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食品卫生学意义

食品卫生学意义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26 14:43:53

食品卫生学意义

食品卫生学意义例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1-1034-01

【关键词】 食品处理和加工;知识;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法律及卫生知识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学校食品卫生质量和安全。为了解该人群的食品卫生法律及食品卫生知识现状,笔者于2007年5月对重庆市部分中学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重庆市城市中学7所,农村中学10所,食堂从业人员共306名。其中男性139名,女性167名;城市165名,农村141名;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4名,高中61名,初中173名,小学68名。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学校为单位集中答卷。内容包括食品卫生法律常识、食品卫生知识两大部分共20题。问卷以单选不记名的方式自行填写,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共发放问卷310份,回收31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共306份,有效率为98.71%。

1.3 统计分析 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调查数据整理核对后录入,统计分析用χ2检验和精确概率值法比较。

2 结果

2.1 食品卫生法律常识和卫生知识正答情况 由表1可知,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总正答率为60.13%,其中城市为73.94%,农村为4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8,P<0.05);男性为63.31%,女性为57.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P>0.05)。城乡同性别正答率城女为71.59%,乡女为4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5,P<0.05);城男为76.62%,乡男为46.77%(χ2=13.17,P<0.05)。不同文化程度从业人员的正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P>0.05)。食堂从业人员正答率最高的前5位依次是:“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应1年1次”(92.81%),“餐具清洗程序”(81.37%),“食物中毒报告程序”(79.08%),“防止四季豆中毒在烹调过程中应做到”(76.14%),“煮沸消毒餐具的时间”(74.84%);正答率最低的前5位依次是:“学校食堂与垃圾堆,厕所,粪池的距离”(25.82%),“烧焦了的鱼肉所含的致癌物质”(26.14%),“使用电子消毒柜消毒时,要求温度时间”(32.35%),“《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实施时间”(42.81%),“食品卫生的‘三防’”(46.73%)。

3 讨论

调查显示,接受调查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法律知识、卫生知识掌握程度较低。造成此现状的主要原因估计与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多为临时招聘,流动性强,且大多数来自农村,文化程度偏低,个人卫生习惯较差等有关[1-2]。城市学校从业人员正答率高于农村学校,可能与卫生、教育部门对城市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力度比农村学校管理力度大以及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自身意识存在差别等有关。

针对此次调查结果,建议教育和卫生部门除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外,还要加强培训,并将培训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培训中要加强内容的针对性,如餐具消毒的时间、温度要求等;针对从业人员流动性强的特点,要加强对食堂的日常性检查,对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强化岗前食品卫生法律知识以及卫生知识培训及考核,达不到要求的人员绝不允许从事该工作,尤其要加大对农村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4 参考文献

食品卫生学意义例2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功效系数法用于综合评价学校食堂卫生工作状况的效果,为开展食堂卫生监督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应用基于功效系数的可信区间法综合评价某地2010年对不同类型学校的学校食堂卫生工作状况。结果 幼儿园、小学、中学、中专、高等院校和校外经营单位的总功效系数分别为0.7422、0.6984、0.5977、0.5756、1.0000和0.0000,其平方根反正弦变换值95%CI分别为46.49~72.49、43.69~69.69、37.63~63.63、36.35~62.35、-13.00~13.00、77.00~103.00。两两比较表明,高等院校与其他类型学校、校外经营单位与其他类型学校食堂卫生状况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比较组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应用基于功效系数的可信区间法综合评价学校食堂卫生状况简单明了、原理自明、计算简便,与TOPSOS法的排序结果完全相同,与秩和比法基本相同,与秩和比法一样可计算可信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适于基层单位在卫生监督质量综合评价中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学校食堂;卫生监督;功效系数;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R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c)-0059-02

学校食堂是保证学生饮食安全的特殊生活环境,与师生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开展学校食堂卫生监督,可以达到防止学校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事故的发生,加强对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的监督管理,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目的。为了不断提高卫生监督质量,作者应用功效系数综合评价某地2010年不同类型学校的学校食堂卫生工作状况,以便协调教育主管部门,共同督促学校改进食堂卫生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师生,更为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地2010年幼儿园、小学、中学、中专、高等院校和校外经营单位的食堂卫生状况基本资料,以X1-卫生许可证持有率(%)、X2-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率(%)、X3-布局和功能分区合格率(%)、X4-卫生设施配备率(%)、X5-管理制度健全率(%)、X6-原料索证率(%)和X7-餐用具消毒合格率(%)为评价指标,各类学校和校外经营单位各指标的观测值见表1[1]。

1.2统计方法

采用基于功效系数的可信区间法[2-4]评价某地2010年各类学校和校外经营食堂卫生状况。

2结果

2.1功效系数的计算和排序

表1中反映学校食堂卫生状况的统计指标均为高优,以各指标的最大值Xmax为满意值,以最小值Xmin为不允许值,按照公式dj=(Xij-Xmin)/(Xmax-Xmin)计算各指标的功效系数,应用Di=Σdj/m(m表示评价指标数量)计算总功效系数,并将其按大小排序(表1),其排序结果为高等院校>幼儿园>小学>中学>中专>校外经营单位。

2.2总功效系数的变量变换及其95%CI的估计

由于总功效系数在[0,1]闭区间,按照参数统计的要求,将其进行平方根反正弦代换,之后按照公式y±2.94Sy(Sy=(820.7/mn)0.5)(式中n表示学校类型数量)计算y的95%CI(见表2)。

