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焚烧秸秆的弊

焚烧秸秆的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16 16:17:00

焚烧秸秆的弊

焚烧秸秆的弊例1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2-0131-01

地处亚热带和北温带交界线的蚌埠,是淮海平原上的种粮大市,小麦和水稻是其主要粮食作物。从几年前开始,农村大规模焚烧秸秆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2012年麦收季节,蚌埠周边地区大规模的秸秆焚烧,致使一周多时间内烟雾弥漫,空气质量指数达到300以上,特别是6月9日,城区部分地段能见度不足20米。社会各界对此反映强烈,相关报道不断见诸媒体。为何现在秸秆焚烧成为问题?哪些因素阻碍农民接受、使用更有效的方法?又如何解决秸秆焚烧污染问题?这些都很值得我们探究。下面,笔者试以蚌埠市2012年6月秸秆焚烧为案例,探讨相关

原因。

1 收割时间短,耕种繁忙,劳动力不足

蚌埠小麦收割一般从5月末开始,持续一周,紧接着种植其他农作物,例如水稻,共需十多天。期间,农民需要完成包括收割、晾晒、翻地、播种、浇水、施肥等农事,因为时间紧凑,农民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收获粮食的重量和播种的亩数以及播种的农作物品种上,而秸秆的经济地位远低于粮食,且运输、处理秸秆会耽误农时。

而且由于外出务工和进厂上班给农民带来比耕种更稳、更高的收入,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据中安在线报道,九成以上的农村青壮年选择进厂上班或外出务工,农村空巢现象极为普遍。农忙时,若进厂上班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未返乡抢种抢收,农村劳动力不足,焚烧便成为最好的选择。

2 机械作业的弊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收割机、播种机、插秧机等各种农业机械,基本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农忙时节,机械化使农民花费的时间大大降低。但在追求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

2012年6月,蚌埠地区有一万台左右小麦收割机,收割机总量多,但与2011年相似,分布的合理性有待商榷。农机扎堆和空缺现象普遍,严重妨碍农事。其中收割机的功能仅限于收割、脱粒、包装,收割之后,残留秸秆,特别是部分农机追求节省燃料、时间,防止损伤机器,留下超过15厘米的高麦茬,严重影响耕作。此时,对于农民来说,焚烧便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3 生活方式的变化

如今农村由原先的散居转变为小区化居住,居住空间变小,缺乏足够的空间存堆放体积大的秸秆。以前农村留存秸秆是作为燃料、牲畜饲料和建筑材料,现在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天然气、煤气等燃料走进农村,相比较而言能量低、灰烬多的秸秆便无人问津;农村牲畜养殖量明显减少,对秸秆饲料的需求也相应降低;钢筋水泥建筑彻底将秸秆挤出了建筑领域,秸秆在农村面临无处可用、无处可存的境地。

焚烧只是农民处理秸秆的一种方式,但现阶段提出的其他优化处理方式也存在各种弊端,下面将试以分析它们未大规模运用的原因。

当前,呼声较高的几种优化处理方案是秸秆发电、沤肥、制沼气、培养真菌等。这些方案在理论上已被证实比焚烧更能充分利用,并且依据蚌埠地区小麦秸秆总量计算,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利益,但在现实中,大规模实行却面临窘境。

总体上看,这些方案都需要大量运输、储存秸秆。蚌埠虽地处平原,但位于耕区的荆山、涂山、锥子山、淮河等瓜分地表;家庭经营模式在人为层面上继续细化地表,地面支零破碎,耕地与耕地的距离变大,分布零散,缺乏大规模的农场,秸秆的分布密度降低,运输距离长,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其次,储存是难题。秸秆收获后含水量大,容易变质,需要投入额外劳动力翻晒才能应用;而燃烧发电,气化发电所需秸秆含水率在15%以下,大于30%在锅炉内不易燃尽,而不达标的秸秆湿度大,存储时极易发热、变质,堆垛存储还会自燃。

最后,试论易为人们接受的方案——制沼气的可行性。一个沼气池修建的费用为3000元,使用时需长期投入劳动力一名。在蚌埠,秸秆产出的季节性强,冬天原材料缺乏,需增加配套设施,备用其他燃料,直接费用增加;由于原材料的供应量波动、技术水平低等原因,一些沼气池产气率低,不稳定;此外,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专业化、大规模的养殖场取代了农村舍饲,农村牲畜饲养量不足,动物粪便缺乏,沼气池原料单一,使用不便。

大部分方案对农民而言,缺乏资金、技术,无力承担。而对企业来说,利润空间小,风险高,其中的技术投入更是一个无底洞,投资者无力更无心承担此类项目。

从长远来看,焚烧秸秆不利于农业优化发展,一方面浪费大量秸秆资源,另一方面焚烧烟雾危害健康。而优化处理方式难以广泛应用,需要提出新的方法,则需要政府财力、政策支持。

若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有以下建议:

1)加强秸秆经济价值宣传,并以不焚烧的直接经济补贴(前提是补贴额度足以让农民心动)和经济诱导结合的方式,让农民有利可图,秸秆可以像谷物一样赚钱;此外,对循环利用秸秆的企业做出政策保护,例如减免税、财政补贴、贴息贷款、运输环节税收减免等,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2)改善农机,使收割机和秸秆打捆机或压块机结合,收割、包装谷物的同时,碾碎、包装秸秆,缩小秸秆,由此提高运输效率,不影响农时。据了解,当前中国在此领域没有独立技术。

3)针对蚌埠秸秆产出量、产出时间,秸秆质量、种类,其他农业垃圾(牲畜便粪等)的分布、重量,地方人文特色等,选择具体方案,例如气化、制沼气、固化致密成型等,投入资金,规模化生产。

4)对秸秆的经济所得进行利益分配,在保障投资者、农民获利的前提下,政府再利用市场杠杆,将经济所得商业化,最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当前,很多蚌埠市民通过微博、QQ等途径谴责农民焚烧秸秆行为,认为他们短视,自私,应该为此带来的环境污染负责;蚌埠地区政府亦出台各种措施禁止农民焚烧秸秆,并对焚烧火点进行罚款等各种处罚方式。但这些举措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蚌埠的秸秆焚烧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焚烧小麦秸秆,从农民自身来看,只是一种趋利选择,应该从经济角度着手解决。

当下,高效率利用秸秆、减少环境污染、循环利用,若三者相权衡,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陆学艺.农民工问题要从根本上治理[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7:31-32.

