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水路运输发展

水路运输发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29 14:48:26

水路运输发展

水路运输发展例1

引言:

水路运输是指利用船舶等浮运工具,在水域沿航线载运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它投资少、能耗省、条件便利、通航能力限制小,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并且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据最新数据报道:2011年上半年,全国完成水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11400万人和33.5亿人公里,增长10.5%和5.2%;完成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20.1亿吨和35982亿吨公里,增长15.0%和16.7%。由此看来未来中国水运业发展前景整体上还是很明朗的。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就能够实现水运业的现代化,实现由海洋大国、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水路运输在自身供求、环境、安全性、基础设施方面等都出现了问题。21世纪开始,我国进入构筑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时期,水路运输也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资源日趋紧张、环境相对恶化的现实情况,迫切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带领下,开拓水路运输发展思路、努力创新发展理念、不断丰富发展内涵、逐步实现现代化,以此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更高要求。

一、水路运输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可持续发展对水路运输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并且我国一直也比较重视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工作。在这个大背景下,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和交通最新形势,交通部在“十一五”交通重大课题研究当中,专门对水路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做了深入研究,启动了水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评定。同时在水路运输可持续发展内容、水路运输可持续发展原则及可持续发展特征上都做了相关规定:

1.1可持续发展内容:首先水路交通直接影响到经济和财务的发展,因此水路运输必须保证经济和财务的可持续性,即水路运输能够支撑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其次,要保证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性,交通不仅需要提供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且要最大限度地改善环境和生态的质量。最后,水路运输要保证社会的可持续性,水路交通运输产生的利益要归全体社会成员所有,并平等分配,一次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水路交通运输发展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在原则上的体现就可见一斑。要遵循环境承载力原则,环境有其自身净化能力。环境承载力原则就是要求污染物的排放不得超过环境的吸纳能力。要遵循公平性原则,显而易见,交通运输者通过水路交通而获益,而非交通运输者却要承受环境质量下降带来的损害,同时当代人消耗大量资源的经济行为给后代带来的严重恶果也是很不公平的。要遵循价值性原则,自然资源的无价和低价导致了不可抑制的浪费,这是错误的价值导向,必须让大家看到环境成本是真实的经济成本,将改善环境需要支出的经费分配到所有用户身上。最后还要遵循协调性原则,水路交通的可持续新发展不仅需要依靠交通政策的影响,也要与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土地政策相结合,协调作用,收获更好的效果。

1.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重大的发展战略之一,在很多重要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也有相对应的特征。可持续发展在水路交通运输上的运用也有很明显的特征。其基本特征表现在水路运输的可持续性具有安全、便捷、可靠、经济、智能以及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特点,实际上这一系列的特点也正是水路运输可持续性的优点,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帮助水路运输的健康发展。

2、水路运输存在的问题

1.1水路运输供求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十一五”期间,据相关部门统计,对内河航运建设投资约高达300多亿元,相当于前十个五年计划的总和,建设内河港口泊位248个,改善内河航道4300余公里,新增吞吐能力约3500万吨。并且加快重要通航河流全流域梯级渠化进程。在长江、西江干线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已全面建成了一批内河集装箱、大宗散货和汽车滚装等专业化泊位,港口的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十一五”期间,长江干线货运量也不断攀升,从4亿吨持续攀升到5亿、6亿、7亿吨,先后超过了欧洲的莱茵河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跃居世界第一。冶金、电子、机械、汽车、原油、化工等运输需求不断加大,使得水路运输供求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水路交通运输陷入紧张局面。

1.2水路运输环境污染大于环境承载力。水路运输是资源占用型、能源消耗型的行业。今年来,我国船舶燃油消耗占石油消费总量的23%,船舶建设金额占全国制造业的6.5%,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生产资料,并且水路运输燃油对内河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甚至陆地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环境的污染力和资源的消耗大大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

1.3运输高速化与运输安全之间出现矛盾。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安全问题仍很严重,水路运输还存在隐患,重大的渡口渡船事故仍时有发生。在船舶高速行驶当中,安全监督能力和救助能力依然是非常薄弱的环节。每年因运输高速化缺乏的控制力而导致的水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达5万人,占所有交通事故引起伤亡人数的6%,导致惨痛损失。

1.4当代人利益与后代人利益冲突。水路运输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公平性原则,实际上是,当代人从水路运输通过消耗能源,破坏环境而获得的经济利益已经与后代人的利益发生冲突,严重影响到后代人的持续、健康、全面的发展。而这也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真正内涵所在。

1.5水路运输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目前水路运输的管理体制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全跟不上现代教书运输水平的,还不能满足国家关于交通运输领域的改革需求。比如还存在水路管理者的多元化、水路收费标准不规范、内河管理体制不完善等。

并且,虽然国家加大物力财力投入到水路基础设施建设中,但水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性、耐久性仍让人堪忧不已,很多船舶、港口设施建成不久就出现了腐蚀、开裂等现象,使用寿命毫无保证。

二、水路运输可持续发展过程的解决措施

1、坚持走水路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扩大对水路交通运输的基础建设,在今后相当长得时间内优先发展,并对水路交通建设辅以优惠政策,大力开发水路交通的所有建设项目。

2、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水路发展道路。我国是人口大国,资源相对紧张,生态相对脆弱,发展水路交通要占用一定的岸线资源,消耗大量的能源。

面对着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必须在发展水路交通的过程中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树立循环经济的现金理念,充分利用高端的科技,建设高效低耗的运输设备。并且不断开发交通环保技术,边污染边治理,保护环境,争取走上绿色运输的轨道。

3、加强信息化的组织管理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水路交通安全保障技术。

水路信息系统包含方方面面,协调高于一切,应避免各自为政,各部门应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管理部门,统筹信息化建设中重大问题。要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各部门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的要求,要与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同步进行,重视完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强化内部安全管理,水路运输系统的信息安全。

同时要提高水路交通安全的保障技术,高速运行的交通与缺乏控制力,存在很大地安全隐患,安全保障技术不仅包括研发控制运输设备的速度上,在防灾抗灾的技术上、水路安全保障技术上、水上安全监控上、交通应急处理技术上、交通安全风险评估以及恶劣天气下得搜捕行动上都注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来保证水路运输的交通安全。

4、加快水路交通的良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路运输、港口企业的管理体制建设。在未来的水路交通运输世界里,水路运输需求量将以成倍的速度在增长,国家交通部必须高度重视水路交通设施的建设,扩充能力成为发展的重点。纵观世界上许多航运发达国家,其水资源综合利用已进入良性循环,内河航运焕发活力。他们通过整治和渠化开发河道,建成了四通八达、统一标准的国家水运网。

“十一五”期间,我国共改善内河航道里程4146公里。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1030个,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3万公里,其中等级航道6.1万公里。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圆满完成,10米水深航道延伸至南京,并且质量都很有保证。国家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表示,“十二五”期间,交通部将加大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结合建设需求,落实资金,全面扩充水路设施基本建设。

同时,建立严格的水运行业资质管理认可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通过实施资质管理制度,清理整顿水运市场,保护合法经营,加大对违法经营建设与运输市场秩序的处罚力度,加大对恶性竞争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促进公平竞争,建立竞争有序的水运市场。

三、举例论证

水路运输可持续发展是在正确战略的指引下,坚持下来的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南京水运河的可持续发展、长三角珠三角的内河清理通航等,南京水运河的可持续发展成功就是一个很有利的说明:

南京以沿江开发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加强行业管理,继续大力培育和发展水路运输市场。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实现水、陆同步发展;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机制;进一步推进船型标准化、提高内河航运效益;实施信息化战略,解决安全、高效、可持续地发展长江南京段航运、航道、港口等方面综合开发;利用三峡大坝,开展游轮观光计划;整合港口、航道、航运、企业、行业管理等资源要素,实现港口、航道、航运、物流、加工等相关行业互动发展。这都说明南京运河成为水路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借鉴,具有宝贵的价值。

四、结论

水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充分发挥正确理念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先导作用,为水路运输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本文从水路可持续发展过程所要面对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出发,全面阐释了水路发展的方向性。至于战略目标的实现,仍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努力。

参考文献:

[1] 蒋惠园,王皓. 基于熵权法的内河运输供给评价研究[J]. 水运工程. 2008年06期

[2] 周愉峰. 三峡库区内河运输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D]. 重庆工商大学 2010

水路运输发展例2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水路运输方式的特性

在交通运输体系内,水路运输具有极高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现阶段我国超过9/10的外贸货物运输量都由水路运输完成,在综合运输系统内水路运输的货运量比例为12%、周转量比例则为63%。据以上数据得出,在综合运输系统内水路运输极为重要。在具备良好运输能力优势的基础上,水路运输方式也具备环保、节能与较高经济性。具体特性如下。