2.3不同类型学校食堂卫生状况的两两比较

见表3。比较各组y的95%CI可知,高等院校与其他类型学校、校外经营单位与其他类型学校食堂卫生状况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比较组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3讨论

功效系数法又叫功效函数法,它是根据系统工程和目标规划原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一评价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并分别作为上限和下限,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并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总功效系数,再经过加权平均进行综合得到总功效系数,从而评价被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3-6]。

总功效系数是反映学校食堂卫生状况的综合指数,根据本方法的基本原理,计算得到的数值越大越好,据此可以对不同类型学校的食堂卫生状况进行排序。其排序结果与TOPSIS法完全一致,均为高等院校>幼儿园>小学>中学>中专>校外经营单位;与秩和比法[7]稍有差异,原因在于计算秩和比时,编制过程只看指标观测值的相对顺序,原始数据提供的信息没有充分反映出来。

应用基于功效系数的可信区间法可进行多重比较,根据两两之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在排序的基础上还可进行聚类分析。由于高等院校与其他类型学校、校外经营单位与其他类型学校食堂卫生状况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比较组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以可以分为三类:优秀为高等院校,幼儿园、小学、中学和中专属于中等,校外经营单位为差,获得了较为丰富的信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专和中学属于中等,但其总功效系数低于0.6,不容乐观。所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应重点监管校外经营单位的食堂卫生状况,不容忽视的是中学、中专食堂卫生监管,保证食堂环境和食品安全,保证学生集体用餐安全,避免发生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突发事件发生。

作为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学生群体来说,学校食堂卫生和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要特别重视原料采购、食品贮存、粗加工和切配、烹调加工、供餐、食品再加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品留样、餐具和从业人员等卫生要求的宣传教育和卫生监督工作,使学校法人、食堂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切实重视食堂卫生状况对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使其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学生集体用餐安全,维护法律的尊严,绝不因自身原因而出现突发事件。

[

参考文献]

[1] 马军,赵靓.开封市学校食堂卫生状况的TOPSIS法综合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3):374-375.

[2] 于俊英,孙爱峰.功效系数在卫生监督工作质量综合评价和变化发展趋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585-586.

[3] 袁曙明,孙爱峰.功效系数在商场空气质量卫生监督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24):53.

[4] 陈宏,孙爱峰.功效系数及其可信区间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581-582.

[5] 杨倬.功效系数法用于职业卫生监督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2013(16):2551-2552.

食品卫生学意义例3

1.1 对象

监测对象为如东县所有学校食堂,包括职业中学和幼儿园食堂。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部分学校食堂进行卫生监督检查。

1.2 方法

采用卫生许可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对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进行监督监测。创建文明城市前后监督调查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由县卫生监督所专业人员现场调查并具体负责填写,内容包括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及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情况、卫生设施、消毒后餐具合格情况。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138家学校食堂,其中高级中学18家、初级中学30家、小学59家、幼儿园31家。创建文明城市前卫生许可证持有率为67.39%(93/138),创建文明城市后为89.85%(124/138)。各级学校食堂在创建文明城市前后卫生许可证持有率及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率均显著提高(表1、表2)。

2.2 基本卫生情况

138家学校食堂创建文明城市前有防蝇、防鼠、防尘“三防”设施齐全的有102家,创建文明城市后有127家,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3,P<0.001)。

2.3 餐具消毒效果监测情况

对学校食堂餐具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创建文明城市前监测1 380件,合格1032件,合格率为74.78%,创建文明城市后监测2 078件,合格1 721件,合格率为82.82%。经分析创建文明城市前后消毒餐具合格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创建文明城市后消毒餐具合格率高级中学(99.15%)、初级中学(80.26%)、小学食堂(82.82%),均比创建文明城市前高级中学(89.83%)、初级中学(73.86%)、小学(67.36%)有明显提高,经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如东县以“告别陋习,讲究卫生,倡导文明”为主题,创建省级文明城市,2006年成功成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前后各级学校食堂基本状况监测,结果显示,创建文明城市后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持有率、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率、消毒后餐具合格率明显提高,并增设了卫生设施。表明创建文明城市有利改善学校食堂卫生状况。

食品卫生学意义例4

公民”一词源于古希腊、罗马奴隶制国家,原意指“城邦的人”,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和“主权在民”的原则,以宪法形式规定了国家属于公民全体,每个人天生平等地拥有国家所有权。公民概念成为了西方政治哲学中的基本概念。在中国,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尽管公民一词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含义不同,但是公民概念内涵最核心的部分是相同的,即公民是一个社会人及政治人,他是以社会和国家的成员身份而存在的,其处世原则依赖于他与社会的契约而定,即具有相应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公民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是公民所具有的对社会、国家、他人和自己的自觉的认识、定位、态度以及基本价值观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的总称。是一个复杂的观念形态系统,有它自身内在逻辑联系的层次结构,主要包含了权利和义务意识、民主和平等意识、公德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等内涵。

二、食品卫生监督与公民意识的联系

食品卫生监督是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规进行的行政行为,其目的是防止、控制和消除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预防和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食品卫生监督活动时刻与公民的权利义务、民主平等、责任、公德等公民意识密切相关。

1.公民意识是食品卫生监督的基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起着特殊的作用。在公民意识水平较高的环境下,一方面食品从业人员从主观上会减少食品制售违法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公民和社会组织对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能够形成良好社会心理基础和社会公众支持,有利于食品卫生监督的顺利进行。反之,在公民意识缺失的环境下,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时常发生,社会公众支持不够,极大影响着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成效。我国当前的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少数公民不履行法律义务、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他们为追求经济利益在食品制售过程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或以次充好的问题。表面上看是公民不知法、不守法,实质上是公民意识的缺失,对自身的权利义务意识认识不清,对遵守国家法律规范和社会公德意识的认识不强,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心,在经济利益面前以身试法。

