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课外阅读如何提高

课外阅读如何提高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07 10:13:34

课外阅读如何提高

课外阅读如何提高例1

一、选择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

从某种程度上讲,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水平和质量如何,不仅体现着教师的水平和眼光,也对小学生视野的扩展、能力的提升、兴趣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那如何判断所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的质量优劣呢?笔者认为,以下这几个方面的都是相对优秀的阅读材料:一种是励志类的,这对于砥砺小学生的品格、从小教育他们养成优秀的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一种是扩展和增长常识性的,生活、科普、文学等方面的常识,都可以作为课堂阅读材料的延伸;一种是学习方法类的,比如教给小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阅读。这对于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对学习中困难的认知、克服等方面,都会有所助益。除此之外,还应该给小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库,这样的阅读材料库可以是一系列的书目,也可以是教师自己汇编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可以借鉴他人有益经验来加以排布。当然,我们在建立小学生的阅读资料库的时候,应该将以上三类都加以涵盖。

二、创设情境,刺激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徜徉书海,甚至手不释卷,沉醉在读书的快乐之中。所以,老师要努力刺激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比如,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再比如,平时要多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竞赛活动。如朗读文章的精彩片段,看谁读的正确流利,富有感情;背诵文章的某一部分,看谁背的快、背的好等,对此,学生兴趣盎然。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要靠学生自己多加以实践、思考和总结,另一方面,教师的引导、教育也非常重要。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来讲,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没有具备,而此时教师的引导、教育就非常重要。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对于提升阅读效率、提高语文成绩有着重要作用,它还是一个令人终身受益的习惯。具体来说,在小学阶段,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是边读边想的习惯;一是阅读的同时动手做笔记的习惯;一是善于利用工具、请教与交流的方式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一是勤奋阅读、反复阅读与不断思考相结合的习惯。从哲学意义上讲,伴随着小学生阅读量的增长,也会发生能力的从量变向质变的飞跃,只要坚持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久而久之,便会发挥出来它们的长久益处。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四、营造良好的集体阅读氛围

课外阅读如何提高例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而我们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能力发展不平衡,“写”的地位过于偏重,迫使“听说读”成为附庸,失去了本身发展的优势。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并未理解渗透,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严重匮乏,直接影响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仍未成熟,很多时候他们的思考、行动都带着许多非理性的成分。排除家长和教师的压力,兴趣往往是维系他们持续做某一件事情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决定学生能否坚持课外阅读的关键。那么,我们作为教师究竟该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1.采用成果展示法,激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课堂上我会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读书成果,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自己最近又读了哪些书,都知道讲了些什么事。学生都很积极踊跃,不甘示弱。每个学生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了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比如开展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交流会等,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参与的学生肯定在课下做足了准备,观看的学生也能从中受益,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量。另外,我还让学生轮流值日,在黑板的板报上更新自己所找到的知识,这样每天都有新知识出现,学生就会以好奇的心理去看,去想,去记,从而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3.以赏识的眼光激励学生阅读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让学生保持读书的热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激励、表扬,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在班级开展“读书之星”的活动,通过各种方式的评比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更明确地认识到,获取信息已成为阅读的一项重要功能。阅读作为相对独立的语文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1.教师要以身示范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我也和学生一起读,一起撰写读后感。我用自身阅读状况、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影响着学生,带动着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2.把课外阅读和读书笔记相结合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充分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大量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大量的写作能促使学生去阅读。课外阅读应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师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做标记,也可以边阅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这样使课外阅读和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抄写下来,并写下感悟。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3.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一定要从低年级就开始抓起

美国巴尔博士说:“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因此,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读一些拼音版本的如《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等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故事类书籍。到了中高年级,就要求学生读一些如中国四大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有教育意义的书籍。这样循序渐进,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水平,对语言的组织能力有了一定的训练,致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大提高。

书既是益友,更是良师。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有序、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华夏文明的接力棒一代一代得到传承。

