象山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在近代,物理学家饶毓泰、文学史家游国恩和萧涤非、革命家李井泉、书法家舒同等临川才子群星灿烂。现今临川教育闻名全国,每年有一万多名学生从这里走出,四五十名学子考进北大清华,已经成为全国教育界著名品牌。

2、戏曲之乡

抚州素称“戏曲之乡”。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其代表作“临川四梦”,闻名中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临川不仅是汤显祖故里,而且是汤显祖创作地。汤显祖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抚州戏曲的繁荣,而且对中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抚州是江南地方戏曲出现最早和最兴盛地之一。宜黄“二黄腔”、广昌孟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传。抚州采茶戏深受当地人民的喜欢,得到戏剧界的青睐。

3、红色故土

抚州是红军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主战场,经历了几十次激烈战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毅等都曾多次在这里领导和指挥革命斗争。这块红色故土涌现了李井泉、舒同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牺牲了赵醒侬、傅烈等无数革命先烈旅游论文,留下了第四次反“围剿”东陂和黄陂战役旧址、第五次反“围剿” 高虎脑战场旧址、康都会议及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等革命遗址。

4、宗教胜地

宗教活动场所遍布抚州市各地,其中临川圣若瑟天主大教堂规模名列全国第三;宜黄曹山寺被列入江西省重点寺庙,为我国佛教曹洞宗祖庭之一,在海内外佛教界享有盛名,信徒遍及海内外;金溪疏山寺为千年古刹,至今保存完好;临川金山寺规模宏大,钟声悠扬,香火较旺,香客众多。

二、临川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对临川文化内涵深层次挖掘,缺乏合适的形式或载体展示临川化精髓。开发层次低,缺乏对临川文化内涵深层次挖掘,很多景区局限于原生态景观展示,大部分景点是纯粹的观光旅游。缺乏有感召力的节庆民俗活动,不能把临川文化动态激活,营造鲜活新奇文化氛围。临川文化现在尚未真正形成含金量高的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开发力度还不够,没把临川文化的理念融入到景观建筑上来提高品位,展示临川文化精髓的建筑雕塑还有待开发。

第二,资金投入不足,系统规划和整体开发缺位。旅游资源的多元整合是文化旅游开发的必然选择[6]。临川文化旅游资源分散,遍布抚州十余县区,没能很好优化整合和整体开发,形成的文化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内容不丰富、主题不鲜明。由于抚州未系统做临川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亦未进行过临川文化旅游资源专项普查,致使不能很好战略定位、统一规划、区域分工和制定出开发对策。另外旅游论文,开发项目普遍存在开发资金有限、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

第三,宣传力度不够和没有打好名人牌,发挥名人效应。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推介资金紧缺,宣传推介方式比较单一免费论文下载。由于临川文化资源景点分散,各县区各自为政,未能整合旅游资源、突出临川文化特色,因而在旅游宣传促销中不能形成临川文化整体形象。抚州名人众多,但没能打好名人牌发挥名人效应,不能更好地为促进抚州经济发展服务。

三、临川文化旅游开发思路和战略

1、挖掘内涵,展示精髓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站在旅游的角度看,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7]。全面梳理和再现临川文化,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突出文化主题, 是文化旅游市场品位日益提高的要求。文化的优势体现在内涵。临川文化的内涵和主题是影响临川文化旅游形象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发挥文化的功能,为旅游开发服务。临川文化遗址和景点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我们就必须组织专门机构、专门研究专家下大功夫对分散的旅游景点进行挖掘、概括、提炼、升华, 抽象出反映区域特色的文化主题。再从文化主题着手,将这些分散的景点合理配置形成特色,有效地整合。我们除了要挖掘出临川文化内涵,还要通过合适的形式或载体营造氛围展示临川文化精髓,从而使游客更好感知,享受文化带来的愉悦。第一,利用节庆、民俗等活动,由静转动,营造鲜活新奇的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氛围的动态激活,使这些有形、有声、有色的具象事物让游客亲身感知。我们要切实办好汤显祖艺术节、国际戏剧节、南丰国际蜜桔节、广昌国际莲花节、临川文化旅游节五大活动旅游论文,使它们集表演性、民俗性、群众性、参与性于一体,让游客能够亲身感知鲜活的临川文化。第二,通过雕塑、建筑等物质载体, 由虚转实,充分彰显临川文化内涵。雕塑,不仅可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极具历史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而且一些可以成为城市地标形象。建设具有文化品味的民俗一条街、文化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和亭、台、楼、阁等建筑,拓宽和优化城市的文化实体空间。我们要重点建设临川文化博览园、才子文化园、中国教育博览园、拟岘台、文化生态名人园、文昌阁。