2.公民意识是食品卫生监督公平、正义的保证

食品卫生监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利和财产权利。为了防止公务人员滥用公共权力,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国家需要对食品卫生监督活动加以制约和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途径。在食品卫生监管工作的监督体系中,社会公众的监督是保证食品卫生监管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具有较强权利意识的公民,能监督公务人员对公民权利的尊重与保护,监督其执法程序、执法环节等方面是否规范合法,促进食品卫生监管工作严格依法办事,避免滥用公共权力损害公民合法权利的事件。 3.食品卫生监督是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定程度上讲,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对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具有示范性、引导性。当食品生产相对人遵法守纪,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时,卫生行政部门依法予以扶持保护;对于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危害公民人身健康的违法的人和事件,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和行政控制,触犯刑法的移交司法机关。通过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社会成员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公德意识等能够得到进一步强化。三、培养公民意识是食品卫生监督理念的创新

优良成熟的公民意识是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法治秩序的思想文化基础。一方面,公民意识在法制健全的环境中逐步培养,另一方面公民意识的强化必须依靠法律、法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强制性。卫生行政部门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中,应通过合法的行政行为来培养公民意识,实现监管工作理念的创新。

1.培育公民权利和义务意识

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是食品卫生监督保护的对象之一。当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到有毒有害食品的侵害或威胁时,卫生行政部门通过履行职责,实现国家对公民权利保护的一种确认,从而强化公民的权利意识。公民在权利受到保护的同时,应当按照社会角色依法履行其义务,做到权利和义务并重。

2.培育公民的公德意识

食品生产制售环节很多,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也很多,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这就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及员工要树立良好的公德意识,形成遵守法纪的自觉行为,避免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在食品内添加有毒有害物质,造成食源性疾病,侵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3.培育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食品生产从业者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要求,在其法定许可范围内开展食品制售活动,从业者应清醒认识到确保所生产食品的安全性是其法律责任,因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而侵害公民的合法权利必须受到法律制裁。

食品卫生学意义例5

太白县实施“一乡一校”布局调整后,寄宿学生由原来的一千多人猛增到三千多人(其中95%来自偏远的农村家庭,占到了全县学生总人数的40%)。为了切实减轻寄宿学生和贫困生的家庭负担,县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专款,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寄宿生。接每生每天15元的标准供应免费“营养早餐”。从2009年9月1日起,我们按照全省“蛋奶工程”统一部署,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将补助标准由15元提高到2元,非义务阶段的高(职)中仍按15元的标准执行。

在“营养早餐”实施过程中,我们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的:首先是进行调查摸底,算清账。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办法,同时建立资金管理、食品卫生等配套的制度和措施,与财政、卫生等部门一并下发文件,规范运行;第二是先试点。后实施。我们先在太白中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健全体制,完善多环节的管理措施和办法,然后再全面推开:第三是规范管理。为了保证食品质量,蛋、奶等主要品种由政府采购中心统一招标采购,粮油由县放心粮油统一配送,蔬菜等生活日用品实行定点采购。同时,在食品的采购、运输、储存、加工、供应等多个环节上严格执行卫生标准。确保食品安全:第四是加强监管。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质检、食品监督等部门紧密配合,经常开展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检查,严格执行食品留样等制度。实行责任追究,有效杜绝不安全卫生事件的发生。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两年来,我县实施“蛋奶工程”,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长期只食用蛋、奶食品。易产生学生厌食、偏食甚至丢弃浪费现象。每天早上食用鸡蛋和牛奶,存在食品单调和营养不均的突出问题,易使学生产生厌食、偏食,甚至一些学生出现了抵触和浪费现象。

第二,县级财政面临资金压力。“蛋奶工程”资金由省、市、县财政分级负担,小县每年要几十万元。大县要几百万元。这部分资金没有列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和学生资助的范围。同时,随着学校布局调整的推进,寄宿生会逐年增加。县级财政负担较重。

第三,寄宿生和非寄宿生之间的矛盾。寄宿生享受政府资助的“蛋奶工程”,而非寄宿生享受不上,这部分学生和家长心理不平衡。

第四,义务教育阶段和非义务教育阶段也存在矛盾。高中阶段和幼儿享受不到“蛋奶工程”的阳光。

第五,食品安全存在隐患。有些学校由于后勤设施不完善,或刚开始实施管理措施不到位,卫生不达标,容易引起食品安全事故。

三、建议和对策

1 “蛋奶工程”要制定长远完整的发展规划,最终实现公平“普惠”政策。我们应该提前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利用3年或者5年时间逐步实现面向所有学生的公平的“普惠”政策。我县已决定从今年起将小学到高中所有学生纳入“蛋奶工程”享受范围。实现全覆盖,

2 “蛋奶工程”食谱要科学论证、有机搭配。结合寄宿生中餐、晚餐和地方饮食链条,科学搭配“营养早餐”食谱,还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分季节配以特色营养食品。对不适宜或不愿意吃鸡蛋、喝牛奶的学生,可以参照“一补”的办法,发放“营养早餐券”,让他们自主选择喜欢吃的食品。另外。在鸡蛋和牛奶这两种主要食品的结构上也可进行合理搭配。比如:供应的奶可以有纯奶、核桃奶、酸奶,鸡蛋可以蒸、煮等“一蛋多吃”,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每天早上就餐的蛋、奶味道上不重复。

