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印刷职业技能培训

印刷职业技能培训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17 15:13:54

印刷职业技能培训

印刷职业技能培训例1

中职印刷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印刷理论知识,熟练的印刷操作技能,从事印刷一线生产劳动,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印刷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操作为主,道德教育贯穿始终。

一、传统印刷技术专业教学的弊端

(一)重基础,轻实践。

传统印刷技术专业教学以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实习实训条件欠缺,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差距。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

由于传统印刷技术专业教学以理论为主,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主动,部分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三)毕业生受社会认可度差。

学校缺乏对印刷行业的深入调研,造成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的学生与行业需求差距较大。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一段时间磨合,社会整体认可度不高。

(四)师资力量不尽如人意,影响了整体教学水平。

现有的印刷技术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任教,没有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缺乏实践锻炼,仅重视理论教学只能纸上谈兵,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

二、中职印刷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一)明确专业定位,理清办学思路。

印刷是融合了多种技术的应用型技术领域,在进行印刷专业课程设置时,要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与当地印刷行业协会和企业深度合作,对印刷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决策和指导。按照印刷市场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紧贴产业需要,科学设置印刷专业课程,根据紧缺的生产岗位制定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重点培养精通印前、制版、印刷以及印后加工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掌握现代印前图文处理、数字制版和印刷设备操作与使用技术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课程的实用性。

改革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增加应用性知识,减少纯理论性内容的学习。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为适应课改的需要,撰写校本教材,如语文课,教学以应用文写作和语言表达为主。学生掌握如请假条、工作总结、调查分析报告等常用文体的格式,避免方言表述及错别字,另外加入普通话的教学和口语表达;数学教学结合印刷专业内容,如函数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等等。专业理论课尽量不要讲得太深,以够用为度。在教学方法上,提倡改革创新,采用杜郎口式小组讨论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讲课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先讲后观察再练,讲练结合。如“印刷材料与适性”这门课程中的承印材料,重点讲纸张和纸板,引导学生观察常用印刷纸张的表面特征,着重介绍纸纹的若干种判定及对印刷品质的影响,讲完后学生就开始操练。这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扭转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死抠书本、学生听得晦涩难懂的局面,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增加实训设备的投资建设,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首先要加强基本的设备投资建设,使之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进行必要的印刷实训操作练习。通过校企合作,减轻学校进行实训教学时材料的使用压力(如纸张)。

实训教学中进行模块式教学,把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印刷工艺流程的先后顺序进行学习安排,各课程之间相关联的知识点合理穿插,紧密衔接,以方便学生理解和练习。如单张理纸实训、调墨实训以及拆装印版橡皮布等基础实训时和基础专业课结合,为后端的输纸实训、单色拉板实训和四色印刷实训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中职学校加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企业聘请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使实践教学环节更加富有成效;二是对于本校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安排到企业一线岗位进行锻炼学习,时间安排上既可以安排在寒暑假,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为学习周期,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三是派骨干教师外出培训,了解掌握行业最新技术和动态,回来后传授给其他同行;四是经常和企业交流学习,聘任企业代表为校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力求保证学校的教学改革贴近企业发展的需要,缩小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五)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培养实用型的人才。

印刷专业是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工科专业,为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更贴近企业需求,缩短与生产实际的距离,采取学校和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符合印刷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律。

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校企合作、专业共建的协作关系,是共利双赢的。缺乏长时间和宽领域的实践实训锻炼是中职印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的症结所在,而企业恰恰是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进行结合、并进行深化和升华的最佳场所,顶岗实习是国内绝大部分学生认识实际生产和参与实际生产的主要途径。

校企合作,对于学校来说,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调整专业设置,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有助于专业建设与改革,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学校可以依托企业的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便利条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弥补了课本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使所教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企业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让学校真正做到教学过程中的三协调,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要求相协调。对于企业来说,通过校企合作,可以通过学生的实习实训考察学生,从中遴选优秀学生成为其员工,提升一线员工的整体实力,从而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作者单位: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

印刷职业技能培训例2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热点和难点,以校企合作搭建满足教学要求的实践平台为切入点,整合校内教学资源,重点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保障。《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高(2011)12号】文件指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同时也是增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有效途径。我院印刷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建设与运行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办出了特色。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其内涵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利用各种资源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通过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等生产经营过程,使基地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生产中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具有企业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产品生产的工作流程布局“生产性”的基本软件、硬件设施,使其既具备产品生产功能,同时又具备学生实训功能。生产性实训必须体现“教学做合一”,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顶岗实习,实际操作,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生产性实训基地要通过学生的实训能够出产品、见效益,二是学生在生产性实训中,要提高技能,增强职业能力。基于对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的深度思考,以及对校内办学资源的深入分析,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整合校内办学资源,校企合作建设了校内印刷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推行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

二、校内印刷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围绕着建在校内的湖北知音印刷二厂展开的。该厂是由湖北知音传媒集团投资建设的湖北省大中型国有印刷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近亿元,在产能规模上位于湖北省出版物印刷企业的前五名,拥有先进的现代印刷设备和工艺技术,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员工占18%,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占85%,现代化企业管理经营模式,使得该厂在湖北省印刷行业中地位突出,被湖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北省十大印刷企业”。

学院的举办方湖北知音传媒集团本着充分利用集团资源和校厂优势互补的战略发展思路,将该厂建在了学院的校园内,明确该厂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为学院印刷技术专业的实习实训提供设备条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撑,同时要求学校利用自身的优势为该厂在人力资源供给、企业发展决策咨询、技术攻关、科研成果推广、职工培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校企一体化运作模式的建设思路指导下,校企之间开展全方位合作,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丰富合作内容、健全保障措施,将本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了集教学、培训、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性的国家印刷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培养了大批印刷与包装工程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运行

(一)构建了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实训基地管理体系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否能将学生的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保障实践教学质量,重点是要解决生产与教学之间的矛盾,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观念和职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为此,学院与湖北知音印刷二厂共同组建了实训基地的管理机构。实训基地的负责人由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系主任和印刷厂厂长共同担任,各实训部门的负责人由教研室主任和车间主任或部门经理共同担任,实训指导老师由车间机长、技术骨干和专任教师共同担任。每年召开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企业人员和专任教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二)设置了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生产性实训项目

根据专业课程内容,结合印刷企业先进的生产与工艺要求和印刷职业技术标准,经过校企双方共同探讨,设置了排版、计算机直接制版、数字化工作流程、油墨配色、海德堡CD102胶印机操作、YP4880卷筒纸胶印机操作、印品整饰、骑马订联动线操作、无线胶订联动线操作、精装联动线操作、工艺设计、生产调度、物料管理、品质控制等实训项目。并将实训项目划分到不同的教学阶段进行实训,整个实训项目的设计涵盖了现代印刷生产与管理的主要过程,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技术对接。

(三)建立 “师徒捆绑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者是各生产机台的师傅,师傅的技术水平、职业素养和责任心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为此,我们聘请了一批优秀的师傅作为兼职实训指导教师,并推行“师徒捆绑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学生与车间师傅签订师徒协议,明确实训内容和考核标准,校企共同组成实训质量考核小组,学生的实训成绩由车间师傅、部门经理和专任教师共同评价,同时将学生的实训结果作为师傅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与其绩效工资挂钩,大大增强了师傅的责任感,保证了实训教学质量。

(四)校企合作,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常态化

每年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举办一届印刷技能节,由企业提供比赛场地和设备,双方共同制定比赛项目,共同执裁,共同评价。通过技能比赛,激发了学生学知识、练技能的学习热情,也检验了教学效果。同时,基地还作为历届湖北省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主赛场,提供场地、设备和技术支持。每年的印刷技能节都吸引了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湖北省印刷协会、武汉市印刷协会的主要领导参加和武汉大学、北京印刷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等兄弟院校的观摩,在全国印刷与包装类高职院校中产生较大影响。

(五)校企互动开展产学研活动

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每月组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兼职实训指导教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帮助兼职实训指导教师提高教学技巧和教学水平。每年安排专任教师到该厂实践锻炼一至两个月,明确具体岗位、工作任务和考核标准,与职称评聘挂钩,同时,教师在企业锻炼期间,还承担企业员工专业知识的培训任务。在企业生产淡季,学校组织企业员工进行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的培训。湖北知音印刷二厂成立了“印刷产品质量鉴定小组”,印刷与包装工程系主任担任副组长,对厂里的产品质量进行鉴定,并予以指导,促使其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

四、充分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开放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学院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印刷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完成校内专业实践教学任务外,还为兄弟院校、行业企业提供服务。每年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都组织学生在基地进行教学实训。并与湖北省印刷协会、武汉市印刷协会合作,在基地举办了各种形式全省或武汉市印刷企业职业技能培训班。

五、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监控和保证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长期稳定发展的机制,可使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在宏观上得到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有力支持,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寻求多方合作过程中,可严格规范合作各方行为,明确各方责权利,使合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合作各方只有找到各自需求的契合点,实现共赢方可不断将合作推向新的层次,这需要构建一个高效而有力的保障机制。