[2]外出务工人数增加 农民工收入快速增长[J].中安在线,安徽信息资讯汇总/zhuyeguanli/system/2011/04/26/003976775.shtm,2012,9,1.

焚烧秸秆的弊例2

1、污染大气环境。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环境,也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每年因焚烧秸秆形成雾霾天气高速封闭、航班延误,酿成车祸事故时有发生,一桩桩血淋淋的教训,无时无刻不在给人们敲响警钟。同时秸秆焚烧的粉尘和烟雾对人类健康也造成相当大的危害,造成肺部感染和视力下降,部分医疗专家和学者多次呼吁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爱人类健康,禁止焚烧秸秆刻不容缓。

2、破坏土壤结构。部分农民尚未认识到焚烧秸秆利弊关系,经有关专业人员研究发现,在焚烧秸秆同时,高温能够杀死土壤中部分有益菌群和造成土壤成份的破坏,不利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因此在田地焚烧作物秸秆不是科学之举。近几年时有农民反映种植小麦有成片枯死,生长不旺等现象,据植保技术人员调查分析得知,原来小麦早衰枯死的地方正是焚烧作物秸秆的着火点,可见焚烧作物秸秆对土壤造成的影响。

3、安全隐患较大。由焚烧作物秸秆引起火灾,导致人身财产损失的事故屡见不鲜。由于迫于政府的打击力度,部分村民没敢在田地里直接焚烧,而是运送出田地,堆砌在地头沟渠、村庄房前屋后、池塘内、河道内,造成河道堵塞,影响村容村貌,浪费资源,也形成新的污染源,与新农村建设相悖。更有甚者直接堆砌在马路上,让车辆碾压,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由路面铺晒作物秸秆引发车辆燃烧人员伤亡的事故已举不胜举。

二、焚烧秸秆屡禁不止的原因。

1、农民认识存在误区。农民错误认为,把秸秆焚烧后灰烬,能当有机肥,利于作物生长。熟不知道,在焚烧作物秸秆的同时高温也把土壤中有益的菌群杀死,反而不利于作物生长,同时也会引发作物病害,后患无穷。

2、秸秆机械粉碎费用较高。秋季每亩秸秆机械粉碎费要50元左右。对于农村村民来说视钱如命,挣钱不容易,不如直接在地里焚烧掉,省时省钱又省力,如此铤而走险。白天不让焚烧就晚上焚烧,不让大人焚烧就派小孩去焚烧。每逢国庆节,正值秋收,豫东农村狼烟四起,整日笼罩烟雾缭绕之中,人们苦不堪言。

3、机械粉碎效果不理想。可能是由于机械设计的问题;或是机械操作者为了偷工减料,机械转速达不到;秸秆粉碎后达不到农民需求的效果。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地方确实存在这种情况,玉米秸秆机械粉碎后,长度达不到秋播要求,村民还得动用人力,把剩余的长秸秆重新挑拣,运送出去,有的为了省事,干脆直接焚烧掉。机械粉碎技术要求较高,如此不但是增加了村民的费用,还造成了资源浪费,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严重打击了农民秸秆还田的积极性。

三、对焚烧工作对策和建议

每年由于禁烧工作不力,受到处分的各级领导比比皆是,并不全是他们工作不力,主要原因部分农民“跟风”严重,见别人焚烧自己也去作,另外农民焚烧多在晚上,流动性强,区域广,因此打击难度较大,导致相关领导被问责。结合当前实际笔者提以下几点不成熟看法。

焚烧秸秆的弊例3

秸秆还田技术不成熟在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方面,就如何提高秸秆还田效率,避免简单还田在秸秆腐解过程中可能对土壤造成的破坏即秸秆还田的负面效应等问题上,我们的研究还较少。此外,秸秆还田中秸秆的快速腐解等问题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秸秆中C/N比值较高,一般在60~80∶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使秸秆在土壤中分解缓慢,且容易造成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结果导致作物因缺氮而黄化、苗弱、生长不良,甚至死亡[13]。另外,多种作物具自毒作用,如小麦、水稻等,它们的残体对自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因此,在秸秆还田中应尽量避免自毒作用带来的负面效应[7]。秸秆资源利用率不高在辽宁省广大农村,特别是辽西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民收人有限,燃料还大多采用农作物秸秆,这使得秸秆还田数量减少。加之农民图简便省事,在田间直接焚烧秸秆,不但破坏地表土壤结构,还使地表水分大量蒸发,破坏了土壤的抗旱保湿能力,而且给环境、交通、生活和生产及社会诸多方面造成严重危害[10]。机械化程度不高秸秆还田需要大量能量投入,无论是秸秆粉碎还田,还是旋耕翻埋都需要一定的机械动力。目前辽宁省秸秆还田的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对于经济基础较差、地处山区、丘陵区的农村受机械价格,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再加上秸秆还田技术成熟度也不高,粉碎后的秸秆过长,不利于耕翻,影响播种,减慢腐解速率,影响了作物出苗与生长。相关法规及补贴政策较少,农民认识不足缺乏鼓励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政策措施,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补贴政策少,资金投入不足,还没有形成秸秆资源利用长效的政策激励机制。基层干部和农民对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多数农民仅从眼前利益出发,只图省事,不能有效利用秸秆资源。