食品卫生学意义例6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超市逐渐已成为城市家庭采购食品的主要渠道。超市食品卫生状况不但关系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影响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为了解广州市超市食品的卫生状况,并分析影响超市食品卫生状况的原因及对策,我们对广州市城区61家超市的食品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大型超市18家、中型超市10家和小型超市33家作为调查的样本。按照《全国卫生监督工作》(2001年版)的要求,以面积为单位对超市划分为大、中、小三个类型。其中大于500 m2 (不含500m2)的为大型超市;面积在80~500 m2的为中型超市;小于80 m2 (不含80 m2)的为小型超市。

方法:采用现场监督检查、询问和填写调查表的方法进行调查。并随机对每家超市1名负责人及2名食品从业人员,分别进行食品卫生管理知识及食品卫生知识调查问卷,回答正确率在60%算合格。

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

结 果

持证情况:本次调查的61家超市中,100%都持有效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共计6403人,其中持有效健康证和培训证的人员有5654人,占883%。大、中型超市从业人员的持证率分别为896%和880%,明显高于小型超市从业人员633%的持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456,P

卫生管理状况:①卫生组织管理方面:根据《食品卫生法》的要求,我们对61家超市的卫生管理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表2看出,被调查的超市中,大多都建立了卫生管理架构,并建立和落实了各项卫生管理制度、食品索证制度和台账登记制度,还配有专职的卫生管理人员。②布局方面:我们对抽查的61家超市进行了食品经营布局是否合格的比较。大型、中型超市的布局合格率分别为1000%和800%,明显高于小型超市91%的布局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3,P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调查的基本情况:食品卫生管理知识及食品卫生知识调查合格率分别为73%和71%。正确率比较低的有食品采购台帐应记录内容(213%)、关于熟食品的保存要求(98%)、包装食品的标识要求(131%)、对存放散装食品售货架的要求(66%)。

讨 论

通过此次调查显示,广州市城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有不断的提高,大部分超市都加强了自身的食品卫生管理。各类规模的超市,也都相继建立健全了食品卫生管理组织和各项食品卫生规章制度,基本做到了食品卫生责任到人,认真落实了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但是本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超市都存在着卫生流程布局不合理、卫生设施设备不足、食品存放不合理、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欠缺等食品安全的隐患。一些小型超市在从业人员的持证率、食品经营布局合格率、食品经营功能区划分合格率等方面,均低于大、中型超市,这就说明了小型超市是目前工作的重点,我们必须要对这部分超市的卫生管理加大工作力度,以提高整个超市的卫生水平和良好的购物环境。同时,还应加强对超市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行为的培训及干预,切实提高超市人员的卫生意识和促使他们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减少人为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食品卫生学意义例7

【中图分类号】 G 478.5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7-0625-03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更是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学校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报道时有发生,特别是农村学校。据卫生部报告,2007年上半年我国80.91%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69.42%发生在农村,其中食物中毒和传染病流行为主要问题[1]。

中西部农村居住分散,学生在学校集体用餐现象较为普遍,随着“撤乡并镇”、“农村寄宿制学生建设工程”的开展,对学校食堂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了解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食堂卫生的现状,为今后政府部门制定中西部农村学校食堂卫生规范或标准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经济状况、降水量的分布及地理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分层抽取重庆、陕西、吉林、湖北、山西和内蒙古等中西部6省(直辖市或自治区),每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各选择2个县(一个为省会城市郊区县,另一个为处于本省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县),每个县抽取2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其中一所是位于县城的学校,另一所是位于乡镇的学校,共调查72所农村学校。

1.2 方法 依据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设计“中西部农村学校卫生状况现场调查表”,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卫生、食品采购贮存及加工、从业人员、卫生管理等方面。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束对每份调查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资料客观、完整、准确。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1软件将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有61所(84.7%)学校设有食堂,1所学校食堂正在改建中。其余10所学校没有食堂,主要是一部分小学、初中位于县城或乡镇中心,学生为走读生,回家就餐比较方便;另一部分乡镇小学暂时没有条件创办食堂,只能提供简单的热饭热菜服务。设有食堂的学校包括小学16所(26.2%)、初中22所(36.1%)、高中23所(37.7%),其中29所学校位于县城,32所位于乡镇。

2.2 一般卫生状况 本次调查的61所设有食堂的学校中,有9所(14.8%)学校食堂周围10 m以内有垃圾箱、非水冲式厕所等污染源;食堂操作间使用面积≤50 m2的有36所(59.2%),室内墙壁、天花板等有涂层脱落或破损的有19所(31.1%);8所(13.1%)学校食堂没有餐厅,学生就餐在教室内;加工操作间地面材料符合要求的学校有31所(50.8%),墙壁1.5 m以上有符合要求的材料制成墙裙的学校为49所(80.3%)。

2.3 中小学校食堂基础设施与食品卫生情况 食堂布局合理的有27所(44.3%),其中小学只有5所(31.3%);配备有效“三防设施”的有27所(47.5%),用餐场地设施完善的只有21所(34.4%),小学分别仅为37.5%和18.8%;36所(59.0%)学校能做到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分柜存放,小学只有7所(43.8%)学校能够做到。将小学、初中、高中进行比较,食堂布局、内外环境、“三防”设施、餐具消毒、食品采购贮存及加工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2。

2.4 县城与乡镇学校食堂基础设施与食品卫生情况比较 乡镇学校食堂布局合理的有11所(34.4%),清洗加工蔬菜和肉类食品设施分开使用的只有9所(28.1%),用餐场地配备设施完善的仅8所(25.0%)。县城与乡镇的学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2。