1. 运转机制保障

(1)校企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与权利,共同制订了实训基地管理办法。

(2)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训计划,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制度,检查实训效果,解决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建立了实训基地企业实训指导教师选聘制度,将热心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实训指导经历,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效果好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聘为指导教师,签订聘任协议并纳入学校统一考核。

(4)定期组织开展实训基地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并给予表彰。

2. 管理制度保障

管理制度建设是保证实训基地正常、高效运转的必要条件。学校在制定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中,必须引入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和实行企业的管理制度,既要体现以人为本,又要体现校企的融通。在“以规育人”时要把行业要求、企业规章、工艺流程、操作规范等作为对学生职业训练的要求;把行业、企业的管理方式融进学校的管理之中,让学生在学校内就熟悉行业、企业的规定;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知识、技术及发展方向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明确学习的方向,增加学习动力。

3. 职场氛围或文化建设保障

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要塑造良好的文化,要体现出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性,着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要根据企业所需,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营造职场氛围,同时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实行基地企业化运行,使学生校内实训环境职业化、岗位化;要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完善教学实训管理制度、开放共享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保证实训过程高质量、高效率运转。

参考文献:

印刷职业技能培训例3

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上要坚持立足于职业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专业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的分析,按照适应职业岗位的综合能力要求,构建以职业岗位的应用性、整体和综合性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印刷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我院印刷技术专业为国家新闻出版系统行业院校骨干示范专业。近几年来,我们紧紧抓住院级重点专业、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行业院校骨干示范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良好契机,以“学训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先导,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明确了印刷行业对印刷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定了印刷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职印刷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需具备的印刷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如下表所示。

表1-1 印刷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专业能力 社会能力 方法能力

1.印版制作基本能力

2.胶印机操作能力

3.印刷品质检测与分析能力

4.印后加工成型设备操作能力

5.印刷业务洽谈能力、工艺设计与编制能力

6.印刷机维护、检修与管理能力

7.数码打样、数字印刷机操作能力 1.沟通协调与团队协作能力

2.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3.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

4.敬业爱岗与吃苦耐劳精神

5.健康的心理与坚毅的品格 1.工作计划编制、决策与执行能力

2.新工艺、新技术学习能力

3.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4.信息搜寻、获取能力

5.自我保护与安全隐患处置能力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印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印刷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通过与省内外的实力规模印刷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构建以能力递进为主线、以工学交替为手段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全面提升。

按照学生认知和能力形成规律,科学设计三年培养计划,落实产学一体化教学车间式印刷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教学车间,由第一、二、三学期的“学中做”过渡到第四、五学期的“做中学”,最后提升到第六学期的“学做融合”(实行完全顶岗实习)培养模式。

1.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中,以“做”为主线,从印刷基本任务入手――围绕较简单的典型印刷项目进行训练――分工协作完成综合项目――企业实际项目顶岗实践。通过四年连续强调“做”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由简到难的过程。包括岗位基本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岗位综合技能三大能力要素。如下图:

表1-1 印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1)岗位基本技能 是指学生从事印刷技术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印刷材料性能检测、纸张适性调整、颜色混合、印版色别鉴别等单项操作技能,一般以课程实训或实验的方式完成。如在“印刷材料”“印刷色彩”等课程中开设了相应的基础技术实训项目,主要在校内建有的基础实训室完成,通过课程单元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工艺流程中的基本技能。

(2)岗位核心技能

印刷技术岗位核心技能是按照学生初始就业岗位及岗位应具备的职业技能来设计。通过设计模块化的专项技能实训项目,从简到难,从相对孤立到相互融通,如理纸、调墨实训、印刷机调节实训、印刷机维护保养,单、双色印刷实训、四色印刷实训等,到培养学生在一个或几个岗位上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使学生能运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

(3)岗位综合技能

综合技能是为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升专业持续发展的能力而设计的。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系统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未来从职业者成为行业专家打下基础。

2. 实践教学运行体系

印刷技术专业以“学训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先导,构建以能力递进为主线、以工学交替为手段的“三阶段五循环”的专业实践教学运行体系,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全面提升。内涵如下:

“三阶段”:即以岗位能力为标准划分教学实施阶段。岗位能力依据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分为岗位基本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和岗位综合能力三个能力递进阶段,由此教学实施将三学年六个学期分为三个阶段。

“五循环”:即实施五轮校企交替循环。

第1个循环――培养学生岗位基本技能,教学时间设在第1个学期。此阶段学生在学校内学习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在最后一周安排学生到印刷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实现专业认知的“工学交替”。此阶段完成岗位任务的“点”实习。

第2―4个循环――培养学生岗位核心技能,教学时间设在第2―4个学期。此阶段依据本专业的核心岗位,分别进行3个循环的“工学交替”,即前14周在校内一体化教室和实训中心采用“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后两周安排学生去印刷技术相关岗位进行企业现场协岗实习。此阶段完成岗位任务的“线”实习。

第5个循环――培养学生岗位综合技能,教学时间设在第5―6个学期。第5学期前8周在校内印刷实训中心对学生进行以印刷项目为导向的印刷生产能力培养。8周之后到印刷企业参加顶岗实习,使专业综合技能与实际工作融为一体,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轨。此阶段完成岗位任务的“面”实习。

印刷职业技能培训例4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73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2

0 引 言

2016年12月对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现场会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形成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互促、共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制造水平。有些学院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在进行重点专业建设中,着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苦练内功”、精益求精、提高专业建设质量,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努力构建印刷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新模式,为促进经济高速增产、迈向高端水平提供坚实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撑。

1 按“六化”推进工学结合企业课程改革

按照学生技能成长的客观规律,通过课程与企业岗位衔接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工学结合课程基本特性,并按工学结合企业课程推进实践,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向纵深发展。

1.1 企业课程构成系统化

从课程结构上看,工学结合体系的课程既有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知识类课程,也有获得专业技能和工作过程知识的校内模拟实训类课程,更有获取真实工作经验的实践类课程,其中,以校内模拟实训类和实践类课程为主,从而构建起一个“知识―技能―经验―能力”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使学习者经历由“模拟训练到真实实践”的学习过程,实现由“知识到能力”“技能到工作经验”的升华,最终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1.2 企业课程目标综合化

工学结合企业课程的目标是“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兼有综合性目标。“显性”目标是“学会工作”。通过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过程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使学生能够完成既定的“学习与工作任务”。以此为载体,实现更为重要的“隐性”目标,一是“学会学习”,二是“学会发展”,在学会工作的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方法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迁移能力和形成职业素养,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企业课程内容一体化

工学结合的企业课程学习内容源自真实工作,经“教学化”处理后形成,其特点是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工作过程知识、劳动组织要素、工作要求、职业素养规范等内容以完整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整合,形成一体,以学习或工作任务为载体加以呈现,其内容组成不仅仅是理论、技能、流程、方法、标准等知识性和操作性的专业化内容,同时亦包含在学习过程中,对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意识、职业操守等职业素养进行养成性培养的职业化内容。

1.4 企业课程教学组织工作化

工学结合企业课程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必须在“工作过程系统中”而不是在学科系统中实施教学组织,教学组织过程融入完整工作过程的大框架中,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高度统一,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同时考虑学生自已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反思,其特点是按工作流程排列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按工作规范制定教学要求,按工作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按劳动组织形式实施教学组织形式,根据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共同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与方法。具体来说,工学结合企业课程的教学组织是“学习场所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学习地点实训中心与职业岗位相结合”“学习形式以模拟训练和岗位真实实践相结合”。

1.5 企业课程学习环境真实化

只有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才能有效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环境包含职业情境、职业工作内容、职业标准、职业规范等内涵。工学结合企业课程的学习环境与真实的职业环境相比,具有“形神兼备”的特点,“形似”主要体现在学习情境上,工学结合企业课程的学习情境是高度仿真的学习情境,既有实际工作场景,同时又具涮赜薪萄Чδ埽弧吧袼啤敝饕体现在学习内涵上,工学结合企业课程的学习内容与职业工作内容相对接,学习目标与岗位工作标准相适应,教学组织形式与劳动组织形式相统一, 对学习成果的检验标准与行业质量标准相一致。

1.6 企业课程学业评价职业化

工学结合企业课程学生的学业评价是“以职业人”为定位基点,对学习者进行“职业化的评价”而“非专业化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在对知识、技能等专业能力进行评价的同时,更注重对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操守等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标准上,“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相结合,以职业标准为主;在评价功能上,以诊断、激励的发展性评价为核心功能。

2 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健全印刷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指导机制

2.1 建立实效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印刷技术重点专业建设

印刷技术专业要与省市印刷复制业协会,印刷包装企业领导和专家定期举办印刷人才培养论证会与校企合作恳谈会,使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发展紧密对接,实现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有效克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企业需求断层现象的发生,实现学生高质量的就业与创业。

