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电工基础知识教程

电工基础知识教程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22 10:09:32

电工基础知识教程

电工基础知识教程例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59-02

所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应用到教学中,形成统一的整体,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电工基础》课程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既要具备高度的电工基础知识,也要学会实际操作,以体现其实用性的特点。目前,传统的《电工基础》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必须予以优化和升级,提倡理实一体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迎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1 《电工基础》课程概述

《电工基础》是高职高专电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中涉及了电路、电阻、磁路等内容,是高中物理知识的升级版[1]。该教材的学习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其中理论知识很强,知识点过于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且该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导致该课程成为电工专业课程中的难点,成绩一直不理想。

2 《电工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教学方式过于落后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众科目都面临着改革的困境。《电工基础》课程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教师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受挫,对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产生厌烦感,且该课程的内容都具抽象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电工基础》课程面临的重要挑战。

2.2 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学生缺乏课堂实践机会,课堂的参与度不高,会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对电工知识的吸收,不能亲力亲为,对正弦交流电、三相交流以及非正弦交流电的区别及原理就不能深度领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不够说服力。由于《电工基础》课程的内容趋于理论性,学生在理解上存在难度,缺乏实践性,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低下,制约着未来学生的职业发展[2]。

2.3 教学条件相对落后

高职高专大都是民办院校,投入的资本相对较少,经常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这也导致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学设施短缺的现象。《电工基础》课程的开展需要足够的教学资源,而这些民办院校很难满足这一要求,缺乏实践基地,制约着知识的学习,也是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

2.4 教师能力存在问题

《电工基础》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具备理论知识,也要具备足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理论与实践集合在一个教师身上,有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整合。但是,目前《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是由两个教师负责,这样对知识点的整合就会存在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3.1 化抽象为具体操作

化抽象的理论知识为具体的实践操作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和特点[3]。电工基础理论内容的枯燥性很难被学生接受,化抽象的内容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将所学习的电工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加以验证,可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该课程中设计的内容很多,围绕着“电路”这个主题,通过对电路等的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掌握操作的流程和原理,进而上升为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的实现了对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顺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体现。在此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是学生日后步入社会的一笔宝贵的财富。高职高专院校以职业教学为主,而职业教学要体现其实用性,用加强学生的模拟实验和实践操作,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意义。

4 《电工基础》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4.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教学开展提供基础

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是必然选择,可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教学基础[4]。传统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部分是采用两个教师负责,对知识点的整合性和统一性不足,不能直接从知识型向技术型进行转化。针对这一现象,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互相转化方面进行优化和提升,对电路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都要建立联系,更利于教学的开展。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对学生实践性的认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电工实践机会,以增强对电工理论知识的诠释,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的重要条件。

4.2 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加大专业实践操作力度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具备电路实验室,可对其中涉及的电路实验进行演示性操作,让学生参与其中,从中体会生活的奥妙。教学实践基地不仅仅要满足实践操作,还要融入理论知识教学,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再划分理论教学区和实践教学区,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进而形成统一的整体,可更大程度上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基地的实验室中,应具备实训桌、空气开关、电源、插座、电流表、电压表、电流互感器等部件,为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开展创造实验条件[5]。例如,在学习三相电路时,对三相交流电路的概念进行学习,教师应带领着学生们一起对三相交流电路的原理以及特点进行实践性讲解,能让在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三相交流电路、变压器以及三角形连接等知识,通过实践操作,会对相关知识了解的更为透彻,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3 提倡小组合作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与合作能力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应提倡选用小组合作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实践方式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彼此的情感和集体荣誉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团结意识、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将学生平均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电工基础知识相当,小组成员呈现多元化和层次化,来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更具价值和意义[6]。例如,我们以低压配电电路的安装为例,每个小组一个集训桌,并提供所需的空气开关、电流互感器、导线、电源等构件,让学生们在安装低压配电电路时,对每个装置的构造、原理和功能都要予以了解,然后让每个小组进行电路连接,连接完毕后,教师检查小组的连接情况并让代表予以解释说明,其余的小组对该小组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

4.4 提倡任务驱动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教学的形式,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任务的实施,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只有学生自己进行自主探究,才能从中体会电路各元件、各种电流等的原理,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可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有别于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应积极发挥其引导作用,是对学生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考察,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小组讨论部分的关注,小组合作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我们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为教学实例,教师先向学生讲述正反转控制电路的操作要点和需注意的问题,然后将学生平均分成不同的小组,布置本节课的任务,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检查每个小组对正反转控制电路连接的成果,进行小组评价,教师再予以评价,并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从中评比出最为优秀的小组,并予以一定的奖励,对表现欠缺的小组予以鼓励,最终教学完成。

4.5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平台

为了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更好的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高职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利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校企合作还面临着瓶颈的问题,认为从高职院校中获取的利润相对较小,不会对其构成吸引力。企业应端正态度,不可拿利益来衡量教育事业,应形成高度的责任感,且高职院校的优质人才会直接留在企业中,为企业积累了丰富的人才资源,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与进步。通过让学生在企业实地进行实践操作,教师或企业的专业辅导人员予以辅导,能深度了解其理论知识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对书本内容的解读,可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多种问题进行总结,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基础,提高学生《电工基础》课程的专业水平,实现了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

5 结语

总之,将理实一体化应用于《电工基础》的课程教学中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观,既提高了学生的电工理论知识,也实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并通过实践操作对理论知识予以诠释,使其更具说服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使用,是教育的一大进步,改变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的现状,将重心倾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了课堂的高效性,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玉蓉.关于电工基础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2(6):195-196,194.

[2] 成凤敏.电工电子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224.

[3] 曾鹏,门延会,胡蓉.高职《电工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231-232.

