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18 09:53:48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例1

如所周知,医护活动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本身就应当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可就目前情况来看,出于种种原因,不少医护活动之于人文精神渐行渐远。同时,现代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虽然一方面使许多不治之症成为可治之症,可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冲淡人文精神的可能。因而,厘清人文主义与人文精神的涵义,深入分析医护活动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自觉提升医护人员的人文修养,成为人文精神重新融入医护活动的当务之急。

1 人文主义概念

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它的个体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而言,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

2 人文精神涵义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特别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者的价值。它包含三个层次:人性,即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这也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理性,即对自知性与自觉性的追求,这也是广义的科学精神;超越性,即对生活意义和价值的追求。简单地说,人文精神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同时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者的价值。

以一种人文精神对待人,就是说既不把人作为神和迷信的玩偶,也不把人降低为动物,更不能降低为纯碎的工具和手段。要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进行最基本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从而帮助个体塑造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使个体感受到自身是一个有人格、受尊重的存在者。

3 医疗活动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

3.1医疗市场化的赢利倾向淡化了医学人文精神,削弱了医护人员人文素质的自我培养。

3.1.1部分医疗单位为了生存和发展,借助着自己的一些特色优势,过分追逐利润,使人被物化,科学技术被过度商业化,医学人文精神流失。

3.1.2为了加快看病的速度和完成经济指标,医生不再仔细问诊,传统诊疗和望、触、叩、听等查体方法逐渐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所谓高端的高科技检查。上述做法费用高昂而实效不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健康问题,同时加重了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3.2医疗设备向高端发展,医生产生技术依赖。

3.2.1先进诊疗技术的广泛运用加深了重物轻人、重技轻德的思想倾向,现代医学试图以技术去消解医学的非技术难度[1]。

3.2.2过度使用诊疗技术和手段,降低了对人文的要求,淡化了医生的人文思想。这就只能使我们在技术上能治疗疾病,成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应付的医治法,从而不能赢得患者充分信任。

3.2.3因为盲目地依靠诊断仪器数据而不全面询问、检查患者,使医生远离患者的非技术接触增加,导致了临床误诊率的上升。

3.3医生本身的专业素养,医学人化是医学与人文、医学科学的真与医学人文品格的善、医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医学具有求真、崇善、尚美、达圣的人文价值[2,3]。因此一个高尚的医生,要树立医学人化的思想,不仅要有治疗疾病的精湛技术,还要有对患者发自内心的体贴和关怀,有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和慎独精神。

4 提升护理人文精神的涵养,开创护理事业的新篇章

4.1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涵养内修的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加强伦理道德、文化知识、思维能力、沟通技巧、美学艺术的学习,提升品格与修养。

4.2通过提供精湛的技术、周到的服务、亲切的语言、得体的举止、细致的照料,做到视患者如亲人,为患者创造一个整洁、安全、舒适的诊疗环境;通过护士温暖的语言、行为、表情、态度,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了解患者的内心。适时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意见调整或改进护理工作,开展个性化护理服务,在护患之间建立起互信信赖的融洽关系,从而使患者乐于配合治疗,并处于身心愉悦的最佳治疗状态。

4.3护理人文精神是护士立身从业的精神支柱,是护理工作者的职业理性知觉,是对护理价值追求的提升。一个既有科学头脑又满怀人文精神的护士,不是简单地从书本中生搬硬套或照本宣科。她不仅要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而且要从生活的经验和临床过程中感悟和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职业的崇高,从而达到人文精神及护理工作的内涵有较深的理解。所有这些素养都需要长期实践的锤炼。

参考文献: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例2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2-0160-02

大学精神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和特色的重要标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院校肩负着弘扬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药薪火接班人的重任,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因之具有与中医文化相关的特质。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精神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以下试就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1]。它包括价值观念、校园精神、行为准则,以及蕴含在学校规章制度和学校环境之中的文化特色[2]。校园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人才培养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人才培养环境的建设,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素质提高、人格塑造、道德熏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校园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而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渗透于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外化为校风、学风及师生心理状态及群体精神风貌,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及价值核心。大学之大,不在于建筑,而在于精神。儒家重要教育论著《大学》开篇即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论述。爱因斯坦也曾这样描述大学的使命:“一个年轻人在离开大学的时候,应该是有自我辨别力和自我学习力的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一只受过专业训练的狗。”这些都强调的是精神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的确,大学的魅力就在于其特有的传统和精神。这种精神长期以来沉淀为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熏陶,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而深远的。因此,精神文化建设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

2 中医药院校精神文化建设重在弘扬中医文化,培养中医人文精神[BT)]

任何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其文化特质。中医药院校最与众不同之处是“中医药”三个字所赋予的厚重的历史积淀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医文化是中医学的根基和灵魂,它浓缩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与思维方式。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来说,中医药文化丰富的内涵使其不仅成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而且更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是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与核心。因此,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重在弘扬中医文化,尤其是在精神文化建设上,要彰显中医文化特质,散发独特的中医药的精神与气质,培养中医药优秀人才,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

此外,中医药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中医药是文化型的科技,又是科技型的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而优秀的人文修养健全完善的人格是人全面发展的底蕴,更是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基础。而中医学具有的以“科技―人文”双重内涵为核心的完备的理论形态作为其整个学科支撑点的特点也使得弘扬中医人文精神一直以来成为中医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把人的身体、心理、行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在重视人的生物性与自然因素的同时,也重视从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去研究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极其规律,并运用它们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与此同时,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也使得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巧合的是,中医人文文化对医学模式的认识是“天人合一,形神合一”,这种人与自然的统一,形(身)与神(心)的统一,可以说具有现代医学模式的雏形[3]。

总而言之,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重在弘扬中医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更应以此为核心。

3 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内涵

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当前“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前提下,中医药院校除了培养学生具备现代文明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外,还应结合中医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从弘扬中医文化及中医人文精神出发,注重挖掘丰富的中医文化内涵资源,作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基本依据,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以此创设一种继承和创新结合的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真正达到培养中医药薪火传承人的目的。笔者认为,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内涵与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紧密相关,具体来说是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的集中反映。

3.1 “和”的精神 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整体和谐观。这种理念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有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变化的复杂联系。人从生到死的自然过程中,生存的条件就是和谐。因此,在考察人的生理、病理、病机及其防治疾病时不能脱离天、地、人相互关系的大环境。这种整体思维的方式体现了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也正因为如此,中医文化历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提倡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在人体自身的关系上提倡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在治疗方法上提倡调和致中的治疗观,而在医患关系上则提倡医患信合、同道谦和的伦理观。“和”作为中医文化的根本原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正好相契合,是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内涵和时代特征。

