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

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07 10:13:34

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

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例1

在我国,许多人习惯将抗生素称作“消炎药”,认为其是万能药,可包治百病。许多人在自己患感冒的时候常会选择“吃吃感冒药、打打点滴”的治疗方式,也就是说,使用抗生素治疗感冒。身处“消炎药万能”的社会环境,尽管我国对幼儿园一直有严格要求,明确规定“教师不能自行给幼儿喂药,如果家长委托幼儿园教师代喂药的,所服药品必须是家长亲自送来,并登记在册的”,但为了预防幼儿生病,避免退还保育费,部分幼儿园选择无视相关规定,擅自喂幼儿服用“病毒灵”,因为“病毒灵吃了就灵”。

殊不知,抗生素并不能预防和治疗感冒。更严重的是,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与药物反复接触,导致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最终严重危害身体健康。〔1〕“幼儿园喂药”事件的发生,深层次反映出幼儿园园长与教师保健专业素养的严重缺失。

幼儿身体发育尚不成熟,非常需要科学保教的支持。幼儿园科学保教一定是建立在系统的保健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若缺乏专业素养,仅靠自身经验,是很难做到科学保教的,很可能会受一些不科学的民间观念误导。可以说,保健专业素养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保健专业素养严重缺失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二、教师保健专业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

1.部分幼师院校生源质量较低

近些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加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后待遇偏低等原因,幼师院校的生源质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事实上,很多幼师院校很难招到足够数量的高素质学生。〔2〕生源质量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学前卫生学的复杂知识。

2.学前卫生学专业难度降低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三大核心课程之一,是主要研究如何保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学前卫生学、幼儿卫生学教材纷纷出版,可这些教材大多只关注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健康评价之类的内容,对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儿科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和其他一些能帮助学生获得系统卫生学知识的内容或语焉不详,或付之阙如。可以说,现行的大多数学前卫生学教材内容只停留在对学前儿童卫生状况的现象描述层面,忽视对现象背后的卫生学原理的分析与阐释,学前卫生学的专业难度大幅度降低。此外,尽管我国大多数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开设了学前卫生学课程,但就教学目标而言,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形式化严重,课程功能失位,并不强调对学生保健专业素养的培养。就“幼儿园喂药”事件而言,如果教师没有在职前学习学前卫生学课程时了解到病毒灵等病毒类药物的抗药性原理,那就很难了解擅自服用的严重危害了。

3.学前教育保育、保健实验教学体系尚未建立

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既没有实验课程体系,也没有完善的实验室体系。大多数幼师院校重视的是画室、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琴房、书法教室等的建设。近些年来,一些幼师院校还建立了奥尔夫音乐教室、蒙台梭利教室、玩具室、儿童观察室等,但普遍缺少系统的、有关儿童保健和生理健康方面的实验室。可以说,学前教育保育、保健实验教学体系尚未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前卫生学教学偏向教师教授为主,课程大多只涉及儿童保健和生理发育的一般规律,很少有通过学前卫生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的教学安排。

4.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尚未充分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2011年,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教育部在湖北和浙江两省试行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之后,虽然试点省份不断增多,但尚未在全国全面铺开。因此,尽管教育部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专业知识”维度“幼儿发展知识”和“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方面对教师科学育儿提出了具体要求,〔3〕但由于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因此对幼儿园教师的保健专业素养要求尚未充分落到实处。

因为在幼儿园教师培养与培训中一直存在忽视保健专业素养的问题,幼儿园教师的保健专业素养缺失也就在所难免了。因为缺乏专业判断能力,加之被并不科学的民间观念误导,又受利益驱动,“幼儿园喂药”事件不幸出现了。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出现,亟需提高幼儿园教师保健专业素养,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三、增强教师保健专业素养,提高幼儿园保育、保健能力

1.增强教师保健专业素养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幼儿园教育的底线,幼儿保育、保健知识与能力理应成为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此也是有明确规定的。〔4〕幼儿园教职工,包括幼儿园的医务人员,不仅要了解幼儿保育、保健工作“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还应该能对“为什么”作出专业解释,从而以自身的专业性影响幼儿家庭,进而影响全社会,促使公众形成健康保健观,建立幼儿健康成长的保护网。

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涵盖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三个方面。《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教师要“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所谓“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包括了解幼儿生理发育规律,掌握与儿科学、卫生免疫学等方面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能及时处理幼儿卫生保健问题等。

除了掌握科学保育、保健知识,提高自身保健专业素养外,幼儿园教师还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自主性,以免被误导。专业工作者对自身的专业工作拥有充分的解释权,外在因素不应对其产生根本性影响。〔5〕对幼儿园教师而言,尽管受幼儿园园长管理,但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识到,教师享有对专业保育和教育的自主权,拥有专业自主性。凭借自身的保健专业素养,遇到类似可能会危害幼儿健康的事件,教师应当作出科学、专业的判断,本着对儿童健康负责、尊重儿童权益的态度,予以反对和制止。

2.强化教师保育、保健专业意识与能力

除了端正办园价值取向外,幼儿园还要注意强化教师的保育、保健专业意识。专业意识引领专业行动。只有强化保育、保健专业意识,幼儿园的保育、保健工作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真正为幼儿服务。研究发现,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重教轻保问题,〔6〕教师常常将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作为首要任务,尤其是年轻教师,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保育有哪些内容和方法。在教师没有意识和体会到保育工作的重要性时,幼儿园需要通过理论引领和实践训练来强化教师的保育、保健专业意识。〔7〕首先,幼儿园应重视对保育、保健工作的研究,把保育、保健工作纳入常规教研活动,以促使教师体会到保育工作也是有价值的。其次,制定本园、本班日常保育、保健工作规范,将保育、保健工作纳入班级常规工作计划之中,从而进一步强化教师保育、保健专业意识,促使保育、保健工作落到实处。

除了强化教师的保育、保健专业意识外,幼儿园还应当重视教师专业保育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观摩以及跟踪指导等多种形式,指导教师掌握保育、保健知识,切实提高保育、保健技能。

3.幼师院校重视对学生保健专业素养的培养

幼师院校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可以通过提高生源质量、改革目前学前卫生学课程与教学、增加保健实训等途径,加强对学生保健专业素养的培养。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即将在全国全面推广,幼师院校应更加重视对学生保健专业素养的培养。

幼儿园保育工作涉及幼儿生理、心理、营养、保健、生活、游戏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所以幼儿园保育工作也需要由专业的保育、保健人员来承担。建议幼师院校(或具备条件的职业中学、技工学校)增设幼儿保育、保健专业,通过制定课程大纲、编写教材、配备专业师资、出版专业刊物等正规途径,系统培养高质量的保育、保健人才。这应是时代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8〕

4.医科院校加强幼儿园保健医生培养

我国早已对幼儿园保健医生的配置以及资格和素养有明文规定,即“按照收托150名儿童至少设1名专职卫生保健人员的比例配备卫生保健人员,收托150名以下儿童的可配备兼职卫生保健人员”,卫生保健人员为“医师、护师和保健员”,医师应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护师应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然而,目前许多幼儿园并没有配备专职卫生保健人员,因为专业医生大多不愿到幼儿园工作,而幼儿园已经配备的许多卫生保健人员并不具备《医师执业证书》。幼儿园专业保健医生缺口很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次的“幼儿园喂药”事件,与幼儿园保健医生不称职有很大关系。笔者认为,鼓励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到幼儿园服务,健全幼儿园医疗卫生专业人才使用机制,确保幼儿园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稳得住、下得去、干得好”,是短期内改善幼儿园保育、保健现状的重要举措。但从长远考虑,需要加强医科院校对幼儿园保健医生的培养,以真正提高幼儿园保育、保健质量。医疗卫生专业人才进幼儿园,对幼儿园教师保健专业素养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作为引领家长和社会做好幼儿保育、保健工作的重要阵地,幼儿园有责任依靠教师、保育员和保健医生,强化专业保育、保健意识,提高专业保育、保健能力,从而形成三级保健预防网络,坚决杜绝危害幼儿健康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幼儿园还有义务向家长宣传科学养育知识。教师、保育员和保健医生可以定期向家长宣传科学保健知识,以避免类似危害幼儿健康事件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段晓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科学使用抗生素〔J〕. 当代医学,2012,24(18):19-20.