课外阅读如何提高例3

给学生合适而充足的书籍。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力量,要想让学生引发对阅读材料的阅读兴趣,关键要选择好阅读材料。当阅读材料符合学生的要求时,阅读会给他带来满足感,阅读的兴趣就浓厚,阅读动机就强,阅读的速度快,阅读时间就短,效率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反之心生厌倦,甚至产生反感。因此阅读训练前先了解学生喜欢阅读什么样的书籍。关注什么样的话题。找准学生的阅读兴趣点,选择一些语言真实的难易程度适当的学生们喜欢的读物做为课外补充阅读材料。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课前或课后给学生选择与教材中的话题紧密相关的真实内容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前的铺垫或阅读后的延伸,拓展,激发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动机与兴趣。目前许多老师都鼓励学生多阅读英语课外书籍,但绝大多数老师或家长只叫孩子去读,但不告诉孩子去读什么,怎么读。甚至极个别老师本人就很少读原文书籍。更谈不上指导学生读了。我们在教学与辅导过程中本着求真求实的原则就英语课外阅读中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笔者先调查同学爱看什么书,然后选购了100本英语课外读物,先初览了一番,然后向全校学生推荐。我们觉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书虫》系列是一套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材料,这一系列分为多个级别,适合初中生的约50本。可以根据不同年级选择不同难度。其作者都是英美作家,或由英美作家改写。文章非常地道!每篇小说约5000―8000词不等。但由于是中英文对照,部分学生会只阅读中文,教师在这方面要予以正确的指导。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百科丛书》系列分为4级,共80本。全英文配以大量彩色图片,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文。每篇都有生词注释,其彩图制作精美,内容新颖,非常吸引孩子的眼球!每本书阅读量在4000--9000词。这两套书价格不贵,在三联书店或新华书店可以买到。还有《21世纪》报纸,《中学生学英语》等。

二、课外材料课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何时阅读?如何阅读?首先应将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分为“课内”与“课外”。课本不应当是英语学习的全部,课外阅读是课本以外的材料阅读。课外阅读不等于课外时间阅读!也就是说完全可以用部分课堂的时间集中阅读课外内容。我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孩子们在拿到自己感兴趣的书后往往课外没有大块的时间用来阅读。从而影响课外阅读的数量质量和效率。课外材料课内读的好处是学生对阅读态度的改变,他们会认为老师用上课时间来阅读,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的同时给以帮助,尤其在阅读方法与学习生词方面,可以立刻给他们以帮助。在课内阅读绝不会耽误教学进度,相反当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后,英语课将上得很轻松。魏书生先生经常把刚收到的科普杂志拿到语文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所以在何时读的问题上,我主张课外材料在课内引读,成效倍增。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技能,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各种文章体裁和风格,开扩知识面。提高他们对阅读各种文章的适应力。

近年来,为了应付中考。各种复习题、模拟试题充斥市场,占去了学生的大量时间。使他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结果,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增多了,而运用英语的能力却下来了。这种高分低能现象是英语教学中的一种偏向。我们应该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真实的外语环境中学习外语,通过阅读实践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和效率。

阅读教学应作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进行目标激励,分配不同级别的书。学生关心,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学生鼓励,会引发学生学习的信心。老师要不吝表扬和鼓励,尤其对于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多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及时发现他们阅读中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信心。经常性地编辑“英语阅读园地”或举办“英语阅读心得展”,解决疑难问题,分析常见阅读错误,辨析词语用法,还举办“英美风情知识讲座,”等等。

三、使用语篇分析法。提纲挈领帮助理解

在学生进行阅读时一定要用语篇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分析语篇结构的目的是发现语篇的发展模式,分解语篇的组织形式和逻辑结构。语篇的结构分析为阅读者快速获取信息提供了一个具体可行而又容易把握的方法。不同类型的语篇。都在长期使用中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模式,这就导致章节安排、段落关系等各有不同。分析语篇结构,可以使读者对于要解读的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能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中的隐含意义和作者潜在的态度或倾向。具体做法如下。

1 抓中心思想。根据学生水平选取一定长度而有趣的阅读材料,不作预习,按速度要求限时读完后,应该对文章意思大致做到心中有数了。然后对自己预测进行检验。重新阅读一遍,或与其他学生交流,或者向老师进行反馈,进一步明确文章的中心大意。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除读懂文章、领会意思外,还可以培养训练学生归纳综合的能力。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归纳综合能力,会有助于他们在阅读中更能明确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中心。