(一)环保性

相比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国际海运行业的排放比例仅为2.7%。相比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仅有3%~4%。在海运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内,现代化集装箱船所占排放比例只有1/4,但其可完成全球一半左右的货物运输。

(二)节能性

相比公路运输方式,在节能减排方面水路运输更占优势。据相关数据分析,与水路运输相比,普通载货汽车油耗量为0.05mg/t,该数据远远高于水路运输,通常超过其8倍左右。由此可见,低碳经济背景下,水路运输优势更为显著。

(三)经济性

相比铁路运输单位成本,水路运输仅为其20%;相比公路运输单位成本,水路运输也只有其10%以下。针对距离较长运输,水路运输方式经济利润更高。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比,内河水运的优点主要集中于大运能、长运距、低能耗、低成本、污染小等。在低碳经济发展中,作为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水路运输将成为其发展的焦点。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水路运输的优势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构成成分,水路运输与低碳经济存在着密切关联性,为对水路运输低碳性进行充分了解与掌握,必须先分析其优势。我国政府2015年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指出,今年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交通运输业排放比例已超过3/10。

①在不断增加能源价格的前提下,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水路运输的经济性、低碳优势愈加凸显。现阶段,全球处于能源大幅度减少及环境日益恶化的状态下,于长期而言,石油价格势必增长,在没有找到汽油替代品的同时,水路、铁路运输热度将逐步高涨。②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政府政策地实施,将对交通运输模式转变起到引导作用,此类政策地出台,将很大程度上对我国大中型城市道路拥挤问题进行有效缓解,且能够达到占用土地面积减少及能源节约地目的。通过加大内河航运建设与完善高度铁路网,可逐步发挥水路、铁路代替公路与航空的功效。③环保方面,相比铁路运输方式水路运输具有更好地效果。据相关数据显示,等量运输条件下,相比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出现的碳氢化合物仅为其20%,两者(铁路:水路)一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比例为3.2:1;单位能耗方面分析,9:11为水路和铁路运输之间的比例。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水路运输发展建议

低成本、高能效、低能耗、小污染为为水路运输的优势,以国内运输现状分析,我国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河资源,为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需对内河航道进一步开辟。水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将大大减轻其他运输方式的货运负担。为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应将水路运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综合运输体系内全面提升水路运输的比重。

(一)大力发展内河运输

在世界各大航运中心建设中其关键内容为“水水联运”。以国际实际经验分析,大多数国家对高能耗“公水联运”有所限制,对“水水联运”实行鼓励政策,且提出系统性整体规划与构建方案。全球大多数集装箱枢纽港重要集散方法为“水水中转”,如“水水中转”在新加坡港、鹿特丹港等所占比例过半,内河集疏运比例则超过1/5。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沿海城市公路运输负担加大,建设内河航道可对交通拥堵问题进行有效缓解,与其他国际航运中心相比,我国内河航道建设存有较为落后现状。为此,必须进行内河运输网络构建与完善,推动“水水联运”事业地快速发展。而发展“水水中转”,就必须确保内河航道、内河港区良好。为全面提升我国各大水运区域“水水中转”比例,需进行内河集疏运体系建设与完善,通过内河码头建设力度加大,需对骨干航道加大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投入内河航道日常养护费用。

(二)船队结构调整

低碳经济背景下,需进一步调整我国船队结构。针对船公司而言,低碳经济形势下,实现船型标准化、对船公司运力结构加以优化极为有利。同时,调整国内船队结构,还需政府相关政策支持。

(三)加快推进海铁联运发展

低碳经济中应将水路运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应对水路、铁路运输方式地优势进一步整合,对海铁联运大力发展。在大多数港口已实现海铁联运无缝对接。在国内海铁联运发展中对其起到制约作用的主要因素为各类运输方式建连接是否畅通,如对此类现状加以改变,需进行先进硬、软件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海铁联运网络体系地建立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发展海铁联运。

(四)建设低能耗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中,需科学评估、审核基础建设项目节水、节地、节材与节能,在各个阶段,应对结构优化加以重视,以此对运输中转设施使用年限加以延长。

四、结语

在社会经济长期发展中,水路运输地位愈加重要。我国早期水路交通处于滞后发展状态,对经济发展起到制约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地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投资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水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性也随之逐渐降低。但低碳经济背景下,水路运输发展规模是否合理、发展方式是否规范等问题仍对环境保护、经济发展起到制约作用。为此,必须在低碳经济发展理论基础上,水路运输方式的优势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其经济性、环保性,这样才能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水路运输发展例3

关键字:水路运输市场 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水路运输市场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

沿海港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用码头吞吐能力不足,特别是主枢纽港公用码头超负荷运转;码头数量多,深水泊位比例低,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短缺,尤其是外贸原油和铁矿石码头明显不足,远不能满足我国加大战略性资源进口的需要;液化天然气( LNG )和液化石油气( LPG )码头短缺;老港区码头改造和港口功能调整的问题突出,早期建设的杂货码头吨级偏低,装备陈旧落后,一些沿海港口城市老港区位于闹市区,不仅限制了港区货物装卸功能的发挥,而且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长江、珠江出海航道以及沿海主枢纽港进出港航道条件不适应海运船舶大型化的需要。

内河航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航道等级结构不合理,高等级航道里程少,水运主通道仍有一半以上未达到规划标准,江南和珠江三角洲干线航道仍有 60% 以上未达到规划标准;具有层次结构的航道网尚未形成,主要内河航区间缺乏有效连接,主要航道的上下游通航标准不一,难以组织高效、经济的直达运输;大部分内河港口机械化程度低,专业化泊位少,集装箱码头严重缺乏;西部地区航道绝大多数处于原始自然状态,水运占地少,运量大,能耗小的优势远没有发挥出来。

2、运输装备

船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船舶运力结构不合理,总体技术水平低,船舶老化。国际海运船队中的方便旗船队比重呈上升趋势,国旗船队发展缓慢;船队结构不合理,普通干散货船比重高,液体散货船比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超大型油轮和液化天然气船( LNG )几乎是空白;船舶大型化发展缓慢,船舶平均载重吨位低;内河运输船舶技术状况十分落后,船型、机型、材质杂乱,能耗高,平均吨位低;海事、救助船舶功率小,船速低,功能少,抗风能力弱,船龄老化,难以适应水运事业的发展。

3、运输组织

水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不合理,部门、地区之间仍存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现象,港口政企不分;法规体系不完善,水运市场不规范,市场监管存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宏观调控缺乏有效政策,管理手段不强,方法落后,部分地区水上“三乱”问题还较严重;运输组织方式不合理,大宗散货专业化运输和多式联运等现代运输组织方式在运输体系中尚未占据应有的比重,港口功能过于单一,现代综合物流刚刚起步。

二、加快结构调整 促进水路运输市场可持续发展

(一)水路结构调整的目标:到 2010 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和大型专业化矿石、原油接卸码头基本适应需要,建成长江、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调整船队结构,实现船舶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船舶平均吨位、技术水平普遍提高,平均船龄有所降低,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海运商船队;在调控内河运力总量稳中有降的基础上,提高内河船舶船型标准化程度;调整港航企业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和运输结构,实施企业规模经营和集约化战略,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适应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结构,港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普遍增强。建立和最终形成与其他运输方式发展相协调的航运体系,把海运大国建成海运强国。

(二)具体措施

1、基础设施

沿海港口

—— 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港口群;在主要干线港建设大型专业化集装箱泊位,相应建设集装箱支线港和喂给港,完善港口集装箱水路集疏运系统,尽快形成集装箱一体化运输体系。

—— 加大沿海主枢纽港的建设力度,拓展港口物流功能,适应综合运输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快港口EDI系统建设,扩大港口功能,提高科技含量及效率。

—— 根据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大原油、铁矿石等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的建设力度。

—— 加强对老港区和老旧码头的技术改造,结合城市发展的需要进行功能转换,提高泊位等级及专业化程度,适应钢材、木材、化肥、粮食等散杂货运输的要求。

—— 加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鼓励建设专业化码头泊位。

—— 加强航道建设,整治浚深主枢纽港出海航道,适应船舶大型化的发展需要。

内河航运

——东部地区,重点建设“两网一纵”,按四级及以上航道标准建设和完善长江三角洲骨干航道网,达到大型船舶干支直达。按三级航道标准完善珠江三角洲航道网;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京杭运河按三级航道标准继续向北延伸。继续对长江、珠江出海航道进行整治。