〔2〕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中国幼儿教师教育转型〔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8:24-26.

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例2

【中图分类号】R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034-02

婴幼儿时期是儿童体力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现代社会愈加认识到儿童早期保健的重要性,而且保健观念上也从单纯体力保健转为身心保健兼重[1]。随着现代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社区健康服务的推广为婴幼儿的早期保健提供了有力支撑。笔者在此随机抽取我社区2011年及2012年的参与儿童保健的1岁幼儿的相关资料,总结其社区保健方法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所选120例幼儿均来自我社区2011-2012年登记的新生儿,记为保健组。所有新生儿均身体健康,无先天性疾病或先天畸形案例。其中男66例,女54例,120例幼儿自出生起均接受为期1年的系统的儿童保健。另选取同期未参与系统保健的1岁儿童120例记为对照组。2组幼儿均在社区建档,主要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胸围、听力、智力评价、常见幼儿疾病记录等。

1.2社区保健方法:对照组仅接受幼儿家属的健康咨询,组织幼儿的免疫接种,组织具有普适性的婴幼儿保健宣教活动等,不对幼儿进行系统、针对性强的保健。保健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社区提供系统的早期儿童保健服务。其要点包括:①每月上门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2次,对家长进行育儿知识、常见婴幼儿疾病预防、智力启迪、母乳喂养、饮食指导等全面知识的指导工作;②定期为家长发放专业读物,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专业保健护理;③同家长一起干预幼儿智力和身体发育,依据发育规律,结合幼儿身体特点对幼儿进行侧卧、爬行、站立、直走等运动训练;④通过色彩识别、播放音乐等对幼儿进行超前的视、听训练。指导家长与幼儿进行专业的语言、手势、表情交流,指导其进行幼儿的兴趣培养,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2];⑤为家长进行专业心理疏导、营养保健等知识宣教。

1.3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 x-±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用卡方检验,α=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幼儿智力及身体状况

2组幼儿6月及1岁时智力比较智力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见表1。1岁时的身高、体重、头围状况见表1

2.2 家长保健知识掌握度及社区服务满意度,见表2。

3 讨论

后天环境因素在婴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来说,此段时期可塑性最强,大脑发育最为快速。儿童早期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营养供给、智力开发、卫生保健、父母与孩子间情感的构建及父母育儿知识的普及等每一个模块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此外,这些模块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共同决定孩子的成长质量[3]。

我国近年来公共卫生服务的快速发展及社区保健服务的推广恰恰为婴幼儿保健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使得婴幼儿早期保健的推广变得切实可行且高质高效。以社区为单位,由社区医务人员和社区卫生组织开展社区内婴幼儿保健的组织、指导工作,一方面可以强化父母为婴幼儿早期教育和保健的重视,另一方面,专业化的干预和指导能达到理想的儿童早期保健效果。以本文研究结果为例,保健组参与社区儿童早期保健的1岁幼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程度明显优于仅进行常规保健的对照组,且保健组父母的婴幼儿早期保健知识掌握的更为全面、准确,这对婴幼儿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从社会效益上来看,保健组父母对社区保健服务的认可度更高,保健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笔者认为,系统、全面的社区婴幼儿早期健康保健服务能够给婴幼儿的早期成长发育提供高质、高效的指导和干预,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育,且社会效益突出,应当在我国社区中积极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例3

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保育学》课程涉及学前儿童生理发育、健康评价、营养膳食、事故预防与处理、疾病预防与处理、幼儿园环境卫生等方面知识。该课程是集知识教育与能力技能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体现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然而,在长期教育的实践中,由于对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造成教学实践中的种种偏差,影响了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在学前教育专业由复合型向应用型目标转变的背景下,对《学前保育学》课程的目标定位进行反思和研究,有利于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根据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5年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目标下学前保育学教学改革研究(15JG001Q)》的要求,我们对学前保育学课程的目标定位进行了初步探讨。

现在全国各高校相关专业《学前保育学》课程的名称不尽一致,有《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幼儿卫生与健康》、《幼儿卫生与保育》、《幼儿园卫生学》等等,但课程内容基本相近。就课程内容来说,《学前保育学》课程基本涉及如下热荨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与保健知识。这一部分是本课程知识的奠基部分,旨在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为学前儿童保育工作提供主要依据,使学前保育活动能够按儿童生理发育的规律办事。其主要内容涉及人体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生理发育特点和主要功能,学前儿童系统、感觉器官的生理特点及其保健要点。

学前儿童健康及评价知识。这一部分内容是学前儿童健康学基本知识,旨在使学生掌握运用健康学的原理来分析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及体格发育评价指标、标准及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健康的含义,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因素,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及体格发育评价指标、标准及方法。

学前儿童营养卫生。这一部分内容涉及营养学基础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维持儿童生命和健康过程中营养素的来源和构成,从营养的角度保证提供儿童生长发育需要。其主要内容包括营养学基础知识,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的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幼儿膳食的配置原则,幼儿膳食计划和食谱的制定,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

托幼机构的生活保健制度。这一部分是从制度层面讲解幼儿园生活制度,旨在让学生掌握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从幼儿园生活环节了解卫生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合理科学地制定幼儿园生活制度,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各环节的卫生要求,托幼机构体格检查制度、预防接种制度、隔离制度、消毒制度、环境卫生制度。

学前儿童意外事故预防与处理。这一部分是从幼儿园安全管理的视角讲解安全管理和教育,儿童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和技能,旨在提高安全意识,应对意外事故。其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原因,托幼机构的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托幼机构一般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和技能。

传染病及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处理。这一部分是根据幼儿成长的生理特点讲解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和疾病的基本知识,预防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和疾病的技能和护理技巧,旨在掌握各种病症发生的规律,应对传染病和常见的病症发生。其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的发生的基本途径和症状,掌握常用的病症预防和护理技术,能够在教育实践中预防传染病和常见疾病的发生。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这一部分是从儿童心理学的视角出发,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掌握学前儿童典型心理问题的症状、成因及预防办法。旨在掌握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预防和早期发现学前心理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概述,学前儿童心理发育的年龄特点,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托幼机构的物质环境卫生。这一部分是从幼儿园物质环境卫生的视角,介绍了托幼机构物质条件方面的卫生要求。旨在让学生掌握的物质环境建设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并尝试进行初步的环境创设。内容包括托幼机构的房舍、场地、常用设备、教具、文具、饮食用具、盥洗用具卫生等。

通过对《学前保育学》课程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前保育学》具有综合性课程的特点。它集知识教学、能力教育、技能训练为一体,涉及知识内容广泛,能力培养要求较多,操作技能具体,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托幼机构工作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