3.2 “仁”的精神 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是中医文化最突出的人文特质,而“仁”则是对中医医德最贴切的概括。每一部中医典籍无不是对“医乃仁术”的解读[4]。如孙思邈《备急千金方・大医精诚》提出了医德标准与具体内容:慈悲为怀,急病人之所急;思想纯正,不贪图钱财;严肃认真,不随意调笑;谦虚为上,不炫耀功名;以己度人,形儒家忠恕之道[5]。中医名师大家也将医学定位为“仁术”,赋予医学以仁慈至善的精神内涵。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医之为道,若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由此可见,医学的宗旨与本质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仁”和“术”。“仁”是“术”的前提,“术”是“仁”的体现。中医经典中蕴藏的仁爱之情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正是中医文化的特质,也是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一大内涵。把“仁”的思想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不仅能使中医药院校的学生立足于“医乃仁术”的医德根本,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热心投入为家人、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的践行中,努力在立德、立言、立功上做出成就,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做一名“仁医”的意义了。

3.3 “精”的精神 前文谈到,中医学本身是一门“科技―人文”双重性质的学科,这就决定了科学精神也是中医文化不可忽略的价值核心。仁慈之心固然重要,但高超精湛的医术也是治病救人的关键。具体来说,它要求习医者精勤治学,精研医道,追求精湛的医术。孙思邈指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6]。”学医者必须不断学习,精益求精。对于中医药院校的精神文化建设而言,这不仅指专业上的精,它实际上是做人为医的一种态度,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贯彻“精”的精神,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而有价值的影响。

3.4 “诚”的精神 “诚”体现了中医人格修养的至高境界,要求医者要诚心救人,即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只有怀着感同身受的心,才能引发“大慈恻隐之心”[7],能抛开贵贱、美丑,心中时刻关切病人的疾苦,这就是为医者的最高修德。在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诚”一直作为一种大修为和大精神,成为不可忽视的精神文化内涵,且它对学生素质提高,人格塑造和道德熏陶方面的意义也远超其初衷了。

4 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途径

4.1 以制度文化为导向和保障 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制度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经验证明,要使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仅靠道德引导和约束是不够的,只有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解决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因之,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须以制度文化为导向和保障。要确立科学与人文相契合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此外,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优化,在强化专业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

4.2 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和依托 中医药院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在校园总体规划、校园景观、建筑风格上,要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把中医药文化渗透于校园环境建设中,凸显中医文化内涵及人文精神,为师生营造良好的中医文化氛围。正所谓一砖一瓦彰显大学气质,一草一木尽表师生情怀。让学生在古朴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传统中医文化的精神内涵有更深的感受和体会。要进一步做好校训、校歌的征集凝练和宣传教育工作,使之最终成为体现学校历史和特色,弘扬中医文化并集中体现师生思想情感及价值体认的群体文化,丰富中医文化的现代内涵。此外,在传播手段和媒介上,加强互联网络建设,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手段传承优秀的中医文化,开展深层次的中医药文化交流,充分发挥校园社团、报纸、杂志、板报、橱窗等文化载体在传播中医药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4.3 以行为文化为成果表现 《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一书中曾提到:“大学本科教育是否成功与校园生活的质量有关系,它与学生在校园内度过的光阴和参加的活动质量有直接关系[8]。”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成果如何,直接表现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的主要阵地和重要途径。学校应秉承中医人文精神,大力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质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文化人,通过中医药学术精品活动、社团文化活动,系列人文讲座,传统文化节日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引领健康的学术和学习风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使学生的“仁、和、精、诚”的修养得以展现并得到检验。

5 小结

党的十指出,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就高等中医院校而言,文化是精髓是灵魂,是激发中医院校活力的重要源泉。“大学精神”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中医药院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建设具有浓郁的中医药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使中医药院校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自然博物馆,培养出具备仁、和、精、诚等大学精神品质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院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使命及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隽.高等中医药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医教育,2011,3:30.

[2]徐超伍.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12:43.

[3]李顺民.加强中医文化建设,弘扬中医人文精神[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

[4]张玲丽.论挖掘中医文化内涵,构建中医院校人文精神的要素[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6):160.

[5]黄海波.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例3

医院文化是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医院全体职工所共同遵循的目标和行为规范及思维方式有机结合的总称,医院文化是医院的底蕴和灵魂,是一种价值观,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事实上是一种人化的产物和结果。就文化本质而言,医院文化同样具有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等基本属性,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文化内涵具有根本性、整体性和阶段性的三个特征。

1 医院文化具有根本性

文化代表着基本的价值观念,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在医院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只有那些具有服膺万众的医院文化的医院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凸显出医院文化具有根本性。

随着WTO的加入,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全球化和信息化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医疗市场的竞争正面临着全面的开放式的高强度竞争,而医院间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

优秀的医院文化是比设备、资产更重要的医院财富,是医院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医院文化决定了医院与病人、医院与社会、医院与环境、医院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调。医院文化的根本性表达在医院内部形成的基本价值观上,而这基本价值观的确立应具有独创性和不可模仿性。正如老子所言“万物生于有,又生于无”。因为,只有独特的医院文化才是最不容易被克隆,最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超越的。

2 医院文化具有层次性

作为医院无形资产的医院文化必须通过有形载体来表达和实现。杨曾宪等国内大多数学者根据文化的不同性质,将医院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因此,医院文化具有层次性。医院文化建设应在三个不同、依次递进又相互重叠的层次上展开。

2.1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医院文化中最为表浅的第一个层次,物质文化是医院文化最直观的载体,是医院文化的表象,如医院的院徽、院容院貌、院歌等能在外部直接表达的医院特征,是医院外在形象。

医院环境和建筑是医院物质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较好地体现出医院文化特征。如协和医院的琉璃瓦建筑结构所透出的那份凝重与协和医院一向稳重严谨的风格十分吻合,体现出了协和医院文化的积淀和历史的绵长。良好的医院表象文化可以起到展示医院个性、熏陶和培育职工精神文化的作用。

2.2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医院文化的第二个层次,制度文化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制度文化是医院精神文化的体现和外化。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医疗活动的流程程序、各种操作规范、医院管理和运作制度等均是医院制度文化。医院员工的核心价值观要通过制度文化来表述,通过制度文化来培养,医院运作的高效、有序与成功的医院制度文化建设有着紧密的关系。

2.3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医院文化的第三个层次,也是医院文化的最高层次,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最高境界。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两个有形文化的升华。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形成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和医院精神。核心价值观以员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是医院主导思想。在多元化日趋明显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凝炼医院精神,培育共同价值观对医院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培育员工的服务意识、品牌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就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医院精神文化是不能直接触摸到的,但可以在每时每刻、在每件事、每个角落中和每个职工身上感受和体验到。

医院文化的层次性对实施医院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医院文化的层次性决定了医院文化建设的阶段性。表象文化作为一个低层次文化较容易达到,但是制度文化是需要长期和艰苦的坚持和不断地完善来实现的,而高层的医院精神文化则是长期传统的传承和经久的文化积淀的结果。通常来讲,医院文化需要分阶段实施,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任何事物都是互相作用和相互依存的,三个层次和三个阶段事实上是不能绝然分开的,是互为交叉、互为重叠和相互支撑和影响的。因此,医院文化建设中必须统筹兼顾,既分步实施,又主题明确,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统一,使精神文化最终成为医院的灵魂。

3 医院文化具有整体性

医院文化是通过医院员工这个载体来发挥作用的,而绝大多数的医疗服务活动是一个整体的团队活动。因此,医院文化具有整体性。医院文化的整体性是由三个方面所决定的。

医院文化的整体性由文化的载体特征所决定。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有形的特定载体来传承和实施,医院文化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融合在医疗活动和医院管理的每个细节中,医院经营管理要受到医院文化的指导和制约,医院文化也必须服从和服务医院的经营管理,否则,皮之不存,毛之所存焉?