课外阅读如何提高例4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课外阅读密切相关,所以要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也应尽可能博览群书,博采众长。特别是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看云识天气》一文涉及的是地理知识;《石灰吟》赞美人的精神也涉及到石灰的物理、化学反应。因此教师阅读的“博”不仅要体现在阅读数量上,也应体现在阅读范围、种类上(即要注重阅读物体裁和内容的丰富性),体裁上应有游记、童话、传记、传说、日记、故事等等,内容也应涉及文学、科学、历史、地理、政治等各个领域。长期大量的阅读不仅扩大了阅读视野和阅读量,也更新和丰富了人文知识。教师只有先“弱水三千”,在课外阅读上才能自如地取一瓢给学生,真正有效地知道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

二、学以致用,以自身独特魅力感染学生

大量阅读书籍还不够,教师应当在阅读后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学以致用,把它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联系实际,能就一主题进行适时的发散、扩展。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在课堂产生,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假如一个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他上课时必能对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如数家珍,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哪怕连书都没有翻开,但是一切却了然于胸,毫厘不爽。长期大量的阅读,已经使其对文本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对一些课文中传统的观念也形成了自己的视角和看法。这便如一颗根叶相连的大树,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课堂上又如何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及应变能力,这样的教师既可以立于课堂,又可以跳出课本讲知识,如何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魅力,进而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状况?这便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三、转变思想观念,找准定位

教师在专业知识的人生阅历方面都在学生之上,因此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把自己研究文本的心得体会和感悟发现与学生对话分享;要打动人心,让学生兴趣盎然、大开眼界、由衷佩服;要“授之以渔”,教给他们规律,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做,如何运用;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传授有主题性、有逻辑性的知识,启发学生孤立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益。

信息时代,学生获得的信息并不逊于教师,而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个哈姆雷特,学生的知识层面及生活经验也会让他们产生独特的见解,有时这些见解甚至会超越教师,比教师更具有真理性,这对同样有着求知欲和精神需要而言教师无疑是一种知识与精神财富。因此,教师把自己的知识和阅历与学生分享的同时,也应当“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见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引导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其他学习活动中,善于倾听、吸收他人有用的意见,以宽容的心态去沟通合作,将自己的信息与他们分享,真正做到互利共赢。

四、明确阅读的主体,做好推荐指导工作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十分重要,这样就会让他们读有所得。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籍时,首先应当考虑学生的需要:学生能读什么?想读什么?爱读什么?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什么?……这些问题,教师应当考虑并弄清楚,而不是单纯地考虑读物的文学价值,或者以自己的观点爱好作为出发点,一味将自己的喜好、阅读经验强加在学生身上。只有在这样的观念下,教师才能做到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各类高质量的与学生阅读背景相适应的课外书,而这样的阅读教学才可能有效。这是基础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课外阅读如何提高例5

1.优化课外阅读的环境,让学生“想读”。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必要准备,我们应该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于细节处着眼,多方面结合,具体要做到“三个优化”:首先要优化学校课外阅读的环境,其次要优化家庭课外阅读环境,最后还要优化社会阅读环境。

2.举行各种不同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爱读”。举行各种竞赛,激发读书兴趣。为了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读书成果,深化读书活动,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主题举行征文、演讲、绘画、歌咏等竞赛活动。通过班级初赛、学年复赛、学校决赛,推荐优秀选手参加更高层次的竞赛,鼓励全员参与,在竞赛中树立一批“读书小标兵”,调动了全校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弘扬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丰富了校园文化。

3.建立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争读”。有效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语文课外阅读考级、举行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阅读评价。