焚烧秸秆的弊例4

中图分类号 S1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246-02

近几年来,夏收夏种时焚烧麦茬给社会及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禁烧秸秆就成为农技人员及镇政府最为头疼的工作。尽管政府分析讲解焚烧秸秆的利弊关系,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制定了惩罚制度,农技人员收集并宣传了有关不用焚烧秸秆就能种下茬的办法,但收效甚微。现针对夏收、夏种时焚烧麦茬的问题进行探讨。

1 夏收夏种时避免焚烧麦茬遵循的原则

一是夏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保证夏粮颗粒归仓。二是夏种工作时效性强,适墒情况,抢墒播种,保证夏种工作顺利完成。三是麦秸的处置问题。麦秸有合理的去处,既不造成环境污染,又能够使麦秸充分发挥起作用,为社会创造价值。

2 已采取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采取了3个方面的措施,包括:一是收割时留低茬。要求农户及联合收割机手将麦茬留15 cm以下,政府以油(柴油)代补的方式补贴联合收割机手,农户把麦秸收运堆放。二是灭茬粉碎机粉碎。收割小麦时收割机自带粉碎机,秸秆抛洒于田间,或夏收后,使用灭茬粉碎机灭茬秸秆还田。三是政府行政命令。政府应加大力度禁烧秸秆,并制定惩罚制度,严禁焚烧秸秆,另外白天、晚上由专人值班,禁止焚烧秸秆。

上述措施存在的问题:一是收割时麦茬留茬低而使收割速度变慢,夏收时间拉长,遇到降雨,难保颗粒归仓;同时,收割时由于留茬低,使联合收割机的效率降低,联合收割机手的经济收入减少,收割机手为提高其经济收入必然抬高收割单价,又增加了农户收割支出,损害收割机手和农户的利益。二是小麦收割后农田中留有大量的秸秆,农户收运麦秸时间长,难于保证适墒早播,影响夏种工作的完成;同时拖延农民外出务工,影响其经济收入。三是夏收时麦糠或者粉碎后的秸秆抛洒在地面,在播种大豆、绿豆、芝麻等农作物时造成卡耧,影响播种。四是麦秸收运过程中,麦秸干、滑、泡,难于收、运,抛洒严重,与堆放场地连接不断,易引起火灾等安全隐患,遇雨季,麦秸泡于水中,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且污染严重。五是麦秸堆放场地混乱,易引起火灾等安全隐患,遇雨季,麦秸泡于水中,同样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且污染严重。六是灭茬秸秆还田这种夏种方式群众不习惯。灭茬机械较少,用时长,难于全面推广。同时难于保证夏种及时完成。灭茬后播种,雨养农业的情况下,幼苗生长受影响,或发生少烧苗等现象。七是存在偷烧麦茬秸秆现象。由于政府加大力度焚烧麦茬秸秆,不少人偷着烧,白天不能烧便夜里烧。若不慎烧毁尚未收割的麦田、机械,易造成人员伤亡。

3 建议

要解决夏收夏种时焚烧麦茬秸秆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禁烧麦茬秸秆的工作经验和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可制定出台法律、法规等,规定焚烧麦茬秸秆污染环境是一种违法行为,把禁烧麦茬秸秆提到法律高度。从法律层面对焚烧麦茬的行为进行规范;对农业机械统一技术标准,农田作业统一技术要求,农田种植同种作物统一种植密度(株距、行距等),在技术上进行统一规范。政府加大收割机械进入市场的审批力度,严禁不适用的收割机械进入市场;严禁不适用的收割机械下田作业。

3.2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宣传、教育部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对全社会人员进行教育,让全社会人员特别是广大农民认识到焚烧麦茬秸秆造成的严重危害性,使禁止焚烧麦草成为每个人的一种自觉的行为。生产企业必须生产适用的收割机械,销售经营企业必须销售经营适用的收割机械,农机管理部门严格审批,只有适用的收割机械才允许下田作业等,科研机构研究适用的收割机械(如收割机带打捆机等)、灭茬机械等[1]。

3.3 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

一是政府应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科研及收割机械生产企业倾斜,要求生产适用的收割机械,如联合收割机自带打捆机、粉碎机等,并召回现在使用的收割机械进行技术改造。二是政府鼓励、要求现有不适用的收割机械召回原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对收割机械主进行资金及政策的补贴扶助。业部门加大农业技术及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特别是农业技术方面推广秸秆堆肥、沤肥等制造有机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农业机械方面推广适用于当地耕作制度的农业机械、农机具等[2]。

3.4 加大秸秆综合利用

小麦秸秆是可再生资源,政府应当充分利用这种资源服务社会。鼓励扶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转换用利这种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服务社会。如小麦秸秆数目极其庞大,可火力发电,将其转换为电能;发动群众用农作物秸秆沤制有机肥等[3-4]。

3.5 积极推广适用技术与农业机械

农业部门加大农业技术及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特别是:农业技术方面推广秸秆堆肥、沤肥等制造有机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农业机械方面推广适用于当地耕作制度的农业机械、农机具等。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种植制度等选用不同的收割机械,以便于下一茬作物的播种。如下茬作物是玉米、棉花等宽垄稀播高杆作物,可以选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机或者用粉碎机灭茬秸秆还田;下一茬作物是黄豆等作物,可以选用联合收割机自带打捆机或用打捆机收秸秆等。

3.6 政府做好多方面利益协调

禁止焚烧麦茬,涉及范围大,其中有公务员、研究员、工人、农民等,有政府、农业部门、宣传部门、教育部门、科研单位、农机生产、销售经营的诸多企业等,涉及政府、工业、农业、科研、教育、宣传、法制等诸多领域,其中利益关系有政府与单位、单位与单位、单位与企业、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政府与个人、单位与个人、企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错综复杂。政府应在诸多利益关系中找到平衡点,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才能够解决焚烧麦茬的问题。

4 结语

禁止焚烧麦茬并非是个人或者某个单位的小范围责任。该项工作涉及面广,人员多,涵盖部门多,范围大,个中利益交错纠葛,错综复杂,难以在1~2年内做好。它需要政府组织有计划、按步骤、长时间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5 参考文献

[1] 黄鹏.机收小麦留茬高度对作业成本的影响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4(7):257-258.