电工基础知识教程例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262-02

一、前言

中职《电工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不仅肩负着为后续专业课服务的职责,更能为中职学生继续深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能逐步培养学生娴熟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所以如何开展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如何使学生乐学、会学,如何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熟练地应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如何培养拥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举的中职生,成为中职教师不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探讨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技能培训的方法。

二、中职《电工基础》技能培训的思路

中职专业基础课教学有别于中学基础教学,中职侧重于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熟练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和知识技能,也就是学知识、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对于《电工基础》这样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在中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范围内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比如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磁的基本知识,交流电、变压器的理解等。而这些知识要通俗易懂地引入到日常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用知识去解释我们所碰到或见到的各种现象,这就是知识技能的培养。这样更能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产生兴趣。而操作技能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勤动手、勤思考、技术精湛熟练,这不仅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而且能引领学生适应中职的学习形式,逐步提高学生就业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在设计操作内容时,第一要结合教材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工基本操作技能,第二要兼顾学生两年后考取中级职业资格证(电工证),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帮助。如万用表的使用、日光灯电路的连接、简单焊接技术、电子元件的分辨、电表的安装等。

三、中职《电工基础》技能培训的方法

(一)生活常识融入课程教学,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

知识技能是指学生能灵活地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身边看到或碰到的电学现象,从而能提出妥善的解决方案,由此展示中职学生应有的知识水平。中职学生思维灵敏、动手能力强,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差,枯燥的电工基础理论性知识很多,单纯的理论讲解并不适合中职学生的理解,往往是事倍功半达不到效果。而如果在讲解电工基础知识的同时经常性地插入学生常见的电工学现象或常用的电器设备的使用,一方面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应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身边见到或碰到的电学现象,使学生有种解开谜底茅塞顿开的舒畅,这样既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培养学生养成学知识用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故在课堂之上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生活常识相结合是提高中职学生知识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讲解电能、电功率的概念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家庭家电设备的用电量,并解释为什么空调、电视、电脑等用电设备关闭但不拔电源插头仍然耗电;讲解电路的组成时指导学生自己试画出家庭、卧室关电路图,并试连接;还有静电的产生及危害、雷雨天气不能走近铁杆、不在树下躲雨的原因;医院体检时应用的电磁知识,家用电磁炉的工作原理,电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等。这些知识的推广不仅使抽象的电学知识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极大程度地建立了中职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自豪感。

(二)实践操作融入课程教学,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

培养学生具有一技之长,将学到的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之中是中职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最佳时机,故最大程度地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平台,一方面顺应了中职教学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为中职学生就业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操作技能培训是教学中最重要也是关键的环节,技能培训要求人人参与,使学生在理论教学指导下结合实际要求做到技能操作熟练,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对应。比如使用指针式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位和电压,不仅要熟练掌握测量方法及正确读数,而且能正确说出如何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位分析电路故障,焊接技术的要求,安全用电注意事项与电气安装技术等。伽利略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故在课堂之上学习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实践运用,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才能使学生对《电工基础》中的知识真正地掌握领会。

(三)课堂之上开展技能培训的方法及要求

1.应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课程教学。《电工基础》作为一门典型的工科课程,枯燥无味,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具备画面多变、具体、生动优美、声音动听的优点,能将教师口述的较抽象的电学知识形象地展示出来,然后再经过教师的解释、总结,能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在学习电压与电位的概念和测量时,如果单纯在黑板上比划,学生听着非常无趣,教师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效果截然相反,首先它能在规范的电路图中解释电压和电位的概念,然后通过清晰、具体的电视机故障现象引导学生如何测量电压和电位,由测量结果分析故障原因,这样学生不仅从中学会了电压及电位的测量方法,正确理解电压与电位的区别与联系,而且由此领悟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同时可将多媒体课件分享给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结合自身情况,针对自己薄弱环节,有目的地自主选择学习观看课件,如此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2.顺应中级职业资格证(电工证)的考试要求,将教学落实到实处。一般情况下学校建议机电和电子专业的毕业生都考取中级职业资格证(电工证),学生也非常乐意,这是中职毕业生求职时最基本的硬件之一。而中职《电工基础》中的学习内容非常符合技能等级证的考试内容,如照明电路的安装、电表的安装、电工工具的使用、负载星形连接及三角形连接等。所以在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实训项目。目前在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学生预先看项目课件,然后依据实训要求操作,并且提出疑问和回答相应问题,每位学生都以录像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实训操作过程,而教师的任务是解疑、点评和总结。学生首先熟悉并熟练实训项目,然后依据技能等级考试的要求进一步熟练和规范实训操作,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的形式

《电工基础》是一门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实训相结合的课程,理论知识指导学生正确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更加熟练地掌握运用理论知识。比如学习理论知识“使用万用表检测电路的通或断的方法”,才能在双联开关电路的连接时,懂得使用万用表判断开关哪一点是定点哪一点是动点,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而在操作过程中又对理论知识加深了理解。故单纯的卷面考核很难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死记硬背成就不了学生的技能培养。所以《电工基础》课程考核应以基础理论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基础理论知识考核提前考,占考试成绩的30%;技能操作以抽签的形式考试,占考试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20%。而在技能操作考核环节,不规定具体的考试项目,每个学生的考试项目根据抽签决定,各不相同如有的考万用表的使用,如何测量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等;有的考日光灯的安装;有的考关电路的连接;等等。这样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促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

四、结语

中职课程教学必须顺应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与就业现状紧密结合。而作为中职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改变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寻求更适合中职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所以中职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而且还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与课程研究,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电工基础知识教程例3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128-02

《电工基础》和《电子线路》是电工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这两门课程对后续学习专业知识有很大影响。尤其是《电工基础》也是学习《电子线路》课程的基础,直接影响《电子线路》知识的学习,可以说《电工基础》是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其介绍了专业课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电类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公式,电路、分析方法和基本定律定理。这些专业基础课知识掌握的多寡,直接决定学生在今后专业领域内能够取得成就的高低,所以在教授学生学习该课程知识时,教学人员、学校会用一切手段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尽可能多的掌握众多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打下牢固基础。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校实际情况,总结如下教学方法。

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掌握过程,认识到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传递过程,是信息经过反复刺激内化的过程。从建构主义学说角度看,教学活动是一个过程,教学应关注其过程而不是结果。在过程中学生因疑惑、好奇而引起主动探究性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失误及惊奇等现象,恰好反应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投入与参与,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正是知识内化吸收的过程,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职责仅是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或咨询者和学习的资料提供者。

《电工基础》课程主要特点是内容抽象、逻辑想强、推理过程复杂,其内容是理论知识更是实践操作技能,相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电工基础》有很大难度。讲授《电工基础》课程时,如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过程的认知来开展教学时,则其教学方法将于传统教学方法有很大不同。不同点在于教师授课前不仅要备好教材、备好学生,还要准备好课堂所需设备材料,还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好教学时间和步骤,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无效率时间浪费和无序现象。为了能够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首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1 教法分析