医院文化的整体性由文化的导向作用所决定。文化代表着基本的价值观,医院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在医院员工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为医院发展铺垫思想基础。文化对人们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导向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通过文化的训导和教化,使医院员工形成和固化医院核心价值观,培养和引导全体员工达成清楚和明了的共同价值观为核心,形成共同的目标追求、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增强医院内部凝聚力和使员工认知共同的行为规范。

医院文化的整体性由文化的流行特征所决定。从众心理是人类的一个心理活动的本能。文化的流行特征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表象文化和制度文化更趋流行性。医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最为紧密的学科,只有医院文化与环境、社会和主流文化实现了融合,医院文化才会有生机和活力。所以,医院文化建设中必须整体考量社会、环境和文化多元性等要素。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创建成熟的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医院文化已是医院成长进步、永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建设先进的医院文化中,必须认真考虑医院文化的根本性、层次性和整体性,以医院文化内涵的深度理解来培育具有鲜明特色和经久不衰的医院文化。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二),1987,824.

[2] 吕进.巅峰管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251.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例4

医疗市场改革以来,各种形式的医疗机构纷纷进入我国各地区、各领域的医疗市场,导致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程度进一步提高。中医医院作为承载传统和现代中医医术和文化的机构,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仍有待研究。同时,中医医院文化的建设对于中医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试图探索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对策与举措,为中医医院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思路。

一、中医医院文化的内涵

(一)中医医院文化的基本概念

虽然学界对于中医医院文化有大致统一的界定与阐释,但是不同的学者、不同的学派以及不同的阐释角度对于中医医院文化的概括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在充分认识和掌握中医医院文化基本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分析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对策与举措。

本文沿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的“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将其作为中医医院文化的基本概念。具体而言,以人为本、医乃仁术为文化建设的精髓,天人合一、调和致中为核心准则,大医精诚为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中医医院文化的内涵阐释

根据中医医院文化的基本概念,需要对其内涵作进一步阐释。由于中医医院文化一方面继承了传统中医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也保留了与时代相适应的特色,因此需要从综合视角阐释其基本内涵。

中医医院文化的5个基本理念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人为本,医乃仁术。由于中医文化历史悠久,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传统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将“仁”作为其文化的重要基石。此外,中医医院文化同样结合了现展的基本思路,即以人为本,体现其文化内涵的传承性与时代性。

第二类,天人合一,调和致中。我国古代无论是儒家还是道教等思想流派都将“和”的精髓作为重要思想和处事价值,调和致中是指医术需要使患者达到一种阴平阳秘的状态,也就是说无论是药物还是其他辅助医术其根本目的为患者身体状态的平衡。

第三类,大医精诚。大医精诚要求医者不仅在医术上要有所成就更要求其在职业素养和品德方面严于律己,让医者追求一种人生境界。

二、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一) 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包括中医医院在内的我国医疗机构得到快速发展,体现在中医医院数量、床位数以及服务能力等方面。截至2010年,我国中医医院的数量为1980年的4.8倍,床位为9.6倍,从业人员达到1975年的3倍。政府和社会在促进中医医院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将中医医院文化纳入目标体系中,以达到中医医院文化内涵的要求。

作为中医医院的主要管理和服务机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年来通过颁布各种政策文件确定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方向,规范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甚至将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成果纳入医院考评体系,以提高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二)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不足

虽然我国中医医院文化建设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有长足进步,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现阶段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不足。本文将其归纳为三点:

第一,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基础薄弱,文化传承能力不足。由于我国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历史不长,社会各界对于其文化建设的研究不够,中医医院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并未充分继承中医医院文化的内涵与传统,导致文化建设与传承传统中医医院文化脱节,缺乏足够的历史和文化支撑。具体而言,以人为本的中医医院文化核心内容在文化建设初期并没有得到足够地重视,现阶段也并未将以人为本完全纳入文化建设体系。其次,天人合一、辩证施治等传统中医医院文化精神同样没有得到重视,现代中医医院更加偏向西医的医疗文化精神,不够重视经典中医文化精神必将导致文化传承能力不足。

第二,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特色不足,文化品牌意识不强。由于大部分中医医院并未继承传统中医医院文化精髓导致文化底蕴不足,加之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中医医院又没有根据不同建设主体的特点实施有差别的文化建设方案,导致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特色不足,很难在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中脱颖而出。其次,除了缺乏特色以外,中医医院的文化品牌意识同样不强,这与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社会经济环境分不开,但是缺乏独有品牌的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必然缺乏继续创新的动力。

第三,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制度性安排不足,缺乏宏观规划。由于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缺乏相应的经验,同时很难模仿西医文化建设的过程,因此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在基础薄弱、特色不足的困境下难以提出有效的制度性安排。其次,各中医医院文化建设主体也没有形成良好合作,中医医院管理层、执行方、病人以及外部传播媒体都没有形成宏观规划,缺乏统一协调的文化建设路径,体现在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体系、成果等方面。

三、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对策

本文在对中医医院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阐释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现状与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以人为本,塑造中医医院精神、突出特色,打造中医医院品牌以及协调互动,建设中医医院文化的对策。

(一) 以人为本,塑造中医医院精神

首先,以人为本为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思想基石,是塑造中医医院精神的根本所在。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中医医院的文化建设不能脱离传统思想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相反需要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将其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又由于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基础薄弱,文化传承能力不足。因此,中医医院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两点。

第一,在对待病人时需要以人为本。病人作为中医医院的服务对象,其生理上遭受病痛的折磨,经济上需要负担治疗费用,心理上更需要承担相应的压力,因此中医医院更需要将病人作为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首要目标。中医医院需要在医疗制度、诊断程序、费用结算等方面充分考虑病人的意见和建议,并采纳其合理部分作为中医医院的一般性规章制度,从服务质量和效率两个方面对以人为本思想进行把关。

第二,在管理医护人员时需要以人为本。服务病人需要以人为本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服务效率的提升同样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工作,因此在管理医护人员时同样需要以人为本。具体而言,中医医院可以通过人事聘用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医护人员培训制度、医护人员福利待遇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从中医医院各员工的实际出发,提升其服务意愿、服务态度以及服务能力,从而实现以人为本,塑造中医医院精神的目的。