2、优化整合,全面开发

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核心是整合文化要素,把散点化的旅游文化因子“聚合”成特色突出、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8 ]。我们要发挥文化对旅游开发有“点化”和“整合”的功能,把一种文化理念贯穿于分散的景点,做到“ 景散意连”,使旅游资源得到深度开发,使旅游开发发挥整体效应[9]。第一,开展临川文化因子专项旅游。根据各景点的实际情况,遵循“文化—品牌、名牌—产品”开展专项旅游。着力开发才子摇篮修学游、戏曲民俗休闲游、禅河中心朝觐游、红色故土体验游、生态农业观赏游等专项旅游精品。第二,构筑临川文化精品线路。重点打造抚州探古访幽之旅、丹山碧溪之旅、秀美乡村之旅、信众朝觐之旅和红色经典之旅五条精品线路。第三,加强区域合作免费论文下载。要进一步重视与周边省市的旅游合作,充分利用南昌合作区、闽粤赣十三市、浙赣闽皖十四市、赣粤闽三省十市、海峡西岸二十市等旅游区域合作平台,主动融进“泛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合作圈。在合作区内旅游实施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客源互送、品牌同塑、联合促销等活动,努力实现优势互补、效益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联动效应,真正实现“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的新格局。

3、精心规划,加大投入

旅游开发,规划先行。要在全面普查临川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以可持续发展、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系统开发为指导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旅游论文,聘请国内外知名专业机构和知名专家,广泛征询社会各界人士意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临川文化旅游开发战略专项规划,明确开发目标和发展内容,明确产业发展总体定位、形象定位、市场定位、空间布局。第一,规划要将市政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从而实现市政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商旅互动发展的新格局。第二,规划要根据临川文化资源秉赋特征和空间分布状况,以临川文化为魂,突出特色,做好旅游产品开发和打造精品线路。第三,规划要利用先进科技技术,导入现代时尚元素,进行文化创意,将临川文化活灵活现地展现给游客,满足游客追求“新、奇、特”心理。第四,规划要眼光长远,拓宽发展视野,融合对接海峡西岸旅游区规划与鄱阳湖生态旅游区规划。政府应加大投入和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设立临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专项基金,以战略眼光,高起点、高投人、高标准建设临川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项目。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千方百计整合各类资金投向旅游业。利用临川文化旅游优势,整合丰富的旅游资源,谋划和包装重点项目旅游论文,通过招商,积极吸引多种形式资金投资,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开拓文化旅游产品市场,投资临川文化旅游开发,推进抚州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4、名人搭台,旅游唱戏

抚州人才辈出,群星灿烂。这些名人闻名中外,旅游文化背景广阔,人、事、物相联系,旅游文化品位很高,具有一定的垄断性[10]。我们要名人搭台、旅游唱戏、经济受益,更好地发挥名人效应。名人效应的发挥,能更好地提高抚州旅游知名度,能更好促进抚州经济发展。一是加大名人遗迹的保护力度,加强对名人事迹整理和名人文化的研究。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合作与交流,举办学术研讨会,有效提高名人文化研究的水平,充分挖掘名人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二是打临川名人牌,举办一些国际性、全国性文艺赛事和节庆活动,拍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人影视作品。三是将临川名人文化运用在城市建设中,使名人文化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增强城市的文化气息。通过开发建设名人纪念馆博物馆、具有名人神韵名人和名人事迹雕塑、名人陵园、名人文化广场等物质载体,彰显名人文化,使它们可视、可感,扩大名人文化的旅游功能和旅游容量,从而吸引更多游客。例如:重点谋划建设才子文化园、王安石故居、汤显祖故居、以“临川四梦”为主题的中国戏剧博览园、兴鲁书院、半山书院、牡丹亭景区。四是开发、推出临川文化名人旅游专线, 进行景点优化组合,形成规模效应,进行产品包装,搞好“组合营销”。五是开发研制临川名人文化旅游商品。可设计名人或名人事迹纪念品、发行纪念章、纪念币、便于携带的名人铜像、名人字画墨宝。