1.1 结合教材内容确定教学法―演示实践教学法

《电工基础》在结构上可分为直流电路部分、磁路部分和交流电路部分(又分为单相交流电路和三相交流电路)三个模块。

直流电路重点为两电路(简单直流电路和复杂直流电路)及其分析方法(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戴维南、叠加定理等),通过演示实验教学方法以展示电路连接演示过程、仪表测量过程,学习方法以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受教师引导归纳整理为主,通过作业或实验报告为辅助的学习措施,促进知识掌握与技能水平提高。

磁路的重点为三个定则(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及电磁感应,教法以展示磁场、磁感应现象演示过程、动画模拟为主,学法以安排学生结合演示实例进行实践操作为主,根据教师分析和引导,自主归纳总结学习这部分知识。

单相交流电路重点是R、L、C构成的电路及分析知识。教法以演示、实验教学法为主,学法以学生实践操作及观察为主,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归纳总结为。三相交流电路重点放在三相交流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连接上,教学法以理论分析、练习计算为主,辅助实践操作。

专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技术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教师在制定《电工基础》教学计划时,要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两个环节,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以知识掌握和技能水平提高贯穿教学全过程。

1.2 结合生活实际确定教学法――实例教学

生活中家庭的家用电器性能越来越好,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从厨房、浴室、照明、娱乐等各方面看用电设备的高档化和复杂化,对线路的设计、布线工艺水平和安全防保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思考如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体现出其实用性?要求教师备课内容上要结合生活中的日用电器,学生要能在教学后分析出家用电器的处于的状态,能够分析计算电器工作电流。通过结合生活实例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不仅在课堂上有学习目标,课后也有检验标准。

实例教学法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电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又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好实践动手能力。如:家用电器在正常运行时,其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线路电流、消耗功率的计算是电工中基本的计算,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即使对知识的领会,也是将知识融会贯通,将各章节的知识点有机统一,让学生应用基本公式和方法算出家庭用电线路上电流大小、功率多少,进而确定导线的线径、电度表的容量、线路铺设、安全保护方法等。

因学习《电工基础》课程的人员都是刚刚接触新知识学生,可能还没有掌握上述中的一些内容,但可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示引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主的去探究新知识。如:手机在学生中早已普遍,使用手机不可避免要给手机充电。手机充电器外形结构各异,使用中常出现接触不良造成手机电池无法充电的现象。在讲授直流电路状态时引入该现象,更能加深学生对此理解。通过用万用表测量判断问题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该问题所在,最后指出对触点或导线的处理方法,解决自身实际问题,既提高兴趣又提高能力,双方皆大欢喜。再如:断路是电路一种常见的运行状态,如一幢楼或一个家庭的供电线路,突然发生熔断器断开故障,教师根据断路运行时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的大小和有无等特征来判断断路点,引导学生利用此规律进行分析而找出故障点,最后排除故障,同时指出熔断器的作用和对其的要求。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教与学讲解方法定会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1.3 结合后续专业课程确定教学方法――比较教学

《电工基础》课程在各专业教学模块中好像自成体系不与各专业发生直接关联,但《电工基础》课程之后的很多课程,如《电工测量》、《电气测量技术》、《电力拖动》等课程都与《电工基础》有着理论紧密联系。在讲授《电工基础》课程时,相对深层次的做知识引申,联系专业课程,既能引起学生更加重视相关内容,又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促进知识的进步掌握。讲授《电工基础》时,有预见性地将一些后续专业课程知识提前用电工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如:在讲电磁感应现象时,可以分析线圈储能现象,可将正常工作中日光灯的镇流器从电路中断开,而后用万用表测量其端电压,即可判断,在这里可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以实物验证方式展现出来,降低理解难度促进知识掌握。又如:讲授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讲到具有不同性质的元件组成的各种电路,其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是不一样的,对单相异步电动机中的电容分相式电机的自行启动过程进行分析;在讲简单直流电路中串联电阻时,对串入三相异步电机定子绕组中的电阻作用进行分析,起到降压限流作用;在讲授三相交流对称负载时,结合三相异步电机和三相变压器的线圈接线方式等。

通过这种将《电工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提醒学生关注本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和所处的重要基础地位,又将本课程的知识顺利迁移到另一课程中,让学生明白基础课与专业课是一条知识链的衔接关系,加深对《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解。

1.4 结合课程理论和实践技能确定教学法――实践教学

《电工基础》课程本身是一种既有理论又有技能课程。在教学中为使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通常采用在一段时间内教学中穿插几次学生实验课,期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实际教学实践表明,因实验课持续时间较短,易造成实践教学与整体教学内容较为分散感觉。这种洒水式的实验教学较难达到通过实践来强化刺激理论,并训练出一定操水平的教育目标。特别是中因为培养出具有优秀技能水平的学生,规划课程学时数时,《电工基础》课程由于自身的知识特点,几乎在理论课时中很难再挤出实验学时,给正常教学增加了难度。

针对这一矛盾,需要大力探索《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引入演示实践教学法,研究《电工基础》课程中的每一节如何利用实践环节取论教学过程,并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大量加强实践教学,培养教师分析教材、理解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归纳综合能力。让学生在较为紧张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提升效率,培养集中精力专心解决问题的非智力因素。通过长期的教学训练,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操作的良好习惯,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习惯,使之适应更高强度、难度更大的专业实践操作训练。大量的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对电工工具、电工测量仪表的使用技能,培养了学生对电工电子工艺图、线路图、原理图读图和识图能力,电气器件的安装技术及布线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技能等。

《电工基础》是一门最基础最重要的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在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能够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好坚实牢固的基础。

2 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认为学习是一个活动,其本质是对一个活动的探究和理解。即学生不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积极的学习探究者,教学的作用就是要形成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寻求问题解决的思路和途径。

《电工基础》教学中,为了能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将其顺利地转换成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教学过程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向课堂要效益,向45分钟要效益,需要任课教师课前准备好课程中的实践器件,组织安排好各教学环节中的步骤、时间、操作内容和评价方式。