(二)突出特色,打造中医医院品牌

突出特色为中医医院打造品牌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其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可或缺的途径。从现代经营的角度来看,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不能与其他医疗结构的内容完全一致或者相似,否则若中医医院丢失了其品牌特色,在市场环境下无疑是无法竞争过其他医疗机构的。因此,中医医院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把握两点:第一,挖掘传统中医医院文化的精髓,并将其与现代医疗精神相结合,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文化需要;第二,中医医院在推陈出新的基础上更要注重自身特色的挖掘,根据不同的中医医院文化特点制定不同的文化发展战略,在既定文化发展目标的框架下走出自己的路子,从而实现突出特色,打造中医医院品牌。

(三)协调互动,建设中医医院文化

根据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前两个对策可知,中医医院文化的建设不是简单的单方主体行为,而是多方主体参与下的结果,这样才能够解决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制度性安排不足,缺乏宏观规划的问题。具体而言,中医医院文化的建设至少包括中医医院管理层、中医医院践行者、中医医院的病人以及外部传播媒体。因此在建设中医医院文化的过程中,协调互动是处理好多方主体行为的关键准则。因此,中医医院在制定和实施协调互动原则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各方的既定目标,尽量减少各文化建设参与主体既定目标不一致的情况,协调各方利益,使中医医院管理层、执行方、病人以及外部传播媒体统一于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之下。其次,在协调各方利益的同时,制定相应的协调互动机制并且灵活实施是保证协调互动功能发挥作用的条件,并且考虑各主体的差异化行为是协调互动的另一个要求,从而才能很好地建设中医医院文化。

四、结束语

中医医院文化的建设对于中医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界定中医医院文化的基本概念、分析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现状与不足,探索相应的文化建设对策可以为中医医院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思路。中医医院应通过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并突出特色优势,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发展自身文化。

参考文献

[1] 侯会周.试论中医医院文化的特点和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0).

[2] 陈继英.中医医院文化建设价值观的培育[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例5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医学生作为思想政治与德育教育的主要对象和未来的医学从业人员,医学院校在加强信仰信念教育的同时,要结合行业实际进一步加强医学生医学职业精神培养,努力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和医学职业道德水平。

一、医学职业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现实意义

职业精神是指具有相应职业特征的道德境界和人生信念,是建立在爱国主义与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崇高政治理想基础之上的,其核心是人格和人性的真善美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而医学职业精神是指在医学领域医务人员应确立的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想和信仰,即在医疗实践整个过程中、在任何情况下,医务人员要始终坚持的医学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

《医师宣言》及我国医学家从思想道德、社会、伦理、人性和人文关怀等方面都对医学职业精神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高度概括,即 “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病人”。医德高尚与医术精湛的有机结合是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内核,两者不可分割,而服务病人则是终极目标。医德高尚是基础,高尚的道德不能等同或替代精湛的医术,但高尚的道德是精研医术的动力和基础。这与现阶段我国开展的以患者为中心,崇尚医德,对医学技术精益求精,关爱生命,淡泊名利,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进取,对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是当代医务人员、医学生马列主义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科学观的高度统一。

二、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教育要把握规律要求

医学职业精神培养作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结合医学专业教育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认真研究其规律性,把它建立在理论探索和遵循规律的实践基础之上。

1.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要注重医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道德、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医学专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全过程。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要体现在基础课教学、医学专业课教学、实习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管理之中,专业课教师和人文课教师、学生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要相互配合,形成全员育人、共同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的育人系统。

2.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要注重培养医学生自我认知与主动实践能力的相结合。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包括认知和实践两个环节。“认知”是对医学职业精神的正确清晰认识,“实践”是对医学职业精神的主动践行。只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认知”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既是医学职业精神培养的基本途径,又是检验职业精神培养实际效果的标准。

3.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要注重教师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职业精神培养的终极目的是将职业精神内化为医学生的品质,物化为医学生的自觉行为,培育出医学生践行国家、社会和职业要求的自觉精神和人生态度。

三、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模式及途径

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教育既离不开传统的教育模式,又必须结合当前我国医学教育和医学行业实际在传统模式上进行创新,要探索实际效果显著的教育途径。课堂理论教学、校园文化、基地建设、社会实践“四位一体”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模式是对医学院校多年来教育实践过程不断探索的总结,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最重要和效果最显著的教育模式。

1.落实以“五个结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医学职业精神的培育教育是从课堂开始的。医学职业精神的理论和内涵要在课堂教学中讲解,著名医学家的高尚道德境界、医德高尚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事例要在课堂上传达,因此课堂教学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起点和基础环节。

2.大力开展以弘扬医学职业精神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医学职业精神的本质是医学文明和文化的传承,而医学院校校园文化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外部条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浓郁的春雨润物般的医学职业精神氛围陶冶学生的心灵,对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至关重要。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突出弘扬医学职业精神为核心,如果偏离了这个核心,校园文化就会流于“通俗大众化”,没有了医学职业精神所独具的特色精彩和灵气。

3.加强以榜样召感为主题的教育基地建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任何知识的学习、文明精神的传承,都是首先依靠实践。为进一步巩固和延伸课堂教学实效性,必须加强校园内外医学职业精神教学基地建设。医生、护理人员入行前必须在先辈们面前宣誓,为将来献身医学许下庄重的诺言,让毕业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医学职业精神的教育,将精神铭记心灵。

4.广泛开展与医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和引导医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就医学院校而言,社会实践能否在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让学生体会和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和必须胜任的社会角色的价值。我校多年来十分重视开展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常组织志愿者、社团成员到老人福利院、孤儿院、康复中心、农村、社区参加医疗科技知识咨询宣传、义诊、文艺表演等各种形式的“三下乡”活动。组织医学生开展“5・12”国际护士节传光授帽仪式、义务献血,为白血病患者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艾滋病防范知识等。这些活动锻炼了医学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例6

高等学校既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先进文化创新和传承的重要基地。现代大学的本质是在积淀和创造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就其历史原生态而言,中医药学是一门人文主导型的经验性学科。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应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尤其是中医药文化教育。

中医药学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科学性和伦理观,横跨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蕴藏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优秀的高级中医药人才须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中医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必须立足于中医药学的人文特质,突出中医药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和亮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同时,中医药文化中所蕴涵的中国古代天人文化、人文文化和大一统文化也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中医药的人文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是中医药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突破点。

一、中医药文化的提出与素质教育的关联

中医药文化的概念是在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上首次被确立的。会议将中医药文化的定义解释为:中医药内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外在行为规范、器物形象的总和[1]。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广义的说,中医药文化是指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创造的中医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狭义来说,是指中医药行业独有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人文习惯。