1、《学前保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

课程的价值是课程教学追求的目标取向,是课程教学的实际效能。课程价值取向一般可以分为以理论知识追求的价值取向和能力技能培养的价值取向两种类型。如各种原理课程教学,其价值取向就是要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说明实际问题,而有些课程则是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的技能技巧。当然对于任何课程的价值取向不可能十分明显的分为理论型或技能型。理论型价值取向中,也强调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能力技能型价值取向也要以知识教学作为基础。但从总体上分析,不同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十分明显的。从《学前保育学》课程的内容来看,它虽然也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基础知识的传授,但从课程的目标来看,它的价值取向并不是知识教学,知识教学是技能技巧教学的奠基,要求学生在掌握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处理从事幼教职业的技能技巧,能够在将来职业生涯中,熟练地处理幼儿营养、健康、疾病预防和处理、事故预防和处理、幼儿园环境卫生创建工作的实际能力。因此,《学前保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儿童保育的能力和技能。

2、《学前保育学》课程的学科地位

高等院校的专业具有明确的培养方向,而各专业的培养方向,是通过课程体系来体现的。在课程体系中,不同的课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托幼机构从事教学和保育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和管理人才。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具有保教结合的特殊性,不仅要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教学,还承担着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任务。其课程体系是由学前教育和保育两个部分构成。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音乐、美术、体育、学前活动等教育类课程,这些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育的能力。而《学前保育学》课程,则主要普及幼儿卫生健康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幼教职业中的保育能力,能够在幼儿教育中保证幼儿健康成长,为幼儿教育提供卫生健康保障。因此,《学前保育学》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占有重要位置,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3、《学前保育学》课程的功能

课程的功能就是课程在专业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课程的功能是由课程性质决定的,不同性质的课程在专业教育中有不同的功能。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按课程功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学前教育类课程,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课程等课程系列,这些课程体系主要功能是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培养学前教育教师奠定知识基础。二是艺术教育类课程,包括学前体育、学前绘画、学前音乐、学前手工、学前活动等课程,这些课程体系的主要功能是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各种技能技巧,奠定从事幼儿教育的职业能力。三是学前保育课程,主要包括《学前保育学》课程,其主要功能是让学生掌握在学前教育过程中,促M学前儿童健康成长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学前保育学》课程的功能是为保障幼儿健康成长,为学前教育教学提供重要保障,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重要的职业素质教育。

4、《学前保育学》课程的特点

从课程的内容可以看出,《学前保育学》课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综合性。《学前保育学》课程集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健康知识、儿童营养、托幼机构生活保障、事故预防与处理、疾病预防与处理、儿童心理卫生、托幼机构环境卫生知识为一体,涉及面广泛。第二,实用性。《学前保育学》课程的设置直接针对托幼运机构的卫生保健活动开展教学,它从幼儿生理发育特点开始,涉及到托幼运机构卫生保健的方方面面,是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工作指南。第三,技能性。《学前保育学》课程对于学生学习的要求,是要掌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所必需的各种技能技巧,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学前保育学》课程的主要目标。

通过对《学前保育学》课程内容、价值取向、学科地位、课程功能和课程特点的分析,我们可把《学前保育学》课程的目标定位归结为“知识奠基一强化能力一突出技能一提高专业素质”,其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途径,技能是目标,素质是归宿。

知识奠基是指《学前保育学》教学要以幼儿生理学、幼儿园卫生学、幼儿园营养学、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作为基础,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从事托幼机构保育工作的基础知识,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因此,《学前保育学》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引导学生掌握有关知识,为培养能力、训练技能奠定基础。

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例4

幼儿的健康教育是指保持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而进行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全状态。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增强幼儿的健康不仅能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有益于多种疾病的早期预防,为其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了健康,幼儿就不可能参加各种学习、游戏,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是把通往健康的钥匙交给他们,对其一生有重要的影响。针对这一理念我们幼教工作者该如何将健康活动内容融入到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呢?

一、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要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帮助幼儿逐渐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的教育。

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知识的传授,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健康,如何才会健康,才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怎么做;第二,对幼儿进行健康态度与健康意识的培养,让幼儿有健康意识才知道要这么做,使行为产生动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第三,最终进行健康行为和健康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逐渐从学习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

二、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

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一般有观摩、共同讨论、自我学习,动作技能练习,感知体验等,《纲要》要求“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 孩子们都喜欢“寓教于乐”的教育手法, 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①幼儿的亲身感知体验。例如: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动中,让幼儿喝豆浆、吃饼干,启发幼儿通过感知并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了哪些地方,使幼儿知道了食物在身体中经过的器官,并且通过体验饼干在口腔中变软变碎的过程,从而了解食物在各器官中的变化。

②反复练习一些生活。通过技能、健康行为,形成稳定的动作、行为习惯。例如:穿脱衣服、叠被子等。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学习怎样刷牙、保护牙齿、预防龋齿的。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促使健康行为的养成。

③根据活动需要利用情景表演(包括木偶表演)、听故事和念儿歌等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对幼儿讲一些有关健康的故事和儿歌,通过浅显的故事内容,让了解有关健康的知识,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简单道理。

三、日常健康行为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重视健康习惯的培养,幼儿期的健康行为习惯不仅奠定了未来健康的基础,而且有益于今后生活、学习、工作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提高。

1、自理能力培养:《纲要》中指出"'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蛊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由此,我们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教育活动。例:小班午睡后孩子穿衣服、裤子很慢,都坐在床上等着老师帮忙,于是笔者想到用儿歌激发幼儿自己穿衣、裤的兴趣:"小朋友来穿裤,就像火车钻山洞,呜呜呜出了山洞真高兴。"孩子们边说儿歌边完成了穿衣、裤的动作,这样把游戏运用到生活中,孩子们又高兴学得又快。

2、卫生习惯培养: 殃及全国的"非典"留给人们的启示之一就是提高国民的公共卫生意识。所以,在生活中笔者和孩子们一起争当"环保小卫士",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环境卫生,并设计了主题活动..争做健康的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3、争当健康宝宝: 卢梭认为"教育的核心是怎样看待饮食"。儿童的饮食必须符合儿童体质,要培养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有意识的向幼儿灌输一些饮食制作及营养价值,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偏食的危害。孩子在进食时往往只图美味,于是笔者把很多蔬菜、水果'?艺术化"后介绍给孩子们。例如:我们班的吴展宇间食不吃水果,笔者就把橘子剥开,告诉他你看橘子多象小船呀!让小船划进他们的海洋吧!这种方法不仅让吴晨宇开心的吃完橘子,其他小朋友也纷纷效仿。为了帮助幼儿改进偏食的毛病,笔者还设计了''争当健康宝宝"的主题活动,看看哪个宝宝的脸色最好、身体最棒,让幼儿了解饮食对身体成长的重要性。

四、将健康教育结合在环境教育中

幼儿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所以应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1、幼儿园小环境。

①通过户外活动器械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质锻炼的外部环境,激发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

②运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如:通过墙饰布置、教育专栏宣传健康知识及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常识。

③结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例如:“我爱环境美”、“垃圾大楼”等社会性活动,带领幼儿开展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卫生、维护环境卫生的教育,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教师应以增强幼儿体质为核心,并充分考虑幼儿的身体特点,安排强度适中、不损害幼儿健康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来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2、家园共同营造积极的环境因素。

幼儿健康教育必须要取得家长的共识,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健康教育效果才能更快、更好、更巩固。

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例5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7/08-0021-04

【作者简介】陈学群(1968-),女,四川合江人,南京市第二幼儿园园长,高级教师。

一、课题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3岁至6岁的幼儿对危险的预见性较弱,缺乏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方法。这就更显现出“幼儿园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幼儿园生命安全保护教育”一直难以有较大的进展,其原因在于:

(一)幼儿方面:此阶段的儿童活泼、好动,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行为;(二)教师方面:从理论与观念层面上来看,教师已经关注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但教育行为尚处于萌芽状态,教育目标缺乏系统性,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上还比较单一,缺乏多元化内容和方法;(三)家长方面:这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由于对“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一旦发现幼儿被伤害,家长习惯性地归因为幼儿园的看护不当或教育失职,却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四)幼儿园方面:更多地出于生命安全考虑,往往不得不放弃回归自然的“开放式”环境创设。

鉴于此,本课题试图揭示幼儿生命认知与行为的相关因素,将尊重生命、保护生命、促进生命成长的安全保护教育落在实践中;通过提高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安全保护意识和行为能力,最终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

二、课题概念界定

(一)生命:生命原本就是一个矛盾体,一个有生就有死、有健康就有疾病的矛盾体。生命具有时间性等特点。健康是生命的理想状态。

(二)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有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身心残疾人士的爱心,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三)生命安全保护教育: 生命保护教育在幼儿园阶段是引导幼儿热爱生命,用积极的生活态度,迎接外界环境的挑战;以生活化、游戏化为主要教育途径,培养幼儿生存能力,减少意外伤害,开拓和改善幼儿生存空间和环境,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成长。

三、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二)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外显的物体操作活动和内隐的智力活动),逐步建立分化和理解的认知结构。

(三)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课程必须能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来促进各种智能的发展,帮助教师认识到:让幼儿在自己认为可以胜任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2009年出版的南京师范大学顾荣芳教授《幼儿健康概念认知研究》一书指出:健康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幼儿提高生活乃至生命质量;幼儿年龄增长是健康认知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但个体差异较为明显;健康教育应致力于健康认知向行为的转化,应重视不同年龄段教育的特殊性、幼儿安全教育的严谨周密以及家长对幼儿健康指导的科学性。

四、研究目标

(一)初步探寻幼儿生命安全认知、态度和行为的相互关系,分析小、中、大班幼儿生命安全意识和行为的特点及发展规律,形成我园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实践框架。

(二)探讨幼儿安全保护教育内容、途径、形式和生活化、游戏化的组织策略,包括对集体教学、小组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指导的研究,促进幼儿逐步形成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行为。

(三)科学引导家长对幼儿生命安全保护的认识,加强家长对幼儿安全的意识。

五、研究内容

从幼儿园管理、日常教育教学以及家园共育三个角度进行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实践研究。

六、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了教育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案例法、调查法。

(一)教育观察法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贯穿于研究的整个过程。教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中的行为状态,发现幼儿安全保护教育的需要,不断调整安全保护教育内容、形式、策略,积累研究素材,获取研究信息。

(二)行动研究法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贯穿于研究的整个过程。坚持“在行动中研究与积累,在总结中归纳和提升”的原则,不断把研究成果有机地融于课程。

(三)案例法

立足于个体幼儿教育和行为案例,从点滴入手汇集有关案例资料,探寻规律、教育策略等。

(四)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本园教师、家长以及幼儿生命保护方面的现状,同时收集相关的研究信息、资料、活动设计、经验总结等,为课题开展提供可能。

七、研究实践与探索

(一)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实施框架

1. 幼儿园管理

(1)环境管理:维护幼儿园安全舒适的环境,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不断调整、创设有利于幼儿安全的生活与学习空间。

(2)制度管理:制定出教师安全知识学习制度、教师安全行为制度、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幼儿园安全考核制度、幼儿活动安全应急预案制度、幼儿食谱制定的相关规定、食品采购招标等相关制度,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幼儿生命安全。

(3)应急管理:制订出幼儿园各种应急方案,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

2. 日常教育教学

(1)围绕饮食营养安全、身体保护、防止意外伤害、运动安全、健康心理保护五个方面构建我园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课程框架,在确立目标的基础上,体现教育内容的生活化、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环境创设的保护性、教师行为的支持性。

(2)探索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多种途径,包括对集体教学、小组活动、支持性游戏、日常生活指导的研究,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来源于幼儿需要,又融于幼儿日常教学和生活。

(3)尝试通过“健康为核心,整合其他各领域”的儿童舞台剧,宣传和演绎生命安全保护等健康行为,从形式和内容上丰富、拓展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特色。

(4)引领教师反思和建构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使得我们的行动建立在对教育对象的明晰把握上,将尊重生命、保护生命、促进生命成长的安全保护教育落实在实践中。

3. 家园共育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园地、网站宣传、咨询指导,引领家长关注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

(2)通过亲子活动、班级宣传,形成家园共育,关注幼儿安全意识和行为的养成,为提高幼儿的生存能力、保障幼儿安全、降低意外伤害奠定基础。

(二)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具体实践与行动

1. 梳理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目标

总目标: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了解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形成健康、安全的生活所需要的行为习惯和态度,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保障生命成长安全。

以小班目标为例:(1)能辨识常见食物、主动饮水、按时进餐、保持清洁、情绪愉快,养成良好进餐和作息习惯。(2)初步认识五官等身体器官,懂得简单的保护方法,能在成人帮助下穿脱整理衣服,使用纸巾擦鼻、嘴;能配合成人接受疾病预防与治疗。(3)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安全常识与规则,如活动室中搬椅子、上厕所,户外活动中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玩大型运动器械时能注意安全等。(4)初步形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提高走、跑、跳、钻、爬、攀登等基本动作的能力,锻炼平衡、协调等身体机能。(5)能适应集体生活,愉快参与游戏等各种活动;喜欢教师,有自己喜欢的朋友,无心理健康问题。

2. 确立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实施要点

在教育内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围绕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内容,采用了主题活动和健康领域教学相结合、集体活动和小组或区域活动相结合、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相结合、集体活动和自由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我们的生命安全保护教育在认知、意识和行为之间互为联系、互为促进。

(1)来源于幼儿需要,回归日常生活

我园在《生命教育调查问卷》中设置了调查项目,“你认为哪些方面对生命会产生影响?”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和家长对意外伤害的关注度最高,疾病的认识与预防位居第二。说明防止意外伤害应是幼儿园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在小班课程设有“药片娃娃的话”“安全玩滑梯”“不跟陌生人走”等安全教育内容;中班课程设置了“伤疤的故事”“逛商场”“小鬼当家”等;大班的课程专门设有“上学路上”“文具的悄悄话”“火灾来了怎么办”等,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安全认知,更重要的是在幼儿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保护生命靠自己”的种子。让幼儿学会关爱生命的同时,主动寻求适宜、有效的自救方法。

(2)注重身心并重,锻炼生命能力

将“动”引入主题教学中。身心健康的基础是身体的健康。“生命在于运动”,我园除了原有的户外运动时间以外,上下午各增加20分钟~30分钟的户外自由活动时间,并在主题中预设了以运动为主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安排相应的侧重点。

将“保”蕴藏在日常运动中。为增强幼儿保护意识和提高保护能力,我们在传授幼儿运动技能的同时,还强调运动中的保护,并把集体活动的内容延伸到日常运动中。 “规则用处大”“小小裁判员”,让幼儿明白规则能保护自身不受伤害,尝试自己制定日常运动中的保护规则。

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选取幼儿情绪情感的维护和监控为切入点,创立了面向家长的“心理预警牌”活动和面向幼儿的“你的心情好吗”情绪记录活动。比如:“心理预警牌”,按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将每月中幼儿情绪情感的特征倾向以及指导建议用公告的形式公布给家长,指导和提醒家长注意观察并有针对性地疏导。“你的心情好吗”,幼儿每天的心情变化可以用冷暖色和温度高低在温度计中体现,为什么开心或为什么不开心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在表格中,教师与幼儿交谈后加上注释。