5、大力宣传旅游论文,突出特色

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网络、书籍、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和推广临川文化旅游形象,形成强大的、多方位的视听效应,提升抚州旅游形象和影响力。首先,塑造整体旅游形象,大力宣传促销免费论文下载。由于临川文化呈现多元化特点,因而在旅游宣传促销中要进行临川文化资源整合,形成整体形象。在文化旅游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围绕知名度高旅游景区和旅游品牌,抓住临川文化中精髓,对临川文化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发掘。只有这样才能使抚州旅游整体形象更突出和鲜明。各地应联合宣传促销,将抚州整体旅游形象作为广告,在各大媒体大力进行宣传,使之成为抚州形象的靓丽名片。其次,突出临川文化特色,打造临川文化演艺品牌。借鉴“印象刘三姐”、“云南印象”等大型演出的成功经验,积极鼓励临川文化创作创意,高标准策划临川文化演艺品牌,突出鲜明的临川文化特色,满足旅游者“求新、求知、求乐”的愿望和需求,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这样不仅能迅速提升旅游城市和企业的品质,其本身也形成新的旅游吸引力。再次,完善临川文化旅游解说系统,培养高素质导游人员。导游人员是传播文化的使者。她们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及表达方式,把旅游点的深层次文化底蕴传播给旅游者旅游论文,努力给游客以知识、乐趣和美的享受。因此,要高度重视旅游形象宣传第一线,设置完善的临川文化旅游解说系统,培养一批有素质、熟悉临川文化的导游人员。最后,建设牡丹亭影视城,拍摄众多的影视作品。抚州生态良好,山水如画,文化底蕴深厚,为建设影视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影视作品可以反映临川文化的内涵,对外传播临川文化,带来巨大的文化传播效应。牡丹亭影视城的建设,可以使抚州的风光和人文频频在镜头前光顾和表现,是传播临川文化极佳途径,也使影视旅游成为当地旅游的特色,带动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诗图,袁本华.论文化与旅游开发[J].经济地理,2003,23(3):405-408

[2]Ritchie J RBrent & Michel Z. Culture as Determinant of the Attractiveness of a TourismRegion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78,5(2):252-267.

[3]Costa C.An EmergingTourism Planning Paradigm?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owm and Tourism Plan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3):411-425.

[4]魏小安.旅游区(点)的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1—01—08(B1).

[5]周世泉,廖应生.临川文化”的概念、内涵、外延二题[J].抚州师专学报,1994(4):1-7

[6]章怡芳.文化旅游开发中的资源整合策略[J].思想战线,2003(6):58-61.

[7]谭白英.系统发掘武汉旅游业文化内涵的战略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3);319-323.

[8]马晓冬,翟仁祥论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以苏北地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1,16(6):89-92.

[9]郑耀星.打名人文化牌,加大两岸“五缘”旅游吸引力[J]. 经济地理,2003,23(1):135-138.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例8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者活动的本质属性,是旅游资源的魅力所在,与旅游资源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1]。早在1978年,Ritchie&Zins就提出文化已经成为旅游区吸引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Costa(2001)发现,在现代旅游中,旅游者更多地追求文化感受而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欣赏[3]。对中国旅游业来说,文化性的观光旅游资源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也是在国际上最有优势的资源[4]。

江西省抚州市,古为临川郡,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旅游论文,出自初唐时期王勃《滕王阁序》中,道出了古临川的辉煌。所谓“临川文化”是指以临川古治属为核心,辐射而涵盖现今抚州市十余县(区)的区域性文化[5]。临川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临川文化资源优势是抚州最大的特色,是抚州旅游魅力之魂。在文化已成为旅游发展核心元素的今天,临川文化旅游开发却明显滞后,相关研究几乎仍为空白。因此,如何抓住建设文化旅游名城之契机,制定系统的临川文化旅游开发对策,是本文研究的初衷。

一、临川文化资源特色

临川文化资源构成了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临川文化资源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独具特色:

1、才子摇篮

抚州,古为临川郡免费论文下载。抚州自古就是“才子之乡”,涌现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曾巩、“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词坛巨匠晏殊晏几道父子、“百世大儒”陆象山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在近代,物理学家饶毓泰、文学史家游国恩和萧涤非、革命家李井泉、书法家舒同等临川才子群星灿烂。现今临川教育闻名全国,每年有一万多名学生从这里走出,四五十名学子考进北大清华,已经成为全国教育界著名品牌。