中医药学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蕴含着丰富的医学精神和伦理道德,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不同于西方医学,其工作对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属性[2]。

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来说,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涵在中医文化中大都有所反映,甚至成为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思辨原则和重要的治疗法则。所以,中医药文化从本质上讲,是构成中医学的母体,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同于其他任何文化的民族文化体系;从功能上讲,是传承中医药学的载体,承载了中医药学数千年的文明史、光辉史,更是世界人民的医学财富。

素质教育所关注的是一个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在中医药文化之中讲究“辨证论治”,学生素质教育讲求的是“因材施教”“天人合一”的中医药文化的观点,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整体素质时也是十分注重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如此看来,中医药文化中的许多观点与素质教育对学生培养的观点有不谋而合之处。学生在中医药文化的感染下能够更充分的将素质教育的目的内化,并从更深层内涵之中将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营运到学生的“精气血脉”之中。结合素质教育强调的要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文化修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多面和过硬的能力、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们就能更好地继承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并以“启古纳今”的精神完善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中医药文化教育是中医药院校的基本职能

中医药院校的办学历史已半个世纪。时至今日,中医药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想日趋成熟。中医药院校在着力中医药现代化的同时,有必要对办学的理念进行反思。高等中医药教育应当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强化中医药文化教育。

(一)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学发生、发育和发展的思想母体和动力源泉。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库,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与人文的成功交融是中医药学的基本特质。在世界医学史上,许多文明古国都有过自己的传统医学。但是,历尽几千年的沧桑,目前硕果仅存,并且承传不绝的只有中医药学。中医药学之所

以能够生存和发展,是因为其有合理的存在价值,是因为其具有先进文化的合理内涵。中医药学是中国对人类知识宝库的最辉煌贡献之一。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蕴涵着许多原创性的宝藏。中医药学的价

值和生命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所看重。

(二)中医药教育要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

广义上讲,大学是典型的文化机构。大学教育承载着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务。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研究文化是现代大学全部活动的基础。高等中医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基地,进行中医药文化教育理应成为中医药院校的基本职能。传承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院校的基本职能,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院校的神圣使命,而创新中医药文化则是中医药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医药学要继承、创新,中医药院校要发展、强壮,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不容忽视。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就是市场。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人才培养在重视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更应注重中医药文化教育。

三、中医药文化教育与中医药人才培养关系探讨

(一) 中医药人才培养目前所面临的现状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今的中医药教育或多或少存在着中医药文化教育减少与削弱的问题。学校存在重视专业业务教育,轻视人文素质教育;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重视西医学习,轻视中医学习;乐于亲近西方时尚文化,久而疏远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由此可见,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重视中医药文化教育已是迫在眉睫。

(二)中医药文化教育与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实践

针对中医药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我校在中医药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从新生入学伊始,我院就制定了形式多样、内容详尽的入学教育计划。把加强中医药文化熏陶,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巩固专业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多层次-多领域地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利用参观广东中医药博物馆、药用植物园,观看《情铸医魂》等励志录像,邀请专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开展“叩开中医之门”系列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中医药文化教育,激发学生对中医专业的热爱,教育学生以继承发扬中医药学,丰富现代医学,弘扬和发展我国特色医学为己任。

(三)中医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1、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丰富高等中医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整个传统中医理论体系都是以中国文化的若干范畴为理论基础的,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没有现有中医药理论。或者说,中医中药的理论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纵观中医药学发展史,从中可以折射出中医药学在历朝历代中都在进行当时的“现代化”,所以,中医药学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是以哲学、文学、史学为基础,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当时的地理、数学、天文、军事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营养。新时期的文化发展要求传统文化进校园、弘扬民族文化,而中医药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文化知识和人文底蕴,其思维模式还具有一定的临床实际意义。在医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国的传统医药文化,一方面有利于培养新时期融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于一体的综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不仅是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中国文化地位和价值,而且也是在促进医学学科更快更好地发展[3]。

2、树立大医精诚风范,培养中医药人才高尚职业道德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历代医学家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不仅编写诸多医学书籍传承中医药知识,还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医德医风。以孙思邈“大医精诚”为核心的中医药人文精神与行医理念是中医诊疗服务的基本准则,也是当今医疗服务者所应遵守的基本准则。“苍生大医”的最高境界是“无欲无求”,“恻隐之心”是医师的灵魂,“至亲之想”是行为准则。作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对待患者应当具有爱心、耐心、诚心、慈悲同情之心,感同身受;应一心一意地救治患者,没有其他私心杂念;对待所有的患者应该像是对待自己的“至亲”一样,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应当不畏艰辛,不图名利,不避风险,要有尽善尽美和至真至爱的情怀,亦是当今行医者应具有的风范。

“医者,仁术也”,医学科学是一门复杂的生命学科,医生不仅需要有过硬的医学基础知识和精湛的临床诊疗技术,更要具备“仁爱”的人文思想,只有精诚仁爱才能成为大医,才符合21世纪“生物-心理-社会”的人性化的医学模式。现代医疗工作者应当是“仁”与“术”的结合,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中医药学有关医学仁爱思想理论,对于在新时期培养具有医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体系的综合医学人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长远的现实意义[3]。

(四)中医药文化教育与中医药人才培养结合的途径与方式

中医院校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应是多层次,多途径的。在学校层面,要在办学理念、办学方针、指导思想上突出中医药特色。要努力营造中医药校园文化氛围,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医药文化熏陶。在教师层面,中医院校教师的表率作用可以说非同寻常地重要。教师对中医药文化的看法、观点,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态度。要对教师进行中医药文化的先进性教育,要强化教师对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认识,师的思想。来自非中医院校的教师要自觉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学习,了解中医药文化。在学生层面,要在教育的形式、手段和方法上,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渠道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

中医药文化教育可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模式。在课程体系中,应创造性构建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人文教学模块。如中国语言文学、中国传统哲学、中西医学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等。开展第二课堂(课外)教育,开设古诗鉴赏、易经讲座,组织书法、戏曲、中国画和武术社团,举办传统文化艺术节等。

中医中药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在办学理念、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基于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定会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信念的大学生,形成综合素质,塑造复合型人才起到极大地推进作用。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要大力强调中医药文化教育,只有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激发学生对中医药学的赤诚之爱,才能促进中医药学的光大发扬,才能完成创建中国特色新医药学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例7

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医疗卫生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在弘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持制度创新与观念更新相结合,以“群众满意”为追求,以促进发展为宗旨,以诚信友爱为基石,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丰富管理内涵的医院文化,不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育优良的医院精神,树立严谨的医疗行风,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塑造良好医院形象,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强有力的精神文化动力。

二、总体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医院文化建设总体目标: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我院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医院发展实际、反映医院精神的文化体系。通过医院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强凝聚力,提高竞争力,实现医院文化与医院发展的和谐统一,医院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