——中部地区,结合水利综合治理工程,治理长江、珠江干线中游航道和淮河干流中上游主要碍航滩险,改善通航条件;按三级航道标准建设湘江、沅水等主要支流航道。

—— 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长江、珠江干线上游航道,建成西部地区沟通东中部地区的水运主通道,加快建设南北盘江、右江、乌江、嘉陵江等支流航道,完成三峡库区水运设施淹没复建。

——完善珠江三角洲、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集装箱运输系统,逐步使一些重要的集装箱港口发展成为集装卸、仓储、配送一体化的物流中心。

——加强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内河港口的机械化水平,适应专业化运输需求。

2、运输装备

远洋、沿海船舶要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大型散货船、大型油轮、集装箱船、滚装船、液化气船。内河船舶通过调控总量,加快更新运力,重点发展内河自航船、顶推船队、江海直达船、集装箱船和滚装船,适度发展旅游客船,逐步淘汰技术落后的船型,向标准化、系列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支持系统逐步以大功率、多功能、技术先进的救助拖轮替代现有老旧船,确保每个待命点配备技术先进的救助拖轮值班;提高海事船舶航速,加强取证手段;规划并建设立体搜救体系。

3、运输组织

—— 建立和完善水运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加快水路运输法规体系建设,为港航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快运输组织结构调整。客运,要加快实现常规客运向旅游化、高速化、客滚化、区域化方向发展,积极发展陆岛运输、旅客联运。货运,要大力发展国际、沿海、内河集装箱运输,鼓励干线运输,推进内支线运输,不断提高集装化水平;发展商品车滚装运输,推进煤、油、粮、矿等散装专业化运输;推动多式联运,加强与其它运输方式的协调,加快运输结构升级和优化。

—— 推进航运企业改革和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航运企业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主动转向市场,以市场为中心转换经营机制,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要积极改革和调整经营方式和运输生产结构,遵循经济规律,以资本为纽带,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实现规模化经营。在国际航运主要领域,国有航运经济要起主导作用,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协调发展。

三、在结构调整中注意做好的几项工作

1、要充分发挥内河航运的优势

发展内河航运的优势在于:运量大,不像铁路和公路那样受线路通行能力的限制,尤其适合于特长、特大、特重的设备和大宗散货运输;能耗低,每吨公里油耗仅为铁路的三分之一;投资省,渠化航道每公里投资仅为新建铁路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占地少,主要利用天然航道,基本不占地。

有一定自然条件的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内河航运, 1995 年美国内河航运完成的货运量占总运量的 20% ,运输费用仅占 2% 。在荷兰,随着公路运输交通阻塞严重,空气污染,政府在 20 世纪 90 年代又采取了鼓励内河航运的政策,加大政府对内河航道投资力度,为利用航运的企业提供资金补助等措施。

我国的内河航运自然条件十分优越,长江水系覆盖全国 16 个省市,加上南方的珠江水系、北方的黑龙江水系和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流域面积超过半个中国,且几大水系直通太平洋,但我国优越的内河航运条件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内河航运的优势,首先要加快开发建设长江、珠江、京杭运河的航道和港口,提高通航标准和运输能力,同时坚持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航电结合、以电养航”的有效方式。国家在考虑产业布局时,也应充分考虑沿江设厂,发展沿江产业带。

2、要重视港站主枢纽的建设

沿海港口在对外贸易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扩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必须更加充分地利用国外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要加快建设大型油、矿接卸码头。

在沿海港口发展中还需要注意的是老港区和老码头的改造。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我国港口总体布局已经大体形成。但一些老港在带动了城市发展的同时,却也极大地限制了自身的发展。许多老港区位于城市中心或繁华地带,港口后方被城市蚕食得越来越小,集疏运也极为不便,加剧了城市交通堵塞,同时又对城市造成噪音和粉尘等污染。把城市的黄金地带用于港口装卸,从土地利用价值上来说也是不合理的。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合理的选择应当是跳出老港区,到新的合适地点如河口处发展。老港区除发展客运外,应逐步关闭装卸作业,发展带有水上特色的旅游业和进行土地开发,所筹集的资金用于发展新港口。

3、要进一步加强交通行业环境保护工作

船舶:在解决水域污染问题时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除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外,还要用各种技术措施,如船上安装防污设备,港口建造防污染净化处理设施,加强水域监视监督工作等。同时,为节约能源,增加船舶竞争能力,还要积极研制新船型。例如开发浅吃水肥大型船,可节约运输成本 40% 左右;研制高速客船,可提高船速 2~4 倍;此外,还应实现船舶控制自动化,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安全保障。

港口:对港口粉尘污染和污染物的问题,在新建、扩建、改建港口和码头时,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保政策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防尘问题;要结合各港口的实际情况,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建立、健全港口污染接受处理设施。

4、加强政策法治建设

(1)制定交通发展战略和行业政策

抓紧制订水路交通发展战略和行业政策,提出交通发展长远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分阶段实施步骤和重大政策,对交通行业发展进行指导和规范,使交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水路交通发展的重点相一致,以交通发展战略和行业政策指导结构调整。

(2)加快法制化建设

加强水路交通行业法律法规建设,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以《港口法》、《航道法》、《航运法》、《海上交通安全法》、《船员法》、《海商法》等为龙头,以相应的《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国际海运管理条例》、《港口岸线管理条例》等为骨干的配套法规体系,并修正有关法规中与国际惯例不衔接的条款,依法进行行业管理和结构调整,并同时要坚持立法与执法并重,执法与监督并举。

(3)深化水运体制改革

深化水运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责权一致、精简高效的原则,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逐步完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水运行政管理体系,逐步建立满足市场监管需要的高素质的水运管理队伍;积极推进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加强水上运力调控,推进航运企业改革,提高对外开放质量。

5、运用综合手段加强港口建设管理

港口建设管理模式要从目前以审批项目为主转向对重点建设布局规划和岸线资源进行管理,并依据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简化审批程序,适时加快建设进度。制定相应的规章并经批准,鼓励货主码头向社会开放经营。

综合运用经济、技术、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运力总量,优化运力结构,提高船舶技术水平。研究建立船舶特别登记制度等政策措施,引导中国资本船舶在国内登记、悬挂五星红旗。通过制定和推行内河船型标准化、建立船舶更新改造专项补贴基金、建立船龄标准并与船舶技术标准相结合的老旧船舶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推行沿海主要运力投入的招标制度等措施,优化运力结构,削减过剩运力,推进沿海老旧船舶的更新和内河船舶标准化进程。

6、重视与国际水路运输市场接轨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范围,提高开放质量和水平,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改革市场准入审批制度,逐步取消班轮、船代、外国航商在华商业存在等方面的数量和地域限制等保护措施,进一步开放我国的国际航运市场。同时,用国际通行的规则来保护我国的航运利益,研究建立我国进口物资运输权保障机制,清理和规范现有的开放领域。

水路运输发展例4

一、当前水路运输市场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

沿海港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用码头吞吐能力不足,特别是主枢纽港公用码头超负荷运转;码头数量多,深水泊位比例低,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短缺,尤其是外贸原油和铁矿石码头明显不足,远不能满足我国加大战略性资源进口的需要;液化天然气( LNG )和液化石油气( LPG )码头短缺;老港区码头改造和港口功能调整的问题突出,早期建设的杂货码头吨级偏低,装备陈旧落后,一些沿海港口城市老港区位于闹市区,不仅限制了港区货物装卸功能的发挥,而且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长江、珠江出海航道以及沿海主枢纽港进出港航道条件不适应海运船舶大型化的需要。

内河航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航道等级结构不合理,高等级航道里程少,水运主通道仍有一半以上未达到规划标准,江南和珠江三角洲干线航道仍有 60% 以上未达到规划标准;具有层次结构的航道网尚未形成,主要内河航区间缺乏有效连接,主要航道的上下游通航标准不一,难以组织高效、 经济 的直达运输;大部分内河港口机械化程度低,专业化泊位少,集装箱码头严重缺乏;西部地区航道绝大多数处于原始 自然 状态,水运占地少,运量大,能耗小的优势远没有发挥出来。

2、运输装备

船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船舶运力结构不合理,总体技术水平低,船舶老化。国际海运船队中的方便旗船队比重呈上升趋势,国旗船队发展缓慢;船队结构不合理,普通干散货船比重高,液体散货船比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超大型油轮和液化天然气船( LNG )几乎是空白;船舶大型化发展缓慢,船舶平均载重吨位低;内河运输船舶技术状况十分落后,船型、机型、材质杂乱,能耗高,平均吨位低;海事、救助船舶功率小,船速低,功能少,抗风能力弱,船龄老化,难以适应水运事业的发展。