(3)开展特色活动,锻炼安全能力

除了主题教学活动以外,我们开发了许多配合安全保护教育的各种活动,如“安全健康棋”和“班级健康小书”、年级“安全健康大活动”、安全演习体验活动、幼儿舞台剧活动。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安全健康棋”和“班级健康小书”活动。

(4)挖掘家长资源,实现家园共育

首先,我们充分挖掘家长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到“消防中队”等地参观;其次,组织各种家园活动时,均需做好外出活动紧急预案;再次,幼儿园根据需要开展专题家长学校培训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有讲座、论坛、咨询等。

3. 形成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教学流程

通过实践,我们归纳出进行安全教育的教学流程:

4. 梳理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策略方法

教师在组织安全保护教育活动时,通常在活动前、中、后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观察和发现:活动前,教师了解和发现幼儿在生命安全保护方面的需要、存在的问题。

(2)讨论和体验:活动中,在集体或小组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安全知识,以幼儿身边发生的实例给予幼儿正面示范,树立幼儿安全意识,带领幼儿体验安全行为。

(3)实践和运用:活动后,鼓励幼儿运用和体验,并及时提供个别帮助,不断巩固幼儿安全意识和逐步养成安全行为习惯。

不同年龄段的主要组织策略:

(1)小班

①游戏情境化策略:比如活动《春游装备大集结》,教师创设了一个春游的情境,幼儿扮演各种不同的春游装备。

②多感官调动策略:比如正确洗手,我们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强化了幼儿的印象。

③家园合作策略:把幼儿园一些做法介绍给家长,并告诉家长这样做的益处。

(2)中班

①环境渗透策略:创设适宜的环境,让幼儿自然感受健康安全生活。首先,应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如鲜艳色彩的运用、生动形象的造型等都会引起幼儿愉悦的感受;其次,要为幼儿的生活创设一定的便利条件,如幼儿使用自己的小床和床上用品,衣服最好单独放置在低矮、便于拿取的衣柜里,餐具、洗手盆等要专用,玩具有固定的存放之处等。

②感知体验策略:幼儿安全保护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选择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让幼儿自身去体验、感知危险及其处理方法,这样通过学习、探索、实践进而逐步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

③行为巩固策略:通过多种形式来巩固幼儿的健康行为尤为重要,家园的配合在行为巩固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多种形式的强化也会对行为的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④同伴合作学习策略:中班幼儿可以尝试简单的同伴合作,如模仿、互相检查等。

(3)大班

①生活随机教育策略:如针对中、大班幼儿出现的换牙现象,开展以“换牙期的牙齿保护”为内容的健康教育,让已经换牙的幼儿“现身说法”,讲述自己换牙的经历和感受,对消除其他幼儿的恐惧感具有特殊作用。

②教师身体力行策略:安全保护教育中教师身体力行的示范非常重要,教师的身体力行不仅仅是示范,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健康行为,如进餐时和幼儿共同进行,鼓励幼儿和自己一样,幼儿喝水时,教师也喝点水,带动幼儿的情绪和行动。

③小组合作策略:大班幼儿可以开始小组合作,有分工共同地完成一件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不再仅仅限于模仿和纠错,还包括了很多相互之间的实际学习行为。这是在小、中班都无法实现的,是大班特有的策略。

④多样化奖励策略:多样化的奖励可以是贴花、盖印章,也可以是教师的一个拥抱、小朋友之间的一次掌声、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等。

八、研究反思

本课题虽然进入结题阶段,但我们还将继续以科学求真、严谨务实的态度,完善、创新研究手段,丰富拓展研究目标和内容,进一步编辑整理学术资料,争取推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生命安全保护教育教材,以科研精神开拓进取。本课题立足于“保护”,就幼儿生命成长话题来说还处于被动状态,如何促进幼儿生命安全健康地成长,激发幼儿自护安全积极的内动力,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我们在“十二五”中研究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赵寄石,唐淑.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顾荣芳.学前教育健康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例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A)―0015―01

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是贯彻幼儿园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实现培养目标和落实《幼儿园指导纲要》的重要保障。学前期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他们生长发育迅速,但身体尚未发育完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不足,因而,加强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也就成为了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严格落实卫生保健管理制度

完善的卫生保健、保育制度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基本前提之一,我们根据《幼儿园指导纲要》和《兰州市各级托幼园所卫生保健达标标准》的要求,不断完善、补充、健全了卫生保健各岗位职责、各项工作的检查落实制度和幼儿的健康检查、预防接种、防病治病等各种规章制度;规定了保育员每日工作程序以及每个工作环节的具体要求;园领导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向教职工强调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并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明确卫生保健各项制度的内容,同时深入实际亲自督导检查,使教职工,尤其是保育员对自己的职责、要求做到了心中有数。

二、认真细致地抓落实,扎实地做好日常卫生和消毒工作

在卫生保健、保育检查考评制度已形成常规的同时,我们始终将落实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每天则早、午、晚三次认真仔细地检查各项工作是否做到了位,做得是否符合标准,以确保日常卫生常规工作和重点工作的质量。教工们严格执行日常消毒制度,并认真填写好各项消毒记录,做到了:1. 幼儿活动室、寝室、洗手间、饮水间等每日午、晚臭氧、紫外线的消毒达到了要求次数,保证了消毒时间,并认真记录消毒情况,由专人负责检察。2. 幼儿餐具餐餐消毒,餐巾、毛巾一人一巾,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水杯随用随清洗消毒,并认真检查饮食用具的清洁程度,认真记录消毒情况。3.开饭前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幼儿图书、玩具等每天放在紫外线灯下照射消毒;每周两次将玩具彻底清洗干净后,再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三、从严把关,努力使幼儿健康检查工作达到规范化

为保证在园幼儿的健康,我们严格依照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认真及时地开展工作。首先,严格管理教职工和幼儿的健康档案。教职工每年全面体检一次,持健康证上岗;新生入园前必须要到指定医院进行全面体检,保健册、合格肝功化验单、预防接种证齐全者才能办理入园手续,幼儿请假达到一定时间必须持医院有效的检查化验证明方能进班,从而使我园教职工和幼儿的健康合格率均达到100%。其次,我们针对传染病发病的不同季节,无论是对幼儿还是教职工都提前进行各类计划免疫注射和服药工作,有效地控制了各种流行传染病的蔓延。然后,我们坚持每日三次查班制,并做到一摸、二问、三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定期测量幼儿的身高、体重,认真分析体检结果,并将其告知家长。对于情况特殊的幼儿及时查找原因,拿出相应的治疗矫正措施。最后,在卫生保健管理人员的督导下,食堂炊事员严格遵守上岗个人卫生制度、食品卫生制度、餐具、炊具消毒制度,并每周轮流值日专搞各自卫生区的卫生,保持食堂环境的整洁,杜绝病从口入,严防食物中毒。

四、重视保教结合,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例7

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是我们保教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健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为了提高幼儿园卫生工作的质量,提高保育员人员的素质及业务水平。我们根据幼儿园总的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幼儿园的实际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把卫生保健工作再创新的成绩

认真贯彻落实《商丘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与《幼儿园工作规程》。加强我园的卫生、保健业务的规范化,以科研促保教,不断提高我园保育队伍的建设。一切以幼儿为主体、整合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资源,以培养现代公民为主体。