2.2 形成师资互换,校企相互支持、协作进步的良性合作机制

为更好地进行专业特色建设,印刷技术专业要聘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校内专业课程教学,创建学生认知企业前沿技术革新、工艺发展“直通车”,学校与企业合作编写具有学院特色的专业教材和培训讲议;聘请他们参与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与指导工作。同时,专业教师也可受聘为企业技术顾问,协助企业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此外,企业还可接纳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协助学校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校企相互协作,实现共赢。

2.3 开通印刷企业专家课堂、聚八方印刷专业人才建专业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企业对技能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让学生尽早和尽可能多地的感受到来自企业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的指导,积累来自企业方面的实用技术和经验,开阔专业视野,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和兴趣,调整好实习与就业的心态。印刷技术专业应该开设印刷企业专家课堂,请企业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此项工作对学生全方位了解企业的生产、技术运用、管理及企业文化,正确规划职业生涯,调整心态,调动学习积极性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 引企进校,自建校办企业、印刷技术专业生产实践教学双平台

3.1 优化“自主校中厂”功能,创印刷技术专业实践新环境

优化“自主校中厂”功能,针对高职实训基地存在师资、设备、项目、耗材四不足,教学功能单一,实训质量缩水等问题以及有效克服引进的校外印刷企业在运行上存在的诸多困难与局限,相关人员秉行“校办企业相辅、生产教学相融”的指导思想,学院注册运营了校办印刷企业。随着专业建设不断加深,“自主校中厂”资产逐年增值,经济社会效益逐年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实现学生、企业双赢的局面。

“自主校中厂”教学模式在很多方面对印刷技术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行“学、做、训、赛、鉴、培”综合服务。在实现“素质高、技能强、会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可取得显著成效。第一,应建立按生产需求执行的教学计划、职业素质养成计划等系列制度;第二,应系统组织“教学做”课程、综合实训、顶岗实习,课程结合实际生产,实训加工真实产品,时间优先、耗材免费;第三,应负责大赛选手的培训、学生社F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在企业文化氛围中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3.2 引企进校,使校中有厂、厂中融教成为现实

引进校外高新印刷企业的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进校,建立能满足企业研发、工程技术试验检测的印刷工程中心。引企进校,将企业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被有效的吸入专业建设队伍中,从而使印刷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学生、教师的专业技能可向纵向发展。同时企业进校后,可捐赠相关设备,提高校内的实训、实践、科研的能力,为实现真实生产性实训、实践所采取的“企业内植、实境耦合”教学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

4 高融合、强平台、贴专业、同发展

4.1 设立创新中心与协同育人基地,引领专业建设纵向发展

在行业、企业的协助下,学院可成立绿色印刷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跨媒体印刷技术人才协同育人基地,为培养科技型、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省级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品牌专业同步建设与发展

印刷技术专业可依托行业、企业专业平台的建设,在专业发展上强调全面融合,联动发展,印刷技术专业可进行省级实训基地、省级重点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的建设,依托高平台,引领专业建设特色化,驱动专业、产业、行业同发展。

5 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5.1 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用融通、三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充分调研行业、企业的基础上,结合印刷行业岗位多、不同岗位必备的公共支撑课程以及不同岗位群对技能和知识的不同要求,形成“宽基础、大平台、高素质、强技能、备专能、融拓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出以文化素质课程为基础、专业通用课程为平台、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专业方向课程塑专能进行分流培养、实训实习就业对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5.2 践行学用融通、反复递进的学习与训练

专业课程与技能训练内容融入企业岗位用工标准,在课程与技能训练排序上,按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和职业成长本身所固有的逻辑关系,采取“知识与技能层层递进,工作与学习反复交替”的三段递进式实施培养。

6 结 语

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中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动力源与“排头兵”,国内外职业教育经验告诉人们,要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办好专业,必须强有力的依托行业、企业,彰显专业特色,强化专业平台建设,才能使专业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跑世界,更好的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主要参考文献

[1]吕景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实践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印刷职业技能培训例5

【Abstract】This article makes a thorough exploration in the way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alent team, includ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background analysis, the main contents, the basic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practice. Author puts forward a viewpoint from which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talent team can make effect on not only the growth of talents cultivation of occupation and printing workers, but also the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providing the reliable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formation of key positions of printing technology team which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Key words】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Training mode Target practice

引言

在人才高速流动、“快鱼吃慢鱼”的今天,90后员工愈来愈多,浏览网络上关于转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人才培养观点,也不乏会发现诸如此类的描述:“引导和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等。

纵观此类描述,具有几个特点:一是目标陈述过于“空泛”。目标宏伟、包罗万象、无所不能,容易陷入“假、大、空”。二是目标陈述过于抽象和笼统,使人才梯队培养建设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对实际的管理价值有限。三是目标陈述过于单一,缺乏特色和个性,缺乏操作性,对人才培养的调节和导向作用也就极为有限。同时,在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一个问题非常突出――对人才培养建设的实质缺乏正确理解。

近年来,上海烟印公司胶印生产车间围绕“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依托部门资源,通过带教制、提升型培训制、见习制、大学生岗前培训制等形式,不断丰富培训载体,积极探索印刷人才培养有效途径和激励方法,为培育和形成一支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关键岗位技术领头人队伍提供可靠的保障,曾先后出现过全国烟草行业劳模刘宏、技术能手陆斌、葛巍、胡征、富晓峰、卫刚、叶恺等优秀印刷技术人才,2014年车间领机刘韬和徐俊夏2位同志分别取得了第四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平版印刷、印品整饰(职工组)一等奖,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认真分析寻找基层印刷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进步的突破点和空间,笔者认为,目标引领人才梯队培养模式的构建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切入口。

1 构建人才梯队培养模式的背景

1.1 压力驱动,人才梯队培养模式的构建是基层队伍教育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把印刷机的整个操作步骤分解为30多个,其中比较简单的操作是版辊领取、版辊清洗、上墨、油墨过滤等操作,而上版、下版、对版、参数设定等这些工作属于调整性操作,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这些均经过测评和考核;最为复杂的便是套位、调色、异常处理等操作,这也是一个机长的看家本领,所以培养一名合格的机长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

基层印刷车间培养教育就其本质属性来说,既是知识发展教育,又是职业发展教育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随着印刷行业新老职工交替逐年加剧与岗位需求机会、岗位培育时间的紧缺和周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扩大,在强大的加速培养压力驱动下,以人才梯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标志,必须寻求在培养模式、载体设置、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自身的培养类型和特色,转变简单的“压缩饼干”式复制和培养上的“断层”。

1.2 借鉴吸收,汲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纵观在人才梯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中,借鉴加拿大和美国为代表的CBE模式以及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加拿大和美国的CBE模式是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设置培训课目,组织培养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是以能力标准为基础的、以培训包为课程开发依据的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上述各国职业教育模式虽不尽相同,但有其共性,即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严格按照职业群集的特点与需要来确定培训要素。

由此得出的观点是,人才培养实现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目标,需要搭建和实施有针对性、层次性、递进式人才培养平台和管理模式。

2 基层印刷人才梯队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2.1 实现两个转变,正确认识目标的含义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知识为本位的梯队培养模式,其特点是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而能力本位的人才梯队培养模式则以能力和素质为本位,其主要特征是强调能力培养和能力训练,特别是以满足基层印刷生产实际需求的实际能力培养。

二是人才培养目标由灌输本位向任务本位、内训带教为主转变。任务本位的优点在于在知识与工作任务间建立起直接联系,并让职工掌握整个印刷操作的工作过程。内训带教强调“教”、“学、”“做”合一,“做”成为员工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在实际工作过程或情境化的工作过程之上。

2.2 构建培养模型,充实目标实现的内涵

围绕坚持以“素质提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发展方式,以及工厂“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队伍素质”的课题,车间在人才梯队建设中,加速车间技术人才、多色胶印机机长、设备主修等关键岗位的培养成了重中之重,车间积极探索构建“三纬四阶梯”人才梯队开发和培养模型,助力车间生产一线关键岗位的梯队建设(如图)。

三纬:资源传导、内训辅导、骨干指导。

(1)资源传导。在车间内开展学习交流,譬如参加外出印刷技能的学习培训,必须当好“二传手”,“一人学习、全员受益”,实现资源传导和共享。

(2)内训辅导。车间内训师在一定的区域内开展印刷实操内训授课,要求开展互听课、互指导教学设计,开展内训答疑。

(3)骨干指导。由车间印刷技师、技术能手等骨干开展讲示范课等多种形式,对印刷机长等关键技术骨干层面进行培训,采取经验交流,专题讲座,充分发挥生产技术骨干的模范带头和辐射作用。

四阶梯:师徒带教助推型、规范化标准模版型、关键技术岗位引领型、复合岗位激活型。

(1)第一阶梯――师徒带教助推型。针对青年岗位技能学习,以应知、实战为考核载体,以师徒带教的结果为导向,以擂台赛方式总结和提炼印刷技能,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强化青年岗位技能学习力。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和提升青年的模拟应变能力。