3、运输组织

水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不合理,部门、地区之间仍存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现象,港口政企不分;法规体系不完善,水运市场不规范,市场监管存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宏观调控缺乏有效政策,管理手段不强, 方法 落后,部分地区水上“三乱”问题还较严重;运输组织方式不合理,大宗散货专业化运输和多式联运等 现代 运输组织方式在运输体系中尚未占据应有的比重,港口功能过于单一,现代综合物流刚刚起步。

二、加快结构调整 促进水路运输市场可持续发展

(一)水路结构调整的目标:到 2010 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和大型专业化矿石、原油接卸码头基本适应需要,建成长江、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调整船队结构,实现船舶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船舶平均吨位、技术水平普遍提高,平均船龄有所降低,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海运商船队;在调控内河运力总量稳中有降的基础上,提高内河船舶船型标准化程度;调整港航 企业 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和运输结构,实施企业规模经营和集约化战略,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适应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结构,港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普遍增强。建立和最终形成与其他运输方式发展相协调的航运体系,把海运大国建成海运强国。

(二)具体措施

1、基础设施

沿海港口

—— 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发展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港口群;在主要干线港建设大型专业化集装箱泊位,相应建设集装箱支线港和喂给港,完善港口集装箱水路集疏运系统,尽快形成集装箱一体化运输体系。

—— 加大沿海主枢纽港的建设力度,拓展港口物流功能,适应综合运输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快港口EDI系统建设,扩大港口功能,提高 科技 含量及效率。

—— 根据国家 经济 安全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大原油、铁矿石等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的建设力度。

—— 加强对老港区和老旧码头的技术改造,结合城市发展的需要进行功能转换,提高泊位等级及专业化程度,适应钢材、木材、化肥、粮食等散杂货运输的要求。

—— 加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鼓励建设专业化码头泊位。

—— 加强航道建设,整治浚深主枢纽港出海航道,适应船舶大型化的发展需要。

内河航运

——东部地区,重点建设“两网一纵”,按四级及以上航道标准建设和完善长江三角洲骨干航道网,达到大型船舶干支直达。按三级航道标准完善珠江三角洲航道网;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京杭运河按三级航道标准继续向北延伸。继续对长江、珠江出海航道进行整治。

——中部地区,结合水利综合治理工程,治理长江、珠江干线中游航道和淮河干流中上游主要碍航滩险,改善通航条件;按三级航道标准建设湘江、沅水等主要支流航道。

—— 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长江、珠江干线上游航道,建成西部地区沟通东中部地区的水运主通道,加快建设南北盘江、右江、乌江、嘉陵江等支流航道,完成三峡库区水运设施淹没复建。

——完善珠江三角洲、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集装箱运输系统,逐步使一些重要的集装箱港口发展成为集装卸、仓储、配送一体化的物流中心。

——加强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内河港口的机械化水平,适应专业化运输需求。

2、运输装备

远洋、沿海船舶要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大型散货船、大型油轮、集装箱船、滚装船、液化气船。内河船舶通过调控总量,加快更新运力,重点发展内河自航船、顶推船队、江海直达船、集装箱船和滚装船,适度发展 旅游 客船,逐步淘汰技术落后的船型,向标准化、系列化和 现代 化方向发展。支持系统逐步以大功率、多功能、技术先进的救助拖轮替代现有老旧船,确保每个待命点配备技术先进的救助拖轮值班;提高海事船舶航速,加强取证手段;规划并建设立体搜救体系。

3、运输组织

—— 建立和完善水运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加快水路运输法规体系建设,为港航 企业 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快运输组织结构调整。客运,要加快实现常规客运向旅游化、高速化、客滚化、区域化方向发展,积极发展陆岛运输、旅客联运。货运,要大力发展国际、沿海、内河集装箱运输,鼓励干线运输,推进内支线运输,不断提高集装化水平;发展商品车滚装运输,推进煤、油、粮、矿等散装专业化运输;推动多式联运,加强与其它运输方式的协调,加快运输结构升级和优化。

—— 推进航运企业改革和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航运企业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主动转向市场,以市场为中心转换经营机制,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要积极改革和调整经营方式和运输生产结构,遵循经济 规律 ,以资本为纽带,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实现规模化经营。在国际航运主要领域,国有航运经济要起主导作用,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协调发展。

三、在结构调整中注意做好的几项工作

1、要充分发挥内河航运的优势

发展 内河航运的优势在于:运量大,不像铁路和公路那样受线路通行能力的限制,尤其适合于特长、特大、特重的设备和大宗散货运输;能耗低,每吨公里油耗仅为铁路的三分之一;投资省,渠化航道每公里投资仅为新建铁路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占地少,主要利用天然航道,基本不占地。 我国的内河航运自然条件十分优越,长江水系覆盖全国 16 个省市,加上南方的珠江水系、北方的黑龙江水系和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流域面积超过半个 中国 ,且几大水系直通太平洋,但我国优越的内河航运条件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内河航运的优势,首先要加快开发建设长江、珠江、京杭运河的航道和港口,提高通航标准和运输能力,同时坚持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航电结合、以电养航”的有效方式。国家在考虑产业布局时,也应充分考虑沿江设厂,发展沿江产业带。

2、要重视港站主枢纽的建设

沿海港口在对外贸易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扩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必须更加充分地利用国外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要加快建设大型油、矿接卸码头。

在沿海港口发展中还需要注意的是老港区和老码头的改造。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我国港口总体布局已经大体形成。但一些老港在带动了城市发展的同时,却也极大地限制了自身的发展。许多老港区位于城市中心或繁华地带,港口后方被城市蚕食得越来越小,集疏运也极为不便,加剧了城市交通堵塞,同时又对城市造成噪音和粉尘等污染。把城市的黄金地带用于港口装卸,从土地利用价值上来说也是不合理的。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合理的选择应当是跳出老港区,到新的合适地点如河口处发展。老港区除发展客运外,应逐步关闭装卸作业,发展带有水上特色的 旅游 业和进行土地开发,所筹集的资金用于发展新港口。

3、要进一步加强交通行业环境保护工作

船舶:在解决水域污染 问题 时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除制定必要的 法律 法规和国际公约外,还要用各种技术措施,如船上安装防污设备,港口建造防污染净化处理设施,加强水域监视监督工作等。同时,为节约能源,增加船舶竞争能力,还要积极研制新船型。例如开发浅吃水肥大型船,可节约运输成本 40% 左右;研制高速客船,可提高船速 2~4 倍;此外,还应实现船舶控制自动化,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安全保障。

港口:对港口粉尘污染和污染物的问题,在新建、扩建、改建港口和码头时,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保政策的规定,进行环境 影响 评价;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防尘问题;要结合各港口的实际情况,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建立、健全港口污染接受处理设施。

4、加强政策法治建设

(1)制定交通发展战略和行业政策

抓紧制订水路交通发展战略和行业政策,提出交通发展长远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分阶段实施步骤和重大政策,对交通行业发展进行指导和规范,使交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水路交通发展的重点相一致,以交通发展战略和行业政策指导结构调整。

(2)加快法制化建设

加强水路交通行业法律法规建设,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以《港口法》、《航道法》、《航运法》、《海上交通安全法》、《船员法》、《海商法》等为龙头,以相应的《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国际海运管理条例》、《港口岸线管理条例》等为骨干的配套法规体系,并修正有关法规中与国际惯例不衔接的条款,依法进行行业管理和结构调整,并同时要坚持立法与执法并重,执法与监督并举。

(3)深化水运体制改革

深化水运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责权一致、精简高效的原则,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逐步完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水运行政管理体系,逐步建立满足市场监管需要的高素质的水运管理队伍;积极推进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加强水上运力调控,推进航运 企业 改革,提高对外开放质量。

5、运用综合手段加强港口建设管理

港口建设管理模式要从 目前 以审批项目为主转向对重点建设布局规划和岸线资源进行管理,并依据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简化审批程序,适时加快建设进度。制定相应的规章并经批准,鼓励货主码头向 社会 开放经营。

综合运用 经济 、技术、 法律 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运力总量,优化运力结构,提高船舶技术水平。 研究 建立船舶特别登记制度等政策措施,引导 中国 资本船舶在国内登记、悬挂五星红旗。通过制定和推行内河船型标准化、建立船舶更新改造专项补贴基金、建立船龄标准并与船舶技术标准相结合的老旧船舶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推行沿海主要运力投入的招标制度等措施,优化运力结构,削减过剩运力,推进沿海老旧船舶的更新和内河船舶标准化进程。