二、帮助学生选择课外书籍是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关键

由于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身体和生理发展跨度最大的一个阶段,因此,不同学段小学生的年龄、性格和心理特点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其阅读兴趣和阅读取向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以注音的简短而明了的童话、寓言、神话为主,此阶段的图书应配有大量的图片。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题材与第一学段大致相同,但要求有所提高:注音减少甚至消失,因为这个学段的学生对于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或通过查找工具书来理解,文中图片也应适当减少,可以适当向学生渗透一些浅显的文学名著。第三学段(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完全可以阅读现代的小说、散文、诗歌等。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1.阅读要有目的、有条理,让学生“有计划地读”。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天又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可供阅读的时间,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因此,面对浩瀚的书海,如果读书没有目的和计划,将会使宝贵的阅读时间得不到充分地有价值地利用。

2.阶段性训练默读,让学生“快速地读”。由初步的指读、动唇、出声——即只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到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即进一步提高学生默读的能力,达到“一目数行”的速度,使学生能在较少的时间里,通过默读的方法最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信息量,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做到“博览群书”。

3.在阅读中学会质疑,让学生“带着思考去读”。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就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大胆提问,小到一个字词的意思,大到诸如时代背景等。

对于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开讨论会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要求答案的统一与否,只要能满足学生好奇心和培养好思善问的习惯,力争人人参与,培养他们质疑和思考的能力。

4.勤做读书笔记,让学生“边写边读”。“不动笔墨不看书”,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认为在阅读的材料中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就要用笔记下来,养成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5.精读、略读和浏览相结合,让学生“多方式地读”。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我们在阅读中往往采用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的阅读方法,例如阅读一部较长的作品,即“大部头”的作品,可通过目录选择,认为不重要的情节或章节,我们可以采用浏览的方法,对关乎故事情节但认为描写不是很精彩的地方可以通过略看的方法,对于重要的句子或者关键的情节,我们就要细细地品味、揣摩,这就要精读。将精读、略读和浏览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方式地读,对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课外阅读如何提高例6

一、培养小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小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会激发他们的阅读动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现代的小学生喜欢从媒体获得直观知识,对静心读书兴趣不浓,因此在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方面,我们教师首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创设有趣味的课外阅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乐中学,趣中获”。其次应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他们从有限的文字中领悟到无穷的内涵。第三,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应以表演、游戏等形式激发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享受到阅读的乐趣。第四,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通过朗读比赛、读书会、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等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热情,从而使小学生自觉进行课内、课外阅读。

二、教给小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应赋予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要教给小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掌握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比如边读边想法、联系实际法、情感体验法等,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其次教师要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识,要把指导课外阅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并且设计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将阅读方法渗透在阅读教学过程之中。第三,教师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时应注意精略并重、读写结合,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归纳总结,使学生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逐渐领悟课外阅读的方法,并在平时课外阅读时反复运用,逐步熟练,最终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三、推荐小学生优秀的课外阅读作品

好的书籍记录人类文明与进步的痕迹与脚步,传承着人类的精神财富,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导航员,为学生推荐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精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对阅读什么样的书籍还是很盲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以及年龄、个性特点等向小学生推荐不同种类的课外读物,推荐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作品。比如:推荐低年级儿童的课外读物应倾向于短篇、完整的幻想性题材故事,中年级儿童应推荐童话类、传记类、历史类等富有神秘性、创造性的读物,对于高年级儿童则应倾向于游记类、传记类等带有悲剧色彩的读物,为他们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生们有了自己喜欢的读物,阅读的兴趣与效果自然就会很好。

课外阅读如何提高例7

英国著名作家肖伯纳曾说过这样一件事:许多英国人终生不读莎士比亚,那并不是说人民否定这位作家,而是在他们幼年的时候,老师逼迫他们背诵的结果。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用“有用”来逼迫孩子们读书,而是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热爱阅读,让阅读活动、阅读素材以及与阅读相关的一切一切,变得有趣和精彩,让我们的孩子觉得读书是那么自然,那么可爱。

1.故事点拨,激发欲望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未必能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可根据孩子们最爱听故事的特点,每天中午专门安排“老师讲故事时间”,然后选择那些故事情节性较强的适合儿童阅读的世界名著,绘声绘色地为孩子讲述。讲的时候可采用“一千零一夜”讲故事的方法,即讲到情节转折处或即将结局,悬着等到明天中午讲。这时,往往会形成孩子渴求阅读的高潮,不知不觉中,由喜爱故事产生对书籍的热爱。