2.5 食堂卫生管理及从业人员方面 各学校均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但1/3的学校制度不健全;有49所(80.4%)学校实行食品卫生校长负责制;大部分学校都设有食堂卫生管理职责部门和卫生管理人员,55所(88.5%)学校的管理人员接受过食品卫生培训; 56所(91.8%)学校食堂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其中1所学校的已失效,另外5所(8.2%)学校食堂为简易食堂,没有办理卫生许可证。

调查的61所学校中,规模较大的食堂从业人员最多可达到100名,而乡镇某些学校由于规模小、条件差,只有1名从业人员。大多数学校的从业人员都是外聘人员,没有学校编制。所有学校表示食堂从业人员都持有健康证明,但有近50%的学校从业人员无有效的卫生知识培训证。现场观察发现,食堂从业人员在工作现场的卫生习惯普遍较差,有21所(30%)学校的从业人员未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只有15所(26.3% )学校的从业人员将头发置于帽内,在专间操作的从业人员能够规范佩戴口罩的学校只有12所(21.1%)。

3 讨论

调查显示,不少学校食堂由于设施设备不完善,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目前有关行政部门对学校食堂卫生工作的要求,如食堂操作间面积狭小,加工间卫生状况较差,缺乏与学生人数相匹配的用餐场地等。因此,制定适合中西部农村情况的学校食堂卫生管理规范或条例成为当务之急。

3.1 食堂硬件设施不完善 综合调查结果,比较突出的问题有食堂内外环境不整洁,其中9所学校食堂附近存在污染源;整体布局不合理,功能区划分不明显;缺乏有效的“三防”设施,处理蔬菜、肉类等设施混用,用餐场所未配备必要设施等,容易为细菌滋长、病毒传播创造条件,存在发生食物中毒或食源性传染病隐患。相对薄弱的环节有食品储存不规范,生熟食品混放,消毒后的餐饮具存放不符合卫生要求等,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易造成交叉污染和再次污染[2]。调查显示,有近40%的小学缺乏必要的冷藏设施或餐具消毒设备,超过70%的乡镇学校食堂处理不同类食品的设施设备混用,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不同类别学校食堂硬件设施及食品卫生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食堂卫生状况普遍不佳。

建议:(1)加大农村学校食堂硬件设施专项资金的投入,资金分布应有侧重,大力扶持基础设施较差的小学和乡镇学校,配备完善的冷藏设施和餐具清洗消毒保洁设备。(2)卫生部门严格按照相关卫生法规条例对学校食堂进行监管,采用定期检查或抽查的方式,督促学校坚持做好食堂卫生工作。(3)学校应做好设施设备的管理工作,保证“三防”设施、排水设施、通风设备的实用有效,保持冷藏、消毒、保洁设施的清洁卫生。(4)新、改、扩建的学校食堂,应将食堂纳入学校建设统一规划,由专业人士设计图纸确保布局合理,并且必须经过卫生部门预防性监督审查通过才能开业经营[3-4]。(5)目前只能提供热饭热菜的学校,主要是由于规模较小、就餐学生少、学校没有足够条件建设食堂,相关部门应根据学校的发展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政策,配备基本的卫生设施,切实满足学生的需求。

3.2 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领导对学校食堂卫生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显示,19.6%的学校没有实行校长负责制,11.5%的学校食堂管理员未接受过任何培训,部分学校存在食品出入库无人检查,不定期处理过期或变质食品,每日供应各类菜肴不留样等情况,还有6所中学食堂为学生提供冷荤凉菜。这反映学校主管领导和食堂管理人员对食堂卫生管理的政策法规了解不足,食品安全意识不强。调查现场还发现,有部分学校食堂比较简陋,饭菜简单,而学生正处于长身体时期,需要保证营养均衡,提示农村学校学生的饮食营养问题应引起重视。

建议:(1)教育部门应将食品卫生安全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组织学校主管领导和食堂管理人员参加不同层次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班,提高他们对食堂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2)卫生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对学校食堂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有关研究显示,通过实施这种监管模式,大多数学校启动了全面整改工作,使食堂卫生管理的许多老大难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5-7]。(3)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学校,在上级部门和专业人士指导和监督下,可以因地制宜,如种植蔬菜、饲养家畜等,保证学生饮食营养均衡。(4)组织社会宣传,利用媒体和舆论监督,联合家长更多关注学生在校饮食卫生;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饮食健康教育,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向家长传达,有助于在农村普及饮食卫生知识,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3.3 食堂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卫生知识欠缺 现场观察发现,食堂从业人员自身卫生状况较差,大多数在工作现场衣帽穿着以及口罩佩戴不符合卫生要求。可能是由于食堂从业人员大多为社会外聘人员,没有编制,相对流动性较大,普遍素质不高,同时也反映学校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培训不到位。建议学校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适当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和福利,并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卫生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

总之,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不少学校食堂硬件设施都达不到有关要求的标准,甚至缺乏一些基本设施设备,仅有少部分学校能基本满足师生需求。而且,本次调查选取的地区经济处于本省中等发达水平,因此,笔者认为,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中西部农村学校食堂值得探讨,建议今后多考虑到各地区学校的具体实际。

(致谢:衷心感谢重庆市、陕西省、吉林省、湖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项目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4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卫生部通报2007年上半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EB/OL][2007-08-10]..

[2] 浦惠莉,汪严华.浙江省学校食堂卫生与学校自备水卫生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507-508.

[3] 杜琳,林月桢,林琳.广州地区学校食堂状况调查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2000,21(1):52.