6、重视与国际水路运输市场接轨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范围,提高开放质量和水平,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改革市场准入审批制度,逐步取消班轮、船代、外国航商在华商业存在等方面的数量和地域限制等保护措施,进一步开放我国的国际航运市场。同时,用国际通行的规则来保护我国的航运利益,研究建立我国进口物资运输权保障机制,清理和规范现有的开放领域。

水路运输发展例5

?荩九江水路运输现状

进入新世纪,港航业履行行业管理职责,加强对水运业户投资兴业的引导,加大招商引船力度,吸引沿海运输业户落户九江,组建独资、合资、合作经营企业,至“十五”期末发展到26万吨运力,特别是近几年的大力发展,使全市水路运输业取得可喜的成绩。截至2010年9月,全市共有水运企业70家,营运船舶603艘,载重吨达到38.9万吨,比“十五”期末增长47.7%,年均递增8.11%,船舶运力占全省的23.6%,平均载重吨645吨/艘,比“十五”期末增长46.2%,客船133艘,客位5162座。港口运输经营方面,现有港口企业58家,其中危货作业企业10家。全市鄱阳湖区港口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53个,其中千吨级以上泊位3个,2009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449.76万吨,旅客吞吐量为44.52万人。

在整体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九江水路运输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其它地方相比,船舶运力发展较为缓慢,老旧船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运输船舶吨位偏小,难以达到规模化效益;九江籍运输业户不多,船舶运输业发展相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水运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运输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截至2008年底,长江水系14省市营运船舶15.62万艘,船舶运力8836.4万吨,而九江船舶运力所占份额仅为0.3%,与其它邻近地方相比,差距极为悬殊:仅为没有通航水域的安徽宣城市的一半,不到宁波市的1/12,抵不上江苏江都的一个县级航运公司,九江水运业在长江水系的水运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九江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水运资源。近年来,水路运输进出口物资大幅增加,大宗货物运输发展加快,鄱阳湖采砂运输每年在6000万吨左右,瑞昌亚东的水泥以及新钢的原材料和产品,大部分由外省船舶承运。

港口建设尤其是湖区的港口建设严重滞后,已有设施的服务功能也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鄱阳湖区岸线基本处于自然状态,现有岸线利用长度不到岸线总长度的1%。以砂石、瓷土等非金属矿物为主的鄱阳湖区出口货物,占出口总量的90%以上,也因运力和港口等原因,近年来由以前的水路运输逐渐改由公路运输,港口吞吐量逐渐减少。

?荩制约九江水运发展的原因

1、船舶老旧,缺乏内在发展活力

水运企业规模小,运力少,负担重,运输船舶多为船龄长的老旧船舶,结构陈旧,船型差,经济效益低下,严重影响水运企业和船舶运力发展。多数企业的退休工人甚至超过在职人员,经营利润的增长,赶不上经营成本的增长速度,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近年来,经过改制等方式重组,船舶结构的基本状况仍然没有明显改变,原有的船舶基本不适应运输市场的需要,又没有经济实力去添置建造新船,难以形成良性发展。

2、融资渠道萎缩,保险机制缺失

国有、集体、个体水运业户在上世纪80年代曾有过一股贷款改造、建船的浪潮,随着水路运输被快速发展的公路运输替代,效益有违初衷,影响还贷,失去信誉,以致银行极少再向建造船舶贷款。保险行业也以船舶为流动资产为由,不受理投保。造船成本日益攀升,1000-1500吨普通货船及一般配置,每吨造价也在1200元左右,千吨以下的货船造价为2000左右。特种船舶,如油运、危货运输船造价都在每吨4000以上。一艘千吨钢质船动辄都超过百万余元,个体经营户仅靠自有资金发展运力实在力不从心。民营水运企业有意建造船舶的资金,主要来自民间融资,利息高,成本大,加上效益偏低,还贷期限往往被拉长,又影响其他有经营意向的投资者,不仅产生重度感染,而且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挫伤了业户投资造船和经营船舶运输的积极性。

3、管理模式制约,服务意识淡薄

九江的水运管理体制,在全国各水系中最为独特,在全省也是特例。与长江水系14个省的运输管理体制相比较,九江水运管理机构分航运(运政、港政)与航务(海事、船检、航道)两家,港口管理又分长江、鄱阳湖两块,事实上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不仅浪费管理资源,造成效率低下,而且增加企业负担,耗时费力费钱财,制约和延缓了运力的发展。

船员普遍反映:业户办理证照过程中,少数办理船舶检验、转籍过户、船员证照的管理部门,服务意识淡薄、办事拖拉,办证费用过高,项目、程序繁多,不仅给业户带来不便,而且加重经济负担,影响经营效益。

技术船员缺乏,培训力度不足。近年来,由于聘请符合要求的技术船员困难,而不得不到外省注册登记。市内船员培训,一是船员积极性不高,二是没有形成正常流程,三是船员觉得学习培训费用偏高,开销大,不到迫不得已,少有个人提前参训,造成技术船员缺乏,满足不了需要。

4、政府重视不够

政府相关部门对九江水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足,水运优势和潜能难以发挥。在建设各类园区和进行产业集聚的同时,缺乏对水运经济发展应有的重视,港口建设、船舶运输业投入资金严重偏少,扶持政策极为缺乏,临港工业发展缓慢,船舶制造业未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荩推进九江水运发展的建议

1、提高认识,多措并举促进临水经济发展

在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支持,通过税收优惠、融资担保等吸引造船业、水路运输业、水路运输服务业落户经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发挥水域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用临港产业、沿江沿湖产业带、出口加工区、水上游乐等平台,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更有实力的企业在湖边、江边和河边安家,带动水路运输快速发展。

积极推进航道整治,提升航运能力,力争“十二五”期间建成九江水域二级航道网。认真贯彻相关法规制度,强化监管,打击非法经营行为,保护合法权益,促进运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搭建融资平台,为运输业户创造发展条件

大力借鉴外地经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包括运政、海事等与银行、保险部门联手,解决企业发展运力的融资问题。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贷款安全,对不履行贷款合同义务的船舶经营人,运政、海事部门不能办理船舶的经营年审和产权变更手续,发挥运政、海事网络的功能,配合银行对贷款船舶进行监管和处置,促进货款及时回笼和扩大发放。

3、加大政策扶持,推进节能减排,引导运力发展

对现有水运企业及个体业户企业实行政策倾斜,通过各种途径,出台船舶发展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贴息资助航运企业发展运力;对新增船舶的规费、税收采取减免办法;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从船舶建造的船型、规模、种类上因地制宜进行沟通、推广、引导;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投入船舶建造,鼓励个体业户发展,帮助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充分用好用足长江航务管理局支持江西水运发展给予的特定优惠措施,对全市老旧船舶进行拆解改造。根据全市水运企业、船舶、港口装卸机械设备能源消耗专项普查结果,确定在2013年前全市拆解改造船舶199艘。在运输、港口企业中实行燃油消耗量与企业效益挂钩,作为用量大的运输、港口企业,必须将“节能减排”作为工作重点,坚持走企业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

引导水运企业实施船舶标准化。力争到2020年,运输船舶基本实现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认真落实中央对农村水路客运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第一批补助款78.05万元已发放到户,第二批补助款53.31万元正在发放中。

4、理顺管理体制,整合管理资源,减少管理环节

实施港航管理、海事、船检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机制。2009年底,江西省港航管理局、江西省地方海事局、江西省船舶检验局挂牌,三者合一,江西省级港航、海事、船检实行统一管理模式,但并未延伸至市县级基层单位。九江市在全省率先试行港航、海事联合执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安全效益、廉政效益的多赢,彻底改变了分散作业、重复劳动、政出多门的不良局面,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大幅下降。截至8月,通过蛤蟆石水域的船舶货物运输量超过2800万吨,同比增三成以上。省港航管理局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联合执法效果,扩大试点范围,实行港区、湖区联合检查,推进“大港航”管理格局。对于九江还有港航管理与港口管理相统一的问题。2009年,市采砂办成立,对鄱阳湖区采砂进行统一管理,今年又采取集中、统一征费,改站泵式管理为平台式作业,港航、海事、水利、公安、银行、等部门联合办公,运砂船舶先办理签证、缴费手续,凭单受载,管理成本进一步下降,劳动强度大为降低,人员、资金的安全系数及管理效益大幅提高。这些做法突破了分散管理、各自为政的固有模式,得到船员的认可和部门的赞同,值得推广,但毕竟属政府行为的临时举措,未能从体制方面加以固定和规范,很有必要实行港航、海事、港口管理一家,全市港口一体的管理运作模式,形成合力,共谋发展。