焚烧秸秆的弊例5

夏收在即,秸秆禁烧还田又将成为各地紧抓不放的一项重要工作。

怎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搞好秸杆禁烧还田?这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必须用心思考的问题。

“其实,秸秆焚烧就是破坏土壤结构,烧掉土地表层有机磷等有机质,人为造成耕地质量的下降;而秸秆还田可直接增加土地有机质,增强土壤疏松度,促进耕地质量的提升;各级农业科研机构有关秸秆还田与秸秆焚烧对比试验田一再证明:有一亩耕地秸秆还田就是为一亩耕地多施有机肥一次,有一亩耕地秸秆焚烧就是多一亩耕地被人为破坏一次。因此,秸秆禁烧与还田是耕地‘提质’的重要途径,是增加土壤肥力,优化土地生态,改善人居环境的有效措施;同时,对土壤腐化消耗不了的剩余秸秆必须充分利用,否则,达不到禁烧的目的……”近日,在一次秸秆禁烧还田与耕地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省农科院一位土肥学资深专家如是说。听罢此论,细细咀嚼,笔者深感精准精辟,实在实用,廖廖数语,道破了秸秆禁烧必须讲科学,重利用的道理所在。

焚烧秸秆的弊例6

2.作为饲料:通过加工做成饲料,喂食牲畜。

3.作为基料:可作为菌种培养基。

4.作为工业原料:制造纤维复合材料、建材、酒精和一次性包装盒等。

5.作为农村新型能源:发酵制成沼气、制造醇基燃料、秸秆发电、制成秸秆颗粒燃料、秸秆捆状成型燃料。

二、秸秆综合利用的具体分析

1.作为农用化肥是目前我市秸秆主要利用方式,每到秋季,都会有大量秸秆通过机械粉碎深翻还田或是通过焚烧变成草木灰还田。农作物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但是它有一定的弊端:首先深翻还田受时间限制,随着天气转冷,土地容易冻结,允许深翻的时间短,每亩地需要的机械,人工成本相对较高,秸秆还田不彻底容易造成土地板结影响来年的播种。其次,通过焚烧,把秸秆变成草木灰,虽然是土地的优质肥料,但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却污染环境,危害人们身体健康而且容易引起火灾。所以秸秆作为农用化肥是秸秆利用的有效方式,但不是最佳方式。

2.作为饲料,秸秆富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属于粗饲料,直接喂食牲畜,营养价值低,数量有限,时间短。通过加工做成饲料,营养价值提高,时间允许,但是成本高。秸秆作为饲料只能处理掉一小部分秸秆,大量秸秆还需采取其他解决方式。

3.作为基料,秸秆用作食用菌基料大大增加了生产食用菌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存在技术条件要求较高、处理量有限的问题。

4.作为工业原料,秸秆是高效、长远的轻工、纺织和建材原料,需要较高的技术加工处理方法,成本相对较高。

5.作为农村新型能源种类层出不穷,有利用秸秆制成沼气,供农村生活和蔬菜大棚使用的,有利用秸秆发电的,有利用秸秆制成醇基燃料、秸秆颗粒或是秸秆捆状成型燃料代替燃煤的。

(1)利用秸秆制成沼气需要有一定的温度,适合南方地区,对于铁岭地区冬冷夏热,沼气利用受到一定限制。

(2)秸秆发电是目前政府主推的秸秆处理方式,每吨秸秆发电量800度左右,政府每度电补贴0.4元,一吨秸秆补贴320元,虽然国家有这样的补贴政策,发电企业却很少盈利,而且秸秆发电需占用大量土地,水资源浪费大,设备运行时间短,储运成本高,国家投入大。

(3)秸秆制成甲醇时间不允许,处理成本高。

焚烧秸秆的弊例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北方克服干旱制约,发展循环农业最有效的方式。作为农业部“十一五”期间重点推广的一项技术之一,它与传统耕作是完全相反的一种耕作模式,对传统耕作制度是一种挑战,也注定了它推广的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以下根据保护性耕作技术实际应用效果分析保护性耕作带来的影响。

一、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土地的影响

1.保护性耕作让土地休养生息。我省是全国发展机械化较早,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省份,机械耕作活动常年在土地上反复多次作业,连续不断的对耕作土壤压实,破坏了土壤结构,导致耕作土壤质量普遍差,耕地地力下降严重,表现为土壤板结,耕层厚度下降、生物多样性下降、养分转化效率低等。农业机械化不科学合理的耕作带来的结果就是“死土”加厚,土壤耕层变浅,调水调肥能力明显减弱,削弱了作物抗旱、抗涝能力。实施保护性耕作最基本的技术就是用大农机进行深松整地,利用机械化深松技术加深耕层、疏松土壤,增强了土壤对降水吸收速度和蓄纳能力,减少作物病虫害;用免耕播种、少耕技术,减少了对土壤层的破坏,间接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了化肥用量;利用秸秆覆盖还田技术使大量秸秆自然腐烂还田,直接增加有机质。与传统种植比较,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块普遍松软,蚯蚓数量增加,传统翻耕地没有蚯蚓,蚯蚓数量多少是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标志。蚯蚓的增加说明耕地土壤含水量高、有机质增加、地力增强。保护性耕作为土地的休养生息创造了条件。