教学物品:工具、仪表、导线、器件、纸质资料等。

实践步骤:演示与观察、根据原理图连接电路、检查连接正确性、申请教师检测、通电观察与处理,数据测量、分析与归纳、实践结论、填写实践报告或作业。

教师评价(观察活动过程中学生各方面表现,给予恰当评价):

智力因素:识图能力、电路连接、错误检查与排除、数据测量、分析与归纳、结果正误。

非智力因素:主动性、观察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安全操作、流程顺序、环境整理。

学生评价:主动性、观察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安全操作、流程顺序、环境整理。

实践教学的过程以知识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结果,所以教学活动不是一个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就是要创设或者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与己有的经验在当前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

教师是人们向来认同“传道、授业、解惑”的说法,所以在传统教学实践中,教师多是知识的传授者、班级的管理者。但在建构主义看来,教师的价值就体现在能否激动学生以探究、主动、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或咨询者、学习的资料提供者。

教学活动体现为合作、探究方式。传统中教学多成了一种管理活动,强调规范和纪律,而学生的学习反被淹没了。教学要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面对问题情境,刺激他们思考、探究,另一方面营造人际互动、互激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

参考文献

[1]杨淑芹.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8.

电工基础知识教程例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89-02

一、《电工基础》的课程特点

《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性强首先体现在概念多、基本知识点覆盖广、单位制复杂。如“磁场与磁路”这部分内容,基本概念有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概念多而且较抽象;基本知识点有磁场的性质、右手定则等;单位有特、韦、高斯等,不常用,易遗忘。其次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电工基础课程中公式繁多、复杂,解题方法多,电路逻辑性较强,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好此课程的必要条件。另外其内容有较强的整体性,例如“单相正弦交流电”知识分两个层次,层次一是层次二的前导和基础,层次二是层次一的继续和深化。它们是逐步展开和逐步深入的,且脉络清晰,共同组成一个密切相关的知识结构。与实际紧密联系是电工基础实验教学中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技能的基本训练部分。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感性认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理解。通过电路实验环节,使学生掌握一般电量的基本测试方法和调试方法及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与设备等。

二、《电工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由于电工课程要涉及一些相关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初中学习成绩较差,纪律涣散的学生,他们对中学的一些基础的知识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这就给职业中专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加之电工课程的内容烦琐、知识原理相对抽象和枯燥,学生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在理解知识上有较大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学习兴趣不高。另外,很多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谈不上学习兴趣了。

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在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板书、讲解、习题等形式进行教学。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虽然也有节奏恰当的优点,但是通过多年的实践操作表明也具有很大的缺陷。电工基础课程本身理论知识多、内容抽象、理论和计算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的传教,势必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学习的欲望和激情,更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3.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是对理论课的验证,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是提高职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欲望的重要一环,并且还能提高自身操作能力和技巧。现在的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理论课时多而实践操作少,甚至有些学校就根本没有的现象;有些学校虽然安排了实验实作课,但是训练的模块针对性不强、实践和课堂理论相脱节;还有些学校的仪器设备缺乏有效管理和维护,导致设备损坏严重而不利于正常开展实验实作。这些实践实习环节的不重视,是直接影响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水平提高和整体的教学质量的因素。

三、《电工基础》教学方法

1.演示实验教学法。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该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巩固所学的课堂知识。在讲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时,运用演示这一教学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语言、板书、板画等方法把难以描绘的内容展示出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帮助学生理解和牢记知识。

2.对比教学法。对比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发现教学中一些相似或相反的规律,从而达到识别、理解、运用的教学方法。电阻、电感、电容是电子电路的基本元件,掌握好三个元件的基础知识,能为学习交流电和电子技术课程打下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往往对电阻元件比较容易理解,而对电容和电感的基本性质就难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对比法,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类比性。譬如电阻的定义公式为R=U/I,电感为L=Ψ/I,电容为C=Q/U,U、L、C都是外部的因素,通过实验得出R、L、C的定义公式,这三个公式具有很好的类比性。而R、L、C都是反映其本身的特性,是不随外界的电流或电压改变而改变的,由此推出三个与其本身性质有关的公式,学生通过对比,就容易接受和理解了。

3.多媒体教学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的广泛普及,多媒体教学已得到普遍运用,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课件促进教学改革。多媒体课件交互性强,教师在演示时能灵活机动,迅速方便,轻松省时,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好多传统演示实验可用课件代替,例如可制作课件模拟日光灯的启动原理、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左、右手定则的应用等。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乐等对学生的视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电工基础理论课面广,内容深,要使职高学生较好地掌握其内容,做到知识和能力兼顾,除了学好必要的基本理论,加强实习教学尤为关键。

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难关,在教学中对于那些比较抽象又难以理解,用语言不易描述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其变得直观生动。如电场与磁场在实验中是看不到的,学生感到十分抽象,如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电场线、磁感线的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过程,变抽象为形象。职业教育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技术水平。其核心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通过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课程教学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因而它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因此,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断学习和不断探索新教法的过程。

电工基础知识教程例5

电工基础是电工电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奠基石,抽象性、实验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然而,技校电工专业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主动性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原理枯燥难懂,操作深奥难明,于是,厌学、畏难情绪油然而生。

这就要求技校教师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近几年来,笔者一直负责电工基础的教学和研究,在日常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中心,采用“小课题、小目标”,逐人过关等方法,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电工基础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成为电子电工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所需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继续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根据这些任务,笔者认为电工基础教学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技能培训和提高身心品质为一体,要想把这些教学工作搞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因此,在电工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中,笔者尽力以现实生活作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第一次上电工基础课程时,先不急于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室里做了两个与本课程相关的电路:一个是家用日光灯的电路连接;一个是手电筒电路。这两个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电路,但学生并没有亲自动手安装过。当电路一接通,灯管发光的瞬间,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又如,在讲授电功和电功率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做好预习,那就是统计自己家中所有用电设备的功率和用电时间。到了正式上课的时候,先讲解电功和电功率的一些基本知识,然后教学生计算电功率和用电量,再引导学生自己计算家中一天的用电量和一个月的电费。电工基础与现实生活联系很多,教师不妨尽可能多地把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和感知实际事物的同时,扩展知识面,提高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思维品质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电工基础教学不仅要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基本知识教学,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说明现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素质持续协调全面发展。要获得基础知识,就必须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即把观察和实验得到的感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最终更改认识,建立概念和规律。这个思维加工过程必须按照电工基础研究问题的方法来进行。