5、加大港口建设力度,提升港口服务功能,提高船舶运输效率

九江临湖的湖口、星子、都昌、永修、庐山区的港口规划已编制完成,并经当地政府公布实施,鄱阳湖区港口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港航、海事及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沟通,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鄱阳湖区港口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步伐,做好沿港产业布局工作,加大港口建设力度。港口建设投资较大、周期较长,以现有港口企业本身的财力是无法完成的,靠上级交通部门增加对港口建设的投入也是有限度的,当地政府应鼓励并引导合资建设和个体经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推进港口开发进程,进一步扩大港口规模。力争到2020年港口经营基本实现机械化、集约化。在码头利用方面,实行公用型货运码头、客运码头、专有经营码头多种形式并举,鼓励利用港口码头发展各种相关产业,建设物流园区,提高港口利用价值,促进港口运输业发展。积极推进水路客运和水路货物运输经营主体资源整合,促进以集装箱和干散货为重点的江湖直达、江海联运发展,逐步形成以九江水路建材为特色、多种货物并存的货物运输系统。发展水上旅游运输,鼓励投资高速、快捷、安全、舒适的客运船舶,满足旅游发展需要。

6、提高服务质量,加快船员培训步伐

在水运业户准入环节上,实行阳光审批制度,向社会公布水运发展政策,针对高起点、高标准经营的业户,提供全程跟踪服务,促进船舶运力发展。建议设立水上服务区,包含超市和药店,为运输船舶提供政策咨询及除办证外的应急事故处理、用品购买、医疗救助、临时休息等服务。

水路运输发展例6

李盛霖指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交通运输取得了重大成就和突破性进展,但是,目前西部与中东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仍存在差距,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在今后10年发展中要努力缩小这些差距。

水路运输发展例7

中图分类号:S3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目前水路运输的发展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运量大和安全系数高等特点,特别是对于长江流域中的乌江水域,具有流速快,势能大,综合利用率高以及水系支流多等特点,但同时又具有水滩险急以及航道狭窄等特点,怎样让乌江水运为民造福,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乌江流域的地理位置及发展优势

乌江发源于我省威宁县香炉山花鱼洞,流经黔北及川东南,在重庆市涪陵区注入长江,属于长江的一条支流。思南位于乌江中下游。乌江流域年降水量大,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同时水流落差大,吞吐量大,能为沿岸提供大量的水资源与动能和势能,用于水流发电和内河运输等。另外乌江两岸药材、矿产资源、鱼业资源、旅游资源等也非常丰富。

二、思南乌江水路运输现状

1.水路交通基础设施薄弱

乌江通航水域137公里,乌江思南段78公里,水面宽200-340米;小码头临时停靠点13个,客货综合码头2个;航道等级低,只通航200吨级下客货轮,经沿河至涪陵入长江,顺江直达重庆、武汉、上海等地。由于国家提出“西电东送”开发乌江,在乌江上建设梯级电站,其中思林电站、沙坨电站的建设,使思南乌江航段断航,水运只能区间运输。

2.旅游基础设施十分薄弱,限制旅游业的发展

思南旅游资源丰富,思林电站的断航蓄水,库区形成了天然美丽的内陆湖泊, 库区内有地球上同纬度地区迄今发现的发育最好、生态保持最佳、保存最完整、出露面积最大、极具观赏性的长坝石林;壮丽神奇的乌江山峡的百里画廊,千姿百态的天然溶洞;具有“黔汤”之称的鹦鹉溪温泉;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古建筑、古村落、宗教、民俗等人文景观和地质公园融为一体,未得综合利用与充分发展。水运业发展慢,一定程度制约了旅游业发展,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3.水路客货运输短板,走不出去,运不进来

思南位于乌江之畔,水路客货运输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客源流量小,不稳定,客船运输不景气;乌江航道狭窄,水急滩险,航道等级低,部分航段大中型货船不能通航,致使自己的货物运不出去,外面的货物运不进来,几乎所有物资都是从陆路运输,造成货物成本增加,导致本地物价、消费较高,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思南乌江水路运输发展对策

思南乌江航运存在“基础簿弱、量小质低、发掘不深,缺乏体系”的特点,怎样解决存在的不足,更好地为思南的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

1.增加投入,强化水路交通基础设施

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深层的调研,制定短期和长期有利于思南社会经济发展水路基础设施规划。利用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争取国家对乌江硬件设施的投入。加快位于思南县城内的贵州省最大的客货运综合码头思南新港建设,以及思林电站库区渡口码头建设的力度,尽早服务于思南人民,为思南社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努力做好沙坨电站库区码头的规划和立项,提前进入建设。另外,加强航道清理和库区两岸建设力度,为大型客货轮通航作准备。

2.加快乌江开发,促进思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乌江具有水量丰富、流速快、落差大的特点,加快乌江梯级电站的开发,特别是思林电站、沙坨电站的建设。思林水电站装机100万千瓦,每年向我县缴纳国税2亿元以上。沙沱电站装机112万千瓦,每年要分5000万的税收给思南。乌江梯级电站建成,可让500吨的客货船通航,大大地提高了通航能力;在灌溉、防洪、供水、渔业等方面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不仅获得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获得较好的生态、社会效益,推动思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3.加强政府引导、投入,促进水运业快速健康发展

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政府对水运业的投入不足,使水运业极大走下坡路。扭转此形势,政府应加强引导,增加投入。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督检查和救援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思林库区旅游项目建设,可以采取招商引资等方式;应控制思林库区的网箱养鱼的规模,不能影响水质、航运。加强对造船厂的指导和政策扶持,或与国内有资质的造船公司整合,提高竞争力,使船厂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乌江梯级电站即将建设完工,对造船业来说,是千载难缝的机遇。这样既使企业发展壮大,也推动了水路运输业健康发展,拉动了思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4.加强水路运输建设和管理,形成产业体系

加快思南水路运输事业快速发展,一方面加强客货运输船舶的建设和管理,数量和质量上需要提高,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强地区之间、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建设。恢复乌江航运公司,与沿江(河)等地客货船舶运输公司合作,形成水上客货运输产业体系;思南县旅游局、旅行社与沿江(河)等地的旅行社合作,使外地的游客既可以欣赏神奇的乌江三峡风光、沿岸的风土人情,同时也可以让思南人民通过乌江走出去,形成旅游产业体系;思南的物流企业可以与沿江(河)等地的物流公司合作,形成具有安全、快捷、成本低等特点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5.加强路港交通综合体系建设,促进思南经济快速发展

合理规划建设陆路交通与港口码头的有效衔接,构建水陆运输网络。注重沿江两岸工业园区的规划与水陆交通的衔接,使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降低、便捷;注重工业生产对环境污染的评估,建设绿色运输体系;促进思南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水路运输发展例8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5-0117-02

水路运输方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对区域经济发展、能源运输、产业聚集和城乡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十一五”期间,在沿海开发战略的契机下,盐城市滨海县凭借着优越的水路运输发展区位优势,在基础设施建设、码头建设、泊位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盐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 “十一五”期间滨海县水路运输发展现状

(1)基础设施建设

在滨海县“十一五”规划指标的指导下,根据滨海沿海开发的实际情况,滨海县完成了沿海开发的多项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对通信网络的不断完善,基本形成功能齐全、对外交通快速、对内交通便捷的沿海开发集疏运体系。已经建成的疏港公路S327与沿海高速、京沪高速相连,将和疏港铁路一起成为滨海的黄金大通道。

中山河连接通榆运河,进入长江、京杭大运河水运体系北接陇海线、南连京沪线、新长铁路、宁启铁路至连云港、盐城机场和苏北机场约1小时车程;距上海浦东机场、南京禄口机场约3小时车程

(2)航道建设

“十一五”后3年,江苏省能源需求保持较快增长,按照江苏沿海开发的总体要求,江苏沿海急需发展大运输量、大吞吐量的航道码头和能源项目。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滨海港10万吨级航道的建设被迅速提上日程,并于2008年年底开工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滨海港10万吨级航道工程的建设加快了滨海港的开发进程,滨海港既有深水岸线又有充足土地资源的优势将得到充分利用,与连云港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格局,共同促进江苏沿海经济快速发展。