模版要素:①师傅带教;②应知学习;③实操跟进。

模版特征:通过带教协议的签定、由车间开展岗位知识的闭卷考查,以岗位印刷机台为单位,开展实操考核。

模版型培养对象:近两年新进大学生为主的团员青年。

(2)第二阶梯――规范化标准模版型。针对快节奏、高效率的印刷生产操作岗位职工,如机(副机)长、送纸工,通过技术能手、内训师、资深机长授课,不断提升和运用复制标杆的能力和方法。

模版要素:①分析、分解生产工艺流程;②把正确的操作动作进行合理的编排;③形成标准化、系统化的操作程序;④.固化操作程序,汇编标准手册,开展训练。

模版特征:文字化、表格化、图像化、影像化、实物化。减少依赖,提高培训效率,加快培训速度,形成标准统一的多色胶印、丝网平凹、烫金、模切类各级别培训模版。

模版型培养对象:针对快节奏、高效率的印刷生产操作岗位职工。

(3)第三阶梯――关键技术岗位引领型:建立《胶印车间岗位见习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形成学习激励和岗位见习管理常态化机制,使培训、培养对象系统地掌握本岗位所需的各项技能,职工培训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而整体提高职工队伍建设水平。基本原则是:学用一致、紧贴岗位,增强培训、培养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模版要素:①产品质量;②工艺纪律;③现场管理。

其中,产品质量要素主要是:解决生产过程中质量问题的能力、判断产品质量情况的能力、机台质量情况抽查、分析、记录的能力。工艺纪律要素主要是:印刷产品签样、督促、检查机台执行工艺标准能力、上下道工序产品分析、评估、跟踪能力、设备参数设置符合问台生产要求能力、信息及时沟通、有效性。现场管理要素主要是:温湿度检查、定置规范、印品防护。

模版特征:①硬性指标与自主选择相结合:除给见习培训职工设定最低学分标准和必参加培训项目外,培训对象根据自身知识结构、实际技能、岗位和个人发展意愿开展自主式教育培训。②多修奖励、优中选优:通过将见习岗位学习培训与职工职业发展和晋升挂钩,激发职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训学分完成情况作为部门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和岗位调配、晋升的重要指标。

模版型培养对象:关键技术岗位、机长。

(4)第四阶梯――复合岗位激活型:根据车间生产产品结构和人员情况开展实践类培训。

模版要素:①岗位技能等级;②不同工序岗位培训;③后备印刷人才梯队的培育。

岗位技能等级:以平版印刷工、印品整饰工、通用岗位为类别开展高一级岗位技能等级的学习培训。

不同工序岗位培训:根据生产实际和产品结构,由值班长安排到不同机台、工序岗位培训。

后备人才培育:车间申报、工厂办公会确认的后备干部对象,按照培育计划开展实施。

模版特征。

岗位技能等级:按照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鉴定要求参加培训,获得证书后备案。

不同工序岗位培训:确认不同工序岗位带教师傅,带教期限ERP资源管理系统数据累计时间为1月以上。

后备人才培育:实践政治素养修炼×管理技能培训×职业资质积累×岗位见习实践×导师带教提高×项目实施锻炼×内训师培养提升的工厂“人才乘法”培养模式,半年小结,年度评价。

模版型培养对象。

岗位技能等级:平版印刷工、印品整饰工、通用岗位。

不同工序岗位培训:操作类岗位。

后备人才培育:后备考察对象。

3 基层印刷人才梯队培养模式的实践目标

作为工厂主体的印刷生产车间,近两年车间人才梯队培养计划人数44名,达到梯队培养目标21名。然而,根据车间印刷人才“青黄不接”的实际,人才梯队建设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车间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加快技术、技能人才梯队培养必须先行,必须加速,提升精益制造实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证,车间人才梯队建设培养的行动定会带来一分惊喜的色彩。

目标一:知行合一、浸润体验,着力人才梯队建设培养目标的设计与方法的改进。

结合企业发展需求,根据车间培养目标,不断丰实培训计划内容。坚持做细计划、做精实施,聚焦目标定位,以增强实践性知识为载体,达成规划目标与任务的统一,夯实“专业学习、案例分析、实践反思”三大平台,落实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

目标二:以学定教,嵌入跟进,以此促进内训队伍专业成长、成才。

建立以车间印刷技师、内训师以课堂嵌入式培训为依托、跟进式练习为支撑,设计为主要培训手段的“以学定教”新范式。

目标三:项目攻关,实践探索,关注过程发展问题与解决。

形成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印刷操作中的小问题,从小问题中总结提高反思的质量,有效经验应用与传播,即“实”字为特征的项目攻关人才梯队培养方式。

目标四:搭建平台,实现个性发展,全力打造有作为的人才梯队。

坚持有品德保障的个性特长发展,继承传统,努力培养梯队个性项目,逐步完善特色发展的框架,基本形成“一技、一强、一特、一品”的特色培养发展格局。

一技:每位职工都要修炼印刷技能;一强:每位机长、副机长都要参加技能比武;一特:有兴趣、有能力的职工参加项目课题或参加创新改善,提高专项能力特长;一品:企业文化理念在岗位上的践行。

目标五:机制创新,文化引领,丰富人才梯队建设的内涵和路径。

车间将探索着重从学习、实践、研究三层面进行机制创新。

机制创新之一――(四个层面的)学习机制。

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一点课情境学习;以课题为驱动,开展项目攻关行动学习;以团队为基础,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以经验提升为目的,开展课题类反思学习。

机制创新之二――搭建人才梯队建设两大载体平台。

机制创新之三――建设自主性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机制。

项目调整机制:定期开展目标引领下基层印刷人才梯队建设项目筛选、动态调整。

策略实施机制:车间人才梯队建设常规工作的督导重点与专题专项督导相结合的推进制。

评价反馈机制:实施梯队建设过程监控与反思提升一体化的管理。

4 问题思考

(1)本文主要着眼于解决“基层印刷人才梯队培养模式与目标引领的构建与探究”对策问题,对于“向行为体系成果上转化”的问题仍然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2)印刷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模式由传统型逐步迈向目标导航的创新型,但开放性的培养问题本论文虽有涉猎,但也欠深入,今后应强化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党的十报告.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3]郭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与课程改革创新及教育质量考核评估标准实务全书(第二卷).

[4]姜大源.“行为”、“活动”与“行动”辨.

[5]徐国庆.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与项目课程[J].

[6]他们是不是“有毛病”――浙纺院28名大学生退出顶岗实习引发争议[N].

印刷职业技能培训例6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追求高境界,提升内涵树形象

“做好学校的事情,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学术专精、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使其保有高境界的追求、高品质的师德、高效能的工作和高质量的发展。”这是郑州牧专党委书记李明中对办学的基本看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高校唯一的、基本的途径就是不断推进自身发展,保持自身健康科学持续发展。”这是郑州牧专校长曾照烨对学校发展的态度。作为非主流专业,要凝聚人心,促进发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基本的保障。

郑州牧专包装印刷专业把高境界追求作为专业建设的价值目标,在系党总支的带领下,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学习内化为党员的品质,推动自身建设和专业的发展。沿着这种价值目标,包装印刷专业确立了“明确一个核心,结合二项工作,把握三个重点,抓好四项内容,实现一个目标”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思路。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以“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为核心;与争先创优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以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科研能力为重点;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技能提高4项工作;实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团结一致创业绩的行动目标。同时,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争创先锋岗”、师德师风教育等活动,用良好的师德师风培育有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的专业人才。

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教师用高尚的师德师风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感染着学生,学生在就业岗位上吃苦耐劳、勤勤恳恳的形象感动着企业,包装印刷专业的毕业生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二、立足行业协会,占据高平台,紧跟行业办专业

中国包装联合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包装动力学委员会、全国高职高专印刷与包装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河南省包装技术协会是包装印刷类的高端团体。郑州牧专较早成为这些团体的委员单位,包装印刷专业得以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获得向行业专家学习、向知名企业求教的机会,紧跟行业前沿,把握行业脉搏,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根据行业的需要,包装印刷专业在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主持编写了“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印刷专业技能基础》,2008年该教材被评为部级精品教材;与知名企业联合开发了部级精品课程《印刷色彩控制技术》,主持了“印刷与数字印刷专业”部级教学资源库《印刷色彩控制技术》课程资源库的建设;通过对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状况的研究,郑州牧专主持完成了河南省教学研究项目《高职高专包装印刷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并荣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该成果与《高职高专包装印刷专业实践教学教材的研究》一起,同时荣获全国高职高专印刷与包装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扩大了郑州牧专包装印刷专业在全国同类院校及行业当中的影响力,为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三、寻求校企合作,放眼高水平,借力企业育人才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郑州牧专包装印刷专业积极探索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模式,借力高水平知名企业,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成套印刷设备生产商之一。郑州牧专积极寻找与海德堡(深圳)印刷媒体学院的合作机会,就师资培养、学生培训等方面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通过海德堡(深圳)印刷媒体学院的培训,包装印刷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得到了提升,毕业生成为抢手的人才。