[4] 傅美玲.2003年抚州市临川区城乡学生集体食堂卫生状况调查.预防医学论坛,2004,10(5):535-536.

[5] 吕旭峰.常州市实施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工作成效评价.职业与健康,2005,21(12):1 967-1 968.

食品卫生学意义例8

2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首先做正态检验,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均数t检验,以P<0.05,为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项目调研方法居民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心理卫生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调研,由调研小组设计相关知识问答卷,调查该地区居民对有关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心理卫生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问答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越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的调研,由调研小组设计满意度评价调查表,让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相关工作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越满意。

3结果

第一阶段,该地区居民相关知识掌握为(67.32±12.23)分,年家庭食物中毒发生例数为(76.43±3.67)起,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意度为(78.87±3.54)分;第二阶段,该地区居民相关知识掌握为(89.32±16.21)分,年家庭食物中毒发生例数为(28.78±1.78)起,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意度为(92.34±7.76)分,可见第二阶段的居民相关知识掌握、年家庭食物中毒发生例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第一阶段,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食品卫生学意义例9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0-0883-02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在为食品企业的管理监督敲响警钟的同时,也提示开展全民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解深圳市小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食品消费安全意识及卫生行为习惯等,笔者于2007年11月-2008年1月对深圳市24所小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深圳市所属的6个区(南山、福田、罗湖、龙岗、盐田、宝安)中,每个区随机选择4所小学,在每所小学的二~六年级随机选择2~3个年级各1个班的学生,共抽取2 100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 1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054份,有效率为97.8%,其中男生849名,女生1 205名;二年级学生401名(19.5%),三年级学生353名(17.2%),四年级学生428名(20.8%),五年级学生410名(20.0%),六年级学生462名(22.5%)。年龄为7~13岁。

1.2 方法 统一发放问卷,统一回收。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知识和行为等。

1.3 数据统计分析 将所有问卷统一录入EpiData 3.0系统,采用SPSS 11.0软件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食品安全知识 本次对小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调查的内容包括食品的QS标志的判断、绿色食品的含义、有色饮料含有的色素等。总体来说,年级越高,答对率越高,这可能与年龄增加、判断力增强有关。见表1。男生答对全部知识题的有334人,占39.3%;女生答对全部知识题的有435人,占3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P>0.05)。

2.2 食品安全态度 有79.3%的小学生觉得吃流动小摊档的食物不安全;39.8%的小学生认为“肯德基等洋快餐食品吃多了可能危害健康”这种说法根本不对,提示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识还不全面,追求食物的口味、花样等,意识不到食品隐患的存在,在合理饮食、自身防范方面尚存在问题。当问到喜欢吃小店零食的原因时,有50.2%的学生回答是因为零食味道好,比饭菜好吃;23.2%的学生回答是因为小店的零食便宜;15.6%的学生回答因为零食包装好看,有时还附送玩具,或者抽奖游戏等;4.2%是因为同学推荐;6.8%是因为饥饿,没有别的食物吃。

2.3 食品安全行为 调查显示,小学生的食品安全行为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食用不安全食品、不卫生的饮食习惯等(表2)。有24.8%的小学生会在购买食物时检查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表3)。

当被问到“你经常吃肯德基或者麦当劳吗”,选择“经常,每周1次及以上”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2.2%,有54.1%的小学生是“偶尔,每月1次或者少于1次”,23.7%的小学生“根本不吃”。提示“洋快餐”的商业广告宣传对孩子的食品消费行为习惯产生很大的影响。

“班级组织外出郊游,你通常会带哪些食物”的多项选择中,有87.2%的小学生选择带薯片,77.2%的小学生选牛奶或酸奶,选饮料的占60.8%,选面包的占50.8%,选果冻的占41.1%,其他占24.2%。

对“饭前便后,你一定会洗手吗”的调查显示,有50.4%的男生经常洗手,48.6%的女生经常洗手。u检验结果表明,男、女生在食品安全行为表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级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3 讨论

儿童青少年期是身心、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饮食行为和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对他们的一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4]。马冠生等[5-7]研究总结了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的诸多影响因素,认为父母或者照看人的影响、同伴的影响和媒体的影响都比较大,其中父母或者照看人的影响极其重要。要增长孩子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正确的食品安全行为习惯,父母的及时指导监督、自身饮食行为的示范都不可缺少。

调查显示,有78.2%的深圳小学生主要通过学校教师讲解获得食品安全知识;30.1%的小学生是通过父母或者其他亲人教导,51.9%的小学生是通过电视广告宣传,还有12.0%的小学生从报纸书本故事等渠道获得食品安全知识。可见学校教育是小学生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对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比较零散,深圳市部分学校开展过食品安全讲座、图片展等活动,但对学生应当掌握哪些方面、掌握到何种程度、应用什么教育资源等都缺乏统一的标准,亟待开发适合小学生的教育资源,系统地对小学生开展食品安全教育。

吃零食在儿童青少年中是一种普遍的行为。有研究认为,不能简单地认为所有零食都不能吃,而是要指导小学生选择零食,知道什么时间可以享受零食[3]。深圳市小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好,拥有较多的零花钱,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经常从小店自行购买、食用零食。然而很多小学周围的小店,采用抽奖送礼物等方式诱导学生购买和食用来源不明、色素过多、品质不好的零食。许多小学生知道吃这些零食对身体不好,但是由于自主控制能力不够,受群体诱导、西方饮食模式、媒体宣传的影响比较大,还是会经常吃不安全的零食和洋快餐。因此,应适当控制媒体广告对饮料、快餐、零食的过分宣传,正面引导学生的健康饮食消费行为。

食品安全消费的良好行为需要长期、持续的教育、监督,才能固化成为习惯,因此必须尽早、系统地对小学生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研究,开发食品安全教育资源,实施食品安全教育计划,同时要把家长纳入配合监督的教育行动中。

4 参考文献

[1] 王黎荔,李云,涂国平.成都市3所农村中学学生食品安全知信行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532-533.