(3)码头建设

滨海县腹地广阔,港区土地资源丰富,淡水资源充足,集疏运体系完备,是江苏省近千米海岸线上建设10万吨级以上码头条件最好、投资最省的理想选址之一。凭借深水近岸的先天优势和港口后方陆域开阔、土地资源充足、环境容量较大、岸线资源好等条件,滨海县积极建设中电投综合项目以及石油、化工产品为主的工业专用码头,为滨海港日后的进一步建设做足准备。随着10万吨级航道的顺利建成,一期工程就可建设65个3至10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能源、建材、重型机械等“大进大出”的临港产业项目将会不断跟进。

(4)产业建设

产业是滨海沿海未来发展的动力。滨海港的产业发展主要依托储配煤基地,发展电力、煤化工等产业;依托现有化学工业,积极发展建材工业,着力发展沿海能源工业,拉动港口建设;围绕港口建设,着力承接沿江钢铁工业转移,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配套钢铁工业,延伸发展机械加工和汽车、农机等重型零部件产业;依托翻身河渔港,借机发展修造船业;协调轻重工业比例,适当发展农、海产品加工业。通过小的产业集聚,不断凝聚和壮大经济实力,拉动港口建设,提升产业投资环境,进而引进大的产业项目,如钢铁、石化等,并引动深水大港的建设,发展大企业,走临港重化工的产业发展道路。“十一五”期间已有两个百万级项目落户滨海港。

随着港口开发工作的加快推进,省道327全线贯通,10万吨级航道顺利建成,港口基础设施逐步配套,临港工业项目取得突破,包括10万吨级航道工程、储配煤中心等在内的滨海港综合开发项目在“十一五”后期也落户滨海港。滨海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滨海港资源特点、沿海大开发时代特征、大项目拉动产业特色的港口开发之路,初步形成“港口、港区、港城”三位一体、联动发展的格局。

2 “十一五”期间滨海县水路运输发展评价

通过对滨海县“十一五”时期水路运输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2005—2009年盐城市滨海县水路运输系统发展程度呈较快增长态势,体现了“十一五”期间滨海县水运设施建设成效显著,2005—2009年滨海县各水运基础设施协调度逐渐上升,说明这一时期滨海县水路运输系统协调发展程度逐渐完善,特别是滨海港内部运输体系的建立以及和滨海县外部运输系统的协调及对接,体现了滨海建设“港口、港区、港城”三位一体水路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从弱可持续发展到中可持续发展的跨越。这说明滨海港的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对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滨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缘、盐城中东北部,拥有江苏沿海东北部古黄河三角洲最突出的岸线。县境海岸线,南至扁担港,北达中山河口,总长44.6千米,其中可用深水岸线25千米。滨海县凭借这些优越的建港条件,抓住了江苏省沿海开发战略的重大机遇,使滨海县水路运输得到快速发展。结合滨海县综合运输基础设施使用现状,“十一五”期间滨海县在水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航道建设、码头建设以及产业建设,不难发现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成为阻碍滨海水运快速发展的因素,如果能加强或者改善限制滨海县水路运输发展的政策、经济、人才、技术以及文化等方面因素,将对滨海县水路运输事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也能使盐城市的水运体系迈上新的台阶。

3 滨海县“十二五”水路运输发展建议

随着盐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滨海县水路运输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与此同时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滨海建设带来极好机遇,对滨海“十二五”水路运输体系的构建也提出了进一步要求。按照《滨海港城总体规划》和《滨海港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发展临港工业,稳步建设港口新城,全面启动环港道路、港区骨干道路、沿海供热、供气、港口引淡、港区通信扩能等配套设施建设工程。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货运发展对盐城水路运输的需求,在政府拟定的重点建设工作上,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完善意见。

(1)政策方面。按照省市共建、政府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积极性,在盐城市尽快出台“关于加快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对有条件的县(市)出台“实施意见”,从政策层面上保障加快滨海县水路运输的建设步伐,提高水路运输建设发展的可持续能力。

(2)资金方面。水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积极性,在筹措资金时继续坚持“政府投资、社会筹资、企业融资、利用外资”的良好机制,加大港口工业项目招商推介力度,推进沿海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并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

(3)人才方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领导干部、执法人员和专家级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努力提升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提高水运队伍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的能力;提高专家级人才攻坚作战能力。

(4)技术方面。加强水运信息的管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水运的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认真组织开展科研攻关,大胆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建议确立若干专项研究项目,从技术层面确保“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

(5)文化方面。主要是着力增强宣传声势,通过大力宣传,努力形成“社会重视、财政支持、各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的有利局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水运”。

4 结 论

通过对“十一五”期间滨海县水运建设成果的分析,依托滨海港可建10万吨级以上深水大港的条件,充分利用在港口及综合能源基地开发建设方面的资金、人才、技术、文化(管理)优势,结合本文提出的几点建议,希望能有效推进滨海港的综合开发建设,为江苏沿海开发,苏北区域经济发展,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水路运输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杨大鸣.水运发展战略与水运规划体系[J].中国水运,2002(1):8-9.

水路运输发展例9

中图分类号:F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7-0018-01

水路运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史上来看,京杭大运河、长江、黄河水道,对沿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近展中,一方面是因为陆路交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水运航道的淤塞等情况严重,造成了一些水运航道城市地位的下降。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水路运输优势明显,所以发展水路运输具有重要的价值。

1 水路运输的突出优势

1.1 运输量大

水路运输的突出优势就是运输量比较大,非常适合大货物的运输,所以在进行大量货物运输的时候,选择水路运输优势明显。从目前的航道标准来看,一条四级航道的通航能力可以与一条高速公路相媲美,而一艘500T的船舶,其运量可以超过十节火车车皮,可见水路运输的运输量是非常巨大的。有效的利用水路运输,可以不仅可以缓解公路和铁路得到的运输压力,还可以促进货物流通,实现实现区域资源的综合化利用,从而达到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

1.2 成本较低

水路运输的另一个突出优势就在于运输成本比较低。无论是公路运输还是铁路运输,都需要相应的工程建设,然后才能投入到运营当中,所以陆路交通的使用需要将建设成本分摊在运输中,这就造成了运输成本的偏高。水路运输利用的是天然的河道,所以其建设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水路运输的运输量比较大,可以节省多次运输的费用。综合比较而言,水路运输具有更高的性价比,而且在河道网密集的区域,其优势更加的突出。

1.3 环境友好性较强

水路运输和陆路运输相比,对于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更小。从交通建设来看,无论是铁路交通还是公路交通,都需要进行大量的线路铺设,而在线路铺设的时候会不可避免的造成生态环境完整性的破坏。水陆交通由于利用的大都是天然河道,所以工程量较小,对自然环境的干预也较少,所以水陆交通的环保性能更强。

2 航道整治对于水运经济的影响

2.1 提升水运经济的发展速度

航道整治可以有效的提升水运经济的发展速度。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区域水运经济较落后主要是因为航道堵塞严重,通航能力较差。大力进行航道整治,清理运河水道的泥沙淤积,并就水道周边的航道占用等情况进行整治,可以有效的提升水路运输的通达性和运输量。因为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特点,所以通过水路运输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的实现水路利用率的提高。在水路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水运经济的发展速度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2.2 提高水运经济的发展地位

水路运输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沿线经济的促进也显而易见。比如扬州、重庆、成都、武汉等城市的发展,都与水路运输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在陆路交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水路运输的重视程度不断下降,由此造成了不少水道的荒废。进行航道整治,可以提高我国通达水路网的利用,可以实现交通运输的全面化发展,这对于区域经济的优势发展和区域资源的优势利用意义重大。通过航道整治,水运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将越来越大,其地位也会进一步的提高。

2.3 进一步的规范水运经济

水路运输发展例10

我国水运资源丰富,水路运输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等特点,一直是客货运输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相同运距运量情况下,水运能源消耗比公路、铁路等都有40%以上的降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路运输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水路货物运输持续稳定发展,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对促进流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42亿吨、货物周转量7.5万亿吨公里,其中仅内河运输就完成货运量21亿吨、货物周转量6565亿吨公里。长江干线已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通航河流,货运量是密西西比河的2倍、莱茵河的3倍。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水路运输还存在运输能力不足、增长方式粗放、运输市场经营不规范等问题,难以有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一、水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水路运输供求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十一五”期间,据相关部门统计,对内河航运建设投资约高达300 多亿元,相当于前十个五年计划的总和,建设内河港口泊位248个,改善内河航道4300余公里,新增吞吐能力约3500万吨。但是,“十一五”期间,长江干线货运量也不断攀升,从4亿吨持续攀升到5亿、6亿、7亿吨,先后超过了欧洲的莱茵河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跃居世界第一。冶金、电子、机械、汽车、原油、化工等运输需求不断加大,使得水路运输供求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水路交通运输陷入紧张局面。