富士胶片集团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影像、信息和文件处理类产品和服务的制造及供应商之一,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郑州牧专挂牌建立了“富士·飞龙”数字化工作流程实训室。上海泛彩图像设备有限公司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郑州牧专建成了包装印刷的虚拟车间。校企共建实训室的合作模式,不仅完善了包装印刷专业实训室的功能,同时,也将数字化流程等现代印刷技术带到课堂上,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及时跟上印刷企业的先进水平。

永发印务有限公司是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印刷企业。郑州牧专与永发印务(东莞)有限公司签订了设立“永发奖学金”和“订单式教育”联合办学的协议书,针对企业所需,改革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方法和模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所求、社会所需的人才。通过校企双方的良性互动,学校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了校企双赢。

随着同知名企业合作的不断加深,郑州牧专包装印刷专业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抓住实验、实训、实习、实岗4个实践教学关键环节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三阶段四步骤”实践教学模式,即根据学生职业心理的形成规律,将职业认知、巩固技能、就业实践3个阶段,通过职业调研、校内实训、整建制顶岗实习、以就业为目的的顶岗实习4个步骤逐步推进,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现学习到就业的无缝对接,提高了学生就业的满意度。

截至目前,郑州牧专包装印刷专业已与省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拥有永发(东莞)印务、永发(成都)印务、上海雅昌、深圳裕同、北京宝峰、北京博海升彩色印刷、郑州金泰制罐、河南防伪保密印刷、郑州飞龙彩印、九和包装设计公司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0多个,毕业生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莞、成都、郑州等地。

印刷职业技能培训例7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200-02

一、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教育模式是一种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教学模式。高职教育立足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专业人才,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的为培养技术技能专业人才的一种共赢模式。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技术和设备的结合、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落实工学结合的重要场所,研究校企合作下的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是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实训基地为载体,工学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诸多特点,并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二、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特点

1.实训环境多样化。由于各种高端制造和管理技术的不断引进,对于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主要环境,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场所。在校内,大多数高职院校有自己的实训实验室,实训室的教学设备主要是模拟实训,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练实训,这种实训方式的优点是实训成本少,能在一定的空间内提供尽可能多的实习岗位,学生的实习时间也比较充裕。在企业,实训基地会营造企业的现场氛围,尤其是一些先进的操作技术实训,只有在先进的设备上才能切实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中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实训内容专业化。校企合作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保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这里的适应性是指人才对于社会和企业的适应性。学校和企业在进行合作的同时,一般会共同参与,根据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教学计划,以保证教学环节的针对性。另外,企业和学校为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一般会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这种模式下开展教学,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更为一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实训目标定向化。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共同的目标,学生的职业素质训练由始至终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为了完成共同的培养目标,往往会进行功能的对接,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的目标都是为了使学生能胜任企业要求,成为合格的职业人,实训的方向有定向化的特点。

三、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功能

1.有利于促进企业和学校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校企合作下的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企业资源和学校资源的整合。这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的整合、物质资源的整合和信息资源的整合。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聘请企业技术能手来校授课;在校外实训基地,派遣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同时,学校有着先进的理论资源和培训条件,以社会培训的形式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企业通过培训和顶岗实习,全面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①人力资源的整合。人力资源的整合是指在实训教学中,企业的专业人才和高职院校的师资资源之间的整合。在企业中,技术引领企业的发展,企业中招纳了很多高级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在高职院校中,教师资源往往来源于普通教育的师范类教师,他们的专业技术理论性强,而在实践能力方面,相较于企业能手则为较弱。校企合作下的实训基地教学模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学校的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企业专业人才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这样的实训教学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高职院校大力引进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补充到教师队伍中,高职院校逐步扩大兼职教师比例。兼职教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共同促进校企合作交流、建设实训基地、创新教学模式、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专任教师通过在校外企业的实训基地锻炼,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锻炼实践能力,提高“双师”水平。②物质资源的整合。物质资源的整合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实训环境与专业实训设备物质资源的整合。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实训的内容和设备有了新的要求,学校的实训环境往往难以提供先进的物质资源,建立校企合作下的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物质资源的整合,相互促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更有利于达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企业的实训环境下,学生可以接触到不断更新的专业实训设备,锻炼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毕业后,能胜任企业的岗位要求。③信息资源的整合。信息资源的整合是指实训项目的信息资源的整合。项目化教学是以教学项目设计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教学,其项目通常是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提炼出来的,形成以项目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逻辑构建教学内容的课程开发与教学思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实训基地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企业和学校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共同发展。企业有生产性的实训项目,而这些实训项目的信息资源会成为学生实训过程中的资源。学生通过实训基地的项目化教学,可以了解掌握多种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利于企业和学校学习互动,实现校企学生“三赢”。在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需要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在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立足。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和学校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理念的提升,在学习上进行互动。学校可以借鉴企业的管理精神和实训氛围,不断地改善自己。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学习来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和实际需求,有利于教育理念创新,适时调整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而企业在与学校交流合作中,也会学到相应的理论基础,有利于企业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校企合作下的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无疑为企业和学校的学习互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首先,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企业生产的主力军,学校专家为企业提供理论指导,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知识培训,创新企业发展思路,这是“企业赢”。其次,学校得到了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信息,获得企业的资金支持,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教学模式创新丰富了高职教学内容,这是“学校赢”。第三,学生们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教学的过程中是最大的受益者,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了理论,得到了技术,丰富了自己,认识到不足,丰富了脑袋,这是“学生赢”。

3.有利于实践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在校企合作框架下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有利于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的社会人才。因为,企业真实的实训环境会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实践基础,企业先进的实训设备符合企业本身的发展,学生在学校里可以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并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掌握基本的操作,到了企业,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在企业先进的实训场所进行知识的应用,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4.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在注重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的同时,更加要关注职业素养的培养。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共建实训基地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类似生产环境中的许多难题,他们通过克服困难,养成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在实训基地学习,学生也充当半个职业人的角色,能够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在实训教学中不断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多样化的个性特征和自身特长;与其他同学开展团体实训,进一步提高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四、天津职业大学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

天津职业大学2006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印刷工程系先后和天津长荣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今晚报印刷厂、北京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天津市华明印刷有限公司、中荣印刷(天津)有限公司、天津海顺印业包装有限公司、天津市银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天办行科贸有限公司、天津隽思印刷有限公司、天津市祥彩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天津市金威广告传播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汇源印刷有限公司、天津津鑫印刷制版有限公司、天津新特印刷有限公司、北京京华虎彩印刷有限公司、天津艺虹印刷发展有限公司、天津深蓝印刷技术有限公司、天津深远印刷技术有限公司、天津恒彩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好彩数码印刷有限公司、林德科印刷(天津)实业有限公司、天津中铁物资印业有限公司、天津赛闻工业有限公司、天津北方报业印务股份有限公司26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为实现学生毕业和就业的“零距离”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供了根本保障,也为学校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综合专业技术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实现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科学有机地实行“产销”连接,和谐共赢的多方位多层次促进就业、促进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提高的成功举措,因此,我们要对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机制不断深化完善,从而实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跨越式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力.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及本质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

[2]谢开勇,赵邦友,张礼达,王晓章.论高校产学研及其运行机制[J].科学研究,2002,(8).

[3]刘晓明,徐旭水,潘海远.“整合-互动”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资源整合机制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

[4]甄久军.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8).

[5]唐国盘,李新正等.高职高专教育校企合作三赢模式初探[J].科技资讯,2011,(33).