[2] 董晓芬.小学生自控能力的特点及发展简析.云南教育,2005,8(3):30-31.

[3] 马冠生.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1.零食.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8,25(1):32-34.

[4] 王芳芳,王进军,张晓蓉,等.小学生心血管疾病预防知、信、行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6,22(2):251-252.

[5] 马冠生,胡小琪,吴瑾,等.父母提示对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2,23(6):486-487.

食品卫生学意义例10

为了进一步探索和改善对餐饮业的卫生监督管理,扩大卫生监督结果的影响力,国家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10个城市开展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度的试点工作,2007年10月洛阳卫生监督中心作为试点开始对市属86家餐饮单位实施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监督结果用笑脸(卫生状况良好)、平脸(卫生状况一般)、苦脸(卫生状况差)进行公示。该公示制度在我国开展尚属首次,其经验和成效将为今后全面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借鉴,奠定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洛阳市市属86家餐饮单位。其中餐饮服务单位31家,大、中专院校及高中集体食堂55所。餐饮服务单位均为本市星级以上宾馆、饭店或大型餐饮服务企业。学校食堂规模差别较大,但由于食品安全工作已经逐步受到各级政府、主管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各学校管理相对比较规范。

1.2 研究方法 根据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评定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洛阳市市属餐饮业的整体卫生状况。采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1],能够以数量化的方法,对餐饮单位10项重点监督内容给予体现。选取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前3个月和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完成后1个月内,卫生监督人员对其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量化分级评分均为标化分,标化分=所得的分数/该单位应得的最高分数×100)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前后餐饮单位卫生状况有无明显改善。根据公示表10项内容给予是否合格的评定。通过比较公示前后10项重点指标合格率,反映公示制对餐饮单位卫生状况、卫生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分别向177名餐饮单位管理人员、371名社会公众和68名卫生监督员三类人群,就实施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认可度进行问卷调查。

2 结果

2.1 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评定情况 86家餐饮单位中“笑脸”21家,占24.42%;“平脸”48家,占55.81%;“苦脸”17家,占19.77%。说明市管餐饮单位,多数卫生状况一般,卫生状况良好的单位次之,卫生状况较差的单位最少,基本成正态分布,符合实际情况。

2.2 公示制前后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比较 公示前量化评分平均72.50,标准差2.23;公示后量化评分平均79.81,标准差2.56。两者比较t=19.967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公示制实施前后餐饮单位卫生状况、卫生管理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

2.3 公示制前、后重点监督指标合格率比较 10项重点监督指标中,除前两项卫生许可证、卫生管理制度外,其他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质量及标签标识、食品加工过程卫生防护、加工场所环境卫生、餐饮具清洗消毒、主要原料采购索证等经统计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公示制前后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水平显著提高(见表1)。

2.3 公示制认可度调查 100%被调查监督人员对公示制度持认可态度,认为此举能有效提高企业食品安全自律性,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提高监督效率。餐饮单位卫生管理人员调查177人,其中150人(占84.75%)认为餐饮业实施公示制度有必要,22人(占12.42%)认为有一定必要,5人(占2.82%)认表1 餐饮业公示前后卫生问题评分项目合格率比较

为影响不大。100%的受访者认为实施公示制度以后,卫生监督员检查较以前更严格,且认为公示制度确实能促进企业自身管理,增强员工的卫生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及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 消费者共调查371人,主要调查对象为40岁以下(282人,占76.01%),其中221人(占59.57%)认为公示制度很有必要,且会影响自己消费选择;138人(占37.20%)认为有一定必要,且可能影响自己消费趋向;12人(占3.23%)认为没有必要,对消费影响不大。另外,334人(占90.03%)的被调查人认为公示制10项重点指标基本上与他们所关注餐饮单位卫生状况相符。但是只有123人(占33.16%)了解或听说过公示制度,知晓率不足50%。

3 讨论

推行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对提高餐饮业卫生管理水平具有显著成效。能够使餐饮单位在卫生设施及卫生管理等方面都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特别是一些平脸和哭脸的餐饮企业主动投入资金,改善硬件设施,改扩建加工作业场所,完善调整功能间的内部布局,使餐饮企业的面貌焕然一新。该制度的实施,加强了餐饮单位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的自律意识,变单位被动应付为主动全面整改,变抵触监督为欢迎监督。充分调动消费者和餐饮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餐饮业自律诚信经营,促进餐饮经营单位加强自身卫生管理[2]。

一般来说,公示表的现场卫生检查项目有3项以上不合格,其严重程度一般已达到被实施行政处罚的程度(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卫生许可证等一项或多项处罚)。但实施行政处罚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时间,如吊销卫生许可证还要进行听证程序,因此,监管部门在此之前将卫生状况向消费者公示,对于提醒不了解情况的消费者保护自身健康很有必要,突出了便捷、公开和强制的特点,此举还将有助于充分发挥公众对卫生行政部门的社会监督作用。