二、目前保育员队伍存在的不足之处

1、卫生工作不能坚持,特别是物品归放、包干区、玻璃、死角等卫生做得不到位,经常会为一个大活动而加班加点地进行卫生工作的补差。

2、新上岗保育员对幼儿生活护理专业知识欠缺。

3、新上岗幼儿常见病保健知识欠缺,如对班内体弱儿的照顾和护理等。

4、新上岗保育员对工作流程不熟悉。

5、保育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意外事故急救能力差。

6、个别保育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淡薄。

7、参与辅助教学能力差。

8、电脑操作能力差。

三、培训目标

1、认真学习《规程》、《细则》提高认识树立良好地保育员队伍形象。

2、组织对保育员、保健医进行有关卫生、保健、防病、营养等方面的学习、讲座培训。

3、要求保育员积极参加高一层次的培训,进一部优化保育员队伍的达标率。

四、培训目的

树立正确的卫生保健观念,把卫生保健工作和素质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科学定义是:不但没有生理上的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根据这一定义,衡量一个幼儿是否健康,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去理解,幼儿健康不仅包括幼儿的各个器官、各个组织的正常发育,没有任何缺陷,而且还包括: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意识,符合社会需要的健康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开朗乐观的性格。而对幼儿适应能力、自我意识、健康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开朗和乐观的性格等品质的培养都属于素质教育的内容。因此,那种认为只要照顾孩子吃好吃饱、不生病、保证安全就是卫生保健工作好的观念是十分错误的。我们将通过培训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确立幼儿园卫生保健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制定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并重,共同促进素质教育的管理目标。

五、培训时间

1、每周四中午日常工作培训。

2、每周五中午新人培训。

3、周二下午放学后半小时电脑培训。

六、学习内容

1、学习传染病防病工作知识的隔离与措施,确保幼儿与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

2、每月对保育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不断地优化服务质量。

3、各种常见病护理常识。

4、18种意外事故急救常识。

5、32中生活中易发意外防范常识。

6、解读、讨论幼儿园各类管理计划、措施、方案。

7、辅助教学的方法。

8、电脑操作培训。

9、开展保育组长帮扶新人活动,快速提高其卫生保健工作的质量。

10、每周对保育员进行一次理论培训,每月一次阶段性考核。

11、对保育员的规范操作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抽查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与处理。

七、每月安排

三月份

1、幼儿园意外事故案例分析

2、组织保育员学习保育工作计划。

3、对保育员进行规范操作、工作流程的培训。

4、幼儿及保育员一日生活常规。 四月份

1、进行意外事故现场急救的培训。

2、对保育员进行室内外环境、物品消毒方法培训。

3、学习食品卫生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五月份

1、组织学习《食物中毒预防指南》。

2、保育员练兵活动。

六月份

1、规范操作问答比赛。

2、要求写好年度考评工作总结

3、期末类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幼儿园20xx年保育员业务培训计划(二)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保健管理实施细则》、与《幼儿园工作规程》。加强我园的卫生、保健业务的规范化,以科研促保教,不断提高我园保育队伍的建设。一切以幼儿为主体、整合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资源,更好的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

二、培训目标

1、认真学习《规程》、《条例》提高认识树立良好地保育员队伍形象。

2、组织对保育员、营养员、教师进行有关卫生、保健、防病、营养等方面的学习、讲座培训。

3、要求保育员积极参加高一层次的培训,进一部优化保育员队伍的达标率。

三、学习内容

1、 学习传染病防病工作知识的隔离与措施,确保幼儿与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

2、每月对保育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不断地优化服务质量。

3、对保育员的规范操作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抽查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与处理。

幼儿园20xx年保育员业务培训计划(三)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观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加强我园的卫生保荐业务的规范化,不断提高我园保育员队伍的建设,努力争创家长信任,幼儿开心,快乐的幼儿园。

二、基本情况:

我园共有7个教学班,每班都配一名保育员老师,她们都经过专业培训,只有一名新来的保育员未经参加过专业培训,计划在今年6月份参加市里组织的保育员上岗证培训。

三、加强保育知识培训:

通过对保育员的培训,使保育员系统的掌握一些现代儿童保健科学及儿童教育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职业道法,业务身心素养。并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及保健工作的目标,原则、方法及要求,独立地开展幼儿的各项保育工作。

四、培训目的:

树立正确的卫生保健观念,把卫生保健工作和素质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不但没有生理上的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能力。因为幼儿健康不仅包括幼儿的各个器官,各个组织的正常发育,没有任何缺陷,而且还包括良好的适应能力,自我意识,健康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我们将通过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指导思想,制定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并重,共同促进素质教育的管理目标。

五、培训时间:

每半月的中午进行理论培训。

六、培训内容:

1、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

2、学习传染病防病工作知识的隔离。

3、对保育员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例8

一、当前幼儿园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不清楚

目前教师对健康的概念和健康教育所包含的内容还不明确,对于健康概念的多元化认识不清晰,健康的观念还局限在生理健康上,停留在个人化的健康观念上,属于“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对于现代社会的健康观的多元性和整体性缺乏必要的认识。

2.心理健康教育未引起重视

有的孩子由于家庭问题、教育缺陷或心理发展滞后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心理不健康的行为异常现象,例如:自私、脾气暴躁、攻击性强等。但幼儿园现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大都采用单一的生理保健的保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轻视与忽视。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对这些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往往较少关注。

二、明确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要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帮助幼儿逐渐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的教育。

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知识的传授,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健康,如何才会健康,才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怎么做;其次是健康态度与健康意识的培养,让幼儿有健康意识,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使他们产生动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最后是进行健康行为和健康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逐渐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

三、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1.生活卫生教育

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获得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卫生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能力,逐步提高幼儿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使幼儿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如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保持环境整洁的教育及预防保健的教育等。

2.安全教育

主要是帮助幼儿获得和掌握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使幼儿逐步懂得爱护自己和他人,不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如生活活动的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的教育,自救自护的教育等。

3.身体锻炼

利用体育器械或自然物(阳光、水、空气)进行身体锻炼,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全面协调地发展幼儿的体能,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适应自然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体育活动让幼儿了解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4.心理健康教育

即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幼儿的心理强度,提高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包括:情绪情感的教育,良好个性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性教育等几方面。

四、选择适宜的教育方式和途径

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一般有观摩、共同讨论、自我学习、动作技能练习、感知体验等,《纲要》要求:“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 孩子们都喜欢“寓教于乐”的教育手法, 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1.适宜的教育方法

(1)让幼儿亲身感知体验。例如: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动中,让幼儿喝豆浆、吃饼干,启发幼儿通过感知并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了哪些地方,使幼儿知道食物在身体中经过的器官,并且通过体验饼干在口腔中变软变碎的过程,从而了解食物在各器官中的变化。

(2)反复练习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形成稳定的动作、行为习惯。例如: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学习怎样刷牙、保护牙齿、预防龋齿等。这能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促使健康行为的养成。

(3)根据活动需要利用情景表演(包括木偶表演)、听故事和念儿歌等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对幼儿讲一些有关健康的故事和儿歌,通过浅显的故事内容,让他们了解有关健康的知识,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简单道理。

(4)运用教育实例开展共同讨论和自我学习。这种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尤为有效,例如:在情绪情感的教育《我们多能干》中通过启发幼儿发觉自己的闪光点,有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应急能力训练《我该怎么办》中通过情景模拟学习处理突发事件中的好办法,提高应急方面的心理能力;在意志品质培养活动《为什么不一样》中让幼儿体会只有克服困难,才能获得成功。

2.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1)有机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各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陈鹤琴说过:“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因此幼儿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游戏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例如,在洗手时让幼儿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在户外活动荡秋千、滑滑梯时让幼儿了解保护自己的方法。