虽然技校学生的自控能力有些差,但思维比较敏捷。教师应该营造浓厚的民主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采用“小组合作制”,使学生自由表现、畅所欲言,学生才敢于向老师提问、陈述观点,思维才能活跃,也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加强实践环节,培养综合技能

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综合技能的最佳途径。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懂得应用电工基础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外,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提高综合技能。如当学校的供电线路出了问题,变压器出了故障,安装调试日光灯电路、电动机控制电路、低压配电盘等,都可指导学生独立操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带着好奇心,精力高度集中,教师边演示边提问,把抽象电工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顺利掌握知识,学会了动手操作,同时也明白了今日的成果是科学家长期探索的结果。

总之,电工基础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给学生营造一个活泼有趣、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整个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兴龙.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电工基础知识教程例6

关键词: 高职教育;电工基础;整体设计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fundamental theory of electrician;overall desig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17-02

1 课程的定位

《电工基础》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平台。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交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交直流电路常用的分析方法,理解电路的动态过程和磁路的有关知识,具备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仪器的使用能力,具备基本的电工作业能力,具备低压电器选用能力,以及使用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手册的能力。

2 教学设计思路

2.1 突出高职教育理实一体的特点 根据“理论够用,技能强化,重在应用”的教学理念,构建《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模块,设定各模块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工作任务,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及学法指导,做好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职业基础通用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根据职业岗位和电工考证要求等设置知识点、技能点及教学要求。从简单到复杂,基于学生认知过程安排课程教学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通过讲解、练习、深化、归纳、训练等步骤,使学生真正掌握电工基础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认知、归纳分析、迁移的能力。

实践性教学设置为三个层次: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仪表的使用;基本电路实训;综合实训。在项目任务设定时,选用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项目,同时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步性。

2.2 正确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素质是关键。知识职业发展的基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交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能力。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利用各模块的技能训练项目为线索,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实训使学生具备电工作业的基本操作能力,包括电工工具使用能力,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能力,电路及电路图的分析能力,电路安装测试能力,以及电工综合实训等能力。素质培养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关键,教学中要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息息相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学生对知识理解得越深刻,掌握得越牢固,相应的技能越熟练,职业能力就越强。能力是理论知识的深化应用,是知识发挥作用的实践应用。素质是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内在升华,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具体呈现。

3 课程教学目标

3.1 总体目标 通过《电工基础》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电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电路分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宽基础、强技能的基本目标。初步具备解决家庭照明电路安装和工厂供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职业技能基础。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职业道德意识。

3.2 具体目标

3.2.1 专业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定理、基本理论;熟悉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一般方法;熟悉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基本作用;能对较复杂的典型电路进行分析;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认识常用的低压电器;熟悉常用电工仪表和电工作业的操作规程;能够分析计算简单的应用电路。

3.2.2 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熟悉一般电路的分析测试方法;具备常用仪表和常用工具的操作能力;熟悉电路的连接方式;会设计安装家用照明电路;会操作常用电力供电系统,并能进行简单电路的检修;能应用电路理论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2.3 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具有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的职业意识;养成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职业习惯;培养吃苦耐劳、团体协作的职业精神。

4 教学模块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构建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形式,结合课程特点,通过听课、思考、记忆、练习、应用等五个环节进行教学,解决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记、怎么用的问题,全面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的主要模块有:电路基础、直流电阻电路、动态电路、正弦交流稳态电路、互感电路。内容基础实用,重点突出,叙述简单明了,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于每个模块,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明确,理论与实践融合,对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最终达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模块1 电路基础。工作任务:电压表、电流表量程扩大改装;导线连接;电阻的选用。知识目标:了解电路和电路模型以及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的特点以及两种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掌握电阻的连接方式、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运用;了解独立源、受控源的联系和区别;熟悉万用表的使用;验证基尔霍夫定律。能力目标:能根据要求正确连接电路;能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流和电压;能识别和选用色环电阻;熟练应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分析计算电路;了解家用电路。

模块2 直流电路。工作任务:用万用表测试直流电路;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测定。知识目标:理解等效概念,熟练掌握无源网络和有源网络的等效变换方法;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特别是节点电压法和回路电流法;熟练应用戴维南定理分析计算电路;加深理解含受控源电路分析方法。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计算直流电路;能够正确搭建直流电路;能够使用万用表对直流电路进行测试;能够对二端网络等效参数进行测定。

模块3 动态电路。工作任务:一阶动态电路的测量。知识目标:掌握电容和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理解换路定律;掌握RC电路的充放电过程;熟练掌握一阶动态电路的三要素法。能力目标:能熟练分析一阶电路的动态响应;怎样正确分析实际电路,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些什么;换路定律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模块4 正弦交流电路。工作任务:交流电的测量;功率因数提高与日光灯电路安装;三相电路的连接与设计。知识目标:了解正弦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单一元件在电路中的特性和RLC电路的特点;掌握阻抗的连接方式、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运用;谐振电路;了解三相电源的基本概念;掌握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三相电路分析方法。能力目标:能够使用示波器测量交流电路;能根据要求正确设计和连接照明电路,熟悉家装;怎样正确分析实际电路,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些什么;具备分析计算交流电路的能力;能根据要求正确设计、连接三相电路;怎样正确分析实际电路,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些什么。

模块5互感耦合电路。工作任务:单相变压器测试。知识目标:了解互感和互感电压;掌握同名端及其判定;掌握理想变压器、空心变压器。能力目标:能正确判断同名端;应用理想变压器解题。

5 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课程评价体系,既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职业倾向和个性化发展。

5.1 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检验课程学习效果,同时,也是测试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依据,这就需要制定课程的理论考试大纲和实践考核大纲。理论考试全面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考点分布广泛,提出了前后递进等级四个层次要求:“了解”―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定律、原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二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实践考核依托项目进程分别考查学生在安全用电、电工工具及仪表使用、电器元件选用、实践操作、检测调试等方面的能力,借鉴职业技能鉴定评分细则进行考核,要突出过程考核,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电工基础课程的综合成绩按照理论与实践各占50%合成。

5.2 建立习题库 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建立习题库。按模块划分,条目有:内容提要、基本要求和学习指导、典型例题解析、习题解答和自我检测题。通过对课程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地分析总结,帮助学生把握课程的基本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和习题解答,加深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结语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并完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如何建立和完善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做好课程教学工作,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陈玉华,李学锋,黄清源.富有高职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2]郭婺,周洪江.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建立[J].职业教育研究,2010(9).