(二)医院文化建设基本内容:医院文化是一个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医院精神和管理理念为核心,凝聚、激励医院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医院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医院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总结、提炼和培育鲜明的医院核心价值观和医院精神;结合医院发展战略,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提炼各具特色、充满生机而又符合医院实际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医院制度,寓文化建设于制度之中,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管理效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信誉度,树立医院良好的形象;营造良好的医院视觉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医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作用和推动力;构建协调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医院文化建设水平。

三、组织领导

医院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Xx同志任组长,Xx同志任副组长,Xx、Xx、Xx、Xx同志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实施步骤

医院文化建设从2010年开始实施,历时五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2010年为医院文化推进阶段,是医院文化建设的起步和推进年,全面实施阶段。

1、突出“一个核心”。开展医院精神大讨论和价值理念征集活动,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炼医院核心价值观,确定医院的使命、愿景和发展战略,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科学合理、便于操作、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的医院文化建设规划。

2、抓住“三个重点”。创新医院管理制度,优化医院内部环境,编制行为规范、制定文化手册。重点在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3、做到“三个统一”。总结我院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挖掘医院文化底蕴,统一和规范以医院精神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以医院环境建设为核心的医院内涵、以员工形象为核心的行为举止工程。

4、形成“一个体系”。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建立文化实施机构,引进先进医院文化,整合医院文化资源,制定文化建设规划,举办文化活动,构建时代特色浓、个性特色强、符合医院实际、适应现代医院制度要求的特色文化体系。

5、实现“一个目标”。采取学习培训、媒体传播等多种宣传方式,持续不断对员工进行教育熏陶,形成强势医院文化,提升医院竞争优势,塑造良好医院形象,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二)2011年至2013年为医院文化发展阶段,是医院文化建设的巩固提高阶段。

1、围绕“一个目标”。通过建立医院文化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包括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的教育体系以及制定严格的绩效评估办法;建立分工负责、关系协调的医院文化建设责任体系;建立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保障机制。

2、抓好“两个推进”。继续推进“三个重点”、“三个统一”。

3、做到“三个延伸”。加强医院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认真探索医院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操作方法和客观规律,搞好分类指导,推动医院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从感性文化向理性文化延伸、从无形文化向有形资源延伸、从管理文化向文化管理延伸。

4、实现“四个提升”。定期组织医院管理者和医院文化建设专职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医院文化建设的专业知识。积极总结和推广医院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用丰富鲜活的案例启发、引导医院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医院的执行力、竞争力、凝聚力和形象力。

(三)2014年为医院文化创新阶段,是医院文化建设发展创新年。

1、完善“三个规范”。按照系统、科学、实用的要求,将医院文化建设与医疗实践紧密结合,医院文化创新与深化医院改革紧密结合,创建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体系,进一步完善医院内涵、行为举止、理念的规范工作,全面优化医院形象。

2、抓住“三个重点”。坚持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核心理念,努力提供温馨、便捷、舒适、价格适宜的医疗服务,重点抓好医院管理文化、服务文化、安全文化。

3、做到“两个争创”。坚持把学习、改革、创新作为医院的核心理念,大力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创建学习型医院、学习型团队,大力开展争创“医德医风”标兵和技术能手活动。

4、实现“一个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注重社会效益摆在医院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切实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效益、员工利益、医院实力的协调发展。

五、基本要求

1、广泛宣传,统一认识。先进的医院文化是医院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医院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支部要切实加强医院文化核心理念学习和教育,努力提高员工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广泛宣传动员,使全体员工认知认同和接受医院精神、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员工参与医院文化建设的自觉性。新晨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例8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医疗卫生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在弘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持制度创新与观念更新相结合,以“群众满意”为追求,以促进发展为宗旨,以诚信友爱为基石,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丰富管理内涵的医院文化,不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育优良的医院精神,树立严谨的医疗行风,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塑造良好医院形象,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强有力的精神文化动力。

二、总体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医院文化建设总体目标: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我院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医院发展实际、反映医院精神的文化体系。通过医院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强凝聚力,提高竞争力,实现医院文化与医院发展的和谐统一,医院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

(二)医院文化建设基本内容:医院文化是一个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医院精神和管理理念为核心,凝聚、激励医院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医院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医院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总结、提炼和培育鲜明的医院核心价值观和医院精神;结合医院发展战略,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提炼各具特色、充满生机而又符合医院实际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医院制度,寓文化建设于制度之中,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管理效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信誉度,树立医院良好的形象;营造良好的医院视觉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医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作用和推动力;构建协调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医院文化建设水平。

三、组织领导

医院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同志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同志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实施步骤

医院文化建设从年开始实施,历时五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年为医院文化推进阶段,是医院文化建设的起步和推进年,全面实施阶段。

1、突出“一个核心”。开展医院精神大讨论和价值理念征集活动,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炼医院核心价值观,确定医院的使命、愿景和发展战略,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科学合理、便于操作、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的医院文化建设规划。

2、抓住“三个重点”。创新医院管理制度,优化医院内部环境,编制行为规范、制定文化手册。重点在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3、做到“三个统一”。总结我院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挖掘医院文化底蕴,统一和规范以医院精神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以医院环境建设为核心的医院内涵、以员工形象为核心的行为举止工程。

4、形成“一个体系”。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建立文化实施机构,引进先进医院文化,整合医院文化资源,制定文化建设规划,举办文化活动,构建时代特色浓、个性特色强、符合医院实际、适应现代医院制度要求的特色文化体系。

5、实现“一个目标”。采取学习培训、媒体传播等多种宣传方式,持续不断对员工进行管理制度、完善的教育体系以及制定严格的绩效评估办法;建立分工负责、关系协调的医院文化建设责任体系;建立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保障机制。

2、抓好“两个推进”。继续推进“三个重点”、“三个统一”。

3、做到“三个延伸”。加强医院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认真探索医院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操作方法和客观规律,搞好分类指导,推动医院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从感性文化向理性文化延伸、从无形文化向有形资源延伸、从管理文化向文化管理延伸。

4、实现“四个提升”。定期组织医院管理者和医院文化建设专职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医院文化建设的专业知识。积极总结和推广医院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用丰富鲜活的案例启发、引导医院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医院的执行力、竞争力、凝聚力和形象力。

(三)年为医院文化创新阶段,是医院文化建设发展创新年。

1、完善“三个规范”。按照系统、科学、实用的要求,将医院文化建设与医疗实践紧密结合,医院文化创新与深化医院改革紧密结合,创建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体系,进一步完善医院内涵、行为举止、理念的规范工作,全面优化医院形象。

2、抓住“三个重点”。坚持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核心理念,努力提供温馨、便捷、舒适、价格适宜的医疗服务,重点抓好医院管理文化、服务文化、安全文化。

3、做到“两个争创”。坚持把学习、改革、创新作为医院的核心理念,大力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创建学习型医院、学习型团队,大力开展争创“医德医风”标兵和技术能手活动。