(2)有机融合在各领域教育中。例如:在绘画时,学习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涂色、画画等;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了解科学小实验中的安全知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在体育活动中锻炼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遵守纪律、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五、将健康教育结合在环境教育中

幼儿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所以应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1.幼儿园小环境

(1)通过户外活动器械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质锻炼的外部环境,激发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

(2)运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如:通过墙饰布置、教育专栏宣传健康知识及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常识。

(3)结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例如:“我爱环境美”、“垃圾大楼”等社会性活动,带领幼儿开展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卫生、维护环境卫生的教育,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2.家园共同营造积极的环境因素

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例9

[中图分类号] R1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a)-236-02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消除危害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随着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儿童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健康水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我院始终把0~3岁婴幼儿的保健工作放在首位,遵循“以保健为主、临床为辅”的方针,大力开展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婴幼儿保健的重要性,从被动接受婴幼儿健康体检,到主动带婴幼儿到医院做健康体检。现将我院的具体教育措施报道如下:

1 健康教育步骤

1.1 新生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1.1 向新生儿家长讲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必要性、重要性。主要包括:眼部检查、口腔检查、听力筛查、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的检查。若新生儿有先天性疾病,可早发现、早治疗。

1.1.2 新生儿家长在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时,向家长发放婴幼儿营养指导书、儿童保健手册(卡),嘱其满月时到本院儿童保健科为婴幼儿体检及预防接种,使家长对儿童保健有初步的认识。

1.2 满月婴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2.1医生查看婴儿有无黄疸,对黄疸未退婴儿,要进行黄疸指数检测,若指数偏高,应延缓预防接种,积极治疗黄疸。告诉家长黄疸可影响婴儿大脑和智力发育,嘱其母亲暂停母乳喂养,给婴儿口服妈咪爱,3次/d,1支/次,5 d为一疗程。待黄疸消退后,再到医院预防接种。

1.2.2 对婴儿进行常规生长、体重、头围、前囟、心肺等检查,并为婴儿建立健康档案,将体检结果打印出来,并附本次体检的评价标准、儿童保健指导,主要包括:动作方面、语言方面、对周围环境方面、平衡膳食指南。这样家长可一目了然地知道婴儿的健康情况,并可根据其上各个方面的知道内容,在家训练婴儿,进行早期教育。

1.2.3 为了预防儿童佝偻病发生,常规指导家长给婴儿口服小儿五味赖氨酸糖浆,2次/d,2.5 ml/次;维生素AD滴剂,每晚3滴。嘱家长经常带婴儿进行户外活动,进行空气浴、日光浴和被动体操,以增强体质。

1.3 3~11个月婴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3.1 此期保健重点:合理喂养、加强日常护理和早期教养、预防疾病和意外、按计划免疫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定期进行健康和体格检查,以促进生长发育[3]。

1.3.2 对满3个月的婴儿常规进行智力检测,向家长介绍智力检测是对婴儿智力发展指数以及运动发展指数的检测,达标分数是90分以上,若在90分以下则再做进一步检查。到儿童保健科早教训练基地做Vojta测定,标准是7项合格,若有3项不合格,则怀疑此婴儿有中枢性协调障碍,建议家长对婴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越早越好。

1.3.3 常规对婴儿进行骨密度检查。向家长宣传它是一种无痛、在婴儿左腿胫骨处进行的骨B超检查,主要检测骨中钙的情况。如Z值在-1.0以上,则表明此婴儿缺钙,建议家长为婴儿补钙,以预防儿童佝偻病的发生。

1.3.4 3~6个月内的婴儿提倡母乳喂养,到第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为断奶作准备。嘱家长合理添加辅食,正确选择和制作食物,如先添加米糊,再添加蛋黄、水果、蔬菜。遵循从少量到多量,从稀到稠,从一种食物到多种食物的原则,循序渐进,使婴幼儿渐渐适应。

1.3.5 督促家长在婴儿1岁以前,每个月或每隔3个月对婴儿进行生长发育检查,查看生长曲线是否正常,若体重、生长未达标,应及时向家长指出,了解是喂养不当,还是血中微量元素缺乏、血铅偏高等,这些都可影响小儿食欲,导致小儿生长发育迟缓。

1.4 1~3岁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4.1 此期的保健重点是保证均衡的营养、合理安排小儿生活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和意外、进行生长发育系统监测、完成计划免疫[4]。

1.4.2 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医院应经常开展大型婴幼儿营养咨询活动、儿童营养专家讲课,帮助家长了解儿童进食特点,现场示范指导家长掌握食物的搭配、合理的喂养方法和技巧,教育家长自己要注意不挑食、不偏食,为儿童树立好榜样。

1.4.3 幼儿期是小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时教会小儿说话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因而家长要多和小儿说话,认真回答小儿提出的问题。对于不喜欢说话的小儿,建议家长带其到我院早教基地,由专业早教老师来训练小儿说话,效果理想。

1.4.4 教育家长定期带幼儿进行口腔检查。可用软毛牙刷刷牙,尽量少吃糖果,以预防龋齿。

2 健康教育方式

2.1语言教育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与婴幼儿家长面对面交流、沟通。医护人员对于婴幼儿家长提出的儿童保健方面的知识,要一一耐心地进行解答,使家长了解婴幼儿保健的重要性,并习惯性、经常性地进行儿童保健。另外,我院坚持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同步进行,婴幼儿到医院接受预防接种时,应先接受医生的健康检查,发现生长发育不良时,及时向家长提出,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

2.2书面教育

向家长发放儿童保健手册(卡),其上有儿童保健的项目介绍,可提醒家长带婴幼儿进行儿童保健。在显眼的地方放置健康教育处方笺,向家长宣传通俗易懂的儿童保健知识,如“新生儿疾病筛查须知”,“重视孩子就餐环境、培养良好进食习惯”,“积极行动预防儿童铅中毒”等,这样家长在婴幼儿日常生活中可依照书面说明去做。

2.3 形象化教育

儿童保健科门诊走廊、室内墙上悬挂图文并茂的宣传牌,内容有母乳喂养的优点、预防接种须知、实行早期教育挖掘儿童潜能等,以增加婴幼儿家长的保健知识。

2.4 电化教育

利用电视、VCD在儿童保健科门诊每天按时播放婴幼儿喂养方法、婴儿操和儿童早教节目内容。

2.5 电话教育

在儿童保健科门诊专门设立健康宝贝热线电话,通过电话回答求询者提出的健康知识、卫生保健、心理等问题,由于此方式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5],在传播儿童保健知识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6 社会性教育

医院经常开展大型婴幼儿营养咨询活动,利用家长带婴幼儿参加活动的机会,宣传儿童保健知识,为婴幼儿进行体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7 健康教育大课堂

儿童保健科专家定期为婴幼儿家长讲解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儿童喂养方面的知识,并现场示范,教家长怎样进行食物的搭配,受到婴幼儿家长的欢迎。

3 结果

3.1 家长高度重视

通过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家长对婴幼儿保健的重视。据统计,来医院进行儿童保健的婴幼儿,从2002年的60%,上升到2008年的95%。

3.2 拓宽了儿童保健内容

几乎所有在本院出生的婴幼儿,都能在家长的带领下按时到医院做儿童保健。医院的保健项目,由原来的生长发育监测,发展到现在的智力检测、骨密度检查、Vojtai测定、营养指导、婴幼儿早教等。

3.3 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检测起到了早发现、早治疗的作用

如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诊断治疗,儿童营养不良、小儿佝偻病等的预防治疗,减少了儿童患病率,降低了死亡率,促进了儿童健康成长,确保了21世纪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实现。