电工基础知识教程例7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电工基础,这是电类专业知识中最基础的理论课程。虽然在物理学知识中也含有一定的电工知识,但事实上,这门课程与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为此,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在进行电工基础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优化课程的教学效果,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这就要求在电工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推进创新教学,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我国当前电工基础教学的现状

电工基础是我国信息类、电子电气类、机电类等很多专业中开设的基础课程,因此,这门课程在现实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满堂灌的形式存在的,电工基础的教学自然也就免不了陷进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中。目前,虽然教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很多学校也在积极实践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目前整体的教学环境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我国的教学界仍占有着一定的地位,以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为例,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取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学生被动的从教师那里接受知识,这样不仅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甚至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用性的综合人才需求增加,针对这个社会发展趋势,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在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培养基础理论知识、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而在满足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就业,使得学生学有所用。

二、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是时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已经变成知识经济的社会,和以往的社会性质具有很大的不同,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则是创新,墨守成规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众所周知,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而学校做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集中地,自然就担当起了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重任,为此,学校中的专业课教学必须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电工基础课程的创新改革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应用型的人才,为此,学校在开展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一定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促进电工教学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工基础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中免不了会出现众多的概念性内容,这就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味的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手段,那么学生就会陷入死记硬背的僵局之中,这种学习方法,只能让学生暂时性的掌握理论知识,达不到长久性的记忆,而且这种学习方法也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穿与内容相关的物理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并熟练掌握这些概念;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归纳类比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将就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既可以复习原有的知识,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记忆。从而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也逐渐被高科技产品所包围,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成为当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走近普通的课堂教学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多媒体作为网络技术的一个载体,具有图文并茂和声像具备的特点。电工基础,是一门概念性知识较多的抽象学科,教学活动中,如果只是凭借教师的语言教授是很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但多媒体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抽象性的知识,以视觉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必然会极大的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助手。这也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颇受青睐的原因所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成为一件较容易的事情了。

(三)注重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目前的教学环境而言,电工基础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仍占有着很大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以知识的讲授为主,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没有达到发挥。但很多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远远低于他们对实验课的兴趣。对于电工基础课程来说,虽然其中的基础性理论知识居多,但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还是很高的。为此,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应该注重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这样既可以体现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辅助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主动引导学生突破传统,发散思维,积极进行创新,从而在学生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时,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在很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都占很重要的地位。学校是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最直接的来源,为此,学校培养人才应该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为方向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利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作者: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长期从事建筑电气相关课程的教学,尤其是电工基础、电机拖动及电力系统运行等的教学研究)

电工基础知识教程例8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162-01

一、电工基础课程教育的意义

电工基础课程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门重要的技术理论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广大非电类专业和电类专业的学生大致掌握基本电阻电路(包括电阻电路的基本组组成、原理、分析方法、运算放大器、二端口、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内容)、动态电路(通过时域、复频域以及状态方变量的形式来对电路进行分析)、稳态电路(包括正弦稳态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电路)等内容,了解当前电工基础的最新发展动向及新技术、新器件和新的应用领域,使学生能清楚的了解电工基础知识。

二、不同专业学生对待电工基础课程的态度及思考

在电工基础的学习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待这门课程的态度也是迥然不同的,结合他们专业的特色,大体可以分成两大类:电类和非电类。

1.电类专业学生对电工基础的态度以及思考

结合自己教学来说,电类学生大多数能比较认真的学习电工基础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关的问题理解,对于难点和重点,电类学生也很主动地去理解思考,总的来说课本上的东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可是对待实验课,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此不以为然,认为电工基础的实验课是毫无意义的,去做电工基础的实验纯粹是浪费时间等等,即便是做实验也有一大部分不能有效的完成规定的内容,得到相应的结果。

2.非电类专业学生对电工基础的态度以及思考

同样结合自己教学来看,非电类专业的学生更注重的是本专业的内容学习,而对电工基础则是相对冷淡。一方面是由于枯燥无味的课程内容引起的,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非电类学生电工基础的基本基础知识还能勉强掌握点,稍微有点难度或者比较晦涩难懂的东西,他们往往选择放弃。但是从他们实验课程的表现来看,虽然课本知识不怎么想学,但是对动手实践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绝大多数学生是比较喜欢实验课而且也能很不错的完成实验的内容,这往往是因为本身自己专业的限制,想多锻炼下动手能力,这样一来将来才会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三、电工基础教学内容上的思考

1.电工基础教学内容概述

对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而言,电工基础是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电路基本知识、分析电路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职业技术类学校的学生而言,本课程的内容可以参考如下体系教学:第一模块,基本电阻电路。该模块涉及到电路的基本组成、概念、规律、分析方法以及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学习,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印象,为以后学习电工知识打下基础;第二模块,动态电阻电路。该模块涉及到动态电路的时域、复频域以及状态变量分析(利用状态方程来描述电路),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电路进行分析取证;第三模块,稳态电路。该模块涉及到正弦、三相、非正弦电路的分析,这部分内容和实际生活结合较大,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极大的增加学生们学习的目的性,使学生更能清楚自己学习电工基础的意义;第四模块,实验。通过一定数目的实验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一定数目的电工基础实验课来对学生们所学电工基础知识、原理等进行彻底的消化理解,因此设置一定学时的实验课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2.不同专业电工基础教学思考

电工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技术理论基础课,针对不同专业的实际需求,教学上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手段,以便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电类专业电工基础教学分析。对于电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电工基础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加深本课程的学习,以便更有利于满足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的需求。为此,按照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以及电类学生对电工基础课程的态度,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大力贯彻教学力度,将每个模块层次分明的教授给学生。基于本课程枯燥无味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实施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动画模拟、计算机仿真等对难点内容进行细化,便于学生理解和加深印象。同时还必须重视实验课程的教学,实验课程是理论的真实再现,通过实验课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电工电子器件的用途特点,从而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职业技术类院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非电类学生也应该增设基础实验课程,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好的使学生掌握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方式,了解常见的电工电子器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宽阔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够加深对所学电工基础课程内容的理解,形成较好的知识脉络,从而刚好的掌握电工基础内容。