2.保护性耕作让秸秆回归了土地。以往秋收后对秸秆的传统处理方式是秸秆焚烧,春播前再将秸秆残茬用旋耕机粉碎。旋耕土地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养分流失;秸秆焚烧导致秸秆中的有机物约有60%~95%被焚烧,秸秆还田量极少,有资料表明,秸秆焚烧造成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由原来的8%下降到3%以下,耕层有机质以年均1‰的速度下降;秸秆焚烧还污染环境,致使雾霾天气频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解决秸秆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采用了秸秆还田覆盖技术,秸秆腐烂还田形成大量的有机质,增加了土壤肥力,实践证明,秸秆还田覆盖一年的土地,20厘米土层内有机质增加了0.045%,比传统耕作提高0.14%,连续实施三年以上的土地,有机质开始富集,腐叶效应开始出现,化肥的使用量减少;秸秆还田覆盖避免了焚烧秸秆,还减少了因此而导致的大气污染,对抑制雾霾产生积极作用。另外,土地只要保持30%的秸秆覆盖,既有很强的减少土壤风蚀能力,风蚀减少程度可达到70-80%。保护性耕作技术真正做到了让秸秆回归土地。

3.保护性耕作建立了源源不断的土壤水库。传统耕作制度越来越追求精耕细作,种地要起垄,要三铲三趟,而垄作容易使土壤水分散失,垄台易被风蚀;收割后地表秸秆等有机物被清理后,土地完全处于状态,易造成水土流失。现代化机械作业次数的增加,使土壤表面,土壤中水分和营养成分蒸发、流失加快。有测定数据显示,在有暴雨的年份,传统耕作土壤流失量为73.65吨,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壤风蚀和水蚀,大量肥沃的表土被带走,风蚀和水蚀是北方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究其根源无不与传统的耕作制度密切相关。实施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深松作业打破犁底层利于雨水下渗,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对土地实行免耕或少耕,减少耕作次数,减轻了对土壤层的破坏;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了水分蒸发、减缓地表水流速。实施保护性耕作具有明显的防止水土流失效果,使土壤抗风蚀和雨水冲刷能力增强,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可使地下水的动态平衡逐渐恢复,有效减缓旱情,对保护性耕作监测结果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提高降水利用率17%―20%,减少地表径流量50%―60%,被形象的称为“土壤水库工程”。

二、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播种质量不易保证。保护性耕作不翻耕土壤,由于机具多次进地反复挤压土壤,导致耕层变硬,地表不平整,免耕播种机播种会出现播深不一致、种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相比较传统翻耕播种量要求更大;前茬作物的秸秆覆盖量过大致使播种机通过困难,种子被搁在秸秆中不能深入土壤里,影响出苗质量。

2.秸秆覆盖量大降低地表温度。秸秆还田量过多是造成保护性耕作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因素,保护性耕作要求有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以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前茬作物的秸秆100%还田,土壤覆盖秸秆过多会降低地温2~3℃,直接导致作物播种期推迟,出苗期延缓,影响作物早期生长,降低产量。

3.杂草控制困难。保护性耕作地块土壤墒情好,杂草出苗比传统翻耕地出苗早、草量多、生长旺盛,保护性耕作对于草害的控制主要使用配套机具施用化学除草剂,而秸秆残茬覆盖的田间造成除草的时机难以把握,除草效果差,杂草难以控制。为了彻底防治杂草,化学除草剂的施用量加大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焚烧秸秆的弊例8

我国农业对于处理秸秆的方法,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众多,传统对于秸秆的燃烧利用具有成本性低、应用范围广的特点。而我国目前对于秸秆的回收还存在成本高,再加工产品质量低下,大范围收集秸秆困难等困境。所以,我国发展秸秆回收利用困难重重,因此,要合理解决以上问题,才能促进秸秆回收利用的发展。

一、制约秸秆再利用的因素

(一)对于秸秆粉碎还田的制约因素

我国现行的对于秸秆粉碎还田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大规模的机械化收割把秸秆进行机器的打磨,将粉碎的秸秆粉末进行回田,使土壤失去的肥力得以及时的补充。但这种方式的秸秆利用的突出弊端是,大型的农用收割机的市场价格是9000元左右,而农田的种植与收割多数是由农民进行,农民对于高昂的农机费用难以负担,从而使这种秸秆利用方式不可能实现。

(二)对于秸秆作为燃料的制约因素

秸秆作为一种植物燃料进行发酵产生沼气,从而满足人们的日常燃料应用。但利用秸秆产生沼气,首先要有专业的基础设施――沼气池,沼气池的建设耗时耗力,另一方面,由于秸秆内部成分的有机质含量低下,在15%左右,而用于生产沼气的植物,其内部有机质含量要在55%到65%之间,若想利用秸秆进行沼气的收集将造成资源大规模的浪费。

(三)对于秸秆作为食用菌的基质制约因素

在利用秸秆进行食用菌的生产时,由于秸秆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使食用菌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在一般情况下,我国食用菌的基质主要通过网上订购,订购的基质在进行生产食用菌的培育时,对其消毒程序容易进行。而秸秆作为食用菌的基质要通过自行的加工,使秸秆符合食用菌基质的要求,生产过程费时费力,不利于生产者经济效益的增长。

(四)环境因素

玉米是产生秸秆的主要植物,玉米的生产要求环境中降水量相对较少,对地理因素的要求较低。由于玉米对环境的要求少。因此,在种植玉米的地区多数是经济发展较慢,发展程度低的地区,从而导致秸秆的生产区主要偏向于交通便利程度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在这些地区中对秸秆的回收利用难度大、效果差,若将相关企业引入秸秆产区源头,也不适用于企业的发展,因此,秸秆的回收再利用难度大。