实行卫生监督公示制度为消费者营造了安全卫生的就餐环境,餐饮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了经济效益,同时提高了卫生监督的工作效率, 是进一步提高餐饮业卫生管理水平的一个好方法,此制度可以积极引导消费者和经营者参与食品卫生监督,让管理者、经营者、消费者三方受益,既节约了监督成本、提高了管理水平,又保护了消费者利益,建立了良性循环的卫生监督约束机制,可以全面提升洛阳市的餐饮业卫生管理水平[3]。

虽然监督人员对公示制持认可态度,但仅有少数消费者了解或知晓公示制度,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该项制度认知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食品卫生学意义例11

 为了进一步探索和改善对餐饮业的卫生监督管理,扩大卫生监督结果的影响力,国家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10个城市开展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度的试点工作,2007年10月洛阳卫生监督中心作为试点开始对市属86家餐饮单位实施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监督结果用笑脸(卫生状况良好)、平脸(卫生状况一般)、苦脸(卫生状况差)进行公示。该公示制度在我国开展尚属首次,其经验和成效将为今后全面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借鉴,奠定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洛阳市市属86家餐饮单位。其中餐饮服务单位31家,大、中专院校及高中集体食堂55所。餐饮服务单位均为本市星级以上宾馆、饭店或大型餐饮服务企业。学校食堂规模差别较大,但由于食品安全工作已经逐步受到各级政府、主管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各学校管理相对比较规范。

1.2 研究方法 根据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评定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洛阳市市属餐饮业的整体卫生状况。采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1],能够以数量化的方法,对餐饮单位10项重点监督内容给予体现。选取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前3个月和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完成后1个月内,卫生监督人员对其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量化分级评分均为标化分,标化分=所得的分数/该单位应得的最高分数×100)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前后餐饮单位卫生状况有无明显改善。根据公示表10项内容给予是否合格的评定。通过比较公示前后10项重点指标合格率,反映公示制对餐饮单位卫生状况、卫生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分别向177名餐饮单位管理人员、371名社会公众和68名卫生监督员三类人群,就实施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认可度进行问卷调查。

2 结果

2.1 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评定情况 86家餐饮单位中“笑脸”21家,占24.42%;“平脸”48家,占55.81%;“苦脸”17家,占19.77%。说明市管餐饮单位,多数卫生状况一般,卫生状况良好的单位次之,卫生状况较差的单位最少,基本成正态分布,符合实际情况。

2.2 公示制前后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比较 公示前量化评分平均72.50,标准差2.23;公示后量化评分平均79.81,标准差2.56。两者比较t=19.967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公示制实施前后餐饮单位卫生状况、卫生管理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

2.3 公示制前、后重点监督指标合格率比较 10项重点监督指标中,除前两项卫生许可证、卫生管理制度外,其他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质量及标签标识、食品加工过程卫生防护、加工场所环境卫生、餐饮具清洗消毒、主要原料采购索证等经统计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公示制前后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水平显著提高(见表1)。

2.3 公示制认可度调查 100%被调查监督人员对公示制度持认可态度,认为此举能有效提高企业食品安全自律性,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提高监督效率。餐饮单位卫生管理人员调查177人,其中150人(占84.75%)认为餐饮业实施公示制度有必要,22人(占12.42%)认为有一定必要,5人(占2.82%)认表1 餐饮业公示前后卫生问题评分项目合格率比较

为影响不大。100%的受访者认为实施公示制度以后,卫生监督员检查较以前更严格,且认为公示制度确实能促进企业自身管理,增强员工的卫生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及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 消费者共调查371人,主要调查对象为40岁以下(282人,占76.01%),其中221人(占59.57%)认为公示制度很有必要,且会影响自己消费选择;138人(占37.20%)认为有一定必要,且可能影响自己消费趋向;12人(占3.23%)认为没有必要,对消费影响不大。另外,334人(占90.03%)的被调查人认为公示制10项重点指标基本上与他们所关注餐饮单位卫生状况相符。但是只有123人(占33.16%)了解或听说过公示制度,知晓率不足50%。

3 讨论

推行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对提高餐饮业卫生管理水平具有显著成效。能够使餐饮单位在卫生设施及卫生管理等方面都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特别是一些平脸和哭脸的餐饮企业主动投入资金,改善硬件设施,改扩建加工作业场所,完善调整功能间的内部布局,使餐饮企业的面貌焕然一新。该制度的实施,加强了餐饮单位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的自律意识,变单位被动应付为主动全面整改,变抵触监督为欢迎监督。充分调动消费者和餐饮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餐饮业自律诚信经营,促进餐饮经营单位加强自身卫生管理[2]。

一般来说,公示表的现场卫生检查项目有3项以上不合格,其严重程度一般已达到被实施行政处罚的程度(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卫生许可证等一项或多项处罚)。但实施行政处罚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时间,如吊销卫生许可证还要进行听证程序,因此,监管部门在此之前将卫生状况向消费者公示,对于提醒不了解情况的消费者保护自身健康很有必要,突出了便捷、公开和强制的特点,此举还将有助于充分发挥公众对卫生行政部门的社会监督作用。

实行卫生监督公示制度为消费者营造了安全卫生的就餐环境,餐饮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了经济效益,同时提高了卫生监督的工作效率, 是进一步提高餐饮业卫生管理水平的一个好方法,此制度可以积极引导消费者和经营者参与食品卫生监督,让管理者、经营者、消费者三方受益,既节约了监督成本、提高了管理水平,又保护了消费者利益,建立了良性循环的卫生监督约束机制,可以全面提升洛阳市的餐饮业卫生管理水平[3]。

虽然监督人员对公示制持认可态度,但仅有少数消费者了解或知晓公示制度,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该项制度认知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