2、戏曲之乡

抚州素称“戏曲之乡”。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其代表作“临川四梦”,闻名中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临川不仅是汤显祖故里,而且是汤显祖创作地。汤显祖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抚州戏曲的繁荣,而且对中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抚州是江南地方戏曲出现最早和最兴盛地之一。宜黄“二黄腔”、广昌孟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传。抚州采茶戏深受当地人民的喜欢,得到戏剧界的青睐。

3、红色故土

抚州是红军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主战场,经历了几十次激烈战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毅等都曾多次在这里领导和指挥革命斗争。这块红色故土涌现了李井泉、舒同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牺牲了赵醒侬、傅烈等无数革命先烈旅游论文,留下了第四次反“围剿”东陂和黄陂战役旧址、第五次反“围剿” 高虎脑战场旧址、康都会议及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等革命遗址。

4、宗教胜地

宗教活动场所遍布抚州市各地,其中临川圣若瑟天主大教堂规模名列全国第三;宜黄曹山寺被列入江西省重点寺庙,为我国佛教曹洞宗祖庭之一,在海内外佛教界享有盛名,信徒遍及海内外;金溪疏山寺为千年古刹,至今保存完好;临川金山寺规模宏大,钟声悠扬,香火较旺,香客众多。

二、临川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对临川文化内涵深层次挖掘,缺乏合适的形式或载体展示临川化精髓。开发层次低,缺乏对临川文化内涵深层次挖掘,很多景区局限于原生态景观展示,大部分景点是纯粹的观光旅游。缺乏有感召力的节庆民俗活动,不能把临川文化动态激活,营造鲜活新奇文化氛围。临川文化现在尚未真正形成含金量高的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开发力度还不够,没把临川文化的理念融入到景观建筑上来提高品位,展示临川文化精髓的建筑雕塑还有待开发。

第二,资金投入不足,系统规划和整体开发缺位。旅游资源的多元整合是文化旅游开发的必然选择[6]。临川文化旅游资源分散,遍布抚州十余县区,没能很好优化整合和整体开发,形成的文化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内容不丰富、主题不鲜明。由于抚州未系统做临川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亦未进行过临川文化旅游资源专项普查,致使不能很好战略定位、统一规划、区域分工和制定出开发对策。另外旅游论文,开发项目普遍存在开发资金有限、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

第三,宣传力度不够和没有打好名人牌,发挥名人效应。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推介资金紧缺,宣传推介方式比较单一免费论文下载。由于临川文化资源景点分散,各县区各自为政,未能整合旅游资源、突出临川文化特色,因而在旅游宣传促销中不能形成临川文化整体形象。抚州名人众多,但没能打好名人牌发挥名人效应,不能更好地为促进抚州经济发展服务。

三、临川文化旅游开发思路和战略

1、挖掘内涵,展示精髓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站在旅游的角度看,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7]。全面梳理和再现临川文化,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突出文化主题, 是文化旅游市场品位日益提高的要求。文化的优势体现在内涵。临川文化的内涵和主题是影响临川文化旅游形象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发挥文化的功能,为旅游开发服务。临川文化遗址和景点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我们就必须组织专门机构、专门研究专家下大功夫对分散的旅游景点进行挖掘、概括、提炼、升华, 抽象出反映区域特色的文化主题。再从文化主题着手,将这些分散的景点合理配置形成特色,有效地整合。我们除了要挖掘出临川文化内涵,还要通过合适的形式或载体营造氛围展示临川文化精髓,从而使游客更好感知,享受文化带来的愉悦。第一,利用节庆、民俗等活动,由静转动,营造鲜活新奇的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氛围的动态激活,使这些有形、有声、有色的具象事物让游客亲身感知。我们要切实办好汤显祖艺术节、国际戏剧节、南丰国际蜜桔节、广昌国际莲花节、临川文化旅游节五大活动旅游论文,使它们集表演性、民俗性、群众性、参与性于一体,让游客能够亲身感知鲜活的临川文化。第二,通过雕塑、建筑等物质载体, 由虚转实,充分彰显临川文化内涵。雕塑,不仅可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极具历史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而且一些可以成为城市地标形象。建设具有文化品味的民俗一条街、文化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和亭、台、楼、阁等建筑,拓宽和优化城市的文化实体空间。我们要重点建设临川文化博览园、才子文化园、中国教育博览园、拟岘台、文化生态名人园、文昌阁。