印刷职业技能培训例8

[中图分类号]F2A.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3-0081-03

[作者简介]严 格,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出版印刷工程。(江西南昌,330224)

一、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在对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各种相关因素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经济增长目标出发,为了完成管理工作中涉及的人或人事方面的任务所需掌握的各种惯例和方针政策。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现代出版印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创新,如何为企业寻找人才,留住人才,开发人才,一直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对高新技术密集的现代出版印刷企业而言,这一点显得尤为迫切和关键。

二、现代出版印刷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与发展趋势

与其他现代行业一样,现阶段我国出版印刷行业明显呈现出优质人力资源向大中型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集中的趋势。但即便如此,出版印刷企业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仍十分普遍,从整体上看,沿海地区呈现典型的“双缺”局面:人力短缺,人才奇缺,各层次人才普遍不足。内陆地区则呈现“过剩与短缺”并存:人力过剩,人才奇缺。人力资源普遍短缺与出版印刷行业高速发展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局面极不相称,已成为限制出版印刷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为破解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难题,很多出版印刷企业都进行了多方努力,但大多数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还处在不断尝试的探索阶段。

现代出版印刷企业的发展趋势是在数字、网络时代,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由资金投入型转向科技进步型;由关注短期经济增长转向以人为本,把可持续发展放到优先位置;由依靠教育程度不高但数量庞大的劳动力投入,转向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增长。

随着我国出版印刷业的对外开放和产品全球化,许多印刷企业加强了对国外市场的开发、服务和销售,与此同时也引入了国外的人力资源和管理理念。这些企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越来越强调入力资本的重要性,特别关注企业员工的知识、教育、培训、技能和专门技术的开发。这也成为我国出版印刷业人力资源创新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

三、破解人力资源难题的三大理念

1 转变观念,把人力资源当作第一资源,建立科学的人才观。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是决定因素,其作用越来越显著,人力资本的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动因之一。无数事例证明,无论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第一资源始终是人力资源。

印刷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行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量才而用是很多成功企业的优良传统。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大部分出版印刷企业的人力资源意识尚处在三重三轻的初级阶段:“重设备,轻人才;重引进,轻培养;重使用,轻投入”。一味引进高新设备,而忽视员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宁愿花重金“挖墙脚”,而不重视内部员工的培养培训;片面强调人才对企业的贡献,而不重视人才的投入再教育。如果说这种情况在企业起步阶段的原始资本积累期尚不可避免的话,那么,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人力资源意识的淡薄已经成为阻碍企业快速发展的桎梏。要改变这种局面,企业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科学的人才观,把人力资源当作第一资源,把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看到人力资源投资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

2 坚持“换血”和“造血”并重原则,使企业人力资源永葆活力。“铁打营盘流水兵”。现代出版印刷企业必须进行持之以恒的“换血”。在激烈的竞争和急剧变化的环境下,企业员工的流动是非常严重的。员工的流失就像企业“失血”,员工的招聘就像企业“补血”,员工的流失和招聘的过程就是“换血”。企业应借助“换血”,提升人力资源品质,用高素质的适用人才替换不适用的员工。替换的方法:一是吸引行业内的优秀人才;二是从专业院校引进人才。重点应放在从专业院校引进人才。国内已有非常成功的案例。

“造血”是用内功提升人力资源品质,“造血”的方法主要依靠对员工的服务和培训的投入。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注重对员工的服务,如帮助员工进行事业规划,为员工技能开发导向,制订培训计划,创造良好工作环境,进而要求员工强化对客户服务能力及从客户角度来审视整体的服务质量。这一理论概括为“员工――服务――利润”即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来激励员工的献身精神和鼓舞员工的士气,使员工提供出色的客户服务,企业利润就会增长。因为担心自己花钱、花心血培养的人才被别人挖走,目前大多数出版印刷企业不愿在“造血”方面投入,导致企业“能人外流、不能人不流”,严重阻碍企业发展。一个企业一旦具备了“造血”的机制,才能产生出源源不断的人才,企业才会有生命力。

3 建立学习型出版印刷企业,使之成为人力资源发展的稳固基石。学习是人力资源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学习型企业就是在企业内部倡导持续学习理念,通过学习,不断更新和完善员工的知识结构,增强其对高新技术、管理理论的领悟和驾驭能力,确保企业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今建设学习型、文化型企业已成为现代出版印刷企业的一种潮流。不过,学习型企业建设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努力,才能真正在企业内部形成持续学习的氛围。

(1)现代出版印刷企业高层主管要高度重视学习型出版印刷企业创建工作,并切实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举措摆到重要议程,予以积极推动。学习型企业建设不是“门面工程”,不能一阵风,必须脚踏实地,稳步推进,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最主要的是组织落实,国企一般落实在人教科或宣传科,其他企业一般落实在人力资源部或宣传部。

(2)坚持以增强出版印刷企业竞争力、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满足现代出版印刷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学习型企业建设不能单凭几次技术讲座、管理讲座,也不能仅仅注重与工作相关的技术、理论学习,而应该全面提高员工的道德、文化修养,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对印刷这样一个文化特色鲜明的行业尤其如此。

(3)坚持大力发展员工教育,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活动。员工教育不能局限于企业领导层和高级技术人员,而要尽可能面向全体员工,开展适合不同层次员工需求的教育培训活动。近年来,随着现代出版印刷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由于社会教育培训体系的不配套,大部分企业的新进一线员工存在专业技术水平低

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的教育培训得到解决。教育培训可以采取脱产培训、在职培训、换岗培训、学徒培训、模拟培训、互联网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

四、现代出版印刷企业人力资源三个层次的开发

现代出版印刷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重点首推高级管理层;其次是20%的核心管理层,包括骨干技术和一般管理人员,然后是普通员工。

1 管理者层次的开发。拿破仑说:“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头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管理者是出版印刷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优秀的出版印刷企业管理者除了要有完备的经营管理知识储备外,还必须对印刷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对管理者的开发和培养要多头并举,既注重其经营管理素质的提高,又要加强其对行业的认识和了解,强调战略性、全面性和长远性,突出决策能力。管理者的开发是指通过传授知识、改变观念、提升技能来提高管理者的工作绩效,包括MBA项目学习等。因此,管理者的开发应主要从内部着手。最成功的案例是一些企业把管理者每隔几年送到国外同类企业中顶岗进修或研修半年至1年,然后将学到的理念和方法结合国情应用到企业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企业把管理者送到大学在职或脱产学习MBA课程,同样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 核心员工层次的开发。核心员工是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实施和推进的中坚力量,在企业中有一定的管理职能,但更重要的作用是贯彻执行管理层的经营决策。因此,对核心层员工的开发在必备的管理知识之外,需要突出强调的是提高其正确理解和落实经营决策的“执行力”,最大限度地激发核心员工的工作潜能。出版印刷企业的核心员工大多是从生产一线干出来的。他们最缺乏的是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管理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核心员工开发重点所在,企业常用的核心员工开发方法是企业出资让这些员工在职读专业院校,既提高了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解决了本公司的生产实际问题。

3 普通员工层次的开发。要对员工灌输新的理念及对新的管理模式的认识,提高员工的主动参与意识及创新能力,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及绩效改革的建立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开发培训,对员工而言,可以掌握新技术,获得观察事物的能力,能够高效率地完成企业工作。对企业而言,高素质员工本身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员工的成长也使企业形成奋发向上的氛围。不仅如此,这种开发还有利于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因为员工素质的提高,使管理沟通更为便利。有了高素质员工,企业也注入了发展的活力。服务员工,给员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这是员工与企业双赢的秘诀。普通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实施者,动手能力是评价其工作的主要标准。因此,对普通员工的培养重点在于:提高其岗位需要的操作水平和解决生产故障的能力,确保生产流程的稳定、通畅、高效。

五、现代出版印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三项改革

1 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评价人和使用人”是最为核心的一环。建立一套可行的人才评价标准,形成一种人才评价制度,把评价结果与员工的升迁、培训、薪酬、奖惩等挂钩,有利于促进员工的进取精神。企业应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任用多层次人才,避免造成人力资本的浪费,对现代出版印刷企业而言,涉及到的新技术越来越多,精通整个印刷流程和生产技术的“全才”极为少见,必须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精湛,又富于合作精神的人才队伍,才能满足出版印刷企业发展的需求。人力资源管理得好的企业,各层次人才构成梯队中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空间。这样的企业,让每个员工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是企业不可少的,员工有了归宿感,不但留住了人才,更是避免了人才的浪费。

2 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在建立绩效评估机制中,首先是依据出版印刷企业整体经营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形成部门目标,最后按绩效指标和各岗位职能职责,确定个人绩效指标,从而将个人绩效同部门绩效挂钩,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发展捆绑在一起。应根据人员的岗位、职责的不同,分别按高层管理人员、普通管理人员、生产性人员和非生产性人员制定评估标准和评估细则,实行自我评估与小组评估、下属评估与上司评估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估。绩效评估指标应定量化,既评定工作的数量,又评定工作的质量;既考评个人业绩,又考评团队业绩,使个人业绩与团队业绩挂钩。还要建立反馈机制,减少评估误差,并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改进评估方案,保持绩效评估机制的有效性。

3 改变传统的人才使用观念,科学配置人才,提高人才使用效率。人才是出版印刷企业的稀缺资源,要改变传统观念中一岗定终身、论资排辈的人才使用观念,鼓励人才在出版印刷企业内部的合理流动,量才而用,将人才安排到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上,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提高人才使用效率。

六、借助外力构建现代出版印刷企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现代出版印刷业是知识型、智能型、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往出版印刷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内部培训型和院校进修型,但实践证明,两种模式都各有不足,内部培训针对性强,但外延不够;院校进修系统性强,但实践不足。近年来兴起的企校结合的培训模式,结合了两者的优势。避免了两者的不足,是出版印刷企业借助外力,构建现代出版印刷企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在构建企校联合培训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以下问题:

印刷职业技能培训例9

Abstrct:Labor productivity of print enterprises in northeast of China is very low because of lagged technique and disqualified diathesis of employees. In this paper, from my point of view, the causes of lack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are analyzed in both aspects of administration of print enterprises and technician training.