2.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教师的影响至深。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个学生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学生总是看到老师手不释卷,自然受到感染。

此外,我们还给孩子们介绍古今中外伟人酷爱读书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伟人的成名无不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从他们的身上汲取力量,爱上读书。

二、有效阅读兴趣的激发与保持

阅读兴趣是指对从事阅读活动的兴趣,它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和记忆,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

1.巧荐读物,诱发读书兴趣

为了使孩子对书籍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采用介绍梗概、美读片断、讲述知识、表演故事等多种方式向学生推荐,帮助他们读好最初的几本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知识储备、心理特点会发生变化,阅读的兴趣也会不断改变。因此我们要好好研究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阅读倾向,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引荐。

2.整合活动,保持阅读热情

只有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尝到成功的甜头,兴趣才会变为一种乐趣,经久不衰。课外阅读与各项活动整合就是保持阅读热情最好的办法。比如开展古诗擂台赛、读书办报活动、各类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校园童话节等。活动为课外阅读提供了宽广的展现舞台,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阅读兴趣会更加持久。

三、有效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古人云:“授人以鱼,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只有教给孩子阅读方法,让孩子会读书,才能推动孩子的课外阅读,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孩子读书的指导者,教师可利用阅读指导课传授基本的读书方法。

(1)精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

(2)略读法。它的特征是翻看读物,首先看序文、目录、开头或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力求迅速明确主要内容。

(3)速读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浏览,即不发言,不辨读,其特点是快,速读时可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

(4)批注法。就是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引导学生做到边读边思边勾画圈点或写上几句心得,随读随写,手脑并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四、有效阅读习惯的培养与形成

要想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孩子从书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入情赏读,诵记于心

课外读物中有许多美文短小、精致、富有韵味,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让他们背诵其中精彩片断,或整篇美文,有助于帮助孩子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从而不断发展孩子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所以教师要鼓励孩子在阅读过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出声、入情入境赏读,直至诵记于心。

2.主动积累,勤做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我们在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时候要引导孩子们写读书笔记,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很多,小学中高年级常用的有摘抄型、批注型、提纲型、感想型和评价型。

(1)摘抄型。从众多的阅读材料中抄记有关句段和资料。但摘抄不是照抄,从阅读到评析、筛选、归类,是有选择地抄。

课外阅读如何提高例8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快速阅读产生极大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组织学生举办专题快速阅读讲座,定期进行快速阅读竞赛,定期举办快速阅读墙报专栏,还可办班级的快阅刊物。学生主动参与这些活动,既能调动学生快速阅读的积极性,又能丰富他们的知识,更为主要的是可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投入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呢?

快速阅读的核心在于:突破“音”读,变“读”为“看”;突破“点”读,扩大视幅。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训练,开发学生的视觉潜能和思维潜能,培养专注能力及思维反应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综合素质。我的做法是:

一、让学生明确阅读要达到的目标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首先明确目标,做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准备。否则,是很难把事情办成或办好的。同样,我们要能较快、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首先就得让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这里所谈的目标,其外延包含了两大方面。首先是明确主体目标。这是就阅读者主体而言的,要求阅读者主体――学生应该明确自己在阅读方面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即应了解自己懂得快速阅读的哪些知识,不懂得哪些知识,应该在理论上重视弄懂自己不懂的快速阅读的知识。有了正确的理论方法指导,实践就成功了一半。同时,要求阅读者主体――学生应明确自己对阅读材料方面的知识知道多少。对于自己不懂的,应找机会弄懂,力求使自己的知识、技能更丰富、更全面。不能扬长避短,而只能是查漏补缺。其次是明确客体目标,这是针对阅读材料本身而言的。

二、交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

使学生明确了快速阅读的目标,仅仅是具备了速读的一个基本条件,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快速阅读的方法,并且能把这一方法灵活地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去。