2、优化整合,全面开发

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核心是整合文化要素,把散点化的旅游文化因子“聚合”成特色突出、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8 ]。我们要发挥文化对旅游开发有“点化”和“整合”的功能,把一种文化理念贯穿于分散的景点,做到“ 景散意连”,使旅游资源得到深度开发,使旅游开发发挥整体效应[9]。第一,开展临川文化因子专项旅游。根据各景点的实际情况,遵循“文化—品牌、名牌—产品”开展专项旅游。着力开发才子摇篮修学游、戏曲民俗休闲游、禅河中心朝觐游、红色故土体验游、生态农业观赏游等专项旅游精品。第二,构筑临川文化精品线路。重点打造抚州探古访幽之旅、丹山碧溪之旅、秀美乡村之旅、信众朝觐之旅和红色经典之旅五条精品线路。第三,加强区域合作免费论文下载。要进一步重视与周边省市的旅游合作,充分利用南昌合作区、闽粤赣十三市、浙赣闽皖十四市、赣粤闽三省十市、海峡西岸二十市等旅游区域合作平台,主动融进“泛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合作圈。在合作区内旅游实施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客源互送、品牌同塑、联合促销等活动,努力实现优势互补、效益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联动效应,真正实现“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的新格局。

3、精心规划,加大投入

旅游开发,规划先行。要在全面普查临川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以可持续发展、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系统开发为指导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旅游论文,聘请国内外知名专业机构和知名专家,广泛征询社会各界人士意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临川文化旅游开发战略专项规划,明确开发目标和发展内容,明确产业发展总体定位、形象定位、市场定位、空间布局。第一,规划要将市政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从而实现市政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商旅互动发展的新格局。第二,规划要根据临川文化资源秉赋特征和空间分布状况,以临川文化为魂,突出特色,做好旅游产品开发和打造精品线路。第三,规划要利用先进科技技术,导入现代时尚元素,进行文化创意,将临川文化活灵活现地展现给游客,满足游客追求“新、奇、特”心理。第四,规划要眼光长远,拓宽发展视野,融合对接海峡西岸旅游区规划与鄱阳湖生态旅游区规划。政府应加大投入和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设立临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专项基金,以战略眼光,高起点、高投人、高标准建设临川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项目。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千方百计整合各类资金投向旅游业。利用临川文化旅游优势,整合丰富的旅游资源,谋划和包装重点项目旅游论文,通过招商,积极吸引多种形式资金投资,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开拓文化旅游产品市场,投资临川文化旅游开发,推进抚州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4、名人搭台,旅游唱戏

抚州人才辈出,群星灿烂。这些名人闻名中外,旅游文化背景广阔,人、事、物相联系,旅游文化品位很高,具有一定的垄断性[10]。我们要名人搭台、旅游唱戏、经济受益,更好地发挥名人效应。名人效应的发挥,能更好地提高抚州旅游知名度,能更好促进抚州经济发展。一是加大名人遗迹的保护力度,加强对名人事迹整理和名人文化的研究。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合作与交流,举办学术研讨会,有效提高名人文化研究的水平,充分挖掘名人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二是打临川名人牌,举办一些国际性、全国性文艺赛事和节庆活动,拍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人影视作品。三是将临川名人文化运用在城市建设中,使名人文化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增强城市的文化气息。通过开发建设名人纪念馆博物馆、具有名人神韵名人和名人事迹雕塑、名人陵园、名人文化广场等物质载体,彰显名人文化,使它们可视、可感,扩大名人文化的旅游功能和旅游容量,从而吸引更多游客。例如:重点谋划建设才子文化园、王安石故居、汤显祖故居、以“临川四梦”为主题的中国戏剧博览园、兴鲁书院、半山书院、牡丹亭景区。四是开发、推出临川文化名人旅游专线, 进行景点优化组合,形成规模效应,进行产品包装,搞好“组合营销”。五是开发研制临川名人文化旅游商品。可设计名人或名人事迹纪念品、发行纪念章、纪念币、便于携带的名人铜像、名人字画墨宝。