Keywords: lagged technique; lagged administration; technical talent; labor intensity; law ensure; college-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由于种种原因,东北各省的传统包装、书刊印刷业近期处于较不景气的状态,而广告印刷业的发展也没有达到与现代商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速度。纠其原因,除地理位置等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外,还有劳动生产率低和生产工艺技术落后的因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企业缺乏有效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和可靠的生产管理体制。

在东北,年产值几千万元就可以算比较大的印刷企业了,它们是东北印刷包装业的主体,也是本文的分析和讨论的对象。

一、东北印刷企业的人才现状

在东北印刷企业中受过印刷专业高等教育的技术人员寥寥无几,印刷企业的技术骨干多是完全没有接受过印刷专业教育的工人。很难相信的一个例证是,一个年产值几千万的印刷企业,当印刷机需要维修时,印刷机长和车间主任却都读不懂零件上面几个简单的英文字母。

总体来看,东北印刷企业的人才基本现状是员工普遍文化水平较低,而受过印刷专业教育的人材更是极度缺乏。

二、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人材缺乏的真正原因

为弄清楚东北印刷企业人材缺乏的真正原因,我们首先对在辽沈地区印刷企业中的工资情况进行了调查,下表是各类印刷专业毕业生工资的基本情况。

我们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我们的统计表中所谓A、B类高职是这样一个概念,由于发展的历史不同,实事上的高职高专院校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A类高职这类学校的前身多半是中专(或技校)层次的学校。其特点为:有较深厚操作训练的教学传统,在学生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以设备操作为主线。

B类高职这类学校的前身多半是大专层次的院校。其特点为:有较深厚的学术分为,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所占比例较高,学生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较好,有发展潜力,但实训教学环节略显不足。

从我们的统计表上反映的情况来看,在北方印刷企业中各类印刷专业毕业生的工资相对于其它行业的技术人员并不低。

那么,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人材缺乏的原因是不是因为缺少培养印刷工艺类人才的学校呢?通过我们的调查,结果也是否定的。截止到现在,全国除老牌的几个印刷工程本科专业外,几乎每省都有本科院校开设的印刷工程专业,而高职高专的印刷技术专业则更多。那么,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人材现状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通过近几年我对东北(特别是沈阳地区)大、中型印刷企业调查后发现,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专业人材极度缺乏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1.东北印刷企业多半没有科学的企业管理系统,印刷工程或印刷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缺乏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东北,印刷企业间的竞争一直是无序和非理性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印刷品的竞争力只看价格是否低,很少把提高产品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在此背景下,决大多数印刷企业没有正常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没有能够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团队。一般企业多采用增大劳动强度或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来维持印刷企业的生存。在东北的印刷厂中,员工需要没日没夜的上班,即使是办公室的管理人员一周一般也要上六天班,而且这六天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在机台上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是,一周白班,一周夜班,每天也要工作12个小时,没有休息,只有倒班。另一方面,由于现行印刷企业多半为民营性质,工人(或职员)的生存竞争很残酷,常会发生新来的大学生受排挤的情况,因此,印刷类专业的毕业生真正在印刷企业就业的很少。印刷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原本的就业方向应该是印刷企业,但有一统计,某老牌印刷工程本科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两年后在印刷企业工作的不到毕业生总数的20%。实际上印刷工程本科生从事的工作主要并不是在印刷厂里,他(她)们大部分从事的都是和印刷相关的行业,比如销售、网络、出版社等等较为轻松的工作。

客观的讲,印刷工程或印刷技术专业的大学生,其优势在于综合素质高,善于思考、学习和理解新技术,能够较快的接受新工艺。但由于企业生存理念的问题,印刷企业内缺少技术及相关管理岗位。在东北,印刷企业中的大学生多半只能或在劳动强度大的纯体力岗位,或在非技术的管理岗位上就业。印刷工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北方印刷企业的生产方式及管理现状间的矛盾是造成北方的印刷企业缺少印刷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2.在东北的印刷企业中缺乏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学生无法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在东北绝大多数印刷企业中,传授专业技术一直还保持着口传心授的方法。而这种传授技术方法的致命缺点是周期长且缺乏系统性,这也是在东北印刷企业中新技术推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客观上讲,现在东北地区许多印刷企业已经感受到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想培养一些有专业基础的大学生。但由于企业中缺乏科学的管理系统和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对新入职的大学生既没有系统的培养计划,也没有好的导师来带他们。近两年,沈阳地区许多印刷企业都成立了自己的生产计划部门,也吸收了一些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但运行的结果多半不十分理想。其实,这种失败的原因很简单,由于企业管理者自己都对生产计划部门具体职能和管理规律缺少了解,没有好的指导者也没有相关技术规范,让大学生们自己去摸索,生产计划和质量控制部门的运行效果可想而知。而这类失败的负面影响是企业认为大学生没有作为,而大学生的感觉则是怀才不遇,这一恶性循环是使学生无法成长为印刷企业的技术骨干,甚至改行的重要原因。其实在这方面,我们北方的许多企业可以多向外资印刷企业、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大型印刷企业去学习,在一个有合理人才培养系统的现代印刷企业中,学生在每个岗位都应该有榜样可以学习,遇到问题有前辈们可以咨询,同时也有相关的政策作为保证,这样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少走很多弯路,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快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3. 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专业人材极度缺乏的另一原因是在东北的印刷企业中,技术人员的基本权益得不到政策和法律的基本保证。虽然现在国家有相关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但在传统民营企业中,由于没有独立的工会作为监督机构,国家在此方面也缺少力度,现在北方很多印刷企业员工的权益没有基本保障,这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劳动时间与收益不成比例,老板随意安排员工加班却很少给加班费。工人的工伤、生病缺少合理合法的治疗和保障等。此情况近期虽有改进的趋势,但还很不够,这种生存环境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讲是一般是难以接受的。

三、东北印刷企业要振兴,高职毕业生理应成为主力军

以上我们对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专业人材极度缺乏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那么,阻碍东北印刷企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问题的解决方案又是什么呢?

为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对东北地区印刷企业的人才结构进行了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东北印刷企业主要有这样四个用工来源,1、印刷工程本科生;2、高职高专毕业生;3、中职毕业生;4、社会。

下表是我们对若干印刷院校(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的结果。由于中职毕业生在印刷企业的岗位以操作类岗位为主,故我们仅列出了印刷工程本科生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自从国家取消印刷工艺硕士学位以后,印刷工程本科便是印刷行业的最高学历。

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由于印刷工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北方印刷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现状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至少在近期,印刷工程本科生在东北印刷企业中生存空间难有大的拓展。在沈阳地区,现在工作在印刷企业的印刷工程专业本科生不过只有数十人。

高职高专的毕业生的情况则不同,他们即具有一定印刷专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面向生产一线的基本素质和心理准备。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有一定印刷技术专业理论的高职高专生近期将成为振兴东北印刷业的中坚力量。

四、印刷专业的高职教育任重道远

印刷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印刷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其主要特征为:

(1)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和计算机印前设计和图文处理已成为印前领域的基本技术。

(2)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TP)被广泛采用。

(3)在印刷和后期加工方面越来越多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和质量检测技术。

印刷是一门综合了众多学科的应用技术, 印刷技术专业教学的特点是:

(1)涉及的相关理论多而杂。

(2)学生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规范多且周期较长。

(3)实验和实训设备种类多且昂贵。

大力发展印刷技术的高职教育,有两个问题是需要用心解决的,其一是印刷专业理论基础教学问题,其二是印刷工艺实训问题。

对具有一定历史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讲,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问题一般不难解决,但印刷工艺训练问题的解决却绝非易事。为解决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做法是:

(1)提早开设专业课,尽可能发挥高职高专学生基础好,学校教学系统性、专业性强的特点。

(2)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践体系和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基地,提倡“按需教学”的原则,强化学生的单项技能。

(3)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多年的印刷专业教学,我们的经验是,校企合作是决定高职高专印刷技术专业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因为许多印刷工艺技术主要应该是在企业中学的,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印刷设备,特别是彩色印刷设备不仅价格昂贵,其维护等方面要求也使其不适合成为学校的教学设备。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即使是在国内一流的印刷工程或印刷技术院校中,其设备与印刷企业的一线设备一般也都要有十至二十年以上的差距。另一方面,学校工艺实验室的教师,与生产一线的工艺师的水平相比也不可能同日而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海德宝、曼罗兰为代表的世界知名品牌印刷机大量进入我国印刷市场参与竞争,传统的印刷工艺技术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发展和变化的严峻挑战,这必将使我国印刷行业对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中国印刷杂志社,《中国印刷》杂志2008.12.新生:《新劳动合同法给印企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思索等》。

印刷职业技能培训例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150-02

当前,丝网印刷实训课程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如何突破教学瓶颈,实现中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笔者认为,推行准企业化教学模式对于丝网印刷实训课程的教学尤为实用。