二、秸秆回收利用的优势

这里谈的秸秆回收利用优势,主要是通过秸秆的有效燃烧为工厂或发电厂提供相应的热能的优势。秸秆的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的空气颗粒及焦油等不良物质,但不完全燃烧还产生了一种利于农田生长的废料碳酸钾,由于发电厂需要大量的燃料作为维系其正常运作的保障,因此,将秸秆作为发电厂的燃料是秸秆回收再利用的有效方法。

(一)增加经济效益

对于秸秆的处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利用其燃烧性,增加经济效益。秸秆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每公顷的回收价格大约在140元,而每公顷的秸秆燃烧产生的热能相当与2400千克的煤炭产生的热能,而2400千克的煤炭的市场价格远高于秸秆的价格,对于天然气也是如此。产期运用秸秆燃烧产生热能可以使发电厂节约对于燃料的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控制空气污染程度

秸秆的不完全燃烧主要原因是秸秆内部有过多水分。在发电厂进行秸秆燃烧之前,对秸秆进行烘干处理,减少其水分含量,使其尽可能达到完全燃烧的地步,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另一方面,发电厂在对气体的排放方面会经过端口的水处理,减少排放气体的有害成分,使燃烧的气体对空气的破坏性降到最低,从而达到控制空气污染程度的目的。

(三)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在21世纪制定了对经济、环境、能源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区域建设统一样式的大型发电厂或小型锅炉房,通过对秸秆的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能,通过管道系统,实现区域的整体供暖,使区域冬天的供暖问题得到解决,由于在供暖过程中,市场参与度低,使居民直接获得供暖,对供暖费用的缴纳数目进一步下降。在整个建设――供暖――受益的过程中,农民不仅得到了经济收益,还得到了取暖目的,从中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这种对于秸秆的再利用方式,需要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在财政规划使从分考虑区域现状,将建设重点从环境设施建设,转移冬奥供暖设施建设上,使秸秆的利用既能符合空气环境的要求,又能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秸秆回收的办法众多,但可以付诸于实践的办法少之又少。面对大量的秸秆作物,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秸秆回收利用分析,在分析中总结出适应区域秸秆利用的方法,解决秸秆再利用的技术难题、环境难题、人力难题,从而促进秸秆的回收利用,使秸秆充分发挥其自身特性,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焚烧秸秆的弊例9

中图分类号:S6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54-1

永吉县位于吉林省中东部,松花江上游,全县辖9个乡镇,2个经济开发区,全县耕地总面积112255.67公顷,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水稻,是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县。永吉县共有9个土类,11个亚类,45个土种,土类中以浆土分布最为广泛,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3.3%,是吉林省典型白浆土分布区域。

1 永吉县白浆土土壤理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永吉白浆土玉米种植区土壤理化现状

经过近5年的土壤普查,白浆土的容重较高,容重在1.38~1.44g/cm3之间,多呈现块状,土壤粘重,孔隙度在48%~52%之间,通透性差,地表径流量大,土壤保水能力较差。由于连年施用化肥,全县白浆土PH值在5.6~6.0之间,土壤中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偏低。永吉县白浆土有机质含量加权平均为24.78g/kg,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1g/kg,(中国土壤肥力1990),变化幅度在21.8 g/kg~34.1 g/kg之间。

1.2 永吉县白浆土区玉米生长情况

由于白浆土区土壤粘重,土壤板结现象很普遍,致使玉米出苗晚,根系发育迟缓,发苗速度慢,遇春旱时,白浆土会比其他土类含水量更低;遇伏雨时,土壤保水能力差,致使玉米不能发挥最大的增产潜力,一般亩产水平停留在750公斤左右。

1.3 永吉县白浆良存在的问题

1.3.1 保护耕地的意识淡薄 永吉县白浆土区多为玉米种植区,由于近年来大豆种植面积逐年缩减,以玉米-大豆倒茬养地的模式已不复存在,为求玉米高产,每年大量的投入化肥,致使土壤板结现象日趋严重,农民普遍认同化肥的效果,而忽视了土壤有机质连年普遍降低而造成的耕地地力下降带来的后果。

1.3.2 焚烧秸秆成为一种恶习 我县目前年产秸秆约68万吨,农民在秋收后习惯将玉米秸秆焚烧,这种习惯不但造成了秸秆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还把土壤中的有益生物烧死,造成土传病害严重等问题。全面改善和提升土壤有机质的工作已势在必行。

1.3.3 秸秆还田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由于北方秋季收获后温度较低,不能满足秸秆腐烂所需要的温湿度;春季秸秆还田,受由于春风大,会使“腾空”的失去土壤水分,又影响玉米出苗;加之永吉县缺少大型秸秆还田的机械设备等原因,一度致使秸秆还田成为一种可想而不可做的工程。

2 永吉县土壤有机质提升新模式

2.1 土壤有机质提升新技术

我县技术人员,针对北方诸多影响秸秆腐烂的因素,因地制宜研究出了一套适合永吉县秸秆高效还田技术。我们的做法是,大田:3月下旬,用粉碎机将玉米秸秆切碎5~10厘米左右,于4月上、中旬均匀撒铺垄沟中。每亩500公斤秸秆用2公斤的腐熟剂+5公斤尿素,按比例施用。闲置地堆沤:将秸秆适当进行切割成20~30厘米的段,并浇水,使玉米秆充分吸水,然后每500公斤秸秆用2公斤的腐熟剂+5公斤尿素,每层40厘米分层施入,堆垛。经过春夏两季,秸秆则充分腐烂,秋季还田。这样的做法,即不影响春季玉米出苗,又可以充分利用农闲时间的温度水分对秸秆腐烂的有利条件,进行实施本项技术。