2.水路运输环境污染大于环境承载力。水路运输是资源占用型、能源消耗型的行业。今年来,我国船舶燃油消耗占石油消费总量的23%,船舶建设金额占全 国制造业的6.5%,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生产资料,并且水路运输燃油对内河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甚至陆地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环境的污染力和资源的消耗大大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

3.运输高速化与运输安全之间出现矛盾。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安全问题仍很严重,水路运输还存在隐患,重大的渡口渡船事故仍时有发生。在船舶高速行驶当中,安全监督能力和救助能力依然是非常薄弱的环节。每年因运输高速化缺乏的控制力而导致的水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达5万人,占所有交通事故引起伤亡人数的6%,导致惨痛损失。

4.当代人利益与后代人利益冲突。水路运输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公平性原则,实际上是,当代人从水路运输通过消耗能源,破坏环境而获得的经济利益已经与后代人的利益发生冲突,严重影响到后代人的持续、健康、全面的发展。而这也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真正内涵所在。

5.水路运输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目前水路运输的管理体制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全跟不上现代交通运输水平的,还不能满足国家关于交通运输领域的改革需求。比如还存在水路管理者的多元化、水路收费标准不规范、内河管理体制不完善等。

二、水路运输管理的建议

1.提高认识,多措并举促进临水经济发展。在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支持,通过税收优惠、融资担保等吸引造船业、水路运输业、水路运输服务业落户经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发挥水域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用临港产业、沿江沿湖产业带、出口加工区、水上游乐等平台,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更有实力的企业在湖边、江边和河边安家,带动水路运输快速发展。

2.搭建融资平台,为运输业户创造发展条件。大力借鉴外地经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包括运政、海事等与银行、保险部门联手,解决企业发展运力的融资问题。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贷款安全,对不履行贷款合同义务的船舶经营人,运政、海事部门不能办理船舶的经营年审和产权变更手续,发挥运政、海事网络的功能,配合银行对贷款船舶进行监管和处置,促进货款及时回笼和扩大发放。

3.加大政策扶持,推进节能减排,引导运力发展。对现有水运企业及个体业户企业实行政策倾斜,通过各种途径,出台船舶发展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贴息资助航运企业发展运力;对新增船舶的规费、税收采取减免办法;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从船舶建造的船型、规模、种类上因地制宜进行沟通、推广、引导;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投入船舶建造,鼓励个体业户发展,帮助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4.加大港口建设力度,提升港口服务功能,提高船舶运输效率。港口建设投资较大、周期较长,以现有港口企业本身的财力是无法完成的,靠上级交通部门增加对港口建设的投入也是有限度的,当地政府应鼓励并引导合资建设和个体经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推进港口开发进程,进一步扩大港口规模。

5.提高服务质量,加快船员培训步伐。在水运业户准入环节上,实行阳光审批制度,向社会公布水运发展政策,针对高起点、高标准经营的业户,提供全程跟踪服务,促进船舶运力发展。建议设立水上服务区,包含超市和药店,为运输船舶提供政策咨询及除办证外的应急事故处理、用品购买、医疗救助、临时休息等服务。

三、结语

水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充分发挥正确理念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先导作用,为水路运输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的保 障。本文从水路可持续发展过程所要面对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出发,全面阐释了水路发展的方向性。至于战略目标的实现,仍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努力。

水路运输发展例11

目前,我国水路运输行业处于混乱的状态,市场发育不成熟、缺乏合理的管理机制等问题,直接阻碍了我国水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国家根据水路行业的状况作出合理的整治,保持公正竞争的市场秩序,让行业能够得到平稳发展。

一、水路运输存在的问题

(一)水路运输行政法规滞后

我国当前水路运输行业管理的主要法规《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该条例中存在部分缺漏和不足的地方。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水路运输管理规制章度较多,但是疏于对水路运输辅助业的管理,该行业的规章制度十分有限。当前我国只有一部管理规定对水路运输辅助业管理做出了详细的要求,该条例是《国内水路运输辅助业管理规定》,在2014年。虽然该管理规定在近年,但是其对于水路运输辅助业管理的规定相对模糊,使得该项管理规定在实施中会遇到些许分歧,执行过程中给执法人员带来一定困扰;再者是我国当前对水路运输的经济管理较为严格,程序较为完善,但是对于水路运输安全管理以及水路环境保护问题没有做出严格的要求,安全问题大于一切。当前我国对于水路运输安全问题重视程度不够,通常是发生事故,再做出调控,损失无法挽回。

(二)水路运输市场尚未成熟,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

在水路运输经营环境中存在一定问题。①由于当前我国水运市场的发展较为落后,整个市场只存在一个轮廓,尚未组建完成。在市场运行中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且航管部门对于水运市场的监督力度不够。部分经营者在经营期间偷税漏税,采取私自揽货以及无证经营等手段,严重扰乱市场秩序。造成市场规则被打破,恶性竞争等景象。②我国在水运管理上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我国运输船舶多为个体户经营,个体户之间联系不够紧密,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将个体户用科学的方法组织起来,形成地方组织或者企业,既能加强运营效率,又方便政府管理。③我国水路运输船舶呈现出设备落后的现象,诸多船舶设备落后,且船舶本身也十分陈旧。在运输过程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加剧了货物运输的不确定因素。④正规水运经营者需要支付诸多费用,如规费和摊派费,这些费用直接给水运经营及企业带了巨大的压力。

二、加强水路运输管理,促进水路运输健康发展

(一)健全水路运输管理法律法规

健全水路运输管理法律体系,能够强有力的规定规范该行业,也是一个行业管理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完善法律法规需要了解到以下几点:①掌握水路运输管理的合理有效定位。②让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并将法律法规详细化,在执行过程中不会出现遗漏和分歧。③加强水路运输安全管理,安全问题始终不能掉以轻心。④注重水路环境保护,良好的环境是发展的资本,切实对水路环境加以保护。只有健全法律法规,才能够完善我国水路运输管理机制。法律法规需要从实际出发,才能够对水路运输管理作出正确的定位,从而实现水路运输得到足够的法律保护以及充分的制约与监督。

(二)加强水路运输市场管理,规范经营行为

我国需要创建一个公正公平、开放、统一的水路运输市场,整治水路运输行业,加强水路运输管理。①需要按照我国水路运输管理规定的安排,严格执行水路经营管理规定,严格把控行业条例。不合格者进行先期整改,倘若整改过后仍然达不到经营资质条件,一律取消经营资格;严格执行经营者的资质把控,从源头对水路运输行业进行管理。②加大对水路运输经营行为的监管。地方航运管理部门应当提高执法人员现场检查的频率,发现水运经营者出现任何违章行为,应当按照行政法规进行处罚;加大监管力度能够有效改善运输市场秩序。③严格把关年度核查。在每年对水路运输企业以及相关行业进行年度核查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不得走过场。核查是否合格直接影响着船舶运输安全问题,事关重大,务必了解到核查工作的重要性。在核查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了解到水路运输企业以及船舶经营者如何经营管理,了解它们存在哪些违章问题,是否存在逃税偷税行为。对于核查不合格的企业或经营者,相关部门应当为它们提供一份处理报告,让水路企业和经营者了解到自身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快速有效的解决经营问题,并严格遵守条例规定。

(三)抓好运力宏观调控,促进动力结构调整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路运输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其水路运输企业大幅度增加。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多为企业盲目发展,没有目标。虽然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但是企业质量较差,通常都是规模较小、管理不科学、没有市场竞争力。对于这种现象,应当对经营者以及相关企业进行整合,将个体经营者向组织和企业进发,将各企业进行整合合并。尽可能将经营者组织起来,既能够提高规模和经营效率,也能够方便相关部门的管理。对此还需要加强航运管理机构的审核、审批问题。及时对当地船舶、货源、经济等情况作出真实详细的调查,由航运管理机构根据数据作出审批意见,再由该部门对此审批进行实施。对设备落后、船舶陈旧、安全性能差、高耗能的船舶进行改造或停止运营,迫使运营者使用先进、安全、环保和节能的船舶,提高水路运输收益。在水路行政的审核、审批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条例,努力做好运输企业和经营者的审批问题。

三、结语

加强水路运输行业管理能够有效推动水路运输发展需要,对于我国当前国情,应当努力健全我国法律法规,寻找科学有效的水路运输管理体制,利用科学的管理体制,加大对水路运输行政处罚力度,规范水路运输行业行规,让水运经营者形成良性竞争,维护水路经营者的相关权益,优化市场环境,创建良好的市场秩序,让水路运输行业得到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关于做好水路运输许可证换发工作的通知[J].中国船检,2013,(12).