一、何为准企业化模式

“准企业化模式”就是模拟印刷企业内部的岗位运作机制,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能充分反映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同时,在校内建立岗位实训室,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在该模式下施行“项目化、模块化”课程,积极开展各项课程改革,逐步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开放的课程体系,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同时,在课程改革中,坚持“课程市场化”,把企业典型案例引人课程,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丝网印刷实训课程教学中准企业化模式的实施

实践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对于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构建准企业化实践教学模式是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需要,是由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根本任务和要求所决定的。中职学校借鉴和利用企业文化,既可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又可使企业的优质文化得以传播,在吸纳企业文化的同时输出了校园文化,为企业提供了文化补充与人力资源支持。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训,在学习前沿实用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也会受到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提高综合职业素质;与此同时。企业也获得了优先筛选留用潜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机会,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1 师资培养准企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是发挥专业实践教学功能的根本保证,可采取外部引进、聘请兼职教师或内部培养等方式进行。引进或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工程师的优势在于,他们具有很强的技术能力与实践经验,能够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与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有利于实践教学的不断改进;而内部培养,可安排教师到印刷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与科研攻关,使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好准备。

2 实训教材准企业化。教材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提高素质的重要工具,其内容、观点要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丝网印刷实训教材还没有将企业管理的理念和内容渗透到各环节,无法满足实行准准企业化模式的需要。为此,可以自行编写满足实行准企业化模式需要的实训指导书,同时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开发自己的兴趣,营造创新的硬件环境。我校印刷专业为此特建立开放性图像信息处理、色彩管理、材料与印品质量分析等专业实验室,以及特种印刷实训中心,并配备指导教师以进行指导,让学生结合兴趣、特长及对未来发展的期望等综合考虑,参与创新活动的研究。教师则尊重学生的兴趣发展,研究市场需求,以此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创新性研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任务驱动法在丝网印刷实训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研究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于丝印实训课程的教学大有裨益,在实训过程中力求适应企业实际生产的需要,结合实训室的手工、机械化、自动化丝印设备及实际生产工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线,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掌握单色丝网印刷机的各项操作技能,最终让学生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而一个完整的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包括明确工作任务、确定教学项目、设计教学环境、完成工作任务和理论提升5个步骤组成。

1 分析岗位职责,明确工作任务。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首先就是要分析工作岗位的职责,提炼相应工作任务。以丝印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课程内容,每个职业岗位都有相应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完成这些任务有相应的操作流程,需要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 分解工作任务,形成教学项目。实际工作中的一个任务往往是由很多环节组成,如绷网-上浆-晒版-显影-干燥-印刷。需要很多技能和知识才能完成,学生不可能在短期内掌握。因此,从实训课程教学的角度来看,需要将实际工作中的任务根据教学条件进行分解,形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项目,一次教学能完成一个教学项目,而一个教学项目可能包含一个或几个细小工作任务。对于丝印教学而言,明确印前准备工作的内容和要求、看懂任务单、检查印版质量等一系列的工作任务都应细化,并形成教学项目。

3 模拟工作场景,设计教学环境。环境是完成任务的物质基础,没有了具体工作环境,任务就是空中楼阁。环境变化了,完成任务的方式和结果也会变化。教学中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既为完成任务提供物质基础,也让学生置身一定的工作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

4 工学结合,完成任务。明确工作任务、具备工作环境后,让学生动手完成任务,以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环节。在丝印实训基地,实训老师下达任务,然后请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老师参与学生讨论,指导分析并完成任务。

5 评价总结,理论提升。工作任务结束之后,组织各组学生进行交流,重点是谈谈本组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阻力、主要方法、经验及教训。最后由教师对每组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对完成任务中的理论进行总结和提炼。

四、丝网印刷实训课程在准企业化模式下的效果

1 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怕吃苦、认识片面,因而要先教育学生面对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适应社会角色,并在社会生活中担当一定的角色,从而找到个人的价值和责任感,有此基础,何愁学生不爱岗敬业?当前,印刷业的管理较为落后,工人劳动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低,结构管理水平混乱,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装订线上,对员工的身体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工厂须有吃苦的精神,若身体跟不上,或者不是兴趣所在,难以完成专业学习及实践训练与考核。

2 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动手能力是印刷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学校印刷专业教育有厂校结合的有利实习条件,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除了必要的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外,还有岗位实训课程,可道印刷厂参加半天的定岗劳动,在不同的岗位布置不同时期的任务及目标,从最初的清扫搬运、撞纸、手工装订开始,到印前设计、制版及印刷机开机实操,逐步将复杂的技术分解成简单的、容易操作的,通过各种锻炼使学生认识材料、工艺及设备,积累经验,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并感受完成任务的快乐。这样,学生有条件在真实的岗位群里,与工人师傅打交道,也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情趣,逐步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培养了他们作为新时代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

现代印刷技术在不断发展,成为计算机、艺术、机械、化工、材料等多学科交叉重叠的边缘学科,印刷人才必须是具有综合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印刷专业教师应首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最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与兄弟学校及印刷企业广泛联系与合作,特别是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与条件,构建各类教育沟通衔接的桥梁,以适应新世纪对多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如此必能成功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印刷业界优秀人才,满足日益增长的印刷时常需求。

印刷职业技能培训例11

我们从一些包装企业的人事部门了解到,有的企业情愿聘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也不愿意用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是因为大学毕业生不太情愿在生产一线工作,而技校学生要求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技校学生实践能力较强,能够迅速上手,更符合包装企业的实际需求。

正是因为如此,使得包装行业内的职业教育倍受青睐,尤其是在包装行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各大职业技术院校纷纷开办了包装专业,就近培养包装人才。相比较高等教育,这类职业教育院校的培养方式更为灵活,有的兼有学历教育,有的只做短期培训,长则数月,短则几个星期;在课程设置上,也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注重知识结构的实时更新和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以满足企业实际生产的需求。

一般来说,此类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主体与包装行业关联不大。然而我们观察到,近年来包装企业也逐渐开始介入到职业技术院校的创办、教学过程中,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创办的江门雅图仕职业技术学校便是一例。行业协会也有积极作为,如成立于2008年的深圳市携创技工学校,其主办方就是深圳市包装行业协会。

人才输送的“无缝对接”

校企联合,是保证人才输送“无缝对接”的重要保障。

在技工培养方面,校企联合的方式也有多种,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联合培养”。包装企业与高等院校或职业院校合作,采用“合作办班”等方式,企业向学校提出具体要求,如招生人数、工种等,学校负责培养,企业提供实训基地和实践机会,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种企业提前介入的方式将技工的培养延伸至“准”技工身上,一方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能够使人才真正为企业所用。

2011年,永发印务(东莞)有限公司与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包装印刷系的合作,便是一项推行校企“无缝对接”的例子。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了“郑州牧专永发印刷实训室(中心)”,实验室由校方提供场地,永发印务捐赠印刷包装设备,以便开展学生实践教学,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另外,双方还提出了“订单式教育”联合办学模式,开办“郑州牧专永发班”,为永发印务输送量身打造的技工人才。

为了推动校企联合的“无缝对接”,行业协会也在积极地牵线搭桥。例如,温州市包装联合会与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书”,将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温州包装行业教学与培训基地”,在协会的协助下对相关人才进行技术培训。另外,协会还将浙江东经控股有限公司、浙江金石包装有限公司、华联机械集团、浙江三浃包装有限公司发展为该学院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对接。

持续培训必不可少

据了解,从一名普工成长为一名技工,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从一名“准”技工,成为业务拿手的熟练技工,也需要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持续的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自然不可缺少。

不少包装企业采用内训的方式,定期组织技工参加培训。例如,鹤山雅图仕设有培训部门,定期举办各种培训课程。生产线员工熟练掌握简单的初级工作之后,参加培训就可以晋升至高一级别的工种。

值得注意的是,鹤山雅图仕将技工的内部培训和企业的晋升制度进行了有机结合。每个工种分为8级,考核合格就可以一级一级地晋升,工资也随之提高。每个员工都可以在公司找到自己的上升空间。如果觉得自己适合做技术工作,就可以参加工种培训课程,走技术发展通道;如果考核达到了8级工水平,待遇就与公司管理层一样。有付出,就有回报。这样的培训晋升制度更有利于激发技工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除利用自身的培训部门进行内训,向产业链上的多方力量寻求帮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近日,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的新员工技能培训,就是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的帮助下完成的。该校老师负责策划授课内容与培训方式,使上海烟印的新员工在入职前就接受到了系统的技能培训。

不少设备供应商也不遗余力地参与到技工培训的工作中来。例如,海德堡拥有享誉全球的印刷媒体学院(PMA),致力于为印刷包装行业提供教育和培训平台。2010年,海德堡面向中国用户推出了技术资格认证项目,目前已有数十家企业的印刷机长经过培训指导,取得了海德堡认证;此外,深圳PMA每月都会推出若干项主题的客户培训,有效帮助技术人员提高技能水平。海德堡希望通过专业的培训指导,帮助生产一线员工摒弃旧的操作理念,同时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