2.2 有机质提升推广模式

2.2.1 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种地需养地”的重要意义 在各乡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支持下,通过发动村民听公开课、技术员入户走访指导、发放“科学养地秸秆还田新技术”的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宣传,提高农民对秸秆还田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对秸秆还田技术的理解,为这项目技术的实施做好思想准备。

2.2.2 建立示范田,突出“秸秆还田技术”的实地效果 在吉长南线公路沿线的永吉县万昌镇、岔路河镇、一拉溪镇,建立6个示范田,示范田旁边立2×3米的永久性技术展示牌,通过开现场会的方式,将种地大户集中在一起进行现场培训,倡导农导利用联合收割机进行还田秸秆,让农民亲眼见证这项技术的可操作性和技术的实施过程,再次领会实施这项技术对土地保护、提高产量长远意义。

2.2.3 依托项目为实施“千家万户堆沤秸秆工程”提供支撑 自2010年以来,永吉县依托“吉林省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每年免费给农民发放秸秆腐熟剂,农民自备尿素,进行秸秆还田,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农民种地养地的积极性,利用农闲时间,将秸秆堆放在田边,地头、空闲地等,分层洒水,洒腐熟剂进行堆沤,将大量的秸秆堆沤成有机肥料,再转运回玉米田。这样的做法,满足了秸秆腐烂对温度和湿度的特殊需求,克服了因没有大型机械直接还田的弊端,同时,也因此项目的依托,幅射带动了周边的农户积极主动自行购买秸秆腐熟剂,进行堆沤,效果良好。

3 取得的成效

3.1 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

土壤有机质是耕地地力的重要标志,它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大量必要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及理化性状,也可以反映出地力水平的高低,据统计,永吉县自2010年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以来,示范区内白浆土0~40厘米土层容重由平均数1.41g/cm3降至1.33g/cm3,土壤田间持水量由37.5%,上升至42%。土质变得相对疏松,保水能力提高,作物长势良好。长期坚持秸秆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将会改变白浆土的粘重保水差等诸多不利玉米高产因素。

焚烧秸秆的弊例10

1农村污染的现状

1.1化肥和农药带来的污染

在我国的农村,农民为了提高自己的粮食产量,存在过量使用化肥的现象,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略社会效益,过量的使用化肥对土壤造成巨大的危害。不合理的使用化肥作为他们追求经济效益的良方,自认为可以提高产量,但其反而破坏了土壤的内在结构,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过量的使用化肥,只会事倍功半,使得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这样不仅仅造成了农田、土壤等生态基本环境的污染,还会通过农田、土壤中的水分对地表水造成更深层次更严重化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甚至污染地下水。此外,过量使用化肥所产出的农作物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1.2畜牧业发展弊端

人们现在在追求健康的同时,更加关注食品的健康,对一些蛋、肉、奶产品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使得畜牧业发展较快,导致了农村出现大量的中小养殖场,这些养殖场多为无序分散状况,且未设置任何环保设施,大量的粪尿垃圾物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这样不仅对于大气及地表水造成了污染,甚至对地下水也造成了污染,严重污染了周边的环境,不利于人类健康最大化,生态环境保护最大化理念。

1.3秸秆污染

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的产量一直都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地位,但由于在能源化工领域以及在还田,饲料,造纸等领域在关于秸秆的利用的一些技术上的难题一直没有突破,以及部分山区由于地势原因导致回收成本较高,使得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最终造成大量秸秆以露天焚烧的方式解决。在露天焚烧秸秆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此外还会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污染指数逐级升高,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土壤质量下降。

1.4生活垃圾处理不当

农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靠拢于城市生活,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以及垃圾种类也在不断增加,造成的污染也就随之增大。农村生活趋近于城市生活,由于产生的垃圾中难分解的有机物在不断的增加,以及一些发达的乡镇地区还有大量的工业垃圾产生。加上为促进农村乡镇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加大示范小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大量人流涌入农村,也造成了一大部分垃圾的产生。

1.5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

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农村环境建设也应时刻重视。现如今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由于农村人口众多,生活污水排放量又大,再加上经济条件相比城市较差、缺乏熟练的技术以及群众的环保意识等因素,导致环境污染等情况。由于污水处理的设施建设严重缺乏,导致生活污水大都直接随处排放。这样不经处理的随意排放会造成周边河流、水塘等自然水污染,使得周边水环境恶化,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污水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地区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2治理对策

2.1加强农民环保意识

在部分地区,由于农民对环境污染的有关知识不甚了解,对环境保护意识较差,使得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有许多破环环境及生态的行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政府应该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使当地农民可以多方面,多渠道了解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认识到污染跟自身生活的环境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2.2可持续发展循环农业的建设

我国将生态农业建设作为农业机构调整的新方向,也是作为维护原生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所以政府要时刻引导,帮助农民改观传统的思想,发展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理念。推广低容量的喷雾技术和综合防治措施。还要进行化肥的合理使用,采用一些成熟的生物防治技术,达到精准化施肥,推进有机肥料的合理使用。

2.3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

切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积极推广集中养殖、集中治污。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按照工业污染防控要求,实施排污许可、排污申报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组织执法检查依法取缔禁养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场,加强畜禽粪便的资源化综合利用,诸如生产有机肥、还田、制培养料、建设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沼气工程等?杜绝养殖废水直排现象,使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物有关指标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达标排放。

2.4堵疏结合推动秸秆禁烧工作

堵疏结合,既要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处理方式,又要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新技术,包括直接还田、粉碎还田、过腹还田等方法。以及用作燃料、秸秆气化、建材加工、食用菌生产、编织加工等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模式的宣传推广。

2.5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为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现有建设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实施规模,充实建设内容。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力度,重点解决村内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3结语