4 讨论

4.1 坚持对婴幼儿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是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

只有家长的保健意识提高了,才能带婴幼儿到医院儿童保健科接受儿童保健服务,医院的儿童保健项目才能得以实施。

4.2搞好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关键是健康教育方法要多样化

医护人员可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宣传儿童保健知识,传授儿童保健技术,特别是医护人员与婴幼儿家长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可达到预期的目的。

4.3 我院始终坚持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同步进行

这样可使家长在节约重复来医院时间的同时,接受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学习保健知识,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进行全面检查,使婴幼儿的一些疾病得到了早发现、早治疗。建议可以在综合性医院推广我院的方法,以确保每位婴幼儿都能接受儿童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2]胡伟民.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计划[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

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例10

一、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由于目前我国所处的现状,每个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生活节奏的加速、养育方式的变化等影响因素下,面临家长所给与的过多压力,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承受着各方面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幼儿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家庭教育中都只片面的注重智力的开发,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大量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幼儿健康状况问题的存在和发生非常普遍和严重,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幼儿数量越来越多。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及良好品德的形成,还给家庭、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二、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12条提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也就是强调了健康心理元素的重要性。但由于认识上的误差,一段时间来,在健康教育模式上存在着对生理保健重于心理保健的现象。很多幼儿园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园内的心理教育等实施活动中只满足幼儿生理方面和基本物质的需求,忽视了幼儿心理健康的真正内在需求。并且实践过程局限,忽视幼儿实际接受能力,进行矫正采用的方法也只是行为治疗,未考虑对幼儿是否真正适用。

(二)缺乏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

幼儿心理发展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幼儿的潜在可能性,其作用不言而喻。而在我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来说年限短、理论研究少,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其水平仅停留在一个较低层次水平上;幼儿心理健康的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分散、凌乱、没有集中性,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与幼儿年龄差异较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整合力度不够。

(三)师资力量缺乏,家庭不同步

教师们对心理健康标准及效果的评价把握不准,因为知识相对零散,教育时间的局限,教师在实际情况中面对幼儿的心理问题,往往束手无策,无法及时正确纠正。另外,从家长角度来看,生活中忽视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他们缺乏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教育能力,导致有些幼儿性格过于内向,或者以自我为中心,或者在家长的溺爱下任性自私、承受不了挫折。幼儿园中也常见到一些有不良习惯的幼儿,例如吸吮手指、咬衣服、攻击性强等;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明显滞后,未能和幼儿园保持教育的同步和递进。

三、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理论,提高幼教工作者素质

幼儿教育是一项具有高度专业性的工作。我国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多为幼儿教师,保育工作者在幼儿教育生活中也起着辅助的作用,他们需要更多的道德感、责任意识和专业知识,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幼教人才队伍刻不容缓。幼教工作者从自身角度来看,应提高幼教专业素养和法治底线意识,真正做一个热爱孩子、热爱幼教事业的合格幼教工作者。应对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心理学知识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提高自己心理卫生方面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及诊断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有效运用到幼教工作中,能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更好地促使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二)创设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

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必须“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要能促进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幼儿园整体环境要安全、舒适、卫生、实用,园内装饰和材料要考虑到色彩的选用,整体能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幼儿园利用自然环境,合理布局,院内装饰色调柔和,要符合幼儿审美情况。要在良好、舒适的环境中,在教师理解、宽容的态度下,引导幼儿自由主动探索世界,得到身心的良好发展。

(三)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在一日活动中以具体、形象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心理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者的教学活动在幼儿的生活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相互配合。所以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应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充分利用社区及幼儿园资源。同时幼儿园要开设专门的讲座为家长提供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充分利用社会、社区的资源,做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沈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1).

[2]桑青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探微[J].中国健康教育,2002(07).

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例1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可见,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必须要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提高幼儿对健康知识的认识水平,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提高幼儿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幼儿逐渐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创设适宜的物质条件,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合适的桌椅是良好体态形成的物质条件。幼儿园和家庭都应为幼儿提供高低适合的桌椅,使幼儿坐的舒服、身体挺拔。合适的桌椅一般为幼儿就座后,大腿与小腿基本成直角,两臂屈肘后,小臂自然搁上桌面,上体保持正直。合适的桌椅是培养幼儿健康体态的物质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幼儿弯着腰、弓着背或随意斜靠在桌子上看书、画画、做桌面游戏或看电视时,要及时提醒幼儿,必要时可作正确的示范和要点讲解。正确的坐姿是:脚放平,肩不耸,头不歪,身体正,阅读写字时,胸离桌子要有一拳的距离。正确的站立姿势是:站立时两脚分开,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头正肩平,挺胸收腹。正确的走路姿势是:走路时上体保持正直,两眼正视前方,肩部放松,两臂前后自然摆动,落地要轻而柔,脚尖向前,保持平衡。各种正确的姿势应从小培养,逐步达到古人所说的:“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睡如弓。”

 

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幼儿健康发育的重要基础。使孩子获得多种矿物质、维生素,以及适量的蛋白质与脂肪,对孩子骨骼、肌肉的发育成长是十分有利的。教育幼儿从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跑步、跳跃、游戏、体操、舞蹈等运动,是促进健康体态形成的积极因素。在体育锻炼中,应让幼儿尽量用双侧肢体做运动或全身活动。总之,讲究科学,才能培养幼儿健康的体态。

 

三、健康教育要用适宜的教育方法

 

(一)重视感知与体验练习

 

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让他们亲身感知和体验,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如幼儿在喝牛奶时,我们让幼儿感知并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了哪些地方,通过讨论知道了食物在身体中经过的器官。在帮助孩子们了解食物在各器官的变化时,又可让他们嚼一嚼硬硬的饼干,体验饼干在口腔中变软变碎的过程,幼儿通过多种感官的感知与体验练习,获得自然、生动的知识与经验。

 

(二)重视动作与行为练习

 

幼儿一些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在群体中通过模仿练习获得,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对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要反复让幼儿练习,从而加深理解,形成稳定的动作和行为习惯。

 

四、发挥环境的作用,让幼儿在温馨、安全的氛围中乐于学习,丰富其健康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生活能力培养时要充分的考虑幼儿所面临的困难,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给幼儿增强健康的方法,改善幼儿对增进健康的态度,训练幼儿保持健康的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的习惯。通过墙饰布置、教育专栏宣传健康知识及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常识,在活动中感知体验知识。

 

五、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

 

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幼儿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各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幼儿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游戏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机会,让幼儿在与环境、与周围人和事的互动中进行学习、实践,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时更要注重让幼儿在反复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获得提高,因此在了解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为幼儿搭建学习的平台,帮助幼儿建立“我能行”的自信心是必要的工作。

 

幼儿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的,所以应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通过户外活动器械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质锻炼的外部环境,激发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在各领域教育中。

 

六、激发主人翁意识,让幼儿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积极学习

 

随着自理能力的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更强了,做事情的积极性更高了,什么事情都想自己亲自做一做,体验一下,新想法也增多了。《纲要》要求“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

 

孩子们都喜欢“寓教于乐”的教育手法,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比如和幼儿一起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新的规则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生活经验;运用亲身体验法,帮助幼儿体验规则的重要;引导借鉴同伴经验,帮助幼儿学会更好的生活等。

 

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过程中,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教师在进行集体健康行为指导的同时对幼儿进行有的放矢的健康行为的个别指导。在加强幼儿体能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的同时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给幼儿自由选择、讨论、合作的空间,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七、家园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