5、大力宣传旅游论文,突出特色

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网络、书籍、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和推广临川文化旅游形象,形成强大的、多方位的视听效应,提升抚州旅游形象和影响力。首先,塑造整体旅游形象,大力宣传促销免费论文下载。由于临川文化呈现多元化特点,因而在旅游宣传促销中要进行临川文化资源整合,形成整体形象。在文化旅游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围绕知名度高旅游景区和旅游品牌,抓住临川文化中精髓,对临川文化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发掘。只有这样才能使抚州旅游整体形象更突出和鲜明。各地应联合宣传促销,将抚州整体旅游形象作为广告,在各大媒体大力进行宣传,使之成为抚州形象的靓丽名片。其次,突出临川文化特色,打造临川文化演艺品牌。借鉴“印象刘三姐”、“云南印象”等大型演出的成功经验,积极鼓励临川文化创作创意,高标准策划临川文化演艺品牌,突出鲜明的临川文化特色,满足旅游者“求新、求知、求乐”的愿望和需求,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这样不仅能迅速提升旅游城市和企业的品质,其本身也形成新的旅游吸引力。再次,完善临川文化旅游解说系统,培养高素质导游人员。导游人员是传播文化的使者。她们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及表达方式,把旅游点的深层次文化底蕴传播给旅游者旅游论文,努力给游客以知识、乐趣和美的享受。因此,要高度重视旅游形象宣传第一线,设置完善的临川文化旅游解说系统,培养一批有素质、熟悉临川文化的导游人员。最后,建设牡丹亭影视城,拍摄众多的影视作品。抚州生态良好,山水如画,文化底蕴深厚,为建设影视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影视作品可以反映临川文化的内涵,对外传播临川文化,带来巨大的文化传播效应。牡丹亭影视城的建设,可以使抚州的风光和人文频频在镜头前光顾和表现,是传播临川文化极佳途径,也使影视旅游成为当地旅游的特色,带动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诗图,袁本华.论文化与旅游开发[J].经济地理,2003,23(3):405-408

[2]Ritchie J RBrent & Michel Z. Culture as Determinant of the Attractiveness of a TourismRegion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78,5(2):252-267.

[3]Costa C.An EmergingTourism Planning Paradigm?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owm and Tourism Plan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3):411-425.

[4]魏小安.旅游区(点)的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1—01—08(B1).

[5]周世泉,廖应生.临川文化”的概念、内涵、外延二题[J].抚州师专学报,1994(4):1-7

[6]章怡芳.文化旅游开发中的资源整合策略[J].思想战线,2003(6):58-61.

[7]谭白英.系统发掘武汉旅游业文化内涵的战略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3);319-323.

[8]马晓冬,翟仁祥论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以苏北地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1,16(6):89-92.

[9]郑耀星.打名人文化牌,加大两岸“五缘”旅游吸引力[J]. 经济地理,2003,23(1):135-138.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例9

我省的旅游在空间上遍布贵州高原,而且与贵州独特的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历史文化自然融合,特色鲜明,文化深厚。特别是以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兵临贵阳等重大历史事件所形成的长征文化,更具震撼力、号召力,更具垄断性。下面就谈谈贵州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一、民族文化旅游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异彩纷呈,民俗文物之多位居全国第一,是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宝地。民族村寨山清水秀,竹林葱茏,吊脚楼房鳞次栉比。民族服饰款式丰富多彩,工艺巧夺天工,内涵广博深邃。民族节日数量之多,活动人数之众和内容之广,令人叹为观止。挖掘贵州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高贵州旅游业的文化品位,促进贵州旅游业迈上新台阶,大有可为。

二、红色旅游

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的红色旅游,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是组织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达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宣传红色旅游,通过重温我党奋斗史、革命史和光荣史,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贵州的革命文物和遗址、会址,构成了不可多得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开展红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

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我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全,数量多,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据初步调查,红色旅游点160余处,具有开发潜力的精品旅游点50多处。在红色旅游点中,红军长征文化突出,各类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省,北至赤水,南到荔波,东至玉屏,西至赫章、盘县,形成三线三区:

三线是:一贵阳(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遵义(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娄山关景区、乌江景区)、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习水县青杆坡战斗遗址、赤水市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二贵阳(息烽集中营)、黔西、大方(红二、六军团战斗遗址)、毕节(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三省会议纪念碑、贵州抗日救国司令部旧址、草原艺术研究社旧址、毕节烈士陵园、夏曦烈士纪念碑)、赫章、威宁(红二、六军团战斗遗址、草海)。三贵阳(息烽集中营)、镇远(周达文故居、和平村旧址)、黎平(黎平会议旧址、红七军部旧址、毛泽东在黎平住处、红军召开群众大会旧址、黎平“烈士陵园”等)。

三、阳明文化旅游

贵州阳明文化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观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是贵州文化旅游的一个新亮点。开发以大贵阳为中心,范围涉及省内8个地、州、市20多个县市的阳明文化旅游圈,对于带动贵州文化旅游,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实现与周边省区的旅游对接,使贵州文化旅游走向全国和世界,意义重大。