4、实现“一个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注重社会效益摆在医院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切实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效益、员工利益、医院实力的协调发展。

五、基本要求

1、广泛宣传,统一认识。先进的医院文化是医院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医院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支部要切实加强医院文化核心理念学习和教育,努力提高员工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广泛宣传动员,使全体员工认知认同和接受医院精神、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员工参与医院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例9

新一轮医改政策的全面实施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机遇,也迎来了新的影响和挑战。医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持续不断的发展,离不开医院高端的人才和精湛的技术以及优美的环境和先进设备,医院竞争靠的就是实力。医院竞争的核心实力包括了医院的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医疗环境、制度规范、文化理念等,其中具有一个医院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人文环境等又称为医院文化。医院文化是软实力,更是硬实力,对现代医院加强人性化管理和全方位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医院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医院文化是医院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传统,是医院独有的组织结构模式、管理理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是全体职工对医院的关爱程度、依赖程度及职工本身具有的责任感、荣誉感等。它不仅是医院整体形象的外在表现,更是医院综合竞争能力、基础管理底蕴和人员向心力的表现。

医院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等不同形式。医院文化是以医院建设和发展为目标,从本质上体现着医护人员的价值取向,医院文化建设的提升,可以激励医护人员健康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医护人员的动机和愿望,使其产生内在动力,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医院的建设中来。同时将医院的经营理念、服务宗旨、价值取向等向社会传递,把医护人员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素质向社会展示,树立医院的正面形象,树起广大群众对医院的新认识和新看法。

二、医院文化内涵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多元文化纷争呈现的当今社会,医院文化建设对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影响越来越明显,但由于长期以来医院管理者对医院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医院文化建设远远不能满足新一轮医院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十分突出:

(一)医院文化建设整体认识的不足

很多医院管理者并没有真正了解医院文化的内涵,也不能全面地认识到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更难以明确理解医院文化的性质和作用,往往把医院文化建设理解为组织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运动会等文体活动。一些医院管理者甚至认为医院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医德医风建设的另一种表述,是政工人员的工作范畴等。没有真正理解医院文化是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医院特色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的根本特性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人”。

(二)医院文化建设独特品牌的欠缺

现代医院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医院文化的竞争,谁掌握了先进的医院文化,谁就能够掌握医院的发展的主动权。任何一家医院存在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规模性和竞争性,医院文化建设也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但真正根据自己医院的特点和要求来进行医院文化系统建设的医院为数并不多。大多医院文化建设主要采取的办法是“拿来主义”,彼此借鉴,互相模仿,导致每家医院的文化表述都似曾相识,缺少特色,基本上都停留在为文化而文化的层面,没有将医院文化建设与医院战略、医院管理、医院服务、医院品牌等方面深入结合,没有在医院的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管理思想、优质服务品牌的基础上,构建起系统、先进、富有特色的医院文化体系,用系统先进的医院文化为统领和指导,进一步推动医院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着力实施服务文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和谐文化、廉洁文化、品牌战略。目前不少医院虽在建设医院文化,但无非是在设计院徽、谱写院歌、归纳医院精神和开展各种活动等。大多数医院在重视建筑外型、病房装饰、医院色调、医护人员着装等方面下功夫,用现代医院文化建设的标准来衡量,已经远远不够。缺乏创意,无法体现独具个性特征的文化氛围,缺乏“品牌”意识,无法改变院缺名医、科无特色等,是医院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不足。

(三)医院文化建设物质基础的薄弱

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是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反过来指导物质文明。但不少医院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过分侧重精神层面的建设,忽视了其基础的支撑,如果,医务人员连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都不能够满足,就去谈“以人为本”“微笑服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医院文化建设的诸层并不是相互独立、静止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只有首先保证了基础建设,精神层建设才有意义,才能形成真正的、有作用的价值观体系。

(四)医院文化建设价值观念的偏离

医院实行人道主义治病救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公益性质,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医务人员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国家财政对医院补偿机制的不完善,医院为了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营,过于注重经济利益。很多医院在制定文化建设策略时,往往以经济利益为原则,过多讲究“竞争和创收”,在这个价值观的指导下,医院文化建设偏离了传统的、符合社会主义性质的路线,使公益与效益的位置关系颠倒。

三、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导下的医院文化内涵建设

面对医院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新的医改工作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推进医院的体制创新和文化创新。新时期医院文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医院文化创新的根本价值取向, 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医院文化创新的价值目标,使医院文化的创新更贴近医院建设发展的实际和需要, 更增强医院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更好地为医院的改革与发展服务。

医院的文化建设是国家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医院特定的文化氛围、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的统一体,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党的十提出的“三个倡导”,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三个倡导的内容和内涵,正是我们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价值观的要求和体现,对我们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极为重要,不断为我们医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并对我们医务人员加强自身行为的修养和锻炼,带来了动力。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思想和精神融进来并使其贯穿于医院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并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放在第一位,这对医院加强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现实的指导作用。

首先,医院文化建设的本质和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医院建设和发展不断地积累和沉淀,从而形成医院每一个员工都能接受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十报告的“三个倡导”正是在应对国际风云突变的大形势和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是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提出的。新的形势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思想,不断形成精神共识。武装自己,增强自身的精神力量。

其次,医院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用医院文化来引领我们的工作,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凝聚人心,形成共识,真正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这个强大的队伍当中来。面对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倡导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已是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摆正医护人员心态,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迫切需要。

第三,只有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让医护人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步地达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效果,才能使全体员工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应做的贡献。这样,医护人员才会关注这个社会,关注自己的医院,关注身边的人,医院文化建设才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第四,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就要不断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护人员只有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并以其指导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才能树立“以德为尚、以人为本、以学为先、以干为重、以清为贵”的思想,明白“做人、做事、做医生”之间的关系,才会怀着“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看病”心态去工作,才会真正成为一名群众和社会公认的好医生。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丰富医院文

化建设的内涵,提升医院文化建设的品位,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可以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推动医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强,既能切实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与服务品牌,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推动医疗事业科学发展,又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使核心价值观在医护人员的医疗活动中得到更好地体现和发扬,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例10

一、指导思想

在弘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现代医院文化管理成果,坚持制度创新与观念更新相结合,以“群众满意”为追求,以促进发展为宗旨,以诚信友爱为基石,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丰富管理内涵和具有传院特色的医院文化,培育、深化、拓展“尊重、理解、宽容、和谐,务实、诚信、奉献、创新”的医院精神,为构建和谐传院、和谐医患关系,塑造良好医院形象,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文化动力。

二、基本内容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医院精神和管理理念为核心,凝聚、激励医院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医院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提炼、培育和总结鲜明的医院核心价值观和医院精神,结合医院发展战略,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提炼各具特色、充满生机而又符合医院实际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医院制度,寓文化建设于制度之中,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管理效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打造医院品牌,提升医院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医院良好的品牌形象;营造良好的医院视觉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医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作用和推动力;按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要求,构建协调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医院文化建设水平。