快速阅读,就是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阅读的科学阅读活动。根据人在阅读时的眼跳规律和特点,人眼在眼停时具有摄取相当多的文字信息的能力,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把摄取到的大量信息及时传递到大脑的能力。由于汉字的习惯,大多数学生习惯于一字一字的阅读方式,不管什么文章,都喜欢逐字逐句地理解,阅读速度较慢。因而,我们应转换思路,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精读,精读固然重要,但我们也应该重视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培养这种速读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是避免边看边读。我们的许多学生都有边看边读的不良习惯,无论在看什么,脑子始终在“念”母语。这种方式直接影响到阅读速度,并且还极易疲劳。要想加快阅读速度,首先要改掉边看边读的阅读方式。阅读时只靠眼睛,即只是视觉阅读,在头脑中不要有发音的过程,克服一字一句默读的坏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视觉阅读能力,从而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其次,还要尽量避免重复阅读。不少学生经常重复阅读刚刚看过的字词和句子,总怕没看懂,复视的次数还相当频繁,即使一个熟悉的词也要复视,这也严重影响着阅读的速度。因此在阅读时要尽量避免复视,减少复视的次数。一直往下看方能加快阅读速度。

三、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除了前文所谈的使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交给快速阅读的方法外,还得进行一些必要的快速阅读课堂训练和快速阅读习惯的培养。如教给学生学会浏览。

浏览是进行大量、广泛阅读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社会的各类信息是在飞速增长,为适应这种新形式,只靠精读是不够的,因此需要学会浏览。浏览的目的是要求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文章的大意,它不要求记住文章的每个细节,不要求对文章有全面的理解。熟练而有效地掌握和运用浏览技巧并不难。不少人在阅读时已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它,只是熟练的程度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训练,如多浏览报刊、杂志,这样时间一长,浏览速度自然就会提高。

学会浏览的关键还在于迅速抓住文章的重点,即主题。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往往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每一段的第一句也经常展现出文章的主题。因此在阅读文章时,先浏览一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以及每段的首句,对文章大体先有个了解,可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同时也加强了对文章的理解。

四、扩大学生快速阅读的视野。

有选择、有目的阅读,不必逐字逐句地阅读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扩大阅读视野。一个学生在看文章时如果一眼只能看一个甚至不到一个词或词组,其阅读速度肯定很慢。而一眼能看三个甚至更多的词,其阅读视野就比较宽,阅读能力就较强,阅读速度肯定比前者快得多。阅读视野的宽与否,也影响着阅读能力的高低。扩大阅读视野也可通过训练锻炼出来。如教师可用投影仪给学生训练。第一次给学生先打出一个字或词,再到完整的一句话甚至多句,一直训练到让学生一眼能记住多个词组,乃至一句或多句话。就像足球场上一个出色的足球运动员,一定具有宽阔的视野,踢起球来才会游刃有余。因此扩大阅读视野,一眼多看一些字词是非常重要的。

五、让学生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

只要形成了习惯,要改也难。所以,我们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单靠课堂那点训练还远不够,还必须重视习惯的培养。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相对于教师来讲,我们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养成习惯。我认为,除了要求背诵默写的课文和需要逐字逐句进行讲解、研讨的课文外,都应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也就是说,每个单元,可重点讲析、研讨一两篇课文,其他的课文,就可大胆地按照浏览法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既可进行篇与篇的快速比较阅读,也可选择该篇中精彩的片断进行快速阅读。既可口头回答,也可书面回答。二是相对于学生来讲,既要通过课堂训练逐步养成习惯,更要使他们在生活中的阅读(包括课外阅读)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其实,生活中的快速阅读的机会是很多的,而且快节奏的生活也逼迫着人们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掌握尽量多的阅读信息。

六、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

读书,得进入心平气和的状态,就像听古典音乐一样,沉浸在宁静和谐的状态之中,让我们暂时远离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庸常,心灵变得纯洁、敞亮。同时,精神陶冶,智慧增进,以及难以名状的读书愉悦,乃至语言感受能力的提高等等,都在其中随着精神境界的提升渐渐扩大。

课外阅读是开放的,它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与人生、社会、自然、艺术和科学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语文学习更好的联系生活,使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能力和视野向课外发展,拓展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学语言的机会和实践领域。

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课外阅读如何提高例9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52-01

开展课外阅读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如何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呢?