四、生态旅游

即绿色旅游,贵州高原的青山绿水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生态环境倍受游客青睐,发展绿色旅游的景点颇多,这是以大自然为舞台,以生态学思想为设计指导,以休闲、度假、保健、求知、探索为载体的旅游活动。旅游者参与性强,品位高雅,形式多样,既使旅游者身心健康、增长见识,又能增强热爱自然、珍惜民族文化、保护环境的意识,弘扬文明精神,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体系,贵州的生态旅游有很强的吸引力。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例10

冯乃康指出“普遍认为,在关于旅游文化的解说中,旅游文化主要是指旅游资源中的人文资源,即旅游的客体。”赵飞等2004年的《国内旅游文化开发研究综述》中,作者在摘要中开门见山的说道,旅游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这里谈的其实就是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王会昌等的《中国旅游文化》也是以旅游资源为主体来构架的。胡幸福指出,有的研究者认为旅游文化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马波在研究中也发现了许多将旅游资源文化研究等同于旅游文化研究的错误。例如,在许多以旅游文化为题的著作,论文中。其实只是研究人文旅游资源的形式和特性。徐菊凤发现许多名为《中国旅游文化》的书籍,完全就是对园林、宗教、饮食、建筑、民俗等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介绍与阐述。由此可见,国内旅游界往往把旅游对象物的文化内涵完全等同于“旅游文化”。

人们在把握“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文化”这两个概念时的确有很大的难度,除了它们本身的交错复杂,而且在旅游实践中,旅游活动离不开旅游资源,更加大了难度。我们再将旅游文化用于实践指导和开发时,肯定离不开对旅游资源文化的深入研究,而且在认识旅游文化时,也不可避免的要遇到旅游资源文化。从另一方面来说,深入研究旅游资源文化的发掘,会极大地丰富和提升旅游文化,从而加速旅游的文化底蕴,扩大旅游的影响力。如果把握不好他们的内涵和外延,就会把旅游文化的研究引向旅游资源文化的研究。所以,避免混淆两种文化的关键就是认识和把握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文化的关系,区别它们的实质特征。

一 、旅游文化的界定

关于旅游文化的界定目前尚未得到统一,国内对于“旅游文化”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旅游文化是旅游接待的社会文化和旅游客源的社会文化借助旅游者这个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是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在旅游经营服务和旅游消费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外在表现和观念形态的总和。

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者借助旅游媒介的外部条件,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旅游文化现象的总和,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

旅游文化是以旅游消费与旅游服务行为文化。旅游资源文化和旅游产品文化、旅游环境文化共同组成的以旅游行为为核心,旅游产品为依托,旅游环境为背景的系统性的场景文化体系。

旅游文化从狭义上说,是一门研究商品经济运行环境下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过去时代所创造的旅游文化遗产。怎样立足本地创造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旅游文化的学问;从广义上说,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发展规律的学问。

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关系的总和叫旅游文化。

从旅游文化的概念众说纷纭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第一,旅游文化是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是学者们几乎都提到的;第二,旅游文化不可能离开旅游资源文化而存在,两者之间存在这必然的关联,无论它的主体要素是以旅游客体,或是旅游主体还是旅游活动本身来界定。通常笔者认为旅游文化是由旅游活动而产生,是旅游活动所整合的文化,从他自身的结构来说可以划分为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

二、旅游资源文化的界定

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文化必备的基本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它具有文化内涵。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的最基本的条件,由于其特有的物质组成,体现出美学价值,这种类学价值就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姜红莹认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指的是旅游资源所包括的时代特征、民族性格、审美情趣、宗教情绪、思维方式、历史背景等无形的精神文化和各种文物古迹、生产工具、风俗习惯、名族服饰、建筑、饮食、节庆活动等有形的物质文化。王德刚认为无论是人文的还是自然的资源,它们之所以成为人们旅游的对象,成为旅游资源,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们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够使游人获得知识和美感,从而在精神上得到享受与愉悦。马锐认为一切的旅游活动如果是以人文动态和物质资源为基础的都可以纳入旅游资源文化的范畴,它是人类在通过旅游活动培育自身,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物质成果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由此可以看出,旅游资源文化在学术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笔者认为旅游资源文化是旅游资源的文化载体,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因为旅游资源赋予了丰富的文化特质,产生旅游吸引功能,因此呈现了不同的审美状态,引起人们的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冯乃康.关于旅游文化概念的探讨[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1,(2):2-5.