四、结束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习惯于一把抓的形式教育,这样不仅对电类专业的学生有害,而且还加重了非电类学生的负担,本篇文章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电工基础教学上差异性进行较为简单的论述和分析,着重思考了不同专业的电工基础教学上的问题,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以便在日后的电工基础教学中达到科学合理的目的。

电工基础知识教程例9

为了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科技创新能力,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扩展学员的实作能力,海军蚌埠士官学校一直坚持举办电子科技创新活动――“四小科技活动”。

“四小科技活动”即“小制作”、“小发明”、“小革新”,“小论文”。此活动在学员学习电工电子类课程的后期――四月中期举行,由所任课专业和基础教员指导,历时一个多月,六月初期对结果进行评比。评委由学校专家组对成果进行综合评分,获奖的发明或者制作将获得学校颁发的证书和相应奖励。电学类“四小科技活动”已经举办了16年,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其活动自身的举办过程极大地促进了本校电工电子教学成果的进步。下面笔者就“四小科技活动”对电工电子教学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谈几点感想:

一、激发了学员深层次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员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

电类课程本身就是非常难学的课程,有些内容着实难理解,可能教员在讲授的过程中已竭尽所能,用尽各种教学辅助措施,但是还是有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员不能掌握。而且对于士官学校的学员来说基础薄弱是个普遍的现象,这个问题是目前暂时难以解决。基础的薄弱多是因为学员本身的学习兴趣不足或者是对岗位和后续工作的发展认知不足,导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停留于表面比较浅显的理论知识或者是记忆性地学习一些实际操作,并没有把这些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基于理论的实作技能。如果学员能认识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并且对于能否胜任岗位有着危机意识,那么就能从以后的工作需要出发来驱动自己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提高学员自身的学习兴趣非常关键,这就需要找到能激发学员为了以后岗位工作而学习的一个激发方式,而“四小科技”就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求学员深入掌握理论知识,也要求学员在实际制作的过程中对于不懂不会的问题善于发现、善于分析、善于解决、善于创新;四小科技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改善,所设计的电路可能需要反复的调试,多次的试验会让学员思考更加深层的知识,不断查阅资料和实际测试,通过反复地实践,实践又反馈于理论的过程,最后达到对知识的“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我们也在后期教学中感到:参加过技能大赛的学员明显比没有参加的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自学,并且学习热情也较高,尤其是在实际操作技能方面掌握得更加快速和牢固。

二、提高教员科研能力,促进教学方法改进

“四小科技”活动不但是对于学员知识掌握的考查,也是对教员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作为基础学科的教员,很多都是专注于教学方面,搞科研的机会很少。通过“四小科技”学员的一个具体的制作,为了成功制作一个有创新意义的活动成果,教员在指导的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这一个制作所涉及的领域的发展前沿,可行性和实用性,从而使教员自身的科研能力有所提高。在指导的过程中学员和教员之间的互动也给师生之间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由于这些参加“四小科技活动”的学员的学习基础相对是比较好的,因此教员可以通过和他们的交流以及他们制作的过程,了解学员在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存在的不足,继而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三、以专业角度审视电工电子基础课,深化电工电子基础课改革思想

3.1加强了专业课和电工电子基础课教员之间的交流

电工基础知识教程例10

《电工基础》课程是电子电气、维修电工等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传统的《电工基础》教学中,由于专业基础知识较枯燥和抽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较差。笔者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总结发现,导入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能够在短时间内激发起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用最佳的状态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为了了解教师是否对电工基础课程进行充分的准备,可以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来认证,通过对其进行对比之后发现课程导入方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和正常的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差距。此外,课程导入法必须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电工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融合,本文通过对《电工基础》详细分析之后,归纳出一些有利于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头脑风暴法

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引起联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群力群策能力,自然地导入新课。通过对学生列举出的生活常见的电工基础知识进行分类总结解释,并适时的提出一些问题:比如电费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短路时的电力系统内部会发生什么变化?家里的照明在用电高峰期为何忽明忽暗?电力系统中发生雷击又是如何产生的?这些比较奇怪的现象都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对电工知识也就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想象思考法

在电工基础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首先对相关的概念进行理解的。例如在电磁感应定律的教学时,需要通过大脑进行思考和想象;研究电容器的充电-放电的课程中,也是需要学生的思考来对之间的电能和电场的转换进行分析。同时,由于在RL串联电路的课程中,由于电路中所采用的是交流电,进而就会出现电流和电压有两个时间段处于“0”的状态,因此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可以设计出在电流和电压处于”0“的时刻,灯是否会被熄灭进行探讨,进而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的目的。

三、演示实验引入法

由于《电工基础》属于理工科的课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实验来对其进行配合,但是值得注意的学生在做电工实验时只是出于好奇心,对实验的过程并不是十分的上心,无法掌握实验的重要与意义。同时学生在做实验时存在着片面性与盲目性,甚至有的学生为了一时的兴趣而不观察实验的重点。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入导入法来加强演示实验,进而通过《电工基础》的演示实验的环节展示电工教学的魅力,通过化抽象为具体化,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好新知识创造条件。

四、多媒体教学引入法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核心因素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学习兴趣也对学生的学习动力有着一定的影响。通过对《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分析之后可以看出它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课程,加上含有过多的公式和概念,因此学生没有过多的兴趣来学习。所以需要通过现代类型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同时结合动画与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大大调动学生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温故知新法

人类从小到大的过程都是从低级到高级,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同样的模式,因此在《电工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温故知新的方式,在新知识教学之前先以旧知识作为铺垫。这种渐进导入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悬念刺激法

对于在电工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学习枯燥的部分,教师则可以采用设计悬念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加大学生学习电工的兴趣。例如在“电磁感应”的教学中,以上海磁悬浮列车运行原理为例,结合正负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它的安全性和快速性。当学生在听完介绍后对磁悬浮列车的原理产生了浓厚兴趣后,再主动将《电工基础》所涉及的内容逐渐向社会的内容进行扩展,同时将学生的兴趣转变为学习的动力。在对上海的磁悬浮列车的安全性以及电工方面的知识融合到课程教学当中,打破电工传统教学的模式。