一、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相反,有时还可能对学生“作为人的清醒的意识造成遮蔽”,“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健康成长”。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有害的阅读。因此,必须为学生的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外阅读氛围。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请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事实上笔者的这一步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与真伪,独立会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

二、加强阅读内容引导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也是人性的角斗场,开卷有益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我们要说开卷并非都有益。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读世界名著。但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知识与思想的萌芽才会越加粗壮。为此,笔者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根据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外阅读如何提高例10

读写结合

在高考语文能力层级中,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索等是难度较高的能力等级要求,这样的能力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及深入的思考过程中培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在于更新阅读教学理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语文阅读文本很难有明确的梯度划分,因此学生往往也忽略、不重视文本的深入阅读,这就向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要带着学生、伴着学生一起阅读、一起成长。只有教师率先示范,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个性思考。

一、精心引领,以兴趣促进阅读,关注社会热点

知识改变世界,读书丰富人生。阅读是认识自然与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学习中必要的环节和手段。认真而细致的阅读,可以增加知识积累,可以充实精神生活,可以开拓思考空间,可以陶冶审美情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那么语文学习必将成为无源之水。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能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学生,处理任何事情都要更快些、更顺利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到课外,营造阅读的氛围,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通过这种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性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培养了对阅读的兴趣,然而,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教师所倡导的方向不可能完全一致,学生也有他们关注的热点、热门书籍等,对于学生的这种自发性阅读,教师应该辩证地看待,甚至要“放下身子”,了解他们喜欢的作品,把握他们的脉搏,与他们在阅读上进行互动交流,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督促学生、鞭策学生去看更多的书,以期获得更宽广的视野。学生大量地阅读,思维会大大超前,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会加大,对人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也会随之增强。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使学生能感悟语言文字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真切更丰富的人生哲理,从而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二、推荐书目,以佳作吸引学生,培养人文情怀

课外阅读能延伸教材内容、拓宽认知视野,这就需要教师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学生,力求文质兼美,既要重经典,又要兼具时代性。一本好书能使学生了解这个世界和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学生内在的一种人文情怀。

学生的阅读应该是多层次的,可以是主题阅读,也可以是专门阅读,比如杂文之类的文体阅读,以某位作家的作品为主的专集阅读等。教师可以按照“散文小说诗歌类”“传记类”“艺术社会哲学类”等类别向学生推荐作品,或者分成:“小说”,比如四大名著选读,鲁迅作品选读,金庸作品选读等;“散文”,比如《论语》《古文观止》《文化苦旅》《我的精神家园》《瓦尔登湖》等;“戏剧”,比如关汉卿、王实甫、曹禺、莎士比亚等作者的作品;“诗歌”,比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泰戈尔诗选》《余光中诗选》《普希金诗选》等;“传记”,比如《马克思传》《居里夫人传》《拿破仑传》等。把阅读与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熟悉民族历史,增强民族情感,激发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真正领略优秀作品的人文内涵。同时,对这些作品进行一些简要的介绍或者选择一些片段让学生“先睹为快”,让学生在这些书的引导之下,主动购书、看书,并且互相之间交换书籍、交流阅读感受等,在班级中形成浓郁的读书氛围。

三、适当训练,以问题带动阅读,加强阅读指导

从高一起始就应该教会学生做阅读的“减法”,就是说要让学生重视对概括能力的培养,学会在极短的阅读时间内迅速抓取文本的主要信息、重要信息,能分清主次,抓住核心内容(主题、结构)等,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文章的效率。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想学好语文,不进行一定的语文实践和训练肯定是不行的。教师要用新的课改理念、新的语文课标和新的培养目标来指导语文教学,要彻底摒弃教师机械地训练、学生被动地学习的教学模式,但是对于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的语文教学传统应该继续发扬,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述、评价和质疑。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在学生阅读的开始阶段,教师不妨把考纲上“现代文阅读”的要求印发给学生,这些要求虽然指向考试,但是它的内容实际上也是能力点的要求。如果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从“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角度有意识地加以重视,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抓手。散文有散文的要求,小说有小说的要求,两种类型都要抓,分门别类地进行不同的鉴赏阅读。