[2]赵飞,等.国内旅游文化开发研究综述[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2):48-52.

[3]胡幸福.论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区别[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8-12.

[4]马波.我国旅游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8-10.

[5]徐菊凤.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旅游学刊,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例11

关键词:旅游文化;旅游资源文化;界定

冯乃康指出“普遍认为,在关于旅游文化的解说中,旅游文化主要是指旅游资源中的人文资源,即旅游的客体。”赵飞等2004年的《国内旅游文化开发研究综述》中,作者在摘要中开门见山的说道,旅游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这里谈的其实就是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王会昌等的《中国旅游文化》也是以旅游资源为主体来构架的。胡幸福指出,有的研究者认为旅游文化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马波在研究中也发现了许多将旅游资源文化研究等同于旅游文化研究的错误。例如,在许多以旅游文化为题的著作,论文中。其实只是研究人文旅游资源的形式和特性。徐菊凤发现许多名为《中国旅游文化》的书籍,完全就是对园林、宗教、饮食、建筑、民俗等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介绍与阐述。由此可见,国内旅游界往往把旅游对象物的文化内涵完全等同于“旅游文化”。

人们在把握“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文化”这两个概念时的确有很大的难度,除了它们本身的交错复杂,而且在旅游实践中,旅游活动离不开旅游资源,更加大了难度。我们再将旅游文化用于实践指导和开发时,肯定离不开对旅游资源文化的深入研究,而且在认识旅游文化时,也不可避免的要遇到旅游资源文化。从另一方面来说,深入研究旅游资源文化的发掘,会极大地丰富和提升旅游文化,从而加速旅游的文化底蕴,扩大旅游的影响力。如果把握不好他们的内涵和外延,就会把旅游文化的研究引向旅游资源文化的研究。所以,避免混淆两种文化的关键就是认识和把握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文化的关系,区别它们的实质特征。

一 、旅游文化的界定

关于旅游文化的界定目前尚未得到统一,国内对于“旅游文化”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旅游文化是旅游接待的社会文化和旅游客源的社会文化借助旅游者这个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是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在旅游经营服务和旅游消费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外在表现和观念形态的总和。

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者借助旅游媒介的外部条件,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旅游文化现象的总和,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

旅游文化是以旅游消费与旅游服务行为文化。旅游资源文化和旅游产品文化、旅游环境文化共同组成的以旅游行为为核心,旅游产品为依托,旅游环境为背景的系统性的场景文化体系。

旅游文化从狭义上说,是一门研究商品经济运行环境下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过去时代所创造的旅游文化遗产。怎样立足本地创造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旅游文化的学问;从广义上说,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发展规律的学问。

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关系的总和叫旅游文化。

从旅游文化的概念众说纷纭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第一,旅游文化是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是学者们几乎都提到的;第二,旅游文化不可能离开旅游资源文化而存在,两者之间存在这必然的关联,无论它的主体要素是以旅游客体,或是旅游主体还是旅游活动本身来界定。通常笔者认为旅游文化是由旅游活动而产生,是旅游活动所整合的文化,从他自身的结构来说可以划分为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

二、旅游资源文化的界定

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文化必备的基本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它具有文化内涵。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的最基本的条件,由于其特有的物质组成,体现出美学价值,这种类学价值就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姜红莹认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指的是旅游资源所包括的时代特征、民族性格、审美情趣、宗教情绪、思维方式、历史背景等无形的精神文化和各种文物古迹、生产工具、风俗习惯、名族服饰、建筑、饮食、节庆活动等有形的物质文化。王德刚认为无论是人文的还是自然的资源,它们之所以成为人们旅游的对象,成为旅游资源,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们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够使游人获得知识和美感,从而在精神上得到享受与愉悦。马锐认为一切的旅游活动如果是以人文动态和物质资源为基础的都可以纳入旅游资源文化的范畴,它是人类在通过旅游活动培育自身,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物质成果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由此可以看出,旅游资源文化在学术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笔者认为旅游资源文化是旅游资源的文化载体,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因为旅游资源赋予了丰富的文化特质,产生旅游吸引功能,因此呈现了不同的审美状态,引起人们的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冯乃康.关于旅游文化概念的探讨[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1,(2):2-5.

[2]赵飞,等.国内旅游文化开发研究综述[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2):48-52.

[3]胡幸福.论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区别[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8-12.

[4]马波.我国旅游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8-10.

[5]徐菊凤.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旅游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