七、类比引导法

由于《电工基础》内的公式以及概念具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学生在其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混淆的情况,这就需要将旧概念作为基础,将新的概念加以区分。例如在对磁路的章节进行授课时,可以将前部分所涉及到的电路概念作为引入,然后将磁路的概念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样就会很好的区分电路与磁路之间的关系,最终可以很好的区分两者的概念。同时,在对三相交流的异步电动机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电磁感应现象工作原理:将铁心(磁路部分)和线圈(电路部分)组成一一列在教学黑板上,而后教师提出课堂教学的重点,这样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进行区分。

八、开门见山法

此外,《电工基础》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也需要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进而直接向学生阐述学习的目的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例如对电工中非正线周期的电路教学时就可以采用开门见山法来进行教学。可以在教学之前向学生表明非正弦周期电路的变化是由电压以及电流的变化而产生的。在这节课需要掌握非正弦周期的平均功率以及有效值的算法,此外还需要熟悉非正弦周期的周期引入信号之后的计算方法,最后对课程的学习目的全部阐述完之后就可以引入新课。

总之,导入法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课程教学的备课时,需要根据每节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采用最适合的导入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树立积极思维的习惯,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成绩。

电工基础知识教程例11

1.引言

《数字电子技术》是高等学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1]。随着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系统的高速发展,以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和CPLD(ComplexProgrammableLogicDevice)为代表的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Device,PLD)的广泛应用,使传统“板上数字系统”被“片上数字系统”替代[2]。为适应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传统《数字电子技术》教材内容进行了改革,在教材内容的安排和例题选用上,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2.教材改革的基本思路

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处理数字电子技术的经典内容与现代内容、传统分析设计方法与现代分析设计方法之间的关系,是教材内容改革的重点。教材以“基础知识器件原理器件应用器件仿真系统构建系统仿真”为主线,构建数字系统的知识框架。在教材内容组织上,将数字电子技术和数字系统有关知识融为一体,系统介绍数字电子技术与数字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在教材内容编写上,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采用案例式或项目式编写思路,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把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作为主要方向,做到理论和实践并重,既强调理论基础,又突出应用性。对于集成电路注重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介绍,增加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技术基础知识[3],利用Multisim软件对部分电路进行功能仿真,并介绍VHDL语言、QuartusⅡ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利用VHDL语言设计部分数字电路,利用QuartusⅡ软件进行仿真分析,适应现代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和应用的需要。

3.教材的主要特点

3.1教材内容组织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对《数字电子技术》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将教材内容分为十章[4]。第一章介绍逻辑代数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各种数制、常用的编码规则、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和化简方法等。第二章介绍EDA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Multisim、VHDL语言、QuartusⅡ的基础知识。第三章介绍分立门电路、集成门电路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特点,并介绍利用VHDL语言设计门电路的方法。第四章首先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然后讲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最后利用Multi-sim对组合逻辑电路进行功能仿真和设计分析,并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VHDL语言设计方法。第五章介绍各种触发器的功能和应用,并利用Multisim对触发器进行功能仿真,介绍触发器的VHDL语言设计方法。第六章介绍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介绍常用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和应用,并分别利用VHDL语言和Multisim进行功能描述和仿真。第七章介绍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电路,重点介绍集成电路的应用。第八章介绍半导体存储器的特点和应用。第九章介绍A/D转换和D/A转换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对集成DAC和ADC的基础知识及应用进行简单介绍,并利用Multisim对基本转换电路进行功能仿真。第十章介绍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通过3个实例介绍数字系统的不同设计方法。

3.2强调基础理论

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电子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作为高校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生走向数字化时代的第一门课程,也是某些高校相关专业的考研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材编写强调《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将逻辑代数基础、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等基础知识作为教材核心内容,并结合部分高校相关专业《数字电子技术》研究生考试大纲的要求,增加部分教学内容。例如,在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中增加利用观察法和隐含表法进行状态化简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传统设计方法。在教材内容编排上,反复训练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第四章“组合逻辑电路”首先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然后介绍常用集成组合逻辑电路的原理和应用,其中译码器、数值比较器按照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进行阐述,编码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按照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阐述,使教材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适用于学生自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3突出实践应用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强调具体操作过程中学习理论基础,将知识应用能力培养贯穿整本教材,突出教材知识的实践应用性。在介绍集成电路时,删除集成电路内部电路的分析,强调集成电路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5],例如,介绍555定时器时,在简单介绍555定时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以“触摸式定时控制开关电路”、“双音门铃电路”等应用电路介绍555定时器的使用方法。在第九章“数/模和模/数转换器”中,以DAC0808、DAC0832、AD7543为例介绍常用集成数/模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分别给出DAC0832、AD7543与单片机AT89C51的接口电路,既加强与后续课程单片机、微机原理等的联系[6],又突出教材内容的应用性。

3.4增加EDA技术知识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的缩写,是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概念发展而来的。教材第二章EDA技术基础知识介绍了Multisim和QuartusⅡ两种EDA工具的操作界面和使用方法,并介绍了VHDL语言的基本结构、数据对象、数据结构、操作符和基本语句结构,使学生借助EDA工具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教材给出了74LS138、74LS153、74LS194、74LS160等常用集成电路的Multisim仿真电路和VHDL描述方法,并在第十章“数字系统设计”中,以“计数报警器”、“简易交通灯控制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为例,结合Multisim和QuartusⅡ软件,详细介绍简单数字系统的设计过程,丰富教材内容。

4.结语

《数字电子技术》教材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必将对教材内容产生深刻影响。本教材于2012年10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作为“21世纪全国本科院校电气信息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出版,2013年12月被评为河南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教材经过3年多的使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收集了各方面建议和意见。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改革。

参考文献:

[1]陆冰,魏芸,闾燕,等.“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2013,35(4):46-47.

[2]宁改娣,杜亚利.教材:《数字电子技术》教材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8):98-99.

[3]黎艺华,谢兰清.高职数字电子技术项目课程教材建设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15):131-132.

[4]秦长海,张天鹏,翟亚芳.数字电子技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