四、读写结合,在阅读中多感悟,提高写作水平

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有效性的核心。阅读如果只是停留在读的层面,学生尽管也有收获,但是这种收获的多少无法检验衡量,只有与写作结合,为写作服务,这样的阅读才能真正有效。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是阅读能力的最高体现;反之,阅读为写作奠定基础,是写作的必要铺垫。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与作品的人物进行思想交流,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文字把交流的内容呈现出来。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与方法。”这是先生的经验总结,“多看”即多阅读,这是写好文章的根本途径之一。语言是文章最出彩的花样,文辞积淀是提升语言的基础,模仿和借鉴是提升语言的捷径。这些都需要学生的大量阅读,在阅读中感悟,从而转化成自己的一种风格。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也就落实了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达到高度统一的要求,也就达到了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

课外阅读如何提高例11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课外阅读能够增加初中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然而,初中学生的时间比较宝贵,初中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课外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否则,课外阅读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反而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因此,本文将分析初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常常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

一、课外阅读对于初中学生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初中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增进他们对各个领域的了解,从而丰富初中学生的知识系统,让他们产生新的思考和想法,用新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事情,从而获得不同的感受。初中学生的知识量比较有限,个人阅历不足,因此,也要多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读课外书籍的习惯,自觉地从课外书籍中汲取知识营养。

二、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常常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阅读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许多初中学生只知道自己需要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但是不知道如何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书籍。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书籍琳琅满目,让学生觉得无从选择,学生便会根据书籍的封面设计随便挑选一些书籍,而这些书籍并不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据家长的意见,买回来一些比较难懂、深奥的书籍,后来因为看不懂,就对课外阅读望而止步。比如,有些初中学生因为听从他人的建议,买回《红楼梦》的原著来看,后来因为看不懂,所以索性不看,对《红楼梦》完全不感兴趣了。所以,初中学生还应该根据自己的知识层面和能力来选择读物,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小的改编版本。

(二)阅读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一些初中学生并没有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合理地挑选一些书籍,增加自己各方面知识的能力,而只是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自己喜欢的书籍,他们就买、就看,而对于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但有很大知识价值的书籍,他们却连翻都不翻。比如,一些初中学生喜欢看一些比较浅显的幽默故事集和连环画,并且乐此不疲,这些书籍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只是能够起到一定的娱乐作用,它们还会使学生对于一些比较正式的书籍不感兴趣,所以初中学生应该尽量少看这类书籍,多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选择一些其他类型的、对于自己帮助作用较大的文章和书籍来看。

(三)阅读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许多初中学生阅读没有一定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只是随意地浏览一下,而并没有从中学到很多的知识,所以这样的课外阅读并不能帮到他们的学习,只是作为他们的一种消遣方式而已。

三、提高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

针对上文提到过的初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将从阅读的题材选择、阅读方法的培养和阅读后的巩固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语文老师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语文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课堂知识的学习,向学生提供一些课外书籍的名称,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然后找一个合适的时间进行阅读。其次,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不同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向不同的学生推介一些不同的书目,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某方面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变得更加全面、更加系统。老师还可以向学生推介一些适合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健康的语文读物,如《读者》《青年文摘》和《语文学习报》等,让学生加强语文知识的学习,并且加强对一些富于哲理性的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知识感悟能力。

(二)阅读方法的培养

没有好的阅读方法,只有阅读材料,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语文老师要让学生知道根据书籍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一些文笔非常优美的文章,要采取精读的方式,努力学习作者的语言手段,感受文中的语言魅力。对于一些哲理性的文章,重在感悟文章的哲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生活体验,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感悟能力。对于一些感情丰富的散文,重在体会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情感,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猜想自己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一些科技知识之类的说明文,要重在获取文章表达的科技信息,选取文章的重点段落来读。所以,初中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文章类型,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节省阅读的时间,减少做无用功。

(三)阅读的后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