我国大多数人口生活和居住在农村,农村环境没有改善,农民的小康社会则毫无意义。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已经迫在眉睫,国家以及当地政府应该充分意识到这点,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才能使农村的经济可以持续发展,农村环境得以改善,农民的健康问题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焚烧秸秆的弊例11

一、仙洪试验区秸秆综合利用的模式

(一)秸秆利用模式产生的背景。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湖北省粮棉主产区,共有耕地10.27万h?,以水稻、油菜、小麦和棉花为主要农作物,农作物秸秆年均产量为180万t,秸秆资源丰富 。以前,仙洪试验区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方法不科学,利用率低,主要被农民当作燃料取暖做饭,或者当作食料喂养牲畜,当作肥料在牲畜圈里或粪堆腐烂后还田。但是,也有许多农民为图方便快捷,甚至将大量秸秆就地燃烧,造成资源浪费和其他诸多弊端;尤其是就地燃烧秸秆,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物,对人们生活、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及周边城市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秸秆利用的几种模式。

经过实践探索,仙洪试验区现已形成的农作物秸秆利用模式有五种,分别是秸秆饲料化模式、用秸秆栽培食用菌模式、秸秆编织利用模式、秸秆还田利用模式和秸秆能源化模式,其中以后两者为主。

秸秆还田利用模式: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仙洪试验区主要有秸秆快速腐熟还田、秸秆堆沤还田和秸秆机收粉碎直接还田。快速腐熟还田即用秸秆腐熟剂强烈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分解腐熟秸秆,将秸秆堆料中的碳、氮、磷、钾、硫等分解矿化,形成简单有机物,从而进一步分解为作物可吸收的营养成分。试验区的沙口、曹市、戴家场、峰口等4个乡镇40个村推广稻田油菜(或小麦)秸秆快速腐熟技术,应用秸秆腐熟剂253.96t,覆盖面积8466.67h?试验区在沙口镇车马垸、戴家场镇柴林片各兴办了1个有机质提升万亩核心示范区,在曹市镇东武片、峰口镇童岭片各兴办了1个有机质提升133.33h?核心示范区,4个核心示范区范面积达1600h? 。同时试验区,地势平坦、农田相对集中,政府和农民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秸秆机收粉碎直接入田。仙桃片区,定期对农民进行秸秆还田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加大对秸秆的还田利用率,2009年底,仙桃市被农业部门定为全国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示范市。

秸秆能源化模式:试验区的秸秆能源化模式主要包括秸秆生物发电、秸秆沼气发酵、秸秆碳化。监利片区引进了投资2.4亿元的凯迪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利用秸秆进行生物发电,每年可转化农作物秸秆353万t,同时其副产品草木灰还可加工成白炭黑、黑炭黑等高附加值产品;监利县还大力推广秸秆发酵,切实解决沼气池发酵原料不足的问题,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全面提升沼气池使用率,为广大村民提供清洁能源。同时,试验区的仙桃片区也兴建了1座2€?2mw秸秆资源环保电厂,每年可消耗秸秆约16万t,缓解该片区的用电压力。该厂还在试验区的毛嘴、胡场、长?每诘?0个镇设立了秸秆收购站,大力推进秸秆沼气建设和使用,使项目区农作物收获后将不再出现就地燃烧或乱堆乱放的现象。

二、仙洪试验区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的意义

秸秆利用模式的探索是仙洪试验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和成果。对试验区的人民来说,改变了试验区农民劳动方式,更新劳动观念,对于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提高了试验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对试验区的整个发展来说,促进了试验区的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的重要体现和成果,有利于实现试验区经济、社会、生态的一体化。

(一)经济意义。

首先,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一种循环经济,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利用秸秆资源进行发电,充分利用廉价的资源,具有项目运行费用低,收入可观的特点,初期投资较高,从长期来看,经济效益显著。秸秆沼气更是节省成本降低了农民的能源开支,再加上国家和省里的补贴,节约农民的建设投资。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秸秆栽培食用菌、秸秆编制、秸秆饲料化等,吸引以社会民营企业家和金融资本的投入,以秸秆为原材料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为试验区的百姓创收;与此同时,增加就业岗位,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整个试验区的经济发展。

其次,试验区秸秆的综合利用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政府投入较大。在试验区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模式建设发展中,政府起主导作用,各级人民政府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禁烧工作的责任主体,充分发挥了其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政府为试验区秸秆的开发利用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成立机构组织协调并监督落实各项工作情况,协调各方利益,出台各项政策法规,对农民进行积极引导和技术培训,从科技文化和政策支持方面全面推动试验区经济的发展。

(二)社会意义。

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带领引导下,整合科研资源,推进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并引进先进技术,在秸秆还田、秸秆能源化、秸秆饲料加工、秸秆收集贮运、秸秆栽培食用菌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经济、实用的技术体系。在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模式过程中对新技术、新工具的利用,要求加大试验区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重视技术交流、信息传播和知识普及,政府引导扶持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对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技能,丰富了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了其技术素养。与此同时,要求农民树立保护环境的生态观,对秸秆进行合理利用,禁止乱堆乱放和就地焚烧的现象,传播普及了生态理念。

秸秆沼气为农村发展了新型替代能源,减少了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浪费、秸秆沼气为农民带来了新的生活。秸秆沼气作为农村新型能源工程,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三)生态意义。

秸秆发电将到处堆放的秸秆充分利用起来,使其及时得到清理,进而使得村容更加整洁,环境更加美好。更重要的是秸秆燃烧后的剩余物即草木灰也可以被回收利用,成为高效的有机肥料,这些肥料还田后可进一步促进秸秆的生长,实现秸秆资源循环再生 。不再就地焚烧秸秆,防止空气污染,改善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秸秆沼气建设利用方面,仙洪试验区大力推进“一建三改”,建成户用沼气池1.6万口,改厕1.1万座,卫生厕所使用率达到80%以上,形成了“前院后院”的生态家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