三、组织领导

1、成立医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成员:。

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医院文化建设研讨会。

2、部门分工:

院办公室负责医院文化建设的统一组织协调,确保医院文化建设的有序开展。

组织人事科和各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激活人力资源,积极为职工个人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关心职工、爱护职工,促进浓厚文化氛围的形成。

工会要利用已有的设施和文体团队,通过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提高员工对医院精神的认同感,提高职工的技能、文化素质。

共青团要通过与团员青年交朋友,引导他们把个人发展融会到医院发展之中,为实现医院与个人共同发展而努力。

医务科、护理部等业务部门要通过强化质量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工作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成长机会,不断推动医院医疗技术创新,帮助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充实医院文化建设内涵。

总务科要做好保障工作,在院容院貌等形象建设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提升医院品位。

四、实施步骤

医院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和长期性工程,从开始实施,按由表及里、综合兼顾的原则,历时五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为医院文化建设启动阶段,重点突出形象层建设

外显文化是展示外部的各种有形物体和行为,一般包括环境、行为等方面,即行为文化、形象文化、环境文化等。

是医院文化建设启动年和卫生形象建设年,医院将在全院职工中开展包括形象文化内容的医院文化知识的学习、普及活动,通过培训学习,使职工认识并认同医院文化,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激发职工的创造潜能,增强职工的忠诚度,形成医院的凝聚力,促进个人与医院的共同发展。培训方法可采用:自我学习、专题讲座、讨论交流,会议传达、层层演讲、文化研讨会等。同时组织开展医院形象识别系统设计以及医院形象文化传播的策划设计。

(二)20__-20__年为医院文化建设推进阶段,重点突出行为制度层建设

医院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载体,也是医院正常医疗业务管理工作的保障体系。我院历经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各项行为规范已经基本齐备,但其在围绕医院的基本精神理念、发展目标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存在 着不相适应的问题。以此入手,对行为规范的体系化进行整合,围绕医院文化基本精神和理念对行为规范体系改良补充修缮。

总之,行为规范体系要随着医院精神文化的创新和时代特色的变化等多方面因素而不断充实完善调整,并形成一套适应现状的完整、完善的体系。

(三)2013-2014年为医院文化建设深化阶段,重点突出精神层建设

通过医院文化建设的持续深入,不断提炼、凝结、升华医院核心价值观、医院精神、医院使命、医院愿景、营销理念、患者理念、经营理念、人才理念等精神文化要求。

五、基本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科室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抓好医院文化建设,科室负责人要对医院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思考,出思想、出思路、出对策,确定本科室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提出正确的管理理念,并身体力行,率先示范,带领全体员工认真落实好医院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二)广泛宣传,统一认识。先进的医院文化是医院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更是医院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科室要切实加强医院文化核心理念学习和教育,努力提高员工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例1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186-02护士礼仪是指护士礼貌、仪表,是护患交往过程中的约定俗成,并为一定的医院交往环境和患者在医疗消费过程中所接受的一种医院文化和医德修养。礼貌是表示敬意的通称,是待人谦虚、恭敬的态度,是人们良好交往的初始情感体验。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姿容,包括人的服饰、仪容、姿态,可在人际交往中给他人留下第一印象。现代护士礼仪可以从护士的个体形象、礼貌、仪表、言谈、举止、姿势等各方面展现出来,并融入护理职业行为和服务工作之中,对护患关系的改善、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现代护士礼仪作为一种现代医院文化模式,是研究护理工作过程中护患交往艺术规范的学问,既可纵向传承,又可横向借鉴与融合。本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护士礼仪规范化、制度化、形象化是现代护理职业的一种职业象征[1]。1.护士礼貌用语是护患交往的基础

在护患交往中,护士礼貌待人,文明用语,既可体现护士良好的礼仪修养,又可彰显护士对患者的尊重、同情,并对建立融洽、和谐的护患关系起到一种引领作用。病人作为实实在在的社会人,罹患疾病期间,不仅需要精心的治疗和护理,而且需要理解、关心、体贴和尊重。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现代护士礼仪要求护理人员面对患者,迅速进入职业角色,坚持和蔼亲切、生动体贴的礼貌用语,融健康教育于一体,籍以创设双向交流场景,使患者身心得到慰藉和安抚,情感和心理享有满足感,进而主动或乐于护患交往、护患沟通,乃至护患关系自然进入一种良好、和谐的氛围。如当患者怀着不安的心情住进医院,病区的护士面带微笑地对他说:“您好!我是本病区的护士某某,如您有什么需要请告诉我,我会尽可能满足您的要求……”患者从护士话语中的“您好”、“请”等礼貌性用语中感到温馨、体贴、信任,可以有效地减轻和消除紧张情绪。再如“我给您整理一下床铺,请您到床旁椅上座一会可以吗”;“请您准备好,我要给您打针了,不要紧张,一般不疼”。这样的文明、礼貌用语,自然比过命令、强硬用语一百倍,患者没有不配合的道理,而且很舒适地接受治疗和护理,治疗、护理质量自然上升。

护士礼貌用语是护患交往的基础,无论在接诊、检查患者,还是在治疗、护理环节中,拥有和坚持礼貌用语,可以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便于营造双方的愉悦心理,使护患真诚交往,护患关系自然和谐无恙。2.实施现代护士礼仪,营造护患相互尊重氛围

首先,护士礼仪着装,凝聚天使的自信与骄傲,凝练其职业形象,可使患者充分审视护士人体美、体形美,从而产生对生命的美的感受,感染其美好的康复愿望,相形之下,也能更加完美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其次,护士作为职业女性,自然、清雅的淡妆是自尊自爱、热爱生活的直接体现,更是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可以激发理性患者的康复和端正人生的态度。再者,兼有礼貌言行、文明举止、专业美学资质,拥有信心、能力、可靠等职业三要素,可以综合体现现代护士礼仪,使其成为护理职业艺术,成为整体化、程序化护理的重要内涵。

将现代护士礼仪运用于整体化护理程序中,可以更好地展现护士尊重患者的工作和职业风采。一方面,可以体现对患者及其生命的尊重,使患者得到心理抚慰;另一方,增加患者的信任感,赢得患者的尊重。护患相互尊重是高质量护理工作的前提,不容抹杀。如:护士在接待入院患者时应起立相迎;护士在与病人交谈时,不可坐到病床上;护士在较窄的走廊中路遇病人,应停步侧身请病人先行;护士在非探视时间接待来探视的病人亲属时应起立,耐心说明病区制度,介绍病人病情,请病人家属留言,改日来探望;当病人出院时,值班护士、护士长应热情将病人送至病区门口,挥手道别。护士礼貌待人,可使患者在与护士的交往中,呈现快乐、期望、羡慕等心理感受,从而对身心康复起到积极作用。3.护士的优美体态对患者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